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外科及外科手术学

2024-05-24

兽医外科及外科手术学(精选十篇)

兽医外科及外科手术学 篇1

项目化教学

项目化教学是将相对独立的专业知识、专业操作能力作为一个培养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的一种教学方法, 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负责, 使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 了解并把握项目的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的基本要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主线贯穿始终, 将一门或多门课程中的知识点融入项目中, 学生以完成项目为主要目的, 教师根据学生完成项目的质量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项目, 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研讨、组织、演示讲解、团队协作、沟通等基本能力。教师则需要有指导项目完成的专业综合能力、组织能力、控制能力、鼓动能力等。项目化教学能凸显技能培养目标, 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统一起来, 多渠道地为学生开辟专业学习的新模式。

项目化教学的具体应用

(一) 结合实践实际, 确定项目任务

确立实用、优秀的项目是项目教学法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项目教学的教学过程重点在于师生协同努力完成的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项目的开发。因此, 在实施项目化教学时, 首先应该确立切实可行的项目, 确立项目时要考虑到教学内容在本教材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 根据其在教材中所起的作用确立该内容的单元级项目, 每个项目都应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

该课程的基础项目可名为“动物保定”, 在项目引入阶段, 介绍保定器械的实际应用, 同时向学生展示自己保定好的动物, 向学生说明完成此项目的意义与作用,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项目的设计过程中虚拟了兽医站, 安排了手术者、助手、器械助手等参与项目管理, 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 达到“教、学、做”的统一, 真正实现产学结合。

(二) 成立项目小组, 实施小组合作教学

项目确立以后, 接下来就要对所教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也就是项目开发小组。小组实际上就是虚拟兽医站的手术小组, 其人员配备及助手的选用对有效实施合作学习具有关键作用。

应将具备不同优势的学生划分到一个小组, 以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 保证组内各成员的主动参与和互助合作。例如可让动手操作能力、专业理论知识及综合能力 (管理协调等能力) 各具所长的学生组成一组, 这样便于学生相互之间吸收对方的优点, 取长补短, 有利于工作任务的完成, 同时更有利于工作任务中拓展性技术实践知识和技术理论知识的展开。

笔者为每组安排了一名学生担任组长 (手术者) , 既充当“小师傅”, 又充当组织者和管理者, 各组确定一名助手 (由技能突出的学生担任) , 确定一名保定助手和一名器械助手 (由工作踏实的学生担任) , 由组长负责本组成员按时保质地完成任务。项目完成后对各组的情况进行现场对比, 评比优胜小组。

(三) 项目任务的具体实施

项目化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注重在做中学, 在做中积累经验。教学中应将项目分解成若干任务, 通过每个任务的完成结束教学过程, 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经验, 促使学生学会学习, 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提高学习效果。现以“动物保定”项目为例, 探索项目任务的实施。

任务一:手术计划制定。

步骤1, 制定手术计划;步骤2, 器械的准备;步骤3, 实验动物的准备。

任务二:修改计划。

在修改计划前向学生讲授要考虑计划的可行性, 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任务实施。

任务三:计划实施。

步骤1, 实验动物就位;步骤2, 选择合适的保定器械;步骤3, 保定。

在此任务中, 教师可对各小组成员进行技术指导。各小组对保定结果进行评分, 教师对各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分。

任务四:经验交流会。

在课堂上安排一定时间召开小组经验交流会, 由各小组先交流体会, 各小组组长加以汇总, 在经验交流会上进行交流, 最后由师生共同对各组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评出优胜小组, 同时, 针对项目实施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 最终归纳出项目经验 (也是实际操作的经验) : (1) 保定时, 动物不可饲喂得过饱, 以防动物突然倒地时造成胃肠破裂;不要在坚硬不平的地面上使动物急剧倒卧, 以免发生骨折。 (2) 动物倒卧后, 要切实固定头部, 以防动物企图挣扎站起时摔伤头部或造成脑震荡;作肢体转位时也应小心, 以免强行用力导致动物骨折。 (3) 手术时间较长的倒卧保定, 必须使动物倒卧在松软的地面上、倒马褥上, 并在动物身下铺上厚草, 或在手术台上作倒卧保定, 否则易引起神经麻痹, 特别是桡神经麻痹。 (4) 倒卧保定后不要压迫动物的胸部或堵塞鼻孔, 以免影响动物呼吸, 特别是当动物全身麻醉时更应注意;对呼吸严重困难的动物, 最好不要作倒卧, 以免引起窒息死亡。

项目任务的评价体系

项目任务完成后要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 评价可以是自我评价, 也可以是学生互评或教师评价。要贴近实际, 模拟养殖场或兽医站的情境进行评价, 给学生以真实感。按任务完成的步骤进行星级评价、评选优胜小组的方式, 一方面可使学生了解自己与别人的差距, 另一方面也可检验教学的不足。但要把握分寸, 不可只根据成绩评价学生学习的优劣, 要注意观察每位学生在项目推进中的进步和表现, 并应经常给予鼓励。

项目化教学的体会

1. 项目的选择应与实际生产、生活相联系, 尽可能通过设计的项目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2. 教学中应将项目分解成若干个生产任务, 每个任务又可细化为学生易于理解和实现的步骤, 使得每个步骤都能给学生以成就感。

3. 教学前应将学生恰当分组,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组内合作, 要安排成绩好、先完成任务的学生帮助组内同学, 指导他们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教师在此过程中应加强巡视, 了解学生的困难并及时给予指导。

4. 任务完成后应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 评价可以是自我评价, 也可以是学生互评或教师评价, 如贴近实际生产、模拟企业情境安排质检员进行评价, 给学生以真实感。

5. 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情况必须得到有效的反馈, 教师应对各组情况进行对比并及时公示, 以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同时对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解决。

6. 有效的课堂管理是组织项目化教学的前提和保障, 而组织有效、有趣的课堂教学是实现有效课堂管理的前提和保障。因此, 必须对所授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整理, 让学生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 摈弃传统的让学生先学再做的教学模式, 通过做出真实的东西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再组织学生学习相关知识。

我院开展了项目化教学后, 学生学习的方向明确, 目标清晰, 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组织能力、控制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项目化教学适用于以实际应用为目的的课程和实训实习, 对于项目化教学的教学过程设计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孙立仁.教学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2]徐辉, 季诚钧, 等.大学教学概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

[3]邱晓文.基于协同模式的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 2009, (7) .

[4]姚丽梅, 王玉生.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27) .

《外总及外科手术学》教学大纲. 篇2

课程编号:02

课程名称:外科学 英文名称:SURGERY 课程类型:专业课

总 学 时:54 讲课学时:30 实验学时:24 学

分:7

适用对象:法医学

第一章 绪 论

目的要求

1、熟悉外科学范畴,2、了解外科学发展简史及我国外科的发展和成就

3、了解外科学与法医学的关系

4、认识外科学的重要性,掌握怎样学好外科学。学时安排: 理论课2学时 教学内容:

1、外科学范畴,2、外科学的发展及我国外科的发展和成就

3、怎样学好外科学。

4、外科学与法医学的关系

第四章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衡

目的要求

1、掌握各型缺水、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诊断。掌握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

2、理解各型缺水、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理解代谢性酸中毒的病理及代谢性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

3、了解解体液酸碱平衡失调的综合防治方法。

4、了解呼吸性酸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学时安排: 理论课4学时 教学内容:

1水和钠的代谢紊乱,2体内钾的异常,3低钙血症与低镁血症,4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重点

等渗性缺水,低钾血症、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难点

三种缺水的区别,外科病人体液失衡的临床处理。

第六章、外科休克

目的要求

1、了解休克的分类;

2、熟悉休克的病理生理和微循环变化;

3、熟悉休克的临床表现与微循环变化的相互关系;

4、掌握休克的诊断、急救措施、治疗要点;

5、熟悉应用血管收缩剂、扩张剂的适应症及注意点。学时安排 :理论课4学时 教学内容

1、休克的概念、病因、分类;

2、休克的病理生理与临床表现及微循环变化特点;

3、休克的急救措施,综合治疗要点;

4、低学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的诊断与治疗。重点难点

1、微循环结构与功能以及与休克临床表现、治疗措施的关系;

2、强调休克早期诊断早期抢救。必须掌握补充血容量是治疗休克的根本措施,补充血容量的同时应尽快去除病因。

第七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目的要求

1熟悉MODS的定义以及MODS、MSOF、SIRS三者概念上的相互关系; 2熟悉MODS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标准、防治原则;

3熟悉急性肾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基本概念、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学时安排 :理论课4学时 教学内容

1、MODS的定义以及MODS、MSOF、SIRS三者概念上的相互关系; 2,ODS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标准、防治原则;

3急性肾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基本概念、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重点难点

MODS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标准、防治原则。

第八章、麻 醉

目的要求:

一、掌握内容:

1、麻醉及麻醉学的概念;

2、麻醉前准备的主要内容;

3、局麻药的用量及毒性反应的防治;

4、椎管内麻醉的临床应用及麻醉管理的方法;

5、常用全身麻醉药物及临床应用。

二、熟悉内容:

1、常用局麻药的药理特点;

2、常用的局麻及神经阻滞方法;

3、椎管内麻醉的操作方法和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4、麻醉期间生理监护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三、了解内容:

1、常用麻醉前药物种类及用药目的;

2、局麻药的作用原理及常用局麻方法;

3、全麻期间气管插管的目的和气管插管的并发症;

4、肌肉松弛药的分类及临床应用原则;

5、全身麻醉的并发症和意外。学时安排: 理论课4学时 教学内容:

1、麻醉及麻醉学的概念、麻醉工作的临床任务;

2、麻醉前准备的主要内容、常用麻醉前药物及用药目的;

3、常用局麻药物一次限量、毒性反应及其预防处理;

4、常用的局部麻醉及神经阻滞方法;

5、椎管的解剖生理特点,椎管内麻醉实施原则、对机体的影响、操作方法和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6、全身麻醉的概念和方法,常用全身麻醉药物的药理特点;

7、麻醉期间常见合并症及处理要点。

第九章、复苏

目的要求:

一、掌握内容:

1、复苏的概念和意义;

2、心跳骤停的诊断要点;

3、初期复苏的实施方法;

4、防治脑缺氧、脑水肿的措施。

二、熟悉内容:

1、心跳骤停的原因;

2、后期呼吸、循环管理及并发症的防治。

三、了解内容:

1、心脏按压使心跳复苏的原理;

2、低温疗法及脱水疗法在脑复苏中的意义。讲授内容:理论课4学时 教学内容

1、复苏的概念和意义;

2、心跳骤停的常见原因及诊断要点;

3、初期复苏的操作方法及用药;

4、后期复苏的呼吸、循环管理及并发症的防治;

5、脑复苏的概念,预防脑缺氧、脑水肿的措施。

第十三章、外科感染

目的要求:

1掌握外科感染的含义、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原则;

2掌握全身性外科感染脓毒症、菌血症的含义、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3熟悉常见体表化脓性感染(疖、痈、蜂窝组织炎、急性淋巴管淋巴结炎及脓肿)的诊断与治疗;

4熟悉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甲沟炎、脓性指头炎、腱鞘炎、掌深间隙感染)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

5了解气性坏疽的病原学、临床表现及防治原则; 6熟悉外科应用抗菌素的原则。讲授内容:理论课4学时 教学内容:

1外科感染的含义、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原则;

2全身性外科感染脓毒症、菌血症的含义、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3常见体表化脓性感染(疖、痈、蜂窝组织炎、急性淋巴管淋巴结炎及脓肿)的诊断与治疗;

4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甲沟炎、脓性指头炎、腱鞘炎、掌深间隙感染)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

5气性坏疽的病原学、临床表现及防治原则; 6外科应用抗菌素的原则。重点难点

1外科感染的含义、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原则;

2全身性外科感染脓毒症、菌血症的含义、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3外科应用抗菌素的原则。

第十四章、创伤和战伤

目的要求

1掌握创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2熟悉创伤的分类、病理生理、修复和浅部软组织创伤的处理要点。讲授内容:理论课2学时 教学内容:

1创伤概念、分类、病理生理,创伤的修复、诊断和治疗; 2浅部软组织创伤,包括挫伤、小刺伤、浅部切割伤。重点难点

创伤的病理生理变化,包括创伤性炎症、创伤的全身反应及并发症,创伤的修复过程、影响修复的因素和创伤愈合类型。

第十五章、烧伤和冷伤

目的要求:

一、掌握烧伤面积和深度的估算与识别;

二、熟悉烧伤的病理生理特点和临床分期;

三、掌握烧伤急救原则、烧伤休克的临床表现及补液疗法,烧伤全身性感染的诊治原则;

四、熟悉烧伤创面的处理、包扎疗法、暴露疗法的适应症;

五、了解电烧伤、化学烧伤以及冷伤的临床表现、诊治原则。讲授内容:理论课2学时 教学内容:

一、烧伤面积和深度的估算与识别;

二、烧伤的病理生理特点和临床分期;

三、烧伤急救原则、烧伤休克的临床表现及补液疗法,烧伤全身性感染的诊治原则;

四、烧伤创面的处理、包扎疗法、暴露疗法的适应症; 重点难点

伤情判断、烧伤急救,烧伤休克的补液疗法及全身性感染的诊治及创面处理原则。

实验课讲授及演示、操作内容

第一节 外科手术器械及打结方法

目的要求:

一.了解手术器械的分类,掌握常用外科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 二.熟悉外科基本操作的原则和方法 见习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一.手术器械的分类:外科常用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 二.组织切开与分离: 1.手术切口的选择 2.切开的原则与方法

3.分离:钝性分离与锐分离 三手术野的暴露: 1.手术野暴露的重要性 2.影响手术野暴露的因素 四.止血:

1.止血的重要性

2.常用止血方法:结扎止血法,电凝止血法,压迫与填塞止血法,药物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

五结扎:

1.结扎的重要性

2.线结的种类:方结,三叠结,外科结;假结,滑结

打结方法:单手打结,器械打结以及打结时应注意的问题

六、缝合:

1.缝合的重要性 2.缝合的原则

3.缝合的种类和方法:

(1)单纯(对合)缝合:间断缝合,连续缝合,8字缝合,毯边缝合,减张缝合。

(2)内翻缝合: 全层连续内翻缝合

浆趴层连续内翻缝合(Cushng)、浆肌层间断内翻缝合 荷包缝合

七、缝合线与缝针:

1.缝针的种类及用法:直针与弯针,园针与三棱针。2.缝线的种类:可吸收缝线(肠线)与不可吸收缝线(丝线,棉线,金属线等)。

八、引流与引流物: 1.引流的重要性和适应症 2.引流物的选用原则

3.引流物的种类:橡皮条、橡皮管、纱布条、烟卷引流条等

4.引流的注意事项:放置引流的时间、位置、固定与连接、更换、观察与记录。

九.剪线与拆线:

1.剪线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2.拆线的时间、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二节 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要求:

一、了解手术前准备和手术后处理的基本内容及其在外科治疗中的重要性;

二、熟悉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诊断和处理;

三、掌握外科切口分类、愈合标准及正确记录方法。见习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

一、内容:同上

二、教学方法:

1、结合具体病人见习术前准备、术后处理、常见并发症;

2、安排各种引流管的演示;

3、提问:讨论分析。

第三节 外科无菌技术和清创术

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无菌观念的概念,逐渐树立无菌观念,掌握无菌技术。二.了解手术感染的细菌来源及预防。三.熟悉手术器械与物品的灭菌方法,掌握手术人员的无菌准备及病人手术区的无菌准备。见习时数:3学时

无菌技术

教学内容:

一.概述:外科无菌技术及其简要发展史;无菌观念、无菌物、抗菌术、灭菌术的概念。

二.手术感染的细菌来源及预防 1.空气 2.口鼻咽部 3.皮肤

4.手术中所需用品的带入。5.感染灶与有腔脏器的切开。

三.手术器械与物品的消毒与灭菌方法。1.物理灭菌法:高温灭菌法 照射灭菌法。2.化学消毒法:外科常用消毒剂及其使用方法。四.手术人员的无菌准备。

1.一般准备:正确使用口罩和帽子。

2.手臂消毒法:肥皂刷手,酒精或新洁尔灭泡手法。3.穿无菌手术衣的方法。

4.带无菌干手套和湿手套的方法。

5.连续手术和紧急手术的更衣和洗手方法。五.手术区的无菌准备 1.手术区的皮肤准备。

2.手术区皮肤的消毒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3.铺无菌单的意义和重要性,铺盖原则,方法。和注意事项

六.手术人员的职责 1.手术人员的位置。

2.手术人员的分工和职责。七.手术过程中的无菌要求。1.无菌区的范围。2.台上物品的传递。

3.手套破损与污染的处理。4.污染物的处理。

5.人员的换位,对参观手术人员的要求。

清创术

目的和要求:

一、了解各种伤口的处理方法。

二、掌握清创术的概念、手术方法和步骤。见习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

一.清洁、污染和感染伤口的处理方法。二.清创术。1.概念 2.适应症

3手术步骤及方法 4.术中注意事项

第四节 阑尾切除术

目的和要求:

一.了解阑尾的解剖要点。

二.掌握顺行切除术的手术步骤及方法。见习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一、解剖要点:阑尾的一般形态与结构、位置与变异、血液供 应、系膜淋巴引流及神经支配。

二、适应症

三、手术步骤

1.顺行阑尾切除术 2.逆行阑尾切除术

四、术中注意事项

第五节 小肠部分切除端吻合术

目的和要求:

一、了解小肠分部、血供等解剖要点。

二、掌握小肠部分切除原则方法。

三、掌握小肠端端吻合术的步骤、方法及注意事项。见习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

一、解剖要点:小肠分部与位置、结构特点、肠系膜、血液供应(含肠壁动脉的分布)、淋巴回流、神经支配、肠袢定位。

二、小肠部分切除,肠切除原则和方法。

三、小肠端端吻合术的步骤、方法及术中注意事项。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及处理方式 篇3

关键词:普外科手术 切口感染 因素【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17-02

术后切口感染常常出现于外科手术中,预防和控制术后切口感染是医生,也是医院工作的重要内容。有关统计数据表明,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约为12.13%。导致切口感染的因素很多,如医院手术室的管理规范,医生的科学处理,患者的体质等均是导致术后切口感染的重要原因。本文选择了我院2005年~2012年行普外科手术的342例患者资料,对患者术后切口感染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了导致患者切口感染的关键因素,并探讨了相应的处理方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5年~2012年行普外科手术的342例患者资料,其中,有192例男性患者,女性患者有150例。患者年龄分布于3~81岁,平均年龄(39±6.73)。342例患者中,Ⅰ类清洁切口有63例,如行乳腺癌切除术、甲状腺切除术等;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有172例,如行开腹胆囊切除术等;Ⅲ类污染切口患者107例,如行肠梗阻绞窄手术、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等。患者行普外手术前,体质各异。其中,有27例患者有长期的吸烟史,有18例患者有肥胖症状,另外,有16例患者术前合并糖尿病,术前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患者有11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2个小时,有171例患者放置腹腔引流。

1.2 诊断标准。术后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依据国家卫生部2001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患者普外科手术后的第三天、第五天、一周分别对患者切口进行检测,并对患者的感染因素进行调查分析。

1.3 分析方法。搜集及整理选择的342例普外科手术患者所存档的体温单、重症监护单、病程记录、医嘱单、麻醉记录、手术记录、辅助检查等资料,并对患者的术后感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1.4 调查指标。为分析患者感染的各项因素,本文从患者的性别、年龄、肥胖、有无糖尿病史、切口分类(Ⅰ、Ⅱ、Ⅲ)、切口长度、侵入性操作(胃肠减压,导尿)、术前住院时间、有无引流、手术时间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

2 结果

通过整理分析,342例患者中,术后切口感染有22例。通过细菌学的研究分析,有例2胃癌,2例乳腺癌,2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3例肠梗阻减压松解术,3例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3例胃十二指肠穿孔并弥漫性腹膜炎,3例直肠癌,4例肠梗阻绞窄手术,患者的总体感染率为6.43%。从患者的切口情况来看,Ⅰ类切口患者的感染率仅为2.3%,Ⅱ类切口患者的感染率为4.5%,而Ⅲ类切口患者的感染率却高达12.1%。

SPSS分析的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肥胖、切口类型、手术时间等5个指标与切口感染率有很强的相关性。

3 讨论

在医院出现的切口感染病例中,最常见的是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导致切口感染的因素很多。我院在2005年~2012年进行了共342例的普外科手术,通过细菌筛选检测之后,有22例患者出现了切口感染。笔者通过长时间的实践,认为造成普外科术手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是年龄、肥胖、糖尿病、手术时间、切口类型以及抗生素使用等多种因素。

3.1 年龄因素。据调查,年龄与切口类型所造成的切口感染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组的342例手术中,其中老年人患者出现术手切口感染的机率相对于低年龄患者明显偏高,由此可见,年龄逐渐增大与术手切口感染成正比。老年人患者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大,手术之手恢复相对较慢,再加上其自身的低抗力较低,较容易出现术手切口感染,因此,临床上在对老年人进行普外科手术过程中,须随时提高警惕,进一步提升术前抗感染处理与术后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出现切口感染。

3.2 肥胖因素。肥胖患者通常出现切口感染的机率较高,笔者通过实践,认为肥胖与切口感染关系密切。由于肥胖者的脂肪堆积,进而对机体免疫功能造成影响,常常会出现有糖代谢异常的情况。肥胖患者在手术过后,切口部位较易因脂肪液化、液体积聚或坏死等各种因素造成感染。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肥胖患者也不断增多,切口感染的机率呈上升趋势。对肥胖患者进行手术过程中,须用手术刀直切皮肤与皮下脂肪尽可能一气呵成,尽量减少钳夹、牵拉等动作,缩短手术时间,控制好切口的长度,减少肥胖患者的切口感染率。

3.3 糖尿病。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出现术手切口感染的机率相对于非糖尿病患者明显偏高。现阶段,研究多认为,糖尿病患者在术前由于糖尿病会导致形成肉芽,从而使纤维母细胞降低,影响切口愈合,最终导致出现术手切口感染。若可以在早期诊断出糖尿病,并进行及时的治疗,重点保障切口安全,把术后切口感染率降到最低。

3.4 切口类型。在三种类型的切口方式中,Ⅰ类的切口方式感染率为2.3%,Ⅱ类的切口方式感染率为4.5%,Ⅲ类的切口方式感染率为12.1%。所以,在手术过程中,手术程序必须规范化、严格化,尽最减短手术时间,控制好切口长度,及时、合理采用抗生素,减少手术区污染。总而言之,造成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很多,必须从多方面采取预防措施,尽量降低切口感染率。

参考文献

[1]郑海波.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病原菌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11,21(2):270

兽医外科及外科手术学 篇4

1 高级兽医外科学与外科手术学临床信息化资源库的建设

1.1 建设典型鉴别诊断图片库

兽医外科学与外科手术学涉及的疾病大部分表现外在, 直观性强, 故形态学在整体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研究生而言, 本科阶段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兽医学专业知识, 通过活生生的临床典型精选病例, 及对不同治疗时段病例图片与健康图片的系统分析, 增强视觉直观性, 培养其通过外在表现对原发性损害和继发性损害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例如外疝性质的辨别, 区分原发疝和继发疝极为重要;而同一疝病不同阶段所表现出的不同特点, 需要学生动态地掌握疝囊变化趋势, 从而为选择疝病治疗方法奠定基础。

1.2 建立典型病例系统资料库

兽医外科学与外科手术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和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微生物及影像学等学科既有交叉又有联系。这些基础兽医知识不仅对外科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而且对了解外科病的发生、发展、转归、机体全身状态及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是外科病诊疗中重要的辅助手段。虽然在本科阶段都已经分别学过, 但是缺乏将其灵活应用到某个病例中的能力。例如肛囊炎继发肛周瘘, 联合各个研究室的图片资料库, 选取肛囊的位置图和生理功能图, 通过显微镜寻找并抓取典型的病理图像和微生物图像, 精选药敏和X线造影图像, 建立典型病例系统资料库, 为实习研究生深入研习该病提供详尽的资料, 并对该病临床表现与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微生物及影像学基础建立相应的联系, 培养研究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提高其临床诊治能力。

1.3 丰富视频影像资料

高级兽医外科学与外科手术学涵盖内容广, 教师应密切理论教学与临床工作的联系, 科学精选并有机整合影像资料, 使其指向性更强, 对提高学生的临床学习效果也就显得意义巨大。为了更好地满足研究生的求知欲望, 丰富教学手段, 在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处的资助下精选部分高级兽医外科学与外科手术学教学课件, 并发布到网络平台上供学生学习和回顾。同时, 积极收集并有机整合典型病例、手术资料[5]、新技术介绍等的音像资料。典型病例和手术资料包括不同类型骨盆骨折致耻骨联合分离与尿道损伤、皮肤病、跛行、美容外科[6]、外伤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等。新技术方面有点阵激光介绍、激光脱毛、角膜移植[7]等。精选并有机整合的视频影像资料内容丰富, 涉及骨折、疝病、泌尿结石、皮肤病等领域, 因此较全面地代表了目前外科疾病学的内涵及前沿, 对构建完整的外科疾病学知识框架具有指导意义。通过视频资料, 学生可以切身感受到临床实践的氛围, 了解临床工作的具体步骤、操作规范, 提高临床兽医学教学的质量, 对今后的临床工作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2 利用建立的信息资源库, 改变传统教学方法

2.1 弥补了实时病例资源匮乏及其不确定性的不足

教学实习医院就诊病例有限, 病例与教学进程不同步, 因此在临床教学时, 实时病例资源匮乏。而利用建立的信息资源库, 通过教学影像片, 采集不同阶段的临床图片, 以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带给研究生更深刻的视觉效果, 很好地弥补这一局限性[8]。

2.2 解决了实时病例畜主不愿配合和健康模拟病例教学依从性差的困境

实时病例畜主救治心情急切, 不愿主动配合临床教学, 导致教与学脱节的局面。健康模拟病例涉及动物福利[2]且与实际病例相差较远, 教学依从性差, 影响学生对外科病现实病征的掌握。而建立信息化资源库, 对特定的病例做良好的沟通, 实现收集相应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过程及必要的检查。通过减免部分医疗费用和更好地沟通和服务以及信息技术平台, 鼓励更多畜主参与教学, 在大部分畜主拒绝示范教学和模拟病例依从性低的现阶段, 能够很好解决畜主不愿配合和健康模拟病例教学依从性差的困境。

2.3 增加了学生的实践学习机会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储备了大量的临床病例材料和视频资料, 完全可以满足学生的教学需要, 且由于收集的病种全、图像精致、病例资料详细, 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复习并掌握较全面的外科与外科手术疾病学教学内容, 有效地提高了实习阶段的学习强度和效能, 相应地增加了实习学生的实践机会[9]。

目前, 普遍存在实习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与检查的机会少, 导致理论和技能提高的可能性相应减少。通过信息资源库的学习, 可以了解疾病, 掌握疾病客观方面的表现, 但往往缺乏人文知识方面的训练, 尤其在医患沟通能力方面锻炼不足。因此, 教师必须反复强调与畜主沟通中对细节的把握, 如对畜主的尊重、预期花费、患畜预后、畜主的情绪变化等, 尤其是将经典的医患矛盾产生的例子加以阐述剖析, 提高学员与畜主沟通的能力, 弥补信息教学存在的不足[8]。

2.4 客观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实习效果

在临床实习教学中, 由于外科与外科手术疾病门诊的波动性和接诊病例的随机性, 不同届次研究生间接诊的病例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对于教学病例的多少也有明显的差别, 导致每个学生实习掌握的信息存在很大的不同, 传统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评价难免存在偶然性和随意性, 并最终影响教学效果。

而通过应用信息资源库, 辅助实习教学, 则可规范教学的全过程, 使实习学生获得相对一致的学习内容。尤其是对于少见病例的实习教学内容, 都有很好的规范与要求。通过网络平台的测验功能, 对实习结束的学生进行知识点考核, 特别是对临床诊治能力的考核, 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可提供丰富的临床病案, 尽可能地模拟临床实践场景。同时, 在兽医外科与外科手术学实验课上, 争取为每位研究生提供30 min的教学实践, 以及利用该技术平台检验学生对常见外科疾病诊治知识的掌握, 真实反映实践后学生掌握外科疾病学知识和技能的水平, 基本杜绝实习效果评价的随意性和偶然性。

总之, 借助于信息化教学手段建立典型病例资料库, 改变传统的临床实践模式, 增加教学资源, 最大限度地缓解了实时病例匮乏的教学窘境, 为学生顺利过渡至临床实践提供必要的医学训练, 提高临床诊治能力, 从而提高外科学与外科手术学整体教学质量。

摘要:高级兽医外科学与外科手术学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极强的临床学科, 是检验基础理论教学效果和临床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但因教学资源匮乏, 已影响了高级兽医外科学与外科手术学临床教学的顺利实施, 笔者收集典型病例, 丰富视频资料, 利用信息化技术, 建立充足的信息化资源库, 为实习教学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 弥补实时病例不足等教学依从性差的教学薄弱环节, 以期达到客观提升高级兽医外科学与外科手术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典型病例,信息化,临床实习,高级兽医外科学与外科手术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洪斌.家畜外科学[M].4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2]何铁英, 赵阳.动物外科教学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J].南方医学教育, 2008 (4) :16-20.

[3]牛淑冬, 赵堃, 王滨.医学生理学的典型病例教学策略[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67 (15) :147-149.

[4]王桂平, 王宁, 曹彦斌.典型病例讨论学习模式的探讨[J].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1, 28 (3) :347-348.

[5]邵学谦, 张文华, 鲁珅, 等.典型病例库的建立及其在普外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 30 (18) :2035.

[6]梁杰, 李响.“典型病例教学法”在整形外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10) :261-262.

[7]黄文, 郑健.“典型病例导入式”在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生神经内科见习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 2009, 38 (6) :740-741.

[8]鲁元刚, 伍津津, 朱堂友, 等.典型病例图库建设在皮肤性病学实习教学中的作用[J].西北医学教育, 2010, 18 (4) :839-840.

兽医外科及外科手术学 篇5

摘 要:生活中,意外伤害、交通事故等突如其来,及时进行手术是最好的手段。外伤手术很容易发生切口感染,如果患者的手术切口发生感染就非常容易造成炎症反应,患者的伤口愈合就会很困难,还会引起其它的并发症。那样就会增加患者的治疗难度,严重的还会给其带来生命危险。如果能够在临床手术的处理过程中,采用预防控制,患者的切口发生感染的几率就会明显降低。本文通过分析感染发生的原因、感染途径和因素、进行科学的医学实验来探索控制及预防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的有效手段。关键词: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预防及控制

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压力也在不断加大。生活中,意外伤害、交通事故等突如其来的变故会给人们增添痛苦。医院中需要进行外科创伤手术的患者也明显增加。由于急诊手术情况都会比较复杂,为了能够更早地给患者实施手术,切口的污染处理有时就会处理得不是特别好。如果有细菌进入到病人的血液当中,就可能会引发感染。控制和预防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在当前的急诊处置过程中显得戊为重重。

一、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的原因分析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经过手术治疗的急诊创伤病例有很多。常见的像多发外伤、复合外伤、还有开放性骨折脱位及脑部损伤等。病人一旦发生这些事故,往往情况都比较紧急。在这种情况下,在进行手术处理时,不管是检查,还是清创,还有安排和准备手术,这些工作最好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这样一来往往不能给患者的创口完整地实施清理。患者发生这类情况时,多数都是由一些突发的事故造成的,病人在受伤还有被紧急送往医院的过程中细菌就会对受伤部门造成污染。从事故发生地到医院的送诊过程中,需要经过或短或长的一段路程,这个过程就给细菌进入患者血液提供了可乘之机。到医疗进行手术时,大多数受伤部位又会被作为手术的切口。这些都是切口发生感染的直接原因。如果患者的手术切口发生感染就非常容易造成炎症反应,患者的伤口愈合就会很困难,还会引起其它的并发症。那样就会增加患者的治疗难度,严重的还会给其带来生命危险。

二、易造成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及途径

患者手术中的切口来还有受到的开放性创伤,会使人体内正常的防御功能受到破坏,外部细菌更容易侵入到皮下组织,甚至是直接到达人体更深部位,就会引起感染。在一些突发

[2]

[1]

意外事故中,患者的开放性创伤通常还会伴有血管损伤,甚至是脏器破裂或穿孔等其它病症,人体失血过多,会使病人血容量下降,随之而来的就是机体防御能力的急剧下降,这种情况下造成感染的危险系数就更高。

我们通过长期的总结和分析总结出在急诊手术中容易造成切口感染的途径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病人本身皮肤携带病原菌造成感染。因为病人受到伤后,情况紧急,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术治疗,这时就很难进行术前皮肤清洁准备,还有对开放性伤口进行更多的清洗和消毒,这时候本身皮肤上携带的寄生菌、致病菌就会通过切口进入组织,从而造成感染。二是手术人员操作不规范及器械用品灭菌不严格造成感染。手术过程中医生的手必然要各创口直接接触,这也是切口感染的一个主要病原菌来源。在紧急情况下,病情发生也是非常突然的,为了争取时间,医生手术前的刷手也必须会有些草率,不可能完全按规范进行。在手术操作的过程中,碎骨或者器械很可能刺破手套,这样手指上的病菌就会成为重要菌源。另外为了争取时间抢救生命,手术过程中所要用到的一些特殊手术器械也可能会发生灭菌时间不够的问题,这就使伤口感染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大。

三、预防和控制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实验研究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在急诊外科创伤手术中造成的切口感染,我们选取300例急性创伤患者进行了医学实验。实验组和对照给中各有150名患者,男性90人,女性60人,年龄在21一66岁之间。每一组中都有90名患者是上肢创伤,另外60名患者是下肢创伤。

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于实验组在患者送诊之后,及时的对患者进行医师查看、器械检测,使用生理盐水、清创液及双氧水等进行清理清洗,抗生素四环素口服,0.2s-0.s g/次,6h使用一次使用治疗,同时给予患者抗感染药物毗呱酸片口服,每次1-2g,或是毗呱酸注射液,每次1一2 ml肌内注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操作前只是用常规消毒方法来对创伤部位进行清洗,使用的是生理盐水、清创液,还有双氧水。经过对这些患者的长期跟踪记录,得出的结果是:在实验组患者当中出现手术切口感染的有5例,对照组患者中有35例患者出现了切口感染。

四、预防控制的主要手段

在上述两组患者的选组过程中,一般资料没有什么差别。只是在手术前患者的创伤处理方法上有一些不同,实验组使用预防感染控制治疗,结果患者的切口感染情况明显少于采取常规清理的对照组患者。而且在发生对切口感染后患者的治疗中还发现,实验组治疗处理效

[3]

果非常明显,没有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情况。急诊创伤患者手术处理后,一旦切口造成感染多数情况会形成多发症状,对于治疗非常不利。这就说明在临床手术的处理过程中,积极地进行预防控制,就会使患者的切口发生感染的几明显降低。4.1进一步加强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控制感染的意识

对人员全面进行感染知识培训,组织手术室护理人员详细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熟知消毒技术与规范。使护理人员逐渐掌握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对医院感染控制有更深层次的认识。4.2联合控制

手术室与院感办及时沟通,定期统计创伤患者切口愈合情况,收集统计数据,组织工作人员分析讨论,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加强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工作。手术室值班人员在接通通知后,立即按术式准备各类手术物品,用快速灭菌器对特殊专科器械进行高压蒸汽火菌。规范清除病人身上的污物和血迹,监督医生正确洗手。在手术进行的过程中要区别对待患者的病症,最好是选用直观简便的手术方法,最大限度缩短手术时间,动作处理要轻柔,尽量少使用驱血带,避免血管暴漏。总结

在急诊外科创伤的手术前后,采取必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的可能性。这样就能减少病人的痛苦,促进恢复和治疗。还有很多有效的手段,需要医护人员不断地去总结和探索。参考文献

[1]陈莲花,李跃先.急诊创伤病人的心理护理.当代护士,2009.4(09):67一8.[2]郎学礼.针刺治疗胸腹部于术后肠麻痹120例.新猖中医药,2009.1(01):11.[3]刘海聪.严重胸腹多发伤的救治体会.江苏临床医学杂志,2012.1(O1): 21 23.[4]刘丹平,向友华,朱通伯,等巧例0度开放性骨折创口医院感染分析1,121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9, 9(4): 234-2351。

兽医外科及外科手术学 篇6

【关键词】基层医院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相关因素;干预对策

【中图分类号】R6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583-02

基層医院普外科涉及的疾病和手术种类具有多样性,有效的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几率是当下广大医疗工作者共同研究的课题。而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对导致切口感染的相关性因素进行总结和探讨,并针对这些相关因素实施预防和干预,以此来对基层医院临床切口感染率有效的控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以2004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之间在我院外科接受治疗并且发生切口感染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患者的年龄在6~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8±4.5岁,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1例,对患者实施的手术类型主要为包皮环切术、痔疮、肛瘘、阑尾切除术、体表肿瘤切除、下肢静脉曲张剥脱切除术以及腹沟疝修补术等。

1.2方法:以患者的病历为主要依据,对切口分泌物培养、相关的手术类型以及各种检查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将有切口感染的病历筛选出来,同时做详细的记录。再者就是对筛选出的52例患者的病历进行分析,了解并记录患者在治疗阶段的过程、体温、检查数据以及医嘱单等情况,同时单因素分析患者的切口类型、切口引流、切口大小、住院时间、手术时机(择期手术或者是急诊手术)、年龄、合并症(糖尿病)、全身状况(如营养不良)等情况。

统计学处理:对调查的52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处理分析,以X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单因素和危险因素进行筛选,当P<0.05的情况下,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3结果

以上的52例切口感染患者发生感染的相关性因素主要包括了患者的切口类型、切口引流、切口大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时机(择期手术或者是急诊手术)、年龄、合并症(糖尿病)、全身状况(如营养不良)等,在性别上无统计学意义。

2讨论

2.1基层医院普外科切口感染的相关性因素分析:①切口感染与手术切口类型的相关性分析:临床上常用的切口类型主要包括了Ⅰ类(清洁型)、Ⅱ类(可能感染型)和Ⅲ类(感染型)切口,在以上的调查研究中,三种切口占调查总人数的感染率分别为2.49%、4.02%和5.94%,由此可见,Ⅲ类切口的感染率最高,Ⅰ类切口的感染率最低,由此可见,切口感染率与切口类型具有密切相关性。因此在后期的临床治疗中,应该尽可能的选择Ⅰ类手术切口。②切口感染与切口长度的相关性分析:当切口过长的情况下,就会导致组织过多的暴露于空气,并且在进行缝合的过程中,也会导致更多问题的产生,不利于患者的尽早康复,在以上调查中,切口长度在10cm以内和以上的感染率分别为2.77%和4.13%,进一步验证了切口长度越大,感染几率越高,因此必须将切口长度尽可能的控制在10cm以下。③切口感染与手术时间的相关性分析:当患者长时间手术的情况下,就会使创面更长时间的暴露,进而使细菌大量繁殖,除此之外,对患者造成的创伤也越大,进而导致抵抗力低下,肠道菌群发生易位生长,引发内源性感染[1]。并且患者皮肤与体内的细菌和医院环境中的细菌发生交融,就会使感染率大大增加,在以上的调查中,患者手术时间在115min以内和以上的感染率分别为3.03%和5.86,由此可见,在术中应该尽可能将手术时间缩短。④切口感染与住院时间的相关性分析:患者的住院时间越长,细菌侵入切口和机体的几率就会增加,进而导致感染现象的发生,在以上的调查中,住院时间在6d以内和7~14d的感染率分别为2.0%和4.98%,可见控制患者的住院时间具有重要的意义。⑤切口感染与年龄的相关性分析:在以上的研究调查中,0~15岁、15~40岁和41以上患者的感染率分别为10.60%、5.32%和10.0%。由此可见,儿童与老年人属于切口感染的高发人群,这主要是因为老年患者的机体免疫能力较差,同时伴随着动脉粥样硬化,对患者的切口血液循环造成严重的影响,当细菌入侵的情况下,就会导致炎性反应能力不足[2]。而儿童则是因为自身免疫能力本身不足,在细菌入侵的情况下,极易发生感染。因此,在临床上必须加强儿童和老年患者的术后护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感染现象的发生。⑥切口感染与糖尿病的相关性分析:由于糖尿病患者本身在分泌胰岛素上具有不足性,而糖类是人类的主要能量来源,同时内脏细胞、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脑细胞都必须通过胰岛素才能够实现能量的代谢,而白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也是糖,在血糖在11.2mmol/L以上的情况下,就会抑制白细胞的功能。同时糖尿病的发生还伴随着微血管的病变,主要表现为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加,对炎性反应和毛细血管渗出造成严重的阻碍,使得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受限,进而将防卫能力消退[3]。

2.2对基层医院普外科切口感染进行有效预防的策略:①对儿童和老年患者加强管理,做好术前准备,并单间病房安置,使患者的手术耐受性得到提升;②加强患者的营养和饮食护理,保证热量和营养的充足,同时在术前尽可能的进食低脂、高维生素、高蛋白半流质或流质食物,并且保证饮食的多样性[4];③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术前的全面评估,同时注意血糖的控制,使其在正常值范围;④尽可能的选择择期手术,或者是将急诊手术室设立,并加强专人的管理,保证设备的齐全和完好,同时加强消毒处理,保证急诊手术不受细菌的侵入和污染。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术前准备,将手术时间尽可能的缩短,再者就是加强病例的采集,避免手术的重复;⑤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对患者的病情全面掌握,进而对术前准备不断的完善,同时保证医护人员在术中的完美配合;⑥对医护人员加强培训学习,使其责任心和业务水平得到不断的提升,同时加强术中和术后的护理,将切口暴露机会减少,将手术时间缩短;⑦缩短住院时间,以此来减少致病菌侵入机体的机会。只有尽可能的做好高以上几点,才能够对切口相关感染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促进患者的治疗和治愈。

参考文献

[1]高新云,罗晓明,施安娜,等.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析及管理策略[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0,19(6):496-497.

[2]封向东.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与处理[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8):41-42.

[3]黄琼.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监测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报,2009,16(2):64-65.

兽医外科及外科手术学 篇7

关键词:兽医外科手术学,执业兽医师,尝试教学法,教学改革

尝试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进行尝试练习, 把学生推到主动的地位; 尝试练习中遇到困难, 学生便会主动地自学课本或寻求教师的帮助, 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执业兽医是指具备兽医相关技能, 依照国家相关规定取得兽医执业资格, 依法从事动物诊疗和动物保健等经营活动的兽医。执业兽医师考试注重的是考查应试者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适应执业兽医师考试需要, 我们结合动物医院利用尝试教学法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实习方式及考核方式上进行了改革。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模式, 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

一、教学内容改革

《兽医外科手术学》原来的教学内容30学时理论, 其中20学时是手术基本操作技术, 包括保定、无菌、麻醉、切开、止血和缝合, 有10学时是手术的理论讲授。现在把总学时提高到54学时, 手术基本操作技术18学时, 手术36学时。手术基本操作技术主要以练习为主, 理论够用即可。36学时的手术包括:头颈部手术:食道切开术、拔牙术、裁耳术、声带切除术、眼球摘除术、第三眼睑摘除术, 共8学时; 腹部手术: 包括胃切开术、肠侧切术、肠端端吻合术、胃扭转整复术、脾摘除术、疝手术、直肠脱手术、锁肛重造术、卵巢子宫摘除术、肾脏摘除术、前列腺摘除术、剖腹产术、膀胱切开术、尿道造瘘术、阴道脱整复术、阴道肿瘤切除术、乳腺肿瘤切除术和去势术, 共22学时;其他手术:四肢骨折固定术、断尾术、尾肌切断术、髌骨脱位整复术共6学时。

二、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的外科手术教学是先告诉学生是什么病, 然后讲述疾病的原因、症状、手术方法。执业兽医要求的是让学生把自己当做是医生, 如何诊断和如何治疗是学生所面临的难题, 为了提高学生积极性, 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我们按照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模式进行设计, 面就胃切开术对教学过程进行说明 ( 见表1) 。

三、实验实习方式改革

手术基本操作技术部分上课地点改为实验室, 采用教师现场示范授课, 然后学生分组练习, 每4名同学一组, 每组一个动物, 采用动物到人, 人管动物的方式, 给学生灌输的思想是实验动物就是来看病的动物, 要像在医院一样对待实验动物, 学生的实验动物由学生全程负责、做完手术后要坚持每天处理伤口两次并输液, 实验实习总学时为2周连续实习。

四、考核方式改革

外科手术学是对动手操作能力要求非常强的学科, 根据这个特点, 针对每个操作技术和每个手术都制定了作业单和技能考核标准, 每个技能每个人必考, 按照标准打分并点评提出改进意见和练习方向 ( 见表2) , 每个手术必考, 必点评。

五、讨论

本门课程改革, 主要加大了教学内容、增加了宠物常见疾病的手术; 从教学方法上主要注重少讲多做, 注重练习和考核, 增加病例分析, 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及实际处理病例的能力大幅提升。我们的改革总结起来是改变传统的注入教学方法和模式为尝试教学, 明确一个观点:学生能尝试, 尝试能成功, 成功能创新; 理解两个特征: 先试后导, 先练后讲;培养三种精神:尝试精神, 探索精神, 创新精神。促进四个有利: 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的素质;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促进智力发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减轻学生课外作业负担; 有利于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 提高教师素质。

1. 准备练习。这一步是尝试教学的预备阶段, 一般要做好两个准备: (1) 心理准备。创设尝试氛围, 激发学生进行尝试的兴趣。 (2) 知识准备。新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伸发展起来的, 尝试教学的奥秘就是用“七分熟”的旧知识自己学习“三分生”的新知识。所以, 必须准备“七分熟”的旧知识。为了使学生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尝试问题, 必须要为学生创设尝试条件, 先进行准备练习, 然后以旧引新, 突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为解决尝试题铺路架桥。

2. 出示尝试题。这一步是提出问题, 也就为学生的尝试活动提出任务, 也是确定尝试的目标, 让学生进入问题的情境之中。思维始终是由问题开始的, 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 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问题是教学的基础, 也是促进师生交往的核心。提出尝试题是尝试教学法的起步, 起步好坏将会影响全局, 所以编拟、设计尝试题是应用尝试教学法的关键一步, 是备课中应当着重考虑的问题。

3. 自学课本。出示尝试题并不是目的, 而是诱导学生自学课本的手段, 起着引起学习动机、组织定向思维的作用。学生通过自学课本, 自己探索解决尝试题的方法, 这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能力的重要一步。如果说, 出示尝试题是尝试教学法的起步, 那么“自学课本”应是起步后学生探索知识的阶段。以尝试题引路自学课本, 这是尝试教学法的一大特点。

4. 尝试练习。出示尝试题是诱导学生自学课本的手段, 尝试练习则是检验自学课本的结果。这一步在尝试教学法的七步程序中,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既是检验前两步的结果, 又为后面两步 ( 学生讨论、教师讲解) 作好准备。教师要根据学生在尝试练习中反馈的信息, 组织学生讨论, 然后进行重点讲解。

5. 学生讨论。这一步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发展学生思维, 加深理解教材, 同时也会暴露学习新知识中存在的缺陷, 为教师有针对性地重点讲解提供信息。

兽医外科及外科手术学 篇8

兽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 非常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 教学中的实验部分就显的非常重要了。教师需要通过合理的实验设置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毕业后对牧区的服务能力。

实验课程中, 模型教学的引入在医学上[1,2], 特别是人医已经非常普遍, 但是在兽医上模型的引入并不很多, 特别是临床兽医主要以活体动物为实验对象, 模型引入较少。实验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课程的教学水平[3]。本文通过对目前的实验教学手段, 以及当地学生实验课程中实际学习情况分析, 从而引入实验模型教学的手段, 以期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1 兽医外科手术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 课程的教学主要方式是教师演示, 学生观摩, 学生动手机会较少。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极大限制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1.1 资源有限

由于当地资源有限, 没有足够的活体动物提供学生的练习。比如, 动物的阉割练习, 几乎没有大的养殖场能够提供学生的实习, 而农牧民家养动物的阉割, 一般不让学生进行练习, 因此大部分学生对动物的阉割技术只停留在老师演示的阶段, 自己并没有实际掌握。

1.2 眼高手低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老师要求学生放暑假或者寒假回家后, 可以通过自家的动物或者朋友亲戚的动物进行练习, 但很多学生认为自己看过老师演示已经会了, 不会主动去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 造成了眼高手低的情况。

1.3“不杀生”的理念影响

在学校的争取下, 每年的外科实验还是提供了一定的活体动物。学生的练习过程中, 在“不杀生”的理念下, 很多学生对活体动物训练有很大的排斥性, 这就更加导致了学生无法提高动手能力。

1.4“胆小”的问题

很多学生在报考兽医专业的时候并没有考虑过自己胆量的问题。这些年的教学中, 有些学生最终转了学院, 还有很多学生从来都不动手, 有的学生并不是受到“不杀生”的影响, 而是本身胆子很小, 不敢在活体动物上做实验, 这部分学生本身就存在有心里的障碍, 无法端正对实验动手的态度, 对动手能力的提高影响很大。实验中可以通过模型做过度练习, 降低影响。

2 将实验模型引入兽医外科手术学实验教学的初步探讨

2.1 外科手术基本训练技术

在外科手术的实验教学中, 需要学生掌握的基础技能操作包括麻醉、切开、止血、结扎、缝合、打结。兽医外科手术学具体的手术操作虽然不像人的那样多, 但也至少100种以上, 不论手术怎么变化, 但关键的技术或者基础的技术就2个:无菌操作和基础技能操作。其中无菌操作一般学生在反复强调下都可以掌握, 但对基础操作技能掌握力度很差。

2.2 模型的确定

根据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技能操作, 本研究中确定了以下几种模型以供学生练习。

2.2.1 静脉穿刺练习模块

该仿真皮肤注射模块包括皮肤层、脂肪层及肌肉层, 内置4根2种不同直径的血管, 进针有落空感, 可产生回血功能。配有防滑底座, 可用于注射培训、输液培训、输血和介绍培训, 单个价格70元。

2.2.2 手术缝合练习模块

使用高级无毒TPE材料制作的缝合练习模块。仿真皮肤层、脂肪层和肌肉层, 可进行包括切开、各种缝合技术、打结、剪线、拆线等多重外科手术学基础训练, 练习感受和视觉效果真实, 可在任意位置进行不同深度的切开缝合, 更可多次反复使用。这种模块一般100元就可以买到, 性价比较高。

2.2.3 外科打结技能训练模型

非常专业的训练模型, 设计精巧, 采用独特的磁力系统模拟组织拉力, 平行弹性条索模拟血管, 3种型号圆柱构成多种打结空间, 模拟多种深部结构进行各种深部结构打结训练;使用灵活, 拆卸方便;可以练习单手打结、器械打结、外科结打结、假结和骨节的辨认、小空间打结、大倾斜空间打结及进行剪线、血管的钳夹、切断和结扎训练, 价格在200~300元左右。

总体来看以上3个模型, 价格并不高, 但却可以完成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技能操作练习。

2.3 训练的最终目标

外科手术实验教学中, 基本功的练习也是有要求的, 如果在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每项操作都能体现严格的无菌观念, 符合操作原则和要领、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切开适度、显露充分、止血彻底、打结可靠、缝合正确稳妥, 那么自然会提高练习质量, 保证教学效果,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目的。

3 总结

在诸多因素导致学生动手能力无法提高的情况下, 本研究通过在外科手术实验教学中引入练习模型, 在花费较小的前提下, 提供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降低“不杀生”以及本身胆小的影响, 从而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和加强, 以适应兽医临床工作的需要。

摘要:兽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毕业后的服务能力。本文以兽医外科手术学实验教学为例, 通过分析目前的实验教学手段, 以及当地学生实验课程中实际学习情况, 引入实验模型教学的手段, 以期改进实验教学方式, 从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关键词:兽医外科学,实验模型,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程春霞, 薛敏, 徐大宝.模型及内窥镜教学法在临床见习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 2007, 6 (20) :2721-2722.

[2]陶忠华.生物学模型教学探析[J].生物学教学, 2006 (8) :17-19.

动物外科手术的感染及预防 篇9

在4种情况下外科病患畜会发生感染:伴随原发性外科疾病发生, 如继发于骨折的骨髓炎和子宫积脓, 继发于胃肠穿孔的腹膜炎, 或前列腺长脓疮;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支持疗法的并发症;假体移植。与原发性手术疾病有关的感染有未消毒源, 如皮肤、泌尿道和消化道。这种感染只要做外科治疗, 不需做手术预防。药物的选择最初建立在预想的细菌种属的基础上, 而后根据菌落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调整。

正常情况下外科手术并不发生感染, 但当细菌从未消毒的表面入侵到消毒组织时就会引起感染, 如皮肤、胃肠道、泌尿道及消过毒的组织。感染的发展依赖于细菌的数量和毒力、宿主的防御能力、组织损伤程度和手术引起死腔的大小。精湛的外科技术、创伤的充分冲洗、死腔闭合的严密性和适当的抗生素预防, 可将感染程度降低到最小程度。

感染可能是支持疗法的一种并发症, 特别是在衰弱、免疫力下降的患病动物身上进行大量支持疗法时更容易发生感染。静脉插管可能引起脓血症, 直到取出导管为止。对带有长的静脉导管的患病动物应该小心护理以免发生感染。尽管颈静脉导管在良好的护理下可以持续7~10天, 但是头部的导管必须每48~72小时更换一次。手术期间的泌尿道导管通常是一种常见感染来源。使用全身性抗生素对泌尿道安插导管的患病动物起不到抗感染的保护作用。留置泌尿道导管与闭合的排泄引流系统相连, 能够阻止感染的上行发展。异物的存在、黏膜纤毛和咳嗽反射的干扰, 都会促进加长的气管内插管感染的发展。

假体移植物是用来支持、重建, 有时是模仿解剖结构功能的外来物质, 如臀部移植、聚丙烯网孔、不可吸收缝线、肌肉辅助器、金属植入物或甲基苯骨头固定物。污染或感染的伤口, 外来异物增加了慢性感染和移植反应的几率, 只有去除植入物后抗生素治疗才会有效。但是如果植入无菌、生物性适合的植入物, 并使用适当的无菌技术和抗生素预防, 就会减少感染和植入反应。暂时性的菌血症 (如超声波洁牙引起) 可能使细菌在多孔植入物 (即异丁烯酸甲酯) 中繁殖并且引起感染。因此进行外科移植的患病动物术前必须使用预防性抗生素。

2感染致病菌

(1) 葡萄球菌。革兰氏染色阳性, 常存在于动物的鼻、咽部黏膜和皮肤及其附属的腺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力甚强, 主要产生溶血素、杀白细胞素和血浆凝固酶等, 造成多种感染, 如疖、痈、脓肿、急性骨髓炎和伤口感染等。表皮葡萄球菌也能引起化脓性感染, 但致病力较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特点是局限性组织坏死, 脓液稠厚、黄色、不臭。也能引起全身性感染, 由于局限化的特性, 常伴有转移性脓肿。

(2) 链球菌。革兰氏染色阳性, 存在于口、鼻、咽和肠腔内。链球菌种类很多, 溶血性链球菌、绿色链球菌和粪链球菌 (肠球菌) 是三种常见的致病菌。一些厌氧链球菌和微量嗜氧链球菌也能致病。溶血性链球菌能产生溶金黄色葡萄球菌镜下观血素和多种酶, 如透明质酸酶和链激酶等, 能溶解细胞间质的透明质酸、纤维蛋白和其他蛋白质, 破坏纤维所形成的脓肿壁, 使感染扩散而缺乏局限化的倾向。脓液的特点是比较稀薄, 呈淡红色, 量较多。典型的感染是急性蜂窝织炎、丹毒和淋巴管炎等。也易引起败血症, 但一般不并发转移性脓肿。绿色链球菌是一些胆道感染和亚急性心内膜炎的致病菌。粪链球菌则是肠道和阑尾穿孔引起急性腹膜炎的混合致病菌之一, 也常引起泌尿道感染。

(3) 大肠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 大量存在于肠道内, 每克粪内约有108个大肠杆菌。对维生素K的合成有重要作用。它的单独致病力并不大。纯大肠杆菌感染产生的脓液并无臭味, 常和其他致病菌一起造成混合感染, 如阑尾炎脓肿和急性胆囊炎等, 产生的脓液稠厚, 有恶臭或粪臭。

(4) 绿脓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 常存在于肠道内和皮肤上。对大多数抗菌药物不敏感, 故成为继发感染的重要致病菌, 特别是大面积烧伤的创面感染。能引起严重的败血症。脓液呈淡绿色, 有特殊的甜腥臭。

(5) 变型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 存在于肠道和前尿道, 为尿路感染、急性腹膜炎和大机种烧伤感染的致病菌之一。变型杆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有耐药性, 故在抗菌药物治疗后, 原来的混合感染可以变为单纯的变型杆菌感染, 脓液具有特殊的恶臭。

(6) 克雷伯菌。革兰氏染色阴性, 存在于肠道内, 常为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常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或绿脓杆菌等一起造成混合感染, 甚至形成败血症。

(7) 拟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的专性厌氧菌, 存在于口腔、胃肠道和外生殖道, 而以结肠内的数量最多。能够引起浅表感染、深部脓肿、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和败血症等。脓液的特点是有恶臭, 涂片可见到革兰氏染色阴性的杆菌, 但普通培养无细菌生长。

3动物外科感染的预防措施

(1) 防止外科创伤感染是进行无菌手术的基本工作。外科创伤微生物污染的决定因素包括宿主因素, 如年龄、体质、营养状况、诊断方法、并发的营养代谢病和创伤的性质, 手术操作间的条件和细菌污染物的性质。老龄患病家畜容易发生感染, 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免疫抵抗能力或患有并发衰弱性疾病, 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糖尿病或失蛋白质性肠下垂。未成年的患病动物也易感染, 因为免疫系统不够完善。伴有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患病动物感染的危险很高, 特别是血液蛋白不足的患病动物更易感染。诊断程序 (即尿道导管插入、胸腔穿刺和腹腔穿刺、静脉导管插入) 、免疫抑制力治疗 (如使用皮质类固醇或癌症化疗) 、长期住院治疗、抗生素治疗、间接感染和创伤或体腔的引流也能使动物发生感染。

(2) 手术部位的局部情况 (如出现坏死组织、血肿、血清袋、局部感染、异物、死腔) 可以影响患病动物对感染的易感性, 因为这种情况下细菌容易繁殖, 同时宿主自身正常的免疫反应也受到了抑制。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 麻醉时间也是术后创伤感染的一个危险因素, 依赖于手术时间的长短。因此充分的术前准备能使术后感染的程度降低。此外, 成像诊断方法, 如脊髓X线造影术、超声波检查、X射线检查都能使手术期间的感染降到最小程度。

(3) 手术期间应尽量减少体温降低, 因为体温降低会减弱患病动物先天性对细菌感染的抵抗力。研究表明, 使用丙泊酚达3.8次的动物比没有使用的动物更容易发生术后感染。分析认为是丙泊酚污染造成的, 因此使用丙泊酚应该进行严格的无菌技术处理。

(4) 手术室内的各项准备工作对防止创伤感染非常重要。大量的证据支持内原性细菌 (即患病动物自身的细菌) 是引起大部分创伤感染的原因这一假设。组织损伤的处理方法和工具的适当使用, 对防治感染非常重要。细菌在受伤组织里很容易生长, 也损害了宿主自身的免疫力。损伤或坏死组织还会降低氧的浓度, 这有利于厌氧菌的生长。手术时破坏了组织的完整性, 机体的噬菌作用和体液免疫力明显减弱。

犬外科手术基本操作及素养 篇10

1 术前准备工作及常用灭菌方法

为了避免术后感染, 必须在术前和术中有针对性地采取无菌技术, 将无菌操作作为一种养成来加以重视, 其主要包括手术用品的准备、手术室管理的基本要求及手术进行中的无菌操作。

1.1 手术用品的无菌准备

对手术用品需分类进行常用的无菌处理, 方法有物理灭菌法、化学消毒法和气体熏蒸消毒法等。

1.1.1 物理灭菌法

主要包括高压蒸气灭菌法和煮沸灭菌法。

1.1.1. 1 高压蒸气灭菌

手术用品的包裹不要过大、过紧、排得太密, 一般包裹应小于55 cm×33 cm×22 cm, 否则, 妨碍蒸气的透入, 影响灭菌效果。储槽内用高压蒸气灭菌法灭菌过的物品, 未打开储槽, 其有效期为7 d, 过期需重新灭菌, 方能使用。

1.1.1. 2 煮沸灭菌法

物品应全部浸入水中。橡胶类和丝线应在水煮沸后放入, 以缩短煮沸时间, 一般煮沸15 min即可取出。玻璃类物品应用纱布包好, 凉水时放入, 灭菌时间应从水煮沸后算起, 中途加入物品应重新计时。煮沸灭菌法灭菌过的物品, 有效期为12 h, 过期后应重新灭菌。

1.1.2 化学消毒法

适用于锐利器械、内窥镜等不适于用热力灭菌的器械, 常用的消毒液有70%酒精、0.1%新洁尔灭溶液、0.1%洗必泰溶液等。消毒物品应全部浸入消毒液内, 消毒时间必须达到30 min, 浸泡前洗净油污、血迹等, 有轴节的器械应张开, 管、瓶类物品的内面也应直接接触到消毒液。中途加入其他物品应重新计时。注意使用前用灭菌生理盐水将物品冲洗干净, 以免刺激组织。用化学消毒法消毒过的物品有效期为12 h。

2 手术室管理的基本要求

2.1 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穿手术室备好的衣、裤、鞋、帽子和戴口罩, 保持清洁安静。

禁止吸烟或大声喧哗, 有呼吸道感染及化脓性病灶者原则上不得进入无菌手术室。加强工作的计划性, 减少出入手术室的次数。

2.2

每次手术后应彻底清扫洗刷, 清除污染敷料和杂物, 用紫外线灯照射灭菌, 手术后需照射30 min后方可再次施行手术, 所有手术用品按要求重新无菌处理。

3 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

在手术过程中, 必须使用已灭菌、消毒过器械和物品, 手术人员手消毒, 穿戴无菌手术衣、帽、口罩和手套, 手术区消毒和铺盖无菌创巾, 为手术提供一个无菌的操作环境。如怀疑消毒过的物品受到污染, 应重新消毒后再使用。切开和缝合皮肤之前, 需用70%酒精或2.5%~3%碘酊涂擦消毒皮肤1次。创巾若被浸湿, 应及时更换或盖上新的创巾, 否则可将细菌从有菌区域带到无菌区域。分清手术的有菌阶段和无菌阶段。如切开脏器之前, 先用纱布铺垫保护周围组织, 以防止或减少污染。

4 操作技术素养

手术的基本操作技术素养包括组织的分离、缝合、止血、打结及器械的使用等, 是做好手术的必要条件, 须牢固掌握, 熟练运用。

4.1 分离

分离原则是“显露充分损伤少, 愈合有利机能好”。显露充分, 切口位置尽量接近最好直达患部。损伤少, 尽量与神经、血管、腺体输出管、肌纤维的走向平行或接近平行进行分离。切口边缘要平整, 不造成死腔, 保证创液及分泌物的引流畅通, 操作简单迅速, 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二次手术时避开疤痕组织切开。

4.2 缝合

缝合的目的是使切开或离断的组织创缘相互对合, 消灭死腔, 促进创口早期愈合。另外, 缝合还可起到止血、重建器官或整形的作用。各种缝合方法有其优缺点, 在术中应合理选用。

4.3 止血

手术过程中的止血方法主要有压迫止血、钳夹止血、结扎止血、填充止血、电凝止血、烧烙止血、明胶海绵止血等;术中要随时止血, 以保证术野的清晰, 避免误伤。有些大型手术应在术前给动物注射增加血液凝固性的药物或输同型血液, 借以提高血液的凝固性, 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出血;局部预防性止血可用肾上腺素止血法和止血带止血法。

4.4 打结

打结是结扎止血和缝合的最基本环节, 正确而熟练地打结不仅可以防止结扎线松脱而造成继发性出血和创口哆开, 而且可以缩短手术时间。

5 爱护活组织素养

爱护活组织素养就是在对机体正常生理机能干扰最小情况下, 以最小的创伤为机体去除疾病的一种技术养成。外科医师除应对患病动物整体状况进行仔细评价、对所治疗的疾病进行深刻地了解、对局部解剖要熟悉外, 在手术操作过程中, 还应遵循微创原则。

5.1 选择适当的术式

宠物腹部手术时常取腹底壁切口, 损伤小, 出血少, 有利于缝合;大动物腹部手术常取腹侧壁切口, 若取腹底壁切口, 术后易污染术部, 不便于护理。保定方法也很重要, 如大动物剖腹产, 右侧切口时绝对不能采取站立保定, 站立保定将导致肠管脱出于切口外而无法送回;头部手术时, 麻醉要充分, 头部的保定要确实。

5.2 精细地分离组织

分离时尽量按解剖结构和组织层次进行, 这样既容易且组织损伤又少。分离神经和血管时, 应使用无齿镊或无损伤血管钳。手术显露过程中要轻柔, 避免使用粗暴的动作牵拉压迫组织, 导致组织的挫灭, 甚至失活。

5.3 随时保护切口

避免术后切口感染的最有效方法是保护好切口, 防止污染。无菌打开切口后, 要用大的无菌纱布保护好创缘。关闭切口前, 要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掉脂肪碎片、血凝块等。

5.4 保持术野的清晰

创口局部积聚的血液、血清, 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 不彻底的止血和异物残留是切口感染和延期愈合的重要原因。术中随时彻底地止血, 既能减少失血量, 又可保持术野的清晰, 避免误伤组织。

5.5 分层缝合组织

创口缝合时, 应按解剖结构逐层缝合, 避免错层而影响愈合。缝合不能留死腔, 否则血液或体液积聚在里面, 有利于细菌的生长, 导致切口感染。缝合皮肤时创缘要对合整齐, 打结时松紧适当, 避免过紧造成组织坏死。

6 小结

上一篇:多Agent理论下一篇:茶艺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