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潜力

2024-05-04

贸易潜力(精选八篇)

贸易潜力 篇1

关键词:中日贸易,贸易结合度,贸易互补性

1 问题的提出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 也都是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近些年来,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 中国的对外贸易也得到了强劲发展, 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贸易互补性与贸易潜力成为国内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胡昭玲 (2007) 通过对中、日、韩三国贸易结构、贸易竞争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的分析, 得出结论:, 中、日、韩三国产业结构与产业发展的差距呈现缩小的趋势。其国际分工仍在一定程度上留有原来雁行模式的痕迹, 并且在原先以互补性为主的基础上出现逐渐增强的竞争趋势。王磊 (2007) 对影响我国对日出口贸易因素做了计量分析, 得出的结论是影响中国对日出口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中国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和日本国内的失业率, 关雪凌等 (2008) 。通过运用贸易结合度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 对1996年至2006年中日双边贸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比较优势和贸易互补性进行测算, 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日本在比较优势上存在较明显差异, 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无论在出口上还是在进口上均具有互补性, 加强中日经贸关系有利于两国更好地发挥现有的比较优势, 促进两国经济的发展。王国安等 (2007) 通过计算中日、中韩和日韩的主要贸易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得出以下结论:三国之间贸易量前10类产品的平均产业内贸易指数都超过60%。这三国之间还是以垂直性产业内贸易为主, 水平性产业内贸易指数很小。杨伟文等 (2007) 指出中日贸易迅速发展的根本动因在于两国之间存在着贸易互补性。该文章利用近十年的制造业贸易统计数据, 借助G—L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及贸易互补性指数, 对中日贸易的依存性进行实证分析。汪斌等 (2003) 通过考察中日贸易中的工业制品部分, 得出:中日两国间国际分工类型在总体上仍以垂直分工为主, 同时具有局部向水平分工发展的特征。刘家磊 (2005) 利用贸易特化系数来分析中日贸易分工比较优势的变化情况。得出:两国的贸易分工从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转变,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与中国对日本贸易出口呈互动发展态势。而且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与促进日本经济复苏也存在互补。郭骏 (2009) 通过贸易结合度指数来考察中日双边贸易的发展具体情况, 利用博弈论的方法得出中日贸易“合则两利, 斗则两伤”的局面, 中日经济合作要慢慢克服既有制约因素, 循序渐进的推进经济合作。关霜等 (2009) 利用比较优势原理和要素禀赋理论, 结合中日两国2008年和2009年双边贸易数据及各自历年的资本劳动数据, 对中日两国的贸易模式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 中日两国的贸易较好地吻合了比较优势原理和要素禀赋理论, 中国的优势产品与日本的优势产品互不相同, 两国贸易互补性极强。

由于中国与日本双边贸易在各自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很大, 所以目前关于对两国贸易互补性的研究很多。但是中国与日本之间的贸易互补性究竟如何, 两国贸易是否具有持续的发展潜力, 本文将借助学者们常用的贸易竞争指数, 贸易互补性指数等一系列指标, 对中国和日本之间的贸易互补性和贸易潜力进行全面的分析, 这将对两国的贸易发展具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2 中国与日本双边贸易的发展现状

中、日两国均是商品贸易大国, 中国2008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56万亿美元。2008年中国与排名前三位的贸易伙伴的贸易额为:欧盟4255.8亿美元, 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6.6%, 同比增长19.5%;美国3337.4亿美元, 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3.0%, 同比增长10.5%;日本2667.9亿美元, 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0.4%, 同比增长13%。

2009年中国、日本的商品贸易出口总额在世界上分列第1、4位, 进口总额则分别位于第2、5位, 对外贸易总额分别位于第2、4位。中国排名前七位贸易伙伴基本稳定, 分别为欧盟、美国、日本、东盟、香港、韩国、台湾, 贸易总额都超过了1000亿美元, 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70%,

据日本海关统计, 2010年日本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为3030.6亿美元, 增长30.6%。其中, 日本对中国出口1496.9亿美元, 增长36.6%;自中国进口1533.7亿美元, 增长25.2%。日本与中国的贸易逆差36.8亿美元, 下降71.6%。中国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

单位 (亿美元)

数据来源:联合国的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

3 中国与日本贸易互补性的分析

3.1 中日贸易结合度分析

我们可以通过贸易结合度指数来考察中日双边贸易的发展具体情况。贸易结合度指数 (TCD) , 贸易结合度是指一国对某一贸易伙伴国的出口占该国出口总额的比重, 与该贸易伙伴国进口总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之比。其数值越大, 表明两国在贸易方面的联系越紧密。贸易结合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TCDab= (Xab/Xa) / (Mb/Mw)

式中, TCDab表示a国对b国的贸易结合度, Xab表示a国对b国的出口额, Xa表示a国出口总额;Mb表示b国进口总额;MW表示世界进口总额。如果TCDab>1, 表明a、b两国在贸易方面的联系紧密, 如果TCDab<1, 表明a, b两国在贸易方面的联系松散。TCDab越大表示a、b两国贸易关系越紧密, 反之则越松散。

数据来源:联合国的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 由于部分数据难以获得, 按照经济增长比例估算取得。

表2数据表明, 中日之间的贸易结合度指数很高, 日本对中国的贸易结合度与中国对日本的贸易结合度有着相似的变动趋势。中国对日本的贸易结合度从2002年开始有下降的趋势, 同期日本对中国贸易结合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对中国的出口额占日本总出口额的比重增长的速度小于中国进口总额占世界进口总额比重增长的速度。尽管如此, 中日两国间的贸易结合度指数还是相当高的, 中国对日本的贸易结合度平均水平为2.42, 日本对中国的贸易结合度指数平均为2.37, 可以预见, 未来中日两国之间依然会有着紧密的贸易联系, 贸易结合度将进一步扩大。

3.2 中日贸易竞争优势比较分析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 (Trade Competitive Index) 表示已过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 用公式表示为:TC= (Xit-Mit) / (Xit+Mit) 。在公式中, X、M分别表示出口额和进口额, i表示某一国家或某一产业、某一产品。它是行业国际竞争力分析的一种有力工具, 能够反映本国生产的一种产品相对世界市场上供应的他国同种产品来说是否具有竞争优势。TC综合考虑了进口与出口两个因素, 能够反映一国某一产业部门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是否具有竞争优势。如果TC>0, 表示该国该种产品的生产效率高于国际水平, 具有贸易竞争优势数值越大, 优势越大。反之, 如果TC<0, 则表示该国是该产品的净进口国, 该种产品的生产效率低于国际水平, 处于竞争劣势。

由数据可得, 日本在较高层次的资本与技术密集型行业上具有优势, 中国主要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上具有优势, 具体说, 日本在钢铁、汽车、办公与电信设备等部门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这些行业的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相当份额, 在纺织品、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上则缺少竞争优势。中国的竞争优势明显集中于纺织品、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 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竞争力普遍较弱。

3.3 中日贸易互补性比较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中国与日本的贸易互补性, 本文使用贸易互补性指数来测量两国在不同贸易产品上的互补性指数。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是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某种产品是否具有比较优势时经常使用的一个测度指标。该指数的含义是:一个国家某种出口商品占其出口总值的比重与世界该类商品占世界出口总值的比重二者之间的比率。RCA>1, 表示该国此种商品具有显性比较优势;RCA<1, 则说明该国商品没有显性比较优势。

其计算公式为:RCA= (Xi/Xt) / (Wi/Wt)

式中Xi表示一国某商品出口值;Xt表示一国商品出口总值;Wi表示世界某商品的出口值;Wt表示世界商品出口总值。

两个国家或地区贸易关系的紧密程度可以用贸易互补性指数TCI来衡量。单个产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的计算公式为:Cija=RCAxia×RCAmja。式中X代表出口, M代表进口;i, j分别代表两个国家, a代表产品分类。其中, RCAxia= (Xia/Xi) / (Wa/W) 表示用出口来衡量的i国在a产品上的比较优势, Xia表示i国a类商品的出口额, Xi表i国所有商品的出口额, Wa表世界a类商品的出口额, W表世界所有商品的出口额。RCAmja= (Mja/Mj) / (Wa/W) 表示用进口来衡量的j国在a产品上的比较劣势。Mja表j国a类商品的进口额, Mj表j国a类商品的进口额, Wa与W与上同。当TCIa≥1时, 说明该产品贸易互补性强, 且TCIa越大, 互补性越强;当TCIa<1时, 说明该产品贸易互补性弱, 且TCIa越小, 互补性越不明显。

中日两国的贸易互补性存在着明显的行业差异。其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互补性非常明显;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产品也表现出了一定的互补性。因此, 总体而言, 中日贸易的互补性是比较强的。

4 结论与启示

本文在分析中国日本双边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 利用贸易结合度、贸易竞争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等指标, 对中国与日本之间贸易互补性和贸易潜力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做出如下结论:

(1) 中日两国在经贸结构上有着较大的互补性。所以, 两国之间的贸易以跨行业贸易为主, 产业内分工属于垂直型的产业内分工, 中国仍处于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低端环节。

(2)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日两国产业在原先以互补性为主的基础上出现逐渐增强的竞争趋势。中国的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也不断发展, 在本国商品总出口中所占的比重有所上升, 个别行业, 如办公与电信设备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这对日本也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竞争。

(3) 根据贸易互补性指数的分析, 中日两国之间存在显著的、稳定的、持久的贸易互补性, 其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互补关系较为明显。

因此, 由于中日两国发展双边贸易具有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交往空间,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 双边贸易较强的互补性使得中国和日本两国贸易得到进一步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关雪凌, 肖平.2008.中日贸易的比较优势与互补性分析[J].现代日本经济, (5) :34-39.

三大领域凸现中菲贸易潜力 篇2

农业优势互补

菲律宾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根据各个地区经济资源的分布和经济发展程度,菲律宾大致可分为9个经济区域:吕宋岛中部的稻米及工业区;吕宋岛东南部的椰子区;吕宋岛北部的稻米、烟草、金矿区;米沙鄢群岛西部的稻米、椰子区;米沙鄢群岛中部的玉米、糖产区;米沙鄢群岛东部的椰子、玉米区;棉兰老岛东部的麻、椰子、铁矿区;棉兰老岛西部的玉米、椰子区;巴拉望岛和苏禄群岛区。

2006年,菲律宾总统阿罗约提出了“大区经济计划”,即棉兰老岛、中部地区、北吕宋农业四方地带以及吕宋城市环路和“空中走廊”,这使原来过分集中在大马尼拉的经济活动向四周扩散。这一宏伟蓝图将更有利于发挥菲律宾的农业经济优势。

菲律宾是热带国家,在农产品上,椰子、糖、蕉麻和烟草4大传统出口产品在国民经济中和国际市场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菲的椰子生产和出口居世界第1位,是世界市场蕉麻的主要供应国,是世界10大产糖国之一,是亚洲第5大弗吉尼亚烤烟生产国。热带农产品上的优势,使其香蕉、椰子、菠萝等产品及加工品都可以向中国出口,中国北方的苹果、梨等水果则可出口菲律宾。

除产品互补外,在农业技术、良种供应等方面也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中国的可耕地很少,向菲律宾输出农业人员和技术是中国发展农业的一个好出路。菲律宾十分需要农业技术,中国在这方面有优势,正好形成互补。

菲律宾的华人占有相当比例,两国拥有良好的贸易条件。20世纪90年代,双边贸易不断增强,随着菲律宾农业现代化改造的进一步深入,中菲已经签订的合作协议包括进口中国水稻良种、共同保护和开发渔业及海洋资源等。菲律宾政府对中国市场很重视,有逐渐赶超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之势。

工程市场大有可为

菲律宾是中国主要的海外工程市场,而菲律宾农业经济的发展更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菲律宾政府非常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公路网和滚装船网的建设已使从棉兰老岛到吕宋的农产品成本大大降低。过去从Dapitan(达皮坦)至Batangas(八打雁)一辆10轮运输车的运费需3.2万比索(1元人民币=45.54比索),现在只需1.1万比索;运送鲜鱼过去每吨需2万比索,现在只需1.4万比索。

农业基础好的地带,也是菲律宾工业经济发展基础雄厚的地带,所以,菲律宾的经济区域都是农业工业综合的经济带,近来正在投入大量财力进行基础建设。菲律宾取道北滨海路从宿务向北,总造价12亿比索的Mandaue至Consolacion大桥已经建成开通,这使十分拥挤的交通状况得到缓解。连接Naval、Maripipi和Esperanza的Daanbantavan、Benhur Salimbangon的3个母港,已于去年5月动工,有望明年建成3个滚装船港。

菲正在北吕宋农业经济四方地带修建全长1000公里连接农场和市场的公路,其中200公里现已完成。从Data山到Bontoc的Halsema交通干线以及Tabuk至Tinglaya的公路正在修建中。Cordillera的地方政府部门计划修建更多公路,以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另外,Poro Point的国际航站楼已在今年早些时候动工。Bagabag机场延长工程也在进行中。Bangui湾风力发电工程现在扩建中。阿罗约总统说,今年还将投资50亿比索启动Pinatubo山紧急防灾灌溉工程,为了使San Fernando市、Sasmuan、Guagua和Lubao免受洪水威胁。

最近菲交通通讯部部长梅窦泽(Mendoza)说,菲政府将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争取达到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水平。因为与其他亚洲国家相比,菲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是最少的,平均只占GDP的3.3%。为缩小与邻国差距,吸引更多外资投资菲律宾基础设施建设,将千岛之国建成完整的物流网络体系,菲政府将出资3720亿比索修建四大交通大动脉,如塔加路一级公路、苏比克-克拉克高速路、北铁、南铁,以及一些海港、机场等。预计这些工程在2008年开始动工。

这些年,中国的基本设施建设发展很快,如道路、桥梁、码头、机场等。在建设方面,中国积累了很多经验。供需合拍,中菲两国政府达成了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合作的共识。中方向菲方已提供了1亿美元贷款用于水利灌溉、码头等项目的建设。

2007年上半年,中国在菲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1.87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92亿美元。在菲开展承包工程业务的中国公司有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路桥(集团)总公司等近30家公司。其中中国装备集团使用我国向菲律宾提供的优惠出口买方信贷,与北吕宋铁路公司签署北铁项目第一期工程承包合同,合同金额4.2105亿美元。中国公司在菲承揽的工程项目基本上为亚行贷款或发达国家援助项目,涉及的领域主要是道路、桥梁、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经过努力,中国公司在菲已有一定影响,中国公司的技术、设备及管理能力都给业主和菲主管部门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机电领域携手共进

随着中菲工程建设合作的日益展开,中菲两国机电产品交易也火热起来。中菲双边贸易额2006年达到234.1亿美元。其中,机电产品是中菲贸易的拳头产品,占贸易总额的70%。在中国对菲出口的产品中,机电产品占60%。重庆宗申集团在菲律宾的摩托车出口基地就是在这个大环境下建立的。

2007年7月,在菲律宾马尼拉举办的“2007菲律宾重庆周”期间,菲律宾工商会会长和重庆市贸促会会长共同签署了《菲律宾-重庆设立双边企业家理事会备忘录》。重庆宗申集团成为首批双边企业家理事会成员之一。

贸易潜力 篇3

关键词:中日韩贸易,贸易结合度,引力模型,贸易潜力比较

一、引言

中日韩是亚洲影响力最大的国家,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双边贸易的迅猛增长, 对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现状及贸易潜力的研究很多。如王澎涛、寇相如 (2011) 在分析中日贸易竞争优势基础上, 对中日间的贸易潜力进行研究;郑燕、张吉国、丁存振 (2014) 考察了中日的贸易现状, 进而分析中日贸易潜力及相关影响因素;周念利 (2010) 通过对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和对外贸易差额的分析, 运用拓展的引力模型对中国双边服务贸易的决定因素及出口潜力进行了测算研究。李亚波 (2013) 通过对中国-智利双边贸易流量的现状分析, 测度了双边贸易的潜力。随着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 针对我国如何在与日韩磋商时把握主动性、发掘潜力更大的国家, 本文基于此, 对中日、中韩的贸易潜力进行比较研究。

二、贸易结合度

贸易结合度指数 (TCD) 指一国对另一国出口占该国总出口的比重, 与该贸易伙伴国进口总额在世界总进口中的比重之比。反映了贸易伙伴国作为该国出口市场的重要程度, 数值越大, 两国家间的贸易联系越紧密。计算公式:

TCDab= (Xab/Xa) / (Mb/Mw)

其中, TCDab是a国对b国的贸易结合度, Xab是a国对b国的出口额, Xa表示a国的出口总额, Mb表示b国的进口额, Mw表示世界的进口总额。TCD值越大, 两国贸易联系越密切。本文分别计算对中日、中韩贸易结合度, 结果如下表。

表1表明, 中日、中韩的贸易结合度指数均大于1, 说明日韩均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市场, 出口贸易联系紧密;TCDCJ>TCDCK, 说明现有贸易中, 日本对我国的出口重要程度略大于韩国;2008年, 两值均有下降, 体现了经济危机对双边贸易的负面影响。之后, 贸易逐渐恢复, 贸易结合度指数也稳步上升。

三、引力模型及贸易潜力比较研究

1. 变量选取及模型

(1) 模型引入变量人均GDP (p GDP) :反映一国发展水平及消费能力, 对于出口国, 值越大, 贸易供给的能力越高, 促进贸易发生, 对于进口国, 值越大, 发生国际贸易的可能性越高, 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发展指标数据库;贸易组织 (选取APEC) :是虚拟变量, 贸易组织成员国之间会取消或降低关税, 从而促进双边贸易的发展;两国间距离反映了运输成本, 距离越大贸易成本越高, 阻碍双边贸易的发展, 数据来源于距离统计网站http://www.indo.com;发生经济危机时, 一国对外贸易行业受到消极影响, 会降低国家间的贸易规模, 是虚拟变量。

(2) 本文采用拓展的引力模型:

式中, lnij为中国与25个贸易伙伴国家的双边贸易流量, 数据来源于UNCOMTRADE数据库, 其中包括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立陶宛、越南、加拿大、荷兰、泰国等国家, 考虑这些国家与中国贸易量很大, 经济、文化、消费习惯等方面不同, 代表性很强。uij为随机误差项。

2. 实证结果及双边贸易潜力估算

(1) 实证结果

本文利用2005年-2014年10年的贸易数据, 采取Stata12.0对包含5个解释变量的模型进行了OLS回归, 结果如下:

可看到, 人均GDP、APEC与贸易正相关, 距离、经济危机与贸易负相关, 调整大于0.9, 该模型较好的解释了双边贸易流量。由模型检验, 最终选择普通最小二乘法结果进行经济意义解释。方程如下:

进出口国人均GDP每增加1%, 双边贸易增加0.503%、0.485%;APEC对成员国贸易的促进比非成员国家高52.95%;双边距离每增加1%, 双边贸易会减少0.105%;经济危机会导致双边贸易减少14.45%, 其中APEC对贸易促进作用最大。

(2) 双边贸易潜力比较

将实际双边贸易额与模拟贸易额相比, 对双边贸易潜力进行估算。比值小于0.8为潜力巨大型, 比值介于0.8-1.2为贸易开拓型, 比值大于1.2为潜力再造型。

上表可以看出, 2008年的经济危机对我国与日韩的贸易潜力均有消极影响;中日贸易潜力由开拓型进入再造型, 中日双边贸易发展趋于成熟, 中韩双边贸易处于开拓阶段, 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四、结论及建议

1. 影响双边贸易的因素中, APEC积极影响最大, 因此, 要进一步发展中日韩的双边经贸合作, 应努力推进中日韩FTA的建设。从贸易潜力的结果来看, 中韩双边贸易有更大的潜力, 因此应主要推进与韩国的自贸区建设;对于日本, 应挖掘新的贸易增长点。同时应积极参与自贸区建设, 削减贸易壁垒。

2. 国家间距离、经济危机导致双边贸易的减少, 应该积极推进区域合作, 将距离的消极影响最小化, 另外, 要大力发展高增加值行业, 提升贸易发展的层次。

参考文献

[1]王澎涛, 寇相如.中日贸易互补性及贸易潜力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11, (4) .

[2]郑燕, 张吉国, 丁存振.中日贸易发展现状及潜力分析-基于贸易引力模型[J].新疆农垦经济, 2014 (6) .

[3]周念利.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双边服务贸易流量与出口潜力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0, (12) .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潜力巨大 篇4

2009年我国政府在全球经济衰退, 美元疲软, 进出口市场严重受挫的情况下审时度势, 适时推出跨境人民币业务, 以支持国内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推动我国进出口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经过两年多的发展, 跨境人民币业务总量在2010年达到5 099亿元, 为2009年总量的140多倍, 产品种类也从单一的贸易结算扩大到服务贸易、资本项下跨境结算等多元化的产品, 在未来的发展中, 跨境人民币结算、跨境人民币投融资和离岸人民币市场无疑将会形成一个发展潜力巨大, 吸引全球目光的市场。

对于企业来说, 跨境人民币业务能有效地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 解决资金占压,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提升企业在对外贸易中的竞争力。尤其是在当前复杂的经济金融环境中, 企业要逆势而上, 脱颖而出, 还需要提供综合服务的专业银行来助自己一臂之力。

中信银行成立于1987年, 是中国最早参与外汇业务的商业银行之一。近年来, 中信银行进一步向国际化银行道路迈进, 2006年和BBVA银行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在2009年5月, 收购了中信集团的海外金融平台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并将其旗下的中信嘉华银行正式更名为中信银行国际, 成功搭建了国际化的战略平台。

自建行以来, 中信银行国际结算业务市场地位巩固, 2010年贸易项下国际结算量为1 565亿美元, 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35%, 继续领跑中小股份制银行。外汇业务一直秉承“专业、快捷、灵活”的3S服务理念, 以创新精神研发专业产品, 以高效的总分支三级联动提供快捷服务, 以灵活操作应对市场变化, 竭诚为客户提供专业的跨境金融综合解决方案。在多年的发展中, 中信银行已经逐渐从单一的“产品销售商”转变为综合的“金融服务提供商”, 为客户业务发展给予更加强有力的支持。2010年中信银行荣获社科院中国经营报“2010卓越竞争力国际业务银行”、贸易金融报“最佳外汇业务银行”、华尊奖“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服务最佳股份制商业银行”等多项殊荣。

北京服务贸易竞争力及发展潜力研究 篇5

1. 1 服务贸易依存度

服务贸易依存度是指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反映了一个地区的服务贸易活动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依赖程度,是衡量和评估开放度的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Xij和Yij分别表示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和地区生产总值,数据如表1所示。

从表中数据可知,服务贸易依存度一直呈现不稳定发展的趋势,大约维持在38% ,说明服务贸易的开放度较高,对北京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尤其是2008年,服务贸易的依存度增长到43. 23% ,虽然从2008年开始依存度有下降的趋势,但大体上呈稳定发展的态势。

1. 2 服务贸易竞争指数

服务贸易竞争指数,即TC指数,是指一个地区服务贸易进出口的差额与该地区的进出口总额的比例,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Xij和Yij分别表示i地区j产业或j类的产品出口额与进口额,取值划分如表2所示。

它能够反映一国某一产业部门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是否具有竞争优势,是分析服务贸易行业竞争力的一种有效工具,数据如表3所示。

单位: 亿美元

从表中数据可知,服务贸易的TC指数只有在2007年是大于零的为0. 01,表现出微弱的竞争优势,2008—2012年的TC指数都表现为负值,且绝对值呈增长的趋势, 2012年达到最大值 - 0. 11,呈现较强的竞争劣势。

1. 3 服务贸易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服务贸易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即RCA指数指一个服务贸易出口额占其出口总值的份额与全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占其出口总值份额的比率,以此来确定该地区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状况,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Xij表示i国第j种产品的出口额,Xit表示i国全部产品的出口总额,Xwj表示全国第j种产品的出口额,Xwt表示全国所有商品的出口总额,不同的数值范围相对应的竞争力水平不同,如表4所示。

它是衡量服务贸易竞争力最具说服力的指标,旨在定量地描述服务贸易相对出口的表现,是判断地区服务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种科学方法,数据如表5所示。

单位: 亿美元

从表中数据可知,2007—2012年除了2007年RCA指数为1. 23呈现的比较优势较低外,北京的服务贸易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主要集中在 [1. 25,2. 5] 数值之间,且呈上升趋势,表现较强的竞争力水平。

1. 4服务贸易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

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即CA指数即从服务贸易出口的比较优势中将进口的比较优势去除,进而得到服务贸易的真正竞争力优势,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Xij代表i地区j商品的出口总额,Mij代表i地区j商品的进出口总额,这种计算方法能够弥补了RCA指数计算方式的不足之处,它能够反映出行业比较优势的实际情况,指数越大,说明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越强。指数以0为分界,大于0,表明有比较优势; 小于0,表明不具有比较竞争优势,数据如表6所示。

单位: 亿美元

从表中数据可知,服务贸易的CA指数均大于0,且呈上升的趋势,从2007年0. 89上升到2012年的1. 79, 增长速度较快,服务贸易表现出较大的比较优势,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水平,且竞争力在逐年增强。

1. 5 服务贸易各行业贸易竞争指数

从上文表中数据可知,北京服务贸易总体的贸易竞争指数所呈现的竞争力较弱,这不代表服务贸易各个行业的发展都不具有竞争优势,行业TC指数将系统分析各个行业的竞争力,更加直观的了解行业的优势,数据如表7所示。

从表中数据可知,运输、保险、旅游、金融服务及专利使用费和特许费行业的TC指数均小于0,绝对值逐年增大,这些行业的竞争力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相比呈现一定的劣势。建筑、计算机、咨询和其他商业服务等行业呈现较强的竞争优势,从行业发展的TC指数可以看出,服务贸易各行业的发展不平衡,有些行业优势较为突出,有些行业呈现一定的劣势,但总体的竞争力水平还是乐观的。

2 北京服务贸易发展潜力分析

2. 1 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相关行业结构逐步优化

北京服务贸易总额占全国服务贸易的比重在20% 以上,规模不断扩大。政府不断巩固传统性行业的发展优势,提高具有高附加值的现代化行业竞争优势。随着服务贸易发展战略的重视,行业发展结构将更加合理。

2. 2 竞争力优势不断提升,在挑战与机遇中茁壮发展

根据指标RCA指数和CA指数可知,服务贸易表现出竞争力不断提升的优势。从TC指数可知,各行业的竞争优势不为明显,由此服务贸易面临不断的挑战。服务贸易的发展也面临着难得机遇,充分发挥服务贸易发展的竞争力优势。

2. 3 行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提升

目前各行业的增长率大体维持18% 的水平,旅游、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行业都表现出较大的发展优势,其他行业的竞争力也不断提升。北京将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 逐步提高各行业的开放度,使具有优势的行业获得更多的市场准入机会。

2. 4 服务贸易相关制度不断强化,促进体系日益健全

政府制定相关制度以支持和扶持服务贸易的发展,同时积极促进金融产品的创新,开发适合服务贸易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北京服务贸易的发展会在相关制度的协助下发展更加乐观。

3 结论及建议

3. 1 结论

从上文发展现状分析得出,北京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总体呈增长的趋势,总体规模逐年增大,且新兴贸易项目在相关制度的支持下正在逐渐发展。

从竞争力指标分析得出,根据依存度、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北京服务贸易对地区经济的影响较大,且竞争力优势较强,但各行业发展是不平衡的,从整体上看,北京服务贸易竞争力优势发展是乐观的。

3. 2 建议

3. 2. 1 加强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推动重点行业的发展

服务贸易中运输、旅游、其他商业服务和保险服务占比重都超过了10% 。而通信服务、金融服务等行业所占比重不超过5% ,服务贸易结构较不合理,应该不断优化升级结构,重点推进现代化行业的发展,积极承接服务外包。

3. 2. 2 加快企业 “走出去” 步伐,推进领域的创新能力

重点鼓励竞争优势较强企业到国外投资以开拓更大的市场,积极推动具有特色企业“走出去”,加强多双边服务贸易交流与合作,有序扩大服务贸易领域开放。鼓励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进行管理、服务和产品的创新。

3. 2. 3 强化相关人才培养体系,加大服务行业资金投入

鼓励高校强化相关专业的授课,企业加强与高校的合作,使人才资源得到充分的发挥。重点培养竞争力不占优势的相关人才,造就大量服务贸易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提高就业人才的素质,为提高服务贸易竞争力创造更好的基础条件。

3. 2. 4 政府加大鼓励支持措施,不断完善相关管理机制

贸易潜力 篇6

黑龙江省“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对外辐射东北亚国家和欧盟地区,重点是俄罗斯和欧盟地区。近年来,黑龙江省与俄罗斯和欧盟地区经贸关系密切,合作领域不断拓展、水平不断提高。笔者以黑龙江省“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点国家和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实证模型来分析黑龙江省“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贸易流量和贸易潜力,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1 贸易引力模型的构建

1.1 模型的建立与变量选择

引力模型是分析双边贸易流量和贸易潜力的重要方法和有力工具,其源于物理学中的“引力定律”[1]。1962年由J.Tinbergen和P.Poyhonen把贸易政策作为解释变量引入引力模型,成为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领域的最早应用,之后经济学家又从多角度丰富和拓展了贸易引力模型[2]。贸易引力模型的基本形式为:,其对数形式为:

。式中:Etij表示t年i国对j国的出口额;Yit表示t年i国的国内生产总值;Yjt表示t年j国的国内生产总值;DISij表示i国与j国之间的距离,通常用两国首都之间的距离来表示;C0为常数项;εij为残差项。

根据黑龙江省“陆海丝绸之路”所涉及国家和地区贸易的特点及研究的需要,在基本贸易引力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得到如下模型:

式中:i为黑龙江省;j为俄罗斯和欧盟地区;α0为总体截距项;α1,α2,…,α8为被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εij为随机误差项。模型的被解释变量为Etij,表示t年出口国i向进口国j的出口额。模型(1)各解释变量的含义,预期符号及理论说明详见表1。

1.2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由于俄罗斯和欧盟地区是黑龙江省“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要辐射地区,因此样本地区主要选择俄罗斯和欧盟成员国家。研究的时间序列是2000—2013年,在此期间欧盟地区经过了几次成员变动,在详细研究黑龙江省与欧盟地区进出口贸易的状况后发现,黑龙江省与传统的欧盟成员国贸易往来密切,主要有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和西班牙6个国家。2001年以来,这6个国家与黑龙江省的贸易额占欧盟地区与黑龙江省总贸易额的比例都在75%以上,因此选择这6个国家作为对象,来分析黑龙江省与欧盟地区的贸易潜力。

黑龙江省与样本国家的进出口额数据、黑龙江省生产总值和总人口数均来源于历年《黑龙江统计年鉴》。2000—2011年样本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和总人口数来源于历年《国际统计年鉴》。2012年和2013年样本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和总人口数来源于联合国统计数据库。黑龙江省与样本国家之间的距离使用的是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与样本国家的首都之间的距离,数据通过网站www.geobytes.com查询得到。

2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文章应用的是面板数据分析方法,通过Eviews6.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应用F检验来确定面板数据模型的类型,加之样本数据类型“宽而短”和数据的有限性[3],研究采用混合回归模型。模型回归结果见表2。

注:括号内数值为t值;*,**,***分别表示在10%,5%和1%的显著水平上通过检验。

由表2可见:黑龙江省与“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国家的贸易流量受出口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进口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进出口国家(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差、两地区的距离、出口地区的人口数量和进口国人口数量的影响,并且分别在5%、1%、5%、1%、10%和1%的显著水平上通过检验。其中,黑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进口国国内生产总值、黑龙江省人口数量和样本国家的人口数量对黑龙江省贸易流量呈正向影响;黑龙江省与样本国家之间国内生产总值之差、与样本国家之间的距离对黑龙江省贸易流向呈负向影响。

一是黑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对黑龙江省贸易流向影响显著,尤其是主要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显著水平达1%,回归系数为3.147,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主要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对黑龙江省产品的进口需求会增加3.147%,说明主要国家的经济增长,使得人均购买能力提高,对黑龙江省产品的进口需求增加。二是黑龙江省与样本国家之间国内生产总值之差、黑龙江省与“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国家的距离是影响黑龙江省贸易流量的主要阻碍因素。国内生产总值之差在5%的显著水平上通过检验,回归系数为-5.314。与“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国家的距离在1%的显著水平上通过检验,回归系数为-0.852。三是黑龙江省人口数量与“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国家人口数量对黑龙江省贸易流量也有较显著影响,尤其是主要国家的人口数量在1%的显著水平上通过检验,回归系数为0.843,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主要国家的人口每增加1%,对黑龙江省产品的进口需求增加0.843%。

3 黑龙江省“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潜力预测

在确定了贸易引力模型各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后,依据所确定的理论模型就可以模拟出在理论上黑龙江省与“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国家之间的贸易量,然后与双边实际发生的贸易量进行比较。贸易潜力就可以用实际值与模拟值的比值来衡量,如果比值大于1,说明实际值大于模拟值,称之为“贸易过度”;如果比值等于1,说明实际值等于模拟值,称之为“贸易稳定”;如果比值小于1,说明实际值小于模拟值,称之为“贸易不足”。据此方法对黑龙江省对“东部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国家出口潜力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见表3。

由表3可见:2013年黑龙江省对英国、德国、法国和荷兰的出口贸易处于“贸易过度”状态,对俄罗斯、意大利和荷兰处于“贸易不足”状态。由数值的大小可以发现,黑龙江省对“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国家出口潜力从小到大依次为法国、德国、荷兰、英国、西班牙、意大利和俄罗斯。从数值的动态变化趋势来看,2009年以来,黑龙江省对俄罗斯的出口贸易潜力数值基本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说明黑龙江省对俄出口贸易潜力不断增加;对英国和德国的数值都大于1,但是数值总体也呈下降趋势,说明黑龙江省与这两个国家的贸易潜力也在不断增加;对法国的数值不断增加,说明贸易潜力小,黑龙江省对法国的出口贸易处于饱和状态;对意大利、荷兰和西班牙数值较小,相对稳定,说明黑龙江省与这三个国家的出口贸易具有一定的潜力。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笔者构建黑龙江省与“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国家贸易流量引力模型,通过实证检验和测算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黑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经济带主要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黑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与经济带主要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差、黑龙江省与经济带主要国家之间的距离、黑龙江省人口数量、经济带主要国家的人口数量对黑龙江省出口贸易的影响显著。其中,黑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经济带主要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黑龙江省人口数量、经济带主要国家的人口数量对黑龙江省出口贸易流量呈正向影响;黑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与经济带主要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差、黑龙江省与经济带主要国家之间的距离对黑龙江省出口贸易流量呈负向影响。而黑龙江省与经济带主要国家是否有共同边境和是否为WTO成员国对黑龙江出口贸易流量的影响不显著。2)贸易潜力方面,黑龙江省与经济带主要国家的贸易潜力较大的是:俄罗斯、意大利;有一定潜力的是西班牙、荷兰;潜力较小的是法国、德国和英国。

基于以上结论,笔者提出以下政策建议:首先,黑龙江省应大力发展区域经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做大经济总量和规模,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其次,充分利用黑龙江省地缘优势,积极有效地降低运输成本和交易费用,运用现代化的交通通讯手段,减少双边贸易阻隔,促进贸易流量增加。最后,进一步加强对俄经贸合作,充分释放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贸易合作潜力,稳定黑龙江省与意大利、西班牙和荷兰的贸易关系,积极寻找与法国、德国和英国的贸易增长点,挖掘新的贸易潜力。

摘要:<正>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黑龙江省谋划构建“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2015年4月份黑龙江省政府发布《中共黑龙江省委人民政府“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规划》。“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不仅能够促进黑龙江省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提升和拓展黑龙江省和内蒙古东北部沿边开发开放的深度和广度,而且能够深化我国与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盛斌,廖明中.中国的贸易流量与出口潜力:引力模型的研究[J].世界经济,2004,27(2):3-12.

[2]马惠兰,李凤,叶雨晴.中国新疆与上合组织国家农产品贸易潜力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4(6):120-126.

贸易潜力 篇7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 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否合理再次成为政策制定者和学者辩论的焦点。在中国经济不断增长的背景下, 人民币是否应该发挥更大的国际作用已引起广泛讨论。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 中国大陆已于2009年7月开始着手试点改革, 允许一些城市有资格的企业与其来自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的贸易伙伴进行人民币结算, 这项新措施将有效的促进人民币计价贸易的发展。

汇率传递是指汇率变化通过出口价格进行传递, 其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当出口市场的货币价格变化小于汇率变化时, 这一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 中国大陆的贸易平衡和汇率政策受到了普遍关注, 汇率传递的相关研究有助于深层次的了解汇率变化对出口商的盈利和价格竞争力的影响。同时, 研究中国汇率的传递程度也能为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的潜在市场选择提供线索。一般来说, 出口商应对汇率变化的定价决策和计价货币的选择都取决于与市场份额, 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和差异性有关的同一组因素。

二、实证研究

本文从总体和行业两个层面估计中国近年来汇率变化向出口价格的传递程度。前者对宏观经济政策的讨论非常重要, 而后者则往往能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1. 中国出口的汇率传递分析

人民币近年来一直处于上升通道, 2005年1月~2009年3月间升值了27.1%。尤其是2007年底和2008年初同比上涨较快, 2007年11月的升值速度达到了高峰, 同比上涨17%。

(1) 总体数据分析。若以美元计价, 中国大陆的出口价格指数自2005年初以来连续上升, 并一直持续到2008年下半年。若以人民币计价, 出口价格指数的变化主要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从2005年的7%下降到2006年3月的-3%;第二阶段, 2005年底至2008年初的波动约为0;第三阶段, 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3月的9个月间, 价格指数平均下降2.8%。结合中国国内环境, 可以发现这一时期生产成本发生了剧烈波动。受到能源、矿产品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 生产价格指数在2007年至2008年初之间急剧上升, 并于2008年8月达到最高峰的10%。在此之后, 生产价格指数则快速下滑, 并随着全球商品价格暴跌而成为负数。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名义有效汇率每上升10%将导致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价格下降5%, 外币价格调整另外的5%, 价格调整将会影响出口商的利润水平。

(2) 分行业数据分析。通过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SITC) 可以对行业划分。每个行业使用前五大贸易伙伴的贸易权重来计算相应行业的有效汇率。对于得到的相关数据, 进行相关的统计性描述 (见表) 。数据显示, 出口价格在部门层面变化较大, 跨部门的平均变化是5%, 而非制造业的价格上涨情况比制造业要高。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在主要的出口行业中, 资源密集型行业的出口价格调整主要受国内成本的间接影响, 而出口价格和出口商利润率方面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 (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 。对于机械设备行业来说, 汇率调整通过国内成本对出口价格产生的间接影响非常小, 汇率调整的大部分影响都由出口商来承担。通过比较发现, 机械设备行业比资源密集型行业表现出更强的市场定价特征, 在汇率变化时, 前者的平均利润率削减得比较多。此外, 对于大型出口企业 (即在各自领域有较大的全球市场份额的企业) 来说, 由于拥有较强的议价能力, 其价格上调程度小于整个行业。

数据来源于:作者计算

2. 出口商品市场定价程度和计价货币选择的讨论

根据Engle (2006) 的理论阐述, 汇率传递与出口价格、出口商所用货币作为计价货币的程度应该正相关。根据近期相关研究成果, 绘制部分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定价系数和以出口商所在地区货币计价的份额图 (见图) , 可以说明汇率传递系数和出口商所用货币间的关系。市场定价系数越低代表出口商的议价能力越强, 汇率变化对出口增长的影响就越小。数据表明, 美、德、英、法、意等国的出口商以本币计价的贸易份额较高, 而市场定价系数比较低;马来西亚、中国台湾的出口商以本币计价的贸易份额较低, 市场定价系数估计值比较高。这基本上表明市场定价程度与出口商在出口中使用本币的份额成反比, 即应对汇率变化引起的价格调整, 如果出口商在国际市场中是价格接受者, 那么就不能在出口中以本币计价, 而只能使用进口商的货币或货币工具。

数据来源:包括Vigfusson, Sheets和Gagnon (2009) , Bussiere和Peltonen (2008) , Duasa (2008) , Goldberg和Tille (2008) 对于多国和跨国研究和本文作者的计算。由Goldberg和Tille (2008) 整理的以本币计价的贸易份额涉及法国和德国的“欧元区以外”的贸易

三、结论

基于总体数据和分行业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 得到了以下结论:

第一, 中国的市场定价系数约为0.44, 这说明汇率向出口价格传递是不完备的, 汇率变化的一部分在出口价格调整中得到反映。

第二, 分行业来说, 非制造业应对汇率变化而作出的出口价格调整幅度大于制造业。

第三, 在制造业内部, 资源型产业主要通过调整产品的本币标价来应对汇率变化;非资源型产业则主要通过市场定价来应对汇率变化, 导致出口商的盈利能力受到较大影响。

第四, 市场定价的相关研究可以揭示贸易过程中以人民币计价的需求程度, 以及出口商选择计价货币的自由度。实证研究表明, 在全面开放的贸易中, 中国出口的20%~30%将以本币计价。鉴于中国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仍处于早期试验阶段, 商家需要时间改变计价货币, 上述范围在近期可看作是中国在出口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的上限。

贸易潜力 篇8

目前,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问题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相关研究主要涉及到了战略内涵、产业分析和出口贸易等领域。胡鞍钢等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内涵、如何定位以及实现途径。郭爱君等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空间区位的依托下,运用产业空间布局理论模式,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经济体的优势产业。董锁成等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格局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符合丝绸之路经济带区情特色和地缘政治经济发展要求的模式。黄伟新等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物流绩效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

此外,在贸易潜力的研究方法上,引力模型是国际贸易领域中较成熟的一种方法。引力模型最早是被Tinbergen和Poyhonen 2位经济学家运用到国际贸易领域中。盛斌等[1]借助于引力模型,从总量和部门2个角度,估算了中国与40个主要伙伴国的出口潜力。赵雨霖等[2]在引力模型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潜力。吴丹[3]则通过建立东亚贸易引力模型,研究了中国与东亚经济体之间双边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以及对贸易潜力的预测。然而,运用贸易引力模型研究经济体双边贸易时,也存在不足之处:Kang等指出在用OLS方法估计传统引力模型时,因为很多贸易量是由经济规模和地理距离以外的因素决定的,从而导致估计结果产生偏差。Armstrong提出传统引力模型是在无摩擦贸易,或用冰山成本代替贸易阻力的假定上展开的。且在实证分析过程中,传统引力模型仅考虑了部分易于测量的因素,许多难以测量的因素均被列入了随机扰动项中。从而会引起贸易潜力的估计偏差。而面板数据能缓解贸易阻力问题,可以在贸易阻力不随时间变化的假定下,在回归中将其剔除。

虽然丝绸之路经济带已被纳入国际贸易领域研究框架,但鲜有文献将其作为整体,定量分析经济体的贸易潜力及其影响因素。且在分析经济体的双边贸易潜力时,众多学者往往采用传统贸易引力模型加以实证研究。随着贸易引力模型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发展,其所存在的不足日益显现。传统引力模型估算出的贸易潜力只是各种决定贸易因素的平均值,不符合真正意义上的贸易潜力,且在实证分析过程中,没有全面地考虑贸易阻力因素,导致估计结果产生偏差。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有效地克服了传统引力模型存在的缺陷。将贸易阻力进行单独处理,充分考虑限制或促进贸易因素对贸易潜力的影响。因此,本文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各经济体的贸易潜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能够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方向,进一步提高“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效率,提升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

1 模型引入及设定

1.1 随机前沿分析方法

Meeusen等以及Battese、Corra发表的3篇关于随机前沿分析(SFA)的论文标志着随机前沿方法的诞生。这3篇论文在生产前沿模型中采用了复合残差项。随机前沿分析(SFA)起初主要研究生产最优化和技术效率问题。其随机前沿生产函数(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是有关于复合扰动项的随机边界模型。该模型将残差项分为捕捉生产非效率的非负项、满足独立同分布的随机扰动系统残差项两部分。将随机扰动项ε分为v和u,v是随机误差项,表示企业在生产中不能控制的外界冲击,用于计算系统非效率。非负的技术无效项u,表示所有无法观测的非效率因素。通过估计u来分析企业的生产效率情况。模型为y=f(x,β)exp(v-u),其中:y为产出向量;x为投入向量;β为技术参数。

1.2 随机前沿引力模型

引力模型的概念来自于牛顿物理学中的“引力法则”,即2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各自的质量呈正比,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呈反比。F=GMm/r2。Tinbergen和Poyhonen指出两国贸易规模大小与其经济总量呈正相关,与其地理距离负相关。引力模型可以检验双边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也可以用来测算贸易潜力。

传统的引力模型:

其中:Xij为i国对j国的出口额;Yi为出口国i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Yj为进口国j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Yi/Popi为出口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Yj/Popj为进口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dij为两国之间的绝对距离;uij为随机误差项。

传统引力模型的贸易潜力估算方法是用引力模型测算出理想情况下的出口额,通过模拟值和实际值的比较,得出一国(地区)对其他国家(地区)的贸易潜力状况。可分为贸易不足和过度贸易。然而,传统引力模型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拟合值只代表了贸易因素的平均效应,而且没有解决好贸易阻力问题。在实证分析过程中,只对部分因素进行了分析,很少考虑贸易阻力问题,许多难以测量的因素均被列入不可观测的随机扰动项中。这种将那些不可观测的、难以量化的或者是制度性的因素以及其他限制双边贸易的因素进入到模型的残差项的做法,导致了估算的贸易潜力出现偏差。

由于贸易规模可以看作国家间经济、地理、政治、制度等多重变量的函数,国家对在给定距离、经济规模和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以最小化的成本达到最大化的贸易规模(即产出),本质上与企业生产函数类似,那么用于分析生产效率的随机前沿方法自然可以被用来分析贸易效率。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参考谭秀杰[4]的研究方法,将随机前沿方法引入到引力模型中,来解决传统引力模型存在的问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特点是可以单独处理贸易阻力,贸易非效率项可以吸收那些限制或促进贸易的因素。

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一般形式:

其中:Tijt表示t期i国对j国实际的贸易额;Xijt是引力模型中影响贸易量因素,如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收入水平等;β是参数向量;uijt则是贸易非效率效应;vijt是随机测量误差。同时,

贸易潜力表示为T*ijt=f(xijt,β)exp(vijt)。

T*ijt是贸易潜力,表示t期i国对j国贸易可能的最大值。

在贸易潜力的基础上,贸易效率表示为

TEijt为贸易效率,是实际贸易水平与贸易潜力的比值,通过贸易效率可判断样本国间贸易发展的水平和潜力:当uijt=0时,样本国间进行的是无摩擦贸易,不存在贸易非效率,那么,TEijt=1,实际贸易量与贸易潜力相等,贸易量达到最大;当uijt>0时,贸易阻力阻碍了贸易的发展,样本国间存在贸易非效率,此时TEijt∈(0,1),实际贸易量不及贸易潜力。

1.3 模型设定

本文利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影响中国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贸易水平的主要因素和贸易非效率项随时间变动的情况。构建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方程,依据模型估计出的贸易效率,来分析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贸易潜力。

本文在传统引力模型基本变量的选择时,参照了盛斌、廖明中模型的设置,把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地理距离作为基本解释变量。同时,借鉴Armstong的模型,将边界和语言加入核心变量的考虑范围。

其中:Xijt表示t年i国和j国的双边贸易流量,即中国在t年和丝绸之路沿线j国的贸易情况。PGDPit、PGDPjt分别表示出口国和进口国的人均GDP,即中国和沿线国家在t年的人均GDP。出口国的人均GDP代表了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出口能力。因此,假定和双边贸易流量正相关。进口国的人均GDP表示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进口需求会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所以,应与双边贸易流量正相关。GDPit、GDPjt分别表示出口国和进口国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出口国的名义GDP反映出口国的出口能力和市场规模大小,经济规模越大,双边贸易量就越大。进口国的名义GDP反映的是进口国的进口需求能力,经济规模越大,对进口的需求越大,双边贸易流量就越大。DISij表示出口国与进口国的地理距离,通常代表运输成本的高低,与双边贸易流量负相关。借鉴鲁晓东等[5]对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设定,将引力模型中的经典解释变量以及语言、边界等因素视为贸易的自然决定因素。BORDij两国是否拥有共同边界,有,取值为1,否则,为0。LANGij表示两国是否拥有共同语言。虚拟变量WTO是根据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加入WTO的时间取值,从两国均加入世贸组织年份开始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

2 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2.1 样本与数据来源

胡鞍钢等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划分为中亚经济带、环中亚经济带和亚欧经济带三段。由于重要节点国家和中国的贸易联系基本上能够反映整个“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要贸易联系状况。而本文主要研究中国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贸易潜力。因此,基于王娜等[6]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节点国家的选取,本文从中亚经济带、环中亚经济带和亚欧经济带中共选取了22个国家(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俄罗斯、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伊朗、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土耳其、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乌克兰、利比亚、阿尔及利亚)作为研究对象。时间跨度为2005—2013年。

双边贸易流量用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进出口总额表示,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各国的GDP和人均GDP均来自世界银行数据库,以2005年不变价美元计算。国家之间的地理距离采用各国首都的直线距离,利用http://www.timeanddate.com/worldclock/distance.html距离计算得到。语言和边界变量数据来自CEPII以及世界地图。WTO数据来自世界贸易组织。

2.2 模型检验与估计

首先,通过似然比检验法检验模型的设定:技术非效率的存在性检验;技术变化的存在性检验;是否引入边界变量的检验;是否引入语言变量的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检验结论均拒绝不存在贸易非效率项和不存在技术变化的假设。说明存在贸易非效率项。同时,贸易非效率项随着时间变化而发生变化,本文适用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在似然比检验结果中发现,不能拒绝不引入边界变量和语言变量的假设,可能是因为“经济带”沿线国家均没有把汉语作为本国的第一语言,无法得出语言这一变量对双边贸易流量的影响。而所选取的21个样本国家多数和中国没有共同边界,因此,边界变量也没有具体的研究意义。所以剔除原先假设的语言和边界变量,模型重新设定为

利用stata13.1软件,得到随机前沿引力模型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

η(eta)在1%的显著水平上显著,表明贸易非效率项随时间而变化,也再次表明时变随机前沿模型适用性。且η系数为负,说明贸易非效率随时间增加,意味着“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效率随时间下降。分析引力模型的基本变量,进口国的GDP和地理距离均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进口国的GDP反映的是进口国的经济规模,说明双边的贸易流量与进口国的经济规模成正相关,表明中国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具有明显的需求拉动型特征,进口国的进口需求越大,潜在的进口能力越强,双边贸易额越大。同时,地理距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双边运输成本。从表2可知,地理距离变量的系数为负数,说明贸易流量与地理距离成负相关。两国之间的地理距离越大,表示双边的贸易成本越高,加大了贸易阻力,不利于双边贸易的开展。中国(出口国)的GDP和人均GDP在5%的水平下显著。表明中国的人均收入越高,居民的消费需求越旺盛,越会刺激商品生产,从而生产者会生产更多的商品出口。从而促进双边贸易的发展。相比较而言,进口国的人均GDP和是否为WTO成员与双边贸易流量之间的关系不显著。可能由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中大部分国家均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因此,对于这个虚拟变量所起到的作用不是很明显。本文选取了进口国的GDP和人均GDP,在回归结果中发现人均GDP不显著,可能是因为GDP和人均GDP相比较,GDP代表的市场规模更具有说服力,因此,应考虑提出进口国人均GDP这个变量。最后,γ(gamma)代表随机扰动项中贸易非效率项所占比重,时变模型中γ值为0.970 271 3,说明实际贸易水平远低于贸易潜力,两者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本文利用frontier4.1软件,通过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获得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效率的估计值,如表3所示

当贸易非效率存在时,TEijt∈(0,1),数值越高代表贸易效率越高,贸易潜力越小,数值越低说明贸易效率越低,贸易潜力越大。从整体来看,中国贸易效率的算术平均值0.423。表3数据显示,中国贸易效率较高的四国是伊朗、印度、俄罗斯和阿尔及利亚。其中伊朗达到最高贸易效率值,为0.935。中国2005年与以上4个国家的贸易额占该年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国贸易额的28.48%,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地位较低。高贸易效率说明中国与这些国家的人为贸易限制,即贸易阻力较小。从表中可以发现一个特征,与中国贸易效率较高的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分析,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与这些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关系良好。中国与阿塞拜疆、格鲁吉亚、阿富汗和亚美尼亚四国的贸易效率最低,分别为0.096、0.082、0.079、0.036,平均效率不足0.1。说明中国与这些国家间的贸易面临的人为阻力较大,当然也预示着中国与这些伙伴国之间的贸易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贸易潜力较大。中国与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和德国等剩余13国的贸易效率居中。

从地区分布看,将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个国家分为亚洲、欧洲和非洲三大块进行分析。2005—2013年,亚洲、欧洲和非洲贸易效率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虽然丝绸之路经济带亚洲国家占据多数,然而与欧洲、非洲相比,贸易效率平均值为最低。从柱形图中可以看出,亚洲、非洲和欧洲的贸易效率从2005年开始,逐年上升。反映了中国和国际市场较好的贸易环境。2005—2013年,非洲贸易效率值远远超过欧洲、亚洲两大洲。于中国而言,非洲市场具有较大的贸易潜力,政府在出台一系列政策时,应考虑非洲这个贸易市场。当然,从数据中发现,欧洲的贸易效率值也远高于亚洲,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应走出亚洲这个市场,鼓励更多的企业走向欧洲,非洲。

3 结论与建议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基础是经济体之间的双边贸易互通。本文采用了时变衰减随机前沿引力模型,估计了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潜力以及贸易效率。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之间的贸易流量高度依赖于出口国与进口国的经济规模(GDP),同时,地理距离仍是双边贸易的主要阻力,而制度变量中的世界贸易组织(WTO)与双边贸易不存在显著的影响。

第二,根据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效率值的排序,中国与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效率较高。按洲别分,可以发现亚洲的贸易效率值最低,非洲的贸易效率值最高。亚洲、非洲和欧洲的贸易效率值从2005年开始,逐年增加。

根据以上结论,本文主要提出以下政策建议:首先,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高度依赖于国外经济规模,不利的外部冲击会对中国出口需求产生疲软。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来扶持我国出口企业,降低出口成本,注重产业升级。同时,引导更多的企业走向国际,不要局限于亚洲市场。当然,在鼓励企业走出去的同时,也要加大力度拓宽国内市场,拉动内需,这样就不易受国外市场的变动,对于整个国际贸易具有更强的抵抗力。欧洲和非洲具有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认识人为贸易阻力因素对中国贸易潜力的影响。同时,在“一带一路”这样大背景下,中国政府应该积极发挥领导作用,继续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强化与沿线国家的贸易联系,稳步推进一系列贸易便利化政策,加快推进自贸区谈判,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改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注重金融的风险防范合作。

参考文献

[1]盛斌,廖明中.中国的贸易流量与出口潜力:引力模型的研究[J].世界经济,2004(2):3-12.

[2]赵雨霖,林光华.中国与东盟10国双边农产品贸易流量与贸易潜力的分析: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8(12):69-77.

[3]吴丹.东亚双边进口贸易流量与潜力: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8(5):32-36+42.

[4]谭秀杰,周茂荣.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潜力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5(2):3-12.

[5]鲁晓东,赵奇伟.中国的出口潜力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估计[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10):21-35.

[6]王娜,陈兴鹏,张子龙,等.“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联系网络结构研究:基于省区尺度和国家尺度的社会网络分析[J].西部论坛,2015(3):55-65.

[7]王保忠,何炼成,李忠民.“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一体化战略路径与实施对策[J].经济纵横,2013(11):60-65.

[8]陈万灵,何传添.海上丝绸之路的各方博弈及其经贸定位[J].改革,2014(3):74-83.

[9]陶长琪,王志平.随机前沿方法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11):148-161.

[10]TINBERGEN J.Shaping the world economy:suggestions for 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Policy[M].New York:The Twentieth Century Fund,1962:80-85.

上一篇:加工工艺条件下一篇:工艺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