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的预防与控制

2024-05-21

结核病的预防与控制(精选五篇)

结核病的预防与控制 篇1

1 结核病的传染源

结核病的传染源是排菌的肺结核病人, 当病人咳嗽、吐痰、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产生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核, 健康人吸入后可发生结核菌感染[3]。

2 结核病的传播途径

结核病的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接触传染等, 呼吸道是结核病的最主要传播途径[4]。

3 结核病预防控制体系

结核病预防控制主要由组织管理和三种控制措施组成, 三种控制措施包括管理措施、环境和工程控制及个人防护。

3.1 组织管理

建立健全结核病感染预防控制管理组织, 制定政策、计划和预算, 评估感染风险, 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合理设计建筑布局, 开展健康教育, 实施监控和评价。

3.2 管理措施

管理措施是在诊断治疗传播性肺结核病病人过程中, 通过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防止产生飞沫核, 从而降低感染分枝杆菌的风险。

3.2.1 开展医院内肺结核感染风险的评估

①统计本院及院内特定区域内每年接诊的传染性结核病病人数及病人类型。对于接诊耐药肺结核病人或结核分枝杆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病人等一些结核感染风险高的部门应优先进行评估。②统计医院内特定区域是否存在导致空气中结核分枝杆菌浓度上升的因素。如环境通风、痰液收集、接诊病人的数量、病人停留时间的长短等。③留痰室、纤维支气管检查室、结核门诊诊室、结核病房等高风险区域的人员较易受到感染, 应重点关注。

3.2.2 制定结核病感染预防与控制计划

①制定和落实医院内感染控制计划, 尤其是结核病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政策。②制定和实施肺结核可疑病人、肺结核病人的门诊管理和住院管理制度。③建立健全实验室、纤维支气管检查室等高风险区域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降低暴露风险。④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和消毒隔离措施。

3.2.3 开展感染预防与控制、职业安全防护技术的培训

根据医务人员的工作性质开展有针对性的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培训, 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和正确使用结核病感染预防控制手册, 规范合理使用防护用品, 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3.2.4 开展预防结核病传播的宣传教育

通过在门诊大厅播放结核病感染预防控制的影像资料, 在医院内显要位置张贴宣传画, 在门诊大厅、候诊室、病房、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地放置结核感染预防控制小册子或宣传单等措施, 增加公众对结核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

3.3 环境和工程控制

环境和工程控制是第二级感染控制措施, 主要是对建筑布局进行合理设计, 对受到或可能受到结核病分枝杆菌感染的环境进行处理, 以达到降低空气中可吸入感染性微滴核的浓度。主要包括医疗建筑布局的合理设计与设置、通风和消毒。

3.3.1 建筑布局设置及隔离原则

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应满足“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 防止污染环境和病原微生物扩散”的要求。建筑布局合理, 符合医院卫生学要求, 并且有隔离预防的功能。根据感染风险的高低和污染程度进行明确的区域划分, 各区域标识清楚。通常分为四区:低危险区, 包括行政管理区、生活服务区等;中等危险区, 包括普通门诊、普通病房等, 高危险区:包括呼吸科门诊、呼吸科病房等;极高危险区:包括结核门诊和病区, 特别是耐多药结核病病房、感染疾病科门诊和病房、特殊检查场所等。

3.3.2 高危区域使用多种环境控制措施以降低空气中飞沫浓度

①自然通风, 借助外界的自然风形成室内的气体流动, 从而降低可吸入感染性微滴核浓度, 每天通风至少2次, 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70 min。②机械通风, 是使用机械设备将空气送进或排出某一空间, 达到气体交换的目的, 包括送风和排风两种方式。送风的方法可选用落地或台式风扇、具有新风功能的空调;排风可选用排风扇。中央空调具有送风和排风两种功能。采用机械通风时应保持房间门窗关闭。③混合通风, 使用自然和机械两种方法进行通风。

3.3.3 消毒

①空气消毒, 在室内无人的条件下可采取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每次照射时间≥30 min, 消毒时关闭门窗, 消毒完毕后打开门窗通风;空气消毒器, 适用于门诊及某些需要动态消毒的场所。消毒器每小时的循环风量必须超过消毒室内容积的8倍以上。空气消毒器应经试验证明可以杀灭结核分枝杆菌, 并应取得有关部门的许可批文;熏蒸或喷雾消毒, 一般选择在传染源已经离开或病情好转不再具有传染性时进行消毒, 可采用过氧乙酸熏蒸或过氧化氢复方空气消毒剂喷雾消毒, 原则上不建议每日使用化学消毒剂进行空气消毒。②污染环境表面预防性消毒, 消毒的重点是地面。对有污染源活动的区域 (包括实验室) , 在湿式清扫的基础上, 每天早晚用1 000 mg/L有效氯消毒液拖地, 拖把要专区专用, 用后洗净晾干备用;桌椅、门窗、柜、仪器设备 (有特殊要求的除外) 等可用1 000 mg/L~2 000 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每个诊室、病房备单独的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等物品, 每次使用前后用75%乙醇擦拭消毒。③其他物品消毒及处理, 每病床配有装足量1 000 mg/L~2 000 mg/L有效氯消毒液的痰盂, 用作分泌物、排泄物的随时消毒, 作用30 min~60 min倒入医院专用排污系统, 痰盂每天进行高压灭菌或高水平消毒;病人的生活垃圾和医务人员使用后的口罩、帽子、手套、鞋套及其他医疗废物均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执行。④终末消毒, 病人出院、转院、死亡后, 病房必须按上述措施进行终末消毒。

3.4 个人防护

是感染控制的第三层控制措施, 主要用于结核杆菌的高危险区域。

3.4.1 个人防护的基本原则

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 应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并遵循标准预防的基本措施。在进入实验室、耐多药结核病房等特殊环境时, 应根据操作的不同危险级别或生物安全水平合理选择个人防护用品, 包括根据需要佩戴口罩、手套、面罩, 穿隔离衣等, 以及通过接种疫苗实施主动免疫。

3.4.2 医用口罩的使用

医用口罩分为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和普通医用口罩。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等级高, 医务人员在接触传染性肺结核病人, 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病人, 以及进行高风险操作 (如气管插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 时, 均需戴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适用于医务人员或相关人员的基本防护, 以及在有创操作过程中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传播的防护, 肺结核病人或疑似病人就诊时或离开隔离室时也应戴外科口罩, 以减少带菌飞沫对周围空气的污染;普通医用口罩可用于普通环境下的一次性卫生护理。在佩戴医用防护口罩之前需要针对每个医务人员进行适合试验。

3.4.3 戴手套

①手有伤口时, 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结核分枝杆菌污染的物品时均应戴手套, 脱手套后应立即洗手。②严格遵守《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4 小结

医务人员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 他们在工作期间接触大量确诊或疑似结核病病人, 可能由于缺乏有效通风与消毒措施, 或结核防护措施不恰当等, 较普通人群更容易发生肺结核感染或患病[5]。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 合理的建设布局, 有效的感染预防体系, 恰当的个人防护措施和正确的消毒处理方法以及广泛的宣传教育, 不仅可减少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 还可减少病人间的交叉感染, 进而减低结核分枝杆菌在人群中的传播, 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摘要:[目的]为确保病人与医务人员安全, 控制结核病传播, 预防院内感染, 对如何预防控制结核病的传播进行探讨。[方法]通过采取建立健全结核感染预防控制管理组织和三级感染预防体系, 合理布局, 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个人防护措施, 开展感染危险性评估及预防宣传教育等有效措施, 降低院内感染率。[结果]有效避免结核病在医院内感染和扩散。[结论]加强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及规范化管理是降低医院内感染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结核病,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体系

参考文献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Global Tuberculosis Control:Epidemi-ology, Strategy, Financing[S].WHO, 2009:411.

[2]肖东楼, 赵明刚, 王宇.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8:35.

[3]赵春惠, 段钟平.住院医师传染性疾病防治规范化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158.

[4]赵春惠, 段钟平.住院医师传染性疾病防治规范化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159.

学校预防控制结核病的培训内容 篇2

(一)疫情

肺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

结核病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疾病之一,人类与结核的斗争史至少有两千多年。过去有一句俗话叫“十痨九死”,“痨”指的就是结核病,当时由于没有特效的药物,结核病的死亡率相当高。解放前,外国人讥笑中国人是“东亚病夫”,也主要是指结核病。以前有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描写结核病的情节,如《红楼梦》人物中就可发现有17人有结核病症状,最典型的是林黛玉死于肺结核的咯血。

结核病仍是目前严重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而且影响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是我国重点控制的疾病之一。据2015年WHO报告,我国结核病估算发病率为68/10万,估算发病数为93万,占全球的10%,占西太区发病总数的58%,占22个高负担国家的12%,仅次于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居22个高负担国家的第三位。我国结核病疫情虽然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依然是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发病人数多,疾病负担重,影响因素复杂,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近年来,我国各地在校学生结核病的疫情有明显回升趋势,学校结核病的暴发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也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正常发育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得了肺结核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和彻底治疗,不仅病人会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在校学习的机会,而且还有可能传染他人。

(二)传播途径

肺结核病是一种经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喷出的飞沫传播给他人。

肺结核病是由一种叫结核菌的细菌引起的传染病。但是,只有痰中能够查出结核菌的肺结核病人才有传染性。

当传染性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方式经鼻腔和口腔将结核菌喷出体外,在空气中形成气雾(或称飞沫),较大的飞沫很快落在地面,较小的飞沫很快蒸发成为含有结核菌的微滴核,并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如果空气不流通,含菌的微滴核被健康人吸入肺泡,就可以引起感染。

肺结核传染性的大小与传染性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排菌量的多少、咳嗽的频度、房间的通风情况及接触者的密切程度和机体抵抗力有关。咳嗽传染是肺结核传播的主要方式,但并不是所有接触结核菌的人都会感染结核菌或患结核病。结核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一个传染性肺结核病人一年中能使10-15人感染结核菌。一般来说,被结核菌感染并不一定都发病,只有当身体抵抗力降低时,才能发展成为肺结核病。感染结核菌的人群一生中发生结核病的概率大约为10%。

(三)症状

咳嗽、咳痰两周以上,或痰中带血丝,应怀疑得了肺结核病。

连续两周以上的咳嗽、咳痰通常是肺结核的一个首要症状,如果同时痰中带有血丝,就有极大的可能是得了肺结核病。其它常见的症状还有低烧、夜间盗汗、午后发热、疲乏无力、体重减轻等。

咳嗽: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早期肺结核一般不咳嗽和咳嗽较轻,慢慢加重,如果咳嗽经过抗炎

/ 3

治疗两周不愈,就应怀疑是否得了肺结核病,应及时就诊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咳痰:是常见症状,早期咳粘液痰,量少,空洞形成后痰量增加,块状,合并其它细菌感染后呈脓性痰。

咯血:是病变损害血管所致;在所有肺及支气管疾病中肺结核咯血占首位。

(四)检查

我国县级和县级以上的医疗卫生机构,城镇和城市设有检查治疗结核病的专门机构。

在我国所有的县城和一般的城市都有结核病防治所(站),大部分结核病防治所设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来的卫生防疫站)。这些机构是专门检查治疗结核病的,拥有专门的检查仪器和设备,还有专科医生。有肺结核症状者应该到这样的专门机构去检查。

主要的检查项目有查痰和拍胸部X光片等。

(五)治疗

肺结核病人应转诊到专门的结核病防治机构接受正规的治疗和管理,结核病是可以治愈的。

结核病的正规治疗必须有6-8个月的疗程,而且需要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才能彻底治愈,如果病人感觉病情好转或者由于其它原因而中途停止吃药,就很难治愈,因此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中要求病人每次服药均要在医务人员的直接面视下服用,以保证尽可能治愈所有的结核病人,减少传播。

一般的医院因其本身工作特点,难以实现对病人治疗全过程的督导管理,如果病人中途停药导致不规则治疗,极易产生大量的耐药病人,增加结核病的治疗难度,因此卫生部要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将有肺结核症状的可疑患者和肺结核病人转到专门的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统一的检查、登记、治疗和管理。

只要病人能按照医生的要求全程不间断地完成6-8个月的疗程,绝大部分病人都是能够治愈的。

(六)免费政策

国家免费为肺结核病人提供抗结核病药品和主要的检查。

目前,我国已经实行对肺结核病人进行免费检查和免费抗结核药物治疗。病人可到所在地的结核病防治机构接受免费检查和治疗。免费检查的范围包括:胸部透视、拍摄X光胸片和痰涂片检查。免费抗结核治疗的范围包括:规定治疗方案中的抗结核药物。而其他检查和治疗费用仍需自付。

(七)杜绝歧视

只有痰涂片检查呈阳性的肺结核病人才会有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开始接受正规药物治疗后2-3个星期传染性就会逐渐消失。

痰中没有查出结核杆菌的肺结核病人,凭当地结防机构的证明,就可以参加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对结核病人应该给予关怀和照顾,不应该歧视结核病人。

只要进行正规治疗,90%以上的病人都是可以治愈的。结核病患者自己也要树立信心,坚持治疗,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会有助于康复。

(八)预防

/ 3

预防结核病传播最主要的措施是及时发现和治好传染性的肺结核病人。

如果发现有连续咳嗽、咳痰超过两周或痰中带血的人,应立即动员他去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检查,并按医生要求正规治疗;对与肺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人员进行相关检查;对已经感染结核菌的人群,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预防结核病的发生;做好人口密集场所的通风和环境卫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为新生儿及时接种卡介苗(BCG),卡介苗主要对儿童期的结核性脑膜炎、粟粒型肺结核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学校结核病的预防工作要做到以下几点:

1、学校领导要认识到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根据学校的特点,把各项防治措施落到实处,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健康。

2、建立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及时发现结核病等传染病患者。认真做好新生入校体检和每年的教职员工健康检查工作,并将结核病检查列入大、中、小学及幼儿园学生以及教职员工健康检查的主要内容。

3、要做好在校师生的结核病治疗和管理工作。

4、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应密切配合,加强对学校校医或分管卫生保健工作负责人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培训,使其了解肺结核病的症状,及时发现并向结核病防治机构报告可疑病人,督促可疑肺结核病人到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接受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严防结核病在人群中的感染和暴发流行。

5、要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加强校园环境的清扫与消毒工作,对教室和集体宿舍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减少结核病的感染和传播机会。学校要通过健康教育课、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对学校师生进行结核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九)学校肺结核病人的发现、报告与管理

各级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应密切配合,加强对学校校医或分管卫生保健工作负责人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培训,使其了解肺结核病的症状,及时发现并向结核病防治机构报告可疑病人,督促可疑肺结核病人到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接受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严防结核病在人群中的感染和暴发流行。

要做好在校学生的结核病治疗和管理工作。对确诊的传染性肺结核病人要实行休学,在家隔离治疗,由家庭所在地结核病防治机构负责对病人的治疗和管理,待传染性消失后,凭结核病防治机构的证明方可复学;非传染性病人在治疗期间可以继续上学,其治疗由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负责,或在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的指导下,由校医负责,执行“监督化疗”,确保规则用药。

学校要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发现结核病疫情必须及时向所在地县(市、区)结核病防治机构报告,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在接到报告后,要立即采取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结核病的预防与控制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濉溪县2003—2010年上报的结核病控制工作统计报表和《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终期评估资料等,人口数据来源于濉溪县统计局。

1.2 方法

按《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1]和《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及有关《项目实施计划》所规定的指标、标准和定义进行调查、核实及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初诊病人来源情况

我县2003—2010年共接诊肺结核病可疑者16 486例,就诊人数的人口比例由2003年的0.90‰上升到2010年的2.53‰,整体呈上升趋势。初诊病人的来源主要为因症就诊,占就诊人数的32.86%;其次为转诊,占27.88%;因症推荐的占26.60%,其他方式及集中推荐的占12.66%,见表1。

2.2 病人的发现、登记情况

我县2003—2010年共登记活动性肺结核病患者7 799例,年均登记率为87.29/10万;登记涂阳患者3 922例,年均登记率为43.90/10万;登记新涂阳患者3 243例,年均登记率为36.30/10万,登记率由2003年的14.14/10万上升到2010年的36.21/10万(χ2=111.80,P﹤0.01);新涂阳任务指标年均完成率为104.85%,除防控初期的2003年为83.25%,其余年份均超越任务指标。2003—2006年涂阳和新涂阳患者的发现登记逐年上升,随着各项防控措施的见效,2006年以后开始逐年下降。2003年涂阳患者中新发与复治比例为1∶1.23,2010年涂阳患者中新发与复治比例为1∶0.06,复治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见表2。

2.3 病人治疗管理与转归情况

2.3.1 涂阳患者治疗满2个月时痰涂片转阴情况:

2003—2010年共登记涂阳患者3 922例,年均治疗满2个月痰涂片阴转率为93.55%,阴转率由2003年的83.29%上升到2010年的91.46%(χ2=12.04,P﹤0.01)。其中初治涂阳患者有3 072例治疗满2个月痰涂片转阴,阴转率为94.73%;复治涂阳患者有597例治疗满2个月痰涂片转阴,阴转率为87.92%。初治、复治涂阳患者治疗满2个月时痰涂片阴转率由2003年的86.98%、80.29%上升到2010年的91.97%、83.33%,见表3。

2.3.2 肺结核病患者治疗转归情况:

2003—2010年共登记涂阳患者3 922例,治愈3 676例,年均治愈率为93.73%,治愈率由2003年的86.21%提高到2010年的97.07%(χ2=31.04,P﹤0.01);其中新涂阳患者3 243例,治愈3 073例,年均治愈率为94.76%;复治涂阳患者共679例,治愈603例,年均治愈率为88.81%;涂阴患者3 768例,完成治疗3 600例,年均完成治疗率为95.54%。新涂阳患者治愈率由2003年的86.99%上升到2010年的96.89%(χ2=20.07,P﹤0.01);复治涂阳患者治愈率由2003年的85.58%上升到2010年的100.00%,两者的治愈率均呈波状上升趋势,见表4。

3 讨论

濉溪县自2003年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以来,县政府加大了对结核病控制规划的承诺和工作力度,提供了配套经费,建立了以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参与的结核病可持续发展机制;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防痨网,规范了病人发现、转诊、诊断、治疗和督导管理等工作流程,做到层层分工、责任明确,形成了医防合作、互通信息及防治结合的良好协作机制;并结合结核病项目资金的支持,我县如期完成了《规划》的终期目标。2003年全县以乡镇为单位的DOTS覆盖率达到100.00%,并持续至今;2003—2010年例涂阴患者,从而减少因患肺结核病死亡1 877人,避免32 728人感染肺结核病,避免新发肺结核病患者3 273人,直接减少的医疗费用约223.04万元,挽回的社会总价值约2.36亿元,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通过8年的防控,濉溪县肺结核病疫情得到有效遏制,发病率显著下降,但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增加、耐多药结核病人的治疗管理难度加大以及TB/HIV双重感染病人的增多等因素,给结核病防治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政府对结核病控制规划的承诺;继续加大结核病防治经费的投入;提高基层防治人员的技术水平;广泛开展结核病核心和关键信发现登记新涂阳患者3 243例,超额完成目标任务(3 093例);新涂阳治愈率由2003年的86.99%上升到2010年的96.89%,年均治愈率达到94.76%。

注:“-”表示无数据。

随着DOTS策略的深入实施,提高了新涂阳患者的规律治疗人数,患者服药由医务人员监督指导,减少了患者自行服药等不规律治疗现象,使涂阳患者治疗2个月痰涂片阴转率较防控初期的2003年得到显著提高,新涂阳患者的治愈率也较防控初期显著提高,减少了传染源,使新涂阳患者在2005年以后开始逐年减少,复治涂阳患者占新涂阳的比例也呈现下降趋势,有效地阻断了耐多药病例的增加。2003—2010年共治疗成功3 676例涂阳患者,治疗成功3 600息的宣传,增强民众参与防痨的意识,使病人能自觉去结核病专科门诊诊断、治疗,从而使结核病人的发现、转诊和治疗管理能继续规范实施。

摘要:目的 分析安徽省濉溪县2003—2010年结核病预防与控制效果。方法 按《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和《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及有关《项目实施计划》所规定的指标、标准和定义进行调查、核实及统计分析。结果 安徽省濉溪县2003—2010年共登记涂阳患者3922例,年均登记率为43.90/10万,其中新涂阳患者年均登记率为36.30/10万,登记率由2003年的14.14/10万上升到2010年的36.21/10万(χ2=111.80,P﹤0.01);新涂阳任务指标年均完成率为104.85%;涂阳患者年均治愈率为93.73%,治愈率由2003年的86.21%提高到2010年的97.07%(χ2=31.04,P﹤0.01),其中新涂阳患者年均治愈率为94.76%,复治涂阳年均治愈率为88.81%,两者的治愈率均呈波状上升趋势;涂阴患者年均完成治疗率为95.54%。结论 濉溪县结核病防治工作效果显著,认真执行DOTS策略是结核病人高发现率、高治愈率和防止耐多药产生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结核病,预防与控制,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2001-10-10.

学校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实施方案 篇4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和卫生部和教育部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09]53号)要求,切实做好学校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保障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背景

结核病是国务院确定的重点防控的重点传染病,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共卫生服务的重点工作内容。2007年起,省政府实施贫困结核病医疗救治民生工程。近年来,我省已出现多起学校聚集性结核病发病,且有增多的趋势。结核病主要通过近距离呼吸道传播。在群体环境下,如果存在结核病传染源,就特别容易发生结核菌的传播。学校(含托幼机构、下同)是典型的群体环境,存在发生结核病聚集性病例疫情的高风险,需要给予重点关注。

二、目标原则

(一)目标:建立卫生、教育两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完善并落实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制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切实做到对结核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预防控制学校结核病的发生和流行,保护广大师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原则: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分级负责,属地管理;预防为主,防控结合;分工负责,协调配合;依法管理,科学防治。

三、组织领导

各级卫生、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列入区域卫生规划,并成立学校结核病防治领导小组和专家小组,负责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具体负责学校结核病防治技术工作,各学校应予协助和落实。学校要指定在校医护人员或保健老师负责结核病防控工作,担负结核病监测、疫情报告、可疑病人转诊、管理、健康教育和日常管理等工作,并列入教育、卫生工作检查内容。

四、相关部门职责

(一)教育行政部门

1、负责学校和托幼机构结核病疫情预防控制工作的督促与检查,建立学生健康体检制度。

2、会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辖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学校有关人员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培训;

3、加强与卫生行政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本地区学校和托幼机构结核病疫情等相关信息。

(二)卫生行政部门

1、制定本地区学校和托幼机构结核病疫情预防和控制工作相关规定;

2、配合会同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开展对学校和托幼机构结核病疫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督促与检查,根据疫情状况,对学校及时下发监督意见书;

3、配合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共同组织开展学校和托幼机构结核病疫情预防和控制工作相关知识的培训;

4、向同级教育行政部门通报本地区学校和托幼机构结核病疫情相关信息。

(三)结核病防治机构

1、为学校开展结核病疫情防控、疫情监测与报告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定期到学校进行经常性技术指导;

2、对学校发生的结核病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并提出防控措施与建议;

3、协助学校对全体师生进行结核病防控、疫情监测与报告以及相关知识的宣传与培训;

(四)学校

1、建立健全本单位结核病疫情的发现、收集、汇总与报告管理工作制度,包括新生入学体检、教职工和学生定期体检制度;

2、按规定设立校医室、配备卫生专业人员,专人或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内结核病疫情、因病缺勤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

3、主动配合结核病防治机构做好传染性病人的隔离、密切接触者筛查、环境消毒、宣传教育等疫情处置措施的落实。接受教育与卫生行政部门、结核病防治机构对学校结核病疫情的督促、检查;

4、负责组织开展对本单位全体人员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5、学校主要领导是本单位结核病疫情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

五、监测报告

1、各级各类学校要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度,指定专职或兼职传染病疫情报告人。

2、结防机构一旦发现学校肺结核报告病例,应在3天内完成追踪;门诊医生一旦发现学校涂阳肺结核病例,应详细记录病人的学校(专业、年级、班级等)、住址和联系方式,立即通知学校,并由学校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其采取相关防控措施,防止传播扩散并积极进行救治。

3、结核病防治机构要定期对学校疫情报告人员进行结核病防治相关业务知识培训,每年至少一次,并为学校疫情报告人的日常工作提供技术支持;要经常到各级各类学校主动搜索疫情,及时发现疫情隐患。

六、预防控制

(一)日常预防

1、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利用健康教育课、班会、讲座、板报等形式,开展经常性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增进广大师生对结核病的了解,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要尽可能地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学习负担,增加营养,加强锻炼,注意个人卫生,勤晒被褥,不随地吐痰等。

2、各级各类学校要指定专人对教室、办公室、食堂、电教室、实验室、图书馆、音乐房、走廊和楼梯口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和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学校要实行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无儿童预防接种证要及时予以补证、补种后方准入托入学。

4、完善新生入学体检(包括大中专、高考体检)制度,将肺结核筛查列入检查内容,筛查工作必须按要求落实到位,并将检查结果列入学生健康档案。对确诊的传染性肺结核病人要实行休学、在家或住院隔离治疗,待结核病防治机构诊断无传染性后,方可复学;非传染性病人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实施休学或在校治疗,在校治疗就学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结核病人全程督导联合化疗管理规定,在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医生或校医的督导下,实施全程督导化疗,确保规则用药。

5、充分发挥学校卫生室和传染病疫情报告人的作用,及时发现咳嗽、咯痰二周以上或有发热、盗汗及咯血等可疑肺结核病症状的学生,按规定时限及时报告同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并由学校督促其尽快到结核病防治机构诊治。

6、结核病防治机构负责为学校结核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以及消毒工作提供技术服务,针对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向学校提出改进建议。

(二)疫情控制

在学校群体中,发现3例以上(含3例)有流行病学关联的肺结核病人时,即可认定为学校发生肺结核病聚集性病例疫情,需采取以下措施:

1、当学校发生肺结核病疫情时,应立即向辖区的结核病防治机构书面报告。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接到学校疫情报告后,要及时核实疫情,一旦确认,应立即组织结核病防治专业人员进入学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进行疫源追踪、密切接触者筛查,制定控制方案,指导学校落实各项防治措施,防止疫情蔓延。

2、县(市、区)结防机构为学校肺结核疫情的责任报告单位,应在24小时内向辖区卫生局及上级结防机构报告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波及的范围、人数、已采取的措施、下一步工作计

划;辖区卫生局及上级结防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应立即参与调查处理,并于24小时内分别向省卫生厅、省结防所报告。同时向同级教育行政部门通报有关疫情信息。

3、对发生肺结核疫情的学校,结核病防治机构要指导学校为师生和学生家长认真讲解结核病防治有关知识,消除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的恐惧心理,最大限度地消除结核病疫情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4、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对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的密切接触者要及时进行结核菌素筛查,结核菌素检查一般阳性或阴性的要注意定期观察;对结核菌素检查强阳性者,要拍摄胸片并进行其他检查,确定是否为活动性结核病人。

5、健康体检和密切接触者筛查时发现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但未发现活动性结核病灶的学生,在做好宣传工作的基础上,学生及家长知情同意后可以按照规定方案,给予三个月的异烟肼加利福喷丁预防性治疗并定期复查。药物性预防可在学校内进行,由结核病防治机构专业人员负责指导,学校卫生室或经过专门培训的疫情报告人员负责监督管理学生按规定服药,同时要进行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观察。患精神病、肝炎、异烟肼中毒者、嗜酒者不宜实施预防用药。

6、对发现的肺结核病人,要及时进行治疗管理,防止结核病疫情在校内传播蔓延;学校在查验结核病防治机构出具的准予复学证明书后,方可允许患结核病的学生复学。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应严格把关,不得为有传染性的患病学生开具准予复学证明。

七、监督管理

结核病的预防与控制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4月至2015年4月拘留审查所接收香港遣返偷渡人中有200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120例为男性, 80例为女性, 年龄25~70岁, 平均年龄为 (42.9±6.1) 岁, 所有患者到拘留审查所时, 经外医院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诊, 均符合肺结核临床诊断标准。

1.2 方法:

收集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患者登记本以及肺结核疾病控制统计表等相关资料, 将《中国工作指标及发现方式》作为基本依据, 对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后期的随访中, 200例肺结核患者中, 除5例并发肺气肿、3例并发肺心病外, 其余患者的症状明显缓解, 并且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

3 讨论

近年来, 肺结核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并且相比较艾滋病和病毒性感染等传染性较强的疾病而言, 肺结核具有较大的危害性, 不仅威胁患者健康, 在一定程度上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临床上在治疗肺结核时, 通常以对症治疗为主, 尤其是早期的治疗效果较好, 但是由于大多数患者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识, 发病后, 往往不会到医院就诊, 不仅延误治疗时机, 还容易导致肺结核感染源传播, 危害他人健康[4]。所以, 进一步加强肺结核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在一定程度上与肺结核疾病发生率的控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常情况下, 肺结核的预防控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 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

对于拘留审查所的医疗工作者而言, 在日常的工作中, 应该重视肺结核的预防和控制, 给偷渡人员及肺结核患者进一步加强相关疾病知识教育, 可以通过开展讲座、发放小册子以及公告宣传栏等方法, 讲解肺结核的发病原因、危害、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 使偷渡人员可以正确认识和了解肺结核, 掌握疾病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充分认识到预防肺结核的重要性。同时, 对于已经确诊为肺结核的患者, 还要进一步加强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的管理与监督, 让患者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咳嗽、说话或者打喷嚏时, 尽量远离他人, 尤其是在人群比较密集的公共场所, 不能随地吐痰, 定期将室内的窗户打开, 保持空气流通, 有助于切断肺结核疾病的传播途径。

3.2 控制传染源:

结核病的传染源主要为肺结核患者, 由于患者长期处于排菌状态, 容易给周围间接或者直接接触的人群带来一定的潜在危害, 并且有研究表明, 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结核患者传染性最强的阶段[5]。所以, 为了有效预防肺结核, 对于疑似肺结核的患者, 一定要加强X线胸片检查, 如果检查结果确定为肺结核, 需要严格按照原则, 进一步加强肺结核治疗, 控制患者病情, 对传染源进行控制, 从而有效降低肺结核的感染率。

3.3 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工作技能:在防治肺结核疾病的工作中, 医务人员作为其中的一个核心部分, 其综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与防治效果的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培训, 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 使医务人员对肺结核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和了解, 并且能够熟练掌握,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 对于疑似为肺结核的患者, 应该进一步加强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 一旦确诊后, 立即采取有效治疗和控制措施, 尤其是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 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有助于肺结核预防和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3.4 进行环境控制:

环境控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空气中的飞沫浓度, 从而减少人群暴露在结核分枝杆菌中的风险。首先, 应做到自然通风, 这是环境控制中最低廉、最简单的措施之一, 将门窗打开确保室内外的空气对流, 从而降低飞沫浓度, 使结核感染得到控制。其次, 进行机械通风, 该环境控制措施较为复杂, 也较为昂贵。主要用于自然通风不良的情况下以降低飞沫的浓度。第三, 进行空气消毒, 该环境控制措施主要室内, 并要确保无人且环境相对密闭时进行, 通过紫外线灯进行照射消毒, 利用臭氧和紫外线的协同作用, 照射消毒的时间必须在30 min以上, 且保证每周消毒1~2次。

3.5 抗感染治疗:

对于确诊为肺结核的患者, 应该将患者的用药史和药敏试验结果作为基本依据, 制定有效、合理的针对性化疗方案, 并且严格按照医嘱要求, 给予抗感染治疗。由于患者的病情存在着个体差异性, 所以治疗方法也有所区别, 尤其是老年患者, 应激能力差、机体抵抗力低下、年龄较大、免疫力低, 所以在确定用药剂量时, 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实际病情, 减轻药物用量, 避免药物剂量过大出现不良反应。同时, 药物治疗是临床上控制肺结核一个比较重要的途径, 尤其是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利福平以及链霉素等药物。此外, 用药期间, 一定要叮嘱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服药, 不能擅自更改药物剂量, 并且对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要学会正确应对, 从而实现用药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3.6 积极控制患者病情:

由于肺结核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所以, 一定要加强患病流动人口的控制, 耐心给患者讲解疾病控制和治疗的重要性, 对疾病的发生进行积极预防和控制, 并叮嘱患者尽量在家治疗和休息, 避免外出, 尤其是处于疾病发展期的患者, 具有较高的传染风险, 应该尽量呆在家中休息, 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肺结核, 降低传染率[7]。

综上所述, 临床上在对肺结核进行治疗时, 一定要全面掌握肺结核的发病原因、特征, 并且进一步加强肺结核患者的管理, 制定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 不仅可以控制患者病情, 在一定程度上还能降低出现肺结核的概率, 从而达到控制肺结核传播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谌小江.肺结核的发病现状及预防控制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 2015, 9 (3) :427-428.

[2]杨飞.试析肺结核的发病现状及预防控制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 2014, 23 (6) :287-288.

[3]郭飓飚, 王先化, 马前程, 等.昌吉市肺结核流行现状、发展趋势分析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 (中旬刊) , 2014, 24 (4) :2091.

[4]杨永红, 梁智林.卓尼县肺结核发病的现状以及防范对策的分析探讨[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 2 (17) :210-211.

[5]杨永红, 梁智林.卓尼县肺结核发病的现状以及防范预防对策的分析探讨[J].中国中医药资讯, 2011, 17 (9) :229-230.

[6]刘瑜.老年肺结核的预防及控制对策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 2013, 16 (8) :124-125.

上一篇:压力管道的设计要求下一篇:职校班主任工作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