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理财看风险

2024-05-17

透过理财看风险(精选七篇)

透过理财看风险 篇1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从商业银行的出发点进行一般性归纳,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以自然人为服务对象, 利用自身网点、技术、人才、信息、资金各个方面的优势, 运用各种理财工具, 以帮助个人客户达成生活目标或投资目标而提供的综合性服务。而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进行了法律角度的界定。办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本办法所称个人理财业务, 是指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 财务规划, 投资顾问, 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这个定义是从商业银行具体的业务种类角度, 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内涵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说明。

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就其金融特性而言是介于股票 (债券) 和储蓄存款之间的准储蓄产品。一般地, 其风险低于股票 (债券) 而高于储蓄, 其收益低于股票 (债券) 而高于储蓄。

二、风险理论概述

(一) 风险的本质

风险, 是事件的不确定性所引起的, 由于对未来结果予以期望所带来的无法符合期望结果的可能性。简言之, 风险是结果差异引起的结果偏离, 即期望结果的可能偏离。风险, 是期望而无法控制。事件的不利性让人们感受风险, 事件的有利性驱动人们追逐风险。

(二) 风险的类别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将风险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别, 根据对期权研究的需要, 参照国际大银行的分类, 下面将风险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意外风险3类。

市场风险可以归结为价格波动的风险。一个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会与多种市场发生联系, 因而就面临多种市场风险。一般来说, 价格上升有利于卖方 (供方) , 价格下降有利于买方 (求方) 。所以, 市场风险与企业自己在市场上的位置 (买方还是卖方) 有关。

信用风险是由债务人不能如期履约造成的。与市场风险相对照, 信用风险与企业 (债权人) 发生业务往来的对方 (债务人) 有关。根据信用种类的不同, 信用风险可划分为两类:借贷信用风险和商业信用风险。前者指资金借出方不能如期收回本金和利息;后者指货品的卖方 (通常在赊销情况下) 不能如期收回贷款。

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风险分析

个人理财业务的组合化性质必然带来风险的多样性与多重性, 这和此项业务的丰厚利润形成鲜明的对比。根据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应当对个人理财业务实行全面、全程风险管理, 既应包括商业银行在提供理财服务过程中面临的法律风险等主要风险, 也应包括理财计划或产品包含的相关交易工具的市场风险以及商业银行进行有关投资操作和资产管理中面临的其他风险。而银行在实践中, 较为容易发生的风险提示不足的问题有:在产品名称中显示有诱惑性、误导性或承诺性收益安排的字样。用过于专业化的语言来描述产品风险, 并有意将风险抽象化、含糊化;在产品协议和说明书中有关风险提示的表述处于不明显的位置, 使用引用性表述, 不直接将风险记载于产品的核心法律文件中。在宣传理财产品的资料中故意不提及产品的风险, 给风险识别能力差的客户群以误导或诱导等等。因此, 正确认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风险是十分必要的。

(一) 货币时间价值与风险

货币的时间价值也称为资金的时间价值, 指一定量的货币在不同的时间具有不同的价值。通常的情况是, 随着时间的推移, 货币会发生增度。这种情况造成了在不同时点上的货币“票面额”不直接可比的问题。但在财务上, 很多情况下又必须比较不同时点上的货币额。特别是在投资决策领域, 不同时点货币额比较的问题比比皆是, 因为涉及到投资, 肯定会有货币的支出与回收, 而各种支出与回收的时间又肯定会不同。这就要求财务上要有一个合理的不同时间货币价值换算的方法。

投资于单一行业或单一项目往往要引起大的风险, 因为投资的盈亏完全依赖于该行业或该项目的前景:无论是行业的哀退、市场的波动、技术的更新, 甚至某一偶发事件, 都会使投资回收化为泡影。正因为如此, 有势力的大公司都趋向于跨行业、多元化经营, 从而避免全部资金被单一行业或市场的兴衰、波动所左右。股票、债券等证券以及证券市场的出现, 为小公司和个人投资者提供了分散投资的途径。通过购买不同行业、不同公司的证券, 公司或个人可以很容易地避免集中投资的风险。与实业投资相比证券投资有更大的灵活性, 公司或个人可以根据自己对风险的喜好选择理想的风险—收益投资组合。

(二) 市场风险分析

当前债券的发行主要在银行间市场进行, 并且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债券的主要购买者。近期, 企业短期融资券等多种债券的发行也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 商业银行成为其主要承销者和购买者。由此看来, 银行及其他类金融机构所承担的风险, 并没有由于短期融资券的发行而得到分散, 仅表现为其资金运用的构成中有价证券的比重有所上升。在这种情况下, 只有通过商业银行理财计划或个性化理财业务的开展引入非金融机构和居民手中的资金, 间接达到有价证券持有者的多元化, 才能真正实现风险的分散, 实现居民资金向资本市场的顺畅流动。

理财产品今后的投资方向会更加广阔, 面临的市场风险也更加多变, 商业银行应根据风险指引及自身业务发展战略、风险管理方式和所开展的个人理财业务特点, 制定更加具体和有针对性的内部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管理规程, 建立健全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体系, 并将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纳入商业银行整体风险管理体系之中。综合理财业务的风险除具有理财顾问服务的上述全部风险外, 还要或多或少地承担市场风险。如商业银行出售承诺保底收益率的理财产品, 在利率、汇率等市场环境发生不利变化后, 由于杠杆效应明显, 保底收益的产品会给银行带来很大的损失。

(三) 法律风险分析

受我国金融法律制度和管理体制的制约, 理财业务的法律风险十分突出, 并成为理财业务最主要的潜在风险。

我国实行的是严格的分业管理制度和利率管制政策, 商业银行实际上不能调整存款利率。同时, 由于金融衍生产品和场外市场发育程度很低, 商业银行理财资金的投资对象主要是国债、金融债和央行票据, 信用等级高, 收益率也较稳定, 绝大部分属于到期固定利率, 如果不能准确界定理财产品的性质, 就有可能使理财业务与信托业务、储蓄存款业务的界限不清, 使商业银行面临诉讼威胁, 并受到有关法律法规的处罚。

风险指引要求商业银行在提供理财服务时, 要向客户进行风险提示, 也就是事前的风险揭示, 这样的目的是将银行法律责任限定在最小范围内, 减少法律纠纷。但在产品销售上, 采取的主要是大众化的营销方式, 但既没有按照标准化、大众化产品销售的要求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 也没有按照理财产品的不同风险收益组合进行充分的风险揭示。一些商业银行虽然在合同中设计了风险揭示的条款, 但在理财产品的宣传和销售过程中, 风险揭示经常被有意或无意忽略, 且银行在营销宣传中, 用固定收益率、预期收益率等字眼误导消费者, 使得消费者忽略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 简单的将理财产品等同于储蓄产品。一旦个人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率低于预期收益率, 就存在纠纷的可能性。

摘要: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与发展, 各金融机构抓住时机, 面向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相继推出各种金融理财产品。其中商业银行作为资本市场中的主体, 个人理财计划在商业银行业中出现, 则是利率市场化和银行业竞争加剧的必然结果。本文将从财务角度, 在时间价值风险、市场风险与法律风险等方面, 就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的风险性进行论述。

关键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风险

参考文献

[1]张志强.期权理论与公司理财.2000.

[2]汤谷亮.高级财务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1.

[3]陈标.商业银行个人理财计划迅速发展的成因及影响分析.武汉金融, 2007, (20) .

[4]何楠.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分析.财经界 (下半月) , 2006, (09) .

透过理财看风险 篇2

金融危机之后,业界主要的金融机构开始将危机中获取的教训应用到改善和加强风险管理体系中去,尝试改造已有的风险管理平台,使其有能力减缓未来类似的极端情况带来的冲击。这是一个持续很久的过程。

首先,金融机构需要弄清楚传统意义上的风险管理在危机中扮演的角色。其次,它需要从最近的市场变化和政策变化中总结出与风险管理相关的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之上,打造适应后金融危机形势的新型风险管理体系,其中包括风险管理的战略定位,风险文化建设,风险分析以及量化预测等。

风险管理的战略定位取决于一个公司在实现其战略目标过程中所能够承受的风险,其风险管理体系应该能够完整、全面、准确地发现所有相关风险并采取最适当的风险管理战术,来确保公司的运营在其预先确立的风险限度之内。

业界的专家对同一风险的量化看法可能很不同,但都一致认为风险文化是关系到金融服务企业长期成功的关键要素。尽管高层重视容易成为一种口号,但它仍然是风险管理成功的必要条件。畅通的沟通机制是建立有效的风险文化的另一基石。不管信息技术平台多么先进,如果它产生的结果不能实时地传播到整个组织的话,是没有任何价值的。核心管理层应该倡导和鼓励关于风险讯息的实时的、透明的沟通。统一的风险文化可以让风险政策转化成流程,并在全公司范围内得到有效地贯彻执行。

最近一次金融危机揭示了风险计量模型本身有很大风险。模型的风险指的是由于模型的结果和实际市场结果之间的巨大差异而导致损失的风险。使用错误的工具,或者错误地应用正确的工具,或者错误地解释正确的结果都可能引起模型风险。模型风险反映了强大的金融工具所描绘的愿景和现实之间的脱节。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对金融危机的发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尽管如此,计量模型仍然是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如果当作一种辅助工具并使用恰当的话,这些模型是非常有价值的。前提是必须了解其局限性和恰当的使用条件。

金融危机揭示的另一个结构性的缺陷存在于风险报表及分析方面。某些公司的报表过于繁琐,而另外一些公司却过于简单。几乎每个公司的高层都在为收到太多未经过适当分析的、不具洞察性的风险数据而发愁。其实他们的问题很简单:今天的风险是否比昨天大,是否仍在期望的范围之内,是否已经与公司的风险偏好背离。但是大多数风险报表却不能回答这样简单但具有战略性的问题。

正确的报表系统应该能根据使用者角色和职级的不同进行个性化定制。董事会版本只需关注最重大的风险以及这些风险对公司业绩和股东价值的潜在影响。管理层版本就需要有定量和定性的趋势分析,有无超出风险限度的例外等等。这类报表还应该就运营中的关键风险着重讨论并建议风险管理措施。具前瞻性和预测性应是这类报表的重要特性。在业务层面(或运营层面),风险报表需更细致地反映历史的经营情况、有无具体的违规操作等。对这类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和全面性至关重要。

透过“窗口”看创业 篇3

案例1—丁仕源:童年创业准备, 少年创业成功

现是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英语系一年级学生的丁仕源, 被称为是90后的“牛人”, 他童年就开始了创业准备, 少年时就成功创业。

出生在深圳龙岗区一个富裕家庭的丁仕源, 从小对时尚、娱乐感兴趣的他, 12岁时, 开始考虑着怎样在这方面能有发展。于是, 丁仕源独自来到龙岗区成人培训中心上夜校, 学习市场营销、广告策划等相关课程。

14岁时, 当他听说《中国服饰》记者站招收记者, 就悄悄做了一份简历, 背着父母到杂志社报名。当招聘的工作人员看到这个稚气未脱的小孩时, 当即拒绝了他的申请, 可是, 当他拿出一份他自己收集的几百家服装公司的厂址、联系方式等重要资料, 其中还包括他自己对流行趋势的看法时, 报社破例录用了他。从此丁仕源开始了边学习边工作的生活。后来深圳举办一个大型服饰交易会, 丁仕源负责客户与记者的联络工作, 年少的他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2006年初, 他到《服装时报》担任记者及广告客户主任, 负责深圳、广州两地的业务。在此期间, 他采访了许多企业及企业家, 也参加了几十场的服装发布会及新闻发布会、酒会等, 积累了更多的客户资源。其间他还前往香港、台湾娱乐行业学习, 与著名艺人、导演、经纪人建立联系, 多次成功策划参与组织了深圳、广州服装服饰交易会等活动, 并参与电影的招商及演员统筹, 涉及的明星不乏张学友、陈慧娴、曾志伟等当红艺人。

17岁高三时, 丁仕源创办了自己的文化公司。目前已拥有签约的世界顶级模特公司艺员及模特, 是1000多名模特的经纪人, 参与操办过20个世界级模特大赛和200多个大型活动晚会、酒会。他同时还成为深圳互动文化传播公司的董事总经理、松雷文化集团娱乐部总经理, 及多家公司的持股人。在深圳颇有影响的“南山宝贝”评选中, 他担任总导演和评委。

本案例点评:

什么时候创业才恰当, 不能单纯从年龄、从资金的角度去考虑, 而应该从创业的条件去评估。我们所创立的“经心”创业模型认为:创业者必须在价值取向、性格、人际交往等方面作好创业心理特质的准备, 还要具有开展创业活动所必需的人力、物力、财力、行业、管理、信息、政策和技术等八大资源。对于创业者来说, 具有了创业心理特质和创业资源配置到位之日, 就是创业之时。丁仕源12岁起就开始学习创业知识, 14岁起开始了创业实践, 17岁具备了创业条件, 就创办了自己的文化公司。他的案例告诉我们:创业无时间表, 准备好了, 就可以创业。

案例2—郑远球:创业机会的把握

2006年毕业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的郑远球, 工作一年后开始创业, 成立了公司。他首先选择了电脑行业, 可他渐渐发现电脑行业是个非常成熟的行业, 很难再掘出金子。他迷茫、徘徊, 决定寻找新的项目。

在对项目不断的考察、甄别、放弃的过程中, 郑远球渐渐悟出了要在行业的细分中寻找出路, 他认为细分行业有很强的高成长性。方向定了, 可是适合的细分行业在那里?

2007年“五一”放假前, 郑远球和两个伙伴在公司的沙发上开会, 主题是“细分行业在哪里”, 大家面面相觑, 毫无头绪。“五一”长假, 郑远球在网上漫无目的寻找项目, 无意中发现了西安费特公司。他意识到计算机清洁行业完全是一个新兴的行业, 这个新兴的行业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接下来, 郑远球花了二个月的时间,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去调研市场、去拜访客户、去找周围的人印证此项目的可行性。调查结果让他兴奋不已, 电脑清洁在中国才开始起步, 在深圳只是萌芽。当他确认这个行业在深圳的确尚属概念之后, 便一路兴奋坐火车到了西安, 当天便签下了费特系列产品深圳总代理的协议。

从费特运回机器设备后, 郑远球正式创立了深圳首家具备计算机清洁从业资格的公司—深圳威洁, 同时公司在深圳独家代理费特系列产品。

郑远球的威洁开始从网吧开拓市场, 因为网吧需要这个服务, 但一个新的行业, 要改变网吧的清洁习惯, 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刚开始的时候郑远球曾试过一天跑20间网吧, 都被拒绝门外。天道酬勤, 二个月后, 郑远球的威洁有了第一个网吧顾客。网吧市场一旦敲开, 请求服务的网吧一个接着一个。网吧生意稳定下来后, 郑远球又开始把重心转移到他梦寐以求的行业顾客。

现在, 郑远球的威洁公司牢牢的占据着深圳电脑清洁行业第一的位置, 深圳移动、证券、海关、房屋管理所等企事业单位, 已成为他的固定客户。郑远球获得了成功。

本案例点评:

郑远球在确定项目之前, 曾对汽车美容、建材、电子元器件和服饰等行业进行过大量的市场调研, 他最终在行业的细分中选择了与自己专业相近的电脑清冼项目。对于创业者来说, 在已有的行业中创业, 现有的企业会利用他们各自不同的优势, 对新创企业进行排挤和压制, 会使新创企业处处面对壁垒, 甚至可能会将新创企业扼杀在萌芽之中。因而创业者要尽量在行业的细分中, 开拓新的市场。这类商业机会大都比较隐蔽, 进入壁垒也较小, 因此可能带来的机会收益就大。电脑清冼项目, 这一新的行业, 给郑远球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案例3—廖锦登:先“偷师”后创业

从高中开始, 就喜欢电脑和IT技术的廖锦登, 2007年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系多媒体专业 (网页设计方向) 毕业后, 并没有马上自己开公司, 而是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着先打工、后创业的计划。

廖锦登对深圳的网络公司进行全面分析后, 主动寻找不同的公司, 不计地位、报酬, 想方设法去打工。他有计划地依次应聘到大、中、小型的公司里做网页设计。在打工的过程中, 廖锦登非常注意观察和学习不同规模的公司在经营和管理上的不同风格。

在工作的同时, 廖锦登还多次参加有关部门举办的创业培训和论坛, 在这些活动中, 更激起了他的创业激情。他在创业意识、创业理念上也有了较大的提升, 同时也认识了很多创业的朋友。

2008年初, 廖锦登着手创办了深圳市深一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开展网站建设、网络推广、平面设计和软件开发等业务。公司凭借着优秀的人才资源及高效的服务体系, 在行业与客户中赢得了很高的赞誉。他还提出“提升企业化信息建设”是公司的发展使命。

在公司的起步阶段, 人手不多, 廖锦登晚上经常要工作到12点多才回家。在繁忙的创业过程中, 廖锦登依然坚持学习。他说, 只有持续的学习, 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文化和理念。

从着手创办深圳市深一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到现在, 公司已经成为深圳地区较具规模和有较大影响力的网络服务提供商。签约客户已达4000多个, 同时公司还先后与搜狐、网易、新浪、百度、网站商务通、yahoo、Google等各大门户网站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深一互联”网站已成为知名品牌, 仅旗下的深圳天天厂房网, 日访问量就突破10万人次。

本案例点评:

廖锦登在确定了创业目标后, 走得是“曲线创业”之路, 选择的是“先就业后创业”的方式, 这种方式特别适合毕业时想创业但又不具备创业条件的大学生。廖锦登在就业的过程中, 不断跳槽。与其他大学生跳槽相比, 廖锦登的跳槽更具有计划性和主动性。他依次到大、中、小型公司工作, 工作的目的是“偷师”, 是用别人的资源练自己的手, 这是快速学习的一种方式。在就业的过程中, 廖锦登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学习所在公司的运作模式、管理模式、技术水平和企业文化, 进行人脉积累, 待自己成熟时, 则走上创业之路。

透过“手语”看教育 篇4

一、透过“手语”,看教育的“实”

这个教育故事,要从很多年前说起。那时候的我还是个师范生,只身一人跑到省城去听课。那一次,我见到了特级教师于永正,一个令人尊敬的长者。于老师上完课后,并没有立刻离开,而是把刚用完的粉笔头收拾好放进盒子里,用抹布擦干净讲台桌面,并把之前写在黑板上的字擦干净,然后默默离开。

这个细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十年后依然清晰地印在我的记忆深处。于老师的“手语”告诉我们,这样的行为既是上完一节课后的清理,也是对下一个上课老师的尊重。小小的手势细节,反映出了一个特级教师教学的朴实和道德的高尚。

二、透过“手语”,看教育的“等”

这个故事发生在校园里。一个初中生犯了错,被班主任训斥后,郁闷地在操场附近的小道上徘徊。一边走,一边踢飞路边的石子,用力折断几根树枝……从二楼的窗户上我看得清楚,虽不知他犯了什么错,但能感受到他的心情肯定很糟糕,内心在即将“崩溃”的边缘挣扎。一会儿,我看到校长向他走去……校长的手搭在这个学生的肩上,远远看去就像“兄弟俩”。眼前的情景顿时引起了我的兴致,看着他们聊天的“进展”。许久,看到这个学生有点羞涩地笑着点了头,并回答了几句。我知道,这次“聊天”成功了。

除了校长的语言魅力之外,手势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一个校长,丝毫没有摆架子,而是友好地把手搭在学生的肩膀上,对一个正处在青春期、性格冲动的学生来说,这种“勾肩搭背”的行为是一种温暖,也是一种教育。这种友好型的手势,化解了学生心中的愤怒和躁动,让他觉得校长就是一个朋友。透过校长的“手语”,我们看到的是教育的爱和等待。

三、透过“手语”,看教育的“励”

一次篮球比赛中,红、黄两队正激烈地对抗着。红队5比0领先黄队,再输一球,黄队将惨败。看着已经丧失斗志的黄队球员,年轻的教练员发怒了:“比赛是不是可以提前结束了?如果还能战斗,就好好防守!”这个年轻的教练召集所有球员,伸出右手,用力与每个队员击掌,大声鼓励队员不到最后绝不放弃。击掌后,队员们脸上的表情变得认真严肃了,握紧拳头,用力捶胸,势必要防住最后的攻击,并全力反击。这一声声有力的击掌声,响彻在球场的上空,在汗水和拼搏中使结局发生了戏剧性变化。最后,黄队以6比5完成了“惊天逆转”。比赛结束,教练员又一次高举双手和球员们击掌庆祝,大家脸上满是激动和喜悦。

透过“手语”,看到的不仅仅是教师的素养,更从细节中看到了教育的内涵和希望;看到了教育管理者对犯错学生的宽容和关爱;看到了年轻教师与学生的激情和正能量;看到了这些“手语”背后蕴含的巨大的教育内涵和文化。教师的“手语”就像是魔术师的魔法棒,在不经意之间随意一挥,便是教育的“绚烂多彩”。

透过游戏看数学 篇5

一、游戏植入数学课的分类

游戏植入数学课堂上主要分两种情况:

1.新知教学之后植入游戏

新知后的游戏教学, 不仅能调节学生的精神, 而且能寓教学于游戏之中, 使学生通过游戏巩固已获得的知识并加深理解。例如, 二年级学习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新知教学后。

师:同学们注意听, 老师拍了几下手?

生:5下。

师:你比老师多拍3下, 你应该拍几次呢?想好后, 一起拍好吗?

生:齐拍8下。

通过老师反复几次变换数字, 学生通过想、心里列式, 再拍手, 理解掌握了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学。

2.新知前植入游戏

新知前植入游戏能促进知识的迁移, 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笔者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下《重复》校级示范课时, 新知前玩抢椅子游戏。先拿了2 把椅子, 找了2 个人。学生表示无法玩时, 老师又找了4 个学生通过猜拳, 决出一人参加抢椅子游戏。游戏过后, 同学们鼓掌, 老师强调是送给参加游戏的7 名同学, 当同学们站起来后是6 个人。老师说是猜拳的4 个人, 抢椅子3 个人, 4+3=7。生说6 个人, 老师制造认知冲突。通过呼啦圈套猜拳、抢椅子的同学, 学生生成4 个猜拳、3 个抢椅子同学, 一共是6 个同学。中间那个圈的同学既参加了猜拳游戏, 又参加抢椅子游戏。进而老师在黑板上抽象出集合圈。通过游戏学生明白重复的含义。

二、游戏植入的几个注意事项

1.要注意游戏过程的启发性

强调游戏过程的启发性, 并不是强调老师游戏过程的点拨。有时候要做无形的启发和学生间相互启发。为了这种启发, 老师要让每一个孩子发出声音。课堂上老师要等, 孩子们喊, 几个孩子喊, 全班都喊, 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别人的启发者。

2.要注重游戏过程中的活动性

在教学《重复》一课时, 抢椅子游戏人数不多。在游戏时, 老师说请为你们的好朋友加油。为什么让他加油, 就是为了让他们参与到这个游戏中来。既然游戏, 就让他们参与到其中去。

3.游戏教学凸显直观性、形象性

透过“安娜”看当下 篇6

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可以看作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这部作品中涉及的人物有150多位, 这部作品之所以被看作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 是因为其不仅反映了十九世纪俄国的社会背景, 而且涉及了俄国妇女思想解放的问题。其中的女主人公安娜被誉为“文学史上最优美丰满的女性形象之一”, 由于与渥伦斯基的“婚外恋”, 安娜显然成为了资产阶级妇女的解放先锋。

不可否认,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 安娜的“不伦之恋”使得安娜成为了典型的叛逆和违背道德的妇女代表。但是, 当下的一些“出轨”现象是否和安娜的“婚外恋”本质相同呢?我认为, 两者之间既有相似之处, 又有一定的区别, 本文从人性弱点的角度, 透过“安娜”看当下。

一、人性弱点之贪欲

人无欲则刚, 可见人性当中的贪欲是人类弱点中的重中之重。正是那些无边无际的欲望, 让我们容易沉沦在欲海之中不能自拔。

人的欲望就像一个无底洞, 金钱、美色、名利等, 这些欲望诱惑着我们跳入它设置的一个又一个陷阱, 让我们丢弃尊严, 迷失自我。

安娜的丈夫是当时的大官僚卡列宁, 他们的结合是没有感情的, 但是安娜嫁给卡列宁的目的可以说是一种现实的选择, 因为卡列宁有权有钱有地位, 可以成为作为家庭主妇的安娜的坚强的经济后盾。但是这也成为了安娜出轨寻找情夫的一个理由, 成就了一位为了追寻爱情而抛家弃子的叛逆女性的形象。

那么安娜的婚外情和人性的贪欲到底有什么样的联系呢?安娜是一个有着安稳家庭的女性, 在物质方面可以说是无后顾之忧的, 但是面对毫无爱情可言的婚姻, 安娜的精神生活则显得是那么的匮乏, 于是当她遇到了渥伦斯基, 便陷入爱情的沼泽。这正是人性当中贪欲的体现。

有人说, 男人出轨是贪恋美色, 那么女人出轨是为了什么呢?我认为, 更多的女性是为了情感的满足。《安娜·卡列尼娜》开头就写道:“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 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卡列宁家的不幸或者说安娜的不幸就在于这个家庭没有感情可言, 安娜在丈夫那里, 丝毫感觉不到爱情带给她的甜蜜与温暖, 于是与渥伦斯基的婚外恋就变得理所当然了。追求爱情, 面对未知领域的诱惑, 安娜也曾有过迷惑与徘徊, 但是最终, 她被渥伦斯基的执著所打动, 迈出了背叛自己婚姻的第一步, 并且就此一发不可收拾。所以, 安娜对爱情的贪婪使她背上了违背道德的十字架。

现代社会里的婚外恋也是因为人们的贪欲所致。现代社会的大部分家庭都是基于两人的爱情才建立的, 但是, 夫妻两人在长期接触的过程中, 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朝夕相处中, 早已对对方了如指掌, 可谓毫无隐私可言, 于是当初的激情变成了平淡无奇的亲情, 甚至连任何感情都不复存在。因此, 当另一个带着激情的人出现时, 人类对于激情的贪恋让人的感情很容易就节外生枝了。自控力稍差的人, 面临外界的诱惑时, 往往欲望战胜理智。在面对如何处理欲望的问题上, 安娜的出轨和现代社会当中的婚外恋, 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二、人类欲望之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作为一名女性, 安娜渴望在家庭中获得家人带来的亲情和丈夫给予的爱情, 这是能够理解的。或许一名女性并不奢望过多的物质满足, 却在内心深处抱着一份对情感的理想, 然而, 安娜的丈夫卡列宁却不能满足安娜对感情的需求。卡列宁是一个完全醉心于功名的人, 他面对安娜的出轨并无作为一名丈夫得知事情后应有的愤怒与嫉妒, 虽然他也会生气和恼怒, 但是他的那种生气与恼怒纯粹是因为外界的闲言碎语所带来的舆论压力迫使他不得不警告安娜的所作所为, 就他自身而言, 就作为丈夫而言, 他丝毫不在意安娜和别人相好, 丝毫不在意安娜给婚姻以外的那个人的那份感情, 只是“别人注意到才使他不安”。

面对这样一个对自己毫不关心的丈夫, 安娜那颗希望爱情滋润的心其实是失望甚至是绝望的。她爱情的理想在卡列宁这样一个丈夫身上是不能够实现的, 因此, 安娜便投身于渥伦斯基的怀抱, 把自己对实现爱情理想的目标转移了。安娜的所作所为是在面对理想与现实冲突时的一种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在现代社会中, 一些在平淡生活中过得了无生趣的人们, 当遭遇到一场让情感理想实现的机遇时, 不顾一切地“舍身取义”。平淡的现实生活与美好的情感理想是相互矛盾的, 因此, 一有机会出现, 不论这个机会到来的时刻是对还是错, 一些人就会不受控制地去尝试, 哪怕背弃相濡以沫的爱人和背负的责任。

由此可见, 在面对人性弱点中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时, 不论安娜, 还是现代社会的人们, 选择都是一致的。

三、安娜出轨与现代婚外恋的区别

安娜的出轨是因为她和卡列宁的结合是没有感情基础的, 包括卡列宁自己都认为他们的结合是神的旨意。虽然说感情是可以培养的, 但是对于卡列宁这样一个垂心于功名、毫不关爱自己妻子的人, 安娜如何与他培养爱情?卡列宁就像一个绝缘体, 对安娜的情感置身事外。安娜只好把自己的感情隐藏, 直到渥伦斯基的出现才将其释放。

如今的社会, 夫妻之间的结合不再是“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 自由恋爱的人占大多数, 但是婚外情和离婚的比率不低, 这不得不让人思考其中的原因何在。安娜的婚外情和当代社会人们的出轨行为到底是否完全一致?答案是否定的。在安娜所在的历史背景下, 当时的妇女对于自己的婚姻是没有自主权的, 多数妇女会背负一定的责任选择自己的丈夫, 可以说毫无选择的权利, 她们的婚姻就像是一场交易:将自身变卖, 换取相对安稳的生活, 包括安娜这样的天香国色也不能幸免。而在现代社会, 无论是女性还是男性, 都有选择自己婚姻的权利, 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的另一半, 那么既然是自己的选择, 就应该对自身的家庭负责任, 不能因为厌弃了平淡的生活, 当新鲜的事物出现并成为一种诱惑的时候, 为自身找借口让自身的感情任意发展。人和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是有理性的思维的, 而且这种理性思维要能够战胜欲望的诱惑, 一旦对于一个人来讲, 欲望占了主导地位, 那么这个人和动物就没有太大的差别了。

对于安娜这一女性形象, 有研究者认为她是一位叛逆的女性角色, 不甘于作为丈夫卡列宁的附属品, 于是她遵循自己的内心选择, 追随自己的爱情, 并在自己的爱情中沉沦乃至牺牲。她的婚外情之所以被认可, 她本身之所以会被肯定, 是基于她和她的丈夫没有感情这一前提的, 是基于十九世纪社会婚姻状况的现实考虑的。而如今有些人的出轨之所以被他人所唾弃, 被认为是违背道德的行为, 是因为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婚姻是在两情相悦的前提下促成的, 出轨只是因为一方或双方被外界诱惑所吸引而让欲望战胜理智的一种冲动行为, 即是一种背弃责任和义务的行为, 所以两者之间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我们不能否认安娜和现代社会中人们的行为有着相似之处, 例如都体现了人性本身的弱点:渴望欲望的满足, 但是二者毕竟有区别。

摘要:现代社会中, “出轨”到底是道德的沦丧, 还是人性本身弱点的体现?其实, 不论是精神的不忠还是肉体的出轨, 都不仅仅是当下才发生的情况。本文作者就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安娜·卡列尼娜》, 从人性弱点的角度探析安娜的“出轨”。

透过三维看终身 篇7

当此思潮席卷中国大地之时,立刻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过去,终身教育常被误认为是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基础教育阶段处于被忽视的尴尬境地。直到进入新世纪以后,基础教育作为终身教育践行的最根本阶段被渐渐提上日程,鲜明地体现在本次新课程改革中。其中,课程的三维目标是新课改中的一大亮点,也成为研究的新热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根据课程目标制定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1]。此三维目标的提出将基础教育阶段完全纳入到终身教育体系之中,可谓真正实现了其“基础”之意义。

一、知识与技能

就知识与技能目标而言,传统基础教育阶段倡导“双基”教学,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算”等能力是必要的,但走进课堂不难发现其课程内容普遍呈现“偏、难、繁、旧”的特点,教师的专业知识也与学科前沿严重脱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上世纪就对此问题有过这样的阐释:“教育,如果像过去一样,局限于按照某些预定的组织规划、需要和见解去训练未来社会的领袖,或想一劳永逸地培养一定规格的青年,这是不可能的了。教育已不再是某些杰出人才的特权或某一特定年龄的规定活动:教育正在日益向着包括整个社会和个人终身的方向发展。[2]”据统计,人类90%的知识是最近30年创造的,这就意味着每个人所接受的基础教育对于个体一生的发展意义,早已不再是一次接受终身受益的童话,世界正以人类超乎想象的速度发展变化着。既然人类处于这样的信息时代,那么对于什么样的知识才是“基础”知识必然引起学校乃至全世界的重新思考。知识爆炸,技术更新,为人类短期创造了大量的新鲜事物,学校教育必须对此迅速做出反应才能够真正适应快节奏的现实社会。与时俱进的知识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知识,只有紧密课程知识与社会的联系,基础教育才能进入良性循环,真正为每个个体的终身教育奠定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提出直接指向终身教育对于基础教育的诉求,“我们今天把重点放在教育与学习过程的‘自学’原则上,而不是放在传统教育学的教学原则上”[2],比起知道什么,如何知道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教育的四大支柱常被描述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而学会认知就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欧盟曾提出过“终身学习的关键能力”,这八种关键能力是:(1)运用母语交流的能力;(2)运用外国语交流的能力;(3)数学能力与科技基本能力;(4)数字能力;(5)学会学习的能力;(6)社会与公民的能力;(7)主动意识与创业能力;(8)文化意识与表现能力。[3]而“学会学习”正是其八种能力中的核心能力。过程与方法的学习是一种指向学生自身的“元认知”的学习活动,它使个体了解自身的学习特点、学习风格、学习能力,从而面对今后浩如烟海的新知识的学习。为了顺利实现这一目标,新课改倡导探究式学习。此种学习方法倡导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亲自获取知识,自主建构知识,而教师在此活动中,应积极进行角色转化,从知识的直接传授者变为指导者与合作者。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具有生成性、间接性、内隐性和长期性等特点,更需要教师在基础教育阶段给予学生专业的帮助与指导,使他们走出校门后依然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基础教育追求的课程目标,也是贯穿人生的终极目标,此次课改的核心精神充分体现出学生作为一个完整人的价值所在,在打破原有的狭隘的课程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对于情感的教育充盈着生命关怀的气息。“自基础教育阶段起,教育内容应培养学习兴趣、求知的欲望与乐趣以及不久以后接受终身教育的愿望与能力。”[4]可纵观现阶段的中小学教育,好学、乐学之人简直凤毛麟角,尤其在现行中考、高考升学压力之下,不少学生甚至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可想而知,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已如此厌学,终身学习更是无稽之谈。该目标的提出正是在如此冷酷的教育现实背景下大声疾呼人性的回归,使过去不受重视的学习兴趣与习惯、健康乐观的人性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等成为教育最终的归宿。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也许要最终实现终身教育还要走很长的路,但透过“三维”可见学校基础教育的美好未来。终身教育为学校基础教育的发展与变革指明了方向,同时学校教育也依托终身教育的契机匡正自身的教育功能,一个指向生活回归的教育,一个指向生命价值的教育,必然会造就一个充满希望的社会,成就一个自我实现的个体。

摘要: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打破了传统教育的阶段性与封闭性,要求教育要贯穿于整个人生。这种凸显了生命价值的终身教育必然对我国基础教育也提出诉求,其鲜明地体现在本次新课程改革中三维目标的制定当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无不渗透着终身教育的核心内涵,指导每个学生的学习都面向人生,面向未来。此举不仅指明了未来学校教育发展的方向,而且对学习型社会的建立意义非凡。

关键词:三维目标,基础教育,终身教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Z].国务院,2001.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杨小微.从“终身”看“基础”——对基础教育之“基础性”价值的再认识[J].人民教育,2009,(9).

上一篇:农村生物学教学下一篇:公路养护工程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