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统计数据质量提高

2024-05-02

基层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精选十篇)

基层统计数据质量提高 篇1

一、影响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

影响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基层统计单位统计岗位落实不到位,统计人员多数为兼职,而且变动频繁,稳定性差。一般大中型的企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相对比较规范,而一些小型单位,特别是私营、个体企业对统计工作重视不够,多数统计人员身兼数职,统计工作只是附带性的工作,而且经常变动,稳定性差,统计数据质量得不到保障。二是部分基层统计单位原始记录不全,未建立规范的统计台账和统计制度,一些私营、个体企业,对统计工作不完全配合,填报的统计数据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统计数据的质量存在较大偏差;三是基层单位领导对统计工作不重视,对统计数据审核不严,把不好关。统计工作得不到领导重视,认为统计只不过是数据的加加减减或汇总,填几张报表完事。目前企业重会计而轻统计的现象普遍存在,认为会计是为“我”所用,统计主要是为上级统计部门所用。

二、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对策

提供高质量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的中心任务和根本职责, 是统计事业改革和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永恒的主题。统计数据质量不仅受统计工作各环节的影响,而且受到相关领导、统计人员素质以及数据采集处理技术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要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必须对症下药。针对基层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各种问题,文章提出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一)将工作质量标准落实到每个工作岗位

要使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工作质量标准,做到合理分工、职责明确,职责越明确,数据质量控制就越有保证。

(二)建立健全完整的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实现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的标准化

原始记录是业务核算、会计核算、统计核算的共同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使三种核算结果相互衔接,口径一致,而要保证核算数字的准确性,要求核算的数字来源,都有真实的原始记录为依据。从原始记录开始一直到整理、场内报表及三种核算,数字来源通过逐级加工,都是有据可查的。只有这样核算,数字的准确性才有确切的保证。

(三)各级领导要重视统计数据质量,要迅速行动起来,切实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领导干部要切实负起组织领导责任,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形成主要负责同志任第一责任人亲自抓,分管负责人具体抓,齐抓共管,真正把统计数据质量抓实,确保取得实效。

(四)充分激发统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加大统计工作的资金投入,完善统计工作相关的设施和统计工作人员的生活条件,提供一个良好稳定的工作条件与环境,保证统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五)加强基层统计队伍的建设

要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结构合理的统计专业队伍,要对各级统计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业务培训,重点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统计新理论新方法、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以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必须搞好统计人员的上岗和在岗培训,达到合格标准并取得上岗合格证方可上岗。要提高统计人员的统计分析能力,掌握多种统计分析方法,还要提高统计人员对现代统计分析软件的应用能力,做到“一专多能”。依靠科技手段快速提供高质量的统计数据。对基层统计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使他们掌握新的统计理论与方法,掌握计算机在统计上的运用,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统计工作者。加强统计职业道德的教育,提高统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水平,增强坚决反对弄虚作假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建设一支政治觉悟高、理论基础夯实、专业技能过硬、结构合理的统计队伍。

以上对统计数据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旨在引导各部门领导和广大统计工作者更加重视统计数据的质量,抵制统计上弄虚作假的行为,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水平,使我们的统计工作能更好地为现代社会经济服务。

摘要:统计数据的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 影响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统计基础工作薄弱、统计方法与指标体系不够科学、基层统计人员的素质与责任心不强等都是影响基层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加强统计基础工作, 提高人员素质, 完善统计调查体系, 加强法制建设等都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基层统计工作,数据质量,因素,对策

参考文献

[1]张秀丽.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J].辽宁经济统计, 2009, (3) .

[2]朱家平.影响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分析及其对策.楚雄市统计信息网.

[3]谢兵堂.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之我见.湖南统计信息网.

夯实计生基层基础提高统计质量 篇2

村专干培训材料

同志们:

为切实搞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做为我们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者,最为关键的就是抓好统计工作!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有必要对我们的专干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统计业务知识培训!现我们就针对统计方面的具体业务知识来共同学习!

要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工作,要求我们每个工作者首先要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要有搞好本职工作的决心,要有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真正做到脑勤、腿勤、口勤、手勤!

一、掌握本村基本情况、熟悉育龄群众动态

要做好统计工作,首先就是要掌握本村的育龄群众基本情况,要对每一位育龄群众做到入户了解,掌握好每一个基本数据,这就要求我们每个计生专干要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在摸清育龄群众的基本情况下,还要进一步掌握每对育龄夫妇的生育动态和生育意识,才能有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长期做到深入农户,才能更好的保持我们的干群关系!

浅谈如何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 篇3

[关键词] 基层;数据质量;内涵;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H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2-225-1

一、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内涵

基层统计工作是统计调查立足之本,是统计系统根基所在,统计基础工作的扎实程度决定着统计数据质量,统计数据质量的真实程度直接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统计数据的质量主要指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统计分析的科学性和决策性。影响数据质量的多元因素数据的取得是通过向调查单位搜集大量的原始资料,同时也包括搜集经过加工整理过的次级资料,在规定的时间内,综合运用不同的调查组织方式进行全面或不全面的调查,取得的统计数据数量庞大,汇总整理可能需要大量的人员参与,对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经过加工、传输等环节整理汇总而获得。统计数据形成过程中,造成统计数据误差的因素很多。统计数据质量问题成了社会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

二、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现状

(一)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在村、企业管理中,领导首先想到的是企业管理模式、村级运行机制等,而统计的重要性往往被村干部和企业领导所忽视。统计工作得不到领导重视,认为统计工作只不过是加加减减、计算汇总,成天与数字打交道,极不起眼的重复单调劳动。

(二)基层统计工作薄弱,影响统计数据质量。①统计人员专职的少、兼职的多,人员变动频繁。②各单位的原始记录混乱,统计台账不健全,核算手续不严,实际工作中,往往凭经验或运用不正确、不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和加工,一些统计指标也不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这样也就不可能搞准统计数据。③调查对象多,配合差,数据难收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二、三产业急速增长,社会经济结构日趋复杂,基层统计调查对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基层基础工作受到了很大挑战和冲击,这本身给统计工作带来了难度。④统计人员缺乏必要的业务培训,统计知识陈旧,业务素质较低,对统计指标理解不透,统计数据差错现象时有发生。

(三)统计法制意识淡薄,执法力度不够,某些领导为追求政绩,干预统计数据。从领导到群众,从调查者到被调查者,统计法制意识淡薄,没有充分认识到对统计数据造假,也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某些领导出于对企业、个人利益的考虑,干预统计工作,迫使统计人员造假。同时统计执法力度不够,缺乏应有的打击力度,使统计法律、法规失去了应有的震慑作用。

三、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对策

基层统计工作中存在着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统计数据质量,而且也不利于统计工作的健康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做好基层统计工作,为各级领导决策社会经济问题作好参谋,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统计基础工作:

(一)提高认识,强化统计职业道德教育和责任意识。工作成败,人是根本。统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统计职业道德是一种高度负责、自觉自愿的行为,它的主动性、自觉性、严肃性是统计数据质量必不可少的行为保证。在统计工作面临如此众多关系和矛盾的今天,要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统计人员恪守职业道德,操守职业品行,强化责任意识,是极为重要和必不可少的,也是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前提。

(二)加强统计业务培训,大力提升基层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可结合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通过办班、讲座、等多种形式,组织企业和农村统计人员系统地学习统计业务知识和统计法律法规,提高调查能力与综合业务能力;其次可以不定期地组织短期培训、学习、交流,组织参观先进典型单位,学习先进经验,开阔视野;再次上级业务部门要加强指导,提高统计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操作技能水平,以此保证各项统计工作的圆满完成。

(三)进一步开展普法宣传、加大执法力度,全面提高全社会的统计法制意识。一是局队执法部门要坚持执法,把基层统计工作长期得不到重视、统计基础长期得不到改善、数据质量长期得不到提高的村或企业作为统计执法的重点,严查深究,常抓不懈,实现统计工作的根本改善;二要根据企业特点,出台相应的可操作性强的统计规章制度,使各级领导和统计调查对象增强统计法制观念,深刻认识按时、如实地报送统计报表与统计资料是每个统计调查者应尽的义务,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乃至伪造、篡改统计资料均属违法行为;三是充分利用“六五”普法、各种会议及活动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新统计法》。要加强与工商、税务、政府法制办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充分发挥部门的整体功能,积极推动联合执法,为统计执法提供有力的外部支持。树立统计权威,杜绝瞒报、漏报等违法行为发生。

四、结论

提供高质量的基层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的中心任务和根本职责,是统计事业改革和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亦是新时期和新形势下对统计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统计数据质量不仅受统计工作各环节的影响,而且受到相关领导、统计人员素质以及数据采集处理技术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是多方面工作水平的综合反映。统计数字求实求真,大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势在必行,我们应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共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以确保为国民经济健康地发展、加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建国.如何提高基层数据质量的分析[J].乡镇分析,2011,(12).

基层统计数据质量提高 篇4

关键词:责任,自身素质,考核评价体系,制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统计数据越来越受到党政领导、企业决策者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统计数据质量问题也成为社会各界议论统计工作的中心话题。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核心搞准统计数据, 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一直是统计部门工作的重点和孜孜追求的目标。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 统计数据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是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 具有信息、咨询、监督三大基本职能。政府能否准确、及时地掌握大量的信息是能否管理好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关键。

从使用者的角度看, 统计数据质量体现在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适用性等方面。统计工作是对社会、经济以及自然现象从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的过程, 数据资料的搜集是统计工作的基础, 统计资料的整理、计算、汇总与分析研究, 都必须在调查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因此, 统计调查阶段工作的质量的好坏, 取得资料质量的高低, 会直接影响到以后各阶段工作质量, 影响整个统计调查工作的数据质量。如何保证我们的统计数据质量, 必须从源头抓起, 县及县以下统计机构是统计数据的基本来源。当前, 影响基层统计数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责任追究成本低, 调查对象不重视。统计工作需要各调查对象的支持配合,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统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然而有些单位主要负责人重会计轻统计, 未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对《统计法》知之甚少, 依法统计意识淡薄, 原始记录、统计台账不健全, 填报统计数据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大。在全国经济普查中, 有些调查对象怕露富, 嫌麻烦不愿意接受统计调查, 对普查员搪塞应付, 不配合, 《统计法》对统计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不大, 调查对象从思想上不重视统计工作, 造成统计数据不准确。

二是统计人员自身素质影响数据采集质量。基层统计人员作为统计数据采集的主要承担着, 随着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人口结构、所有制形式的多元化发展, 统计报表和统计指标也在不断更新, 统计工作量在不断增加, 对统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 统计人员社会地位较低, 待遇较差, 尤其乡、镇统计工作人员更是一人兼数职, 政府工作和统计任务使统计人员工作日益繁重, 造成基层统计队伍不稳定, 人才外流, 统计岗位人员调换频繁, 新手多, 外行多, 统计人员业务素质普遍偏低, 事业心、责任感不强, 很难保证统计数据的客观真实性。

三是考核评价体系对统计数据产生负面影响。现行的考核评价体系很大程度是以统计数据为主要依据, 反映领导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统计数字作为考核指标, 就被赋予了极为特殊的意义。有的地方领导为了争夺名次, 互相攀比, 甚至定统计数字。人为的干扰也使统计数据的客观性、真实性受到严重影响。

四是统计制度不完善, 普法力度不强。一方面由于基层统计部门职能所限, 很难在各部门间开展协调, 致使有些数据存在打架现象, 统计效率低下。另一方面统计制度只对统计系统内部人员约束, 而对统计系统外部的基层统计人员无从控制, 统计执法执行难。

当前统计数据的生产环境更为复杂且不断变动, 对统计质量构成严峻挑战。县及县以下的统计工作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石, 要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就必须加强基层统计组织的管理。

一要加强统计法制宣传, 加大执法力度。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 统计法制部门一定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保障统计环境的健康发展。坚决打击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行为。对统计违法案件, 查处一起, 曝光一起, 综合使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 严格执法, 加大处罚力度, 提高违法成本, 增强《统计法》的威慑力, 杜绝统计违法行为的发生。同时广泛宣传《统计法》, 增强各级领导和广大统计员的统计法律意识, 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 只有这样才能使统计统计数据有据可查, 有法可依, 保证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统计数据的客观真实性。

二要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县乡统计人员身处统计工作最基层, 既是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者, 又是统计业务的具体操作者, 要求具备全面的素质。一方面加强统计人员业务知识培训, 采取定期培训或考核的办法不断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强力推进学习型统计建设。另一方面加强统计人员职业道德培训, 牢固树立忠诚统计、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无私奉献, 争创一流工作业绩的理念, 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做好统计工作。同时加大资金投入, 改善基层统计工作条件, 建立激励机制, 引进优秀基层统计人才, 全面提高基层统计队伍素质。

三要淡化考核制度, 保持统计机构在行政上独立的地位。建立一种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考核体系, 创造统计独立的工作环境, 使统计数据不受行政干扰, 推进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 充分利用部门行政数据, 提高数据使用的实效性和便利性, 节省成本, 提高效率, 提高统计数据的客观准确性。

四要加强和完善统计部门内部质量管理工作。健全和落实数据质量管理责任制, 制定数据质量评估标准, 确定各类统计数据的误差范围, 使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工作质量标准, 按照数据质量考评办法和评估监督办法, 做到合理分工、职责明确。

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原则应当是全过程的、全员参加的、以预防为主的数据质量控制。全体统计工作者都要树立数据质量意识, 各个主要的工作环节都要落实专人负责。统计数据质量的好坏, 牵涉到统计工作的所有部门和人员, 因此, 提高数据质量需要依靠所有统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只有人人关心数据质量, 大家都对数据质量高度负责, 才能产出高质量的统计数据, 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XX基层基础工作数据质量自查报告 篇5

根据《的通知》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调查数据质量,向西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按照有关要求,组织各专业人员对XX数据质量和统计执法情况结合起来认真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自查结果

1、城乡一体化调查:能够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现场采集制度在调查网点进行调查。每个月坚持到调查网点收取帐页并对帐页进行审核,对漏记错记现象及时更正,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同时随机到调查户家中进行座谈,了解调查户的基本情况。县队人员对帐页编码、录入、审核后将对历史帐页装订成册,以备检查。经自查,城乡一体化调查没有发现错误,微机数据录入及汇总无误,基层报表质量较高,没有发现预先编造各项经济指标的本期数和同期数的现象,基本上符合总队工作规范化要求。

2、农产量抽样调查:农产量调查工作主要做几点,一是进行辅助调查员业务培训。让调查员及时掌握调查村农作物种植情况、病虫害情况、自然灾害情况等,熟练掌握实产调查方法。二是XX工作人员到到调查村进行面积调查,落实种植结构。三是到调查村进行预产。四是到调查村帮助调查员进行实产的样本收割。

3、农产品生产价格调查:严格按照国家抽中的调查网点和方案制度进行调查,通过自查,台帐登记比较及时,登记准确,无漏记现象,台帐数据符合实际,并和调查表数据及电脑过录数据相吻合。另外台帐保存完整,已装订成册。

4、畜禽监测调查:严格执行畜禽监测调查方案,按照独立调查独立上报的原则努力完成季报,2月和7月完成全县养殖场摸底核实工作,定期按时深入调查户、生产单位,现场实地访问采集数据,基础工作比较扎实,数据质量比较高

5、工业生产者价格调查:XX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国家样本共有21个,在年初样本核查时有6个企业已经关闭,2个属于筹建状态,1个属于非工业企业。通过近8个月的运行,截止现在共有6个企业已经关闭,1个企业属于非工业企业,2个企业已经停产,2个企业属于筹建,1个企业升规模以上,9个企业属于正常生产营业状态,通过对这9个企业的自查发现,由于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属于小微型企业,管理不太完善,由专人负责统计工作的企业很少,能够独立完成联网直报工作的有5个,统计台账建立的不太完整、不太规范。

二、自查出存在的问题

通过这次自查,XX不存在预先编造各项经济指标的本期数和同期数的现象,能严格规范调查工作程序,坚持独立调查、独立上报。但我们在规范化方面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城乡一体化专业:部分调查户记帐单位不够规范,个别调查户存在漏记、混记、合笔现象。

2、农产量专业:农产量自查中发现的问题主要是调查员签名不全,有的报表不够整洁。

3、农产品生产价格专业:个别大户台帐存在登记不规范现象。

4、畜禽监测调查:台帐记录有不规范现象,存在漏记、记错行情况。有把分季数记录成分月数现象。报表和台账记录不及时。记录有合并现象,由于没有及时记录,事后通过回忆把几次出栏合并记录,生猪重量和价格与实际有细微差距。有一部分辅调员文化素质低,业务能力差,导致畜禽监测台账出错,影响了监测调查数据质量,5、工业生产者价格调查:统计台账建立的不太完整、不太规范。有一些企业属于季节性生产企业,统计台账上有断续地方。

基层统计数据质量提高 篇6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统计人员填制的报表,不仅能从根本上反映企业某段时间内的实际运行状况,同时还是企业负责人制定生产目标与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然而,统计报表能否完整的反映企业的运行状况,直接取决与企业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在此,本文从加强基层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这一问题出发,针对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中的相关问题,做以下论述。

关键词基层培训提高业务素质统计人员

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仅涉及到统计报表的制定、填写,同时还涉及到企业的日常发展状况,因而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统计人员作为整个统计工作的组织者及操作者,其业务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统计工作的正常运行。统计人员如果责任心不强、上进心不足、业务素质低下,势必贻误正常工作。由此就需要企业在日常管理中,能够加强对统计人员的管理,聘用高素质,具备一定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统计人员来担任统计工作。在此,本文针对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的相关途径,做以下论述。

一、加强统计学习,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随着经济的不断变化,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变化,由此导致统计人员的统计工作也在随之变化。只有加强统计人员的学习,才能使其跟上市场经济的发展,才能更好的完成企业布置的统计工作。而在加强统计人员学习的过程中,具体分析如下:

(一)加强理论与实践培训

统计人员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除了涉及到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外,还涉及到企业的实际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企业各个项目的会计等多个方面,因而在加强统计人员业务素质的过程中,不能针对统计理论或统计实践进行一方面的培训,这样容易导致统计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只有理论指导而没有实践创新,或只有实践创新而缺乏理论支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统计人员能够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同时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理解理论。不仅能提高统计人员的工作质量,同时还能创新统计方法。

(二)学习国外先进的统计经验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统计专业发展速度较慢,企业在运用统计的过程中,仍与国外发达国家的企业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统计质量,就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的统计经验,同时结合着我国经济的实际发展状况,从自身所在的企业出发“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将国外一些统计方法应用到自身所在企业中,在提高统计质量的同时,还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统计方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加强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不仅是保障整个统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同时还是企业统计数据准确性的根本保障,因而在统计工作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具备高素质的统计人员,能够本着对所在单位负责的态度,严格按照企业的规定,将各个数据如实的总结、上报。除此之外,高素质的统计人员,不仅能熟练掌握统计理论与分析方法,还能熟知本企业业务工作流程和各部门职能,掌握一定的经济理论和计算机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在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已经设立了總统计师岗位,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在提高企业统计工作效率的同时,还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借助网络进行统计工作

在21世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随着网络计算机的迅速普及,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在信息经济时代,企业在加强统计工作管理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着计算机的相关优势进行统计工作管理。如此,不仅能提高统计工作的工作效率,同时还有效的提高了统计准确度。在利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工作的过程中,统计人员可以借助计算机覆盖面广、传递信息快等优势,在网络上进行统计知识交流,从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然而在借助网络进行统计工作的过程中,首先,统计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以便在操作的过程中能够使用正确的操作方法,在保障统计质量的同时,还能提高统计的准确度。其次,借助网络进行统计工作,使统计工作由原来的“人工式纸制办公”直接转变为“电子无纸办公”,且在保存的过程中,能够通过网络计算机进行电子存档,在方便今后查阅的同时,还节省了大量的空间。最后,网络统计在具备一定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统计人员因操作不当很容易引起整个系统瘫痪或遭受病毒侵犯,造成企业重要信息外泄的同时,还严重损坏了计算机的硬件,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三、开拓进取,积极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同时也能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面对21世纪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完善自身管理,开拓进取,进行创新。统计工作作为企业制定生产目标与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不仅关系着企业日常生产的正常进行,同时还关系着企业今后的发展及市场竞争力。如此,就需要企业统计人员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刻苦学习,结合着自身所在企业的实际管理状况,努力工作,争取创新。与此同时,企业负责人应适时的组织统计人员参加相关培训,使其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习统计中的相关知识、法律制度以及计算机知识等,鼓励统计人员参加相应的职称考试。针对工作认真、业绩突出的统计人员,企业应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这样,不仅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统计质量,同时还能完善企业的整体管理,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做好铺垫。

四、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及综合国力的增强,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就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制定正确的生产目标及发展战略。由此就需要企业负责人能够在日常管理中,加强对企业统计部门的管理,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企业统计工作效率,在保障统计质量的同时,也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奠定结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姜伟.浅谈企业统计信息的意义和统计管理体制的建立.山西焦煤科技.2006(S2).

[2]张波.针对企业三类统计人员的几点做法.中国统计.2011(7).

[3]李丽华.充分发挥统计职能-为企业发展当好参谋.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6(10).

[4]杨宏明.浅论统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

基层统计数据质量提高 篇7

(一) 部分企业法制意识淡薄。

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 原有的统计法律法规未能紧跟经济社会现实发展的需要, 现有的统计手段和服务、统计人员的素质跟不上社会经济的发展, 致使《统计法》的威慑力得不到应有的发挥。部分企业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 统计法律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领导重会计、轻统计;二是个别企业统计人员有迟报、瞒报现象;三是部分企业负责人和统计人员依法统计意识淡薄, 不认真执行统计制度, 填报的报表不规范, 随意性大。

(二) 企业统计人员变动频繁。

统计人员是“清一色”的兼职, 工作重心往往以其他工作为主, 对统计工作只是应付, 一旦报表任务来临, 工作责任心强的尚能做好报表按时上报, 工作责任心差的, 再三催报也难以按时完成任务。这些人大多数对统计业务不熟, 对统计指标的含义, 以及统计口径, 统计范围和计算方法一知半解, 上报的报表往往容易出错, 极不规范, 数据质量难以保障。

(三) 统计人员素质差异制约统计业务开展。

统计人员大都为“半路出家”, 个别地方甚至是非统计人员兼职, 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业务水平极需加强。

(四) 基础工作较差导致数据质量不高。

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是统计工作的最原始凭证。一些单位虽建立了统计台帐, 但记录不完整、不准确, 经常出现一些低级错误。有些填报单位怕“露富”, 害怕增加税费, 不说实话, 不报实数, 支持配合程度不高, 所报送的报表经不起推敲, 出入较大。

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建议

(一) 加大统计执法力度, 增强统计法制观念, 优化基层统计工作环境。

统计工作薄弱, 源头数据得不到保障, 除体制和方法制度的原因外, 工作环境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基层统计工作收集报表难, 开展调查难, 搞准数据难, 统计工作环境一直不理想。

《统计法》是规范统计工作的法律武器, 是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手段, 统计部门要多汇报、多协调, 主动积极地与相关部门配合, 加大统计执法的频率, 加强统计执法的力度。首先, 要加大对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统计人员的法律意识, 增强全民的统计法制观念, 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其次, 要加大惩处力度, 要综合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加大处罚力度, 加重统计违法的成本和后果。对证据确凿的统计违法行为要坚决依法严惩。

(二) 加大对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 不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对基层统计人员的素质培训在统计基础建设中至关重要。企业统计部门要不定期地对不同对象、不同层次的统计人员进行培训, 以提高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培训中要注重基层统计工作的实际, 要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要讲求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 这样才能收到好的培训效果, 才能充分发挥统计培训在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三) 确立抽样调查的主体地位, 减少全面调查所需的庞大工作量。

改革和完善现行的统计报表制度, 建立一套以基本单位数据库为基础, 指标数量不过多、组合功能较强、易于操作, 能准确、及时反映市场经济运行状况的统计报表制度。加快抽样调查替代全面报表制度的步伐, 大力改革以全面报表制度为主的统计方法制度。为此随着国家经济主体多元化和经济活动复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大力推行抽样调查方法, 确立抽样调查在统计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刻不容缓。抽样调查是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对目前的全面报表来说, 抽样调查还可减少工作量。因为抽样调查的实质是从总体样本中抽取部分进行调查, 是为了减少全面调查所需的庞大工作量。为了科学开展抽样调查, 关键是必须加强统计标准基础建设, 特别是对建立起来的数据库要进行动态地维护更新, 使其成为各类统计调查的共同基础。

(四) 大力推行企业网上直报, 切实提高统计数据处理的工作效率。

由于统计业务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十分庞大, 如大型数据库的建设和管理, 大量调查数据的汇总、传递、分析及处理, 如果没有现代化的统计信息系统是不可想象的。其次, 随着互联网络的广泛使用, 大量用户都愿意和需要通过联网上报统计数据, 这不仅可以提高统计工作效率, 而且也大大方便调查对象上报统计数据, 这必然是采集统计数据的更重要方式和途径。

(五) 把握数据的源头, 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基础。

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一个永恒主题。要适应目前和将来的工作要求, 必须配备与任务相适应的力量, 安排业务精、责任心强的人从事统计工作, 否则, 很难担负统计工作的各项职责。统计数据质量体现在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适用性等方面。保证统计数据质量, 必须从源头抓起, 要从统计产品生产的源头, 从被调查单位的原始记录、数据收集、整理、汇总、上报的全过程, 从每一个统计指标的口径, 包括范围、取得渠道, 指标的来龙去脉, 数据的采集操作制度化, 以及建立健全统计原始记录、统计报表、统计台帐制度。原始记录是统计基础工作的基础, 这项工作必须做细、做准, 从源头上杜绝虚假数据的产生, 保证对原始信息采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六) 建立科学有效的统计数据质量监控系统。

围绕统计数据质量, 强化责任落实, 把实事求是的统计工作准则和严格的数据质量控制贯穿于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录入、汇总上报等每一个环节, 把好基层数据审核关, 综合数据的评估、上报数据的控制关, 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系统, 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 逐步建立起网络环境下的统计质量监控模式, 定期对统计数据质量进行评价, 把统计调查的误差, 技术误差都进行重点控制, 对统计数据的可靠度和误差大小进行评价, 针对性的采取措施, 不断提高和改进统计数据质量, 满足企业需要。

(七) 树立“有为才有位”的理念, 从思想上、业务上, 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提高优质服务水平。

基层统计调查数据质量研究 篇8

1. 提高基层统计调查数据质量, 具有重要作用。

由国家统计局各级调查队实施的国家调查, 是政府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家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依据。党和政府高度重视, 社会各界非常关注,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因此要高度重视统计基层基础建设, 确保源头数据的真实准确。县乡两级统计承上启下, 担负着直接面对广大调查对象采集源头数据的重任, 是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的第一道防线, 是政府统计的源头, 是统计工作的根基。在推进“四大工程”建设中, 基层统计机构和人员承担着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和更新维护的主要工作, 肩负着保障联网直报源头数据真实准确的重任, 是企业一套表的具体组织实施者, 是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的使用者和检验者, 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 提高源头数据质量是适应统计调查事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日益多样化, 信息社会的透明度日益提高, 对统计调查数据的需求更加多样化, 对数据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数据质量的关键在基层部门, 这就对基层统计调查部门提出了高要求。提高统计的源头数据质量, 是推进农村统计调查制度方法改革, 搞好基层统计调查工作的核心。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 基层统计调查所触及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有了质的飞跃, 基层统计调查工作任务繁重而复杂。同时, 社会信息化、知识化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 对统计调查的工作效率、数据的准确度和时效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 研究和提高基层统计调查的数据质量, 是当前各级调查队一项紧迫的重要任务。

二、影响基层调查数据质量的因素分析

狠抓数据质量是广大基层统计工作者不懈的追求。但由于各种原因, 尚存在一些问题。

1. 调查制度、方法的某些方面, 难以适应经济形势的新变化。

一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 各种经济类型尤其是个体私营经济突飞猛进地快速发展, 为统计调查工作提出了新的难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成分复杂类型划分困难, 业务活动复杂行业划分困难, 业主思想复杂如实统计困难, 各界需求复杂统计应对困难。这些客观存在的困难, 严重影响了统计调查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二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多样性、多层性和多变性, 相当一部分农户可以在数年间, 由一般种植户迅速发展为种植大户, 或由种植户发展为养殖大户, 或由种养大户发展为私营老板, 或由农村小老板发展为城镇大老板, 如此等等。而抽样调查是建立在相对固定的网点上, 调查户是稳定的, 这就形成了理论上的稳定与现实上不稳定的矛盾。表面上有代表性的调查户而实际上又缺乏代表性, 这样在理论上强调的数据对比意义也就不大, 甚至无法真实反映客观实际。比如, 农村住户调查的对象为农村常住户, 常住户应该包括主要劳动力全部外出务工或经商而老人小孩在家生活的农村住户, 这类住户在农村所占比例很大, 理应在调查范围之内。但实际上, 这类住户又很难成为记账户, 少数成为记账户的, 外出劳动力虽然是家庭常住人口, 但他们的生活消费和一部分收入却没有或很少登记上账。

2. 统计调查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抗干扰能力仍需提高。

抽样调查, 理论上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但事实上却并不完全是这样。一是对调查户的约束力不大。抽样调查本身是对全县、全省而言, 但网点的某个农户、某个调查点, 则是对某方面的全面调查。县级调查队对这些调查户的约束力极其有限, 容易产生调查户的主观思想左右数据的真实性, 其瞒报、漏报、虚报的现象多少都存在着, 如调查户参与赌博活动后的收支情况、进行迷信活动后的收支情况以及涉及个人隐私情况的一部分收支等, 农户一般不愿如实记录。二是对当地政府的依赖性大。基层统计调查工作, 在县一级需要当地政府的全面支持, 在乡镇级更是如此。乡镇统计员的编制和工资都由乡政府解决, 乡镇统计干部的配备, 调查网点记账户的补助, 都与当地领导的重视与否密切相关。这样一来, 当地领导就会有意无意地对数据进行干预, 从而削弱了抽样调查抗干扰的能力。三是调查员自身素质差, 抗干扰能力弱。国家对抽样调查的实施, 只注重了县及以上部门的管理, 但真正的数据源头——记账户, 才是搞好调查的基石。由于农村稍微有点能力的都外出打工, 因此记账户、辅调员的素质普遍不高, 填写报表缺乏自觉性, 数据的多少与自己无关, 缺乏应有的抗干扰能力。

3. 基层统计调查的基础仍然比较薄弱。

影响基层统计调查数据质量的根本还在于统计基础比较脆弱。现实中大部分基层单位没有统计机构, 统计人员兼职多, 人员素质低, 责任心不强, 直接影响了统计数据质量。因此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基层统计是第一道防线, 强化各基层单位、企业, 以及乡镇的统计职能很重要。乡级政府统计一直是个薄弱环节, 村级统计没有原始记录, 乡级没有名副其实的统计站, 人员更换频繁, 职责不明, 奖罚不分, 致使统计调查数据人为因素较多, 数出多门现象严重, 影响了基层统计调查的数据质量。乡级统计站的硬件建设仍然薄弱, 乡级统计考核机制十分落后, 随意性大, 乡级统计综合核算尚未建立, 给县以上统计核算带来一定的困扰。另外, 基层统计人员, 存在政治待遇低、提拔难, 人少、事多、任务重的现象, 政府在财力和感情投入方面又不大重视, 这让他们难以安心基层, 扎实工作。

4. 基层部门对统计调查的质量控制能力不高。

调查过程中影响调查效果的因素比较多、比较复杂, 要对调查质量进行全面的控制, 需要较高的专业素养。如调查者本身的工作方法、调查技巧的使用;被调查对象的理解能力和配合程度;调查环境的复杂多变和难以控制;对可能的意外情况难以预计;被调查对象的情绪各异;当地政府部门可能的隐性干扰;突发干扰事件和非调查对象的参与等等, 都会大大影响调查的质量与效果。而要很好地控制和化解这些问题, 对基层统计调查人员来说, 能力仍有待提高。要提高这个能力, 主要是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培训工作。因为, 基层调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专业调查人员不多。有些临时调查, 任务较重、过程复杂、工作量偏大, 需要大量调查人员的共同努力。基层调查人员虽说有经验, 但缺少专业培训, 业务水平低, 综合能力不高, 对调查的质量控制能力也就差了。

5. 基层数据质量难以有效保证的几个现象。

现象一是统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 不能全面理解和掌握统计的基本知识, 难以胜任业务性、知识性很强的统计工作;二是统计执法不严, 尤其在基层的统计工作中, 《统计法》得不到全面的贯彻执行, 缺乏威慑力量, 使一些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行为得不到约束;三是监督检查力度不够, 基层统计调查点多面广, 工作分散, 上级部门的培训、检查力量有限, 基层缺乏对统计工作的监督机制;四是一些基层统计人员思想觉悟不高, 责任心不强, 对统计工作敷衍塞责, 缺乏起码的职业道德;五是有的基层部门为了本单位的利益虚报或瞒报某些数据, 特别是在统计数据成为考核各级领导政绩和经济社会发展质量主要指标的情况下;六是村组一级统计人员业务能力差、年龄偏大, 对统计报表粗估误算的情况时有发生, 应付差事, 缺乏责任心, 想当然填数据。

6. 县级调查队的网点建设有待加强。

调查网点是县级调查队工作的基础, 网点的代表性又是关键的工作。目前, 基层调查队的许多调查项目在由国家、省抽选调查网点时, 存在只注重宏观层面省以上的代表性, 而对县级存在样本量不足, 缺少代表性的问题。辅助调查员的选聘是调查工作基础中的基础。目前普遍存在辅调员文化水平不高、年龄偏大现象, 并且有相当多有能力的外出空心户难以找到记账员。因此, 辅调员的业务培训工作有待加强, 要让他们熟练掌握调查方法、要求, 帮助指导好记账户的记账工作。又因为调查补助较低, 所以搞好感情沟通是做好调查工作的重要一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人们比较重视经济利益, 社会上对统计调查工作的配合程度下降。调查队干部要与辅调员和记账户之间搞好关系, 进行情感沟通, 才能提高调查户的积极性和配合程度, 而这无疑又增加了基层统计调查的工作内容。

三、提高基层统计调查数据质量的对策

1. 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工作, 提高人员素质。

一是在基层机构建设方面要严格执行统计法, 确保乡镇设置统计岗位和配备专兼职统计人员。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 着力推动乡镇设立各种形式的统计机构,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由县级统计机构对乡镇统计实行垂直管理。要着力改善基层统计工作条件, 努力提升基层统计能力。要提高基层经费供给水平, 加大人力物力财力向基层的倾斜力度, 大力加强基层统计信息化建设。二是在人员素质建设方面。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 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造就基本功扎实, 思想与时俱进, 能适应现代统计要求, 作风过硬的新型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要不断更新专业人员业务知识, 努力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文化素质, 增强专业人员的综合分析能力。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 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以科学的工作态度, 求真务实。统计人员既是数据的缔造者, 还要是统计执法的先锋, 要有较强的正义感和责任心, 敢于与虚报浮夸、弄虚作假等统计违法行为作坚决的斗争。

2. 不断完善健全相关机制, 提高数据质量。

基层统计调查的对象, 涉及农村的方方面面、千家万户, 难度很大, 稍为大意, 就可能出现源头数据的失真现象。各级调查队要结合实际, 分析探讨怎样实现调查数据的高质量。一是对统计调查任务的布置要精心策划, 调查效果的控制不要寄希望于事后, 一定要尽量事前设计好。二是要不断完善统计调查的纠错机制, 数据质量的控制和评估机制。应建立完善的报表审核程序, 从原始数据、报表做起, 严格审核把关, 直到最后出结果上报。三是完善对重要数据的评估和论证制度。应定期对重要数据进行质量的评估和控制, 真正做到数出有据, 客观真实。四是严格保证抽样调查网点的代表性。应按照抽样调查方案做好样本的轮换、抽选、维护工作, 切实保证网点的代表性。如果网点的代表性不足, 数据质量再好, 对于调查对象的总体来说也是失真的。

3. 适应形势变化, 改进和完善基层统计调查制度和方法体系。

一是清理、精简统计调查报表和指标, 不断完善基层统计调查制度和方法体系。要取消那些过时的、不适应新形势的, 以及带有计划经济色彩而价值不大的指标, 增加能够反映农村经济新形势、新变化的, 以及与多元化市场经济主体相关的统计调查指标。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 要做到指标规范、精简高效、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标准统一, 能够满足各级党政领导决策的要求。二是强化对农村经济运行动态的跟踪、监测, 提高统计调查服务水平。拓展农村统计调查分析研究的领域, 进一步完善运用专题调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 重大信息报告制度与常规统计调查制度相结合, 正确分析和判断经济发展的趋势, 多出精品, 提高统计调查信息敏锐观察经济发展变化和反映新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4. 加强基础工作, 对网点实行规范化管理。

为提高数据质量, 要把规范基础工作, 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 常抓不懈。一是加强业务培训, 统一规范操作。统计调查的科学性、系统性、业务性很强, 涉及诸多部门、家庭和个人, 且技术性强、难度大、任务繁重, 加强对各调查点调查人员的工作指导和业务培训至关重要。培训会要全面辅导各级调查员, 并针对疑难问题和易出差错的问题逐个解答。要利用季报送审, 来重点辅导和交流工作经验, 帮助分析出现差错的原因, 并及时纠正。通过培训和业务交流会, 提高各辅助调查员业务水平, 为调查网点规范有序运行, 为获取准确的数据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为提高辅调员的工作积极性, 逐步提高调查补贴。要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协调和沟通好, 要求对调查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 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确保统计调查工作顺利实施。

5. 加强源头管理, 保证数据质量。

抓好源头数据是统计工作的首要关键, 没有准确的基础数据就谈不上优质服务。应认识到, 调查工作的数据来源, 不同与其他统计工作, 它直接来自基层辅助调查员、调查户和田块。一是加强感情沟通。对调查员不仅要进行业务上的指导, 更重要的是感情投资。通过拉近与基层辅调员和调查户的感情距离, 从而提高调查户提供真实资料的思想认识, 推进调查户如实提供调查数据。二是搞好宣传发动, 消除群众顾虑。统计调查的内容涉及调查户的诸多秘密, 其配合程度直接影响到数据质量。因此, 对抽中的经常性记账户, 其所在的乡镇、社区和派出所以及所在单位等, 要协同配合做好记账户的思想政治工作, 宣传统计调查工作的重要意义, 解释承担国家统计调查工作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统计调查中涉及的个人秘密受法律保护, 消除他们的思想顾虑, 使他们能主动配合、如实填报。

6. 加强监督检查, 规范基础数据。

一是以统计执法和检查为契机, 加强对基础工作和数据的督查。为保证按时、高质量地完成统计调查工作, 进一步加强统计调查基础, 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增强执法意识。通过对统计数据的执法检查工作, 使基层统计人员深刻认识到统计调查准确性的重要, 认识到统计数据是各项统计指标的源头。通过执法检查发现问题, 并及时加以改正完善, 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和加强基层统计调查数据的真实可靠, 不出假数。二是严把统计调查数据的“入口关”与“出口关”。抓好源头数据质量和数据处理前的审核, 是把好数据质量“入口关”的关键。应要求基层辅调员把握报告期内各调查点的实际情况, 特别是住户调查一定要做到先审核农户自己登记的情况是否属实, 发现疑虑问题, 及时询问更正, 然后再编码上报。各专业要严格执行调查数据的评估制度, 这是把好数据质量“出口关”的关键。要建立健全原始台账, 做到数据有来源、有根据, 对调查的原始资料要妥善保管, 严格保密。

基层统计数据质量提高 篇9

1 加强制度建设, 保证护理安全

1.1 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护理部组织各科护士长和护士, 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及各级人员职责, 并按照市卫生局提出的检查标准, 制定出我院护理工作考核制、各项指标及各种表格的书写要求, 对护理工作的各项制度实行全面的严格管理。对市卫生局及医院下达的工作计划, 力争做到信息流程短, 反馈及时, 认真贯彻执行。

1.2 制订护理质量标准

按照评估、计划、实施、评价的程序制订不同科室、不同人员、不同班次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质量标准,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在质量检查的标准掌握上要将病人满意度作为重要指标, 并根据临床反馈的信息, 及时修订计划, 调整工作重点, 使护理管理更加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

1.3 建立质量控制小组

由护理部、护士长、护士组成的质量检查小组, 对护理工作进行质量检查, 深入一线掌握病人反馈信息[2]。以基础护理质量和健康教育作为检查重点, 尤其是检查护士与病人的交流深入程度, 全面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1.4 严格奖惩制度

制订了《护理工作奖惩规定》, 对护士在工作质量、服务规范、健康教育等方面制订了详尽的条例, 实行科室奖金二次分配。在病房开展评选“我最满意护士”和“最不满意护士”活动, 分别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经济处罚。对综合护理质量优秀的科室, 请护士长介绍经验;对综合护理质量差的科室请护士长说明原因。先进科室和个人在评功评奖和晋职晋级中予以优先, 以激发护士长争先创优的热情。

1.5 严格依法执业

新聘用的护士在两证齐全 (执业证、毕业证) 的基础上, 经考试、试用合格后方可聘用, 对聘用的护士进行一份简历表、一份档案袋、一份申请表的规范化管理。

2 加强环节质量管理, 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2.1 加强重点人员的管理

将容易发生缺陷的护理人员和容易发生并发症的病人作为重点管理对象[3]。容易发生缺陷的护理人员如实习护生、新聘用的护士。容易发生并发症的病人如危重、手术、老年人、儿童、精神异常者。对容易发生缺陷的护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包括规章制度、岗位职责、相关法律法规、护理应急预案、职业暴露防范措施及暴露后的处理程序、沟通技巧等。对容易发生并发症的病人应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及分级护理管理制度。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做出评估, 引起高度重视, 确保病人的安全。

2.2 加强重点科室的管理

将危重病人多、工作量大、基础护理多、应急要求高、消毒隔离要求严的科室作为重点管理科室, 如重症监护室、急诊科、儿科。

2.3 加强重点时间的管理

如夜班、中班、节假日等, 实行弹性排班, 二线排班。强调病人需要我们的时间就是上班时间, 随时保持通讯畅通, 合理搭配值班人员。由护理部、护士长组成督查小组, 进行夜间和节假日查房, 指导护士的工作。若遇危重病人, 参加到抢救工作中去, 对查房中发现的问题, 及时反馈给当班的护士, 责令及时整改。

2.4 加强护理文件书写管理

护理文件包括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危重病人记录单, 规范的护理文书是病人获得救治的真实反映, 是评价治疗效果的科学依据, 同时又是医疗纠纷处理中的法律证据[4]。护理文件书写时应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科学。护理文件书写质控人员严格把关, 控制不合格病历归档。护理部质控员对检查病历时发现的问题, 利用护士长例会时进行讨论、分析、制订措施, 并以书面形式下发各科, 由各科护士长组织护士学习, 不断完善护理文件书写。

2.5 加强急救药品的管理

对所有急救药品名称、批号、有效期进行编号, 登记, 标志醒目, 责任到人, 进行日查、周查。

3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1 掌握沟通技巧

护士在治疗、护理操作前, 要给病人说明治疗的目的、药物的作用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 使病人对自己的疾病、治疗和护理有所了解。对病人和病人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认真解答, 能解决的及时解决, 不能解决的应请主管医生或上级领导帮助解决。

3.2 实施人性化护理

病区布局上重视色调和谐, 走廊处放置了花坛, 病室光线充足, 温度适宜, 床铺整洁。给新入院病人及需要特殊检查和治疗、手术的病人发放“温馨”护理提示语。责任护士为病人介绍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师及周围环境, 对其家属详细介绍医院设施的使用情况。注意尊重病人保护其隐私权, 为病人进行导尿、灌肠等治疗时用屏风遮挡。每月发放病人意见调查表, 收集病人及家属的意见和建议, 及时解决病人的问题, 满足病人的需求。

4 重视人性化管理

4.1 满足护士的合理要求

护理管理者应理解护士、尊重护士, 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 尽量满足护士的要求[5]。人性化管理就是要让护士学会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任, 而不是对护士随意批评, 更不要动辄惩罚。

4.2 调动和发挥护士的潜能

护理管理者要减少指责, 增加赞美, 以激励护士发挥自己的潜能, 使护士变被动为主动工作。优秀的护士需要合适的舞台, 而必要的授权可以激励护士的参与欲, 激发护士的上进心, 增加护士对工作的满足感。

4.3 缓解护士压力

护理管理者要多与护士进行面对面的沟通, 启发护士倾诉心中的困惑和压力, 尽力帮助其缓解压力, 引导护士共同创造和维护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5 小结

通过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环节质量管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护士实施人性化管理, 护士的应变能力、观察能力、处理问题能力不断提高,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护理差错发生率逐年下降, 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逐年上升, 提高了护理质量。

关键词:护理管理,基层医院,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斌全, 赵晓云.护理质量管理的发展[J].护理研究, 2008, 22 (9A) :2349.

[2]张端香, 段秀卿.强化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J].护理研究, 2007, 21 (增刊1) :240-241.

[3]蔡敏, 蔡郁, 窦丽君.强化持续质量改进提高医院护理质量[J].护理研究, 2008, 22 (增刊2) :195-196.

[4]武文萍, 王海燕.浅谈提高护士书写护理文书的能力[J].护理研究, 2009, 23 (增刊1) :205.

提高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措施 篇10

企业统计数据采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统计制度不健全

企业的统计制度应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逐渐趋于完善, 但是目前一些企业的统计工作仍然停留在抄录报表的简单统计阶段。这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统计管理制度不健全, 没有科学统一的数据质量标准, 统计指标和计算口径缺少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要求, 统计数据体系不完整, 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原材料的购买和库存、生产过程的物料消耗、产品的销售和库存情况等, 以至于造成统计数据的失真情况严重。有些企业为了达到某些利益, 在统计数据上做文章, 有些是为了政绩而虚报数据人为地将成绩夸大;有些是为了避免露富或是逃避税收瞒报数据人为地将数据降低。这些行为都极大地破坏了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动摇了统计数据的基石, 严重地影响了统计信誉。

2. 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

统计跟不上企业的改革步伐, 导致企业统计的职能严重弱化, 同时这也是导致企业统计得不到领导重视的根本原因。一些企业的领导不了解统计工作, 对统计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 认为企业的统计工作不过是数据的简单加减和汇总, 只是用来为政府统计部门提供数据服务的, 与企业管理的关系不大。很少利用准确的统计资料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做出经营决策, 重会计轻统计的现象普遍存在, 甚至认为统计工作对企业来说是一种“无效”劳动。企业建立的统计体制和统计指标体系都是以服务政府机关为宗旨, 以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为主要目的, 对统计的决策辅助和管理辅助职能毫无意识。同时也没有意识到统计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的能力, 严重影响了企业统计在企业中的合理定位, 使企业统计意识、统计方法手段及统计组织结构的严重落后。

3. 统计数据质量的控制缺乏保障性

企业的统计数据质量要以健全的企业原始记录为依据, 而现实中一些企业没有建立规范的原始记录保存制度, 统计数据可以随意改动。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消耗记录依然停留在人工计数阶段, 由于计量器具的陈旧或不及时校验, 导致计量器具或者设备发生故障因而无法计数的现象经常发生, 严重影响了企业统计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造成企业统计数据质量严重下降。现行的企业统计内容同时决定了企业统计工作, 基本上是简单依靠统计报表的方法, 而问卷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对市场的预测等, 这些面对市场经济具有很大价值的方法却很少应用。统计工作过于简单化、手段落后, 导致工作效率不高, 统计的数据质量难以保障。

4.统计工作人员的素质难以满足职责所需

由于企业对统计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 因此多数企业无法配备具有较高素质的专业统计人员, 企业统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特别是那些兼职的统计工作人员, 由于缺乏专业的统计理论知识, 往往凭感觉、凭经验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处理, 导致企业的统计工作无法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即使是那些统计专业科班出身的工作人员, 由于现行的统计专业教育在课程的设置、学科的内容及考核的方式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 特别是统计理论无法与统计实践进行有效衔接, 因此, 在面对新形势下企业统计工作的更高要求上也很难胜任。

5.统计数据的信息化程度不高

由于企业缺少信息管理化的系统或平台, 企业各部门的数据不能及时满足其他相关部门的需求, 各部门只能分别收集数据, 导致数据的繁多和分散, 数据统计口径不统一, 企业的管理部门无法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做出及时准确的分析和判断。个别企业虽然在统计信息的传输上基本做到了网络化传输, 但是由于尚未形成有效的企业统计数据的资源共享, 很容易造成统计数据在各个部门之间的重复计算。

提高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措施

1.严格依法统计

企业领导和统计工作人员要加强统计的法律意识,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以下简称《统计法》) 的相关规定开展和从事各项企业统计工作。企业要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 单纯地依靠统计工作人员的努力是不够的, 还需要依靠领导者提高对统计工作及统计工作人员的重视程度, 领导者要努力为企业统计组织机构及统计工作人员更好地开展统计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条件, 鼓励统计工作人员要严格依法统计, 切实保障企业统计环境健康良性地发展。按照《统计法》的相关要求, 要编制本企业的《统计工作管理制度》, 严格贯彻并及时检查监督企业统计法规的落实和实施情况, 从根本上杜绝瞒报、虚报、篡改、伪造统计数据资料, 以及一切干扰统计执法检查工作的统计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实现企业统计工作管理制度化, 提高企业统计数据质量。

2.加强统计基础工作

企业要加强统计基础工作, 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1) 构建科学合理的企业统计指标体系。企业应根据行业的特点及自身的发展需要, 在遵循客观性、全面性和可行性的原则下, 构建和完善企业的统计指标核算体系。

(2) 制定完善真实的原始记录及统计台账制度, 企业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是编制统计报表和进行统计分析的有力依据。企业要根据地方统计局设定的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建设标准, 严格按照《统计工作管理制度》进行统计操作, 认真收集、整理、汇总、计算、审核企业统计资料, 将统计基础工作落到实处。

(3) 企业的统计工作还承担着给地方统计局提交统计报表的责任, 企业要严格遵守国家统计报表相关制度, 结合地方统计局对统计报表的具体要求, 统一资料上报的表式、上报的时间以及上报指标的要求, 准确、及时、全面地报送各种统计报表。

3. 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素质

企业统计工作质量与统计工作人员素质、专业能力密不可分。企业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 是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

(1) 加强统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 企业统计工作人员要热爱统计工作, 明确责任和义务, 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以科学严谨的统计态度努力做好企业统计工作。

(2) 加强企业统计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 及时的培训是更新统计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的一种强有效方式。企业的统计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统计工作的从业资格, 每年还应积极参加由地方统计局举办的各类统计教育培训, 不断提升企业统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目的。

4. 重视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企业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可增强统计工作的服务功能、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提高企业统计系统的整体功能。企业要根据发展规划, 逐步完善现代化信息系统的应用, 可逐步投入使用MES和统计系统等现代化信息系统。MSE对传统的统计信息输送流程做了改变, 取消了人工操作, 改由计算机网络化的操作替代, 不仅减少了差错, 自动化采集基础数据, 还能提升企业统计数据的精度, 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统计数据质量。统计系统是提升企业的技术经济统计指标的现代化信息系统, 它采用统一的软件开展企业统计工作, 对过去各部门统计工作方法不规范、不统一的现象彻底做出了改变, 实现了企业统计业务工作的规范统一。应用统计软件, 可极大地提高企业统计工作的效率, 统计系统中的报表系统不仅能够满足本企业的需求, 还能够满足地方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的需求, 真正实现统计报表生成的自动化, 提高企业统计数据的质量。

5. 开展统计检查工作

上一篇:文丘里与劳奇下一篇:文化的两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