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期肺心病

2024-05-19

缓解期肺心病(精选四篇)

缓解期肺心病 篇1

风湿性心脏病初次发作并不会立即引起瓣膜开口改变,往往须要数年甚至十几年以上才会形成瓣膜开口变化,因此患病初期仅有自觉症状而缺乏客观的异常体征,后期则表现为心悸、呼吸困难、胸痛、肢体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直至心力衰竭而死亡,有的则表现为动脉栓塞以及脑梗塞而死亡。

实验表明柠檬汁具有抑制链球菌的能力,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常饮柠檬汁具有一定疗效。开始时每天口服柠檬汁10 毫升,以后每天加服10 毫升,一直加服到300 毫升为止,之后逐日减少10 毫升,直至减少到最初的每日10 毫升为止。一般经过两个这样的疗程,风心病会有显著好转。

须注意的是,一次性喝大量的水或其他饮料时,会迅速增加血容量,增加心脏负担。因此喝柠檬汁时不要一次喝太多,应该少量多次缓慢饮用。

COPD缓解期肺康复护理的综述 篇2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的肺康复治疗是康复医学近20年来发展最迅速的一个领域,它虽然是临床医学的一种延续,但又与临床医学不尽相同。其目的是阻止症状发展和疾病反复加重,令患者保持适当的肺功能,改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它侧重的是康复,因此对患者的康复教育、营养指导、氧疗、呼吸功能的锻炼,及气道分泌物的清理和心理治疗,等康复治疗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应有全面的认识,在此有必要作一系统的综合讨论。

[关键词]:慢阻肺(COPD);肺康复;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是以气道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1],肺功能进行性减退的疾病,是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的统称。有文献报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未来几年将上升成为呼吸系统疾病中第一大死因,位居死亡顺位第五位。COPD的肺康复是一种个体化、综合化治疗的方法,它的目的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而缓解期治疗是防止慢阻肺发展的关键。本文对COPD缓解期肺康复护理从康复教育护理、营养指导护理、长期氧疗护理、呼吸肌的锻炼、气道分泌物的清理护理和心理指导护理六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1.康复教育护理

康复教育是针对患者病情进行的有关呼吸康复训练以达到控制疾病作用的基本认识教育,目的是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充分的认识。在康复教育中,为所有病人建立个人管理档案,对其进行评估后制定个体化康复计划,同时发放康复宣传手册,讲解COPD病因、病理以及康复治疗措施,劝导吸烟者戒烟。

2.营养指导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有25%~65%合并营养不良[2],而营养支持在肺康复中非常重要。

2.1口服营养

摄入营养的途径以口服营养为主,应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状及烹饪方法,同时避免服用可引起腹胀、产气的食品如干豆、胡萝卜等。研究表明对缺氧明显的患者,可在进餐前和餐中同时吸氧,将有助于进食并增进食欲[3]。应坚持由家属监督执行,并给予一定的营养指导,营养素比例,蛋白质:脂肪:糖=1:1:3(20%:20%:20%:)[4]。

2.2 静脉营养

陈俊东等研究发现COPD患者采用静脉滴注补充复方氨基酸、脂肪乳、白蛋白加强营养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使其呼吸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加快患者康复[5]。长期氧疗护理

长期小剂量氧气治疗(指24h内吸氧超过15h,氧疗时间至少应达6个月以上)可使患者生存期延长5~10年[6]。

3.1 给氧的方法

金奕等对52例诊断明确的心肺疾病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比较了进行鼻塞、单鼻导管、双鼻导管3种吸氧方式后的呼吸、脉率和血氧饱和度,结果表明3种吸氧方式之间差异无显著性[7]。

3.2 氧疗时的湿化

刘晓联等报告严重缺氧76例患者长时间地吸入常规湿化的氧气,出现气道干燥。痰液粘稠,甚至形成痰栓阻塞气道。在吸氧的同时,将氧气通过加温40~60℃湿化,患者吸入后达到了湿化气道,稀释痰液的目的[8]。

3.3 家庭养疗

COPD患者症状控制出院后,仍需要长期家庭养疗。长期的家庭养疗对缓解期的慢阻肺病人是有利的。呼吸肌的锻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康复治疗是临床医学的一种延续,其中呼吸肌的康复锻炼是COPD患者缓解期康复治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建立有效的呼吸,以增强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同时结合其他康复治疗措施,预防呼吸肌疲劳和呼吸衰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和(或)延长生存率[9]。具体有阻力呼气和吸气肌肉训练、缩唇呼吸、腹式呼吸以及呼吸操和全身耐力训练。

4.1 阻力呼吸与吸气肌肉训练[10]

选合适的气球,容量800~1000ml,先深吸气,然后含住气球,尽力把肺内气体吹进气球内,直到吹不出气体为止,反复3~5min,每天3~4次。

4.2 缩唇呼吸

缩唇呼吸可以说是腹式呼吸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要领是采取“吹笛法”呼气法,即将嘴唇缩成吹笛状,使气体通过缩唇的口形徐徐呼出[11]。

4.3 腹式呼吸

也称膈式呼吸,其主要是靠腹肌和膈肌的收缩而进行的一种呼吸,关键在于协调膈肌和腹肌在呼吸运动中的活动。呼与吸时间比例为2:1,因人而异,每次

训练时间10~15min,每日2~3次,熟练后可增加训练次数和时间。

4.4 全身耐力训练

选择合适的的运动项目如散步、打太极拳、做运动操等,强度须达到预计最高心率的60%~90%或最高耗氧量的50%~80%[12],持续20~45min,每周3~5次。

4.5 呼吸操

全身性呼吸体操指将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和扩胸、弯腰、下蹲等动作结合在一起的锻炼方法。有文献指出“国家八·五攻关课题”资助的COPD防治研究协作组推荐的一套呼吸体操尤值得向广大患者和医护人员介绍[13]。

4.6 综合呼吸训练

刘洪君等[14]报道缩唇一膈式呼吸操可加大外周阻力,增高气道内压,防止气道过早陷闭,有利于气体在肺内有效分布和交换,并通过有效的腹式呼吸,使膈肌疲劳恢复,提高动态肺顺应性和通气量;吴胜华等[15]提倡首选人工阻力呼吸训练或指导患者作深而慢的腹式呼吸和缩唇呼气,但未见此应用顺序对疗效影响的报道;王静等[16]认为,阻力呼吸训练的介入要求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准确把握,深慢式阻力呼吸锻炼,不仅不能提高重度COPD患者的呼吸肌功能,反而可能加重呼吸肌疲劳,导致呼吸功能进一步减退。

5.气道分泌物的清理护理

有效排痰是控制肺部感染的重要辅助方法,通过改变体位、拍背时气流振动和咳嗽等动作,使肺泡或细支气管内的痰液脱落流入气管咳出。

5.1体位引流

体位引流基于各肺区解剖位置不同,利用液体流向低处的原理,采用各种体位,达到消耗较少能量就能高效排痰的目的。体位引流时间不宜过长,对于心脏疾患、出血性疾病、肺水肿、肺栓塞等患者不适合应用。

5.2胸部叩击与胸壁震荡

李金平等[17]对COPD患者随机对照使用挤压振颤胸廓排痰法与叩拍排痰法,均能有效将痰液排出,保持气道通畅;陈丽君等[18]使用振动排痰机促进排痰,克服人工拍背振动不能保证力量均匀和频率稳定的缺点,对年老体弱、咳痰无力、意识障碍等自主咳痰存在一定困难的患者较适用。

5.3咳嗽训练

患者需要控制浅而频繁的暴发性咳嗽,避免错误的咳嗽方法引起自发性气胸;学习有效咳嗽,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预防感染,改善通气口。通常咳嗽训练与胸部叩拍、雾化吸入联合使用,以保持呼吸道的清洁、通畅。

6.心理指导护理

对COPD患者要加强心理护理。由于COPD患者通常反复发作。如若再伴发气胸,则患者通常会存在恐惧、焦虑等心理障碍。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时要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进行。即使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并积极配合医者的治疗及护理,护理人员言语上要温柔、耐力、亲切,给予患者以希望,让患者明白只有进行持之以恒的功能锻炼,即可减少发作的频率,减少住院的次数。对于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患者。则护理人员要早期发现,请专科医生会诊,适时给予药物治疗[19]。同时,护士应增加与患者交流的时间,鼓励其说出内心的感受和忧虑,与患者一起讨论可能会面对的问题,在精神上给予真诚的安慰和支持;还要注重家庭的支持作用,指导患者家属在情感上关心支持患者,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由于病程长,属于慢性病,容易使患者肺生理功能进行性损害,如果不能好好地控制,则会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在患者“静养”期间,作为护理人员的我们更应好好对待他们,在康复教育、营养指导等方面要做到尽善尽美,让患者感到舒适安宁。特别是处于缓解期的病人,心理护理很重要,这需要我们好好去对待!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

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453-460.2.Brownse.when COPD patients are malnourished[J].Respir Dis,1983,4:36.3.徐健,单淑珍.COPD缓解期的肺康复治疗[J].现代康复,1999,3(3):314-315.4于碧磬,卢冬梅,丁雪梅,凌敏.肺康复治疗对慢阻肺缓解期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国康复.2010,25(3):214-215

5.陈俊东,潘伟,方长庚.营养疗法对COPD急性加重期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J].海南

医学.2006,17(2):34-35.6.Smith.T.长期氧气治疗[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3):132-133.7.金奕,孟宝珍,曹文媚,等.三种吸氧方式对心肺疾患患者氧疗效果的临床研究[J].天

津护理.1999,7(1):1-2.8.刘晓联,靳晓玉,赵凤琴,等.肺部感染病人排痰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3):214-215.9.冯怿霞,李志平.呼吸操在慢阻肺康复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2,18(12):1252

-1254.10.冬燕,张宝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调查及护理对策[J].中

国康复.2007,22(1),65-66.11.董焕然.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的预防、康复、保健方法: “呼吸操” [J].气功与科

学.1997,5(5):4.12.于进.6分钟步行训练对COPD患者呼吸困难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9):561-562.13.阎启英,孙银香,林江涛,等.呼吸体操改善呼吸肌功能的量化研究[J].中华内科杂

志.1996,35(4):235.14.刘洪君,姚翠玲,许占英,等.呼吸操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及血气的影响

[J].临床肺科杂志.2006,11(1):63—64.

15.吴胜华,徐芬娟.1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的康复治疗[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

志.2004,13(9):1182—1183.

16.王静,陈天赐,吴清娣.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深慢式阻力呼吸疗效

观察[J].现代康复.1999,3(3):316—316.

17.李金平,吴晓燕.两种排痰法用于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的效果比较

[J3.当代护士.2005,(6):34—35.

18.陈丽君,许旺,白银丽.振动排痰辅助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疗效

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06,28(8):608—608.

慢支缓解期 尚需用药否 篇3

到了病情缓解期,患者有松口气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然而,病情虽进入缓解期,仍应该继续加以治疗,通过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来预防复发、控制病情发展。

慢性支气管炎治疗可分为三个阶段:急性发作期、慢性迁延期、缓解期。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到了缓解期,可表现为3种证型,治疗方法也有各自的特点。

咳嗽,痰多——兼见色白清稀,气短,或喘,食欲不振,大便稀薄,四肢乏力,畏风,自汗,易感冒而加重咳嗽,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细弱。

这种情况属脾肺气虚证,应以益气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为主要治疗原则。可酌情以六君子汤(党参15克,白术、茯苓各10克,甘草、陈皮各6克,半夏3克,生姜、大枣各适量)加减治疗。

咳嗽,痰少——兼见痰黏不爽,或痰中带血,口干咽燥,心烦,睡着时出汗,手心足心发热,神疲乏力,舌红苔少,脉细数。

这是肺肾阴虚证,应以养阴润肺、化痰止咳为主要治疗原则。可酌情以百合固金汤(百合、生地黄、麦冬、当归各15克,熟地黄、白芍、玄参、贝母、桔梗各10克,生甘草6克);或养阴清肺汤(生地、麦冬、玄参各15克,贝母、丹皮、薄荷、炒白芍各10克,甘草6克)加减。

咳嗽,气短——兼见喘息,胸闷,动则加重,痰多清稀,面目及四肢浮肿,神疲,畏寒,腰膝酸冷,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这属于肾阳虚证,应以温阳散寒、化气行水、止咳平喘为主要治疗原则。可酌情以真武汤(茯苓15克,白术、生姜、芍药各10克,附子6克)或苓桂术甘汤(茯苓15克,桂枝、白术各9克,炙甘草6克),配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葶苈子9克,大枣4枚)或三子养亲汤(紫苏子、白芥子各9克,莱菔子6克)加减。

痛风缓解期的辨证思路及诊治进展 篇4

【关键词】 痛风;缓解期;脏腑;病因;综述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5.11.019

痛风(gout)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一组异质性代谢性疾病,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痛风性关节炎,属中医学“痹证”“历节风”“痛风”等范畴。痛风目前治疗仍以西药为主,急性期予非甾体类抗炎药、秋水仙碱及糖皮质激素迅速控制急性发作,缓解期用别嘌醇、苯溴马隆等药物降低血尿酸,但不良反应较多,患者依从性较差。痛风的治疗难点在于易复发,每一次发作均可加重病情,从而形成服药——肝肾功能损害——停药——痛风病发作加重——更严重的肝肾损害等恶性循环。因此,在痛风缓解期积极控制病情,以防止痛风急性发作。中医药通过辨证论治进行个体化针对性治疗,在急性期可以缓解关节疼痛,缓解期能够降低血尿酸水平,与西药同用可以减少副作用,尤其在缓解期通过综合调节达到“既病防变”及“治病求本”之效。痛风缓解期的辨治一方面可以使患者的血尿酸平稳地保持在低水平,另一方面极大地减少了痛风的急性发作,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就近年来痛风缓解期的辨证思路综述如下。

1 从脏腑论治

1.1 从脾胃论治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素问·玉机真藏论》云:“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脾胃论》云:“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素问遗篇·刺法论》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故脾胃盛衰是人体发病与否的关键病机。脾胃受损,则脾失健运,精、气、血、津液不能化生,运化无力,则痰浊湿毒积聚体内,痹阻经脉,流注四肢。安琦等[1]认为,脾胃本虚为痛风发病的关键,健运脾胃要贯穿于痛风治疗的始终。痛风的发生无论在任何阶段,均与脾胃虚弱息息相关,且长期服用抗痛风药亦损伤脾胃,治疗首要注重调理脾胃,才能固本清源,使气血旺盛、经络通畅,则痹自已。王永峰等[2]认为,痛风缓解期多为脾虚湿困,治宜健脾化湿,用三仁汤合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药用杏仁、白蔻仁、薏苡仁、法半夏、滑石、羌活、独活、白术、茯苓、防己、党参等,可取得良好疗效。林昌松等[3]认为,痛风缓解期应从脾胃论治,治疗上加入党参、薏苡仁、赤小豆、山药等健脾胃的药物,效果更佳。肖敬[4]从“伏邪”理论的角度阐述了湿邪首犯脾,湿邪多趋于脾胃,使脾胃亏虚,水湿不化而内浊形成,故在治疗上主张扶助正气,宣肺健脾补肾,辅以活血利湿通络,通畅三焦,旨在治病求本,预防痛风急性发作。谢志军等[5]认为,脾虚是痛风缓解期的重要病机,以运脾祛浊法为基本治法,能够提高疗效,减轻痛风患者反复发作。廖军[6]运用渗湿化痰兼健脾法治疗痛风缓解期患者,药用猪苓、茯苓、苍术、白术、陈皮、厚朴、泽泻、桂枝、土茯苓、绵萆薢、甘草,取得良好临床疗效。陈玉婷等[7]运用健脾化湿解毒方(由生黄芪、生白术、薏苡仁、土茯苓、虎杖、萆薢组成)治疗30例痛风缓解期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刘芬芬等[8]从脾主运化的理论指出痛风缓解期的病机,关键为脾虚湿浊内阻,以健脾化浊为基本治法,使脾旺则百病不得生,拟祛浊通痹方(主要药物组成是苍术、白术、薏苡仁、土茯苓)治疗210例原发性痛风缓解期患者,取得良好疗效。

1.2 从肝肾论治 肝主疏泄,调畅一身之气机,主藏血,濡养周身形体官窍;肾藏元阴元阳,司二便而调节全身津液代谢。二者既肝肾同源属“母子关系”,又藏泄互用,阴阳互滋互制。痛风多发生在中年及以上的患者,且病程较长,长期反复发作,损伤肢体关节、筋脉;日久影响肝经血脉运行,浊毒停滞。久病及肾,子病及母,肝病及肾,肾精耗损,骨失其养,则致痛风发作频繁,急性发作缓解后,逐渐出现关节破坏变形,活动受限,甚至行走困难。杨崇青等[9]运用由黄芪、山茱萸等组成的益肾养肝合剂配合痛风汤剂治疗缓解期痛风患者,取得良好疗效,尤其是对肾功能有损害的治疗明显优于单用痛风汤剂。姜德友等[10]认为,肾虚是痛风发病的始动因素,而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对水液代谢的影响以及肾精(气)对骨代谢的影响是致病的关键,使用痛风宁(由熟地黄、山茱萸、怀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车前子、怀牛膝等组成)加减治疗,不但能够缓解症状、降低血尿酸,还明显减少复发。张安富等[11]认为,痛风缓解期应以降尿酸为主,尿酸的排泄障碍是因肾之蒸腾气化功能失常,而致关门不利,体内湿浊瘀毒不能自小便排出,则沉滞体内致本病迁延不愈,应以益肾化气兼健脾为原则,药用枸杞子、杜仲、牛膝、猪苓、茯苓、党参、苍术、白术、薏苡仁、车前子、生地黄、怀山药、肉桂等治疗63例痛风患者,总有效率达98.41%。痛风是在高尿酸血症的基础上发生的,属于代谢性疾病。王昌儒等[12]认为,肝失疏泄、脾肾气(阳)虚贯穿代谢性疾病的始终,治疗上应以疏肝健脾温肾为基础。周翠英[13]认为,痛风缓解期应注重肝的调理,恢复肾的气化功能,消除浊毒,防止复发,用秦皮、土茯苓相须清肝经热毒,祛湿除毒消肿,通利关节,相得益彰;薏苡仁、山慈菇、郁金加强清除肝郁浊毒,同时健脾益肾,祛邪并坚固正气。常兴和等[14]用金匮肾气丸治疗痛风患者56例,总有效率达96.43%。王艳[15]应用滋肾补血解毒合剂治疗51例痛风缓解期患者,总有效率为92.16%。王俊霞等[16]总结了姜德友从肾论治痛风的经验,认为肾主水液、主骨生髓,不管是先天因素还是后天因素引起的肾虚,均可对机体尿液代谢及骨代谢产生影响而引起痛风,提出从肾论治痛风的学术观点,并总结出治疗痛风的经验方痛风宁(由熟地黄、山茱萸、怀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车前子、怀牛膝等组成),临证运用收效显著。

2 从病因论治

2.1 从痰湿论治 痰与湿同类而异名,都是水液代谢失常所形成的病理产物,湿聚为水,积水成饮,饮凝成痰。脏腑功能失调致痰湿内生,痰湿内困于脾,亦可影响其正常功能,二者是相互作用的。朱丹溪指出:“肥人肢节痛,多是风湿与痰饮流注经络而痛,宜南星、半夏。”殷海波等[17]认为,痛风缓解期的治疗应以化痰泄浊为基本治疗法则,常用祛风通络之品,如徐长卿、威灵仙、鸡血藤、乌梢蛇、地龙等。风药不但可以通络、祛瘀化痰,尚可胜湿浊。湿浊既化,则痰无以生。张新颍[18]用萆薢渗湿汤加减治疗68例痛风患者,总有效率为91.18%。刘芬芬等[19]认为,脾虚湿浊内阻为缓解期痛风病机关键,健脾化浊为其基本治法,健脾亦为利湿,利湿即为祛痹,用土茯苓、苍术、白术、怀山药、党参、川萆薢、玉米须、薏苡仁利湿泄浊,运脾解毒。黄琳等[20]认为,湿、痰、浊、瘀作为主要病理产物贯穿于痛风发生的始终,正常情况下人体自身可以通过尿液和大便将尿酸排出体外,而痛风患者由于体内尿酸生成过多或尿酸不能正常排出体外等原因使尿酸潴留在血液中,因此对于間歇期及慢性期痛风的治疗,强调以泄浊排尿酸为主。

2.2 从瘀论治 脏腑功能失调,痰湿内生,阻碍气血运行,形成瘀血,故中医有“久病必瘀”“久病入络”之说。《素问·本脏篇》曰:“血和则筋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痛风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在痛风缓解后期,除了调理脏腑功能外,还应兼以活血化瘀通络。王海南

等[21]认为,在痛风缓解期,瘀血已成,当活血化瘀逐瘀,使瘀血去,结滞疏,脉络通畅,痹痛可止,常用姜黄、醋乳香、丹参、桃仁、益母草、泽兰、酒大黄、炒王不留行、醋莪术、醋穿山甲等活血化瘀药。朱良春[22]创立了“浊瘀痹”的病名,其用方常配伍赤芍、土鳖虫、桃仁、地龙等活血化瘀之品,以化解瘀结,增强疗效。

2.3 从气血论治 气充斥于人体各脏腑组织之中,并通过不断运动推动人体生命活动。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标志。脾气升清,肺气肃降,肝气升发,机体气机调畅,则血行正常,精血津液布达四肢百窍。睦蕴慧等[23]在治疗痛风时,运用痰瘀同治,并注重调畅氣机,临证时常配以黄芪、白术、山药、延胡索、陈皮、香附等益气理气之品,既可补益脾肾之气,助津血正常运化输布,防止痰瘀形成,又可立“气行则血行,气行则水行”之功,助祛痰化瘀之品有效化除停滞之痰瘀。痛风经久不愈,痰浊瘀血闭阻经脉,耗伤气血,除了关节疼痛,时轻时重,痛风石结节等表现外,还可见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淡暗苔白,脉弦细或沉滑等,表现为气血两虚证。唐晓颇等[24]以祛瘀化痰、益气养血为法,用防风祛痹丸(由黄芪、人参、当归、防风、川芎、白芷、僵蚕、全蝎组成)治疗痛风缓解期痰瘀痹阻兼气血两虚证,取得良好疗效。

3 小 结

肝、脾、肾生理上互根互用,病理上互相影响。肝脾肾功能失调,痰浊内生,因痰致瘀,痰瘀互结,经脉痹阻或痰核流注是痛风发病的基本病机及演变规律。痛风的形成不是某单一因素引起的,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肝脾肾功能失调,导致痰湿内生,瘀血内结;反之,痰湿血瘀也会影响肝之疏泄、脾之运化、肾之气化等功能的发挥。因此,在痛风缓解初期,其病机以脾虚湿盛为主,脾虚为本,湿盛为标,治以健脾化湿为原则。痛风缓解后期,病程长,病情反复,病及肝肾,痰瘀互结,治疗应以补益肝肾、化痰祛瘀、兼以补益气血为原则。总之,痛风缓解期的辨治应谨守病机,方随法变,药因证异,有的放矢,灵活而不离辨证论治的原则,正确地辨证,才能有效地论治。

4 参考文献

[1]安琦,王珂,史恒军.痛风辨证施治中顾护脾胃的探讨[J].陕西中医,2015,36(3):385.

[2]王永峰,刘新生.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研究思路与方

法[J].国医论坛,2000,15(6):20-21.

[3]林昌松,王笑丹.试谈痛风的分期分型辨证治疗[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4):461-462.

[4]肖敬.从伏邪致痹理论探讨痛风性关节炎复发之病机特点[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4):2701-2703.

[5]谢志军,李海昌,陈学智,等.从脾论治间歇期及慢性期痛风的理论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9):1938-1939.

[6]廖军.中医分型治疗高尿酸血症10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7):34-36.

[7]陈玉婷,茅建春.健脾化湿解毒方治疗缓解期痛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28(1):38-41.

[8]刘芬芬,羊维,黄琳,等.基于脾主运化理论探讨间歇期及慢性期痛风治疗策略[J].中医杂志,2015,56(6):475-477.

[9]杨崇青,曹克光.痛风汤剂益肾养肝合剂治疗痛风性肾病33例临床观察[J].中国药师,2004,7(8):629-631.

[10]姜德友,王俊霞,韩洁茹.痛风宁治疗痛风经验介绍[C].2009年全国基层优秀中医表彰大会暨全国第二次民间验方、诊疗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09:2.

[11]张安富,夏良佳,王忠志.从脾肾论治痛风63例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4):158-159.

[12]王昌儒,向楠.肝脾肾功能失调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探讨[J].世界中医药,2013,8(12):1412-1413,1444.

[13]赵恒立.周翠英教授从肝论治痛风辨证思路[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3(8):43-45.

[14]常兴和,门九章,李霞,等.金匮肾气丸治疗痛风的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9(2):175-176.

[15]王艳.滋肾补血解毒合剂对缓解期痛风患者治疗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09,16(7):68-69.

[16]王俊霞,韩洁茹,周雪明.姜德友从肾论治痛风经

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44(2):16-17.

[17]殷海波,石白,张锦花.基于痰浊致痹辨治痛风[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8):94-95.

[18]张新颍.萆薢渗湿汤加减治疗痛风68例[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5):3353.

[19]刘芬芬,羊维,李海昌,等.基于“内湿致痹”理论探讨湿与痛风的关系[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1):96-98.

[20]黄琳,刘芬芬,鲍玺,等.温成平教授内外结合分期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经验[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12):2223-2225.

[21]王海南,刘宏潇,樊蕾,等.从痰瘀论治痛风的临证体会[J].北京中医药,2011,30(12):909-911.

[22]朱良春学术经验传承研究室.痛风之浊瘀痹论[N].中国中医药报,2013-05-20(004).

[23]睦蕴慧,殷海波,石白,等.基于“痰瘀相关”探讨痛风病因病机及治疗思路[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7):1402-1404.

[24]唐晓颇,姜泉,胡镜清,等.防风祛痹丸治疗痰瘀痹阻兼气血两虚证痛风慢性期随机对照双盲多中心II期临床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9):986-990.

上一篇:在线手机银行下一篇:网页设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