加强师范学生教育实习论文

2022-04-26

摘要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仍采用在最后一学年进行毕业教育实习的传统形式,其明显缺陷是实习时间短,实习内容多,实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全程教育实习模式是基于大教育实习观的教育实习模式,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基础和实施要点。针对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教育实习低效的根源,借鉴全程教育实习模式,探讨职技高师教育实习全程化的实施要点。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加强师范学生教育实习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加强师范学生教育实习论文 篇1:

高校师范生“师徒式”教育实习模式的探索

摘 要:当前,高校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存在较多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师徒式”教育实习模式,旨在进一步完善高校师范生的教育实习,使更多师范生在教育实习阶段完成教师的角色定位。

关键词:师范生;“师徒式”;教育实习模式;探索

教育实习是师范生从事教师职业前的必要环节。如何顺利开展教育实习,是很多师范院校必须探讨的问题,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笔者作为有实习管理经验的教师,从实际情况出发,探索了“师徒式”教育实习模式。

一、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

1.学生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在学生看来,教育实习不过是走过场。学生没有把教育实习与日常的课程同样对待,忽视了教育实习的重要性,不明白教育实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2.学生在心理上不能接受。学生认为只要学好理论知识就可以了,就业是毕业之后考虑的事情。学校在毕业前安排教育实习,学生认为自己仍处在学生阶段,在心理上无法完成角色转换,一直将自己定位为尚未毕业的学生。

3.学生教学实习的效果不理想。根据接纳师范生教学实习的学校反映,师范生上课没有抓住教学重点,上课没有注视学生,掌控课堂的能力较差。师范生备课不充分,准备了20分钟的教案往往在10分钟内就结束了讲解。以上问题的出现说明,现有的教学实习方案无法满足学校对师范生的要求。

4.学生实习的时间不充足。一般说来,各行业胜任工作的一般时间为3个月左右,而教育实习一般为40~50天。当学生刚刚明确教师的角色定位时,便被召回学校继续进行专业学习,因而师范生实践的进程被打断,形成了半学生半教师的定位。

二、构建“师徒式”教育实习模式

“师徒式”教育实习模式是在“导师制”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的,即师范生入校后,学校负责给每位师范生指定实习教师。这些教师是中小学中的一线教师,对师范生进行全程指导,如同师傅培养徒弟一样。一线教师对师范生进行手把手的实践指导,在此期间,实习生可以旁听,也可以亲自走上课堂讲解。在“师徒式”教育实习模式的推动下,师范生可以完成从学生到一位合格教师的转变。

三、“师徒式”教育实习模式的优点

1.实习模式具有固定性和实效性。中小学一线教师有固定的班级作为实习对象,可以带领师范生进行实地讲解并做出指导,相比于微格教学实训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师范生的积极性被激发。在微格教学实训中,学生普遍反映缺乏情景,无法有效转换角色。在“师徒式”教学模式中,实习生可以直接前往教室做好充分准备,备好每一节课。这样,师范生的积极性得以激发,有利于教学实习的顺利开展。

3.师范生和导师间的关系较为稳定。“师徒式”教学实习模式持续时间长达3年,有利于培养师范生和导师的关系,从而形成稳定的教学实习模式,便于导师的进一步指导。

四、“师徒式”教育实习模式的准备工作

1.政府进行适当的指导。实习学校是开展教育实习的硬件条件。现阶段的教育实习大都是各学校、院系自己寻找实习学校,安排实习教师。有的学校在寻找实习地点时把关不严,安排师范生前往不适合教学实习的中小学。这样有的教学实习能按计划完成,有的就流于形式。政府尚未出台正式的文件强制中小学必须接受实习生。因此,各地教育部门的领导应该统筹管理当地学校的教育实习。各地教育部门也应该成立师范生实习委员会,协调师范生的实习和各中小学对师范生的接洽工作。教育部门可以给予提供实习地点的学校一定的政策奖励,或者让参加实习的高校为中小学教师提供论文指导、继续教育等支持。对于不接受实习学生的中小学,教育部门可给予适当的处罚,以保证师范生教育实习工作的正常开展。

2.中小学提供必要的教育实习设备。这些教育实习设备包括:可以进行视频教学的视频设备,方便中小学特级教师集中授课的YY语言网络授课设备,学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的录像设备,以及教学需要的白板工具、绘画和剪纸材料等。教育实习已经与多媒体技术密不可分。

五、“师徒式”教育实习模式的实施方案

1.改变教育实习的时间设置。教育实习不再集中在某一学期进行,而是分散在每个学期的第三个月。这一时段正是中小学讲授新课的时间,师范生可以观摩自己的导师如何授课。学生在第五个学期集中实习一个月,前四个学期则可以灵活处理。学生可以在学习之余前往导师所在的学校实习,但必须要有导师的实习证明,以便其监督学生的实习过程。学生第一学期实习的主要任务是观摩导师上课,并做好听课笔记,学习撰写教案;第二学期的实习要把握课程重点,可以向导师申请上习题课,进行单个题目的讲解练习;第三学期要学习帮助導师管理班级,带领学生参加各种活动,抓住每节班会课的重点,学会使用各种教学用具;第四学期要在导师的指导下讲授新课,撰写教案,上完课后及时进行课后反思。集中实习时,一般是两名学生负责一个班级。这样,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四个学期的实习经验,从而熟练组织课题,开展新课的讲解。

2.开展多元化的教育实习活动。除安排师范生前往中小学跟随导师学习外,学校还应开展更加多元化的教育实习活动。一是名师讲堂,高校邀请中小学的一线教师为学生演示、授课;二是开展视频观摩,各高校可以安排管理实习员在优质课程评比时前往中小学录制视频,把视频上传网络供学生自由观看;三是开展网络授课,在学生前往中小学进行教育实习之外的时间,学校可以开展网络授课,利用视频或音频等方式使学生在线学习一线教学名师的授课方式。

3.加强教育实习的质量监控。由于有的学生曾联系熟悉的中小学教师帮助其盖章证明,从而得以蒙混过关。因此,对于第五学期的最终实习质量监控,中小学不能仅出具实习手册或实习鉴定表就证明师范生完成了教育实习任务。中小学和高校要严把质量关,保证每个学生教育实习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学生在第五学期完成教育实习后,要录制本人的一次上课视频,邀请中小学教师进行综合评分。学校要每学期评定教育实习的完成情况,对五个学期实习成绩全部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对实习成绩不及格的学生,要求其再次进行教学实习。

“师徒式”教育实习模式关系到教育系统的统筹规划,需要教育部门、当地各中小学和高校三方协作,形成纵向的教育联系网,以有利于当地教育的良性发展。“师徒式”教育实习模式,贯穿师范生的全部学习过程,使其有足够的时间完成角色定位,顺利实现从学生向教师的过渡,减少了其在角色转变过程中的心理焦虑。

参考文献:

[1]姚云.我国师范生教育实习改革的路径思考[J].教育研究,2012(2).

[2]潘丹,赖宁.师范生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9(9).

[3]曲中林,等.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管理的理性思考[J].当地教育论坛,2008(9).

[4]梁鹏.高师院校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9(10).

作者:吕霞 赵寿祥

加强师范学生教育实习论文 篇2:

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教育实习全程化设计

摘 要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仍采用在最后一学年进行毕业教育实习的传统形式,其明显缺陷是实习时间短,实习内容多,实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全程教育实习模式是基于大教育实习观的教育实习模式,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基础和实施要点。针对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教育实习低效的根源,借鉴全程教育实习模式,探讨职技高师教育实习全程化的实施要点。研究发现,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教育实习的全程化,有利于落实教育实习目标,更好地达到本校、师范生及实习学校三方共赢。

关键词 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教育实习;毕业实习

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共1297所,占普通高等院校总数的53.1%,在校生9642267人,占在校大学生总人数的40.3%;中等职业学校共12663所,占高中教育阶段学校总数的48.4%,在校生2113.7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人数的46.1%[1][2]。如此庞大的职业教育规模必然需要与之配套的师资队伍,但目前我国职教师资的培养速度和质量与职业教育的发展相比还远远达不到要求。

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以下简称职技高师院校)是我国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主要力量。近年来,面对日益增长的职教师资需求,其传统培养模式愈显不适应。针对广大职业院校对职技高师院校毕业生的高要求,职技高师院校在不断调整自己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其中,教育实习的优化问题颇显棘手。对比而言,探讨普通高师院校的全程教育实习模式,对职技高师院校的教育实习改革能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职技高师院校传统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

职技高师院校十分注重培养“一体化”职教师资,要求师范专业毕业生到职业院校既能讲授专业理论课,又能指导专业技能训练。为此,职技高师院校实践教学有自身特点,既包含教学能力训练和教育实习,又包含专业技能训练和企业生产实习。但在实际教育实习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时间难以保证。在教育实习方面,主要是毕业教育实习,希望师范生通过毕业教育实习巩固所学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增强教学和教育管理能力并提高教育研究能力。比如,在某职技高师院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教育实习课程教学大纲中,有关毕业教育实习目的和任务的表述有“考察实习生将本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应用于各类职业学校教学实践的能力”“锻炼实习生的教学能力以及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和开展班级工作的能力”“进一步学习教师职业道德,巩固专业思想,热爱教育事业”“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但由于当前职技高师院校毕业实习时间一般只有4~6周[3],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要充分达到上述实习目的明显不切实际。考虑到实习任务过多会导致教育实习难以深入,有的职技高师院校将毕业教育实习内容限定为“课堂教学实习”“班主任实习”“教育研究实习”。但即使这样,由于实习时间过短,进行每项实习的时间还是十分有限,师范生仍难以得到充分锻炼。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际上尤其是发达国家的职教师资培养,都高度重视时间保障。如韩国技术大学(KUT)四年制的常规职教师资培养课程中实习课占58% [4],德国高等院校的技术师范专业第1~7学期均安排有大量职业学校教学实习,由实习处负责协调管理,以职校教师为主要指导者[5]。

教育见习缺失。低年级师范生通过教育见习能够较早地了解职业院校的师生情况和教学情况,对未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及早产生感性认识,有利于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在校学习的针对性和主动性。但一直以来,这一环节在职技高师院校是缺失的,很多师范生直到毕业实习时才对我国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有真切感知。

教学基本功训练有待强化。职技高师院校的教学基本功训练一般在一年级或二年级进行,有的学校安排一次,有的学校安排两次,每次一周,大班授课,内容包括普通话、写作、书法等,课时少且不够深入。这种训练方式由于缺少师范技能实操训练,也就谈不上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师范生的教学基本功。

专业课教学能力训练不足。为培养出“一体化”师资,职技高师院校都十分重视培养和提高师范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但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不代表就能传授这些知识和能力,这就要求职技高师院校要对师范生加强专业课教学能力训练。但一直以来,专业课教学能力训练在职技高师院校严重不足,很多师范生只在毕业教育实习时,才在实习院校尝试进行专业课教学。

缺少企业生产实习。当前,一些职技高师院校的师范专业只有毕业教育实习,而没有企业生产实习,即开展毕业教育实习的师范生缺少赴企业实习的机会。这显然会影响师范生专业技能的提高。总体看,职技高师院校当前的教育实习时间不足、形式单一、内容不全面且不深入并缺乏生产实习的配合,缺乏有效的措施来保证实习效果。2013年对某职技高师院校共282名毕业班师范生进行的教育实习问卷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在听课与授课时间方面,实习生的平均听课时数是5.9课时,平均授课时数是2.5课时,时间甚至未达到教育实习大纲“听课总时数不得少于10学时”“必须讲课4~8学时”的要求。很多实习生明确表达了自己对教育实习的意见和建议,如“应增加实习时间”“希望多安排几次实习”“应多批次地实习,尽量安排比较贴合本专业的实习”“时间太短,有些工作没有时间正常展开,不能仔细深入进行”“减少任务量”“可适当增加教育实习时长,以利于更好地了解职业教育现状”“提早进行教育实习”“加强基本功训练”“多安排实习生讲课”“多给实习生动手实践的机会”等等。职技高师院校有必要从整体上提出教育实习改革对策,系统地解决当前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在这个关键问题上,普通高师院校的全程教育实习模式值得借鉴。

二、普通高师院校全程教育实习模式的机理

全程教育实习模式是在大教育实习观指导下,师范院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实习[6]。全程教育实习模式的全程性突出了其不同于传统教育实习多为毕业教育实习的鲜明特色。全程教育实习模式的整体思路是:师范生在高师院校的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在校内上教学实践课和在校外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实践,进行不间断的师范技能训练,逐步完成各项教育实习任务,最终充分达成教育实习目标。

全程教育实习模式有如下特点:一是全程性。与常规课程不同,全程教育实习强调教育实习贯穿于师范教育的所有学期。二是可操作性。给新师范生每人配发一套专业对口学校的教材,并分成若干教学实践小组,每组配一名指导教师;每周都有教学实践课,纳入教学计划,指导学生备课,进行小组讲评、大班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模拟教学训练;广泛开展教育见习、教育试实习等教育实践活动,具体指导师范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准教师训练,缩短毕业后从教初期的不适应期。三是形式多样性。以教学模拟和教育实践课为纲,具体包括教学基本功训练、教育见习、教育调查、教材和教法研究、模拟教学、教育试实习及教育顶岗实习等多种教育实践活动,有小组训练、大班比赛、未来教学明星大赛、模拟实习和混编小分队实习等多种活动形式,是课内教育实习和课外教育实习、校内教育实习和校外教育实习、有形教育实习和无形教育实习的集合体。四是全员参与性。广大任课教师分别负责对全体师范生的具体指导,形成了师生广泛参与机制,师生共同提升教育能力和职业素养。五是与教育一线的适切性。全程教育实习模式强调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开展切合教育一线实际需要的教育实习,使师范生毕业前就进入教师角色,达到预期的师范教育目标。六是实习影响好。各专业实习生以混编实习小分队的形式到实习基地顶岗实习,通过同时发挥指导教师和混编实习小分队的优势,不但确保实习教学质量,还提升了实习基地教师的素养。实习的良好影响有利于高师院校不断开拓新的实习基地[7]。

三、职技高师院校教育实习全程化的实施要点

职技高师院校不同于其他高师院校,其培养目标面向技校、中专、职业高中,以及为普通中小学的劳动技能课培养师资。现结合全程教育实习模式的要义,针对职技高师教育实习的目标要求,分析职技高师院校教育实习全程化的实施要点。

(一)开设教育实践课

职技高师院校提高师范生教学基本功的现行做法是开设一到两周教学基本功大班讲座。其缺陷是讲授的内容过于集中,师范生缺乏足够的吸收和巩固时间。师范生教学基本功的提高是长期训练的结果,一两周讲座的效果显然是杯水车薪。职技高师院校应改变这种传统做法,设立专门的、尽可能满足师范生实践需要的教育实践课,每周都安排课时进行该课程的教学。并且应在不同学期,设置该课程不同的教学重点,使该课程成为职技高师教育实习的基本组成部分。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应结合职业教育教学研究成果,让职技高师师范生演练职业院校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技能,并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学会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展开行动导向教学,逐步规范教学行为,实现课堂教学能力的整体提升。

在不同学期,实践课的教学侧重点应结合职技高师教育目标和师范生的学习进度来综合确定。基于目前的普遍情况,建议在第一学期进行教学基本功训练,训练内容包括备课、教学组织、板书、教学语言、教具(课件)制作与使用等;第二学期进行课堂教学环节演练;第三学期进行职业教育常用教学方法演练;第四学期进行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待师范生掌握了所在专业一定的实践技能后,第五学期可进行专业实践教学能力训练。第六至第八学期针对教育实习的需要进行教育实习的准备工作,如开展模拟实习,学习实习安全守则、实习大纲等实习相关文件,学习往届师范生的实习经验,熟悉实习基地所用教材等;也可以利用本课为技能大赛等实践活动做准备工作。

(二)开设实习周

为确保师范生既掌握专业理论教学能力,又具备专业实践教学能力,职技高师实习具有明显的双重性,既要进行教育实习,又要进行企业生产实习。这就要求职技高师院校在教学计划中给师范生分配充足的实习时间。当前职技高师师范生只有毕业教育实习,缺少企业实习的现状必然会影响职技高师师范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发展,从而影响职技高师教育目标的实现。可选择的变革措施之一就是在每个学期安排专门的实习周,使师范生有更多实习时间,充分完成教育实习和企业生产实习。实习周的具体安排视实习任务而定,可长可短,比如见习安排一周时间,企业顶岗实习、教育研究实习和教育管理实习等安排三周时间。在专门的实习周里,要求职技高师院校全体教师以实习工作为重,营造全体注重实习的氛围,给实习生小组安排合格的专职带队教师。这样,不仅能使带队教师更专心地做好带教工作,也能给实习生提供全方位支持,从而提高实习质量。

在各实习周里,有关教育实习的主题可选择教育见习、教育试实习、教育管理实习、专业教学实习、教育研究实习等,让师范生专门巩固和提升特定方面的师范技能。在实习主题的顺序方面,应根据师范生的实际情况,如师范生的学习进度和需要而定。比如,新生专业知识较匮乏,一年级师范生的实习就应以见习为主。通过教育见习,使师范生了解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的教育现状,尤其是了解中职学生、教材、教学计划和教学环境的现状,发现有待完善之处。这样,就便于师范生结合未来职业要求展开后续阶段的学习,使后续学习更有针对性和积极性。待师范生学习了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后就可以进行专业课的教学实习。高年级师范生由于教育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都已较高,可开展教育研究实习。

教育部于2007年7月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指出,高师院校要因地制宜地组织高年级师范生到中小学进行不少于一学期的教育实习。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县域职业高中及职教中心,一直以来严重缺乏师资,尤其是缺专业课师资。职技高师院校应响应这一号召,鼓励学生利用若干实习周到这些学校开展实习支教活动。

(三)开展专业课试教

调查发现,职技高师师范生参加教育实习时专业理论课平均听课为6.00学时,平均授课仅为2.62学时;专业实践课平均听课为5.80学时,平均授课仅为2.34学时。这些实习量对于提高师范生各门专业课教学能力明显不足。

职技高师毕业生从教后大都在职业院校教学一线开展专业课教学工作。为培养师范生的专业课教学能力,职技高师院校每门专业课(包括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的教学大纲都有必要明确规定师范教育方面的内容。例如,规定专业理论课教师除讲授专业理论外,还应安排专门课时传授专业理论课教学技能技巧,并安排师范生上台试教相关专题教学内容。目前,虽然有学者提出了这方面的要求,却没有相关文件或规定明确要求专业课教师这样做[8]。在教学实践中,有些专业课教师践行了这种做法,并得到了学生的好评。但这样做的教师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专业课教师仍只是讲授专业知识,意识不到自己所面对的师范生学习专业课的特殊需要——不仅要学会还要会教。由于在教育实习中专业课教学实习过少,因此,将职技高师专业课教学进行这种师范化改造势在必行。

四、效果预期

对照普通高师院校实施全程教育实习模式的实践,可以预见,职技高师院校实施全程化教育实习至少会产生以下效果。

首先,职技高师师范生在一年级就能够通过教育见习较全面了解我国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这样,一方面促使有志于职业教育的师范生坚定奉献职业教育事业的信念,使其后续学习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另一方面,也使那些从教信念不够坚定的师范生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即使他们选择转入非师范专业学习,也是职技高师院校对学生负责的做法。

其次,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基础会更加扎实。实施全程化教育实习以后,由于每周都有教育实践课,持续分专题开展教学基本功、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的训练,师范生在校即能掌握扎实的教学能力。

再次,师范生将会拥有更好的专业课教学能力。职技高师院校的专业课教学应注重体现师范性。对师范生开展一定学时的专业课教学训练,不但能使师范生学好专业知识,也能使师范生掌握专业知识的教学能力。这样,师范生在教育顶岗实习时以及毕业从教后都能快速上岗,大大缩短执教之初的不适应期。

最后,由于全程教育实习是全员参与的,职技高师院校教师在全面指导师范生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教学相长,自身的教育实践能力也会不断提升,从而使职技高师院校的师资素质和教学水平都不断提高。

此外,实习生顶岗实习不适应期缩短,在实习基地实习时间延长,还直接使实习学校受益,即给实习学校实实在在地完成一定量的工作,带来好的实习影响。因此,全程教育实习能给师范生、职技高师院校、实习学校等带来多方共赢的实习效果。

五、相关问题及思考

(一)教育实习全程化对职技高师院校的要求

基本要求:一是职技高师院校的教学计划须作相应调整。职技高师院校虽然教学内容较多,但合理调整现有的教学安排,完全有可能落实好全程教育实习。比如,可将现行1~2次的教学基本功训练周改为教育实习周。在专业课教学能力训练方面,教师可以改进教学模式,让师范生课下自学某些专题的教学内容并在课上开展模拟教学,就不必另行增加专业课教学时间。这样结合每门专业课的具体内容来训练师范生的专业教学能力,理论上比单独开设“学科教学法”课程效果更好。每周的教育实践课,通过调整教学计划也不难安排,比如改造已有“课程设计”“学科教学法”等课程,或利用机动时间开展。即使由于实习需要将延长总的教学时间,即比原教学计划多出一两周时间(利用部分假期时间),但也被证明是可行的。实习周在每学期中的位置,应视师范生、学校、实习学校等的具体情况综合确定。二是实习基地问题。当前,职技高师院校均有较多实习基地,并有大量职业院校可以拓展为实习基地。这些作为实习基地的院校也希望通过教育实习遴选优秀师资。因此,职技高师院校普遍不缺少教育实习基地。虽然还有师资、实习安排等不少具体问题有待在实践中摸索解决,但总的来看,职技高师院校借鉴其他高师院校全程教育实习实践的经验开展全程教育实习可行性是比较高的。

(二)职技高师全程教育实习是否需要混合编队

在进行集中教育实习时,对实习生进行混合编队即安排不同专业的师范生通过合理搭配组成教育实习小组,以小分队的形式赴实习学校实习。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实习学校的实习接待能力,小分队内每个专业的实习生相对较少,能够缓解实习学校在安排指导教师和上课班级时的压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实习生相互支持,共同提高,对实习学校也能产生更好的整体实习影响。因此,很多高师院校的教育实习强调实习生混合编队,强调混合编队的团队优势[9]。

由于职技高师院校各个专业的技能性更加突出,混合编队更能突出各专业实习生的整体优势,因此,职技高师教育实习可以强调混合编队。如能以混合编队的形式到师资欠缺的中职学校支教,社会效益会更大。但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对实习小分队的组织协调,避免因协调不力影响实习效果。

(三)关于技能大赛对教育实习的补充作用

职技高师院校较重视通过参加对口的各级别技能大赛,尤其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但在实施上有失于全员性和师范性。由于选拔机制等原因,大部分学生无法参与到相关的大赛训练中。若要使技能大赛成为专业课教育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应将技能大赛前期的选拔对象扩展到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竞技。在此过程中,可让学生自愿组合成参赛小组,分配专业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后续的选拔过程也应使所有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感受和参与,使尽可能多的师范生在此过程中获得能力提升。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各级各类学校校数、教职工、专任教师情况[EB/OL].[2013-09-04].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567/201309/156899.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学生情况[EB/OL].[2013-09-04].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567/201309/156896.html.

[3][9]朱新生,贺文谨.职业技术高师整合教育模式初探[C]//中国职业教育学会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委员会, 劳动部师资培训基地研究会.首届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7:176-180.

[4]周凤华.亚洲三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特色及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2):29-30.

[5]何致远.借鉴德国职业技术师范办学经验之我见[C]//中国职业教育学会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委员会,劳动部师资培训基地研究会.首届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7:186-189.

[6][8]孟宪兵.全程教育实习模式及其构建原则[J].教育探索,1999(2):19-20.

[7]郭云凤.改革开放后中国高师教育实习模式的变革[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作者:谢良才?张维佳

加强师范学生教育实习论文 篇3:

师范生班主任工作技能的问题、成因与对策探讨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选拔和培养班干部的能力欠缺、独立开展主题班会与管理班级的能力不强、转化“待优生”的教育方法单一、与家长沟通存在障碍等问题,提出训练和提高师范生班主任工作技能的策略:完善课程设置,增加实践课时比例,创造实践机会;创新教学方法,重视专项训练;树立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训练自主性;加强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保证训练实效。

【关键词】师范生 班主任工作技能 问题 成因 对策  训练

班主任工作技能是班主任在实际的班级教育工作中为完成某项任务所需要的一系列的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的表现状态直接影响着班级教育活动的效率和各项任务的完成水平。即班主任只有具备良好的素质及技能,才能做好学校教育工作。师范生掌握班主任工作技能是成为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之一,也是适应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但是,班主任工作技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它需要經过长期的训练。“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是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师范生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是高等师范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内容。”近年来,师范院校十分重视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技能得到大幅度提升,但是在班级管理、与学生相处、学生突发事件处理、与家长沟通等职业技能上,出现不少的缺失。因此,当务之急是加强师范生的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本文分析师范生班主任工作技能存在的问题和缺失的原因,探寻训练和提高师范生班主任工作技能的有效策略。

一、师范生班主任工作技能存在的问题

(一)选拔和培养班干部的能力欠缺。健全班组织、选拔班干部是培养集体的重要方法,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健全班的组织与功能,关键是要做好班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工作。不少实习师范生班主任工作技能缺失,在选拔与培养班干部方面没经验缺能力,如果没有原班主任的协助,一般难以顺利开展选拔与培养班干部工作。例如,有的实习师范生不懂如何从积极分子中物色和选出理想的班干部;有的实习师范生观察不仔细,在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下,过于仓促建立班干团队;有的实习师范生没有明确班干部的责任分工,导致班干部职责不清或互相抱怨、推诿,影响班风;有些实习师范生偏爱和护短班干部,导致干群对立和班级不团结等。这些表现都反映出部分师范生在选拔和培养班干部方面的能力有欠缺。

(二)独立开展主题班会的能力不强。主题班会是班级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是班主任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主题、围绕主题开展的一种班会活动。笔者对师范生在实习中开展主题班会的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师范生是根据学校计划安排主题开展主题班会;部分师范生在实习过程中是在原班主任老师指导下认真准备,开展主题班会;还有部分主题班会课是由原班主任主持开展的,师范生只是协助。调查还发现,部分实习师范生缺乏方法与经验,在开展主题班会过程中,如果没有原班主任在场,面对突发事件,他们往往难以控制场面,导致班会流于形式或草草完成。可见,师范生独立开展主题班会的能力有待提升。

(三)对“待优生”的教育转化方法单一。做好个别教育工作是班主任重要的工作内容与方法。它是班主任根据学生个人的特点、需要以及问题而单独进行的教育,具有针对性,一般包括个别谈话、道德谈话、个别辅导和帮助等。“待优生”,从字面上来理解,“待”有等待之意,即“等待优秀的学生”,思想品行或学习成绩方面有所欠缺。一般班级中都会有一些“待优生”,他们较有个性,在别人眼里比较调皮捣蛋。实习师范生对于“待优生”的教育方法,采用较多的是说服教育、个别谈话。但调查发现,部分实习师范生表示对“待优生”往往“管不住”“管不好”,尤其对于班级中一些“另类”的学生的教育,不懂如何入手做好教育转化工作,有时甚至采用惩罚、讽刺、呵斥等方式,方式单一,简单粗暴,导致教育效果适得其反。

(四)与家长沟通存在障碍。沟通合作不仅是教师的基本技能,也是班主任的一项基本能力。在实习中,师范生要学会与学生家长联系,进行沟通合作。但调查发现,部分实习师范生在家校合作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沟通障碍。有的师范生从来没有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也不会沟通;有的师范生表示,与家长沟通时会不自觉地感到焦虑。另外,由于师范生的身份是准教师,是实习生,家长对实习生有一种不信任感,这更加加剧师范生的焦虑心态,影响师范生继续与家长保持联系与沟通。

对于与家长沟通的结果,师范生认为缺乏反馈。有时师范生根据学生在校的表现向家长反映问题和提出建议,但是没有得到及时积极的反馈。个别农村学生的家长由于各种原因,往往敷衍了事或置之不理。沟通结果不理想,导致师范生的自信心遭受打击,更加不愿意与家长进行沟通。

二、成因分析

(一)师范生缺乏班主任工作技能专项训练。师范生班主任工作技能缺失的根本原因是缺乏科学有效的专项训练。虽然师范院校在公共教育学课程中开设“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班级管理”等教师教育通识课程,但是,实际上仍然存在着重讲授轻操作、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讲授“班主任工作”或“班级管理”的高校教师,大多缺乏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实践经历,难以运用丰富的实践知识、鲜活的真实案例讲述班级管理理论,难以体现班主任工作的应用性、实践性特点。据了解,“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课程没有安排实践课时,师范毕业生普遍反映班级管理能力没有专项训练。因此,师范生获得的班主任工作理论知识,没有通过实践的体验与思考,没有内化和转化,缺乏实战演练。

(二)师范生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自主性不高。大部分师范生技能训练的时间都是取决于老师什么时候发布训练任务,什么时候进行考核,而真正用于技能训练的时间极少。据了解,大部分师范生的课余时间多用于上网、玩电游、追剧、考证或者外出兼职,很少自主参加提升职业技能的活动。比如学校开展一些农村小学支教活动,这些活动对于锻炼师范生组织活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等相关的班主任工作技能具有很大的意义,但很多师范生没兴趣参加。技能训练不能单单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师范生应该更多的是为未来职业发展而考量。因此,应提高师范生对班主任工作技能的重视度,并提高训练的自觉性。

(三)实践导师指导班级日常事务管理缺位。教师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成长的角色,一般而言,义务教育阶段的新手教师工作包括课堂教学和班级日常事务管理,因此在师范生的实践过程中,课堂教学和班主任两项工作都是需要实习和考核的内容。但不论是师范院校还是实习单位,都更加重视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而对师范生班级管理能力培养的意识不强,对班主任工作指导也不够重视。据调查,由于实践导师不在现场,无法得到及时而有针对性的指导,实习师范生在处理班级日常事务过程中,遇到学生冲突等突发情况,常常是一筹莫展、难以下手。有些师范生即使获得实践导师的相关指导,但过于具体而片面,难以形成一种稳定的管理模式。调查发现,对于指导教师的指导效果,25%的师范生认为效果非常符合期待,52.32%的师范生认为效果一般,22.68%的师范生认为效果不符合期待。此外,一些指导老师认为顶岗师范生已经能独立承担班主任工作,不需要时时跟进指导。然而,现实是师范生在工作时多数是靠单纯的自我摸索,班主任工作技能水平提升不大。

三、训练和提高师范生班主任工作技能的策略

(一)完善课程设置,增加实践课时比例,创造实践机会。首先,师范院校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开设有关班主任工作技能等课程,保证讲授与实践的比例为1∶2,突出训练的重要性。其次,增加见习、实习等实践课时的比例。一个学期可进行多次见习(实习),让师范生能有更多时间、更多机会走进基础教育第一线,了解当前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情况。前期安排的见习(实习)中,可让师范生到定点小学进行观摩学习,观摩一线班主任如何开展主题班会、如何教育管理“待优生”、如何进行有效的家校沟通等。中后期的见习(实习)中,给师范生担任班主任的机会,代理一日(一周)班主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去处理班级日常管理中的一些问题,从而提高班主任工作技能水平。在见习(实习)过程中,也可邀请一些优秀班主任给师范生举办专题讲座,传授班主任工作经验,弥补师范生班主任工作实践经验的不足。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为师范生创造班主任技能训练的机会,增加实践时长。例如,许多高校在校内试行“代理班主任”制度,也就是从学生干部中选聘出某一班级的代理班主任,即俗称的“代班”“班助”等。参考这项制度,可让师范生尝试进行班务管理工作,老师从旁指导,使师范生的班主任工作技能在具体工作中得到锻炼。为了让更多师范生也能得到实际工作锻炼,学校还可以引导师范生自主组织课外活动,比如某高校开展别具特色的“四点半课堂”活动,即每周固定的“四点半”时间,师范生自主组织团队到定点小学进行志愿工作。同时,还可安排师范生到实习基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体验和实践,引导师范生在体验与实践中思考与成长,使理论知识更好地转化为自觉的教育行为。

(二)创新教学方法,重视专项训练。为了提高师范生的班主任工作技能水平,具备热爱学生、热爱班主任工作的心理品质和情怀,使师范生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尽快进入班主任角色,根据基础教育实际情况,师范院校可设置班主任工作技能专项训练,如了解学生技能训练、组建班集体技能训练、个别教育转化工作技能训练、开展主题班会技能训练、班级管理技能训练、组织指导班级活动技能训练、家校合作沟通技能训练等。根据教育实际,教师尝试创新各种教学方式,如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班主任技能专项比赛等。其中,“情景模拟训练是各种技能技巧形成的最佳方式”。比如在学习“如何开展主题班会”之后,可让师范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小学的实际情况,模拟开展主题班会,其中主题的选定、主题班会的设计、班会所采用的形式、班会的流程等,师范生需在组内交流讨论并形成一个最佳方案进行展示,最后全班互相评价,教师总结评价。

专项训练方式对调动师范生学习的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师范生掌握班主任工作技能,有效训练师范生的心理素质。教师可将小学班主任常遇到的问题作为情景设计的来源,每节课为师范生设置1~2个情景进行训练。课后,可让师范生以组为单位到微格教室,运用情景模拟训练法进行班主任工作技能专项训练。与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不同的是,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侧重培养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因此一次微格课可侧重解决一项工作技能。具体做法:先进行某一情景描述,再提出具体训练要求,然后让师范生依据情景材料并按照要求进行训练,并设立切实可行的训练监督与评价机制,保障训练效果。

(三)树立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训练自主性。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需要学习主体在实践训练、深度介入过程中主动建构。首先,师范生应树立主体意识,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管理、课堂管理、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积极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实现理论的转化与活化。如参加支教活动、“四点半课堂”活动等,去接触学生并了解当下中小学生的心理、思想与思维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完善自身的班主任工作技能。其次,师范生应树立责任意识,有教书育人的使命感,更自觉地去学习工作技能、锻炼技能、完善技能。从目前来看,大多数师范生毕业后的第一职业选择是教师行业,因此师范生必须认识到班主任工作技能的重要性,技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不断追求提高与完善。因此,师范生在参加见习、实习或社会活动等实践时,要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努力地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善于总结与反思,从而达到锻炼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能力的目的。

(四)加强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保证训练实效。首先,师范院校要重视实践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通过多种途径提高他们的实践指导能力,使其更好地指导师范生实践工作,提高师范生的班主任工作技能水平。其次,师范院校和实习学校的实践导师要明确各自职责。师范院校的指导教师向师范生传授理论知识,指导师范生在校内进行实践训练;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指导师范生在实习基地的各种实习活动。再次,为了保证技能训练系统性、实效性,校内外实践指导教师之间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定期为师范生举办一些讲座、研讨会和经验交流活动,共同探讨师范生在实训中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对师范生的技能训练进行有效指导并及时解决问题,还能加强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衔接、大学与中小学联动,促进指导教师双方的共同进步。另外,根据师范生的实际数量合理安排校内外实践导师,尽量使每一位师范生在实训中遇到问题时都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指导。最后,举办班主任技能大賽,切实提高师范生的班主任技能。在班主任技能大赛中设置主题班会课设计、情景答辩等环节,引导师范生在比赛中互相切磋、互相观摩,掌握班主任工作技能。

【参考文献】

[1]舒亚玲.师范生班主任工作技能培养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8).

[2]国家教委师范司.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Z].北京:国家教委师范司,1994.

[3]龙剑.高师生班主任工作技能培训之我见[J].教育现代化,2016(26).

[4]谢世琦.浅谈师范生技能教学中班主任技能培养缺失问题[J].教育教学论坛,2018(33).

[5]陈朝新.论地方师范院校教育类课程的综合改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3).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自筹经费一般课题“广西农村小学免费师范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2017C408);玉林师范学院2017年教师教育能力发展研究专项课题“实践导向下全程全景式职前教师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17JSYYB13)

【作者简介】陈一铭(1990— ),男,广西玉林人,民族教育学硕士,玉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民族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教师教育。

(责编 王 一)

作者:陈一铭 周燃 冯秋玲

上一篇:高职学生创业法律教育论文下一篇:实验课积极性教学改革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