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拓展与计算机应用论文

2022-04-26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应用能力已经成为了社会判断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基于此,很多学校加强了对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力度,以使学生的基础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得到显著的提高,最终获得其就业能力的提升。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工业拓展与计算机应用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工业拓展与计算机应用论文 篇1: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课程教学设计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摘要:计算机俗称电脑,是现代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分为超级计算机、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五类,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能够按照自动化程序快速处理数据。该文根据当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现状,及改进途径以及意义进行分析,以期探讨对实践有指导意义的理论。

关键词:高职教育;计算机;教学改革

1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发展现状

在21世纪的今天,计算机已经发展成为可以代替人类某些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工具,它提升了人类的工作效率,使人类取得更加精准的工作效果。我们从全球的视野来看,计算机的发展更是十分广泛,而目前高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也紧密结合设备实践中的广泛化和专业化,综合工业、农业、科技等各行业的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因此从这个角度上看,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在不断的改革创新中进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也要注重对教学模式的改革,丰富教学内涵,创新教学形式,推出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模式,培养一批计算机应用基础专业人才,不断缩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笔者通过多年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践,发现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些特点,这一专业的学生学习并不适应传统的学科式教学方法,他们的学习动机并不强,相关理论学习能力也有待提升,只是在动手实践方面较强,这就需要学生之间加强互动和交流,因此计算应用基础课程要在教学内容上加紧改革创新,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断有所创新,逐渐适应当前信息时代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新要求,成为提升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试点。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质量,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转型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建立以培养能力、师生互动的教学相长的教育结构。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了解并尊重学生们的学习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加入课堂中,老师也做好引导,形成一个师生共同探讨,一起进步的教学模式。当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会面临一个学生缺乏学习动机的弊端,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性格特点为他们制定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从而让每一个学生从内心深处爱上学习,这是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的又一个工作重点。

2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创新途径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创新改革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以及当地客观条件,积极地和有创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通常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课程改革中,各个学院的创新节奏不同步。众所周知,教师是教育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教育的现代化要求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因此,建立一支素质优良、师德高尚、具有驾驭现代教育手段和教育信息能力的教师队伍势在必行。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根据不同专业的发展需求制定相关的发展策略,帮助学院扶植教师创新者,然后给其他教师展示创新帮扶作用,不断激发和更多教师的教学创新好奇心,教会他们提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技能。此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教师要加强学习、教育与设计实验室方面的自我提高,主要是关注教学技术和数字媒体如何用于教与学领域,关注数字教育与创新,主要为了制作数字课程,开发开源性教育资源,关注用于学生学习的软件开发。随着计算机专业各类办公室关注的领域越来越多样化,办公室的组织结构也从实验室转为小组。笔者认为,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创新中,学术创新办公室的运作模式从短期项目转为长期,教师不断尝试和不同学科建立各种不同的教学联系,并且将对特定学习创新感兴趣的教师聚到一起,形成脑风暴,不断促进创新的发展。教师只有在吃透课标、深钻教材、研究学生的前提下,才能做到精心备课,在教学中胸有成竹和有的放矢。此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师应当在教与学的技术学习中,对过往的教学创新主题,包括人工智能、学习空间打造、3D打印、浸入式学习体验等有所了解和把握。此外,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应当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尊重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本位的课堂中,教学过程是一个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是一个教一个学,而是平等的,是在共同努力的结果,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民主合作也会更加频繁,这使得课堂更自由开放,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积极创造性会更加鲜明。除此之外,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课堂设计的生动,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的主角。在课堂学习中,进一步适应教师的各种学习方法,在多种途径的綜合作用下,学生通过主动参与,锐意创新,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知识系统性的把握,和自己独立人格、独立思考的彰显,表现出对计算机应用相关课程的极大把控,促进知识的吸收,同时真正落实当前教育改革中“人的发展”“个性”的改革内涵,也激励专业教师进一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主动地、自由地为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技能的提升贡献自己的能力。因此,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师也要充分认识“教”和“学”的关系,进一步摆正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最后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和教师都应该注重竞争的作用,让学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学习中释放潜能,提高学习的效率。所以在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效果中要注重给学生创造竞争的机会,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组建学习单元,开设学习战场,在一种竞争学习的高效课堂模式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动性不断提高。

3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途径创新的意义

信息时代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对于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专业课来说不只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可以立足课堂教学,从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教学反思、课堂评价四个方面人手,通过不断地对教学设计的改进,以及对教学思路和方法的创新,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在对学生素养进行培育的同时,也使得教师的信息素养得到提升,以更好地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就要求我们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师要加快教育改革、创新教育服务方式,实现教育全面提速升级,早日实现教育强国之路。从全球来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创新也是在不断适应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要表现,当前社会各个领域内,重大的科技创新会激发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诞生,进而引领社会变革,当前新技术正不断发展,对教育形态有良好的重塑作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也对知识的获取和传授有着深刻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进行教育创新,尤其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创新,会使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学生参与面得到拓宽了,对于不同层面的学生存在的学习的学习困惑给予最大限度的关怀,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提升,增强了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此外,职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途径的创新中,要不断围绕学校的教学转变策略、教与学中心发展等方面座谈,同给更多高校设立类似的教师创新支持机构提供参考,重视与计算机相关的交叉学科的崛起与发展,进一步打破教学创新中存在的各种不足,比如计算机教学课程设计、专业重构、数字学习分析等方面的不足。有利于在计算机专业老师在学术方面表现出众,进一步建立起与院系的联系、展示教学创新的价值。

4 结束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每一个学习步骤可以设置多重信息沟通源,层层递进,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设计灵活的思考课题,对于教材语言也结合网络流行等大学生关注的内容进行调整,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中可以找到不一样的答案,进一步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在当前信息时代大背景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师通过立足课堂教学,设计相应的任务,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实现对教学设计的改进,对教学思路和方法进行改进,对教学结构和模式进行创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应用专业核心素养的培养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应对信息时代各种挑战的能力。同时对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改革,让学生释放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对相关问题的兴趣程度和积极程度,不畏艰难、主动学习,不断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给学生创造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氛围,进一步加强对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和更新,营造良好的创新教学氛围,从而以创新意识来灵活运用计算机知识,以增强学生的内在动力来带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改革,实现计算机领域人才培养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促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宏观理论构建和围观动态调整,为计算机有关的各个行业发展奠基,为国家经济建设献力献劳。

参考文献:

[1]梁玉环,李村合,索红光.基于JSP的网站访问统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21(4):166-167.

[2]熊皓,杨月英.JSP自动生成工具的设计与实现[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5,21(4):62-64.

[3]韩世芬,基于JSP网页自动生成工具的开发[J].科技资讯,2006,4(17):145.

作者:周莉

工业拓展与计算机应用论文 篇2: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研究探析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应用能力已经成为了社会判断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基于此,很多学校加强了对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力度,以使学生的基础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得到显著的提高,最终获得其就业能力的提升。但是,很多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难以实现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因此,我们很有必要通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现状开展教学研究,进而提出促进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效果提升的策略。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研究;策略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学校针对计算机在整个社会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并且社会对于人才计算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的状况开展的,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社会化水平。在当前社会,计算机科学技术不断地飞速发展,不断地改变着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式,而作为人才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学校也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一批拥有计算机基础操作和应用能力人才的任务,这是我们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开展的背景。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开展出现了一些问题,使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开展难以实现其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1]因此,我们需要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研究,从而探索出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效果的策略。

1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1.1 计算机基本操作理念强调较少,制约了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有很多基本的操作方法,掌握了这些方法能够使学生的计算机操作速度加快,能够使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能力增强,能够使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得到拓展等。但是,很多学校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过程中认为这些基本操作理念不重要,学生只要学好各常用软件的操作方法即可,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教授这些基本的操作理念,或者对这些基本操作理念强调较少,给学生一种这些操作要求不重要的假象,导致学生在学习了一段计算机应用基础之后,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提升相当有限,难以获得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根本提高。

1.2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不够系统,使得学生难以深入和系统地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对于初学计算机基础的学生来讲,他们的计算机基础很薄弱,乃至为零,一些经常上网的学生也仅仅是会简单的打字而已,他们既缺乏对一些计算机软件的了解,也缺乏对计算机实际功能的把握。因此,就要求教师系统地为其开展讲解。可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材中,关于一些常用软件的教学知识编排较为分散,学生只能够从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学到零碎的软件应用知识,既不能够对学到的内容进行实际应用,也不能够对所学到的内容进行拓展,更难以发现各种软件之间的联系。例如,在办公软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是单独地掌握了WORD、Excel以及PPT等的基本操作,难以发现其中的联系,当然也就不能够在三者之间进行数据共享和数据调取等,使得其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效果和实际应用能力大打折扣。

1.3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与学生所学专业的契合度较低。虽然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针对全体学生开展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最基本的计算机能力,但是,很多学校只是单纯地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一门课程来开展,而非是将其当做一种工具,以此来推动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其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剥离,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当中不能够应用计算机来开展辅助学习和使用计算机开展辅助研究的状况。这造成了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重要程度认知不足,不认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状况。

2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善策略研究

2.1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强对计算机基本操作理念的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理念。首先,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强计算机基本操作理念部分的比重。在实际的上课过程中,教师要对计算机基本操作理念予以足够的重视,然后详细地为学生讲解计算机基本的操作理念,要求学生必须遵守。例如,计算机的开机顺序、不同系统下计算机的关机方法、打字时的指法要求、鼠标左右键的基本功能、各常用软件的工具栏分类以及其中包含的各种按钮等。这样,学生就能够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以及其界面设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其次,注重让学生按照计算机基本操作理念来进行计算机操作,而非是片面强调学生对课业内容的完成状况。通过强调计算机基本操作理念的重要性,学生就能够养成良好的计算机操作习惯,这对其计算机使用速度的提升,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等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例如,让学生采用正确的指法来进行打字,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可能因为找不到某个字母而打字速度较慢,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学生就会对每个字母的位置有一个整体的掌握,进而大幅提高其打字速度,使计算机成为一个得力的学习助手,而非是累赘。

2.2 根据实际需要来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使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更加地系统,更以被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以及学校的整体课程安排情况来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使整个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逻辑更加清晰,更易为学生理解和接受,并且更易激发学生拓展思维和学习潜能。例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块状教学法来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掌握状况将整个课程内容分为不同的模块,或者是教学专题,充分地利用其相似性来开展教学,即能够大幅缩短教学时间,又能够促进学生在模块的不同内容之中进行融会贯通,还能够为学生留出大量的时间供学生进行强化学习和拓展训练,一举多得。

2.3 增加计算机基础课程与学生所学专业之间的契合度。虽然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公共课程,但是我们依然要努力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与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之间建立联系,利用计算机来辅助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这样既能够增强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兴趣,也能够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的实际能力。首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恰当地增加一些与学生所学专业有关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教师可以通过要求学生来完成与其专业内容有关的作业任务来提升学生利用计算机呈现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的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辅助自己专业学习的能力。[2]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发展起来的,能够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提升的重要课程,它对于学生认识世界以及改造世界的方式转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需要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且对其进行探索研究,进而提出相应的完善策略,以促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效果得到明显地改善。

参考文献:

[1]张鸣.高职公共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探讨[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09(03).

[2]于世梁.改进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思考[J].江西行政学院院报,2009(10).

作者简介:文焱(1974.12-),贵州毕节人,毕节市工业学校,讲师,本科,研究方向: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

作者单位:贵州省毕节市工业学校,贵州毕节 551700

作者:文焱

工业拓展与计算机应用论文 篇3:

基于物联网的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应用专业备受关注,现已成为中职院校的热门专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计算机应用专业面临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中职学校必须加强对行业和市场的考察,将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现状、教育教学方法进行对比,不断优化计算机教学,改进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分析了物联网技术对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影响,提出了当前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现状,从实践课程体系改革、实训教学环境改革、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入手,分析了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课程的改革策略,并提出了一体化教学的具体流程。

【关键词】    物联网    计算机应用    实践课程    教学改革

物联网技术是对互联网技术的拓展,当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各个领域中,它能够实现智能感知、射频识别,将具体的机器连接到网络中,加强信息交换,实现对机器设备的智能化控制,让人们走进智能化时代。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该技术能够有效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加快信息的应用质量,提高信息传输速率。物联网技术的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学校需要加强对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法,提高人才素质。

一、物联网技术对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影响

物联网技术是对互联网技术的延伸,当前5G通信技术已经得到落实,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物联网必然能够带动更加宏大的技术革命,具有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能够提高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扩展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前景。计算机应用专业具有丰富的知识内容,实践类课程的比例较高,当前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得到快速发展,计算机应用专业需要融合更多领域的知识,全面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顺利就业。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计算机应用专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中职学校需要高度重视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实践教学,增强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适应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现状

2.1实践课程相对滞后

当前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实践课程还存在课程体系不明确,实践课程滞后等问题,理论知识教学没有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虽然专业知识得到了更新,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却非常落后,无法适应社会的要求。此外,还有部分学校忽略了实践课程,对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学生参与实践操作的机会比较少,无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对新技能的掌握情况较差。在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学生在实践学习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这很难适应企业的发展速度,不利于学生的就业。

2.2实训环境有待改善

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实训环境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当前很多学校存在实训环境较差的情况,学生只能在校内的公共机房完成实际训练,无法与企业对接,接触新型物联网技术的机会较少,这些都会影响实践课程的实施效果。针对计算机应用专业而言,实踐课程的重要性非比寻常,实训机房必须具备高质量的硬件和先进的软件,除了验证性的实训之外,学生还需要完成创新型、拓展型的实践,这样才能提高实践课程的开展效果。

2.3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计算机应用专业培养的是高质量的计算机人才,中职学校必须明确自身的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来制定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实践课程。当前很多学校在培养目标上不够明确,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学生无法适应物联网时代的新型技术,企业缺乏应用型人才,这是教育与市场的不协调。

三、物联网背景下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课程的改革策略

3.1优化课程体系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课程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必须紧随时代发展,这样才能提高实践课程的科学性,完善课程体系设计。计算机应用专业具有丰富的知识结构,包括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基础、数据库系统SQL、高级语言汇编、计算机网络管理、数据结构与C语言程序设计等。学校必须加强对课程体系的优化,及时调整理论课与实训课的比例,创建模块化的实训课程,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定位出发,优化实践教学。无论是实训课程还是理论课程,中职学校都要加强课程更新,比如在学习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基础课程时,教师就要让学生接触新型的计算机软硬件,让学生在实践课程中掌握计算机的安装与调试,学习软件的应用和操作,并完成软件开发等实践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开阔视野,掌握最先进的技术。在物联网的背景下,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实践课程还需要增加物联网相关的知识,推动实践课程的更新换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2改良实训环境

针对计算机应用专业而言,实训环境是实践课程教学的基础,中职学校必须加强对计算机专业的重视,不断优化实践教学资源,改良实训环境,为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实践课程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在实训环境改良的过程中,学校需要将校内的实训室、虚拟仿真实验室与校外实践场所紧密结合起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校企共建,全面拓宽学生的实训内容,帮助学生在实践技能上得到快速提高。通过与校外开展深入合作,学校还可以通过校外实习、见习、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加强学生的实践质量,帮助学生拓宽实践视野,提高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师资力量也是实训环境的重要部分,雄厚的师资团队能够带给学生更丰富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及时了解新型的计算机技术,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比如说在学习计算机平面设计的相关课程时,学校可以与相关企业开展合作,让学生参与到技术岗位实践中,了解先进的平面设计理念,掌握平面设计的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3.3完善培养目标

计算机应用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完善培养目标,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基础技能、专业素养、职业道德等进行定位,高度重视实践过程,加强实践课程教学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提高学生能力与企业岗位的适应性。比如在学习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相关课程时,教师就可以在实际训练中融入物联网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应用原理、应用过程。在当前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前提下,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实践课程必须适应物联网新技术,依据物联网新技术修改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尽快培养出适应物联网新技术的高素质人才。

四、基于物联网的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流程

4.1实施课前自主学习

在物联网的基础下,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优化教学流程,加强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让学生对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更加了解,全面增强学习效果。比如在学习图形图像应用处理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课前自主学习,为学生准备相关的视频学习资料,展示电影、电视、广告宣传片中可借鉴的素材或者图形图像的处理创意,激发学生对这部分课程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提供自主学习素材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素材的趣味性,选择优秀的图形图像处理作品,注重其中的流行元素和作品优点,这样学生可以在自主学习中领悟作品创意,吸收优秀作品的设计理念。学生的自主学习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引领,教师需要为学生提出自主学习的任务,比如搜集素材、学习理论知识、总结或评价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实践教学做准备。

4.2开展实训教学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将全班学生分为四至五组,为每一组学生制定任务,然后选出小组长,实现“一体化”教学。图形与图像的处理包含了多方面的知识,教师可以为每个小组创设实践情境,帮助学生规划任务内容、任务目标。比如在应用Photoshop软件时,教师可以创设某品牌车展的教学情境,第一小组需要设计会展海报,第二小組需要完成会展广告的宣传页,第三小组需要设计活动标识,第四小组需要设计礼品包装和吉祥物等,教师为各个小组提供图片素材,并对每个任务提出要求,这样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任务当中,设计出最佳的策划方案,完成实训任务。在物联网的背景下,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实践课程必须与时俱进,教师可以设计小组合作的学习规模,增强学习任务的参与性和实践性,引导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设计方案,帮助学生完成自主设计和自主学习,增强实训活动的合作性、真实性。实训教学是实践课程的核心阶段,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任务的规划与设计,让学生在实训当中深入理解理论知识,正确运用计算机中的软件与硬件,提高实践操作效率,掌握先进技术。

4.3完成课后评价总结

在课后评价环节,教师依然要以小组为单位,帮助学生汇总小组成员的作品成果,指导学生完成设计文档,对各组作品进行介绍,选出优秀作品。为全面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开展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深入挖掘作品中所体现的设计风格和设计优点,帮助学生梳理整个学习任务的思路,引导学生在原有作品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为学生提出建设性意见。课后评价总结是成果展示的重要阶段,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辛勤成果进行肯定表扬,对整个实践训练过程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完成作品反思,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五、结束语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计算机应用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社会竞争,学习更加丰富的计算机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基于此,学校需要对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实践课程进行改革,全面增强教师对实践课程的重视力度,优化实践课程体系,提高计算机教师的专业技能,引入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优化实训环境。为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实践课程教学,教师可以采用“课前自主学习——实训教学——课后评价与总结”的实训流程,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帮助学生获得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提高。

参  考  文  献

[1]陈超文.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探索[J].中外企业家,2020(10):180.

[2]董利宏,谭亮,裴东菊,彭芳,黄青云.基于物联网的计算机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01):218-219.

[3]刘辉.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J].电子世界,2017(12):54.

[4]陈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实践思路分析[J].电脑迷,2016(07):197.

[5]许岩.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电脑迷,2016(03):93+99.

[6]沈根海.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课程分层教学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5(01):300-302.

作者:黄新红 苏建凯

上一篇:工程项目正常投产使用论文下一篇: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