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信贷管理

2024-05-14

棉花信贷管理(精选三篇)

棉花信贷管理 篇1

1 加强棉花品种选择的管理工作

提高棉花质量最基础的事情就是选择优质的棉花品种, 各个地区应该根据本区的土壤情况、生态条件、生产条件, 以及种植管理水平等选择适合该地区成长的棉花品种。通常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优质棉花品种的选择。

1.1 对棉花品种熟性的合理选择

棉花品种的熟性可以根据棉株生育期的长短来划分, 通常情况下把120d左右的生育期定义为早熟品种;130d左右的生育期定义为中早熟;140d左右的生育期定义为中熟;155d左右的生育期定义为中晚熟;而大于155d的生育期定义为晚熟品种。通常情况下, 从棉花种子的播种到开花不同品种之间几乎是没有差异的, 影响棉花生育期长短的主要阶段还是在播种到出苗阶段, 温度对品种的熟性存在较大的影响, 温度越低其棉籽的育苗期将会加长。

1.2 选择结铃性比较好的品种

在对棉籽结铃性进行选择时, 一般选择铃壳比较薄、每颗铃籽比较重的品种, 而中等偏小型的铃籽棉不仅可以提高棉花的产量, 而且还能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益。不同品种的棉籽其衣分的高低是不一样的, 衣分过高将会导致内部的种子比较小, 严重影响其出苗效率。但是, 如果棉花种子不充实、未成熟时, 其衣分通常是比较高的, 如果必须要选择衣分比较高的品种时也要选择一些早熟、孕籽的品种。

2 棉花栽培技术管理对棉花质量的影响

适当的提前播种棉籽, 可以有效的提高棉花的质量, 因为该过程不仅可以提高棉花的有效结铃期, 而且还可以有效的提高棉株的光合作用时间, 促进棉铃增长高峰期的到来。根据统计发现, 不同品种的棉花萌发所需要的温度是不一样的, 其最低温度一般达到了12℃, 棉株叶片发育的最低温度在15℃左右, 棉花出苗的最低温度为17℃, 棉铃比较发育的最低温度为要大于15℃, 为棉株发育的各个阶段提供适宜的温度是确保优质棉形成的基本条件。棉花种植过程中的气候条件、自然条件等是不能通过人为进行控制的, 这时就需要加强各个阶段棉花的种植管理工作, 从而达到提高棉花质量的目的。

3 棉花的种植管理对棉花质量的影响

不同棉花其对地区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情况等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因此要想更好的提高棉花的质量就需要从棉花种植过程中的源头开始抓起, 选择适合本地区生长的棉花品种。棉籽最合理的采摘期是棉花吐絮之后的8~10d, 如果棉籽的采摘期选择不合理将会严重影响棉花的质量。中期棉花的质量比较好、膨松度比较合理、光泽度比较好以及长度和强力等都满足了高质量棉花的标准。对棉籽的过早或过晚采摘都会大大降低棉花的质量, 同时要将不同时期采摘的棉花分堆存放, 并且进行分批交易, 对其总体质量进行层层把关,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棉花的销售价格, 提高种棉农民的经济收入。而且还要让每一棉农认识到单单依靠品种的选择是不能有效的提升棉花的质量, 加强棉花的种植管理工作对于提高棉花的质量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4 烘干管理对棉花质量的影响

当棉籽被采摘完成之后, 将会对其进行相应的烘干和轧花操作, 这时要求按照棉籽的等级、品种、水分将其分类进行堆放, 同时还要根据棉籽水分的大小来调节烘干过程中所需的温度, 其温度一般是随着棉籽水分的增加而不断增加的。在烘干管理中最好将棉籽的水分控制在8%左右, 水分过高将会降低棉花纤维的刚性和弹性, 水分过低将会导致棉花纤维的长度极易损坏。

5 病虫管理工作对棉花质量的影响

将待种植棉花的土地进行秋耕东灌可以有效的降低棉叶螨和棉铃虫的越冬存活率。早春时要清除棉田附近的蜜源植物, 减少了对越冬棉铃虫营养的补给, 导致大量棉铃虫死亡。棉农要更加注重棉田早期的病虫防害工作, 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尽可能达到消灭病虫的目的。棉农也可以根据病虫繁殖与田间环境之间的关系, 有目的性的改变一些因素, 尽量营造一个不利于病虫生存, 但利于棉花生长的自然环境, 以达到消除病害、保护作物的目的。只有选择科学、合理的化学药剂, 才能有效的达到消灭害虫, 促进植物生长的目的。通常选用的化学药剂主要有赛丹、蚜虱净、硫丹等。

6 结语

综上所述, 要想提高棉花的质量, 其棉花种植过程中的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因为其不仅可以合理的规划棉花的各个种植环节, 而且还能有效的提高棉花的产量和质量, 提高了棉农的经济收入, 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各地区消费者对棉花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更好的提高棉花质量, 就要从种植过程的源头抓起, 挑选优质的棉花品种, 选择适合棉花生长的温度、湿度、水量供应等,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棉花的质量、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 要从棉花的种植管理入手, 有效提高棉花种植的质量, 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棉花信贷管理 篇2

棉花购销全面市场化条件下农发行信贷管理探讨

在棉花购销全面市场化条件下如何加强棉花信贷管理,不仅关系到农发行增量、存量贷款管理和基础工作管理问题,还涉及到根据新形势建立银企关系新机制的问题,本文从五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探讨.

作 者:常宏建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山东省分行 刊 名:济南金融 英文刊名:JINAN FINANCE 年,卷(期): “”(1) 分类号:F832.4 关键词:棉花购销   市场化   信贷管理   机制  

棉花种植管理对棉花品质的影响研究 篇3

1 因地制宜, 棉花品种选择

为了提升棉花的品质, 要做的就是在棉花栽培之前, 品种的选择。我国地域辽阔, 不同地区棉花的种植品种差异较大, 应该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 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情况以及生产和生态等条件进行棉花品种的选择, 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棉花品质。

1.1 温度不同, 熟性不同

棉花的熟性可以根据整个生长周期时间长短进行区分。早熟的棉花品种生育期一般在120d左右, 中早熟的棉花生育期一般在130d左右, 中熟的棉花品种一般在140d左右, 中晚熟的棉花的生育期在155d左右, 而处于晚熟的棉花品种的生育期则为155d之上。关于棉花生育期的长短区分, 本地的温度条件占有重要的作用, 所以温度的差异直接导致棉花熟性的差异, 温度越低的地区所种植的棉花的生育期就会越长。对于黄河三角洲地区而言, 富足的土地资源和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对棉花的种植非常有利, 但土地盐碱化又成为棉花种植的制约因素, 因此想要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种植品质较好的棉花, 需要选择适合的品种并对其进行有效改良。

1.2 衣分不同, 棉籽不同

在种植棉花之前, 还需对其衣分、棉籽进行选择。当选择棉籽的结铃性的时候, 常规情况下是选择铃籽比较重且铃壳比较薄的的棉花品种, 对于那些中等的且偏小的铃籽棉能生产出品质、产量较高的棉花, 从而增加当地棉农的经济收入。不同的棉籽, 其衣分是不同的, 如果衣分高一点, 种子就会偏小, 对棉花的出苗率产生较大的影响。当然, 在棉花的种子尚未成熟之时, 其衣分相对较高。那么对于棉花的衣分较高的种子选择的时候, 自然是要选择那些比较早熟的、能够较好的孕籽品种。

2 棉花种植管理对棉花品质的影响

2.1 棉花种植温度的管理

对于棉花生长过程中, 温度的影响至关重要。不同品种的棉花, 生长需要的温度条件也是不尽相同。一般情况下, 棉花的棉铃在进行发育的时候需要的最低温度是15℃, 而且其棉株叶片在进行发育时, 温度也必须在15℃左右。所以在我国辽阔的地域环境以及各种不同的气候条件下, 为了让棉花能够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生长, 就需要人为的力量对其生长条件进行管理协调。对于黄河三角洲这样的地域而言, 就需要通过人为的力量进行把控, 对棉花栽培时间和栽培模式进行合理的规划。

2.2 棉花采摘的管理

对于棉花的种植管理, 除了合适的品种选择, 还比较重要的就是对成熟的棉花进行采摘的时间, 要注意其采摘的时间把握, 一般情况下在棉桃吐絮之后的7~10d之内最适合采摘, 而且在采摘过程中可以将生花一并采摘, 对于已经采摘棉花在存放的时候, 要将不同生育时期采摘的棉花进行分类放置, 从而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棉花的质量。棉花的中期是品质最好的阶段, 不论是温度还是湿度都比较适宜, 会有较恰当的蓬松度, 因此就要对种植棉花的管理工作进行清晰的认知, 从而提高棉花的品质。

2.3 棉花病虫害的管理

对于任何的植物而言, 都会遭受病虫害的侵扰, 棉花也不例外。最近几年棉花发生的病虫害以棉蚜、红蜘蛛、盲蝽蟓、棉铃虫等为主, 主要消灭的方式就是要秋耕冬灌。并且将棉花田附近的蜜源植物进行清除, 从而从根源上清楚病虫害。现在人们对棉花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预测预报, 在病虫害发生之前进行综合防治工作, 从而减少病虫害因素对棉花品质的影响。因此就需要选择利于棉花生长, 不利于病虫生长的环境进行棉花的种植。所以积极地进行棉花种植的管理工作, 提高棉花品质。

3 结语

对于棉花品质的提升, 就需要在其种植种植过程中从科学管理入手, 从而在最大的效益范围之内提升棉花的品质。但是对于黄三角这样的盐碱地而言, 棉花种植就应该更要注重科学耕作, 要选择密植的方式, 同时根据土壤的盐碱化程度进行有效的治理和改良, 还可以对棉花多用一些磷肥、钾肥和牲畜粪便等有机肥料, 最终让盐碱地也可以生产出高品质的棉花。

参考文献

上一篇:小学数学中的阅读下一篇:战而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