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资产化

2024-05-01

重资产化(精选九篇)

重资产化 篇1

要理解重资产化的概念, 应该从企业重资产化的外在表现及重资产化的实质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从外在表现来看, 重资产化表现为企业的厂房、设备、店面等自有固定资产过多, 土地等资产规模激增等。这些情况在财务报表中也有所体现, 比如: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为固定资产或实物形态资产占总资产比重过大;在利润表中表现为盈利能力降低;在现金流量表中则表现为较低的现金流动速度和较少的现金净流量。究其实质而言, 重资产化则是指企业固化了可控资源 (包括权益资本和债权资本) , 使企业无法“撬动”更多的外部资本以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 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存在重资产化的问题, 须在同一个行业范围内进行比较和判断。在不同行业间, 固定资产所占比重普遍差异较大, 跨行业讨论企业重资产化问题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二、企业重资产化的判断标准

财务学中常用固定资产比重来衡量企业的重资产化程度。在同一行业里, 固定资产比重远超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 基本可以判定其为重资产化企业。

然而, 固定资产比重过大只是企业重资产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而非充分条件。为较为全面地衡量企业的重资产化程度, 应从其表象和对企业的实际影响入手。为此, 本文选取了固定资产比重、总资产报酬率、经营杠杆系数三个财务指标进行讨论。

(一) 各指标取值范围估定及评价

同一行业内按重资产化程度差异, 可以将企业分为四类:很轻、较轻、较重、过重。企业的重资产化程度不同, 反映在财务指标上就是各财务指标的取值不相同。为了科学评价企业的重资产化程度, 需要将各财务指标在不同企业的取值进行统计, 并且按照很轻、较轻、较重、过重这四类进行划断。这样就可以得到评价各项指标的标准。

标准的取得并不完全是主观的划定, 而是依据同一行业内, 国内及国际具有代表性的不同企业财务指标的取值统计, 结合企业表现, 经过综合分析得出。下面以石油天然气开采、海洋运输服务、IT三个行业为例, 分别列示行业的财务指标取值范围。

(二) 重资产化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1. 各财务指标的权重设置。

上述三个指标对企业重资产化程度的影响力度不同, 因此, 在权重设置方面也应有所差异。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 将三个指标两两进行比较, 根据行业特点设定对比系数, 并通过计算机软件计算得出三个指标的权重关系。

下面以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为例, 介绍该行业各指标权重的确定过程。

注:lmax=3.073 5;CI=0.036 8;RI=0.58;CR=0.063 4, 比重系数由笔者设定, 单层权重由计算机模拟出。

2. 通过分数计算评价。

步骤如下:第一, 对各个财务指标的表现进行打分, 其中, 很轻的设为85~100分, 较轻的设为70~85分, 较重的设为60~70分, 过重的设为60分以下。具体得分, 可根据插值法取得。第二, 根据每项指标的得分, 结合各指标的权重, 加权平均得到综合分。第三, 根据综合分对企业的重资产化程度进行评价, 并得出最终结论。其中85~100分为很轻, 70~85分为较轻, 60~70分为较重, 60分以下则为过重。下面以某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为例, 计算并评价该企业的重资产化程度。

注:评价企业重资产化程度的综合分数=86×0.55+70×0.24+75×0.21=79.85。因此, 该企业重资产化程度较轻。

三、企业重资产化的态势判断及原因分析

(一) 企业重资产化的态势分析

通过财务指标的变化情况, 并结合财务指标评价体系, 就可以得出企业重资产化程度的变化情况。近年来, 很多行业企业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重资产化态势。在此, 本文以石油天然气开采、海洋运输服务、IT等三个行业为例, 从中选取部分上市公司, 通过列表的形式反映这一态势。

注:固定资产比重以百分比表示。

注:考虑到各年数据变化较小, 所以保留了小数点后四位。

注: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根据企业年报数据得出。由于部分企业年报数据不全, 该表格数据仅供论证参考。

从以上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 三个行业中, 部分企业的财务指标变化情况如下:固定资产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 总资产报酬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经营杠杆系数呈逐年放大趋势。由此, 企业的重资产化程度在逐渐加深。尽管样本有限, 但上述企业仍然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部分行业企业重资产化的态势。

(二) 企业重资产化的决定因素

1. 导致企业重资产化的客观因素。

(1) 行业特点。

行业的自身属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资产结构。与软件、互联网等企业不同, 机器设备制造企业必然对厂房、生产设备有较高的要求, 这类企业报表中大量资产为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土地等流动性较差的资产。软件、互联网等企业的资产则不同, 主要包括现金类资产或无形资产等流动性较强的资产。除了资产结构需求有区别, 生产流程的不同也影响着企业的重资产化程度。生产制造型企业多采取“原料采购———生产制造———销售”的生产流程, 而软件、互联网等企业的原材料采购、固定资产购置较少, 更多的是体现为人力资本的投入及无形资产的扩张, 因此它们的重资产化程度有很大区别。

(2) 商业模式。

即使在同一行业内, 商业模式的不同也会导致资产结构的差异。以服装行业为例, 传统服装业大多集中在服装生产链条的制造环节, 因此这类企业的资产中有大量的机器设备类固定资产。新型服装业一般将制造环节外包, 自身只注重设计、销售渠道及品牌建设。这样一来, 公司的资产结构也就轻型化了。

(3) 发展阶段。

即便同一个企业,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其重资产化程度也有所差异。以创业板的部分企业为例, 这些企业成立时间不长, 有限资源尚未投入兴建、购买办公楼, 甚至连厂房、设备都是租赁来的。企业将资金集中投入到研发、营销或人力资源等核心竞争力领域中。当然, 随着企业的成长, 实力逐渐增强, 其也会逐步增加对固定资产的投入, 重资产化程度也会逐渐提高。

2. 引发企业重资产化的主观因素。

尽管客观因素是导致企业重资产化的主要原因, 然而, 企业的指导思想、管理制度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从企业的指导思想方面来看, 2008年至今, 次贷危机及欧债危机使得许多国际竞争对手表现低迷, 这也让我国部分企业做出了一个基本判断, 即“目前是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因此, 许多企业都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 扩大海外合作, 以获取更多的能源和资源。此外, 很多企业在做大做强的思维下, 都偏好上大项目、争投资规模, 展示硬实力, 而忽略企业自身轻资产和软实力的挖掘、整合。正是受这些指导思想的影响, 大量投资额巨大但回报率较低的项目纷纷上马, 从而加深了企业的重资产化程度。

从企业的管理制度方面来看, 我国许多企业缺乏相应的问责机制, 这里更多的是指国有企业, 尤其是央企。由于企业的投资决策权在集团总部, 项目实施单位往往不承担投资回报的具体责任, 更不用说“项目后评价”了, 这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企业上项目的积极性。此外, 在企业运营过程中, 对于低效甚至负效的资产往往难以及时处置变现;而且, 受制于技术和工艺流程约束, 许多项目的设备专用程度高, 一旦投资失误, 转型或转作他用的可能性非常小。

四、重资产化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加剧

重资产化在一定范围内是可以承受的, 一旦超过一定范围, 企业的财务风险将会加剧, 不仅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甚至会引发企业破产倒闭。

1.企业重资产化将导致流动性变差, 从而引发变现及偿债风险。

企业将越来越多的资源固化为厂房、设备、土地等不动产时, 企业的非流动资产比重将不断增加, 资产的流动性会逐渐降低, 流动性风险暴露并不断扩大。所谓的流动性风险, 是指企业资产不能正常和确定地转变为现金, 或企业债务和付现义务无法正常履行的可能性。其中, 前者可以称为变现风险, 而后者则可以称为偿债风险。变现风险的存在不利于企业经营, 可能会影响原材料的采购、研发活动的开展, 可能使企业错过好的投资机会, 甚至迫使企业为实施某种经济活动而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如果说变现风险的出现会给企业带来经营方面困难的话, 那么, 偿债风险会引发企业的破产。企业重资产化程度加深会使企业的流动性变差, 而流动性变差又会进一步降低该企业的信用评分, 这对依赖银行信贷生存的企业而言无疑是灾难性的。

2.企业重资产化将导致经营杠杆增加而放大经营风险。

从财务学上看, 由于企业经营杠杆的存在, 利润的变动幅度将大于收入的变动幅度, 当经济环境不好、销售量呈下降趋势时, 这种杠杆效应会使利润以销售收入的若干倍数降低, 从而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营风险。因此, 经营杠杆的大小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经营风险的衡量指标。从经营杠杆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 固定成本是决定经营杠杆的一项关键因素。而固定成本又随着企业重资产化程度的加深而不断增大, 尤其是随着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的增加而增加, 因此, 重资产化程度越高, 经营杠杆就越大, 经营风险也就随之放大。

五、防范企业重资产化的方法与措施

(一) 防范企业重资产化的思路与方法

1. 通过“加减”相结合而动态管理现有资产。

要想降低企业固定资产比重而扭转重资产化的态势, 不能一味地减少企业的固定资产, 而要对现有存量资产进行动态优化配置。首先要梳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业务链条, 寻找企业的资产利润动因, 从盈利性和运营效率方面来分析哪些资产或资产组对企业的盈利贡献较大、运营效率较高。其次, 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减相结合的办法调整企业的资产结构。其中, 所谓的“加法”, 就是对于那些对企业盈利贡献较大、运营效率较高的资产, 不但不应减少, 相反应该加强该类资产的维护, 甚至增加资产的数量。这样才能增加该类资产对盈利的贡献, 提升企业的资产收益率。所谓的“减法”, 就是对于使企业亏损或低效的资产, 减少其存量。具体做法是, 要么将其通过出售、转让等处置方式变现而增加企业的现金流, 要么通过报废的方式减少企业的折旧及维修费用。

2. 通过知识资本而撬动并盘活巨额外部资产。

企业重资产化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就是在“铺摊子、上项目”的过程中, 过多地使用自有资金, 从而固化了企业本身有限的资源。这样, 企业以有限的资源去“扩地建厂”形成的往往是企业的传统资本。为此, 企业应该想方设法少用甚至不用自有资金, 而更多地利用外部资源或者说利用社会资源, 从而充分发挥杠杆作用。外部的资产可以是现金及其等价物, 也可以是厂房、设备等其他固定资产。然而, 外部资源所有者不会无缘无故地与企业合作, 这就需要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去吸引外部资源向企业靠近。这部分自身优势就是企业的知识资本, 主要包括技能、商标、版权及各种设计专利等无形资产。

3. 通过多种方式改善资产负债表结构。

企业重资产化的严重程度, 最终会在企业的财务报表尤其是资产负债表中体现出来, 并表现为资产结构的比例失调、流动性过低。资产负债表结构的优化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企业重资产化问题得以缓解或解决。

由此, 自然可以考虑到一种思路, 即企业能够控制或利用的资产如果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 达到一种“出表”的效果, 就可以实现有效调节资产结构的目的。具体方式有以下几种:第一, 采用售后回租的方式。企业可以将已经建成运营的固定收益类资产出售给其他投资人, 然后整体回租, 并负责运营和日常维护。这里, 其他投资人应具备以下条件:既要有巨额资金又有中长期稳定收益偏好。一定年限以后, 投资人即出租人, 再以一定的价格转让给承租方, 只是转让价格通常而言会非常低。售后回租能够增加企业当期的现金流, 也可改善资产负债表结构, 达到出表的目的。第二, 采用信托融资的方式。企业可以通过信托融资平台, 与信托公司合作开发信托产品, 从而达到为企业拓展融资渠道, 降低自有资本投入。由于信托融资并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 企业可以通过会计处理达到出表的目的, 从而降低企业的重资产化程度。第三, 采取资产证券化的方式。重资产化是由于企业过度固化资产所致, 为增加资产的流动性, 企业可以借助证券市场, 将过度固化但拥有稳定现金流的资产细化成可以流通的证券, 再在资本市场上进行销售, 从而达到减少自由资金投入并优化资产负债表的效果。

(二) 化解企业重资产化问题并管控其财务风险的具体措施

由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能够囊括企业的经济业务, 并且能反映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重资产化程度, 此外, 通过计算和加工还能衡量企业重资产化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因此, 企业资产负债表可以看做企业重资产化的“指示器”。不仅如此, 资产负债表还可以成为防范企业重资产化的“控制器”, 这方面功能通过编制资产负债预算表就可以实现。

1. 根据目标分数而编制资产负债预算表。

通过前文的指标体系可以计算出衡量企业重资产化程度的分数。如果现有的分数无法达到企业的要求, 企业可以设定一个目标分数, 从而倒逼出各个财务指标的值, 并据此估算出每一个具体会计科目的目标值。比如, 目前企业分数值为75分, 要想达到85分, 就应该从各个财务指标入手, 并最终调整会计科目。此外, 为了使目标值更具科学性, 在估算时, 还应充分考虑如何降低重资产化所带来的财务风险、如何降低固定成本, 以及如何增加流动性等因素。具体预算表的设置可以参照决算表 (表7) 进行。

2. 根据思路方法在执行过程中进行管理控制。

良好的目标是预算执行的前提, 然而, 要想达到预期效果还必须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采取多种措施对预算进行管理和控制。在此过程中, 既可以通过“加减”相结合而动态管理现有资产, 也可以通过知识资本而撬动并盘活巨额外部资产, 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改善资产负债表结构等。具体选取哪一种方法,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决策。

3. 根据实际情况编制资产负债决算表。

预算执行一段时间之后, 企业为检测其效果, 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而编制资产负债决算表。决算表编制的时间可以在年末或者某一会计期末, 甚至在必要的会计时点上。

4. 根据预决算对比追根溯源查找原因。

从初始数到预算数, 再到最终决算数, 数据的变化揭示了企业防控重资产化的效果。得到决算数据之后, 企业应该首先通过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得分, 从而在整体上评价其实施控制后的重资产化程度。其次, 企业应该根据下面的计算公式计算总误差。总误差=决算数-初始数= (决算数-预算数) + (预算数-初始数) =预算执行误差+预算编制误差。从预算编制完成, 到决算数据得出之间产生的差额, 通常是由于预算执行过程中管控偏差造成的, 因此, 这里将决算数与预算数之间的差额定义为预算执行误差。预算数与初始数之间的差额是由于预算编制不精确造成的, 因此, 称之为预算编制误差。最后, 仔细分析预算执行误差和预算编制误差产生的原因, 一方面调整预算编制, 使预算更加科学与精确;另一方面,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 按照防范企业重资产化的思路与方法做进一步的控制。

参考文献

[1].郭煜晓.改进中小企业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思考.地方财政研究, 2011;8

[2].李明.全面预算管理.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1

[3].克蕾沙.G.帕利普 (美) 著.朱荣译.经营分析与评价.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

重资产化 篇2

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和加工等有色子行业属于重资产投资行业,营改增新规将对上述有色子行业升级改造和投资扩产等投资的减税效应明显,

3月24日,财政部公布《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等四份细则文件,明确自205月1日起,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等四大行业全面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其中,建筑业和房地产业适用11%税率,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适用6%税率,预计年“营改增”减税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

01

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和加工企业将受益

据财政部发布的细则,“企业购买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为进项税额,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和加工等有色子行业属于重资产投资行业,新规将对上述有色子行业升级改造和投资扩产等投资的减税效应明显。如某冶炼厂投资117万元改造冶炼生产线,取得的发票中含增值税17万元,按照原规定,该笔增值税17万元不得进行纳税抵扣,而“营改增”后,该笔增值税17万元可以作为进项税额抵扣,企业实际投资支出100万元,较之前节省17万元,

02

有色建筑工程企业减税与否仍难确定

“营改增”后,有色建筑工程企业由缴纳营业税3%改为缴纳增值税11%,尽管可进行增值税进项抵扣,但税率明显提升,减税与否仍难确定。以中色股份工程承包业务为例,公司缴纳营业税921万元,对应应税收入30700万元,按照毛利率17.09%测算对应成本为25453万元,假设该部分成本支出时全部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则应缴纳增值税577万元,减税效果明显;假设该部分成本的87.7%能够取得增值税发票,则应缴纳增值税额921万元,即只有在公司的大部分成本能够取得增值税发票并进行进项抵扣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减税。

03

有色金属再生、贸易和矿业勘探设计企业无明显影响

高端重资产怎么投 篇3

整个机械行业复合增长率25%,远远超过GDP的增长水平。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在上市退出方面比较容易通过,通俗地说很容易“包装上市”。

高端装备产业是机械制造业最核心的因素,能带动很多产业的发展。

……

去年以来,有关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政策利好不断传出,让不少投资机构嗅到了其中的赚钱机会。当然,不论是大环境还是装备制造企业自身,都有着足够的动力去走高端路线。

“我国当前的工业化已经从早期的粗放型投资发展到提升新兴产业、制造业竞争力的阶段了。”道富资本副总裁莫学斌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表示。

同时,“十二五”规划确定了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在7%左右,经济和投资增速的放缓,也意味着与固定资产投资相关性较大的资本密集型产业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增速将放缓,而技术密集型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增长会大大加速。

但对于想要在高端装备领域掘金的机构投资者们来说,需要读懂的是,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高端?到底哪些装备制造企业机构才能既进得去、又出得来?这些大块头的重资产企业,应该怎么投?

读懂高端

在高端装备领域,如何读懂技术,和如何读懂市场一样重要。“这个行业的商业模式很简单,就是技术加生产、加制造、加市场,核心评判就是看产品的先进性,其他东西都是次要的。”浙商创投合伙人李先文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说.

目前,我国几乎每个机械子行业的高端产品都依赖进口,但李先文认为这种差距其实为国内高端装备制造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可以将较高的进口依存度转变为国产化的产品。

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装备制造业的高端部分,具有技术密集、附加值高、成长空间大等特点,不过,在自由投资人李新颜看来,目前很多自称高端装备制造的,未必名副其实,“高端制造业可能会加入一个系统集成,系统集成决定了高端装备的所谓高端能有多高。”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李先文的认同,“以前的高端,是机械时代,属于自行车的层次;现在的高端,最重要的标准就是有没有控制系统,是否上升到电控化、智能化的程度。质量再好也不能叫高端,所谓高端一定要有控制系统,或者独家的工艺配方等。”

“所谓高端,不是指成本高,而是说技术含量比较高,整个产业对于国民经济和国家实力的提升有很大价值。”李新颜认为,技术含量决定了毛利率,也决定了产品的附加价值。传统制造业毛利率一般在10%以内,而高端制造业的毛利率能达到15%—20%左右。

当然,就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在风电核电装备、大型石化装备、工程机械、重矿机械等领域的进口替代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很多产品开始进入进口替代快速增长的阶段。

中国的整个制造成本相对较低,而且制造业的产业链也完整。业界有一种看法,高端装备领域现在有了政策、资金等大环境支持,一旦国内企业创新成功,进口替代效应将非常强,将有机会做出和国外产品质量接近、且性价比更高的产品。

不过在莫学斌看来,当前国内高端装备制造的发展还需要很多支撑,诸如知识的积累、人才的储备、国家对创新和知识产权的重视等等。而且,不可能当前所有高端领域都得到发展,目前中国的高端装备只能是极个别领域率先发展,“每一个子行业发展的阶段不一样,不是说高端制造全部要自主生产,有很多还是从国外采购的,只不过和以前整机从国外采购有区别。”

难啃大机会

“十二五”期间,我国确定了五个优先发展的高端装备领域:航空、航天、高铁、智能装备和海洋工程。对于这五大重点领域,国家相关部门将给予全面支持。具体扶持措施包括,对重大技术装备进口元器件、材料实施免税;进出口银行的金融支持等。

很显然,这五大领域,都不是小公司能够“啃动”的,这个领域较大的企业都是国有企业。同时,这也是一些大的产业基金、并购基金,特别是一些国有背景的投资机构的机会,甚至不少基金是带着产业升级的任务进入的。

邦睿投资运营总监何明镜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表示,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投资,一般周期都比较长,因为除了技术攻破的问题,还有打市场的问题。而一般的PE基金有投资周期的时间限制,不可能在一个项目里长期耗下去。

因此,这个领域应该是一些体量较大的投资基金的天堂。

“高端装备市场当前虽然国家重点在推,但还是处于培育期,因为国内大部分产品都是进口的,有市场没产品。”因此,在何明镜看来,这种前期培育也是需要时间、资金的,政府的基金在这方面将起到主导作用。一般的PE能做的,是一些配套、细分领域的发展机会。

因此,在高端装备领域,投资机构更多进入的是一些民营装备制造企业。“国内的机械制造业,由于和国外差距较大、在经济总量中占比也较大,有很多东西值得去做。国企的技术和装备虽然不错,支持也很多,但是体制不行,以后真正能做大做强的,还是民企。”

李先文把民营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分为几类:一类是传统民营装备制造企业升级,从低端改做高端装备;一类是海归,组织先进技术和高级人才直接做高端;还有一类,是其他领域的民营企业从国内的研究机构买来先进技术,自立门户跨界做高端装备。

投重资产的风险

不同于大多数投资机构都能做的高科技项目,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多为重资产企业,其投法有着很大的差异。

“重资产企业和轻资产企业的投法肯定不一样,很简单的诸如厂房、土地、设备等等,都和轻资产的企业有着很大的不同。”李先文表示。

从估值来看,重资产的企业也和轻资产企业有着非常大的差距。传统的重资产企业,其成长性每年10%—30%,而对一些轻资产企业来说,每年翻一番都完全可能。

另外,和一些较为年轻的高新技术企业相比,装备制造企业还面临着历史包袱问题、改制等问题,这同样可能导致投资失败。当然还有其核心技术、行业地位、募资规模、资金投向等等常规问题需要关注。

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投资风险,李新颜采取的投资策略是,选择偏后期的技术来投资,“其研发投入不超过总营收的20%,类似有一个成熟的业务可以覆盖掉研发的支出。”因为,有了这样一个保障,再加上其较高的技术含量、广阔的市场前景、持续的盈利能力、国家产业政策的保驾护航,投资问题就不大了。

何明镜则表示,除了研发能力、技术水平,是否有市场也非常重要。比如采矿的大型设备,由于是小规模生产,在研发方面的竞争力又比较弱,市场也主要在国内,投资风险就比较大。

在李先文看来,中国现在的装备制造业,很多企业在技术突破上做得不是很好,而国内的不少研究所却搞得很成功。诸如炼多晶硅的炉,做得最好的都是研究所。而一些民企从研究所里买到设备,拆了研究,研究了再做,反而依靠这种模式做得不错。

金融资产重分类会计处理探讨 篇4

(1) 金融工具转换的确认。准则关于重分类的规定:第一, 企业将尚未到期的某项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本会计年度内出售或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金额, 相对于该类投资在出售或重分类前的总额较大时, 应当将该类投资的剩余部分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且在本会计年度及以后两个完整的会计年度内不得再将该金融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第二, 企业在初始确认时将某金融资产或某金融负债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后, 不能重分类为其他类金融资产;其他类金融资产也不能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金融资产之间转换关系可以用图1表示。

(2) 金融资产转换的计量。因持有意图或能力发生改变, 或公允价值不再能够可靠计量, 或持有期限已超过“两个完整的会计年度”, 使金融资产不再适合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时, 企业可以将该金融资产改按成本或摊余成本计量, 该成本或摊余成本为重分类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或账面价值。与该金融资产相关、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损失, 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处理:该金融资产有固定到期日的, 应当在该金融资产的剩余期限内, 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 计入当期损益。该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 也应当在该金融资产的剩余期限内, 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 计入当期损益。该金融资产在随后的会计期间发生减值的, 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相关利得或损失, 应当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二、金融工具转换的会计处理

(1) 平价发行

[例1]2009年转换1月1日甲公司购买M公司发行票面价值为1000万元的债券, 票面利率为6%, 实际利率为6%, 期限5年, 每年付息一次, 甲公司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投资时的会计分录 (单位:万元, 下同) :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1000

贷:银行存款1000

2009年12月31日计算利息时:

借:应收利息60

贷:投资收益60

2009年12月31日, 甲公司由于市场贷款基准利率和其他市场因素的影响, 甲公司持有的债券公允价值出现持续下降, 甲公司将其中的20%出售。出售的公允价值为210万元。

借:银行存款21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200

投资收益10

同时, 甲公司将该债券剩余部分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84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8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40

2010年、2011年于年末计息时:

借:应收利息48

贷:投资收益48

2012年1月1日, 由于甲公司一直持有该债券, 且有意持有至到期, 满足转换回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条件。在转换日, 假定公允价值为850万元。此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账户的余额为借方840万元,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账户的余额为借方10万元,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账户的余额为贷方50万元, 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第一次转换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 二是第一次转换后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800

——利息调整5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840

——公允价值变动10

对应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账面价值为50万元。

2012年和2013年“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要按照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也是按照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 这两个摊销的方法相同, 而方向相反。此时的摊销的实际利息率等于2.75%。

单位:万元

2012年末的会计分录:

借:应收利息48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4.66

贷:投资收益48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4.66

2013年末的会计分录:

借:应收利息48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5.34

贷:投资收益48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5.34

借:银行存款8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800

(2) 溢价发行

[例2]2009年1月1日甲公司以1100万购买M公司发行票面金额为1000万元的债券, 票面利率为6%, 实际利率为3.77%, 期限5年, 每年付息一次, 甲公司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此项投资相关计算数据如下表2。

注:“**”为尾差。

初始投资时的会计分录: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000

——利息调整100

贷:银行存款1100

2009年12月31日计算利息时:

借:应收利息60

贷:投资收益44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6

2009年12月31日, 甲公司由于市场贷款基准利率和其他市场因素的影响, 甲公司持有的债券公允价值出现持续下降, 甲公司将其中的20%出售。出售的公允价值为215万元。

借:银行存款215

投资收益1.8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200

——利息调整16.8

同时, 甲公司将该债券剩余部分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86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5.18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800

——利息调整65.18

2012年1月1日, 由于甲公司一直持有该债券, 且有意持有至到期, 满足转换回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条件。

此时的公允价值内容包括第一次转换日时的公允价值、第一次转换日至本次转换期期初公允价值的变动;如果转换日在年中, 则还应当包括转换期期初至转换日公允价值的变动, 其中转换期期初之前公允价值的变动体现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中;对于转换日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变动应首先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反映, 再进行转换, 这样就使得在转换前将所有公允价值的变动都反映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中;或者在转换的同时将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直接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假设转换日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为840万元。此时,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账户的余额为借方860万元,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账户的余额为借方20万元,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账户的余额为借方25.18万元。转换的会计分录为: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800

——利息调整4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860

由于“持有至到期投资”账户的余额与到期值之间的差额要在剩余期限内摊销, 同时与此项交易相关“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余额也要在剩余期限内摊销, 因此在计算实际利率的时候要考虑在内。因此需要摊销的金额为65.18万元 (40+25.18) , 实际利率为1.82%[865.18=48÷ (1+r) +848÷ (1+r) 2]。计算表如表3。

2012年末的会计分录:

借:应收利息48

贷:投资收益15.7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9.82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2.48

2013年末的会计分录:

借:应收利息48

贷:投资收益15.12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0.18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2.70

借:银行存款8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800

(3) 折价发行

折价发行的债券的核算方法与溢价发行的处理方法基本类似不再赘述。

上述会计处理方法是按照现行会计准则关于金融资产的转换规定进行的, 通过举例, 我们看到在转回的时候, 主要的会计处理是摊销的处理, 这种处理方法略显繁琐。如果在转回当期将公允价值的变动额直接冲销, 则后续处理就会相对简单。以溢价发行为例: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800

——利息调整65.18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86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5.18

2012年末的会计分录:

借:应收利息48

贷:投资收益15.7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32.3

2013年末的会计分录:

借:应收利息48

贷:投资收益15.12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32.88

借:银行存款8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800

通过这种处理, 我们发现此时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账户的余额为第一次转换时,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采用第一次转换时的摊余成本, 也即本文所举例子的处理方法, 比较简单;一直采用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就需要将两个时点摊销余额的差额进行处理, 这种方法稍显复杂, 但更符合配比性的要求。

参考文献

金融资产重分类调整会计处理例解 篇5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资产的规定比之以前更加详细, 尤其在金融资产方面。根据新准则的规定, 金融资产属于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股权投资、债权投资、衍生工具形成的资产等。其中, 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属于旧制度中所指的货币资金, 新准则对此的规定变化不大;股权投资中的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合营企业投资以及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的长期股权投资, 这部分业务在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中有详细的规定。为此, 上述的这两种金融资产不予以讨论。根据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准则的规定, 企业应当结合自身业务特点、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要求, 将取得的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四类: (1)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2) 持有至到期投资; (3) 贷款和应收款项; (4) 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分类与金融资产的计量密切相关, 不同类别的金融资产, 其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采用的基础也不完全相同。一般来说, 企业在将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为四类中的一种之后不应随意变更。但是在特殊的情况下, 企业需要根据新准则的规定对金融资产进行重分类调整。

二、金融资产的重分类调整

第一, 重分类调整的理论基础。会计信息的可比性特征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 其中一条是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可比, 这就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 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 不得随意变更。但是, 满足会计信息可比性要求, 并非表明企业不得变更会计政策, 如果按照规定或者在会计政策变更后可以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的, 可以变更会计政策。会计政策是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在判断一项变更是否为会计政策变更时, 可以变更事项的会计确认、计量基础和列报项目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的基础。

发生会计政策变更时, 有两种会计处理方法, 即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 两种方法适用于不同情形。

第二, 重分类调整的具体规定。新会计准则规定, 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一经确认为上述四类中的一种后, 就不能随意变更, 即四类金融资产之间不能随意转换。但在此规定之外有一个例外的情况就是, 企业对持有至到期投资金融资产的确认。

新准则规定, 企业应当于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意图和能力进行评价, 发生变化的, 应当将其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处理。其中, 有明确意图持有至到期是指投资者在取得投资时意图就是明确的, 除非遇到一些企业所不能控制、预期不会重复发生且难以合理预计的独立事项, 否则将持有至到期。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 表明企业没有明确意图将金融资产投资持有至到期: (1) 持有该金融资产的期限不确定; (2) 发生市场利率变化、流动性需要变化、替代投资机会及其投资收益率变化、融资来源和条件变化、外汇风险变化等情况时, 将出售该金融资产, 但是, 无法控制、预期不会重复发生且难以合理预计的独立事项引起的金融资产出售除外; (3) 该金融资产的发行方可以按照明显低于其摊余成本的金额清偿; (4) 其他表明企业没有明确意图将该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的情况。有能力持有至到期是指企业有足够的财务资源、并不受外部因素影响将投资持有至到期。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 表明企业没有能力将具有固定期限的金融资产投资持有至到期: (1) 没有可利用的财务资源持续地为该金融资产提供资金支持, 以使该金融资产投资持有至到期; (2) 受法律、行政法规的限制, 使企业难以将该金融资产投资持有至到期; (3) 其他表明企业没有能力将具有固定期限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的情况。

金融资产的重分类调整用图1表示为:

企业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从理论上来说, 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因为同一事项在重分类前后的确认基础发生了变更。对该项会计政策变更, 按照新准则的规定, 重分类后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具体账务处理如下:

[例]A公司于2007年1月2日从证券市场上购入B公司于2007年1月1日发行的债券, 该债券期限为三年、票面年利率为4%, 到期日为2010年1月1日, 到期日一次归还本金和利息。A公司购入债券的面值为1000万元, 实际支付价款为947.50万元, 另支付相关费用20万元。购入后A公司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购入债券的实际利率为5%。假定按年利率计提利息, 利息不以复利计算。

(1) 2007年1月1日

(2) 2007年12月31日

应确认的投资收益=967.50×5%=48.38 (万元)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48.38-1000×4%=8.38 (万元)

(3) 2008年12月31日

应确认的投资收益= (967.50+48.38) ×5%=50.79 (万元)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50.79-1000×4%=10.79 (万元)

(4) 2009年1月10日, 由于贷款基准利率的变动和其他市场因素的影响, A公司持有的、原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B公司债券价格持续下跌, A公司将所持有债券的10%出售, 收取价款120万元, 即A公司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公允价值为1200万元。

(5) 2009年1月10日, 由于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部分出售, 需要将剩余部分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根据准则的规定, 需要确认重分类所产生的资本公积108万元[1080- (900+72) ]。

参考文献

[1]蔡嘉、廖颖:《计提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 《财会通讯 (综合版) 》2008年9期。

[2]张芹:《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实务探讨》, 《中国注册会计师》2008年9期。

[3]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长期股权投资与金融资产重分类探讨 篇6

(一) 因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而进行的转换。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且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现在由于其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且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 则需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中的规定将长期股权投资重分类为金融资产。

长期股权投资重分类为金融资产时, 应当以公允价值计量, 并视该金融资产是否属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交易性金融资产还是属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将相关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或者所有者权益。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应当在其发生减值或终止确认时将上述差额转出, 计入当期损益。

1、长期股权投资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首先, 将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转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

同时, 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重分类日公允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假设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

若重分类日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则作与上笔分录相反的分录。

2、长期股权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如下:

同时, 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重分类日公允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假设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

(二) 由于持股比例下降将长期股权投资重分类为金融资产。

由于持股比例下降, 使该长期股权投资不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规范, 即投资企业因减少投资而达不到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 但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且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则按规定重分类为金融资产。若是仅仅由于持股比例下降, 即投资企业因减少投资而达不到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 但该项投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则按规定对该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

二、金融资产重分类为长期股权投资

(一) 追加投资而进行的转换。

在追加投资之前, 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 但在活跃市场中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企业购入股权时符合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确认条件, 但由于经营策略改变, 增加股权投资比例, 达到能够对被投资单位进行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 应将金融资产终止确认, 将其重分类为长期股权投资。

此外,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所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损失, 仍应保留在所有者权益中, 不调整资本公积。在长期股权投资发生减值或终止确认时予以转出, 计入当期损益。在随后的会计期间, 如果该投资发生减值, 则应按《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长期股权投资减值的规定进行处理。与该金融资产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由于金额不变, 故不需要调整。

1、假如在此之前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的, 其在重分类时的账务处理如下:

同时, 比较投资成本与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所享有的份额, 如果前者大于后者, 不作调整;反之, 需要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例1 2009年1月1日, A公司从二级市场购入B公司的股票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 其成本为500万元, 公允价值变动借方余额为60万元。当日追加3000万元投资可以累积持有B公司20%股份, 可以对被投资企业实施重大影响, B公司当日的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为18000万元。

同时, A公司投资成本为3560万元与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所享有的份额为18000万元×20%=3600万元, 3600万元>3560万元, 需要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2、假如在此之前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的, 其在重分类时的账务处理如下:

同时, 比较投资成本与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所享有的份额, 如果前者大于后者, 不作调整;反之, 需要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二) 因公允价值不能再可靠计量而进行的转换。

因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不再能够可靠计量 (极少出现) , 使金融资产不再适合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时, 企业可以将该金融资产改按长期股权投资计量, 该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为重分类日该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与该金融资产相关、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损失, 仍应保留在所有者权益中, 在该金融资产被处置时转出, 计入当期损益。该金融资产在随后的会计期间发生减值的, 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相关利得或损失, 应当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例2 A公司2007年初购入B公司发行在外的股票, 买价为99万元, 同时支付交易费用1万元;A公司不能对B公司产生重大影响。假设甲公司将该股票投资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

2007年12月31日, 甲公司经测试, 该股票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98万元, 假设判断为暂时性下降:

2008年1月初, 乙公司股票因故停牌。 (因此该项投资的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

2008年12月31日, 甲公司经测试, 该股票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94万元。

综上, 长期股权投资与金融资产之间重分类时应当理清其经济实质以及其体现的核算理念, 正确理解不同情况下的会计处理方法。

摘要:本文探讨企业因各种原因导致长期股权投资与金融资产之间的重分类, 详细阐述各种情况下的会计处理, 并进行实例分析。

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2]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人民出版社, 2006.

重资产化 篇7

刚刚走上创业之路的曹爽对于资产的驾驭能力明显让他感觉到了力不从心,物流咨询师的经历让他看到了国外物流公司在商业模式、管理和技术中的先进经验,也看到了国内企业的差距所在,一种要当“老板”的冲动让他和另外几名股东一起创立了城捷快运。

然而,缺人、缺车、缺资金的局面使他深陷窘境,怎么办?就在此时,他的思绪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

“曹总,我们在长发集团明年招标中没有中标!”助理小钱走进办公室,紧张地汇报了这一情况。

“怎么会这样?!”曹总不敢相信这已是事实。长发集团是曹总做咨询时的一个关系极好的客户,其业务量占据城捷快运总业务量的30%,双方已经合作了一年多。

待到曹总的情绪稍稍平静。助理小钱解释说,“从长发集团那边反馈过来的说法是,主要是我们的准点率和投诉率都远远超出了合同中的约定。因此,他们决定暂时终止和我们的合作。”

曹爽心情逐渐平静下来,头脑也清醒了许多,这个结果正是他所忧心的事,可是没料到来得这么快。运营部的周部长反映:仓库的员工们干到凌晨是家常饭,但是错误率却还是居高不下。为此,城捷快运开发了一套属于长发集团的信息管理系统,基于货物目的地的不同区域、最优行车路径、货物体积等指标,不仅计算出让整个分装流程最优化,还能设计最节约时间的行车路径,大大缩短了理货时间。

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长发集团这个在曹总看来的堡垒户,即使双方都在积极解决问题中,但最终还是抛弃了城捷快运。这个项目的丢失让曹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马上通知全体管理中层开会!”曹爽对助理小钱说后起身径直走向会议室。

10分钟后,城捷快运运营部的周部长和手下几个项目组的经理来到了会议室,看到一脸阴沉的曹总,大家已经知道了问题的严重性,各自的心都悬了起来,尤其是刚刚丢了长发集团项目的运营部项目二组吴经理,心里更是忐忑不安。

会议主题非常明确,曹爽宣布了长发集团客户丢失的事。在大家暗淡的目光中,他的语调由最初的低沉变成咆哮,最后那一句“长发集团这个客户丢失的真正原因在哪里?”仿佛是从心底里喊出来的。

会场变得愈发的安静,助理小钱怯怯地站起来,把向曹总汇报的内容向在场人员叙述了一遍。“听到没有,客户反映咱们的准点率低,不能准时送达。吴经理,项目是你们组的,你怎么解释?”此时曹爽希望知道这个项目的丢失缘由。

“曹总,我是没有办法呀,长发集团的定单量急聚攀升,从最初每天200张定单一下子猛增到500张,这么大的拣货量我们就是拼命也能给您干出来,但是咱们的车源有限,根本不够调配,一多半要依赖于社会资源,一到需求旺季我是变不来车的。”吴经理申辩道。

吴经理的话匣子一打开,满腹的委屈一泄而出,竟不睬运营部周部长制止的目光继续说,“不仅车不够用,项目组的人也是不够用,我们的人员增补请示上报了好多次,但都让管理部刘部长以增加成本这个理由给挡回来了。”

吴经理此言一出,其它几个项目组的几位经理纷纷点头示意,表示了同样的看法。“我们和吴经理的项目组正遇到同一个问题,当初和客户签合同的时候,客户的定单量不足,车辆还够调配,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定单量急聚增长,库存管理虽然由于上马信息化管理系统而节省出了时间,但是运输这个环节的运输力量明显不足,社会上的车辆也是临时征用来的,所以很多时候不能准时送达。”项目四组赵经理用自身的问题力挺吴经理的申辩。

“李部长你们这是签的什么合同,我们做一票赔一票。”管理部的刘部长见状把矛头对准市场部的李部长。

市场部李部长坐不住了,“不从自身服务质量上找问题,我千辛万苦为你们开发的客户跟丢了,你们却做一票砸一票……”

城捷快运的组织体系是:市场部负责开发市场,具体的操作业务由运营部来做,管理部为运营提供服务,三个部门的部长是同级别的关系。一直以来,令曹爽最头疼的事情之一就是去平息来自于三个部门之间的矛盾,这些人经常互相指责,貌合神离,谁也不服气谁,真是摁下葫芦浮起了瓢。

如今项目丢了,这一问题再一次显露出来,各个部门又开始了踢皮球,就看谁一不小心被球踢中。

听到中层的混战,曹爽眉头更加紧锁,咳嗽了一声制止了扯皮式的争斗,“现在是寻找问题的答案,不是互相指责。刚才项目组反映的实际问题是车辆调配和项目组人员配备问题,这是问题的关键。”

看到火烧到了自己身上,管理部的刘部长也不示弱:“增加车辆和人手,这势必会大幅度增加成本,业务多的时候还好说,如果业务量下来了,车辆和人员都闲置在那儿成本上去公司受得了吗?”

运营部的周部长一听此言更是生气了:“你光控制成本了,不管实际运营中的缺口呀?”周部长气恼地看了刘部长一眼。

刘部长心中委屈此时只有曹爽知晓。企业运营中的问题刘部长与他多次沟通过,但是基于创业之初的成本控制,这个问题一直没有提上日程,再加上咨询师的工作经历,上下游的供应链整合是自己的强项,但是一提到得添置资产就心中没底。

然而事已至此,刘部长只得向大家说明白:“曹总,我们要库房没库房,每接到一个项目,都要重新去寻找仓库,自有的车辆更是严重不足,虽然对各项成本进行了精细化的计算和权衡,但由于市场不可控的因素太多,根本没有办法给客户提供好的服务。如果真要解决问题,我看公司应该加大固定资产的投入。”

听了刘部长一席话,曹爽沉默了,只得宣布散会,他需要时间思考一下刘部长的建议。

回到办公室,曹爽心里很不是滋味,城捷快运总是不能厘清资产投入的思路,他和几名股东在固定资产投入上意见不统一,所以公司固定资产所占的比例一直控制在很小程度。曹爽觉得自己经验丰富办法多,企业大大小小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但今天所遇到的是重资产还是轻资产这件挠头的事,让他真不知该如何摆平。

重资产化 篇8

课改以来, 我们的课堂是“活”起来了, 学生也“动”起来了, 老师们改变了以往思品课上呆板说教的方式, 采用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 实践欣赏、练习、游戏、讲故事等各种活动形式, 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 大有“课不惊人死不休”之感。然而, 有的课看似十分热闹, 学生也似乎在动, 但一堂课下来, 活动实效并不大。那么, 怎样才能既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又不会事与愿违呢?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有助于我们的教学收到预期的效果。

一、活动设计要紧抓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也是归宿, 教学活动应该以有效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活动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引领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和手段, 是学生走向目标的重要路径。没有目标的活动是盲目的, 偏离目标的活动是低效的。因此, 教师在设计每个活动时要明确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和意图是什么, 落脚点以及活动的价值在哪里, 活动的形式和过程, 一定要为内容和目标服务。如果目的性不强, 效果不明显, 哪怕自以为再好的活动, 也要忍痛割爱。只有紧紧围绕目标进行活动, 才能取得活动的效果。

二、活动过程要强调参与的主体性

主体性是活动的核心和灵魂, 它一是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尊重和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二是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 尊重学生独特的心理认识和情感体验。三是要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活动积极性, 让学生有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因此教学活动中, 活动的主体是学生, 任何一项活动的开展, 其目的都是要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华, 而教师只是活动的指导者。

比如, 在《寸金难买寸光阴》教学中, 教师甲为了让学生感受时间的宝贵, 设计开展了一个“一分钟收获”的体验活动, 但只请了一男一女两位同学来进行活动。当两位同学在讲台上按照老师的描述做动作时, 其他的同学则在一边观看。而教师乙在教学时, 则是自己与全体同学一起在操场上参与一系列的“一分钟收获”的活动, 全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一起做动作, 一起体验一分钟的乐趣、收获。这两种活动参与方式所达到的教学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比较而言, 在教师甲的做法中, 由于是个别学生参加活动, 这样体验活动成了个别学生的表演活动, 更多的学生并没有得到亲身体验。而教师乙, 以平等的参与者的角色引领全体学生一起进行这一体验活动, 使得课堂中的每个人都是活动的主体, 不再有人成为观众, 每位同学都认真地投入到活动中, 都获得了自己的体验。在后来的活动交流中, 同学们都积极发言, 纷纷述说自己的感受。由于人人参与, 提高了体验活动的信度和效度。

三、活动要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活

新课程标准大胆创新, 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 教育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在儿童现实生活中培养道德情感, 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把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学会“做人”作为课程的核心。这就要求我们设计活动时, 力求做到从儿童自己的世界出发, 用儿童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 用儿童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 用儿童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让儿童在自己的真实的生活中接受教育的引导。例如在教《我家的故事》时, 我设计了“说家人、说家事”的活动, 让同学们把真真实实的家说给大家听, 将真真实实的有关家里人的快乐事说给大家听, 将真真实实的家人关心你的事说给大家听。同学们在叙说中感受了家的幸福和温馨, 深化了爱家的情感。

四、活动要摆正教师的位置

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目的并非传授或接纳已有的东西, 而是从人的生命深处唤醒他沉睡的自我意识, 将人的生命感、创造力、价值感唤醒。”品德与生活课就是强调儿童在主体自身的活动中获得经验, 并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建构优良的品德。

因此, 新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要求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又使我们走入了另一个误区, 似乎就不用教师的引导了。其实, 教材中安排的活动虽源于生活, 可他并非生活的简单翻版, 而是高于生活。怎样让学生在普通生活的再现中提升学生的道德认识到, 关键在于教师的组织引导。

教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 要像一个大朋友一样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 拉近自己和学生的距离, 使他们愿意向你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如在《生我养我的地方》教学中, 我和学生一起收集有关家乡的各种资料, 在课堂上展示交流, 让学生也走进我的家乡, 我们敞开心扉, 畅所欲言,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在学生开展活动时, 教师不能把自己当成冷漠的旁观者, 教案的实施者, 始终牢记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激活者。

重资产化 篇9

一、长期股权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长期股权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分为两种情况:由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将长期股权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后, 由于持股比例下降将长期股权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1. 由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将长期股权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于上述情况的重分类的会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十四条作了相应规定:在首次执行日, 企业应当将所持有的金融资产 (不含《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规范的投资) , 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 应当在首次执行日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并将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调整留存收益。

2.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后, 由于持股比例下降将长期股权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由于持股比例下降, 使该投资不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规范, 此时是否将长期股权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在相关准则中没有明确规定。笔者认为, 既然该投资不再符合长期股权投资的规范, 而符合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确认条件, 为了提供正确的会计信息, 应将其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而此时的重分类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应按正常情况处理。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为长期股权投资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后, 企业购入股权时符合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确认条件, 但由于经营策略改变, 增加股权投资比例, 达到能够对被投资单位进行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 应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终止确认, 将其重分类为长期股权投资。此项重分类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其会计处理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中有明确规定, 此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为长期股权投资, 按账面价值结转, 不会产生差额。

上一篇:PLC分布式控制下一篇:避免不良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