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壁画

2024-05-22

陶瓷壁画(精选四篇)

陶瓷壁画 篇1

壁画与环境须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在设计过程中, 壁画的应用必须从既定的环境出发, 选取适宜的题材内容、构图形式和表现风格。同时, 壁画环境的空间形态、色彩氛围、光因素等, 也制约着壁画的表现。与环境协调吻合的壁画, 能够升华环境, 使环境具备浓郁的文化与艺术气息。

“宜居”和“居乐”是现代环境美学的基本原则, 建造一个适宜人居住而且让人感到快乐的环境是环境美学的出发点。用美的规律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 这个环境不仅能让人住得下来, 而且能让人住得开心, 住得愉快。美的环境更多地关注环境的宜人性, 它能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这就是环境的审美价值。从壁画入手, 构建一个生态的、文化的、审美的环境是当代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而在环境壁画的表现过程中, 陶瓷壁画兼具自然与人文的双重美质, 有着其他材料工艺壁画无法比拟的独特美学内涵。

一、陶瓷壁画以其优质美材对环境的介入

陶瓷是一种优质美材, 在经过高温烧制后, 不会冻裂、渗水、生锈, 具有耐高温、耐腐蚀、永久牢固的优点。它用黏土制作而成, 能和其他材料掺和, 产生各种各样的色泽肌理。陶瓷有着极强的表现力, 可粗犷、可细腻、可淡雅, 也可表现轻巧活泼、凝重厚实……加上丰富的釉色效果, 能产生不同的美的视觉感受。陶瓷壁画具有多彩的形式与内容, 其丰富的肌理表现、变幻莫测的釉色独具魅力。陶质的特性能使整体环境呈现出一种自然、质朴的美感。

陶瓷是一种极佳的建筑与装饰材料, 陶瓷壁画应用于建筑环境中, 能与建筑结构、环境空间协调统一, 其泥土的天然质朴美让人产生一种不由自主的亲切感和归属感。陶瓷壁画从属于建筑主体, 是环境构成的重要部分, 能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与主体建筑一起共同为人们创造一个抒发情感的心理空间。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融情感、自然与生命为一体, 与建筑环境和谐交融, 美化和提升了环境, 改善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正如美国文学家梭罗所说:“诚然, 绘一幅画、塑一座像或者创造几件美的东西, 这样的才干实为可贵, 但通过我们的眼和手去描绘、塑造周遭的氛围、环境, 那要伟大得多。去改善生活的质量, 这是最高明的艺术。”[1]

陶瓷壁画介入环境中, 与环境对话, 互相融合, 可以营造出一个富有视觉美感的环境。其独特的环境美学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陶瓷壁画以材料本身对环境具有的自然的优化效果来美化和装饰环境, 重在形成环境的自然美学价值, 强化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 将自然环境视为从事生命体验、生成审美化生存的领地。陶瓷作为重要的装饰材料, 在城市环境建设中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内外墙面装饰、广场道路的铺面和公园与绿地环境的建设等。经过陶瓷饰材改造后的环境, 具有自然形态之美质, 能让人们生活得方便、舒适、快乐, 给人以心理上的真实审美享受。另一是以壁画艺术作品的主题表现运用于环境中, 重在艺术审美价值的实现, 通过完整的外在艺术形态以及内容来烘托环境, 彰显环境的人文、历史、艺术思想。陶瓷壁画不同于一般的艺术作品, 它是为环境而作, 具有应用性环境美学特质。陶瓷壁画是环境中人文景观类的艺术品, 相较于相对冷漠与理性的建筑空间而言, 具有给公众精神抚慰与情感互动的美学效应。

二、陶瓷壁画环境的美学内涵

陶瓷壁画作为环境艺术, 属于城市美学的审美范畴。城市是公众生活与工作的中心, 人们在此进行各种实践活动的同时, 也希望从外界环境中获得美感, 增加生活的情趣, 求得愉悦和审美的精神享受, 以缓解现代工业化城市环境所带来的紧张、压抑情绪。建造和谐生态的、具人性化的城市环境, 实现人文与环境的审美融合、生活与艺术的兼容并蓄, 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主流。陶瓷壁画是城市美学所关注的一种特殊人文景观, 即人建环境。生活在这样一种环境中, 人们在感受其带来的环境美的同时, 也从中体味着生命的快乐。陶瓷壁画是城市公共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 既美化着城市环境, 也塑造了城市形象。其所创造的城市美具体体现在与环境的审美交融, 以及公众对环境的感知体验。在特定环境中的陶瓷壁画对公众产生的视觉影响也作用于人的行为模式, 在其影响下人与环境能够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它是与公众互动下的美学。

营造文化环境是壁画表现的永恒追求。在对环境中的陶瓷壁画进行感知时, 视觉与形式的方面不再占主要地位, 而是意味着感知者与壁画之间的相互交流, 更包含着对主题内容所蕴含的深层历史文化的兴趣, 及其与环境作用后所产生的意蕴美。陶瓷壁画的内容与形式应当符合人类的审美情趣, 体现文化品位, 表达人文关怀。人性之美, 重在合情, 重在富有趣味, 能够激发人们的审美情感, 给人愉悦、触动心灵, 启发人们的想象和探求。其不同品质、风格承载的视觉审美与观者之间产生的欣赏距离, 是意象更纯粹的美学意境, 它能使壁画内容产生更有深度和广度的文化意义, 创造性地构筑起一个全新的文化环境。

陶瓷壁画有主题、有思想、有情趣, 是大众化的, 具有一定的通俗性, 不同层次的人都能适应在它作用下的环境。它能反映当地的人文历史、地域风貌, 启迪、教育、感化公众的思想, 营造出一个具有意味的主题空间, 让人置身其中, 感受到舒适与协调。陶瓷壁画的主题内容所体现的文化氛围能与公众的情感产生共鸣。

三、陶瓷壁画不同艺术形态下的美学环境

陶瓷壁画通过材质、色彩、内容、构图等丰富的表现语言作用于环境, 使公众透过形式认识其内容, 全身心地去感知体验, 从中获取对环境总体的审美感受, 并以各种具体的艺术形态, 与不同功能、空间、结构的多元化建筑环境有机结合, 构成一个和谐的审美艺术环境。

釉彩是陶瓷壁画的主要表现语言, 五彩斑斓、艳而不俗、淡而有神等不同的装饰趣味, 给人以或晶莹润泽、或清雅明快、或古朴厚重的审美享受。釉彩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可运用渲染、描绘、填涂等手法创造出多种艺术风格的画面。釉彩所表现出的不同层次、丰富的艺术形象, 能美化和改善环境, 所传达的文化内涵能使环境的审美品位得到提升。将釉彩陶瓷壁画装置于环境空间, 不仅给公众以愉悦的审美快感, 而且使环境充满着情境和意境, 营造出具有整体视觉美的艺术空间。

以高温釉陶瓷工艺和材料制作的壁画, 色泽光润而厚重, 且有高温釉熔融交合窑变的特殊效果, 五光十色的质地美在众多壁画中独树一帜, 别具风格。根据设计的意图可利用陶胚的表面的色泽变化拼接成多样的画面形象, 也可利用陶胚的厚薄变化, 有意地制作出凹凸、镂空、起伏等形体变化的浮雕效果。在陶瓷壁画的制作过程中, 将高温釉陶瓷有如筑造环境景观物似地进行组构, 并借用高温釉陶瓷表面富于自然、奔放的视觉肌理, 可以创造出一种神秘莫测的美感空间。高温釉陶瓷具有建筑材质的性能特点, 用其制作的壁画能与建筑、环境等空间造型浑然一体, 这样的环境不是凝固冷漠的, 而是充满着艺术气息的。

马赛克镶嵌是环境景观中最为常见的陶瓷壁画形式, 其特殊的材质特性能使其与环境形成一个整体, 其镶嵌所产生的视觉肌理与图形色彩能使环境形成一个美境, 一个富有文化情趣的语境。马赛克镶嵌对环境有极强的渗透力, 其表面曲折变化的特质, 能将不同形象画面融会其中, 无论建筑环境的结构如何复杂, 马赛克镶嵌都能与其协调一致起来, 并形成一种舒适的视觉美感。满墙式构图是马赛克镶嵌壁画的主要表现手法, 大量运用于建筑的整体外墙及宏观的场景中, 对环境空间视野的拓展, 以及对环境自然与人文美的塑造具有积极的意义。前苏联的马赛克镶嵌壁画艺术就很具特色, 其富有地域特征、整体气势和多彩的造型风格, 充分迎合了公众的审美价值取向, 对其社会的影响极其深远。人们步入其中, 仿佛游行在一个梦幻般的意境, 极具情趣与意味。环境中的马赛克陶瓷壁画, 以突出的色彩、形象作用于公众的视觉, 能使人感受到不同空间的区域特点, 甚至可成为城市中的重要标志, 并营造出一种功能分明、秩序井然、极具审美意蕴的美环境。

参考文献

陶瓷壁画与城市环境空间关系研究 篇2

关键词:生存环境;思想意识;城市建设

在现代人的审美观念里,多元化的发展占据了主导地位,传统的创作已经满足不了大众的需求。要在传统的陶瓷壁画中融入新的元素,增添新的思维方式和创作灵感,从而让现代的科技技术在陶瓷壁画上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让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城市建设里环境空间存在的视觉感官。人类不再单纯地为了生存,忽略更多对于完美生活的追求。随着大众欣赏水平日渐提升,陶瓷壁画这一欣赏艺术在城市环境空间建设中以其独有的魅力,而被艺术家们用来美化环境空间的公共建设,也以此来满足人们对于生活品味的追求。

陶瓷壁画广泛应用于整体建筑的室内外环境空间,使其能达到美化空间环境的效果,也让大众有一种视觉上的冲击与美的享受。探索陶瓷壁画与建筑空间的设计应用,我们就要明了陶瓷壁画所存在的内涵。陶瓷壁画自身的艺术价值,在建筑装饰里得到的展示是众所周知的。陶瓷壁画的独特语言以及审美艺术的形态是几千年历史文化的传承,不仅实现了人类对艺术的追求,也提高了大众精神上的富足。陶瓷壁画是种审美艺术,创造者将一系列的生活情感渗入到作品中,其表现手法充满了个性化、传统化和多样化,达到了陶瓷壁画与艺术空间的完美融合。

一、陶瓷壁画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的陶瓷壁画发展算起来,迄今为止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秦汉时期用于装饰墓室以及宫殿的画像砖、石刻就是那个时期的产物。尤其隋唐时期用于佛教的陶瓷壁画,代表着一个朝代的信仰与人文理念,这些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艺术精髓。接下来的宋元时期的陶瓷壁画就都是以道教为主题了,每一个时代,都有它象征的文明,这些以宗教为主题的陶瓷壁画,随着朝代的变迁,逐渐从鼎盛走向了衰败。建国以来,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近代简单的陶板和瓷板装饰,都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审美的需求了。而现代的陶瓷壁画历经几十年的发展,不再是简单地用于建筑室内外装饰,更多地是一种对艺术的追求。大型陶瓷壁画《森林之歌》的诞生,就足以证明人类对艺术的鉴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二、陶瓷壁画在环境空间的艺术效果

陶瓷壁画的种类繁多,用于装饰的陶瓷壁画其艺术内涵,是每幅作品中蕴藏的亮点。陶瓷壁画自身的语言就是一种处在静态下的艺术,这种静止的艺术,是没有语言的语言。在这些无声的作品中,你所感悟與体会到的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是一种古老文明的见证。

(一)陶瓷壁画的艺术语言

陶瓷壁画的艺术语言表现在线条与色彩的搭配上,它流畅的线条及鲜明的色彩,再依附于墙壁的载体上,形成一种强烈的立体感。艺术语言是现代陶瓷壁画中一种极为常见的表现形式,它所表现的色彩之间搭配的程度、构成的起点、曲线,以及各种立体版面相互支撑等语言形式,不但让现代陶瓷壁画得以广泛发展,而且还适应了现代视觉审美的需求。这些经过现代科技手法所运用的艺术语言,对现代陶瓷壁画的进步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从艺术语言在现代陶瓷壁画中的形象和审视结果及对现代建筑的贡献来看,带有鲜明艺术语言的陶瓷壁画满足了受众人群的情感需求。

(二)陶瓷壁画的独特性

陶瓷壁画以其独特的手法和依附于建筑空间为载体的特点,运用绘画与陶瓷装饰合二为一的艺术效果,从而发展成现代的公共艺术范本。它拥有防腐、抗老化、不易腿色、坚硬适用等特点,即使经过千百年的风雨侵蚀,依旧会让那些图案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其次就是表现手法花样繁多,色彩极其饱满、艺术欣赏性也优于其他艺术作品。陶瓷壁画是古老文化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艺术之宝。它的原料来自大自然,以粘土、高岭土为主要原材料,经各种技术压制成坯,再施釉,利用高温烧制而成。泥土本身就富有强烈的可塑性,各种造型丰富多彩,反复揉捏、挤压、盘垒、堆筑以及模刻等手法的运用,让陶瓷壁画刻画创造出了层出不穷的表现方式。在不同的温度下,利用不同的气氧渗透而产生千变万化的形态与离奇的色泽,形式多样而又变幻莫测。

(三)陶瓷壁画的艺术魅力

陶瓷壁画的艺术魅力在于它的实用性与观赏性极强。陶瓷壁画以其抽象的语言艺术形式渗入到装饰空间,让人类生存的环境空间达到艺术化的水准,同时也能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精神上的提升。几千年来,陶瓷壁画都是一种用视觉来欣赏的艺术,每一个创造者在设计之初,都会考虑到作品在受众人群中的欣赏价值。陶瓷壁画所呈现给我们的是视觉观赏上的愉悦,在有限的空间内,你所感受的艺术氛围却无限地延伸。在不同的环境空间,陶瓷壁画给人的视觉冲击就会是不一样的感受。陶瓷壁画所表现的不仅是装饰上的手法,更多地是在传承一种文化精神与时代的进步。陶瓷壁画的创作上,无论是古代神话故事中的祭祀、图腾,还是对现代生活的记录,或是对虚拟空间的想象和刻画,无疑都是宣传教化的传播。这些都是陶瓷壁画想表达的艺术主题中心,也是陶瓷壁画自身的艺术魅力所在。陶瓷壁画在美化装饰上的艺术,留给人类的将是它永恒的欣赏价值。现代陶瓷壁画艺术,创造了更多的抽象语言和审美意识。

三、陶瓷壁画在环境空间上的适用性

陶瓷壁画是以整体运作融入到人们生活当中的,并且是以建筑为载体的装饰艺术。因此设计者都会考虑到建筑环境原因,这其中包括建筑环境与四周环境之间的地理位置关系,与此同时更要考虑建筑自身的因素,以便更好地发挥陶瓷壁画在环境空间中的应用。陶瓷壁画之所以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是因为它没有聚光透视的约束,可以给人散点透视的效果,让大众以360度的视角来享受的视觉体验。其审美艺术的价值在建筑物体的内外墙体与环境之中,彰显得淋漓尽致,也更让周围的大自然风光与建筑群体相互衬托,同时又达到了一定的审美高度。正因为如此,陶瓷壁画成为了环境空间艺术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小型壁画娇小玲珑,大型壁画气势磅礴,对空间环境有宽广的渗透力和感染力。

陶瓷壁画是艺术作品中的一种,因其本身的特点,让它在装饰应用中具有了千变万化的造型,以及无限的拓展性、欣赏性。这些因素都促使陶瓷壁画在建筑装饰艺术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尤其是它特殊的可塑性,更加大了它的优越性。陶瓷壁画艺术在现代环境空间中的运用是必可不少的,它与环境空间艺术相互渗透融合,表现出整体建筑的风格及形式。因此它在与空间环境相互和谐一致的基础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陶冶了人们的精神,也加强了大众审美力的提高。 陶瓷壁画的创作是人类知识、情感、思想结合的艺术产物,它具有着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审美情趣。

四、结语

几千年的变迁,让现代陶瓷壁画艺术与古老陶瓷壁画相互融入,令人类的精神需求得以实现。随着建筑设计的多样化及各种装饰艺术的多元化,也让陶瓷壁画艺术发展成具有现代文化和审美艺术相结合的时代艺术。它巧妙的运用,可以让建筑载体日渐平衡,所以,现代陶瓷壁画根据受众人群的审美观点与民族文化相结合,达到了无可限量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曾令可,王慧,张海文,张明,程小苏.高性能陶瓷 材料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佛山陶瓷,2002,(06).

[2]金艺.综述公共艺术中的陶瓷壁画创作[J].陶瓷科学与艺术,2007,(05).

[3]迟柯.西方美术理论文选——古希腊到 20 世纪[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4]李静.论现代陶瓷壁画艺术介入现代家具环境设计[D].景德镇陶瓷学院,2008.

[5]于美成,田卫平,张大祥.壁画与壁画创作[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1991.

作者单位:

陶瓷壁画在公共空间中的应用 篇3

壁画作为一门独特的视觉艺术,在人类发展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壁画依附于建筑物,可装饰于公共场所,如园林景区、大型会客厅、候机楼、车站、候车室等,给人们带来无限美感与艺术的享受。制作精美的壁画,宛如建筑上的璀璨明珠,光彩夺目,成为建筑艺术的一部分。在建筑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壁画更是成为建筑装饰不可缺少的形式。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使人们对于建筑环境的要求发生了新的变化,越来越向往自然的生态环境。壁画可以作为人们面对自然的一个窗口,在灰色的建筑、冰冷的墙面上能看到五彩缤纷的壁画,犹如置身大自然的怀抱,无疑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壁画对于建筑环境的参与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审美趋势,而在所有壁画形式中,最经久耐用、最易清洗、色彩最艳丽、同时表现手法也最多样的当属陶瓷壁画了。

陶瓷壁画是以陶瓷锦砖、画砖、陶板等为原料而作的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现代建筑装饰,它巧妙利用空间环境和建筑内外墙壁,用绘画、雕刻、镶嵌等形式经过放大、制版、刻画、配釉、施釉、烧成等一系列工序创作而成,装置于公共环境之中。陶瓷壁画的艺术特点是不受焦点透视的拘束,利用散点透视的空间,给人们以多视角、全方位的视觉体验。其审美价值体现在建筑物体的内外墙壁的环境之中,与周围的自然景观和建筑风格交相辉映。陶瓷壁画是环境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型壁画精巧别致,大型壁画可以负载宏观表现空间,对环境有很大的覆盖力和感染力。

纵览欧美、日韩和我国陶瓷壁画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陶瓷壁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特定的社会意识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1 欧美和日本陶瓷壁画的应用

在欧洲和美国,陶瓷壁画被大量用于公共空间,作为整体环境设计的一部分,无论是一些重要的建筑物,还是街边一些造型各异的小型建筑,围墙壁面上均有用上釉陶瓷砌成的壁画作品,如丹麦赫尔宁历史博物馆的壁面砖上按年代顺序描绘着博物馆的重要馆藏史料,使观者从博物馆的外围就感受到了该馆的藏品丰厚,历史悠久。又如荷兰阿姆斯特丹尼得兰兴银行总部接待厅的墙面也是用釉砖、陶板等材料镶嵌的,色彩丰富,豪华气派。

追溯欧美陶瓷壁画的历史,应从陶瓷制作开始。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瓷器生产国,英国瓷器的制作比中国晚了两千年,而且英国瓷器的发端,完全跟随着中国瓷器的脚步。四百多年前,中国瓷器传播到中东,然后,随着阿拉伯人的扩张,又被传播到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各国。受中国瓷器的启发,意大利发展了自己的锡釉陶器。随后,意大利的制陶技术影响到法国,法国影响到荷兰与英国。可见是中国瓷器带动了整个欧洲的瓷业生产。

19世纪叶末20世纪初,在欧洲,瓷砖开始应用于公共空间。西班牙建筑大师安东尼奥·高迪创作的一系列建筑作品,都大量地使用了陶瓷材料。高迪喜欢在创作中对表面做许多装饰和图案,他将石块和精美的彩绘瓷片做成水平或阶梯状的装饰效果,在建筑表面镶嵌大量的彩色瓷片。此种设计风格成为他特有的装饰手段,体现出高迪对陶瓷材料的钟爱。他以这种手工设计创作手法创作出一系列建筑作品,如《文森公寓》(1883~1888年)、《巴特罗公寓》(1904~1906年)和《吉尔公园》(1886~1889年)等,使陶瓷贴面远远超越了陶瓷和陶艺本身。

回顾20世纪的欧洲美术,许多艺术家都曾制作陶瓷壁画来参与建筑环境的构成。西班牙著名画家、超现实主义大师约翰米罗的陶瓷壁画创作,具有鲜明的视觉效果。因大多放置于公共空间,所以非常注重与自然和建筑环境的结合。20世纪60~70年代,米罗经常和陶艺家约瑟夫·罗伦斯·阿蒂加斯合作创作陶瓷作品并在全世界巡回展览。野兽派的代表马蒂斯曾于1954年为温斯玫瑰园教学设计陶瓷壁画。更值得一提的是英国著名雕塑大师亨利·摩尔20世纪50年代曾在英国创作完成了包塞崔姆地砖浮雕墙。另外,印象派大师雷诺阿,立体派的创始人毕加索等也都曾以陶瓷为媒材创作作品。

在日本,日本人把陶瓷看作是极为重要的文化遗产,他们不断研究陶瓷的生产工艺,继承传统的优秀部分,研发创新新的产品。日本在利用陶瓷材料对建筑进行装饰方面,更是其它国家无法相比的。日本人将这种具有空间美感和文化特征的陶瓷装饰称为“陶壁”,广泛装饰于各类公共空间。日本陶瓷壁画的题材十分丰富,人物、花鸟、飞禽走兽、山水树木、日月江河等无所不有。有反映传统民俗和宗教神话的故事,也有表现都市的现代生活。表现手法上有泼墨的“写意”,也有精雕细琢的“工笔”。更有融合了西方元素的装置或观念艺术。据不完全统计,这种陶壁在日本约五万多幅,构成了建筑或公共环境中独特的景观。

当今的社会为陶瓷壁画介入环境艺术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陶艺家与建筑师、环境设计师及工程师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在丹麦、挪威、意大利、美国以及日本、韩国等国的大型建筑和公共艺术项目都将陶瓷艺术作为了整个建设项目的一个有机部分。

2 中国陶瓷壁画在公共空间中的应用

我国在国际上素有“陶瓷之国”的盛誉。在英文中,“China”,也有“瓷器”之意,可见陶瓷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从第一件彩陶的诞生,到现代的陶瓷艺术,陶瓷的发展一直不曾中断,中国瓷器因其极高的实用性和艺术性而备受世人的推崇。在我国,陶瓷艺术历来与建筑或壁画相互渗透,有着密切的联系。宋、金时期的观台窑窑址出土了大量的琉璃瓦脊兽、墙砖、板瓦等产品,其中有的就是用于壁画装饰的。另外,明清时期陶瓷壁画即以盛行,著名的故宫九龙壁就是以低温三彩釉烧制的浮雕型壁画,历经数百年来,饱经风雨侵蚀仍然色彩艳丽,造型栩栩如生。明清时期,我国著名瓷都彭城在当地的庙宇及民居建筑上,都有瓦当、琉璃装饰壁饰等建筑装饰,许多民居的屋脊上也有很多以彩釉壁画作立面的屋脊艺术品。当地普通民居家院落中,几乎都有砖雕壁画或影壁墙壁画,此种以壁画艺术装饰人类生活空间的习俗,已延续了数百年。70年代末,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振兴,大批公共建筑拔地而起,带来建筑艺术的蓬勃发展。出现了环境艺术新概念,艺术家们创作出了一大批充满时代气息的大型壁画,尤其是以陶瓷材料为主的壁画,成为建筑装饰的一部分。

陶瓷是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不同于国画、油画、水粉、丙烯画等,它将巧妙的装饰、奇幻的釉色、朴素的质地、火的艺术再创造等因素融为一体,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在强烈地再现材料美的同时,带给人们以丰富的遐想与美的享受。陶瓷坚实的坯体,多彩的釉色,丰富的表现形式,变化万千的装饰手法,在壁画中发挥着其他绘画材料所不能替代的独特功能。所以陶瓷壁画被誉为“纪念碑式的艺术”。

3 陶瓷壁画的艺术价值和意义

建筑的持久性相应地也要求壁画有一定的持久性。一幅好的壁画作品,内容形式及材料都应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陶瓷材料表现形式多样,釉色变化丰富,能有机地与建筑物相吻合,是一种与建筑共存的硬质材料。“陶瓷”是一种通称,“陶”和“瓷”在质地上、物理性能上有很大区别。中国是最早制造陶器的国家之一,是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陶器的出现大约在距今1万年左右,从材质上分陶质和瓷质两种形式,陶表面无光泽,大多表现粗旷,具有古朴、凝重的感觉,表现手法上多在方形、矩形陶板上以线刻、填色、浮雕形式为主。在欧美的陶制壁画中,其风格多以现代绘画相结合的抽象装饰,追求材质、肌理、造型与现代建筑环境相对比的装饰手法,以求突陶质壁画的粗犷、凝重感。

陶壁不仅仅作为护壁之用,而更多的是它在公共空间中的艺术价值。首先是陶瓷壁画的整体情致。情致如同交响乐的主旋律,不管有多少乐章的起伏变化,主旋律永远贯穿乐曲的始终。陶瓷壁画可以从画面的整体格调去激发观者的审美情趣,也可以从内容、造型、色彩、陶瓷的肌理变化去提炼壁画的审美主题,引发观者的审美趣味。其次是陶瓷壁画的构成形式感。形式感是最能打动人心的构成语言,那些纵横交错的圆线、弧线,抽象提炼出生活的美感,与陶瓷特有的制面结合,形成一种直观的感性符号。再次是陶瓷壁画的色彩美。色彩是陶瓷壁画的盛装,它带来的审美情致无人能比,是观者最直观的感受,使建筑与空间环境更富生机。

4 结语

在古代,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仅仅局限于使用安全,而现代,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生存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空间艺术化、意识化正是环境意识强化的具体体现,在人与建筑和自然环境的系统关系中,陶艺家们以新的眼光重新审视艺术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陶瓷壁画作为现代环境陶艺表现形式之一,以具体可感的艺术形式介入建筑空间,使我们生存的环境空间获得精神提升。有人把陶瓷称为“最简单和最复杂的东西”,其简单是因为它的基本素材是无处不有、就地可取的泥土;而复杂却不仅在于它是人类最早把一种物质改变成另一种物质的创造,还在于它是人类智慧、情感和审美的反应。陶瓷壁画广泛应用于人类的生活空间,但它不是原画稿的简单复制,而是艺术的再创造,那些巧夺天工的壁画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反映时代特点与民族风格的产物,更是一个国家文化艺术的瑰宝。

参考文献

[1]吴松.壁画设计与制作.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

[2]唐鸣岳.壁画设计.山东美术出版社,1999年11月

[3]周刚.环艺/建筑专业水彩.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1月

[4]赵云川.陶瓷壁画艺术.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年6月

陶瓷材料在壁画艺术运用中的独特性 篇4

在壁画艺术中陶瓷材料的审美特性

不同材质制作的壁画艺术的审美价值不同,人们通过感知使用材质的细腻与粗糙、冷与暖、软与硬,从而通过视觉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壁画制作上对于材料的选择多种多样,有金属、木头、石材、陶瓷或者综合材料等。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其中陶瓷材料在壁画艺术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语言和审美形态。陶瓷的成型是从柔软的泥坯开始,艺术家拉坯塑形、上釉,再经过从物理到化学的转变,期间所产生的塌陷,开裂,收缩以及颜色由深到浅的变化而成。不同的工具在制作过程中对泥所产生的肌理、形态是不一样的,在陶瓷壁画的创作中,对泥性的把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泥料作为陶瓷壁画艺术的载体是一切成为可能性的基础。釉是覆盖在陶艺作品表面的玻璃质薄层,陶瓷在烧制过程中,高低不同的火温的创作出变幻莫测的釉色,这是其他材料无法实现和代替的。花釉是中国现代陶瓷壁画的主要表现形式,它所呈现的艺术效果以釉色取胜,烧制过程中,温度和窑室气氛产生的窑变,使釉色出现颜色深浅的变化,以及釉色纹样产生的色彩肌理变化效果。最后的一道工序是火,也是最至关重要的。釉料相同,但在不同溫度、不同窑位、不同火候及不同烧制时间下出现不同的色彩与肌理,一次烧成、多次烧成都可以烧制出意想不到的颜色。好的陶瓷壁画作品,并不像其他材料的壁画好把握效果,对火的感受与把握是对艺术家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的考验。

陶瓷壁画艺术的创作效果是最不可预见性的。它所用的材质是泥,而泥的可塑性极强。变幻莫测的釉料以及烧制过程对于火候的不同把握,陶瓷壁画作品尝尝给人们带来的是意想不到的特殊效果。这种偶然产生的效果是不可复制的,失败也是在所难免的。而这种偶然美也是可以控制的,这与艺术家长期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艺术家在掌握传统工艺制作的基础上,主要是靠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反复的实践,通过发现陶瓷泥料、釉料的各种特性,来丰富自己的表现形式。

陶瓷材料在壁画艺术运用中的特点

陶瓷之所以被广泛运用到现代壁画中,与它的耐磨损、抗腐蚀、耐久性的特点是分不开的。陶瓷材料所具有的特点是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陶瓷是经过1000多度的高温烧制而成,泥由柔软变坚硬,釉料在烧制前后的颜色是不同的,我们无法预见烧制后的颜色会是什么样,而且同样的釉料在瓷泥或陶泥制作的壁画上,烧出的颜色会受到底色的影响,从而产生的颜色也不同,并且陶瓷壁画作品不褪色、不会失去光泽。如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祝大年为首都机场创作陶瓷壁画《森林之歌》,现如今这幅作品经过30多年,色彩鲜明,艳丽依旧。陶瓷壁画表现的方式有很多种,有平面的和立体的。如以平面砖或浅浮雕砖为背景的立体艺术砖壁画,高低错落、薄厚不一,具有拼砌灵活自如、材质感好、立体感强等特点,粗犷、大气尤其适于大型抽象壁画。陶瓷壁画具有一定的耐腐蚀、抗氧化性能,具有色彩丰富、易清洗等优点,这些是其他绘画材料所不具备的。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出现,可供壁画艺术创作的材料越来越多,如石雕、不锈钢等都具有耐腐蚀、强度高等优越性,但它们色彩的丰富性及表现形式却明显不如陶瓷材料。

陶瓷将巧妙的造型、质朴浑厚的黏土、变幻莫测的釉色、烧制的神秘性等因素融为一体,形成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在体现材质内在美的同时,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与美的享受。

结语

现代生活的飞速节奏让人们的生活笼罩在高楼林立的都市环境,倍感冷漠与孤独。陶瓷壁画把人工的痕迹和自然的材质美感融入到建筑环境的内外墙壁中,如一个通向大自然的窗口,缓解了人们视觉和心理上的单调感受,能够亲近自然。水、火、土陶瓷材料与生俱来的天然元素,也是作为陶瓷壁画运用到建筑环境中的魅力所在。 陶瓷材料给人们的感觉是具有人性化的,就像两个人彼此之间的感情一样,只有对这种材料充满感情才能通过陶瓷这种媒介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壁画艺术作品。

上一篇:小学作文教学心得下一篇:钢铁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