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临床护理单元

2024-04-29

各临床护理单元(通用3篇)

篇1:各临床护理单元

小学各年级各单元作文目录

四上: 1.写自然景观、游记

2.写一篇观察作文、观察日记几则 3.写童话、续编小木偶的故事 4.我喜欢的动物 5.写导游词介绍世界遗产 6.看图作文:胜似亲人

7.成长的故事、从《乌塔》想到的、写回信解决烦恼 8.想象作文、科幻故事 四下:

1.我的校园、或别的景物、校园里难忘的事 2.对XX说说心里话

3.交流大自然的启示,把活动经过、发现、心得写下来

4.看图作文:日本轰炸上海火车南站后小男孩在哭,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5.热爱生命的故事

6.乡村田园风光(人事景都行,运用优美词句)7.我敬佩的一个人 8.自由作文 五上: 1.读书

2.二十年后回故乡 3.说明性文章

4.„„给我的启示(名言警句漫画)5.我爱汉字 6.父母之爱 7.读后感 8.场景描写 五下: 1.给远方“手拉手”活动的朋友写信 2.看图作文:足球赛、童年趣事 3.发言稿、竞选稿 4.感动的事 5.缩写

6.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7.写印象深刻的人 8.自由作文 六上:

1.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员、音响世界、记暑假中的一件事 2.演讲稿:祖国在我心中 3.人们相互关爱的事

4.写建议书、漫画: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 5.一两件事介绍小伙伴、续写:吵架以后 6.与诗同行

7.看图:解救小鸭子

8.我学艺术过程中的事、写一件艺术品、记一次艺术欣赏活动 六下:

1.难忘的“第一次”、漫画“假文盲、身边的事物写出感悟 2.民风民俗、节日习俗 3.我的理想 4.学会生存 5.自由作文

6.难忘小学生活等等

篇2:各临床护理单元

1对象与方法

1.1 工艺流程

深度处理中试工艺大体分为3个单元。第1单元絮凝气浮、曝气生物滤池和多介质滤池,其功能主要是去除溶液中的石油类物质、悬浮物及耗氧量(COD);第2单元臭氧接触氧化和生物活性炭过滤,其功能主要是去除溶液中的氨氮和COD,经过第2单元的出水指标已经达到设计标准的循环水补充水标准;第3单元超滤、反渗透,其功能主要是降低溶液中的含盐量,软化水质从而能够达到工业锅炉用水的水质标准[2]。

工艺流程见图1。

1.2 试验用污水来源

本次试验中处理的废水为石化公司炼油厂、电厂、化肥厂已经处理后达到二级标准的外排水。

1.3 试验设备参数

设备参数见表1。

1.4 监测指标的分析方法及进出水水质控制指标

在试验中分别在各单元进出水口对水质的石油类物质、COD、氨氮及悬浮物进行监测,各项监测指标分析方法及进出水水质控制指标见表2。

2结果

2.1 絮凝气浮、BAF、多介质过滤单元工艺性能

见图2。由图2可以看出,本单元对悬浮物、石油类物质及COD的去除效果很好。溶液由絮凝气浮固液分离后再经过BAF和多介质过滤器的过滤,悬浮物指标由原先的平均52.88 mg/L降至6.50 mg/L,去除率高达87.7%,表明该单元在清除悬浮物方面具有很大优势。由曝气生物滤池及多介质过滤器组合可使石油类降至2.37 mg/L,去除率为68.9%;COD降至38.60 mg/L,去除率为61.4%;氨氮去除效果较差,氨氮的去除率只有18.4%,平均由15.47 mg/L降至12.62 mg/L,这主要与絮凝剂的选型有关。

2.2 臭氧接触氧化工艺性能

见图3。由图3分析显示:臭氧接触池使COD值降至6.10 mg/L,去除率为6.9%;石油类降至0.88 mg/L,去除率为62.5%;对悬浮物基本无去除效果;氨氮不仅没有去除,反而还有6.0%的增加,使氨氮平均增加到13.41 mg/L。

2.3 生物活性炭过滤器性能

见图4。由图4看出:生物活性炭对于氨氮、悬浮物的水质达标效果明显。本单元悬浮物的去除率为98.3%,COD的去除率为15.7%,石油类在经过前几个单元已经很低,去除率仅为5.0%,出水石油类达到0.84 mg/L,COD降至22.01 mg/L,悬浮物降至0.10 mg/L,处理效果良好。由于生物活性炭表面生物膜的生化反应,氨氮出水指标降至2.97 mg/L,去除率达到79.1%,已经达到设计的回用水补水标准;生物活性炭对于氨氮和悬浮物的水质净化达标效果明显。经气浮、BAF、多介质过滤、臭氧接触、生物活性炭各单元处理后污水达到了设计要求,石油类、COD、氨氮和悬浮物出水各项指标已经满足标准。

2.4 超滤反渗透工艺性能

见图5。由图5的分析可以看出:由于超滤前水质处理的情况较好,水质已经达到设计标准,因此该单元对石油类物质、悬浮物等指标去除效果并不是很明显,这样也降低了超滤膜的负荷,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由于炼油污水的COD主要由小分子的烃类物质组成,超滤反渗透单元很难对其进行拦截,因此超滤反渗透单元对于COD去除率较低,仅为25.7%。反渗透对多种盐均有很好的去除效果,氨氮的去除率46.1%。

2.5 深度处理工艺最终结果

各处理单元的监测指标情况见图6。经深度处理的水质符合指标要求,处理后出水达到了设计要求。

3讨论

对本工艺流程各单元性能及整体性能评价如下:(1)絮凝气浮、BAF、多介质过滤单元工艺对污水中的悬浮物、石油类物质、COD的去除效果优良;但对氨氮去除效果不理想。(2)臭氧接触氧化工艺对污水中石油类物质的去除效果优良;但对污水的其余指标COD、悬浮物的去除效果相对欠佳;由于臭氧对含氮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反而引起水中氨氮浓度升高。(3)生物炭工艺中对于污水中氨氮、悬浮物去除效果优良,至此,出水指标均达到了预期的设计效果,该工艺处理的二级外排水可用于循环水补水。(4)超滤反渗透组合工艺可将前期工艺处理已经达标的出水进一步处理,基本达到工业水标准,石化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工艺达到了设计要求,本工艺流程在正常稳定出水的情况下,反渗透出水可以作为循环冷却水使用。

参考文献

(1)郭大本.世界资源性缺水现状及危害(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7,34(4):105-110.

篇3:会当单元统整路 一览各课众山小

关键词:统整;小学语文;整合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为了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而当今的学生,信息量大,求新求异,单篇孤立地讲解造成课堂存在高耗低效的问题,具体表现及成因为:内容旧熟,单篇孤授;方法落后,授人以鱼,超量饱满的课堂内容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学习感受和体验,只注重知识结论的给出,忽视了引导学生对知识结论形成过程的认识,最终影响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综合学习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014年,我区提出了统整联盟校和中段统整实验,我校也提出了“学科课程统整化”。旨在在原有国家统一教材的基础上,打破以往使用一本教材的局限,强调教学内容的重点和进度,形成单元整合教学的基本思路与框架,为学生创设一个大课程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中开阔视野,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教材的编排特点,每一组单元导读都有鲜明的主题,基本的训练知识点概括整合了单元中共性的问题,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它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序化、整体性、联系性的特点,我们只有从它的整体出发进行设计,组织教学活动,才能看到发挥其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相加之和的整体效应。

那么,如何践行“统整”的理念,有效取舍、组合,实现高效省时、易于拓展的教学呢?我们认为找准阅读切入点是关键。在两年多的探究过程中,我们探索出以下几种简洁、有效的阅读切入法。

一、因“材”施教,从单元主题出发

我们使用的人教版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这样的编排有助于我们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学习目标。故而从单元主题出发,是我们进行统整的一个简单易行的切入点。

二、因“体”施教,从不同题材出发

在阅读理解方面,第三学段的重点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学习诗歌以及叙事性、说明性不同文章的阅读。每一种体裁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和表达方式,从题材出发,无疑是内容和表达的最佳切

入点。

单元统整教学的核心相对于我们以往一课一课教的形式,其最大的特点是化零为整。我们人教版教材的编排特点既为我们提供了化整为零的教学例文,也给我们提供了化零为整的思路。以往我们一课一课地教是化整为零,现在我们的统整是化零为整。教材中有的是以人文思想为主题,还有以文章体裁为主题的。如“童话”单元,“说明文”单元,“记叙文”单元等等。文章的体裁决定了其特有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三、因“学”施教,从学习结构出发

单元统整教学中的统整重在打破内容界限,重新取舍,重新形成一个高效的较为科学的教与学的教学结构。学习过程的建构,学习能力的训练,从学习结构出发是我们单元阅读统整的又一切入点。

例如,朱安琴老师在教学五年级上册二单元时,紧扣单元主题中通过哪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让学生在小组间展开讨论。总结出《秋思》《桃花雨》《梅花魂》是叙事抒情,《泊船瓜州》《小桥·流水·人家》是写景抒情,《长相思》是景事融情,又补充了余光中的《乡愁》,引领学生发现异同,总结出抒情表达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与以往的教学相比,在单元统整的阅读中不仅把握住主题、理解了内容,同时还掌握了诗歌体裁的表达方法,建立了一种全新的课堂结构。

我们在探索过程中发现,单元统整阅读教学,无论从哪方面切入都最终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系统的阅读结构。如下图所示:

四、因“法”施教,从阅读方法出发

曾经看过饶芃子主编的《比较文艺学论集》,序中说:“所以要建构话语和理论,首先就必须进行文艺学的比较研究……”我们在统整阅读中以文本为载体,要与文本展开真正的对话,必须要一方面读懂文本,另一方面又要打破文本的限制,寻求本质的规律和特点,这样才能达到统整的目标。“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有远观,只有在比较中才能发现各自的共性与个性。关于这一点在“因材施教,从专题出发”中已有运用,虽然属于无意识地运用,但正是这无意识的运用所达到的效果使我们发

现,从学法入手更是单元统整阅读教学一个有力的切入点。

比较阅读能够帮助读者拓宽阅读视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提升读者获得信息,再结合文本综合比较和分析的能力。这正是我们阅读统整教学中要实现的最终目标,让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中开阔视野,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实践出真知,从单元阅读中研究出可行的统整切入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科学性,并在实际的教学中清晰地统整出单元课,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具合理性、有效性、可行性、完整性,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能力。

参考文献:

上一篇:2010云南省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历年真题精选之多选题考资料下一篇:oled照明技术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