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叶酸

2024-05-18

血清叶酸(精选六篇)

血清叶酸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样选取该院诊治的肾性贫血患者75例 (记为观察组, 30 d内无输血史, 排除其他病症引发的贫血) , 再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75例 (记为对照组, 排除糖尿病、胃病、肝病等情况) 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年龄23~87岁, 平均 (54.9±2.3) 岁;对照组志愿者年龄22~84岁, 平均 (52.1±2.2) 岁。

1.2 方法

治疗前, 两组检测对象均不能服用维生素、叶酸或相关药物, 均由该院专业医生在清晨进行空腹采血, 再按照标准操作和流程进行血清铁蛋白与叶酸的检测。随后给予观察组患者相关治疗, 比如基因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和叶酸等药物补给, 3个月后, 再次对两组对象进行血清铁蛋白与叶酸的检测。

1.3 判定指标

分析对比两组于治疗前后血清铁蛋白与叶酸的含量水平, 再统计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副作用和并发症等不良症状。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6.0版软件包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来表示, 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检测结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血清铁蛋白与叶酸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但是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铁蛋白含量略低于对照组,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叶酸含量, 观察组却仍远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不良症状分析

观察组患者经过相关治疗后, 其肾性贫血患者中仅有1例稍感胃肠道不适, 但是在一段时间后就得到缓解了, 其次就再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 而在后期的回访调查中发现, 患者对此次治疗的满意率甚高。

3 讨论

贫血 (Anemia) [1]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 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 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 临床上多用血红蛋白 (Hb) 浓度来代替。肾性贫血 (Renal anemia) [2]肾病晚期伴慢性肾功能衰竭时伴有的贫血称为肾性贫血, 贫血的程度常与肾功能减退的程度相关, 临床常表现为脸色枯黄、眼结膜苍白、嘴唇暗淡无色等。然而当患者肾功能损伤时, 慢性肾病患者体内由肾脏分泌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总量就难以维持身体组织的需求, 从而导致肾性贫血的发生, 这也是致使此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血清铁蛋白 (Serum ferritsn, SF) 简称铁蛋白[3], 这是由去铁蛋白和Fe3+形成的一种复合产物, 而Fe3+拥有极强对铁的亲和力和存储铁的能力, 同时也是用于保障人体铁需求与血红蛋白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血清铁蛋白含量能够直观的反应人体内铁含量的存储量, 对于临床极具价值和指导意义, 特别是对于肾性贫血的患者。因此, 实时检测患者血清铁蛋白的含量, 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都是至关重要的。叶酸 (Folic acid, FA) [4], 别名维生素M、维生素Bc或维生素B9, 作为一种维生素B的复合体, 对人体细胞的分裂生长及核酸、氨基酸、蛋白质的合成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效果, 同时对患者造血机能的促进也是十分重要的。

该研究显示,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血清铁蛋白与叶酸含量远远低于对照组 (P<0.01) , 即低于正常值。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铁蛋白虽说略低于对照组 (P>0.05) , 但尚处正常范围内;而叶酸虽说仍远低于对照组 (P<0.05) , 但是观察组患者的叶酸含量却明显有所增加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主要是依靠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来完成的, 其显著的疗效相比于传统Co Cl2的治疗更为优秀[5], 并且极大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故进一步的印证了血清铁蛋白与叶酸含量检测是此病治疗的重要指标。

综上所述, 血清铁蛋白和叶酸对于肾性贫血患者具有极高的敏感度[6], 可作为此病诊治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实时依据。

摘要:目的 探讨肾性贫血患者血清铁蛋白与叶酸检测的价值。方法 抽样选取该院诊治的肾性贫血患者75例 (观察组) , 再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75例 (对照组) 进行对比分析, 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进行血清铁蛋白于与叶酸的检测。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血清铁蛋白与叶酸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但是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铁蛋白含量略低于对照组,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叶酸含量, 观察组却仍远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于肾性贫血患者的血清铁蛋白、叶酸含量变化进行有效的掌握, 为其具体的诊治极具指导意义。

关键词:血清,叶酸 (FA) ,铁蛋白 (SF) ,肾性贫血,检测

参考文献

[1]彭燕, 王庆旭, 栗群英, 等.肾性贫血患者血清铁蛋白与叶酸检测的临床意义[J].西南国防医药, 2011, 21 (8) :863-865.

[2]卢秀霞.肾性贫血患者血清铁蛋白与叶酸检测的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31) :248-249.

[3]常玉荣, 王志文, 葛庆峰, 等.血清铁、铁蛋白和骨髓铁染色对贫血的诊断价值[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8, 11 (9) :1412-1413.

[4]孙丽华, 孟亚红, 邹健, 等.联合测定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和C-反应蛋白指导肾性贫血治疗的意义[J].中国临床医学, 2008, 15 (2) :225-226.

[5]韩叶光, 符生苗, 蔡俊宏, 等.血清铁参数检测在肾性贫血病人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热带医学, 2010, 10 (10) :1270, 1295.

血清叶酸 篇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叶酸, 购买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彼得汉饲料添加剂厂, 含量为99%。选择4月龄体况相近的平均体重为14kg左右的健康生长期肉用隆林黑母山羊28只。试验基础日粮参照中国肉羊饲养标准来配制, 基础日粮组成:玉米含量19.59%、豆粕4.90%、小麦麸4.90%、预混料1.24%、食盐0.37%、柱花草草粉49.00%、木薯渣20.00%, 营养水平:消化能为10.81MJ/kg、CP为7.10%、钙为0.72%, 磷为0.21g。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分组设计, 按叶酸添加水平不同分为4个处理组。各组的叶酸添加水平分别为: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叶酸为0mg/kg (CK) ;1.5mg/kg (A) ;15mg/kg (B) ;45mg/kg (DM) (C) 。于45d后采血, 测定血液生化指标。

1.3 饲养管理

饲养试验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牧草工作站肉用种羊场内进行。在舍饲条件下按组分栏饲养, 在试验预试期开始之前, 对供试动物进行体内驱虫。对动物进行驱虫后2d, 配置消毒水对试验圈舍及饲养器具进行喷雾消毒。试验期为45d, 其中预试期5d, 预试期间, 逐步增加叶酸用量至各组试验量, 使机体与瘤胃内微生物有一个过渡适应期。每天喂料2次 (9时和16时) , 先喂精料, 30min后喂混合草料。叶酸按0.5d剂量预先称好, 经玉米粉逐级稀释后, 冷藏保存。在每次喂料前将当天1/2剂量拌入精料中, 混合均匀。自由采食和饮水, 观察羊只健康状况。

1.4 样品采集与测定项目

试验期结束后于第46天在早饲前每只山羊颈静脉处抽取血液5m L, 立即带回进行血液检测。

测定指标: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上述指标的试剂盒由北京九强生物工程技术公司提供, 采用日本OLYMPUS Au-1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量测定。

1.5 数据处理

用SPSS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比较, 结果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添加叶酸对隆林黑山羊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含量的影响

由表1可见, 不同叶酸添加水平对生长期肉用隆林黑山羊血清总蛋白含量、血清白蛋白含量影响显著。随着叶酸添加水平的上升, 肉用隆林黑山羊血清总蛋白含量、血清白蛋白含量明显增加 (P<0.05) , 叶酸15mg/kg (DM) 组最高。

注:同一列中右肩注不同者表示差异显著 (P<0.05) ;其中有一项相同者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从试验结果来看, 添加叶酸试验组山羊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说明日粮中添加叶酸对山羊血清蛋白质合成产生了影响, 这与钱瑛等人在母猪上的研究报道一致[2]。血清总蛋白 (TP) 是各种蛋白的复杂混合物, 主要包括血清白蛋白和球蛋白, 总蛋白主要反映蛋白质在体内的合成情况。白蛋白 (ALB) 是由肝脏合成的, 占血浆总蛋白的40%~60%。白蛋白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恒定、营养供给作用;组织蛋白和血浆蛋白可互相转化, 在氮代谢障碍时, 白蛋白可作为氮源为组织提供营养。叶酸参与机体反应的主要场所是肝脏。叶酸在动物体内以四氢叶酸活性形式参与体内DNA上的嘌呤和嘧啶碱基的合成及DNA复制和修复、基因的转录、RNA的加工和氨基酸的相互转化及蛋氨酸的甲基化过程等蛋白质代谢[3]。在生长期肉用隆林黑山羊饲料中添加叶酸, 具有与单胃动物相似的效果, 可加快山羊体内嘌呤和嘧啶的生物合成、氨基酸的甲基化过程, 从而提高肝脏对血清蛋白质的合成能力, 可导致添加叶酸使生长期肉用隆林黑山羊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含量的升高。

2.2 添加叶酸对隆林黑山羊血清球蛋白含量的影响

由表1可见, 随着叶酸添加水平的上升, 肉用隆林黑山羊血清球蛋白含量明显增大, 叶酸45mg/kg (DM) 组血清球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山羊血清球蛋白 (GLB) 的含量随叶酸添加水平的上升而增加, 可能与动物的免疫能力有关。叶酸影响嘌呤和嘧啶合成从而影响血细胞DNA的合成, 进而影响造血系统的功能正常, 进一步影响红细胞增生、血小板生成乃至淋巴系统的正常功能, 在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4]。有研究认为, 叶酸可能是维持动物免疫系统正常功能的必需物质, 因此饲料中添加叶酸引起了山羊血清球蛋白的升高。

2.3 添加叶酸对隆林黑山羊血清白/球蛋白比值 (A/G) 的影响

白/球蛋白比值 (A/G) 是反映肝脏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5]。白蛋白、α球蛋白、β球蛋白都是由肝细胞合成。当肝脏功能受损时, 这些蛋白质便会减少, 同时被损伤的肝细胞可作为自身抗原刺激淋巴系统的浆细胞大量制造γ球蛋白, 从而引起白/球蛋白比值降低[6]。由表1可见, 随着叶酸添加水平的升高, 对生长期肉用隆林黑山羊血清A/G无显著影响, 各组间差异不显著 (P>0.05) , 表明添加叶酸对山羊肝脏功能没有影响。

2.4 添加叶酸对隆林黑山羊血清尿素氮含量的影响

由表1可见, 不同叶酸添加水平对生长期肉用隆林黑山羊血清尿素氮含量影响显著。随着叶酸添加水平的升高, 试验组山羊血清尿素氮含量下降明显, 并且以45mg/kg (DM) 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叶酸水平其他组无显著差异 (P>0.05) 。血浆尿素氮是机体氮代谢的一个重要指标。反刍动物血浆尿素氮主要受2个因素 (即瘤胃氨氮浓度和小肠氨基酸吸收状况) 的影响, 血浆尿素氮浓度与尿中氮的排出量存在正相关, 它反映机体蛋白质合成代谢的水平及饲粮氨基酸平衡状况[7]。血清中的尿素氮含量主要反映氨基酸在体内的代谢情况, 也反映日粮提供的氨基酸是否过量, 过量的氨基酸在体内进行脱氨基作用, 会增加血清中尿素氮的含量[8]。叶酸参与核酸合成中嘌呤和嘧啶的形成, 使二碳氨基酸与三碳氨基酸进行相互转换, 并促进苯丙氨酸与酪氨酸、组氨酸与谷氨酸、半胱氨酸与蛋氨酸的转化[9], 从而使山羊体内的氨基酸趋于平衡, 加大了蛋白质的合成, 这与本试验中添加叶酸对隆林黑山羊血清总蛋白含量的增大的影响结果一致。

3 结论与讨论

长期以来, 人们认为反刍动物可以通过自然地摄食植物中营养成分在体内合成足够的B族维生素以满足自身需要。但现代畜牧业大多使用配合饲料进行集中饲养, 山羊很难自由采食自身需要的植物。另外, 叶酸是一种不稳定的维生素, 易受光、紫外线、氧化还原剂等许多因素的影响而造成饲料中的叶酸活性下降。因此, 在圈养条件下可能会造成山羊对叶酸的采食量不足。从本试验来看, 在圈养隆林肉用黑山羊饲料中添加叶酸对血清蛋白质含量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这也可能说明山羊在圈养条件下体内合成的叶酸量还不能满足其自身的需要量, 需要在日粮中额外添加。至于在日粮中添加叶酸对不同生长阶段的山羊性能影响效果及最适宜的添加剂量还有待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敏.叶酸的应用研究[J].粮油食品, 2002 (4) :39-41.

[2]钱瑛, 王之盛, 孔祥峰, 等.叶酸对哺乳仔猪生长性能及母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8 (20) :497-500.

[3]石若夫.叶酸与蛋白质合成[J].生命科学, 2007 (6) :330-332.

[4]牛发良, 侯亚利, 秦秀丽, 等.添加叶酸对雏鸡免疫功能的作用及意义[J].张家口医学院学报, 2002 (3) :3-4.

[5]BERNARD L OSER.人类毒理学评价模型-大鼠[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1983, 10 (3) :129.

[6]戚仁铎.诊断学 (第3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6.

[7]王虎成, 龙瑞军, 魏时来, 等.饲粮阴阳离子水平对绵羊血液指标及健康的影[J].饲料视角, 2007 (2) :61-63.

[8]吴妙宗, 蔡辉益, 王海宏, 等, 0~3龄内用仔鸡色氨酸需要量的研究[J].动物营养学报, 2003 (2) :16-21.

血清叶酸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1999年WHO对DN的诊断标准选取2013年3月—2014年5月在该院住院的DN患者102例 , 其中 , 男53例 , 女49例, 年龄40~71岁, 平均 (61.11±10.41) 岁。排除标准:1合并感染、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等急性并发症;2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肾功能异常、免疫性疾病、原发性及其他继发性肾脏病者;3患者及家属拒绝者。

1.2 治疗方法

所有入选者予以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适当运动、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 并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均51例, 常规治疗组患者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片 (商品名:依苏, 规格:马来酸依那普利10 mg) 片, 1次/d。依叶组口服依那普利叶酸片 (商品名:依叶, 规格:马来酸依那普利10 mg/叶酸0.8 mg) 1片, 1次/d。疗程均为12周两组各基线指标包括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病、基础用药、血脂、血清Hcy等均匹配。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检测 方法

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的所有入选者禁食8~10 h后, 于清晨空腹安静状态下采肘静脉血8 m L, 分离血清, 由我院检验中心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统一测定空腹血糖 (FPG) 、肌酐 (Scr) 、尿素氮 (BUN) 、糖化血红蛋白 (Hb A1c) 、Hcy等生化指标。所有受试者均留取24 h尿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 , UAER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两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 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 临床 资料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血压、血糖、肾功能、UAER及血清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 组患者治疗前后血 清 Hcy、BUN、Scr、FPG、Hb A1c 水 平 及UAER 比 较

与治疗前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cy、Scr、FPG、Hb A1水平及UAER均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P﹤0.01) ;与常规治疗组比较, 依叶组患者血清Hcy、Scr及UAER水平进一步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P﹤0.01) , 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5, ▲P﹤0.01;与 常规治疗组比较□P﹤0.05, ■P﹤0.01。

3 讨论

糖尿病的发病率正逐年增高, DN是糖尿病的严重微血管并发症, 占糖尿病人群中1/3左右, 其发病机制复杂[1]。Hcy是一种血管损伤性氨基酸, 研究发现其与DN相关, 认为血清Hcy升高是DN的独立危险因素[2]。其损伤机制与氧化应激及内皮损伤等有关, 血液中的Hcy增高时可被转运到细胞内, 生成多种毒性产物, 使得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的氧自由基清除水平下降, 大量的氧自由基在细胞内聚集, 引起微血管内皮损伤和内皮功能降低[3]以上机制作用于肾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及肾小球基底膜细胞, 导致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 最终发展为DN。

依那普利叶酸片是一种含叶酸和马来酸依那普利的复方制剂。其中叶酸是Hcy再甲基化代谢过程中重要的辅助因子, 因此增加叶酸摄入可能会降低Hcy水平[4], 从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但叶酸改善内皮功能可能不完全依赖Hcy浓度的降低, 其机制可能与Hcy的抗炎作用及改善氧化应激作用有关。该研究同样发现, 治疗可进一步降低DN患者血清Hcy水平, 甚至可进一步降低患者UAER、血清Scr水平。

综上所述, 新药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与叶酸的复合制剂, 可进一步降低DN患者血清Hcy水平, 有效降UAER及血清Scr水平, 保护肾功能。但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 其结果还需大样本研究的进一步证实。

摘要:目的 探讨依那普利叶酸片对糖尿病肾病 (DN) 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 水平及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 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4年5月于该院住院诊断为DN的患者102例, 均予以糖尿病的常规治疗, 并随机分为两组, 常规治疗组患者加服马来酸依那普利片10 mg, 1次/d;依叶组患者加服马来酸依那普利10 mg/叶酸片0.8 mg, 1次/d。随访12周,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Hcy、UAER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及UAER均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P<0.01) , 与常规治疗组比较, 依叶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及UAER进一步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P<0.01) 。结论 DN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依那普利叶酸片能进一步降低血清Hcy水平及UAER, 保护肾功能。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依那普利叶酸片,同型半胱氨酸,尿白蛋白排泄率

参考文献

[1]林少荣, 陈曼娜, 陈龙峰, 等.HCY水平对于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独立预测意义[J].糖尿病新世界, 2014, 31 (9) :52-53.

[2]罗成, 张辉, 曾蜜.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3, 27 (11) :1114-1115.

[3]陈晓正, 钟义春, 陈曦.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对照研究[J].实用糖尿病杂志, 2012, 8 (3) :27-28.

血清叶酸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于2012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老年性骨折患者160例, 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80例。A组年龄52~74 (61.5±1.7) 岁;B组年龄51~75 (61.9±1.6) 岁。所有患者近期未服用叶酸、VB12及影响两者代谢的药物。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均及时接受常规治疗, A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叶酸及维生素B12。叶酸5mg口服, 每天3次;维生素B120.05mg口服, 每天3次。观察2组骨折愈合数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各组新增骨折发生率。分别检测各组治疗前、治疗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 水平。

1.3 骨性愈合标准

(1) 局部无压痛、无纵向叩击痛、无异常活动; (2) X片示骨痂通过骨折线, 骨折线已消失或接近消失; (3) 外固定解除后, 上肢向前平伸持重1kg达1min, 下肢徒步在平地上连续行走3min, 且不少于30步; (4) 骨折处连续观察2周不变形[2]。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Hcy水平

治疗前2组血清Hcy水平相近,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A组血清Hcy水平低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B组无明显变化。见表1。

2.2 治疗效果及新增骨折情况

A组骨折愈合率高于B组, 平均愈合时间短于B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随访期间新增骨折数A组少于B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注:与B组比较, *P<0.05

3 讨论

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 是骨质疏松骨折的重要危险因子。调查显示血清Hcy高可干扰骨代谢、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3], 但骨折愈合是否与体内Hcy水平相关尚待进一步研究本试验通过让受试者服用叶酸和维生素B12来降低血清Hcy水平, 结果显示血清Hcy水平降低者较未降低者骨折患者愈合率提高, 骨折愈合时间缩短, 证明了血清Hcy水平与老年性骨折的发生和愈合的相关性, 这可能与Hcy通过调节骨代谢、阻碍骨胶原形成网状结构等影响骨骼质量有关。但此次研究血清Hcy水平降低者新增骨折发病率较未降者未显著降低, 这或许与试验人数较少, 随访周期较短有关。

血清Hcy水平升高可能与遗传、营养、药物等许多因素有关, 叶酸和维生素B12分别为Hcy的代谢提供甲基和辅酶, 二者缺乏可导致使血清Hcy水平增高, 而叶酸和维生素B12主要来源于饮食中的蔬菜和水果。我国许多地区生活的人受地理因素、饮食文化的影响, 蔬果摄入严重不足, 因此倡导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可一定程度降低Hcy血症及老年性骨折的风险。老年性骨折患者应查明血清Hcy水平, 及时增加叶酸及维生素B12的摄入, 从而改善骨折预后、缩短住院时间;同时也可将血清Hcy作为老年性骨折中的诊断和疗效观察的辅助指标。

综上所述, 叶酸及维生素B12能有效降低血清Hcy水平, 辅助治疗老年性骨折时疗效显著, 血清Hcy水平与老年性骨折之间存在相关性。

摘要:目的 探讨叶酸、维生素B12调控同型半胱氨酸 (Hcy) 水平对治疗老年性骨折时的影响。方法 将160例老年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80例, 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护理, A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服用叶酸及维生素B12, 测量2组血清Hcy水平, 并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骨折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A组血清Hcy水平低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B组无明显变化。A组骨折愈合率高于B组, 平均愈合时间短于B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随访期间新增骨折数A组少于B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叶酸、维生素B12可有效降低血清Hcy水平, 提高老年性骨折的治疗效果, 血清Hcy水平与老年性骨折的发生和愈合相关。

关键词:骨折, 老年性,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

参考文献

[1] 黄海燕.血瘀量化评分、血同型半胱氨酸与老年男性骨密度相关性分析[D].福州:福建中医学院, 2009.

[2] Tyagi N, Kandel M, Munjal C, et al.Homocysteine mediated decrease in bone blood flow and remodeling:role of folic acid[J].J Orthop Res, 2011, 29 (10) :1511-1516.

血清叶酸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入选标准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60例合并糖尿病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H型高血压患者,其中男41例(占68.3%),女19例(占31.7%)。H型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或正在服用控制高血压的药物,不同天数3次安静休息10 min后测得的平均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且伴有高Hcy血症的高血压,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诊断标准:采用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有糖尿病症状,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7.0 mmol·L-1,或随机静脉血浆葡萄糖≥11.1 mmol·L-1,或葡萄糖负荷后2 h血浆葡萄糖≥11.1 mmol·L-1;无糖尿病症状的需改日重复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经颈动脉彩超检查确诊存在颈动脉粥样斑块或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1 mm。入选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1.8 mmol·L-1。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1.2 排除标准

1型糖尿病;他汀类药物过敏;肝功能不全(丙氨酸转氨酶或天冬氨酸转氨酶>1.5倍正常参考值上限);肾功能不全(血清肌酐值>3.0 mg·dl-1或264μmol·L-1);肌病史(肌酸磷酸激酶>2倍正常参考值上限);不能耐受叶酸治疗。

1.2 研究方法

1.2.1 患者一般资料及干预前各项指标的收集

所有入选对象在首次就诊时了解其详细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个人史、既往史以及血清Hcy、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LDL-C水平。

1.2.2 分组、干预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年龄、性别比例及血清Hcy、TC、TG、LDL-C水平间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除予常规治疗外,A组予阿托伐他汀钙10 mg加叶酸0.8 mg每日1次,B组予阿托伐他汀钙40 mg加叶酸0.8 mg每日1次。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测定血清Hcy、TC、TG、LDL-C水平,比较治疗前后及组间血清Hcy、TC、TG、LDL-C水平的差异。

1.2.3 血浆标志物的检测

所有入选患者于接受治疗前1 d抽血测定血清Hcy、TC、TG、LDL-C水平,治疗6个月后复查血清Hcy、TC、TG、LDL-C水平。空腹8~12 h晨起采前臂静脉血。血清TC、TG、LDL-C水平送本院检验科用日本东芝TBA-40FR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Hcy水平使用安徽科大创新公司SC-2546型自动平衡低速离心机,以3 000 r·min-1离心10 min后收集血清2 ml,置于-20℃低温冰箱中保存,送南京迪安医学检验中心采用终点法检测,试剂采用四川迈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试剂盒,具体操作按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完成。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各指标变化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Hcy、TC、TG、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清Hcy、TC、TG、L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B组较A组降低更明显(P<0.05)。见表1。

a与治疗前B组比较P>0.05;b与治疗前同组比较,P<0.05;c与A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H型高血压在我国高血压人群中的比例高达75%[5],血浆Hcy每升高5μmol·L-1,发生缺血性心脏病的可能性增加32%,卒中风险增加59%;冠心病的危险性男性增加60%,女性增加80%,相对危险性男性为1.6,女性为1.8。相当于TC水平每升高20 mg·dl-1的危险性。Hcy每降低3μmol·L-1,可使缺血性心脏病风险降低11%~20%,脑卒中风险降低15%~33%[6]。现在认为血清Hcy水平升高的重要原因与叶酸摄入不足有关,补充叶酸可以明显降低血清Hcy水平,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李建平等[7]探讨认为,依那普利叶酸片用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降低Hcy水平安全有效。本研究结果提示,阿托伐他汀钙加叶酸能够显著改善合并糖尿病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H型高血压患者的血清Hcy水平。

大量研究证明他汀类药物具有降脂、抗动脉硬化、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作用[8]。高强度他汀(LDL-C降幅≥50%)包括阿托伐他汀每日40(80) mg或瑞舒伐他汀每日20(40) mg,中等强度他汀(LDL-C降幅30%~50%)包括阿托伐他汀10(20) mg、洛伐他汀40 mg、匹伐他汀2~4 mg、普伐他汀40(80) mg、瑞舒伐他汀5 (10) mg。阿托伐他汀是新一代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有较强降脂作用,其抗动脉硬化作用除直接作用于血脂外还可能通过降低血中LDL-C水平,缩小斑块内脂核,减少斑块表面张力,增加内皮细胞功能,加固斑块纤维帽,最大限度地稳定斑块并使其退缩[9]。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本研究的患者均有使用他汀类的适应证。本研究采用阿托伐他汀钙10 mg、40 mg两种治疗方案,高剂量阿托伐他汀组比低剂量阿托伐他汀组降低血脂水平的程度大,且Hcy水平都会有所下降,高强度他汀对Hcy影响更明显。本研究入选的患者均为高Hcy水平的患者,两组患者均加用了叶酸,Hcy水平均有下降,高强度他汀组降低更明显,其具体原理还在进一步探讨之中。

本研究认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叶酸对合并糖尿病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H型高血压患者的高Hcy水平具有显著改善作用,临床应用具有可行性。本研究样本量小,观察时间相对短,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尚待以后积累更多样本进一步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叶酸对合并糖尿病的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合并糖尿病、H型高血压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均予稳定血压、控制血糖等常规处理,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A组予阿托伐他汀钙10 mg加叶酸0.8 mg每日1次;B组予阿托伐他汀钙40 mg加叶酸0.8 mg每日1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血清Hcy、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差异。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Hcy、TC、TG、LDL-C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叶酸对合并糖尿病的H型高血压患者的血清Hcy水平有显著改善作用。

关键词:H型高血压,糖尿病,阿托伐他汀钙,叶酸,同型半胱氨酸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5.

[2]程丝,冯娟,王宪.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治疗研究进展[J].生理科学进展,2011,42(5):329-334.

[3]KANAKI A,SARAFIDIS P A.GEORGIANOS P I,et al.Effects of low-dose atorvastatin on arterial stiffness and central aortic pressure augme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hypercholesterolemia[J].Am J Hypertens,2013,26(96):608-624.

[4]杨晨光,汪芳.高血压伴糖尿病的血压控制策略[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1,27(2):85-88.

[5]朱纯峰,晋章明,方春娥,等.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叶酸片对血压、血脂、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6(7):139-140.

[6]孙鼎明,张志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卒中危险因素的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1(6):732-735.

[7]李建平,霍勇,刘平,等.马来酸依那普利片降压降同型半胱氨酸的疗效和安全性[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9(6):614-618.

[8]HOLM S,UELAND T,DAHL T B,et al.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4 is associated with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and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J].PLoS One,2011,6(12):e28785.

血清叶酸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H型高血压1级患者98例, 均符合“2010年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中的高血压诊断标准, 且依从性好;排除H型高血压>1级, 服用两种降血压药物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 (52例) 与对照组 (46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仪器与试剂

主要试剂与P-选择素试剂盒购自美国Genemay公司, TM试剂盒购自法国DIACLONE公司, v WF试剂盒由美国ADI公司提供, 酶标仪为Bioelisa ELX-800型。

1.2.2 检测方法

试验组患者入院后第2天清晨采集空腹血, 129mmol/L枸橼酸钠9∶1抗凝后, 于4℃下3000r/min离心10min, 分离血浆, 置于-80℃冻存;对照组采集查体日空腹血, 分离血浆后置于-80℃冻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P-选择素、血栓调节蛋白 (TM)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 WF) 。血清Hcy测定:采取清晨空腹静脉2ml, 置于2%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EDTA-2Na) 真空采血管中, 3000r/min离心10min, 分离血浆, 利用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Hcy水平。

1.2.3 用药方法

试验组患者予以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 (深圳奥萨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03723) 治疗, 10mg∶0.8mg/d, 1次/d;对照组患者予以服用吲达帕胺片 (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0880019) 治疗, 2.5mg/d, 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内皮细胞损伤标志物 (P-选择素、TM、v WF) 及血清Hcy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P-选择素、TM、v WF及血清Hcy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P-选择素、TM、v WF及血清Hcy水平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3 讨论

P-选择素、TM和v WF是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栓凝血与功能改变的标志因子。P-选择素是存在于血小板a颗粒和血管内皮细胞Weible-Palade小体的一种膜蛋白, 以血小板P-选择素和血浆P-选择素两种形式存在, 其具有活化血小板、促进血凝的作用。血浆P-选择素的稳定性高, 不受标本和抗凝剂的影响, 当血小板被激活或内皮细胞受损时其含量升高。血浆TM和v WF是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标志物。TM是一种内皮细胞膜糖蛋白, 其血浆水平依赖内皮细胞的完整性与TM的清除, 其在疾病早期可升高。Gando等[4]研究表明, TM可作为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 早期预测指标, 且TM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升高。与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加重有关。v WF是血管内皮细胞和巨核细胞合成与分泌的多聚体, 可黏附蛋白、介导血小板与血管基底膜结合。有研究表明, v WF只在血管内皮受损部位受凝血酶的刺激由内皮细胞释放, 且短暂存在。v WF敏感性较强, 易受轻度刺激影响;TM浓度稳定, 不随年龄变化、不受轻度刺激影响;联合检测v WF和TM能较好地反映内皮损伤情况。

高血压伴高Hcy时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暴露出的内皮基底膜和胶原蛋白使血小板黏附聚集, TM和v WF水平升高, 随着病情的发展, 血管内皮损伤因自由基损伤、钙离子超载、凝血异常及各种细胞因子等作用加重[5]。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 是蛋氨酸代谢的重要中间物质。目前认为Hhcy是体内叶酸缺乏的敏感指标, 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Hcy水平升高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毒性作用, 心脑血管发病过程中高Hcy水平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 引发内皮细胞过度氧化, 造成内皮细胞损伤, 降低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 减少内皮细胞产生一氧化碳[6]。脂质过氧化作用形成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形成动脉硬化斑块, 刺激动脉平滑肌细胞过度增长, 干扰血管平滑肌的正常功能, 促进平滑肌老化、组织纤维化及变硬, 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内炎性反应, 使斑块纤维帽变薄破裂。高Hcy水平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合成与释放内皮素, 使血管舒缩功能发生障碍, 同时增强血小板活性, 增加凝血功能, 形成血栓前状态[7]。我国高血压伴高Hcy患者的比例很高, 是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血清Hcy水平升高5μmol/L, 卒中风险增加约59%;血清Hcy水平降低3μmol/L, 卒中风险降低约24%[8,9]。有研究表明, Hhcy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新的独立危险因素[10,11]。大量研究表明, Hhcy是再发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12,13]。基础实验发现Hhcy抑制硫化氢生成, 而硫化氢抑制内皮细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 血清Hcy水平升高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增强, 可促进血压升高[14,15,16]。降低血清Hcy水平最安全有效的途径是补充叶酸,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 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 降低血压, 两种药物同时应用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大量研究表明, H型高血压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更高的危险分层。本研究中检测两组患者血浆内皮细胞损伤标志物水平显示, 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均存在不同程度损伤, 提示机体面临心血管危险事件发生风险。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患者检测内皮细胞损伤标志物及血清Hcy水平显示, 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时其内皮细胞损伤标志物和Hcy水平显著升高[17,18]。依那普利、叶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卒中, 可降低再发风险, 提示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和Hcy水平能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 通过拮抗RAAS系统, 降低血清Hcy水平及内皮细胞损伤标志物, 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防止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由于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服用方便, 可提高患者依从性。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吲达帕胺治疗, 内皮细胞损伤标志物及血清Hcy水平下降, 主要与患者血压下降和生活方式改变有关, 表明吲达帕胺缺乏对心血管的保护机制。

上一篇:信用卡业务的风险战略下一篇:快乐教学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