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中毕业班

2024-05-21

职中毕业班(精选九篇)

职中毕业班 篇1

一专业对口状况

根据对职中模具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追踪调查显示, 目前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就业中专业对口的大致在20%, 其他的毕业生有的在流水线做生产工, 或者转行做其他职业。这个数字与期望值相差比较多。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学生不能进入模具行业呢?其中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方面:

1. 中职生就业中本身存在的问题

第一, 定位不准确, 对待预期望值过高。首先, 中职学生没有把自己的位置摆正, 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只是一名初出校门的毕业生, 从事的职业及岗位应是生产第一线, 所做的工作必须从最基层做起。其次, 对自己的专业技能估计过高。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技能毕竟有限, 有很多工作岗位是你暂时难以立即胜任的。这就是为什么毕业生到任何一个正规单位之后都要进行一段时间培训的原因。再次, 对所学专业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特点及性质了解不够, 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第二, 吃苦精神不够, 娇气太重, 没有上进心, 特别是独生子女和家庭条件相对较好的同学。再加上家长比较溺爱迁就自己的孩子, 不忍心自己的孩子受苦, 这样更容易造成学生就业后情绪产生波动。

第三, 年龄偏小, 心理不成熟, 为人处世的能力较差, 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同学们走出学校面向社会, 大多只有17岁左右, 社会阅历很有限, 礼仪、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不善于沟通, 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甚至有的同学表现出我行我素的个性。

2. 企业对模具人才的需求与毕业生的知识技能结构之间存在着差异

第一, 企业所需要的学生要具备较好的思想品德, 规范的行为习惯, 能吃苦耐劳, 有较强的组织观念和服从意识。很多单位都愿意选择农村的学生, 因为农村学生相对比城市学生吃得苦、勤快、好管理, 服从意识强一些。老板把工作态度看得比专业知识更重要。他们认为一个人的知识技能可以通过培训提高。

第二, 企业所需要的学生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熟练的技能, 最好是一进厂就能上机工作。许多企业希望招到技术过硬的中高级技工, 这些人才的薪酬都比较高, 如专业的模具设计人才一般月薪3000元, 数控加工人才月薪3500元左右, 熟悉设计、加工、造型整个操作流程的高级工月薪达到5000元以上, 而其中技能比较好的人才月薪过万元也不鲜见, 如我们学校有位曾经获得过自治区技能大赛数控车二等、三等奖, 又留校工作了一年多的学生出去工作后每月基本工资就达6000~7000元。

职中学生刚走出校门, 掌握的只有学校里老师教的一点知识与技能, 未必能与企业的要求相符。如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数控系统是法拉科, 但是目前不少广东的小企业使用的是广州数控, 使得学生有些无所适从, 这对就业有相当大的影响。

二职中学校的改进措施

针对上述情况, 我认为对职校模具专业的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1. 职中学生培养模式

第一, 依托企业, 专家办专业。职中学校对开办模具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可能性要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与论证, 并形成可行性分析报告。根据学校建设需要适时调整专业指导小组人员, 制订学生培养方案, 确定专业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

第二, 坚持校企合作, 产学结合办学模式。 (1) 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广泛与各地企业联系, 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 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培养学生, 为学生积累实践经验, 增强专业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及就业竞争力提供条件。 (2) 积极开展新应用技术咨询和推广。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到校为师生讲解行业新知识、新工艺及发展方向。派教师到企业实习学习等。 (3) 产学研相结合。与企业联合办厂, 将学校实训车间办成生产型教学实训基地, 同时具有为企业加工产品、设计产品和培训人员的能力。

第三, 加快“订单式”培养建设步伐。本专业自开办之日起与企业有着紧密的联系, 随着专业规模的扩大, 与企业的联系不断加强, 为企业量身定做, “订单式”培养人数要逐年增多。

2. 改革职中的教学方法

第一, 尽量构思有效的教学手段, 让学生有兴趣学知识、学技能, 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采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手段,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如设计一个类似于变形金刚那样的机器人, 不一定要很复杂或者能像真正的变形金刚那样能自动行动, 只需有类似的形状以及能像玩具一样手动动作就可以了, 以此作为一个项目或者最终目标, 在制造这个机器人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各种知识, 如制图、毛坯计算、钳工、模具设计、车工、数车等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

第二, 加强思想品质的教育, 明确学习目的, 端正学习态度, 抓紧有限的时间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 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 严格遵守校规校纪。好的单位, 他们的规章制度肯定很严格, 如果学生不能适应, 轻则扣工资, 重则除名。

第四,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平时养成认真完成作业, 一丝不苟地搞卫生等习惯, 实际上就是为了学生今后在工作岗位上能够做到认认真真做事, 踏踏实实工作。

第五, 加强热爱班集体教育。要做到爱岗敬业, 热爱自己的单位。只有爱岗, 才不会下岗, 只有敬业, 才不会失业。

参考文献

[1]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03年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EB/OL].http://jwpd.hcit.edu.cn/file/index.asp?FileName=2004323152841

职中毕业个人总结 篇2

不仅这样,我还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并参加文艺演出。在当中,我很享受每一个过程。我喜欢和同学们一起共进退的感觉,从中得到了自信心和价值。

作为团员,我遵守团的章程,履行团的义务,准时交团费。积极配合领导和干部的工作。在学习的方面起到带头的作用。不断提高自我素质。但有些不足之处,还待改进。

作为生活委员,我监守自己的岗位,努力做好本分。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对待同学,尽力帮助。做到公廉明,积极发挥桥梁作用。

广泛的爱好让我的生活增填不少色彩,我尤其是喜欢唱歌和看电影。经典的电影让我感悟良多,健康向上的音乐会激励我奋斗向前。为了丰富业余生活,我还学了ptotoshop和网页制作。

职中毕业班 篇3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正努力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与此相对应的是社会对职业学校毕业生,尤其是工作后能够很快适应岗位、发挥所学、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职业学校优秀毕业生的需求大大增加。因此,如何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成为职业学校面临的重大课题和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探究优秀毕业生在校成长特点及其原因,可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启迪和借鉴意义。而以该校的优秀毕业生为例,结合学校自身的一些做法谈起,则更具有现实意义。

和桥职中的职业教育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面向市场和社会的需要,在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的过程中,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了一批优秀毕业生,他们爱岗敬业、忘我工作、甘于奉献,有的技术娴熟,成为企业技术骨干;有的从基层做起,成长为单位的中坚力量;有的积极捕捉和把握市场机遇,自主创业,创办了自己的实业。探究这些优秀毕业生的成长特点,能够引导和激励职业学校的学生珍惜学习机会,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努力实践,快速成长;能够启迪和影响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因势利导,提供平台,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输送更多“适销”人才。

据此,我们以和桥职中多位优秀毕业生的案例为研究载体,运用案例研究法,从人才成长的内在因素、外在因素与创造实践等方面来探析该校优秀毕业生成长的特点。

二、人才成长的内在因素方面的特点

从人才成长内在因素来看,和桥职中优秀毕业生相对于一般的中职生来讲有以下三个特点:

1. 该校优秀毕业生都具有较高目标的成就动机

大家一般都赞同这样的观点: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往往发展得越快。这里的目标与我们所说的成就动机是一致的。如果当学生在成就动机形成的初期能够确定一个适合自己情况的较高的起点, 往往就会对其以后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

如和桥职中化工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宜兴南新建筑装潢材料厂厂长———顾鹏飞的案例中:“看似文弱却不甘人后的顾鹏飞在跨入和桥职高的校门时就暗下决心:我虽是一名职高生,但我非得在这条路上走出个名堂不可。”

和桥职中首届优秀毕业生、江苏纯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销售部商务总监———冯飞的成长轨迹:“人生当立志。志向就是一个目标,一个推动自己不断向前、不断进步、不断创造的原动力。冯飞,从少小时简单的一辆车的梦想,到工作时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再到转岗后对社会贡献的思考与实现,人生轨迹中一直是志向在引领着这位水一样含蓄、山一样沉稳的男子汉,稳健地行走在环保事业的征途上,用踏实、低调与含蓄践行着自己的人生格言:用良好的信誉为事业保驾护航,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换得一路山青水更秀。”

2. 该校优秀毕业生都具有坚韧的个性品质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许多挫折,创业者要充分发挥坚忍不拔的品性,在面临一次又一次失败的打击时要靠坚忍不拔的精神去克服,要凭借顽强的毅力去承受失败的打击。更为重要的是,在重重的打击之下绝不丧失前进的信心和勇气,要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再一次奋勇而起。这些优秀毕业生往往个性品质坚韧、意志坚定,经受困难、忍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强。

如和桥职中优秀毕业生、乾亨物资有限公司经理汤毅,工作不到一年就失业,然后面对挫折他积极进取,寻找商机,几经周折,最后终于使自己所办的化工厂走上轨道。可见“只有勇于掌握自己命运的人才会抓住机遇,翻过困难和挫折的大山,踏上成功的大道”。

3. 该校优秀毕业生都具有诚信的道德品质

学生动机高,个性坚韧就必定成才成功吗?在案例研究中,我们发现拥有诚信的道德品质也是学生之所以“优秀”的重要内在因素。他们为人讲究诚信,工作讲究信誉,以诚信赢得口碑、赢得品牌、赢得效益。

如顾鹏飞,2004年3月他依据大量的市场调查数据,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又投资320万组建XPS生产线。半年多过去了,没有接到一笔生意。好不容易与著名企业百适公司签了一份合同,但该公司对质量要求非常苛刻,而且交货时间紧,只有4天。产品好不容易出来了,可质量却一直达不到对方的要求,成了废品,每天损失四五万元。顾鹏飞看着满仓库的废品,心急如焚,寝食难安,但他依然没有放弃,仍旧不分昼夜和技术人员进行研究、实验,终于在2004年9月13号的凌晨攻克技术难关,使产品质量达标了。可是交货日期迟了整整3天,按约他又赔偿了一笔数额不小的违约金。不过让顾鹏飞意想不到的是,当百适的有关负责人听说这一故事,尤其是亲眼见到满仓库的废品后,当场拍板:今后所有的这类产品的订单都交给他。这可是每年几百万元的业务呀!

三、人才成长的外在因素方面的特点

从外部因素来讲,中国人才学界认为,人才成长有大环境和小环境,小环境里有家庭环境、学校环境、职业环境、社区环境、社交环境。从学校环境来讲,优秀毕业生们都提到以下四个方面对他们的影响。

1. 班主任的影响因素

班主任是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教师,也是一位管理者、引导者和监督者。教育家加里宁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生活,他的品行,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而这些优秀毕业生案例中,都谈到了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对他们产生的积极影响力。

如和桥职中2000届建筑装潢优秀毕业生、宜兴市大为装饰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钱丰祥,他最难忘的是班主任邓顺妹老师对他的教诲:“在学校的三年,老师教给你的只是为人的道德经和专业的基本功,如果想在这个行业能立足、干得好、做得靓,你还要不断地勤奋学习与敏于细节啊!”“不断学习、敏于细节”8个字从此便成了钱丰祥的座右铭并不断地伴随着他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2. 学校校风的影响因素

校风就是全体教职员工、学生在共同的目标指引下,经过长期共同努力而形成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一种特有风尚。校风是一所学校传统的有影响力的无形力量,好的校风启迪着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积极性,约束着人们活动的行为品德,协调着学校内部的人际关系。在和桥职中优秀毕业生的身上都可以看到“厚德砺技”的校训、“精细化管理、自主化发展、人文化培育”的管理方式在他们留下的烙印。

如钱丰祥,回忆在和桥职中的三年,他用“严”和“精”来概括:学校的管理十分严格,可就是这样的管理在他的身上打下了踏实稳重、细致缜密的“品牌”烙印;学校的教学精益求精,还常常高薪聘请校外的高级工程师来校讲课,这样精心的教学安排让他热爱上了这个学无止境而又陶冶情操的专业,更为他今后的专业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又如和桥职中2007届博耳冠名班的优秀毕业生、博耳(无锡)电力成套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苏胜超,在冠名班的学习中,他的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视野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3. 学校实践活动的影响因素

“实践出真知”“做中学”等理念都是强调实践活动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只有把单纯向学生传授知识、习得技能的教育教学活动转变为融知识、技能及职业意识、职业习惯于一体的实践活动,才能春风化雨,使学生更好地切合社会、企业的用人要求。这些优秀毕业生也大都兴趣爱好广泛,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职业素养、挖掘自身潜能、促进终身发展。

如和桥职中首届优秀毕业生、宜兴美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殷超,在和桥职校的三年,殷伟超过得非常充实,这为他将来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刻苦学习机械专业的书本知识,系统地掌握了有关理论。他积极参加班级学校管理,成为老师和学校领导的得力助手。他多才多艺,踊跃参加班级、学校和宜兴组织的各种活动,曾获得宜兴市级的唱歌比赛一等奖、“国防知识竞赛”二等奖。

4.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影响因素

中职学校在确立教育教学总目标上要依据职业的特点和要求,把教育教学和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结合起来。就是要做到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对准企业抓就业,而最终学校培养的人才是不是“适销对路”,应该是社会说了算,企业说了算。因此,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是不是贯彻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是不是真正与校企紧密合作,对学生的成才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如苏胜超同学,2006年底学校组建第一批冠名班,他凭借过硬的技能和良好的素养,进入了博耳冠名班。进入冠名班后,他不仅有学校的老师为其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与文化知识,有博耳公司的工程师为其传授专业知识,更有博耳公司的师傅手把手地进行技能指导,并可直接进入公司进行生产实习。

四、培养人才对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建议

作为以培养优秀的一线技术工人为目标的中职教育而言,就应该切准“优秀毕业生之所以优秀”的内在特点,努力提升教师素养、科学化学校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外环境的影响和熏陶来促使学生职业品质的养成、职业能力的提高,从而培养更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基于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1. 加强师资建设

学校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观念,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为目标,以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为重点,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按照“用好现有人才、培养关键人才、储备专业人才”和“盘活师资存量,激发教师能量,扩大优师数量,集聚名师总量”的建设思路,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渠道,加强人才的引进及在职教师的培养。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从而以优质的师资带动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以优质的师资孕育优秀的人才。

2. 加强“三职”教育

“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的日益重要的动力,也是学生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学校要进一步融“三职”教育于平时的德育活动中,让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得到感悟、受到启发、激发灵感,外修技能、内修素养,为他们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厚实的素养基石。

3. 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的有效模式,是促使学生与员工“零距离”对接的必然途径,而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建设是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一是要进一步拓宽校企合作领域,创新校企合作形式,提升校企合作层次,深化校企合作内涵。二是各专业尤其是重点建设专业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携手企业参与。学校要充分利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理事会为切入口,进一步明确符合就业岗位实际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多元评价体系,以此为依据改革和完善教学计划,共同和企业建立起与专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相吻合的具有中职特色和本专业特色的实习实训基地,真正让学生在毕业前就“准就业”。

五、结束语

职中优秀毕业生创业事迹材料 篇4

职中优秀毕业生创业事迹材料

【鲁xx,男,xx省xx县隘口乡人,1987年进入xx省xx职业中专学校农学专业学习。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历任班委干部和学生会干部,多次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共青团员”,1990年毕业。现任 广东省惠州健源牛奶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下面是他写给原班主任老师的创业感悟。】

1990年秋天,我怀着对未来的憧憬,踏上了去南方的火车,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广州。

刚下火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来来往往的行人,这些行人可能很多是匆匆过客,也可能有像我一样是来寻梦的“异类”,也可能……渐渐的自己也不由自主地汇入了这群人流之中。同时也将希望、喜悦、恐惧等融入了进去。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在后来的一段日子里,就是找工作,找工作,短短的十多天就身无分文了,可工作仍没着落。晚上只能睡在工厂周围的甘蔗林或芭蕉林里了。那时候的我才真正感觉到前途的渺茫和生活的无奈。为了生存,我仍旧到处找工作,总算天无绝人之路,我终于找到一份适合我的工作---广州市园艺场国营新馆奶牛场当饲养员。

刚进奶牛场工作的时候,方知自己的知识是多么的浅薄呀!虽然自己学过一点畜牧兽医专业的知识,可之前连奶牛长什么样都没见过,至于奶牛的饲养、管理、兽医、繁育等更是无从谈起,那时的我是多么想回到学校、回到教室重新学习呀。有时上天也会眷顾有心人,刚工作不久,也就是1991年4月,领导推荐我带薪到广东省农业干部学校学习,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半年后领导又推荐我到广州市最大的国营新洲奶牛场学习繁育技术。学成后返回原单位,工作起来也就轻松多了。

1993年12月,由于广州要进行城市扩建,我们的奶牛场所属的土地也就被政府彻底征收了,我十分热爱的奶牛饲养工作也将被丢掉。由于我当时在广州的奶牛场也算小有名气,1994年1月我曾经学习繁育技术的国营新洲奶牛场聘用了我,这给我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更大舞台,同时也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压在了我的肩上,我暗下决心,一定干点名堂出来。单位里大学生不少,其余的也都是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前辈,于是我始终虚心向别人学习,不到半年,我就被提拔到场生产部工作,全面管理整个场生产了。当时我扪心自问,凭啥领导会把2000多头牛的重担子交给我?凭啥我一个职高毕业生去管理大学生和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老前辈?现在我才知道,那就是我有一种永不服输和坚韧不

拔的精神,有一颗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火热的心。在我主持工作的几年里,场生产效益年年创历史新高,我也多次被评为场、区、市先进个人,94年还被推荐为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和广州市劳动局主办的“十佳百优”外来青工候选者之一。

人生有很多梦,不可能每一个梦都能实现,但我有一个梦我一定要实现,这个梦就是自主创业梦,我要去挖掘自己的潜力,去证明自己的人生价值。于是在奶牛场工作期间,我把自己仅有的几万元储蓄拿出来,修建了一个小型养猪场。当时建好猪舍,进了猪苗后,几万元的储蓄也就所剩无几了。我夫妻俩的工资既要养活工人和家人,还有猪场的开支,可以想象那样的日子是多么的艰难呀。每到这时我就会想到当初睡甘蔗林、芭蕉林的日子。只要想到这些,一切困难都微不足道,不足挂齿了。通过我们的节衣缩食,细心经营,五个月过去了,成绩也就出来了。我五十多条

猪纯利润就有2万多元。我人生第一次创业终于有了小成果了,同时也第一次收获到了创业所带来的快乐,也加深了我对“危机”二字的诠释。危机它一方面是意味着危险;另方面意味着机会。人的本性是贪婪,但没有贪婪社会就不会有进步。于是,我将第一次养猪赚的钱全部投进了养猪业,就这样循环着,日积月累着。几年下来也就有了一点小积蓄了,也为我以后继续创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人生的意义不在乎拿一手好牌,而在乎打一手好牌。在1998年养猪业逐渐陷入低潮时,我当机立断,停止养猪,改养奶牛了。因为养奶牛的门槛较养猪高得多,不是每个人说养就能养得起来,包括技术,资金,场地,奶的出路等很多问题。加之我这些年下来在奶牛场积累的经验和人脉,再看社会在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莲 山课件 ]对奶源的需求也大幅度增加。可是在我国,奶业才占畜牧业的%。中国人

对奶的消费还不及世界人均消费的1/3,发展奶牛有很大的空间。所以,我毅然断掉自己的退路,辞掉了当时还算安逸的工作,投入到了一个更具挑战性的事业——发展奶牛业。

英雄莫问出处,如果你是一只狗熊,哪怕你是从天堂来的,你还是狗熊,我真不想成为狗熊,于是,我搭建了一个简易的奶牛场,购买了二十多头奶牛。从此,我正式走上了第二次创业之路。养奶牛之路也不是那么平坦,近十年时间,我的牛场因城市扩建的原因搬迁了五次,每搬迁一次,也就离市中心越远;每搬迁一次,我的牛群规模也越来越大;每搬迁一次,我那越挫越勇的的性格,也就更加显露出来了。我现在的牛场,也由当初作坊式的养牛,发展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化奶牛场了。计划明年初,在现有的牛群基础上增扩1/3。争取每年2000吨鲜奶供应到香港市场。

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现在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无论是

财富还是精神,也都富足多了。在广州也有属于自己的房产,家人的户口也迁到广州,两个孩子也在广州最好的中学学习。这些成绩我打心底感到高兴和自豪。我非常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老师的培养,感谢社会的支持,感谢身边的每一个人。同时我会努力回抱社会:xx年汶川大地震,我毫不犹豫地拿出了1万元,支持地震灾区的乡亲们;今年4月我又拿出了1万元捐给了青海玉树受灾的同胞们。

职中英语教学探讨 篇5

职中重视专业技能的培训, 毕业后一般已经掌握了相应的职业技能, 可以胜任某种职业。由于侧重点不同加上培养方式不一样, 职中的学生一般都是基础相对于薄弱, 在所有的基础科目中, 英语学科的薄弱尤其明显, 国家也很重视, 将英语作为职业学校的一门基础学科。很多职中的学生常说:“我的英语学得好就不来这里了。”对比而言, 职高生的基础比普高生要差得多, 学习意志力有一定差距。因为生源是一般普高学校所不要的学生, 这些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养成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 或者学习方法不当, 再或者根本就不学习[2]。面对这样的学生, 老师和学校都比较头疼, 在职中学校教英语课对来是来说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一些经验。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首先一定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主要觉得包含几个方面:对初入学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选择切合实际的英语教材, 提高教学质量。

教材的选用直接影响教学方式和效果, 难度太大, 学生上课听不懂, 会起到反面作用;培养师生感情, 提高学生自控力。职中的很多学生在初中时多数成绩不理想, 会受到老师们的冷落, 就读职中, 这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老师们一定要摆好心态。一视同仁, 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不厚此薄彼;提高老师自身英语教学能力, 加强自身道德素质, 备课时, 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 积极开拓教学思路。在语言表达方面, 口齿清晰、逻辑严密, 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学的创新

教学的创新有很多方面, 在这里主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教学的游戏化[3]。教学的游戏化是指把英语教学用游戏的方式表现出来, 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 发现学习的兴趣, 进而不断的学习、探究和掌握英语知识, 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 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进一步完善自己。但是在游戏化的引入要非常注意, 不能一味只是游戏, 只追求游戏, 舍本逐末, 引入的游戏化应该有这些要注意的地方:引入课堂要适当、适时, 不能整节课都是游戏;保证内容的准确度, 游戏的选择要有讲究, 不能随意一个游戏拿过来就用, 要保证游戏的内容和教学内容贴近;确保其严肃性, 这一点很重要, 很多时候一提到游戏, 学生就会很吵, 变得只会去想着游戏是什么, 而不会关心是否在游戏中学到东西, 所以老师在适当引入游戏的时候, 一定要保证其严肃性;体现游戏的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切的方法都是为了能够提升学生们的英语能力, 游戏化引入也要保证其作用, 不能直视徒有其表, 游戏化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在轻松的愉快的环境中提升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还有培养学习的兴趣。

三、培养学习习惯和指导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一生之中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都是有用的, 并且事倍功半, 同时这也是一个学生所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学生们只有具备这一素质才有可能在学习上取得很大的成功。为此, 老师的重要就凸显出来了。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对他们多督促, 并且在课堂上多提问他们, 这样的话, 他们就能有更多的锻炼机会, 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能力, 同时老师也不能遗忘和歧视他们, 不仅学习, 生活上也要关心他们, 让他们感觉不被排斥, 不因为刚开始学习成绩不好就这么放弃自己, 生活上也关心, 这样可以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来。

同时, 老师在课后也要加强对他们作业和问题的检查, 以便他们能够及时回忆和复习课堂的教学内容。还有, 也要加强对他们的作业辅导和检查, 促使和监督他们独立的完成作业, 养成他们独立思考, 积极思考, 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另外很重要的一点, 要对他们多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比如单词记忆的方法, 或者说课文阅读的方法, 从而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的效率。还有课前一定要预习, 每次要讲解新内容的时候, 一定要预先指导他们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来预习新内容, 让他们能够更好的懂得新知识。

四、抓基础

基础, 基础才是老师一定要把握的。职中的学生基础很差, 但是到底有多差, 这就需要我们去调查去摸底。了解和掌握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这对我们的教学起着关键作用, 也是改变学生学习态度的重要一步。我们掌握了学生的基础情况, 就可以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锻炼和提高, 在基础中我们要重视进行音标、基本语法知识的补课, 使学生敢读、敢说, 并给予表扬、鼓励和肯定, 树立学生的信心, 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上产生积极的心理响应, 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论

英语已经成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世界大部分人口都讲英语, 其重要性可见一般。职中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要薄弱很多, 作为一名职中英语老师, 压力很大。我们要在教学前备好课, 上课不模式化、僵硬化, 认真指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争取帮助他们成才。

参考文献

[1][美]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 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2]黄利花.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和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关系研究, 2009, 2.

职中语文教学改革刍议 篇6

一、关于语文备课模式的改革

长期以来, 我们把备课理解为教师封闭式的个人行为, 其实, 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职中学生思想成熟, 与社会接触多, 富有个性, 他们有权力参与到教师的备课、讨论教案中, 也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备课中, 才能改变教案生硬冰冷的面孔, 才能被学生所接受和喜爱。

具体方式如下:①教师可在课前多与学生交流, 征集他们对教案的想法, 或预习中发现的问题, 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及时调整思想方法预案, 变教案为学案, 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被尊重, 被认可的成就感和幸福感;②教师可就某一个问题和学生展开讨论, 把课堂行为延伸到课前, 拓展学习的时空, 让学生觉得不只是在课堂上才是学习;③教师可将自己的半成品教案公示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在半成品教案中填空解析质疑建议;④让学生参与命题,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更能激发起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拓宽思路;⑤可给每一个学生发一张问题建议征询卡, 将学生的问题建议以卡的形式收集上来, 并进行分类整理、点评, 进一步将不同类问题交给不同的小组开展研究性合作学习。

这样, 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走进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发展创造力, 我们也充分利用了学生这一鲜活而富有个性的教育资源。

二、关于语文课堂模式的改革

素质教育的总要求是培养“合格+特长”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语文学科应从学科性质和特点出发, 确定适应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多年来, 我们一直沿用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学模式,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逐渐发现这种模式存在着许多与现代教育不相适应的弊端:过于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技能培养, 缺少启发、引导等手段, 课堂松散、随意、沉闷。因此, 在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寻求新的方式方法, 已成为改革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课堂是教学的基本形式, 是学校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 也是“师生生命共同运转, 相互碰撞的圣地”。因此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时应以师生共同参与为前提, 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必须激活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应力避的是“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变授为学,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而教师则应成为课堂的主导。

三、关于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新编《职高语文》课本, 较为科学地体现了基础性这一特点, 课文中的预习提示和基本训练, 着重从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等方面设计练习, 以加强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因此,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我们就应该紧扣课本, 立足“双基”, 加强学生基础语文能力的训练, 切实抓好阅读这一重要环节。语文教学的本位是阅读, 语文教师的天职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并教会学生怎样阅读, 而当前语文教学一大悲剧就是学生不读书, 用做大量的习题来代替读书。要知道,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书的滋养与熏陶, 通过读书能增长素质, 通过读书能懂得文明, 高素质的人往往是人文素质底蕴深厚的人, 读书是“以内养外”的最佳途径。

另外, 还要加强应用文的写作训练, 因为学生一走出职校大门, 就会进入工作岗位, 很多应用文的写作就要被用到, 还要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文明礼仪用语, 让职中学生模拟招聘面试, 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四、关于语文学科职教特色的体现

要贴近专业特点, 首先要根据所教专业的不同, 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深浅度灵活处理, 对与专业密切相关的知识和能力加强教学。其次, 要从单纯的语文教学逐步转向专业语文课教学, 体现“文化为专业服务”的思想, 在遵循教学自身规律的同时, 教学中适当渗透专业因素, 增加与专业学习直接相关的语文知识和训练。

我们都知道, 职业中学培养的学生离开学校后将直接面对社会, 毕业生应当具备较强的从业、择业能力, 然而, 旧的教学模式中, 几乎没有关于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 造成许多毕业生缺乏自谋职业的心理准备和独立谋生的能力, 学生就业过分依赖家长和学校, 即使有些人获得较稳定的职业岗位, 也很少表现出事业上开拓创新精神, 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 进行创业教育就是要改变这一状况。

谈职中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 篇7

一、直观性与情感性

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从根本上来讲, 就是一种感性直观, 是审美主体向审美对象的直接进入和审美对象向审美主体的直接展示, 在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没有任何障碍或阻隔。同时, 由于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是一种包含着意象传达与意象纳入的活动, 并且是以对意象直接的感性把握为基础的活动。因此, 在音乐艺术的审美想象的意义上, 其审美体验, 首先是一种具有鲜明的直观性的心理活动。更确切地说, 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的直观性, 是指审美对象在与审美主体直接撞击时, 在那一刹那, 在审美主体的心理、生理上所发生的迅速的反应及反响。此种直观的反应, 我们在听众的丰富表情中, 很轻易地就能找到证据。由此可见, 音乐艺术审美体验的直观性, 常常伴随着其强烈的情感性。情感性是音乐艺术审美体验的又一特征, 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形式。它反映着人对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的主观态度, 它在音乐艺术审美体验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列夫?托尔斯泰在听了《如歌的行板》后深受感动, 泪珠挂满了脸颊。他说这部作品已经接触到忍受苦难的人民的灵魂深处。他在其《论艺术》中明确地说:“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思想, 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感情。” (1) 在美感中, 情感是美感的重要构成因素, 没有美的感受和感动之情, 则不成其为美感。情感作为一种心理因素, 在音乐艺术审美体验中的重要作用及地位, 是人们普遍都承认和重视的。

二、构建性与再创造性

所谓构建性, 是指审美主体在音乐艺术审美体验中对审美对象整体的把握;再创造性, 则是建立在构建性基础之上, 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具有创见性的理解。也就是说, 在音乐艺术审美体验过程中, 作品自身所具有的理性认识因素, 从客观上为审美主体的感知和理解提供了明确的表现对象。虽然有这样一个明确的表现对象存在, 但是由于审美主体生活阅历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价值观念的差异, 而显现出一定的差异;另一方面, 同一首音乐作品, 审美主体在不同的心境下、不同的环境中以及不同表演者的表演中, 也会相应地表现出对音乐的不同反应和不同理解。所以人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在年轻人心中与在老年人心中所引起的反应会有较大的不同, 在音乐专业人士与非专业人士的心中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张前先生认为:“文学艺术的欣赏活动, 一方面是对原作的体验和领会, 受欣赏对象的制约;另一方面, 它又是带有创造性的想象活动, 受欣赏者主观条件的制约。通过想象和联想, 欣赏者不仅在自己的头脑中再现原作的艺术形象, 而且还会以自己特殊的生活体验和艺术感受去丰富和补充原作的艺术形象;那些有丰富生活经验和艺术修养的欣赏者, 甚至还可能发现原作中作者主观尚未意识到的生活形象的蕴含及其社会意义。” (2) 人们可以欣赏到同一首音乐作品, 但是却不会有完全相同的感受, 每一个审美主体都在欣赏过程中不断地改变着对象, 也都力图把一个外在的审美客体变为主体感受的一部分, 而这正是审美体验中的再创造性。

三、反刍性与超越性

这里的反刍性, 就是指在音乐艺术审美体验中, 对个人原初经验的反复地细细咀嚼和回味, 它是一种沉醉、一种返回、一种深度的停留, 是生命意义上的一种重来。从另一角度来看, 它又意味着审美主体被吸引、被诱惑, 因而也是一种必要的被动;超越性, 则意味着一种清醒、一种理性、一种升华;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讲, 也意味着一种逃离, 一种必需的主动。

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 人们的审美感受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表层到深层、由感性到理性、由外观到内蕴逐渐发展深化的。审美体验的反刍性, 是主体精神的一种友好的敞开和融入, 是将个人命运与境遇中人物命运的融入和连接。这种情感的对接使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之间契合一致、物我同一、物我两忘, 从而产生审美上的共振与共鸣。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刻画了一个沦落天涯的琵琶女的形象, 诗人从她演奏的琵琶曲中找到感情寄托, 被哀怨的乐曲深深打动,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 (3) 但是, 一味地沉湎, 一味地回味那种主客不分的无间的互融, 又会变成一种“过激”。因为人“作为一种认知的巨大力量应当区分不同的世界, 因为只有对立物的对立才能使认识成为可能。” (4) 苏轼在《题西林壁》诗中, 也曾发出感叹:“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在景观景, 既不能观景, 也不能反观。离景观景, 才能获得对“景”的全面而又准确的审美把握。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 既要强调审美体验中的进入和沉醉, 又不能忽视体验中的清醒和超越, 正因为有这种超越, 我们才能从沉醉于其中的当事人变成置身事外的欣赏者, 才有可能在悲伤或者欢乐的乐曲体验中获得极大的精神愉悦和审美享受, 从而也就完成了从感性到理性超越的转换, 同时也就达到了俯仰自得、游刃有余的自由的审美境界。

职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 篇8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中, 一贯采用“教师讲, 学生听;教师问, 学生答”这单一的、呆板的教学方式, 长期存在着“重知识讲授, 轻能力培养”的现象, 使学生成为被动的课堂配角, 缺乏口语实践的机会, 因此, 语言交际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二、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

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 本文所指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要形式、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采用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方式进行。

1. 在合作学习中, 有五个基本要素:

(1) 积极的相互依赖———学生们知道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而且要为他们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

(2) 小组及每个小组成员的责任感———小组成绩取决于小组总的任务完成情况, 小组成绩将影响个人的成绩记录。

(3) 面对面的建设性相互交流———学生们有机会相互解释所学的东西, 有机会相互帮助、理解和完成作业。

(4) 小组合作技能———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 对小组的活动提供指导, 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 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

(5) 小组的自我评估———各小组必须定期评价共同活动的情况是否良好, 应怎样提高其有效性。

2. 为了开展好这种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必须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合理划分合作小组。

(2) 合作学习的分组指导。

(3) 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1) 组织预习及讨论活动。

有效的预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师请学生在课前各自划出新课的重难点, 然后由各小组进行讨论。对解决不了的难点, 在课堂上由教师讲解或听其他组解释。

(2) 积极创设情景, 共享学习成果。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设立情景, 让学生在交际中发展思维、活学活用。一方面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与补充, 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学生对原有的知识加工重组, 在不知不觉中建构、完善原有知识, 轻松自如地把新旧知识有机融合, 并在广度和深度上有相应的拓展。

(3) 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个体差异, 在问题设置、作业布置等方面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在板书时, 可用符号来区别相关内容的不同层次要求。

(4) 注重学习内容的及时强化。

教学中要遵循“为用而学, 在用中学, 学了就用”的原则。教学需根据教学内容, 让学生在交往中学会交际, 在交际中习得语言, 不断完善知识体系, 及时强化所学知识。让学生在游戏、合作中快乐学习或复习所学内容, 并提高学习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有以下几方面。

1. 英语学习兴趣、态度方面:

小组合作学习, 让学生之间平等、协作、交流、讨论, 每个学生都有发言、表现、成功的机会, 都力争为自己的小组作一份贡献以体现自身的价值。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 极大地保护和增强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实践证明, 小组竞赛比个人之间的竞争更能激发全体学生产生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 更能保持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方面:

(1)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2) 有效的学生间交往, 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条件。

3. 英语能力方面:

(1) 小组合作学习, 培养了学生英语交流合作的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 培养了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问题解决能力。

职中学生的心理剖析及对策 篇9

据调查表明, 部分职中学生存在一些心理健康问题, 具体表现为不自信、抑郁、偏执、没有安全感、不想学习、人际关系紧张、早恋等, 究起原因, 笔者以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在原因

1、学习基础差, 自卑心理严重

近年来, 由于社会上普遍追求高学历, 使得中职学生认为自己中职, 前途渺茫, 没有出息, 低人一等, 面对陌生环境和人, 学生很容易产生一种不可名状的“失落感”。加之, 职高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较差, 学习文化感到十分吃力, 难以适应专业课的学习, 在学习上很难取得进步, 学习失去信心, 因此产生厌学心理。

2、学习目的不明确, 缺乏学习主动性

就读职高学生的学生, 有的是迫于家长要求或亲戚朋友介绍而来的, 有部分学生是初三分流时进入职高的, 这些学生中大部分人对学习抱无所谓的态度, 没有明确学习目的, 在学习上缺乏动力, 在学习中表现出情绪松懈, 没有积极性的混日子状态, 不知道想学什么, 碌碌无为, 虚度光阴。

二、外在原因

1、家庭教育因素

家庭教育是基础教育, 父母是子女的首任老师。当前, 职中家庭普遍受文化水平的限制, 家庭成员之间的教育水平不平衡或教育方法不正确, 过分溺爱, 过分专制使子女形成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意识, 集体观念淡薄。也有许多家长重视学生的物质, 在教育上却十分轻视。学生在家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不懂得勤俭节约, 在校花钱大手大脚, 爱面子, 将攀比, 不懂得珍惜, 把职中当成“托儿所”。另一方面, 有些家庭仍比较困难, 职中学生心理发展逐渐趋于成熟, 能体谅父母辛苦, 但在同学中被孤立、冷落, 产生自卑心理。

2、社会环境因素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 社会主流是好的, 但是不正之风仍不同程度地盛行, 不良社会风气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地健康成长, 与此同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政府处于经济转型时期, 各行各业的管理难免存在漏洞, 营业性网吧、游戏厅的出现, 一些不符合法律的色情暴力的低俗内容, 也在逐渐腐蚀职中生的心灵, 由于职中生自控力差和辨别是非能力较差, 社会不良风气, 给本已惰性发展很强的厌学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

3、学校教育的缺陷

教学方法单一, 在教学中, 有的教师没有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 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 采取是教师埋怨学生难教, 学生则埋怨教师讲课听不懂。由于教学脱离了学生实际, 基础较差的学生感到学习既繁重, 又枯燥无味, 从而导致了他们怕学习、厌恶学习, 最终放弃学习。

评价方式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成果, 学生对学习感到无助。目前, 教师仍倾向于书面考试形式, 即以笔试成绩来衡量学生学习优劣的标准, 这种唯笔试为重的评价方式使职中学生看不到学习的成果, 一看处于“失败者”的地位, 使学生对学校评价方式感到失望。

缺失少关心与爱护。部分职高生因成绩差或表现较差等原因, 在进入职高前曾受到过奚落或歧视。尤其是到了初三阶段, 大多数被分进“分流班”, 因受到冷落而丧失了上进心, 造成自信心不足, 承受能力极为脆弱。进入职高后, 如果没有得到学校和老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的关心与爱护, 仍然受到冷落和歧视, 他们就会感到失望, 因而放弃努力, 破罐子破摔, 产生怨恨老师甚至敌对的逆反心理, 对学习去兴趣和信心。

针对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按照心理教育规律, 采取多种措施,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 使学生的不良心态得到及时调整, 在这职高学生教育和管理中,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加强学校心理健康队伍建设

教师具有以健康的心灵感染学生, 以良好的心态影响学生, 以渊博知识和规范的行为教育学生的为人师表的特殊功能, 因此, 学校应加强和重视这方面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 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心理教育及心理咨询队伍, 这支队伍中应该有精通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专业教师、校医及学生等管理人员 (含班主任) , 也可以聘用有丰富经验的退休干部, 加强他们的专业培训, 提高他们的心理教育和引导的水平。

2、运用情感教学, 因材施教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 实施分层教学, 进行学法指导。另外, 要全身心地投入, 与学生保持自始至终的感情交融, 关心热爱性, 以宽容之心善待每一个学生, 潜移默化地以真善美的力量感染学生, 以崇高品质影响学生, 俗话说“亲其师, 信其道。”

3、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良好教育环境

校园幽静的环境自然会使人心情舒畅;为转变学生思想、调整学生心态和行为创造有利条件。正常的教书育人的氛围应该是领导民主、管理民主、师生平等、尊重学生人格、爱护学生心灵、互交知心朋友。因此, 学校应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的作用, 积极开展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 如举办文艺演出、运动会、书画比赛、专业技能竞赛等, 艺术课及专业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组建相应的兴趣小组或特长生辅导班, 尽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总之, 只要我们认真分析职高学生心理, 抓住他们的心理活动, 关心爱护学生, 他们就能逐步走上乐学、勤学阶梯, 并为他们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也是新课改理念在职业教育中应有体现。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职业中学的规模不断扩大, 生源基础差, 家庭教育欠佳, 学校教育的缺失, 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导致职中学生一系列心理问题:自卑、抑郁、偏执、厌学、早恋等, 为了保证职业教育的质量, 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如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设, 应用情感教学,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等。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增长下一篇:产业转移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