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编辑制作网

2024-05-18

非线性编辑制作网(精选十篇)

非线性编辑制作网 篇1

1非线性编辑制作网架构

南宁电视台目前采用基于CPU+GPU+I/O构架的非线性编辑系统以及采用千兆以太网和FC网的双网结构,一方面可解决FC网的带宽和写权的限制问题,另一方面可节约大量的站点接人费用,网络结构简图如图1。

非线性编辑制作网集编辑、采集、字幕、配音工作站、文稿、审片等为一体,实现了全台资源共享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2制定非线性编辑制作网运维保障制度和规范

为了保证非线性编辑制作网正常、安全稳定的运行,我们针对电视台业务情况和工作流程制定了非线性编辑制作网维护管理制度和规范。

2.1系统运行注意事项

2.1.1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服务器运行管理要由专业网管人员操作,避免出现任意更改行为。为保证服务器运行规范性,要通过账户管理,对操作人员进行权限设置。

2.1.2对用户权限的操作管理。用户的权限更改或密码重置要进行严格,目的在于保证权限变更时不影响用户对系统的应用。同时,对非线性编辑制作网中不同素材盘的是访问权限要进行独立设置,根据用户不同,访问权限也不同。若用户对该素材盘的使用终止,将停止访问权限。做好操作系统维护和升级工作,为关键的网络操作系统服务器建立热备份系统,做好防灾准备。

2.1.3负责非编网应用平台和应用软件的安装、调试等工作,确保网络应用系统服务运行的不间断性和工作性能的良好性。

2.1.4网络运行必须保证其安全性,定期升级防病毒、防黑客入侵,不良网站过滤等软件,配备网络安全漏洞扫描系统,定期更改超级管理员密码。为进一步保证非线性编辑制作网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要对使用者进行一定限制,以始终保证设备的使用安全。

2.2系统维护注意事项

2.2.1要定期做好清理工作,要保证机房清洁度良好,对显示器、机箱以及电源、键盘等做好除尘工作。要保证录像设备清洁要定期进行除尘和磁头清理。定期对机房内部的录像设备进行检查,根据记录运行时间进行定期保养,保证始终正常运行。对磁盘的清理工作也要按一定的周期进行,目的在于保证系统运行效率。

2.2.2系统应用与运行过程中避免随意移动设备,包括对各接口以及信号电缆的插拔等,防止造成设备接触不良。若因需要进行设备调整,应先切断电源再进行。机器关闭、重启间隔不要太短,频繁的操作容易给电源装置带来较大的冲击,影响器件正常使用。

2.2.3在对非线性编辑制作网的维护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静电问题,如人体自身携带的静电容易给相关部件造成影响。因此,在进行维护前要对身上的静电进行合理处理,有效释放后方可接触相关部件,避免出现对电脑的破坏。另外,在维护过程中要注意对服务器所有连接进行处理。只有在保证电源、线缆以及各种设备均与服务器断开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维护管理。未出现异常时将硬盘插口拔掉,进行除尘处理,注意要采用防静电毛刷。在除尘过程中不可用手直接接触零件,当完成处理后立即放回原处。在对主机清理时要对风扇严格处理,采用防静电毛刷将灰尘除去,有油迹位置则要采用药棉与酒精擦拭,完成全部清洁工作后方可使用。

2.3系统故障处理流程

2.3.1针对非线性编辑制作网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与故障,要定期进行检查,针对运行故障的处理,要系统、规范地应用解决策略,建立日常检查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对系统运行日志分析进行故障排查.

2.3.2每天检查服务器运行及存储状态,使服务器始终处于正常运行,无报警信息产生。在故障排查与处理过程中要展开深入研究,针对非线性编辑制作网络中的每个系统进行分析,并建立系统相应的快速恢复机制,实现应急方案的准备与应用。

2.3.3对非线性编辑制作网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与故障要进行详细记录,对故障现象、特点等记录在案,以保证措施制定的有效性,尽快恢复系统运行。对所有故障的分析和解决都要进行明确记载,对处理方法以及分析过程等做好记录,为以后故障分析与处理做好参考。

2.4建立系统应急处理方案

为确保新闻电视节目在非编制作网出现故障时能安全、及时地播出,我们对系统制定了应急处置方案。

2.4.1病毒安全紧急处置措施。当发现计算机感染有病毒后,应立即将该机从网络上隔离出来,对该设备的硬盘进行数据备份。用杀毒软件对该机进行杀毒处理,同时进行病毒检测软件对其他机器进行病毒扫描和清除工作。如发现杀毒软件无法清楚该病毒,应立即将该机从网络上隔离出来。.

2.4.2数据库安全紧急处置措施。数据库服务器有主备两台,当其中一台出现问题,另一台自动接管。然后再对故障进行处理,重启数据库服务器,系统故障则用GHOUST文件恢复系统,再用数据库备份文件引导进数据库恢复。

2.4.3网络中断紧急处置措施。网络管理员立即判断故障节点,查明故障原因,如属线路故障,应重新安装线路。如属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故障,网络管理员应在不影响安全的情况下在机房对交换机进行跳线,更换故障交换机。

3结语

为保证非线性编辑制作网络运行安全、高效,在网络建设中就要加强系统完善,保证其具有较高的可用性,这对其日后运维管理也有着直接影响。在运行和维护过程中,要采取规范化手段进行处理,针对出现的故障问题第一时间解决,保证非线性编辑制作网持续、稳定运行。

摘要:在计算机高效应用的背景下,为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应用非线性编辑制作网,以提高电视节目制作效率,促进节目制作质量的整体提升,本文介绍了南宁电视台非线性编辑制作网的架构,从其系统故障处理、运维保障计划等方面,探讨非编制作网的运行管理与维护事项,以促进非线性编辑制作网更好地应用运行。

关键词:非线性编辑制作网,运行,维护,结构

参考文献

[1]高辉.非线性编辑制作网日常管理软件的开发应用[J].视听界(广播电视技术),2012,(6):83-84.

[2]史达.基于中小型非线性编辑的节目制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天津:天津大学,2011.

非线性编辑制作网 篇2

关键词:非线性编辑;技术;电视节目制作;应用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使电视行业不断突破,数字化技术作为重要的技术,在不同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当前,几乎所有的电视台制作都采用的电视制作编辑方式,即非线性编辑方式,它的功能很多,效率很高,被普遍运用于不同领域。该技术实现和计算机技术的有效结合,并且对数字视频技术加以利用,通过计算机和编辑处理软件,辅助以音频处理器,在电视制作中实现了全面的优化。

1.非线性编辑技术概念

当前,电视的普及和发展,也带动了非线性编辑技术的发展,逐渐代替了传统的编辑方式,在专业硬件设备和编辑系统条件下,可以利用计算机实现对视频编辑的统一工作,按照时间先后开展非线性的编辑工作。和之前的磁带制作方式相比,该方法的效率很高,并且方便操作,大大提高了编辑工作效率。另外,在计算机辅助下,可以快速地进行视频的选择和调用,这样既简化了编辑的过程,又节省了时间,减少了乱用素材的现象。在计算机和编辑处理软件的辅助下,将非线性编辑方式应用到电视节目中,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视频的简化,从而节省存储空间。

2.非线性编辑技术的工作原理

所谓非线性编辑技术,利用的是视频卡和计算机,辅助以各种相关的编辑软件,如此,就实现了对计算机中视频的处理,从而利用视频卡,实现了视频之间的输出和输入。该技术的利用,其基本的工作原理就是在各种设备中进行信号源的输入,将其输入到摄像机和录影机中,之后利用视频卡,实现对模拟信号的转化,使其生成数字信号,然后压缩处理这些数字信号,使其成为数据文件,在计算机中进行存储。然后,编辑人员利用编辑软件对视频进行处理。比如,在视频中加入特效和字幕等,再利用视频卡,将这些做好的视频进行转化,转化成模拟信号,从而实现了相互的转换。利用非线性进行编辑,不仅要靠硬件,还需要软件技术,只有实现硬件和软件之间的支持,才能实现整体的系统建设。因此,非线性编辑技术是将数字化和计算机相互结合的产物。硬件设备方面,其主要的设备就是计算机、网络存储设备和视频卡等;软件设备则包含了非线性编辑软件和各种图像和音频的处理软件。当前,不断利用和完善非线性编辑系统,可以不断提高影视制作水平,使其更加方便操作,逐渐实现其大众化。非线性编辑系统以其优越性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其编辑技术得到了广泛使用,受到了一致好评。

3.非线性编辑技术的工作特点

利用非线性编辑技术进行节目制作时,主要是靠系统来完成,与传统的编辑技术比起来,它有着几个特点。

3.1较高的工作效率

对视频进行处理时,利用非线性编辑技术,使用的媒介多为光盘和硬盘。在硬盘的表面,有一圈圈的磁道,其中,对视频进行存储时,多以编码形式,记录在磁道上。利用激光磁头,对准硬盘,进行快速扫描,这样可以获得最初的数据和信息,并且,该方式简便容易操作。在过去的编辑技术中,是利用磁头完成扫描,该磁头位于摄像机上,该操作为连续性的,在利用非线性编辑技术时,其操作为非连续性的,可以在同一时间,同时访问多个视频,这样不仅使得读取速度大大降低,而且可提高视频编辑的效率。

3.2可以实现长时间的视频信息保存

长久以来,人们都十分重视对视频信息的保存,得到了内部的不断关注。众所周知,利用摄像机磁带,不能长时间对信息进行储存。非线性编辑技术弥补了其在这方面的不足,得到快速发展,并且脱颖而出,它可以把视频保存在光盘或者是硬盘中,从而可以长间的储存视频,进行数据读取时,磁头可以不需要直接接触磁盘,这样也就避免了对磁盘的损伤,完成了视频的信息保存,实现了对其长时间的存储。

3.3视频加工方式灵活简洁

非线性编辑技术和传统的技术有很大的区别,特别是在视频的处理方面,非线性编辑技术利用的是时间线,将显示在计算机上的各个画面的顺序打乱,然后重新组合画面。因此,在处理视频时,对非线性编辑技术的应用,可以对画面进行各种操作,并且具有简便性,大大提高了视频编辑的效率。该技术的应用也确保了在视频制作中不同特效的使用和插入,如音乐和虚拟背景等。因此,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视频的真实性和感染性。

3.4确保画面的逼真效果

在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应用中,需要使用数字技术进行视频处理,而不是只对信息和数据进行重新排列,这样便使得在后期的操作中可以重新编排数据,这样便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视频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利用该技术能够实现对视频的保存的完整,从而增强视频信号的质量。使用该技术利用这些编辑软件,能够对视频画面进行自由调整,改变色彩和亮度等因素,使得视频画面更加逼真和形象,从而提高画面的效果,保持其逼真度。

4在电视节目制作中非线性编辑技术的应用

4.1保存和提取节目素材方面

在利用非线性技术进行编辑时,受到输入和输出的影响,视频的编辑工作人员在对视频进行编辑时,要选取合适的存取路径,从而提高素材的存取效率。然而,在实际的编辑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进行大量的素材编辑,这就会使很多没有意义的素材存在电脑中,占据硬盘位置。同时,在编辑过程中,会使得小视频的窗口占据整个电脑显示屏,这样就会导致在素材查找中无法实现精准查找。因此,进行素材管理时,要提高素材的存取效率,使其满足要求。需要在计算机中实现对不同素材的备注,加以分类,并且表明素材的种类,从而使得检索工作更加有效和实用。另外,进行素材的存取时,还要考虑到节目的时长,针对硬盘的容量选择合适素材,进行压缩和存取。

4.2镜头的组接

进行输入、编辑和输出这三项工作,是进行非线性编辑的基本步骤。其中,进行视频和音频的编辑,已经成为电视制作者的重要工作,制作节目时,编辑工作者要对内容有效地把控和掌握,从整体认知进行把控,充分了解节目的内容,灵活地进行各项操作,根据不同的节目需求,增强编辑的工作意识。对于编辑工作者而言,其业务技能十分重要,只有不断增强业务技能,才能镇定沉着地处理杂乱镜头,保持清晰的制作思路,确保选取的镜头有价值性。在非线性编辑工作中,镜头衔接和组合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即便是处理零碎镜头,也需要经验和思考,才能实现事物规律的有效组合。通过对实物研究,形成规律感,然后将优秀编辑思维融入其中,从而实现镜头的有效组合。另外,做好镜头的筛选,可以促进对远景、近景和中景不同层次的利用,实现对镜头的有效掌握。

4.3字幕的添加

在电视节目当中,字幕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对视频的补充,起到延伸视音频作用。试听的过程中,字幕有着更为直接的表达能力,如果可以实现对电视节目的同期解说,就可以实现主题的有效突出,从而促进画声同步。其中,利用索贝编辑系统时,能够把字幕编辑窗口应用进来,在菜单当中进行字幕组件的编辑,拖动鼠标,可以实现对字幕长度和范围的调节,从而使字幕位置恰当,在出入时间上与视频和音频相互吻合,更加恰当。

4.4特技的使用

利用非线性编辑系统时,要兼顾到编辑工作者的特色创意和节目的需求,加强对于特技的使用,增强其使用效果,从而使得制作电视节目时,特效的使用更加方便和有效。如果要删除掉选择的特技,只需要点击左键,然后删除就行,该操作是十分简单的。在特技使用中,复制和粘贴也可以利用鼠标就能够完成,利用粘贴,加入有趣特效。

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电视节目编辑已经无法适应不断增长的需求。因此,引入非线性编辑系统,可以实现在计算机平台的数据操作,大大降低编辑的成本,减少了编辑的时间,实现了视频之间的灵活转换,对于提高图像的质量也有着重要意义。当前,信息技术深入发展,必然带来非线性编辑软件技术的提高,将会带动数字化程度的发展,促进电视节目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浅析非线性编辑节目制作的过程 篇3

关键词非线性编辑;节目制作;过程分析

中图分类号TN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111-0107-01

电视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他们是一对互相促进的因素,只有当编导们完全适应了非线性编辑的理念,而非线性系统又进步到消除了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的时候,线性编辑才会完成它的使命,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由于非线性编辑设备的日趋普及,演播室节日制作和播出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宜接编辑、直接播出已是许多电视台争取观众的一个法宝,这就要用到在线非线性编辑。尽管在线非线性编辑设备与离线的相似,但也有其自己的特点。

1素材准备

在使用非线性编辑系统编辑节目之前,一般需要向系统中输入素材。大多数非线性编辑系统是实时地把磁带上的视音频信号转录到磁盘上的,这比传统编辑增加了额外的操作时间。 在输入素材时,应该根据不同系统的特点和不同的编辑要求,决定使用的接口方式和压缩比,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1)应尽量使用数字接口例如QSDI接口、CSDI接口、SDI接口和DV接口。如果用作放机的磁带录像机或非线性编辑系统没有数字接口,可使用分量信号接口、S-Video接口或复合信号接口。

2)对同一种压缩方法来说,压缩比越小,图像质量越高,相应地占用的存储空间越大。

3)采用不同压缩方式的非线性编辑系统,录制视频素材时的压缩比可能不同,但也可能获得同样的图像质量。

2节目制作

1)素材浏览。在查看存储在磁盘上的素材时,非线性编辑系统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可以用正常速度播放,也可以快速重放、慢放和单帧播放,播放速度可无级调节,也可以反向播放。

2)编辑点定位。在确定编辑点时,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实时定位,既可以手动操作进行粗略定位,也可以使用时码精确定位编辑点。不需要像磁带编辑系统那样花费大量时间卷带搜索,这大大地提高了编辑效率。

3)素材长度调整。在调整素材长度时,非线性编辑系统通过时码编辑实现精确到帧的编辑,同时吸取了电影剪接简便直观的优点,可以参考编辑点前后的画面进行直接手工剪辑。

4)素材的组接。非线性编辑系统中各段素材的相互位置可以随意调整。编辑过程中,可以在任何时候删除节目中的一个或多个镜头,或向节目中的任一位置插入一段素材,也可以实现磁带编辑中常用的插入和组合编辑。

5)素材的复制和重复使用。非线性编辑系统中使用的素材全都以数字格式存储,因此在拷贝一段素材时,不会象磁带复制那样引起画面质量的下降。当然,在编辑过程中,一般没有必要复制素材,因为同一段素材可以在一个节目中反复使用,而且无论使用多少次,都不会增加占用的存储空间。

6)软切换。在剪辑多机拍摄的素材或同一场景多次拍摄的素材时,可以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中采用软切换的方法模拟切换台的功能。首先保证多轨视频精确同步,然后选择其中的一路画面输出,切点可根据节目要求任意设定。

7)联机编辑和脱机编辑。大多数非线性编辑系统采用联机编辑方式工作,这种编辑方式可充分发挥非线性编辑的特点,提高编辑效率,但同时也受到素材硬盘存储容量的限制。如果使用的非线性编辑系统支持时码信号采集和EDL(编辑决策表)输出,则可以采用脱机方式处理素材量较大的节目。非线性编辑系统中有三种脱机编辑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先以较低的分辨率和较高的压缩比录制尽可能多的原始素材,使用这些素材编好节目后将EDL表输出,在高档磁带编辑系统中进行合成;第二种方法根据草编得到的EDL表,重新以全分辨率和小压缩比对节目中实际使用的素材进行数字化,然后让系统自动制作成片;第三种脱机编辑的方法在输入素材的阶段首先以最高质量进行录制,然后在系统内部以低分辨率和高压缩比复制所有素材,复制的素材占用存储空间较小,处理速度也比较快,在它的基础上进行编辑可以缩短特技的处理时间。草编完成后,用高质量的素材替换对应的低质量素材,然后再对节目进行正式合成。

8)特技。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中制作特技时,一般可以在调整特技参数的同时观察特技对画面的影响,尤其是软件特技,还可以根据需要扩充和升级,只需拷入相应的软件升级模块就能增加新的特技功能。

9)字幕。字幕与视频画面的合成方式有软件和硬件两种。软件字幕实际上使用了特技抠像的方法进行处理,生成的时间较长,一般不适合制作字幕较多的节目。但它与视频编辑环境的集成性好,便于升级和扩充字库;硬件字幕实现的速度快,能够实时查看字幕与画面的叠加效果,但一般需要支持双通道的视频硬件来实现。较高档的非线性编辑系统多带有硬件字幕,可实现中英文字幕与画面的实时混合叠加,其使用方法与字幕机类似。

10)声音编辑。大多数基于PC的非线性编辑系统能直接从CD唱盘、MIDI文件中录制波形声音文件,波形声音文件可以非常直接地在屏幕上显示音量的变化,使用编辑软件进行多轨声音的合成时,一般也不受总的音轨数量的限制。

11)动画制作与合成。由于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出现,动画的逐渐录制设备已基本被淘汰。非线性编辑系统除了可以实时录制动画以外,还能通过图像实现动画与实拍画面的合成,极大地丰富了节目制作的手段。

3非线性编辑节目输出

1)输出到录像带上。这是联机非线性编辑最常用的输出方式,对连接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录像机和信号接口的要求与输入时的要求相同。为保证图像质量,应优先考虑使用数字接口,其次是分量接口、S-Video接口和复合接口。

2)输出EDL表。如果对画面质量要求很高,即使以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最小压缩比处理仍不能满足要求,可以考虑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上进行草编,输出EDL表至DVW或BVW编辑台进行精编。这时需要注意EDL表格式的兼容性,一般非线性编辑系统都可以选择多种EDL表的格式输出。

3)直接用硬盘播出。这种输出方法可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视频信号的损失。但必须保证系统的稳定性或准备备用设备,同时对系统的锁相功能也有较高的要求。

总之,非线性制作方式的出现,打破了以往必须按顺序一个一个组接镜头的局限,引入了素材库的概念,即全部素材镜头的集合,可以实现对素材的随机存取,可以对编辑好的成品在任意位置上进行修改,从而大幅度提高编辑的效率;非线性编辑方式还可以同时制作相同内容的多个版本节目进行比较,也可以使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制作人员同时制作一档节目的不同部分,然后再衔接起来,最后传送到精编工作站上精编后输出成品。这是磁带编辑所不可能实现的。

参考文献

[1]寇锦.非线性编辑系统中的视频压缩技术[J].中国有线电视.2002,23.

非线性编辑制作网 篇4

随着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求, 影视作品一目了然、生动直观, 在教育教学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如何使教师尽快地掌握多媒体影视作品制作技能, 尤其是非线性编辑技能,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影视编辑的工作人员, 谈谈我从传统的线性编辑到现在的非线性编辑在影视制作中的一些体会与分析, 供大家参考。

1、传统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概述

使用传统线性的编辑方法, 为制作一个十来分钟的节目, 往往要面对长达四五十分钟的素材带, 反复进行审阅比较, 然后将所选择的镜头编辑组接, 并进行必要的转场、特技处理。这其中包含大量的录像编辑机的机械重复劳动, 随着复制编辑次数的增加造成图像质量的大幅下降。

在传统的电视节目制作中, 电视编辑是在编辑机上进行的。编辑机通常由一台放像机和一台录像机组成, 编辑人员通过放像机选择一段合适的素材, 然后把它记录到录像机中的磁带上, 然后再寻找下一个镜头, 接着进行记录工作, 如此反复操作, 直至把所有合适的素材按照节目要求全部顺序记录下来。

由于磁带记录画面是顺序的, 无法在已有的画面之间插入一个镜头, 也无法删除一个镜头, 除非把这之后的画面全部重新编辑录制一遍, 这种编辑方式就叫做线性编辑, 它给编辑人员带来很多的限制, 编辑效率非常的低, 劳动强度大。

而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中, 大量的素材都存储在硬盘上, 可以随时调用, 不必费时费力地逐帧寻找。素材的搜索极其容易, 不用像传统的编辑机那样来回倒带。用鼠标拖动一个滑块, 能在瞬间找到需要的那一帧画面, 搜索、导入易如反掌。整个编辑过程就像文字处理一样, 既灵活又方便, 节目图像质量没有被衰减, 从而保证了图像在被反复编辑制作完成后依然保持鲜艳的色彩。

2、非线性系统的组成

非线性编辑的实现, 要靠软件与硬件的支持, 这就构成了非线性编辑系统。

从硬件上看, 可由计算机、视频卡或IEEE1394卡、声卡、以及外围设备构成。其中视频卡用来采集和输出模拟视频, 也就是承担A/D和D/A的实时转换。

从软件上看, 非线性编辑系统主要由非线性编辑软件以及二维动画软件、三维动画软件、图像处理软件和音频处理软件等外围软件构成。

随着计算机硬件性能的提高, 视频编辑处理对硬件的依赖越来越小, 软件的作用则更加突出。因此, 掌握非线性编辑软件, 就成为了关键。

非线性编辑说到底是应用计算机图像技术, 在计算机中对各种原始素材进行编辑操作, 并将最终结果输出到计算机硬盘、光盘、录像带等记录设备上完成了一系列完整的影视制作过程。由于原始素材被数字化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上, 信息存储的位置是并列平行的, 与原始素材输入到计算机时的先后顺序无关。这样, 我们便可以对存储在硬盘上的数字化音视频素材进行随意的排列组合, 并可进行方便的修改, 非线性编辑的优势即体现在此, 其效率是非常高的, 创作你的作品, 发挥你的想象力, 再也不用受线性编辑的限制了。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出现与发展, 一方面使影视制作的技术含量在增加, 越来越"专业化", 另一方面, 也使影视制作更为简便, 越来越"大众化"。目前较为完整的一套影视制作系统包括: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适合非线性编辑系统的PC机应具有IEEE1394输入口, SCSI硬盘接口、R A ID磁盘阵列管理技术、双200G大容量的硬盘的计算机, 在配置了品尼高公司推出的Studio D V旗舰版视频采集卡, 再配合Studio12, 就构成了一套最基本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3、非线性系统的实际操作

任何非线性编辑的工作流程, 都可以简单地看成输入、编辑、输出这样三个步骤。当然由于不同软件功能的差异, 其使用流程还可以进一步细化:素材采集与输入、素材编辑、特技处理、字幕制作和生成与输出。

3.1 采集与输入

利用视、音频采集卡和视频编辑软件, 将模拟视频、音频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存储到计算机中。或者将外部的数字视频存储到计算机中, 成为可以处理的素材, 输入主要是把其它软件处理过的图像、声音等等, 导入到视频编辑软件中。

3.2 素材编辑

设置素材的入点与出点, 以选择最合适的部分, 去除不需要的废镜头。然后按时间顺序组接不同素材的过程。

3.3 特技处理

对于视频素材, 特技处理包括转场特效、合成叠加。对于音频素材, 特技处理包括混响特效等。将繁杂的视频素材和音频素材组合成具有艺术感染力的画面和声音效果。

3.4 字幕制作

节目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在影视作品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它包括文字和图形两个方面。一般视频编辑软件中有大量的模板可供选择。

3.5 生成与输出

节目编辑完成后, 非线性编辑可以生成视频文件, 发布到网上, 或者刻录V CD和D V D光盘等等。这时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就算完成了。

4、非线性编辑系统的优势

综上所述, 从非线性编辑系统的作用来看, 它能集录像机、切换台、数字特技机、编辑机、多轨录音机、调音台、M ID I创作等设备于一身, 几乎包括了所有的传统后期制作设备。这种对传统设备的高度的集成性, 使后期制作所需的设备降至最少, 有效地节约了投资。使得非线性编辑系统在影视制作中的优势更为明显。

网络化是计算机的一大发展趋势, 非线性编辑系统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方便地传输数码视频, 实现资源共享, 并可以利用网络上的计算机协同创作, 对于数码视频资源的管理、查询, 更是易如反掌。今后在影视制作方面, 非线性编辑系统必将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冯智敏, 《数字非线性编辑技术与应用,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非线性编辑制作网 篇5

一、概述

目前,非线性制作网络在电视行业中已大量应用,以 FC+ 以太网的双网结构是最为普遍的做法。由于前期的节目采集中,仍在大量使用磁带这一传统的线性方式作为记录的主体,在后期的节目制作前,素材的上载成为不可避免的步骤与环节。现在流行的方式是在配有视音频处理卡的工作站上加挂放机,以分散的上载工作站承担素材上载的工作。这种方式由于其流程简单、使用灵活而在早期的网络中大量存在,但在中小型的网络中,由于工作站点的不足,经常会出现素材上载人员与节目编辑人员争用站点的现象。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将节目制作站点从素材上载中解放出来,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在 年底建成的节目制作网以集中上载来代替原先新闻制作网中的分散上载方式。

二 、网络分析

由于上载部分的独立,从而使网络的结构在功能上产生了分解、细化,使得原先作为整体的、基于标准 C/S 构架的、功能集成的网络,演变成为多个功能专一的、独立的子网。如图 1 、2 所示:

注:箭头代表数据流向

从以上两图的比较当中可以看出,在原先的网络中,素材上载、节目制作、素材存储、以及网络的管理等功能,都是通过各站点独立在网络中进行交互的,而各站点之间是一种对等、并列的关系,它们之间不存在根本性的功能差异,这就在简洁、明了的背后掩盖了各功能间不确定的、潜在的冲突(即在用机繁忙时,素材上载人员与节目编辑人员争用站点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在更多的时间中,大部分站点又处于闲置状态)。在新的网络中,各功能相对独立,更有利于网络的管理与维护。并且,对于功能的扩充(如加入播出网),也由原来的网间连接变为内部子网的扩展,在理解上更加容易、操作上更加可行。

三、网络结构

下面笔者就以图二的功能子网模式,对都市频道的非线性节目制作网进行结构上的分析。

• 上载子网

从物理上该部分由两台转码工作站( ZMS-01 和 ZMS-02 )、一台转码调度服务器站( ZMC )、一台上载控制站( SZC )、一台视频服务器( MAV70 )及该视频服务器的网关( GateWay )所组成;从逻辑上分为上载、存储与转码三部分。

在 SZC 上运行着集中上载主程序MAV70Upload.exe和定时收录任务Uploadsvr.exe两个程序,MAV70Upload.exe是集中上载系统的主程序,记载了整个上载部分的路由信息, 负责素材的采集、将采集的条目写入专有的上载数据库、并向素材管理DispClip.exe发送上载信息,它 也是上载人员操控的主界面;而Uploadsvr.exe功能较为单一,只进行卫星的定时收录任务。同时, SZC 通过 MOXA 卡及其连接盒与各放机和 MAV70 的控制口相连,对其进行各种操作的控制。

ZMC 包含素材管理DispClip.exe和转码调度服务器 SbRemoteSvr.exe两个程序,素材管理DispClip.exe接收到来自主程序的上载信息, 检查数据库,将新增的条目生成转码任务并提交, 并将其发送于转码部分,待转码完成后将信息(转码成功、失败或因未找到转码素材而没有转码)返回于主程序;当素材管理DispClip.exe收到 转码任务成功时,还要将素材信息写入整个网络的主数据库。而转码调度服务器SbRemoteSvr.exe的作用是接受来自于素材管理DispClip.exe的任务,并根据当前的任务量对转码工作站集群进行任务调度和分配,待转码站完成任务后,向素材管理DispClip.exe返回完成信息。

两台 ZMS 组成了转码工作站的群集,在其上的本地转码SbTrLocalSvr.exe程序根据从转码调度服务器站发来任务,通过网关从 MAV70 中找到相应的素材文件的位置,将其转为制作网所识别的高(低)质量的视音频文件,并存放于为该用户指定的相应位置;在转码工作站上另有一手动提交软件TaskSubmit.exe,该软件可将各类 MPEG-II 视音频(如 DVD ),网络中各种流行的视频格式(如 rmvb 、wmv 、asf 、mp3 等)及其他公司的视音频文件(如 SEACHANGE 、GVG GXF )转为制作网中可识别的格式,它的功能相当于一手动提交任务的“万能转码”软件。

MAV70 用来临时存放采集的视、音频文件,由于其不能直接将视、音频流转为制作网所识别的格式文件,也就使得转码成为必须的步骤;而且 MAV70 是视频服务器,无法以高速的 I/O 吞吐能力直接与网络进行交互,因此为其配一专用的网关,解决网络中的高数据流量。

SZC 上的MAV70Upload.exe和Uploadsvr.exe两个程序与 ZMC 上的素材管理DispClip.exe组成了上载部分,它们之间相互独立,互相配合。用户通过主程序进行操作,在登录时申请供上载用的空闲通道,并从网络中的主数据库中读出相应的用户信息(上载的权限、有效的使用空间、用户需求的视频文件的码率类型及要存放的位置等),待录制(素材上载)完成后,将相应的素材信息写入上载数据库,并发送信息给素材管理DispClip.exe。素材管理DispClip.exe接收到主程序发送的素材信息后,检查上载数据库,将其中的新增条目生成转码任务并向转码调度服务器提交。当素材管理DispClip.exe接收到从转码调度服务器发送的转码完成的`返回信息后,将该条目的所有相应信息写入制作网主数据库,并且向主上载程序发送转码成功信息。主程序在得到转码任务成功的信息后,向上载数据库写入完成信息,并于一小时后自动从 MAV70 中释放已完成转码的素材所占用的空间;若返回的是失败信息,素材管理 DispClip.exe 将不进行写入主数据库的操作,同时返回给主程序,由主程序向上载数据库写入失败信息,并将素材一直存放在 MAV70 内,成为“垃圾”文件。管理人员若发现转码任务失败,可通过该任务在转码调度服务器中的执行信息进行判断,如果是任务意外中止,可在转码调度服务器中手动重作该任务,若录入的素材有问题,则应通过上载主程序的管理界面删除该任务。用户还可进行卫星定时收录工作,与人工上载不同的是定时上载不需要手工去操作,只需要在第一次上载前,由用户对录制起止时间、录制期数进行预先设定,在录制的前两分钟,定时上载程序会自动向上载主程序发送录制申请。由于定时上载在设计时即被定义了较高的优先级,因此在定时上载发送录制申请后,如果设备已被占用,主程序会强行终止该任务,释放通道,供定时上载程序使用。

转码调度服务器、转码工作站群集与手动任务提交组成了转码部分。转码调度服务器与转码工作站群集组成了正常的上载模式,转码调度服务器根据当前转码站的忙闲状态进行任务分配。在有空闲的转码工作站时,转码调度服务器向其发送任务与相关素材信息;若所有转码站的通道均被占用时,转码调度服务器则将任务以 FIFO (先进先出)的方式建立一任务队列,依序进行任务分配。

作为存储部分的 MAV70 及其网关,只是用来临时存放素材文件的场所,等转码成功一小时后,其所占用的空间将被自动释放;网关只作为供转码站与 MAV70 交互的一个平台。

• 存储子网

双网结构中以 FC 环境构成的 SAN (存储区域网)则成为了存储子网的主要构成部分。节目素材通过转码工作站,分别经光纤和以太网连接,以高低两种画质存储在 FC 网的共享海量存储磁盘阵列和以太网域主服务器的共享 SCSI 硬盘塔进行存储,供带有视音频编解码板的有卡工作站使用,所以存储子网也就由海量存储磁盘阵列、磁盘控制器、MDC 服务器及与域主服务器相连的 SCSI 硬盘塔组成。素材文件由经转码工作站的转码,送入网络的相应存储体中,低质量素材存放在 SCSI 硬盘塔中,相对应的高质量素材存放在海量存储磁盘阵列中。

对于 SCSI 硬盘塔而言,域主服务器与其关系就如同 MAV70 与其网关的关系相似,只是域主服务器并不是单为 SCSI 硬盘塔共享存储而配,做为域主服务器、网络的核心,它还发挥着更为重要的维持整个网络运行的作用。在 SCSI 硬盘塔上分别存放有数据库群集、制作网低质量素材和节目的所有信息。

海量存储磁盘阵列是全网的主要存储设备,与以往不同之处在于它并不直接连入 SAN 中,而是配有专门的磁盘控制器,这样可以更加安全可靠地管理磁盘阵列。目前,都市频道制作网中使用的磁盘控制器为使用了单控制器的 S2A3000 ,它管理着磁盘阵列中的全部十六块硬盘,并将其分为六通道的三个“ tier ”( S2A3000 对磁盘的一种逻辑表示方式),如图 3 显示的是磁盘阵列中,各物理盘的对应关系。

其实, S2A 控制器对磁盘阵列采用了较特殊的管理方式( DirectRAID 技术),尚未公布对外细节,我们无法十分准确地对其进行了解、掌握,只能通过概念进行逻辑上的理解。在这里,每一个 tier 可以简单地看作是一带奇偶校验的带区集。例如: tier1 是由 1A 、1B 、1C 、1D 、1P 、1S 组成,其中标号是 A 、B 、C 、D 为数据盘, P 为奇偶校验盘, S 为空闲热备盘,但是它可以替换阵列中的任一块故障盘,既便它们不属于同一 tier 。但实际情况是每块盘上都有专用于奇偶校验的区块,而不是使用单独的奇偶校验盘。

此时如果一块数据硬盘出现故障,例如 disk 2A 故障,则该盘所在的 Tier 中的其他 5 块数据盘会自动将数据 Rebuild 到热备盘上,即 1S ;当故障硬盘被新盘替换,并且 S2A 控制器检测到新硬盘上线后,系统会将备份盘(如 1S )上的数据拷贝到新硬盘中。如果新硬盘上线时,系统对热备盘的 rebuild 尚未结束,则系统会先将热备盘的 rebuild 过程完成,然后再将热备盘上的恢复完整的数据拷贝到新硬盘上。

S2A 控制器以双通道的方式与 FC 交换机连接,占用了 FC 交换机的两个端口,分担各结点与存储阵列之间的 通讯量,尽量做到数据吞吐量的负载平衡。

SAN 的优势在于提供了工作站点通过光纤通道( FC )对共享存储体(海量存储磁盘阵列)的直接访问,而基于 SAN 结构的 SANergy 文件共享系统则提供了多个站点对存储体的实时共享。 元数据控制器 ( MDC ) 服务器是共享存储体的所有者,是专用于对共享存储体进行管理的服务器,通过 SANergy 软件对共享存储体进行设备和卷的分配,使得共享存储体成为 SAN 中的每台工作站点都可以识别的资源,客户端正是通过它对共享存储体进行访问的。

从 MDC 服务器的角度来看,共享存储体就是它的本地磁盘,可由操作系统自带的磁盘管理软件进行管理和配置,网络中的其他工作站点则通过以太网路由将 MDC 服务器管理的共享存储体进行磁盘映射、进行访问的。当工作站通过以太网以逻辑卷的方式访问共享存储体时,它从 MDC 服务器得到逻辑卷的相关元数据,如文件名称、数据结构、文件大小等,而实际数据则经由 FC 直接进行传输。

• 制作子网

该部分与传统的制作网络无异,因此不加赘述。

• 管理子网

管理子网由域控制器(主服务器)群集、数据库群集、制作网网管软件组成,也包括 FC 控制软件 SANergy 、FC 交换机的管理软件 SANinsite 、MAV70 及 S2A 磁盘控制器的管理程序。

域控制器群集是网络运行的核心部分,担负了主域控制器的所有工作。它是将两台硬件配置相同的服务器,通过服务器编组,由一根心跳线相连,使其虚拟成一台单独的服务器,。其中一台作为主控机,另一台为作为它的镜像,当主控机故障时,镜像机会立时接替原主控机,资源的所有者,例如磁盘驱动器和 IP 地址,将自动从故障的服务器转到可用的服务器上。工作负荷可在幸存的服务器上重新启动失效的应用程序,或是直接被分配过来,对于用户而言,只是觉得服务暂时停顿了一下。

数据库群集与域控制器群集类似,它是在域控制器群集安装完成之后,在域控制器群集和各节点上装入并配置的。有所不同的是,进行群集切换时,正在执行的数据库查询将不会重新启动,数据库的重启也会较其他工作慢一些 。

现有的网络中运行着两个数据库,一个是记录主要制作信息的主数据库,一个是专用于记录集中上载信息的上载数据库。这两个数据库是相互独立、互无影响的。

网管软件是对针对制作网的专用管理软件,它要对网络中各工作站进行设备登记,通过对主数据库进行操作,来创建制作网的用户、分配权限、监测用户空间,它还对每个用户的各种操作加以记录。

对于其他的管理软件,都是针对各自的专用对象、实现特定的功能。

四、典型问题

对于一个涉及多环节的网络,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想列举所有会出现的问题也不可能,现将笔者在值班时遇到的一些认为较为典型的问题作一归纳、分析。

• SZC 长时间运转,集中上载控制主程序一直工作正常,然后出现某一用户在使用时,做任何正常的上载操作(如登录主程序、登录后遥控放机回放素材等),系统均发生异常(主程序异常终止、操作无响应、鼠标箭头消失等),即使重新启动主机,问题依旧。不使用集中上载控制主程序,则主机系统运行良好,加载之后则不能正常工作,终止程序后,主机系统依旧运行良好。主程序经过长时间的使用,操作界面功能单一,没有任何修改配置信息的操作(管理功能不对上载用户开放,普通用户无修改权限),即使是程序自身的问题,在重启主机系统后仍不能正常工作。这就说明了问题的原因有两种可能,集中上载主程序与主机系统发生冲突或与其他应用软件产生了冲突。专机专用,一直工作正常,且不做任何系统修改,与主机系统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不大;未再加入任何额外程序,说明集中上载控制主程序相关的其他上载程序发生了冲突。与集中上载控制主程序相关的只有定时上载任务和两个程序,定时上载任务功能单一,且与发生的现象无太大关系,也可做出排除。此时可基本确定问题的根源在集中上载控制主程序与素材管理之间的信息交互出现问题,待终止并重新加载素材管理程序后,集中上载控制主程序各功能恢复正常。

• 集中上载控制主程序故障,会出现另一种情况,用户上载操作完全正常,可无论如何录制,该条目一直没有转码。与上述情况刚好相反,这是主程序影响了素材管理程序,需将集中上载控制主程序终止并重新加载即可。

• 由于 MAV70 录入的最短素材文件至少为 10 秒,总会有用户录入少于十秒的素材,或是做了其他的非法上载操作,使得 MAV70 将这些上载的素材文件作为“垃圾”文件,而不作处理,一些转码失败的素材也会堆积起来,久之,这样的素材条目不仅占用了 MAV70 相当的空间容量,还会在上载数据库中产生许多“垃圾”信息,对于今后管理人员查找、整理信息也会是个不大不小的麻烦。所以管理人员应定期通过集中上载主程序进行管理和清除。

• MAV70 视频服务器作为传统的视频设备,同步源的输入是其能够正常工作的前提,因此在素材上载前,特别是定时任务执行前,一定要保证正确的同步输入。

• 记得一次, MAV70 的 PU 板(位于 MAV70 系统内部,专用于磁盘校验工作的板卡)报“日志已满,日志错误”的警告,当然这对于 MAV70 而言,只是一个并不影响正常工作的警告,笔者通过专用软件可以看到,确实报该板的日志错误。但无论笔者如何想将该 PU 板的错误日志清除,均告失败,管理工具提供的所有清除命令无任何效果。不得已,笔者趁一次周末夜间,无上载工作时,将 MAV70 的磁盘带区集进行了重建,重建完成后原先的所有磁盘信息全部清除,错误日志自然也不复存在了。

• 某次值夜班时,有编辑来告之笔者,说他在上载时报一打不开数据库的对话框,初听以为是他的误操作或集中上载部分出现了故障造成的。在笔者进入机房后,几个在线的编辑也说正在做节目时也弹出一数据库连接失败的对话框。既然是集中上载与制作网同时报与数据库有关的故障信息,笔者的第一判断就是数据库可能出现了问题。笔者在中心服务器机房发现,域控制器群集已做了自行切换,但数据库服务并未启动。看来问题不大,笔者手动将域控制器群集切回原有的服务器(笔者的习惯),手动启动了数据库服务,一切似乎已经正常,事情看起来不是很复杂。就在我还正想着怎么会无故发生自动切换这种“怪事”时,编辑又来找我了……现象依旧,唯有所不同的是群集的切换在群集管理器判定原镜像机也出现故障后,重新试图启动原主控机。此时数据库也在时断时续地响应着网络中的请求。这是一个比较少见的现像,无论我如何重启整个网络、修复数据库、还原已备份的数据库,所有尝试均告失败。这时我将注意力放至了数据库群集,也许就是这里的原因。在备份了现有的数据库后(虽然它已经没什么用了),卸载并重新安装了数据库群集,运转正常了。笔者重建了所有的网络用户的信息。当时是在网络的试运行期间,也幸好是在试运行期间,现在笔者又要到哪里去找这样一个环境来做这样一个“实验”?但是为什么出现了数据库群集的崩溃,笔者至今也未能找出恰当的解释。

• 一次,在重启一台带光卡( FC 卡)的工作站时,在开机时报磁盘(为 MDC 服务器的卷标)故障,磁盘进行扫描,并报错。由于当时有某种原因,该工作站连续重启数次,每次均正常关机,每次均检测。报错的同时要求对卷进行 CHKDSK.exe 操作。这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对其他带光卡的工作站重启,出现同样的现象。通过 SANergy 软件对磁盘阵列测试后,未发现任何问题。分析后认为,造成故障的原因应与 MDC 服务器操作系统下的卷数据结构有关,重启 MDC 服务器后,问题不再出现。

• 另一个和 MDC 有关的问题是,在原先的新闻制作网中,主域控制器与 MDC 服务器合在一起,所有的网络控制均由主域控制器发出。由 MDC 服务器的工作原理可知,这是性质比较特殊的一类服务器,一方面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一方面它的 I/O 流量相对较小。因此,是否有必要将其分开呢?在这次建网的过程中,对原有的新闻网进行了部分升级,其中就包括了加入独立的 MDC 服务器。事实证明,独立的 MDC 服务器可以使稳定性有很大的提高。由此可见,虽然 MDC 服务器的 I/O 流量相对较小,但主域控制器的网络负担任何的加重,都会对全网产生很大的影响。

• 和大存储量的数据关系越密切,磁盘故障的也就在所难免。 MAV70 、海量磁盘存储阵列和 SCSI 硬盘塔,每种存储体都会有硬盘更换的可能。在这个每款存储设备都标明可以热插拔的今天,磁盘的更换命令虽然各有不同,但更换步骤却是大同小异: 1 )停止要更换的磁盘运转; 2 )卸下硬盘,并更换新盘; 3 )加载新盘; 4 )自动或手动重建带区信息。

五、总结

非线性编辑制作网 篇6

【关键词】非线性编辑;电视节目;后期制作

电视节目重点在于视觉,且视觉、听觉具有同步性,声音与画面合为一体,将客观现实的声像艺术予以再现。相较于广播媒体与报纸,电视最明显的特点为表现画面形象,故而在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要注重对文字语言、画面语言的凸显,而后亦要有机结合声音与画面。当前电视技术发展极快,再加之数字时代的到来,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已经由传统的线性编辑方式转变为非线性编辑,使用更加方便,且电视节目效果更好。本文以此为主线,具体探讨非线性编辑在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的使用,包含非线性编辑的组成、特点以及具体应用,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一、非线性编辑的组成与特点

非线性编辑即A/D转换类型不一的模拟量素材后将其于硬盘中存储,而后再

使用After Effects或者Premiere软件开展后期的诸项工作,包括编辑注入视频或者音频、合成声像或者特技等,最后向记录设备例如录像带、磁盘以及计算机硬盘等输送结果。下文探讨其组成与具体特点。

(一)组成

非线性系统主要包括硬件与软件的支持。从硬件层面而言,其主要设备为计

算机、声卡、视频卡或者外围设备等。视频卡的主要功能为对模拟视频予以采集和输出,即主要对A/D、D/A开展实时转换。从软件层面,非线性编辑系统主要构成为非线性编辑软件、二维和三维动画软件、音频处理软件以及图像处理软件等。

(二)特点

1.有较高的图像信号质量。在编辑节目素材时使用传统录像带会衰减信号,且这种衰减无法通过措施来弥补,而应用非线性编辑可将上述缺陷克服,且不管采用何种处理方法或者编辑多少次,其均具有稳定的信号质量。

2.有较高的编辑制作效率。非线性编辑主要存储载体为光盘或者硬盘,硬盘上存储有大量资料,在对材料予以搜索时无需来回倒带。与此同时,在对信息予以存储时主要应用并列平行方式,因此在访问视音频素材时也具有非线性,还可开展随意排列组合。最突出的特点为在修改或者剪切时极其方便,在制作特技字幕时具有灵活性与多样性,可在极大程度上对节目编辑流程予以简化,进而最大限度地提升编辑质量与效率。

3.可完美同步声音与画面。在输入立体声音频时具有平衡非平衡性,可简化均衡处理音频信号环节,同时无需开展输入输出兼容数字音频环节。

4.在后期节目制作中可减少制作成本。后期制作系统的组成极其简单,只需要一台下载机与一套非线性编辑系统,这样便可保证后期制作的完备性。由于非线性编辑的系统结构具有开放性,且可定期升级,对于诸多相关硬件和软件也可支持使用。

二、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非线性编辑的具体使用

(一)在素材编辑中的使用

素材编辑即对素材出入点予以设置,对最合适的部分予以选取而后将废弃镜头去掉,对不同素材予以组接的过程。素材多储存于磁盘上,在对这些素材予以查看时非线性编辑灵活性极高。在调用素材时亦可瞬间实现,在排列时具有极大的随意性、简便性以及快捷性。在播放时既可按照正常速度亦可反向播放、慢速播放、单帧播放以及快速重播等。在对素材长度予以调整时非线性编辑在时码编辑的作用下可保证到帧编辑的精确性,可对编辑点前后画面予以参考而后直接开展手工剪辑。在具体编辑时可于任何时段对节目中的多个或者单个镜头予以删除,亦可在节目任何位置中插入素材。

(二)采集与输入

使用视频编辑软件与音频或者视频采集卡对音频信号或者模拟视频予以转换使其变为数字信号后在计算中存储,亦可在计算机中对外部数字视频予以存储,使其转变为素材,同时可以进行处理,再向视频编辑软件中导入。

(三)对镜头予以组接

非线性编辑可对时间线予以充分利用而后时间排序各类镜头,亦可对类型不一的素材位置予以随意调整。在编辑素材时可在节目播放时的任何位置将素材插入,亦可对节目中多个或者单个镜头予以删除。同时亦可实现在编辑磁带时常使用到的组合编辑或者插入编辑。使用非线性编辑可对素材进行任意组合且在利用时也具有重复性,故而可保证组接镜头的完美性。这样一来画面逻辑性更高,同时也更好地将构思、创意以及意识体现出来。

(四)制作字幕

在合成字幕与视频画面时主要方式有硬件和软件这两种。应用软件合成字幕时主要使用的处理方法为特技抠像,且有较长的生成时间,故而在字幕较多的节目中不推荐使用。使用硬件合成字幕则有较快的实现速度,可对字幕与画面的叠加效果予以实时查看,但是离不开双通道视频硬件的支持。在比较高档与质量较好的非线性编辑系统中多使用硬件字幕。

(五)生成特技

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中类型多样的特技模板,例如画中画特技、音频滤镜特技、视频滤镜特技以及字幕混合等。但是不管是转场画面与画面还是生成字幕特技否需对节目内容所需予以充分考虑,避免使用特技次数过多。同时使用特技在转换时要控制好时间,不能过短,不然画面就会有跳跃感。保证时间足够可促使画面与声音更加和谐统一,促使电视节目的冲击力、表现力以及感染力更强。而在给予人物特写时就不应使用特技,否则人物头部会出现分裂之感,对画面美感产生影响。

(六)添加音乐与音效

在非线性编辑中具有编辑与控制音效的功能,在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对合适音效予以适当添加,例如自然音效、背景音效以及环绕音效等,使用多音频轨道合成技术可对片子氛围予以有效烘托,同时艺术效果也较好,可对观影者的情感予以有效激发。

(七)对同期声予以妥善运用

同期声即在对图像予以拍摄的同时将现场声音记录下来,包括人物访谈以及现场音响等。同期声在电视节目中属于重要表现手段,可有效烘托与渲染主题,使参与感与现场感更加强烈。因此对于专题节目或者新闻节目而言可适当运用同期声并且尽量减少后期配音。

三、结束语

目前在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非线性编辑使用愈发广泛,涉猎范围更广。上述素材编辑、采集与输入、对镜头予以组接、制作字幕、生成特技、添加音乐与音效以及对同期声予以妥善运用等功能只是应用比较广泛的编辑技巧与手段。要想更好地将电视节目艺术形式与主题思想表现出来,编导人员还需努力对自身艺术修养、综合素质以及非线性编辑的各项操作技能予以提升,将数字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增强节目效果,提升收视率。

参考文献

[1]李莉.浅谈非线性编辑在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的运用[J].成功(教育),2011,03:140.

[2]常瑞宝.浅谈非线性编辑技术在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的应用[J].新闻传播,2012,08:180.

[3]王瑞君.浅谈非线性编辑在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的应用[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0,03:27-28.

[4]于娜.浅谈非线性编辑技术在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的应用[J].电子世界,2013,02:73.

[5]刘岩.浅析非线性编辑系统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1:38.

非线性编辑制作网 篇7

那么怎样合理充分地使用非线性编辑系统, 做出在视觉、听觉上令人满意的节目呢?笔者以SOBEY创意21非线性编辑系统为例谈一下观点。

SOBEY创意21非线性编辑系统集录放机、切换台、特技台、调音台、字幕机等于一身, 功能强大, 操作简便, 是未来电视数字化时代编辑制作节目的完美制作搭档。具体说来, 应该通过以下两方面提高节目制作质量, 努力创造精品。

首先要建立视音频资料库, 不断更新字幕模式

资料库, 顾名思义它是储备资料的地方, 它的作用非同小可。就象作战要有军火库, 我们做电视节目, 在一定程度上会存在不可预见性和突然性、紧急性。如果到使用的时候再去找资料往往来不及。平时多留意存储, 用时不仅节省大量时间和精力, 而且能给节目增色不少, 甚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素材采集可以由磁带输入 (模拟信号压缩转换成数字信号) , 也可以由互连网或其他系统引入 (数字信号AV文件) , 为提高节目质量, 我们在节目的素材采集、资料存储阶段就严把质量关。每一片段视频信号的亮度、色度、饱和度、对比度, 我们都会运用CY99的独特工能进行增减修补, 对音频信号的左右声道也要进行音量调整 (输入音量不宜过大, 否则容易造成幅失真) , 使画面色调和谐悦目, 声音流畅悦耳。

除了采入或引入的素材, 我们还自己制作生成一些素材, 包括字幕及电子背景。字幕在电视画面中可以起到强调、解释、说明的作用。在我们的经济类节目中, 标题字幕可以表达节目将介绍、推荐、分析、讲述的主要内容, 也是节目的“眼睛”可以帮助观众理解, 增进记忆;内容提要字幕则可以强调一些重要的观点、数据、人物或商家企业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等, 甚至包括同期声对白字幕。

字幕一般是叠加在画面上的, 所以字幕布局一定要与画面结合处理, 做到清晰、醒目、和谐、统一、美观。CY99创意系列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字幕制作体系能够使我们的想象力淋漓尽致地发挥。几十种字体, 任意的字型字号, 任意的字色、边色, 任意的边宽 (包括模糊程度) , 再加上阴影、魔变、各种图形、图像、背景、材质……而经济类尤其是导购类节目, 本身就形式活泼亲切, 更拓展了字幕的艺术风格, 真正是“不怕做不出来, 就怕想不出来”。

其次再谈一谈过渡、画面特技方式的设置

相对于听觉的享受, 电视带给人们的主要是视觉的艺术, 因此, 在电视节目的制作中, 视频处理要远比音频处理复杂、重要。非线性编辑系统拥有多层视频轨, 一般在同处一轨的前后相邻的两个素材间应用过渡特技, 使两个画面的衔接产生特技效果, 形成强有力的视觉冲击, 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在系统的过渡特技编辑状态下, 我们编辑制作人员可以手动设置任意过渡特技内部的固定参数及任意位置的可变参数, 也就是“自定义”过渡特技方式, 或在素材库中预置的过渡特技模板基础上进行简单修改以衍生出新的过渡特技方式。

这些二维过渡特技可能实时精确到关键帧, 形式包括区域马赛克、油画、亮色调整、单色、静帧、抽帧、叠画、划像、专业色键、亮度键、二维DVE等轨道特技。所有特技均可直接拖放置于时间线上的两段视频素材之间。我们按照节目串编的需要预先设置好常用过渡特技方式并储存到库, 比如:设置边框的色彩、软边过渡、水平或垂直重复若干次、划像位移、水平或垂直偏移、反向等等。当需要不同的特技效果时, 只需简单地从库中拖拽到要加特技的关键帧, 再松开鼠标就可以了。这样做可以节省很多宝贵的时间, 保证各类经济信息又快又好地传递, 最大限度地发挥价值。

非线性编辑制作网络的安全解决方案 篇8

非线性编辑系统是利用数字存储媒体进行数字视音频编辑的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系统。与传统编辑方式相比, 非线性编辑系统具有存储空间海量、操作方便、高效等巨大优势, 同时其高技术含量能赋予电视节目镜头连接方式和画面处理更加多样化、更加新颖的美感, 让观众更加赏心悦目。

近年来, 电视工作者不断追求电视节目高清化, 且日益重视时效性。这一趋势使得以存储空间海量、操作方便、高效为特点的非线性编辑系统得到广泛使用, 逐渐成为各电视台不可或缺的节目制作工具。这一趋势还进一步促使技术人员将分散独立的许多非线性编辑工作站、媒资平台、办公网等用FC网络和以太网组合成综合非线性编辑制作网络。后期编辑人员从此可以弹指间调阅海量历史视音频资料, 撷取其中任一片段, 用于实时编辑, 并且实现了节目编辑和审片在网内无缝对接。同样是这一趋势, 还促使技术人员必须高度重视非线性编辑制作网络的安全运行, 必须竭力避免因编辑过程出现故障, 耽误节目制作时间, 甚至影响突发事件报道节目的准时播出。

福州电视台2003年开始使用非线性编辑工作站, 2008年建设10个站点的小型非线性编辑制作网 (小网) , 2009年为实现电视节目制作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 对原有的小网扩建, 增加了30个站点 (首期建设为25个) , 并与其他系统互通互联, 成为集信号收录、远程节目回传、节目后期制作、OA网审片以及媒资管理为一体的数字化综合非编制作网系统。

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们深切体会到, 非线性编辑制作网络是否安全运行是电视节目能否准时交播的重要一环, 必须高度重视。于是, 自2009年以来, 在建设数字化综合非编制作网系统过程中, 我们与厂家一起认真分析以往非线性编辑制作网运行时出现的故障, 吸取教训, 采用如下解决方案, 保证数字化综合非编制作网系统的安全性、高可用性。

一、网络架构的安全设计

保证非编制作网的网络架构安全、稳定至关重要, 这就要求消除网络中的单点。我们网络采用千兆光纤 (FC) -千兆以太网 (san) 的双网网络架构, 由存储模块、服务器模块、制作模块几个部分构成。采用FC在线中心存储设计。全网采用双光纤交换机、双以太交换机、双MDC服务器、双数据库服务器的全冗余设计 (图1) 。

MDC服务器采用主备方式, 通过千兆光纤交换机与FC在线中心存储连接 (图2) , 服务器运行Sanergy管理软件, 采用MSCS (Microsoft Cluster Server) 实现MDC服务器高可用、热备切换。

数据库服务器也是采用主备方式, 主备数据库服务器和终端站点分别接入千兆以太交换机, 两台千兆以太交换机级联 (图3) 。主备数据库服务器安装EMC Autostart双机热备软件, 实现主备自动切换功能。

FC在线中心存储体采用UIT6800, 支持热插拔, 采用双控制器工作模式, 两个控制器分别与两个FC交换机交叉互连, 盘阵分为5个盘箱。每个盘箱15块硬盘做一个RAID5组, 一共做5个RAID5组, 对盘阵做全局热备, 鉴于每个盘阵同时坏一块硬盘的几率比较小, 这样的备份机制可以保证在线中心存储的安全性。

二、数据的安全设计

在保证非编制作网的网络架构安全、稳定之后, 我们还建立如下机制来确保在整个网络中各种数据的安全:

(一) 数据库的备份设计

主备数据库服务器都配有双网卡 (Public和Mirror) , Public用于业务系统的正常网络通讯, Mirror用于数据库镜像数据的同步以及侦测心跳。主服务器安装EMC Auto Start, 物理主机宕机后, Auto Start资源组会自动切换, 然后备份服务器自动接管SQL服务。

采用数据库维护计划, 在每天晚上系统工作量最低的时段里, 对数据库的定期增量做备份, 还要完整备份出一份数据库文件, 在数据库出现严重错误的时候, 可以马上恢复最近一次备份的状态, 这几种措施能保证在硬件或软件出现故障的时候, 用最短的时间恢复数据库的正常运行, 把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

(二) 管理磁盘空间

FC在线中心存储其中两个, 如果空间一直被占用, 硬盘就会满负荷工作, 硬盘故障的几率就会增加, 即使预留有热备盘, 也应该降低硬盘的损坏率, 虽然可以对盘阵进行升级扩容, 但是每进行一次升级扩容, 都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要合理地管理利用现有的磁盘空间。

以栏目为单位, 按照每个栏目节目量, 用非编网络管理软件分配各栏目所需空间, 当栏目空间超过配额, 该栏目下所有用户不能再上载素材, 需要适当释放早先的旧的、不用的素材来重新获得空间配额;设定一个时间段, 限制素材保留的时间, 以一个月为单位, 督促各栏目负责人, 删除这个月份之前的素材;外部素材是统一通过专用防毒工作站上载的, 工作站由于素材的增加, 空间也会增加, 由于分派的空间相对较小, 外部素材时效性比较强, 所以释放空间的时间段被设定为一周。这样能保证磁盘的使用空间最大化, 提高磁盘的使用率, 最大程度降低硬盘的损坏率。

(三) 系统日志的管理

MDC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以及精编工作站在日常的运行中会产生运行日志和故障日志, 这些日志需要保存下来, 作为分析总结经验的重要参考依据, 不断地积累经验, 以便日后发现问题发生故障的时候, 能及时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及时快速地排除各类故障, 保障非编制作网高效、稳定地运行。

(四) 临时文件的清理

非编制作网的各类管理、应用程序在运行过程中, 会产生各种临时文件, 这些文件日积月累占用的空间会越来越庞大, 降低系统运行效率, 非编软件运行速度也会大大降低, 所以管理员就要监控临时文件占用空间的状态, 及时删除释放空间。

三、病毒的防范

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 造就了一个网络信息化社会,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 同时也带来了病毒, 病毒会破坏文件或数据, 造成用户数据丢失或毁损;会抢占系统网络资源, 造成网络阻塞或系统瘫痪;会破坏操作系统等软件或计算机主板等硬件, 发达的计算机网络更是令病毒传播的速度加快。由于windows系统应用广泛, 在windows系统下的病毒更是猖獗, 非编制作网整个系统都是基于windows系统建立起来的, 若是中毒, 其内部网络有可能传播得很快, 造成非编制作网的瘫痪, 所以必须保证整个网络在无病毒的情况下运行, 我们为此采取了以下三个防范措施:

(一) 整个网络与外网隔离, 独立运行, 所有计算机都要通过BIOS屏蔽掉U盘接口、光驱、软驱等I/O设备, 并把这些I/O设备的供电暂时移除, 只有管理员做必要维护的时候才恢复。

(二) 外部素材统一通过专用防毒工作站上载, 通过内网传输到各站点。不允许使用移动硬盘这样的大容量存储器上载素材, 防毒工作站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 定期接入外网更新, 对接入的外设存储器和素材本身进行病毒查杀。服务器上安装正版、可在线升级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软件, 严防病毒、木马进入系统。

(三) 给精编工作站和各个服务器备份好镜像文件, 一旦发现工作站或者服务器被病毒破坏, 要立刻与内网断开, 用备份的镜像文件快速恢复系统功能, 尽快投入使用。

四、网络的规范管理和维护

除了非编制作网本身的硬件和软件的故障问题, 系统运维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人为因素造成故障, 诸如设备使用不当及失误操作等, 这就需要对网络进行合理的规范管理和维护。实行严格的管理对网络安全是非常必要的。

管理员要做到:定期对盘阵做日志记录、反馈日志异常信息, 定期检查MDC服务器状态, 定期检查空间 (检查磁盘空间大小、检查磁盘读写带宽) , 定期检查数据库服务器状态。

设立域, 形成内网。必须杜绝与外网连接, 各个工作站通过域登录, 对登录用户预设为管理员组和编辑用户组, 针对编辑用户组, 设置组策略严格控制用户权限, 屏蔽无关的卷, 桌面不显示任何与非编软件无关的图标, 除管理员外不能随意安装删除软件。

赋予各个栏目惟一的非编账号, 栏目下各个编辑用户共同使用这一账号, 非编用户每员配备一张IC卡, 严禁借卡上机, 非编机房电源由设备管理系统控制, 非编用户使用IC卡开通工作站电源, 设备管理系统会记录非编用户的本人信息、登陆时间和退出时间, 便于管理。用非编网络管理软件, 给各个栏目的非编账号设置权限, 每个账号只能够查看使用本栏目的资源, 需要别的栏目的资源的时候, 只需要对方栏目授权既可以使用。

五、制定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

除了采用技术措施来保证非编制作网安全、稳定的运行, 还需要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规章制度, 并作为一项核心内容, 在非编制作网安全的生命周期里贯穿始终。我们针对平时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以及非编制作网运行的实际情况, 制定出一套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 如《电视节目后期编辑机房管理制度》、《电视节目制作设备IC卡管理制度》, 使得严格管理有制度可循。制度管理和技术管理的有机结合, 有力保障了非编制作网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 确保长期有效的治理, 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

六、机房建设、日常管理和维护

除了以上在软硬件上采取的安全措施和管理措施, 服务器机房和精编工作站机房的环境和人员的因素, 也直接影响到非编制作网设备的运行状态。这就要求我们这个省辖市广播电视机房建设必须执行消防防火等级二级标准, 而且在设备安装完成后管理员必须维护好机房的环境, 做好人员的管控。

设备运行环境始终保持恒温恒湿, 而且温度、湿度都要适度, 环境温度高会使部件工作温度过高, 缩短使用寿命, 容易损坏, 湿度低, 部件会出现水汽, 造成短路;环境湿度高, 部件极易氧化和发霉, 湿度过小, 容易产生静电, 危害设备;环境灰尘多, 附着在内部元件上, 会导致接触不良、局部短路等问题。

为了提供一个良好的机房环境, 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由于服务器需要24小时不间断工作, 机房安装两台空调, 轮流开机, 其中一台故障, 还有第二台可以使用, 将温度控制在22度左右, 湿度保持在50%左右, 配备24小时不间断电源 (UPS) , 保证供电不间断, 定期检查服务器、盘阵和UPS的状态;精编工作站机房方面也配备两台空调, 将温度控制在22度左右, 湿度保持在50%左右, 每天晚上工作完毕, 关闭电源总闸;每周打扫机房, 清除设备上的灰尘;对进入机房的人员进行管控, 不允许将任何食物带入机房, 须严格按照操作步骤使用设备, IC卡专人专用, 不得转借。

七、应急安全措施

以上所述的安全措施和管理机制, 基本能确保非编制作网安全、稳定的运行, 但是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一些无法预料的紧急的状况是难免的, 因为无论什么网络都不能做到绝对的安全无事故。为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 我们制定了如下应急处理方案:

数据库主服务器安装Autostart双机热备软件做冗余双机备份;MDC服务器运行Sanergy管理软件, 采用MSCS实现MDC高可用、热备切换, 可以在主服务器出现问题的时候, 备服务器无缝全面接管。

预留N块FC 4Gb硬盘, 作为热备盘, 在盘阵中有硬盘坏掉的时候, 马上更换坏掉的硬盘。一旦精编工作站在脱离非编网络的情况下要能方便地转为单机使用。

八、结语

非线性编辑制作网 篇9

1 非线性编辑的内涵

1.1 非线性编辑的定义

非线性编辑是指通过Premiere等计算机相关编辑软件,先对视频材料进行整合编辑,然后将编辑后的素材转化成数字信号存储在计算机中。.非线性编辑通过对视频制作软件的高效利用,完成了视频处理和声音修改,并且加入了一些特效,使得视频的呈现效果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非线性编辑一般情况下都需要通过计算机来完成,对于其他外部设备依赖性不强,数字化制作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操作来实施,对于视频素材能够合理地调配,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排序,简便使用,随机性明显。

1.2 非线性编辑的优势

非线性编辑技术实现了传统设备的集成技术,避免了设备分散造成的麻烦,减轻了后期制作所需要承担的设备投入和成本开支,相对于线性编辑来说,具有明显的优势。

1.2.1 图像效果有保证

传统编辑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需要对视频素材进行多次使用和修改,由于技术上的缺陷使素材信息信号受到很大影响,最终导致视频图像的效果大大折扣,而且传统编辑技术对素材信号的影响是不可逆转的,所以,图像效果和后期制作的质量就得不到保证。相对而言,非线性编辑技术在对素材使用时采用的是数字信号,不管处理编辑的次数多少,都不会对信号造成影响,这样保证了视频图像的呈现效果和影视后期合成制作的质量。

1.2.2 编辑制作效率高

相对而言,非线性编辑是通过使用计算机软件来完成视频文件的编辑,并且搜索素材和处理素材的准确性高、速度快。非线性编辑技术在编排视频素材时,软件所具备的平行式存储方式有利于素材的处理和调整,再加上灵活性更强的字面特效,使得编辑流程更加简便,编制制作效率大大提升。

1.2.3 音画同步效果好

传统现行编辑的音画同步效果较差,影响到观众的观赏质量。而非线性编辑技术利用音效控制器的平衡音效导入技术实现了声音文件的有效处理,使得声音和画面的及时结合,保证了音效与视频的同步效果,从而使视频的观赏性大大提高。

1.2.4 后期制作成本低

传统线性编辑后期制作成本高,而非线性编辑技术的广泛使用大大减少了影视后期合成制作成本。由于非线性编辑技术不需要依靠外部设备,只需要通过计算机和相关软件就能够完成视频素材的整个编辑过程,并且非线性编辑简便、灵活、实用,可以实现多款编辑软件的兼容,完成对视频素材的辅助编辑工作,编辑效率高且后期制作成本低。

1.3 非线性编辑的缺点

虽然非线性编辑同线性编辑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非线性编辑还存在一些缺点。

1.3.1 编辑时间比较紧张

非线性编辑效率极高,方便快捷,能迅速完成视频后期制作。然而,非线性编辑的工作模式还属于传统的工作模式,在编辑过程中工作人员的思维不固定,需要随着节目的调整而发生改变,这就需要编辑人员在计算机硬盘中存储尽可能多的素材,从而保证视频制作中的随时使用。所以需要对素材进行一一筛选并将选择的素材编辑成片,再输出到磁带上。这样使得编辑时间比较紧张,许多时候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素材的输入、筛选和输出上。

1.3.2 稳定性和安全性有待提高

当前,观众对影视节目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非线性编辑也面临着升级和挑战。随着后期制作水平的提高,对非线性编辑的设备要求也更高。由于非线性编辑在软件和系统方面还不够完善,并且在升级系统后还需要考虑和处理软件之间的兼容问题,所以,在非线性编辑实践中,往往会出现编辑人员操作不当和技术有限而导致系统死机的情况,严重时还会损坏和丢失重要文件数据,使得非线性编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大大削弱。除此以外,非线性编辑需要将大量的素材存储进计算机硬盘中,有时会因为硬盘空间不足等问题,给编辑工作带来一定影响,降低了后期制作的效率。

2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构成

目前,影视后期合成制作所使用的非线性编辑系统主要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构成。从硬件组成来看,主要有工作室、配置较高的PC、专业性的显卡和声卡以及其他外设装备,其中显卡尤为重要,要保证能够实现模块数据的正反向转化,保证视频素材的采集和输出流程。从软件组成来看,主要有系统软件、二位和三维动画软件、音频处理软件以及Premiere非线性编辑软件。在影视后期合成制作中,软件的作用愈发重要,对软件的使用水平直接关系到视频编辑效率和质量。非线性编辑系统特别注重对影视素材进行计算机软件技术制作,最后通过硬盘、磁盘、光盘以及录像带等介质对影视后期制作进行记录。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中,可以发现数字化存储的优势特别明显,能够快速有效地整合、排序和处理并行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上的视频素材,使得影视后期制作的效率大大提高。对非线性编辑系统进行深入研发和推广,有利于提高影视后期制作的整体水平,实现后期制作的专业化发展,为大众呈现更具观赏性的影视作品。

3 非线性编辑与影视后期合成制作技术的关系

3.1 对影视后期合成制作技术的认识

在影视制作的前期主要是关于作品的拍摄。进入后期制作后,需要对前期拍摄的视频素材进行剪辑、整合和处理,也就是所谓的后期编辑。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需要非常好的处理加工,对原本杂乱无章的素材进行合理编辑才能最终呈现具有观赏价值的完整作品。影视后期制定对编辑技术要求非常高,编辑人员需要对大量的素材进行筛选和整理,然后进行剪辑和加工,实现声音、图像、数字转化、数据输入输出等多方面的合成制作,最终诞生出一件优秀作品。当前,影视后期合成制作技术常用的软件除了Premiere非线性编辑软件外,还包括比较实用的After Effects CS4、Nuke 5.2v3 32位、Boujou 4.0、Illusion 3.0、phtoshop CS3、Vegas 7.0等诸多视频编辑软,另外还包括一些必要的合成插件等。

3.2 非线性编辑系统对影视后期合成制作的影响

早在上世纪90年代,随着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美国就开始研究影视节目后期合成制作技术,研发出“桌面编辑演播室”,这实际上就是非线性编辑系统的起步。我们可以发现非线性编辑实质上就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上而形成的,由于非线性编辑技术能够实现与传统设备的完美结合,提高影视后期合作制作的效率,所以,其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非线性编辑系统对于影视后期合成制作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优势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其简捷灵活的运用,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图像效果和视频质量,得到了广大影视编辑人员的青睐和使用。

4 非线性编辑与影视后期合作制作技术的结合应用

4.1 输入和采集

利用音频采集卡、视频采集卡以及视频编辑软件,将视频材料信息转化为数字形式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

4.2 编辑素材

对视频素材进行筛选和整理,选择好素材的出点和入点,保留合适的片段,进行合理的剪辑,对不同素材进行组合和拼接。非线性编辑使得素材编辑的精准度非常高,利用非线性编辑系统灵活地查寻和观看素材,迅速完成对素材的调用、排序、模拟和剪辑。

4.3 特技处理

特技处理方面主要涉及到叠加合成和转场特效。从音频素材来看,需要进行混响特效处理,将复杂的音频素材和视频素材组合起来,实现音画同步,提升展示效果。

4.4 制作字幕

制作字幕有硬件字幕和软件字幕两种方式。硬件字幕速度快,只要配备支持双通道的硬件设备就基本能够实现音画和字幕的叠加效果,而软件字幕一般不适用于字幕较多的影视作品。当前,非线性编辑系统已经配备了硬件字幕。

4.5 生成和输出

利用非线性编辑软件生成完整的视频文件,然后输出到光盘、录像带或外存设备基本上完成影视后期制作。

5 结论

非线性编辑相对于传统线性编辑优势明显,对于影视后期制作起着重要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影视后期合作制作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袁站.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在影视制作中的优劣分析[J].福建电脑,2008,(6).

[2]魏中.浅谈非线性编辑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9,(3).

非线性编辑制作网络的安全解决方案 篇10

福州电视台2003年开始使用非线性编辑工作站, 2008年建设10个站点的小型非线性编辑制作网 (小网) , 2009年为实现电视节目制作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 对原有的小网扩建, 增加了30个站点 (首期建设为25个) , 并与其他系统互通互联, 成为集信号收录、远程节目回传、节目后期制作、OA网审片以及媒资管理为一体的数字化综合非编制作网系统。

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们深切体会到, 非线性编辑制作网络的安全运行是电视节目能否准时交播的重要一环, 必须高度重视。于是, 自2009年以来, 在建设数字化综合非编制作网系统过程中, 我们与厂家一起认真分析以往非线性编辑制作网运行时出现的故障, 吸取教训, 采用如下解决方案, 保证数字化综合非编制作网系统的安全性、高可用性。

1 网络架构的安全设计

保证非编制作网的网络架构安全、稳定至关重要, 这就要求消除网络中的单点。我们网络采用千兆光纤-千兆以太网的双网网络架构, 由存储模块、服务器模块、制作模块几个部分构成。采用FC在线中心存储设计。全网采用双光纤交换机、双以太交换机、双MDC服务器、双数据库服务器的全冗余设计 (图1) 。

MDC服务器采用主备方式, 通过千兆光纤交换机与FC在线中心存储连接 (图2) , 服务器运行Sanergy管理软件, 采用MSCS (Microsoft Cluster Server) 实现MDC服务器高可用、热备切换。

数据库服务器也是采用主备方式, 主备数据库服务器和终端站点分别接入千兆以太交换机, 两台千兆以太交换机级联 (图3) 。主备数据库服务器安装EMC Autostart双机热备软件, 实现主备自动切换功能。

FC在线中心存储体采用UIT6800, 支持热插拔, 采用双控制器工作模式, 两个控制器分别与两个FC交换机交叉互连, 盘阵分为5个盘箱。每个盘箱15块硬盘做一个RAID5组, 一共做5个RAID5组, 对盘阵做全局热备, 鉴于每个盘阵同时坏一块硬盘的几率比较小, 这样的备份机制可以保证在线中心存储的安全性。

2 数据的安全设计

在保证非编制作网的网络架构安全、稳定之后, 我们还建立如下机制来确保在整个网络中各种数据的安全。

2.1 数据库的备份设计

主备数据库服务器都配有双网卡 (Public和Mirror) , Public用于业务系统的正常网络通讯, Mirror用于数据库镜像数据的同步以及侦测心跳。主服务器安装EMC Auto Start, 物理主机宕机后, Auto Start资源组会自动切换, 然后备份服务器自动接管SQL服务。

采用数据库维护计划, 在每天晚上系统工作量最低的时段中, 对数据库的定期增量做备份, 还要完整备份出一份数据库文件, 在数据库出现严重错误的时候, 可以马上恢复最近一次备份的状态, 这几种措施能保证在硬件或软件出现故障的时候, 用最短的时间恢复数据库的正常运行, 把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

2.2 管理磁盘空间

FC在线中心存储其中两个, 如果空间一直被占用, 硬盘就会满负荷工作, 硬盘故障的几率就会增加, 即使预留有热备盘, 也应该降低硬盘的损坏率, 虽然可以对盘阵进行升级扩容, 但是每进行一次升级扩容, 都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要合理的管理利用现有的磁盘空间。

以栏目为单位, 按照各栏目节目量, 用非编网络管理软件分配各栏目所需空间, 当栏目空间超过配额, 该栏目下所有用户不能再上载素材, 需要适当释放早先旧的、不用的素材来重新获得空间配额;设定一个时间段, 限制素材保留的时间, 以一个月为单位, 督促各栏目负责人, 删除这个月份之前的素材;外部素材是统一通过专用防毒工作站上载的, 工作站由于素材的增加, 空间也会增加, 由于分派的空间相对较小, 外部素材时效性比较强, 所以释放空间的时间段被设定为一周。这样能保证磁盘的使用空间最大化, 提高磁盘的使用率, 最大程度降低硬盘的损坏率。

2.3 系统日志的管理

MDC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以及精编工作站在日常的运行中会产生运行日志和故障日志, 这些日志需要保存下来, 作为分析总结经验的重要参考依据, 不断地积累经验, 以便日后发现问题发生故障的时候, 能及时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及时快速地排除各类故障, 保障非编制作网高效、稳定的运行。

2.4 临时文件的清理

非编制作网的各类管理、应用程序在运行过程中, 会产生各种临时文件, 这些文件日积月累占用的空间会越来越庞大, 降低系统运行效率, 非编软件运行速度也会大大降低, 所以管理员就要监控临时文件占用空间的状态, 及时删除释放空间。

3 病毒的防范

为保证整个网络在无病毒的情况下运行, 我们采取了三个防范措施。

(1) 整个网络与外网隔离, 独立运行, 所有计算机都要通过BIOS屏蔽掉U盘接口, 光驱, 软驱等I/O设备, 并把这些I/O设备的供电暂时移除, 只有管理员做必要维护的时候才恢复。

(2) 外部素材统一通过专用防毒工作站上载, 通过内网传输到各站点。不允许使用移动硬盘这样的大容量存储器上载素材, 防毒工作站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 定期接入外网更新, 对接入的外设存储器和素材本身进行病毒查杀。服务器上安装正版、可在线升级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软件, 严防病毒、木马进入系统。

(3) 给精编工作站和各个服务器备份好镜像文件, 一旦发现工作站或者服务器被病毒破坏, 要立刻与内网断开, 用备份的镜像文件快速恢复系统功能, 尽快投入使用。

4 网络的规范管理和维护

管理员要做到定期对盘阵做日志记录、反馈日志异常信息, 定期检查MDC服务器状态, 定期检查空间 (检查磁盘空间大小、检查磁盘读写带宽) , 定期检查数据库服务器状态。

设立域, 形成内网。必须杜绝与外网连接, 各个工作站通过域登录, 对登录用户预设为管理员组和编辑用户组, 针对编辑用户组, 设置组策略严格控制用户权限, 屏蔽无关的卷, 桌面不显示任何与非编软件无关的图标, 除管理员外不能随意安装删除软件。

赋予各个栏目唯一的非编账号, 栏目下各个编辑用户共同使用这一账号, 非编用户每员配备一张IC卡, 严禁借卡上机, 非编机房电源由设备管理系统控制, 非编用户使用IC卡开通工作站电源, 设备管理系统会记录非编用户的本人信息、登录时间和退出时间, 便于管理。用非编网络管理软件, 给各个栏目的非编账号设置权限, 每个账号只能够查看使用本栏目的资源, 需要别的栏目的资源的时候, 只需要对方栏目授权即可以使用。

5 机房建设、日常管理和维护

为了提供一个良好的机房环境, 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由于服务器需要24小时不间断工作, 机房安装两台空调, 轮流开机, 其中一台故障, 还有第二台可以使用, 将温度控制在22度左右, 湿度保持在50%左右, 配备24小时不间断电源 (UPS) , 保证供电不间断, 定期检查服务器、盘阵和UPS的状态;精编工作站机房方面也配备两台空调, 将温度控制在22度左右, 湿度保持在50%左右, 每天晚上工作完毕, 关闭电源总闸;每周打扫机房, 清除设备上的灰尘;对进入机房的人员进行管控, 不允许将任何食物带入机房, 须严格按照操作步骤使用设备, IC卡专人专用, 不得转借。

6 应急安全措施

以上所述的安全措施和管理机制, 基本能确保非编制作网安全、稳定的运行, 但是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一些无法预料的紧急的状况是难免的, 因为无论什么网络都不能做到绝对的安全无事故。为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 我们制定了应急处理方案。

数据库主服务器安装Autostart双机热备软件做冗余双机备份;MDC服务器运行Sanergy管理软件, 采用MSCS实现MDC高可用、热备切换, 可以在主服务器出现问题的时候, 备服务器无缝全面接管。

预留N块FC 4GB硬盘, 作为热备盘, 在盘阵中有硬盘坏掉的时候, 马上更换坏掉的硬盘。一旦精编工作站在脱离非编网络的情况下要能方便地转为单机使用。

7 总结

非线性编辑制作网络的安全, 既需要技术层面上做好保障, 也需要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 更需要管理者负责任的使命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我们必须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 不断拓展学习新的技术知识, 而且将安全放在首要的位置, 才能保证非编制作网的安全、稳定、高效。

摘要:非线性编辑制作网络的安全运行是电视节目能否准时交播的重要一环, 必须高度重视。本文结合工作实际, 分析非线性编辑制作网络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 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

上一篇:创伤性湿肺的CT诊断下一篇:课堂教学评教之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