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水稻优化施肥技术研究

2024-04-30

寒地水稻优化施肥技术研究(共11篇)

篇1:寒地水稻优化施肥技术研究

巢湖流域水稻营养诊断施肥技术研究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巢湖流域水稻营养诊断平衡施肥技术,结果表明:施用氮磷钾对水稻生长发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并能改善产量结构性状,增加水稻产值,提高经济效益.2a试验平均,水稻平衡施肥较不施氮肥、磷肥、钾肥及不施肥的空白对照的增产率分别为33.2%、11.7%、17.8%及39.8%,施肥增收1972~6722元/hm2,产投比为4.46~8.16∶ 1.

作 者:李录久 徐宏军 李东平尹学政 王家嘉 作者单位:李录久,李东平,王家嘉(安徽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31)

徐宏军,尹学政(巢湖市居巢区土肥站,安徽巢湖,238000)

刊 名:安徽农学通报英文刊名: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年,卷(期):15(21)分类号:S511关键词:水稻 营养诊断施肥 巢湖流域

篇2:寒地水稻优化施肥技术研究

水稻优质高产施肥技术

分析了高产水稻的需肥特征,介绍了水稻施肥的方法,总结了施肥的具体措施,包括施足有机肥、控制氮素肥、重视施用磷钾肥、增施多元肥等内容,以期为水稻种植户提供参考.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年,卷(期):“”(21)分类号:S511 S365关键词:水稻 需肥特点 施肥方法 施肥措施

篇3:寒地水稻优化施肥技术简介

随着各种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黑龙江省水稻单产、总产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目前黑龙江省农民施肥还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 特别是氮肥施用量过高、氮肥施用时期不合理等问题严重。这种施肥方式使水稻无效分蘖增多, 群体质量恶化, 病害加重, 结实率低, 出米率低, 碎米多, 成为寒地水稻高产栽培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水稻优化施肥技术主要是依据土壤供肥能力和水稻的目标产量来确定氮、磷、钾肥的总用量, 利用叶龄来确定水稻生育期, 在主要生育期, 根据叶色卡的数值确定氮肥追施量, 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水稻高产群体各个时期对养分的需求。优化施肥中氮的调控原则是, 适当控制移栽至拔节前的氮肥用量, 增加穗分化期至抽穗期的氮肥用量, 使氮肥的施用与水稻最大吸氮时期相一致。通过6 a 20多个点次的试验, 证明应用水稻优化施肥技术可使氮肥用量减少20%左右, 水稻结实率提高5个百分点, 千粒重增加0.6~2.0 g, 产量平均提高10%, 产量达到9 000 kg·hm-2, 并可显著防止水稻倒伏, 减少病害发生。

篇4:寒地水稻最佳施肥模式研究试验

[关键词]水稻;硼肥;增产;品质

硼肥近几年在水稻上的应用已普遍被认可,硼对作物生理过程有三大作用:一是促进作用,硼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运转,植物体内含硼量适宜,能改善作物各器官的有机物供应,使作物生长正常,提高结实率和坐果率。二是特殊作用,硼对受精过程有特殊作用。它在花粉中的量,以柱头和子房含量最多,能刺激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使授粉能顺利进行;作物缺硼时,花药和花丝萎缩,花粉不能形成,表现出“花而不实”的病症。三是调节作用,硼在植物体内能调节有机酸的形成和运转;缺硼时,有机酸在根中积累,根尖分生组织的细胞分化和伸长受到抑制,发生木栓化,引起根部坏死。硼还能增强作物的抗旱、抗病能力和促进作物早熟的作用。

为提高科学施肥水平,提升稻米品质,同时根据生产实际需要,绿色米都建三江管理局计划利用3年的时间,在全局开展水稻最佳施肥模式试验,建立水稻植株营养模型,达到水稻产量最佳、品质最佳、营养最佳、病害最轻的把标目的,使肥料的施用更科学,实现水稻生产效益的最大化,进一步提高中国绿色米都的科技含量,扩大影响力和辐射能力。

大兴农场科技园区承担微量元素硼的相关研究,故设置本试验研究微量元素硼对寒地水稻的作用效果、养分吸收规律和稻米品质的影响,探索寒地水稻硼肥最佳施肥模式,为建立本地区科学合理的施肥模型提供科学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富利田朋(水溶性硼≥9%),意大利拉塔瑞罗化学股份公司

供试品种:水稻品种为空育131,主茎11片叶,生育日数127d。

2.试验方法

(1)小区试验设计

研究微量元素硼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硼分别设立不同的施用水平,小区随机区组排列,三次重复,小区单排单灌,小区面积30m~(3m×lOre)。试验采用水溶性富利田朋,用量设0、10、20、30g/亩五个水平,在水稻拔节期和孕穗期叶面喷施两次,其他肥料处理间用量水平保持一致。

试验各处理设计如下:

处理1:不喷施富利田朋,人工清水喷雾,亩喷液量15kg,在水稻拔节期和孕穗期叶面喷施两次。

处理2:10g/亩富利田朋,稀释1000倍人工喷雾,亩喷液量15kg,在水稻拔节期和孕穗期叶面喷施两次。

处理3:20g/亩富利田朋,稀释1000倍人工喷雾,亩喷液量15kg,在水稻拔节期和孕穗期叶面喷施两次。

处理4:30g/亩富利田朋,稀释1000倍人工喷雾,亩喷液量15kg,在水稻拔节期和孕穗期叶面喷施两次。

(2)大区示范

大区示范面积15亩以上,示范施肥模式为:

大量元素肥料:

氮肥:纯氮用量7kg/亩,基:蘖:促花:保花肥=4:3:1:2;磷肥:Pz05用量3kg/亩,100%基施;钾肥:K,0用量为4kg/亩,50%用作基肥,50%用作穗肥;

中微量元素肥料:

钙肥15kg/亩,镁肥5kg/亩,硫肥3kg/亩,硅肥15kg/亩,锌肥5kg/亩,全部用作基肥;硼肥(富利田朋)20g/亩,拔节期叶面喷施。

其它措施同大田生产。

二、结果与分析

1.主要农事操作和生育进程

2.主要农事

3.秧田管理

秧田管理严格按照《寒地优质高产水稻生产技术规程》执行。园区试验棚育苗于4月14日播种,4月22日出苗,出苗整齐。

4.整地

4月20日泡田,4月25日搅浆机搅浆,水耙轮耙平。5月5日整地结束。

5.插秧标准

5月19日人工插秧,插秧规格为9×3,基本苗数保证130株。标准达到:浅、匀、直、齐、密、满。

6月巴料管理

以葉龄诊断技术为依据,整个生育进程肥料施用情况如下:

施肥比例:氮肥按基:蘖:促花:保花肥为4:3:1:2的比例施用;磷肥全部用作基肥施用;钾肥50%用作基肥,50%用作穗肥。

肥料品种:尿素(N46%);磷酸二铵(N18%、P,0,46%);60%氯化钾。

施肥时期:基肥在水整地时施用,氮肥用量为投入总量的40%,磷肥全部投入,钾肥投/入50%;蘖肥在水稻插秧后7~15d施用,用量为氮肥总量的30%;促花肥施用在7.5叶期,用量为氮肥总量的10%,钾肥总量的50%;保花肥施用在10.1-10.5叶期,用量为氮肥用量的20%。

7.水层管理

水稻在花达水插秧后及时放水扶苗,水深苗高2/3,以不淹没秧苗心叶为准,以水护苗,以水增温,促进水稻早返青;水稻返青后,进行浅水灌溉,保持水层3~5cm,做到以水保温,以水增温,以增加水温和泥温,加快水稻分蘖;水稻进行晾田后进入间歇灌溉,灌3~5cm水层后停灌,让其自然渗干,直到无地表水,脚窝尚有浅水时,再灌3~5cm水层,如此反复但减数分裂期不能缺水;水稻进入抽穗期保持水层3~5cm,齐穗后由浅水层转入间歇灌溉;水稻抽穗30d以上,进入腊熟末期再停灌,到黄熟期再排干。

三、不同处理在抽穗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及叶面积指数比较

水稻积累的干物质中,90%以上是叶片等光合器官合成的碳水化合物。抽穗前稻株积累的干物质绝大部分用于构建根、茎、叶等营养器官;抽穗后,随光合产物向籽粒的转移积累,籽粒的60%~80%的重量来自抽穗的光合产物,其余源于抽穗前贮藏在茎秆中的淀粉,稻株积累的干物质绝大部分作为稻谷灌浆物质,形成籽粒产量。不同处理在抽穗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动态详见表

试验结果表明表明合理使用硼肥可以提高水稻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指数,从而为水稻增产奠定基础,同时适量的硼肥施用量有利于改善水稻碾米品质,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也有所提高。最佳施肥量有待于进一步试验进行探索。

篇5:寒地水稻优化施肥技术研究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 2012年04期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特别是化肥施用结构不合理,重施氮肥轻施磷钾肥,重大量元素轻微量元素,重无机肥料轻有机肥料,另外氮肥过量施用,利用率偏低。测土配方施肥是农业增收、农民增效的有效途径,是缓解化肥资源供需矛盾的客观需求。

1.水稻肥料利用率的途径

1.1提倡全层施肥

目前,水稻生产上大面积采用化肥表施的施肥方法,肥料的利用率普遍不高。据估测,氮肥利用率只有30%~50%,磷肥当季的利用率不足25%,钾肥的利用率亦仅30%~60%。肥料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是:铵态氮的表施,硝化作用的损失,氮、钾肥的流失,某些氮素化肥的分解挥发,磷肥的土壤固定等。试验表明,全层深施肥土壤中的铵态氮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而表施则因上述原因急骤减少,碳酸氢铵表施氮的利用率为31.3%,而全层深施则达到39.8%~55.5%,深施比表施氮素利用率提高了8.5%~24.2%。全层深施肥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减少肥料损失,供肥稳而久,水稻的根系深扎活力增强,因此提倡在春季旋板田或秋翻春季以旋代耙时,将有机肥、硅肥、硫酸镁锌等底铺肥料一次全层施入。

1.2提倡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水稻增产靠增施化学肥料来支撑,长期大量地使用化学肥料,不但破坏了土壤结构,不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而且会因为土壤吸收不了渗透到地下,污染了水源。提高水稻产量必

须先提高土壤肥力,最好的途径就是增施有机肥,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相结合。有机肥料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能改良土壤,增强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水稻根系发育,还能提供水稻生长所需的全价营养,并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产生激素,增加其抗性。产生的有机酸,可增加磷肥的有效性。微生物活动耗氮减少氮的损失,同时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为水稻光合作用提供重要原料。有机肥料肥效缓慢,肥劲长久,虽然能在水稻生育期内持续不断地供应养分,但养分释放的少而慢,需用速效的化学肥料作为补充和调节。有机肥在水稻翻地或旋地前施入。一般施优质腐熟的农家肥15.0~22.5 t/hm2,而以秸秆等为主要原料的有机肥不能超过7 500 kg/hm2,以防施用量过大或未腐熟的有机肥,使微生物大量活动,前期与水稻生长争氮,后期因分解有机质产生的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影响水稻根系的发育。

1.3提水稻栽培管理水平和肥料利用率

大力推行秋翻地,春季以旋代耙,以改善土壤结构,熟化土壤,提高土壤肥力。试验表明,秋翻地春季以旋代耙比春季旋板田增产8%~10%,落粒稻减少50.3%。选择株型好、分蘖力强、根系发达、吸肥力强的品种,节省肥料又高产。旱育壮秧,秧苗素质好,发根力强,抗黑根病能力强,吸水吸肥能力强。防止一次施肥量过大,肥料浓度高伤根,施肥后注意保水,防止肥料流失。保证抽穗前后通风透光好,底叶不早衰,维持根系的活力。适时晾田、晒田,促进根系下扎。推广节水栽培技术,以浅湿管理为主,后期实行干干湿湿的管水方法。消灭草荒,防止杂草与水稻争肥。安全用药,防止药害抑制水稻生长。加强病虫防治,防止水稻早衰。

2.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2.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主要内容

2.1.1测土

测土是测土配方施肥的前提,通过对土壤养分分析测定,较准确地掌握土壤养分状况及供肥性能,为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大许镇农技中心分成3组到各村以6.67hm2为核心采取土样500多个进行测定,以确定各村土地的土壤养分含量,便于因地制宜的施肥。

2.1.2配方

配方是施肥的关键,在测土的基础上,根据土壤特性、栽培习惯、作物的需肥规律、生产水平和气候等条件,结合上年的产量水平,确定目标产量,再根据肥料的效应,提出氮、磷、钾的最适用量和最佳比例。

2.1.3配肥

按照配方要求选择优质单质肥料或专用肥、复合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等肥料品种进行科学搭配;施肥是按照确定的配方,合理安排基肥、追肥比例,确定施用时间和方法,以发挥肥料的最大增产作用。

2.1.4制定施肥模式

根据土壤类型、作物的生育特性和需肥规律,制定相应的模式。水稻测土配方施肥要掌握以土定产、以产定肥、因缺补缺、有机无机相结合、大量与微量元素相结合、用地养地相结合、氮磷钾平衡施用的原则。有机无机相结合是指土壤肥力是决定作物产量高低的基础,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增施有机肥料可有效的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机肥和化肥的氮素比例具体视不同土壤作物及有机肥资源而定。用地养地相结合是指要使作物土壤肥料形成能量良性循环,必须坚持用地养地相结合,投入和产出相平衡,也就是说没

有高能量的物质投入就没有高能量的物质的产生,只有坚持增施有机肥,氮、磷、钾和微肥合理配施的原则,才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确保高产优质。

2.2水稻配方施肥技术

2.2.1确定水稻合理施肥量

水稻需肥量为每100kg稻谷需吸收氮素2.0~2.4kg,五氧化二磷0.9~1.4kg,氧化钾

2.5~2.9kg。综合考虑土壤供应能力、肥料利用效率以及生产水平等因素,在土壤养分中等的情况下,施用肥料中氮、磷、钾配比应为1∶0.5∶0.9左右。

2.2.2施足基肥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有机肥属完全肥料,含有各种养分,除氮、磷、钾外,还有钠、镁、硫、钙及各种微量元素。施用有机肥,可改善土壤通气性能,提高保肥保水性能,促进稻株稳健生长,从而有利于水稻获得高产优质。农家肥一定要腐熟。

2.2.3控制氮肥

水稻适量施用氮肥可促进稻株发棵生长,但过量施用,不仅会造成无效分蘖增多、变青、倒伏、病虫害加剧,而且导致空秕粒多,结实率下降,影响水稻产量。

2.2.4适当补充中微量元素

中量元素硅、钙、镁、硫均具有增强稻株抗逆性、改善植株抗病能力、促进水稻生长的作用,实践表明,缺硫土壤施用硫肥、缺硅土壤施用硅肥均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微量元素如锌、硼等,能改善水稻根部氧的供应,增强稻株的抗逆性,提高植株抗病能力,促进后期根

系发育,延长叶片功能期,防止早衰;能加速花的发育,增加花粉数量,促进花粒萌发,有利于提高水稻成穗率;还能促进穗大粒多,提高结实率和籽粒的充实度,从而增加稻谷产量。

2.3高产水稻施肥参考模式

重视施用磷钾肥

磷钾肥是水稻生长发育不宜缺少的元素,可增强植株体内活动力,促进养分合成与运转,加强光合作用,延长叶的功能期,使谷粒充实饱满,提高产量。磷肥以基肥为宜,钾肥以追施较好。

篇6:寒地水稻优化施肥技术研究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地设在黑龙江省七星农业科技园区良繁区, 土壤为草甸白浆土, 土壤基本理化性状为碱解氮146.5mg/kg、速效磷26.5mg/kg、速效钾kg、有机质含量3.86%、pH值为6.03。供试水稻品种为龙粳18号, 主茎12片叶。

供施肥料:尿素 (含纯N46%) 、磷酸二铵 (含纯N18%, P2O546%) 、硫酸钾 (含K2O50%) 均由市场购买。倍丰2008 (含N16%、P2O513%、K2O17%) 由东北农业大学提供。

试验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 大区面积为30m×44m=1320m2。试验设2个处理, 不设重复, INM为优化施肥, 基施氮肥45%, 第1次追肥于水稻3.5叶期追施氮肥20%, 第2次追肥于水稻8.5叶期追施氮肥15%, 第3次追肥于水稻10.0叶期追施氮肥20%, 每公顷施纯N100.0kg、P2O543.2kg、K2O90.0kg, 纯N、P2O5、K2O比例为1∶0.43∶0.9。FFP为农民习惯施肥, 基施氮肥40%, 第1次追肥于水稻3.5叶期追施氮肥30%, 第2次追肥于水稻10.0叶期追施氮肥30%, 每公顷施纯N104.4kg、P2O555.0kg、K2O37.5kg, 纯N、P2O5、K2O比例为1∶0.53∶0.36。插秧规格为26.7cm×10.0cm, 单排单灌, 其它管理措施与大田相同。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株高变化

各处理株高变化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整个生育期INM处理株高多数时期均高于FFP处理, 前期差异不明显, 成熟期差异最显著, INM处理比FFP处理高7.5cm。原因可能是INM处理氮肥施用合理, 施肥恰好满足水稻各生育时期对肥料的需求, 8.5叶龄施用的肥料在10.5叶龄起作用, 此时正是12片叶水稻品种的拔节期, 所以肥料供应充足的处理株高较高。

2.2 分蘖动态

各处理分蘖情况见图2。从图2可以看出在整个生育期INM处理分蘖数均高于FFP处理, 前期表现最明显。原因可能是因为INM处理肥料氮、磷、钾用量均衡, N∶P2O5∶K2O为1∶0.43∶0.9, 接近于高产水稻对N、P2O5、K2O的吸收比例1∶0.45∶1.2[3]。另外INM处理在8.5叶之前比FFP处理多施用一次追肥, 施氮比例 (80%) 略高于FFP (70%) , 所以INM处理分蘖数高于FFP处理。

2.3 不同处理病害发生情况

于8月1日对各处理水稻鞘腐病和褐变粒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进行调查可知, INM处理水稻鞘腐病发病率15.5%, 水稻褐变粒发病率82.0%;FFP处理水稻鞘腐病发病率5.0%, 水稻褐变粒发病率76.5%。从该结果可以看出, INM处理水稻鞘腐病和褐变粒均明显比FFP处理轻。INM处理水稻鞘腐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比FFP处理低10.5和8.1个百分点;水稻褐变粒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比FFP处理低5.5和14.4个百分点。原因可能是INM处理氮、磷、钾用量均衡, 植株健壮, 根系发达, 抗病能力强。

2.4 不同处理水稻长势长相和根系发育情况

从水稻的长势长相来看, INM处理穗大且整齐, 小穗少, 剑叶张开的角度小, 倒伏明显比FFP处理轻, 水稻植株衰老过程慢, 剑叶大, 颜色深。这是因为8.5叶施肥时, 剑叶叶原基刚刚开始分化 (主茎12片叶品种) , 此时施肥恰好满足剑叶生长发育的需要。INM处理根系颜色比FFP新鲜, 白根多, 根系活力强。

2.5 不同处理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变化

从试验结果可知 (见表1) , INM处理平方米有效穗、穗实粒数、穗瘪粒数、产量均比FFP处理高, 穗长和千粒重相近。INM处理与FFP处理相比平方米有效穗多15.2个、穗实粒数多2.7个, 公顷产量达到11679kg, 增产16.8%。

3 小结

a.INM处理与FFP处理相比株高较高、分蘖较多。

b.INM处理水稻鞘腐病和褐变粒均明显比FFP处理轻, 鞘腐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比FFP低10.5和8.1个百分点;褐变粒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低5.5和14.4个百分点。

c.INM处理穗大且整齐, 剑叶大, 倒伏明显比INM处理轻, 水稻植株衰老过程慢, 根系颜色新鲜, 白根多, 根系活力强。

d.INM处理平方米有效穗、穗实粒数、穗瘪粒数、产量均比FFP处理高, 穗长和千粒重相近。平方米有效穗多15.2个、穗实粒数多2.7个, 公顷产量达到11679kg, 增产16.8%。

摘要: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研究新型氮素调控技术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INM处理株高比FFP处理高, 分蘖比FFP处理多, 水稻鞘腐病和褐变粒均明显比FFP处理轻。INM处理穗大且整齐, 剑叶大, 倒伏明显比INM处理轻, 水稻植株衰老过程慢, 根系颜色新鲜, 白根多, 根系活力强, 平方米有效穗、穗实粒数、穗瘪粒数、产量均比FFP处理高, 穗长和千粒重接近。平方米有效穗多15.2个、穗实粒数多2.8个, 公顷产量达到11679kg, 增产16.8%。

关键词:寒地水稻,氮素调控,新型施肥技术

参考文献

[1]谢文法, 叶惠华.化肥减量增效田间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22) :16-19.

[2]朱兆良.农业生产中化学氮肥的损失及其对策[J].北京农业, 1994 (9) :26-28.

篇7:寒地水稻最佳施肥模式研究试验

为提高科学施肥水平,提升稻米品质,同时根据生产实际需要,绿色米都建三江管理局计划利用3年的时间,在全局开展水稻最佳施肥模式试验,建立水稻植株营养模型,达到水稻产量最佳、品质最佳、营养最佳、病害最轻的把标目的,使肥料的施用更科学,实现水稻生产效益的最大化,进一步提高中国绿色米都的科技含量,扩大影响力和辐射能力。

农场科技园区承担微量元素硼的相关研究,故设置本试验研究微量元素硼对寒地水稻的作用效果、养分吸收规律和稻米品质的影响,探索寒地水稻硼肥最佳施肥模式,为建立本地区科学合理的施肥模型提供科学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富利田朋(水溶性硼≥9%),意大利拉塔瑞罗化学股份公司

供试品种:水稻品种为空育131,主茎11片叶,生育日数127d。

2.试验方法

(1)小区试验设计

研究微量元素硼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硼分别设立不同的施用水平,小区随机区组排列,三次重复,小区单排单灌,小区面积30m2(3m×10m)。试验采用水溶性富利田朋,用量设0、10、20、30g/亩五个水平,在水稻拔节期和孕穗期叶面喷施两次,其他肥料处理间用量水平保持一致。

试验各处理设计如下:

处理1:不喷施富利田朋,人工清水喷雾,亩喷液量15kg,在水稻拔节期和孕穗期叶面喷施两次。

处理2:10g/亩富利田朋,稀释1000倍人工喷雾,亩喷液量15kg,在水稻拔节期和孕穗期叶面喷施两次。

处理3:2%/亩富利田朋,稀释1000倍人工喷雾,亩喷液量15kg,在水稻拔节期和孕穗期叶面喷施两次。

(2)大区示范

大区示范面积15亩以上,示范施肥模式为:

大量元素肥料:

氮肥:纯氮用量7kg/亩,基:蘖:促花:保花肥=4:3:1:2;磷肥:P205用量3kg/亩,100%基施;钾肥:KzO用量为4kg/亩,50%用作基肥,50%用作穗肥;

中微量元素肥料:

钙肥15kg/亩,镁肥5kg/亩,硫肥3kg/亩,硅肥15kg/亩,锌肥5kg/亩,全部用作基肥;硼肥(富利田朋)20g/亩,拔节期叶面喷施。

其它措施同大田生产。

二、试验地整地前、收获后基础地力水平

2.主要农事操作和生育进程

(1)主要农事

①秧田管理

秧田管理严格按照《寒地优质高产水稻生产技术规程》执行。园区试验棚育苗于4月14日播种,4月22日出苗,出苗整齐。

②整地

4月20日泡田,4月25日搅浆机搅浆,水耙轮耙平。5月5日整地结束。

③插秧标准

5月19日人工插秧,插秧规格为9×3,基本苗数保证130株。标准达到:浅、匀、直、齐、密、满。

④肥料管理

以叶龄诊断技术为依据,整个生育进程肥料施用情况如下:

施肥比例:氮肥按基:蘖:促花:保花肥为4:3:1:2的比例施用;磷肥全部用作基肥施用;钾肥50%用作基肥,50%用作穗肥。

肥料品种:尿素(N46%);磷酸二铵(N18%、P,0,46%);60%氯化钾。

施肥时期:基肥在水整地时施用,氮肥用量为投入总量的40%,磷肥全部投入,钾肥投入50%;蘖肥在水稻插秧后7~15d施用,用量为氮肥总量的30%;促花肥施用在7.5叶期,用量为氮肥总量的10%,钾肥总量的50%;保花肥施用在10.1-10.5叶期,用量为氮肥用量的20%。

三、小结

在水稻拔节期和孕穗期补施硼肥能对水稻生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使其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等较处理有所提高,秋后测产取得一定的增产、增收效果。小区试验处理1产量最低为576.7kg/亩,处理3产量最高,亩产670.9kg,增产率16.33%。由图3结果可知,随着硼肥施用量的增加产量随之增加,当达到16.1g/亩时产量最高,然后,随着硼肥的继续增加,产量随之呈下降趋势。

篇8:寒地水稻侧深施肥效果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3年在857农场试验站进行。土壤类型为白浆土,有机质32.6g·kg-1,速效氮288.92g·kg-1,速效磷15.8 g·kg-1,速效钾248.64g·kg-1,速效镁346.06g·kg-1,有效硅278.1g·kg-1,pH8.5。

1.2 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龙粳31,试验所用肥料为含氮量46.4%尿素、P2O5含量46%的磷酸二铵、K2O含量60%的氯化钾。所用机械为洋马侧深施肥插秧机。

1.3 方法

1.3.1 试验设计

试验设当地常规施肥量和施肥方法为对照及4个侧深施肥处理。对照(CK):按当地常规施肥量和施肥方法进行,基肥全层施肥;处理1:施肥与CK相同,侧深施肥(侧3深5);处理2:施肥量减少5%,侧深施肥(侧3深5);处理3:施肥量减少15%,侧深施肥(侧3深5);处理4:施肥量减少25%,侧深施肥(侧3深5),其它追肥与CK相同(见表1)。

注:侧3深5表示在秧苗一侧3cm,距地表5cm的位置施肥。Note:Side 3and deep 5mean fertilizer at the side of seedlings by 3cm and ground surface by 5cm.

当地常规施肥量和施肥比例按照N∶P2O5∶K2O=2.0∶1.0∶1.5,氮肥中基肥∶蘖肥∶调节肥∶穗肥=4∶3∶1∶2;磷肥100%基施,钾肥基肥∶穗肥=6∶4(见表3)。每处理小区面积300m2,3次重复。其它栽培管理措施同常规生产。

1.3.2 调查项目及方法

生育动态调查叶龄、株高和茎数;叶片含氮量用SPAD502叶绿素仪测定;叶面积采用长宽系数烘干法测定;干物质积累按常规方法进行测定;元素利用率采集全株测定;考种测产按常规方法进行,每处理考种6穴。

2 结果与分析

2.1 侧深施肥对水稻生育进程的影响

由表1可知,各处理移栽秧苗均为3.3叶,与对照比较,处理1较早返青(4叶),进入分蘖期,处理2和处理4与对照同时期返青;各侧深施肥处理较对照均提前进入分蘖盛期(5.5叶),说明测深施肥;有利于加速水稻返青,促进分蘖早生快发,以处理4增幅最大,较对照叶龄加快0.12叶,并最先进入颖花分化期(7.5叶)。

对各处理叶龄进程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侧深施肥能够促进水稻移栽后初期生长发育,利于返青,促进分蘖发生。

2.2 侧深施肥对水稻株高的影响

由图1看出,各侧深施肥处理(处理1除外)前期,株高较对照有所增加,这与侧深施肥方式易于植株根系吸收养分有关,处理1前期株高与对照比较差异不明显,这与处理1未减少化肥用量,根系营养过量,导致根系避肥有关。后期各处理间株高相近,没有明显差异,说明采用侧深的方式施肥不会影响株高正常发育,造成负面效果。

2.3 侧深施肥对水稻茎蘖动态的影响

从图2看出,测深施肥与常规施肥相比,其茎蘖动态变化存在较大差异,但各侧深处理较对照收获穗数均有所增加,以处理2减施基肥5%的处理收获穗数最高,为平均每穴19.88穗。处理1茎蘖总数前期增长较快,在10叶时,茎蘖总数达到峰值(平均每穴20.1穗),此后,无效分蘖开始大量消亡,茎蘖总数下降,收获穗数较对照略高,但差异不显著,说明采用侧深施肥的的方式,不减少化肥用量不利于保障穗数,其基施化肥减量应在5%~25%,具体范围应根据产量和品质进一步确定。

2.3 侧深施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由表4可知,各处理中,实收产量最高的为处理4(基肥减少25%),单产10 339.5kg·hm-2,较对照增加20.19%,其次为处理2(基肥减少5%),单产9 588.0 kg·hm-2,较对照增加11.46%,这与理论产量反应趋势一致。

各处理产量构成因素中,与对照比较,各侧深处理通过增加平方米穗数来增加产量,处理2与对照平米穗数差异达显著水平。各处理的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说明通过侧深施肥可以有效增加水稻收获穗数,但对于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不会有反面的影响,进而增加产量。

2.4 侧深施肥对品质的影响

由表5知,试验各侧深处理较对照蛋白质含量有所降低,处理1降低幅度最大,为0.17个百分点,其次为处理4;此外,各侧深处理与对照比较,综合评分有所提高,综合评分最高为处理4(基肥减少25%),综合评分82.425。对精米率、噩白度和直链淀粉等指标的测定,无明显差异。

3 结论

侧深施肥有利于促进水稻移栽后初期生长发育,利于返青,促进分蘖发生,且不会影响株高正常发育,造成负面效果。

侧深施肥可以有效增加水稻收获穗数,但对于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不会有反面的影响,从而增加产量。

侧深施肥能够通过降低稻米中蛋白质含量,提高综合评分,提高品质,但对精米率、噩白度和直链淀粉淀粉等指标无负面影响。

综合生育指标、产量和品质,应用侧深施肥时,基肥用量应以处理4为宜,即基肥总量减少25%施用。

摘要:为保证水稻施肥的准确性,实现优质、高产、生态、安全的目的,以水稻品种龙粳31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水稻侧深施肥的效果及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侧深施肥能够促进水稻生育进程,通过增加平米穗数以增加产量,降低蛋白质含量,提高品质。最佳的侧深施肥方法为:秧苗右侧3cm,深5cm,基肥总量减少25%。

篇9: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关键词】三化一管;栽培指标;产量指标

0.前言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之一,水稻的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粮食作物的首位。播种面积在世界产稻国中位居第二,总产量居世界首位。全国水稻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3000-3100万公顷,产量占谷物总产量的43.4%,由于水稻产量高而稳定,在我国粮食生产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目前,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价格上升,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猛增,生产成本大大提高,导致种植户收入下降。因此,采用各种技术手段,摸索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以成为当前任务中的重中之重。

1.内容与方法

1.1试验地基本概况

试验地设在八五九农场1号地,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旱改水第六年,有机质含量为3.76%;PH值5.9;速效磷46ppm;速效钾217ppm;速效氮325ppm; 速效硅230.1ppm。在水稻生育前期4月上旬出现了低温寡照,对水稻秧苗前期生长不利。5月下旬、6月返青期、分蘖期气温高水稻生长较快,7、8月温度高水稻长势良好,8月中、下旬在水稻抽穗、扬花期出现长时间高温、高湿对水稻的正常生长有一定影响,很利于水稻穗颈瘟的发生。由于防治得当未发病。

1.2供试材料与试验设计

供试水稻品种:空育131。

试验设计:4月15日播种,5月18日进行人工摆栽。处理间均采用宽窄行人工摆栽方式,大垄40厘米,小垄20厘米,株距10厘米,水稻栽培行向为西南-东北,角度为磁南偏西23.5度。试验区面积为10000㎡。目标产量为850Kg/亩。

1.3取样及测定方法

全田随机抽取3点,每点1㎡进行调查分析,在水稻整个生育期中对株高、有效分蘖个数、无效分蘖个数及相应叶龄进程进行田间调查。同时对水稻的穗数、每穗立数、结实率及千粒重等产量性状进行调查对比分析。按此公式进行产量计算: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85%。

成熟时,全田实收进行测产,收获时,扣除边际1米,以避免边际效应,减少误差。

2.栽培技术措施

2.1旱育稀植培育壮苗

合理稀植是培育壮苗的基本措施,是增产的基本前提。根据设计,播量为100-120粒/100cm2。

苗期管理的原则是前期以保温为主,中期以控温为主,后期以炼苗为主。

温度管理方面,播种至出苗期以保温为主;出苗至1.5叶期,温度控制在28℃,1.5~2.5叶期,温度控制在25℃;2.5~3.5叶期,温度控制在20℃.如超此温度及时通风炼苗,可在早晨7点以后接膜通风,通风口先小后大,下午3点以后盖膜保温。

水分管理方面,要控制水分,促进根系发育。掌握“三看”,浇水必定浇透。插秧前一天,做好“三带”。

2.2及时插秧、合理密植

根据多年栽培经验,5月15日-5月25日为水稻高产移栽期,结合我场5月份气温情况、所选地块土壤肥力情况以及计划产量,确定插秧时期为5月18日,结合高光效栽培模式,采用宽窄行人工摆栽方式,大垄40cm,小垄20cm,株距10cm,5-7株/穴,达到平方米基本苗数150株以上,确保平凡米有效穗数不低于850穗。水稻栽培行向为西南-东北,角度为磁南偏西23.5度。

2.3合理灌溉,采用浅湿干溉

合理灌溉是增产的重要手段,实施合理灌溉,能以水调温、以水调气,以水调肥。根据水稻生态需水和升息需水的要求进行灌溉,灌水的原则是:前期灌水以浅水层为主,目的是促进分蘖不过盛;中期灌水以晾田或考田为主,目的是控蘖、壮杆、蹲节、防病、促转换;后期灌水以浅水间断为主,目的是以气养根、保蘖、活杆成熟。

2.4合理施肥,结合氮肥后移技术

合理施肥,应用氮肥后移技术,根据叶龄进程以及业色变化进行施肥。根据土壤条件以及目标确定全年施用46%尿素15Kg/亩,基蘖穗肥比例为:3:(2:1):(2:2);蘖肥分2次施用,第一次在4叶期施用,第二次在5.5叶期施用,穗肥也分2次施用,第一次在7.5叶期施用,第二次在9.5叶期施用;60%氯化钾10Kg/亩,基肥施用40%,穗肥施用60%;基施旺25Kg/亩,许博士生物硅肥5Kg/亩,基施。自分蘖期开始,每隔一周喷施农丹叶面肥一次,亩施用量为125ml,3000倍液,叶面喷施。

2.5综合防病,预防为主

水稻病害以预防为主,由于今年6、7、8月份气温较高,导致水稻生育期提前。因此,防病的时期也相应的提前,第一次施药在6月19日,采用75%三环唑10g/亩。第二此施药在间隔2周后的7月2日施用,选用药剂为稻瘟酰安,施用量为45ml/亩。之后在齐穗期以及灌浆期各喷施一次。

3.结果与分析

3.1水稻生育期、叶龄调查

表1、表2为水稻各生育阶段时间以及叶龄调查情况,调查得出与往年相比,今年水稻生育期有所提前,大约提前5-7天左右。

3.2 田间测产

表3 测产表

通过3点取样调查得出,亩产量分别为908.5Kg、911.7Kg、931.8 Kg,平均亩产量为917.3Kg。

3.3实际收获

9月17日,以分局农业局姜孝义局长、那永光老师为首组成的总局水稻测产专家组对我场科技园区高产攻关田进行了实收,采用机械为久保田,现场实收896.6Kg,经过去水去杂,实际收(下转第326页)(上接第306页)获产量为865.13Kg。

4.结论

篇10:寒地水稻不同叶龄施肥模式研究

关键词:水稻,叶龄,产量,品质

为探讨肥料在不同的叶龄时期对水稻产量及产量因子构成的影响, 开展如下试验, 用以明确不同叶龄期施用肥料对稳定水稻穗数、增加粒数、提高粒重、调节结实率的作用, 进一步完善水稻高产高效肥料运筹技术体系。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情况

试验地设在七星研发中心水田试验区, 试验田地势平坦, 为多年老稻田, 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主要养分含量:有机质38.6g/kg、碱解氮166.2mg/kg、速效磷41.8mg/kg、速效钾137.8mg/kg, pH值6.60。

1.2 供试材料

供试肥料:46%尿素、43%三料过磷酸钙、50%硫酸钾。供试水稻品种:龙粳31, 主茎11片叶品种。

1.3 试验设计

采用大区对比的试验方法, 纯氮用量105kg/hm2, 按照以下5种比例施用, 处理1基肥、蘖肥、促花肥、穗肥比例为4∶3∶1∶2;处理2基肥、蘖肥、调节肥、穗肥比例为3∶3∶1∶3;处理3基肥、返青分蘖肥、调节肥、穗肥比例为3∶4∶1∶2;处理4基肥、返青肥、蘖肥、穗肥比例为3∶2∶3∶2;处理5为常规对照, 基肥、蘖肥、穗肥比例为4∶3∶3。其它肥料处理间用量水平保持一致。

施肥时期:水整地时按各处理比例施用基肥, 磷肥全部投入, 钾肥投入50%;蘖肥在水稻插秧后7~15d施用, 促花肥施用在7.5叶期, 穗肥在9.1~9.5叶期施入, 钾肥投入50%。插秧规格30cm×12cm, 其它田措施按照水稻“三化一管”进行田间管理。

1.4 气象条件

2013年水稻生长阶段4~9月份降水量415.5mm, 较上年少51.6mm, 较历年少46mm, 但降雨集中, 7月份降水量151.3mm, 较历年高41.1mm, 8月份降水量161mm, 较历年高36.4mm;平均气温16.6℃较上年低0.6℃, 较历年低0.4℃;日照时数1209.9h, 较上年高19.8h, 较历年少67.8h;≥10℃积温2568.3℃, 较上年少42.2℃, 较历年多5.9℃;无霜期149d, 较上年多9d, 较历年多6d。总体气象条件6月份温度偏低, 影响了水稻分蘖的发生, 8月份日平均气温较历年低1℃, 影响了水稻灌浆, 导致千粒重和结实率降低。总体气象条件不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分蘖期不同处理间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及茎数的变化

从试验结果可知, 处理3返青分蘖肥比例提高, 茎数增加, 叶绿素总体含量提高, 光合作用能力增强, 干物质积累最多为4.79g, 其叶面积指数也最大为1.97, 其次叶面积指数较高的是常规施肥为1.51。

2.2 不同处理对氮素利用的影响

从试验结果可知, 总体的氮肥利用率较低。由于施肥的总量不变, 植株的总吸氮量变化不大。处理4的氮肥利用率最高为22%, 其次是处理3为21.88%。两者相差不大。主要原因是在2013年的气候条件下增加了分蘖肥的比例, 恰好补充了分蘖时期的营养, 有效提高了肥料中氮肥的利用率。

2.3 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2.3.1 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从试验结果可知 (见表1) , 各处理的穗粒数相差不大, 处理3有效穗数最多, 比常规对照多20个/m2。其次是处理4的有效穗数为495个/m2, 并且处理4的实粒数最高为82.9粒/穗, 比常规对照多0.1粒/穗。处理2结实率最高为94.92%。

2.3.2 产量调查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知, 处理3和处理4的返青分蘖肥占施肥总量的50%, 提高了平方米的穗数, 增加了产量。处理4实际收获产量最高为8641.5kg/hm2, 较常规对照增产1.87%;其次是处理3, 产量为8548.5kg/hm2, 较对照增产0.78%。

2.4 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由表1可知, 在碾米品质上来看, 处理4的糙米率最高为83.1%, 施肥总量相同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无明显差异;在外观品质上来看, 垩白度和垩白米率无明显规律, 原因主要是受品种特性和环境因素影响;从营养品质来看, 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均随着氮素穗肥增加。食味值随着蛋白质的增高而降低, 处理4和处理1的食味值最高为71。

3 小结

篇11: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集成

【摘 要】结合建三江地区的生产实践,采用“三化一管”栽培模式,应用旱育稀植、井水增温、氮肥后移、浅湿干灌溉、高光效栽培、综合防病等技术措施,使水稻的生育栽培指标和产量指标均达到既定的要求。

【关键词】三化一管;栽培指标;产量指标

0.前言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之一,水稻的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粮食作物的首位。播种面积在世界产稻国中位居第二,总产量居世界首位。全国水稻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3000-3100万公顷,产量占谷物总产量的43.4%,由于水稻产量高而稳定,在我国粮食生产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目前,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价格上升,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猛增,生产成本大大提高,导致种植户收入下降。因此,采用各种技术手段,摸索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以成为当前任务中的重中之重。

1.内容与方法

1.1土壤质地基本概况

胜利农场位于三江平原东北边陲,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多年老水田,有机质含量为3.76;PH值5.5;速效磷19ppm;速效钾143ppm;速效氮232ppm; 速效硅210.1ppm。

2012年4月气温稳定,对播种、出苗影响不大,5月插秧期、返青期气温高水稻生长较快;6月分蘖期天气晴朗, 促进水稻分蘖,7月5日大雾,水稻处于扬花期,多雨引起病害;7、8月温度高水稻长势良好,在8月29日受台风“布拉万”影响,部分水稻有倒伏现象。 9月上、中旬在水稻成熟期出现长时间降雨、高湿对水稻的正常生长有一定影响。

1.2品种选择与栽培技术要点

供试水稻品种: 选用标准是,熟期适当,高产优质,抗病耐肥,分蘖力较强和矮秆叶直立。较强分蘖力和矮秆叶直的株型,才适于插稀长密的需要,而高产优质和抗病耐肥程度,更是确定技术标准的重要根据。由于品种的主茎叶数,是一个比较稳定的性状,且同生育期高度相关。可根据公式:主茎叶数二(全年≥10℃活动积温—407.6531)/165.2102,计算适于当地熟期叶数的品种。

栽培技术要点:4月5-10日播种,5月15-18日进行机械插秧。采用9×3,试验区面积为10000。 目标产量为850Kg/亩。

1.3取样及测定方法

全田随机抽取3点,每点1进行调查分析,在水稻整个生育期中对株高、有效分蘖个数、无效分蘖个数及相应叶龄进程进行田间调查。同时对水稻的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等产量性状进行调查对比分析。按此公式进行产量计算: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85%成熟时,全田实收进行测产,收获时,扣除边际1米,以避免边际效应,减少误差,采用久保田实施直收。

2.栽培技术措施

2.1旱育稀植培育壮苗

合理稀植是培育壮苗的基本措施,是增产的基本前提。根据设计,空育131播量为175-200粒/100cm2,其它品种按照机插秧播种量播种;苗床土及覆盖土要增施腐熟的农家肥,以增强苗床的透气透水能力,标准是手握成团、泥不黏手、落地即散,直观指标是肥、细、松、软、厚。提倡选用菜园地,实行水稻育秧、蔬菜种植、油菜育苗一田化,既能培肥地力熟化土壤,又能培育壮秧、壮苗,缓解用地茬口矛盾。为保证秧龄、并且带蘖下地要抢早播种,采用三膜覆盖育苗,水稻播种后采用三膜增温时先覆地膜,然后再扣小棚或覆上防寒膜,或采用炭火炉、液化气炉等增温。4月15日前播种的秧田采用三膜增温技术。

本田施肥:测土配方施肥,设计产量800公斤每亩,施肥量30~35公斤,尿素(46%N)10-13公斤,磷酸二铵(18%N、46%P2O5)10公斤,氯化钾(50%KCI)10公斤;N:P:K比例为1.4:1:1.3,要提高钾肥用量,逐步使氮:钾达到1:1 ; 增施基施旺生物有机肥35公斤,生物硅肥5-10公斤。

苗期管理的原则是前期以保温为主,中期以控温为主,后期以炼苗为主。温度管理方面,播种至出苗期以保温为主;出苗至1.5叶期,温度控制在28℃,1.5~2.5叶期,温度控制在25℃;2.5~3.5叶期,温度控制在20℃.如超此温度及时通风炼苗,可在早晨7点前以后卷帘通风,通风口先小后大,下午3点以后盖膜保温。

水分管理方面,要控制水分,促进根系发育。采用微喷浇水,掌握“三看”,每浇必透。插秧前一天,做好“三带”,(带肥、带蘖、带药)。

2.2及时插秧、合理密植

根据多年栽培经验,5月15日-5月25日为水稻高产移栽期,结合我局5月份气温情况、所选地块土壤肥力情况以及计划产量,确定插秧时期为5月15-18日, 5-7株/穴,达到平方米基本苗数150株以上,确保平方米有效穗数不低于850穗,插秧标准为早、密、浅、正、直、匀、满、齐、扶,插后同步补苗。

2.3采用浅、湿、干灌溉技术

合理灌溉是增产的重要手段,实施合理灌溉,能以水调温、以水调气,以水调肥。根据水稻生态需水和生息需水的要求进行灌溉,灌水的原则是:前期灌水以浅水层为主,目的是促进分蘖不过盛;中期灌水以晾田或烤田为主,目的是控蘖、壮杆、蹲节、防病、促转换;后期灌水以浅水间断为主,目的是以气养根、保蘖、活杆成熟。

2.4严格叶龄跟踪、结合氮肥后移技术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应用氮肥后移技术,根据叶龄进程以及叶色变化进行施肥。根据土壤条件以及目标确定全年施用46%尿素12Kg/亩,基蘖穗肥比例为:3:(2:1):(2:2);64%磷酸二铵8公斤/亩全部做基肥施入;氯化钾肥10Kg/亩,基肥施用40%,穗肥施用60%;增施硅肥5公斤/亩。自分蘖期开始,配合健身防病每隔一周喷施农丹叶面肥一次,亩施用量为125ml叶面喷施。

2.5综合防病、虫、草,预防为主

除草剂选择以安全高效易操作为主,如瑞飞特、阿罗津、农思它+草克星。水稻病害以预防为主,防病的时期也相应的提前,第一次施药在6月19日,采用75%三环唑25g/亩。第二次施药在间隔2周后的7月2日施用,选用药剂为稻瘟酰安,施用量为45ml/亩。之后在齐穗期以及灌浆期各喷施一次。

3.结果与分析

综合分析,水稻要想获得高产必需保证有健康壮苗,合理的田间管理里,充足的肥水,合理的光照,适时地植保管理,经多点采样数据综合分析, 600-750穗/亩,产量在670-730公斤,900穗/亩,产量是865公斤;合理的基本苗数,充足的有效分蘖保证了足够的收获株数,适当增加收获株数,保证了合理的增产。

4.结论

利用开闭式卷帘通风大棚结合三膜覆盖技术,采用微喷浇水,可有效提高苗床温度,打好培育壮苗的基础。应用“三化一管”技术,并根据气象信息,及时早播、旱育壮苗大苗,插秧期确保在5.15日-5.25日内,坚决不插6月秧,灌溉采用井水增温,浅湿干灌溉模式;防病要及时,以预防为主,进行综合防病;在施肥上采用配方施肥、氮肥后移技术,进一步提高作业标准,才能达到稳产、高产。寒地水稻获得超高产的基础是拥有足够的有效穗数,并有适当的穗粒数,因此我们要在提高插秧质量,加强田间管理上狠下功夫。

【参考文献】

[1]陈温福.北方水稻生产技术问答[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2:20-25.

上一篇:新窑煤业有限公司第二季度安全工作总结下一篇:忆往昔道珍重散文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