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仔猪

2024-05-21

哺乳仔猪(精选十篇)

哺乳仔猪 篇1

1红土诱食仔猪喜爱拱土, 可将粒料撒在干净的红牯土上, 让仔猪一边拱土, 一边吃料。一是可以收到照好的补饲效果, 二是可以防止仔猪缺铁性贫血。

2以母教子在仔猪没有补饲的情况下可将母猪食槽放低, 让仔猪在母猪采食时拣食饲料, 训练仔猪开食。但母猪食槽内沿的高度不能超过10 cm, 日粮中搭配仔猪喜食的饲料。

3以大带小仔猪有摸仿和争食的习性, 可让已会吃料的仔猪和不会食料的仔猪一起吃料。仔猪经过摸仿和争食, 很快便能学会吃料。

公司哺乳仔猪死亡原因的调查与分析 篇2

关键词:畜牧;哺乳仔猪;成活率;对策

前言

哺乳仔猪成活率低,一直是捆绕养猪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更是反映集约化养猪场生产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到集约化养猪场的经济效益。由于哺乳期仔猪自身生理条件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常导致哺乳仔猪大量死亡,给养殖生产带来严重损失。据报道,目前我国国内条件较差的农村农户分散饲养的母猪,其哺乳仔猪死亡率比较高,可达40%左右,中小规模猪场仔猪死亡率为20%-25%左右。为探讨哺乳仔猪死亡原因,笔者对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裕丰公司的三个养猪场2005仔猪死亡原因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并试探讨相应对策。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裕丰公司是湘西自治州生猪养殖规模最大,也是州内唯一一家集约化、公司化的生猪养殖企业,成立于2002年,由原来一个3000头养殖规模的养猪场发展到今天年饲养量达4万余头的集约化养殖企业,拥有职工57人。猪场内设有公猪舍、母猪舍、保胎舍、产房、保育舍、育肥舍等六类栏舍,全程实行自繁自养的饲养管理方式。

1、调查范围与方法

1.1调查范围

湘西自治州裕丰公司三个养猪场的饲养管理情况、疾病防治情况以及哺乳仔猪的保健情况。

1.2调查方法

对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裕丰公司的三个养猪场2005仔猪死亡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统计的主要内容有:活产仔数,腹泻死亡数(包括黄白痢、传染性胃肠炎、生理性腹泻等),弱胎死亡数,母乳不足死亡数,管理不当(冻、压、踩、压)死亡数,其他传染病死亡数,并按死亡原因分别计算仔猪死亡率。

2、调查结果与死亡分析

2.1调查结果

湘西自治州裕丰公司共有三个集约化养猪场2005年共存栏母猪1748头,年产仔猪43650头,全年哺乳期仔猪共死亡9298头,死亡率平均为21.3%。死亡统计见下表:

湘西自治州裕丰公司三个养猪场2005哺乳仔猪死亡情况统计表

死亡原因死亡数(头)死亡(%)占死亡总数(%)

腹泻33677.7136.21管理不当25205.7727.1

母乳不足13673.1314.7

弱胎11612.6712.49

其他传染病8832.029.52.2死亡原因分析

2.2.1腹泻

本次调查统计的腹泻包括:仔猪黄白痢、传染性胃肠炎、生理性腹泻等。由于哺乳期仔猪胃的发育不完全、消化机能不完善,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消化不良,表现为生理性腹泻,也容易受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侵害而发生仔猪黄白痢,在寒冷季节则易感染传染性胃肠炎。生理性腹泻是由于母乳过浓以及仔猪消化能力下降而导致的;仔猪黄白痢是养猪场集约化条件下最易发生的肠道传染性疾病,病原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尤以仔猪黄痢对仔猪的危害最大,其发病日龄小、治愈率低、死亡率高,而且猪场一旦发生仔猪黄白痢,就不容易根除;传染性肠胃炎多发于天气寒冷的冬季,病原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成年猪感染后死亡率较低,而哺乳仔猪感染后则死亡率较高。

2.2.2管理不当

因管理不当导致仔猪被冻死、压死、踩死、母猪咬死等死亡情况,多集中发生于产后1-2周内。由于仔猪体温调节能力差,特别怕冷,刚出生时活动能力差,因此容易被母猪踩死或压死,在寒冷季节则容易被冻死。初产母猪、母猪体形较大、产后母猪体质较弱、产仔舍未设立护栏或护仔间、冬季垫草太长、冬季产仔舍保温不好等,则可增加仔猪被压、踩、冻死的比率;另外,个别母猪有咬食仔猪的恶癖,或患乳房炎时,时有咬死仔猪的情况发生。

2.2.3母乳不足

发生母乳不足的原因主要是母猪营养不良、母猪年龄偏大、母猪患乳房炎或感染其他疾病。由于母猪病理或生理机理下降、营养摄入不足等原因,造成产后少乳或缺乳,仔猪饥饿而死,或因营养不良导致体质下降,最终发生衰竭或感染疾病死亡。

2.2.4弱胎

发生弱胎的原因主要是妊娠期母猪体质差、母猪年龄偏大、窝产仔数过多、饲料营养不全或发霉变质等。弱胎仔猪出生后,往往争抢不到乳汁,加上活动能力弱、抗病力差,弱胎仔猪基本上因饥饿而死亡。

2.2.5其他传染性疾病

导致仔猪死亡的其他传染病主要有:伪狂犬病、链球菌病、气喘病等。

3、讨论

3.1、疾病的科学防治

疾病是引起哺乳期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仔猪腹泻是最主要的致死原因。本次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腹泻死亡占死亡总数的比率最高,为36.21%;其他传染性疾病死亡占死亡总数的9.5%。为减少哺乳仔猪疾病死亡,提高仔猪成活率,应采取的对策为:①做好饲养管理工作。包括:控制母猪体况,实行产前减料,避免母猪产后乳汁过浓;搞好产房卫生,保持母猪乳房清洁;仔猪出生后应尽早让其吃到初乳,并人工辅助固定乳头;仔猪出生2-3天内注射牲血素;供给清洁充足的饮水,避免仔猪饮用粪尿污水;②做好疾病防治工作。包括:做好兽医卫生消毒,严防传染性疾病的侵入;产前给母猪注射疫苗,主要有:链球菌疫苗(分娩前35天),伪狂犬灭活疫苗(分娩前28天),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和流行性腹泻三联苗(分娩前22天),仔猪黄白痢三联苗(分娩前14天);仔猪出生后及时注射猪瘟(即超前免疫)、巴氏杆菌、仔猪副伤寒疫苗;另外,及时发现和治疗母猪和仔猪疾病。

3.2、管理不当的对策与方法

管理不当引起的仔猪被压、冻、踩、咬死是哺乳期间仔猪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次调查结果中,该项仔猪死亡占死亡总数的比率为27.1%。为避免仔猪因管理不当而发生被压、冻、踩、咬死亡,应采取的对策为:①加强营养、改善母猪体质,及时淘汰年龄偏大和有咬食仔猪恶癖的母猪;②在产仔舍设立护仔栏或护仔间,冬季加强产仔舍保温,即采取保温箱技术;③做好接产及初生仔猪护理,尤其是要加强对初产母猪、体型过大母猪的看护,在仔猪出生后尽早让其吃到初乳,并根据仔猪体质适当调整并人工辅助固定乳头。

3.3、母猪的合理饲养

母乳不足及弱胎也是哺乳期仔猪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次调查结果中,母乳不足和弱胎死亡占死亡总数的比率分别为14.7、12.49%。可采取的对策有:①对妊娠母猪实行科学的饲养,给予营养合理、全价的日粮,不喂发霉变质的饲料;②淘汰年龄偏大的母猪;③及时发现和治疗母猪疾病;④必要时实行仔猪寄养。

4、结论

本次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哺乳仔猪死亡原因按死亡率高低依次为腹泻、管理不当、母乳不足、弱胎和其他传染病所致死亡。

为降低哺乳仔猪死亡率,应采取的相应对策的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和仔猪的保育,包括:①合理饲养妊娠母猪,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②及时淘汰年龄偏大的母猪,保持母猪正常的繁殖力;③改善产仔舍的条件设施,在设立护仔栏、护仔间、仔猪保温箱等设施的基础上,做好产房的通风换气,保持产房适宜的温湿度;④做好接产和仔猪保育,包括尽早让仔猪吃到初乳、人工辅助固定乳头、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及时补铁。另一方面是做好疾病防制工作,包括:①加强兽医卫生消毒工作,严防外来传染病侵入,减少疾病发生;②产前对母猪进行疫苗注射,仔猪出生后及时进行免疫注射;③用药物对母猪和仔猪进行疾病预防,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参考文献

贺长青,王建文,李卫东,等.断奶前仔猪死亡原因分析及提高其成活率的主要措施[j].湖南农业科学,2002,(2):51~52.孙有良,齐会贤,刘炜,等.中小规模猪场断奶前仔猪死亡原因分析及对策[j].湖南畜牧兽医,2003,(24)5:20~21.陈润生.猪生产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李菊芬.提高仔猪成活率的综合措施[j].湖南畜牧兽医,2004,(2):17~18.欧爱明,缪智刚,何瑜,等.哺乳仔猪死亡原因分析与对策[j]湖南畜牧兽医,2006,(1):37~39.郑飞燕,陈善华,等.规模化、集约化猪场的猪群兽医保健规程[j].湖南畜牧兽医,2005,(4):30.[7]曹进过.哺乳仔猪死亡原因及解决办法探讨[j].福建畜牧兽医,2004,(24)5:32~33.[8]梁日勤,陈之杰,等.规模猪场发生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及其综合防制[j].湖南畜牧兽医,2005,(4):13~14.[9]聂立欣,等.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免疫学研究进展[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03(2):12~14.[10]彭慧珍,李丽立.仔猪的饲养管理策略[j].湖南畜牧兽医,2006,(1):25~27.[11]杨广忠,杨春莲.哺乳期仔猪死亡原因与防制[j].畜禽业,2002(142)2:38~39.致谢

哺乳仔猪的饲养与管理 篇3

1.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

1.1 生长发育快、代谢机能旺盛、利用养分能力强

刚出生的仔猪体重在1公斤左右,不到成年猪体重的百分之一,但是仔猪的生长发育速度特别快,到10天左右体重就可以达到2公斤,30天左右能达到5-6公斤,60天左右能达到10-13公斤。仔猪长的这么快是因为它们的物质代谢旺盛,蛋白质、钙、磷的代谢都比成年猪高很多。20天左右的仔猪,每千克体重沉积的蛋白质大约是成年猪的30-35倍。可见,仔猪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很高,对营养物质不足的饲料反应很敏感,因此,必须保证仔猪对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取。

1.2 体温调节的能力差,怕冷

由于仔猪大脑皮层发育不够健全,以及仔猪体内能源贮存少,使仔猪自己调节体温能力降低,一旦遇冷血糖会迅速降低,如果吃初乳不及时,仔猪就会出现死亡。

仔猪的正常体温大约39℃,出生时的环境温度要在30-32℃左右,一旦环境温度偏低,则仔猪的体温也随之下降,当降到一定温度时会回升。仔猪出生后体温下降的幅度和恢复所用时间与环境温度是正相关。环境温度越低则体温下降越快,恢复时间也越长,反之也是一样。而当环境温度降到一定范围时,会导致仔猪被冻僵,死亡。据研究,出生仔猪如处于13~24℃的环境中,体温在生后第一小时可降1.7~7.2℃,尤其20min内,由于羊水的蒸发,降低更快。仔猪体温下降的幅度与仔猪体重大小和环境温度有关。出生仔猪如果裸露在1℃环境中2h可冻昏、冻僵,甚至冻死。

1.3 仔猪消化器官功能不健全

仔猪出生时虽然有消化器官,但是其重量和容积都太小,功能大大的不健全。新生仔猪的胃只有4~8g,能容纳乳汁25~50g。20天左右胃重35克,容积能扩大2-3倍,当仔猪60天时胃重达到150克,小肠也开始强烈的生长,4周龄时重量为出生时的10.17倍。消化器官这种强烈的生长可维持到7~8月时,之后开始下降,一直到13~15月龄才接近成年水平。

仔猪出生时胃内仅有凝乳酶,胃蛋白酶很少,所以仔猪不能消化蛋白质,但是此时仔猪的肠腺和胰腺发育已经比较完全,各种酶的活性较高,食物主要是通过小肠消化。所以,初生小猪只能吃奶而不能吃飼料。

1.4 没有免疫力,爱得病

仔猪出生时没有先天免疫力,是因为免疫抗体是γ-球蛋白,胚胎期由于母体血管与胎儿脐带血管之间被6~7 层组织隔开,限制了母体抗体通过血液向胎儿转移。因而仔猪出生时没有先天免疫力,自身也不能产生抗体。只有吃到初乳以后,靠初乳把母体的抗体传递给仔猪,以后过渡到自体产生抗体而获得免疫力。

2.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2.1吃足初乳 初乳对于仔猪最重要,一方面,它为仔猪提供免疫抗体,帮助仔猪抵抗各种传染病:同时,初乳的营养物质最丰富,可以为仔猪的成长发育提供足够的物质基础。仔猪出生后,在擦干粘液,断脐消毒后,要立刻帮助仔猪吃初乳。仔猪及时吃足初乳有三方面好处。①增强适应能力 仔猪能及时吃足初乳,可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从而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②促进排胎便 初乳中含有较多镁盐,具有清泻性,可促进胎便排出。③有利于消化道活动 由于初乳的酸度高,可促进消化道的活动。因此,吃不上初乳的初生仔猪很难养活,既使勉强活下来,往往因为发育不良而形成僵猪。

2.2断脐 妊娠期间,胎儿经由脐带获得营养。仔猪脱离产道后,脐带将成为细菌侵入初生仔猪的一条通道,若操作不当,会造成细菌感染。方法是,先用手将脐带中的血挤回仔猪的腹部端,然 后用手指或钝器将脐带剪断,长度以仔猪站立脐带不着地为准。为防止感染,剪断脐带后须用2%碘酒消毒。如发生脐部出血,用一根线将脐带绑紧。

2.3 剪犬齿及断尾 仔猪生后就有成对犬齿,仔猪的牙齿不影响吃奶,但由于吃奶时争抢乳头而咬痛母猪 或其他仔猪的脸,会造成母猪不安心喂奶而压死仔猪。所以,在仔猪出生后马上用消毒钳从根部切除犬齿,要注意切断面平整。用于育肥的仔猪出生后,为了预防育肥期间的咬尾现象,一般在剪犬齿的同时进行断尾。方法是用消毒过的钳子剪去仔猪尾巴的三分之一,然后涂上碘酒,防止感染。

2.4 固定乳头 仔猪有专门吃固定奶头的习性,开始几次吃一个固定乳头,直到断奶都不变。为提高仔猪成活率,使全窝仔猪生长发育均匀健壮,应在仔猪生后2~3天内,进行人工辅助固定乳头。固定乳头宜以仔猪自选为主,人工控制为辅,特别是要控制强壮仔猪乱抢乳头。一般把强壮仔猪放在一边,待其他仔猪找好乳头后,母猪开始放奶后再立即把它放在指定的奶头上吃奶。

2.5 防寒保温 哺乳仔猪调节自身温度的能力差,特别怕冷,在寒冷季节必须做好防寒保温工作。近年来在一些大型养猪场采用红外线灯取暖方法,效果不错。一般是在保温箱内悬挂红外线灯,一般功率在250W左右,根据所需温度不同灯的高矮也不同,照射时间也根据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采用红外线采暖方式,既可以为仔猪提供适宜的温度,也不影响母猪,是很值得推广的取暖方式。

2.6 防止压踩 仔猪被母猪压踩死亡是非病死亡的最主要因素,可占到初生仔猪死亡率的五分之一,一般在出生后四天以内居多,而以出生第一天最为多见,在没有任何限制的圈舍内更加严重。因此,减少仔猪被压死踩死,可极大的提高哺乳仔猪的成活率。防压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①设母猪限位架 有条件的,母猪产房内设有排列整齐的分娩栏,在栏的中间部分是母猪限位 栏,供母猪分娩和哺育仔猪,两侧是仔猪吃奶、自由活动和吃补助饲料的地方。母猪限位架的两侧是用钢管制成的栏杆,用于拦隔仔猪,栏杆长为2.0~2.2m, 宽为60~65cm,高为90~100cm,由于限位栏架限制了母猪大范围的运动和躺卧方式,使母猪不能“放偏”倒下,而只能先腹卧,然后伸出四肢侧卧,这样使仔猪有个躲避的机会,以免被母猪压死。②保持环境安静 产房内防止突然的响动,防止闲杂人等进入,断齿,固定乳头,防止因仔猪乱抡乳头造成母猪压踩仔猪的机会。③加强管理 饲养员要细心管理母猪和仔猪,一方面要让母猪泌乳旺盛,同时给仔猪设置保温箱,在仔猪出生一两天内,将仔猪关入箱内,定时放奶, 可降低仔猪被压死的几率,2日龄后仔猪吃完奶便自动到保温箱中休息,尽量减少与母猪的接触机会。另外产房要24小时看管,一但发现仔猪被压,立即哄起母猪救出仔猪。

2.7 补铁补硒 仔猪体内缺铁就会影响自身的造血。而初生仔猪体内储备的铁很少,从母乳中能得到的数量也有限。另外,仔猪缺硒易发缺硒性下痢、肝坏死、白肌病、水肿病等。因此,必须给仔猪补铁补硒。其方法有多种:①仔猪生后三天内,颈部或臀部肌肉注射右旋糖酐铁钴注射液和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也可以用铁、硒合剂如“牲血素”、“富铁力”等,使用剂量要根据产品说明而确定。②在栏内撒布一些干净的红黏土,让仔猪自由采食,以补铁的不足。

2.8补食补水 仔猪两周龄后母乳已不能滿足仔猪生长发育要求,解决办法就是补给高营养的乳猪料,同时早补料可以锻炼仔猪的消化器官及其消化功能,能促进胃肠发育防止下痢,为仔猪断奶打好基础,一般在5至7日龄开始诱食,使用补饲料槽,每天不少于六次,用全料颗粒料加水成糊状抹在仔猪嘴里,让仔猪习惯后自行在补料期间采食,应注意及时清除补料槽中仔猪屎尿并进行有效消毒。

2.9 防病 初生仔猪抗病能力差,很容易染病死亡,而在仔猪染病中危害最大的是腹泻病。仔猪腹泻病包括多种肠道传染病,最常见的有红痢、黄痢、白痢和传染性胃肠炎等。

仔猪红痢病是因产气荚膜梭菌侵入仔猪小肠,引起小肠发炎造成的。本病大多发生在生后三天内的仔猪上,无明显症状,精神沉郁,离群,四肢无力站立不稳,先拉灰黄或灰绿色稀便,后拉红色糊状粪便,故称红痢。仔猪红痢发病急,死亡率高。仔猪黄痢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多发生在3日龄左右,症状是仔猪突然拉稀,粪便稀薄,呈黄色或灰黄色,有气泡并带有腥臭味。本病发病快,但是随着仔猪长大而发病率降低。仔猪白痢病是仔猪常见病,即大肠杆菌引发的胃肠炎,多发生在一个月左右的仔猪,一个月以上后10~20天发病最多,病情严重。主要症状是下痢,粪便呈乳白色、灰白色或淡黄白色,粥状或糨糊状,有腥臭味。此病如果条件较好,可以使死亡率降低,条件不好可造成仔猪脱水瘦弱死亡。

仔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病毒引起,各种猪均易感染发病,只是仔猪死亡率高。

预防仔猪腹泻病的发生有以下几种措施:(1)养好母猪 母猪的健康状况是关系到仔猪健康与否的物质基础。只有把母猪饲养好,加强对母猪的饲养管理,才能保证仔猪的正常成长,千万不要喂变质饲料,保证乳汁的质量。(2)保证猪舍清洁卫生 一定要对圈舍进行全面的消毒清洗,同时要对妊娠母猪消毒,避免对出生仔猪的污染。(3)保持良好的环境 圈舍要干净,整洁,温度湿度要适宜,没有有害气体,为仔猪提供舒服的生长环境,提高抗病能力。(4)采用药物预防和治疗 1.抗菌素和磺胺药物的疗法 首选的药物有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和硫酸链霉素。庆大霉素每次每千克体重4-11毫克,一日2次,口服;每千克体重4-7毫克,一日1次,肌肉注射;卡那霉素每千克体重5-15毫克,每日2次,肌肉注射;乙基环丙沙星,每千克体重2.5-10.0毫克,一日2次,肌肉注射;氯霉素每日每千克体重50毫克,肌肉注射;青霉素8万单位加硫酸链霉素80毫克,一次内服,一天2次;磺胺脒0.5克加甲氧苄氨嘧啶0.1克,研末,每次每千克体重5-10毫克,一 日2次;庆增安注射液每次每千克体重0.2毫升,一日2次,口服。2.微生态制剂疗法 目前,我国有促菌生、乳康生、和调痢生等三种制剂。三者都可调整胃肠道内菌群平衡,预防和治疗仔猪黄痢的作用。促菌生于仔猪吃奶前2-3小时,喂3亿活菌,以后每日1次,连服3次;喂药时加入药用酵母可提高疗效。乳康生于仔猪出生后每天早晚各服1次,连服2天,以后每隔1周服1次,每头仔猪每次服0.5克(1片)。调痢生每千克体重0.10-0.15克。每日1次,连用3天。在服用微生态制剂期间禁止服用抗菌药物。

哺乳仔猪保健管理要点 篇4

1 仔猪断奶前死亡原因

仔猪断奶前死亡由多种原因引起, 而且若干原因之间常常呈现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造成哺乳仔猪死亡的疾病较多, 特别是一些传染性疾病, 如蓝耳病、猪瘟、伪狂犬病、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链球菌病及杂菌感染等。在哺乳阶段最常见的是大肠杆菌病, 可造成严重的腹泻, 导致仔猪脱水、虚弱, 甚至死亡。很多疾病可由母猪传给仔猪, 特别是在炎热季节, 母猪分娩机体抵抗力低的时候。

2 新生仔猪的处理

2.1 由于初生仔猪必须通过吃初乳才能获得免疫力, 因而要确保仔猪出生后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吃到足够的初乳。研究表明, 初生仔猪哺乳前的血液抗体浓度很低, 没有抵抗力, 而采食足够初乳后血清平均抗体浓度可上升1 000倍以上, 采食能力越强, 母源抗体水平越高。

2.2 由于仔猪的温度调节机能尚未发育完善, 所以对温度尤其是低温非常敏感。仔猪出生时的温度要求为34℃, 环境温度适合, 仔猪躺卧。若仔猪挤在一起, 说明环境温度低。保温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关键措施, 大型集约化猪场主要采用保温箱、红外线灯或电热板加热, 小型猪场或散养户主要使用稻草、木屑等垫料保温, 在有垫料情况下仔猪可耐受比最适温度低8℃的气温。气流可降低猪的体表温度, 使仔猪感到寒冷;潮湿地面也可使仔猪感到寒冷 (感觉比实际温度低5~10℃) , 因此, 产房内应避免贼风和潮湿。仔猪出生后体表有很多液体, 自然干燥需要45 min, 会带走仔猪的大量体热, 所以应用干净的毛巾或柔软的垫草擦干, 以减少体热的散发。

2.3 补铁应在仔猪生后2~3 d进行, 若过早则可造成严重的反应。剪牙、断尾时应注意消毒和操作步骤。有的饲养员会在剪牙过程中造成牙龈的损伤, 或残存的牙齿太尖刺伤上牙龈, 造成细菌感染, 引起败血症, 或由于链球菌等感染导致关节炎。断脐或断尾过程中最好用碘酊消毒, 防止通过伤口感染, 引起腹膜炎、败血症等。操作器械要注意消毒, 操作要轻柔。在剪牙、断尾时可同时进行补铁, 以减少仔猪的应激反应。

2.4 哺乳仔猪采食量很低, 教槽料的质量一定要高;此外, 由于教槽料营养丰富, 故教槽料每次的添加量也不能太多。产房内温度较高, 饲料被仔猪粪尿污染后容易发霉, 有可能造成哺乳仔猪霉菌素中毒, 轻则腹泻、重则导致其他疾病。

浅淡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篇5

【关键词】仔猪;哺乳;饲养;生理特点

昌宁县更戛乡共有11个自然村151个村民小组,2012年末存栏生猪58264头,能繁母猪8784头。仔猪由于其自身的生理特点,哺乳期较难饲养,如管理不善便极易死亡。现将仔猪初生期、开食补料期的管理要点及疾病防疫策略简述如下:

1 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

哺乳仔猪是指从出生到断奶阶段的仔猪。哺乳期在各个养猪场长短不同, 一般为21~35 d。哺乳仔猪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 也是抵抗力最弱的时期。

1.1 生长发育规律

哺乳仔猪生长发育快,物质代谢旺盛。猪出生后,其生长强度高于其他家畜。猪的初生重轻,不足成年体重的 1%,但生后生长发育很快。在1月龄时,仔猪的体重可达到初生重的5~6倍,2月龄时仔猪的体重可达初生体重的 10~13倍。猪的生长强度大,因而代谢很旺盛。

1.2 机体调节

哺乳仔猪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抗寒力差。哺乳仔猪出生时,大脑皮层发育不健全,通过神经系统调节体温的能力差,再加之仔猪皮薄毛稀,皮下脂肪少,相对体表面积大,散热多,因此,仔猪特别怕冷。而且仔猪体内能源的贮存很少,遇到寒冷血糖很快降低,如不及时吃到初乳则很难成活。

1.3 消化机能

哺乳仔猪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腺机能不完善。仔猪出生时,消化器官虽然已经形成,但其重量和容積都比较小。仔猪胃内仅有凝乳酶,缺乏游离盐酸,胃蛋白酶没有活性,不能消化蛋白质,缺乏蔗糖酶,不能很好地利用蔗糖。由于胃及肠管pH值较高,对进入的细菌缺乏抵抗力,所以哺乳仔猪易患病。

1.4免疫力哺乳仔猪缺乏先天性免疫力,容易生病。哺乳仔猪的免疫系统不发达,在出生后,依靠母猪的初乳传递一些抗体,自身的抗体产生系统在30日龄后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所以仔猪患病往往是在出生后3~20d。

2 初生期的饲养管理

针对初生仔猪反应不灵敏、抵抗力差、免疫力弱、抗寒能力差、消化机能不完善、极易受伤害等特点,不断加强仔猪初生期的饲养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2.1 接产

临产母猪快要分娩时,接产员要经常注意观察,并做好接产准备。分娩时必须有专人接产和助产,尤其是初产母猪,并注意做好消毒工作。仔猪出生后,接产人员应立即用手指将仔猪口、鼻内的黏液掏出并擦净,再用抹布将全身黏液擦净。及时把初生仔猪放进保温箱,以免着凉。

2.2 断脐

先将脐带内的血液向仔猪腹部方向挤压,然后在距离腹部4cm处把脐带用手指掐断,断处用碘酒消毒,若断脐时流血过多,可用手指捏住断头,直到不出血为止。

2.3 剪犬齿

仔猪出生后的第一天,对窝产仔数较多,特别是在产活仔数超过母猪乳头数时,可以剪掉仔猪的犬齿。对初生重小,体弱的仔猪也可以不剪。去掉犬齿的方法是用消毒后的铁钳剪除,注意不要损伤仔猪的齿龈,断面要剪平整。剪掉犬齿的目的,是防止仔猪互相争乳头时咬伤母猪乳头或仔猪双颊。

2.4 断尾

用于育肥的仔猪出生后,为了预防育肥期间的咬尾现象,要尽可能早地断尾,一般可与剪犬齿同时进行。方法是用消毒后的铁钳剪去仔猪尾巴的1/3(约2.5cm长),然后在创口涂上碘酒,防止感染。注意防止流血不止和并发症。

2.5 打耳号

对预留的后备种猪逐头打耳号,每头仔猪1个号;对准备作为商品肉猪的仔猪逐头按窝打耳号,每窝1个号,同窝同号,将来根据耳号即可查到出生日期和父母代,便于考察育肥猪的生长发育情况。

2.6 固定乳头、及早吃上并吃足初乳

2.6.1 固定乳头

固定乳头是为了使仔猪有秩序地吮乳。固定乳头的基本原则是:1头仔猪只能专吃1个乳头;为使全窝仔猪发育整齐,宜将体大强壮的仔猪固定在后边奶少的乳头(体大仔猪按摩乳房有力,能增加泌乳量),将体小较弱的仔猪固定在前边奶水多的乳头,以弥补其先天不足。为了保证母猪所有乳房都能受到哺乳刺激而充分发育,只要母猪体力、表情正常,则其所有的有效乳头都尽量不留空(没有仔猪吃奶的乳房,其乳腺即萎缩),如果仔猪头数不够,可以从其他窝并入。

2.6.2 及早吃上并吃足初乳

固定仔猪出生后1个月内,主要从母猪乳汁中获得各种营养物质和抗体。母猪产后3~5d内分泌的乳汁为初乳,哺乳一周后的乳汁为常乳,二者在化学成分上是有很大区别。初乳中蛋白质含量特别高,并含有大量的白蛋白和球蛋白,而脂肪含量却很低。初乳能满足仔猪生长对于蛋白质的需要,且符合初生仔猪消化能力差、不易消化大量脂肪的特点。初乳还含有磷脂质、酶和激素,特别是免疫球蛋白,是哺乳仔猪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它可增强仔猪的体质、抗病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初乳中含有较多的镁盐,具有轻泻性,能促进胎粪排出;初乳的酸度高,可促进消化道活动;初乳还含有加速肠道发育所必需的未知的肠生长因子,使仔猪在出生后24h内提高肠生长速度30%左右。因而仔猪在生后立即吃足初乳,具有诸多好处。吃初乳多的仔猪生长快,以生后1小时内每头仔猪平均吮乳100ml为例,最先出生的在10min内已吃到90ml的初乳,而最末产出的仔猪,由于初乳中免疫球蛋白含量迅速下降,初乳吮吸量少,生长会受到影响。

新生仔猪肠道内有胞饮功能,肠道上皮可原封不动地将初乳蛋白吸收到细胞内部,再运送到淋巴和血液中去,供仔猪吸收。随着仔猪肠道的发育,上皮的渗透性发生变化,对蛋白的吸收也随着改变。在出生后3h以内,肠道上皮对抗体(Y-球蛋白)吸收能力为100%,3~9h则为50%,10~12h后下降为5%~10%,36h即停止作用,这正是要仔猪尽早(出生后0.5~1h,最迟不超过2h)吃上初乳、吃足初乳的原因。

2.7 防寒保温

2.7.1 仔猪自身供热机能

新生仔猪需要热量多,而出生24h内的仔猪基本不能利用乳脂肪和乳蛋白氧化供热,主要热源是靠分解体内储备的糖原和母乳的乳糖。在气温较高的条件下,仔猪出生24h后氧化脂肪供热的能力才加强;而在寒冷环境(5℃)下,仔猪需要在出生60个h后才能有效地利用乳脂肪氧化供热。寒冷是仔猪的大敌,使仔猪变得不活跃,食欲减退,不愿去吃初乳,而使仔猪免疫能力下降,导致疾病发生。仔猪的体温调节功能从出生的第9d起才开始逐步完善,20日龄时才接近完善。所以做好仔猪的保温防寒工作,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一大保证。

2.7.2 哺乳仔猪在各阶段的适宜温度

不同日龄仔猪最适宜温度为:1~3日龄,30~32℃;4~7日龄,28~30℃;8~15日龄,25~27℃;16~27日龄,22~24℃;28~35日龄,20~22℃。相对湿度以70%~80%为宜。保温的措施是单独为仔猪创造温暖的小气候环境,因为小猪怕冷,而大猪怕热,母猪在15℃气温下表现舒适,如果把整个产房升温,一则对母猪不适宜,二则多耗能源不经济。

2.7.3 仔猪保温防寒措施

主要措施有:要堵住母猪分娩舍栏舍进风口,阻断穿堂风袭击母、仔猪,可采取塑料薄膜隔开长走廊和腰墙,还可以用塑料薄膜在屋脊下建“棚中棚”以保温。母猪栏铺上软稻草或木板垫。仔猪补料保温间或仔猪保温箱里铺上软稻草、干木屑或麻袋;在保温箱内安装1盏250瓦或2盏100瓦红外线保温灯,通过灯的位置高低和开关来调节合适的温度;仔猪补料间上方用麻袋或牛皮纸罩住;条件好的场所可安装电热恒温保温板(板面温度26~32℃,可调节)。

2.7.4 注意事项

在保温过程中,饲养员要经常观看保温箱的温度计,观察仔猪的状态,如互相打堆、集中于保温灯下,说明保温房内温度不够,要把保温灯放低些;如仔猪远离而分散在保温箱的四周,则说明温度过高,应把保温灯升高些。

2.8 選择性寄养

母猪产仔多,奶水不足或母猪产仔过少时需要并窝,最好采用寄养的方法来解决,在高度集中产仔的猪场,为了使每窝仔猪均匀发育,将同时产的几窝仔猪体重大小顺序混合重新编组,分别送给几头母猪哺乳,使得每头母猪有效乳头占满,不留空位。

2.9 防止踩压

统计表明,7日龄以内仔猪死亡率占整个哺乳期死亡率的50%~70%,而哺乳期因压致死的占总数的40%~50%,可见初生仔猪防踩压是至关重要的。在生产中可在母猪栏内设保育箱,即仔猪补料温间或仔猪保温箱,仔猪出生后即放入保育箱内休息,定期放出哺乳,一般每隔1~1.5h哺乳一次,仔猪通过2~3d训练,即可养成自由进出保育箱的习惯。

2.10 仔猪补铁

初生仔猪体内铁的贮存量很少,每1kg体重约为35mg,仔猪每天生长需要铁7mg,而母乳中提供的铁只是仔猪需要量的1/10,若不给仔猪补铁,仔猪体内贮存的铁将很快消耗殆尽。给母猪饲料中补铁不能增加母乳中铁的含量,只能少量增加肝脏中铁的储备。 仔猪出生后4~5d,在训练其补料的同时,为了防止仔猪发生缺铁性贫血,应及时给仔猪补铁。补铁的方法很多,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给仔猪肌肉注射铁制剂,如培亚铁针剂、右旋糖酐铁注射液、牲血素等,一般在仔猪3日龄注射100~150mg。

2.11仔猪补硒

严重缺硒地区,仔猪可能发生缺硒性下痢、肝脏坏死和白肌病,宜于生后3d内注射0.1%的亚硒酸钠、维生素E合剂,每头0.5ml,10日龄补第二针。

2.12 仔猪饮水

仔猪生长迅速, 代谢旺盛, 需水量较多, 因此应设置饮水槽, 从3日龄开始必须供给清洁的饮水。也可在每1L水中加葡萄糖20g、碳酸氢钠2g、维生素C0.06g。同时, 由于母乳中含脂肪量高达7%~11% , 仔猪又活泼爱动, 常感口渴, 如不供给清洁的饮水, 则会喝脏水或尿液, 容易导致下痢。

3 小公猪去势

去势就是将非种用公猪的两个睾丸阉割掉。最适宜的去势时间是在10~20日龄。因为这时仔猪小,容易操作,手术后出血较少;且有母猪初乳抗体的保护,容易恢复。去势要使用已消毒、锐利的手术刀片,去势前后要用3%~5%碘酒和灭菌结晶磺胺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

4 防疫灭病措施

1日龄为了预防仔猪白痢的发生,可在吃初乳之前口服如下药物(任意一种即可):增效磺胺甲氧嗪注射液,规格5×10ml,第一次吃初乳之前口腔滴服0.5ml,以后每天两次,连续3天;硫酸庆大霉素,每支2ml,8万国际单位,第一次吃初乳前口腔滴服1万国际单位,每天两次,连续3天。1~3日龄每天早晚各滴服1次微生态制剂,调整胃肠道菌群,防止腹泻的发生。市面常用微生态制剂如调痢生、促菌生、赐百健等,用户可按说明书剂量加水适量进行稀释,用滴管滴适量于仔猪舌根部。4日龄鼻腔滴注猪伪狂犬病疫苗。20~25日龄对仔猪进行猪瘟疫苗首次免疫。

5 仔猪最佳的断奶时期

母猪产仔后, 子宫复旧的时间一般在24d左右, 完全恢复需要35d。研究证明,仔猪生后3~5 周龄断奶较为有利, 过早断奶会造成母猪繁殖障碍。仔猪4~5 周龄断奶已被推广应用。

对早期断奶仔猪, 应供给相适应的全价日粮, 饲养于清洁、干燥、温暖的猪舍中, 以促进仔猪生长, 防止下痢, 减少弱猪比例, 提高成活率, 以期获得体重大、生长均匀的仔猪。

断奶的方法可采用一次断奶法、分批断奶法和逐渐断奶法。

(1)一次断奶法。此种断奶法的优点是省工省时, 便于操作, 多被工厂化养猪生产所采用,缺点是会引起仔猪应激和母猪烦躁不安。这种断奶法是在断奶前3d减少哺乳母猪饲粮的日喂量, 到断奶日龄一次将仔猪与母猪全部分开。

(2)分批断奶法。此种断奶法的缺点是会延长哺乳期, 影响母猪的繁殖成绩, 目前多不采用。这种断奶法是将一窝中体重较大的仔猪先断奶, 弱小的仔猪继续哺乳一段时间, 以便提高断奶体重。

(3)逐渐断奶法。此种断奶方法优点是可减轻断奶应激对仔猪的影响, 缺点是比较麻烦而费人力。这种断奶法于断奶前3~4d减少母猪和仔猪的接触与哺乳次数, 并减少母猪饲粮的日喂量, 使仔猪由少哺乳到不哺乳有一个适应期。

6 结语

为了最好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必须应用科学技术,加大科技投入,使更戛乡养猪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在养猪生产诸环节中,哺乳仔猪培育是最关键、最困难的一个环节。

参考文献

[1]季华员,李省辉.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J].现代农业科技,2007(21).

哺乳仔猪的护理要点 篇6

1 新生哺乳仔猪死亡的原因

1.1 母猪挤压和踩踏

一是母猪产后身体虚弱, 或体型较大、行动不便所致;二是有的初产母猪产仔时呈神经质, 起卧不安, 使新生哺乳仔猪遭到踩压;三是母猪产仔时产圈未设护仔栏, 加上母猪母性不好, 造成压死新生哺乳仔猪;四是由于天气寒冷, 新生哺乳仔猪生后受冻行动不便而受到踩压。

1.2 营养不良

新生哺乳仔猪出生后未能吃到初乳, 得不到母源性抗体的补充, 使新生哺乳仔猪容易感染疾病而死亡;缺乏某些营养素, 如新生哺乳仔猪生后7d左右缺铁, 造成缺铁性贫血死亡。

1.3 发生疾病

新生哺乳仔猪出生后易发生红、黄、白痢, 吃料后易发生消化不良, 造成腹泻;在传染病多发季节易发生猪瘟、副伤寒等传染病而死亡。黄痢常发生在产后3d内, 死亡率较高;红痢常发生在产1周内, 死亡率也高;白痢一般发生在产后10d左右, 死亡率低于红、黄痢。

2 预防新生哺乳仔猪伤亡措施

2.1 提高新生仔猪初生重一是造用体格大的种猪进行繁殖, 二是开展杂交, 三是加强妊娠母猪后期的饲养。

2.2 降低分娩新生仔猪的死亡

一是确诊母猪为妊娠时, 立即投喂营养含量全面的饲料;二是淘汰老龄的母猪, 定期更新母猪群;三是对将要分娩的母猪注射催产素等促进子宫收缩, 缩短产程;四是做好接产工作, 抢救假死新生仔猪。

根据不同的原因, 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例如做好护仔栏, 可以防止一部分新生哺乳仔猪被踩死压死。又如做好接产工作, 抢救假死新生仔猪、剪掉新生仔猪的犬牙、严格按无菌规定实施阉割等, 也可以防止一部分新生哺乳仔猪死亡。

2.3 及时哺乳, 固定乳头

母猪产后4d左右分泌的乳汁称为初乳。初乳的重要特点是, 乳糖和乳蛋白含量特别高, 特别是免疫球蛋白, 是新生哺乳仔猪获得免疫的重要保证物质, 免疫球蛋白占乳蛋白60%~70%。这些乳糖和乳蛋白是新生哺乳仔猪生长迅速的生要营养物质, 一定要保证新生仔猪吃到具有免疫的初乳。

新生哺乳仔猪出生后会自动寻找乳头。开始2d, 是新生哺乳仔猪在找乳头、抢乳头、固定乳头, 建立并稳定母仔之间、同窝小猪之间关系的阶段。全窝新生仔猪降生后, 即可训练固定乳头。可利用新生仔猪选择并占据乳头的行为, 再按新生仔猪的体质强弱和大小, 加以人为调整、应使弱小的新生仔猪吸吮中部和前部的乳头, 强状的新生仔猪吸吮后部的乳头。一定让全部新生仔猪都能吃到母猪乳汁。

2.4 防压防冻

仔猪出生后, 尽快擦干身上的粘液。在产圈设置红外线保温箱或红外线保温小室, 地面上铺干燥柔软的垫草。无电源的产圈, 可在相邻两个产圈设火墙或土暖气, 供暖要平稳恒定。要设置护仔栏或护仔间。护仔栏为在母猪舍靠墙的地方, 用圆木或铁管在离墙和地面各25cm处拦隔。护仔间为在母猪舍内用板或砖搭建一个四周封闭的小室, 留一小门, 适时放出喂奶。

2.5 及时补铁

铁是血红蛋白、肌红蛋白、铁蛋白以及所有含铁酶类的主要或重要组成成分。新生哺乳仔猪体内的铁总贮存量的50mg, 而仔猪每日生长需要量为7~10mg, 母猪乳中含铁量很少, 每头仔猪每日从母猪乳中得到铁不足1mg, 这样需补铁。

常用补铁办法如下: (1) 注射含铁剂。选择仔猪容易被吸收的, 常用右旋糖酐铁或葡聚糖铁等铁制剂, 肌肉或皮下注射1~2mL, 又同时再注射1次。 (2) 服补铁剂, 溶于1000mL热水中的硫酸亚铁2.5g、硫酸铜1g, 过滤后逐头灌服2次/d, 10mL/次。

2.6 新生哺乳仔猪的提早补料

母猪的正常泌乳高峰在产后第3~4周, 以后就逐渐下降, 满足不了仔猪生长快的需要, 一定提早补料。训练新生哺乳仔猪开食, 在仔猪出生后1周龄后, 并开始发现仔猪有掘拱行为时就立即补料。当仔猪2~3周龄时, 就饲喂稀粥状的饲料和青饲料, 也可以把这类饲料煮熟透后再饲喂仔猪。

哺乳仔猪的培育要点 篇7

1.1 彻底清洗产床、料槽、垫板、地面、排污沟及一切用具及设备, 凉干后用消毒液彻底消毒3次待用, 并准备好保温箱等其他必备用品。

1.2妊娠母猪临产前5~7天进入产房, 使其熟悉和适应环境, 减少环境应激。进入产房后每天适量供给维生素VC和维生素VE至产前, 同时视母猪的体况逐日减少饲料喂量, 产前1天减少到平时喂量的一半, 产仔当日不喂料。同时, 产前用30~40℃的高锰酸钾水清洁母猪臀部、阴部, 以保证产后哺乳卫生。

2 人工助产

在母猪分娩时, 采取人工助产可以减少仔猪死亡。可在仔猪身体刚露出时, 用手轻轻握住仔猪, 随母猪阵缩的力量向外牵引而取出仔猪, 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或纱布擦净其口、鼻和身体上的黏液, 接着把脐带内的血液向腹部挤压, 并在离腹部4~5 cm处将脐带剪断, 立即用碘酒消毒, 若流血较多, 可用手指压迫止血, 或用棉线结扎止血。正常情况下, 母猪每5~25分钟产出1个胎儿, 产程持续2~4小时。当全部产出后10~60分钟胎盘脱出, 分娩结束。有时产出的仔猪有假死的现象 (心脏仍然跳动) , 必须施以急救, 可用手托住背部和臀部, 让其一伸一曲, 迫使其胸腔和腹腔受压而恢复呼吸。另外也可用酒精刺激其鼻黏膜使其反射性打喷嚏而开始呼吸。

3 仔猪喂养

3.1 寄养

如果窝产仔数太多或哺乳母猪发生急性病等原因不能哺乳, 则应考虑寄养。寄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2窝猪之间的产期相隔不宜超过3天, 否则寄养难以成功; (2) 应选择泌乳力高、性情温和的母猪做继母; (3) 寄养一般在夜间将被寄养仔猪混入仔猪群, 并用气味大的药液撒在仔猪身上, 然后母仔分开一定时间, 放入母猪栏哺乳; (4) 一般应选择身材较强壮的个体寄养, 弱猪应留在亲生母猪处饲养。

3.2 喂好初乳

初乳是母猪产后3~5天内分泌的乳汁, 其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各种氨基酸、白细胞、维生素、溶菌素等, 可以帮助仔猪抵抗各种疾病和促进其生长。仔猪必须在生后2小时内哺喂初乳。

3.3 固定乳头

在仔猪生后3天内应当辅助仔猪特别是弱小的仔猪吮乳, 让弱小的仔猪固定在前面2对奶头吮乳, 由于前面得乳头泌乳量较大, 这样可以使整窝猪长得比较均匀。如果母猪乳头比较多, 可训练仔猪吮2个奶头, 避免空出的奶头变成瞎奶头。

3.4 诱食

7~10日龄时开始诱食。用香甜的颗粒料或专门配制的全价诱食料引诱仔猪尽早开食, 对减少断奶应激和补充母猪泌乳量下降造成营养不足等有很大的好处。诱食的方法是将诱食料撒在仔猪经常活动的地方, 让仔猪学会吃料。及时清除未吃完的诱食料, 防止发霉变质。如果仔猪几天后仍然不吃料, 可采取强制诱食。方法是将饲料调成糊状, 抹在仔猪嘴边或用奶瓶逐头喂料, 但不可一开始就喂得太多。仔猪开食后要控制好喂量, 根据采食情况增减, 保持每天饲料新鲜, 每天4~6次为宜。

4 日常管理

4.1 防寒保暖

仔猪出生后24小时内需要保证躺卧区温度达到34~35℃, 2~3天内温度在30~32℃, 3~7天内温度在28~30℃, 以后逐渐下降到20日龄的24℃直至断奶。否则仔猪下痢会增多, 感冒、肺炎以及间接导致的压死、饿死会增加。最好准备仔猪保温箱, 如果用红外线灯、石英管灯等从上面辐射的取暖器, 应在仔猪躺卧区铺上橡胶、木板、麻袋等导热性低的材料做成的垫子, 最好用专用电热垫, 防止仔猪腹部受凉。

4.2 添加微量元素

生后3~5天内给仔猪注射铁剂, 预防缺铁性贫血发生。可用血多素肌肉注射150~200 mg/头, 2周龄时再注射1次, 以后在开食料中添加。补铜和硒促进生长。在仔猪出生后3~5天肌肉注射0.1%亚硒酸钠生理盐水0.5 m L。2周龄时再注射1 m L。供给清洁饮水, 并加入适量的有机酸或稀盐酸帮助消化。

4.3 腹泻预防

哺乳仔猪的饲养要点 篇8

1 吃足初乳

初乳是指母猪产后第1~2天内所分泌的乳汁。初生仔猪缺乏先天性免疫力, 而此时母猪初乳中富含免疫球蛋白等物质, 仔猪吃到初乳后, 可以从中获得免疫抗体, 使机体具有被动免疫力。因此仔猪应在出生后2小时内应吃到初乳, 在36小时内吃足初乳。

2 固定奶头

仔猪有固定乳头吸乳的本能。开始几次吸食某个乳头, 一经认定就不肯改变。由于母猪各个乳头的泌乳量不同, 位于前面的奶头泌乳多, 通常身体强壮的仔猪就会抢占最前边的乳头, 而相对体质较弱的仔猪则自动选择了后面的乳头。这时饲养员必须进行人工辅助固定, 让弱小的仔猪吃前边的乳头。只有这样才能使一窝小猪体重均衡, 相差不大, 不然的话, 就会造成仔猪大的大、小的小, 差异过于明显, 以大欺小的打斗现象就会随之出现。

3 保温防压

初生仔猪的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 冬季或早春寒冷季节尤其要做好猪舍的防寒保暖工作。通常用红外线灯、暖床、电热板等工具加温猪舍。出生后2~3天的仔猪行动不灵活, 一些初产母猪常常会因起卧不当而压死压伤仔猪, 所以需要安装护仔栏。除安装护仔栏外, 还应加强值班检查, 认真做好护理工作。

4 均窝寄养

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一些意外情况, 致使母猪不能护理哺乳仔猪, 就需对仔猪实行寄养。要注意两窝产期不得超过3天, 且选择性情温顺、护仔性好、母性强的母猪负担寄养的任务。可以在仔猪身体上涂抹母猪乳汁或尿液, 实现顺利寄养。

5 剪牙

出生仔猪有尖锐的犬齿, 用于取食、自卫和攻击, 可能会咬伤其它仔猪及母猪乳房和乳头等。为避免这些伤害, 在仔猪出生第一天要修剪牙齿。

6 断尾

通常在仔猪出生第一天进行断尾, 以防止仔猪间相互咬尾。一般用手术刀或锋利的剪刀截去最后3节尾椎骨, 并涂药预防感染。对于散养户来说, 由于饲养规模不大, 可以不进行断尾。充分利用尾巴的运动可以辨别猪的心情, 当尾巴摇晃说明猪心情好, 当尾巴使劲地摇晃, 则说明猪只的心情好的不得了。相反, 尾巴不动, 夹于两腿内侧, 则可能心情不好, 精神沉郁, 甚至生病了。

7 及时补料

仔猪生长至3周龄后母乳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 这是则需要及时补料。一般在7~10日龄时开始诱食训练。可在仔猪吃奶前, 将料涂在母猪乳头上, 让仔猪舔食, 也可在仔猪料中加调味剂如乳猪香, 让仔猪自由采食。在训练仔猪开食的同时, 让仔用猪饮用清洁水。

8 抓旺食

仔猪随着消化机能渐趋完善和体重的迅速增加, 采食量不断增加, 为了提高仔猪断奶重和断奶后对成年猪饲料的适应能力, 应加强补料。饲料需要含有高能量、高蛋白, 且营养全面、适口性好、容易消化, 如此才能满足仔猪快速生长的需要。同时, 仔猪进入旺食阶段, 可适当增加喂食次数, 每天以5~6次为宜。

9 适时早期断奶

一般猪场可在35日或45日龄断奶。饲养管理条件好的可以实行21~28日龄断奶。

1 0 疾病防治

哺乳仔猪管理技术要点 篇9

1 做好前期准备

分娩舍要远离嘈杂喧闹的环境, 因为喧噪的环境会使母猪受惊, 导致腹部受压, 影响仔猪成活率。围产期母猪转入分娩舍前, 要用含5%~10%食盐的2%~3%热烧碱溶液对网床、仔猪棉垫和饲喂工具进行清洗和消毒;隔1 d后, 每立方米空间再用高锰酸钾45 g和40%甲醛溶液90 m L密闭熏蒸 (使用此法消毒时, 一般室温应不低于20℃、相对湿度在60%~80%) 24 h, 待甲醛气味完全散尽, 围产期母猪才可上床待产;上床前, 用36℃的清水清洗母猪全身, 可有效降低仔猪腹泻的几率。

除要供给围产期母猪清洁充足的饮水和空气清新、干燥洁净的猪舍环境外, 还要适当调整围产期母猪的日粮水平。因为高床网上产仔会使母猪的活动范围大大缩小, 母猪的采食量会受到不同程度地影响。此时多食或过食会让母猪胃肠内容物过多而压迫子宫引起早产、难产或产后不食, 从而影响母猪泌乳量和仔猪成活率;而严重失重会影响母猪日后发情。若母猪出现分娩征候, 当天可不饲喂, 以免母猪生产时呕吐或便秘, 影响产后食欲, 进而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

母猪大多在安静的深夜分娩, 因此饲养人员要勤于观察, 避免仔猪出生后因无人照看而受凉腹泻或被母猪压死、咬死等。另外, 提前备好干爽毛巾、药皂、打牙钳、断尾钳、缝合线、碘酒棉球、长臂手套、塑料盒、高锰酸钾、红外线烤灯、仔猪棉垫及缩宫素注射液等。

2 做好接产工作

1) 由于母猪过于瘦弱而没有力气产出胎儿或过于肥胖使产道受压迫难以产出胎儿及其他因素造成难产时, 需考虑人工助产。人工助产要视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措施, 且助产前需将长臂手套经0.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 再涂抹药皂, 然后将手指合拢呈圆锥状在母猪努责间歇伸入产道。对产力不足的母猪注射缩宫素50 IU, 若0.5 h仍产不出胎儿, 需将手伸入产道, 握住胎儿的眼窝或双腿, 随母猪努责拉出胎儿;如果胎儿胎位不正, 需将手伸入产道拨正胎位, 让母猪自行产出;若母猪骨盆狭窄而胎儿过大, 需将胎儿肢解后分段拉出。人工助产时应尽量防止损伤母猪产道, 所以在此过程中手术人员应禁戴戒指、手链、手镯等。为防止人工助产时母猪发生感染, 注射宫炎宁5 m L/次, 1次/d, 连用3 d。母猪产程结束后, 为其注射10 m L的20%土霉素注射液, 预防母猪子宫内膜炎。

2) 仔猪出生后, 用手指将脐血捋进仔猪体内, 留三指宽的长度掐断脐带, 用碘酒棉球消毒脐带断端, 用干净毛巾擦去仔猪口鼻内和全身黏液。由于初生仔猪被毛稀少且体温调节能力差, 易因受凉而致腹泻或晕厥, 所以应将其置于30~35℃烤灯的环境里。

3) 有些仔猪产出后, 由于在狭窄的产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或是包于胎衣之中而发生缺氧性假死, 只要及时采取得当的抢救措施, 就能让假死仔猪转危为安。抢救方法:首先擦净假死仔猪口鼻内的污物, 将其置于36℃的温水中 (仔猪口鼻露于水面外) , 左手握住仔猪头部, 右手握住其臀部, 轻轻对折, 一般1~3 min便可使假死仔猪恢复自主呼吸。

3 及时吃足初乳

仔猪出生后2 h内要吃到初乳。初乳中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 是初生仔猪获取母源抗体的唯一途径;同时, 初乳中含有大量镁盐, 能促使初生仔猪排出胎粪。据研究, 若仔猪在出生后6 h内吃不到足够的初乳 (约250 g/头) , 仔猪易患全身性感染 (最常见的就是各种早发性腹泻) , 而母猪易患传染病、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及乳管不通。需注意的是, 在仔猪吃初乳前, 应先用手挤去几滴乳汁, 以免受污染的初乳被仔猪所食, 而引起腹泻。仔猪吃完初乳后, 需进行剪除犬齿和断尾 (留两指宽的距离) 处理。仔猪出生后第3天, 肌肉注射右旋糖酐铁3 m L, 以防仔猪发生缺铁性贫血甚至引起腹泻等。

4 提高母猪的泌乳能力

仔猪出生后3~5 d, 应开始增加母猪的饲喂量。仔猪出生后6~21 d, 应按“母猪体重×1%+0.5×仔猪头数”计算每头泌乳母猪的饲喂量;此间母猪每日摄取能量的75%用于泌乳, 若营养不足, 母猪会动用体内脂肪, 引起掉膘, 以致严重影响泌乳性能和生产性能, 所以此间最重要的任务是促进母猪采食、提高泌乳力、减少掉膘失重。仔猪出生后22~28 d, 母猪泌乳高峰期过后, 要逐步减少饲喂量, 从原来最高的8.5~9.0 kg/头逐渐降至1.8~2.0 kg/头, 从而刺激母猪乳房自然收缩, 降低乳房炎的发生率。

5 固定乳头吃奶

同窝仔猪初生重不尽相同, 大的重达1.7~2.0kg、小的仅0.5~0.8 kg。体格强壮的仔猪往往拱占前3排的乳头或多占乳头, 使得较弱小的仔猪只能居于后几排乳头或抢不到乳头, 使哺乳仔猪的死亡率升高。有研究发现, 由于母猪乳房血液供应各不相同, 因此所分泌乳汁的成分也有所差异。为力求仔猪有高的成活率和好的整齐度, 应按“弱前强后”的原则, 将弱小的仔猪固定在前3排乳头吃奶。

6 做好保护措施

仔猪出生后5 d内, 由于独立生活能力较差, 常被母猪压死或是离开护仔栏而致受凉腹泻。因此, 饲养人员要在母猪每次哺乳完后, 立刻将仔猪置于护仔栏内30℃烤灯小环境里, 可大大降低仔猪腹泻率及死亡率。

7 科学寄养

仔猪寄养是规模化养猪和仔猪早期断奶技术应用下诞生的又一新技术, 是提高仔猪断奶前的成活率及整齐度的重要手段。要多以公仔猪为寄养对象, 因为在寄养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小母猪繁殖性能较差。寄养时间最好是仔猪出后48 h内, 且寄养栏分娩母猪与被寄养栏分娩母猪产仔间隔时间最好不超过2 d;若将日龄较大但弱小的仔猪寄养到较晚产仔的母猪窝内, 要注意的是寄养仔猪断奶日龄不要超过本场所规定的最大断奶日龄。有研究认为, 连续寄养增加了病原传播的机会, 从而提高了仔猪断奶前的死亡率和断奶后的发病率;还认为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阳性猪群中, 把寄养限制到最小程度 (产后24 h以内, 只考虑窝产仔数和有效乳头的平衡) , 断奶前和保育期仔猪的死亡率都会明显下降、出栏率也能得以提高。

8 适时补饲

仔猪出生后第5天可在料槽中放置一些适口性很好的教槽料, 诱导仔猪开食。尽可能早开食既有利于增重, 又能促进仔猪消化器官的发育、增强消化机能、减轻断奶后某些饲料对消化道的敏感刺激。有关资料证明, 断奶后第1周腹泻的发生率与断奶前消耗的饲料成反比, 因此抓好断奶前补料可预防腹泻。

9 减小断奶应激

冬季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篇10

关键词:仔猪;饲养;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S81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1-0189-1

1 防寒保暖

新生仔猪需要热量多,而出生24小时内的仔猪基本不能利用乳脂肪和乳蛋白氧化供热,主要热源是靠分解体内储备的糖原和母乳的乳糖。在气温较高的条件下,仔猪出生24小时后氧化脂肪供热的能力才加强;而在寒冷环境(5℃)下,仔猪需要在出生60个小时后才能有效地利用乳脂肪氧化供热。寒冷是仔猪的大敌,使仔猪变得不活跃,食欲减退,不愿去吃初乳,而使仔猪免疫能力下降,导致疾病发生。仔猪的体温调节功能从出生的第9天起才开始逐步完善,20日龄时才接近完善。所以做好仔猪的保温防寒工作,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一大保证。

不同日龄仔猪最适宜温度为:1-3日龄,30-32 ℃;4-7日龄,28-30℃;8-15日龄,25-27℃;16-27日龄,22-24℃;28-35日龄,20-22℃。相对湿度以70-80%为宜。保温的措施是单独为仔猪创造温暖的小气候环境。因为“小猪怕冷”而“大猪怕热”,母猪在15℃气温下表现舒适,如果把整个产房升温,一则对母猪不适宜,二则多耗能源不经济。在保温过程中,饲养员要经常观看保温箱的温度计,观察仔猪的状态,如互相大堆、集中于保温灯下,说明保温房内温度不够,要把保温灯放低些;如仔猪远离而分散在保温箱的四周,则说明温度过高,应把保温灯升高些。

2 固定乳头、吃足初乳

固定乳头是为了使仔猪有秩序地吮乳。固定乳头的基本原则是:一头仔猪只能专吃一个乳头;为使全窝仔猪发育整齐,宜将体大强壮的仔猪固定在后边奶少的乳头(体大仔猪按摩乳房有力,能增加泌乳量),将体小较弱的仔猪固定在前边奶水多的乳头,以弥补其先天不足。为了保证母猪所有乳房都能受到哺乳刺激而充分发育,只要母猪体力、表情正常,则其所有的有效乳头都尽量不留空(没有仔猪吃奶的乳房,其乳腺即萎缩),如果仔猪头数不够,可以从其他窝并入。

确保仔猪吃到足够的初乳,提高断奶体重。 首先必须确保仔猪吃够初乳,初乳中的免疫蛋白浓度很高,对仔猪的的抗病力具有关键的作用。新生仔猪肠道内有胞饮功能,肠道上皮可原封不动地将初乳蛋白吸收到细胞内部,在运送到淋巴和血液中去,供仔猪吸收。随着仔猪肠道的发育,上皮的渗透性发生变化,对蛋白的吸收也随着改变。在生后3小时以内,肠道上皮对抗体(γ-球蛋白)吸收能力为100%,3-9小时则为50%,9-12小时后下降为5%-10%,36小时即停止作用。这正是要仔猪尽早(出生0.5-1小时,最迟不超过2小时)吃上初乳、吃足初乳的原因。

3 防疫灭病措施

1日龄为了预防仔猪白痢的发生,可在吃初乳之前口服如下药物(任意一种即可):增效磺胺甲氧嗪注射液,规格5×10ml,第一次吃初乳之前口腔滴服0.5ml,以后每天两次,连续3天;硫酸庆大霉素,每支2ml,8万国际单位,第一次吃初乳前口腔滴服1万国际单位,每天两次,连续3天。1-3日龄每天早晚各滴服一次微生态制剂,调整胃肠道菌群,对于黄痢病和白痢病的预防。可以给妊娠母猪注射疫苗,一般常用的有仔猪大肠杆菌三价苗或大肠杆菌二价苗。防止腹泻的发生。市面常用微生态制剂如调痢生、促菌生、赐百健等,用户可按说明书剂量加水适量进行稀释,用滴管滴适量于仔猪舌根部。4日龄鼻腔滴注猪伪狂犬病疫苗。20-25日龄对仔猪进行猪瘟疫苗首次免疫。对缺铁性贫血症的预防,可以在仔猪出生后2-5天注射补铁剂;在没有补铁剂的情况下,可以让仔猪舔食一些地层深处的红粘土或补食一些带根的草皮。

4 防压

一般那些体大过肥、行动不便、腹大下垂与初产无护仔经验的母猪易压死仔猪.关键是要设置“护仔栏”对仔猪加以保护。护仔栏是一种保护仔猪安全的装置,做法就是在墙面上设置一个横杆,可阻止母猪依靠墙角睡觉而压死初生仔猪。横杆距地面25-30cm,距墙面20-25cm。护仔栏的设计要体现方便、实用的原则。为增大猪舍的有效面积,护仔栏应该做成可拆卸式的,在仔猪比较大的时候就将其拆除,以利于仔猪活动。

5 补料、补水

母猪泌乳高峰为产后20-30天,40天后显著减少。母乳满足仔猪营养需要的程度是:3周龄为97%,4周龄为73%,8周龄为28%。母乳量逐渐减少,仔猪越长越快,这就产生了营养供求矛盾。需要人为干预提早训练仔猪开食,否则待母乳减少时仔猪还不习惯吃料,必然影响仔猪生长发育。另外,仔猪消化系统不发达,机能不完善,提早开食,能刺激仔猪消化器官发育和分泌机能完善。一般仔猪出生后5日龄训练饮水,7日龄训练开食,到20日龄能大量采食饲料。用于哺乳仔猪的饲料一定要营养全面、易消化、适口性好、并且有一定的抗菌能力,仔猪采食后不易拉稀等特点。最好制成经膨化处理的颗粒料,保证松脆、香甜适口。

6 顺利断奶

当仔猪养到40日龄时可断奶。断奶方法:(1)一次断奶法易发生仔猪消化不良和不安,母猪乳房肿胀等现象,应在断奶前三天控制母猪饮水及精料,使之降低泌乳。(2)分批断奶法:发育良好的仔猪先断奶,体弱小的后断奶。(3)逐渐断奶法,哺乳时把母猪放回原猪圈内让仔猪吃乳,放回次数逐日递减,3-4天即可,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可行的断奶方法。

7 防止拉稀,提高成活率

引起仔猪拉稀因素:主要有管理(如通风不良、温差大、卫生差、湿度过大)、疾病(如细菌性、病毒性、寄生虫性(主要是球虫性))等因素。初生仔猪抗病能力差,消化机能不完善,容易患病死亡,对仔猪危害最大的是腹泻病,最常见的细菌性腹泻有仔猪黄白痢,最常见的病毒性腹泻有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性腹泻,最常见的寄生虫病腹泻有球虫病。

预防拉稀措施:除加强饲养管理外,还要求保持圈舍的卫生、清洁、干燥,剩余饲料、垫草、粪便及时清除,同时加强环境消毒,至少每周消毒一次;注意空气的流通,空气流通能及时排出有害气体,防止呼吸系统及其他疫病的发生,通风时应避免冷风直吹猪体,换气口设在舍内较高对称位置,形成空气对流,根据天气情况调整通风量。并做好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及保健等。

综上,提高哺乳仔猪的成活率是哺乳期饲养管理中最重要的目标,尤其在冬季气候恶劣,哺乳仔猪面临着更多环境风险,只要我们加强饲养管理,提供适宜的环境,帮助哺乳仔猪度过最危险阶段,哺乳仔猪的成活率就会大大提高。

上一篇:石材幕墙的设计与施工下一篇:人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