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主导开发

2024-05-19

规划主导开发(精选七篇)

规划主导开发 篇1

关键词:高品质的住宅,新的标准,规划主导开发,理性开发

0 引言

20世纪80年代的住房制度改革,是发生在20世纪下半叶中国大地上的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它以住房商品化为目标,对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实物分房模式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使中国的住区建设进入一个新纪元。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市场经济因素的引入,住宅建设经历了从80年代的福利分房到90年代的支柱产业。在经过20年的快速发展后,我国住房严重短缺的时代已经过去,房地产业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这个新阶段的特征:1)群众对住房的需求从生存型向舒适型转变;2)产业增长方式从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变化首先出现在消费结构上,过去以单位分房为主,现在个人消费已占到95%。居民购房进入扩房、保值、舒适为中心的理性消费期。与过去相比,变化最大的是人们购房不再是仅仅为了满足物质需要,人们更多的开始追求正常消费之外的精神需求。

住宅的功能急需完善,住宅的品质亟待提高,已经建成的大量住宅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缺陷,售后住宅的管理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对历史的反思让我们对21世纪的住宅建设陷入了新的思考。

如何发展新的形势下的住宅产业,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从今年开始,国家建设部也将以“高品质、新生活”的标准重新打造国家康居工程,将焦点锁定在设计创新和技术集成上。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处长孙克放就目前中国新建住宅发展趋势,曾做过一个主题为“扬起‘高品质、新生活’的风帆”的演讲。孙克放指出,住宅在市场和政府这两只手的掌控下出现了一些新的格局,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其中之一就是住宅产品进入以追求品质为中心的更新换代期,而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就是走产业化的途径实现住宅的更新换代。

1 新的标准

国家康居示范工程推出的最终目的是让普通老百姓都能享受到高品质的住宅。高品质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高舒适度、高功能配置、高性能标准、高质量保障和高技术集成。

高舒适度是“高品质”的核心,即“便捷、健康、实用、美观”。高功能配置是达到“高品质”的前提,随着人民居住面积的扩大和居住条件的改善,人们对住宅套内功能的配置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新建住宅中,要研究功能配置的细化问题。高性能标准是达到“高品质”的条件,近十年来,中国的集合式多层和高层住宅的建设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单从住宅的形体高度、外观造型和立面色彩方面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同类住宅相比,看不出有多大的区别。主要差距反映在内在品质上。而内在品质的提高又集中反映在住宅的综合性能上。高质量保障是达到“高品质”的基础,“提高质量”是住宅建设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其中涉及到最多的是设计、施工两大部分。技术集成是达到“高品质”的途径,提高住宅的品质其关键之一就是住宅部品和设备的生产质量及配置水平。让中国的住宅在这方面立刻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是长期滞留在基本的配置水平上也是行不通的。因此,我们必须从技术推广、技术配合、技术配套等方面入手,在较短的时期内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一言以蔽之,科技进步才是实现住宅产业现代化的灵魂和动力。

2 基于现状的思考

只有高品质住宅才能赋予人们许多新的生活理念,塑造出一种新的生活氛围,才能真正的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而要达到这种理想的境界,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在住宅建设和管理上的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首先,国家除了加强宏观调控的积极作用外,还应进一步坚持按规划主导开发,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城市千城一面,到处是无特色和质量而言的住宅,开发商有责任。但一个城市总体发展不好不是开发商的责任,而是规划。

要做合理城市规划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一体化战略,跳出二元结构的格局,按照城乡协调发展思路进行区域和城市规划,推行组团式结构布局,重点发展近郊环城社区和现代化卫星城。2)低密度建筑。消除片面追求容积率和以高为美,以高为荣的观念,重点发展多层低密度住宅,除城市中心社区外,新区建设总体容积率一般不超过1,现行土地供给政策和城市规划标准应服从这种战略调整的需要。现在大多数房地产商的开发理念是:a.增加房屋密度,房子间距减小;b.减小层高;c.增加层数。只有这样才能缓解由于地价上涨所增加的成本。但过度增加的结果会造成后遗症。高容积率造成严重的人流、车流拥挤。3)小尺度街坊。住区面积不宜过大,街坊道路不宜过长,应加大道路密度,实现人车分流,提高车流通行能力。4)开敞性空间。要树立空间共享的观念。要预留足够停车、消防和灾害预防用地。停车问题,消防问题,自然灾害问题,不能没有预留空间。5)立体式绿化。五位一体,水面,草坪,花卉,灌木,乔木,实行立体式绿化。绿化覆盖率不少于40%,人均绿地面积不小于10 m2。6)亲和式布局。住区要方便老人,少儿,残疾人出行和活动,促进人际交往,有利于提高邻里亲和度。邻里之间的亲和度是一个社会安定最重要的因素。

所有规划一经确定必须通过立法形式严格执行,任何一级政府和领导人都无权任意改变,要改进规划监督体制,实行规划编制机构和规划监督机制分设,监督机构成员由人大代表,公众人物和规划专家组成,重大规划调整必须事先公示并进行听证,由监督机构成员投票通过才能生效,不能由领导一句话说了算。

另一方面,在规划主导开发的大背景下,住宅建设的相关部门就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宏观调控的需要,并对规划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细化,落到实处。

作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在住宅商品化刚刚起步的时候,因为需求远远高于供给,“求量”大于“求质”。然而,当住宅短缺现象逐步缓解,由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后,市场提供的产品类型多种多样,供消费者选择的空间更为广泛,竞争也会愈演愈烈。竞争的结果必然推进创新的步伐,技术集成也成为市场上夺标的锐利武器。需求促进了产品的提升,竞争推进了创新的步伐,而对新的竞争格局,房地产企业必须再给自己设定新的目标,这是使命,也是机遇。

开发企业要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在市场定位、规划设计、方案选择、营销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决策,坚持理性开发。

要在开发项目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做好并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这一点说起来简单,但真正落到实处却不容易。把消费者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突出位置,从建筑主体结构、功能、空间到抗震、防火,每个细节都严格把关,精益求精。只有在住宅的每一个细节,在用户生活的每一个细微方面都体现出对人的关怀,才能创造出高品质的住宅,同样也会带来开发企业和消费者双赢的结果。

同时,在开发建设中要有长远观点和发展眼光。既要使建成的住宅能体现时代的要求,又要考虑到未来发展的可能;既要合理的利用资源,又要注意节约资源,为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留下余地。处理好房屋的节水、节能、治污和绿化等方面的问题,协调好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开发企业应有超前意识,放眼未来,才能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为建筑师也应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建筑师在中国住宅发展历程的各个时期,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住宅建设的很多理念必须通过建筑师的设计细节体现出来,通过成功的运用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不仅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房屋的使用质量,还可以使房地产增值。北京现代城色彩的成功运用不仅为城市增添了色彩,也为现代城的销售抹上了一笔亮彩。只有建筑师把关注焦点集中于居住的本质,才能真正解决住宅使用中最根本的问题,这对建筑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师一方面需要超越经验的范畴,不断更新理念,以应对新的挑战,另一方面,在受到更多约束的同时,建筑师也能获得更多的信息支撑,从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专业问题的关注之上,并进一步提高住宅的内在品质。由于中国社会整体还处于一个转型阶段,建筑师在住宅发展中的角色还处于变化之中,建筑师与发展商、策划机构和管理部门间的关系构架还不太确定,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对中国住宅发展而言,积极作用也许将是决定性的。

规划主导开发对进一步提高住宅的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及千秋,涉及领域广阔的复杂的任务,必须业内和业外,政府和企业,企业和个人同心协力才能实现,任何目光短浅、牺牲质量和环境片面牟利的行为,都必将被社会所淘汰。

参考文献

[1]王合文.谈我国的城市规划制度及创新[J].山西建筑,2009,35(12):12-13.

规划主导开发 篇2

关键词:湖南省邵阳县 农业综合开发 粮食主导产业

中图分类号:F3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02-0077-02

湖南省邵阳县按照“项目跟着产业走,提升产业壮规模、促进产业创品牌”的思路,实施农综开发中低产田治理项目连续规划、连续立项、连续开发,做大做强粮食示范片、助推粮食规模发展。去年,农综开发项目区双季稻种植面积7.2万亩,占全县种植面积的10%;农民新增收入1.5亿元,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1 科学规划,夯实粮食开发基础

金称市镇、白仓镇、塘田市、河伯乡、下花桥等乡镇是邵阳县粮食主产区,优质稻种植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15%。该县按照“做大基地、做强示范片、壮大规模区”的思路,明确以发展现代粮食主导产业,作为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目标。

(1)科学规划发展。项目建设,规划先行。该县本着“适度超前,循序渐进,连片治理,持续开发”的原则,注重与实际、实用、实效相结合,科学制订粮食主导产业开发的规划,实现连片开发,规模发展,推动现代粮食产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区。

(2)完善基础设施。2008年-2011年,该县农综开发连续投入4230万元资金,在金称市镇、白仓镇、塘田市、河伯乡改造4.05万亩中低产田,在项目区新修渠道250.6千米,除险加固99口山塘水库,开挖疏竣渠道80.8千米;维修排灌站21座,修建拦河坝15座,新建蓄水池108个,疏通7.2万亩农田“毛细血管”,确保稻田旱能灌、涝能排,提升了粮食种植生产能力。

(3)实施综合开发。该县投入农综开发资金1250.86万元,在金称市镇、白仓镇、塘田市、河伯乡项目区新修机耕路114.34公里,新造防护林2.3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5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46万亩,改善除涝面积2.4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2万亩,助推粮食生产面积增加、产量扩容,现代化机械作业。

2 创新机制,促进粮食产业升级

邵阳县农综开发围绕壮大粮食主导产业,聘请技术人员帮助开展粮食种植管理培训,培育粮食种植大户,进一步创建示范基地,促进粮食规模发展、转型升级。

(1)开展技术培训。该县农综开发投入资金200万元,在项目区为农民发放技术资料、聘请专家为农民上课,培育农民粮食种植技术,提高农民粮食生产管理技术。近年,项目区粮食种植大户达到500余户,占项目区农户的6%。

(2)创建示范基地。该县农发办与项目区乡镇政府、县农业局、县烟基办按照“一村一品、连片种植”的思路,在项目村创建粮食种植示范村。通过示范创建,项目村粮食面积普遍增加,面积比项目施工前都大幅度增加。4年前,农综开发项目村共种优质稻种植18万亩,比开发前增加到8.8万亩。

(3)实施规模发展。粮食项目乡镇通过项目村种粮大户、示范村的建设,使村民“户看户、村学村”的种粮竟争,形成“村村有种粮、户户会种粮”的喜人局面。目前,农综开发项目村带动周边村、周边乡镇种植优质稻面积大幅度增加;周边村新增优质稻种植6.3万亩,助推粮食产业规模化发展。

3 整合资金,助推粮食产业发展

(1)整合部门,聚集资金。该县坚持“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由县农业综合开发办牵头,整合烟草、农业、能源、国土等20余个部门项目资金,会聚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夯实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形成“部门围绕粮食搞开发,整合建设粮食示范区”的开发氛围。近四年,该县共整合资金1.5亿元综合治理中低产田,达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通畅、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高标准农田要求。

(2)成立合作社,实现共赢。该县按照“统一育苗、统一机耕、统一施药、统一烘烤”的原则,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鼓励项目区农民联合组建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实现抱团发展;合作社统一开展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粮食销售等专业化服务,提高了粮食产业化服务水平,带动农业综合项目区粮食基地发展。近年来,该县先后在白仓、金称市、塘田市、河伯乡成立6个粮食生产合作社。

(3)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该县争取上级农业部门重点支持,先后在白仓、金称市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投资5000万元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树立全县双季稻生产示范点。在白仓、金称市镇现代粮食生产示范基地,对6000亩粮食实行集中连片、综合整理,将小丘改成大丘,并对桥、涵、闸、路、沟、渠进行合理配套,建成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高标准生产示范农田,夯实现代粮食种植示范基地。

简信:邵阳县农综开发扶持合作社开发油茶林

近年,邵阳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在扶持油茶专业合作社开发油茶林,成效显著。2011年-2012年,邵阳县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投资850.24万元(自筹资金766.04万元,财政资金84万元),扶持日恋茶油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4000亩油茶种植基地、2150亩油茶丰产示范基地扩建项目,助推油茶产业发展。该社采取“合作社+基地+茶农”的经营模式,在项目村流转4700亩低产油茶林进行改造,承租1950亩荒地新造油茶林;并在项目基地新修林道16.75km,购买设备12台,新修管护棚80m2,完善油茶发展基础设施。同时,该社免费提供技术服务,培训农户1200人次学习油茶种植、采摘、管理技术,提高油茶种植技术。

该社项目区油茶基地达到正常生产能力后,预计年新增生产油茶21.5万公斤,油茶籽66万公斤,新增总产值528万公斤;直接受益社员420户,受益社员增加收入220.18万元。(康煌 贾建华)通联:邵阳县农综开发办。

企业主导的成片土地开发成本控制 篇3

一、企业主导的成片土地开发成本管控现状

(一) 前期规划设计阶段缺乏整体成本意识、缺乏前瞻性

成片土地开发在对开发区域进行规划设计时, 尤其要对开发成本有整体意识、要有前瞻性。因为规划定位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征造地以及土地转让等一系列活动, 如区域功能规划、土地平整标高、道路等配套网络的布置等等, 这些直接影响后续土地开发的各个环节。尽管目前国内尚未有就此阶段对整个开发成本影响程度做出数学统计, 但可以通过福建省某开发区案例得出:规划定位对成本具有一定影响程度。该开发区D地块系山地, 规划时设计为商住用地, 并要求将山体整体搬除, 形成平地, 而在实际平整过程中, 提出优化方案, 将原规划的“平地”改为“梯田”, 按层级开发, 仅此地块就节约造地土地石方开挖成本数千万元;如通过对开发区域总体规划的重新论证, 将场地标高调减1.0米, 按造地100万平方米, 则可减少造地成本千余万元。而从作者了解到的情况看, 大多主导开发区开发的企业, 在对所开发区域进行规划时, 主要是采取定性的方式, 更多的强调功能区划, 而对所定规划对未来开发成本的影响并未进行合理性、效益性的评估、测算, 其实质是一种不计成本的规划, 其后果是, 土地开发成本经济性、合理性不足。

(二) 征、造地成本控制不到位, 特别是缺乏总体筹划

征地、造地成本在成片土地开发成本中占有重要比例, 就实际成本数据看超过总成本的80%, 因此该部分的成本控制好坏对总体成本的有效控制起着重要作用。但从实际情况看, 除存在与一般房地产项目开发企业普遍存在的诸如征地成本、拆迁成本高、招投标不规范、投标竞价不充分、施工过程监管不严、设计变更、现场签证多等管控不到位的问题外, 作为企业主导的开发区还存在自身特有的成本管控问题, 因为其具有开发周期长、面积大等特点, 因此, 计划性在成本控制中就具有重要作用, 如:征地成本, 随着国家对土地资源管控的日趋严格, 征地成本日益高涨, 如何在法律许可范围内, 合理安排征地的时间和规模, 以降低征地成本;已征土地开发进度如何与招商引资进度相匹配, 合理提高土地周转速度, 降低持有成本;同时通过控制开发节奏, 获取土地的自然增值等等, 这些都需要对总体征、造地成本进行合理测算、评估、对比和筹划, 才能做出经济合理的短、中、长期征造地计划。然而, 在实际运作中, 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对此进行合理的筹划, 关注的仅是眼前利益, 如征地方面, 基本没有计划, 一般是能征多少是多少, 先拿住再说, 造成有的地块长期得不到开发, 有的区域需要临时征地, 这就造成征地成本较高;造地方面, 要么不管实际需要, 对已征地进行全盘挖填, 造成土地持有成本增加, 要么等需要用地时, 紧急抢造, 造成造地工程成本增加;对土石方调配没有整体规划, 长距离相互调配, 不仅影响造地进度, 而且增加不必要的造地成本等。

(三) 土地转让阶段缺乏成本管控措施

在此阶段, 涉及的成本费用主要是土地转让过程中的相关税、费、二次开发费用、招商引资费用以及土地收回、收储等成本费用。为了将所开发土地转让出去, 产生效益, 开发企业会采取诸如名义地价等措施以及税收减免/返还等各种优惠措施, 进行招商引资, 特别是在经济环境较差时, 更是花费大量的人、财、物, 不惜成本将土地转让出去, 而引入企业的实力却参差不齐, 常出现“圈地”现象, 事后还需花更大的代价将土地购回。在这过程中, 成本费用的控制往往采取一切以有利于招商引资为出发点, 为实现引资目标, 不考虑效益的开支频频发生。如为了引进某加工企业, 不仅在税费、地价上给予优惠, 而且免费对已交付土地进行深加工, 减少引入企业的建设成本, 而事实是该企业并非如承诺所说马上建厂投产, 并未带来预期效益。

二、企业主导的成片土地开发成本管控对策

(一) 以效益为原则, 精细区域规划

作为“政企合一”成片土地开发企业, 对所开发区域的规划具有较大的话语权, 即由其主导所开发区域的规划, 出具规划蓝图, 报有权审批的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规划的好坏, 直接影响开发区企业追逐的核心目标———赢利, 因此, 规划必须以效益为原则, 充分考虑成本效益, 规划者必须具备成本效益意识, 比选方案应以成本效益最优为目标, 精心规划每一片土地, 合理区划商业、工业、市政用地位置、面积。

(二) 以“生命周期成本法”指导土地开发成本费用控制的全过程

成片土地开发, 在成本控制上较一般产品生产企业不同, 它在成本控制中既要对每个开发环节、每个地块进行成本费用核算与控制, 计算成本效益, 又必须有全局和整体意识, 即既要算小账, 又要算大账, 要统筹兼顾。如何有效地控制土地开发成本, 本文认为采用“生命周期成本法”能更为有效进行各个环节以及总成本的管控。狭义的生命周期成本是指企业内部及相关联方发生的由生产者负担的成本, 包括成本策划、开发、设计、制造、营销、物流等过程中的成本。广义的产品生命周期成本不仅包括上述生产者及其相关联方发生的成本, 而且还包括消费者购入后所发生的使用成本、废弃成本和处置等成本。“生命周期成本法”它以项目总成本为纲, 广义包括通过对各生产环节成本的控制加以实现, 这正符合成片土地控制的要求。土地开发实际是一个特殊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 (经营) 过程, 因此它亦具有一般产品的生命周期特性, 可以建立成片土地开发的生命周期成本动态模型, 具体为在土地规划阶段建立总成本模型, 对土地不同开发阶段建立阶段子模型, 阶段子模型为总模型的分解, 各模型的因变量根据阶段特征的不同而不同, 模型的作用就在于在整个开发建设过程中, 以其作为指导开发建设的成本监测尺, 实行动态成本跟踪机制;保证整个开发过程成本可预见性, 及时调整成本控制目标, 采取及时的管控策略和措施。由于该生命周期成本模型受诸如开发区域、开发区政策、开发模式、经营模式等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开发区 (开发企业) 其模型将不尽相同, 有鉴于此, 本文不对具体如何建立模型作阐释。

(三) 以成本责任制为机制, 保障成本控制目标的落实

任何成本目标、成本策略能否得到实现, 关键在执行。成片土地开发由于其自身开发周期长、投入资金量以及影响因素复杂等特点, 造成成本有效控制难度大, 常出现“如果现在重新做、如果当时是我做就可以节约多少”等等感叹, 根据作者对有关开发区的了解, 每个开发区都建立一套成本管控体系, 且执行效果各异, 但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成本控制的执行问题, 突出体现在成本分解难、成本考核难, 往往一个地块的开发涉及领导多、部门多、人员多、不定因素多等, 造成成本目标常被突破。因此, 本文认为, 要有效控制开发成本, 关键在建立行之有效成本责任制, 具体做法为:

第一, 要建立刚性成本控制目标, 该目标由开发区企业最高决策机构 (如董事会) 制定, 不得随意突破或变更, 维护成本目标的权威性;第二, 要建立清晰的成本目标落实流程, 明确开发各阶段成本目标的直接责任人, 做到每项成本都有人负责、都有考核;要避免同一事项多头领导、多人负责;第三, 要建立清晰的开发流程产品的界定, 即要制定每个开发阶段产品标准, 如征地阶段其产品标准是各项理赔、补偿完成、取得土地使用权证, 对后续开展的“七通一平”工作没有不利影响;进入转让阶段的土地, 必须是具备转让条件的土地, 而非半成品。只有明确各阶段产品标准, 才能分清责任, 考核到位;避免出现各流程产品间的相互指责、相互推诿的现象;第四, 要建立严格的成本考核体系, 保证目标成本得以落实, 重点需厘清责任人对指标的可控权限, 做到权责利的统一。

总之, 成片土地开发成本控制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要取得成本的有效控制, 必须目标明确、措施得当、执行有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外商投资开发经营成片土地暂行管理办法》、《福建省关于外商投资开发经营成片土地的补充规定》

〔2〕Thomas Waldmann, 温斌.生命周期成本—获得更高利润的预期总成本〔J〕.纺织导报, 2009 (8) .

规划主导开发 篇4

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而主导产业是一个区域产业的核心,主导产业的正确选择与发展,带动着区域整个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级化,正确选择并努力发展主导产业是每个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罗斯托是主导产业理论的先驱者,罗斯托认为,在任何一个时期,一个经济系统能够具有或保持“前进的冲击力”,是由于若干个“主导部门”迅速扩张的结果,这个主导部门“不仅增长势头很大,而且还要达到显著规模”[1]。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又名营口市鲅鱼圈区(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以下简称开发区。它位于辽东半岛中部的渤海之滨,总面积268平方公里,现有人口50万人。1992年10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近年来,开发区坚持“开放立区,以港兴区,工业强区,旅游活区”的发展思路,推动了全区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的长足发展[2]。但开发区的产业结构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最初行业的切入点过低,没有明显的主导产业,产业结构也不协调,主导产业、优势产业还不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依托开发区固有的优势资源调整产业结构显得尤为重要,而其重中之重就是要选择正确的主导产业,通过发展与升级主导产业,以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整个区域的快速健康发展。

1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导产业的选择

1.1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导产业选择的方法与步骤

在选择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主导产业时,遵循以下的方法步骤。首先从理论上提出选择的几项原则。其次,进行定性分析,在这个部分,首先要确定主导产业存在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中,之后再细分到具体的行业,得出定性分析的结果。第三,进行定量分析,这个部分将对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各行业的产值比以及区位商进行一个计算,得出结果。第四,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一个并集,并且根据各个产业在当地发展的时间与条件的不同,将主导产业的选择扩展到选择出辅助传统产业、主导产业以及新兴产业。

1.2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导产业选择的原则

1)符合城市功能定位。

开发区每年都会对开发区的城市功能进行定位,虽然每年的表述都有不同,但综合起来,也就是要着重对外开放、集聚工业产业、发展港口经济,从而使开发区成为宜业、宜居、宜游的现代化、生态化的和谐港口城市。因此,开发区要实现外向型经济,引进并加强那些重点工业产业的发展,同时,要借助港口优势,大力发展和港口相关的物流业,还要利用特有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吸引更多的人来创业、居住、旅游。

2)产业带动作用明显。

在选择主导产业时,应当选择那些前向、后向、侧向关联度大的产业,也就是根据开发区现有的产业链条,将其核心产业确定为主导产业并且进行大力发展,同时要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开发区“钢港电”优势明显,三大产业中都有核心产业,因此可以选择为主导产业。

3)低碳节能,保护环境。

开发区作为一个新开发建设的重化工业区和滨海新城,应该要走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在选择主导产业时要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注意可持续发展,防止污染。

4)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有利于招商引资。

在选择主导产业时,要抓住开发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选择出来的产业应当有利于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有利于外向型经济的进一步成熟,有利于开发区尽快参与世界产业分工。

5)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开发区政府提出要“全神贯注地抓住历史新机遇,聚精会神地打造地域新优势”,朝着“创建辽宁沿海经济带科学发展示范区”的宏伟目标阔步迈进,此外,滨海、临港、船舶以及鹊鸣湖四大工业园区的建立也是战略重点,选择主导产业时要符合这些发展思路和战略思想。

1.3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导产业选择的定性分析

首先,要分析开发区的主导产业或者说主导产业群应该是哪些,第一步是要确定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中的一个或几个,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1)从全国的经济发展方向来看,如今我国经济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这个时候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重化工业增长的带动,因此,从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势分析,我国在进入重化工时代,这是工业化进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也是大国战略的重要支撑[3]。因此,在整个大环境下,开发区应该考虑以重化工业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

2)从开发区四周的环境来看,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大连长兴岛、庄河花园口、锦州临港等开发区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重化工业的建设,坚定的走着重化工道路[4]。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业、汽车业等飞速发展,为这些产业提供中间产品或设备的行业,如钢铁、建材、机械设备等也获得了快速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区应当选择这些重化工行业产业群,使其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快车领跑的一个新引擎。

3)从开发区自身资源来看,营口开发区拥有充足的化工原材料,丰富的镁矿、钼矿等矿石原料,这也预示着以重化工业为主导产业,正是符合开发区本身的资源优势。此外,开发区的旅游资源,尤其是温泉资源丰富,这也给开发区的旅游产业奠定了基础。

4)从开发区的政策导向来看,党工委提出,最适合开发区的布局就是临港布局,要以营口港为依托,以鞍钢为核心产业,围绕鞍钢打造上下游产业链条,加大相关产业的招商力度,引进大项目,要“依托钢港等综合优势,以各大园区为载体,强化项目的引进和建设,着力打造冶金装备制造、光电输变电、修造船和高端服务业‘四大产业集群’[5]”,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开发区的产业发展重点是在重化工业,并且也明确提出了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这些产业应当是以后着重发展的方向。

从以上四点可以看出,发展临港重化工业是开发区自身发展的内部要求,符合自身的经济发展阶段,开发区的主导产业首先应当是圈定在第二产业中的,而第三产业中的旅游业也是一个新兴的亮点,可以和第二产业中的主导产业一起成为主导产业群。

既然已经确定了开发区的主导产业主要是分布于第二产业中,接下来就要明确究竟是第二产业中的哪些具体的产业了,这个可以从开发区建立的四个工业园区着手。对开发区而言,产业结构调整仅有战略上的高度是不行的,必须保证调整优化后的产业形成规模,产生集群效应,因此,开发区自2001年开始就实施“产业发展园区化”的发展理念,兴建了临港工业园区、滨海工业区、船舶工业区和鹊鸣湖工业区,分别重点发展冶金、装备制造、输变电、光电、造船、高新技术产业[6]。

另外,开发区独有的旅游优势,良好的宜居环境,都使得开发区的旅游业非常火爆,连带的拉动了当地的餐饮业、房地产业。此外,港口的优势,营口港保税物流中心的投入营运,中粮北方物流大厦、黑龙江储运等物流项目的开工,使得开发区的物流业也迅速发展,各个项目招商引资的火热进行,拉动了当地的金融商贸业,呈现出一片蓬勃发展的景象。

综上所述,开发区在冶金业、装备制造业、输变电产业、造船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新兴服务业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以及良好的发展机遇。开发区应当利用这些有利的条件,以这些产业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这对提升开发区整体的经济实力和优化开发区的产业结构具有重大意义。

1.4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导产业选择的定量分析

在进行定量分析时,主要是以各产业的产值比作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另外各个行业的区位商也可以作为一定的参考标准。其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1.5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导产业的构成

经过定性与定量分析,可以得出开发区的主导产业,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开发区的主导产业包括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光电、输变电业,金属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以及装备制造业。虽然这些产业有专门的项目支持以及政策倾斜,比如鞍钢、华能营口电厂、临港、滨海工业园区的建设等,它们的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比较大,但是也不能忽略当地一直以来的传统优势产业: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这些产业构成了辅助传统产业。同时,主导产业的动态性特征也决定了还要考察当地的一些发展较快、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也就是新兴产业。当地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促进了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旅游业,房地产业,物流业,金融业等;另外还有开发区一直致力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2发展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导产业的对策建议

2.1不遗余力的开展主导产业的招商引资工作

开发区独有的地理位置以及外向型的经济特色,决定了招商引资是产业发展的源泉,因此,应当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围绕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引进大项目,促进大发展。

1)要明确以及突出招商的重点,瞄准大外企、大国企、大民企、名牌企业、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项目。

2)优化投资环境,进一步树立环境是资源、是竞争力的观念,坚持亲商、安商、富商;要加大融资力度,以区城投公司和土地储备中心为融资平台,采取银行融资、土地出让、基金债券等多项措施,为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完善招商体制,健全激励机制,实行绩效挂钩,领导挂帅,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奖优罚劣。

4)创新招商办法,立足东北,面向全国,大力宣传推介城市,不断扩大对外吸引力和影响力。

5)提高招商质量,对于引进的项目要把好关,强化项目筛选,保证项目的质量。

2.2建立并完善以主导产业为主的产业园区,形成产业集群

开发区要按照“规划科学、定位准确、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要求,对现有工业园区进行资源整合,扩大面积,形成规模,提高效益,提升档次,要实施项目落户和产业发展准入制度,集约利用土地,增加投资强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投入产出比,要全力打造冶金、石化、服装、塑料、船舶、农产品深加工、现代物流等特色产业园区。尤其要进一步完善滨海、临港两大工业区基础设施,强化功能分区,提高项目承载能力,打造产业集聚高地,着力引进钢厂、港口上下游配套企业,拉长产业链条。

2.3大力推进主导产业科技创新,实施品牌战略

开发区要加大科技投入,推进科技创新。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改善技术创新的市场环境,培育和加强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中介服务;探索和实践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等政策,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充分利用好国内外科技资源,引进和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国内外科技科技交流与合作,用先进的技术来武装主导产业。

同时,要规划建设高科技产业园区,引进、建立研发机构,以主导产业为基础,建立品牌和拳头产品,重点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龙头企业,带动一批创汇型、专业型的配套企业。引导和支持企业做好商标注册、专利申请、质量体系认证、原产地标记认证和标准化生产。大力实施以科技和质量为内在支撑的品牌战略,开发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争取更多的国家级、省级品牌,培育发展区域品牌,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4优化主导产业的发展环境

1)优化城市环境,要通过修订完善城市规划,包括路网交通、水系改造、生态建设等,为城市未来发展拓空间、增后劲,同时要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提高城市建设标准,突出海滨特色,划定功能区域,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完善城市功能。

2)优化政策环境,要按照“保生产、保市场、保增长”的要求,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政策倾斜,重点扶持,全力支持国有大企业、大项目的建设,为主导产业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

3)优化资金环境,围绕主导产业和大项目的建设以及企业发展,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积极引进沈阳盛京银行等外埠知名金融机构,为开发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撑。

4)优化法制环境,坚持依法治区,弘扬社会正气,维护社会正义,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各项措施,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护好外来客商和全区百姓的合法权益

5)优化用人环境,大力推进人才强区战略,积极构筑人才高地,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的建设,不断完善和落实有关人才政策,广泛招聘人才,多渠道储备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3结论

一个地区的发展必须依靠主导产业的带动,确定好主导产业并且致力发展是一个地区经济协调、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开发区是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发展的重要一环,优势明显,发展潜力无限,开发区应当仔细分析自身的产业结构,正确选择主导产业,并制定配套的发展措施,促进当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本文运用相关理论知识结合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实际,通过研究其产业结构的特点,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得出其主导产业群,这对其他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也有广泛的适用性和现实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罗斯托.经济成长的阶段:一篇非共产党宣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98.

[2]曹晓峰、张铁民、于锡顺.解读营口模式[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02.

[3]田海宽.基于京津走廊经济发展的廊坊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优化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9.

[4]高作平.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创建辽宁沿海经济带科学发展示范区———2009年12月8日在中共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委员会扩大会议上的报告[R].营口:中共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委员会,2009.

[5]高作平.转变发展方式加速城市转型全面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科学发展示范区———2010年12月18日在中共营口经济经济开发区工作委员会扩大会议上的报告[R]营口:中共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委员会,2010.

规划主导开发 篇5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以及人们对信息通信服务的需求层次越来越高, 在市场与技术的相互作用下, 未来通信领域逐渐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方面, 传统宽带固定接入用户已经不能满足于仅仅在家庭和办公室等固定环境内使用宽带业务;另一方面, 传统的移动用户也不能满足于简单的语音、短信和低速数据业务, 希望能使用更高数据速率的业务。用户需求的变化使固定宽带接入服务和移动服务在技术和业务上呈现融合的趋势。由运营商主导的无线城市将完成宽带移动化和移动宽带化这两项任务。

二、无线城市概述

2.1无线城市定义

根据国际无线通信协会 (WCA) 的定义, 无线城市是指市政当局或者私人企业投资, 通常基于Wi-Fi、Mesh、Wi Max的技术体系, 并以其宽带能力为市民、企业、外来访客和旅游者、政府机构服务的城市无线宽带网络。无线城市服务的对象不只个人, 企业、政府可以利用无线网络平台将自己的服务与群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本文认为无线城市是基于云计算的技术, 融合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三网/三屏融合、移动电子商务的综合应用。它包括无线覆盖和无线应用两个层面。无线覆盖是指为市民提供2G/3G/4G/WLAN网络服务;无线应用是指市民可以通过手机和各种无线终端随时、随地、随需地获得与政务公开、公共事业服务、个人生活等相关的各种城市服务信息和城市信息化应用。

2.2无线城市发展历程

Wi Fi、Mesh组网、3G/4G等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无线城市的兴起及发展, 根据这些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将无线城市分为以下4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末至2001年, 这一阶段是无线城市的兴起, 得益于Wi Fi热点的建设, 一些新兴运营商开始意识到为laptop用户提供宽带无线接入服务将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 于是他们开始大量在一些热点地区用Wi Fi AP进行覆盖。

第二阶段是2001年至2003年, 这是第一次快速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 绝大多数Wi Fi热点主要由传统电信运营商与WISP (Wireless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建设, 他们依托强大的融资能力迅速扩大Wi Fi热点数量, 并将这种新兴业务与现有固定及移动互联网接入服务捆绑在一起提供给用户, Wi Fi的使用便利性使得整个市场对这项业务的预期空前高涨。

第三阶段是2003年至2004年, 这一时期虽然Wi Fi业务被普遍认为具有强大的市场潜力, 但世界范围内电信运营商及WISP始终未能找到一个很好的盈利模式, Wi Fi热点建设速度放缓。但同时非赢利性的Wi Fi热点、Wi Fi云以及Mesh技术的兴起使得无线局域网技术可以扩大覆盖范围并大大降低成本。

第四阶段为2004年至今, 对于于信息化要求较高的一些城市在这一时期由政府的牵头, 开始宣布将利用Wi Fi及23G/4G技术建立无线城市。自此以后, 由电信运营商主导的无线城市概念逐渐形成一种趋势, 市场对它的预期和投资开始复苏。

2.3国内无线城市发展概况

中国在无线城市的发展过程中, 起步较晚, 从时间上看, 2002年已开始应用;从应用范围和应用领域看, 初期主要应用在城市的一些热点区域并逐渐拓展到一些特殊行业。目前我国无线城市运营提供的服务是以政府政务及公共服务应用为主, 如城市管理、无线政务、公共安全监控、应急联动等服务已经在一些城市得到了应用, 同时针对企业行业的应用正在不断完善, 如视频会议、媒体广告服务、远程医疗、无线监控、无线VPN等。针对公众的无线城市应用也在不断推出, 如移动视频通讯、远程控制、手机电视、互动游戏等。目前我国无线城市模式有以下4种。

(1) “北京模式”

北京的无线城市以基础通信网络即TD-SCDMA+Wi Fi网络建设模式, 与政府合作的移动城市综合业务平台、北京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和北京移动政务平台为基础应用平台, 服务提供面向城市信息化的若干重点领域。

(2) “台北模式”

采取“政府与营运商共建共赢”的模式, 政府并未出资, 而是通过竞标运营权间接干预, 承建企业不收用户的网络使用费, 由第三方付费并捆绑相关服务。

(3) “上海嘉定模式”

嘉定采用的是“政府主导、政企共建、企业运营、服务社会、带动产业”模式。网络由承建商建设, 政府承诺建成后购买部分资产并授予承建商独家运营权利。

(4) “厦门模式”

由市政府与中国移动领头并引入运营服务商开启了“政府+运营商+运营服务商”的创新模式。围绕无线政务、无线产业、无线生活三大领域, 以“服务民生, 助力企业, 提升政府效能”为主线, 进一步提高市民使用“无线城市”的普及率。

2.4电信运营商主导下无线城市建设的意义

伴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浪潮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城市信息化的需求也不断提高, 在大众市场趋于饱和的背景下, 电信运营商的角色定位要求其应当通过不断挖掘城市各行业各领域的信息化需求来增加自身的集团市场信息化收入。无线城市建设的推出, 正好为运营商拓展信息化项目, 增加信息化收入, 保有集团市场用户提供了难得机遇。其意义主要有一下两个方面:

1、服务公众:

无线城市能使用户实现随时随地上网, 增加了便利性, 提高了公众的信息获取效率, 并且通过全省无线城市统一平台可满足公众对政府、民生及行业类信息的随时随地的查询。

2、拓展集团市场:

首先运营商无线城市的收益主要在于无线网络应用和服务中的夹缝市场和潜力市场, 其价值难以估量。各项无线网络服务功能能够有效带动相关产业的增值潜力。其次围绕无线网络的各类应用服务的种类繁多, 将会给相关信息服务型企业创造出更多的发展机会, 在此基础上, 运营商可以借助自身网络优势, 针对不同的行业拓展响应信息化应用。最后通过自身网络的完善, 借助无线城市平台, 带动大众用户的数据流量, 提高运营商的数据业务收入。

三、电信运营商主导下无线城市方案规划

3.1全面实现WLAN热点覆盖

电信运营商应当按照无线城市发展要求, 将WLAN作为无线城市业务的主要承载技术, 对数据流量高或网络压力大的区域优先进行WLAN覆盖。引导政府将WLAN定位为重要信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WLAN网络规划建议依据四个原则进行选点覆盖。

提升公益形象

为增强在政府、社会的公益形象, 强化“无线城市”品牌感知, 同时为无线政务提供网络环境, 建议在县级以上政府机关、重要事业单位以及城市公共图书馆、医院等场所进行覆盖。

分流上网流量

为实现数据网络有效分流, 提高客户手机上网使用感知, 为无线城市门户应用提供网络环境, 建议在公共交通人群聚集点、休闲场所、写字楼和聚类客户区域进行覆盖, 特别是建议高校校园采用室内室外全覆盖策略。

覆盖集团客户

为发展无线城市无线产业应用, 同时兼顾捆绑现有重要集团单位, 建议在合作开展无线产业应用的集团客户单位办公区和生产区进行热点覆盖。

以业务需要为依据

根据无线城市规划的业务建设要求, 选择在商铺、小区及交通要道等进行选点覆盖, 以满足业务发展要求。

3.2建立服务一致的多展现形式门户

无线城市门户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将成为无线城市的核心。统一的无线城市门户将成为无线互联网中心, 作为无线城市的唯一接入门户, 运营商应当将此平台定位为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融合的应用聚合平台, 为政府、企业、个人等提供一站式的信息服务, 向政府、各行业及客户开放。电信运营商建立的无线城市门户平台是应当是集WAP、WEB、客户端、widget以及热线电话服务一致的统一门户, 作为无线城市与客户接触最为直观和便捷的服务窗口。无线互联网应用都在无线城市门户进行统一接入, 本地信息及本地应用作为无线城市门户的内容加入充实。在无线城市门户平台的建设上, 政府作为主导方, 负责无线城市的整体规划及将政府信息资源纳入无线城市平台。

3.3搭建无线城市统一运营平台

电信运营商应当负责搭建、管理和运营全市无线城市总体平台, 在提供基础网络硬件资源的基础上接入和管理各类业务和应用, 最终形成对众多松散业务和应用平台的统一管理、对外统一形象包装和营销推广。该平台突出应用导向, 以政府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为切入点, 以电子政务为基础、以数字民生为龙头、以信息兴业为主体、以网络文化为特色, 打造无线城市综合门户, 构建一个“应用统一运行、资源按需分配、能力快速集成”的面向民生、政府及产业的无线城市应用支撑平台。

3.4打造无线城市精品业务

精品业务是无线城市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笔者建议精品业务应当从一下三个方面入手:

无线政务

无线政务是指紧紧围绕政务、产业、民生等方面, 以政务信息化工程为抓手, 逐步构建社会管理、公共安全、公共服务等应用, 将电子政务应用迁移到移动互联网上, 降低政府和企业经营成本, 同时着眼于便利百姓生活, 在医疗卫生、交通、旅游、环保等民生领域实现移动互联网普遍服务。

无线民生

无线民生充分利用运营商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 推动政府和相关行业开放城市公共信息资源, 提升民生便民信息服务能力, 打造第五项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该业务把最新的产品及技术应用到民生中, 为公众提供位置服务、互联网应用、电子商务、音乐及游戏等在内的服务, 为用户创造最便捷的无线城市生活, 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无线行业

无线行业针对政府、物流、医疗、旅游、保险、工商、社保、交通等行业, 提供数字物流、数字医院、旅游通、无线投保、社保通、畅行通等行业信息服务应用, 提升行业的无线应用信息化服务水平。通过无线城市所提供的无处不在的网络, 实现对教育、交通、医疗、电力、制造、旅游业、金融行业等行业的信息化应用规模覆盖。

3.5无线城市应用推广模式

电信运营商应当与政府做好沟通, 由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引导, 从政策层面倡导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加大企业信息化的投入力度, 负责协调相关单位给予无线城域网建设过程中, 架设基站、敷设传输线路的方便, 同时引导相关企业应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通信技术与运营商合作, 共同推动无线城市的信息化建设;对于运营商自身, 首先要做好基础网络的覆盖, 其次利用政府加快建设无线城市的背景, 营造无线城市信息化应用的使用氛围, 大力宣传无线城市在便民、惠民、兴业方面的好处, 推动个人客户和集团客户主动寻求使用相关业务, 最后发挥各大运营商客户经理的营销优势, 以及内部首代负责制的拓展优势, 主动加大一些重点收入领域的行业信息化拓展。

四、对电信运营商保障实施策略建议

4.1组织保障

无线城市建设的组织需要理顺各个流程之间的接口关系, 把握关键控制点, 减少不必要的流程转接, 消除流程断点, 必须建立具备“以客户为中心”、协同、融合、灵活等特征的运营支撑体系。无线城市的建设是个系统化的工程, 也是一个需要闭环的管理过程。从客户需求发现, 到需求确认, 到方案制定, 到积极执行, 到完美结束以及售后服务是一个系统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凝聚着客户经理、产品经理、营销策划、网络技术支撑、实施小组、SI团队、售后服务、财务经理、计费中心等各个工作层面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 紧密结合, 每个环节的工作固然重要, 但是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更重要, 这些环节中的任意一个节点出了问题, 都会影响到整个业务流程。

4.2人员保障

电信运营商主导下的无线城市的建设和运营首先需要的是运营商内部人员保障, 但由于全业务的专业性与人员素质不匹配的问题很难在短期内通过大量增加人员来解决, 因此引入销售代理SA (Sales Agent) 是必然的选择。销售代理SA是集团业务营销渠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运营商应当从酬金政策、规范流程、管理岗位、渠道招募四个方面着手, 加强对SA队伍的建设, 建立销售酬金激励政策以及市场推广、培训和服务等激励措施;建立酬金结算、准入受理、考核、风险管理等规范及流程;设置渠道管理岗位, 明确人员分工及职责, 保障对SA的服务和管理;进行渠道商摸底, 发布渠道招募信息, 开展SA引入工作, 增强信息化产品营销推广能力。

4.3技术保障

在无线城市运营中, 运营商应当利用SI的研发集成能力和客户关系资源, 提高个性化解决方案的实施能力。笔者建议实行SI资源扶持计划, 包括建立孵化中心, 承担解决方案和应用孵化、培训认证和SI技术支持;共享SI资源, 建立各省共享的SI资源库, 实施合作资源引入及规范制订的对口帮扶;优化合作机制, 优化合作接入和管理规范流程、系统支撑手段、SI激励资源分配机制;启动创新大赛, 组织开展行业应用创新大赛, 挖掘和培育创新应用、吸纳合作者;搭建合作联盟, 与主流IT厂商建立合作联盟, 在技术、客户资源、合作伙伴等领域开展合作。同时也要加强对SI的管理, 这样才能确保SI在信息化项目服务中的保质保量。

摘要:无线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迎合了公众对无线宽带服务的需求, 同时也给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本文详细阐述了无线城市概念以及发展概况等, 提出运营商主导下无线城市的方案规划, 并给出相关实施建议。

规划主导开发 篇6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农业的重要性也更加显现出来,对农业进行综合开发,促进农业走现代化道路已经成为大趋势,其中融资问题是关键。政府也高度重视这一历史使命,逐步加大了对农业开发的融资数额,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开发投融资体系也逐步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需要加大对其的探究力度,解决这些问题,更大程度上促进农业的开发。

1 农业开发投融资体系概述

农业开发投融资体系主要是指将投融资应用在农业领域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体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三农问题的严重性更加突显,要想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最为重要的就是加大农业开发投融资的力度。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作用就尤为重要,对于政府来说,合理地进行农业开发投融资能够实现政府的资源最优配置,促进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就我国的农业开发投融资来看,虽然近几年来对其的投融资力度越来越大,让农业取得了很好的发展,但其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开发投融资体系仍然不够完善,需要加大对其的探究力度,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加以解决,最终建立完善的农业开发投融资体系。

2 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开发投融资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投融资体制存在多头管理问题

农业的开发是农业走向现代化道路的重要途径,而农业的综合开发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此,融资对于农业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就目前我国政府农业投融资体系现状来看,政府的农业投资渠道非常的多并且十分广泛,这就导致了农业投资非常分散,不利于农业投融资的统一管理,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例如:在政府农业开发投融资中,包含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专项扶贫投融资资金等。也就是说,政府在开展农业开发投融资时设立的投资渠道过多,由于每一类的投融资资金所属的部门以及其中的项目安排也不同,导致很难对所有的农业投融资实行统一管理,并且过多的投融资项目也导致其中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不利于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开发投融资体系,与此同时,也无法实现政府资源的最优配置。

2.2 农业开发投融资资金管理效率低下

政府在开展农业投融资资金管理时,首先,应根据农业的发展情况进行预算从而能在支出时更加清楚如何对农业开发投融资的资金进行管理。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政府对农业开发投融资资金的预算管理力度不足,,而在农业投融资的过程中,也经常对农业开发投融资资金预算进行更改,这都导致了农业开发投融资资金管理水平的低下,不利于政府的财政规划。另外,针对农业开发投融资资金管理的监督力度不够,整个工作开展不规范,也没有严格的制度去约束其执行。这就让农业开发投融资资金管理的工作效率低下,最终无法保证政府在农业开发投融资体系中的作用得以最大程度发挥。除此以外,政府在农业开发投融资中所投入资金的到位率非常的低,这是由于政府投资资金的下发需要很多的环节,导致资金下发的速度非常慢。在这个过程中,就很容易发生公款的挪用等现象,最终无法保证农业开发投融资资金能够真正地应用到农业开发中,这严重阻碍了农业开发投融资体系的建设。

2.3 农业财政投资力度不够,具有较强的波动性

虽然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对农业开发的投融资金额也越来越多,但如果以增长率作为参考指标可以发现近几年来对农业开发的投融资力度不仅仅没有增加,反而在逐渐下降,这就说明了财政投融资的稳定性较差,对农业开发投融资的力度不够。此外,我国也有很多政策对农业的投融资水平有着一定的限制,使我国对农业开发的投融资并没有达到其要求的水平,仍然处于一个低水平的状态。

2.4 农业开发投融资结构不合理

对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开发投融资体系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其中农业开发的投融资结构非常的不合理,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我国政府对农业开发的投融资更多地用于农林气象部门,而其他的例如农业基本建设、农业科技建设在投融资中所占的比例就比较小。农业科技建设投融资小使农业建设仍停留在传统的水平,科技含量少,也使农业的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不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不利于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第二,政府在进行农业基本投资建设时,更多的是注重大型设备的投入,这与农民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对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产生很大的影响;第三,政府对农业开发投融资的地区投向非常的不平衡。对于经济发达即东部沿海地区,政府的农业开发投融资力度非常大,而对于经济不发达的落后地区,政府的农业开发投融资力度比较小,最终导致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不利于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第四,政府在农业开发投融资中大多数采用间接支持的方式,也就是说,政府更多地是通过间接方式为农村建设做贡献,例如修路、引水等,而不是直接对农民加以补贴,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最终阻碍了农业投资的发展。

3 健全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开发投融资体系的策略

3.1 建立统一的农业开发投融资渠道

过多的农业开发投资渠道将会导致农业投融资资金的过于分散而不利于对其进行管理。因此,应建立其统一性的农业开发投融资渠道,也就是说将农业开发投融资资金进行统一性管理,让其用途以及各项功能都可以纳入同一部门,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集中性地对所有的农业开发投融资资金进行统一管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农业开发投融资的管理水平,最终促进农业的发展。除此以外,建立统一性的农业开发投融资渠道也能让农业开发投融资这样繁琐的工作变得更加的简单,减轻政府的工作压力,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让农业开发投融资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3.2 加强对农业开发投融资资金的管理

管理是农业开发投资工作的核心和关键,因为农业的开发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逐步来实现,其中每一项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而资金的科学管理能使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都能做好科学合理的安排,对于农业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加强政府对农业开发投融资的管理力度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政府农业开发投融资的预算管理。预算是资金投入使用的前提,没有好的预算,资金的使用就具有盲目性,资金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影响工作效率。也就是说,政府应按照法律既定的步骤一步一步地计算农业开发投融资的预算额度,做到预算的科学化和合理性,并且在农业开发投融资的这个过程中也应严格执行先前的预算制度,不能随意地更改,即使要更改,也要有充分的论证和道理。第二,加强对农业开发投融资资金的监管力度。监管工作至关重要,没有好的监管,就会造成对资产的滥用,不利于农业的开发。有效的监管使政府在实行农业开发投融资的过程中能严格遵循相关的法律制度,让农业开发投融资顺利进行,从而保证政府的农业开发投融资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让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3.3 加大农业开发投融资力度

地方政府应意识到农业开发的重要性,积极贯彻上级部门的决定,响应中共中央关于综合开发农业的号召,在此基础上加大农业开发的投融资力度,让其在增长率上也能够达到国家政策的要求,以此来保证为农业开发投融资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农业开发的长期稳定发展。另外,国家政府也应制定更多的相关政策来鼓励农业开发投融资的建设,为农业开发投融资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其能够在外界良好的氛围下长期稳定地发展。总之,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意识到自身在农业开发投融资中所起的作用,并且找到最为合适的方式来加大农业开发投融资力度,最终实现我国农业的全面发展。

3.4 建立合理的农业开发投融资结构

对于政府来说,合理的农业开发投融资结构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其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应当从下面几个方面努力:首先,政府应调整农业开发投融资的项目结构,加大对农业基础建设及科技建设的投融资,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农业开发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提高其中的技术含量,最终促进农业的发展;其次,政府应对农业开发投融资地区的划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不能只看到某一个地方的发展,应站在全国农业的角度去看待农业开发投融资,因此,应平等地去对发达和不发达地区进行投资,做到公平、公正,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

4 结语

我国的农业开发投融资体系需要多方的支持,其中政府起到了主导的作用,所以,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开发投融资体系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探讨了我国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开发投融资体系现状,找到了其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以期能够完善我国农业开发投融资体系,实现农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另外,政府一定要意识到自身的主体作用,积极探索新的农业开发机制,不断进行研究和实验,找到一条科学、合理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农业开发投融资的发展,让政府的农业开发投融资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庞明川.新农村建设需要构建全社会投融资保障机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5).

[2]钱克明.中国“绿箱政策”的支持结构与效率[J].农业经济问题,2003(1).

[3]杨林.促进农业发展的投融资政策[J].农业经济,2002(10).

规划主导开发 篇7

在有限的时间内外出休闲度假, 需要的是与城市日常生活工作形态不同的环境, 体验场地特有的自然风貌带来的别样风味。但有限的时间使外出远行的频率减少, 而那些位于城市周边, 具有鲜明地方自然风貌特色的小型度假村, 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因此, 笔者希望通过实际项目——“孝伍”水寨度假村相关规划经验总结, 对于如何利用自然风貌主导下的场地特征建设一些具有特色的小型度假村, 做一些有意义的交流和探讨。

一、小型度假村及其特色

(一) 什么是小型度假村

小型度假村, 是在场地自然风貌格局基础上, 利用其自然风貌特色和资源优势, 进行开发经营, 形成具有场地自然风貌特色的小型的主题性度假村。规模小、度假时间较短、以体验场地自然风貌带来的特有空间环境享受为主。在度假过程中, 获得全新回归自然的生命体验。

(二) 小型度假村的兴起和特色问题

小型度假村没有风景区的“大山大水”作为骨架和背景, 但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其自然风貌特色。场地风貌的“经营”决定着度假村的发展与成功。这种风貌特色, 结合建设方面的优势, 是小型度假村兴起的重要原因, 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场地肌理的独特性

小型度假村自然风貌是当地生产生活环境长时间积累形成的肌理, 直观地体现当地某种生产生活场景痕迹。虽没有大山大水作为骨架的度假村宏大的场景、大区域文化背景特征, 但却与当地的生活劳作环境密切相关, 涉及面精、小而有特色。

以大山大水为背景的度假村, 是各种地方特色集聚而形成的最鲜明部分, 承载内容宽广, 小型度假村体现的则是其中某一部分, 是那些最为熟悉的场景, 展现的是亲切温馨的生产生活场景。这些特征为小型度假村带来很大的市场潜力, 受到城镇居民青睐。

2.“度假—功能”关系的独特性

小型度假村度假空间 (场地自然风貌空间) 是度假村功能的载体, 自然风貌的体验贯彻在功能使用的过程中。在空间上, “度假功能 (自然风貌体验) —度假村功能 (基础服务) ”的相互依赖关系明显, 密不可分。而依靠大山大水的风景区度假村, 其度假功能 (自然风貌体验、游览) 和基础服务功能在空间上是可以分开的, 可以与基础服务功能不发生直接关系。

3. 建设特征的独特性

小型度假村形式自由、规模灵活, 相对以大山大水为背景只能处于远郊甚至偏远地区的大型度假村, 其可达性更强, 同时度假周期短, 在有限时间内可以完整享受度假乐趣, 为城镇居民提供短时而便捷的周末度假环境。

对投资建设者而言, 投资建设时效性高。投入小、建设周期短、见效快。可以直接利用当地某一种风貌特色营造度假村。

二、“孝伍水寨”度假村规划

案例位于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伍洛镇内 (相传伍子胥落难地方) , 距武汉市60~80公里, 紧邻孝感市区, 北接安陆市、西接应城市、南望汉川市、东邻孝南区。面积8.5公顷, 为江汉平原地貌, 同时具有湖北水陆交错的地方自然风貌特色。

(一) 场地的自然风貌特色

1. 朴素的乡野风光, 平实真切的乡村水产养殖鱼塘场景, 加上质朴的生活方式, 体现了典型的水陆交错的乡村鱼塘景观。

2. 水面比例大, “井”字型“水—陆”交错的鱼塘景观是场地最突出的自然风貌特征。基于保护堤岸、鱼塘和增加遮蔽功能形成的密集水杉林, 使封闭性更强, 方形、带形等不同形态的水面、堤、岛、水杉林纵横交错, 形成了场地的“井”字型格局。

3. 整个立面沿316国道展开, 有噪声影响;进深浅, 南北向的水面空间深远。西面以规则式池塘为主, 间或水杉林堤岸, 单体池塘空间围合较强;东面以林地及局部农田为主。

通过以上所有的分析, 初步获得了对场地现状的理解和场地肌理的把握, 为度假村进一步的定位、空间、功能布局等提供了依据。

(二) 以场地自然风貌为主导实现度假村的升级

1. 定位:从简素的乡村鱼塘养殖场景, 到质朴高雅的“田园水寨”主题性度假村场地现状是一个接待能力有限的周末休闲农庄, 规模小, 停留在农家乐一类简单的运营模式, 没有形成较高品位的特色度假村。

“井”字型“水—陆”交错的鱼塘景观是场地最突出的自然风貌特征。因此, 在尊重“井”字型纵横交错的“水—陆”格局基础上, 通过利用场地内的自然风貌特色及资源优势, 使度假村的功能融入其中, 将场地打造成为质朴高雅、以独特的水文化和水空间环境体验为特色的水寨度假村, 使游客们沉浸在有别于城市生活常态的环境中, 在此获得全新的回归乡村自然的全新感受。

水寨, 古语亦作“水砦”, 最初解释为水边用于防卫的栅栏、营垒, 延伸为以水上防卫的栅栏等作为外部屏障和防护的据地, 并以水为依赖, 围绕水进行生产、生活、训练等活动。本文意指以水为依托, 将丰富的度假功能融入其中, 通过水系衔接过渡, 使度假休闲、娱乐体验等活动因水而活, 营造人水协调有序, 人在水中戏、水撩人意浓的独特水上栖息地。

2. 规划结构和空间布局:从封闭的“井”字型格局, 到发散式“水—陆”交融的结构

(1) 陆岛式布局——“散点—整合”空间的统一

根据场地自然风貌特色, 将“井”字型纵横交错的“水—陆”格局保留, 加以强调、延伸和渗透, 使整个水系连成一体, 成为整个场地的生命线, 水体和陆地、功能和环境相互渗透。

(2) 水系渗透模式——“横向—纵向”空间的交融

针对建筑空间散点布局, 加强各个功能空间的联系。以水系为纽带, 串联各个功能区, 使水延伸到各个区域中, 营造知水、见水、近水、亲水、戏水的亲切环境, 在体验水寨文化的同时感受浓厚的环境特色。

为实现以上定位, 拟采取以下手法:

(1) 将体现场地格局的堤岸保留, 形成不同规模、空间形态、环境氛围与功能性质的堤岸岛屿, 作为度假村“井”字形格局的控制骨架, 其中南北向为自然岛屿;东西向为重要的交通要道, 成为联系和过渡功能空间、环境的纽带, 以及观景、赏景、休闲、活动的集散场所。

(2) 将部分堤岸去除, 营造不同尺度和形态的水体, 使水面变化有致。形成整体环抱型“[]”, 中间发散式“〉〈”的空间形态。同时, 增加多样的观景路线, 如吊桥、水上交通等, 提供多层次的观景角度, 获得一景多重的视觉享受。

(3) 将水系引进三角地带、广场、内庭园等各个功能空间中 (如林下餐厅、水上餐厅等) , 使水贯穿全园, 形成水寨的空间氛围基础, 营造具有特色的水空间环境。

3. 功能布局——从单一的垂钓到鱼塘上多元化的休闲

遵循“一般—特殊”功能协调、“室内—室外”功能衔接、“公共—私密”功能共存原则。在“井”字型的“水—陆”规划结构的基础上, 将功能区化整为零, 再通过水体和水环境进行有机的串联, 使丰富的度假功能融入水环境中, 呈“镶嵌式”布局。

将度假村划分为室外运动区、综合服务区 (商务会议、大厅接待、餐饮) 、岛屿风情观赏区、水上别墅区、住宿区、康体娱乐区等。实现的手法有以下几种:

(1) 通过三角地带和沿路复合植被群落, 屏蔽外部影响。在水幕和树林掩映下, 接待大厅以林下花园空间形态为载体, 内置有接待咨询处、休息长廊、林下溪水餐饮、品茗厅堂等。

(2) 利用水岸线长的特点, 使每个功能空间都与水亲密接触, 如将住宿 (别墅与普通住宿) 、康体休闲环绕布置于环境幽静、水面开阔的西南部;将生态餐厅分为林下细水餐厅、宴会厅、水上餐厅三种形态, 布置于不同形态的水环境中;会议中心亦是依水而建。

(3) 将西北面的白鹭栖息地———水杉林及河滩保留, 作为观鸟、科普、体验自然状态的场所。将中部系列岛屿分类设计, 北部成为体现水文化和当地文化的风情岛, 南部形成自然形态的动物野岛。

以上几点, 均为了将功能融入水环境中, 以水为依托、以水为纽带, 承载和过渡各个功能单位, 营造宜人的水环境空间, 在功能空间使用过程中, 感受水环境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获得独特的乡村自然风貌特色享受。从而达到布局从单一的垂钓到鱼塘上多元化的休闲的功能转变。

三、自然风貌主导下的小型度假村规划的反思

通过对“孝伍水寨”度假村的规划实践, 笔者总结出对于这类自然风貌主导下的小型度假村, 在规划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 如何开展规划

每一块场地在长时间发展过程中会形成一定的肌理, 散发出特有的气息。在对场地定位时, 可以通过以下三方面把握:

1. 场地自然风貌格局如何, 结合度假村发展前景, 确定适合度假村的类型和性质。

2. 深入分析场地的结构肌理和主导元素, 以及这些元素对于度假村空间布局、环境氛围、空间形态等的影响。

3. 基于这些分析, 在功能布局、营造空间中恰当地表达场地的自然风貌特征, 营造与度假村定位相符合的环境氛围, 最后形成具有场地自然风貌特色的主题性度假村。

(二) 如何控制设计对自然风貌的影响

如何控制对场地自然风貌的最大利用和合理保护, 是凸现度假村特色的关键, 有以下两点需要注意:

1. 在理念的指导下, 将场地因素影响指数分级, 以及各部分场地特征分类, 在尊重场地格局基础上, 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 形成不同氛围的场地环境特色。

2. 部分场地需要调整, 可以根据空间特色、环境氛围定位需要, 通过加入新元素, 构建与场地氛围协调的空间环境来实现。

(三) 如何使开发与保护平衡

从方法论来说, 可以分“三步走”。

1. 把握主旋律、场地的基调———自然风貌格局, 用以确定度假村的定位、空间形态及功能布局等。

2. 确定表达场地基调的形式———自然风貌格局的规划手法, 以及体现场所自然风貌特色的设计形式。

3. 在具体设计中, 通过“延续”—“重构”对场地空间环境营造, 即优势部分保留延续, 劣势部分重新构建, 营造与场地氛围符合的空间环境。

四、结语

随着旅游度假热情的高涨, 在一定时期内, 这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型主题性度假村仍会持续增加, 但在建设过程中, 仍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笔者希望通过“孝伍”水寨度假村的相关规划设计构思, 以期对自然风貌主导下的小型度假村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孟兆祯.人居环境中的园林.中国园林.2005/1

[2].林箐王向荣.地域特征与景观形式.中国园林.2005/6

[3].王培明.古代园林的田园景观意境.风景园林增刊.2005/2

[4].魏琦.大尺度景观——荷兰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景观设计.2005/1

[5].王云才刘滨谊.论中国乡村景观及乡村景观规划.中国园林.2003/1

[6].刘黎明.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历史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农村生态环境.2001/1

[7].韩炳越.风景园林规划中历史景观保护、恢复与更新研究.北京林业大学.2005

[8].姜广辉等.论乡村城市化与农村乡土特色的保持.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5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规划主导开发】相关文章:

村主导产业发展规划08-05

主导作用04-14

主导05-13

专业主导05-19

主导能源05-22

政府主导05-24

思维主导06-15

学院主导模式04-30

教学主导作用05-03

政府主导行为05-10

上一篇:健康心理课堂的创建下一篇:应用型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