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规划

2024-05-21

旅游资源规划(精选十篇)

旅游资源规划 篇1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因此而造就了我国民俗文化内容随着地域化特征而丰富多彩,发展至今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实际上,民俗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民间的风俗,也称之为民间习惯、民土风情,属于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并且传承下来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同时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换言之,民俗既来自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这种生活模式会在一定地域内进行传播,从而形成包括语言、行为、心理等各个方面上的集体习惯。本文对有关民俗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进行研究和探讨,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二、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现状分析

随着文化旅游的逐渐推广和普及,在我国各地涌现出各式各样的民俗村、古街、古城等,一方面具有优美的环境以及文化背景,另一方面进行的是现代化管理与优质的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推动了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

(一)人造民俗村

比如,在深圳的中国民俗文化村,就是集合了我国56个民族的各式各样的艺术、风情以及建筑等,占地面积为18万㎡,在风景区内有各种少数民族的村寨与景点,具体内容包括生活民俗、绝技、服饰、歌舞等表现形式,从不同的视角对各个民族进行展现。其实也可以将其看作是动态民族文化博物馆。

(二)民俗风情旅游

民俗风情旅游主要是通过传统节日、少数民族风俗或者其他节庆活动等,比如说云南西双版纳的泼水节、哈尔滨的冰雕节、内蒙大草原上的那达慕等,都是以少数民族风俗为载体而形成的民俗风情旅游项目,与普通旅游相比因为具有少数民族特色而备受国内外游客的青睐。

(三)旅游饭店文化

对民俗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以此丰富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其中,旅游饭店文化成为其中的代表性主题。在我国,民俗风情中无论是歌舞艺术、音乐,还是服饰、装饰等,都可以很好的与饭店结合在一起,一方面给饭店引流、提高进店量,带来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对于推广我国优秀民俗文化做出一定贡献。

三、民俗旅游资源在规划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过去二十多年时间,我国在民俗旅游行业得以迅速发展,取得一定的成就。举例而言,北京作为古老和现代的结合体,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尤其是各种民俗旅游资源特别突出,比如胡同旅游已经成为北京旅游的重要名片,每年会有接近20万国际游客来此参观。然而,对民俗旅游资源进行规划和开发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对于旅游行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具体表现为:

民俗旅游的特点在于舞台真实特点,哪怕是民俗表演必须要尽量贴近真实生活,而不是简单的追求热闹好看,仅仅符合游客的兴趣而丧失了对民俗形式、民俗内容及其主要特征的体现,对于历史文化内涵的传承而言造成严重的影响。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民俗旅游资源进行规划和开发过程中,强行把一些非民俗的内容添加到“民俗旅游”中。具体体现在民俗旅游开发时,一些开发商为加大对游客的吸引力,故意忽略了民俗文化原本的特质,站在商业的角度看待民俗。甚至纂改民俗内容及表现形式,从而形成“制造”民俗的情况。一些开发商表示,民俗与旅游想要表达的文化积淀不太符合,和游客想要追求的轻松的旅游心态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对于民俗旅游资源进行一定的表现处理,通过声、光、电等技术对民俗文化进行包装。表面上来说,尽管这些做法对于游客来说能够直观的了解到民俗,然而仅仅假如站在文化的视角,以上做法反而限制了游客对民俗文化内涵的认识。

(二)民俗地社区当地居民之间存在利益协调机制不合理的现象。在旅游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民俗地社区当地的居民也会适当参加到旅游分工中来,比如说利用制售纪念品、参加景点服务工作的方式参与进来,以此在旅游行业中获取经济利润。一些居民会由于知识、技能等因素,无法从当地旅游行业获取经理利益,因此而造成旅游收入不均的情况。以上两类人群对于民俗旅游的认识存在相反的看法:前者获利颇丰,自当会积极支持民俗旅游,后者获利较少,甚至是零获利,有可能站在民俗旅游发展相反的视角。同时,因为两类人群看法不同而造成两类人的人际关系越来越紧张,处理不当则会引发矛盾冲突,对于景区及社区的和谐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民俗旅游地区的居民生活方式也在悄然发生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民俗消亡过程。实际上,民俗旅游经过一定程度的开发,世界各地的游客纷杳而至,民俗地居民和外界之间的接触越来越多。特别是针对于积极参与民俗旅游业分工的居民,一方面从民俗旅游开发过程中发家致富,在不断改善自身生活条件的同时,也在悄然改变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生活条件改变过程中,表现最明显的自然是吃住条件,从而对于外来生活方式也产生一定的吸引力。这部分居民有可能会认为长袍大衫的样式过于单一,而且穿着非常不方便,于是选择牛仔夹克。体现在建筑方面,尽可能的选择结构耐用、采光条件良好的高层建筑。家用电器的广泛使用也改变其传统的生活方式,对比分析以往传统的生活方式越来越不合时宜,会逐渐被新的生活方式所淘汰。

四、解决民俗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问题的对策

从以上问题中可以得出,必须要针对我国民俗旅游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科学布局,使得开发和保护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从而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一)强化民俗旅游的宣传力度,可以通过旅游小册子、圣像制品等方法,或者是以展销、区域合作等方式进行宣传,熟悉客户获取民俗旅游资源的意义。

(二)对民俗文化进行挖掘,对民俗旅游产品的定位进行调整和提升。一方面,必须要遵循特色性原则,另外一方面就是遵循参与性原则。

(三)强调的是民俗旅游商品的开发,游客一方面要对地方特色充满兴趣,其需求点还包括旅游商品的购买等,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食品等,都能够作为商品开发,开发时谨记特色化原则和文化内涵原则。

(四)保护和民俗旅游资源之间的关系,首先对专业人才进行培养,能够使用科学的理论知识与方法体系,对民俗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如有必要,还可以采取特殊手段,比如或录像、电影等。需要明白的是,保护并非是民俗风情装进博物馆,对于民俗风情旅游资源进行保护,从而实现传承和活动。

(五)强化管理,严格执法

在旅游旺季必须要采取一定的对策,对游客进行疏导、限制,避免因为环境污染而导致生活便利性下降,民俗庸俗化和违民俗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是缺乏法律限制。所以,民俗风情旅游行业的规划化、法制化等,实际上属于交警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要严格立法和执法,才可以确保我国民俗风情旅游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六)可持续发展道路

民俗旅游资源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如果开发过度,没有做好保护措施,那么资源也会化为乌有。一定要对民俗文化进行科学合理的弘扬,始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是可以及时准备专家对民俗旅游资源进行评估,对旅游接待量进行科学规划,制定相关保护对策,让民俗文化、社会经济、文化等,共同组成社会主义和谐文化。除此之外,必须要依赖于政府、媒体等,向客户传达保护民俗资源的意向,避免民俗被庸俗同化。

五、结语

总而言之,民俗旅游资源的规划和开发是一项重要的科学实践,其中涉及到的因素众多,一旦其中一项有问题,则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我国民俗旅游资源,对其进行合理规划和开发,使得我国民俗文化走向世界。

旅游规划方案之遵义旅游规划方案 篇2

熊大寻策划机构--来源:全球品牌网一个革命老区的旅游规划怎么做?在熊大寻对遵义进行详细的旅游规划策划钱,遵义也做了很多旅游规划工作,但前面做了半天还是没有找到城市的指纹,旅游规划方案之遵义旅游规划方案。一个城市的定位犹如一个人的指纹,它是最能代表和识别一个城市的核心形象的,而不是找到眼睛、鼻子或嘴就把它当作城市的形象定位,相反是这一切的抽象、整合和升华,这样才能找到一个城市百年不变的定位,这就是城市的指纹。做旅游规划之前必须能够找到城市的指纹才可开展下一步工作,否则就是浪费纳税人的钱!熊大寻策划机构考察完遵义之后,发现了一些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城市形象定位乏力:遵义市拥有“国酒之乡、红色经典”的形象口号,但是这明显不是遵义的指纹,这里有三个道理:一是遵义真正的城市指纹是遵义会议、突破乌江、四渡赤水、娄山关战役等长征文化的精华,国酒只能居其二,以“国酒之乡”定位明显以轻代重;二是“国酒文化”仅限于茅台酒厂和茅台镇,缺乏真正的酒文化内涵,酒文化远远没有做足做透,缺乏吸引人的魅力。加之国酒是用来喝的,用来旅游,缺乏支撑,以现状来看很难成为旅游精品;三是现在对遵义红色旅游资源的定位,只限于用“红色经典,锦绣遵义”来表达,远远没有挖掘出遵义在红色旅游中的地位和份量来。遵义市的遵义会议会址、突破乌江、四渡赤水、娄山关战役、国酒茅台、海龙囤古堡、十丈洞瀑布、万亩竹海等有其一即可称为天下奇观,聚集在一起更可称之为天下大观!但遵义市的资源与知名度严重不匹配。目前遵义会议会址一年仅有游客60万人,游客多为区域周边游客,游客到遵义看一眼会址和茅台镇就转身离去,在市里很难停留一天至两天,旅游经济只是初级的门票经济。一流的旅游资源只有三流的旅游知名度和旅游经济效益,名与实的落差是巨大的。遵义市的旅游资源及稀缺性人们知之甚少。旅游要作为一个城市的支柱产业,必须达到GDp的8%以上,但遵义目前的旅游业只占GDp的2%左右,还存在较大差距。第二个问题是:城市空间狭小,城市资产不活第一、城市面积太小,这是遵义能否现代的一个基础问题。我们评价一个城市的现代化水平,主要是看这个地方的城市建设。如果城市面积小了,城市建设不可能太现代化--因为成本过高,很多人也会觉得没有必要。就以遵义市红花岗区为例,全区面积近700平方公里,但城区市区面积只有的十分之一。这就很大程度地限制了城市发展的空间,所以城市发展缓慢。由于山地城市的限制,城市基础规模小,功能不完善,对农业人口及外来人口的吸引力和承栽力不强。以现有城市空间来拉动200万城市人口的建设,属“小马拉大车”力不从心。第二,城市资产不活,目前遵义房地产市场炒铺居多,炒房较少,商铺销售容易,招商难,原因还是在于外来人口不足,城市居民消化能力有限。房地产开发看似热闹,但整体均价仅为1800元/平米左右,这是因为对土地的调控较松,放量较大,地价偏低造成。因为城市人口总量和消费水平限制,土地经营利益不大,炒作空间较小。所以,温州炒房团和江浙炒房团曾进入过遵义,但未作试水就望而却步。第三个问题是:旅游缺乏整合,红色旅游不火随着安顺和黔东南的先后崛起,地处黔北的遵义却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既无省会贵阳依赖行政、交通和经济中心的便利,成为贵州旅游的中转地。又无安顺的的先天优势成为首要旅游目的地,成为贵阳的城市配套的假日休闲地也难,因为气候和环境同质化程度较高。人们谈起遵义绝大多数只能想起遵义会议,人们对遵义的认识还仅停留在:遵义=遵义会议,遵义的其他旅游资源的数量及稀缺性人们知之甚少。赤水、茅台和娄山关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在遵义,导致遵义旅游基础单薄。从旅游角度来看,遵义会议名气很大,遵义旅游名气很低,原因就在于此。遵义的旅游资源与旅游知名度严重不匹配。另外,遵义有长征文化、生态文化、酒文化和地域文化,品种过多,主次难分,在长征文化还没有形成强大的突破口,打开遵义旅游的局面时,四大文化品牌一拥而上,往往造成形象混乱,不知所云,反而吸引不了消费者。因此,遵义旅游要先做减法,后做加法,当主力品牌形成强大的影响力之后,再分步推出其他分品牌,保持持续的吸引力,这才是解决之道。遵义旅游最需要的是一是整合资源,形成一个统一的旅游概念和主题,既不能只有遵义会议,又不能搞大而全;二是红色旅游要与普通老百姓产生紧密关系,要回答一个问题:别人为什么一定要来?红色圣地对公务员和官员有吸引力,但对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今天的人们,它的吸引力在哪里?需要升华和延伸遵义会议的意义和功能,让遵义与消费者产生紧密关系,非来不可!根据上述理念,熊大寻策划机构用排除法把原有的一些定位否定了,并找出正确定位来。第一个错误的定位是“国酒之乡”茅台酒是很响亮的品牌,但用它作为城市形象问题会有很多问题:一是企业产品一旦受市场规律影响或自身出问题,就会影响城市品牌;二是酒是用来喝的,用来旅游就成问题了;三是遵义的知名度来自遵义会议,而不是茅台,遵义会议才是遵义的核心形象。第二个错误的定位是“红色经典,绵绣遵义”红色经典,除了遵义还有许多,绵绣遵义,同质化太高,总之这句话可以用在井冈山、韶山、西柏坡等红色旅游区,此定位不具备三性第三个错误的定位是“转折之城,转运之城”这一定位应该说还是抓住了遵义的核心,但是,“转折”和“转运”的含义对游客有很大的阻碍,因为好运转坏运也是转折,顺风转逆风也是转折。第四个错误的定位是“转折之城,幸运之旅”“转折之城”不利之处同上,幸运之旅,这有马上变现的意思,按这句话的理解是在旅游遵义的过程中,就会遇到幸运的事,这会造成一个大问题:游客在游玩遵义的一两天中,绝大多数人不会遇到幸运的事,反而难免遇到磕磕碰碰,那么“幸运之旅”就会变成欺诈消费者行为。而“转顺”和“从此转顺”不给你马上变现的感觉,是旅游遵义之后才转顺,因此不会不良反应。第五个错误的定位是“古播州名城,清沙滩文化”遵义的古代历史文化在贵州可数一数二,但最多是省级冠军,放到全国就排不上号了。第六个错误的定位是“绿色遵义,生态家园”这种口号更没有特色可言,这是给城市居民宣传口号,对外无用。上述定位都被否定了,最后熊大寻策划机构给遵义提出了它的城市形象定位:国运之都,转顺之城国运之都,中国会都国运之都,长征之都为什么这样定位?因为遵义只有定位于“国运之都,转顺之城”才是真正的城市指纹所在。遵义会议的真正意义集中体现在《党史》所高度概括的“三个挽救”上“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的真正意义不仅仅是大转折,而是改变了中国的国运。中国自1840年开始国运急剧衰退,进入了历史的最低谷,如此一直延续到近一百年后的1935年遵义会议,从此中国国远开始大转折,从最低谷走出,打开了局面,直到今天迎来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华盛世,再次走向历史的高峰。这一切的转折点,就在遵义会议。所以说,遵义是名副其实的“国运之都,转顺之城”。在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遵义不能简单地定位于“转运之都”,因为好运转坏运也是转运,这会让人在旅游遵义时产生顾忌。也不能简单地定位于“幸运之都”,这太娱乐化,会损害遵义厚重的红色文化的价值和形象,并且会把我党拔乱反正、扭转乾坤的伟力扭曲为“幸运”,所以,只能用“国运之都”来概括,既有大气魄,并且也能吸引人来沾沾国运。而“转顺”比“转运”更直接、更有吸引力,并且没有负面的歧义。更准确的表达了旅游遵义能给人带来好运势的意图。另外,把遵义会议提升为“国家之会”、“国运之会”,并且“娄山关战役”可归纳为“突破难关”,“四渡赤水”可归纳为“渡过险滩”,“突破乌江”和“四渡赤水”可归纳为“拔开乌云见赤日”之“拔云见日”的转顺之词,以“国运之都”为先导,倡导借国运兴企运、借国运兴家运、借国运兴己运、借国运兴财运的理念,通过“旅游遵义,人生大利;遵义开会,事业大顺”的消费观念诱使游客和会客到遵义来,将遵义打造为一个“中国会都”吸引人们来这里开会,振兴会议经济,因为会议经济是旅游经济的高级形态,产生的经济效益也是最大的。依托遵义作为山水园林城市、避暑之都的优势,以及遵义会议的巨大影响力,把遵义打造成为“国运之都,中国会都”,形成“喝国酒、聚国会、借国运”的旅游及会议经济生态链,规划方案《旅游规划方案之遵义旅游规划方案》。根据遵义的城市定位,我们为其量身定做了旅游定位:旅游遵义,从此顺利连泰山近来都把“五岳之首,中华之魂”的定位,改成了“登泰山,保平安”,可见祈福文化对人的吸引力之大。在遵义,我们结合遵义会议打造“转顺文化--红运文化--红色传奇文化旅游体系:”,遵义老城背依龙山面向凤凰山,中间是湘江,有“龙凤呈祥(湘)”的转顺之意,与“遇难呈祥”是同意,足以说明遵义是一个转顺之城。邓小平也是在遵义会议从受排挤压制,转为走上了党的重要领导岗位,并且邓小平于1958年11月二到遵义,并于20年后领导了中国第二次大转折--改革开发,遵义可谓是“两代伟人崛起处,百年中国转折点”,再次证明遵义是中国的“国运之城,转顺之城”在《新华网》的文章报道中我们看到这样的描述:遵义会议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政治生命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转折点,也是邓小平政治生命中的一次重大转机,是邓小平革命生涯中的一个新开端。遵义会议期间,邓小平被正式选举为中央秘书长。邓小平在后来谈到这次会议时指出:“遵义会议纠正了机会主义路线,毛泽东同志作为党的政治领袖,把党引上了正确的道路。”邓小平在我们党最危难的关头,坚决拥护毛泽东主政,纠正机会主义路线,为把我们党引向正确道路,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遵义会议在邓小平的政治生命中,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遵义会议以后,邓小平重新回到党中央重要的工作岗位上,协助中央领导开展工作。从此,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干,开始了他后来更为光辉的战斗历程。为此,我们为遵义制定了红运文化体系转顺文化--红运文化--红色传奇文化旅游体系,以此支撑“旅游遵义,从此顺利”的形象定位。中国自古有“手气转顺”、“运势转顺”、“仕途转顺”、“诸事转顺”等说法,将“娄山关战役”可归纳为“突破难关”,“四渡赤水”可归纳为“渡过险滩”,“突破乌江”和“四渡赤水”可归纳为“拔开乌云见赤日”之“拔云见日”的转顺之词。以“国运之都”为先导,倡导借国运兴企运、借国运兴家运、借国运兴己运、借国运兴财运的“转顺”理念,将红色旅游产品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转顺体系,不到娄山关,你的人生就突破不了难关,不到赤水河,你的人生就渡不过险滩,不到遵义会议会址也就不能命运转顺。另外还必须从茅台镇出发,顺着赤水河走廊一直走到赤水市,为什么?因为这是一条中国最著名的酒文化长廊,中国一半的名酒都出产在这个长廊:茅台、董酒、习酒、郎酒、珍酒、泸州老窖、小糊涂仙等等,因为这是一条酒的长廊,所以就有了“长长久久”的意思,我们就告诉游客,你不仅要把命运转顺了,还要来这里走一趟,这样才能红运长久!据此,我们再开发“红运当头”的红军帽作为旅游纪念品,开发民间普遍流传的“红军菩萨”玉雕旅游纪念品,以此将红色旅游与人们发生紧密关系,促成红色旅游的空前大发展,以此创造红色旅游的“遵义模式”。为什么要这样定位?根据我们做旅游和经营城市的经验,现代旅游和城市营销,已从产品营销的诉求经历了质量、功能诉求到情感、价值诉求的转变。大众旅游最初就是为了游览壮丽的山河和名胜古迹,在经过一直持续的观光游之后进入了由体验、休闲为主题所构成的全新旅游时代。体验自然,享受生活,放松心情,将是未来旅游消费的主流。所以旅游城市通过营销想传达的信息不仅仅是无限风光和人文景致,更重要的是与消费者建立情感共鸣,满足游客情感价值方面的需求或欲望。与游客的需求或欲望对接,进行相应的情感诉求,才能维系并加强与消费者的情感对接与沟通。比如女性在旅游中首先看重的要素是浪漫,因此诉求浪漫的旅游目的地都会成为女性游客的首选,因为它们使女性游客从感观和心理上能体验到一种浪漫,达到女性所注重的情感诉求。男性注重的是新奇,诉求新奇的景区自然红火起来。而不管男女老少,都无一例外对命运最为关心,因此“转顺文化--红运文化--红色传奇文化旅游体系:”就有了广大的市场。西南铝总经理赵世庆说:“去年西南铝召开十一五规划工作会,最初考虑在遵义或赤水举办,后来却放在了重庆的统景,因为我们看中一统美景的寓义,遵义是一定要去的,但要放在企业发展的关键和转折阶段。”一个会议地址的选择,必须讨个好口彩,这是许多老总和政府官员普遍想法。众多会议竞相选在重庆,大多数人是看好重庆“双重喜庆”的好彩头。所以,“旅游遵义,从此顺利”,不仅是遵义独特的红色文化和城市指纹的最佳概括,更重要的是具有极强的煸动性,并且完全符合历史事实。堪称绝妙!这个“从此顺利”怎么形成一个完整的旅游体系呢?我们是这样来一一对应的:转顺文化--红运文化--红色传奇文化旅游体系:娄山关--赤水河--遵义会议会址--茅台镇至赤水市(酒文化长廊)(国运山)(国运河)(国运之都)(国运长久)突破难关--渡过险滩--从此顺利--红运长久让娄山关、乌江、赤水成为继遵义会议会址之后的必游景点,形成转顺体系,引导游客这样一个旅游观念:不走到位,运势不顺。让世人尽知遵义是国运之城,娄山关是国运之山,赤水河是国运之河,赤水自古是一条运河,堪称“红运之河”,通过转顺旅游体系,将“贵阳-遵义-仁怀-赤水-泸州”这条红色旅游精品线成功打通盘活。打造“中国红色旅游第一线”的品牌。原来游客到了遵义看完遵义会议会址,立即就离开遵义,一天都留不住。现在不同了,我们的“转顺文化”体系一推出,你必须把所有主要景点玩完,才能离开遵义。你再也不是直奔遵义会议会址,而是要听我们的安排了。因为我们的宣传资料、导游和旅游社会告诉你,你要先游娄山关,要先突破人生的难关,然后去渡赤水河,渡过人生的险滩,之后才能去遵义会议会址,因为,突破难关、渡过险滩后,人生才能转运,从此顺利。是不是游完遵义会议会址就可以走了?不行!因为只是命运转顺,长不长久也很重要,所以最后还得去走一趟茅台和赤水的中国酒文化长廊。如此一来,游客必须待个三四天,这样经济效益就会翻几倍!开发“红运当头”的红军帽旅游纪念品酒文化长廊--红运长久从茅台镇沿赤水河至习酒厂公路护栏上,设酒品牌长廊,将遵义及贵州、四川当地酒品牌通过大型酒瓶模型,一直排列在赤水河岸边,形成世界最长的品牌长廊。与世界上最长的石刻龙建筑群体、美酒、河摩崖石刻一起构成一首气势磅礴的壮观景象,对应我们设计的“红运长久”、“长长久久”的转顺旅游体系,吸引恋人和结婚族到此旅游,以祈求好运、讨个好彩头赤水--红运河--运长廊--长酒文化-久除了上述的主力产品策划外,我们还发现遵义有一个景点很有意思,他就是他山。遵义余庆县松烟镇蒲村有一座山名叫“他山”--四川巡抚钱邦艺在《他山记》里写道“宇内山石之奇,无过川黔楚粤,而蒲村为最也”,他山以奇石荟萃而闻名,但是作为一个旅游景点来讲其知名度远不足为道,怎么策划呢?我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概念就可以把这个景点炒作起来,奇石荟萃的他山刚好对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寓意他山的奇石可以与玉石相媲美,这样不仅把这个“他山”在哪里?这个千古之谜也解开了,更厉害的是还能把它的石头炒作起来,文人雅士来之,必花数百元带“他山之石”回去留念,以备他日能攻玉,这个旅游产品不得了!(遵义市四套班子听取熊大寻对遵义的总体策划汇报,策划方案获得一致通过,并且得到高度评价,市政府领导宣布:随后中科院和同济大学将按照熊大寻策划机构的总体策划方案进行遵义城市规划。)更多旅游规划方案:旅游规划方案之宁海旅游规划方案旅游规划方案之射洪旅游规划方案旅游规划方案之怒江旅游规划方案

旅游乡镇规划 篇3

关键词:旅游资源 旅游产业 旅游文化

中图分类号:F5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0(b)-0222-01

步云山乡位于庄河市北端,东与仙人洞镇、西与桂云花乡、南与蓉花山镇接壤,北与盖州一山之隔,四面环山,是典型的辽南山区乡,呈“八山一水半田半庄园”格局分布,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和北黄海沿岸开发开放的节点。步云山距“辽南小桂林”国家AAAA级旅游度假区冰峪、国家海岛森林公园“海上盆景”海王九岛、石城岛以及银石滩、天门山、城山古城等名胜古迹车程不超过1小时。该文以《步云山乡总体规划》为例,探讨旅游乡镇规划。

1 规划背景

大连实施全域城市化发展战略和东北核心城市规划,以庄河为中心的黄海城市组团,是北黄海沿岸开发开放的主体。庄河市旅游发展以温泉水乡生态庄河为战略目标。进一步提升生态、温泉、海岛等旅游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创建一流的东北独具特色的旅游名城。发展温泉旅游产业,是辽宁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大举措。步云山乡是庄河市北部山岳旅游区的核心城镇;同时步云山温泉旅游经济区的确立,为城镇发展未来依靠旅游业和服务业,提供新的机遇。

2 旅游资源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2.1 旅游资源现状

具有“云、山、林、泉、河”丰富的自然资源,生态旅游发展得天独厚。云—辽南第一峰的步云山。步云山属于千山山脉余脉,山势险峻,层峦叠障,怪石嶙峋,气势磅礴。峰顶常有云雾弥漫,步云山由此而来。山—老黑山海拔1078 m,堪称辽南第二峰。古树、古石坡、古炭址,共同组成了老黑山特有的古老神韵。林—老黑山生长着东北地区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最原始的5000亩原始次生林,古老而神秘。其中有不少珍稀而神秘的植物。泉—冷地与热地并存,既有热泉,又有大叶沟的永冻地,构成天然的阴阳空间结构,步云山乡有东北第一泉的美誉。河—蛤蜊河发源于老黑山,到碧流河水库入口处,约有百余里。缓流碧波荡漾,急流浪花飞泻。

2.2 旅游业现状

步云山乡是庄河市重点旅游小城镇,是大连市“十大旅游景点”之一,是大连冬季“3S”旅游景点。获辽宁省“环境优美乡镇”称号。知名度和美誉度日益提高。全乡四面环山,地貌奇特,风光秀美,被列入大连生态功能保护区。步云山温泉度假、蛤蜊河漂流、沟域资源丰富。乡域内以步云山、老黑山、蛤蜊河、温泉自然资源为中心,以此开发多种旅游项目及配套设施,形成有机的整体、带动全乡的旅游发展。

3 旅游发展规划

3.1 旅游业发展战略目标

近期:旅游开发成型期,旅游建设投入和旅游开发力度加大,完善基础设施。形成具有一流的生态环境,集温泉度假、休闲养生、生态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东北著名、全国知名的北方温泉生态旅游胜地。远期:旅游成熟期,旅游区规划建设项目全部完成,随着旅游区进入成熟稳定的发展时期,形成自己特色。成为全国著名、世界知名的温泉生态旅游胜地。

3.2 旅游形象定位

云山奇境,步入青云—— 云、山、林、泉,东北第一温泉小镇。

3.3 旅游规划布局

乡域旅游总体规划布局采用“三区、一核心、一带、八大景观”的新格局。(1)三区:步云山风光区、温泉养生区、生态农业区;步云山风光区—— 以步云山,老黑山丰富的自然山水、森林等资源为依托。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开展特色项目,打造集登山观光、祈福圣地、森林探险、强身健体,科普考察、民俗民风体验为一体的步云山风光区。温泉养生区—— 以温泉、稻田等资源为依托,形成集温泉度假、休闲养生、商务会议、康体运动功能于一体的度假养生区。生态农业区—— 自然环境优美、乡村野趣浓厚、绿色食品多样、农事活动新奇、乡土文化丰富,可以为城市人提供别具情趣的休闲旅游内容。(2)一核心:步云山中心城区。(3)一带:蛤蜊河景观带。(4)八大景观:具有地方特色的八大景观。

4 乡域体系规划

以旅游经济为依托,主要发展旅游服务业,加强第三产业的带动地位,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适度发展第二产业,培育新兴无污染食品加工业。逐步形成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三个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格局。村镇空间结构既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和载体,又是引导和调控区域共同发展的基本要素。通过村镇发展轴线将该乡分散、无序的经济状态变为相对聚集、层次合理的格局。构造步云山乡“一心二辅三片区”的空间结构。一心—— 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加强城区建设,形成强有力的核心区,辐射和吸引周边村屯。集中发展第三产业,建设以温泉为主体旅游业,吸引游客停留和消费,以带动全乡旅游服务产业的发展。二轴—— 南北步云山生态旅游发展轴及东西城镇特色经济发展轴。三片区—— 以三个中心村为辅助,形成步云山乡的经济发展增长点;加强其与城区的交通、物流、技术、信息等联系,推动村镇体系合理、有序的发展。

5 中心城区规划

中心城区以山地、蛤蜊河、热泉、鸣溪等特色自然资源为依托,形成集休闲度假、旅游观光、行政商贸及居住功能为一体的山地旅游泉镇。规划中心城区以温泉度假区为核心,形成“二轴、五区、八组团”布局结构体系。二轴:蛤蜊河生态景观轴、南北发展轴。五区:步云古韵(老镇区)、步云新貌(新镇区)、步云奇葩(旅游文化产业区)、罗岛会所(罗岛)、圣水温泉(温泉村)。八组团:温泉度假组团、北部居住组团,行政办公组团、商业服务组团和南部居住组团,旅游门户组团、民俗文化组团和步云风情组团。构筑山地旅游型城镇风貌、打造鲜明城镇特色景观。合理安排各项用地建设,优化各类建设用地,形成完善的公共设施体系,突出完善中心城镇职能。提高土地开发强度,走土地集约化发展,加强环境治理与市政设施基础性建设,完善现代化小城镇的环境基础。

6 结语

旅游乡镇应立足地区优势,以区域发展大环境为背景,定位乡镇的功能。依托自然旅游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旅游产业,创造一流旅游品牌。注重村镇产业发展,借助良好地方经济基础,形成完整产业链条。突出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龙头地位,深度挖掘旅游文化产业,统筹旅游发展,促进旅游业及其服务业的协调发展;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整合旅游资源,合理规划旅游线路,创立旅游品牌。研究旅游型城镇人口周期性变动规律,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旅游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2013-2030.步云山乡总体规划[S].

[2] 步云山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Z].

旅游资源规划 篇4

旅游产品规划是旅游规划的核心问题, 旅游产品是一个复合概念, 在理论上指旅游者旅游一次所获得的整个经历。旅游产品具有综合性、无形性和不可转移性、生产消费不可分割性、不易贮藏性、易于折损性等特性。广义的旅游产品包括旅游交通、住宿、游览观光、娱乐项目、购物服务、旅游日程和旅游线路、其他专门服务。本文试以新疆北屯185团的旅游产品规划为例, 阐述兵团小城镇旅游产品开发的特点。

二、185团旅游资源条件分析

185团旅游区位于中哈界河—阿拉克别克河东侧, 成南北走向 (界河由北向南流入额齐斯河) 。边境地缘区位优势和良好的自然环境构成了185团边境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自然景观类旅游资源主要有“永不休息的哨兵”眼睛山、“心灵天堂”白沙湖、“中哈友谊”白桦林、“沙漠火焰”红叶林、“边境驼铃”鸣沙山、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额河第一湾等。一代代军垦战士悠久的屯垦戍边历程给185团留下了一批批丰富的人文资源, 如西北边境第一连———185团一连;为纪念抗洪自救保国土事迹而建立的抗洪守土纪念碑;北至阿黑吐拜克, 南至额尔齐斯河北湾, 沿阿拉克别克中哈界河一线的四座边防瞭望塔;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沈桂寿升国旗旧址;与哈萨克斯坦接壤的国界线等。

三、旅游发展定位

185团旅游项目定位是以生态观光、红色旅游、渔农生活体验为核心, 着重发展绿色农业休闲、生态观光度假、沙漠运动探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旅游项目, 并注重不同类型项目的搭配组合, 形成丰富而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组合。

发挥185团自然与生态的资源特色, 突出军垦文化内涵, 强化边境旅游主题, 与阿勒泰地区“金山银水阿勒泰, 人间仙境喀纳斯”的旅游形象及打造世界一流生态度假休闲旅游基地的“十二五”规划目标相契合。以“西北边境第一团·异域额河第一湾”、“慢城·慢生活魅力185”、“观沙山、听额水、慢生活”为形象定位, 以“185团———中国西北边境的第一个慢城”为形象口号。

四、旅游产品开发

针对185团旅游资源特点和优势, 以边界观光旅游产品为核心, 以红色旅游产品、文化观光旅游产品和生态休闲旅游产品为重点支撑, 以众多专项旅游产品为补充, 打造针对市场的独具185团特色的“六大精品”的复合型旅游产品体系。

1. 屯垦戍边红色旅游产品。

185团由于地域上的特殊性, 造就了旅游资源的独特性, 有可能成为风格独特、内地难以竞争的旅游目的地, 而屯垦戍边的悠久历史和军垦自强不息、团结实干的光辉业绩对于当代人也具有很好教育意义。

开发边境旅游, 第一可以满足游客特殊的心理需求, 感受边境的独特现象和景观;第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可以满足学生族旅游和求知的欲望, 而且符合国家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既可以得到政策上的支持, 也能够逐步树立起185团边境旅游业的良好社会形象。通过现有的西北边境第一团展览馆、中哈国界线、夫妻哨所、抗洪守土纪念碑等景点, 积极开发边境旅游产品如国旗、纪念彰、纪念册等, 策划旅游项目如科学考察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夏令营基地、冬令营基地等。

2. 自然生态观光旅游产品。

以欣赏、享受、了解、宣传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目的和内容的生态旅游是未来旅游发展的大趋势。发挥185团自然与生态资源特色, 突出文化内涵, 应重点围绕森林、河湖、草原、沙漠进行生态观光旅游产品的开发。

3. 沙漠景观体验旅游产品。

沙漠充满着神秘的色彩, 对于长期生活在城镇的人们来说, 沙漠休闲旅游有着丰富而特殊的活动内容, 如沙漠探险、科学考察、沙漠野餐、沙漠露营、滑沙、沙漠运动、沙漠中观星赏月等项目, 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要。185团可以利用丰富的沙漠资源开发多种形式和内容的旅游活动, 如沙漠探险游、治沙环保游, 购置沙漠摩托车、四驱车、卡丁车, 举办各种形式的旅游活动;举办沙漠驼队探险活动, 沙漠越野车比赛, 低空跳伞活动等。

185团拥有与其它地区相异的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 可开展沙漠植物观赏、沙漠珍禽动物观赏、大漠风景观赏、沙漠博物馆游览, 开发植树旅游、观沙漠绿洲、观沙漠珍稀动物等旅游项目。冬季185团的沙漠雪景丰富, 且雪柔软, 可利用度较高, 可以开展冬季沙漠雪上活动, 沙漠雪景观赏等项目。

4. 额河水域休闲旅游产品。

这一类旅游产品共同的特点就是以休闲放松为目的, 游客在游览中追求舒适和享受, 因此商品设计要考虑到这一需求, 使游客获得最大的心理满足。依托额尔齐斯河这一旅游资源, 可以将商品设计成休闲娱乐商品系列。

位于185团南部的额尔齐斯河, 河段水面宽阔, 岸边林木茂密, 哨塔、巡逻艇、渔火、渔人形成独特的风光。河口建有码头, 可开发丰富多彩的水域娱乐活动。在码头周围可开发供租赁游船、划艇、遮阳伞等水域休闲用品, 另一方面应当把形态各异的沙雕、沙盘作为重点开发, 使游客充分体验休闲的乐趣。

5. 休闲观光农业旅游产品。

休闲观光农业兼顾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规律, 同时兼顾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其目标市场主要是城镇。观光农业要顺应城镇居民回归自然、崇尚绿色的心理需求来进行旅游开发, 185团休闲观光农业以现有资源条件和客源市场为基础, 以观光农园、民宿、渔业观光园为主要形式。

185团团部附近的原八连和十一连土壤条件较好, 且靠近一级服务中心, 具备发展观光农园的条件, 可以开发成熟的菜园、花圃等, 提供游客入内摘果、拔菜、赏花, 享受田园乐趣。185团景区主要分布在距离团部约30km的一连、二连附近, 在此开发民宿, 可以采用独特的建筑造型、精致舒适的房间布置以及田园式的居住环境, 融合185团的自然人文环境要素, 再加上创意和美学元素打造成颇具特色、不同主题的民宿产品, 使民宿自身成为旅游吸引力的一部分。

6. 冬季冰雪旅游项目。

冬季冰雪旅游项目是现代国际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阿勒泰地区是我国降雪最丰富, 降雪时间较长的区域, 具有建立雪城形象的资源条件。185团冬季沙漠冰雪景观要优于阿勒泰地区, 可开展沙漠冰雪观光、冰雪艺术、冰雪娱乐, 未来可发展室内滑雪。

参考文献

[1]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1.

旅游资源规划 篇5

一、山间铃响马帮来--昆明从哪里来?资源大梳理

1、历史--边地无名史

2、文化--不足为奇

3、自然--旅游中转站

4、风情26个民族风情旷世无双,具备唯一性、权威性、排他性!

二、开往春天的地铁--昆明到哪里去?发展大思考

1、三大历史背景和一个现实下的沉思西部大开发需要投资开发的大热点云南旅游需要大集市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需要大客厅“营销昆明”需要大人气

2、趋势把握天时--体验旅游,环球同此凉热地利--各擅胜场,花自飘零水自流人和--释放中国最巨大的人性需求填补中国最大的城市定位空白发挥昆明最无以匹敌的优势中国城市经营多分为两类:一是卖天时,沿海城市承接改革开放的东风,迅速与国外经济对接形成经济强市,以繁华的经济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淘金者有之,观摩者有之,购物体验者有之…;二是卖地利,一些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秀美的城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各擅胜场。这两类城市经营手法数十年如一日,导致全国山河一片红,城市形象千人一面,城市经济千辛万苦,城市发展千篇一律。城市经营呼唤第三类经营,城市发展呼唤第三条路。第三类经营应运而生,第三类经营是卖人和,释放最大的人性需求,唤醒最古老的街会庙会,形成最盛大的狂欢盛典!昆明聚集了全中国最密集的少数民族,演绎最丰富多彩的民族狂欢;昆明在近现代一直是西部最国际化的城市,西部大开发与加入WTO双重机遇缤纷最绚丽多彩的世界梦想;昆明作为面向东盟的第一城,直面世界人口最多的市场,开辟经济狂欢时代;昆明拥有全国最大的香烟和鲜花生产基地,堪称中国最“香艳”的城市,掀起“香艳之都”的狂欢节。云南省旅游局局长罗明义认为,现在昆明休闲娱乐旅游上最缺乏的就是一个大型游乐园,游乐园不仅能吸引海内外游客,更重要的昆明500万居民都共有这种需求。由此可见,官方也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昆明当前城市经营面临的休闲娱乐方面巨大的空白,同时也是云南旅游业面临的巨大空白。推而广之,全国所有的城市和旅游目的地都缺乏如同嘉年华般真正国际化的大型休闲娱乐项目,都缺乏像里约热内卢、法国的尼斯、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米兰、德国的科隆、西班牙的加迪斯…的狂欢节,规划方案《旅游规划方案之十:昆明旅游规划方案》。有的只是东施效颦的拙劣模仿,一旦谁能够系统、到位、全面地运作这一人性的巨大需求,势必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填补千年万载的空白,填补千山万水的空白,创造无穷的价值!

3、云南旅游村村寨寨,昆明旅游街子好卖昆明旅游的门面云南旅游的街子中国旅游的闹市云南旅游最大的特点是奇山异水和26个民族奇风异俗分布于不同的地方,这些地方就相当于村村寨寨,人们要把这些村村寨寨都玩遍很麻烦。而昆明的性质更偏向于旅游中转站而不是旅游目的地,所以应当把昆明打造成一个街子和庙会,把26个民族、云南18怪的民族风情都放在这个街子上来展示,这无论对整个云南来说还是昆明自身而言都是极为需要,并且是非常合适的。同时这也能较好地符合我们制定的靠人和,而不是天时地利取得最大效益的战略。昆明战略人定胜天,战天斗地--昆明天天是春天,昆明天天是春节!天天是春天天天是春节观光旅游休闲体验天时地利人和春城香艳之都通过把昆明打造成一个国际狂欢之都,使昆明从“天天是春天”向“天天是春节”过渡。最终,将持续上百年、利益诉求单薄的“春天”向更深层次引申。通过香烟和花卉两大产业为支撑,变“春城”为“香艳之都”,极大的丰富“春天”的内涵,极佳地演绎“春天”的精彩,极有效的达到“卖春”的效果,极好地表达旅游的魅力。其内涵、个性及消费联想远远胜过泛滥通俗化的“魅力之都”。真正实现昆明旅游形象的升级换代,让昆明城市经营从表象进入到内涵,并且紧跟当前国际贸易交往空前高涨的新的城市发展大好形势。

三、昆明如何卖春?--昆明如何走?(一)内练一口气

1、主题:昆明天天是春节中国昆明,香艳之都

2、内涵:“春”的旅游内涵

1、春暖花开,到昆明赏花

2、春情邂逅,到昆明恋爱昆明天天是春节

3、新生事物,民族狂欢节

4、新希望,东南亚国际大通道

5、春暖人间,淳朴民风春天般温暖

1、香烟和花卉

2、春天的深层体验香艳之都

3、香车美女

4、植物王国清香的空气和“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气候

5、无穷的梦想让人留涟忘返

3、定位:中国首个持续性国际旅游节事活动城市

4、主体内容1)昆明天天是春节2)春夏秋冬四大套餐春花游夏漂流秋瓜果冬餐饮

5、产品整合1)人文、历史、景观、餐饮等传统旅游四大套餐和旅游线路,与四季套餐进行整合2)以“昆明天天是春节”这个包,将云南26个民族的文化及风情、云南十八怪等资源,打进这个包里,在昆明未来建成的六大广场、20块城市绿地以及步行街上,以歌舞表演、花车巡演、乐队行演、游客参与等类似苏格兰管风琴乐队和欧洲国家管乐队巡演的形式,让昆明的大街小巷充满春节般的喜庆与狂欢的氛围,让昆明动起来,形成一道丰盛的国际旅游大餐,打造独特而完整的云南旅游品牌。

6、运作手法1)让昆明动起来把“昆明天天是春节”的民族嘉年华的狂欢活动,实行点线面联动,让昆明动起来。点--地点:昆明市、世博园、民族村、石林等。线--在街道上进行花车表演及狂欢及舞蹈。面--整个城市形成气候,形成整体规模2)不玩一年,不懂昆明罗平、九乡、普者黑、澄江、石林、阳宗海国际高尔夫球场(每一个景点出资统一整合打包宣传)昆明:天天有游行,天天有会展,天天有节目,天天像过年。将“昆明天天是春天”最后提炼为“天天昆明”,对应雷副市长提出的“你昆明了吗?”天天是春天,处处是景点,人人是导游--天天昆明3)会展国际婚纱展、国际医疗器材展4)世博生态城东南亚国际会议中心、东南亚国家首脑官邸,形成功能完整,交通完善,生活完美的国际会议城市,以东盟会议为招牌,吸引全国全世界会议来此举行。本身也可作为景点供人参观游览。墙外开花墙内香。5)人物、人文宣科与洞经音乐;杨丽萍与云南映象;飞虎队与驼峰航线;蔡锷、滇越铁路与护国运动;金庸、五朵金花与大理;杨二车那姆与摩梭族;郑和与滇池;聂耳与玉溪;吴三桂与金殿;唐继尧与陆军讲武堂等6)面向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澜沧江-湄工河流域、原滇缅公路7)申遗活动如:地质公园、三江并流等8)餐饮过桥米线、气锅鸡等。(冬天到昆明来进补)9)卖奇遇卖邂逅--金花文化现代版到大理找金花,到丽江找摩梭女,到昆明找小姑娘在各景点人为创造邂逅和奇遇,让昆明或云南成为奇遇之都,打造难于超越的情感体验旅游圣地,同时也与昆明天天是春天形成呼应。创造游客对昆明甚至云南的心理、精神依赖。使其一年四季游春城。10)卖神秘--到云南打象的利用云南给人的原始印象,化害为利,顺水推舟,宣传到云南打象的,逛动物巴等手法来吸引游客(二)外练筋和皮

如何做好城市旅游规划 篇6

在以信息大爆炸、知识大爆炸为特征的大时代背景下,旅游规划确实面临很大的困难。

第一,信息时代使我们的客户——旅游规划的委托方(如旅游局)越来越成熟、高明。原因有三:其一,旅游局之间的互访、交流深度增加,主管领导的出国考察频度增加,甲方的感性认识不断加深,甲方更加关注实操和规划深度;其二,互联网有力推动了新规划理论、新理念的传播,加快了委托方之间的方案交流、经验总结,使其理论水平不断提高,视野不断开阔,在无形中提高了对规划成果的期望值;其三,信息时代也使规划公司们(乙方,规划的受托方)趋于透明化,使委托方对其技术实力、人员结构一清二楚,从而能在招标、商务谈判、成果把握方面保持主动地位。

第二,信息时代使旅游规划公司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表象有二:其一,互联网使信息查询、资料索取变得更容易的同时,也促使同行之间的信息趋于对称、知识结构走向趋同,从而在无形中结束了以往那种单纯靠资料垄断、信息垄断包打天下的时代。其二,规划公司的透明化加速了同业人员的快速流动,计算机的普及更为方案之间的拷贝、抄袭提供了便利,并直接引发了一个现实问题:方案趋同。如果对同行们近3年的所有方案做一个简单的比较分析,可能会发现,其内容的近似程度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第三,在信息壁垒消除的同时,旅游规划行业正在走向市场化。其现实背景是:客户在成熟、进步,客户视野正不断开阔,客户鉴别力、期望值正不断提高;同行正不断强大,同业竞争日趋激烈。市场提出了一个现实问题:我们如何从容应对竞争、并让客户高度认可?

其实,客户的回答已经很明确、到位。早在2004年,在笔者核心参与的《宁波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宁波市局领导就做了含蓄回答:“宁波规划的难度在于:我们既很关注理论高度,也更加注重现实可操作性,关注现实抓手”。

“大连规划很难做。因为我们已经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市领导期望的是国际水准的一流规划。我们在关注前瞻性的同时,更加关注细节、关注亮点项目,尤其是要明确告诉我们近、中、远期要做什么、怎么做,要解决我们最关心的焦点问题……”,2005年,在笔者负责的大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大连市领导、旅游局领导提出了更加具象、清晰、明确的要求。换言之,委托方对中国旅游规划界提出了明确挑战:委托方期望一个战略清晰、策略明确、可操性强的,能同时涵盖宏观、中观、微观层面的高水平规划。这个规划既要立意高、视野宽、分析透、能清晰指出区域旅游战略发展方向,同时还要能指导现实,指导旅游“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实现方案与现实的对接;既要完成通则所要求的规定动作,也要通过设计新的自选动作,加强具体项目策划含量,对重大亮点项目提出深度思考,有效解决传统规划“墙上挂、案头放、中看不中用”的问题。

在承担了大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后,我们很快明确了围绕“以构建与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相匹配的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技术路线:①立足未来,科学判断大连在辽宁、东三省、环渤黄区域的战略地位;从大连市综合发展高度客观判断旅游业在大连产业体系中的角色;②从自然、历史人文、资源、市场、综合区位、社会经济、区域竞合、国际视角比较分析等多层面客观评估其成就与问题、机遇与挑战,综合评价其发展阶段及发展潜力;③结合国家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重大战略、“大大连”发展战略,客观判断大连旅游业在新时期的历史使命;④从多角度判断大连旅游未来的客源市场;⑤在上述基础上,结合对各涉旅部门的调研,明确大连市旅游发展的定位、目标、战略与发展思路;⑥根据总体目标和旅游资源综合禀赋特征,结合对现状与大势的分析,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城市发展脉络、城市总规、交通大格局、产业布局、游客的主要进出路径、旅游业发展现状等现实要素,从城市空间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出发,按照资源——市场双重导向原则合理进行旅游业发展战略布局,并进一步明确各片区的特色、定位、分期发展目标、重点支撑区块,并对重点区块进行进一步细化;⑦进一步明确空间动态拓展轴向,通过空间动态拓展轴向协调各片区有机融合、互动发展;⑧通过几张牌从战略层面统领大连旅游产品体系,形成几条便于营销包装的主题产品线;进一步制定以旅游目的地整体营销——景区营销——产品营销3个层面为支撑的营销;结合城市规划,制定城市旅游规划,全面提升大连;⑨围绕目标战略,制定支持与保障体系规划;⑩进一步制定“十一五”5年行动计划(并突出龙头亮点项目)以明确“十一五”期间旅游规划的具体方向;并对市委市领导最关注的焦点问题,进行针对性解答。

在上述技术路线指导下,我们进行了大量的现场调研与访谈,经过1年的努力,在大连市局及各涉旅部门的密切协作下,项目终于得以完成。2005年12月31日在大连举行的《大连市2006—2020年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终稿评审会议上,评审组一致同意《总规》通过评审,并给予高度评价:评委指出:“本规划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本规划很有思路,新意,而且很规范、通畅、精致。”

旅游资源规划 篇7

关键词:旅游资源,评价方法,评价体系

旅游资源评价源于20世纪60年代, 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有学者投身旅游研究。经过30年的发展, 我国制定了相关国家标准, 各种旅游资源评价方法也层出不穷。但是由于旅游资源内涵的界定不清, 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性不明确, 导致许多盲点和争论的出现。本文试图以旅游规划、旅游资源开发为目的, 完善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一、国内外旅游资源评价综述

1、国外旅游资源评价研究进展

国外旅游资源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 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一些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将旅游资源评价作为环境决策的重要内容, 公众对其研究的认同性与参与性也逐渐增加, 旅游资源评价正向系统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其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增强。

在研究方法上以定量研究方法为主, 主要为供给—需求评价, 在供给评价的基础上, 进而对现实的和潜在的旅游者的需求 (结构、类型等) 做出调查, 然后就供给和需求结合起来做出的评价。这种方法从游客的需求出发来评价旅游资源, 并根据游客需求指导旅游资源如何转化为旅游产品, 以客观的数据做支撑, 减少了旅游资源评价的主观性导致旅游资源开发偏向不合理的可能性。

在研究内容上主要集中在旅游资源的视觉质量评价、人类文化遗产的评价、旅游资源的货币价值的评价三个方面。旅游资源的视觉质量评价从取样到数据处理尽量做到客观, 从黑白还是彩色照片对样本评价的影响到景观俯视视角与水平视角对评价的影响, 甚至得出了观看样本的显示器的最佳分辨率, 这些都反映了国外旅游资源评价做到了量化到细微处, 尊崇资源的客观价值。

2、国内旅游资源评价研究进展

国内旅游资源评价从改革开放至今, 借鉴国外的方法同时结合我国特色形成了一系列的旅游评价方法。从最初的以保护为主到以深度开发为主最后到保护与开发并重, 从以定性评价为主到定性、定量相结合, 从各学派各抒己见到国家统一标准的制定, 国内旅游资源评价逐渐走向成熟。近年来, 国内旅游资源评价主要围绕国家标准《旅游资源的分类、调查和评价》在实践中应用、在应用中出现的不足以及如何完善而展开;其次是根据国家标准研究对各种不同的资源中进行评价, 如探讨生态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资源、红色旅游资源的评价。研究方法主要为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 通过专家打分, 判断矩阵得出相应权重, 最后将专家打分乘以权重得出景区得分与相应等级。这种方法减少了定性评价的主观性, 但专家打分对旅游资源的评价也存在一定的随机性和以个人爱好为转移的问题, 忽略了从游客需求角度来评价旅游资源。

二、旅游资源评价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及不足

1、旅游资源评价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旅游规划通则》中明确规定旅游资源评价应参照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执行, 目前旅游规划中的旅游资源评价基本按照这个标准执行, 但在执行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争论, 国标并不能完全指导其评价, 出现了一些偏差。有学者提出, 旅游资源评价与旅游资源开发评价不能划等号。因此, 本文避开讨论国标的可执行性, 探讨如何完善以旅游规划为导向的旅游资源评价。笔者参加了华中地区高校主持的旅游规划近十项, 总结其旅游资源评价内容如下。

资源分类与赋存状况概述:将景区的旅游资源按八大类进行归类分析, 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各种资源的特征。

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根据《资源的分类、调查与评价》对景区各个景点打分评价, 并将整个过程以表格的形式予以呈现。最后得出五级资源分别有多少个、景区拥有的总类别占整个分类类别的比例以及整个景区的得分。

景区旅游资源的特色定性评价:通过以上对景区的分析结合实地考察对景区旅游资源的主要特色以精炼的语言加以概括, 这里的概括是对整个规划文本的指导, 为旅游产品设计提供方向。

资源利用结构分析:将旅游资源分为基础层次、辅助层次、核心层次, 以引导哪些旅游资源作为开发的重点, 分别赋予不同的开发对策, 具体如图1所示。

2、旅游规划中旅游资源评价存在的不足

(1) 概念界定不清。在旅游规划中, 旅游资源的概念一般沿用国标《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的定义, 但在定性评价中却把这个概念无限延伸。有的学者认为“差异就是旅游资源”, 有的学者却反对将旅游资源无限化, 国外一些专家认为“事物对游客有吸引力才是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概念的泛化导致旅游规划中的旅游资源的界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在评价对象尚且不明确的前提下, 评价当然会出现一些偏差。笔者认为, 在旅游规划中的旅游资源评价应该以资源开发为导向, 如何让资源开发适合游客需求, 经得起市场检验, 才是关键所在。

(2) 目的不明确。现阶段, 旅游规划中的旅游资源评价仅仅停留在资源本身的评价, 从美学角度评价的比较多, 就资源谈资源, 但旅游规划中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是合理地利用旅游资源, 并根据市场、游客的需求开发成旅游产品。一般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有三个方面:一是确定旅游资源的质量, 评估每项旅游资源在整个旅游区以及周边旅游区中所处地位, 确定其有无比较竞争力;二是结合其开发条件, 确定是否可以开发, 以及开发成何种旅游产品;三是根据其所处地位, 开发潜力大小, 确定开发重点与时序。对照目前旅游规划中旅游资源评价一般只停留在主观、武断地确定旅游资源的质量与级别, 没有对比确定其比较竞争力, 对其是否能开发为旅游产品更不关心。评价目的不明确, 导致资源开发方向与市场需求背道而驰, 投资得不到回报。

(3) 主观随意性强。旅游规划中旅游资源评价的主观随意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定性评价中给出的评价结果没有确切的数据支撑, 大多数以规划者的主观感受和臆想为依据;二是在定量评价中, 各因子的权重确认很少通过分析调查得到的数据后利用判断矩阵法等算出权重, 更有甚者只是某一个人通过个人主观判断得出权重;三是只通过专家打分来判断资源的等级, 没有通过大量的调查得出游客对资源的偏好, 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

三、以旅游规划为导向的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构建

随着产品的升级换代, 旅游需求的深度发展, 以旅游规划为导向的旅游资源评价, 仅仅按照国标《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内容进行, 已经远远不够。结合旅游资源评价的发展新方向, 本文试图探讨更能指导旅游规划实践的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构建, 主要包括旅游资源自身价值评价、环境区位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R—P关系评价 (旅游资源转化成何种产品评价) 。

1、旅游资源本体价值评价

国标已经给旅游本体价值评价提供了规范和指导, 包括旅游资源的分类、定性和定量评价。定性评价建议采取比较分析法, 对旅游资源进行竞争力评价。也就是说评价时应把旅游资源放到周边区域的大环境中做比较分析, 单体资源的某种特性还可以将其放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范围同类资源中进行比较, 得出相应的结论, 这样增加了量化支撑和说服力的同时, 也便于明确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向, 避免重复、雷同开发。定量评价应建立在真实的调查数据基础上, 从专家与游客两个侧面进行量化评价。

2、旅游地环境区位评价

不管是按照国标中旅游资源的定义, 还是旅游资源的无限化定义, 在旅游规划中评价旅游资源都应包括对其所处环境和区位进行评价。旅游环境主要包括视觉环境 (原生态景观等) 、自然环境 (天空洁净度、气候舒适度、水的质量等级、植被覆盖率等) 、人文环境 (城市风貌、地域民俗风情、服饰、美食) 、社会环境是否安全、所处区位以及其可进入性等。有的旅游资源等级较高, 但开发后却游客稀少,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其环境和区位认识不够。

3、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

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它不仅关注旅游资源的质量, 还将旅游资源开发不可或缺的环境条件和开发效益等纳入评价范畴, 便于根据开发潜力大小确定其可开发性以及科学地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时序进行安排, 从而为旅游地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开发潜力评价因子有承载力、可进入性、可利用性等, 根据不同地区有不同因子组合, 目前并未形成统一的观点。评价方法国内目前采取的是多层次灰色方法。

4、R—P关系评价

通过旅游资源本体价值评价得出旅游资源的质量与等级, 结合旅游环境区位评价得出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大小, 哪些旅游资源开发成旅游产品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高, 最后通过资源—产品关系评价那些适合开发为旅游产品的资源开发成何种旅游产品。旅游产品从类型上包括观光型、文化型、休闲娱乐型、度假型、社会型、康体健身型、商务会展型、猎奇刺激型、生态型等。根据旅游区的资源特征及开发潜力确定几种主要产品类型。定位旅游产品类型, 宜精不宜多。最后列出各项旅游资源对应的产品类型。

总之,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评价对象评价方法有不同的侧重点。评价分类、内容以及量化方法也有待进一步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1]梁存修、丁登山:国外旅游资源研究进展[J].自然资源学报, 2002 (3) .

[2]郑建瑜、贺宝根:区域旅游资源的分类和评价方法[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2002 (4) .

[3]尹泽生等:旅游资源调查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J].旅游学刊, 2006 (1) .

[4]王衍用:对旅游资源应该进行深度评价[J].旅游学刊, 2007 (2) .

旅游资源规划 篇8

北海市地处广西南端, 作为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拥有丰富而独特的亚热带滨海自然资源及悠久的历史人文资源, 每年吸引1000多万人次游客, 是北部湾一颗璀璨的明珠。近年来, 北海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推动旅游产业跨越发展的决定》《贯彻落实北海市推动旅游产业跨越发展扶持办法实施方案》等多个重要文件, 加大力度推进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

同时,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 (以下简称《旅游法》) 正式颁布实施, 旅游发展规划成为国家法定规划, 与现行其他空间规划管理体系共同承担起促进区域空间科学开发与规范建设的责任[1]。《旅游法》中专设“旅游规划和促进”一章, 对旅游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编制主体、规划内容、规划原则、规划衔接、规划评估等新的要求。

面对旅游产业新的发展目标和旅游法新的规划要求, 北海市提出编制一部战略清晰、策略明确、可操作性强的旅游发展规划, 成为推动城市旅游发展的重要抓手。笔者所在单位作为设计方承担了规划任务, 在旅游规划规范的基础上进行了提升、创新, 对接旅游发展规划的发展趋势, 有效实现指导北海市旅游产业转型、城市旅游发展的重任。

2 前期准备

实地进行市场调研及资源单体调查记录。市场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方式, 包括游客问卷调查以及社区发展意愿调查。游客问卷调查面向的对象是游客, 目的是了解游客来源构成、旅游信息渠道、旅游方式和动机、游览现状和需求、旅游产业要素现状、旅游改进方式等内容, 以便在旅游发展规划落实需要改进的问题, 从而提高游客满意度。

旅游发展规划涉及多方利益, 调研需要了解社区发展意愿, 主要通过与政府相关部门代表及社区居民代表进行访谈调查, 充分了解政府部门及当地居民对于旅游产业的发展意愿以及发展需求, 形成广泛的共识, 共同推动规划工作的开展。

资源单体调查是实地调研的重要任务, 认真记录每个旅游资源单体的具体情况, 如位置、性质与特征、保护与开发现状等, 通过拍照记录旅游资源的外观, 并通过访谈、查找资料等方式尽可能多地掌握旅游资源的情况。

3 规划方法

3.1 三层解构

强调从旅游资源解构、地域文化特色解构、区域发展三个层面进行层次分析和聚类分析。以旅游资源为基础, 以文化为旅游之魂, 以区域差异化发展为特色, 重新整合资源、构建更具特色的旅游发展格局。

3.2 三轮驱动

三轮驱动理论是把市场需求、产品供给和行动计划作为驱动旅游开发的三个车轮进行系统分析, 达成相互耦合、同轴滚进。同时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改革传统的静态规划为动态规划。

3.3 三化结合

旅游发展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项目策划三者相结合。旅游发展规划通过考虑旅游者和市民对城市旅游设施的需求, 塑造良好的城市旅游风貌, 旅游空间布局与城市规划相协调, 落实旅游用地的位置、范畴和开发的方式;对景区的游憩模式、商业模式、营销模式和运营模式进行设计等方面与城市总体规划、项目策划相结合。

3.4 五规衔接

旅游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及其他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保护利用规划相衔接。

4 规划创新

4.1 复合型规划参与主体

传统的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往往局限为以单一学科为主, 不适应旅游发展规划向综合型规划转变的趋势。因此, 以旅游规划、城市规划、景观设计、人文地理等专业为主体的多专业复合型成员配置, 更有利于实现旅游规划的合理性及创新性。

4.2 创新型旅游发展规划内容

2003年《旅游规划通则》 (GB/T 18971—2003) 出台后为长期以来的旅游规划提供了设计依据。但随着旅游规划的发展, 通则的局限性逐渐显示出来, 北海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旨在突破规范的局限性, 在原有内容体系的基础上进行提升, 对接新的发展趋势, 增加相关内容, 形成创新型规划内容。

依据《旅游规划通则》, 旅游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如图1所示[2], 总结为分析、定位、规划、实施四个方面。

针对旅游规划通则的内容, 分别从分析、定位、规划、实施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提出新的内容体系。

4.2.1 分析篇

分析篇中, 规划保留了相关规划衔接、客源市场分析, 增加了区域概况, 将旅游资源分析评价单独成章进行分析, 同时将旅游业发展历史与现状融合为旅游发展条件分析, 将优势与制约因素分析扩展为SWOT分析。 (见图2)

区域概况对北海市的历史沿革、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区位条件等进行分析, 从而了解一个地区的地脉、文脉, 为旅游业的差异性发展奠定基础。

旅游资源分析评价是旅游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GB/T 18972—2003) , 从定量、定性两个方面入手, 对北海市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分类, 描述资源的总体特征, 并对资源进行分级评价。从而摸清旅游资源现状, 准确判断旅游资源的发展潜力, 提出资源开发为产品的导向。

旅游发展条件对北海市旅游业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 得出目前北海处于战略调整转型期。同时摸清旅游产业、产品、线路、设施的开发现状, 了解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相关规划分析对上一轮北海市旅游发展规划以及北海市城市总规、北部湾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等规划进行了分析, 以明晰本轮规划需要解决及对接的问题。

客源市场分析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总结北海市客源市场的现状与特征, 研究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从而对北海市的客源市场进行细分定位, 并对未来旅游发展的规模进行了预测。

SWOT分析对北海市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总结, 以确定未来的发展思路及方向。

4.2.2 定位篇

在定位篇中, 保留了《旅游规划通则》的内容, 将旅游形象定位扩展为旅游发展定位, 除了形象定位之外, 增加了总体定位、功能定位以及产业定位。从多方面明确旅游业在城市国民社会经济中的定位。 (见图3)

总体定位明确了北海市旅游业的性质为融合休闲、度假、观光、会议、赛事、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功能定位引导了城市旅游的主体功能;产业定位确定北海市旅游业在国民经济社会中的重要支柱地位。细化的定位更贴近实际情况, 避免过于笼统模糊的描述, 更具可操作性。

旅游业发展战略对北海市的战略及发展措施进行了阐述。

旅游业发展目标分解成为经济、社会、文化、阶段各个子项目标, 有利于在规划期限内作为考核实施指标, 检验规划的实施性。目标的确定以科学合理为准则, 避免目标过大过空。

4.2.3 规划篇

在规划篇中, 保留了《旅游规划通则》原有的内容, 增加了产业协调规划、旅游形象与营销规划、旅游交通规划、社区发展规划、旅游用地协调规划、城市风貌塑造等方面的内容, 充分与城市规划相结合, 将密切相关的内容纳入旅游业发展规划, 充实完整旅游发展规划的内容, 保障了规划的实施性和可操作性。 (见图4)

产业协调规划, 基于旅游产业的综合性而提出。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及带动性较强的产业, 采用单个旅游产业—旅游产业链—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来构思整个北海市旅游行业的发展, 研究旅游业与其他产业协调的发展方向, 注重与其他相关产业如海洋产业、医疗产业、农业、文化产业等的协调发展。扩大旅游业的乘数效益, 全面带动国民经济行业的发展。

旅游产品规划, 针对北海市旅游资源及市场分析, 分层次构建北海旅游产品新体系。产品体系是旅游项目开发的导向, 通过确定不同级别的旅游产品, 从而引导出核心发展项目及普通发展项目的类型, 有的放矢。

空间布局与分区规划, 借鉴城市规划的方法, 分析北海市旅游发展的点线面格局, 构建“双核两翼八区”的空间布局。同时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特色划分功能分区, 针对各个分区进行范围划定、发展目标、功能定位、发展思路以及旅游产品策划。

重点项目策划与线路组织, 旅游项目是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旅游项目是否具有竞争力, 是否具有实操性, 是决定旅游发展成败的关键。借鉴策划的方法提出符合市场发展趋势的旅游项目, 提出每个项目的空间落点及规模, 保证项目的实施。最终形成级别分明的北海市旅游项目库, 项目库力求纳入发展改革委的国民发展计划中, 也有利于招商引资。

同时为了吸引多样化的游客, 提出区域旅游线路、市域旅游线路、专题旅游线路及慢行系统线路, 满足不同类型游客的游览需求。

旅游形象与营销规划, 是塑造、传播城市形象, 迅速提高地区知名度的重要途径。良好的形象与营销, 可以增强城市旅游的吸引力, 简明快捷地展示城市的魅力。考虑突出北海市滨海休闲风情、悠久南珠文化, 与城市形象保持一致, 彰显北海核心旅游功能, 塑造旅游目的地形象, 提出“南珠之乡·休闲北海”的形象定位。

形象的塑造需要市场及营销的支撑。针对北海市旅游形象, 以市场导向、联合营销、品牌打造为营销理念, 细分旅游客源市场进行营销, 同时进行节事活动营销, 如国际海洋旅游文化节、泛北部湾城市论坛、国际皮划艇冬季巡回赛、北海老城文化艺术节等。

旅游交通规划, 是在城市交通规划的基础上提出的。城市规划中的城市道路规划往往重视对交通功能的规划, 忽视其在旅游中发挥的作用。北海市旅游交通规划首先对内外部旅游交通进行规划, 为旅游者提供通畅、便捷的交通;同时将城市道路作为游客体验城市景观的物质载体之一, 进行道路视觉环境规划设计, 建设旅游性质的观景公路;另外在人流量、车流量大的景点景区设置匹配的游客集散空间, 突出城市交通的旅游功能。

服务设施规划, 服务设施是旅游行业的基本配备, 通过规范对住宿、餐饮、娱乐、购物设施以及信息系统进行规模预测, 以确定未来的配备需求。同时与国际旅游服务级别相对接, 以高标准来建设酒店、餐馆、购物中心等。

社区发展规划, 体现社区参与的原则。旅游业是惠民产业, 对社区进行发展规划引导既是规划介入社区发展的过程、方式和手段, 也是社区居民参加旅游发展计划、项目等行为及过程, 体现了居民对旅游发展之责任的分担和对发展成果的分享。规划以北海市的行政区划为界限, 对各区、乡 (镇) 进行社区发展引导, 引导社区居民通过土地、技术、劳动力等形式入股, 参与民俗文化表演、导游、提供住宿餐饮等形式参与旅游开发。

旅游用地规划, 意在为旅游用地的合法性和可行性提供保障, 充分考虑到北海市城市旅游的发展, 确定旅游用地的性质、区位及范围等。同时协调好旅游用地与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等各类用地的关系, 通过征地、租用、土地流转、划拨、单独选址项目报批等多种方式获取土地来源。对旅游用地进行细分研究, 进行明确的土地用途细分, 并将相应的旅游用地纳入城市建设用地中, 确保规划意图的实现。

城市风貌塑造, 对城市旅游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吸引要素。通过系统分析北海市的气候环境、城市肌理尺度、特色产业、历史文化, 进行城市风貌分区引导、城市景观识别系统搭建, 并通过分区格局、色彩、建筑、交通、绿地、水系、标识等方面, 创建优美宜人独特的城市风貌空间。

资源与环保规划, 结合北海市环保部门划定的环境保护功能区划, 对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进行分级分项的保护, 并科学测算在环境保护基础上的游客容量。

4.2.4 实施篇

在实施篇中, 保留了《旅游规划通则》原有的内容, 新增了近期建设规划及规划实施影响评价。 (见图5)

近期建设规划为北海市未来3年的旅游业发展描绘出蓝图, 提出近期北海建设的重点是银滩、老城以及涠洲岛景区, 并对近期实施建设的项目进行说明。

实施保障措施主要从管理体制保障、政策及法规保障、人力资源保障、投融资保障、旅游安全及质量保障、区域协作保障六方面构建完整的保障体系。

经济效益测算针对每一建设项目提出投资额估算, 从旅游消费及收入的角度测算经济收益。

规划实施影响评价注重从社会、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旅游业所带给北海市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并提出控制负面影响的对策, 从而促使出现旅游业与社会经济文化产业双赢的局面。

5 结语

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旅游法规出台、旅游政策供给的今天, 对城市旅游发展规划的参与主体、规划内容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一部具有实际指导作用的城市旅游发展规划, 将跳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范畴, 走向产业规划、空间规划和行动计划三者统筹合一。通过在北海市的规划实践, 对城市旅游发展规划的规划方法、参与主体和规划内容进行了创新性探讨, 为未来城市旅游发展规划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吴文学.法定旅游规划现实意义重大[R].北京: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 2013.

旅游资源规划 篇9

一、金农禾生态农庄资源概况

(一)区位交通条件

规划区位于石家庄市正定县西平乐乡西安丰村行政范围内,距离正定国际机场5千米,距离正定县城20千米,距离石家庄市区30千米,距离保定市区101千米,距离首都北京253千米。区位优势明显。

此外,规划区紧邻京港澳高速正定机场出口,周边107国道、京港澳高速、京昆高速、绕城高速、京广铁路交织成网,交通极具优势。目前石家庄市市民经体育大街可直达正定县城,经中华大街快速路可直达正定机场,便捷的立体交通网为规划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自然条件

1. 地质地貌

规划区地处太行山脉隆起带东侧,冀中凹陷区边缘,属于山前平原水文地质区,地质构造以新断裂构造为主。地貌较为单一,属于山前倾斜平原,西北高,东南低,总体趋势较为平坦,海拔在71米至75米之间,自然坡降值为1%。土壤类型主要为沙土地和中壤土,有少量沙漏土和沙壤。

2. 气候水文

规划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日照2572.7小时,年平均温度13.0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469.8毫米,其中70%的降水集中在夏季。地表水主要为南水北调工程过境水,自南向北横穿规划区。

3. 生物资源

规划区农业发达,生长着小麦、玉米、花生、大豆、棉花、红薯、高粱等农作物以及南瓜、北瓜、辣椒、韭菜、茴香、豆角、丝瓜、萝卜、茄子、西红柿、白菜、荠菜、大葱等蔬菜。此外,部分村民还种植一定规模的草莓。

规划区植物种类众多,树木主要以杨树、槐树、柳树为主,其余植被主要为棒棒草、谷莠草、扒地蔓、红毛草、沙蓬、蒺藜、胡兰、牵牛花等野生草类。动物主要包括猪、狗、鸡、牛、羊等家畜家禽以及人工养殖的貂、狐狸等。

(三)人文条件

1. 历史沿革

规划区所在的正定县历史悠久,春秋时,鲜虞国定都于此。战国时期,先后属于中山国和赵国。秦置东桓县,汉改为真定县。清雍正元年(1723年)更名为正定县,并一直沿用至今。从汉至清,正定一直是府、州、郡、县治所,是当时北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曾与保定、北京并称为“北方三雄镇”,素以“三山不见,九桥不流,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楼”著称,并享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盛誉。

2. 民风民俗

规划区所在的西安丰村民风淳朴,民俗活动多样,节日期间保持着传统的贴春联、吃元宵、逛灯会、看花会等民俗。其中花会有架鼓、大鼓、高跷、竹马、布龙、车子旱船、跑驴、中幡等30种艺术形式,在农村文化活动中扮演着主要角色。在节日期间,村中会有多种形式的花会表演,气氛活跃,热情洋溢。

此外,铿锵有力的常山战鼓是正定民间艺术的优秀代表,多次在国家级的庆典、活动中表演,得到了广泛赞誉,获得了众多的嘉奖,并于2008年6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金农禾规划区旅游资源类型与评价

(一)定量评价

由上表可知,在国家旅游局公布的8个“主类”、31个“亚类”和155个“基本类型”的旅游资源中,规划区内旅游资源类型包括7个主类、13个亚类、22个基本类型。主类较为齐全,亚类和基本类型种类较为稀少。

由下表可知,规划区资源的主要构成为地文景观3类、水域风光1类、生物景观8类、遗址遗迹1类、建筑与设施6类、旅游商品2类、人文活动1类。金农禾休闲农庄旅游资源类型分布较为分散,只有地文景观、生物景观、建筑与设施三个主类类型较为丰富,其他主类只有一种或两种基本类型。自然与人文两大资源类型比例较协调,但缺乏高等级旅游资源。

(二)定性评价

1. 区内旅游资源评价

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使规划区具备了良好的开发基础。规划区临近省会石家庄,毗邻正定古城及正定国际机场,客源市场需求旺盛,区位优势明显;107国道、绕城高速、京港澳高速、京昆高速、京广铁路环绕周边,交通便利。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为规划区的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规划区耕地分布集中,农业基础良好,有利于开发生态农业旅游产品。规划区内耕地分布集中,面积广阔,地形平坦,生长着多种农作物、果蔬、花卉和树木,为开发具有规模效益的生态农业旅游产品提供了良好的基地资源。

规划区内林地资源丰富,有利于开发休闲娱乐旅游产品。规划区内有几处杨树林分布其间,白杨高大挺拔,枝叶茂密,林中地形平坦,适宜在局部改造地形的基础上开发拓展训练、运动健身、林间休闲、亲子娱乐等活动。

规划区地形单调、缺乏美感,为景区整体美的塑造带来一定挑战。规划区为耕地,地势平坦,地形单调,缺乏立体美感,为景观的塑造带来一定难度。规划时应充分利用区内资源,综合运用多种造景方法,凸显区内的生态美和格局美。

2. 区外旅游资源评价

正定古城历史悠久、知名度高,为规划区的发展提供了品牌依托。正定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拥有多处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有“古建筑宝库”的美誉。古城文化积淀深厚,形成了底蕴深厚的古城文化圈,在国内外久负盛名。规划区位于古城文化圈的辐射范围内,正定古城为其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品牌依托。

正定古城内实物资源等级较高,有利于产品集群和品牌形成。正定拥有隆兴寺、开元寺、荣国府、赵云庙、长乐门等多处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置集中,距规划区仅15分钟车程,资源差异大,可以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协作发展,达到产业集群化效益。同时还能整合成旅游网络,实现一体化经营,便于在市场上共同营销,形成优势品牌。

正定地区社会风情淳朴浓郁,为规划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环境依托。规划区所在的正定地区民风淳朴、乡情浓郁,现仍保留着一些古朴的民俗,如架鼓、大鼓、高跷、竹马、布龙、车子旱船、舞狮、跑驴等,其中常山战鼓、高照(中幡)已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淳朴浓郁的社会风情、民俗风貌为规划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环境依托。

三、结语

金农禾生态农庄在开发中,以科学规划为依据,以成熟的农业规模化经营科技队伍为支撑,充分利用农业科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真正把生态农庄打造成生态、绿色、环保、富民的产业,走出一条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之路,做出特色,做成精品。

金农禾生态园充分利用区内资源,综合运用多种造景方法,凸显区内的生态美和格局美,规避规划区地形单调造成的旅游资源单一且季节性强的现状,以增强本区旅游资源的整体吸引性;充分利用区外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人文资源,使游客获得更多的乐趣、享受、情感和知识。

金农禾生态农庄旅游资源的开发目标是创造一、二项效用稳定、季节恒定型的主体旅游资源以弥补现状,从而保证该庄园开发以后收益的长盛不衰性。将该园区打造成休闲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相结合的一流生态旅游景点,为正定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旅游资源规划 篇10

一、环鄱阳湖公交规划促旅游发展研究背景

背景1:环鄱阳湖高速旅客运输系统已经初步形成。运营时速310KM沪昆高铁杭长段2014年9月南昌西至长沙南段通车,2014年12月杭州东至南昌西通车;运营时速300KM合福高铁2015年6月通车;设计时速250KM武九客专将2017年通车,运营时速250KM昌九城际铁路2010年通车;设计时速200KM九景衢铁路将2017年通车;这四条铁路形成江西省环鄱阳湖高速铁路客运大通道。截至2015年底江西省高速公路里程达5088公里。福银、沪昆、济广、杭瑞、大广五条形成江西省环鄱阳湖高速公路网。

背景2:江西省环鄱阳湖区域旅游资源丰富。环鄱阳湖地区有世界地质公园三处,庐山、龙虎山和三清山;世界遗产三处,庐山、龙虎山和三清山;婺源是中国最美的乡村。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旅游发展处在旅游开发黄金时期。庐山陶渊明与醉石、白鹿洞书院、桃花源村庄和龙宫洞景区是江西“十三五”大力开发的旅游资源。

这些景点和景区存在旅游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问题。例如南昌至武汉的高速铁路2017年开通运营后,南昌、武汉、福州、郑州四大省会城市居民更加便捷,前往庐山高铁旅游。这些高铁旅游游客来到九江县庐山站后,旅游者的“最后一公里”公交对接,九江市委市政府有没有系统规划呢?新成立的庐山市不能管九江县和濂溪区,因为它们是同级行政部门。环鄱阳湖上饶至玉山三清山景区、景德镇至高岭-瑶里景区、鹰潭至龙虎山景区、南昌至安义古村落景区、南昌至靖安漂流农家生态旅游景区,都存在旅游发展“最后一公里”问题。江西高速铁路旅客运输高铁站+公交,乘坐方便、快捷、安全旅游公交前往江西著名景区,这将成为环鄱阳湖旅游发展系统工程。

二、中国公交发展研究进展

中国公交发展研究主要集中以下主要方面。

①中国公交智能化研究。王小康等(2015)应用Web GIS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公交智能查询系统,使旅游者知晓公交发车时间,提高公交服务质量水平。②中国节能环保电动公交相关研究。宣登殿(2014)低碳公交发展是应对污染和能源短缺的未来发展理念。电动公交车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属于低碳交通工具。电动公交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例如充电电站站址规划。钱斌等(2014)采用近邻传播聚类算法规划电动公交充电站的站址和规模。③中国公交服务价格和服务质量研究。樊桦宏(2015)提出城市公交价格政策三大可持续发展目标,保证公交公益性,保障居民出行需要,保证公交企业利益。王熙蕊等(2015)认为降低公交票价和合理设置公交站,可以增强城乡无私家车群体公交出行吸引力。张兵等(2016)提出影响城市公交服务质量关键因子排序,首先是公交路线换乘便利、其次为公交车况、公交卫生状况,最后是公交运行安全性。宋明亮等(2015)提出基于心理学旅游者行为心理需求服务理念设计旅游景区公交站,提高公交服务质量。④中国公交和其他交通对接与公交网线优化研究。黄建中等(2014)研究发现,缓解上海旅游者“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问题,提出采用差异公交线网接驳模式以及上海公交站点设置与社区功能结构空间耦合等措施。魏华(2014)提出轨道交通和公交无缝对接,提高旅游者出行效率,减少旅游者时空消耗。周鹤龙(2015)研究结论是超大城市公交规划需要完善公交覆盖、衔接、运力,公交路权运营管理效益需提高,公交发展着眼人性化、协调化和灵活化。⑤中国公交车专业车道、车场规模预测和法律等保障研究。蒋晗芬等(2016)上海的公交优先战略措施是设公交专用车道。李传成等(2015)采用费用函数分担率,对武汉高铁站公交车场规模预测。章志远(2009)从法律角度研究公交民营化必须坚持法治精神和契约规制。⑥中国公交发展对出租车影响和定制旅游等研究。杨忠振(2003)采用AHP函数定量,分析旅游景区智能旅游巴士环线建设对出租车影响比较小。王中航等(2015)提出北京出现了定制公交的需求,定制公交供给可缓解交通拥挤和灰霾问题。⑦中国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研究。张永波(2015)分析城乡公交一体化公交网络发展模式。姜晓红等(2014)提出城乡公交有效资源整合,实施多线片区公交组织实施。

综上所述,中国公交发展的趋势是智能化和低碳化;公交发展必须考虑的相关主题是公交服务价格、服务质量,优化公交客运与高铁客运对接;运量大的公交线路考虑规划公交专用车道、提供规模适度公交车场;公交发展也需要考虑定制旅游发展需求;在扶贫开发到了攻克最后堡垒的阶段,发展城乡一体化公交,让农民共享舒适公交服务意义非常重大。这些是环鄱阳湖公交发展规划的借鉴要点。

三、环鄱阳湖旅游公交规划研究地域范围、发展意义与发展原则

(一)研究地域范围发展意义

环鄱阳湖旅游公交规划地域包括南昌市、九江市、景德镇市、上饶市和鹰潭市,这五个地市2015年末总人口1953.84万人,GDP总计8919亿元。

明确和优化环鄱阳湖公交交通系统组成和空间布局,环鄱阳湖旅游公共交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重视提高旅游公交供给效率。“最后一公里”成为制约旅游者前往环鄱阳湖地区旅游的重要原因。旅游者“最后一公里”交通需求决定公交运营效率和线路的存续。“最后一公里”公交体系投资建设、运营管理规划,对促进环鄱阳湖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旅游公交企业建立效率最高,乘客拥挤抱怨程度最低的公交运营系统,是吸引旅游者来环鄱阳湖地区旅游的关键。

(二)发展原则

从公交乘客利益角度:以乘客最少换乘次数,旅游者出行到达旅游目的时间最短原则;乘客总成本费用最小化原则;公交乘客换乘便利原则;公交安全可靠性舒适原则,公交车自燃车辆事故、纵火等案件时有发生,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增强应付旅游公交安全引人关注。

公交企业利益角度:公共交通财政补贴原则;公交经营坚守法治精神和契约原则;企业运营成本总费用最少原则;以站点换乘客运量最大原则,调整和新增接运公交线路;中高端定制公交旅游产品,灵活公交满足追求高舒适度需求人群细分需求原则;公交服务智能化发展原则,利用智能公交系统进行公交调度和各站点乘客查询。

社会利益角度:大力发展低碳公交原则,鼓励旅游者低碳出行,能源消耗最小、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最少,从而有利于保护环鄱阳湖地区旅游环境;提供中高端公交旅游产品供给,提升公交服务质量原则,公交服务质量因素包括景区公交可靠性、发车间隔、车内环境、步行时间;公交灵活性原则,例如定制公交具有“一人一座、一站直达”优点。

四、环鄱阳湖旅游公交规划

环鄱阳湖特大城市南昌市、大中城市九江市、景德镇市、上饶市、鹰潭市五个地级市规划城市内部旅游公交系统,城际公交系统和重点景区公交系统。

五个城市内部,公交乘客量大的路线可以发展快速公交专用车道。专用车道和站台是快速公交系统(BRT)重要的设施要素,典型的布设模式包括中央专用车道+岛式站台、中央专用车道+侧式站台、路侧专用车道+侧式站台。环鄱阳湖高铁客运枢纽站与公交结合,满足高铁旅游者出行需求。例如南昌火车站和南昌高铁西站车次频繁,站牌集中,换乘方便。九江等城市应该派人到南昌公交集团学习取经。

五个地级市环鄱阳湖地区规划以下城际公交线路,规划南昌至九江市、南昌市至九江县、南昌市至庐山市三条旅游城际公交;规划九江市至九江县、九江市至庐山市、九江市至湖口三条城际公交;规划上饶市至玉山城际公交;规划南昌至景德镇、南昌至鹰潭城际公交。城际公交发展注重出行的快捷性和方便性,提升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优化无缝衔接,提高换乘效率。规划南昌西客站综合枢纽站、九江客运大型接驳站和一般换乘站。

规划旅游客源地公交枢纽和重点景区公交线路,规划南昌至庐山西海,九江至庐山西海;九江至湖口石钟山,九江至彭泽龙宫洞;上饶至玉山三清山景区;景德镇至高岭-瑶里景区;鹰潭至龙虎山景区;南昌至安义古村落景区,南昌至靖安漂流农家生态旅游景区旅游超长或长距离公交线路。环鄱阳湖十三五规划重点景区公交系统。环庐山公交系统,武九高铁庐山站旅客与旅游公交有效衔接,缩短出站乘客换乘时间。庐山景区打造旅游公交走廊,新建一批公交枢纽站,缩短旅游者出行到达旅游目的地时间。庐山市开通旅游度假区纯电动微公交环线。新建旅游公交线路串起旅游景点、酒店宾馆。环庐山公交线路资源配置与高峰客流协调优化发展,或建设双层公共汽车线路,或发展可达景区微公交。尽快完善和健全市区道路旅游标识系统,增设通往主要景区(点)和“农家乐”的旅游公交专线。加强组团联系,建设特色公交环线。三清山公交系统,龙虎山公交系统,婺源公交系统都需要高铁加公交发展,让更多旅游者高铁自由行。适度发展景区自行车租赁,公共自行车因其零碳排放、灵活性强和可达性高等优点,成为景区公交和景区特定景点之间短距离转换和衔接的重要交通工具。

五、环鄱阳湖公交规划促旅游发展对策

(一)政府管理监督环鄱阳湖公交对策

以环鄱阳湖公交一体化合作治理框架,提供地方政府间合作治理的平台,高层政府或政治权威的支持,推动地方政府间合作。政府公交财政补贴,建立公正合理约束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实现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政府规制公交价格质量,采取特许权规制公交企业法人进出,在质量规制方面,与企业签订合同进行质量约束的同时建立服务标准,设立专门的服务监督机构进一步规制。环鄱阳湖公交服务改革坚持市场化导向,引入民营资本构建公有有限公司形式的国有民营模式,扩大企业规模,以提高公交企业运营效率。政府集中采购节能和新能源等环保型新能源公交车。

(二)政府主导,市场参与投资公交工程技术保障系统

完善公交旅游客运信息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庐山市旅游景区智能公交系统,实现兴趣点和公交站点公交线路信息查询,公交车辆到站时间查询。GPS实时车辆定位系统,公交智能高清视频监控集成技术系统,公交移动电视的产业运营发展系统。定制公交信息系统,不拥挤、有座位、合理票价的定制公交服务满足旅游者细分市场需求,大力发展旅游团体租赁或定制个性化公交。高铁交通-接运公交技术系统和电动公交充换电站技术系统。

(三)环鄱阳湖公交规划注重精益求精,让公交站台设计成为风景区的精致魅力风景

环鄱阳湖公交站台用不锈钢和加厚玻璃搭成的颜色醒目小棚子,棚内设计两张长木凳供乘客候车休息。有条件可设计智能公交系统电子站牌。旅游景点公交候车站设计重视游客的行为和心理需求。深挖庐山市公交站名背后所蕴涵的文化意蕴。

(四)打响景区脱贫之战铺路架桥:环鄱阳湖城乡公交一体化

以环鄱阳湖地区庐山市为例。2014年原星子县人均GDP2.25万元,现庐山市实现与全国同步小康,必须利用庐山品牌,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庐山市人民富裕梦。庐山市需实干的两大系统工程,大力发展环庐山公交系统和旅游建设规划系统。实现环鄱阳湖城乡客运交通一体化,改善城乡居民出行条件,实现环鄱阳湖各个城市与县、乡、村客运线路公交化运作。以公交为导向的城乡土地开发,吸引社会投资促进环鄱阳湖地区旅游产业取得较快速度发展。

摘要:规划好环鄱阳湖公交系统,能够有效解决旅游者“最后一公里”旅游出行难问题。环鄱阳湖高速旅客运输系统已经初步形成,而且旅游资源丰富。南昌市、九江市、景德镇市、上饶市和鹰潭市五地级市,按照公交乘客利益、公交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三大角度遵循公交发展原则,规划城市内部、城际和重点景区三大公交系统。保障公交规划实现的发展对策:加大政府治理监督;政府主导,市场参与投资发展公交工程技术保障系统;让公交站台设计成为风景区的精致魅力风景;打响景区脱贫之战建设城乡公交一体化。

上一篇:游梁式抽油系统下一篇:大传媒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