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机关

2024-05-10

执法机关(精选十篇)

执法机关 篇1

司法审判是国家司法审判机关、执法机关依法参与管理社会秩序, 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行为进行合法性确认, 对违反法规的行为进行司法审判判决、处罚的活动的总称。但是社会的发展以及具体社会行为的复杂性, 往往超出法律法规所能预见的范围, 这就一方面要求立法机关适时的对法律法规进行必要的修改, 另一方面要求司法审判机关、执法机关在司法审判工作过程中依据一定的原则对具体司法审判指向行为进行必要的自由裁量。

(一) 事实定性上的滥用

在法律、法规对某种行为的性质还没有做出详细规定的情况下, 司法审判机关、执法机关对相对人的行为、被管理的事项进行认定时的自由裁量。在司法审判、执法实践过程中, 没有考虑相关因素。比如治安管理判决、处罚法规定:“治安管理判决、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 与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而在执法过程中, 有的执法机关人员在作出自由裁量行为时, 不理其实际情况, 也不做分析, 全凭他自己的心情和喜好来决定, 毫无法律依据。

(二) 情节轻重上的滥用

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 对违法、违约行为要根据情节轻重不同来处理。但这些模糊的词语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 只能由司法审判机关、执法机关工作人员在具体司法审判过程中根据自身判断、经验积累来进行认定, 从而导致公序良俗的滥用。法院根据公序良俗原则给予其特殊家庭环境考量, 参考治安管理判决、处罚法规定“卖淫、嫖娼的, 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 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定罪却不予执行刑罚。人民法院未考虑相关的因素, 致使判决、处罚不公平。此案件涉及到情节较轻的认定。对于情节较轻的认定, 虽然司法审判机关、执法机关可以根据个案具体情况来判断, 但不是仅仅依据公序良俗毫无尺度。

(三) 判决、处罚方式选择上的滥用

在现实中, 判决、处罚方式选择上的滥用具体表现为对于不确定的法律用语任意作扩大或缩小的解释。司法审判机关、执法机关在对违反法律法规的人员进行判决、处罚时, 可以在法定的判决、处罚范围内根据具体的情形自由选择, 而对于自由选择的情形, 司法审判机关、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该谨慎选择, 合理掌握。在实际司法审判工作过程中, 切不可相信宁可错杀一百也不可放过一个的错误信条, 相反的, 与其盲目扩大打击面, 还不如缩小判决、处罚范围, 坚持维护守法人员的权益保护, 而这, 就是要求在判决、处罚方式上要慎之又慎, 避免造成难以挽回的社会损失。

二、司法审判中公序良俗被滥用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公序良俗被滥用的主要原因。司法审判过程中公序良俗之所以存在被滥用的现象, 是由下述因素造成的:

(一) 成绩评价标准的影响

司法审判、执法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 保障公共安全和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法人合法权益。但是在实践中, 司法审判机关、执法机关往往由它的工作成绩做出评价, 用这样的一个方式来评议一个部门的工作质量, 导致在司法、执法工作中, 出现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 他们只关心抓获了多少违法人员, 完成了多少起诉和司法审判任务。为了完成指标而去办案, 而对公序良俗该如何运用却少有考虑。

(二) 司法审判工作人员素质的影响

当前, 我国社会形势和司法审判工作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今天民众的法律素质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 而部分司法审判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对一些法律、法规没有系统全面、熟练地掌握和准确运用, 导致在司法审判工作过程中应懂的法律知识不够, 因此导致一些案件的执行过程和判决、处罚结果无法让当事人满意。甚至极个别司法审判人员对法律赋予的权力任意取舍, 全凭自己的个人主观臆断和不理法律的相关规定来做出判决、处罚, 所以有些人借助公序良俗原则办人情案、关系案、最终走向“知法犯法”。

参考文献

[1]张俊浩.民法学原理[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7.

[2]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6:116.

如何构建和谐城管执法机关的经验 篇2

一、建设和谐领导班子。构建和谐城管执法机关,必须建设好和谐的领导班子,城管执法队伍才最最具有战斗力、凝聚力和活力。抓好理论学习。组织班子成员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思想,统一对构建和谐城管执法机关的思想认识,形成共同的奋斗目标。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加强党内监督。要健全落实巡视制度、领导干部廉政档案、任前廉政谈话、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离职审计等项制度,树立领导班子的良好形象,增强凝聚力、向心力。掌握互动领导艺术。要处理好正职与副职的关系。正职要有整体意识,为副职履行职务撑腰壮胆;副职要有责任意识,为正职分担任务和责任,排忧解难。要处理好副职间的关系。副职要彼此沟通协调,相互理解信任配合,找出共同点和共赢点。

二、完善和谐的管理机制。一个富有创造力、活力的团队,决不是一个只有铁的纪律的、呆板的团队。在城管执法队伍管理中要尊重执法人员的人格,重视执法人员的意愿,接受执法人员的监督,听从执法人员的意见,关注执法人员的思想,解决执法人员的困难,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促其早日成才。一是关心人,以激励增和谐。发挥执法人员的主人翁作用,健全民主管理和决策机制。深入实施“暖心工程”,体现人文关怀,为执法人员服务。关心执法人员待遇,积极争取政策,落实执法人员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全心全意为执法人员排忧解难,想方设法为执法人员办实事,妥善解决执法人员住房、医疗、疗养、人身意外保险、子女和家属上学就业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善于用人,以公正促和谐。健全完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用人机制和绩效考核、奖惩机制,着力营造公平竞争、干事创业的工作氛围,让有真才实学的人脱颖而出,机关活力竞相迸发。

三、创造和谐的内部工作环境。一是营造诚信友爱的人际环境,增强构建和谐城管执法机关的亲和力。做到城管执法人员之间互相信任、互相沟通、互相谅解。二是营造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增强构建和谐城管执法机关的向心力。做到要通过这个平台,努力使每个人都能各尽所能,各得其所,都有用武之地。三是营造团结平等的民主环境,增强构建和谐城管执法机关的凝聚力。做到讲尊重、讲权益、讲团结。四是营造开拓进取的创业环境,增强构建和谐城管执法机关的创造力。激活创新的动力、探索创新的规律、提升创新的层次。

论行政执法中的暴力执法与钓鱼执法 篇3

关键字:暴力执法;暴力抗法;钓鱼执法

笔者认为的暴力执法,不仅仅是指时下热议的行政执法,当然行政执法是暴力执法中最具特色的一个方面,但是笔者联想到目前网络上面爆出的各种被羁押人员在看守所监狱中离奇死亡的新闻,像云南躲猫猫事件、某看守所在押犯人喝开水猝死事件、某看守所在押犯人离奇死亡经鉴定其胸口有很多细孔,狱方对外界宣称是抠掉的粉刺等等一系列的事件中,笔者看到了暴力执法的身影。暴力执法从行政暴力执法发展到了看守所监狱狱警暴力执法。暴力执法呈现在越来越多的方面,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想这也是之所以对暴力执法不好下定义的原因。综合了一些材料笔者认为,暴力执法,应该是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工作人员在其工作过程中使用暴力、威胁的手段危害到公民的合法人身财产安全。尽管这种定义很浅显,但是笔者觉得笔者应该抓住了其中最主要的矛盾--依法执法与暴力执法。

行政中的暴力执法,笔者觉得与暴力抗法有一定的关系,暴力抗法应该是指在执法机关人员执法过程中以非法暴力威胁等手段阻碍执法过程的一种行为。这几年,我国也爆出很多暴力抗法的新闻,有的甚至发展到了群体性事件的程度,像北京一小贩用水果刀将行政人员杀死的案件,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可能更多的是同情执法人员遭遇不法侵害。但是笔者觉得在这个事件背后,也有着暴力执法的烙印。在我国,普通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处于弱势群体,尤其是像前面提到的那种流动小商小贩,这种小商小贩固然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执法人员之所以会对这种流动的小商贩进行管制目的也是在于保障消费者的权利以及一定程度上的市容。笔者觉得中国的百姓还是很中庸的,不被逼到那份上,绝对不会想像那个小商贩一样,用刀了结了行政人员的生命,也把自己送进了监狱。但是事实发生了,除了扼腕叹息,笔者觉得我们应该要从这个现象去审视暴力执法对与这种暴力抗法的催化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老百姓是因为受到太多压制,而且程度很深,才会有这样的过激反应。暴力执法导致了百姓的抵制效果,而这种抵制效果又催化了暴力抗法这种行为。所以,暴力执法也是产生暴力抗法的一个重要原因。

钓鱼执法,顾名思义,就是行政执法人员引诱当事人违法。从法理上来讲,当事人原本没有违法意图,在执法人员的引诱之下,才从事了违法活动,行政执法中的"钓鱼执法",与刑事侦查中的"诱惑侦查",或者叫"诱惑取证"类似。世界各国执法机关也都使用了类似手段,比如警察扮演瘾君子向毒贩购买毒品。但是这种"诱捕"有着严格的控制要求,第一,诱捕对象是犯罪嫌疑人;第二,已经掌握其部分证据;第三,诱捕时的事实不作为犯罪证据。也就是说,所设之套本身不能成为违法犯罪的证据。大陆法系国家对此也有严格限制,日本法律禁止执法者为了取证,诱惑当事人产生违法意图,因为这是国家公权侵犯了当事人的人格自律权。

笔者觉得之所以会出现钓鱼执法,究其根源是执法经济的刺激。正是因为执法经济的利益驱动,才导致了钓鱼执法的愈演愈烈。在执法经济的利益诱惑之下,我们的"钓鱼执法"大有在行政执法和刑事侦查领域泛滥成灾之势。眼前发生的问题,不算最严重的。仅就查处黑车而言,2008年3月上海奉贤区一位"黑车"司机被所谓"女协查员"带入"执法伏击区"之后,当着执法人员的面在车内用刀捅死"女协查员"(2008年3月9日《东方早报》)。个别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怀着极其肮脏的利益目的,用尽手段引诱守法公民"违法",并把所设之套作为守法公民违法犯罪的证据,不仅破坏了法律的严肃与公正,破坏了社会对法治的信仰,而且严重败坏社会风气,撕裂了社会成员间基本的和谐与互信,使社会公德每况愈下,人们的善良、同情、友爱之心被迫穿上了重重自笔者保护的盔甲,使那些社会上的弱者再也得不到人们的同情和帮助。同时,还有可能随时随地陷公民于危险和不安、甚至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的境地。

2008年10月1日施行的《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对此有专门规定。这份颇具开创意义的地方规章第66条规定:行政机关执法人员在调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行政执法证件,在调查记录中予以记载。行政机关执法人员不出示行政执法证件的,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有权拒绝接受调查和提供证据;第70条又规定,"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的"证据材料,不得作为行政执法决定的依据。若将以上规定应用于上海这起"钓鱼式执法"事件,其行政处罚显然不成立。

笔者认为,第一,钓鱼执法的行为只能在犯罪分子的违法犯罪的办案过程中采用。第二,钓鱼执法的行为绝不能在管理公民的非法行为时采用。笔者认为钓鱼执法本身就是一种非法行为,以非法治违法可以说得过去,能得到人民的认可;但以非法治非法却行不得。有失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公信力。一个是违法犯罪分子,一个是公民的非法行为。两者完全不是一回事。从钓鱼执法的事件来看,钓鱼执法是执法者非法在先,被钓者非法在后,且是前因后果的关系,也许没有钓鱼执法者非法行为,就没有被钓者非法行为。这完全是一个支使者(钓鱼执法者)和被支使者(被钓者)的关系。从钓鱼执法的事件来看,钓鱼执法者完全就是从完成任务指标的私利出发。根本没有把政府的公信力当作一回事。要知官民矛盾就是从这样的点滴事件积累起来直到激化的。这完全是自己给自己挖掘坟墓的行为。可以说这样的执法者完全是政府部门的害群之马。从湖南出台的《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已经着手开始整治这种不正之风,笔者想我们作为普通民众,需要的是加强舆论压力,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如果有钓鱼或者类似行为,我们作为民众要站出来勇于揭穿其违法行为,各种新闻媒体对于钓鱼执法行为也要加强曝光力度,希望在政府规定与社会舆论的规范下,钓鱼执法这种非法行为能够彻底消失。

参考文献:

[1]湖南省2008年制定实施的《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相关规定;

[2]1996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相关规定;

[3]人民网《京华时报》2009年12月关于唐福珍自焚的新闻报道;

[4]《东方早报》2008年3月关于黑车司机捅死"女协查员"事件相关报道;

[5]浙江省2009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浙江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浙江省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条例》相关规定。

检察机关如何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篇4

一、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是新时期检察执法工作的客观要求

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对检察执法活动从理论到实践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检察执法工作已成为整个检察工作中至关重要的工作,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已成为做好新时期检察工作的本质需要和客观要求。

(一)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是依法治国和宪法至上权威确立的需要

依法治国在价值取向上意味着对正义的维护和对人权的保障,在功能上表现为对专制权力的决然否定和对国家权力的有效规范以及对民主政治的完善,在形式上要求一个国家以宪法为基础的所有法律制度实现由静态到动态的转换,因此,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权为目标的以人为本观念的确立及其实现,不仅是法治建设的主要内容,而且是检验检察执法现代化程度的基本标尺。

(二)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是讲政治在检察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检察机关是在党的绝对领导之下的国家专政机关和社会治安管理部门,检察机关为人民服务主要是通过法律赋予的执法行为来实现的。广大干警必须高度认识向党、向国家、向人民负责与向法律负责的一致性;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法素质和执法水平。

(三)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是对新时期检察干警素质的基本要求

新时期的检察干警应当具备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政治素质;业精技强,办事高效的业务素质;能追踪和应用当代先进科技成果于检察工作之中的科学文化素质。此外,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

(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从低级到高级的无限发展过程

执法者的执法行为,受外部条件的执法实践水平的影响和制约,总是处在一个相对严格、公正的情形下,随着实践的深入,认识逐步深化,执法水平和质量在逐步提高。因此,:检察机关面对执法实践中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的不断出现和新的法律法规应运而生,必须紧跟形势,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执法素质和执法水平,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朝着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目标迈进。

二、检察机关要转变观念,切实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是党和人民对检察执法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执法工作的永恒主题。只有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惩恶扬善,不枉不纵,不偏不倚,才能树立法治权威,才能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和风尚,法律所蕴含的公正、公平、正义、秩序等基本价值才能最终得以实现。笔者认为,要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有以下四个方面途径:

第一,要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检察执法队伍。法律的公平和正义精神,要靠一大批心存公正、秉持正义的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才能得到体现和落实。目前,检察队伍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广大检察干警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宗旨,努力成为法治社会中公平和正义的代表者和守护者。

第二,要从制度上保证检察机关依法公正地行使法律赋予的职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必须严格依法办事。要坚决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的保护主义,维护法制的统一和尊严。要排除各种利益驱动对检察执法工作的干扰,改革检察机关人财物管理体制,建立起适应履行职责需要的组织保障和物质保障体制。

第三,要加强对检察执法工作的监督,加大惩治执法腐败的力度。权力不受监督,必然导致腐败。因此,必须建立起一整套对执法工作的监督机制,确保执法权的行使符合国家和人民的意志,确保执法活动严格运行在法治的轨道上。要坚持执法公开的原则,不断增强执法工作的透明度,用公开促公正。对执法工作中的腐败现象,要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不断纯洁执法队伍。

第四,要完善执法程序,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程序是公正的屏障。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现代执法理念,增强诉讼民主意识,不断完善执法程序,推动程序的公开、透明、具体、严密,实现执法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坚持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相结合,做到既伸张正义,又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要使每一起案件的办理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程序合法、处理及时,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三、结语

卫生计生服务型执法机关工作总结 篇5

开展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工作汇报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深入开展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6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安排>的通知》(豫政[2016]20号)和《河南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2016全省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工作的通知》(豫依法行政领办[2016]5号)的总体要求,县卫计委在县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改进行政执法方式,创新行政执法机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升行政执法水平,努力塑造严格、规范、公正、廉洁、文明、高效的行政执法形象,深入开展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实施

县卫计委监督所自2015年被列入X市卫生系统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培育示范点后,2016年又被确定为全省卫生计生系统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示范点。县卫计委高度重视,及时向县政府进行汇报并与县政府法制办进行对接;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制定工作方案,成立领导组织,明确任务和职责,精心组织,把服务型行政执法作为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抓手,紧紧围绕“基层提升年”活动主题,扎实开展服务型执法机关建设工作。

二、突出工作重点,发挥示范作用

我们把省级示范卫生监督机构创建工作与服务型行政执法示范单位创建相结合,高标准严要求,打造行为规范、执法有力、办事高效的卫生监督机构,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有力促进我县卫生监督机构依法行政工作。

(一)推进文明执法,树立良好形象

一是加强学习培训,全面提升执法人员综合素质。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执法人员整体素质。全年共选派业务骨干人参加省级培训班。并带领业务骨干到商丘民权县卫生监督所参观,学习借鉴兄弟县区先进经验。县法制办多次为我们的执法人员进行依法行政、服务型执法建设培训。201年我们组织开展依法行政专题培训班次,服务型行政执法培训集中培训次,卫生监督法律法规和卫生监督执法知识专题培训次,累计参训余人次。二是着力强化“三个规范”。我们着装规范,加强着装管理,严肃着装风纪,维护卫生监督队伍着装的统一性和严肃性,每周不定期对全体卫生监督员进行着装风纪稽查,稽查结果及时通报,并纳入个人考核档案。通过言行规范,倡导执法人员举止文明、语言文明、纪律严明,令行禁止,充分展现执法人员良好的精神风貌。严格落实执法车辆管理登记制度,执法车辆因公外出实行报批制度,确保执法车辆严格用于监督执法工作。

三是大力推行服务承诺制。行政执法人员实行全员服务承诺,签订服务承诺书份,面向社会和监督机构就文明执法、规范执法等内容通过新闻媒体、网站、微信和手机报等多种方式进行公开承诺。卫生监督的领导班子还将服务承诺以“座右铭”的方式上墙,广泛接受社会各届与内部监督。四是积极开展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卫生监督所印制活动宣传资料,通过日常监督以及12·4法制宣传日等多种方式,向服务对象发放宣传资料累计余份,积极宣传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活动,提高群众的参与意识和监督意识。201共编发活动信息期,其中被县级媒体采用条,被市级及以上媒体采用条。

(二)创新审批方式,提供优质服务

一是进一步健全完善《首问负责制》、《主办责任制度》、《限时办结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及《服务承诺》等各类规章制度共 项,形成了强有力的监督约束机制和依法管理、有章可循、令行禁止、违章必究的良好氛围,真正做到用制度约束人、用制度激励人、用制度规范人。创新审批方式,优化办事流程,为群众和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二是全面梳理现有行政职权,建立权力清单,严格落实责任,强化权力监督和问责。共梳行政许可项、行政处罚项、行政强制项,并根据行政职权建立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做到依法受理,严格把关,限时办结、责任到人。

三是优化服务,打造高效便民平台。我们本着重教育、重引导、重规范、轻处罚的原则,采取一系列便民服务措施。我们建立了卫生监督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将卫生监督机构工作职责、主要规章制度、投诉热线、卫生许可程序等,通过卫生监督网络等形式向社会予以公布。并且提供了“一站式”服务,将各类事项办理相关程序内容印制成“一次性告知书”,在行政许可工作中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全程代理制、一次性告知等制度,能让群众一次性办完的绝不跑第二次,如果群众无法及时提供相关资料,我们会通过电话预约的方式,主动上门将相关文书资料送给服务对象,让服务对象少跑路、节省时间。在单位办公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免费为服务对象设置公示栏、温馨提示、禁烟标志等;我们在许可申请和日常卫生监督工作中积极推行行政指导,通过《行政指导意见书》,实行预防性卫生监督机制,规范了许可单位依法执业,依法开展营业活动。201共发放“一次性告知书”份,主动上门服务人次。行政处罚同比下降%,形成了良好的监督和被监督沟通互信、支持配合的和谐关系,受到服务对象的一致好评。

三、强化执法监督,优化发展环境

我们大力开展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严明执法纪律,规范执法行为,切实加强卫生监督稽查工作。一是开展“作风纪律整顿”活动。在全县卫生计生行政执法队伍中系统开展“作风纪律整顿”活动,主要包括: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着力强化“三个规范”意识、落实医疗卫生监督联动执法、暗访督查、警示约谈、公示曝光、责任追究等五项工作制度,严格执行“严禁不规范或不着监督制服执法、严禁工作日中午饮酒和酒后执法”等“八条禁令”、认真落实“十要十不要”等内容,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合格、作风过硬、技术精湛、执法有力”的卫生监督队伍,促进全县卫生监督队伍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依法履职尽责。二是加强卫生监督稽查工作。在卫生监督所设立专门的稽查科室,配备专职稽查人员,定期对卫生行政处理、行政处罚、日常监督检查等开展稽查,采取明查暗访与层级稽查、内部稽查等相结合的方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加大通报力度,对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不力、问题突出、失职渎职的卫生监督机构和责任人进行通报并进行责任追究。

三是开展案件评查工作。“以千案评奖推精品”为抓手,邀请市级专家对卫生监督所办理案件进行案件评查,评查采取自查推荐、交叉互查和专家评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通过评查,切实提高案件质量。

三、强化责任追究,建立长效机制

(一)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县卫计委把推进服务型卫生计生行政执法建设工作纳入重点工作目标,县卫计委与卫生监督所签订目标责任书,卫生监督所与所内各科室签订目标责任书,细化工作目标,层层落实责任。认真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在卫生计生行政执法工作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失职渎职、行为粗暴等行为的科室和人员,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追究责任;建立责任考核机制,对工作推进不力、进展缓慢的科室,责令限期整改并予以通报批评,切实推进全所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基层提升年”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查缺补漏,巩固提升,建立长效机制。

一是进一步总结经验、完善措施。我们要以此次检查为契机,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措施,全面提升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认真听取领导和专家们的批评意见和建议,消化吸收并及时整改。二是继续在卫生计生行政执法工作中全面开展行政指导,认真贯彻执行《河南省行政指导工作规范》和《河南省行政指导文书示范文本》,进一步规范卫生计生行政指导工作,积极开展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工作。三是健章立制,查缺补漏,规范管理,整改提升,健立建全服务型行政执法工作的长效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卫生计生系统行政执法工作水平。

浅谈打造“五型”机关提高机关效能 篇6

一、“五型”机关建设的背景

(一)开展“五型”机关建设,打造勤奋、上进、务实、高效的机关队伍,是企业管理的内在需求。冷家公司是一个合作上市公司,机关机构设置精干,人员少,一人多岗,一专多能。当前,冷家公司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推进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的形势复杂严峻,承担的责任异常繁重。

(二)开展“五型”机关建设,打造观念新、素质高、适应快、执行力强的人才队伍,是适应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

二、“五型”机关框架及基本内容

(一)学习型机关。把加强学习作为机关建设的首要任务,大力倡导“终身学习”、“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

(二)责任型机关。把是否完成好任务作为工作的落脚点,理顺机关管理流程,规范机关工作程序,开展“六个不让”活动。

(三)服务型机关。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入手,以转变观念为前提,以服务中心、服务发展、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员工为着力点,以机关工作全面提速为主线,完善服务体系,规范服务行为。

(四)廉洁型机关。以廉洁从业为核心,以算好“政治、经济、亲情、健康、幸福”五笔账为载体,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惩防体系,推进廉洁文化建设。

(五)和谐型机关。从建立机关协调机制、优化工作力量配量,努力使机关成为“朝气蓬勃、团结和谐、奋发有为”的战斗堡垒。

三、“五型”机关建设做法

(一)强化学习意识、大兴学习之风、建设学习型机关

1.加强学习意识教育,努力营造学习氛围。

一是利用机关干部大会、党课、党支部中心组学习等形式,不定期开展学习意识教育。

二是开展“五个一”学习活动(即每人每年精读一本书、参加一次学习培训、交流一次心得体会,组织一次学习活动,撰写一篇理论文章),努力培养队伍学习意识,积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2.组织业务知识培训,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一是组织“结对互助”学习活动。

二是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三是深入开展普法教育。

(二)强化责任意识,提倡雷厉风行,建设责任型机关

1.完善机关工作制度,规范机关管理程序。

一是理顺工作运行规则。

二是规范公文、印章管理。

三是规范会议组织程序。

2.强化责任意识教育,大力倡导敬业精神。

一是定期开展责任意识教育,教育干部员工严格执行责任制。

二是开展“六个不让”活动,深化队伍责任意识。

3.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引导机关干部实干创业。

一是建立绩效评估制度。

二是开展年度述职述廉及民主评议活动。

三是开展年度业绩考评。

4.严肃工作纪律,实施科室长问责制。

建立机关科室长负责制、问责制制度,机关各科室主要负责人对本部门在“严格履行岗位职责、认真遵守规章制度、强化工作纪律、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服从分配听从指挥、圆满完成工作任务、维持良好的工作秩序”等方面负全责,并将各部门自身建设情况作为负责人述职述廉的内容,向党委进行汇报。对各部门在工作中的不作为和效率低下等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实行问责制。

(三)强化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建设服务型机关

1.开展服务意识教育,努力改进文风会风。

一是通过机关科室长会议、干部大会、机关党支部中心组学习等形式,教育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准确把握机关工作定位,在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员工上创造性的履行好职责,自觉地把服务作为自己的天职,自觉地把权力的运用当作服务的过程,真正实现机关向服务型转变。

二是围绕队伍中存在的“不在岗问题、不在状态问题、不在行问题”等“三不”问题,每半年开展一次作风查摆活动,引导机关人员加强学习,勤于钻研,提高思想、作风与素质,提升为基层服务、为群众办事的意识和能力。

三是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的文风、会风。

2.大力开展调查研究,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一是建立机关调研工作机制,开展调查研究。

二是深入开展理论研究。

三是建立合理化建议征集制度。

四是加强日常信息的采编。

(四)规范工作行为,强化监督管理,建设廉洁型机关

一是廉洁教育经常化。把廉洁作为机关建设的重要紧迫任务,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和警示教育。

二是工作行为规范化。制定了机关工作人员“五不准”,对干部在行为上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对违反纪律和规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给予告诫提醒、批评帮助,重者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

三是监督管理制度化。坚持把强化监督管理作为增强机关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的关键,推动了党风廉政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运作。

(五)强化协作意识,加强协调沟通,建设和谐型机关

1.扎实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营造积极向上的机关工作氛围。

一是加强对机关队伍思想的引导。

二是坚持每月一次的党支部书记谈话制度。

三是实施季度干部交心谈心制度。

2.优化机关资源配置,健全完善机关协调沟通机制。

一是从优化工作力量配置、提高机关整体效能入手。

二是建立科室长会议制度。

三是实施月度生产协调会议制度。

四是建立党务、厂务、机关公务公开制度。

四、“五型”机关建设效果

一是部门的责任意识和履职能力明显提升。创建活动中,各科室始终把发挥龙头作用作为根本,把加强党建工作作为核心,把创建学习型组织作为重要载体,坚持“学习计划、学习材料、学习时间、学习考勤、学习记录”五落实,全力做好“收关十一五、开局十二五”的各项工作,积极推进公司“发展、转变、和谐”三件大事,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服务保障。

二是机关的作风和形象显著改进。创建活动中,各部门始终把“四满意”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基本标准,在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树立良好形象上作表率。

鄄城借执法培训提升农机执法水平 篇7

去年12月25日,鄄城县农机局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参加了全县行政执法人员集中整顿学习培训,认真听取了市法制办专家、市委党校老师就行政执法法律法规、执法业务知识等方面的讲解。

培训班结束后,县农机局立即结合农机法律法规及当前农机执法的开展情况,认真梳理农机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理念、执法作风、执法行为、工作效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深入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明确提出要借这次培训的东风,加强农机执法队伍建设,提升执法服务水平。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二要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执法过程中,要坚持“为民服务、保民平安”的理念,努力做到早预见、查隐患、保平安。三要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农机执法队伍是农机系统最直接、最现实的形象体现。要将理论水平高、业务素质强、服务水平优的人员充实到农机执法队伍中,并不断加强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执法水平,为全县农机化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森林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 篇8

1 当前森林公安机关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理念不强

一方面, 一些执法人员是转业军人,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当在处理行政案件中, 由于受惯性思维的影响, 他们往往一味要求行政相对人服从, 而置相对人陈述申辩的合法权益于不顾;另一方面,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 政府万能的思想在一些执法人员头脑中根深蒂固, 使得他们难以树立起服务为民的思想。

1.2 参与执法规范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1.2.1 怕出错, 工作积极性不高, 甚至不作为

随着依法治国的不断推进, 公民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 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以往只重执法结果, 不重执法程序的做法现在越来越行不通。由于一些执法人员的法律专业知识不是太强, 怕在执法过程中出现错误, 对那些不严重的行政违法行为就不予追究, 导致“人人怕出事, 人人不干事”的现象出现。

1.2.2 地位的尴尬, 导致滥作为

森林公安是林业部门的下属单位, 受林业部门和公安部门的双重领导, 这种领导体制使得森林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的过程中十分尴尬:一方面, 森林公安的法律地位模糊, 使得其在调查取证的时候很多部门不予配合;另一方面, 森林公安和地方公安、检察院之间的关系未理顺, 森林公安机关没有直接向当地检察院移交案卷的权力, 还必须以地方公安的名义移交案卷。“有公安之名, 却无公安之实”, 这种尴尬地位大大降低了森林公安办理刑事案件的积极性, 使得森林公安将一些刑事案件降格为行政案件加以处理。

1.3 考核体系不科学, 导致部分单位敷衍了事

考核指标是一只无形的手, 考核什么, 有关部门就会重视什么。因此, 一套科学的执法规范化建设考核体系非常重要。但是, 反观一下我省现行的考核指标, 会发现除了案卷、执法档案的质量以外, 行政、刑事案件量也是一项很重要的考核指标。这样以来, 一面迫于案件数量的压力, 一面迫于执法规范化的压力, 部分单位只能去处理那些简单的案件来应付上级考核 (一个县56起行政处罚案件中的54起全是用简易程序对行政相对人加以50元的罚款, 足以说明问题) 。

2 森林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建议

2.1 加强教育培训, 提高森林公安民警的执法水平

徒法不足以自行。再好的法律不经过实施也将是纸面上的、抽象的, 无任何实际意义, 法律的实施需要人。在法律赋予执法者自由裁量权时, 执法者有什么样的执法理念, 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念, 直接决定着最终的执法决定。所以, 执法主体素质建设是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前提, 而执法人员素质提高的关键在于教育培训。

首先, 要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 让执法民警牢固树立“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的执法理念。其次, 要加大民警法制教育培训力度, 努力提升民警的法律知识水平, 使每一位办案民警都能熟知本职工作应当掌握的法律法规, 并指导其依法、公正、文明执法办案。最后, 要严格执行执法资格认证制度, 凡不能达到执法资格要求的, 不准其参与执法活动。

2.2 改革现有管理体制, 确保森林公安机关权责相统一

正如上文所述, 森林公安机关现行的“双重领导”体制使其职权职责不清、职责与权限不统一, 进而导致其在平时的执法过程中不得不滥作为甚至不作为。要想让森林公安机关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到不缺位, 只有改革现有的管理体制, 保证其权责相统一。

要不要改变现有的管理体制?如何改变现有的管理体制?学界对此莫衷一是, 笔者倾向于将“双重领导”变为“统一管理”, 所谓的“统一管理”就是将森林公安机关从林业行政部门和森工企业独立出来, 作为一个警种由公安部门统一领导。这样以来, 一方面可以加强与其他警种之间的协同配合, 强化森林公安机关系统内部上下级领导关系, 有效降低森林公安和其他警种之间的协作难度, 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统一指挥, 及时、高效、协调运转特点, 提高打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犯罪的能力;另一方面, 森林公安机关就可以享有《刑事诉讼法》赋予的各种权力, 在案件的侦查中就不会处处碰壁, 能独立将案卷移送到检察院系统, 在平时的执法过程中当然也就不会滥作为和不作为了。

2.3 完善考核体系, 提高森林公安民警参与执法规范化建设的积极性

人们参与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到工作的开展, 通过考核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现在已成为各单位通行做法, 成为单位激励员工的主要措施。实地考核中民警不敢作为、消极作为的现象, 让笔者对现行的考核制度产生了深深的怀疑。管理学中将激励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 而省森林公安局制定的考核办法中类似警告、记过、记大过之类的负激励措施占了很大的篇幅, 奖励之类的正激励措施几乎只字未提;而且将森林公安民警所办的案件量作为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考核指标显得不伦不类, 不仅让人们产生一个疑问:到底是在考核民警的办案数量, 还是在考核民警的办案规范化?因此, 现行的考核体系亟待完善。

将“案件数量”从考核指标中剔除。在一定的时间内必须办一定量的案件长期以来是压在森林公安民警头上的一座大山, 在案件数量的驱使下, 执法的规范化肯定会大打折扣。所以, 不应该将所办案件数量作为衡量执法水平高低的标尺, 相反应该将群众的满意度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具体而言, 就是要看单位那些引起上访、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案件量, 根据案件的数量和影响大小给出相应的负分数。这样, 不仅使考核体系更趋科学化, 更体现了执法为民的执法理念。

细化考核对象, 增加正激励措施。“罚不责众”使得一部分民警在执法规范化建设中抱有事不关己的心态, 认为规范化建设考核结果的好坏都是单位的, 与自己没有关系, 这样就导致他们平时执法工作的随意性。为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在平时的考核中可以在对单位考核之后, 再对单位的执法人员进行考核, 将考核的最终结果归到个人。当然, 在增加相应责任的同时也要适当增加奖励措施, 比如, 将执法水平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项指标, 执法规范的可以适当增加年终奖等等。

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问题研究 篇9

一、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的内涵与特性

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 是指检察机关通过依法、全面、有效地履行法律监督职能,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回应和满足社会司法需求, 促进社会和谐和法治化进程, 逐步形成和积累起来的, 在社会公众中的信任度、权威性和影响力。 (1) 其基本特性有:

(一) 构成主体的交互性。

检察公信力实际上是检察机关与公众之间的一种信用关系, 主要涉及检察机关与社会公众两个主体的两种行为, 这是个双方互动、动态均衡的信任交往与评价过程, 是一个双重维度的概念, 包含了检察机关执法对社会的信用和社会对检察机关执法的信赖两方面的核心要素, 其中前者是基础, 后者是其主要评价标准, 两者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 呈交互状态。

(二) 内在涵义的丰富性。

检察公信力至少包含了以下四个要素:一是检察拘束力, 即公众是否敢于和肯于相信检察监督权在法律上的强制力;二是检察判断力, 即公众是否相信检察机关具有足够的理性判断能力;三是检察自制力, 即公众能否感知并相信检察机关具有必要的自我约束能力而不为外部诱惑及个人情绪所左右;四是检察排除力, 即检察机关是否具有排除一切外界施加的不当干扰和非法妨碍的能力。

(三) 判断维度的多样性。

社会公众对检察公信力的评价,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和维护公平正义的程度、检察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程度、执法规范化和社会化的程度、司法文明和诚信的程度、服务大局和促进和谐的程度等。

二、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缺失之现状

近年来, 各级检察机关不断加强法律监督能力建设, 增强执法办案的力度、效果和社会影响力, 执法公信力也得到较大提升, 但相对于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及其在国家法治进程中肩负的使命而言, 检察公信力还存在诸多缺失之处。

1.在执法思想方面, 存在执法公信力意识比较薄弱的问题。部分检察院、检察干警对执法公信力问题重视程度不够, 对其内涵、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 对如何提升执法公信力缺乏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 (2)

2.在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方面, 存在检察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一些方面与提升检察公信力的要求不适应的问题。我国地方各级检察机关的人事编制由地方政府管理, 干部以地方党委管理为主, 检察经费基本由同级政府的财政部门进行预算和拨付, 致使一些地方检察权难以做到依法独立行使。

3.在执法办案行为方面, 存在没有严格规范检察行为的问题。近年来, 各级检察机关在推进执法规范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也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是执法办案的部分具体环节还没有完全规范, 不少已规范环节在实践中也没得到有效落实, 少数地方检察机关执法不严格、不公正、不规范、不文明、不廉洁。

4.在执法能力方面, 存在办案力度不大、能力不够、质量不高、权威不强、社会认可度较低的问题。检察机关执法能力与其宪法法定地位和人民群众的期盼均存在较大差距, 执法办案能力与质量不足, 这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检察公信力。

5.在检察官素质方面, 存在自身执法水平与社会形象在公众中认可度低下的问题。有的检察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有的检察人员受利益驱动办案, 有的检察人员对群众态度生硬;还要少数检察人员为检不清廉, 执法不为民, 办人情案、关系案, 更是严重损害了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

6.在检务保障方面, 存在一些地方经费保障不足、基建欠款较多的问题。大部分检察机关经费保障不平衡, “明脱暗挂”的收支两条线运行机制、检察人员待遇低、收入差别大, 同检察事业协调、快速、持续、健康发展不适应。 (3)

三、检察机关提升执法公信力的路径选择

提升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需多措并举, 从外部及内部, 从理念到行为, 从个体素能和执法机制等多方面统筹兼顾, 齐下功夫。

(一) 进一步完善检察机关的执法环境

1. 完善党的领导。

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 党委也应支持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 而不能代行检察职能, 更不能包揽检察机关的具体业务, 将执行法律和执行党的政策统一起来, 保障检察事业健康发展。

2. 完善经费保障。

应尽快建立检察经费财政保障体制, 由中央财政作为专项支出, 实行单列, 保障检察机关的公务经费。 (4) 同时国家应加大监督力度, 督促各地区严格执行中央决定, 使检察机关经费真正能够满足检察权行使的需要。

(二) 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

1. 树立讲大局与讲法治并重的执法理念。

检察机关为大局服务的功能就是通过正确全面履行检察职能, 对社会各方面产生积极的效应;同时必须讲法治, 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5)

2. 树立维护司法权威与执法为民并重的执法理念。

检察机关应把坚持公正执法, 运用法律手段为民排忧解难, 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根本出发点, 并通过维护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 把执法为民的宗旨落到实处。

3. 树立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的执法理念。

在执法办案中, 既要严把案件的事实关、证据关、适用法律关, 又要严把程序关;既要加强对违反实体法的监督, 又要注重纠正违反程序法的行为, 以促进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有机统一。

(三) 进一步提高执法者素质和能力

1. 严格检察人员职业准入。

坚持凡进必考制度, 确保新录用人员具有相应岗位所要求的基本工作技能;适时调整人员编制, 加大上下级遴选与甄选力度, 形成良性的人才循环机制。

2. 注重人才素能培养。

积极开展正规化岗位培训, 提高各级检察干警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加大检察官交流力度, 在检察系统进行上下交流、异地交流。

(四) 进一步健全科学的执法工作机制

1. 突破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束缚、保障性困扰, 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作用, 继续深入推进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建设, 通过不断完善上下级检察机关之间的领导体制, 使检察机关始终作为一个整体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 保障组织机构和检察权行使的整体独立性。

2. 通过加强检察队伍专业化建设, 提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 不断提升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水平;

加强内部监督机制建设, 治理受利益驱动违法违规办案、不文明办案、办案安全隐患等方面存在的执法不规范问题, 进一步提高检察机关的公信力, 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参考文献

[1].张智辉.检察权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7.

[2].刘继国.和谐视野下的检察公信力[J].人民检察, 2007, 13.

[3].谭世贵.司法腐败防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

[4].郭鲁生.关于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问题的若干思考[J].中国司法, 2009, 17.

[5].罗继洲.基层检察院执法公信力建设探微[J].人民检察, 2009, 14.

[6].梁全.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问题之我见[J].法商论丛, 2009, 5.

[7].李泽明.检察机关加强执法公信力建设的路径选择[J].中国检察官, 2008, 10.

[8].樊崇义.把公信力建设作为检察改革的一个重点[J].人民检察, 2009, 20.

执法机关 篇10

一、充分认识科室在机关工作中的基础作用

科室是机关的细胞,是机关工作的基础,是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的关键环节,在机关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是承上启下作用。科室作为机关的中枢,是上情下达、下情上呈的桥梁,是联系基层和群众的纽带。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文件、会议精神要通过有关科室传递下去;来自基层的情况反映、信息资料,也要通过科室加工整理后,向领导和上级机关报送。另一方面,部门、单位的各项工作部署和要求,要通过科室传达给干部职工,由科室具体抓好落实;干部职工的一些建议和意见,要通过科室反映给有关领导,再由有关科室根据领导要求落实解决。

二是参谋助手作用。机关科室的工作对领导的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谋作用。文稿起草、调查研究、信息督查等工作都要由相关科室来完成。这些工作的有效开展,对领导及时了解各方面的情况、正确决策和指导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是综合协调作用。部门、单位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办任何事情都需要协调沟通。科室处于部门单位的运转中枢和调度中枢,协调沟通是科室工作的重要职能。在机关工作中,尤其是部门、单位内部的许多工作,更需要科室进行协调沟通。在协调沟通中科室起着上下传达、左右联动和内外结合的作用。

二、加强六个建设,打造优秀科室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机关科室人员是决策落实的主体,决策能否落实好与机关科室人员有着密切的关系。机关科室人员应该明确,科室建设首要的是把讲政治放在第一位。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善于从政治上分析问题,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反映灵敏、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要牢固树立忠诚服务的理念,做每一件事情,处理每一个问题,都要立场坚定,维护大局,自觉考虑是否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要求,是否符合各级党委的工作要求。干部要加强自身的理想信念教育,特别是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切实做到“知荣辱、倡廉政、促工作、树新风”。

二是加强业务能力建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机关工作不仅需要科室人员有过硬的政治素质,而且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一要提高文字水平。发扬马克思主义文风,苦练文字写作的基本功。二要提高协调办事能力。准确领会上级意图,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严谨细致,把握好分寸,把事情办稳妥、办周密、办扎实。三要注意探讨把握业务工作的规律。科室工作各有特点,必须多思考、多总结,善于在工作实践中探索和把握其特点和规律,按照规律扎实做具体工作,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加强制度建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机关工作政策性、程序性、规范性很强,必须有科学的规章制度作保障。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各类规章制度,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渗透到科室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之中,做到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当前,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岗位规章制度,并进行重新梳理和汇总。全方位地实行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一站式服务制、AB岗工作制等,强化全面质量管理,积极探索机关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不断提高科室管理水平。

四是加强作风建设。科室人员的作风影响科室的创造力、战斗力和执行力,并直接体现出一个机关的对外形象。要加强科室作风建设,要弘扬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作风。要有甘当革命老黄牛的精神,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忠诚服务,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要弘扬奋力争先、争创一流的作风。进一步强化效率意识,做到雷厉风行,立说立行;要弘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作风。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在开拓创新中使各项工作高层次、高质量和高水平地被完成;要弘扬团结协作、文明和谐的作风。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时时处处以大局为重,在讲求原则的前提下,相互理解,相互补台,相互关心,团结共事,和谐相处。

五是加强廉政建设。各科室作为机关的中枢,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权力。这些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而不能用来为自己和小圈子谋私利。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筑牢科室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加强干部廉政培训,加强工作职能履行情况的跟踪监察,发现循私舞弊、推倭诿扯皮、故意刁难等问题,严肃查处,决不姑息。对容易发生腐败问题的有关机关科室和工作岗位,要加大预防监察力度,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进行谈话提醒,防患于未然。最近,中共中央印发《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这就要求机关科室要把落实《工作规划》作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政治任务,认真做好科室所承担的各项工作任务,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六是加强文化建设。科室文化作为机关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人心的思想基础,是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完成的精神动力。加强科室文化建设重点要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体现科学、创新、服务、民主、绩效的理念,通过深入开展科室服务品牌建设、科室优秀工作成果评选和争创文明科室等活动,建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合理的利益导向和积极向上的舆论导向,努力营造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培养人的和谐氛围,以鲜明的文化导向丰富人的感情、净化人的心灵、开拓人的思维、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而激发活力,凝聚人心,促进工作的开展。

三、健全四个机制,提高机关效能

一是完善目标管理机制。要建立目标分解机制和责任落实机制,将每年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按照职责逐项分解、细化、量化到科室,责任到人,并提出具体的目标和要求,使每个科室、每个岗位、每个人都明确应该干什么、怎么干、达到什么要求,构建起“科室扛目标、人人有指标”的责任机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绩效评估机制,科学、全面、真实地考核每个科室、每个岗位和每个人的工作绩效,鼓励大家干事创业、自觉奉献,实现由“人为管理”向“自我管理”转变。

二是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完善的工作机制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所在。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对文稿起草、会议筹备、文件处理、电话记录、来人接待、信息调研、材料校对等工作流程进行完善、优化,力求职责明确、流程规范、标准统一、衔接有序,切实做到不压事、不误事、不漏事、不败事,确保各项工作规范有序运行。

三是完善学习培训机制。加强科室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建立学习型机关的要求,建立健全学习培训的长效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并落实科室集体学习、个人自学、相互交流、检查考核等制度,努力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科室人员有学习的意识,明确学习是人生永恒的主题,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掌握新知识,充实头脑,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才能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要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集体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向书本学与外出考察相结合等方式,不断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上一篇:新媒体情境下一篇:年鉴信息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