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资产化

2024-05-17

森林资源资产化(精选十篇)

森林资源资产化 篇1

在国外,与生态产品有关的概念有自然资产、生态系统服务等。自然资产指水、大气、土地、化石能源等自然资源和各种生态系统。1997 年Costanza[2]指出生态系统服务( Ecosystem Services) 是自然资产提供的产品流或服务流,如新鲜空气、洁净水等,生态系统服务能增加人类益惠,他还提出了一套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的指标方法体系。2001—2005 年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综合评估了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促使各国将生态系统服务纳入政策议程中[3]。2007 年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倡导“对生物多样性的全球经济效益、失去生物多样性的代价以及有效保护的成本进行分析”[4],随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启动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经济学( TEEB,The Economics of Ecosystems and Biodiversity)[5]研究。TEEB可对生态系统服务及生物多样性价值进行识别、展示,将生态服务价值纳入经济核算中,引入利益相关方进行博弈[6],实现净经济效益增加和自然资产持续增值。随着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生态系统服务付费( Payments for Ecosystem Service,PES) 、TEEB和生态系统服务市场( Market for Ecosystem Service,MES) 等理论的研究进展,经济激励逐渐替代了行政命令,推动了各国生态系统保护的实践。国际上PES的实践有流域保护、栖息地保护等; MES的实践有碳汇交易、湿地缓解银行( Wetland Mitigation Banking) 、生物多样性保护银行( Biobanking)[7]。近年来,美国湿地缓解市场年交易额接近30 亿美元,已经成为美国最成熟的生态服务交易市场[8]。以美国的湿地缓解银行为代表的生态系统服务市场化对我国生态产品的持续供给具有重要启示。

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看,水利风景区除了直接向人类提供水产品、农副产品等物质产品外,还提供景观愉悦、文化教育等文化产品和清洁水、清新空气、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产品。目前,我国农副产品由市场定价,部分文化产品( 水生态旅游、水情教育) 由市场定价或政府购买,而生态产品( 生态系统服务) 主要通过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等形式提供,存在覆盖范围小、实施成本高、可持续性差等问题; 生态产品仍然没有全面纳入现行价格体系,经济激励机制缺位导致生态产品供给不足、生态环境退化加剧。本文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理论方法,综合考虑水利风景区的物质产品、文化产品和生态产品,探讨水利风景资源资产化管理的模式,为水利风景区可持续发展探寻新的路径。

1 水利风景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当前,水利风景区发展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为水利风景区发展提供了重大契机,水利风景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水利风景区发展也面临生态环境瓶颈凸现、投入渠道不畅、特色不明显等深层次的矛盾,水利风景区在切实保护和持续发展方面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挑战。

水利风景资源资产化管理就是要着眼于破解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树立自然资源有价、生态建设有利的意识,重点完善受益付费、污染赔偿的生态补偿制度,大力培育生态产品交易市场,将隐含在水利风景资源中的新鲜空气、清洁水、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水生态产品的正外部性内化,为在水利风景区开展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整治、水生态修复、水景观打造提供必要的经济激励。水利风景资源资产化管理要点为: ① 一个目标,凸显水利风景区的文化、生态优势,全面实现水利风景区的物质产品、文化产品和生态产品的价值,化解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构建人水和谐的生态经济复合系统; ②两个途径: 通过生态补偿、市场机制等对保护、修复、改善生态系统,从而提供了额外或高品质的生态系统服务的正外部性进行内化; ③三个难点: 一是水生态服务价值化评估的技术方法仍不成熟; 二是我国水生态服务补偿制度亟须完善; 三是生态系统服务市场尚不发育。

2 水利风景资源资产化管理的模式

截至2013 年,我国已有水库型、河湖型、湿地型、水土保持型、灌区型等各类国家级水利风景588家,省级水利风景区2000 余家,其在维护水工程、保护水环境、修复水生态、营造水景观、弘扬水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水库型、灌区型水利风景区通过水产养殖、发电、供水、灌溉等获取一定的经济收益,发展旅游业为部分水利风景区带来了一定收入,但大部分水利风景区通过水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而提供的清新空气、洁净水等水生态服务的成本没有得以内化,生态产品供给激励机制缺失,制约了水利风景区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通过保护自然资产,生产生态产品,提供生态系统服务,探索水利风景资源资产化管理模式,可实现自然资产的保值增值。根据不同水利风景区的资源特色、市场潜力等,水利风景资源资产化管理的模式主要有: 水库型、灌区型水利风景区的绿色农副产品开发模式; 河湖型水利风景区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水保型水利风景区的生态补偿模式; 湿地型水利风景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市场交易模式。

3 水利风景资源资产化管理的主要措施

3. 1 水库型、灌区型水利风景区的绿色农副产品开发

当前,我国大气、水、耕地等自然资源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退化已经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新鲜空气、清洁水、无污染食品,这些维系社会发展的基本生存资源日益稀缺。今后,通过整合水利行业多种经营的资源、产业、管理优势,在水库型、灌区型水利风景区主打生态牌,结合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的发展,依托清洁水质、新鲜空气、良好生态,推出有机果蔬、无公害农副产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认证,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良性循环的绿色产业链。保护传统工艺、弘扬地方特色,大力扶持地方名优土特产品进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认证。具体措施有: ①完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绿色产品认证体系,强化绿色认证工作,打造绿色农副产品品牌。水库型水利风景区要积极推广不投肥、不投饵、不投药的人放天养,将认证标准贯穿于水产品的生产加工全过程,打造绿色品牌,以优质高效赢得市场,实现净水、兴渔、利民的多目标共赢。灌区型水利风景区也是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要积极推动相关产品认证,争创各类国字号招牌,以实现提质增效的目标; ②对安全农药、有机肥进行补贴,对经过认证的绿色农副产品实行税收减免; ③坚持绿色农副认证产品的市场定价原则。

3. 2 河湖型水利风景区的生态旅游发展

生态旅游就是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发展旅游业,并在生态保护中融入市场机制,从而实现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休闲旅游与经济发展的一体化。水利风景区既具有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等一般旅游目的地的共性,也有其作为自然保护地的特性,生态环境质量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突出。自然河湖型水利风景区山水相映、风光宜人,一般都已辟为各类风景旅游区,今后要在自然河湖水利风景资源的景观愉悦、水情科教功能的基础上,开展净化空气、净化水体等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的动态监测,科学评估水生态服务对人体健康的益惠,针对性开发康体养生、户外运动等高端生态旅游产品,开发诸如水上氧吧、空气罐头、漂流横渡等新一代水生态旅游产品,丰富旅游产品谱系,大张旗鼓地宣传优越自然资产及其康体健身功能,凸显亮点,提升档次,将生态系统服务内嵌于生态旅游产品中,通过较高的旅游产品定价实现生态服务的价值。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风光秀丽、服务接待水平高、人居环境优良,要发挥水文化底蕴深厚和水生态环境优良的优势,着力打造综合型水城旅游区。具体措施有: ①河湖型水利风景区的规划引导应体现在保护与发展的目标有限性、基于资源禀赋和市场态势的定位科学性、空间用途管制的严肃性和产品开发的导向性方面; ②对河湖型水利风景区的生态旅游项目在立项、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③坚持河湖型水利风景区生态旅游产品的市场定价原则。

3. 3 水土保持型水利风景区的生态补偿

生态补偿是指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人地和谐为目的,采用公共政策或市场化手段,将生态保护的外部性内化,调整保护区与受益区之间利益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9,10]。水土保持型水利风景区具有生态环境的正外部性和公共产品属性,构建水保型水利风景区生态补偿机制,将生态正外部性内化、激励保护行为,形成发展与保护良性循环的机制势在必行。具体措施有: ①根据《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水土保持型水利风景区的生态修复、环境整治工作要纳入水土保持补偿费使用范围,获得稳定的资金支持; ②与水土保持防治工程建设相配套,积极争取国家对水土保持型水利风景区进行财政转移支付; ③探索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把上下游左右岸一定范围内的利益相关者作为一个区域系统,在当地政府的主导下,与下游有关政府、企业等实体达成水利风景区保护、补偿机制。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要尽可能科学公平。要构建水利风景区生态系统服务的动态监测、科学评估和价值化业务平台。通过In VEST等模型模拟水利风景区的水源供给、水土保持功能,评估其对发电的贡献、对水库维护成本的节约,构建消费生态服务付费和保护生态环境受偿制度。

3. 4 湿地型水利风景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市场交易

湿地缓解银行是源于美国的一种第三方湿地恢复、保存措施[11],指由一些专业从事湿地恢复的实体在一块或几块地域上恢复受损湿地、强化现有湿地功能或者保存现有湿地、新建湿地,然后将这些湿地“信用”以出售给对湿地造成损害的开发者[12]。湿地信用交易主要是基于美国《清洁水法》第404条的许可证制度,开发者通过向缓解银行购买湿地“信用”( credits) 以抵消开发项目对湿地的不利影响( debits) ,从而将对湿地的补偿责任转移到缓解银行经营者。联邦对缓解银行管理的热点问题包括: ①湿地银行规模; ②地理服务区域; ③存款与借款的确定方法; ④ 补偿比率; ⑤ 信用收回的时间等[8]。借鉴湿地缓解银行概念,结合中国湿地型水利风景区实践,积极培育中国湿地生态产品交易市场。具体措施有: ①研究制定湿地恢复保育银行管理办法,包括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标准、开发项目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标准、湿地生态环境影响缓解方案审查技术、湿地恢复保育银行资格审核办法;②推动生态系统服务市场交易平台建设; ③鼓励企业、团体、NGO等实体,积极参与湿地银行建设,大力推动湿地生态产品市场化进程。

水利风景区资源资产化管理模式,详见表1所示。

4 结论

我国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现状与趋势 篇2

摘要:我国森林资源资产化改革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森林资源资产会计核算、森林资产评估、森林资产抵押贷款、林木资产管理和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进展。但仍存在森林资产评估受阻、森林资源产权交易行为不规范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加强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应提高认识、理顺职能、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扩大林业融资渠道、制定森林资源产权管理办法等建议和对策。、背景

自然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将自然资源作为一项资产来经营和管理是目前中国经济研究中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1991年国有资产管理局在北京召开了“自然资源产业化和资产管理问题”理论研讨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自然资源产业化和实行产权管理、有偿使用是中国摆脱资源困境的根本出路。森林资源是自然资源的一种,为摆脱森林资源短缺的困境,1993年林业部(现国家林业局)与国有资产管理局开始探索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1994年在广东省始兴县召开了以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为中心内容的现场讨论会。经过多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摸索,推动了森林资产化管理。

2、我国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现状

2.1 森林资源资产会计核算

森林资源价值的确认是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基础,其难点和重点是价值核算与实物量核算的衔接。为了解决森林资源资产核算的系列问题,四川、湖北、广东等省分别进行了试点。

2.1.1 核算范围

我国林木资产核算有按小班和林种或树种两种,这两种方法各具优缺点。前者较客观地反映各小班的投入、产出和经营水平,但核算工作量大;后者工作量较小,但其所反映的林木资产盘存量不够详尽,客观成本核算笼统。经过试点,普遍认为应以小班为核算范围,同时应推广电算技术,逐步实现会计核算手段电算化。

2.1.2 核算方法

森林资源评估方法主要有市场价法、收益还原法、重置成本法和逆算法等。四川省提出“以评估促核算”,即以市场价法作为森林资源资产价值核算方法,这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是以资源资产交易和转让市场中所形成的价格来推定评估资源的价格,以资源市场已充分发育并有序规范化为前提。福建省提出不同时期分别采用重置成本法和历史成本累计法。广东省提出应根据森林生长期和评估目的选择相应的方法。

2.1.3 核算对象

各试点单位不仅重视林木资产和林地资产核算,还探索了森林环境资产的有关问题,广东省对森林衍生资产、四川省对森林环境资产都予以不同程度的重视,核算对象已扩大到全部森林资产。

2.1.4 分类核算

即对商品林和公益林按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分别采用不同的核算办法,但各试点单位在会计核算的帐户体系、会计科目设置和使用等方面存在不同意见。

2.2森林资产评估

森林资产评估是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基础。近年来,随着森林资源资产有偿转让、出资联营、股份制改造、抵押贷款的增加等形式的出现,森林资产评估在各地有不同程度的实践。

2.2.1 成立了一批森林资产评估机构

森林资源的复杂性决定了森林资源评估的专业性,它不仅要求评估人员具有一般资产评估技术,而且要熟悉森林资产评估的专门技术,因此,森林资产最好由专业的机构评估。福建、四川、广东等省先后成立了一批资产评估机构。

2.2.2

开展了系列资产评估业务并取得成效四川省森林资产评估事务所近4年来完成了18项评估业务,评估价值达7.2亿元,评估对象不仅涉及林地、林木资产,还涉及森林环境资源资产。

2.2.3 出台了系列森林资产评估管理办法

林业部与国资局分别于1996年和1997年联合发布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和《关于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对森林资产评估的内容和方法作了原则规定。为了增加森林资产评估技术规范的可操作性,四川省和广东省都对评估工作的管辖、评估项目的立项、评估结果的审批等作了规定。

2.3 森林资产的抵押贷款

根据《担保法》的规定,林木资产可做贷款抵押物。但由于林木分布野外山区,管理难度大,风险高,变现难,金融部门对林木资产成长性认识不足,基于资金的安全性,普遍不接受林木资产做抵押。广东省国有西江林业局从1998年起无法以林木资产做抵押获得贷款,湖南省林业部门也面临同样困难。为解决这一难题,湖南省林业厅与湖南省农业银行共同开展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的研究,在抵押资产的评估折价、管理和信贷资金的安全运行等问题上取得共识,制定了《湖南省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可作贷款的森林资源资产不仅包括用材林、经济林等林木资产,还包括森林景观资产和林地资源资产的使用权、经营权,这大大拓宽了林业融资渠道。到目前为止,湖南省共落实林业项目贷款1.68亿元。湖南省试点的成功有助于制定全国林木资产抵押贷款办法。

2.4 森林资产产权变动

近年来,我国集体林区和国有林区产权变动日趋活跃,各地在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中总结了林地、林木产权变动的具体做法。

2.4.1 林权拍卖 包括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经营权的拍卖。如广东省国有林场和集体林区常见的活立木招标,四川、江苏宜林地的拍卖。

2.4.2 林地租赁

林地租赁是以收取租金的形式转让一定时期林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承租者既有个体,也有企业,还有外商。广东省始兴县以租赁形式组建的个体林场有35个,面积1.5万hm2。

2.4.3 招标承包

招标承包是一种常见的森林资产产权变动形式,如广东省常见的活立木采伐权的招标和江苏、四川等省常见的宜林地的招标承包,承包金额是通过竞标确定的。

2.4.4 合作(或股份合作)经营

合作经营往往是在没有变更林地权属的前提下,拥有林地、林木权属的一方以林地、资源入股,其余一方或多方以技术、资金入股,共同经营,收益按比例分成。合作经营的形式做法很多,有纸板加工企业与资源经营企业的合作,如福建永安林业1998-1999年在永安境内受让集体林1.3万hm2;有在江苏常见的国家或集体以土地入股,部门、职工、农户以资金、技术或物质入股;有在广东省始兴县推广的集体林地林木林场化的股份合作。其主要形式包括:①联营。即由联营方与山林所属的经济社区共同组织经营,利润按合同约定的比例分成。②承包。承包方独立经营林场,按每产1m3木材付若干价款给山权方或与山权方约定分成比例,山权方所得的承包款一般占收购价的20%-35%。③租赁。即承租方以租金形式取得

山林经营权,木山年租金30-75元/hm2,竹山年租金为150—225元/hm2。④有偿转让。这是以一次性或分期付款取得经营期林木、林地的经营权。⑤由山林权属所有者自己经营。

2.4.5 生态公益林的管护

目前我国南方集体林区90%的林地属于集体所有,在已完成或即将完成的用材林和生态公益林的区划中,有相当比例的公益林是农民所有和经营的,这些林子的经营管护将影响其生态效益的发挥。广东省始兴县正努力摸索集体林区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办法。其基本做法是:对生态公益林实行林场化管理,以林业局或林业站的名义与村民签定租赁合同,组建公益林场,把个人经营的生态公益林转移给公益林场。在租赁期限内,林地权属不变,但林木和土地的经营权、使用权、收益权均归林场,由林场自主经营和使用,其租金(承包款)则按小班现有林的功能等级确定。目前,始兴县2.93万hm2生态公益林已有82%签订了管护合同,生态公益林林场已报上级审批。生态公益林林场化管理能在较长期限内保证经营权的稳定,又能以林业局、林业站为依托,对生态公益林生态功能的维持与提高提供了组织、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保证,是对公益林管护的一种有益探索。

2.4.6 林地征占用

林地是森林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林地资产实行用途管制,其流转不能完全放开。为了加强林地资产管理,广东省1998年出台的《广东省林地管理条例》,规定对林地征占用给予补偿,包括林地补偿费、林木补偿费、安置费和森林植被恢复费,其中森林植被恢复费收费标准为:山区县3元/m2、平原县4元/m2,征占用公益林林地加倍缴纳。2000年全省的森林植被恢复费超过5000万元。管理条例出台有利于林地资产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补偿费的征收既体现了林地资产是有偿的,又有利于减少不必要的林地流失。

3、森林资源资产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认识不足

几年来人们对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的意义和必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多数人的观念仍停留在传统的资源管理阶段,对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生疏,对会计核算、资产评估基础性工作缺乏认识,对日益增多的产权变动缺乏规范有效的管理。

3.2 森林资产评估工作受阻

3.2.1 缺乏具备资质的专业评估机构

在我国已成立的资产评估机构中,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的仅占少数,而评估中介机构按照脱钩改制的要求,使刚成立几年的森林资产评估机构资质问题更加突出。

3.2.2 缺乏具备资质的评估人员 森林资产评估的从业人员需经国家林业、国资部门专业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但目前合乎要求的人数极少。

3.2.3 现有的森林资源评估管理办法可操作性不强

1997年发布的《关于加强森林资源评估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出让或转让森林资源资产的,以森林资源资产从事租赁经营的,作抵押或进行拍卖的,出让、转让或出租林地、林木使用权等行为都应当依法进行资产评估,对评估方法、程序也做了规定。但有评估的仅占少数。据我们在广东省始兴县调查,林场化经营涉及的森林资产多数未经评估,广东省曲江县与外资合作造林时也未评估中方出资的林地,这与评估办法可操作性不强不无直接关系。

3.2.4 评估工作独立性差,评估方法缺乏科学性,评估结果难以被市场接受

这是由于一方面评估易受行政干预或受合作双方意愿左右,违背客观原则;另一方面也与评估理论不足及评估基础工作不够完善有关。例如,始兴县按照所谓市价将林地评估为1963元/hm2,活立木140元/m3,这高于兴办林场的各方对林场森林资产的估价。

3.3 森林资源产权交易行为不规范

近几年来各种形式的森林资源资产交易活动层出不穷,但在规范森林资源资产产权转让

和交易行为管理方面则相对滞后。

3.3.1 产权转让期限混乱,缺乏明文规定

广东省始兴县以租赁或承包形式兴办的股份合作林场的经营期短的为30—40年,较普通的为50—60年,长的达70年,甚至有100年和200年的,有的则笼统标为长期。四川省林地使用权的转让也存在类似问题。不明确的经营期为今后产权纠纷留下隐患。

3.3.2 转让价格普遍偏低

目前林地、林木的转让价格多以双方协商为主,随意性大,这种流转目前是买方市场,转让价格普遍偏低,偏低的价格不符合公平交易的原则,造成国有、集体资产的流失,并且容易导致暗箱操作,滋生腐败。

3.3.3 权属管理不规范

森林资源资产交易过程双方都较注重转让合同的签订,而对权属登记或权属证书的管理等则相对忽视,有的在林权证上未加以反映。这既不利于保障所有者、使用者的权益,又易造成新的林权纠纷。

3.3.4 公益林产权关系尚未完全理顺

目前有相当部分经营权属集体或林农的林地被划为公益林,其原有经营权、使用权和收益权等都受到影响和限制。因此,按经济利益原则对权益受到影响的公益林所有者和经营者要给予补偿,是经营管护好这部分林子的前提保证之一。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对公益林进行补偿,但其中关系尚未完全理顺。如60元/hm2的补偿是生态效益补偿还是权益补偿还是生态公益林的建设管护基金?补偿应补给所有者还是补给经营者?补偿费能否用于生态公益林的建设?这些问题的解决将直接影响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与管护。

4、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建议与对策

4.1 提高认识,强化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力度

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全面推进,有赖于广泛的宣传,通过多种渠道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使大家切实树立起森林资源的资产观、价值观,认识到在我国进行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4.2 理顺职能

森林资源的资产化管理是在关注实物量管理的同时以价值量管理为核心,目前,这两部分工作分属资源与财务两部门管理,因此实行实物量与价值量的双重管理结构,有必要明确理顺自上而下的职能,使实物量管理与价值量管理同步,并加强价值量管理力度。

4.3 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管理

4.3.1 尽快解决评估机构与评估人员的资质问题 国家林业局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全国性的林业资产评估技术培训,通过考试取得国家颁发的资格证书。

4.3.2 进一步完善森林资源资产的评估技术,提高评估质量 如通过编制科学、合理的参数表,制定各主要林种评估细则。

4.3.3

建立分级分层次的森林资产评估体系我们认为可根据评估标的物的具体情况,分别采取机构评估、林政官员评估和交易双方协议评估三种形式。协议评估适用于面积较小的产权交易,其结果需公证备案,若涉及国家、集体资产,评估结果应经森林资产监督部门甚至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确认。林政官员评估主要评估县级范围内面积较大的标的物。评估事务所则承接跨县、跨地区或交易双方要求的大面积森林资源的评估。

4.3.4 修改完善原有的森林资产评估办法 在资产评估范围、机构、程序、方法、费用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使之更符合实际,更具可操作性。

4.4 增强林业融资能力,制定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办法

为增强林业融资能力,可与人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强森林资产抵押贷款

方面的协商,争取制定全国统一的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办法。

4.5 制定森林资源产权管理办法,规范产权交易行为

4.5.1 制定林地流转管理办法

管理办法对可能影响林地流转健康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如流转的范围、方式、年限等做出明文规定,建立一套科学的林地评估管理办法,形成有利于林业发展的价格机制,强化政府权属保护,规范产权交易行为。

4.5.2 尽快制定出台公益林的建设管理办法,制定生态公益林权益补偿管理制度目前,生态公益林的建设管理问题较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管理粗放,科技支撑不足,等等。因此,首先有必要制定公益林的建设管理办法,对公益林的建设、管护、科研、投入等作出具体规定。其次,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是影响生态公益林建设管护的一个关键性环节。这一问题在南方集体林区更为突出,国家若不能补偿由于区划为公益林而损失的权益,必将影响生态公益林的建设管护效果。因此,应尽早制定生态公益林的补偿制度,对补偿范围、补偿金的发放、使用、管理等具体问题做出规定,保证补偿能真正落实到所有者和经营者的手上。

资产化前置工作亟待提高 篇3

16万亿元的潜在需求是什么概念?“如果到2020年我们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依然能够满足16万亿元中的25%,也就意味着艺术品市场规模会达到4万亿元人民币。”北汉艺术品交易所总经理霍磊告诉《经济》记者,“然而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一年的交易额只有500亿元人民币,即使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交易额在10年之间能够增长10倍,依然会存在3.5万亿元的缺口。那么这个缺口正是艺术品资产化所存在的发展空间。

规模如此庞大的艺术市场,让人怦然心动。但同时文物艺术品的泡沫风险极高,又让很多人在叫喊资产化的时候戛然而止。那么让市场戛然而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确值标准难把握

2010年画家白庚延作品《黄河咆哮》曾创下18个交易日发行上涨1870%的纪录,然而之后的跌势就没有停止过。截至同年9月16日,该作品份额价格只有3.38元,而其上市开盘价格高达7.47元,由此导致高位套牢的资金数达上亿元。与此同时,北京某艺术金融交易机构曾经投资2200万美元购买了16幅名家书画作品。但在3年后,该机构对外出售这套投资组合的艺术品,作品最终成交总额比购买时还少了800万美元……

对此,主要服务文物艺术品法律案件的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律师劳业彬表示,导致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确值标准存在不确定性。

文物艺术品是非标资产,所以资产化评估较之一般的资产要困难和复杂。“因为文物艺术品的评估作价是应以上一次的交易价格、拍卖价格、艺术家作品市场单价、专家鉴定估价还是以其他价格为基准,目前市场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某件文物艺术品在两三年内价格忽涨忽跌的情况也不罕见。”劳业彬认为。

同时,“文交所曾经还在做份额化交易的时候,文物艺术品估值又不透明,常出现同一文物艺术品场内场外价格存在天壤之别的情况。”劳业彬说道,所以资产评估方面最后也经常引发法律纠纷。

中国文物鉴定与评估委员会会长陈钢也秉持同样态度。他讲道,艺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评估对象,它的历史属性、艺术属性不能用一个价钱就能断定其价值,所以无法采用单纯的财产评估方式来进行估值是文物艺术品成为资产化第一道门槛儿和风险源。

例如,上海某成立不到一年的艺术品投资顾问公司,其在2014年注册资本仅100万人民币。后期公司与管理人共同设立了一只估价7500万元的艺术品信托产品,由投资顾问的关联公司提供艺术品质押,信托资金再放给关联公司。虽然这只艺术品信托产品项目设置了到期回购,但到期这个企业是否有实力进行回购,不能回购的时候这批质押的艺术品是否还值最初的7500万元估价,仍是疑问。

所以,艺术品评估标准作为艺术品资产化前置的基础环节,是促进文物艺术品资产化不断繁荣发展的技术保障。但据记者了解,很多文化产业经营者在接触艺术金融过程中都深感目前文物艺术品市场的鱼龙混杂制约了文物艺术品进入金融资本流通领域,并且这样的持续导致市场无法繁荣。

那么如何缓解文物艺术品评估标准难确定的尴尬?

陈钢认为,艺术品金融业务急需第三方估价系统。“虽然这种金融评估服务机构已充斥市场,但是权威而健全的艺术品评估体系一直处于空白状态。”随着艺术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只有成熟的第三方评估机构才能打破现行文物艺术品市场评估靠少数专家“一家之言”决断的局面。

事实上,欧美的评估体系值得我们借鉴。劳业彬解释:“在国外很多国家有专业的评估师,并且这些评估师都要进入文物艺术品的评估协会。作为自己终身职业,评估师不可能将价值一千万的艺术品评估成一个亿。”但反观国内,完全没有对评估师建设的标准体系。市面上的很多鉴定师仍是街边培训班培训出来的,并且即使评估失误,国内的评估师也不用承担任何责任。

“所以,在国内评估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目前资产评估的关键只能看交易双方的心理预期。”劳业彬总结道。

确真市场混乱

2014年5月某信托公司到期的一款艺术品信托,最终投资者只拿到本金的10%,投资收益全部没有支付给投资者。除了兑付问题,这里还涉及文物艺术品为赝品的风险事件。记者由此注意到,这起由于确真失误导致的风险事件并不是艺术品金融行业首例。早在2012年,北京雅盈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曾和几家信托公司发行了8.7亿元的艺术品信托,后来发现抵押的艺术品实为赝品。

近些年,为满足民间收藏组织和机构对文物真假的鉴定需求,民间鉴定机构也如同雨后春笋一般遍地开花。但据记者了解,真正具有国家鉴定水平和标准的机构并不多。“以景德镇为例,目前民间鉴定机构大大小小也接近十多家,但这些机构当中是专业鉴定某一种文物艺术品的专家却凤毛麟角。可想而知,其鉴定结果的权威性无疑会受到诸多业内人士的质疑。”陈钢如是说。“特别是近年来文物金融化的发展,受市场诱惑和混杂影响,部分民间鉴定机构把真文物说成是假的,把假文物说成是真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陈钢表示,目前文物艺术品鉴定只有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和民间鉴定机构来认定。“但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只能对国家馆藏和发掘的文物进行鉴定,并不承担民间收藏组织和机构的文物鉴定工作,所以民间需求的文物鉴定工作只能由民间鉴定机构来承担。”陈钢说道。但令人尴尬是,民间鉴定机构作为民间组织,无论是从能力还是职业道德上讲,鉴定结果显然不足以作为“打假”的依据。

也许很多人对这些文物艺术品鉴定机构和相关文物艺术品管理部门并不认可,但由于没有相应的执法监管权,也只能“听之任之”。

“国家权威的鉴定机构不负责民间收藏文物真假的认定,民间鉴定机构的鉴定结果又不具有权威性,文物艺术品资产化首先就面临着没有权威认定的尴尬。”陈钢总结说。

另外,文物艺术品鉴定一直以来以目鉴为主,属于主观判断。“就算是同一件文物让业内高手或专家鉴定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为每个专家的眼力高低和学识是不同的。”陈钢说,“那么试问连文物艺术品的真假标准都无法确定下来,还如何去做文物评估,又如何进行文物艺术品资产化?

对此陈钢分析,要解决以上问题,首先要加强鉴定管控机制。“例如,在每次鉴定时都应由两位民间实战鉴定专家和一位文博系鉴定专家分别独立对一件藏品背对背鉴定并签字。并且对于专业型鉴定专家出错率高于百分之十的,应该清除出鉴定队伍。”

其次,要求文物鉴定师必须持证上岗,绝非任何人都可以挂牌鉴定。

再次,还应大力推行第三方责任鉴定。杜绝一些国有鉴定机构存在“走后门”的行为,使鉴定时效性、客观性深入人心。并且鉴定专家需对自己的鉴定结果终生负责,同时国家司法机关应严厉监督第三方责任鉴定部门,防止失信行为发生。

除此之外,陈钢也提醒市场,目前仪器鉴定的科学性不可否认,但因仪器鉴定还存在局限性,故只能作为鉴定人员眼力鉴定的辅助工具,不能武断地依靠仪器妄下定论。

“文物艺术品资产化时代的确已经开启,但确值、确真、确权是文物艺术品资产化的前提保证。只有把这3点完善后,文物艺术品才能健康地通过抵押、按揭、信托、基金等方式介入财富管理。”陈钢最后总结道。

森林资源资产化 篇4

2004年4月23日, 伊春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唯一的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2006年1月4日, 国务院119次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伊春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方案。2006年4月29日, 全国国有林区林权改革试点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乌马河林业局乌马河经营所正式启动实施, 并相继在5个试点林业局全面展开, 从此拉开了中国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的序幕。本次林改重点对已完成调查区划的急需造林的疏林地、无林地和荒山荒地先行进行了承包经营。从400万公顷国有林中拿出8万公顷国有商品林地交给林业职工进行承包经营, 承包人获得国有林地经营权、国有林木所有权和处置权, 承包期为50年, 其间允许转让、继承和变卖。这8万公顷试点面积的全部落实, 解决了约8000人的就业问题、30000人的生计问题。伊春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被评为2006年度中国改革十大案例、第四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 成为中国林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事件。温家宝总理指出:“在黑龙江省伊春市开展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 是落实中央决策的一项重要举措, 是国有林区改革迈出的关键一步, 对深化林业体制改革,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改革试点调动了林业职工培育和发展森林资源的积极性, 造林育林的速度明显加快。通过改革, 实现了从要我造林到我要造林的历史性转变拓宽了林业职工就业和致富渠道, 职工收益显著增加。承包经营使“家家有其山、户户有其林”成为现实, 首批参加承包的500户职工, 平均每户实现增收3500元以上;加强了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 促进林区和谐稳定。护林难、防火难这两个林区老大难题得到初步解决;创新了管理体制和机制, 初步建立起责权利相统一的森林资源管理新体制。三年来, 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给伊春国有林区带来了深刻明显的变化。

1.1 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

林改后, “看好自家山, 管好自家林”成为了承包职工的自觉行动, 森林资源的安全系数大大提升。截至目前, 5个试点林业局所有承包经营林地均未发生一起林政案件和森林火情火警。承包后的林地上的林木蓄积和株数非正常消耗率比承包前大幅度降低, 仅相当于试点前的1/65和1/119。

1.2 有效解决了投入难、造林难的问题

承包职工自我造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从“要我造林”转变到“我要造林”, 森林培育速度加快, 造林质量明显提高。林改以来, 承包职工共自费更新造林8669公顷, 成活率均在98%以上, 按现行的常规造林成本每公顷2500元计算, 共节约国家育林基金投入2167万元。林地公顷投入由承包前的472.2元增加到现在的1627.6元, 单位面积资金投入增加了2.45倍。

1.3 承包职工收入进一步增加

承包职工通过对森林资源的立体综合经营取得了相对稳定的收益, 等于每家开办了一座“绿色银行”, 承包职工通过发展林业经济和家庭经济, 由承包前的每户净收入2.4万元增加到承包后的3.55万元, 加快了国有林区奔小康的步伐。

伊春市将继续积极、稳妥、深入推进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突出生态的战略地位, 切实加强改革试点后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和管理工作。强化政策支持与服务, 不断提高承包职工的后续经营能力。采取多种有针对性的措施, 确保实现林业职工户户有其林的目标。

2 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的重点内容

森林资源资产是能够进行资产化管理的森林资源, 即能够符合资产定义、进行价值计量和产权确认的森林资源资产。 (汪永红, 2008) 早在1993年林业部和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就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的通知》, 1994年林业部财务司又出台了《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改革试点方案》从政策上对森林资源资产的管理加以规范。国有林权制度改革之后又对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笔者仅就林权制度改革后形成的经营性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几个重点内容做如下探讨:

2.1 森林资源资产产权管理和有偿使用

森林资源资产的产权管理和有偿使用, 是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的两个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 因为无论是从市场运作还是从资产的保值增值来说, 界定产权、明晰产权关系是前提, 而加强产权管理、实行有偿使用, 则是实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保护国家及其他所有者权益, 并使其在经济上得以实现、优化森林资源业的重要环节。伊春的林改正处于明确产权关系, 核发产权证的关键时期, 只有紧紧抓住这两个基本点, 并由此展开, 才能将森林资源资产推向市场, 并实现价值意义上的保值增值, 使森林资源业得到良好的发展, 进而为林业产业体系的建设奠定基础。

2.2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是根据特定的目的, 遵循社会客观经济规律和公允的原则, 按照国家法定的标准和程序, 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 以统一的货币单位, 对森林资源资产实体及其收益进行的评定估算。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所有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防止森林资源资产的不合理消耗、浪费和流失, 为森林资源资产经营创造责权明确、自主经营、公平竞争的必要条件。森林资源资产发生转让等产权变动情形必须依法进行资产评估。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包括资产管理和评估技术两方面的内容, 这两方面同样不能照搬一般性资产的规定, 应符合森林资源资产管理的需要和森林资源资产的特殊性,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科学合理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进行规范是做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的前提, 科学公正地进行森林资源资产的评定估算则是做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的保证。伊春现在已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林木资产评估队伍, 能够保证林改过程中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

2.3 森林资源资产价值核算

在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工作中, 价值核算是基础和龙头。首先要建立起一套有指导性、实践性和规范化的森林资源资产会计核算体系, 科学核算森林资源资产的投入和产出, 从而为确定森林资源资产的价格、权益、建立价值补偿机制等提供基础性依据, 使所有者经营者得以体现完整的资产拥有量。伊春市财政局早在2006年就成立了课题组, 研究林改时期森林资源资产的会计核算方法, 现在已形成初步的核算体系, 下一步要在试点单位试行, 成熟后推广。但是, 由于森林资源资产的特殊性, 其核算体系及林木资产与资金等难点问题仍须做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2.4 国有森林资源资产保值增值的考核

国家现行制度规定, 一般经营性国有资产的保值是指企业在考核期末国家所有者权益等于期初国家所有者权益;国有资产增值是指企业在考核期末国家所有者权益大于期初国家所有者权益。由此可见,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以赢利为目的的。为避免森林资源资产经营单位的短期行为, 对国有森林资源资产保值增值的考核, 不能简单套用一般经营性国有资产的考核办法。所以, 应根据国家的基本要求, 结合森林资源资产的特点, 制定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的国有森林资源资产的监管办法和考核指标体系十分重要。实现三大效益一体化意义上的保值增值应是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即国有森林资源资产的保值增值应从实物量和价值量等方面综合考核。同时, 深化国有森林资源资产管理体制, 加大监管执法力度。

此外推进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重视森林资源资产的特殊性; (2) 树立森林资源资产观、价值观和市场观; (3) 建立按照经济规律运营森林资源资产的新机制, 探索林业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 (4) 敢于探索善于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

摘要:以全国唯一的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伊春市的林权制度改革为例, 阐述了林权制度改革时期加强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林权制度改革,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汪永红, 等.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概念框架研究[J].林业经济, 2008 (2) :39-44.

公共旅游资源资产化管理研究引论 篇5

公共旅游资源资产化管理研究引论

旨在提出公共旅游资源资产化管理这个课题,以期引发政界和旅游学界对该课题的`重视和深入研究.首先阐述了公共旅游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内涵及必要性,之后提出了公共旅游资源资产化管理的目标与基本原则,最后对公共旅游资源价值计量理论与方法作了简要评述.

作 者:马波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旅游学院,山东,青岛,266071刊 名: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ILIN INSTITUTE OF TOURISM年,卷(期):12(2)分类号:F590.3关键词:公共旅游资源 产权 资产化管理

森林资源资产化 篇6

在中国,尽管投资市场尚未形成系统性的“受压资产”策略,但安全问题频发的食品企业、环境侵权或灾难多发的矿业企业等,已然呈现出受压资产投资标的的特征。而因这类突发事件影响带上“ST”帽子的上市公司,也是一类较典型的中国式“受压资产”,从其被“ST”到去“ST”的整个过程,我们可以总结出中国式“受压资产”投资路线的大致脉络,以期为正致力于寻求投资策略差异化的中国机构投资者,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本刊研究员??文芳/文

2011年8月30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力安全保安院发布的最新研究结果称,在之前被认为不会再发生地震的核电站周边地质断层中,发现可能存在14处活断层,可能会引发新的地震。这再度引起了人们的恐慌。

放眼各类媒体的最新报道,全球各种灾难频发,而在中国,最受人们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也频频爆出,味千中国的“骨汤门”是最新的一例。

抛开天灾人祸的巨大负面影响不谈,仅就投资的角度而言,上述事件发生之时,也恰好是一些对冲基金大展拳脚之际。在美国,已形成了专门针对这类受灾难冲击的公司的成熟投资策略—受压资产策略(distressed strategy)。尽管从公开资料很难全面了解对冲基金的布局,但从东京电力等典型的受压资产的特征分析中,我们仍然可以管中窥豹,把握对冲基金的投资逻辑和赚钱脉络。

典型性受压资产

表面上看,导致东京电力股价巨幅下挫的原因是地震造成的机组损毁,但实际上,却是其公司债营运和扩张模式因评级连降5级而难以为继。换句话说,一旦资金问题得以解决,东京电力恢复盈利能力的可能性非常高。

日本福岛地震后,东京电力(9501.TYO)所辖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被永久关闭,5-6号机组和福岛第二核电站的4个机组均处于闲置期,是否重新启用视安全检查情况而定。从震后第二天即3月11日至6月10日的短短三个月间,东京电力股价从2121日元/股一泻千里至190日元/股,跌幅91.04%(图1)。

在此期间的5月31日,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富达投资(Fidelity Investments)和贝莱德(BlackRock)等主要外国资产管理公司大幅增持东京电力股票。而投资东京电力,能否成为“受压资产投资策略”的又一次完美演绎,还有待时间验证。不过从目前看,东京电力的确具有“受压资产”的主要特征。

资产勾销

未在根本上损害装机容量

被毁损的装机容量仅占6.44%,且被勾销的4个是已经或者即将至退役期限的反应堆,也就是说,就算没有地震,这几个反应堆也要相继进入退役期。

如果安全检查合格,东京电力在震后被强制闲置的6个机组将恢复运营,那么其可发电的反应堆包括13座。考虑到被闲置的6个机组的服役期限最早于2018年到期,距离退役之日尚有7年,所以恢复正常运行的可能性非常高,不过在福岛第一核电站新建7-8号机组的计划就此搁浅。

按照2005年对东京电力调研的装机容量数据计算,其核电总装机为17308MW,柏崎·刈羽核电站的1-5号机组均为1100MW,6-7号机组为1356WM,福岛第二核电站的4个机组均为1100WM,福岛第一核电站以780WM计算,恢复正常后的装机容量可以达到13392WM,占比77%(表1)。换句话说,东京电力在此次核危机中所损失的装机容量占其核电装机容量的比例为23%,但占其电力总装机容量(包括火电)的比例仅6.44%。由此可见,勾销的4个已经或者即将退役的反应堆及其所报废的产能对于东京电力并非致命性。就算没有地震,这几个反应堆也相继进入了退役期。

破坏根基的

公司债扩张模式休止

东京电力真正毁损的不是震中被破坏的有限资产,而是构建在生生不息的公司债扩张基础上的稳定盈利环路。实际上,在核危机之前,由于东京电力在东京地区居于资源垄断地位,经营稳定,每年产生的营业收入稳定在5万亿日元左右(图2)。

与此相对照的有两组数据:一是稳定的营业收入与逐年下降的电价。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统计,1994-2004年,日本国内的平均电价以1.8%的年平均速度降低,10年共降低16.9%。二是与营业收入一样稳定的公司债水平。

1995年,日本电力自由化改革开始之后,国内电价持续下降,对此,东京电力着力削减成本。1997年,东京电力折旧费用为10226亿日元,至2009年时缩减至7098亿日元;设备投资额从1994年的15672亿日元减少至2009年的5921亿日元;运营维护费用从1995年的6326亿日元减至2009年的3739亿日元。

然而,电力行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长期资本的支持。基于成本控制能力之上的良好经营状态,保证了东京电力公司债拥有近乎国债的高信用评级。2010年,四大评级公司均给予其AA或AAA的评级(表2)。

由此,东京电力形成了以公司债为核心的融资体系,这可从其债务结构的变化看出。1996年至今,东京电力银行负债趋于减少,而与营业收入一样稳定的是公司债水平,一直接近6万亿日元(图3)。

依靠公司债市场的低成本资金供给,东京电力维持了高稳定盈利状态。1998年至今,东京电力15-20年期限公司债的票面利率基本在2%以下(图4),源源不断的公司债融资为东京电力提供了良性的资金回路。日本I-N信息中心(东京)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3月底,日本国内公司债的发行余额约为61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8万亿元),10家电力公司的公司债余额约为13万亿日元,占两成,其中仅东京电力一家就占据了绝对支配性的8%。

2011年5月30日,标准普尔将东京电力的长期信用评级从“BBB”连降5级至“B+”,该级别在全部21个级别中居第14位,属于“垃圾级”。2011年6月20日,东电债券也被穆迪公司评为垃圾级。被降级之后,东京电力丧失其赖以维持的发债筹资能力。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包括东京电力在内的日本10家电力公司于2011年4月没有发行公司债,是4年多以来首次停发。

债多不压身,政府援手度过破产关

最高可达12.75万亿日元的巨额赔偿以及废堆处理费用,将是未来5-10年内悬在东京电力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不过,对于东京电力这类关系国计民生的公用企业,政府出手相助是必然的,也因此其破产的可能性大为降低。这也是对冲基金敢于低位进场的核心逻辑之一。

当灾害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利空释放殆尽,东京电力的股价也跌至历史低位。在这一期间,众多共同基金及对冲基金均看好东京电力的潜在盈利能力,蜂拥而至。据日本经济新闻2011年5月31日报道,富达投资和贝莱德等主要外国资产管理公司已大幅增持东京电力股票。其中,富达投资对东京电力的持股从2010年12月底的13万股激增至183万股,贝莱德的美国和英国分公司也合共增持东京电力19%股份至1374万股,美国先锋集团(Vanguard Group)的持股也增加5%至893万股。

投资东京电力,到底是资本盛宴还是飞蛾扑火?关键还看其能否度过资金难关,重构公司债发展模式。

巨额支出:赔偿额+处理废堆成本+新增火力成本

对受损资产勾销带来的损失较容易估算,最大的难点在于估计赔偿金额和废堆处理费用。因此,在赔偿方案出台之前,关于东京电力将会破产、被出售或被国有化等传言甚嚣尘上,其股价因而也一直未能企稳,曾于6月10日创下190日元/股的历史低位。当日本政府2011年6月13日正式决定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赔偿方案时,其股价从190日元/股反弹至329日元/股,3个交易日内大幅反弹73%。

根据日本政府的内部估算,需要支出的费用包括:第一,仅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废堆费用就需1.5万亿日元;第二,为弥补供电缺口新增火力发电的燃料费每年大约1万亿日元,修复受损火力发电站需 2500亿日元,共计1.25万亿日元;第三,对核事故受害者的赔偿金额3-10万亿日元。日本政府测算,以东京电力每年向赔偿支援机构缴纳2000亿日元、其他电力公司每年合计负担2000亿日元计算,赔偿年限将持续7.5-25年。这三项支付需要即时生效执行,共计5.75-12.75万亿日元。

东京电力还需为延续数十年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拆除埋单,据称,这一成本将达到20万亿日元。另外,东京电力现有有息债务近9.5万亿日元,包括5万亿日元公司债,未来3年需要偿还的债务分别为7690、9728和8969亿日元,总计超过2.6万亿日元(图5)。

公司对策:削减成本,筹集资金

面对巨额债务和各类费用,东京电力最初的应对方案是削减成本和筹集资金。2011年3月23日,东京电力宣布,取消2011年下半财年30日元/股的分红。同时,5-10年内将可能停止派发股利,以便将更多的盈利用于赔偿。同时,公司将劳动力成本削减500亿日元到3750亿日元。2011年4月底,三菱日联金融集团、三井住友金融集团以及瑞穗金融集团向其提供了2万亿日元紧急贷款。

2011年5月20日,东京电力公布重组计划,将出售5000亿日元(61.9亿美元)的资产以筹集赔偿款,这些资产包括其持有的KDDI股份(东京电力持有36万股、约合8%的KDDI股份,市值约1800亿日元,约合21.7亿美元)、不动产、以及集团公司中与主营业务不相关的海外资产。但这些即将出售的资产不包括:1)位于日本东北部的Oze国家公园的大部分土地,这座372平方公里的公园横跨东京北部的4个县,包括福岛,东京电力持有这片土地的40%,如果这片土地被出售,环保主义者认为将会导致很多重要的栖息动物的消亡;2)位于菲律宾的能源投资。

政府援手:以优先股方式注资

东京电力凭借削减成本和出售资产所筹集的资金,在天文数字的赔偿额和处理废堆费用面前只是杯水车薪,政府必须做出救援。

东京电力手上握齐了与政府讨价还价的筹码。首先,日本电力公司为区域垄断,这源于1951年二战盟军最高司令部下达的一纸命令:将日本列岛(不包括冲绳地区)分为九大区域,并指定一家企业承担一个区域内的发电、输电、配电和售电业务(9家公司为:北海道电力公司、东北电力公司、东京电力公司、北陆电力公司、中部电力公司、关西电力公司、中国电力公司、四国电力公司、九州电力公司,1972年冲绳电力公司成为日本第十家私营电力公司)。东京电力也因此形成对首都圈“1都7县”(东京都、群马县、枥木县、茨城县、琦玉县、千叶县、神奈川县、山梨县)以及静冈县的富士河以东地区的电力垄断地位,垄断了东日本电力供应的半壁江山。一旦东京电力经营陷入混乱,势必影响首都圈在内的东日本地区供电安全和经济活动,因此,政府必须想方设法保障各区域电力供应企业的正常运行。

其次,东京电力最大的两块债务是银行贷款和公司债,而其公司债的主要买家仍是金融机构。而且,东京电力在公司债市场影响巨大,事故后致使日本公司债收益率迅速上升,并导致了另外9家日本电力公司放弃本年度发债计划。

最后,当企业进入破产并清算后,受偿顺序依次为:员工工资、社保和税收;抵押债权;普通债权;最后是优先股和普通股。对受害人的赔偿属于普通债权,东京电力需支付完员工工资、社保、税收和抵押债权之后,才能支付赔款。

临时国有化也曾是计划中的一部分,这或许会打破延续了60年之久的电力运营区域垄断格局。不过,首相菅直人支持政府将电力生产和电力传输分拆为两个部门的动议,只获得一小部分政治家的支持。目前看,最终赔偿方案的出台否定了国有化的方案。

根据日本政府的事故赔偿方案,政府将通过一个新设的赔偿支援机构向东京电力注资。这一机构将根据东京电力的实际赔偿能力,通过认购其优先股等方式向东京电力提供资金支援。2011年6月14日提交到日本国会的法案,希望帮助东京电力向事故受害者支付赔偿。它会建立一个机制,使日本政府能够将大量的资金转到东京电力手中,再由东京电力将资金补偿给核事故的牺牲者。而这笔资金将由东京电力来逐步偿还,其他的核电运营商也会帮助这一目标实现。新设的公用事业公司可能会购买东京电力公司的资产。一个内部人士认为这会导致部分国有化。另外,有人估计新实体会买东京电力新发行的债权,满足东京电力公司的责任。8月3日,日本议会通过东京电力公司对核事故受害者的赔偿方案。

日本政府最终选择以购买优先股形式向东京电力注资的方案,显然还有着来自银行债权方的博弈压力。有了政府注资,使得东京电力即使在面临破产时,银行债务还有政府资金来垫底。

事实上,政府注资将东京电力拉离破产边缘。不到万不得已,日本政府不会允许东京电力走向破产的道路。

据报道,日本政府内部讨论过一个方案,可能先由政府接手监管东京电力,继而着手重组和拆分。依照该方案,一旦东京电力赔偿金数目确定、福岛核电站辐射泄漏处理成本估算完成,就可以进入破产程序。政府制定出特别措施法,将东京电力置于政府监管之下,为破产重组铺平道路。同时,东京电力将重组为一家控股公司和数家子公司,分别经营发电和输电业务。在发电部门中,火电和水电部分将逐步被出售。最终,东京电力将变身为一家输电企业,规模远远小于现在。有日本政府人士说,拆分可能在制定特别措施法两年或三年后开始。最终,这份方案没有获得批准。另有日本官员表示,“关于东京电力破产重组的方案仅在总理官邸和国家战略室内部讨论。”

不确定性:远比表面的复杂

政府出手是拯救东京电力的关键一步,而其走出核危机阴霾,恢复盈利能力、股价回升的时候,股东们的春天也就不远了。不过,实情况远比表面复杂。如果赔付年限延续8年,也就是到2019年,东京电力的赔付义务才能基本完成。然而,研究显示,福岛第一核电站的5-6号机组也恰好分别于2018和2019年到期,届时东京电力又将面临资产勾销带来的冲击。

对于已购进东京电力股票、等待获取其恢复盈利后股价回升暴利的对冲基金来说,何时才会兑现在东京电力上投资收益,我们将持续进行跟踪。

不过,过去的很多案例表明,受压资产投资策略“玩的就是心跳”,投资者能否如预期般获得巨额回报,天时、地利、人和种种因素,一个也不能少。这从结果完全相反的德尔福和通用汽车的案例中可以明确看出。

森林资源资产化 篇7

新时期的民族地区林业肩负着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重重任,加快林业发展已成为我国人民面向21世纪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成为中华民族谋求生存发展的根本大计。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应该赋予林业重要的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应该赋予林业首要的地位。森林资源资产化经营路子可有效地解决林业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关系。

黔东南州是一个少数民族地区,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全州辖16个县市、205个乡镇,国土总面积3.0337万km2,距省会贵阳170km,是南方重点林区,也是全国7个杉木中心产区之一。贵州省有10个林业重点县,其中8个在黔东南。据2007年《统计年鉴》,全州总人口444.62万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1.9%。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165664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512104万元、第二产业461481万元、第三产业683055万元,人均生产总值3738万元;职工人均工资1649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41元,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8366元。这里群峰叠嶂,林木葱茏,被誉为“贵州高原上的翡翠”,孕育着世界同纬度地区罕见的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黔东南境内植物种类繁多,生长期长,是多种植物区系成分交叉荟萃的场所。2005年已鉴定出境内森林植物3259种,为302科1038属。在木本植物中,列为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树种有秃杉、银杏、鹅掌楸、蓖子、三尖杉等37种,速生用材树种39种,油脂及芳香油脂树种239种。丰富的资源条件没有给勤劳智慧的黔东南林业经营者带来富裕的生活;相反,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积压在资源上和黔东南的山头地块,林业经营者不堪重负,生活水平没有显著提高,因此探索林业经营的新出路是黔东南经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

2 黔东南州森林资源现状

2.1 森林面积

根据黔东南州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三次复查成果(2006年),全州土地总面积303.37万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05.61万hm2,占全州国土总面积的67.8%;非林业用地96.76万hm2,占全州国土面积的32.2%。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136.96万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66.61%;疏林地7.84万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3.81%;灌木林地25.12万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12.22%;未成林造林地7.2万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3.50%;无立木林地4.16万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2.02%;宜林地24.32万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11.84%。新标准森林覆盖率50%,森林法标准森林覆盖率54.43%。

2.2 森林蓄积

根据贵州省黔东南州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三次复查成果(2006年),全州活立木蓄积量为10195.52万m3。按地类划分,有林地蓄积量9528.50万m3,占活立木蓄积的93.45%;疏林地蓄积17.51万m3,占活立木蓄积的1.71%;散生木蓄积量278.00万m3,占活立木蓄积量的2.74%;四旁树蓄积量213.63万m3,占活立木蓄积量的2.10%。按乔木林林种及龄级划分,乔木林总蓄积量为9456.77万m3。在各龄级蓄积量中,幼龄林2391.49万m3,占乔木林蓄积量的25.29%;中龄林4775.64万m3,占乔木林蓄积量的50.50%;近熟林1203.63万m3,占乔木林蓄积量的12.73%;成熟林937.68万m3,占乔木林蓄积的9.92%;过熟林148.3万m3,占乔木林蓄积量的1.57 %。在各林种蓄积量中,防护林5259.35万m3,占乔木林蓄积的55.61%;特用林517.62万m3,占乔木林蓄积量的5.47%;用材林3459.96万m3,占乔木林蓄积量的36.59%;薪炭林190.16万m3,占乔木林蓄积量的2.01%;经济林29.68万m3,占乔木林蓄积量的0.32%。

3 优势与劣势分析

优势与劣势主要通过内部因素评价矩阵进行分析。根据关键内部因素的重要程度给予不同的权重,根据关键因素的实际情况赋予不同的分值,加权数等于权重与得分的乘积,见表1。通过对关键因素森林资源、交通条件、发展意识、投资环境、管理运作能力及资金的加权分析得出,黔东南森林资源资产化运作的综合得分为1.90分,说明其内部因素具有一定的优势。从内部因素矩阵评价结果来看,黔东南州森林资源资产化具有一定的可能性。

4 机会与威胁分析

机会与威胁主要通过外部因素评价矩阵进行分析。根据关键外部因素的重要程度给予不同的权重,根据关键因素的实际情况赋予不同的分值,加权数等于权重与得分的乘积,见表2。通过对关键因素政策环境、林业分类指导和分区施策的区域发展战略、“生态立省、生态立州”战略、木材及林产品需求持续状况、世界林业发展趋势、WTO带来的机遇,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和流转机制、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加权分析,得出黔东南森林资源资产化外部因素评价综合得分为1.75分,说明其外部因素具有一定的机会。从外部因素矩阵评价结果来看,黔东南州森林资源资产化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5 战略选择

根据黔东南州森林资源资产化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分析,画出SWOT分析图。SWOT分析图划分为4个象限(图1),根据分析结果所在的位置采取相应的战略。根据SWOT分析图,黔东南州森林资源资产化战略位置位于第一象限,拥有相当的优势和机会,应采取SO战略—增长性战略,即利用优势和机会,全力以赴地在森林资源资产化道路上扩大经营规模,加大技术研发,引进相关生产线、积极拓展国内和海外市场,走规模经营的产业化道路。同时,要注意到森林资源资产化道路上的威胁和劣势,提高管理运作能力,调整知识结构,积极引进外资,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及流转机制,完善森林资源产权管理制度。

摘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当今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应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社会经济条件进行优化组合,有序开发。森林资源是民族地区的重要资源,只有将森林资源转化为森林资产,才能实现其变现的可能。以贵州省黔东南州为例,通过SWOT工具分析了森林资源资产化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从而选择发展战略。

关键词:森林资源资产化,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战略选择

参考文献

[1]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林业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2]黔东南州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三次复查成果报告(2000-2005年)[Z].贵州省黔东南州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2006.

[3]现代咨询方法与实务[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4.

艺术品正在资产化、金融化和大众化 篇8

拍卖交易让艺术品金融化初具萌芽

艺术品金融近年来渐渐成为热门话题。自中国出现拍卖公司以来,艺术金融已初具萌芽,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不久前发布《2015全球艺术市场年度报告》显示,尽管全球经济不景气,但艺术品市场仍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其中纯艺术类市场通过公开拍卖,获得高达112亿美元的总成交额。而随着国内消费信托瞄上艺术品以及电商崛起,艺术品金融再次点燃投资者的热情。

从2010年开始大规模发展,随着金融资本不断地进入艺术市场,市场对艺术品的投资收藏从简单的个人爱好,衍生出一种新的财富管理类型。熟悉艺术品金融圈的人士可能比较了解:一幅1—2平尺的唐卡画作在国内也就卖两三万元,但是同一幅作品到了欧洲市场,售价500万元也不足为奇。

“从理论上讲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拍卖的价格一与作品本身的好坏有关;二与现场有关,比如拍卖师、现场气氛以及到场的藏家有关。总之拍卖的价格会受很多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其次,普通的受众只会关注拍卖的价格,而这些拍卖数据只是来自于互联网的搜索或者媒体的报道,而不是行内的真实价格,因为很多拍卖价格是不对外公开的。”中国最早从事艺术品基金管理的资深人士、2009年创办北京德美艺嘉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CEO董艺,日前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拍卖只是艺术品经营的一个很小的链条,做艺术品全产业链肯定离不开金融化。作为致力于艺术品领域的专业公司,要完成艺术品全产业链的整体布局,形成了融艺术解决方案、艺术推广、艺术金融、艺术公益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商业模式,具有运作和管理国内的当代艺术基金的丰富经验。”

艺术品正在资产化、金融化、大众化

中艺财富文化艺术品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沙水兵在艺术品投资领域探索将近20年,从基础研发开始,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滴地积累,期间经历过许多挫折,但却从未轻言放弃,最终开发了一套完整的集艺术品、金融、互联网为一体的艺术品综合服务平台。这套创新的艺术品营销模式,使中艺财富在整个艺术品投资行业遭遇“寒潮”的情况下逆势上扬,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仅2015年销售额就达21亿元。沙水兵就艺术品金融的话题告诉记者:“中艺财富敢为天下先,以艺术品及其资源资产化、金融化、大众化为主线,开创了1+6艺术品创新营销模式,成立了中艺财富画院,并设立了文化金融发展基金,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艺术品投资创新发展之路。作为中国艺术品综合服务平台,中艺财富在投资方式上也给出不同形式的选择,我们的应用平台从拍卖、认购、交易、微购、博宝等多种方式实现保值增值。”以中艺交易平台为例,记者了解到,中艺财富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方式,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规范原则,以艺术品的未来收益权等为交易对象,为各类文化艺术品提供专业化交易平台,打造文化艺术品综合电子交易服务中心。投资者通过三方支付方式出入资金,资金由中艺财富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通联支付公司和建设银行共同托管,实现资金的安全结算和有效监管。

沙水兵说,他一直未雨绸缪,思索如何让艺术真正地走近人民,“书画版权开发中心”的建立,让中国执著于书画艺术的普通老百姓有了市场需求。“中艺财富投资1000多万元从德国、日本等地购置了最先进的数字化保护设备,将近20年来收藏的10万多幅当代名家作品进行版权开发并投放市场,从而让艺术精品走出深阁,走下神坛。让普通书画爱好者能低价买入自己喜爱的书画作品。同时,为了杜绝真假虚高、鱼目混珠现象,中艺财富画院特意将书画复制品进行编号编码,以维护书画艺术品市场秩序”。

艺术家作品价格短期增长太快不是好事

艺术品投资在当下的中国可谓如火如荼,随着全国两会关于文化事业的相关文件的逐步落实,人们对于艺术品收藏的热情越发高涨,艺术品资源的价值被认知,较高的投资回报率也成为吸引买家入场的主要原因。

德美艺嘉《艺课堂》中董艺讲过这样一段话:艺术品的市场价格是有一级市场(画廊)和二级市场(拍卖会)之分的。当整个大市场货币过度泛滥时,艺术品市场就会暴涨,艺术市场也会做出调整,一级市场一般波动不会太大,是相对稳定的;二级市场则会受到很大影响,但无论怎样二级市场(拍卖)的价格都与艺术家本身的利益无关,只是从宣传上可以提升艺术家的宣传力度。其实在世的绝大多数艺术家作品是不上拍的,绝大多数艺术家的作品都是通过一级市场(画廊)出售的,一级市场的体量是二级市场的几十倍,所以拍卖只是冰山一角。

想收藏一幅冉冉升起的新星的作品,该参考画廊还是拍卖市场的价格?面对跌宕起伏的价格,到底怎样的价位才算合理?董艺认为,其实从国际上来看,拍卖公司拍卖的是一个艺术家5年前创作的作品,也就是说一个艺术家只有经过5年以上的一级市场上的消化吸收,包括学术上的磨练,拍卖会才受理。所以应参考的价格是画廊的。画廊对艺术家市场价格的定位其实是有一个标准的,比如八大美院刚毕业的新星艺术家,国画系工笔画刚开始是5000元一平尺,因为工笔的出产量很慢。而写意花鸟、山水可能就1500元一平尺。而100cm×100cm的油画可能卖到1万到2万元,但通过一段时间的推广以及个人的曝光度增长,他的价格可能就会涨到4万到5万元。其次,短时间内艺术家作品价格增长太快不一定是好事,也不会长久。比如去年水墨作品就很热,增长也很快,可以由6000元一平尺增长到1万元一平尺,其实这是不正常的,短时期内翻4倍,这就等于是提前消费艺术家的创作能力。

从投资者层面上,价格相对较低的名家精品成长性会更佳,如果艺术品的投资者希望财务收益最大化,通常情况下应该购买不是很贵且有升值潜力的艺术品。当然,这需要练就一副好眼力和敏锐的嗅觉。

森林资源资产化 篇9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是指根据特定的目的、遵循社会客观经济规律和公允的原则, 按照国家法定的标准和程序, 根据被评估森林资源资产的实际情况、所掌握的市场动态资料和对现在和未来进行多因素分析, 对森林资源资产所具有的市场价值以至预期收益进行评定估算。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应着重注意以下问题:

1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依据

除林业行业通用的相关法规及评估行业的评估准则以外, 林业评估工作主要由以下几个相关法规予以规范:

财政部、国家林业局于2007年1月1日发布实施的财企[2006]529号《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暂行规定》, 主要规范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评估范围、评估机构和人员、核准与备案等。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林业部于1996年12月16日发布实施的国资办发[1996]59号《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 (试行) 》, 主要规范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程序和基本方法等。

国家林业局于2008年5月1日发布实施的LY/T 1721-2008《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 主要规范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的体系和方法。

2 需要评估的经济行为范围

国有森林资源资产占有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应当进行资产评估:

森林资源资产转让、置换;森林资源资产出资进行中外合资或者合作;森林资源资产出资进行股份经营或者联营;森林资源资产从事租赁经营;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担保或偿还债务;收购非国有森林资源资产;涉及森林资源资产诉讼;法律、法规规定需要进行评估的其他情形。

3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有关法规

除林业行业通用的相关法规及评估行业的评估准则以外, 林业评估工作主要由以下几个相关法规予以规范:

财政部、国家林业局于2007年1月1日发布实施的财企[2006]529号《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暂行规定》, 主要规范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评估范围、评估机构和人员、核准与备案等。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林业部于1996年12月16日发布实施的国资办发[1996]59号《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 (试行) 》, 主要规范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程序和基本方法等。

国家林业局于2008年5月1日发布实施的LY/T 1721-2008《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 主要规范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的体系和方法。

4 委托评估机构进行森林资产评估需准备的材料

评估委托书的内容包括:评估目的、评估对象与范围、评估基准日、评估时间等。

有效的森林资源资产清单 (即小班因子表) , 是指以具有相应级别的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单位编制的、以小班为单位的资源资产清单。

其他有关资料: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立项审批文件;森林资源资产林权证书;林业基本图、林相图、作业设计调查图;森林资源产出量的经验数据及相关资料;有特殊经济价值的林木种类、数量和质量材料;当地森林培育、森林采伐和基本建设等方面的技术经济指标;按照评估目的必须提交的其他材料, 如森林景观资产资料等。

5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操作程序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包含以下基本操作程序:

评估项目的核准 (仅限于核准制项目) ;项目洽谈与签约;委估森林资源资产现场调查 (或核查) ;评估相关资料的现场收集;相关资料的分析与整理;评定估算;提交评估报告书;评估报告及相关资料的备案。

6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以总体、森林类型或小班为单位进行评定估算, 主要方法有市价法、收益现值法、成本法、清算价格法和其他方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应根据评估方法的适用条件、评估对象、评估目的选用一种或几种方法进行评定估算, 综合确定评估价值。

林木资产评估要根据不同的林种, 选择适用的评估方法和林分质量调整系数进行评定估算, 评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市价法包括市场价格倒算法、现行市价法;收益现值法包括收益净现值法、收获现值法、年金资本化法;成本法包括序列需工数法、重置成本法;清算价格法。

林地资产评估主要有现行市价法、林地期望价法、年金资本化法、林地费用价法。

7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报告书的有效性

资产评估报告书是评估机构在完成评估工作后, 向委托方提交的说明评估目的、程序、标准、依据、方法、结果及其适用条件等基本情况的正式法律性报告书。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报告需加章评估机构公章, 所在评估机构的两名注册资产评估师、两名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专家、评估机构法人同时签字盖章后, 方可产生法律效力, 以上六项缺一不可。并且, 有效评估报告的附件中应有评估机构评估资质证书、营业执业及相关签章人员的资质证书复印件, 以备委托方及相关审查部门查验。

8 森林评估结果的核准与备案

国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项目, 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

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项目, 实行核准制, 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核准或授权核准。

其他地区国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项目, 涉及国家重点公益林的, 实行核准制, 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核准或授权核准。对其他国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项目, 实行核准制或备案制, 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规定。对其中实行核准制的评估项目, 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核准或授权核准。

国有森林资源资产占有单位在进行与资产评估相应的经济行为时, 应当以核准或备案的资产评估结果为作价参考依据。在产权交易过程中, 当交易价低于评估结果的90%时, 应当暂停交易, 在获得产权转让批准机构同意后方可继续交易。

9 森林资源抵押评估中应注意的问题

9.1 可以抵押的森林资源资产

林木资产, 单位或个人投资的, 通过林权证或相关租赁协议, 明确产权关系的林木资产, 包括用材林、经济林、竹林、苗圃, 均可以进行抵押。

林地使用权资产, 单位或个人已一次性付清未来若干年租金, 并且通过办理林权证, 明确产权关系的林地未来若干年林地使用权资产, 可以进行相关抵押。

9.2 森林资源资产银行抵押贷款应注意的问题

出具评估报告的评估机构资质要符合国家规定, 评估报告中相关附件要齐全。

评估值与实际可贷款额度存在差异, 一般根据银行风险控制评价的不同, 可贷款额一般占评估值的30%~70%不等。

对于有林权证的森林资源资产, 抵押后, 应在林权证上注明抵押事项。

参考文献

[1]刘晓光.谈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及其资产化管理的再认识.森林工程.2004-07-15.

浅谈农村土地资产化的收益分配机制 篇10

土地资产化, 是指把土地这一稀缺资源作为资产来经营, 发挥其资产化效益, 从而获取一定经济利益的过程。农村土地资产化主要将集体土地所有权或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地承包经营权等进行市场化配置, 使权利主体获得经济报酬和收益, 促进农村土地的合理高效利用。按照西方经济学的“经济人”和“理性行为”假设, 各产权主体以谋求最大收益为目标, 土地开发、经营和管理等经济活动最终都要体现在土地资产收益的分配上, 产权关系实质上是土地产权不同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因此, 构建农村土地资产收益分配的机制、保障农村土地各产权主体的合法权益, 减少各权益主体之间的冲突与摩擦, 促进土地经济资源有效配置, 是实现社会公平和土地资产化保值目标的关键。

二、农村土地资产化收益分配现状

在物权法语境中, 所有权是完全物权、自物权与私权, 包括对标的物的占有、使用、收益与处分等权能, 具有自主性与独立性, 在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自由地决定如何利用或处分其财产, 并享有其收益。而国家依靠其政治权力 (或行政权力) 获得土地上的收益称为税, 它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固定税额和固定税率) 而不体现任何对等的交换关系。但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在很大程度上受行政权力的控制, 并不具备自主性、完整性与自治性, 在收益分配上未能体现所有权利益, 而行政权力对农村土地收益的获取已远远超出了税收的范畴。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产权特点是集体内的农民“共有私用”, 在这种所有制下, 集体的任何个人首先是所有者, 又是非所有者。既是所有者, 又是非所有者, 这就是土地集体所有制中所有者的二重性。由于二重性矛盾的存在, 任何个人都是所有者又不是所有者, 因此, 任何个人都不能单独行使所有权职能, 人们必须通过某种集体行动来行使和实现公有权。然而, 通过集体行动是极不经济的。

三、农村土地资产化收益分配机制构建

(一) 参与收益分配的权利主体

1.各级政府。马克思在谈到国家权力时指出, “在我们面前有两种权利:一种是财产权力, 也就是所有者的权力;一种是政治权力, 即国家的权力。”国家关于土地资产权益的实现主要是依靠这两种权利。在我国, 马克思所指的“所有者的权力”则是指城镇国有土地所有者的国家和集体土地所有者的权力, 而对农村土地而言, 主要是指农民集体而不包括国家。在农村土地资产化收益中, 国家只能依靠其第二种权利即政治权力 (或行政权力) 来获得土地收益, 这种收益即称为税。

2.农村土地所有者。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地租的占有是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其实质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获取的土地收益, 是土地产权人凭借土地权利分享的一份生产成果。地价则是地租的资本化, 指农村土地所有者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的基础上, 将一定年限使用权一次性的出让给土地使用方所获得的收益, 也指将农村集体所有土地所有权按照某种约定出让所应得的收益。农村土地资产化中农村土地所有者得到地价, 应该是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最高最佳使用的土地价值, 包括土地转换用途产生的增值收益;这个地价必须是公平市场条件下达成的市场价值, 未受行政权力侵蚀的地价。

3.农村土地承包者。根据我国《物权法》的相关规定, 农民个人拥有全部集体财产的成员权, 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民集体成员依法享有的权利, 是一种与农民集体成员身份不可分离的权利。此外, 土地承包经营权本身具有物权的性质, 具有排他性且具有长期稳定性。因此, 农村土地资产化收益分配中, 农村土地承包者理应获得土地的绝对地租、级差地租Ⅰ和垄断地租的一部分。

4.农村土地经营者。农村土地经营者是农村土地的最终使用者, 通过资金、劳动、技术等各种要素投入来提高土地单位面积的产量, 增加土地收益, 也就是马克思地租理论所论述的级差地租Ⅱ, 对于这部分资产化收益应该根据要素投入“谁投资, 谁受益”的原则进行分配。

5.其他利益主体。在农村土地收益分配中, 除了政府以及以上三个直接利益主体外, 还有一些间接利益主体, 主要包括基层农村经济组织及农村土地资产化中介组织等。随着农村土地资产化的推进, 它们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分享土地资产化收益。

(二) 农村土地收益分配的具体形式

1.地租。地租, 即指农村集体所有者或承包者通过合同、合约, 将一定期限内的土地承包权出租给其他使用者, 所收取的费用。

2.地价。地价在我国一般是指土地所有权不变时出让若干年期的土地使用权所应支付的代价。因此, 土地价格的内涵实际上包含土地资源价格和土地固定资产价格, 前者是以“虚幻的价格”形式出现的“真正的地租”———地价;后者是土地资产的折旧和投资利息。土地价格为二者之和的资本化。

3.分红。分红, 亦称利润分享, 即分配红利的简称。农村土地资产化收益分配中, 分红是对农民将土地产权参与股份合作的投资回报, 这种形式可以使农民获得长久的、有保障的收益, 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 是一种很好的分配形式。

4.利润。利润的形式有实现利润、上缴利润和税后利润等。实现利润是销售收入减去各项费用支出的余款;上缴利润是按规定上缴给国家的利润, 而税后利润是实现利润按国家规定上缴一定比例后留归的部分等。

5.土地管理费。土地管理费, 是指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作为农村集体土地的管理者在土地资产化收益分配中所获得的部分收益。根据我国《物权法》及《土地管理法》等法律规定, 农村土地由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 在土地资产化过程中, 它们代表农民个体参与土地产权市场交易谈判, 使土地资产化收益得以实现, 是农村土地资产化中重要的环节。

6.土地税收。税收主要包括契税与土地增值税, 前者是针对土地流转与征收一定数额的税, 后者是按土地价格增加值征税。对土地资产化收益进行征税既体现了政府的政治权力及在土地资产化中投入的管理因素, 也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把因社会发展所增加的土地价格还诸于社会共享,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平衡收入、保持社会公平发展的作用。

(三) 农村土地收益分配总体框架

经过对农村土地资产化收益分配的主体及具体形式分析之后, 可以对农村土地资产化收益分配形成一个总体框架, 如图1所示。

这一分配框架表明在农村土地资产化收益分配中, 土地的所有者、承包者和使用者是直接的受益主体, 国家政府机构、集体经济组织 (或村民委员会) 及中介服务机构是间接的受益主体。并且在具体的利益分配 (税率、管理费的确定) 方面, 要着眼于切实保护各土地产权人的合法权益, 使各权利主体的财产权利得到体现, 而不应该是满足于“使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 更不能随意使用行政权力侵害土地产权主体的财产权利, 过多地占有农村土地资产化收益;分配框架中参与土地资产化的相关主体具体分配比例, 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数量标准, 因为, 资产化的形式多样、各地所处区域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 分配的具体标准应根据所处区域经济发展情况, 按照公平兼顾效率的原则来确定。

四、促进农村土地资产化收益分配的措施

农村土地资产化过程中, 土地通过市场进行流转, 并通过市场功能对土地收益实现了初次分配。由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二重性矛盾的存在, 因此, 任何农民个人都不能单独行使所有权职能, 必须通过法定的常设机构来代表农民行使所有权, 参与土地资产化市场初次分配, 再由所有权行使机构向农民集体中所有成员进行再次分配, 具体如图2所示。

笔者认为完善的委托代理机制, 保障农民个体权利关键问题在于完善基层民主, 实现村民自治, 加强对代理方的制约与监督, 增加委托方的话语权。

第一, 建立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 并赋予其决策权和监督权。《物权法》第五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包、调整以及土地补偿费的使用分配等, 应当依照法定程序经本集体成员决定, 但未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行使。笔者认为集体所有土地毕竟是农民集体所有, 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行使必须代表农民集体的意愿和利益。建议通过明确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为农村土地资产化收益分配的权力决策机构, 村委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只是执行机构, 分配方案及土地权利流转方案均需经过村民大会表决方可生效。赋予村民会议对其他集体组织就一般事项做出的决定享有监督权, 为集体成员提供一种更有效可行的救济途径。集体成员对村民委员会、集体经济组织及其管理人员做出的决定认为侵害其合法权益的, 有权请求村民会议审查, 做出维持或撤销的决定, 对村民会议的决定不服的, 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撤消;或直接请求人民法院撤消。对于广大农民而言, 启动村民会议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显然要比启动诉讼程序容易得多。在通过村民会议仍得不到救济, 或村民会议直接做出的决议侵害集体成员合法权益时, 诉讼程序充当保证村民权益的最后屏障。

第二,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建立农民维权团体。学者于建嵘经过调查发现, 目前全国农村的许多地区存在各种形式的农民维权组织, 但由于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有结社自由等政治权利没有具体化, 政府有关部门往往以各种理由拒绝对农民维权组织进行必要的核准登记。由于得不到政府民政部门在程序上的认可, 它们大都还是没有取得“正式组织”资格的“非正式”组织。于建嵘认为如果只是一味对此类组织进行打压而不是有效引导, 很可能会使农民组织发展为秘密社团, 从“以法抗争”转向“非法抗争”的方向, 进而发展成为反体制的力量。因此, 我国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进一步明确公民结社自由等政治权利及其行使的条件与程序, 允许并规范农民维权团体的建立, 增加对弱势农民群体的救济渠道。

第三, 建立农民合作组织, 加强对农民的组织和教育。我国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不足, 据调查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时间不足7年。而农民参与民主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等村民自治, 行使其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等都需要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 农民合作组织是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的最有效、最方便的载体。只有农民组织才能产生对村干部所实施的政策、决定的影响力, 才能构成一个阶层的力量, 而力量的大小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阶层的组织程度。

参考文献

[1].罗士喜.基于土地资产化的农村社会保障构建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 2009 (2) .

[2].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 1972.

[3].于建嵘.当代中国农民维权组织的发育与成长[J].中国农村观察, 2005 (2) .

上一篇:前期工程下一篇:工科院校的思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