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管理与建设

2024-05-02

计算机应用管理与建设(精选十篇)

计算机应用管理与建设 篇1

一、加强计算机内部控制管理的必要性

1. 操作无形化和存储介质无纸化的缺陷。

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 会计数据是手写的文字、符号直接记录在纸上, 直观性较强, 不同的记录可作为控制的手段。而电算化信息系统中, 各种业务都是通过计算机系统的应用程序运作完成的, 它有别于手工会计资料, 如笔迹、印章等在电算化环境下已无处可寻。因此, 如何防止会计数据被非法修改和利用计算机构成犯罪行为的产生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2. 正视电算化环境下内部机制被削弱的现实性。

传统笔录会计资料中, 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处理都需要经过领导决策、购销环节、财务核算、内部审计等若干个程序完成, 彼此相互牵制、相互制约。实行电算化后, 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但原有的控制手段已经缺失。今后一个时期, 加强电算化软件管理已成为各类单位的一项重要任务。

3. 人的适应能力和企业管理措施滞后于高科技的发展步伐。

电算化环境下会计工作依赖于计算机软、硬件系统, 软件自身的可靠性及会计人员的操作水平均需提高。为了减少错误操作, 提高输出会计信息质量,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必须具备严密的内部控制功能和手段。会计人员必须加强电算化学习, 提高电子软件操作能力, 以适应高科技时代会计应用电算化工作的需要。

二、计算机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管理方面不到位。

第一, 计算机缺乏维护, 其附属设备的元器件易损坏, 使系统无法正常工作。第二, 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备用电源, 突然断电使录入数据丢失。第三, 系统硬件设置修改错误或系统设置文件被删除造成系统无法启动或工作失常。第四, 我们所使用的财务软件就是一种全新的管理型会计软件, 它较之传统核算型会计软件具有涵盖面广、灵活性及自由度较大、个性突出的特点, 从而使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管理上存在着许多真空地带。随着经营环境的复杂化和经济业务的多样化, 我们在内部控制的考虑和制定上, 存在没有涉及的地方。这使得内部控制存在没有触及的真空, 从而减弱了企业整体内部控制的效果。

2. 外部环境不利因素影响。

第一, 计算机病毒传染使系统工作失常并可能危及系统内保存的数据。第二, 计算机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 凭证的复制、删除都可以在一瞬间完成且不留痕迹, 难于实现如签名盖章那样的证据化操作, 出现真假难辨, 责任不清。第三, 未经严格审核的凭证信息一旦进入网络系统, 不仅影响计算机自动形成的会计凭证、账簿及报表数据的正确、可靠和安全性, 且很难查证。

3. 工作中职责权限不明确。

第一,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 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除了专业会计人员, 还需要有计算机操作、维护人员共同工作, 为了方便管理, 各种操作权限有未经授权的操作或越权的非法操作, 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却没有任何限制, 在工作中明确责权范围的内部牵制机制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作用。第二, 所有会计软件中都具有操作员身份查验和使用权限分配功能, 有些使用者为了省事不使用该功能, 所有操作都使用同一个口令或代码。

三、采取的主要办法与措施

1. 提高人的素质, 增强防范意识。

第一, 强化素质教育和责任意识。会计道德教育尤为重要, 这是做人的根本, 以诚实守信为美, 忠于职守为荣。内控环节要细化, 内控制度要建立, 相互监督要到位。第二, 建立完善的会计人员定期培训制度。重视职工培训工作, 大力开展计算机技术的学习与操作能力。培养一批既懂财会业务又精通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有经验的复合型会计人员, 培训工作要坚持常态化, 建立长效机制, 常抓不懈。

2. 强化程序管理, 内控制度建设要跟上。

为了保证会计信息核算质量, 必须减少差错和事故的产生, 要制定必要的上机规定和操作程序, 这是操作控制制度细化的具体表现。严格按照会计业务和处理流程进行操作, 在会计软件中设计防止重复操作、遗漏操作和误操作的控制程序, 违反操作规程和操作时间应及时予以提示和制止, 建立操作日志制度。所有操作要留有记录, 包括操作时间、操作人姓名、操作内容等。对已记账和已结账业务设置不可修改操作程序等管理办法。

3. 增强防范意识, 建立系统安全制度。

安全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它是计算机系统运行的外部环境, 主要包括需求分析、系统的设计和测试、系统的运行与维护以及系统文档资料的保管等, 应对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进行修改、升级和硬件设备的更换, 要保证机房设备的安全和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健全排除硬件与软件系统故障的管理措施, 保证会计数据的完整性, 防止计算机病毒入侵和黑客攻击。对于这些问题要制定相应的配套管理制度, 靠制度管理人, 以制度规范人。

计算机应用管理与建设 篇2

《计算机三维实体建模与应用》课程建设

从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这一传统专业的演变阐述当前专业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不足,说明<计算机三维实体建模与应用>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重庆大学现有的软硬条件为平台,建设该课程.规划了课程实施的相关方法、手段,及讲授内容等,提出了课程对学生培养的具体要求.通过四年的建设,课程在学生就业、深造、实践课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 者:权国政 周杰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重庆,400044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5)分类号:G642.0关键词:三维造型 多媒体验 模具

计算机应用管理与建设 篇3

工程建设行业专业工作岗位对计算机应用技能的要求非常高。但是,传统的、缺乏专业指向性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为工程建设方向的学生搭建技能平台时是虚弱的,在引领学生学以致用方面是乏力的。如何与职业能力需求对接?这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提出了新要求。

1. 课程融合的思路

2015年《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对职业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对文化基础课的要求是:“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间的相互融通和配合,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更好发展奠定基础”。

根据国家的政策导向,以及工程建设行业的实际需求,我们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了改革,将工程建设管理的知识技能等融合进来,其重点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深度融合工程建设管理的教学内容

我们设计了全新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及其配套的《情景实训与指导》。在教材中所用的例子绝大部分是与工程建设相关的,使学生在学习软件的同时,有一个专业的氛围。融合更彻底的是《情景实训与指导》,几乎所有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都是与工程建设管理相关的。

表1列出了课程中部分实训内容,目的是向学生展现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在专业上如何应用,引导学生作为从业人员面对这些问题时如何考虑、如何解决,打通从学到用的经络根脉,提高其学习的目的性和热情。

3. 工学结合、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法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

我们课程教学改革中,也采用工学结合、以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在《情景实训与指导》中,我们虚拟了一个名为“王中王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工作单位,其下有施工企业常设的部门如工程部等、以及针对某施工项目而设的项目部等,令学生身处模拟的职业工作情境中。再经对实际工作中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提炼,分层次设计了一系列可操作性非常强的实训任务,设定工作情境让学生代入工作岗位角色(见表1),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应用计算机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但能够学习到具体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技能,还能拥有初步的工作经验和策略,学会如何工作。

4. 对课程融合的思考

将工程建设管理融合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跨界结合,需要对这两个差异非常大的知识体系和实际管理运作都有较深的理解,还要对课程标准、实用性、教学难度等较好地把握,才能成功地进行整合。

设计合适的学习任务。深度融合后的课程教学,采用工学结合方式的模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习任务的形式呈现的。学习任务不是企业真实工作任务的简单再现,而是将典型工作任务按照“教育性”要求进行“修正”的结果。学习任务的设计既需要考虑到典型工作过程的内容和流程要近乎实际工作情境,又需要关注学习环节的可操作性,学生要能理解,容量和难度要能适合。

工程建设行业的产业链非常长,有着非常多的分支行业及工作环节,日常工作中使用办公软件的程度深浅不一。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有自身的教学要求,必须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下就跳到深度专业应用。而且学生在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他们的知识面还很窄,只能由教材和教师来引领进入学习情景。因此学习任务既要满足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本身的进度要求、又要满足专业性、而且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选择什么样的学习任务就是最重要的。经过行业专家访谈、调查问卷、发掘应用需求等等,我们设计出了一系列既与专业应用深度融合、又适应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要求,而且可操作性非常强、适于机房环境教学的学习任务(见表1),获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专业融合的难度控制。一是设计的学习任务以工程建设通用管理为主、尽量少涉及专业技术。在情景引导中,也是尽量淡化专业技术,或是用最显浅的方法来描述。例如项目符号和编号一节,是以《个人安全生产责任合同》为基础进行设置,而此合同的内容条款,就算学生此前从没接触,也能基本理解。又如Excel高级筛选是以抹灰质量检查为背景的,涉及的如“表面平整度偏差”等术语,学生根据字面意思就能明白其含义。二是加强对任课教师的集中备课和培训,增强其工程建设专业素养,掌握一定的工程建设概念、原理和方法。比如投标文件大致是什么样的,安全文明施工是什么,之前计算机教师不用去关心这些知识,但在开展与专业相融的教学后,教师们就应该具有这个概念,如此才能在课堂上顺畅流利地教学。

计算机机房建设与管理 篇4

一、机房设施

为降低计算机的故障率,使其能够充分发挥效能,不仅要正确地使用维护和保养计算机,而且还要为计算机提供一个良好运行环境。因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主机房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中心,是主要设备集中的地方,地面应铺设标准机房房静电的地板,信号线,网络线,电源线等应在地板下走线,其它使用计算机的地方可铺设木料地板或地砖,切忌铺地毯。因为地毯容易产生静电,容易积灰尘。

(2)电源突然掉电会使计算机的数据和程序丢失,有时还会破坏正在调用的数据库,甚至造成系统崩溃和硬件损坏,会使计算机在运行中出现死机、损坏计算机本身电源等现象,所以机房应安装稳压式不间断电源。

(3)为了避免非计算机电源的干扰,计算机使用的电源应是独立的电源,决不能与动力电源或照明电源合用。机房的地线要单独埋设,接地电阻应满足: (1) 电流工作地的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 (2) 安全保护地的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测评零线与地线之间的交流电压,应在4伏以下。

(4)机房的温度应保持在18℃~27℃,相对温度为30%~55%,还有应具备良好的通风和照明条件。

(5)结构化线系统是现代化建筑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布线是否合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在先缆选择上,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光缆在传输介质中性能最好,优点是最低的传输损耗,传输速率高,误码率低,传输距离长,且有很宽的频带,抗干扰能力强。所以,光缆一般用于长距离布线和网络主干的布线。但是,与双绞线相比,光缆安装复杂,连接设备较贵。一般来说,在目前的局域网中,利用非屏蔽双绞线可以达到10Mbs以上或更高的传输速率,且价格合理,因此双绞线适用于短距离的网络主干布线。

(2) 电磁场对线缆的干扰会使数字信号传输不稳定,干扰严重时,还会导致整个系统瘫痪。为了避免因布线不当而造成的麻烦,在布线过程中,双绞线和终端对芯电缆最小弯曲半径应大于2.54厘米,与电力线平行距离应大于0.5米,走线应远离变压器等强磁场设备。最好选择屏蔽双绞线(STP)和屏蔽终端多芯电缆走线,若是非屏蔽线缆,则应穿金属管或金属槽铺设。

(3) 布线系统须是冗余容错的系统和可扩充的系统。要结合技术发展趋势满足当前自己的实际需要和今后的扩充要求。如双绞线可选择五类双绞线,甚至选择超五类双绞线,一次布线,不仅可满足现在100Mbps速率的网络需要,也可以适合于今后升级至155/622MbpsATM或千兆网络系统。

二、计算机的日常管理

(1)端正意识

同前几年相比,计算机的台数、套数整体上有了飞速的发展。然而,我们对设备珍视程度,却远远不够。例如:一些机器管理松散而有混乱,几乎毫无规章制度可言。人与事或人与物都挂不起钩来,具体的机器无具体的人负责,具体事项无具体的人领导,形成“无头案”。防尘要求、温、湿度控制更是形同虚设,报复是严厉的。效率(同样时间内完成的任务量)、寿命(机器终生提供的有效机时)是裁判。

概而言之,对缺乏珍视的主要原因可作如下归纳。“多则不惜”错误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我们的计算机设备多了,但这种“多”是因为“必须”,而不能成为被忽视的理由,正是因为这种“必须”,我们应更加珍视它才对。更何况,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与社会发展、教育发展的节律需求相比,我们“多”起来还很慢,还很不够。再则,我们稍加关注因这个“必须”才赢得的有限资金的来源,便会深深体会到这个“多”是多么艰难!

异化效应。一些人接触计算机的年限长了,逐渐生出一些“可有可无”的下意识。这种下意识一经形成,便使认识逐步发展到反方向去了。初识接触,因其新奇,因其“神秘”,甚至处处小心、谨慎。继而,或许由于某次不经意没有保持温度、防尘条件,或许由于某次不经意没有正确的操作等,机器仍然工作状态“良好”,并未给予“警告”,于是无形中“结论”曰:这种观念都开始翻转了。

龙多犯靠。设备建设增多,管理人员自然相应也会增多。增员的必要性和正效应是明显的,但其负效应也往往随之而生。互相推诿的现象开始出现,得过且过的念头开始滋长。此时,组织者和领导者的责任就显得至关重要。必须明确分工,严格要求,必须作为一个整体互相帮助、互相协调,必须随时检查,及时调整,不断总结经验,排除失误。设备的更新应伴之意识的更新。传统的思维方式必须修正。陈腐的观念必须剔除。

(2)摆正关系

机房管理质量的维护和提高具有一种“长势”的因素。如何优化和保证计算机设备管理的“长势”的因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建设与管理

近些年来,我们在定向设备建设资金投入的使用上有失之偏颇之处,主要表现在过多地重视了对计算机本身的投入,而忽视对设备条件保障的投入。殊不之,必备条件本身是一种看不见的效益。如果一台本该正常工作五年的设备,因环境条件恶劣而只维持了二、三年,折算起来,在建设之始投入少量资金而条件完备起来可属远见卓识。

面积条件、温控条件、稳压条件、防尘条件等,均应放在同步考虑之内。具体负责机房的工作人员,有责任在设备建设的同时考虑相应的环境条件要求。

(2) 教学与管理

在计算机应用及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计算机道德教育。除了包括对不正当或违法违纪性使用的强制制止外,这里主要是大力倡导,确保上机学生对计算机设备的爱护。

一些学生爱护国有资产的观念相当淡漠。随意进出机房,不遵守机房操作规程,该穿鞋套不穿鞋套,乱塞乱投杂物,有的甚至边吃零食边操作。如此状况不做根本改观,机房的整洁面貌和机器的良好状况是很难保持的。机房是工作室,从某种意义讲也是公共场所。公共场所和公共设备应由每个参与者来维护,只靠少数机房的工作人员是远远不够的。

(3) 使用与管理

除保证教学外,机房的计算机设备还要为科研、办公等其他方面提供大量服务性机时。使用方面,有机房外人员的使用,也有机房内部工作人员的自行使用。然而,无论谁,只要是使用者就有维护的责任和义务。首先应当对机房工作人员提出严格的要求。因机房工作人员负有双重责任,一是规范自我,二是且带他人。要形成一种规矩:环境条件不适宜时不开机,电源条件不满足时不开机,不首先清整不开机,不确认系统表现正常不进入工作状态。对重要的数据定期备份,以免丢失造成严重后果。退出工作状态和关机前后做必要的检查和调整等。所有工作人员必须遵守计算机安全操作十大原则,(一)、严格遵守开/关机顺序,先打开显示器、打印机电源。关机时顺序相反;(二)、严禁机器工作时,尤其是硬盘驱动器或软盘驱动器工作时(指示灯亮)晃动和搬动机箱;(三)、严禁在硬盘驱动器或软盘驱动器工作期间(指示灯亮)关闭电源;(四)、严禁在软盘驱动器工作期间(指示灯亮)插、拔软盘;(五)、严禁使用质量低劣的软盘片,盘片用毕后应当装入磁盘盒中;(六)、当需要关机后再开机,间隔时间必须在1分钟以上;(七)、不要在通电情况下插接或拔下任何电源线和接口卡;(八)、不能频繁地开关电源;(九)、使用外来磁盘、存储设备等要先查毒,确定无毒后方可使用;(十)、工作完毕应该用布罩住计算机,但对于温度较高的显示器,注意留出部分散热通道。

(4) 维修和管理

任何设备都有一定寿命,或迟或早都会发生故障。维护得好可延长其使用寿命,使故障晚些出现;维护不好则会缩短其寿命。

除上述一般维护外,及时和正确维修应当特别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个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一环节或部分出了问题都会牵扯到全局。这些年来,因小失大,因一时一处疏忽导致全面损失的例证是屡见不鲜的。

(3)制度化、规范化

现代化的设备需要现代的科学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是不可少的。有些机房,建立时间虽然已经不短了,几乎没有总结什么经验,也没有吸取过什么教训。如此下去,这样的机房搞不好。

必须制度化。管理应当有章可循,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些制度,有的来自上级管理部门的规定,必须认真消化,严格履行;有的规定需要由自己依据实际情况逐一制订。而具体管理部门,面对实物,面对专项工作,还需要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制度一经确定,人人都必须自觉地遵守。安全制度,卫生制度,职责分工,操作规程,上机守则,档案管理等,都属于这方面的制度。

必须规范化。制度上有章可循,具体操作,就有了依据。只要领导严格要求,每一个工作人员严格照章办事,则规范化是不难做到的。

建设在不断发展,规章制度在不断完善,人的素质也不断提高。把这个良性循环保持下去,我们的计算机机房就一定会在科学化管理上逐步跨上更高的台阶。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计算机机房建设与管理这一主题, 详细阐述了各职能部门在计算机硬件建设和管理上如何摆正关系, 在建、管中不断完善措施, 使之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 东海燕.计算机机房建设与管理探讨.电子与自动化仪表第五期.1997年第6期

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与应用分析论文 篇5

计算机软件工程理论的研究无法跟上其发展速度,同时还缺少宣传。虽然很多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工作人员都是本专业出身,但是每个学校的课程内容与实际情况存在极大的差距,这也导致工作人员在参与到项目后缺乏对项目整体计划的认知,无法全面认识到工程项目层次、环节的问题。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时,只顾眼前,不够重视和关注其他的计算机软件工程。这种工作方式和状态不但可能拖慢工程的进度,甚至会影响到工程项目的完成。

2.2缺乏团队合作意识

计算机软件由很多部分组成,每个部分的专业性较强,因此软件的开发需要团队合作完成。一个成功的计算机软件需要团队的协调合作,无法只靠一个人或几个人完成软件的开发。但是,很多计算机软件工程的工作人员无法良好、有效地交流和沟通,团队内的人员自然也无法通力合作。一旦出现工序重复或不衔接的情况,或者成员、部门之间出现吵架的情况,就会严重影响到团队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样也不利于软件工程的开发。

2.3培训工作效果差

由于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专业性和系统性较强,因此其岗位的要求也较高,需要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管理水平,同时还要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理论知识。目前,从事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人员主要分为两类[2],一类是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管理人才,但是这种人员通常缺少必要的专业知识,难以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完成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管理;另一类是具备专业知识的技术人才,这类人员虽然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但是缺乏完整的工作经验,无法有效地管理和指导软件工程的工作人员。

计算机应用管理与建设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机房;建设;管理;探索

中图分类号:TP308

因社会工作的需要,计算机的使用逐步深入各行各业,可谓无电脑不办工的境地。计算机的操作能力是企业聘选人才的考虑因素之一,所以作为高职院校,技能性人才的培养基地,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高职院校计算机机房承担了全院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任务和一些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程,还有学生课余时间上机作业以及一些教育培训和技能鉴定考试等等任务,负载量不容忽视,高职院校必须加强计算机机房的建设,从各方面考虑,合理建设好机房,一来以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求,二来方便日后的日常机房安全管理工作。

1 我院计算机机房建设

计算机机房建设首要考虑是环境的建设,涉及到地点装修、电气空调、计算机配置、网络配置、防雷防火等等问题。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给计算机机房带来安全隐患或者给以后的维护管理带来麻烦,更会使计算机降低可靠性、缩短寿命。国家对于计算机机房建设有个专门的标准,各个高职院校可以按照标准上的条件来实施建设,对于大多数高职院校来说,要满足标准还存在一定的距离。笔者就针对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机房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1 机房的环境建设:计算机是发热量校大的机器,特别一个机房几十台计算机同时工作时,室温是会明显提高的,而室温过高,会影响计算机的运行速度与寿命。所以机房的环境建设,必需考虑通风与散热设备。大多数学校为了保持机房里的通风,可以打开教室的窗户,但是到了夏天,强烈的太阳光就照射进来,直接照到显示器上,会使其长期受强光照射容易加速显像管老化,而且在强光照射下,对长时间使用显示器的学生的眼睛也会造成一定的损伤,所以机房里应以装配空调等设备进行散热。其次,机房的电源管理,也是之关重要。现在的电脑功率比以前都大大提高,一台电脑功率往往超250W,一个60台电脑的机房功率应在15000W以上,因此应使用更大的电源总开关,特别是大电流的漏电开关。教师机,学生机,服务器,交换机最好分别单独的电源开关控制,教师机,服务器是因为有时只需要在这两台机单独开启工作,交换机是方便控制学生联网,如在考试中断网可导绝通过文件共享来作弊,学生显示器开关是方便半夜开着主机自动维护时关掉显示器更省电。

1.2 机房安全管理建设:计算机机房是由电线和网线错综复杂布置的,特别是电线,存在安全隐患问题,那怕有一处的差漏,就会造成设备的损坏,严重的更会造成人员伤亡或者火灾。因此,在机房建设时,应在危险处标示出来,禁止学生乱碰乱摸电源开关与插座。做好防鼠防虫,避免毁坏电线或造成电线的短路,从而引起火灾。每个机房建设时,应安装闭路电视监控器,对计算机机房进行闭路监控,这样的话既能较好地防止了人为的损坏和偷盗学校财产的行为,又能较好地遏制了机房考试中的舞弊行为,一举两得。机房建设要安装安全设施,比如应急灯的安装、标识安全通道,,合理设置消防灭火设备等等,做好一切的安全防范措施,最大限度的保护学校的公共财产和学生的人身安全。

1.3 硬件建设:硬件建设包括电脑配置和网络布线两部分。电脑配置方面,在采购电脑时最好能超前3-6个月,因电脑更新换代比较快,而且学院经过招投标方式进行采购往往要经过几个月的时间。电脑配置选购时一般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1)电脑主板一定要有网络同传和网络唤醒功能,为以后的日常维护提供方便;(2)电脑CPU最好使用主流的双核CPU,如机房需要给学生提供机械CAD制图的话,最好安装独立256M以上显卡;(3)服务器和教师机配置和性能方面要求更高一些;(4)学生机应安装几个系统,分别应付不同教学课程的使用以及考试鉴定的需要。网络布线方面,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1)教师机讲台最好布置2条以上网线,以方便一些老师临时用笔记本电脑或一些培训教学临时增加的服务器;(2)服务器与管理员电脑至少各2条网线,方便分别接内网与外网;(3)为了网络更安全,机房内网与外网(校园网)的交换机要物理分开;(4)机房管理室维修工作台也应布置3-4条以上网线,方便维护电脑的需要。

2 我院计算机机房管理

我院计算机机房的管理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部门领导的重视程度不高,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不强,对机器缺乏管理与维护。另一方面,任课教师没有指导好学生正常的上机操作流程,经常出现非法关机情况,上课后垃圾随地随桌丢,使机房室内堆积大量的灰尘,对电脑主板等硬件设备的正常工作带来安全隐患等等。对于此,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2.1 规范机房管理制度。新建机房从一开始使用就要从严管理、严格要求,把管理思想传达到管理者和使用者上,使管理工作有规可寻。部门领导和机房的管理人员一定要有责任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计算机机房的各项规章制度。机房日常管理根据实际需要,制定《机房管理责任制》、《机房管理条例》、《机房公共物品损坏赔偿制度》等等,使得机房管理有据可依,机房的日常管理工作也就有章可循,严格管理的指导思想也能落在实处。不能有丝毫怠慢,有了制度就必须按照制度严格执行,做到言必出,行必果。

2.2 督促机房授课教师和学生共同维护机房。高职院校计算机机房承担了全院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任务和一些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程,所以课堂上使用的管理十分重要。任课教师必须按规定操作计算机,并指导学生的正确操作流程,不能出现非法关机,突然断电等等对计算机硬件更来损耗的误操作。要求学生不能对电脑系统进行恶意破坏,对电脑硬件进行粗鲁使用,不得携带任何食品、饮料进入计算机机房等。

2.3 做好机房电脑系统的数据备份。机房的使用者不是一个或者两个人,而是全院各年级各班级使用的,使用者繁多,会进行各种各样的操作,安装各种各样的软件,一来拖慢机房的运行,二来安装的软件可能潜在病毒,给机房的维护带来难题。所以新建机房后,按教学需要安装好教学软件后,务必对硬盘数据进行保护,可通过硬盘保护卡来实现。使用保护卡,不仅可以保护操作系统环境没有发生改变,避免病毒的入侵,学生还可以不受约束地大胆练习各种操作的尝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过,硬盘保护卡并不是万能的,也存在损坏或者被病毒入侵的隐患,因此电脑硬盘还应该做一个Ghost备份(Ghost是硬盘复制备份工具,因为它可以将一个硬盘中的数据完全相同地复制到另一个硬盘中,能快速准确的进行系统备份、恢复,可进行本地及网络硬盘的备份),当硬盘保护卡出现问题时,可使用本地的备份快速恢复系统,保障机房的正常运转,不影响正常的教学计划。

3 结束语

高职院校计算机机房的建设与管理,必须从基本考虑,从长远打算,排除一切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以着力提高机房的使用率,降底机房的维修率为目的,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实战环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性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于秀梅,张凯.计算机机房电气安全设计[J].黑龙江冶金,2008(03).

[2]许继彦.浅谈高校计算机机房的管理[J].长春大学学报,2007(10).

[3]谢燕萍,张维维.计算机机房管理经验谈[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5(04):67-68.

作者简介:梁成长(1983-),男,广东江门人,计算机助理实验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物流信息技术。

计算机应用管理与建设 篇7

1 如今高职计算机实验室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当今高职学校开展了面对不同层面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课程, 学校内计算机的数量不断的增加, 计算机实验室的规模也不断的扩大, 此外必修课程的专业性质不断的提高对计算机与计算机实验室的要求也不断的增加。不同层面的需求刺激着高职学校的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 其中出现的问题也不断的暴露出来。

1.1 计算机实验室建设成本高, 效率低

目前高校内的计算机实验室基本上还在使用传统计算机部署形式, 也就是在需求点配置一台计算机设备, 并为这台计算机配备安装独立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系统。不同的专业和教学内容需要配备不同的计算机设备、软件程序、硬件设施等以供教学与实验的需求, 同时加上计算机设备更新换代比较频繁, 计算实验室也需要跟随时代的进步更新教学内容和不断调整计算机实验室内的软件、硬件设施。以上这些情况的出现, 让高校面临着计算机实验室建设很难跟随时代的进步, 并且更新频繁成本投入过大。此外, 高校内部院系过多, 并且每个院校对计算机设备的采购都是自行进行, 容易造成重复购买的情况, 成本也不断增加, 再加上某些设备其使用率就比较低, 短短几年没有使用几次就面临淘汰与换代的情况。

1.2 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工作难度大

计算机实验室内的计算设备比较精密, 软件系统需要专业的维护, 在加上不同专业与班级的实验教学任务的不同, 这些都需要专业的计算机管理人员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管理以及部署安装相关的操作系统和软件程序;此外计算机由于其更新换代比较快, 内部系统与软件都需要定时的更新, 为了维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运行都需要进行杀毒维护。这些都给计算机管理人员带来巨大的管理难题。

1.3 计算机实验室开放时间和平台有限

管理人员的较少, 管理工作繁琐, 导致计算机实验室开放时间有限, 而计算机教学必须拥有相应的教学环境, 开放时间有限导致了教学环境不能够有效的进行。此外某些专业课程还需要专业的实验平台, 计算机实验室内的平台数量有限, 也导致计算机教学无法正常进行。

1.4 软件终端授权问题

各高校在完成计算机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后, 还需要采购大量的教学仿真软件和设计软件等, 需花费高额的采购费用和后续升级维护费用, 而盗版软件存在安全漏洞和法律风险

2 云计算的概念和特点

云计算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的应用, 就必须了解云计算技术理论和特点。在深入了解云计算之后才能有效的解决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构建经济有效、易管理的计算机实验室教学平台。

2.1 云计算的概念

云计算简单来说是依托于网络向客户提供安全、快速、便捷的数据储存和网络计算的服务模式, 以并行计算、分布式处理和网格计算的新发展趋势, 是一种新的IT架构模式。用户通过网络按照需求与难易扩展的方式来获取需要的信息资源, 例如:基础设备、系统平台或者软件程序等。

2.2 云计算的特点

云计算可以说是虚拟化的技术来实现各种应用, 虚拟化技术, 也就是把一个物理单元虚拟成为多元逻辑单元, 以便提供多个应用共同的使用, 将这些实体虚拟称为IT的资源, 其中包括:内存的虚拟、存储的虚拟、硬件的虚拟等。可以说虚拟技术改变了各个物理硬件之间存在隔离现象, 让网络中的所有设备集合在一起进行统一的管理, 形成了资源集合, 通过相应的管理程序把这些资源集作为一个实体来进行管理。这个过程可以根据不同的负载动态来重新的配置软件、硬件资源, 从而实现了资源的分享、定制以及按需所求的服务。

3 云计算技术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中的应用优势

云计算最大的优势就是集中管理, 可以大大缩减管理实践与运营的成本。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国内外的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已经开始广泛的运用云计算。其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中所具有的优势为以下几点:

3.1 降低成本投入, 提高利用率

云计算技术对进算计本身的要求并不是很高, 通过元计算来构建高效的计算机实验室, 可以将老旧的需要淘汰的计算机当做云计算的终端计算机来利用, 这样很好的提高了旧电脑的利用率, 避免了经常更新计算机设备的情况出现, 节约了计算机实验室的投入。

3.2 提高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效率

运用云计算可以将计算机实验室内的硬件资源统一化管理, 降低了管理人员维护升级的时间, 也提高了计算机维护的效率。管理人员不在需要通过一台一台电脑来进行维护, 直接在云计算服务平台上面进行整体的操作, 就可以达到全部计算机的升级维护。降低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也缩减了管理的成本投入。

3.3 打破实验室的地点与时间的限制

云计算打破了以往计算机实验室地点与时间的限制, 教师与学生不在需要到特定的实验室进行教学, 只需要登录云端, 便可以轻松享受云端提供的虚拟桌面和软件环境。学生在计算机实验室中未完成的作业, 可以将其上传到云端, 在想要完成的时候变直接的下载完成。教师外出学习的时候, 若需要计算机实验室内的软件程序, 只需登录云端就可以享受实验室的资料内容。

3.4 减少软件投入费用

在云计算服务平台上面安装一种应用管理软件, 其他终端电脑只需要登录云端就可以使用这一软件。节省了软件的购买开支, 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安全性。

4 基于云计算的计算机实验室建设

4.1 整体架构

1) 云终端接入层。云终端的作用可以说为是客户提供专业性的统一接口。在建设计算机实验室的系统时, 云计算系统可以安装在实验是计算机当中, 并且云终端对本地计算机没有实质性的硬件需求, 节约对实验室计算机的维护成本。此外, 终端计算机只需要登录到云终端, 便可以获取程序和软件, 缩减了本地计算机的内存占用, 云终端上的大量软件, 也突破了软件对本地计算机的限制。

2) 虚拟桌面管理软件层。虚拟桌面管理软件层面, 就是对整个虚拟桌面的管理工作, 将不同客户的不需求进行筛选, 回应客户的请求分配给所需要的软件。这一过程客户只需要通过控制系统的身份认证, 就可以获得虚拟桌面内的内容, 并进行操作使用。

3) 虚拟资源管理层。虚拟资源管理主要功能是对IT资源的虚拟, 通过将物理资源转货为逻辑资源, 避免了物理资源所具有的复杂性, 通过简单的逻辑形态来呈现物理资源, 降低了管理的投入成本, 有效的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实现了计算资源、存贮资源、网络资源的统一化管理。

4) 云基础设施硬件层。也就是计算机的资源设备、网络交换设备、数据存贮设备, 实现了各个设备之间的网络连通。

4.2 云计算实验室建设方案

云计算系统其功能的构建是通国一台或者多个服务实现对计算机实验室终端的集中化的管理、系统程序的智能化部署、软件程序进行自动更新。从而构建一个安全、高效率、统一性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控制的平台。计算机实验室内部的软件和资源都是来资源云桌面的服务器, 但是其根本的运用基础来自于本地的计算机, 云计算系统服务器都不需要承担相应的计算工作, 与虚拟化技术对服务器与硬件设备性能的过度依赖不同, 其直接利用本地计算机不对服务器造成过大的负担, 也减少了维护服务器的成本的投入。

5 结束语

高速的信息技术的发展, 让云计算技术不断的成熟, 云计算技术也个计算机的应用带来的巨大的变革。高校内需要充分利用云计算的技术, 让其和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构建一个科学高效便捷的计算机实验室。

参考文献

[1]李会芬.高职院校开放型计算机实验室统筹管理模式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4, (31) :7361-7363.

[2]林毓聪.高职院校多功能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与安全探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5, (6) :88, 90.

[3]孙涛, 乔志和, 李娟等.虚拟云技术在计算机实验室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3, 33 (3) :139-141.

[4]杜世娟.探讨虚拟云技术在计算机实验室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 (教师版) , 2014, (23) :169, 144.

计算机应用管理与建设 篇8

在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化过程中, 高职教育普遍被人们所接受, 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 计算机实验室急需扩建和整合, 可高职院校多数是由原来的中专、大专院校转型过来的, 此类院校基础设施薄弱, 资金投入不足, 实验室建设重视不够, 计算机设备陈旧, 实验过程中的维护和管理繁琐等问题, 严重影响到高职院校计算机实验教学人才的培养。

2 云计算的内涵和特点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速猛发展, 云计算的横空问世对全球信息化建设产生重大的变革, 有了云计算技术, 对于计算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遇到成本投入高, 设备利用率低, 管理难度大, 实验时间和地点受限等诸多问题, 可以轻松解决。计算机实验室采用云计算技术, 可以搭建一个经济适用、快速安全、易于管理的计算机实验教学平台。

2.1 云计算的内涵

云计算 (cloud computing) 是基于互联网架构的计算方式, 是并行计算、网络计算和分布式处理的新发展。通过这种计算方式, 给计算机和其它设备按需求提供软硬件资源和信息, 利用虚拟化等技术手段, 整合大规模资源, 如, 网络、计算、服务器、存储、数据、应用软件、服务等计算资源, 使其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用户, 满足用户按需使用的计算模式。换句话说, 云计算是以互联网为依托, 基于虚拟化等技术手段的网上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 是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的、易扩展的虚拟化资源。它包括4个方面:互联网、服务、可配置资源、按需使用资源。其中互联网是载体, 是一种大众参与的互联网计算模式;服务是核心, 各种软、硬件资源和信息被封装成了服务, 我们看到的, 用到的是服务本身, 其它基础设施无需关心;资源可配置, 采用虚拟化技术, 将物理实体上不同的物理资源“整合”虚拟成逻辑上的动态、可伸缩的虚拟资源, 使其能够有效分配和按需扩展;用户可按需使用资源, 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获取所需的计算力, 就像使用水电一样快捷和方便。

2.2 云计算与虚拟技术

云计算是通过虚拟化等技术手段来实现各种各样的应用, 对用户来说是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虚拟化技术是指把真实的物理实体虚拟成若干个虚拟的逻辑单元, 虚拟化技术可扩大硬件的容量, 简化软件的重新安装过程, 计算操作在虚拟的基础上运行, 被虚拟的物理实体可以是各种IT资源, 如, 硬件、软件、内存、存储器、系统虚拟化等。云计算是网络技术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 其目标是将各种IT资源以服务的方式通过互联交付给用户。

3 云计算技术在高职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应用优势

3.1 设备投入低, 利用率提高

因为云计算对终端计算机要求并不高, 学校不用购买高配置的计算机和昂贵的高性能设备, 利用学校实验室现有的计算机设备, 采用虚拟化等云计算关键技术, 方便快捷、智能动态地调配各种资源, 最大化地节约了实验室的建设成本, 也不用频繁地更新计算机设备, 从而提高了旧电脑的利用率。

3.2 方便实验室管理, 降低维护成本

云计算具有集中化管理优势, 云计算技术能使实验室的软硬件资源统一调配管理, 实验人员在更新、维护系统时, 不用逐台更新, 只需在服务器上进行操作即可, 降低了系统升级和维护工作量, 节省了软件部署时间, 有效地降低了人工费和管理成本费, 提高了实验室管理效率。

3.3 时间、地点无限制化, 有利于资源共享

只要用户客户端登录云端, 云计算提供的虚拟桌面及软件环境, 用户就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中没有完成的实验任务存入“云”中, 任何时间, 任何地点登录云端打开继续操作, 因为所有的数据都存储在云端, 实现实验室资源共享。

4 基于云计算的计算机实验室建设

4.1 云计算的服务层次

云计算的目标是按需提供服务, 可提供的服务有三个层次, 即Saa S (软件即服务) 、Paa S (平台即服务) 、Iaa S (基础设施即服务) 如右图。其基础构造是虚拟的, 不可见的, 可以安装在网络的任何位置。

(1) 软件即服务 (Saa S)

Saa S是云计算的最上层, 在云计算中的Saa S层, 是基于平台的具体应用。是一种新的软件服务模式, Saa S服务提供商对应用软件统一部署、统一管理和维护, 并提供软件的硬件设施, 只有当用户访问所需要的软件和应用时, 服务提供商才按照用户所订软件的时间和数量收费。使有者不用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硬件、软件及维护管理上。

(2) 平台即服务 (Paa S)

所谓Paa S实际上是指将软件研发的平台作为一种服务, 提供给用户, 用户或企业利用Paa S平台, 可以快速开发和研制所需要的应用和产品。并且可以通过其服务器和互联网传递给其他所需的客户, 借助云平台提供的高层次集成环境, 对用户需求的应用进行测试和配置等。

(3) 基础设施即服务 (Iaa S)

Iaa S是将厂商提供的, 基于internet的服务, 由许多服务器组成的基础设施, 供应商以计量服务提供给客户, 也就是提供了一个软件应用环境, 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数据库资源、通信资源等。客户通过互联网可以从完善的计算机基础设施获得服务。这些基础设施的规模可动态分配, 更精准地为客户提供服务。

4.2 云计算实验室的建设方案

我校根据实验室和教学需要, 计算机实验室安装的是噢易云桌面管理系统, 噢易云桌面管理系统是一套基于应用虚拟化技术和PAAS (平台即服务) 、SAAS (软件即服务) 交付技术的环境管理软件, 管理员根据教学实际需要, 定制不同的云桌面, 向学生端提供课堂教学需要的软件环境, 虽然学生端机器设备不同型号、不同配置, 但一个云桌面可同时应用在不同的终端计算机上, 管理员根据实际情况向终端可交付也可收回某个云桌面, 也可以非常灵活增、减云桌面里的软件, 而且不会中断学生端运行。噢易云桌面管理系统在软件批量部署方面的优点是简洁、高效、灵活, 为管理人员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降低了实验室管理维护成本。

噢易云桌面管理系统由四个组件组成:云服务器、中心服务器、管理端、客户端

云服务器:负责为所有客户端用户提供应用服务, 存储共享的软件应用资源。

中心服务器:管理端和客户端之间的通讯枢纽, 负责发送管理端的执令和转接客户端的数据请求。

管理端:提供给管理员统一的图形化操作平台, 方便管理员虚拟化安装软件、发布软件资源、定制桌面环境, 交付和更新管理等。

客户端:安装了云终端程序的所有厂商的PC机、笔记本等。

噢易云桌面管理系统主要是应用虚拟化, 云服务器提供软件和资源, 但服务器不承担计算工作, 本地操作系统的终端参与计算能力, 可直接利用现有的服务器, 对服务器的配置和性能没有更高的要求, 减少服务器上的投资。由于噢易云桌面管理系统采用硬件、应用虚拟化方案, 用户在终端调用云桌面时, 无需升级网络宽带及网络设备, 极大地提高网络设备的利用率, 避免了资金的重复投入。

5 结语

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发展, 云计算技术的逐渐成熟, 使计算机应用技术产生新的划时代的变革。高校应该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 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的先进性, 发挥云计算在实验室的优势, 云计算与实验室建设结合起来, 整合软硬件教学资源, 使实验设备的利用率最大化, 建设满足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和实践要求的实验室, 打造一个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的实验环境。为培养合格的计算机应用人才而努力。

摘要:从高职院校计算机实验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入手, 阐述云计算技术的内涵和特点以及云计算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中的应用优势, 给出基于噢易云计算桌面管理系统构建实验室建设方案, 有效地解决传统实验室建设成本高、设备利用率低, 实验室维护管理困难等问题。

关键词:云计算,虚拟资源,实验室建设

参考文献

[1]孔燚.云计算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 (12) :28-31.

[2]孟庆伟, 刘婷.基于云计算的计算机实验室建设模型研究[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 2011 (12) :72-74.

[3]何小波, 张海林.桌面云计算在多媒体教学计算机管理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4 (5) :204-205.

[4]韩宁.云桌面技术在高校信息化建设及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 2012 (5) :106-107.

计算机应用管理与建设 篇9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高职高专,微课建设

微课是现代化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 通过多媒体技术平台中的视频方式, 把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技能集合起来一同讲解, 让计算机课程教学具有生动性、直观化, 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 还能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教学的知识点与技能, 巩固所学的知识内容。此外, 微课制作主要以《计算机应用基础》为教学导向, 能够充分讲解知识点与技能点,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

近年来,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信息技术科日渐普及且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当前, 高职高专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已不再是零基础了, 但是因为计算机课程不属于中考、高考科目, 各个学校教学要求与教学水平发展不均衡, 导致学生进入学校后计算机基础存在明显差距[1]。在《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2005年) 》中明确规定, 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应倡导“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方针政策, 这就要求高职高专摒弃传统的计算机应用教学理念, 以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为目标, 提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高职高专教学中的作用。但是在当今社会, 高职高专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已无法满足时代发展需求,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教学模式相对单一、枯燥, 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 (2) 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背离, 教学知识内容混乱, 没有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 (3) 在教学过程中, 运用“示范—模仿”教学模式, 不利于现代学生的创新和改革[2]。

2 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中微课应用的重要性

2.1 有助于辅助教师教学

在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利用微课的方式进行教学, 不会占用较多的课堂教学时间, 还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学生学习提供方便[3]。例如在“演示文稿”教学过程中, 为了防止课堂操作带来的教学失误, 确保教学质量, 教师可先把演示文稿具体操作方式制作成微课视频, 上课时播放给学生观看, 然后让学生按照操作方法进行实践, 通过亲自操作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演练, 教师要适当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辅助教师教学, 避免教学失误, 还可节约教学时间, 为课堂教学有序进行提供方便。

2.2 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

对高职高专学生学习来说, 由于计算机能力不同, 如果在计算机课堂教学活动中, 对全班学生进行同一内容的教学, 那么就会限制已掌握操作技能的学生学习新的教学内容, 而微课通常是围绕同一个知识内容、主题来讲解的, 这一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自主性的同时, 还可避免这一问题的产生[4]。例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活动中, 教师可以共享全部的微课视频, 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点, 同时选择自已喜欢的内容进行学习, 或者是复习已学过但没有掌握的内容。另外,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还可重复观看自己难以理解的知识点, 并提出疑问, 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微课教学融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还可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提高学生思考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

2.3 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

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 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 达不到高效教学的目的。而微课的融入, 虽然教学时间较短, 但是能够将教学重点、难点制作成教学视频进行播放, 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 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5]。

3 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应用的具体方法

3.1 微课的制作

在录制《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微课时, 教师可将课堂教学内容划分成5个单元, 即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应用、Word2010、Power Point2010和Excel2010, 然后再详细分解每个单元[6]。例如Word2010单元, 教师可将其划分成以下子单元: (1) 界面、组成; (2) 文档创建、保存和简单文档排版; (3) 制作通知、表格、个人简历表、海报、图文混排及毕业论文排版; (4) 最后将已被分解的子单元内容制作成微课视频进行教学。但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操作性较强的课程, 因此, 必须使用Camtasia Studio8录屏软件和Power Point2013自带录屏功能进行录制, 而对于讲授内容制作应使用Power Point2013、耳麦、思维导图i Mind Map7、Video Scribe及Focusky, 然后使用Edius6.01及AE CS4进行后期编辑。另外, 因为讲解过程需要在计算机平台上进行, 导致录制结果极易受录制环境的影响, 如果教师教学动作太大, 可能会让录制的视频换面产生卡顿的问题, 降低视频质量。而教师语速太快, 会为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带来一定难度。所以, 教师在计算机微课制作过程中应确保教学动作幅度适中, 注重教学语言规范性和语速稳定性, 以此提升教学质量。

3.2 微课的字幕与时长

在完成微课视频的制作工作后, 还需要完成视频的后期制作, 适当增加教学字幕, 目的主要是为了避免因为教师讲述语言不规范, 增加学生理解难度。在增加字幕过程中, 应利用文字方式着重解释讲解不到位和视频难以展示的知识内容, 弥补微课不足, 这就要求教师在增加字幕之前必须浏览一遍录制的视频, 对视频制作不到位的知识点进行标注, 为增加字幕提供方便。此外, 在后期制作微课视频过程中, 还要限制微课时间, 在有限的时间里将教学重点内容融入其中, 一般情况下, 教师需要将微课时间控制在5~8min, 如果时间太长, 就会难以集中学生注意力, 给学生学习质量带来影响[7]。

3.3 微课的配套资源

微课自身具有的短小精悍的优势决定微课视频展示不能添加过多的文字, 而是通过图表和现场实践操作方式来展示教学内容, 这样可以在节约讲解时间的同时, 延伸知识点[8]。例如在“电子表格”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需要讲解关于Excel表格的基础知识内容即可, 关于Excel表格的具体操作, 教师需要在现场演示给学生观看, 让学生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实践,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具体操作技能与方法, 还可节约讲解理论知识的时间, 充实微课内容。另外, 在微课教学中, 教师不能使用过多的语言讲解, 因为对学生而言, 在学习新的知识点过程中, 对教师教学语言已产生依赖性。因此, 在微课教学中应适当增加教学语言, 但又不能过度依赖教学语言, 可重点讲解关键知识点, 为学生学习提供暗示, 帮助与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 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 案例分析

在Excel微课课堂教学中, 按照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将自动筛选及高级筛选作为教学重点、难点进行学习, 针对教学难点微课设计如下: (1) 教师先讲解微课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和切入点; (2) 播放高级筛选的具体操作步骤, 并一一讲解操作步骤; (3) 针对本次教学内容, 教师按照高级筛选具体操作步骤进行示范与演练, 让学生按照演示步骤进行实践; (4) 教师对本次教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着重讲解本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然后设计提问环节, 让学生进行互动学习。另外, 在录制Excel数据微课过程中, 教师需要重视语言表达能力, 在讲解时, 学生可能会过度关注鼠标移动, 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出现, 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师在制作过程中, 应将鼠标放在执行菜单命令上停顿片刻, 并设置声音提示, 这样不仅方便学生了解鼠标的动作,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还可让学生通过交流, 解决提出的问题, 提升学生思考能力, 掌握本次教学知识点。

5 结语

综上所述, 在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中应用微课进行教学时, 要想提升教学效率、质量,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需要教师立足于教学实情, 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 充分考虑学生学习需求, 集中学生注意力, 在有限时间内制作出符合学生需求的微课视频。另外, 在制作微课课件的过程中, 为了能够引导学生充分了解课程教授内容, 掌握教学知识点, 必须充分利用微课配套资源, 限制微课播放时间, 并适当添加教学字幕, 以补充视频无法展示的内容, 让学生学习更加高效, 提高计算机知识的吸收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焱.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建设的研究与应用[J].高教学刊, 2016 (7) :227-228.

[2]付琳.微课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15 (19) :152.

[3]马清.微课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亚太教育, 2016 (10) :131.

[4]梁力.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课微课的设计与制作[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5 (6) :52-54.

[5]冒培培.“微课”在职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 2015, 1 (10) :56.

[6]刘磊, 龚少卿.“微课”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4 (11) :166.

[7]陈琳, 邹承俊, 雷静, 等.微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中的应用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 2015 (28) :11.

学校计算机机房建设与管理探讨 篇10

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的逐渐普及,以及计算机硬件价格持续下降,各学校拥有的计算机台数也越来越多,并陆续组建了一些公用计算机机房,用于学生的上机实践。这些公用计算机机房的规模大小不一,计算机数量从数十台至数百台不等,通常已连接成局域网络。如何以较少的人力,管理好、维护好这些计算机,使之适应目前的计算机公共教学与现代化管理,即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2 学校机房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机房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利益和机房人员的管理质量,所以建设时就要充分考虑机房的实用性和可管理性。

2.1 计算机机房要建成一定的规模

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计算机课程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开设的计算机课程和课时的增加,使中心机房的使用率大大提高。为了保证学生上机实验的正常进行,机房的机器数量不能太少,应在100-120台以上。这样,如果是人数少的班级可以两班并用,如果是人数多的班级也能保证一人一机。有利于设备的充分利用,也可以减少实验课的重复,减轻教师的重复劳动量。

2.2 选择名品,降低故障风险

学生机选型应以经济适用为原则。这里要强调的是;不能只强调经济,而忽视适用;只注重前期建设费用,忽视后期运行费用。不少院校为减少机房建设投资,选择兼容机做为学生机。兼容机存在稳定性差,售后服务难以保证,使用寿命短,使用总成本高诸多问题。实践证明,选择名品作为机房用机,无疑是正确的。选择名品时,还要以质量稳定的品牌大厂为主。

计算机选型时,还应注意计算机自身的防盗手段。鼠标、耳麦、内存等丢失现象时有发生,使管理人员十分烦恼。因此,选择机型时,应该重视计算机产品自身的防盗措施,尽可能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

2.3 重视机房供电系统的建设

机房供电系统的建设是整个机房建设的首要环节。它是保障日后机房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应将机房用电设备合理分组,每组单独供电,减轻设备间的相互干扰影响。我校计算机中心二机房有计算机118台学生机,学生机分成20组,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和教师机分为一组,空调单独一组,其它用电设备一组,共8组。配有多路输出的配电柜,保障了机房供电系统的稳定可靠。即使网络设备、空调设备等进行检修维护,某些不需要网络的教学实验也可正常进行,使用,管理非常方便。

2.4 与时俱进,机房建设要网络化

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为了科学管理和维护机房,机房建设必须网络化。一般来说,学生机房多采用以服务器为核心的局域网络,它主要提供共享资源给网络工作站,也可以集中管理和控制基于服务器的共享资源,具有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是现在机房首选的联网方式。教师机房应接入Internet和局域网并用,以方便教师查阅资料和中心教师资源共享。网络化建设的优点:

2.4.1 充分提高资源设备利用率

网络可以使各工作站方便、快捷地从服务器上获取大量信息资源,设备间可以资源共享。特别是对教学机房来说,以前配置不高的PC机、无盘工作站、针打等设备均可接人网点,借用网络资源加以利用。同时,丰富的网络资源使得设备使用对象和范围也扩大许多,几乎可满足各类学生的上机学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培训及考试等教学实验的要求。

2.4.2 使机房管理更科学有效

典型的例子之一是硬盘文件管理,这可能是我们在实验教学中使用单机操作最烦人的事。而网络化管理可以很方便地恢复系统文件,安装软件,传输数据,防治病毒,节省大量的系统维护时间。同时,可以方便地实现机时统计,备份学生实验程序和数据,使得机房管理规范化。

2.4.3 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实践与创新

实验环境改善了,管理方便了,对用户的制约减少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需要安装学习软件。自主实践,学习和掌握新技术。特别是利用网络资源,可以拓展学生视野,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前卫”意识,增强他们的创新精神。

3 采取科学的管理手段做好机房管理和维护

3.1 加强并健全机房管理规章制度

健全机房管理制度,制定《学生上机守则》《计算机上机指导教师职责》《计算机机房管理员职责》等规章制度,做到在管理中有章可循。明确指导教师与管理教师的分工,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上机教学,管理教师负责设备的正常运行,并配合指导教师的工作。指导教师和管理教师严格按照工作职责的要求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督促学生上机要严格遵守上机守则,按正确的规程使用计算机设备,减少人为故障率。

3.2 创造良好环境以提高计算机的稳定性

目前,一般的计算机机房没有条件保持恒温、除湿和除尘的室内环境以及要求进出机房的人员换鞋和更衣。但是,绝对不能忽视灰尘、湿度、温度对计算机设备的影响。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内存和显示卡不能正常工作,清除灰尘后一切正常。所以,机房要搞好日常清洁卫生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在夏天和雨季要注意降温和防潮,要定期清除计算机内部积聚的尘垢,并要求进入机房的人员穿鞋套。

3.3 加强硬件维护

如果故障设备不能及时被发现并得到维修将会对教学造成影响。因此,定期地巡检设备,了解每台机器的状况,采取主动预防与高效维修相结合的方式,来有效降低设备故障率,是做好机房设备维护工作的正确方向。

3.4 及时更新系统补丁和杀毒软件

现在的计算机机房一般都已联入局域网或Internet,病毒和一些恶意程序层出不穷,传播速度快,严重影响计算机的正常使用。应及时安装微软发布的最新补丁升级包,及时升级杀毒软件病毒库,有效阻止黑客和病毒程序的攻击。

3.5 采用硬盘保护卡等先进的技术手段

以采用硬盘保护卡为例,这一技术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对软件系统的破坏。经过长时间的对比分析,安装硬盘保护卡后,可使机房管理事半功倍。

1)计算机安装硬盘保护卡后,被保护硬盘中的文件不能被修改、移动、删除,也不能在该盘中安装新的程序以及复制、保存新的文件或修改过的文件,而且能保证CMOS的设置参数不被修改。

2)硬盘保护卡可以对不同的分区设置不同的属性和复原方式。属性有立即复原型启动盘、备份复原型启动盘、不复原启动盘、共享数据盘、专属数据盘、隐藏数据盘等。在分区的同时就可以对每个分区设置不同的属性。复原方式有不复原、每次复原、手动复原、每次自动清除、随启动盘复原、每周几复原等,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分区时设置复原方式。

3)硬盘保护卡还具有网络机房自动维护功能。管理者只要安装好一台计算机作为发射端,将其他计算机作为接收端,接收端不用安装任何软件,通过网络自动连线到发射端,发射端利用保护卡的网络复制功能将其硬盘数据发送到接收端。

4)对于没有专用服务器的网络机房,硬盘保护卡的保护系统有自动修改、分配IP地址的功能。可在任何一台作为发射端的计算机上运行自动修改、分配IP地址的程序,为网络中其他的计算机自动分配IP地址,也可以选择完全手动分配IP地址。

5)硬盘保护卡还具备网络唤醒、重新启动、关闭电脑的功能。

因此,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不仅可以减轻机房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可以使机房管理做到更加有序,提高教学效果,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合理的管理和维护。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校计算机机房管理和维护工作应采取管理和技术双重手段,一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另一方面积极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这样可以减轻管理人员的管理负担,提高机房管理和维护工作的水平,最大限度地提高机房的设备完好率。以适应目前的计算机公共教学与现代化管理趋势。

参考文献

[1]董薇.浅谈学校机房建设与管理[J].信息技术,2003(5).

[2]吴伟斌.计算机机房管理技术的实践与探索[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4).

[3]何亚黎.学校计算机机房建设、维护与管理探索[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5).

上一篇:宴席礼仪下一篇:系统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