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执法监督机制

2022-11-18

第一篇:公安机关执法监督机制

论公安机关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也称激励制度.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激励机制的内涵就是构成这套制度的几个方面的要素。激机制中主要是激励一词·激励包括精神激励薪酬激励荣誉激励工作激励。我们根据激励的定义,激励机制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诱导因素集合

2、 行为导向制度

3、 行为幅度制度

4、 行为时空制度

5、 行为归化制度以上五个方面的制度和规定都是激励机制的构成要素,激励机制是五个方面构成要素的总和。其中诱导因素起到发动行为的作用,后四者起导向、规范和制约行为的作用。一个健全的激励机制应是完整的包括以上五个方面、两种性质的制度。只有这样,才能进入良性的运行状态。

对于其作用:

激励机制一旦形成,它就会内在的作用于组织系统本身,使组织机能处于一定的状态,并进一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激励机制对组织的作用具有两种性质,即助长性和致弱性,也就是说,激励机制对组织具有助长作用和致弱作用。其中具体的是:1.助长作用激励机制的助长作用是之一定的激励机制对员工的某种符合组织期望的行为具有反复强化、不断增强的作用,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作用下,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不断成长。我们称这样的激励机制为良好的激励机制。当然,在良好的激励机制之中,肯定有负强化和惩罚措施对员工的不符合组织期望的行为起约束作用。激励机制对员工行为的助长作用给管理者的启示是:管理者应能找准员工的真正需要,并将满足员工需要的措施与组织目标的实现有效的结合起来`2.致弱作用

激励机制的致弱作用表现在:由于激励机制中存在去激励因素,组织对员工所期望的行为并没有表现出来。尽管激励机制设计者的初衷是希望通过激励机制的运行,能有效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实现组织的目标。但是,无论是激励机制本身不健全,还是激励机制不具有可行性,都会对一部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起抑制作用和削弱作用,这就是激励机制的致弱作用。在一个组织当中,当对员工工作积极性起致弱作用的因素长期起主导作用时,组织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直到走向衰败。因此,对于存在致弱作用的激励机制,必须将其中的去激励因素根除,代之以有效的激励因素。

邓小平同志指出:“只是确定了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确定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还不够,还需要有人干”。公安工作的实践告诉我们,任何一项工作仅有严谨的方案、周密的部署还不够,关键在于人去抓落实。健全、完善奖惩激励机制,是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保证各项公安工作落实的重要措施。在当前公安工作任务日益繁重,要求越来越高的新形势下,改革现行公安人事管理制度,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势在必行。建立奖惩激励机制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旧的人事管理制度,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始终是邓小平同志强调的一个问题。,他在接见参加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的代表讲话时就指出,“要逐步从制度上,习惯上,风气上,做到能上能下。”“这一点,我们不如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是能上能下的。

对于我们公安工作来说:

1..公安事业的发展需要完善的激励机制

我国已顺利加入WTO,公安机关如何应对加入WTO给社会稳定带来的挑战和压力,如何解决警力不足、经费紧张、装备落后等严重制约公安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入世后公安工作面临的挑战。首先,治安问题可能增多,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将更加艰巨。其次,治安行政管理的领域扩大,执法环境将发生很大的变化,现行的警务机制、队伍素质不适应的问题更加突出。再次,公安信息网络安全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面对如此严重的挑战,公安机关唯有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才能激发起每个警察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公安事业的发展。[WTO是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我国于2001年12月11日 加入]

2.公安队伍建设需要完善的激励机制

随着中国的入世,公安队伍将会不断壮大,管理要求将越来越严格、越来越规范。用什么方法来教育、引导、管理并建设好这支队伍,是当前公安机关面临的重要问题。公安机关的性质决定了我们这支队伍的建设不能靠钱解决一切问题。在队伍建设方面,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我们重要的方法和优势,然而近年来在队伍建设上却出现了一些偏差,说明我们现在的思想观念、政治工作、业务水平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要适应这个变化,就必须认真探讨和寻求更加有效的措施和方法,而激励则是队伍管理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使民警有自我责任感,能把握自己的思想,控制自己的行为。这也说明公安机关的成长壮大、公安事业的兴旺发展,其重要因素及关键之一就是能否建立一套科学的能够激发广大干警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激励机制。

3.警察综合素质的提高需要完善的激励机制

需要是从根本上影响人的行为积极性的重要因素,离开需要,人的积极性就不会产生,也就会失去动力。每个警察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的欲望,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够得到社会的尊重与肯定,但是他们对自身价值的表现程度往往与外在评价有关。当他们的某种行为受到激励,需要得到满足,就会更加积极的表现自己。因此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满足警察自身的需要,就会激励民警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为适应公安工作需要而完善自己。

在公安机关里传统的激励机制中存在弊端要求构建和完善激励机制.主要问题有·······

1、激励对象局限。

激励对象是激励行为的指向目标。长期以来, 警察队伍的激励思想大多带有理想化色彩, 过分强调个体在精神追求上的崇高, 将个人的正当需求当作私欲膨胀加以批判。在这种思想影响下, 往往以高大全的完美人物作为榜样的标准, 如“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 为了集体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 等等, 以少量榜样人物的出现作为激励目标的实现, 忽视了平凡岗位上大量警察的辛勤劳动和成长进步。这种高标准的榜样激励措施在现阶段所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 因为过于完美的激励标准与现实有一定差距, 大部分警察在看待这些榜样时, 觉得过于完美崇高, 难以模仿学习。从实际情况看, 每年立功受奖的警察人数在队伍中毕竟是少数, 加上立功受奖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奉献和牺牲, 相当一部分警察不想争取这种机会, “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是多数警察的心理表现。因此, 传统的激励机制存在激励对象上的局限性, 对于警察队伍中的大部分人而言缺少足够的激励作用, 产生不了普遍意义上的激励效果。

2、激励内容存在问题。

传统的警察激励在内容上主要表现为发放荣誉证书和发放奖金。由于存在激励认识上的偏面性和激励观念的狭隘性, 特别是警察管理层对激励理论认识的有限性, 忽视激励内容上的开拓创新, 从而造成传统的警察激励内容单调。特别在物质激励上, 由于警察机关的行政机构属性, 使得警察管理层在实施激励的时候不可能参照企业管理的高额物质激励办法, 物质激励在警察激励措施中只是一种象征性的手段, 警察烈士的抚恤金与企事业单位的奖励存在巨大反差, 再加上警察管理层存在平均主义思想,使得物质奖励上存在平均发放现象, 从而使物质激励逐渐沦为保健因素, 发挥不出应有的激励作用。同时, 在精神激励方面, 各种荣誉虽然是精神激励高层次的体现, 但因没有与其他诸如工资待遇、警衔晋升、职位升迁等因素挂钩, 体现不出其应有的价值。

3、考核激励存在的问题

(1)、考核内容多、乱、杂及考核标准笼统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领导者把考核当成管理监督民警的唯一手段,布置工作、安排任务、落实措施都被转化为考核内容,同时下级部门根据上级规定的考核内容有多少考多少,每年有增无减,急剧“膨胀”。使基层民警疲于应付考核,无法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还存在考核指标模糊,无细化量化分解,无法对民警的考核内容进行定量考,使考核缺乏科学性。

(2)、考核机构设置不合理考核过程监督体系不健全,从而有可能使纪律性不强的领导,在考核过程中欺上瞒下,甚至以权谋私,把考核当成谋利的一种手段。

(3)、考核结果难以科学利用,影响考核的效果。许多地方的公安机关都实行考核制度并且运用了考核结果,但是取得实效的并不多,其根本原因就是考核结果与用人、晋升、奖励等相脱节,使考核失去意义。甚至还有些地方在实施考核过程中顾及情面、“评优不评差”,考核不客观。还有一些平时政绩突出的人因平时工作得罪的人多,考核结果受到影响;平时政绩不突出的人注重搞人际关系则可能被评为优秀,这就违反了着重考核工作实绩的原则,失去考核的公正性。。。。

公安机关机制的晚上有利于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战略·有利于充分调动民警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有利于增强公安机关的凝聚力,提高战斗力·

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执法为民”)是公安机关执法思想的核心,并且指出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要(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公安机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要做到五个方面的要求:第一,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这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具体表现就是,公安机关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确权力是人民是赋予的,和人民群众是公仆与主人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同时,要从思想上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作用,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第二,坚持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这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具体表现就是,公安机关每做一项工作,都要注意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只有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第三,认真履行职责。具体表现就是,要在本职工作中恪尽职守,爱岗敬业,高质量的做好本职工作;同时,要依法严厉打击刑事犯罪,依法严格治安管理,保护国家、集体的财产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努力完成法律赋予的各项任务。第四,提高服务质量。具体表现就是,努力开展多方面、高质量的便民、利民活动;同时,改善服务态度,扩大服务领域,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让人民群众满意。第五,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具体表现就是,公安机关要增加工作的透明度,依法办事,廉洁勤政;同时,听取群众的意见和批评,严格执法,把公安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 细节性内容:

(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2)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主要是通过(完成法律赋予的任务和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来体现的。

我自己觉得不管公安机关如何改革·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激励机制的完善可以使我们公安机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达到最高点·可以使我们公安工作人员真正做到为人

民服务·这是改革的着重点·也是改革的更本目标·激励的是我们公安机关·受理的事人民·

第二篇:如何构建公安机关信访工作长效机制

(公安管理方向

选题序号:50)

姓 名: 刘 洲

准考证号:010210141487

工作单位:阿克苏市公安局

联系电话:01860999168

如何构建公安机关信访工作长效机制

摘 要:公安机关信访工作,是公安机关畅通信访渠道,倾听人民群众意见、建议,接受人民群

中国公安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众监督,保持公安机关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一项重要工作,意义重大。但当前公安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仍较突出,尤其是重复信访、交叉信访、缠访量居多,公安信访工作面临着较大压力,新形势下做好公安信访工作意义重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信访工作的重要性,统一思考,转变执法理念和工作作风,同时加强监督,确保信访工作正常有序进行,对违法信访要严厉打击,同时对真正有困难的涉访人员还可积极筹建救济制度,从而使我们公安机关信访工作走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构建;信访工作;长效机制

目 录

一、引言 ……………………………………………………………

二、公安信访工作的现状 …………………………………………(一)重复信访问题突出 „„„„„„„„„„„„„„„„„„„„(二)信访行为日渐升级,越级访、集体访现象有增无减 „„„„„„(三)信访渠道呈无序性、交叉性 „„„„„„„„„„„„„„„(四)社会矛盾日趋复杂,执法工作面临较大压力 „„„„„„„„

II

1 1

2 2 2 3

中国公安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五)上访处置难度较大 „„„„„„„„„„„„„„„„„„ 3 (六)疑难公安信访问题不断增多 „„„„„„„„„„„„„„„ 3

三、公安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 ………………………………… 4

四、进一步完善公安信访工作长效机制的建议 ………………… 5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突出公安信访的重要性 „„„„„„„ 5 (二)转变执法观念和工作作风,牢固树立执法为民思想 „„„„„ 5

(三)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涉法上访工作有效运行 „„„„„„„„ 6

(四)硬起手腕,打击违法信访人员 „„„„„„„„„„„„„„ 6

(五)建立涉法涉诉信访经济救济制度 „„„„„„„„„„„„„ 6

(六)建立信访人员培养机制 „„„„„„„„„„„„„„„„ 7

五、结论 …………………………………………………………… 8 致 谢 ……………………………………………………………… 9 参考文献 ……………………………………………………………… 10 III

中国公安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一、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健全完善,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广大人民群众对物质和文化素质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权利意识也正在逐步增强,社会形态正在转向一个自由、民主、平等、和谐的社会发展阶段。信访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参与和权利救济制度,正以其独特的功能定位在化解着各类社会矛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信访工作也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它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声誉、地位和形象。公安信访工作是公安业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天职的公安机关来说,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做好公安信访工作,对密切党群关系、警民关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已成为公安机关面临的重要课题。进一步解决好公安信访问题,推动公安信访工作良性循环,是树立公安机关良好形象、促进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必然要求。

二、 公安信访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文化教育、法制宣传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人民群众法制观念的不断增强,法律意识明显得到提高。同时,对涉及自己切身利益和需求的问题也敢于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勇于向党委、政府直抒己见、申辩是非,以期取得上级机关的理解、支持和帮助,这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日益健全和完善的一个重要表现,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逐步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信访工作的发展趋势是严峻的、复杂的。国家对信访工作的投入不断增加、高层领导的重视程度不断上升,各地信访机构大幅度升格、人员配备不断加强,设备经费一再增加、结案率大幅提高,但信访数量同时也在大幅度攀升,甚至出现了人数多、规模大、持续时间长的群访、重访和赴京上访的现象。

以某省为例,从信访机构看,1990年以前是省委、省政府两个办公厅各设一个信访处,1996年建省信访局,为副厅级机构,2001年升格为正厅级。经费比照政法部门的 1

中国公安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标准例入财政预算,并确保及时足额到位。省委书记、省长亲自过问信访工作,现场接待上访群众,省信访局结案率高达91%。据登记的数据, 2003年与1993年相比,集体上访的批数上升3倍多,人数上升近4倍。2004年上半年,接待集体、个人上访人次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60.5%、56.6%;赴京个人上访增长66.3%。

信访问题已经成为各级党政机关和有关行政职能部门非常重要和非常头疼的问题。当前信访工作的面临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

(一)重复信访、缠访问题突出。

根据统计资料分析,目前,全国公安信访总量虽有下降,但绝对数字仍然较高,尤其是重复信访问题突出。以新疆阿克苏市公安局为例,从全市公安机关2010年全年接待的517件信访案件来看,重访187件,占总量的36.1%。重复信访是指信访群众在诉求事项还未得到满意结果前,一而再、再而三地就同一事项多次上访,有的甚至缠访、闹访,这些问题多由公安机关对初信初访查处不及时不认真,或者信访人要求不符合国家政策和法律,案件未破或已查明犯罪嫌疑人但犯罪嫌疑人在逃等原因造成。尤其是一些信访人多次越级重复信访,影响了公安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二)信访行为日渐升级,越级访、集体访现象有增无减。

不少上访群众不管诉求是否合理、合法,其自我感觉都是有理的,因此,信访人在没有达到所预想的目的时,特别是多次上访的,往往情绪比较激动,不听劝说,久诉不息。有的上访群众信上不信下,信访不信法,认为越是找上级越容易解决问题,所以越级上访量不断上升。由来访发展到群访、暴力上访、有组织上访等等,其中依法上访和违法上访相交织,有理上访和无理上访相混杂。以新疆阿克苏为例,2003年与1999年相比,集体上访的批数上升1.5倍,人数上升近2倍。赴京个人上访增长1.8倍。

(三)信访人信访呈无序性、交叉性。

有的信访人个人随意性较强,只要对自己不利就四处上访。甚至在多个部门同时上访。在到公安机关上访的同时,仍到党委、政府进行上访,甚至直接找党政主要领导上访,无序上访大多由此而起。在无序上访的同时,有的信访人既写信上访,又亲自前往上访。以新疆阿克苏市公安局为例,2010年全市公安机关接待的517件信访案件来看,既来公安机关信访,又曾经去过市委、政府上访的162件,占总量的31.3%;因同一事项既来信又来访的197件,占总量的38.1%。

中国公安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四)社会矛盾日趋复杂,信访工作面临较大压力。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健全完善,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广大人民群众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各种利益纠纷诉求不断增多,这些矛盾和问题都将通过各种渠道、形式反映在公安信访问题上。而群众对公安执法工作的要求和期望值越来越高,一些地方政府在与群众发生利益冲突时,往往把公安机关摆在矛盾冲突的第一线,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的对立,激化了我公安部门与信访群众的关系。另外,各级部门把处理信访工作与工作政绩直接挂钩,采用责任追究制,在处理一些行为过激的社会信访问题时,压力重重,如稍有不慎,便会成为群众转嫁不满情绪的对象,从而由社会信访问题转变成公安信访问题。

(五)上访处置难度较大。

在各类上访事件中,上访群众合理的诉求和不合理的要求交织在一起,多数人的合理诉求和少数人的无理取闹交织在一起,上访群众的过激行为和别有用心的人插手搅浑交织在一起,客观上使信访问题的处理难度越来越大。

(六)疑难公安信访问题不断增多。

疑难公安信访问题是公安信访工作的一个顽症,制约着公安信访工作的开展。疑难公安信访问题主要有四类:

1.“死案”。一些案件因缺少线索,公安机关长时间未能侦破,群众对此不满引发上访,而侦破案件又是群众停访息诉的唯一条件,使一般信访问题容易转变为疑难信访问题。

2.信访人意愿与事实不符的问题。因公安机关调查结论未能与信访人意愿一致,或是公安机关工作结果未能满足信访人提出的无理要求,信访人不满而形成的疑难信访问题。

3.政策性问题。信访人提出的要求不符合现行国家、地方法规、政策有关规定,公安机关不能予以解决而形成的信访问题。

4.一些不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问题。信访人要求解决的问题超出公安机关职能范围,而信访人希望通过公安机关强制手段和特有的权利达到解决问题的预期,如经济纠纷问题、民事赔偿问题等。

中国公安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三、公安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

执法不严是导致信访案件发生的主观原因,破案率不高是导致信访案件发生的客观原因。特别是一些刑事犯罪案件侦破率不高,挽回损失不及时,是导致受害人上访的主要原因。具体来看,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不公致访”。公平和正义是执法的主题和灵魂,执法不公主要源于:一是执法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对法律的理解有深有浅,执法理念有高有低,在执法过程中不讲究社会效益,不注重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从而造成一些处罚和裁决显失公正,或是程序不完善,或是处理不到位;二是少数执法办案人员徇情枉法,徇私枉法;三是部分执法人员作风拖沓,对复杂案情抓而不紧,督办不力,拖延办案时间,致使个别案件久拖不决;四是有错不纠,对执法过错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对造成信访问题的预见性认识不足,过分强调处罚和裁决的严肃性,而忽视其公正性。

(二)“不细促访”。有的执法人员办事拖拉,对当事人的初信初访重视不够,工作不细,解释不到位。在大部分信访问题中,有的当事人所提出的问题,看起来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对于一个人、一个家庭来说,则是非解决不可的大事,而少数部门在对待这种问题上麻木不仁、态度冷漠,听之任之,面对信访问题,不去积极化解,反而推给分局,能推则推,推不了的就拖,使当事人失去了对初访单位的信任感,造成受害人走上层路线,到处上访告状,以求自身的合法利益得到保护。一些“老上访户”也正是这样推来推去,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给推出来的。

(三)“矛盾激访”。在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时期,有的部门政策规定相互矛盾,因此导致的上访案件存在较大比例。这类案件大都涉及大多数人的直接利益,且社会敏感性较强,在处理此类案件中,要想达到十全十美,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几乎是难上加难,在处理过程中一旦一部分人的利益受到侵害,极易形成集体信访、越级上访,有的还可能使矛盾激化,成为群体性事件。

(四)“不懂生访”。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与群众法律素质的提高存在着明显的偏差。一是不懂职责分工。公安机关与其他行政执部门和检法部门,都有自己明确的职责分工,其行为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但是因为欠缺公开透明,宣传不到位,导致许多信访当事人,不懂执法部门的分工和案件管辖范围。二是不懂法律程序。表现为不懂诉讼程序,不懂得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抱着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态度。反正

中国公安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我有理,你就要给我解决,什么程序不程序。有的当事人不懂得上诉与申诉的区别,或认为交了上诉费也是白交,不提起上诉而到处上访。三是不懂政策规定。对党的政策和有关规定,知之甚少,错误地认为小访小解决,大访大解决,不访不解决。

(五)“闹而缠访”。在信访的当事人中,仍有一些人无理上访,“闹而缠访”,以“访”、“闹”为手段企图使无理的要求得到满足和解决。这部分人为达目的,把上访当作职业,无休止地缠诉缠访,不断提出过高要求;甚至故意找茬“闹”访,抓住接待人员不够周全的话语不放,无理取闹;还有的由于“访”出的经验,越是在重点时期、重要活动、重要会议期间,越是想方设法越级上访,给执法部门和党委政府施加压力,给社会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四、进一步完善公安信访工作长效机制的建议

为了解决当前公安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使公安信访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信访工作中应当针对实际情况,利用现有条件,采取科学的方式方法,实现公安信访的制度化、法制化,既保障公民宪法上的申诉权利,又维护司法的稳定性,既依法对待合理的信访,又要制裁无理的缠讼。依照上述思路,建议如下: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突出公安信访的重要性。

公安信访工作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重要渠道、是党和政府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形式,是社情民意、社会稳定的“晴雨表”,又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涉法信访工作对推进公安机关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面维护好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公安机关信访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做好解决公安机关信访工作,摆在突出位臵,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安机关为人民群众办事效率。

(二)转变执法观念和工作作风,牢固树立执法为民思想。

当前,加强处理涉法上访工作,应当与时俱进,创新观念,树立公正执法理念。信访工作必须坚持依法办事,体现人文关怀,既是执法为民的内在要求,也是宪法尊重、保障人权在司法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因此,倡导和追求公正、效率、文明观念和当事人

中国公安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权利本位的观念,切实纠正工作中错误的倾向和不良作风,使执法理念和信访工作不断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首先要切实纠正轻信访的司法偏向,切实保护公民的信访申诉权利;其次要强化平等对待当事人的观念,切实纠正“重领导、轻群众”、“重名人、轻百姓”、“重本地、轻处地”的司法偏见,做到不分贫富贵贱,一视同仁,文明接访、礼貌待访,平等保护各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体现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和人文关怀;三是强化换位思考,培养责任意识,切实杜绝无视群众利益、漠视群众疾苦、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官僚主义作风,切实摆正公仆与主人的位臵,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打牢执法为民的思想基础,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四是改进工作作风,切实克服态度粗暴、摆威风、方法简单、说理不透的工作方法。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对来访群众要热心、耐心听取他们反映的情况,认真细致地解答他们的问题,并做好法律释明工作,以提高初信初访的质量,减少缠诉缠访问题。

(三)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涉法上访工作有效运行。

只有建立健全规范的工作制度和监督机制,才能保障处理上访工作有章可循,使之成为广大信访干部自觉的、经常性的活动,确保涉法涉诉上访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一是建立健全信访工作管理制度。加强对涉法上访工作的日常管理是使上访工作进一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关键。强调统一设臵涉法上访问题工作机构,明确管理部门,只有机构理顺,职能到位,涉法上访工作才能有序开展。二是建立涉法上访工作考核、评价、奖惩制度。把责任人、责任部门、信访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列入岗位目标考核管理中,与年终奖惩挂钩,奖优罚劣,增强信访工作人员的责任心,确保责任人想方设法把问题解决在单位内部,从而保证涉法上访问题的早发现,早处理,早结案,早息访。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同志要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三是建立和完善涉法上访工作督办制度。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上级部门负责对下级部门涉法上访工作进行督办,各级部门领导要对涉法上访工作加强监督、管理,要明确落实督办机构和人员的职责以及督办的程序、方式、措施。如采取信访工作简报制度、重点涉法上访案件进展通报制度、督办案件通报制度,抽样检查和定期检查制度等措施,以增强领导和各部门责任人履行职责的自觉性,确保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得到全面落实。

(四)硬起手腕,严查违规信访,严打利用信访从事违法犯罪的人员。

涉法涉诉信访行为绝大部分是反映合法或合理要求的,但是也有极个别信访人员,利用政府维护社会稳定的政策,进行违法上访活动,企图从中获取利益。公安机关对于

中国公安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缠访和闹访,扰乱社会秩序和机关工作秩序,经过劝阻和教育后拒不改正,并且违反《信访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人员,要硬起手腕,依法对其进行治安处罚,如果涉及刑事犯罪的,还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在追究其法律责任的过程中,公安机关要做好证据收集工作,遵守办案程序,依法对违法人员进行处理,用足用活各种法律手段,严厉打击严重的缠访、闹访等违法信访行为,维护正常的涉法涉诉信访秩序。2010年4月,经河南平顶山市劳教委审批,平顶山县公安机关对赴京非法信访的周庄镇杨岗村张湘依法劳动教养一年;同年5月份还对两起集体赴省进京上访的11名首要分子予以行政拘留,严厉打击了非法信访行为,维护了全县合法合理的信访秩序。

(五)建立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经济救济制度。

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关系到信访群众的切身利益,但不是每一个信访案件都能够查清楚落实到,如何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受害群众的利益,是司法机关必须面对的问题。公安机关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针对命案、重伤害等无法侦破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且给受害人及家庭带来极大打击,生产、生活陷入困境的,应当积极地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争取政府部门给予当事人经济求助,最大限度地降低受害群众的损失。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公安信访经济救济制度。设立涉法涉诉救助资金,制定救助对象的适用范围和认定标准,维护广大群众的利益。减少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六)建立信访专业人员培养机制。

在处理信访工作中,人的因素非常重要,一支高素质的信访干部队伍,是完成好信访工作的重要保证。因此,应当注重信访队伍的建设,从各部门选调高素质的人才充实信访队伍,并加强对信访人员的业务培训,通过业务培训,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能够担当重任的信访干部队伍,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信访工作人员的要求。一是建立信访人员教育培训制度。通过业务培训,更新信访人员的知识结构。二是建立信访人员与办案人员的岗位轮换制度。通过有效的岗位轮换,提高信访人员的法律专业知识结构,实现执法工作与信访工作的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中国公安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五、结 论

综上所述,构建公安机关信访工作长效机制,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是完全有必要的。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落实,对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特别是热点、难点问题,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建立公安机关信访工作长效机制是势在必行,而且是当务之急。

中国公安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致 谢

此篇论文是在张镝老师悉心指导和无私帮助下完成的。在定稿之际,我仅以文字来表达我对张老师的感激之情和尊敬之意。

张镝老师是一个治学严谨,工作认真,责任心极强的人。她严于律己,宽厚待人。在即将离开母校之际,我遇到了一位非常优秀的指导老师,有幸能够得到她的指点,我深感荣幸,我感谢我的指导老师!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老师付出了大量的精力,给予我极大的鼓励和帮助。从选定题目到确定论文提纲,再到初稿、定稿,老师几乎考察到文章中的每个句、词、字,甚至注意到了每个标点符号。老师的态度深深地感染和影响着我!在这次论文的准备工作中,不仅提高和改善了我的知识结构,而且培养了我写作和查阅资料的能力。

同时,我也致谢那些为公安事业不断付出努力的先辈们,感谢你们的辛勤付出,让晚辈感受到知识的洗礼,让我顺利完成此篇论文!

参考文献:

[1]张修成.1978年以来中国信访工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2]刘惠.吉林省信访工作绩效考核模式初探[D].吉林大学,2009年. [3]赵树凯.走近上访群体,反思信访体系.改革内参,2007年第3期. 9

中国公安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4]于建嵘. 中国信访制度批判 [J].中国改革, 2009年02期 . [5]林荫茂.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若干问题思考 [J]. 法学杂志, 2011年02期. [6]陈庆云.信访改革取向与制度创新问题研究 [J].法学杂志,2010年06期. [7]马斌. 探寻信访与法治的可能路径 [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04期.

第三篇:基层公安机关勤务机制现状分析及改革设想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利益格局的快速调整,社会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不断变革,社会治安问题越来越复杂,刑事犯罪的动态化、组织化、职业化和智能化趋势明显,使公安机关维护稳定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宽,压力和挑战增大,旧的公安机关勤务机制无法应对现代多变、复杂的警情,面对现代多变、复杂的警情必须建立适应现代警情的勤务机制。

一、 当前基层公安机关勤务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1. 基层公安机关勤务的改革与实践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认识。当前我国公安机关内部警种过多,分工过细,机关化倾向严重,造成各警种之间“画地为牢”,互不干涉“内政”的局面,不仅是物力资源难以协调使用,财力资源缺乏统筹安排,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品牌资源难以整合,而且在进行勤务工作时,由于警力重叠、推诿扯皮,造成内部指挥系统不顺畅,警力资源浪费严重,处警迟缓,难以形成战斗合力的问题。

2基层公安机关勤务运作依附行政部署。长期以来, 基层公安机关勤务运作总体上过多依赖于行政部署,类似一年打几仗的惯性尚未止步,一刀切的现象比比皆是;而机制建设虽然提上议事日程,但是未能得到足够重视,尤其是思想认识的差异,导致行动上缺乏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即便创新一些长效机制,也大多经不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基层公安机关勤务工作中更多的是运动战,而不是阵地战,一些有效实用的措施无法真正落到实处。基层公安机关经常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形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面。由于工作缺乏连续性和前瞻性,不少警务创新最后往往蜕变为形式上的作秀,影响了基层民警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 基层公安机关勤务工作忽视或误解“效益”观念。我国警察勤务工作的效益观念虽已被广泛认识,但在实际工作中那种不计成本,人海战术,以及通过向财政部门要来多少钱作为衡量一个警官能力高低的标准等现象仍然存在。效益的衡量指标没有将地区的治安形势的好坏、政府投入与公安工作科学化真正的相关起来,而是变相的追求政府投入,没有将警察工作的科学勤务安排当成最大的突破点。

4. 基层公安机关勤务仍为静态、封闭的管理为主。当前,违法犯罪的手段、方式在不断地变换更新,相比之下基层公安机关勤务策略的调整却相对滞后,虽投入较多却收效甚微,已难适应社会治安的需要,亟待改进完善。否则将影响公安工作的正规化建设,导致纪律性不强,降低工作效率。

5. 基层公安机关勤务中忽视“勤务人”的作用。公安机关对“勤务人”的忽视表现在:日常激励机制的缺失,缺乏民主的管理方法,民警的素质不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强且得不到及时地培训等。在实践中民警的工作可能因没有科学的评价机制而得不到肯定,这样会挫伤民警努力工作的积极性。

6、基层公安机关勤务管理滞后现实执法环境,现行的公安机关勤务模式与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治安形势和现实斗争仍存在诸多不适应,在信息主导警务和精确防控、精确打击方面没有做到警力跟着警情走,勤务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一方面警力资源十分有限,警力不足和保障困难是制约基层公安工作最大的障碍;另一方面基层民警要面对大量的非警务活动,造成警力上的浪费,严重影响了公安机关的执法执勤效率。从当前的犯罪发展规律看,很多犯罪活动都是复合型的,而且向有组织化、专业化的趋势发展。而公安机关限于体制因素,为获取更多职数而增设内设机构,警种划分过细,职能互相交叉。分工过细必然形成分兵作战,造成案件线索和情报资源的浪费以及警力的浪费。

7、考核机制脱离实战需求。从现行的公安目标管理模式看,目标项目中数据配置缺乏科学依据,随意性较大,破案打击数据配置年年高涨,防范控制数据配置年年要跌,且在之中一成不变,不符合公安具体实际,不适应治安形势发展变化。基于目标管理导向作用,基层工作重心围着数据尤其是高分值、高比重数据转,为了完成考核,条块分割、警种自战、信息封锁现象屡见不鲜,警种之间打击与防控互为支撑功能难以有效发挥。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于对现行目标管理模式缺乏与时俱进的变革,未能纳入公安现代警务运作模式范畴通盘融合、加以优化,未能将数据目标与职能目标有机结合、紧密挂钩,严重影响了基层公安机关勤务机制。

8、基层公安机关勤务保障不力。首先是武器装备的问题,2006年之前基层民警基本处于赤手空拳加肉盾的原始状态,一些地方的民警没有武器装备,但又要履行职责,面对警情和犯罪份子,无奈只好把钢管、木棍放在警车上防身,真是悲哀;再说工作设备和工资福利,一般城市的公安派出所基本上都有了计算机,但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有车没油,民警用自己付费的手机接处警的情况时有发生;很多单位甚至出现破案费用由发案单位先行垫付的尴尬局面;个别地区民警工资至今无法按时到位。而且很多地方嘴里喊着重基层,实际除了加重基层工作负担之外,其他方面都没考虑基层,基层民警工作负担比机关重,工作时间比机关长,工资待遇却比机关少,试问谁还愿到基层去工作?从全国而言,民警医药费用普遍紧张,慰问、抚恤金标准太低。倘若连这些工作必备条件都不能充分满足的话,“从优待警”岂不是一句空话?

二、基层公安机关勤务机制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1、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借鉴部分地区的改革成功经验,积极推进警察机构改革。总体看,我们公安理论研究更多地表现为发现问题、调整思路及宏观理论探讨的形式,理论研究务虚多于务实,与实践形成了两层皮,治标多于治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实践上表现为部门的、业务的、局部的改革多,涉及整体性改革偏少,且往往存在改革方案操作性不强的问题;研究意义、探讨原因、提出设想,多于对策操作的研究;在研究方法方面,理论思辨、抽象思维、历史比较等研究方法多于实证、调查、统计等方法。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理论多半停留在分析原因、描述意义、提出设想等层面,很难指导操作性极强的公安实践,理论的生命力也就大打折扣。

2、效益至上的原则。随着当前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市场经济对人民群众、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影响,成本和效益已成为重要的衡量标准,基层公安机关勤务目标应该是追求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基层公安机关处于公安机关的基层,一些经费依靠地方财政,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能够减少地方政府的财政开支,并能树立基层公安机关的良好形象。

3、正规化与弹性科学的勤务方式与管理

传统的基层公安机关勤务规划是机械式的、固定的。现代基层公安机关勤务规划来自内勤的缜密统计、分析,其原则是根据工作量大小合理安排警力,因此可能会出现由于违法犯罪及治安管理量是一个变数,导致每班的工作时间、每班的工作人数、勤务区域的大小、警察执勤的区域、警察工作的方式、警察执行的任务等安排随时发生弹性变化。这种弹性变化是基层公安机关勤务科学化的必然要求,也是警察工作整合的必然结果。

4、发挥人在勤务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基层公安机关勤务管理要更加人性化。基层公安机关勤务的科学化,要建立在最大程度的激励民警的工作热情和给与民警最安全的保障的基础上的。随着基层公安机关勤务科技含量的提高,法律、业务的不断发展,对警察人员的素质会提出更高的要求。终身学习是做好一个称职警察的必备条件。短期业务培训是最好的教育模式。所以我们可以积极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如院校培训、网上课堂、比武交流等)不断为民警“补充能量”。

5、进一步整合警务资源。

市场经济不仅要求在经济活动中合理配置经济资源,而且要求行政资源(包括警务资源)也要合理配置和科学运行。警务资源包括警力、信息、手段、装备等多个要素。警务资源整合包括警察机关内部资源的整合和全社会从事警务活动力量的整合,使各类警务资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和利用。

(1)是整合警力。在现有条件下进一步进行内部挖潜,按照精简机关、充实基层的要求,尽量把警力配置在基层实战一线,实现工作重心向基层的转换,同时,要对职能相近的部门和警种要及时予以合并,比如

110、1

19、122“三台合一”工作,要尽快进行,避免令出多门,多头指挥,多头接警。

(2)是整合信息。尽快建立实用、综合、多功能的警务信息系统和工作平台,同时提高民警对各类情报信息的收集和录入工作以及基层民警信息应用能力,实现公安工作的信息化。

(3)是整合装备。抓紧落实基层公安机关装备,保证基本装备齐全,同时按照“科技强警”的要求,继续深入推进“金盾”工程建设,对于一些专门技术,要及时引进。如加快建设全市统一的GPS指挥调度系统,给全市1200辆警车、路面巡警配置GPS卫星定位设备,扩容改造全市警用无线指挥调度系统,实现市局指挥中心直接对警车和路面巡警的点对点指挥;建设全市警务电子地图系统,为调度警力、指挥控制现场提供实时地理信息工作平台;加快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和治安卡口的车牌自动识别系统建设,提高侦破案件效率。

6、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招聘文职人员、辅警等社会力量,加强培训和管理,承担公安机关内部文秘、办证等事务性的非执法岗位工作,从而把有执法主体资格的警察从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增加一线执法力量;继续探索专门工作与群众工作结合的新路,通过警民联防、店铺联防、工厂企业联防、邻里守望等多样的形式与载体,盘活分散在社会中的警务资源;大力开展警察公共关系工作,进一步改善警民关系,架起警民沟通、了解的桥梁,使勤务工作更普遍、广泛地得到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建立常规发布与突发事件发布的工作机制,通过规范新闻人发言制度、开通网上警务室等渠道,定期向广大群众通报刑事、交通发案情况,分析防范对策,调动群众增强开展防范工作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及时发布权威信息,使公众增信释疑,消除负面舆论的影响,掌握舆论主动权;积极利用好“见义勇为基金会”这个平台,广泛宣传“维护治安,人人有责”的理念,大力表彰奖励见义勇为人员,增强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弘扬正气,扶正祛邪,调动公众关心社会治安、参与社会治安工作的积极性。

7、进一步规范警务行为,保障基层公安机关的勤务机制,树立基层公安机关的良好形象。现代警务机制是以法治为基础、以人权保障为核心内容的警务,要求公安机关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职权,依法行政。改变过去执法程序不够规范、执法随意性大、滥用强制措施、刑讯逼供、超期留置等问题,建立健全法规完备、程序严密、监督有效的执法执勤规范体系,实现从“人管人”到“制度管人管事”的转变。一是完善执法办案规范。定期清理地方公安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制度,加强立法和执法问题研究,完善执法依据,努力使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各个方面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进一步规范执法程序,细化制定明确、严密、标准的操作制度和规定,并狠抓落实。积极推行派出所、刑警队、交警队等基层一线实战单位受理案件或接待群众首接责任制。同时,建立健全公安机关内部以及与其他司法机关、行政执法部门之间的执法办案协作配合制度。二是强化执法监督。进一步建立完善执法质量考核评议制度,严格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促进民警办案水平提高。要加强执法保障机制建设,牢固树立依法履行法定职责的理念,坚决排除非警务活动、地方保护主义等问题对公安执法的影响和干扰,全力维护民警的正当执法权益,坚决依法查处暴力袭警、恶意投诉、打击报复民警的人和事。

三、基层公安机关勤务机制改革设想

基层公安机关勤务机制改革要依据科学理论,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整合警力、整合信息、整合装备,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坚持效益至上的原则,正规化与弹性科学的管理,充分发挥人在勤务工作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规范警务行为,提供基层民警的执法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公民文化水平的提高,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的加强,

第四篇: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工作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

第40号《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工作规定》已经1999年6月2日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公安部部长 贾春旺

一九九九年六月十一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正确履行职责,防止和纠正违法和不当的执法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和有关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是指上级公安机关对下级公安机关,上级业务部门对下级业务部门,本级公安机关对所属业务部门、派出机构及其人民警察的各项执法活动实施的监督。

第三条 各级公安机关及其业务部门应当建立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等执法制度,制定、完善执法程序,加强对各项公安执法活动的监督制约。

第四条 执法监督工作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遵循有错必纠、监督与指导相结合、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各级公安机关在加强内部执法监督的同时,必须依法接受人民群众、新闻舆论的监督,接受国家权力机关、人民政府的监督,接受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和人民法院的审判监督。

第二章 执法监督的范围和方式

第六条 执法监督的范围:

(一)有关执法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及制度、措施是否合法;

(二)刑事立案、销案,实施侦查措施、刑事强制措施和执行刑罚等刑事执法活动是否合法和适当;

(三)有关治安管理、户籍管理、交通管理、消防管理、边防管理、出入境管理等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

(四)适用和执行行政拘留、罚款、没收非法财物、吊销许可证、查封、扣押、冻结财物、劳动教养、收容教育、强制戒毒等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措施是否合法和适当;

(五)看守所、拘役所、治安拘留所、收容教育所、强制戒毒所、留置室等限制人身自由场所的执法情况;

(六)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国家赔偿等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

(七)国家赋予公安机关承担的其他执法职责的履行情况。

第七条 执法监督的方式:

(一)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执法程序和制度进行的监督;

(二)对起草、制订的有关执法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及制度、措施进行法律审核;

(三)对疑难、有分歧、易出问题和各级公安机关决定需要专门监督的案件,进行案件审核;

(四)组织执法检查、评议;

(五)组织专项、专案调查;

(六)依照法律、法规进行听证、复议、复核;

(七)进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

(八)各级公安机关决定采取的其他方式。

第八条 各级公安机关发现本级或者下级公安机关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和制度、措施与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相抵触的,应当予以纠正或者通知下级公安机关予以纠正。

第九条 对案件的审核可以采取阅卷审查方式进行,就案件的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充分,定性是否准确,处理意见是否适当,适用法律是否正确,程序是否合法,法律文书是否规范、完备等内容进行审核,保障案件质量。

第十条 对公安行政管理执法行为的审核,可以采取查阅台帐、法律文书、档案等方式,就适用法律是否正确、程序是否合法等内容进行审核,保障公正执法。

第十一条 各级公安机关每年应当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对本级和下级公安机关的执法活动进行检查或者评议。

有关公安工作的法律、法规发布实施后,各级公安机关应当在一年内对该项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组织执法检查,检查结果报上一级公安机关并在本级公安机关予以通报。

各级公安机关对本级和下级公安机关每年的执法工作情况应当进行综合考评。考评结果报上一级公安机关并在本级公安机关予以通报。考评结果与奖惩相结合。

第十二条 对国家权力机关、人民政府或者上级公安机关交办复查的案件,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普遍性、倾

向性的公安执法问题,应当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专项调查或者专案调查。在查明情况后,应当写出调查报告,提出处理意见和纠正措施,报本级公安机关领导批准后组织实施,并将查处结果报告交办机关和上级公安机关。

第十三条 在执法监督过程中,发现本级或者下级公安机关已经办结的案件或者执法活动确有错误、不适当的,主管部门报经主管领导批准后,直接作出纠正的决定,或者责成有关部门或者下级公安机关在规定的时限内依法予以纠正。

第十四条 公安机关办理听证、行政复议、国家赔偿案件工作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进行。

第三章 执法监督的实施和处理

第十五条 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依法履行职责,致使办理的案件或者执法行为不合法、不适当的,必须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定予以纠正和处理。

第十六条 各级公安机关的行政首长是执法监督的责任人,负责对本级和下级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执法活动组织实施监督。

公安机关各业务部门的负责人是本部门执法监督的责任人,负责对本部门及其人民警察的执法活动实施监督。

第十七条 各级公安机关法制部门是内部执法监督工作的主管部门,在本级公安机关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实施、协调和指导执法监督工作。

第十八条 公安机关警务督察部门依照《公安机关督察条例》的规定,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执法活动进行现场督察。

第十九条 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不合法、不适当的执法活动,分别作出如下处理:

(一)对错误的处理或者决定予以撤销或者变更;

(二)对拒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责令其在规定的时限内履行法定职责;

(三)对拒不执行上级公安机关决定和命令的有关人员,可以停止执行职务;

(四)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违法行使职权已经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造成损害,需要给予国家赔偿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予以国家赔偿;

(五)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在执法活动中因故意或者过失,造成执法过错的,按照《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规定》追究执法过错责任。

第二十条 公安机关的领导和有关责任人员在执法工作中有违法违纪行为需要追究纪律和法律责任的,依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一条 对上级公安机关及其主管部门的执法监督决定、命令,有关公安机关及其职能部门必须执行,并报告执行结果。

对执法监督决定有异议的,应当先予执行,然后按照规定提出意见,作出决定的机关应当认真审查,执行后果由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负责。

第二十二条 拒绝、阻碍上级机关或本级公安机关及执法监督主管部门的执法监督检查,拒不执行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的有关决定、命令,或者无故拖延执行,对被监督的公安机关或者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应当依照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

第二十三条 对本级和上级公安机关作出的执法监督决定不服,有关单位和人民警察可以向本级或者上级公安机关提出申诉,有关部门应当认真受理,并作出答复。

第二十四条 各级公安机关的执法监督责任人和执法监督主管部门必须严格依法履行执法监督职责,模范遵守法律,秉公执法,依法办事。对不严格履行执法监督职责或者滥用职权,造成不良影响的,应当给予通报批评;后果严重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可以根据本规定,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办法。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由公安部法制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第五篇:对公安机关考核激励机制的探索与思考

2002,公安部提出了建立公安队伍长效管理机制三年规划,考核激励机制成为其中一项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队伍管理考核激励机制,将长期以来各级公安机关摸索出来的各项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有机的结合起来,科学构筑综合、系统、稳定的队伍管理体系,从而有效解决公安工作中出现的“一打就好,一停就乱”的局面和队伍管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本文结合基层公安机关目标考核的一些做法,对公安队伍考核激励机制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考核激励机制的涵义与作用

考核激励机制的建立是“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在公安队伍管理上的重要体现,是促进公安机关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一个高效管理工具,也是队伍长效管理机制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考核激励机制说到底就是通过制定工作规范和考核标准,定期组织人员按照既定的规范和标准对每个个体的工作进行量化打分,结果直接与个人的经济所得和荣誉挂钩的一个过程。这一管理机制的建立主要为了解决当前公安队伍中存在的“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工作积极性问题,以及优劣不分,奖罚不明的大平均主义,是按劳分配原则的重要体现,也是人民警察年终评比,人事升迁的基础与依据。

(一)考核激励的心理学基础

考核激励机制的人性观是“人之初,性本惰”,一个人如果总是与周边环境完全相同的存在于一个群体,一个集体如果没有了竞争与激励,一方面使惰者易惰,并慢慢地产生一种盲目的“安全感”,变得得过且过、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影响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严重的会导致政令不畅,工作推不进。另一方面,也挫伤了本来在积极工作的人的积极性。考核和激励正是通过拉大个体之间的差距,分明优劣,打破上述这种格局,并对不同的人员采取不同的激励方法,从而增强惰者的危机感和责任感,保护、激发原本工作积极人员的积极性,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二)考核和激励的目的和意义

考核结果是作为引导被管理者行为与管理者目标要求相一致的介质,考核是一个指挥棒,有什么样的考核项目就会有什么样的被考核者行为,考核办法能最大限度地体现管理者倡导什么与反对什么。通过考核使被管理者知道自己在单位中的整体表现,明确优点和不足,同时发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距,从而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推动单位的整体工作螺旋式前进。而对单位来说,通过考核也能清楚地知道本单位对上级要求的落实情况,换句话说,考核的目的就是激励,而激励的目的在于提高,通过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组织绩效和工作效率。此外,通过考核内容和考核指标的牵动作用,考核激励机制也有利于政令、警令的畅通,强化系统的管理力度,重化公安执法队伍和纪律部队的组织纪律性。

(三)考核激励的类别

所谓激励可以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也就是提倡和反对。正激励是对民警的积极行为、良好表现及时给予承认、支持、奖赏和鼓励,正激励是主动性的激励,它能振奋人的精神,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和高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正强化作用。主要表现为对民警的先进事迹给予物质奖励、评先评优、立功受奖以及更具挑战性工作岗位的调整、晋级晋职等。负激励就是约束,是对人的不良行为或自利性行为所作规范、监督、修正、否定、谴责、禁止及惩罚与制裁,负激励是被动性的激励,起负强化作用,负激励表现为扣除奖金、行政处分、不称职的评定、分离培训、清理辞退等。正激励和负激励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相成,从不同的方面激励工作人员不断上进。通俗地说正激励是为了激励先进,负激励则是为了鞭策后进,负激励同正激励一样,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不仅是管理的需要,也是被管理的需要。

二、当前公安机关考核激励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不断探索、健全考核激励机制,从没有考核、没有激励到没有标准、随心所欲的考核、激励再到有标准有目的的考核,考核激励正在公安队伍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对考核激励机制缺乏正确、全面的认识

要想充分发挥考核激励机

上一篇:公安指挥中心工作总结下一篇:关爱留守儿童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