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滩水电站

2024-05-14

棉花滩水电站(精选五篇)

棉花滩水电站 篇1

关键词:变形监测,精度,临时监测,特制棱镜,戈兰滩水电站

戈兰滩水电站位于云南省普洱市 (原思茅市) 绿春县与江城县交界的李仙江上, 是李仙江干流7个梯级电站的第6级, 坝址距红河州绿春县城约114 km, 距江城县约50 km, 上游距甫度水电站约44 km, 下游距土卡河水电站约27 km。

戈兰滩水电站一期工程主要建筑物包括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泄水建筑物、消能防冲建筑物、发电引水建筑物、岸边地面厂房及GIS开关站等。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轴线采用折线布置, 坝顶长466 m, 坝顶高程458 m, 最大坝高113 m, 共分16个坝段。泄水建筑物布置在河床中间9#~12#坝段, 采用5个表孔和2个底孔上下交错的布置型式;表孔堰顶高程438 m, 孔口尺寸13 m×18 m (宽×高) ;底孔进口高程395 m, 孔口尺寸4 m×7 m (宽×高) 。泄水建筑物下游采用宽尾墩、底流联合消能方式, 消力池长110 m, 底宽84 m, 底板顶高程356 m;消力池尾坎高8 m, 顶高程364 m。防冲板位于消力池尾坎下游, 长20 m, 顶高程360 m。

1 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测量及精度统计

1.1 布网方案

1.1.1 网形情况

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分2个层次布设, 第1层次由4个基准点组成的基准网, 布置在水库压力影响范围以外, 作为下1个层次水平位移监测的基准。第2层次为近坝水平位移监测网, 分别用以监测坝肩高边坡、厂房后边坡和坝顶的水平位移。基准网布设及实施在这里不在赘述, 主要叙述工作基点网的布设情况。

在已有外部变形监测控制网基础上, 增加2座工作基点 (命名为LSJC01、LSJC02) , LSJC01位于左岸公路约30 m, 与现闽江局施工控制网点MJ03重合, 该点是闽江局2005年在施工控制网基础上加密的带有强制归心设备的钢筋混凝土观测墩, 经过近年施工检验, 点位可靠, 且该点能与现状大坝各坝段均有较好的通视条件, 且与JC01、JC02、JC03、LSJC02通视, 故利用MJ03作临时工作基点之一;LSJC02位于原JC01北东方向约200 m, 闽江局临时营地西北角4 m, 该处基础较好, 易于保护, 该处能与现状大坝各坝段均有较好的通视条件, 且与原网JC02、JC03、JC04、LSJC01均通视, 且角度很好。

水平位移监测工作基点网网图见图1。

1.1.2 标石埋设

LSJC02标石规格:顶面40 cm×40 cm, 下底40 cm×40 cm, 柱高为120 cm, 标石顶面应有金属标志中心, 表石侧面刻字标注, 字大小为5 cm×5 cm, 并着漆描绘。标石埋设于地质坚硬、便于保存、观测有利之处。

1.1.3 网的构成

工作基点网由JC01、JC02、JC03、JC04、LSJC01、LSJC02共同组成, 构成比较复杂的多边形, 图形条件较高, 最小边长 (JC04—LSJC01) 约116 m, 最大边长 (JC02—JC03) 约754 m, 且不在同一三角形中。既保持与原有工作基点网一致, 又对已有工作基点网进行补充。

1.1.4 测量实施

按《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5178—2003 要求, 选用LEICA TCA2003全站仪进行施测, 水平角采用全圆观测法观测12个测回, 在监测网点每点设立测站进行所有方向观测, 并量取了测站及方向点的气压、干湿温度。

1.2 精度统计

统计结果见表1~3。

2 垂直位移监测网测量

2.1 一等水准基点网

由于已有垂直位移工作基点网可以满足监测使用, 不再重复建造。即由左岸工作基点组LJZ06-1、LJZ06-2、LJZ06-3, 右岸工作基点组LJZ07-1、LJZ07-2、LJZ07-3, 厂房工作基点组LJZ05, 左岸坝下桥LJZ03, 右岸坝下桥LJZ04组成。以LJZ01-1为起闭点联测所有基点组的点的闭合水准路线。

2.2 二等水准监测网

以一等水准基准网为基础, 联测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各监测点, 布设二等水准路线。联测了JC01、JC02、LSJC01、LSJC02点。

3 大坝监测点的布置及施测

根据实际情况, 在坝体上布设形变监测点, 以利用工作基点进行监测。

3.1 大坝监测点的布置

3.1.1 已经封顶坝段及坝肩监测点布置

已封顶坝段包括:1#~5#、16#, 以距坝顶下游边线30 cm为观测墩下游侧底座边线, 在左右坝头与公路交接处各布设1座监测点 (BJC01、BJC18) 在1#~5#、16#坝段中部各布设1座监测点 (BJC02、BJC03、BJC05、BJC06、BJC17) 。

3.1.2 未封顶坝段监测点布置

未封顶坝段包括:6#~15#坝段。以各坝段下游侧立面距现状坝顶0.5 m高程面, 各坝段布设1座监测点, 有左右闸墩的坝段布设在左侧闸墩下游侧立面上, 从左到右点名依次为:BJC07、BJC08、BJC09、BJC10、BJC11、BJC12、BJC13、BJC14、BJC15、BJC16。由于施工的影响BJC16已被破坏, 根据实际情况不再重做。

3.2 监测点造埋

3.2.1 已经封顶坝段及坝肩监测点造埋

采用普通混凝土带有强制归心设备的四棱柱状观测墩, 根据现状特点, 便于施工, 将观测墩地下部分底座除去, 改为4根Φ12的竖向插筋, 插筋深入坝体1 m, 插筋总长2.2 m, 同时在坝面上加120 cm×120 cm×20 cm底座。

3.2.2 未封顶坝段监测点造埋

为了便于施工, 采用壁挂式安装强制归心设备, 并安装专用棱镜。

3.3 临时监测点初始值获取及施测精度

3.3.1 水平位移施测方法

采用LEICA TCA2003全站仪位移监测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及和处理, 在LSJC01、LSJC02、JC01、JC04、分别架站, 采用多方向前方交会12测回观测, 依次测量大坝所有监测点, 分别进行了2次独立观测, 把2次独立观测的成果取其中值作为监测点水平位移的初始值。

3.3.2 监测点位精度

监测点位精度统计见表4。

3.3.3 垂直位移施测方法、精度

3.3.3.1 坝顶观测墩

采用一等水准的方法, 分别以工作基点LJZ07-1、LJZ06-1为起闭点, 组成闭合水准路线。2次独立观测监测点BJC01、BJC02、BJC03、BJC05、BJC06、BJC17、BJC18, 结果取2次测量结果中数最为监测点垂直位移的初始值。

3.3.3.2 未封顶区域

用全站仪在LSJC02、LSJC01监测点分别架站, 采用三角高程的方法进行交会测量, 12测回观测垂直角边长, 记录测站及测点两端气压、干湿温度, 利用水准高程计算出K值及各项改正, 并最终取得2次独立观测的结果的均值作为垂直位移的初始值。同时也测量了坝顶观测墩的高程, 并与水准高程做了比较。

3.3.3.3 高程及精度

高程及精度统计见表6~8。

注:由于在观测过程中BJC18点被坝上物体遮挡, 没有参与三角高程观测。

4 大坝变形观测数据初始值的分析处理

大坝变形监测的目的是为了监测大坝运行的安全性, 了解大坝的变形情况, 为管理部门提供各种监测数据和监测结论, 所以对监测数据初始值的分析处理是大坝变形观测的重要环节, 为变形提供重要的数据依据。

4.1 水平位移初始值数据的分析

使用TCA2003全站仪进行观测, 并充分考虑了气压、干温、湿温, 并通过仪器各种改正计算, 求出了观测过程中的K系数。工作基点网网点最大点位中误差为±1.96 mm。通过2次对监测点的观测, 监测点点位中误差最大为±0.50 mm, 观测精度很高, 把2次坐标的平均值作为大坝变形监测的初始值。

4.2 垂直位移初始值数据的分析

此次的变形监测涉及到了临时监测, 与以往的大坝建成后观测还不一样, 临时监测部分采用了特制的棱镜作为监测目标, 在以前的工作中还没遇到过, 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通过已封顶坝段的三角高程数据与水准数据对比可以看出, 经过各种改正后的三角高程测量的数据是可靠的, 由于未封顶区域与封顶区域监测点所处环境一样, 及在相同条件下同时观测, 同样实用于未封顶监测点。由此延伸有个想法, 在所处环境相同及观测条件一致的情况下, 所有变形点高程是否可以用三角高程取代, 通过严密地对距离修正及取得了观测过程中的K系数, 经过实例证明了这一想法, 并应用到了实际工作中。

5结语

棉花滩水电站 篇2

上杭县畜牧兽医水产局:

你局《关于棉花滩水库上杭库区现有渔船检验具体问题的请示》已收悉,经我局研究,现批复如下:

渔船检验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是一件极其严肃的工作,需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国家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国家渔业船舶检验局于7月1日下达了《关于开展2011年渔船检验工作质量大检查活动的通知》(国渔检(船)〔2011〕59号),专项组织开展了全国渔船检验工作质量大检查活动,对全国渔船检验质量及船检工作人员的管理进行全面的检查,目的就是为了加强船检工作,确保船检质量,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今年是全国渔业船舶检验安全生产年,根据国家渔业船舶检验局《关于继续深化渔业船舶检验“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通知》(国渔检(船)〔2011〕26号)要求,今年渔业船舶检验的工作重点在老旧渔船、高危渔船和新建渔船的监督管理上,对于老旧渔船的检验要统筹部署,强化责任,落实到人,切实做到检验“不打折扣、不减程序、不放松要求”,对于必须彻底整改的一定要彻底整改,努力降低渔业生产作业风险。在船检技术要求方面,今年8月1日起,《内河渔业船舶法定检验规程2011》正式施行,国家渔业船舶检验局下达了《关于颁布实施〈内河渔业船舶检验规程〉的通知》(国渔检(船)〔2011〕53号),为内河渔船检验制定了规范。

为加强船舶管理,省、市人民政府今年特别组织开展了“三无”船舶清理整治活动。龙岩市人民政府下达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船舶管理及开展“三无”船舶清理整顿活动的通知》(龙政办电〔2011〕130号),对“三无”船舶的清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于“三无”船只将予以查扣、没收、拆解。你局要结合渔业船舶检验,对“三无”涉渔船只依法查扣、没收、拆解。我市2008年后就禁止新增渔船,目前的渔船均为老旧渔船,符合今年国家规定检验整治的重点对象。

鉴于以上情况,我局同意你局提出的加强检验工作方案,请你局按上述有关文件要求,认真负责地开展渔业船舶检验工作,特别要按《内河渔业船舶法定检验规程2011》的要求,加强船体主体材料的检验(应具有合格的船用产品证书),保证船舶安全,同时要加强宣传,让渔民群众了解检验要求,配合检验工作。在加大渔船检验整治的同时,你局应按水域规划要求,统筹安排好渔业生产用船重建的申请、建造等有关工作,保证库区渔业生产顺利、有序。

棉花滩水库动态汛限水位研究初探 篇3

【关键词】棉花滩;水库;汛限水位;动态

1、项目背景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于2005年5月31日发布了《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试点工作意见》(以下简作《意见》),并组织开展了12座试点水库开展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研究工作,通过科学研究和行政审批调整了汛限水位或对汛限水位实施动态控制,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基于本公司需求和国家政策支持,公司决定开展此项研究工作。

2、项目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2.1必要性。棉花滩工程以发电为主,并承担下游一定的防洪任务,电站担任电网调频调峰任务。开展此项研究,能够妥善处理防洪与兴利之间的矛盾,在不影响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提高电站的发电效益。

2.2可行性。棉花滩大坝运行状况良好,各项监测指标正常,经安全鉴定为一类坝;公司专门设置一个班组管理大坝、一个班组负责水库调度,人员充足,技术力量较强,制定了完善的规程、制度,管理水平较高;公司建设了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运行稳定,洪水预报精度可靠。具备了开展此项工作的基础条件。

3、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及洪水预报方案评定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评定指标有畅通率、故障次数、误码率。参照有关规定作出硬件指标是否符合要求的评价。各水库均建设了水情测报系统,且运行良好,各种指标均能够达到要求。洪水预报方案:依据《水文情报预报规范(SL250—2000)》,评定指标:确定性系数、洪峰流量场次合格率、峰现时差合格率、洪峰預报时效性系数、洪量场次合格率、水量平衡系数。计算预报误差与允许误差比,据此进行评定,预报精度满足规范要求。

4、设计洪水复核

设计洪水复核是汛限水位复核的基础工作。复核工作按照《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2006》进行。需要注意的是,一、水库蓄水后的坝址洪水资料,应进行换算和一致性处理,以与蓄水前洪水系列保持一致性。二、复核应采用多种方法、多种途径,经过综合分析比较后,选用最为合理的结果作为最终成果。棉花滩水库分别采用上下游站面积内插法、上游站与坝址面积比法、下游站与坝址面积比法三种方法计算,经过误差分析、综合比较,不同的汛期分期洪水分别采用最为合理的计算结果作为最终成果。

5、下游防洪目标设计洪水分析、防洪标准复核

棉花滩水库承担下游防洪任务,由于防洪目标(断面)设计洪水、防洪标准变化,直接影响水库的防洪调度,因此需算下游防洪断面及区间设计洪水,并调查、分析防洪目标防洪标准变化情况。计算坝址、下游防洪断面和区间设计洪水地区组成。根据设计洪水规范按水量平衡原理,水库、下游及区间设计洪水组成分两种情况组合:一、坝址、下游防洪断面发生同频率洪水,区间发生相应洪水。二、下游防洪断面、区间发生同频率洪水坝址发生相应洪水。成果应选用对水库防洪最不利地区组合。下游防洪目标的防洪标准复核,主要复核有无新的防洪工程建成,已有防洪工程是否能够达到原来的设计标准,防洪标准有无变化。

6、汛限水位复核

采用上述的设计洪水复核成果,根据洪水的时间分布规律及当地气象规律,结合数理统计方法,尝试对汛期进行分期,分别对各分期各种频率的设计洪水进行调洪演算,确定各分期汛限水位。棉花滩流域由于暴雨成因的不同,将汛期分为主汛期(前汛期)和次汛期(后汛期)。

7、动态汛限水位研究

7.1确定动态汛限水位上限值。分别采用以下三种方法,并进行综合,确定动态汛限水位的上限。预报调度法:利用洪水预报的洪峰和洪量,在不改变水库防洪标准确保水库及上下游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改变水库洪水调度弃水条件、保坝敞泄条件等判别条件,确定新的汛限水位,作为动态控制上限值,静态汛限水位作为下限值。预泄能力约束法:利用天气预报和洪水预报的预见期,按照洪水起涨到下游安全泄量时库水位必须降至静态汛限水位的要求,预见期内按下游河道安全泄量进行泄洪,确定汛限水位动态控制上限值。上述两种方法相结合:考虑短期洪水预报,在有效预见期内,利用水库的泄流能力,在满足下游防洪安全前提下,根据短期实时洪水预报和降雨预报信息,上浮或下调预见期内的汛限水位,控制汛限水位在规划的可行约束域内。上浮的水位在遭遇设计洪水、流量起涨到下游河道安全泄量时降回到静态汛限水位,以确保水库和下游防洪安全;若预报洪水量级小于设计洪水,则根据预报改变调度判别条件,进行预报调度。

7.2制定动态汛限水位实际操作方案。(1)涨水段动态控制方案。研究实时调度工作中如何具体开展汛限水位动态控制。在涨水段,按照现有调度方案,可以在入库流量小于某限制流量时浮动汛限水位(该限制流量≤安全控制泄量,该值越小则越偏安全),当入库流量大于此限制流量时,使用静态汛限水位控制。对比以下三种操作方案:方案一、防洪效益最大为目标:当已知有降雨发生,则按安全泄量控泄,腾空库容至汛限水位。此法优点是能够确保防洪安全,缺点不能充分利用洪水资源。方案二、弃水最小为目标:有降雨发生,则逐步加大控泄流量至安全控泄流量,库水位逐渐降低。当来水流量等于安全控泄流量时,此时控泄流量亦为安全控泄流量,此时的库水位恰好降至汛限水位。此方案遇到小洪水时能充分回蓄,小洪水是大概率事件,因此节约了水资源,但从防洪角度来说是不利的。方案三、分级差量控制法:洪水涨水是有一定变幅特性的过程,逐渐上涨、逐渐消退的过程,在预报有洪水来临时,逐渐加大泄流至安全控泄流量,在洪水流量达到限制流量(≤安全控泄流量)时腾空库容至静态汛限水位。方案三是方案一和方案二的折衷方案。可根据需要进行过权衡比较,选择合适的方案。(2)退水段回蓄控制。结合拟合退水曲线和预报洪水过程曲线,进行回蓄控制。回蓄水量ΔW=W动-W静,W动和W静分别为动态汛限水位上限值对应的蓄水量、静态汛限水位对应的蓄水量。统计设计洪水各频率区间洪水相应流量退水洪量,可得到退水洪量W退=f(Q退,Qm),其中Q退为退水流量,Qm为洪峰流量。退水段流量应为天然入库流量扣除发电流量后的“净入库流量”,退水洪量也应是扣除发电用水量后的“可蓄水量”。实际工作时,可按照洪峰流量,进行分级差量统计。

8、风险评价

一方面,动态汛限水位方案存在不确定性。编制方案所依据的资料以及方案本身都是存在误差的,如气象、水文、水力、建筑物施工误差、观测资料、风浪影响等。另一方面,动态汛限水位方案应用于生产实际的调度操作存在不确定性。由于实时的洪水都是非典型的一般洪水,不可能完全恪守依据典型洪水过程。调度要符合设计的调度原则,又要根据实际发生而又未能准确预知的洪水,兼顾上、下游的要求,兼顾防洪、兴利效益,适时控制洪水蓄、泄过程。在防洪调度中,受信息采集及传输、入库洪水预报系统、人力管理操作等因素影响,实际调度与设计情况下的精确调度也有一定偏差。汛限水位的影响因素众多,因此需要从多个方面来综合分析论证。(1)设计洪水计算的不确定性影响分析;(2)汛期分期设计洪水和分期汛限水位与水库防洪标准之间的关系分析;(3)不同典型洪水过程的影响分析;(4)水库上游库区移民淹没线的影响分析;(5)水库防洪风险定量分析。

9、结束语

紧水滩水电站游记作文500字 篇4

5月1日,我来到紧水滩水力发电站,参观并了解一个水力发电站是怎样把水转换成电的。

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雄伟的混凝土堤坝。大坝的两侧各有两个泄洪道,左侧有两个长长的船道。大坝的下方有六根粗粗的混凝土柱子,似乎支撑着整个大坝。碧绿的`水正从大坝的底部汩汩地涌出来。

刚进入厂区,是一条长长的隧道。隧道两侧挂着许多水电站的介绍,如中国最大的水电站是三峡水电站,新安江水电站是建国后我国自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力发电站,而首座混凝土三心变厚双曲拱坝就是我所在的紧水滩水力发电站。这座大坝建成于1988年,坝高102米。

接着,我来到了发电车间。只看到地上趴着六个铁架子,没有想象中正在转动的大水车一样的机器。工作人员告诉我,水轮机在地底下,水库里的水通过六根粗粗的钢管分别流向六台水轮机,水轮机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我看到的只是发电机的外壳而已,而大坝下部那六根粗粗的混凝土柱里面是六根引水钢管。

离开了发电车间,我来到控制大厅。控制大厅用电脑来控制机组,电脑旁还有一块模拟图版。工作人员告诉我,现在技术发达了,以前发电站运行需要几百人,而现在只要几十人就够了。爸爸问我,控制大厅相当于人体的哪个部位。“大脑!”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大坝相当于人的躯干,发动机相当于心脏,而水则像是流动的血液。”

最后,我乘坐电梯来到了坝顶。刚出电梯井,往下一看,太高了!我不禁打了个哆嗦,不由得加快了脚步通过连接桥。大坝顶上有许多水轮机的辅组设备,如工作门、开关闸等,还有控制泄洪系统的浅孔和中孔的一些设备。

棉花滩水电站 篇5

关键词水电站;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浇筑强度;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V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22-0100-02

1工程概况

雷打滩水电站工程位于云南省弥勒县和邱北县交界的南盘江干流上,系南盘江中下游河段一库八级开发方式的第七个梯级电站。电站距昆明公路里程211km,距弥勒县城公路里程73km,距开远公路里程125km。

雷打滩水电站为三等工程,其主要建筑物:拦河坝、引水系统、电站厂房、变电站等为三级建筑物,次要建筑物为四级建筑物,临时建筑物为五级建筑物。大坝按500年一遇洪水校核,100年一遇洪水设计;发电厂房按200年一遇洪水校核,100年一遇洪水设计;消能防冲设施按30年一遇洪水设计。

工程以发电为主,水库正常蓄水位962m,总库容9396×104m3,调节库容4063×104m3。装机容量3×36MW,保证出力24.928MW,年发电量5.327×108kWh。

2混凝土拌制

2.1拌和设施

本工程砼日平均高峰浇筑强度1900m3/d,小时浇筑强度为120m3/h,砼浇筑段为全年。由于本工程施工时不同级配、不同标号的砼拌和切换频繁,因此设备选择应灵活,并适当留有富裕。

经综合比较,选择HL75-3F1000型拌和楼2座,理论生产能力180 m3/h。该拌和楼由微机控制,配料准确,拌制混凝土质量优良,生产效率高,工作性能稳定可靠。同时布置2台JS750强制式搅拌机(单机小时生产能力25 m3)作为辅助及备用。

2.2拌制工艺

1)配合比参数。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见表1。

2)拌制参数。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完成后,立即安排碾压混凝土生产性试验,实地取得混凝土拌制投料顺序、拌制容量、拌制时间、拌和物感干湿度等拌制参数。碾压混凝土拌制投料顺序为:细骨料→胶凝材料→液体(水、外加剂溶液)→粗骨料,拌制纯时间为180s(自落式)/90s(强制式),碾压混凝土出机口VC值根据试验确定,初拟取1-5s。

3)质量控制。工地建有水工试验室,负责对碾压砼原材料、砼拌和物质量抽检,及对仓面混凝土施工质量实施監控。

3混凝土运输

根据本工程施工特点,碾压混凝土采用自卸汽车运输直接入仓。

为防止降雨及日光曝晒,在砼运输车箱上设防晒(雨)棚。

1)洗车站设置。汽车轮胎冲洗采用活动的手持风水枪进行,由4名工人各持1把风水枪在车辆两侧进行冲洗。洗车站距离仓号最小保持50.0m。

2)脱水路面设置。脱水路面由干净的碎石铺筑而成,从洗车站一直铺筑到仓号边缘。

3)入仓口设置。根据运输机械的大小及运输机械在入仓口处能够顺利交汇的要求,汽车入仓口的宽度设置为14.0m,设置在仓面的合适部位,便于汽车运料入仓,在仓面立模时,入仓口模板暂空仓不立。

4)封仓工艺。封仓工艺见图1。

图1碾压砼封仓程序示意图

(a)将仓内其它部位碾压混凝土碾压完成,留一簸箕形仓口暂不铺料,将混凝土料堆存在仓口周围待用;

(b)利用提前预备好的封仓口模板(用木板加工制作,单块尺寸为7m长,30cm宽),迅速封堵仓口;

(c)平仓机迅速完成摊铺暂存在入仓口周围的混凝土料;

(d)振动碾迅速完成封仓口处的碾压作业,人工辅以变态混凝土浇筑作业;

(e)封仓口处模板精度相对其它部位差一点,因此混凝土成型拆模后要根据情况进行适当的外观处理。

4碾压混凝土的仓面作业工艺

4.1仓面准备

开始混凝土浇筑前的仓面准备是施工中的重要工序之一,仓面准备包括如下内容:1)检查碾压施工前仓内需满足施工需要的设备、器具、材料、人员是否到位,是否处于正常状况。2)仓内对混凝土的分区、标号、高程、碾压层高以及埋件位置等用红漆标注清楚,便于仓内人员操作。3)老混凝土面的处理。对老混凝土面的冲刷严重部位,首先将冲坑用常态砼填平,对较大裂隙,凿槽嵌缝后铺设限裂钢筋及其它措施,并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才能浇筑碾压混凝土。4)安装模板。在不同部位、不同高程考虑不同的施工条件,要提前安装好上下游模板和廊道模板,并验收合格。5)预埋件,如止水、观测仪器、埋管和钢筋安装完毕,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6)开仓前仓面总指挥要对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布置、交底、做到分工合理,协调到位。

4.2铺浆工艺

4.2.1 水平施工缝的层面处理

对碾压混凝土水平施工缝面采取表面冲毛,上层碾压砼摊铺前铺筑一层2-2.5cm扩散度大的水泥砂浆,且砂浆铺设均匀,对铺筑的砂浆做到及时覆盖。

4.2.2 水泥灰浆的铺设

在上游面4m范围内碾压砼碾压层面铺设灰浆,厚度约为1~3mm,其粉煤灰掺量和水胶比不大于同部位碾压混凝土相应值,并随摊铺进展及时覆盖,确保层间结合的质量。

4.2.3 卸料平仓工艺

卸料和平仓工序紧接着铺浆工序进行,在自卸汽车进入仓面卸料前,距入仓口不小于50m处设置洗车设备、设置净石脱水路段,避免汽车轮胎上的水或泥带入仓内。卸料平仓工艺过程见图2。

图2 卸料平仓工艺示意图

1)先直接卸料,后间接卸料,即:(a)开盘浇筑或新一层碾压混凝土开始时,最初几车混凝土是直接卸在层面上的(要距离模板1.5m),称为直接卸料。(b)最初几车料卸好后,平仓机辅以人工尽快将其摊铺好;(c)后续卸料要卸在平仓好的混凝土面上,主要目的是防止骨料分离,因为一般骨料分离均集中于料堆底部,卸在平仓好的混凝土面上,再进行一次摊铺,可以有效的处理骨料分离,不致于造成层面结合的隐患,此为间接下料;(d)平仓机站在已摊铺好的混凝土面上,将间接卸料摊平,并持续按间接下料的方式进行完本层混凝土的摊铺平仓。

2)在模板、埋件等附近卸料时,料堆边缘距其最小距离不能小于1.5m,然后在这些部位采用人工铺料的方式进行摊铺,否则,可能会将骨料分离集中这些部位,造成工程隐患。对于廊道上游侧卸料时采用反铲摊铺,见图3。

图3廊道上游侧砼摊铺示意图

3)运用自卸汽车将碾压混凝土运至仓面直接卸料时,运用退铺法依次卸料,平仓方向与坝轴线平行。碾压混凝土铺筑分条带进行。

4)平仓作业采用大型平仓机进行,平仓机不得在已压实的碾压混凝土面上行走,平仓过程中要防止骨料分离,平仓厚度控制在33~35cm(具体平仓厚度在碾压试验后确定,但压实后厚度应控制在30cm以内),平仓时仓面用测量仪器控制平整度。

5)碾压混凝土卸料堆出现骨料分离时,用前端装载机或其它机械和人工将分离骨料均匀散铺到未完成平仓作业的碾压混凝土含浆液较多处或新混凝土面上。

6)铺筑过的碾压混凝土表面平整,并向上游倾斜,不允许有向下游倾斜的坡度。

7)对于摊铺好的混凝土面,为防止水分蒸发,3-5月份,及时采用了覆盖塑料编织布等方法,防止温度倒灌,并及时喷雾补充蒸发掉的水分。

4.2.4 碾压工艺

由于本次碾压混凝土施工强度大,高峰浇筑强度为120m3/h,借鉴已建工程的成功经验,碾压混凝土采用大仓面通仓薄层、均衡连续上升,因此碾压混凝土的碾压工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碾压采用BW202AD自行式双筒振动碾,BW-75S小碾用于靠近模板、基岩等边角部位的碾压,振动碾仓面行走速度为1.0-2.0km/h,碾压遍数通过生产性试验确定,BW202AD振动碾碾压参数初拟无振2遍+有振8遍+无振2遍,碾压方向同坝体轴线方向。

2)碾压分条带进行,条带间采用搭接法,碾压条带间的搭接宽度10-20cm,端头部位的搭接宽度为100cm。

3)混凝土从出机到碾压完毕,在2h内完成,碾压层间间隔时间控制在混凝土初凝时间以内。

4)在结构周边或模板边采用BW75S小型振动碾碾压,初拟碾压遍数为无振2遍+有振26遍+无振2遍。

5)碾压完成的混凝土面,由于车辆走动等因素,可能产生一些表面裂纹,这时可采用振动碾无振碾压,使裂纹弥合。

6)碾压完毕后,采用核子密度儀检测RCC压实后的实际密度,使相对压实度达到98%为止,否则补碾合格。

4.2.5 仓面喷雾工艺

在碾压过程中,为了降低仓内气温和对混凝土保湿,采取喷雾措施。尤其在风大,气温高的3-5月份的10:00-20:00期间,喷雾更显重要。喷雾一方面可降低仓面温度,防止热量倒灌,另一方面增加环境湿度,减少混凝土水分蒸发及VC值损失。仓面喷雾工艺如下:

1)根据仓面大小,在仓面周边设置固定式喷枪,或可配备手持式喷枪,采用手持式喷雾枪,便于移动。

2)喷雾作业与仓面覆盖相结合,实施喷雾后,特别是长时间连续喷雾,为防止仓面表面积水,我们用塑料编织布及时覆盖仓面。

3)喷雾要掌握好时间、时机,技巧,第一是铺浆前喷雾,目的是湿润老混凝土面,有利于层间混凝土结合,这时喷枪可以持水平状或直对混凝土面;第二是碾压混凝土摊铺过程到碾压前的喷雾。这时喷雾的主要目的是对一些表面发干、发白或者出机VC值较大的混凝土料实施增湿补充水分,使碾压时不致于有表面发干、发白的骨料被压入混凝土内,而造成骨料表面缺少湿润被压碎或泛浆困难的现象,此时喷枪要向上喷,以使雾化区能罩着整个混凝土面,使得整个混凝土表面湿润;第三是对碾压好的混凝土面实施喷雾,喷枪要向上喷,使仓面雾化区最大化,主要目的是降低仓面温度,在整个喷雾过程中,还要注意天气变化,在夜间、阴雨天可实施间断喷雾,在高温,白天阳光强盛时,实施连续喷雾。

5异种混凝土施工工艺

变态混凝土是在已摊铺的碾压混凝土内部加入水泥粉煤灰浆,使混凝土流动性增大,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的一种混凝土。在模板、廊道、止水埋件周围浇筑变态混凝土,变态混凝土的浇筑宽度一般为30cm-50cm。注浆量根据试验确定,初拟为混凝土体积的4%-7%,注浆方式采用表面注浆或打孔垂直注浆。浆液采用制浆站集中制浆,然后通过运浆车送到仓面。变态混凝土振捣采用φ100振捣器。

6碾压混凝土生产性试验

1)生产性试验目的。碾压混凝土施工时间紧、强度高,采用通仓薄层连续浇筑上升,本次试验为碾压混凝土现场初步试验,即预备性试验,主要以确定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为主要内容,同时对碾压混凝土配合比、拌合设备及碾压设备、混凝土质量检测设备的性能进行复合检测,为堰体进行施工奠定基础。

2)生产性试验内容。碾压混凝土施工前需规划出一块场地不小于(10×40)m2进行碾压混凝土生产性试验,生产性试验项目如下:(1)不同VC值碾压混凝土压实容重和可碾性试验;(2)不同碾压遍数与混凝土压实容重和强度关系;(3)现场原位抗剪断试验;(4)钻孔取芯试验;(5)夏季掺减水剂使用方法和效果;(6)变态混凝土施工工艺及掺防水剂使用效果;(7)上游面防水材料喷涂的施工工艺和防渗效果。

3)生产性试验场地。试验场地选在坝体之外,运输方便,地势平整的地段,场地面积不小于10m×40m,具体位置在高程100m 地下厂房进水口处。试验场地在正式碾压前先进行压实,防止基础变形。

4)生产性试验安排。生产性试验拟安排三次进行,具体如下:(1)第一次生产性试验,主要根据初步配合比试验结果进行拌制投料顺序、拌制容量、拌制时间、初步混凝土配合比和易性校验、RCC理论容重、RCC标准状况初、终凝时间等试验项目。约需拌制碾压混凝土100m3。(2)第二次生产性试验,主要进行不同VC值与压实容重、可碾性试验,不同碾压遍数与压实容重、强度关系试验,切缝工艺试验、喷雾工艺试验、拉运工艺试验、RCC混凝土现场VC值变化规律,坝前防渗涂料试验等项目,第二次试验进行2次,每次碾压混凝土10m×40m×0.9m(宽×长×厚),共计碾压混凝土720m3。(3)第三次生产性试验,主要进行钻孔取芯试验、原位抗剪试验、上游防渗涂料防渗试验等内容。

7结论

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雷打滩水电站的应用的结果表明,它具有工艺简单、上坝强度高、工期短、造价低、适应性强等特点,已经成为最有竞争力的坝型之一,在我国得到了大力发展和广泛应用。本工程的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为水电站大坝碾压混凝土施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DL/T 5433-2009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程[S].

[2]余丕玉.光照水电站碾压混凝土坝施工期温度控制措施[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10.

[3]吴旭.龙滩水电站大坝工程碾压混凝土快速施工技术[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8,03.

上一篇:人口生育下一篇:高职教育变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