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腹泻病的诊治方法

2024-05-19

仔猪腹泻病的诊治方法(精选八篇)

仔猪腹泻病的诊治方法 篇1

1 仔猪腹泻的特点

仔猪腹泻可分为断乳前腹泻和断乳后腹泻, 断乳前仔猪腹泻主要有黄痢、白痢, 其主要致病菌是致病性大肠杆菌。从出生后至7日龄多发生黄痢, 7~30日龄 (断乳日龄) 之间多发生以排乳白色或灰白色粪便为特征的白痢。发病后未及时控制病情, 会迅速引发脱水、酸中毒、身体消瘦, 最后导致仔猪衰竭死亡。同时也最容易使某些引发本病的细菌 (如大肠杆菌) 和病毒变异, 加重治疗的压力, 带来不可控制的局面。

2 仔猪腹泻的原因

2.1 细菌因素

主要病原体为致病性大肠杆菌, 它主要引起仔猪黄痢、白痢。

2.2 应激因素

因仔猪自身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健全, 对各种应激都非常敏感, 易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 最终因采食量下降, 消化不良而导致腹泻。

2.3 生理功能因素

初生仔猪的肠壁结构不健全, 生理功能也不完全, 而断乳仔猪的母源抗体被切断, 同时仔猪由吃母乳变为单一的饲料, 使仔猪无法适应而出现腹泻。

2.4 消化酶不足

刚出生的仔猪, 多种酶的含量都较低 (如胃蛋白酶) 。断乳时消化系统不成熟, 不能分泌足够的消化酶之胃酸不足, 影响营养成分的消化和吸收, 导致腹泻。

2.5 饲养管理因素

饲养管理不善仔猪断奶前后, 其适应能力差, 加之环境卫生不良, 此时仔猪舔食脏物后在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下, 肠道有益菌群发生紊乱, 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 释放毒素, 破坏了肠黏膜完整性, 引起消化机能紊乱, 致使仔猪发生腹泻。

3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3.1 仔猪黄痢

以1~7日龄多发, 发病日龄越小病情越重。精神沉郁扎堆, 无力吮奶, 口渴, 迅速消瘦, 排黄色或黄白色粪便, 粪中含有凝乳块。腥臭, 严重者肛门松弛, 排粪失禁, 黏污尾、会阴和后腿部, 肛门和阴门呈红色。剖检可见肠道肿胀, 有大量黄色液体内容物和气体, 肠黏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变化, 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 空肠回肠次之, 结肠较轻。

3.2 仔猪白痢

以7~14日龄最常见且较严重。下痢, 排乳白色或灰白色且混有粘液呈糊状的粪便, 被毛粗乱, 肛门周围黏满粪便。剖检可见结肠内容物呈浆状, 糊状, 呈乳白或灰白色, 部分粘附于黏膜上, 不易剥离, 肠黏膜上有卡他性炎症变化, 肠系膜淋巴结轻度肿胀。

3.3 断乳仔猪腹泻

临床症状为断乳后3~12 d内发生腹泻, 频频排灰白色或黑色稀粪, 肛门红肿, 尾巴周围有污物, 精神萎糜, 被毛粗乱, 食欲不振, 有的呕吐, 体温偏低。重者呈喷射状腹泻, 次数增加, 往往引起脱水、酸中毒。

4 综合防治措施

4.1 免疫注射

母猪产前20 d注射仔猪大肠杆菌苗 (K88, K99, 987P、F41三价灭活苗等) 。

4.2 药物预防

4.2.1 母猪药物预防。

产前或产后2 d注射1次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 0.1 m L/ (kg体重) , 可有效防止仔猪黄白痢、母猪产后感染及肠道感染。

4.2.2 仔猪药物预防。

吃初乳前口服硫酸庆大霉素1 m L, 出生后0.5~1 h内吃上初乳。

4.3 增强仔猪抵抗力

仔猪出生后3 d内于后腿内侧深层肌肉注射右旋糖酐铁注射液1 m L。

4.4 加强饲养管理

做好产房的消毒、分娩前母猪乳房的消毒工作, 控制好猪舍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补充清洁充足的饮水, 可在母猪料中投入催奶灵散, 改善母猪乳汁, 防止乳汁不足或乳质差引起的仔猪腹泻发现病猪后及早治疗和隔离, 避免继发感染。

4.5 主要治疗措施

4.5.1仔猪发生腹泻时应立即口服40万IU硫酸庆大霉素1~2 m L, 应早发现早治疗。

4.5.2腹泻重症者, 可采用穴位注射, 即后海穴注射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注射液, 0.2 m L/ (kg体重) , 首次加倍, , 连用3~5 d。

仔猪常见腹泻性疾病的诊治方法 篇2

仔猪常见腹泻性疾病的诊治方法

仔猪腹泻性疾病是目前农村养猪场(户)中较为多见的疾病,且不易区别,给广大兽医工作者和养猪场(户)带来了较大的诊治困难和损失.因此,必须引起重视.现将仔猪常见腹泻性疾病的诊治方法简述如下.

作 者:林一奔 作者单位:泰顺县畜牧兽医局,浙江泰顺,325500刊 名:浙江畜牧兽医英文刊名:ZHEJIANG JOURNAL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年,卷(期):200934(2)分类号:S858.28关键词:

断奶仔猪腹泻病的诊治 篇3

贺州市大宁镇一养殖专业户的85头仔猪, 断奶后3d出现以腹泻为主的病症, 1周后发病率达85%、死亡率达7%, 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 确诊为等孢球虫感染引起的仔猪腹泻病, 采用中草药、抗球虫药等药物治疗, 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效果较为理想。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1 发病情况

2012年3月中旬, 贺州市八步区大宁镇李某家28日龄的断奶仔猪发生了以拉黄色稀粪为主的疾病, 发病率达85%以上, 畜主采用痢菌净、庆大霉素、氟哌酸等治疗无效。至4月25日, 病猪被毛粗乱、脱水、消瘦、增重缓慢, 且病死6头, 死亡率达7%。

据畜主反映, 猪场每隔7d用百毒杀或3%的来苏儿消毒1次;场内所有母猪已经按常规免疫程序接种过疫苗;母猪临产前40和20d同时用基因工程疫苗K88和K99各注射了1次;仔猪出生第1天注射抗毒水肿灵1 mL/头, 3 d后注射牲血宝1mL/头, 断奶前连喂2d母仔康。几年来, 该场很少发生仔猪黄、白痢, 像这次仔猪陆续出现腹泻、消瘦、死亡的现象很少见。

2 临床症状

此次疾病主要发生在断奶后2~7d的仔猪, 大部分发病仔猪以腹泻为主, 排黄色胶冻样或水样粪便, 粪便有腐败乳汁的酸臭味;精神沉郁, 食欲下降, 被毛粗乱, 消瘦, 脱水, 贫血, 增重缓慢;重症病猪因脱水而死亡。

3 剖检病变

剖检6头病死猪, 发现空肠和回肠黏膜出现明显纤维素性坏死。

4 实验室检查

1) 细菌学检查。无菌采集病死猪的肝组织, 触片, 革兰氏染色后镜检, 未见细菌。

2) 粪便涂片。采集腹泻2~3d后的病猪粪便, 涂片, 显微镜观察, 可见到许多球形或亚球形、壁薄而光滑的球虫卵囊。

3) 黏膜涂片。用手术刀片或盖玻片刮取肠黏膜, 置于显微玻片上制成涂片, 然后用常规血细胞染色剂对涂片进行染色观察, 发现大量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

5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 结合抗菌、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等特点, 初步诊断为等孢球虫感染;依据实验室检查结果, 确诊为等孢球虫感染引起的仔猪腹泻病。

6 防治

1) 隔离。立即将发病仔猪挑出, 进行隔离治疗。

2) 消毒。将病死猪进行深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 环境用5%氨水进行喷洒, 及时清扫粪便并进行堆积发酵。

3) 治疗。病重猪:2.5%百球清, 15 mg/kg体重, 口服, 2次/d, 连用4d;磺胺脒, 20mg/kg体重, 口服, 2次/d, 连用4d。上述2种药物交替使用。疑似健康猪:2.5%百球清1∶300饮水, 连饮4d;莫能菌素100g/t饲料, 混饲, 连用7d。全群猪:在饮水中加入维生素K3粉和电解多维, 自由饮水, 连用7d。

7 小结

1) 腹泻病是规模化猪场仔猪早期断奶引起的主要疾病之一。患猪主要表现为食欲差、消化不良、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低、抗病力下降, 出现腹泻和水肿等病理现象。原则上采用“杀菌、解毒、补液”的综合性措施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注意药物的耐药性, 改单一用药为联合用药最好中西结合;二是要早观察、早发现、早用药;三是要采用“杀菌、解毒、补液”的综合疗法, 标本兼治;四是要做好药敏试验, 做到用药有的放矢;五是要防止混合感染。

2) 仔猪球虫感染引起的腹泻, 特征性病变是空肠和回肠黏膜出现纤维素性坏死, 但只有严重感染的仔猪才会出现, 临床上误诊的现象较多。大多数养殖户常忽视球虫感染引起的腹泻, 治疗上偏重细菌、病毒方面, 延误病情, 致使仔猪腹泻现象屡控不止, 导致仔猪生长缓慢、衰竭或继发感染而死亡, 影响养殖效益。

3) 本次疾病是由等孢球虫感染引起的仔猪腹泻病。该病主要发生于仔猪, 且多发于7~11日龄的乳猪, 但是断奶仔猪也会发生, 成年猪为带虫者。在本病的防治过程中, 交替使用抗球虫药物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小燕.现代猪病诊断与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

仔猪腹泻病的防控 篇4

1 细菌性因素引起的腹泻病

猪只生长发育的过程始终存在着猪只与微生物及体内外环境的制约平衡, 当这种平衡因为管理疏漏、冷热不定、断奶等各种应激因素被打破时, 猪只抵抗力下降, 有害菌大量繁殖占据统治地位, 进而使猪只表现出病症。像引起仔猪黄白痢的大肠杆菌、引起副伤寒的沙门氏菌都属于条件性致病菌, 他们引起仔猪犯病就是在菌群失调后趁虚而入的。下面对比了这三种病:

黄痢:1~7日龄多发, 死亡率高, 仔猪突然下痢, 排泄物清亮, 颜色不一, 多呈黄色水样, 腥臭;胃肠卡他, 以十二指肠最严重。胃黏黏膜红肿、胃底腺区黏膜红色至暗红色;肠系膜淋巴结轻度水肿。

白痢:10~30日龄, 死亡率低, 体温正常、排白色、灰白色、黄白色粥状稀便, 胃肠卡他, 胃内有多量凝乳块, 肠系膜淋巴结轻度水肿。

副伤寒:1~4月龄, 哺乳仔猪少发, 死亡率高。慢性病例仔猪持续性、黏液出血性或水样黄色下痢。慢性病例大肠黏膜呈典型的扣状坏死和溃疡, 或黏膜呈弥漫性坏死, 肠壁变厚;肝、肾、淋巴结等干酪样坏死, 肝有小坏死点。

2 防控措施

2.1

加强饲养管理, 给猪只提供温暖、舒适的生存环境

2.2 依据猪场实际情况, 做好免疫

仔猪黄白痢的预防, 在母猪怀孕后期进行预防接种。可供选取的疫苗种类有K88、K99、987P三价灭活苗以及基因工程苗, 可依据本场实际合理选用。副伤寒的预防在仔猪断奶前免疫疫苗, 市面上可供选取的疫苗, 有肌肉注射的也有口服的, 建议使用后者。副伤寒的免疫副反应较大, 免疫后做好对猪群的观察。

通过以上的免疫, 降低了仔猪对疾病的易感性。

2.3 减少仔猪与病原菌接触的机会

2.3.1 做好母猪产前、产后一周的保健工作:

该阶段通过配伍使用“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利高霉素、泰妙菌素+金霉素”等各种广谱抗生素, 不但有效防治了母猪产后“三联症”的发生, 而且阻断了病原菌通过乳汁传染给仔猪的途径, 进而保证了奶水的高品质, 减少了黄白痢的发生, 促进了仔猪健康成长。

2.3.2 彻底冲洗产床, 及时清除产床上的粪便:

因为大肠杆菌通过粪便向外散播, 仔猪在抵抗力较差时接触粪便就可能感染病原菌, 所以如下几方面要下足功夫:上批猪只转走后, 对产房彻底清洁、冲洗、消毒、空舍 (5~7天) ;怀孕母猪在产前两周进行一次彻底驱虫 (或按4+1模式进行) ;上产床前用清水冲洗干净母猪体表 (注意保温) 并喷洒消毒药;临产时用消毒药水擦洗母猪乳房、外阴以及床位, 挤出每个奶头的头几把奶;饲养管理与卫生条件的好坏, 对这三种病的发生、流行有重大影响, 因此必须搞好卫生, 及时清除产床上的粪便。

2.3.3 坚持带猪消毒:

每周坚持用广谱的消毒药消毒两次, 减少猪舍中随尘埃漂浮在空中的病原菌的数量。消毒药选取以气味小或没有刺激性气味的能广泛杀灭多种病原微生物的为宜, 这一点对防治呼吸道疾病尤为重要。

2.3.4

及时隔离、淘汰发病猪只, 特别是确诊为副伤寒的猪只。

2.4 仔猪保健

利用长效土霉素或头孢类等广谱长效抗生素, 在仔猪的3、7、21、28、42天分别进行保健, 在哺乳仔猪阶段建议能口服用药的不选择肌肉注射。

针对于转群等应激较大的生长阶段, 有目的的选取药物进行预防, 并注意脉冲式给药, 以提高疗效。

2.5

产房、保育舍严格做到全进全出

2.6 补充微生态制剂

仔猪阶段的菌种主要以乳酸菌、酵母菌为主, 乳菌宝 (大北农集团研发、生产) 用在仔猪的生长发育阶段对防治细菌性腹泻有确切疗效, 可饮水、可拌料使用方便, 并且不存在耐药性的说法。

2.7 治疗

大肠杆菌较易产生耐药性, 因此在治疗时最好做药敏试验以指导用药。这一点对于经营多年环境较差的猪场更显重要。

2.7.1 腹泻的过程是猪只借肠道蠕动加快, 排除有毒有害物质的过程, 是猪只防卫功能的体现。因此不主张看见猪只腹泻便立即使用有立竿见影疗效的但副作用大的针剂, 要查明腹泻的原因, 因症施治。

2.7.2 治疗时要始终坚持“三分治疗, 七分护理”的观念, 在治疗的同时, 一定要进一步强化护理的举措。

2.7.3 多项并举:依据猪只腹泻的程度和药物的吸收途径, 采取肌肉注射、后海穴注射、灌服、补液等措施。蒽诺沙星、诺氟沙星、粘杆菌素等药物对仔猪腹泻效果确切。

3 病毒性腹泻

虽然部分细菌性腹泻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特点, 但是与病毒性腹泻病比较而言其传播速度慢、多散发、对管理的依赖性大, 即使发病用药及时、准确的话也能有效治疗, 病毒性腹泻病与之相反、必须更加重视。

3.1 做好基础免疫是降低危害的有效途径

一般来说对于疫情稳定的场, 建议在每年的10月份前后用腹泻二联苗的灭活苗对猪群实行一刀切制的免疫;对于受疫情威胁的场和受危害严重的场建议使用弱毒苗进行全群免疫。猪轮状病毒也可依据实际选取疫苗。

除此之外, 做好猪瘟、伪狂犬、蓝耳病等相关疾病免疫。

3.2 慎重引种, 严格隔离检疫

3.3 认真落实生物安全与消毒制度

3.4 采用SEW

SEW (早期隔离断奶技术) , 通俗的讲就是在仔猪的母源抗体没有消失前将母子分离, 并将仔猪移入较远的无病原菌的环境中, 进而减少疾病水平传播的生产方式。一般是在14~18日龄隔离开, 该技术能有效控制圆环病毒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疾病的发病率。但是该技术对管理提出了苛刻的要求。

本病一旦发生最好的办法是让整个猪群尽快感染病毒, 缩短病毒在猪群间持续的时间, 方法可以采用紧急免疫接种腹泻二联弱毒苗或给猪群饲喂患病仔猪的粪便及小肠, 一般7天左右猪群就平稳下来, 母猪也产生了坚强的免疫力。

如果腹泻首先出现在育肥猪只, 要隔离发病舍, 产房派专人管理, 避免其内的母猪、仔猪发生感染, 并尽早使其他母猪感染而获得免疫力, 以保护仔猪。

注:在给怀孕母猪紧急接种时, 离分娩还有两周的母猪不要接种。受威胁时的办法是隔离这类猪群。

仔猪腹泻病的防治 篇5

1 病因

一般性的仔猪腹泻病是由猪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治愈率高、死亡率低。近几年由于菌毒的变异, 造成仔猪腹泻的病因十分复杂, 除高温潮湿、季节变化、饲养环境外, 病原性因素引起本病发生极为难治, 如:夏季易发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病、传染性胃肠炎、圆环病毒病、附红细胞体病轮状病毒、圆环病毒Ⅱ型、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病毒、猪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高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或魏氏梭菌等两种或两种以上菌毒混合感染, 引起仔猪、3月龄小猪腹泻。

2 流行特点

冬春、夏季高温潮湿季节较多发, 腹泻、拉腥臭稀粪为特征。10日龄内哺乳仔猪最易感, 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传播快, 有一窝发病很快波及到全场仔猪, 20龄以上治愈率相对高些、死亡率也呈下降趋势。

3 症状

最初体温升高至40℃以上, 精神沉郁, 食欲减少。出现拉水样稀粪, 体温开始下降, 逐渐粪便颜色变白、灰白、或呈灰褐色, 这时体温再次升高, 粪便成浆糊样带有血丝, 腥臭、恶臭气味, 精神不振、食欲废绝、逐渐消瘦、行走摇摆。后期排粪失禁、严重脱水、衰弱死亡, 病程一般6~10d左右, 抗过仔猪预后不良, 发育迟缓或成僵猪。

4 剖解病变

胃肠粘膜充血、出血、水肿, 部分肠粘膜脱落,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有出血点。

5 预防

加强怀孕后期及哺乳期母猪饲养管理, 新生仔猪适当提早补饲, 并注意搭配富含维生素、矿物质饲料。

5.1 封闭式管理

规模养猪场实行封闭饲养, 育肥猪坚持“全进全出”, 不断提高生物安全水平。并做好猪舍的通风、防暑降温, 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 保持猪舍干燥、合理的饲养密度;供给充足营养, 增强猪群抗病力。

5.2 做好夏季消毒灭菌

重点加强猪舍、仔猪产房消毒工作, 仔猪断奶后产房母猪全部移出, 对产房进行彻底清洗, 喷洒消毒或熏蒸消毒。生猪出栏后, 要对猪舍及饲槽等器械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 保证两周空舍期。

5.3 免疫接种

养殖场、户在做好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同时, 还要重视夏季易发的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圆环病毒病、猪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病等常见猪病的防控。仔猪流行性腹泻发生地区, 接种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二联灭活疫苗免疫。

5.4 严格检疫

种猪场做好引进种猪的严格检疫工作, 坚持引进种猪先隔离饲养观察后再混群饲养。不从疫区猪场购买仔猪或引种, 避免引入带毒携菌猪只, 严防疫情传入。

6 治疗

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病因和不同症状的猪进行对症治疗, 口服补液盐、多维或碳酸氢钠改善胃肠道内环境, 注意保暖等综合性管理措施, 降低腹泻带来的影响, 促进猪群康复。

(1) 双黄连注射液有标本兼治、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抗菌消炎、修复胃肠损伤等独特功能。适用于菌毒混合感染性疾病所引起的各种腹泻, 是猪腹泻病首选药物。

双黄连注射液肌肉注射, 一次量按每千克体重猪0.05~0.1ml计算, 每日两次, 一般3天治愈。

(2) 穿心连治疗:仔猪每头每次2ml肌肉注射, 两周以上仔猪每次5ml, 每日3次, 效果较好。

(3) 对失水过多的重症猪, 静脉注射葡萄糖氯化钠, 并配合抗菌素、抗病毒治疗。也可口服呋喃类药物。呋喃唑酮, 每次0.05~0.1g, 日服2次, 多饮水。土方治疗:灌服大蒜汁效果也不错。

常见仔猪腹泻病的防治 篇6

1 常见仔猪腹泻的病因

1.1 传染性病原

⑴病毒性病原如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轮状病毒、猪瘟病毒、PRRS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猪腺病毒、肠道病毒等。

⑵细菌性病原如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C型产气荚膜梭菌、弯曲杆菌、毛霉菌等。

⑶寄生虫病原主要有等孢子球虫、蛔虫及小袋纤毛虫等, 其中以球虫、蛔虫引起的腹泻较为多见。

1.2 非传染性病因

⑴饲养管理如分娩舍温度、湿度、通风卫生, 饲料霉变, 扰乱消化道酶的活性, 使食物消化不充分而延长在胃肠停留的时间, 增加病原菌的增殖而导致腹泻。

⑵营养因素贫血性腹泻和消化不良以及脂肪性腹泻等。

⑶消化机能不全断奶仔猪胃肠功能不健全, 消化酶不足的应激, 影响营养成份的消化和吸收, 因而导致腹泻。

2 预防

2.1 加强饲养管理

出生仔猪做好断脐、剪牙、断尾、剪耳等时的消毒工作, 产仔时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清洗消毒, 仔猪哺乳前挤掉乳头内的少量乳汁, 防止仔猪病从口入。仔猪在哺乳期间, 定期消毒, 搞好环境卫生, 加强母仔猪的饲养管理, 保持适宜的温度, 舍温在20~22℃为宜, 猪舍的湿度在65%~75%为宜, 加强仔猪舍通风, 保证清洁饮水。哺乳母猪可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红霉素或磺胺二甲氧嘧啶等药物, 对预防仔猪腹泻有一定的作用。

2.2 免疫接种

⑴大肠杆菌病疫苗常见下列疫苗:仔猪腹泻基因工程 (K88、K99) 双价灭活疫苗, 仔猪腹泻基因工程 (K88、K99、987P、F41) 四价灭活疫苗, 大肠杆菌遗传工程 (K88ab-LTB) 双价疫苗, 仔猪大肠杆菌腹泻 (K88、K99、987P) 三价灭活疫苗。可根据自己实际, 选用大肠杆菌疫苗进行免疫接种。通常于母猪分娩前30d免疫一次。也可于母猪产前两月内分两次进行免疫。必要时可对仔猪进行免疫。

⑵病毒性腹泻疫苗常见有下列疫苗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疫苗, 猪轮状病毒弱毒疫苗, 猪流行性腹泻氢氧化铝灭活疫苗, 猪流行性腹泻弱毒疫苗, 猪传染性胃肠炎、猪轮状病毒二联弱毒疫苗。上述疫苗均在妊娠母猪产前进行免疫。

3 治疗

3.1 药物治疗

下痢仔猪可选用痢特灵、土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青霉素、链霉素及磺胺类药物等, 同猪舍中有一头仔猪发病, 应全舍仔猪接受治疗。治疗时可联合交叉用药, 既可提高疗效, 又能避免仔猪产生耐药性。

3.2 补液

仔猪腹泻中补液是治疗的关键。

(1) 处方1生理盐150mL, 5%葡萄糖100mL, 5%碳酸氢钠30m L, 青霉素80万U。1次/d, 连用3d。

(2) 处方2 5%葡萄糖200mL, 5%碳酸氢钠30mL, 四环素10万U, 维生素C 10mL。1次/d, 连用2d。

产房仔猪腹泻病的防制 篇7

产房仔猪腹泻病的病因:母猪健康状况差、奶水质量差而少;仔猪缺乏先天性免疫力、调节体温的机能不健全、营养和饲养管理不当、霉菌毒素、缺铁性贫血等;另外细菌性病原致泻 (黄、白痢、红痢、仔猪副伤寒) , 病毒性病原致泻 (猪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猪伪狂犬病、猪瘟) , 寄生虫病也不容忽视, 特别是猪球虫病及弓形虫病。

2 产房仔猪腹泻病的防治

2.1 预防

2.1.1 抓好母猪的管理

2.1.1. 1 做好母猪的免疫工作, 提高母乳的质量

在配种前, 母猪必须完成猪瘟、猪伪狂犬、猪蓝耳、猪细小病毒、乙脑等免疫工作。另外本场产房仔猪腹泻严重的, 还应在母猪产前5~6周肌注美国辉瑞产的利特佳2毫升/头, 间隔3周后, 再肌注利特佳2毫升/头;已接种过的经产母猪, 在产前2~3周肌注利特佳2毫升/头即可。为了防止病毒性腹泻感染仔猪, 还应在每年10月份至翌年3月份, 在母猪产前45天及15天左右各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 (或猪轮状病毒) 二联灭活苗4毫升, 让产房仔猪通过吃母乳获得抗体, 可使仔猪获得良好的被动免疫, 有效防止仔猪腹泻病的发生。

2.1.1. 2 做到科学饲养母猪, 防止怀孕母猪过肥或过瘦

根据怀孕母猪方面的特点:母猪怀孕40天内, 可以在限位栏里饲养, 40天后转移到宽敞的大栏里饲养, 直到临产, 只有这样对母猪及胎儿健康有利, 难产机会减少, 又方便喂青绿多汁饲料和按母猪体况喂料, 从而为怀孕母猪产后给仔猪提供优质奶水作好准备, 所产的仔猪患腹泻病就减少。

2.1.1. 3 做好产房母猪的护理

待产母猪进入产房前, 必须对产栏和母猪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 有条件的猪场, 实行产栏清洗、消毒空置1周左右及全进全出的方法更有利杜绝病原微生物的交叉感染。

母猪在产前、产后1周在饲料中添加美国辉瑞产利高霉素1000克每吨进行混饲, 对预防仔猪腹泻病及呼吸道疾病有良好效果。

母猪产后24小时内, 肌注得米先 (主要成分:土霉素) 或阿莫西林油剂15~20毫升, 对预防母猪乳房炎和产后无乳有重大作用。

产后1周的母猪, 根据带仔情况, 基础母料2千克, 然后每带1头仔猪增加0.3千克喂量, 9~10头以上喂料4.5~5千克, 10头以上喂料5~6千克 (视母猪食欲、体况增减) , 从而保证母猪有足够奶水供应给仔猪。

炎热季节, 做好防暑降温, 寒冷季节, 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为产房提供一个舒适、卫生、通风的理想环境, 减少因环境因素造成仔猪腹泻病的发生。

2.1.2 重视仔猪的护理和保健工作

2.1.2. 1 新生仔猪加强保温工作, 整个产房仔猪温度要求30℃以上, 以后每周可降2℃, 以仔猪不扎堆、散开睡觉、皮毛光亮为原则, 防止仔猪受凉拉稀。

2.1.2. 2 新生仔猪体表干燥后, 及时哺乳, 并固定乳头, 让每头仔猪吃到足够初乳, 获得母源抗体。

2.1.2. 3 对于奶水不足或无奶的母猪, 及时将其仔猪寄养于另1头泌乳能力强的母猪代哺, 从而减少因母乳不足造成仔猪腹泻。

2.1.2. 4 对仔猪进行药物保健, 提高仔猪搞病能力, 防范仔猪腹泻等疾病发生。

a肌注抗贫血药物 (富来血) , 3天和7天各注射1次, 每次1~2毫升/头。

b灌服抗球虫药物 (百球净或百球清) 。3天或5天龄灌服, 每头仔猪1毫升即可。

c仔猪3、7、21天龄时, 每头仔猪肌注得米先或磺恩双杀 (主要成分:方磺胺间甲氧嘧啶注射液) 0.5~1毫升, 可保仔猪在整个哺乳期免受病菌感染。

d仔猪在7天龄时, 用高档教槽料训练采食, 尽早让仔猪适应吃食饲料习惯, 健全仔猪胃肠消化功能。

2.2 治疗

2.2.1 根据仔猪腹泻情况及流行特点, 选用广谱的中药制剂强普生拓 (主要成分:杨树花等天然植物提取制剂) 进行灌服, 一天2次, 0.1毫升/千克, 连用2~3天, 严重时, 母仔同服, 效果更理想。

2.2.2 用抗菌药物肌注, 根据仔猪敏感方面可选用:蒽诺沙星、痢菌净、链霉素、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都有效果, 可按使用说明用或据实际情况用。

2.2.3 治疗仔猪同时, 必须加强栏舍消毒、清洁卫生、确保仔猪尽快康复。

2.2.4 经过多种方法治疗后, 仔猪腹泻病仍未好转, 或反复腹泻, 笔者建议可采用下列措施:

2.2.4. 1 可能仔猪感染球虫, 用百球净2~3毫升/头, 灌服仔猪1次即可。

2.2.4. 2 母猪奶水质量差所致, 将其仔猪用消毒药水清洗干净并擦干, 寄养于另1头母猪泌乳质量好的, 仔猪腹泻会不治而愈。

断奶仔猪腹泻病的防治 篇8

1 早期断奶仔猪的生理特点

1.1 缺乏先天性免疫力

由于猪的胎盘构造特殊, 母猪血管与胎儿脐血管6~7层组织隔开, 母源抗体不能通过血液进入胎儿体内, 必须通过吃初乳获得被动免疫抗体。但其母源抗体维持的时间不长, 至20日龄后母源抗体已降到最低限度, 而仔猪自身的免疫系统还没有完全建立, 这期间是仔猪对疾病的易感期, 容易感染发生各种疾病, 特别是消化道疾病。

1.2 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

初生仔猪的被毛稀疏, 皮下脂肪很少, 体内只有非常有限的糖、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储备, 对寒冷的适应性很差, 气温25℃是新生仔猪的临界温度, 低于此温度时, 不仅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 还容易诱发多种疾病。

1.3 消化道及酶系发育尚未健全

仔猪吮奶时, 乳糖酶、凝乳酶含量较高, 而胃蛋白酶、胰淀粉酶、胰蛋白酶则较少, 其消化道尚未发育完全。早期断奶后, 仔猪从母乳转食干饲料, 断奶前后营养源不同, 所需的消化酶谱差异很大, 蛋白酶、淀粉酶不足, 影响了对饲料的消化吸收。

1.4 消化道酸分泌不足

初生仔猪消化器官发育不全, 内分泌系统不成熟, 胃酸分泌不足。盐酸含量一般要到20日龄后才可测出, 2月龄才能接近成年猪的水平。由于盐酸的缺乏, 虽然仔猪出生后胃液内就含有胃蛋白酶, 但其消化作用到20日龄才能表现出来。

1.5 应激反应

可分为心理性、营养性和环境性致病, 由于仔猪自身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健全, 对各种应激都非常敏感, 因而会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 最终因采食量下降, 消化不良而导致腹泻。

2 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病因

2.1 肠粘膜萎缩

早期断奶仔猪对饲料抗原产生过敏反应使肠细胞更新加快, 成熟细胞相对减少引起了肠粘膜萎缩。另外, 轮状病毒感染在肠绒毛细胞中进行引起高度再生性绒毛萎缩。同样, 大肠杆菌感染产生热稳定肠毒素b, 也会引起肠粘膜结构改变。发生肠粘膜萎缩后, 肠吸收面减少, 从而导致腹泻。

2.2 断奶应激因素

断奶应激因素主要来源于心理、营养和环境3个方面。

2.2.1 心理应激:

多由于断奶前后母仔分离所引起, 仔猪断奶后突然失去了母猪的爱抚与保护, 加上断奶后仔猪并窝、争夺位次等都对仔猪的心理产生影响。

2.2.2 营养应激:

是指仔猪从吸吮甜味、高营养的母乳, 转向坚硬固体、营养成分截然不同的颗粒饲料所引起, 并且仔猪消化酶与生理环境等均不适应。

2.2.3 环境应激:

是指由于仔猪对转换栏舍所引起的周围环境变化所不适应, 引起仔猪对环境的应激反应。

以上3种应激中, 影响最大的是营养应激, 而寒冷应激是腹泻发病率上升的主要诱发因素。

3 断奶仔猪腹泻的预防措施

3.1 抓好仔猪早期补饲

5~7日龄时即可诱食, 因此时仔猪开始出新牙, 牙床发痒, 需磨牙, 容易诱导其接触饲料。半月龄后即可适当补充一些植物性饲料, 促进消化道及酶系尽早发育, 胃肠消化机能得到锻炼和加强, 为减少腹泻打下了基础。

3.2 断奶前后的过渡

3.2.1 断奶过渡:

采取逐步断奶法、逐步增加和逐步变换饲料, 即断奶前吃奶次数每天逐渐减少至断奶.母猪饲料逐渐减少到原来日食量的70%左右, 同时减少青绿饲料。使母猪泌乳减少.仔猪多吃饲料, 加强其胃肠功能。

3.2.2 猪栏逐渐过渡:

采取去母留仔的办法, 减少环境应激.保持环境相对稳定.并尽量不并窝以减少争斗。

3.2.3 饲喂次数和料型逐渐过渡:

断奶初期不增加饲喂次数, 饲料维持断奶前的料型, 并适当降低日龄中粗蛋白水平, 减弱大肠中蛋白质的腐败作用。

3.2.4 饲喂量逐渐过渡:

断奶时饲喂量略减, 以后逐渐增加, 至1周后再恢复原来水平, 以减轻消化道负担。注意严防暴饮暴食。

3.3 饲喂容易消化和维护胃肠道消化机能稳定的饲料

饲喂能使饲料的酸化剂和应用酶制剂、微生态制剂等调整仔猪的胃肠道菌群平衡的药物, 以达到保护仔猪正常消化机能的作用。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酸化剂, 维持胃酸和小肠前段的高酸环境。利用抑制病原菌繁殖和激活胃蛋白酶, 减少腹泻发生。添加酶制剂可弥补体内各种消化酶的不足。微生态制剂可抑制病原菌在肠道繁殖, 调整肠道内菌群的平衡。添加适量的抗菌中草药既促进生长又能抗腹泻。

3.4 保证充足清洁的饮水

断奶仔猪因生长发育需要采食大量饲料, 常会感到口渴, 需要饮用较多的水, 饮水供应不足不仅会影响仔猪正常生长发育, 还会因喝脏水造成腹泻。

3.5 创造良好环境条件

为了使仔猪尽快适应断奶后生活, 良好的环境条件是必要的。要保持栏舍内温度2l℃左右, 相对湿度65%~75%。搞好转群断奶猪的吃食、卧位、饮水、排泄区定位调教, 保持栏舍卫生。还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保持良好空气新鲜度, 增强猪体抵抗力。

4 腹泻病的治疗

治疗断奶仔猪腹泻应以抗菌、补液和调整仔猪肠道内菌群和pH值平衡为原则。

4.1 口服补盐液治疗

对腹泻严重脱水过多的仔猪口服补盐液治疗。腹泻造成死亡多是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所致, 因此补液是减少死亡的关键性措施。对于腹泻时间较长或已出现脱水症状的仔猪, 可用口服补液盐 (氯化钠3.5 g、碳酸氢钠2.5 g、氯化钾1.5 g、葡萄糖20 g, 加温水1 kg) 让猪自由饮水, 增强机体抵抗力, 达到降低应激反应, 提高增加体重的效果。

4.2 应用中草药物

(1) 大蒜500 g、甘草120 g, 切碎后加白酒500 g, 浸泡7 d。取浸泡液1 mL加水4 mL喂服, 每日2次; (2) 本地缅桃叶 (学名:蕃石榴的鲜叶) 1 000 g, 糊米 (将米在锅内炒糊) 200 g, 红糖100 g加适量水煮沸喂给病猪, 每日2次; (3) 中草药穿心莲、苦参、鱼腥草以及葱白、蒜头等中草药进行治疗, 这些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副作用少, 宜适量使用; (4) 锅烟子 (必须用木柴烧火的锅烟子) , 喂母猪用量100 g, 日喂1次, 连喂2次;喂仔猪每头用量6 g, 日喂1次, 连喂2次。

4.3 抗生素药物治疗

对断奶应激, 继发大肠杆菌感染的仔猪腹泻可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2.5%恩诺沙星注射液, 0.1 mL/ (kg体重) , 肌肉注射, 每天2次, 连用3 d;先锋9号注射液2~3 U/ (kg体重) , 肌肉注射, 每天2次, 连用2 d;水溶性氨苄青霉素50 g溶入200 kg水中, 连续饮用3~5 d。仔猪腹泻粪便中出现血液, 首选药物是0.5%的痢菌净, 0.5 mL/ (kg体重) , 肌肉注射, 每天2次, 连用2 d, 效果较好。

5 预防和管理措施

5.1 预防

(1) 仔猪出生后早吃初乳; (2) 从出生第一天起, 每头口服链霉素1万IU, 1 d 2次, 连喂3 d, 或在吃初乳之前, 喂给痢净0.5~1.0 g, 7日龄再喂服1次; (3) 可用仔猪白痢基因苗, 通过产前母猪免疫, 仔猪吮食母乳而获得保护。

5.2 管理措施

(1) 做好环境卫生工作, 减少应激反应, 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抓好哺乳仔猪“三关” (初生关、补饲关、断奶关) 、“两早两阶段” (培育及保育阶段) 和“五防” (防咬、防压、防冻、防下痢、防贫血) 等哺乳仔猪培育措施, 减少仔猪的应激反应发生; (2) 定期对猪舍、用具和饲养人员进行消毒, 切断传染源, 减少猪只感染机会; (3) 仔猪断奶后维持“三不变、三过渡”, 即原饲料 (哺乳仔猪饲料) 喂养1~2周、原圈、原窝;饲料、饲喂制度、操作制度逐渐过渡。加强饲料管理, 防止猪吃发霉变质饲料, 选择适宜的饲料原料, 保证适宜的蛋白质水平, 断奶仔猪饲料适宜的粗蛋白质含量为18%左右, 并多用动物性蛋白质饲料, 配制仔猪饲料应添加微量元素、抗生素和酸化剂等; (4) 及早补料, 一般在仔猪7日龄开始补料, 补料要少喂勤添, 一般每天喂5~6次, 断奶后5 d内要控制仔猪采食量, 以喂7~8成饱为宜, 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 断奶后7 d内在饮水中适当加入抗生素和水溶性电解质等; (5) 发现猪只发病应及时做好消毒处理, 对病猪进行隔离, 专人管理, 尽量缩小传染范围; (6) 实行自繁自养, 如从外地或外场购猪, 必须进行隔离观察后再并群。

防控建议

助消化制剂可降低仔猪腹泻

1有机酸制剂

日粮中适当添加有机酸制剂可以提高仔猪生长性能。一方面哺乳动物本身能够代谢和分解这些酸类;另一方面, 有机酸可降低饲料的p H值, 从而可降低胃内pH值, 有利于胃蛋白酶活性增强及抑制病原微生物如溶血性大肠杆菌的生长与繁殖, 因此可提高仔猪对日粮养分尤其是蛋白质的消化率, 降低仔猪的腹泻。目前, 柠檬酸、富马酸 (延胡索酸) 、甲酸、甲酸钙等酸化剂在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的作用效果已得到肯定, 其适宜添加量分别为1%~2%、1%~2%、0.6%~1.2%、1.2%~1.5%。一般说来, 酸化剂在玉米豆粕日粮中应用效果明显, 可以显著提高蛋白质消化率, 并可显著降低腹泻病的发生率。

2乳酸菌、酵母等益生素及寡糖等化学益生素

可以改善肠道微生物生存环境, 抑制病原菌生长, 促进有益菌的繁殖及活性而防止断奶仔猪腹泻。

3复合酶制剂

在仔猪日粮中联合添加外源性蛋白酶、淀粉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等, 不仅可以减轻或消除饲料抗营养因子的影响, 弥补内源性消化酶的不足, 促进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 降低消化道内容物的粘度, 提高饲料利用率, 消除消化不良, 减少腹泻的发生, 而且还可以刺激仔猪消化系统的发育, 促进内源性酶的分泌。邓跃林的试验表明, 进口和国产的多酶制剂, 都对断奶仔猪具有促生长及提高饲料转化率的作用;张利民用复合酶添加到断奶仔猪日粮中, 日增重提高11.82%, 饲料转化率提高了1.25%, 下痢发病率下降21.92%。

摘要:近年来, 由于养猪业的快速发展, 母猪规模养殖户越来越多, 但由于缺乏饲养母猪的技术和经验, 仔猪断奶前后发生腹泻病的情况时有发生, 给广大母猪养殖户 (场) 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就断奶仔猪腹泻发生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措施作出阐述。

关键词:断奶,仔猪,腹泻,防治

参考文献

[1]李宝林主编.猪生产.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2]蔡宝祥主编.家畜传染病学 (第4版)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2005

[3]A.D.列曼 (美) 主编.猪的肠道疾病.成都:四川科学技水出版社, 1987

[4]乔忠主编.畜禽传染病免疫手册.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2

上一篇:厨房操作话刀下一篇:云数字接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