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2024-05-11

英语课前预习的重要性(精选十篇)

英语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篇1

一、小学英语学习中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说明完成一件事情时提前的准备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学习也是如此,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练习阅读的主要阶段是预习。”具体到小学英语, 课前预习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很好也是很轻松的学习方法。提前预习功课, 在老师还没有讲解的情况下了解课堂上将要学习的知识, 通过分析知道课堂知识的难易程度, 这些实践有助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所侧重, 即对自己预习中已经理解掌握的知识可以少用精力, 而对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则须重点听讲, 以至于课后进一步向老师提问, 从而加深和巩固所学内容。对于教师而言, 课前预习是英语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帮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是顺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基础, 同时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和习惯的重要手段。下面, 笔者从两个方面具体谈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一) 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目的地听课, 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

《英语课程课标》 (2011版) 有关“学习策略”的部分中指出,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学生有效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掌握学习方向, 采用科学方法, 而且提高学习效率, 并为终身可持续学习奠定基础。课前预习可以大大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是形成有效学习策略的重要方法。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可以使自己对将要学的知识点有一个大概了解, 其中词汇类的相对简单的内容在预习时就可掌握, 在课堂学习时再和老师所讲相互印证以加深自己的理解, 达到灵活应运的目的。对于预习中无法掌握的知识点, 则需要在课堂上作为重难点仔细听老师讲解, 如果课内讲解不能完全掌握, 课后可以向老师单独询问, 直至完全理解掌握为止。所以, 就整个学习环节而言, 课前预习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及目的性, 使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重难点知识上, 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二)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课前预习是一种自主学习方式, 养成这一良好的学习习惯, 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学生通过自学理解、掌握的知识点在课堂上获得老师讲解的印证, 是对学生主观努力的极大肯定, 会大大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事实上, 学习过程对学生而言不仅是对已有客观知识的掌握, 还是对未知世界的一种探索。在这一过程中, 兴趣和自信是非常关键的要素, 课前预习对于培养这两种品质是有积极促进作用的。

二、小学英语课前预习的具体做法

上文已从两个方面对小学英语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做了简要说明, 下文笔者将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及有关思考, 谈谈教师在课前预习方面可以对学生提供哪些帮助, 以增强学生课前预习效果。

(一) 明确预习目标和内容。

《英语课程标准》对三至六年级学生提出的英语学习目标有所不同, 所以在日常教学中, 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知识水平, 笔者教授学生预习目标和内容有所不同。以课标中语言技能方面为例, 一级目标中在说唱和读写部分指出:学生要根据录音模仿说话, 学生要能看图识词。三四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非常强, 而且有很强的好奇心, 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厚。因此, 预习时笔者一般会帮助学生确定预习内容, 要求他们在预习过程根据图片看清单词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大意。此外, 能够反复听磁带模仿说话以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对于五六年级学生, 则不仅要求他们在预习时弄清课文大意、读熟课文和了解词汇, 还要求他们在课文中找出重点词组和短语, 分析时态。有时结合课文信息, 要求他们课前查找一些与所学内容相关的参考资料, 或自制一些课堂学习用具。

(二) 注重预习方法。

小学英语课大多以对话形式为主, 根据三、四年级课文内容的特点, 笔者一般要求学生养成自己的预习方法, 如在预习中注重听、读练习。充分利用磁带, 跟读过程中注意对话人物语气的模仿, 注意重点词汇有哪些, 需要掌握的单词有没有复数形式等。而对于五、六年级学生, 他们已经开始学习一些简单的语法知识, 对副词、形容词、介词及动词的不同变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那么笔者教授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注意句子时态的理解和感知, 以及一些固定词组的搭配等, 建议学生尝试根据例句总结句型并进行操练。最后, 也是最关键的, 要求学生清楚自己对课文中的知识哪些易于理解、哪些难以掌握, 以便他们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听讲。

学生的预习因人而异,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和解惑者, 要从具体事实出发, 提出科学合理的预习目标, 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坚持考查学生的预习效果, 使课前预习变成学生的一种自然习惯。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 这个资本不断升值, 而人在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益。”对于小学英语学习者来说, 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将会使他们的英语学习受益匪浅, 为其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采用适当的评价策略

曾有外国教育学家说:“只有当学习者能准确评估学习结果时, 学习动力才会持久。”具体到课前预习, 建立一套有效的检查和评价策略会大大提高学生课前预习兴趣和动力。这一评价策略不能完全依赖教师自身, 因为时间和精力上都无法保证其能够彻底地实施, 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产生懈怠, 最终效果将会大打折扣。所以评价主体应从完全依赖老师转移到多种主体共同参与评价, 如可以考虑学生之间互相检查和评价, 家长如有能力可以参加评价。此外, 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产生自我督促和评价动力是重要手段, 这些可以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四、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

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在课前预习中适当引入激励机制可以起到强化预习效果的作用, 这种激励应以精神鼓励为主。当然, 精神鼓励在新时代应该讲究方式、方法, 如有教师提出可以通过对预习优胜者给予“喜报”的方式起到激励作用。针对小学生的特点, 激励方式应该不断翻新、变化, 让他们保持持续的兴趣和关注。除此之外, 适当的物质奖励也是可以考虑的手段, 如对表现突出者奖励英语读物, 以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总之, 通过一系列激励机制的实施, 在学生中间形成一定的竞争态势, 对于增强预习效果会产生较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琳, 王蔷, 陈晓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黄小玲.优化课堂教学, 激发英语学习兴趣[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26) .

[3]齐静.浅谈英语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及方法[J].中学生英语 (初中版) , 2011 (Z4) .

英语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是什么 篇2

2、有利于把握学习重点难点。学生在预习过程难免会遇到一些知识难点,一旦学生带着这些难点去听课,就会比较专注该知识点的接收理解和消化,有利于新知的掌握。学生亦可以在课堂上或者课前向老师或者同学提出自己的疑问,大家一起讨论,正所谓“教学相长”,师生产生了互动,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促进新知的习得。

3、有利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知识点越来越丰富,知识难点越来越多,知识结构越来越密,旧知新知的交替越来越频繁,学生在一次又一次这样的有效环节里进行知识内化的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了自己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化被动为主动。

政治教学中--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篇3

一、为什么政治授课前要让学生预习

首先,政治是一门事实很强的学科。学生能很容易看懂。

其次,客观上减轻了老师的授课压力。高中政治授课不像初中政治授课那样。它不仅是在讲述客观政治事件的发展过程。更偏重是分析事件爆发的背景原因以及造成事件结局的原因和事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这样就会造成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可能会没有充足的时间处理事件发生过程。从而可能导致老师授课枯燥无味,使受可效果不好;同时也不利于老师对重难点的讲解。对重难点很好理解,是建立在客观政治基础上。学生对政治事件发生过程不了解,就很难很好的理解重难点,也就达不到授课的效果。假如,采用课前预习,通过预习学生就会对事件发生过程及课文重难点有所了解。这样教师在讲课,学生也不会感动不知所云。从而减轻老师授课压力,提高授课效率。

最后,可以增加学生读书时间。由于我校学生有其自身特点。学生基础一般相对较差,自主学习能力也差。在没有老师督促下,学生很少自觉去看书。特别是对于政治这样的副科。若利用课前预习方法,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就会对课文内容加以研读。这样无形中增加学生读书时间。达到一石二鸟、事半功倍的子效果

二、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

由于政治学科是建立在语言基础的学科。同时也具有其独特性。因此,预习的方式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1.读识记式。朗读与识记是预习的最低要求。也是最简单的预习方式。它只需要学生在课前用几分钟时间,通过反复朗读识记就会熟悉课文内容。并能初步理解。例如,在讲甲午中日战争前,让学生快快朗读一下要学的东西,学生会通过朗读识记度诶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以及印象有着初步了解。有利于课时充分理解老师讲的重难点。由于朗读识记是课前几分钟就能完成。不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学生容易习惯并欢迎这种预习方式。但正是由于它简单,效果往往一般。

2.发现问题式。老师可以把新课中要求学生自己掌握的内容和与学习新课有关的旧知识通过预习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做预习题发现问题,并为上新课做好准备。教师通过预习的检查也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尤其在上章复习时的预习更宜用这种方法,因为他本身就是一种较好的诊断性检测手段。

3.提纲式。老师在讲完上节课时,利用几分钟时间,把下节课的预习提纲展开给学生。预习题纲设计尽量详细,但不能面面俱到,要把握一定的难度。若提纲过于容易,学生很容易理解,则达不到预习效果。若提纲太难,超过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学生在预习时则会感到吃力,从而不愿意主动去预习,而等待老师讲解。同时也不利于老师课堂讲解。学生认为老师讲的都是预习过的东西,从而感到老师没水平。不利于课堂教学。

预习方法是多种多样,重要的是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善于发觉、寻找到实际可行的方法。就会使预习为授课锦上添花。要使预习效果达到最大,就一定要对预习结果进行检查,检查的方法也是多样的。一、采用课前提问法。在讲课前,对学生的预习结果进行提问单提问内容不能过于难。在考虑实际知识水平基础上设计问题。问题过于难,很容易打消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下次学生就不会主动预习了;二、采用课前作业的方法。在指导学习预习课文内容时,同时留几道作业题。变课后作业为课前作业。使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对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加以预习。但作业一、题也不要太难。不让学生不会做,就很容易挫伤学生积极性。从而达不到预习的效果。检查预习结果方法是多样化,只要老师善于发现,就会找到实际可行的方法。

三、预习在政治教学中的作用

1.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实际上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即将所学知识进行的自学。在学校教师能教给学生的只是最基本的、起码的知识。大量的新知识靠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的去探索,根据需要去自学。教师在讲解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时,教师把分析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在以后的预习中根据老师的方法,就会自己预习事件的原因,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因此,学生从小就开始培养自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预习正是过度到自学的必要步骤。

2.有利于学生提高听课效率

学生在预习新课文时,会有不懂的内容,这属于正常现象。课本中看不懂的地方,往往就是教材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弄懂这些不明白的地方,恰好是学习深入的关键所在。预习时可以把这些看不懂的地方记下来,上课时特别注意听老师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这样,听课的目的非常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听课效果肯定会好。

3、有利于暂困生扭转学习被动的局面

学习困难的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基础不牢,医学的知识不巩固,课后用于复习、做作业的时间也相应增加,以至于越学越困难,造成“恶性循环”。特别面对像我们新蔡实验高中暂困生多的现实,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学习的局面,提高每一堂课的听课质量,减少用于复习、做作业所费的时间。有效的办法,是争取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预习。经过预习,一方面,由于复习了需要掌握的旧知识,扫除了听课中的一些障碍,课堂上可以听懂,或基本上能全部理解,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另一方面,因为上课听懂了,课后用于复习的时间相应减少,做作业的速度相应加快。预习虽然用掉了一些时间,但从听课、复习和作业的效率上得到了补偿。时间一长,就能赢得一定的时间。用在回头系统的进行复习过去学习这门学科时没有弄懂的地方,或快遗忘的地方,从而使学习逐步转为主动,学习成绩也相应会上升。

浅论中学生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篇4

具体地说,预习就是课前的自学。一般是指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独立地自学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工作,这个环节对学习影响很大。

一、为什么预习会有显著的作用

1. 预习可以提高听课质量。

可以这么说,预习的好处直接体现在上课的时候,而课堂学习在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具体分析预习对课堂学习的促进作用。

(1)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

上课有这么一个特点:学习新知识要用到旧知识旧概念,也可以说,要用到很多以前学过的储备在头脑中的知识。每上一节新课我们都会发现,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由知识的科学体系所决定的。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循序渐进。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要求每个学生在学习时遵循一定的次序来学习,这样才能更快地前进。如果学生在学习新课时,需要运用的旧知识不会了或遗忘了,那就意味着你头脑中的知识的序列或者说学习的阶梯中断了,结果就只好听“天书”了,还谈得上什么课堂收获呢?

总之,坚持预习新课用得着的旧概念、旧知识,不仅有助于扫除学习新课的知识障碍,而且会给课堂学习带来直接的好处,对于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逐步建立起概念系统,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会带来极大的好处。

(2)预习可以提高听讲水平

学生经过预习再去听课,上课时的积极性和目的性往往比不预习的要强。当然,预习的时间总是有限的,再加上个人才能的限制,因此,不可能在预习时就把教材全部领会,总会遗留一些不懂的问题,盼望着上课时能得到解决,这样,听课时的积极性和目的性自然就比较强了。

具体地说,在教师讲已经初步领会部分时,就可以学习教师讲课的思路,并和自己预习时的思路进行比较,看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的,怎么分析问题的,又是怎么解决问题的,老师的思路比自己的思路高明在什么地方,原因是什么,当然,也少不了验证一下自己对知识的领会是不是正确。经过这么一番比较,就可以取长补短,不仅会使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而且会提高自己学习的自觉性。所以,虽然学生都坐在教室里,安安静静地听课,但实际上每个人听讲的起点和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没有预习的学生,如果再加上基础差,上课时要想听懂就很困难了,因为他根本没有精力考虑更深层次的问题。

(3)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

如在一次化学课上,教师写完《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的板书以后,继续往下讲,当讲了几处知识上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又做了两个演示实验,这时,有一个学生只顾专心地抄录老师的板书,既不听讲,又不观察实验,当提醒他时,他还误认为嫌他抄得慢。当提示他打开《化学》课本时,他笑了,也不再板书了,而开始专心听讲起来。为什么呢?原来,他抄的板书课本上全有,与教师的板书一字不差。可见,不预习的学生,在上课记笔记时,就可能出现上述的盲目性。而预习过的学生,因心中有数,就可以着重记书上没有的部分,至于书上已有的内容,则可以少记,或下课时,再补上,由此可见,预习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思考问题上面。所以,预习是从上课盲目笔记状态中解放出来的好办法。

2. 预习可以促进自学能力的提高。

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角度讲,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学生的学习,以课堂学习作为获取知识的主要形式。教师课上明白透彻地讲,学习方法的指导固然重要,但最后的学习效果却取决于学习者个人的努力。其中自学能力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自学能力主要是在学校获得的,其中,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一条途径。

在教师讲课前,学生先接触教材,在自己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掌握学习内容,对知识就有了自己的认识。这样,在教师讲课过程中,就会检验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发现教师对同一内容的不同理解,学会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长期坚持下去,伴随知识的不断增长,自学能力就不断提高。

二、预习的程序和方法

1. 复习前面所学的内容。

在预习新知识之前,先要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将新旧知识相联系去理解新知识。

2. 钻研教材,发现问题。

这是预习的重要一步,也是预习的关键所在。

一方面是新内容本身,通过认真钻研,在尽量读懂弄通的基础上,找出不能理解的问题,留待教师讲课中去攻克。另一方面是由于自己知识缺陷造成的问题,发现不足通过询问教师与同学及时弥补,以免影响对新知识的学习。

3. 记下重点、难点、疑点。

这样在听课时就可以有针对性,有侧重点地进行学习。

4. 做课后练习,检查预习效果。

通过做练习,既可以检查预习的效果,又可以发现新的问题。

三、在具体预习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1. 预习不要全面铺开。

对于学习基础差或没有搞过预习的学生来讲,最好选择一两门学科事先进行预习,而且最好选择自己感到吃力的学科。以一两门学科作为试点,在取得成效后,再逐渐铺开。

2. 灵活安排预习的时间。

要根据学习可以提供的时间来安排预习的时间,不可因为预习占用过多时间而打乱整体计划,学习时间多时,预习可以充分些,学习时间少时,就可以少预习点,钻研得浅点。预习也不一定要把所有的问题都弄懂才罢休,留点问题到课堂上,听教师讲解,也是正常的现象。当然,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需要教师解决的问题会越来越少,依靠自己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

3. 有的学科也可以不预习。

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篇5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面对一篇新鲜生疏的课文,产生一种求知的愿望,在这种内动力的趋动下,主动地去研读课文。在预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新的知识,就会竭力地运用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去了解、分析和吸收。勾联和融汇就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一则有利于对旧知识的回顾和复习,乃至运用;二则有利于培养自觉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预习只需粗略的阅读,了解知识的梗概,以做到心中有数地去听讲,或者说带着问题去听讲。在课堂中,教师对新知识的传授,是在学生准备程度和现在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的。问题的思考也是有较严格的时间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接受者若对新的认识对象心中没数,往往就会紧张地“奔命”于老师设计的思维轨道中。这样一种心理不但影响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而且更不易积极思维,求疑思疑,触类旁通。这样,就一步不备,处处被动。久而久之,就会对学习语文失去兴趣,甚至产生畏惧心理,严重影响成绩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二)预习的方法

1.阅读法。阅读是预习的主要方式之一,首先应把书本上有关内容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一遍,容易理解的可以“走马观花”。对于陌生的新知识,决不能仅看一遍,而要多看几遍,反复研读,可在重点和难点部位做记号,以引起自己足够的注意。

2.联想法。联想是预习不可缺少的贯穿于全过程的重要方式。由于语文知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预习时总会引起一些联想。联想的过程,实际也是将知识融汇贯通、初步掌握的过程。有了联想,就能使自己的想象力得以发展。想象力是人的能力之一,对学好语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正如列宁所说:“想象是极其可贵的品质。”

3.设问法。从某种角度讲,能对某物提出问题,说明对该事物是了解的,同样,若对预习的内容能提出几个为什么,则说明预习是成功的,不怕不会学,就怕没问题。在预习时,除了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外,还应逐步锻炼自己变换思维的角度,要一题多问,故设难关,以求甚解的自学能力。可见预习时应特别避免的是那种表面无所不知,其实一无所知,头脑中一片混沌。勤于思考,多多设问,无疑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

4.整理法。整理是预习全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通过预习,对新知识的掌握会做到心中有数,对已学会的知识自己会感到喜悦,同时,也会留下一些尚未得到答案的疑问,这是正常的。这些问题可等待老师讲解。这就需要做好预习的后期工作,将学习中产生的问题总结出来,整理清楚,记录在册,以便老师讲解后,填上正确答案。

(三)预习的步骤

1.总览单元。现行中学语文课本都是以单元做为基本单位的,同一单元的几篇课文除各具有特色外,尚有其共同的知识和规律。因此,对整个单元浏览一遍,预先形成一个知识系统,明确单元要点,高屋建瓴,可少走弯路,便于对比和总结。

2.分析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透视”美景的“窗口”,充分利用这个窗口,也就占据了“攻击”课文的有利地势。有的题目启人深思,例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等,文章的内容往往就是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和解释。有的题目则直接告诉我们文章的中心,说明或记叙的对象,如《景泰蓝的制作》、《拿来主义》等。

3.辨别体裁。不同体裁的文章,有其不同的特征和基本要素。例如,议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记叙文的事件及事件本身的发生、发展和结局;说明文的说明对象、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应用文的基本格式和基本写法等。预习时紧紧围绕这些基本特征来思考,就能选准角度。

4.熟悉作者。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和思想观念往往影响他作品的风格。例如,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中的《记一辆纺车》、《猎户》都是著名散文家吴伯萧的作品,它在选材立意和语言风格上就呈现出一致性。

5.了解背景。文章都是为时而作,有针对而写,有感而发的。对背景的了解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写作目的和中心内容,课文中选入的伟大作家鲁迅的文章,有些内容与背景有直接的联系。

6.分析提示。在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都有“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这些“提示”就是帮助预习课文的“钥匙”。“提示”一般提供以下信息:写作背景,中心思想,结构安排,艺术特点及语言风格等。预习时若带着这些信息去了解课文,分析问题,就会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7.研读课文。在研读时,切不可浅尝辄止,应仔细阅读,深入体味。阅读中遇到的难字生词应查工具书。生动而典型的句段要反复阅读,进而阐明和作注。发现疑点,若思之不解,可在听课时解决;若课堂上未涉及,下课要问老师或与同学讨论,切不可就此放过。

8.思考练习。对课后的思考和练习,若能事先思考,就会做到心中有数,在老师讲授时,就会找到这些问题的思考角度或答案。这样既提高了作业的质量,同时又节省了时间。

高中英语课前预习的有效策略 篇6

一、 课前预习的价值

1. 课前预习可以减少高中英语课堂阅读的阻碍

在牛津版高中英语的Module 3的Unit 3 Reading: Lost civilizations中,我们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去查找一些相关的历史或地理资料,例如庞贝和楼兰古城的相关历史与被埋葬的原因等等。这样有了这些历史和地理知识的铺垫,在上课时,学生就不会对这节英语课的课文感到突兀,能够很好地把英语课文知识和这些资料相互结合起来。在课堂上,由于学生已经了解了两个古城的相关信息,他们都会在课堂提问中踊跃地表现自己,希望能够显示出自己的学习成果,从而达到了新课标所要求的教学效果。

2. 课前预习能够增强学生听讲的针对性

通过对课程的预习,学生能够对新课的基本知识与框架有所了解。所以,在课堂上经过教师的详细讲解,学生可以很容易地掌握本课的重点,及时地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避免盲目性的听讲,使学生在英语课堂听讲时能够更加专注。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在听课时,能够带着自己的问题去听讲,这样目的性更强,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去认真地进行学习和思考。

3. 课前预习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课前的预习过程中,学生必须自己去面对新的英语知识,这个过程就需要他们自己去对新知识进行独立的分析和思考。通过教学观察,我们发现那些能够坚持课前预习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快速地阅读,具有敏捷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而且对于一些抽象知识的概括能力也有不俗的表现。

二、 有效的课前预习策略

1. 调动学生预习的兴趣

作为高中英语教师,我们对学生的预习成果要给于及时评价与鼓励。这是因为,教师的评价会给学生的预习习惯带来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评价能够给学生带来取得进步的信心和动力。因此,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些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闪光点,从而为他们提供一个创造成功的机会,以便于激发起他们对高中英语知识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通过预习能够有所感、有所悟和有所得。

2. 对预习内容进行合理的布置

我们在组织学生进行新课程预习时,要追求精少和循序渐进的基本预习原则。首先,要尽量能够让学生了解他们所预习的内容是新知识中哪一单元,乃至那一部分的;其次,要让学生知道他们所预习的内容同以前所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最后,还要让学生了解他们所预习的新知识在新课程中的地位,以及新课中所包含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在讲解新课之前,我们可以通过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前去寻找答案的方式,来指导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活动。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工具书的查找和用例句来展示英语单词的词性,并通过小组讨论或是代表发言等方式来展示他们的预习效果,从而加深学生对于新课知识的印象。而我们在制作教案时,还可以将预习的练习分成基础和提高两类,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指导。

3. 明确高中英语课前预习的目标和要求

首先,我们所编写的课前预习学案,不要做过高的要求,要让绝大多数学生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找出相应的答案,从而激发起学生对于学习高中英语知识的兴趣。例如,我们在教读与讲解单词以前,可以让学生通过英语的拼读规则、利用工具书或是上网查询等多种方式,对所要预习的单词进行理解和记忆。同时,我们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单词在句子中的前后语境来对单词的词义进行猜测,从而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了解这些单词,相关的搭配以及引申和派生意义等。

其次,由于学生在进行英语新知识预习之后,在课堂上一定会感到轻松,从而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所以我们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就要充分对这一点进行考虑。对于预习的内容和方式的设计,一定要力求独特、新颖和多样,从而在英语知识的预习中,充分调动学生动脑、动手和动口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提高。

另外,质疑是我们学习的出发点,是我们创新的基础。我国古代教育家朱熹曾经说过“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因此,我们在进行预习设计时一定要给学生一些必要的质疑点,从而激发起他们对英语知识的探究热情。

最后,我们在进行针对课文的预习设计时,要尽量采用学生所感兴趣的方式来让他们进行预习活动。要尽量减少学生课下负担,积极处理好课前预习与学生减负之间的关系。这是因为,一旦两者时间的关系处理不好,预习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会增加学生的课后负担,使他们失去对英语知识学习的兴趣,甚至会厌恶学习英语知识。

总之,我们在指导学生围绕将要学习的目标进行预习时,要让他们尝试自己去进行知识的建构,从而完成对基础知识和基本问题的学习,并进一步完成新课的基础练习。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诸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听课的效率,还能够提高学生对学习英语知识的兴趣,进而为他们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议小学英语课前预习方法的指导 篇7

一、课前预习的必要性

课前预习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途经去了解、明确将要学习课程的内容,做好课堂学习的准备工作。通过课前预习,学生能够做到对课堂内容有初步的认识,明确哪些知识点没弄懂,哪些是重难点,学习起来更具有针对性。同时,课前预习也是自主学习的一种手段,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改变了以往教师教,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转而变成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对知识有了独立思考,也起到了加深巩固的作用,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使学生在配合教师教学的过程中有话可说。

由此可见,做好学生课前预习十分有必要,对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学习起到重要作用。

二、指导课前预习

(一)明确学习任务,做到清晰、有度、有序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一般不高,因此教师有必要使其明确预习的任务,同时要做到预习目标清晰有度。过高的目标可能会使得小学生产生畏惧、逆反心理,而目标过低则会让学生有从易心理,对学习失去探索、究难的积极性。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自身要对学习内容有完整的认识,适当指导学生去预习每个单元的单词、句型或通过跟读、对话的方法,让学生联系以往的知识点,在学习新内容的同时,加强对知识的巩固。例如,在学习Weather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查找和天气有关的单词,在开展课堂活动时,教师提问:“Whatis the weather like today?”学生因为对这方面的知识有了事先搜集,在回答问题时积极性会很高。

(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英语是一门交际工具,学生学习英语应该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而不是培养高分低能的“哑巴英语”。因此,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着手,提高其积极性。如教师可以读一些有趣的英语小故事、布置学生在家观看英语生活片段,引导学生组织策划英语辩论赛等等,将英语贯穿到学生生活当中,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动力。

(三)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前预习

有效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以最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和个人教育的需要。为达到这一要求需将课堂教学和课前预习两者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教师教的过程中参与进来。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增加交流预习这一环节,检查学生听说读的预习情况。同时,根据反馈信息适当调整教学方案并做出预习评价,对完成预习任务的学生进行加分奖励,利于使学生对自己的预习情况产生认同感和成就感,促进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四)组建预习小组,搭配学习

不同于以往“以优带差”的小组组建方式,预习小组活动多在课外开展,因此可以根据家庭距离进行适当调整,组长职位学生轮流担任,旨在促进小组成员在活动交流过程中互相帮助,提高学习效率。

(五)灵活采用多种预习方法

朗读、识记是预习英语的一种简单易行方法。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早课时对新教学内容的单词进行反复朗读,一方面有利于理解和熟悉课本内容,另外也能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提前将新课内容的重难点呈献给学生,在布置作业时将其纳入,让学生通过做预习题的方式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自行归纳文章大意和结构,及时查用工具书解决不懂的知识点并在课堂上展示学生预习作业,检查预习效果;课堂开展小组探究,根据教师提出的任务进行思考,讨论,总结归纳,互相协助,深入学习。

(六)建立激励机制

学生情况各有差异,部分学生并不愿意配合教师的要求去完成课前预习。因此,为了加强课前预习,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教师可以建立一套激励机制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欲望和积极性。如某教师在上英语课时,从一叠水果图片中拿出一张问学生:“What is this?”立刻有学生回答:“It is a peach.”说明该生确实完成了布置的预习作业,教师应给予加分奖励。这样不仅提高其课前预习的积极性,也对其他同学产生了激励效果,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和主动学习的习惯。

三、总结评价预习效果

在加强课前预习的同时,也要对其效果进行总结评价。教师在课堂上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时,要做到兼顾整体,根据整个班级的预习效果对备课方案作出及时调整;在课堂上增加“交流预习”和“解决预习中的难题”两个环节,鼓励学生将掌握的情况反馈给教师并对其作出肯定和奖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评价环节中重点关注学生的预习过程,判断其是否真正投入到了课前预习中去。

小学英语课前预习策略 篇8

一、巧设任务,激发兴趣

1. 以疑激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一定要注重任务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对《Chinese New Year》一课进行预习时,笔者会让学生在课下相互交流自己家是如何过年的,进而让学生收集有关中国过年传统习俗的资料。新年是大部分学生最喜欢的节日,传统的过年习俗对于现代的学生而言更是神秘而新奇的。这个任务能很好地激发他们对新课程的兴趣。再如,对《An animal friends》一课作出预习要求时,笔者会提问学生:“你们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为什么喜欢?”这一问题立刻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得到了激烈的回应。有的学生说他最喜欢的是小狗,然后讲了他与他家小狗的故事。这时再进一步提出预习要求,让学生上网查找有关自己喜欢的动物的资料,包括体型特征、喜欢的食物、生活习性、居住的环境等。

2. 合作预习

合作是促进学习的捷径,拥有合作精神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表现。不同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同,合作对象也不同。低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弱,合作的对象主要为家长。由家长引导学生一起听课文,甚至利用玩偶进行角色扮演,将课文内容重现。例如,在预习《Hello》这一节课时,家长可拿着玩偶和学生进行对话:“Hello,I am Snoopy.”“Hello,I am Zhang Xin.”这有助于学生对新课程的理解。

而高年级学生合作的对象一般是同班同学。一般情况下,笔者会让学生几个人一组将课文内容演绎成小短剧,在课堂上为大家展示。例如,在《The king’s new clothes》这一节课上,学生们分别扮演旁白、国王、两个裁缝、小男孩的角色。“Long long ago,there was a king...”旁白一开始,全班学生都聚精会神地看他们表演。当小男孩的扮演者大喊:“Ha!Ha!The king isn’t wearing any clothes!”全班人都沸腾了。表演结束后,趁着学生的兴致还没有退去,教师立刻带领大家看课文,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深入课程,答疑解惑

1. 视听说

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的学习重点在于听、说、读、写。因此笔者会布置让学生听录音跟读单词和课文的课前预习作业。然后每次随机选几名学生将自己读的课文录音制作成录音文件发送到班级QQ群中,每次课前放给班级同学听,让大家投票选出模仿最好的学生,得票最高者给予小红花奖励。并在课堂上让大家以“接龙”的方式读课文,现场反馈预习情况,读得最好的学生予以小红花奖励。

2. 查资料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和语用中的文化因素,了解中外文化的异同,逐步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力,为开展跨文化交际做准备。”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报纸、书籍等资源查阅与课文相关联的资料,来弥补学生由于年龄限制而经验不足的缺陷。例如,在教学《An interesting country》这一节课时,笔者布置的预习内容为了解Australia的方方面面,包括风土人情、自然景观、国家的特色等。并让学生找一些有关Australia的图片发到班级QQ群中。这样学生就能真切地感受到课文中所描写的:“Look over there!It is Sydney in Australia.The city has fresh air.Its view is fair.”同时这些图像资料也能增加学生对新课程的兴趣,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

3. 划难点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要读与思同步。首先,学生应把新课中的新词和重点划出来,明确新课的重点内容;其次,让他们把在预习过程中遇到自己看不懂的地方划下来,在课堂上统一重点解决;最后,鼓励学生找出课本中的短语和词组,用彩色的笔标记出来,并抄写在笔记本中供后续复习使用。这样做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评价策略,激励机制

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前预习中适当引入激励机制可以起到强化预习效果的作用。因此,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预习作业要及时评价。例如,笔者在批改学生作业时都会给学生评价cool、good、perfect等词和相应数目的小红花。学生拥有足够的小红花后就可以兑换相应的奖品。此外,笔者还会选择优秀作业贴到教室后面。这样既满足了对作业完成的好的学生的精神鼓励,又向作业完成情况不理想的同学展示了作业的正确完成方式,对他们起到了鞭策的作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新课的第一步,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了解课程内容,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教师要对处于启蒙阶段的小学生从各个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并积极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从而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达到提升课堂整体效果的目的。

英语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篇9

预习是在教师讲授新知识之前,学生独立学习新课内容(包括教材和相关学习资料),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的过程。很多同学都认为Flash动画设计这门课程没必要预习,老师在课堂都会带着做,只要上课跟着老师操作就没问题。其实,Flash动画设计课程相比其他课程对基本操作及设计思想要求更高,如果要想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还是需要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教师在课堂着重启发创意,而基础知识靠学生在课前了解。将通过介绍预习的重要性、Flash动画设计课程的特点来验证Flash动画设计课程课前预习的必要性,同时也介绍教师应如何做好预习方案,让学生更好地完成课前预习。

2 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课前预习是学生自开始上学起就应培养的一种学习习惯,而且预习必须长期坚持,不可间断,每次课前都做好预习工作,其达到的课堂效果是很明显的,学生在课堂上吸收新知识时不会吃力,教师教学过程也变得轻松。如果一个学生预习工作没做好,会直接影响听课的效果变差,然后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如做作业速度变慢,课后复习的时间加长,出现错题率高等。从而带来更大的影响便是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失去学习兴趣,就更不喜欢预习,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出现烦躁情绪,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得不到全面发展。

2.1 预习可以提高听课效率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即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预习是学生先通过自己原先已有的知识来学习新的知识点,预习过程会对旧的知识结构进行回忆,进行重组,可以进一步加深巩固旧知识,因此预习既是复习了旧知识又学习了新知识。由于事先学习了新内容,在听课过程中就会跟着教师的思路,不容易开小差,明确听课目标,很清楚自己的薄弱环节,在课堂上就会把更多精力放在自己不理解的知识点上,带着目标带着问题去听课,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起到最佳的听课效果。

2.2 预习可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预习是上课前学生自己上课前首次独立地接受、加工处理和运用新知识的自学活动,它需要学生自己去阅读,自己去理解,自己去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概括、类比对比等思维方法处理新的信息,预习过程是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是用所学过的知识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把预习变成一种习惯,久而久之会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最后将会提高独立自主的自学能力,而自主学习是一种最强的学习能力。同时还可以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能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思考深层次的问题,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自己学得主动积极,从而提高学习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预习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必须边读书边思考,在预习过程中他们将会发现很多疑问,学生的求知欲是很旺盛的,很自然会产生解决这些问题的迫切愿望;如果教师因势利导,适当加以启发与指点,他们将投入到科普读物的阅读中去,这大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单靠课堂短短的几十分钟去获取是有限的,课前预习突破了把教材作为唯一知识来源的束缚,使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变得丰富多彩。

3 做好课前预习引导工作

作为优秀的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表现出色外,还应该积极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好习惯,例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学生有良好的预习习惯除了自身的主动性,教师的引导也是不可缺少的,学生对课前预习的要求是:必须具有较明确的预习任务,任务难度可以相对大一些,同学间要进行协作学习,要善于同老师和学生交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3.1 注重培养学生兴趣

首先在Flash课程开设前先介绍Flash动画设计课程开设的重要性,Flash动画设计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上网收集一些当前Flash动画设计的就业招聘信息,展示招聘信息有两层含义:一是让学生了解当前就业形式,二是让学生了解从事与Flash相关工作需要具备哪些知识。其次,在授课过程每堂课结束时布置下节课的任务,展示下一堂课内容的小作品,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可以播放前几届学生的作品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告诉同学们平时在网络看到的一些动画广告或比较有意思的小动画,在学完某节课之后就能自己独立完成,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好奇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充满热情,产生创新的欲望。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也可以多找点跟课程相关的案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鉴赏动画的能力,开阔视野,并且可以在观看的过程中,结合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分析动画制作的技巧,让大家提高学习信心。兴趣来源于好奇,好奇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个人只有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好奇心,感兴趣了,才会启动思维,进行思考;只有对一个问题感兴趣了,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所以要让学生学好Flash,首先必须要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任务驱动法

根据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除了要确定课堂的学习内容,还应设计合理的前期预习方案。在每节课结束之后,把下节课需要完成的任务先提出来。如在讲Flash中Action Script的Play与Stop语句时,老师首先给学生演示人物行走的动画,当点击Play按钮时,人物开始行走;点击Stop按钮时,人物停止行走。学生看到后,知道他们通过下节课的学习也能制作出这样的作品,都会很感兴趣。老师再告诉他们通过预习就能完成这份作品,布置他们去完成类似的作品,在下节课上课前,会让学生先展示作品。老师提供完成这份作品的素材,这样学生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Flash动画设计中,而不会为寻找素材而浪费时间。通过任务式的方式要求同学完成预习准备工作,也许会让很多学生反感,但是这种方法还是比较有效,而且目的性明确,还能通过下节课展示作品来检验学生是否进行了预习,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3.3 选择合适的教材

教材的选择也将影响着学生预习的效果,教材选得好,适合学生自学,就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教材不好,深奥难懂,将会打击学习的积极性,让其失去兴趣。因此,在教材选择过程,应具备3个特点:(1)理论与案例相结合;(2)所选案例难度适宜,并且新颖,贴近生活;(3)具有典型的综合案例;选择带有光盘的教材,一般光盘中都会有课本中实例所需的素材和操作步骤,这样学生在尝试实例制作过程,节省了寻找素材的时间,提高预习效率。

4 课前预习实施要求

Flash动画制作课程已成为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动画制作的基本概念,并能运用Flash软件制作交互动画。很多学生认为像Flash动画设计这类课程根本不需要预习,上课跟着老师走,老师让干嘛就干嘛,不必花太多心思。其实如果要真正学好这门课程,达到教学预定的目标,Flash动画设计课前预习很有必要。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课前进行预习训练的学生动手设计能力明显高于那些未预习的学生,而且对动画设计课程的兴趣也更高,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要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教师也应设计适宜的预习方案,因此,对Flash课程课前预习的实施有以下要求:

(1)给予预习指导。教师针对学科特点,建立符合学科实际的预习办法,定期指导学生实施,给学生留出适当的预习时间,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提供预习方法,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预习方式,将预习坚持到底,不断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

(2)优化预习设计。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分解预习问题,设计预习方案或预习提纲,用预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或分析,提高的预习的有效性。预习任务要具有针对性,要针对本节教学的基础知识和重难点进行细化设计;预习任务要具有启发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启迪学生思维,通过旧知识接受新知识;预习任务要具有可接受性,难度不宜过高,较大的问题可分解为几个小问题,便于学生分析解决;预习任务具有可量化性,有具体的练习及实例,能具体检查任务是否完成。

(3)保证预习时间。预习是在课堂前进行的,所以预习时间必须有保证,教师应提前将预习设计或预习提纲发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预习,根据预习提纲做好预习工作,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4)加强预习交流。教师根据学生课堂的表现来判断学生的预习情况,组织学生进行预习交流和讨论,集思广益,分析学生的预习能力和预习水平,收集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二次备课,修订完善讲授内容,提高课堂授课的针对性。

(5)完善预习评价。预习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就应该将其纳入考核计划,通过考核来督促学生完成预习工作。教师定期检查评价学生的预习效果,在学生综合评价中要有预习评价结果的反映。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在学习中,这种准备就是“预习”。磨刀不误砍柴工,磨刀便是砍柴前的预习工作,做好预习工作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培养勤于思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帮助。

5 结语

教育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从古至今都在不断地研究,不同时期不同的对象所研究的内容不同,但终究一个原则都是让学生喜欢学习,能够自主学习。通过教学来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Flash这个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来说,不能只练习课本上的实例,也不能采用传统的模式和手段,必须依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其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作为老师,应当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考虑,努力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文娟,谭永杰.Flash动画设计课程教学研究和探讨[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1,9:1-2.

[2]余胜泉.典型教学支撑平台的介绍[J].中国远程教育,2001,(2):57-61.

[3]李成侠.浅谈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J].才智,2011,(23).

关于大学英语课前预习的几点看法 篇10

关键词:大学英语,预习,方法,监督

1 大学英语课前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课前预习的要求往往太过笼统, 不少老师本身对预习也存在着认识的不足, 或者是不够信任学生的自主能力, 所以就会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 要么是在临下课时说一句:“请同学们下课后把第四单元预习一下”, 不指导学生如何预习, 也不设计具体的预习任务, 上新课时也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要么就是根本就不布置预习任务, 上课时尽管大部分学生对课文一无所知, 也仍然采取“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导致学生上课昏昏沉沉, 课堂气氛沉闷, 效率极低。

2 大学英语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为了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效率, 打破课堂中尴尬冷清的气氛, 形成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 教师本人和学生都应该要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首先, 教师应该意识到, 课前预习是完整的教学过程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能够随意处理, 更不是可有可无的。预习抓好了, 学生就可以学得主动, 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预习不认真, 课堂教学就会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其次, 老师要跟学生强调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老师要告诉学生, 课前预习是课本学习的开始,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如果课前认真地对新课进行了阅读和思考, 就会对新课知识有宏观的把握, 自己就能提前探究课文, 或者是产生更多的疑问, 上课的时候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

3 大学英语课前预习的方法

怎样才是高效的课前预习呢?教师要确定一个明确的预习方向, 不要让学生无所适从, 要告诉学生, 预习的任务就是区分开新课里的已知和未知, 发现问题, 做好课前准备, 新课里面有哪些单词、短语、词组、语法点, 哪些已掌握, 哪些还需巩固, 新课的的结构是什么, 重点和难点在哪里, 这些都是预习的时候应该注意和思考的地方, 做到了这些才能够有针对性的听课,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在布置具体的预习任务时, 还要注意多样性和灵活性, 避免千篇一律。以下是笔者在工作中总结出来的不同的预习方法:

(1) 标记法。课前阅读新课的同时要积极动脑思考, 手脑并用, 认真标记需要注意的地方。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爱好制定一套自己的符号。比如说, 用横线标记出课文里的生词, 用红色笔画出课文里所有的重点, 在不懂或是难点的地方打上问号, 优美的句子下面画上波浪线, 总之, 经过这样的一番标记, 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觉更清晰, 上课时更能够心中有数。

(2) 查阅法。学生在阅读新课时, 要动手查工具书, 弄懂生词和新的知识点, ;而要想深入理解一篇文章, 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 教师就要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上网查阅作者的信息, 作品的写作背景和时代背景, 从而扩大学生的视野, 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比如在上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的第一课Time-Conscious Americans之前, 笔者就布置任务给学生, 让他们上网或者去图书馆找更多的关于美国和中国时间观的谚语和文章, 再结合课文的学习, 使学生深切的体会到美国人严谨的时间观念。

(3) 做笔记。学生在预习新课的时候, 可以在课文的空白处做些简单的笔记, 写下自己对于文章某句话或段落的理解、体会或感受;或者准备一本专用的笔记本, 将重点单词、词组、搭配、语法点、优美的语句等等摘抄下来, 以便随时翻阅, 长期坚持更可以积累丰富的知识。

(4) 思考练习。笔者正在使用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的课文后面都配备有相当丰富多样针对性很强的的练习题。题目类型有选择题、问答题、词汇填空题, 选词填空题, 翻译题等等, 传统的做法是上完课文后再做这些题目。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这样会积压练习, 也不利于练习和课文的相辅相成, 不如在布置每次的预习任务的时候, 选择一些练习题做预习任务, 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 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用问题来检验预习效果, 而不是等着老师报答案。

(5) 体验课文。针对某些课文的特点,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表演, 通过参与表演的方式来体会课文,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的第三单元课文Marriage Across Nations为例,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主人公与他的女朋友之间的故事。他们想要结婚, 却因为两人属于不同种族而遭到家长的反对。文章当中有大量的对白。笔者在布置学生预习时让他们分组准备表演。在课堂表演的时候, 大家通过亲身体验家庭成员之间的争执, 也体会到了主人公的无奈和课文的主旨, 更加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也增强了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6) 听录音。现在的教材大多都配备了相应的课文录音和单词录音。这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是非常有帮助的, 一定要充分利用。在上新课之前, 让学生自行听单词录音, 并随之跟读, 可以加强他们语音语调的学习, 锻炼听力和口语, 尤其是对于一些发音不准确的同学而言, 听录音能避免他们重复错误, 纠正发音, 增强自信心。

4 大学英语课前预习的监督

有布置就要有检查, 这样才能够监督学生认真完成布置的预习任务, 反之, 如果老师对布置的任务不闻不问, 就无法获知学生的预习情况, 学生也不会在乎预习任务, 失去预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敷衍了事, 预习就会再次变成一句空话。因此。教师必须要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检查预习任务的规范方式。检查可以分布在整个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比如教师利用上课前的时间巡视教室, 抽查学生的课本和笔记, 查看课后练习完成情况, 询问课文中的某些问题;在教学活动进行的中间, 教师可以穿插着对相关内容进行提问, 让学生朗读重点段落, 检查学生是否阅读过课文, 语音语调是否有改善, 并对学生的表现察言观色, 判断他们对课文的接受情况。教师要及时的对表现好、预习认真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 并且一定要将学生的预习情况纳入平时成绩, 这样才能够引起学生对预习的足够重视。

5 结语

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只是教师会疏于发掘和培养。教师要多跟学生强调预习的重要性, 让学生意识到课前预习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 课前预习的情况会极大的影响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 鼓励并监督学生课前预习, 激发学生自学英语的积极性和热情, 可以给学生创造更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环境, 培养学生自学英语的能力。在布置预习任务的时候, 教师要注意采取不同的方法, 不能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 而且要注意监督, 检查和反馈, 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并且让学生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自学的转变。S

参考文献

[1]桂诗春.应用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2]高艳芳.谈预习与复习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及实施[J].辽宁高职学报, 2009 (7) .

[3]金亦.课前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阶梯[J].科技风, 2009 (22) .

[4]李奉栖.论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预习策略[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10 (2) .

上一篇:肾结石患者的八项注意下一篇:职业技能培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