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科现象

2024-05-24

挂科现象(精选三篇)

挂科现象 篇1

1. 个人努力不足。

外语的学习需要很大程度的课下努力, 仅靠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是不足以很好的消化这门知识的。比如课堂不可能给同学时间背单词、大量的时间来查字典, 而单词不清如何能听懂老师在说什么、在讲什么。听懂一门课需要很多时间来预习, 否则在课堂就会跟不上老师的节奏, 一节没跟上, 节节跟不上, 进而没有学好该门课。

2. 天赋不适外语。

客观的说, 外语学习需要一定的本分, 有些学生对外语的语感很强烈, 稍加引导就能很好的理解;有些学生对字母有很强的记忆力, 只要看到一眼就能很快的记住;有些学生对外语天生很有兴趣, 平时交谈中喜欢穿插另一种语言和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相反, 部分同学恰恰不具备以上素质, 导致外语学不好。

3. 学习方法不当。

外语的学习不仅仅是听说读写单纯技术上的学习, 更是对这个国家、民族文化与历史的理解和领悟。如果不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背景, 就不能很好的了解这门语言的起源、变化和发展, 也就不了解这门语言的整体架构, 对学习这门语言也就没有整体的思路。

4. 课程难易程度。

大部分同学集中在精读和语法, 可以看出同学们学这两门课比较吃力。加之与会话、听力、口语比较欠生动性、欠形象性, 学生接受较慢。考试中, 会话、听力等科目临场发挥高低及当天考试状态影响着成绩。而语法和精度课理论性强, 学生会就是会, 不会就是不会, 不存在发挥分。

5. 所在家庭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对教育的看法会影响子女的一生。有些学生父母不重视教育, 不督促孩子学习, 不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和成绩, 甚至为孩子学习成绩差强找理由、加以庇护。之所以考入兰州大学是由高中阶段紧张的学习和老师的严加看管取得的, 而自己并没有形成学习的习惯。一旦到大学来, 身边的枷锁有所放松, 就如脱缰的野马一发不可收拾。有些家庭经济状况较好, 父母有一定的社会资源, 给孩子的感觉读大学就是混时间、拿文凭, 四年的目的就是如期毕业后等家长安排后续事情, 所以从不努力学习。

6. 教师授课方式。

毋庸置疑, 教师授课水平的高低、受学生喜爱程度的大小在学习环节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另外, 精度和语法两门课是外语学习的主体, 两门课有相似性, 但有着严格意义上的区分。个别老师在这两门课上讲授一样的内容, 使得名是两门课, 实则一门课。学生对这两门课提不起兴趣, 更没有动力来学。结果就是精读没学好、语法也没学会, 考试精读不及格, 语法当然也就通不过。 (打一个不恰当的例子, 就像学习包饺子与包混沌, 学生只是知道二者表面的区别和联系, 即相同点都是带馅且用水煮着吃, 不同点是大小、形状、不一样。而主要目的是要学会手工制作两种食物, 学生虽然知道二者不同, 但不清楚在制作方面的不同手法, 没有学会包饺子和包混沌的技术, 结果是既不会包混沌, 也不会包饺子。)

上述学生的情况应引起重视, 应及时遏止挂科过多的现象发生, 使学生个人能够过好大学生活, 学好专业知识, 使学院发展有良好的生资基础。为解决这17名学生挂科问题, 杜绝此类现象进一步恶化我提出如下建议:

1.加长挂科学生的学习时间。没有时间上的保证不能很好的学会一门课程, 也会在该门课课程的学习上越落越远。学院可以在办公楼设1-2间教室专门供这些学生学习, 规定每晚除正常上课时间及学生活动外要在教室学习1.5小时, 且有专人盯管。

2.发挥班主任的作用。班主任应准确的了解班级动静, 尤其是所在班级的整体学习状态。要及时发现苗头、关注重点对象, 对学习态度不认真、挂科较多的学生从身心入手、辅以管教措施, 培养其主动学习的兴趣和习惯。每学期所在班级有4名以上学生挂科或一名学生挂科超过2门, 要追究班主任的责任, 在班主任评优中不予考虑。

3.建立健全挂科处罚机制。要把学习成绩与学生其他方面结合起来, 把学习成绩作为标杆。每学期有挂科者不能担任主要班干部或学生会干部, 现任干部本年度期末考试挂科于下学期开学自动免职。一学年挂科超过2门者不能优先发展为中共党员、不能参与奖、助学金评定、不能参与出国境内 (外) 交流。

4.建立与家长联系的长效机制。每学年要将学生成绩单和平时表现形成文字材料寄给家长并要求家长回信, 平时表现由班主任和班干部根据客观情况填写。个别学习成绩极差的学生要把其家长请到学校来与学院主管领导、任课教师面对面沟通。

5.改进教师授课方式。广泛开展教师间授课方式大交流、大比拼。取长补短, 相互借鉴。精读和语法课必须由沟通性强、经验丰富且熟悉该两门课的老师来教。这两门课须由不同的教师在不同的时间段授课, 严禁同一教师既带精读课又带语法课。对挂科较为严重的系部要给予一定程度的处罚并责成其拿出改进措施和解决办法。

学习关系着学生个人的前途命运, 关系着家庭的发展面貌, 也关系着学校的发展壮大, 更关系着国家的兴旺发达。我们要本着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态度来严格的要求、耐心的教育,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大学收获到自己满意的硕果。

摘要:外语类同学在全国高校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每年都有部分同学成绩不理想。本文经过对相关同学的分析, 总结出有个人、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原因, 但主要还是学生个人层面的关系, 通过一些好的方法和措施, 学生不及格现象一定会得到有效的缓解。

挂科现象 篇2

造成挂科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可能是学生本人的原因,在平时里没有对学习造成足够的重视,沉迷于网络或者恋爱中,也有可能是教师的原因,在平时只是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而对于学生是不是确实掌握知识却没有进一步进行了解。

其实没有任何人会希望自己有挂科的成绩。大多数人会有觉得刚进大学的时候充满了激情和斗志,想在4年中有一番作为。可没多久就绝望了,考前临时抱佛脚也能考个八、九十分,好无聊!

高校大学生挂科现象原因与对策研究 篇3

十二年的寒窗苦读, 大学生怀揣梦想走进魂牵梦绕的大学校园, 大学四年的时光将是他们终其一生都难以释怀的黄金时代。充满朝气的大学校园已然成为一些莘莘学子大展才气的理想之地, 但与此同时, 受尽十几年学习束缚, 终于脱开缰绳的“野马”早已对这份来之不易的轻松与欢愉期盼已久, 他们已坐不住冷板凳, 因此大学时光对他们而言不再是挥洒青春热血、自我提升的黄金期, 取而代之的是整日的消遣和娱乐。因此, 他们没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学业, 造成学科考试不及格的现象频发, 并在诸多学生中如病毒般肆意蔓延, 俗称“挂科”。部分院校出台凡是出现挂科的学生在下学期安排统一的“补考”, 如若补考不过在毕业之前还有一次针对四年挂科的统一“大补考”, 但部分学生甚至在多次补考后仍然达不到相应学科的及格线, 最终可能被劝退或开除而无法完成学业。部分学生通过补考, 成绩合格, 但在成绩单上也会有补考过关的“痕迹”, 这对他们将来的就业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1 高校大学生挂科原因

1.1 学习目标不明确

大学之前的每个学习阶段学生都有相应的目标, 如升入理想的初中、高中, 最后高中的苦读只为步入更加理想的大学校园。一旦真正走进大学校园, 学习压力骤然下降、课业负担减轻、课程安排灵活、业余时间充足, 习惯了为既定目标努力的学生顿然感觉到彷徨、不知所措。从理论上讲, 大学相对宽松的课程安排是为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 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来培养自身爱好、得到全方位的锻炼、提高自身素质, 丰富的社团活动以及多样的比赛项目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广阔的平台。但部分学生却将这种宽松的大学生活投注于色彩斑斓的物质文化生活, 泡网吧、打游戏、交朋友, 甚至部分学生认为正常课程的进行已经影响到了他们消遣, 直接选择逃课。诸多原因造成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

1.2 沉迷于网络

随着大学生活的正式开始, 许多学生第一次离开故土, 离开父母亲人的呵护与庇护, 踏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在这个新的环境中, 无法再享受一切安排妥当的生活状态, 每个人必须自己自觉支配大量的课余时间, 独自应对与舍友、老师、同学和其他社会关系, 高中的升学压力也陡然消失。大学课程安排松懈, 每天有大量的闲暇时间, 班主任、辅导员及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像高中那样严苛, 对各学科的学习成绩要求也不高, 没有了老师和家长的敦促, 一些自制力差的学生就不禁走入网络游戏的世界不能自拔。例如一些大一新生讲到:大学伊始, 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新鲜和好奇感, 整个人都处于兴奋的状态, 但随着父母送别、军训开始, 周围陌生的面孔以及环境给他们更多的是不适、思乡、无依无靠。大学之前的日常生活由家长一手操办、学习由老师按部就班地安排, 但到了大学生活起居完全靠自己, 且上课模式与高中完全不同, 老师讲完课就没了踪影, 且上课地点流动、课时少, 业余时间不知如何安排, 所有的不适应让他们对大学一切美好的愿景都轰然倒塌, 此时陌生中他们寻求到了网络这个庇护所, 通过网络他们不仅可以与亲友取得联系, 更能通过游戏等打发无聊的课余时间, 久而久之便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

1.3 打工分散学习精力

近些年来大学生打工、做兼职也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 这不仅能让企业获得利益, 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而且能给学生带来经济上的补贴, 因此, 一些同学为了赚钱忙得不亦乐乎。但在上学期间打工的学生也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势, 例如, 一部分同学是为了赚取更多的钱以供吃喝玩乐, 不惜投入很多的精力, 无暇顾及学业, 金钱的诱惑将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完全打乱;当然, 也有一部分同学是为最大限度地减轻家庭负担, 用课余时间去打工, 时间安排得当则学习赚钱两不误。

1.4 为情所困, 迷失自我

美好的大学时光让青春般懵懂、青涩的爱情弥漫于大学校园。尤其是刚踏入大学校园的青年活力四射、蓬勃向上, 对爱情更是充满了无限美好的幻想和渴望。但大部分学生的感情心理极不成熟, 部分学生初次离家, 只是亟需一个能经常伴其左右的人来填补寂寞和空虚, 因此对爱情的追求呈现盲目状态。更有同学是为了单纯的攀比和炫耀, 谈恋爱的动机不正确。由于生活阅历不丰富且对感情问题的认识不深刻, 在恋爱中一旦出现问题, 心理承受能力极差, 极易产生较大的心理波动, 又不能以正确的方式与老师和同学及时沟通, 造成学生由于情感问题出现的心理困扰, 影响学业;还有部分学生对感情投入太多, 将恋爱视作大学生活的重心甚至全部, 这也对他们的学业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2 高校大学生挂科解决对策

2.1 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大学的教学模式和课程安排虽然与高中阶段大相径庭, 但这正是学生由稚嫩向成熟蜕变的最佳时机。学习时间相对灵活、课程要求不再严苛, 这就给予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培养自身兴趣爱好, 因此, 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将会对学生大学四年的光阴甚至余生产生极大地影响。例如, 对学术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 在教师上课讲解的辅助下进行深入的潜心研究;对领导能力强的同学可以鼓励其参加感兴趣的社团活动, 进一步培养和锻炼自身能力。总之, 高校及辅导员、老师应在学生入学后应从思想上给予新生更多的帮助, 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 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 善于发掘自身专长、拓宽知识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在这种积极、正确态度的引导下学生自然会远离挂科。

2.2 利用网络积极引导学生

大学校园内的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在它以游戏的形式呈现时它是扼杀诸多学生斗志的刽子手, 但与此同时, 网络也有其不可比拟的优越的一面。既然信息时代的大学生离不开网络、迷恋网络, 那么我们不妨利用这一点因势利导,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达到引导学生学习的目的。例如, 南开大学的“觉悟网”、北京大学的“红旗在线”等网站都是学生自发创办的思想政治网站, 他们通过网络的平台给予大学生正确的舆论引导, 向同学们传播正能量。另一方面, 由于网络在学生们中的广泛普及, 教师可以将其引入教学过程以及课后作业的布置中, 在充分迎合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从网络游戏的阴霾中走出来, 在网络的帮助下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3 保证学习时间, 掌握学习方法

学习利用课余时间来打工赚钱并没有错, 动机良好还能在步入社会之前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为步入社会打好提前量。但大学期间一切要以学习为基准, 要在保证学习的前提下合理安排课余闲暇时间。打工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占用学习精力, 这就要求学生在此期间做好规划, 要在保证每天一定学习时间的前提下安排其他工作。例如, 辅导员要及时帮助学生, 让他们认清大学期间孰轻孰重, 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课余工作安排提供参考性意见并及时敦促学生保证学习时间, 并引导学生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不仅要爱学习, 更要会学习, 以便留出更多的课余时间自由支配。

2.4 注重师生及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

大学期间是学生由稚嫩向成熟的成长关键期, 恰恰在这一关键时期大部分学生初次离开家长的庇护只身来到大学校园, 因此在情感和心理上更需要身边的老师和同学倍加关爱与呵护。大学阶段学生极易出现情感等问题, 在这些问题出现时要及时与老师及周边同学进行沟通, 及时解决。另一方面, 辅导员及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 同学之间也应多一些关心与爱护, 使同学们如身处于温暖的大家庭一般, 有任何的烦闷与苦恼都可以和“家人”倾诉, 以规避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学业, 减少因心理问题造成的挂科现象的出现。

3 结语

近些年来大学生“挂科”现象极为严重, 这不仅影响学校的教育水平, 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将起到很大的阻碍作用。尤其在找工作阶段, 极有可能因为学习期间的“红灯笼”而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 等待毕业时的叹息已是悔之晚矣。因此, 在意识到了这一现象愈演愈烈的态势, 我们就要究其根本, 并找出相应对策, 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大学生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云飞.试析大学新生学习低效的原因及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2 (6) .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挂科现象】相关文章:

物理现象04-10

开光现象04-16

不良现象04-24

数字现象05-02

“搭车”现象05-03

“三违”现象05-06

数学现象05-11

透过现象05-11

流行现象05-12

犯罪现象05-20

上一篇:专业汉语学习下一篇:车轮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