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交流

2024-05-13

信息交流(精选十篇)

信息交流 篇1

前苏联情报学家米哈依洛夫在《科学交流与情报学》第二章中这样说道:“交流——这是各个体之间借助于他们共同的符号系统 (对人类来说就是口语、手势、文字等等) 进行情报交流。人类社会中提供、传递和获取科学情报的种种过程是科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机制, 这些过程的总和称之为科学交流。”虽然米哈依洛夫所用“科学交流”这一称呼与所下定义具有一定的认识作用, 但并非最后裁决, 当不同的研究者在接触这个研究领域时会采用不同的概念, 也会下不同的定义, 从而造成同一种实践活动出现不同理论定义的局面。关于科学信息交流, 曾经使用过的术语称呼有, 科学交流、学术交流、科学传播、学术传播、学术出版等。徐丽芳在专著《数字科学信息交流研究》中比较了与科学交流容易混淆的几对概念:科学交流与科学传播、科学交流与学术交流、科学交流与科学出版。在本文中, 笔者倾向于使用“科学信息交流”这一术语。冯惠玲、张辑哲主编的《档案学概论》第一章中有这样一句话:“现实中的一个颇有启示性且具讽刺意味的事实是:尽管人们在定义上纷争不已, 但谁心里都清楚所定义的事物是什么。谁也没有把图书当成档案来管;也没人把行政规章当做法律去执行。因为人的思维深处具备直接把握事物本质并达成一致的本能与默契。”

科学信息交流是信息交流的下位类概念, 它所交流的信息范围要小于信息交流。虽然已经存在了很多不同的定义, 但是并没有完全反映出客观的科学信息交流实践。因此, 笔者也提出一个科学信息交流的概念, 以供参考。科学信息交流是指科学研究信息从研究者到达用户, 并且可以从用户到达研究者之间的一种沟通与反馈过程。这里的科学研究信息包括正式的科学研究信息, 比如专著、论文等形式, 也包括非正式的科学研究信息, 比如科学研究者之间的直接对话、互相访问交流等形式。

二、科学信息交流的研究

本文把科学信息交流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小”科学时代的科学信息交流;第二个阶段是“大”科学时代的科学信息交流;第三个阶段是开放存取环境下的科学信息交流。

(一) “小”科学时代的科学信息交流。“小”科学时代指得是1650到1940年这一时期。在“小”科学时代, “用于科学研究的费用少得可怜, 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家也为数不多, 他们的劳动成果很少逾越大学和学院的围墙, 科学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曾是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问题。”“科学研究实验室人员工资的开支曾比这些人员所需的仪器设备的开支要大得多。”在这一时期, 科学信息交流的工具有学会、书信交换、定期出版物如期刊等。其中, 定期出版物是科学交流的主要工具。威廉·E·迪克写道:“从17世纪开始, 定期刊物是报道新发明和传播新理论的主要工具。我甚至说, 假设没有定期刊物, 现代科学当会以另一种途径和缓慢得多的速度向前发展, 而且科学和技术工作也不会成为如同现在一样的职业。”

随着科学信息交流活动的不断发展, 科学出版物的数量日趋庞大起来, 结果是一方面使得科学研究者要面对的文献量偏大;另一方面造成了文献查找的困难。解决办法是编制文摘、索引、综述等二三次文献, 还有就是出现了研究型图书馆、情报中心等科学信息交流的中介机构。同时, 还逐渐出现了一种单方面重视非正式科学交流的局面。代表人物是J.D. 贝尔纳 (John Desmond Bernal) 。

(二) “大”科学时代的科学信息交流。米哈依洛夫在《科学交流与情报学》一书中总结了“大”科学时代的十个基本特点, 有助于加深对“大”科学时代的理性认识:“1.由于研究的复杂性迅速增加, 因而采用很多复杂的和很昂贵的设备。2.科学研究工作的费用迅速增加。在最发达的国家中, 科研工作的费用占国民总产值的显著部分。3.职业科学家大军迅速扩大。4.在科学中按所利用的方法 (理论工作者和实验工作者) 和按所完成的功能 (研究人员、情报工作人员、组织者) 进行社会劳动分工。5.科学创造具有集体性。6.国家越来越多地参与科学研究拨款和扩大对科学研究方法的监督。7.主要的研究从高等学校转移到专业化的科学研究机构。8.科学的组织原则发生变化:在保留把科学传统划分成各个部门的同时, 越来越多地按课题的原则进行科学的组织工作。9.科学研究的地理区域在扩大。现在, 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中都在规模或大或小地进行着科学研究。10.科学成果应用到实践中去的时间迅速缩短。”

在“大”科学时代, 科学信息交流的研究者主要有苏联的米哈依洛夫, 美国的H·门泽尔、兰开斯特、Derek de Solla Price、格里菲思、加维、M·H·发哈尔伯特、R·L·阿克夫、R·罗森布拉姆、F·沃利克、W·M·卡尔森等人。这一时期, 主要的理论焦点有:正式科学交流系统的效率、非正式科学信息交流的重要价值、UNISIST等科学交流模型的提出与应用、新的科学技术在科学信息交流中的应用等。“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 这段时期是科学信息交流的繁荣阶段, 之后直到90年代, 该领域的研究却比较零落。当时间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 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 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大大改变了科学信息的环境, 于是, 科学信息交流研究开始重新抬头, 并一直持续到现在。

(三) 开放存取时代的科学信息交流。无论是“小”科学时代的科学信息交流, 还是“大”科学时代的科学信息交流, 都或隐或现地始终贯穿着正式科学信息交流和非正式科学信息交流两种交流途径的地位升降, 也都主要是使用着纸质文献的交流载体, 科学交流的效率虽有不断地提高, 但是都远远没有达到人们理想中的那种境界, 存在着种种不可回避的问题。如上所说, 科学信息交流的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而重新开始发展起来, 但是并没有达到“二战”后到70年代这段时期的繁荣景象, 甚至时不时地有倒退现象。而开放存取运动的兴起则仿佛是激活了濒临衰退的传统科学信息交流研究领域。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用了几年时间出版了《数字时代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论丛》, 共有三个研究进展系列:学科年度进展、个人学术专著和研究报告系列。里面很多文章是211项目和985项目研究成果。其中没有一篇是直接谈及科学信息交流的, 只有开放存取。笔者在CNKI中进行检索, 年限选择1980到2010, 检索项选择“主题”, 检索词输入“开放存取”, 匹配模式选择“精确”, 得到706条记录;其他条件不变, 把检索项换为“篇名”, 则得到386条记录。同等条件下, 检索项选择“篇名”, 检索词输入“科学信息交流”, 得到12条记录;检索词不变, 检索项选择“主题”, 也仅得到57条记录。研究者主要以图书馆和高校相关院系为核心。众多研究者在论述开放存取的内容时往往割断了开放存取与传统科学信息交流之间的联系, 没有认识到开放存取是科学信息交流发展的第三阶段。

1962年, 托马斯·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出版。该书提出了一个科学发展的模式:前科学——常规科学——科学革命——新常规科学。对应为内在机理的范式, 即前范式阶段——范式主导阶段——范式危机阶段——新范式形成阶段。科学信息交流研究本身是一门科学。从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理论角度来看, 这门科学目前处于哪个发展阶段呢?笔者认为, 从“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是科学信息交流研究的范式主导阶段, 因为研究者主要围绕得是正式交流和非正式交流来思考问题的;而从该领域研究不景气的70年代到90年代可以看成是范式危机阶段, 因为人们对旧有范式已经渐渐淡漠, 而又没有提出学科理论发展的新理论;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 开放存取运动不断发展, 从国外慢慢波及到世界各国, 以开放存取研究为核心, 一个新的科学信息交流研究范式正在酝酿之中。开放存取的研究当前处于“百家争鸣”状态, 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整合与发展, 科学信息交流的研究会走向一个新的稳固的“研究共同体”。

三、科学信息交流的分类思考

米哈依洛夫在《科学交流与情报学》一书中提到, “基本上由科学家和专家自己来完成的那些过程属于科学交流的非正式过程”, “借助于科学技术文献进行科学情报交流的过程, 是科学交流的正式过程”。正式交流途径的主要特点是间接性;非正式交流途径的主要特点是直接性与个体性质 (即主要由研究者自己去完成) 。许志强在《情报“正式交流过程”新探》中从新的角度对科学信息交流的正式交流过程和非正式过程进行内涵界定。“所谓情报的正式交流过程就是指有‘守门人’参与的情报交流过程。所谓情报的非正式交流过程就是指没有‘守门人’参与的情报交流过程。换句话讲 , 就是指‘情报的生产者与利用者之间直接进行的情报交流’。”

不过, 据笔者看来, 科学交流正式过程和非正式过程的划分根据不够科学, 他凭什么断定某种方式是正式或非正式?需要打破这种科学交流划分巨大作用的神话, 提出新的划分方法, 以适应新的科学信息交流实践。因此, 笔者试图重新做一个理论说明。如果科学家或专家的研究成果能够作为自身学术水平、研究成果科学性评定依据的, 那么, 这种科学交流过程就可以看成是正式过程, 否则就是非正式过程。

正式交流途径是指能够表明研究者学术水平与影响力, 能够为研究者学术研究成果提供鉴定依据;非正式交流途径最主要的特征是不能为研究者学术研究成果提供鉴定依据, 当然这种交流途径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表明研究者的学术水平与影响力。

参考文献

省厅信息交流材料 篇2

提高信息宣传工作水平

盐城市审计局

2010年,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厅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新时期下加强信息宣传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完善审计信息宣传工作运行体系为抓手,以不断提高我市信息宣传工作水平为目标,扎实推进信息宣传工作正常化、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宣传工作在服务领导决策、宣传审计工作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收获了新的成绩,在市委、市政府继续保持信息工作一等奖,在省厅信息宣传考核中保持较好位次。

一、强化思想认识,营造浓烈的信息宣传工作氛围。认知决定思想,思想决定行动。面对我市信息宣传工作已经连续高位运行十多年的较好成绩,部分人员意识上有所淡化、思想上有所松懈、工作上有所弱化。我局及时发现这一苗头,并采取有力措施强化思想认识。年初,通过下发文件、领导讲话等方式,多次要求信息宣传工作必须与各项工作特别是审计项目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步开展,强调“不会写审计信息,就写不出好的审计报告”的理念,要求全市审计人员进一步深化对信息宣传工作的认识。局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在全局人员大会上强调信息宣传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始终将信息宣传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并经常在不同场合对信息宣传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处室和个人进行褒奖。分管领导定期 在局务会上通报信息宣传工作情况,表扬先进,鼓励后进。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也将信息宣传工作有效融合于分管工作,研究审计项目、重大活动、重要工作时,总是将信息宣传工作纳入其中。目前,全市审计人员信息宣传工作的热情不断高涨,信息宣传工作与审计工作、队伍建设、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如影随形、相得益彰。

二、完善工作网络,打造坚实的信息宣传工作基础。经 过多年的努力,我市基本构建了稳固的信息宣传工作网络,形成了以市局办公室为中心、各县(市、区)局办公室为节点的网络体系。但是,近年来,信息宣传工作网络出现薄弱化趋势,主要表现为专职人员变动、信息员队伍老化、骨干队伍青黄不接等,个别县(市、区)局甚至将专职信息员抽调到审计一线,弱化了信息宣传工作网络。去年以来,我局将完善网络作为信息宣传工作的基础来抓。市局对专职人员的工作职能进行了优化调整,明确一名工作同志专职从事信息宣传稿件的编辑、报送和基础台帐的建立完善等工作,一名同志专职进行信息宣传线索的挖掘、稿件的撰写,人员职能的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既畅通了编报信息的渠道,又增加了优质稿件的数量。对县(市、区)局,我们也根据各自情况,分类与各主要负责同志沟通,提出建议,对专职人员健全的单位,建议在全员发动、提高稿件质量上进一步下功夫;对没有专职人员的单位,建议及时配备人员;对基础 薄弱的单位,建议先培养骨干,再发挥骨干带头作用,通过传帮带,全面推进信息宣传工作。经过努力,目前,全市9个县(市、区)局全部配备了专职人员从事信息宣传工作,且基本形成了老中青结构合理的专职人员队伍。同时,我们积极与市委、市政府信息部门沟通,努力增加信息宣传工作的直报点,目前,全市县级审计机关已有5家成为两办直报点,有效提高了县(市、区)局信息工作的效率和采用率。

三、加强学习培训,塑造优秀的信息宣传工作队伍。写好信息宣传稿件,不仅需要一定的文字功底,更必须具备综合思考、研究思辨、捕捉挖掘、总结提炼、浓缩升华等多方面能力。在队伍建设方面,一是重抓专职人员的能力,选派专职人员参加市委、市政府和省厅文秘、信息培训班,提高专业能力;每季度召开一次信息宣传工作例会,就不同主题、不同专题进行培训,并加强相互交流,促进专职人员提高专业水平;市局办公室每周一召开编前会,就一周信息宣传的重点进行讨论、明确。二是提高全员信息宣传工作能力。每年冬训、业务培训,信息宣传写作都作为重要内容。近年来,已经就新闻写作、信息写作、“忧”信息写作、新闻摄影、网络新闻等不同专题进行了全员培训。坚持实行办公室信息宣传人员与业务处室对口挂钩制度,信息宣传人员与业务人员密切配合,全程参与重点审计项目,从审前调查、审计实施、业务审理会办、整改督查到成果跟踪,全程了解项目,及时发现线索,共同配合写作,大大提高了审计成果的转化力度。市局信息宣传人员还每年赴县(市、区)局进行交流。三是突出提高青年审计人员的信息宣传工作能力。近年来,我们把40岁以下的审计人员作为信息宣传工作的增长极。“信息宣传工作青年论坛”已运行三年,每年召开两次会议,对青年审计人员的信息宣传工作情况进行通报,围绕不同主题请青年审计人员进行研讨、交流。目前,青年审计人员已经成为信息宣传工作的生力军。2008年全局18名青年人员信息宣传用稿数量仅占全局的14%,2010年全局20名青年人员用稿数量已经占全局的62%。

四、硬化考核制度,创造不竭的信息宣传工作动力。我们始终高度重视信息宣传工作的制度建设,以制度化、规范化来推动信息宣传工作的常态化。坚持领导干部工作责任制,明确各单位必须有一名领导分管信息宣传工作,抓好扎口报送,参加市局每季度召开一次的信息宣传工作例会,并实行末位谈话制度,市局分管领导与每季度排名最后单位的分管领导进行诫勉谈话,查找存在差距,分析落后原因,说明整改措施。认真落实考核奖惩制度,把信息宣传工作纳入综合考核和个人考核,作为年终争优创先的重要内容。同时,通过评选信息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优秀信息宣传稿件等,激发大家的写作热情。

昆虫之间怎样交流信息 篇3

气味语言

有一些昆虫通过气味来传递信息,这种气味就是我们常说的“化学信号”。化学信号在昆虫种内、种间个体联系以及食物、产卵场所和配偶选择过程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蛾子一般在夜间活动,它们怎样找到同伴呢?它们使用的是气味语言,雌娥用腹端腺分泌出一种性外激素来召唤雄娥,而雄娥有一对羽毛状的大触角,可以上下左右摆动,可以接受并且感知几百米甚至几千米外的雌蛾发出的化学信号。

蚂蚁和蜜蜂习惯过“大家庭”生活,其家庭成员间的通讯联系,甚至种群内等级的分化和形成,不少与“化学语言”有关。

蚂蚁住在黑暗的地下巢穴里,每天进出巢穴,寻找、搬运和储藏粮食,当发现食物和敌害后,蚂蚁是用一种特殊的“化学语言”进行通讯。两只蚂蚁碰上了,互相交物,一方或双方把嗉囊里的化学物质传给对方,这是一种复杂的化合物。这种化学信号对蚂蚁神经产生刺激作用,使它们知道要做些什么。蚂蚁在巢外觅食时,一面爬行,一面用颚断断续续接触地表,留下一条气味痕迹,哪里食物多,哪里激素就分泌得多;相反,分泌得就少。其他蚂蚁根据这种信息,就知道到哪里去寻找食物。另外,遇到敌害,蚂蚁还会发出“警戒激素”,警告其他蚂蚁。即使是死了,也发出一种气味,其他蚂蚁得到信息,将它搬出巢外。

蜜蜂是一种社会性昆虫,通常在每一个蜂巢中,都是由一只蜂王、数百只雄蜂和数千只工蜂所组成。那么多蜜蜂为什么会聚在一起而不分散呢,蜂王为什么如此至尊,使成千上万的工蜂为之效劳呢?原来,蜂王能从头部的上颚腺中分泌出一种物质,我们称它为“女王物质”,等工蜂饲喂蜂王时,通过嘴对嘴的接触,蜂王将这种物质传递给工蜂,再通过工蜂互相传递,从而影响整群工蜂的活动和某些生理活动。由于蜂王传递的这种“女王物质”有抑制卵巢发育的作用,使这些虽然是雌性个体工蜂失去了生殖能力。并且通过“女王物质”的传递,蜜蜂可以随时知道蜂王是否在蜂群中。

舞蹈语言

蜜蜂发现蜜源后怎样通知同伴呢?研究人员发现,在一个蜂群中,每天都有少数蜜蜂作为“侦察蜂”四处寻找蜜源。这些“侦察蜂”一旦发现了有利的采蜜地点或新的优质蜜源植物,它们就飞回蜂巢跳上一支“摆尾”舞或“8”字形舞蹈来指出食物的所在地,并以舞蹈的速度表示蜂巢到蜜源之间的距离,还以附在身上的花粉味道告知食物的种类,通知大家一块儿去采蜜。这种“蜜蜂的舞蹈”成为它们特有的语言,巢中的工蜂不仅可以通过“侦察蜂”的舞蹈来判别蜜源的方向和距离,而且还可以从“侦察蜂”们舞蹈的兴奋程度上感受到蜜源植物的质量。

鳞翅目昆虫中的蝶类,也常以“舞蹈语言”来表达同种异性之间的情谊。雌、雄蝶自蛹中羽化出来后,便选择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的天气,在林间旷野和百花丛中追逐嬉戏。它们时高时低,时远时近,形影不离地跳著“求爱舞蹈”,以表达各自的情感。

光语言

夏秋的晚上,当你走在田间小路上时,就会发现路边矮树丛和田野间,点点萤火一闪一闪的,这就是我们熟悉和喜爱的萤火虫发出的光。

萤火虫发光是为了照亮道路吗?其实不然。萤火虫发光主要是为了联络伙伴,吸引异性,还能向同伴发出“警报”。

那么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呢?原来在它腹部末端的皮肤下面有一层黄色粉末。这层黄色的粉末是由数以千计的发光细胞以及反光层组成,在发光细胞周围密布着小气管和密密麻麻的纤细神经分支。发光细胞中的主要物质是荧光素和荧光酶。当萤火虫开始活动时,呼吸加快,体内吸管阻止氧气大量进入,氧气通过小气管进入发光细胞,荧光素在细胞内与起着催化剂作用的荧光酶互相作用时,荧光素就会活化。产生生物氧化反应,导致萤火虫的腹部发出亮光来。同时,由于萤火虫不同的呼吸节律。又形成时明时暗的“闪光信号”。

档案信息交流的趋势分析 篇4

1 信息高速公路与档案信息交流

1.1 信息高速公路简介

信息高速公路及其功能。信息高速公路作为信息领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从1993年至今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巨大震动, 所谓信息高速公路指的是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建设的一个以超大容量光纤传输网为骨干, 以高性能计算机为枢纽, 以多媒体终端为连结和操作手段的宽带、高速、智能信息网。它可以将计算机联网服务、电话、有线电视、无线电通讯系统等所有功能融于一体, 作为科教、卫生、金融、商业、娱乐等服务项目的载体, 为机关、企业、大学、科研所、家庭等各种机构和人员提供广泛的信息服务。

目前世界范围内已着手进行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国家有:美国、欧共体、日本、新加坡、英国、加拿大、韩国等。

信息高速公路之所以风靡全世界, 是由其卓越的功能所致。它的传输容量和速度比现存的高速数字网络要大或快1000倍至100000倍;由它传输的信息媒体更加多样化, 如语言、文字、图形、影像等信息均可同时传送或兼容处理, 而且在计算机技术支持下, 信息完全数字化, 保证了传输的高质量和信息网络的智能化, 它加速了多媒体时代的到来, 多媒体信息处理被认为是计算机应用的革命性变革, 使计算机的“数据处理”概念上升为更完整的“信息处理”概念, “信息高速公路”则与多媒体计算机是极为合适的“搭档”, 它们的结合将给人类社会带来空前的变化, 人类社会文明会向前挺进一大步。

信息高速公路将档案信息交流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信息高速公路将使档案信息管理实现网络化, 这为档案信息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一般来说, 计算机应用效率与网络程度是成正比的, 即网络规模越大, 每台入网的计算机发挥的作用也就越大。从目前国外一些有效利用计算机进行档案信息管理与交流的国家来看, 有这样一种发展趋势:计算机把上下级联系起来, 构成一种综合性管理决策系统, 我国目前档案信息交流也在向这种趋势发展, 虽然它离信息高速公路这种信息交流与传输方式较远, 但却是向信息高速公路迈进的第一步。

信息高速公路会使档案管理在工作方法上发生质的飞跃, 必将导致档案信息交流的改进和提高。我们过去在考虑建立档案信息数据库时, 只着眼于一个馆 (室) , 而忽略了整体档案信息资源的联合开发, 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促使我们对以往工作方法的改革, 要从全局着眼, 在最大范围内运用计算机等先进通讯设备, 提高档案信息数据库的规模和容量, 以确保其最大程度上的完整性, 提高档案信息交流的时效, 这无疑是加速档案信息交流的有力措施。

1.2 各级各类档案馆 (室) 档案信息交流工

作面临着信息高速公路计划这种新的形势, 应当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第一, 在制定档案信息交流工作的规划时, 应将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及其进展使用情况纳入通盘考虑之中, 以免造成工作上的被动。目前我国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进展速度很快, 档案部门在考虑档案信息交流的组织和建设方面应当重视技术发展进程和动态, 比如我国建的三个国家级目录中心, 事先不仅要考虑现在所面临的问题, 而且还需要考虑将来进入计算机网络的问题, 以求与最新技术尽快接轨, 避免返工与浪费。

第二, 要加快档案工作标准化的进程。众所周知, 档案工作标准化就是科学地制订、贯彻、修订各项标准, 使档案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统一化的工作。面对要实行计算机管理档案、进入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前景, 滞后的档案工作标准化问题必须尽快解决, 否则会由于非标准化现象的严重存在, 致使计算机存贮软件难以统一, 达不到信息的高速交流与传递。以我国建设的国家经济信息网来说, 就涉及到各行各业, 要使用包括高速传输、宽带交换、网络管理和传输监控等几乎所有现代通信技术, 要使用大量的现代电子工业产品和计算机及其软件技术, 要对信息系统的应用环境和业务要求有更深入的了解, 要求有高度统一的通信规程、技术规范和信息格式, 因此标准化要求是非常高的, 档案信息交流要想快速实现, 标准化工作不容忽视。

第三, 要重视档案信息的机读化准备工作。数据信息不足是某些计算机管理系统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 大的信息网络的建立必须要有充足的数据信息作为保证。就档案信息网来说, 也是如此。目前我们对机读档案目录的制作已有一些经验, 但对声像档案的信息处理还不太熟悉, 因此加快这方面的工作亦很急迫, 否则档案信息交流在内容上就会缺少一部分。

2 档案信息交流的趋势

档案信息交流的趋势是指档案信息交流要突破国界, 向世界范围发展, 这是在档案信息交流的手段向信息高速公路方向发展的趋势下的一种必然结果, 特别是在解决当今世界性热点问题--散失在国外档案的回收问题时, 这种国际间的档案信息交流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我们应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调查研究, 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档案散失在何处?谁对档案采取了什么行动等……进行这类调查研究的绝好途径就是开展国际间的档案信息交流, 通过交流, 即可弄清楚散失档案的保存地点、数量及保管现状等问题, 当然这只是国际间档案信息交流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一个突出的例子, 实际上档案信息交流在国际间开展的最根本作用还是最大程度上发挥档案馆 (室) 档案信息存贮地和文化传播的功能,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在世界范围内, 不管是资本主义国家, 还是社会主义国家, 档案馆 (室) 均具备档案信息的贮存功能, 这些档案信息都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各国的文化建设均有突出的作用, 所以加强国与国之间档案馆 (室) 档案信息交流是发展人类文明与进步的一种必然要求, 对于整个人类知识信息的交流和传播均具有重大意义, 就目前状况来看, 这种国际间档案信息交流尚处于一种展望阶段, 存在着不少障碍, 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种:

2.1 政策障碍

各国政府出于国防建设、对外贸易和其他一些考虑, 对一些尖端技术、新的研究成果、技术经济指标和数据等, 总是采取种种限制措施, 使这部分档案信息只固定在一定范围内交流与传播, 这样做当然有利于本国利益, 但却给档案信息交流造成障碍, 我们应当把这种障碍限制在最小范围内, 例如及时解密相对陈旧的高、精、尖技术档案信息, 实行专利申请制度, 进行技术发明成果登记并且实行技术的有偿转让等。

2.2 术语障碍

档案术语是进行档案学研究和档案信息传播的基础, 但目前国际上术语很不统一, 这给国际间的档案信息交流造成了巨大障碍, 引起了国际档案界对术语建设高度重视, 196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了文献标准化委员会;1964年国际档案理事会术语委员会把主要在欧洲国家常用的档案词汇汇编出版了《档案术语词汇》;1977年他们又组织各国专家编辑了多语种的《档案术语词典》, 该词典在1984年已正式出版。尽管如此, 目前档案术语的统一问题还需研究, 笔者认为术语建设应本着专指性、简洁性、系统性、对应性、发展性的原则来进行, 经常保持国际间档案信息交流活动的顺利开展。

2.3 经济技术障碍

信息交流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从古至今信息传递的方式发生的变化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影响。了解信息交流的意义;

2、了解常见信息交流的基本方式;

3、掌握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流的常见方法。过程与方法:

了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利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能够熟练利用网络来进行信息交流(如:邮件发送、文件交换、网上聊天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养成留心信息的好习惯,逐步学会搜集信息运用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 养成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做一个文明的网民。

二、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经历不同,上网时间有很大差异,因此对网络的认识也各有不同,有不少同学在思想观念上存在一些误区。通过本节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网络在信息交流过程中的作用,提高对网络的感性认识,做一个文明的网民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不同时代信息交流的方式 教学难点:

做个有自我保护意识的文明网民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每天都会有新的事物产生。你关注过这些吗?你了解古人是怎么传递信息的吗?从古自今,信息传递方式有了怎样的发展,这对我们的生活到底有怎样的影响呢?今天开始我们就将开展综合性学习,让我们一起走进信息世界,去了解信息交流方式的改变是怎样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教师活动:观看3段视频,思考以下三个问题。1.视频中都有哪些信息交流方式?

2.日常生活中你用到过哪些信息交流方式? 3.你都是用它们来干什么?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教师引入新课

探究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看看《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看看这组材料向我们介绍了古人几种传递信息的方式。

生1:《烽火戏诸侯》中介绍了可以用“烽火”来传递信息。

生2:《“我们胜利了”》介绍了可以用“长跑”来传递信息。生3:《装在瓶子里的信》介绍了可以用“漂流瓶”来传递信息。„„ 师:你还知道哪些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通过什么方式知道的? 生1:“信使”。我是从书上看到的。

师:“信使”,也就是《“我们胜利了”》所说的用 “长跑”来传递信息。生2:用“响箭”传递,我从网上查到的。

生3:用“信鸽”,我听爸爸说过“飞鸽传书”的故事。生4:孔明灯,我从书上看到的。

走进现代信息时代

师:通过大家的努力,搜集到了这么多关于古人传递信息的资料,我相信还会有一些方式是我们没有发现的,希望以后大家留心这方面的信息。接着让我们走进现代信息时代,说说从阅读材料《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中你了解到现代哪些信息传递的方式。生:信件、报刊。

师:这些都是依靠于火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的邮政系统。生:电报、电话。生:网络。

师:除了阅读材料中讲到的这些,你还知道现代那些传递信息的方式? 生:有短信。生:广播、电视。

生:有亲眼看到的,听到的。„„

教师:网络提供的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哪些呢? 学生:QQ,聊天室,博客,校内网,微博,论坛等等。

教师:论坛上的一个帖子,网络创意公司月薪5000招聘高考作文零分考生,学生对此有什么看法? 学生回答

教师展示图片,学生观看图片,讨论交流,总结网络信息交流方式的优缺点 教师总结网络信息交流方式的优缺点。

学生思考问题,如何做个有自我保护意识的文明网民?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交流,然后回答问题。教师做最后的总结,如何做一个文明网民。知识扩展:

教师推荐教育在线网站。简单介绍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

七、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由于教材编排未考虑到零起点的情况,而在教学过程,班级中存在大量零起点的情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添加了不少的讲授内容,解决掉学生零起点的问题。

由于学生对网络信息交流的掌握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学生实践的时候采用分组活动,将基础好的学生分配到每个小组中去,实现互帮互学,基本解决了学生差异的问题。关于引导学生做一个文明的网民,是一个重点,同时更是一个难点。如果采用简单的教条式教学,生搬硬套地灌输,效果不会很好。在课堂教学中考虑以具体现象由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逐步形成统一的观点,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这样既使学生实践了网络交流的基本操作,又引导学生形成了对网络的正确认识,做到了两全其美。

师生信息交流模式的探索研究 篇6

关键词:师生;信息交流;模式;探索研究

一、师生信息交流的重要性

随着教育活动的开展,师生关系的建立,会在教育活动的空间和时间上无限地传播和交流。师生信息交流与传播是教育活动中最普遍的现象,只要教学活动中有事物的存在和运动,就有相应的信息产生,就会有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教育的过程既是师生信息传递、交流的双向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在决定教育成功的诸多因素中,师生信息交流的质量因素占比最大。在教育系统中,人的集合主要指教师和学生,这是教育系统中两个最基本的要素。因此,教师要做好履行教育教学专业人员职责的准备,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通过信息交流,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施以影响,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同时,教师通过信息交流,了解到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和不同素质的个体,并尊重这一事实,满足学生受各方面发展的需要。

二、“实用型”师生交流模式的建立

师生信息交流模式就是用简洁的语言图式进行信息交流,以揭示师生信息交流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对于充分发挥信息的效用和价值、有效促进师生信息的传播和交流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和学生的信息交流活动,是一种教育性的交往与活动,是按照教育目标要求组织起来的,并在教育者的指导下进行的,因此是组织严密、目的明确、计划性强、富有影响的活动与交往方式。它不僅是教育得以实现的重要形式,而且能够按照社会对人们的要求,对教育过程的发展起到规范和保证作用。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育活动与交往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和学生的信息交流可以分为正式交流和非正式交流。正式交流是指依法组织、具有正规合法渠道、受法律保护的信息交流,是社会组织机构运行的必要条件;非正式交流是指社会成员之间或非正式组织成员之间自由自愿的信息交换与沟通。正式交流是通过教育学信息系统或者“第三方”的控制而进行的信息交流;非正式交流是指师生之间通过个人接触进行的信息交流,这种交流间隔时间短。

三、信息交流机制研究

教育信息需求是师生的基本需求,师生信息交流是师生有目的的行为。因此,教育信息一旦生产出来,便要流向特定的利用者和接收者,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源源不断的“流”,即教育信息流。

教育信息流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信息现象,是信息从教师那里获得,最终转移到学生的流动过程。教育信息流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通过信息流来联系的。在教育信息流中除了教师和学生之外,还有数量不等的中间环节介入,这些环节构成了信息交流和传播必不可少的条件。

教育信息交流有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信息传递靠信息栈来实现,根据师生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不一,时间栈实现师生交流信息的时间传递,空间栈实现师生信息交流的远距离传递。时间和空间栈具有从教师或前一栈获取信息并加以处理、转换、存储、积累和选择以及对学生或后栈传递信息的功能。

师生信息交流还可以分为直接交流和间接交流。直接交流是由师生直接完成信息传递,过程简单;间接交流主要是因为师生间存在种种阻碍,很多交流过程没有办法直接实现。和间接交流相比,直接交流是师生的直接联系,它的媒介系统是客观的,没有其他因素的介入。在师生直接交流中,教师或学生是直接沟通、直接联系的,交流信息的内容不会受到其他系统的干预和控制。师生直接交流,是共时交流,而间接交流是共时交流和历时交流都有,信息传递的时间范围及空间范围比较大。

参考文献:

[1]王宁.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华立职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知识经济,2010(2).

信息交流 篇7

贡布里希认为, 图像传达的信息比起文字更直接。在过去, 一张刻有神明的版画可以引起人们对宗教的崇拜之情。当今社会, 信息的泛滥, 使得人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图像信息。透过一张新闻照片, 能把一个事件还原, 并迅速的传送到世界的另一个角落。现代人对图像信息产生了依赖, 然而过于直观的视觉图像信息, 会削弱原来透过文字传达所带来的想象空间。在这种视觉图像的信息交流中, 图像传达的信息准确率相当高, 减少了观众对图像信息的判断。

图像的正确解读要受三个变量的支配, 分别是代码 (code) 、文字说明 (caption) 、上下文 (context) 。在解读中图像即代码2;上下文即图像的背景知识, 它必须依靠以传统为基础的各种预测支持。透过三者的结合, 图像的信息能正确传达。例如, 画册中的绘画作品, 通过注释中对作品的文字说明 (年代、作者、尺寸、出处等) 我们可以对作品有一个准确的感知, 再加上一段文字对上下文 (作者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的叙述, 我们可以对作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而当变量中失去了文字说明或者上下文, 会使代码信息传达不完全。这也导致了一些图片推断出的信息和图像制作者的意图毫不相干。变量的消失, 会引起对作品的多重解读。

对于图像来说, 传达的信息越全面, 观众对图像信息的把握就越准确。色彩照片所传达的信息相较黑白照片传达的信息就显得更完整。因此在商业广告设计中, 往往要求作者的设计意图与接收者获取的信息达到对等。这时, 设计者将十分注重三变量在设计中的表达。运用“文字说明”“上下文”填补了“代码”信息的不完整。

然而艺术并不仅仅是摹真, 艺术在寻找“视觉图像”带给观者的想象和思考空间。艺术作品在信息传达中的不对等, 赋予了作品更重要的意义。贡布里希举了米开朗基罗作品《夜》的例子, 通过艺术家的高超技艺创作出的理想形态, 对人的情感有诗意般的唤起作用。观看艺术作品, 观众会产生某种美好的联想, 或是心灵的慰藉。

在象征符号里, 一些简单的符号会引起敬仰、厌恶等情感。而一些古代的象征符号, 如阴阳八卦符号, 由于缺少了“文字说明”和“上下文”, 使得符号无法被解读, 从而产生了神秘感。使人相信符号背后似乎隐藏了更多信息, 这便唤起了人的敬畏感。同样在艺术中, 艺术作品作为“代码”, 没有过多的“文字说明”“上下文”。艺术作品留给观众更多解读的空间。这也使得作者与观众在作品的解读中产生了信息的不对等。原文中, 贡布里希举例了梵·高的《在阿尔的卧室》和《夜咖啡馆》, 梵高叙述的创作意图, 与观众对作品的理解存在误差。通过这些例子, 贡布里希试图说明把艺术和交流对等起来的做法是不对的。而艺术的意义就在于图像信息传达与信息解读的不对等。在注重体验的当代艺术中, 这种图像信息传达与信息解读的不对等成为了艺术家创作的手段。

当代艺术除了注重艺术家的自我表达, 也十分注重艺术品的社会影响。艺术家试图破坏观众原有的观看经验, 故意阻断艺术品的信息传达。中国艺术家徐冰的作品《天书》, 制作了看似象形文字的符号, 运用木刻印书的形式表现。但实际上这些符号是由中文部首偏旁组合而成的一些无意义的符号。作品给观众带来了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 甚至对阅读能力产生怀疑。作品把观众的怀疑引申到对自身文化的思考中, 从而对文化的价值进行反思。在这个作品中, 艺术家破坏了图像传达信息的功能, 造成观众运用经验解读的困难。案例中, 艺术家重新营造了一个新的艺术“场”, 引发观众对事件的重新思考。艺术家, 艺术品、观众三者间形成了一个交流的网络。这种交互的体验和交流使得艺术品的价值得以体现。

如何能唤起观众的情感, 也成了艺术家的创作命题。现代舞编导家皮娜·鲍什3的舞蹈作品中, 就营造出了一个唤起观众情感的“场”。她的舞蹈没有过多叙事性的表达, 而更倾向仪式性和表现性。这使得作品留下足够多的想象空间。使舞台和观众, 舞者和观众之间有了情感上的交流。作品的效果依赖于剧场内演员与观众之间的沟通和信息反馈, 这种现场交流形成了演出空间的巨大的精神洪波, 日本戏剧家河竹登志夫称这种交流为垂直交流。

图像信息在传播中的缺失, 造就了艺术作品的想象空间和交流空间。艺术家思考更多的是如何营造这个“场”, 真正把观众的情感唤起。而另一方面, 观众的情感也是艺术家们所不可预知的。这个“场”发生的交流对于艺术家和观众都是一种期待。最终, 通过艺术的“场”中, 艺术家和观众的作用, 代码、文字说明、上下文才得以完整, 而这三个变量也会随着时间、空间的推移, 观众的变化而继续变化。

摘要:《视觉图像在信息交流中的地位》是贡布里希研究图像在交流中的潜力的一篇论文, 文章通过大量的举证, 说明图像在交流中的作用。本文运用贡布里希的图像理论, 对艺术案例进行分析, 理解艺术中的图像与图像解读三个变量:代码、文字说明、上下文的关系, 从而探讨图像信息传达与信息接收的不对等, 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分析当代艺术创作中的创作方法, 探讨艺术家与观众的关系。

关键词:图像,交流,当代艺术,观众

参考文献

[1][英]E·H·贡布里希.范景中等译贡布里希文集:图像与眼睛[C].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 2013.7

[2]杨彬.皮娜_鲍什_舞蹈剧场_剧场性美学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

人际交流中信息过量的语用解读 篇8

1 语用学理论对人际交流中信息量的要求描述

1.1 语言经济学理论

法国语言学家Martinet最早提出了语言的“经济原则 (Eco nomic Principle) ”。在言语交际中, 人们总是在追求以最少的言语投入获取最大的交际满足, 即追求言语效用最大化 (向明友2002) 。美国信息经济学的开拓者Jacob Marschak于1965年在《行为科学》上以“语言的经济学” (Economics of Language) 为题发表的文章中首次提出了语言经济学这一概念。他认为经济学与语言方面的“最佳化” (optimality) 有着密切的费用-效益关系, 并在现代经济活动与信息领域里发挥着重要作用。20世纪末, 博弈论大师Ariel Rubinstein的《经济学与语言》提出了经济学的语言问题和语言的经济学分析, 把经济学的概念和手段应用到语言的研究上。著名语言学家Halliday认为, 言语交际行为中同样存在资源的稀缺和选择问题, 因而言语使用者会不断追求言语效用最大化, 这样言语投入量和需求量才能达到均衡 (骆裴娅2009) 。

1.2 会话的合作原则

1967年, 美国语言哲学家Grice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会话与逻辑》中提出了著名的“合作原则” (Cooperative Principle) 。他指出, 会话要根据你参与的交谈的共同目标和方向, 按照交谈所处阶段的要求进行表达, 并且概括了说话者和听话者在会话中共同遵守的四条准则, 即数量准则 (quantity) 、质量准则 (quality) 、关系准则 (relation) 、和方式准则 (manner) (Grice, H.P.1975) 。其中对数量准则的描述为:语言内容如所要求的那样信息充分, 但所提供的信息不要过量, 即用最经济、最有效的话来表达最大的信息量 (何兆熊2003) 。

1.3 冗余信息与过量信息

“冗余” (redundancy) , 这一术语是由信息论的创始人Shannon提出来的。Shannon认为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噪音的干扰。为了增强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必须在原信息中加入比实际需要更多一些的信息, 这些多出来的信息便是冗余信息 (王磊2010) 。信息冗余有积极冗余 (positive redundancy) 和消极冗余 (negative redundancy) 之分 (万成兵2005) 。积极冗余的使用, 一是交际背景的需求, 二是为了增强交际的效果。消极冗余主要是指交际语言不够精炼简洁, 语言运用重复, 没有提供新的信息。

过量信息 (overinformativeness) 指交际一方或双方提供了超过交际需求的信息。过量信息是一种与交际话题有关或无关的多余信息, 是在需求的基本信息外超额提供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对交际产生积极作用, 也可能产生消极作用。会话信息过量对会话发展进程造成阻碍、拖延等负面影响 (张璐2011) 。虽然信息冗余有时也包括有多余的信息, 但是主要指语言表达和语言组织层面上的问题, 而过量信息主要指交际中提供的信息量。因此二者有明显的区别。

2 造成人际交流信息过量的原因分析

当说话人自觉或不自觉地违反了人际规范、社会规约、交际目的, 或者不合时间空间、不看对象、不顾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场合等, 使交际行为中断或失败, 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或达到完满的交际效果, 这样性质的错误就叫语用失误 (何自然、冉永平2002) 。信息过量是发生交际语用失误的重要表现形式, 对人际交流的过程和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造成人际交流中信息过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性格型信息过量

人际交流中, 性格外向的人倾向于滔滔不绝。滔滔不绝的过程就是提供过量信息的过程。所谓“言多必失”,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不赞成少言寡语, 给人们一种拒人以千里之外的冷淡感觉。但是, 不分场合就“滔滔不绝”是一种冲动或习惯。有时滔滔不绝也许没有提供什么实质信息, Shannon将其称为冗余信息;但是有时也许会泄露许多有价值的信息, 即过量信息。有一篇文章《The man who talked too much》, 说的就是这样一个名叫Fred Crane的旅客, 因为太爱说话, 而个人贵重物品被乔装打扮成警察的小偷偷走的故事 (曾肯干等:1998) 。

2.2 情感型信息过量

人际交流中, 交际的一方为了表达一定的情感, 如热情、友好、积极主动, 或者冷淡、反感、厌烦、消极被动, 在提供正常的信息之外, 总会在冲动中提供更多的信息。这些信息属于过量信息。如在一次行业交流会议前, 一名男士对一名与会女士感兴趣, 女士仅仅问了一句“您贵姓?”, 男士便将自己的姓名、职业、工作单位、年收入、家庭状况等一股脑说出来, 最后还加上一句“我还没有女朋友”。这是典型的情感型信息过量。

2.3 炫耀型信息过量

喜爱出风头、喜爱炫耀的人在与他人交流时倾向于提供更多的信息。这种人在公共场所更爱大声说话, 接打电话旁若无人, 周边的人并不需要他提供任何信息, 但是由于其炫耀的声调、骄傲的心态、居高临下的心理, 造成他人获取过量信息的结果。有一名在外打工的男青年, 乘火车回乡途中与一貌美女孩邻座。因想与女孩套近乎, 就向女孩说起在外打工一月能挣多少钱, 还把自己回乡带的钱当着女孩的面数了好几遍。一小时后, 女孩向乘警报案, 说自己的钱丢了, 怀疑是邻座的男青年偷的。经检查, 男青年衣兜里的钱数与女孩说的一致。男青年大叫冤屈。在乘警就要带走男青年进一步审讯的时候, 女孩向大家说明了真相, 是看不惯男青年的做派, 才故意惩罚他一下子的。虽然在这件事上女孩做得不妥, 但是留给男青年的教训是深刻的。

2.4 解释型信息过量

为了取得交际对象的信任, 交际的一方除了提供必要的信息之外, 很可能会接二连三提供很多其他信息。这些信息与交际主体无关, 一则浪费时间, 二则别人不一定感兴趣, 三则显得急于取得别人的信任, 反倒引人怀疑, 四是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

2.5 目的型信息过量

在人际交流中, 为了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 有些人在特定的交际场合, 专门或故意提供过量信息。与上述四种情况无意中提供过量信息不同, 主观型信息过量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有的是预先安排的, 有的是根据情况的变化临时调整的, 但是都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如为了取得交际对象的信任、了解对方的更多信息, 鼓动别人做事, 制造假象, 麻痹对方, 引人上钩等。三国演义中第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会蒋干中计”一段, 东吴主帅周瑜就是采取主动提供虚假过量信息, 一方面说老同学聚会, 不谈公事, 谁谈严惩;另一方面假装醉酒, 故意泄露虚假军情, 使蒋干自以为窃取了重要情报, 从而促使曹操杀了蔡瑁、张允两员大将, 达到了离间计的目的 (罗贯中2002) 。

3 信息过量的消极后果及语用例析

从以上分析得知, 在正常的信息需求量之外, 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有选择地向对方提供过量信息, 作为为对基本信息的补充、强调、解释, 有助于人际交流的顺利进行, 有益于增强双方的理解, 加深双方的友谊。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活动中, 有目的地提供过量信息作为一种交际手段, 也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在这种意义上讲, 会话信息过量又能反映合作原则, 从而促进会话积极发展 (张璐, 2011) 。但是过量信息产生的消极后果不容忽视。话语过多会增加听者的负担, 使其抓不住重点;不恰当的多余信息会让听者产生另外的想法。只要交际不受影响, 经济的表达比信息冗余的话语更易接受。一般来说, 过量信息主要有以下消极后果:

3.1 泄漏机密, 给别有用心之人造成可乘之机

顾客:你们能大量供应优质虫草吗?

店员:没问题。我们在对面仓库院中有专门库房, 存放有大量现货。

结果:据报道, 2005年12月12日清晨, 四川省成都市某虫草行被盗。警方在现场发现了一个地洞, 经过初查, 是盗贼利用简单的挖掘工具和盗墓原理, 从虫草行对面的商铺中挖了一个地洞直通道虫草行的库房, 并将大约200公斤的虫草盗走。上等的虫草一公斤要卖到近20万元, 200公斤的上等虫草被盗, 损失高达数千万元 (四川在线:2006) 。

语用分析:根据格赖斯的会话合作理论, 店员只需有礼貌地提供真实、相关、适量信息即可, 无需提供过量信息。在本案中, 店员显然把乔装打扮后的窃贼当成了正经的生意人, 于是为了拉一个大客户, 就提供了过量信息, 被别有用心的坏人所利用。窃贼通过暗地跟踪, 认清库房地址, 偷挖地道, 制造了这件弥天大案。

纠正建议:在上面案例对话中, 店员每天接待顾客较多, 有了解市场行情的, 也有确实要购买的, 也不排除有伺机偷盗诈骗的。店员应具备一定的鉴别技巧, 根据具体情况, 分别应对。在初次询价阶段, 如顾客问能否大量供应现货, 店员只用回答:“没有问题, 我们有稳定的进货渠道, 能够保证按时供应”即可。其他具体问题等顾客看过样品, 凭销售合同交易即可, 完全没有必要将库房位置告知对方。

3.2 泄露信息, 上当受骗

一名女大学生乘火车去广州东莞实习。一路上, 该女生非常兴奋, 没有信息防范意识, 与邻座旅客交谈, 把自己的身份和此行目的说得一清二楚。火车快到广州时, 该大学生与接站人员通电话。由于噪音太大, 女孩提高嗓门, 周围旅客可轻易听到其交谈内容和接站信息。

结果:下车后, 女孩被冒充的接站人员接走, 随后银行卡上的3000元资金被诈骗一空。通过公用电话紧急联系实习单位接站人, 方知是车上同行旅客骗子在途中获取过量信息, 见财起意, 策划了一起诈骗案。

语用分析:在人际交流中, 有时会因某种原因不便向对方传输自己的信息, 或在某种场合, 对一些问题不愿回答又不可回避, 此时人们会选用模糊语言间接委婉地表达意思, 给谈判双方都留有余地, 缓和语气 (杨劼、李芳2006) 。模糊语言可用于减少真实值的程度或改变相关的范围。另外, 在对有些问题难以回答时可以闪烁其词, 避重就轻, 以模糊应对的方式解决。 (胡庚申1990) 。火车是一个流动的社会群体, 各色人等, 鱼目混杂。在旅行中旅客们相互攀谈并无不妥, 但是不要谈到个人的私密问题。对打探个人行踪目的的旅客要有戒心。总之, 不让他人掌握你的实际情况, 你就有主动权。本案例中女大学生涉世不深, 交谈中不知保护自己, 让骗子知道了她是第一次来广州, 又让骗子知道了自己与接站人不认识, 结果由于提供过量信息而被骗。

纠正建议:旅行中不过多谈及自己的情况。如有人问起你的行程目的、行程安排、个人情况, 可以模糊回答。该女孩如果说是去广州亲戚家玩, 亲戚家有人来接站, 则骗子一般会打消行骗念头。另外, 应对过于殷勤、别有用心的提问, 采用外交式回答, 也称为冗余对话策略, 不提供任何过量信息, 巧妙地保护自己。

3.3 言多必失, 伤人自尊

顾客在试衣间换上新上衣后出来, 在试衣镜前看衣服是否合适。

店员:这件上衣您穿上太合适了!

顾客面带微笑, 继续在镜子前走动, 欣赏衣服的合适程度。

店员:上衣很合适, 不过你的裤子太过时了, 与上衣不太搭配, 您干脆再买条裤子吧。

结果:顾客皱起眉头, 面露不快, 对店员说:我再转转看看。

语用分析:语言的经济性提醒人们注意尽可能少地使用语言手段, 尽可能多地表达信息, 实现言语效用最大化 (骆裴娅2009) 。礼貌原则强调说话要看对象、要注意言行的时间和场合、要注意言行, 还应注意言语表达和效果, 要恰到好处。不严谨的言语就会冒犯他人。 (何兆熊2000) 。委婉表达并不是语气、态度上的软弱, 并不是一味的讨好对方, 它是一种对谈判“起积极作用的语用策略” (邱天河, 2000) 。本案中店员说一句:“上衣很合适”就很好了, 但是或许出于热情, 或许想多卖一条裤子, 多说了“顾客的裤子太过时了”, 既违背了语言的合作理论, 又违背语言的礼貌原则和顺应轮, 无意间伤害了顾客的自尊, 造成顾客心理上的不快, 失去一次做成生意的机会。一般来说, 人际交流中不要对对客户的年龄、性别、品味、层次、宗教信仰、肤色、长相、学历、习惯、用品等进行评判, 这极易伤人的自尊, 造成交际的不愉快。

纠正建议:顾客进店, 店员友好问候致意即可。关注顾客需求, 必要时提供帮助, 不厌其烦, 始终面带微笑。顾客试衣期间可适当进行评价, 但不可对顾客的穿着说三道四, 看似热情关注, 实则最容易伤人自尊。对顾客着装的否定会造成心理上的不愉快。如有顺势推销裤子, 不要说顾客的裤子不好, 而要委婉地说:“这件上衣您穿着很合适。我们这儿有新进的裤子, 与这件上衣很搭配, 您试试看?”。让顾客自己去感受, 去评判, 去接受。

4 结束语

雅格布·马尔萨克的语言经济学理论、格赖斯的“会话中合作原则”的理论对人际交流中信息量的多少和信息的提供方式提出了很好的指导。除非有特殊需要, 我们应坚持语言经济学原则, 根据交际要求, 向交际对方提供适量信息。这样既节省时间, 又减少误解。总之, 在人际交流中, 我们向对方提供哪些信息, 该不该提供过量信息, 都要慎重考虑, 不可信口开河, 口无遮拦, 否则必会造成种种后果。人际交流中并不是信息量越大越有助于达到好的沟通效果, 不受限制的信息流动会导致信息过量而影响交际 (张璐, 2011) 。汉语中有一句话:沉默是金。这句话的含义并不是不说话, 而是提醒我们说话不要太随意, 做一个有涵养、有技巧的交流者, 是对交际对方的尊重, 也有利于人际交流活动的正常进行。

摘要:语言的合作原则和语言经济学理论都对人际交流中的信息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与信息冗余不同, 信息过量主要指提供超过交际需求的信息量。在特殊语境下, 信息过量能起到积极作用。但是, 信息过量的消极作用不可忽视。分析造成人际交流中信息过量的多种因素, 结合实际案例, 开展人际交流信息过量现象的语用研究, 对于提高人们参与交际的能力和水平, 提升人际交流的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人际交流,信息过量,信息冗余,语用解析

参考文献

[1]Grice H P.Logic and Conversation[C]//Coie P, Morgan J L.Syn tax and Semantics3:Speech acts.New York:Academic Press, 1975:45-46, 75.

[2]胡庚申.涉外外语:语言表达策略技巧[M].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0.

[3]何自然, 冉永平.语用学概论:修订本[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2:353-355

[4]何兆雄.语用学文献选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370-372, 374.

[5]罗贯中.三国演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205-207.

[6]骆裴娅.经济语言学视域下的广告语言[J].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9 (4) :142-145.

[8]邱天河.语用策略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运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0 (4) :40-42.

[8]向明友.论言语配置的新经济原则[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 (5) :309-316.

[9]杨劼, 李芳.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委婉表达[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 (2) :260-262.

[10]曾肯干.英语泛读教程:一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84-91.

[11]张璐.会话信息过量现象的语用解释[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1 (2) :73-75.

信息交流技术与外语教学的整合 篇9

一.整合的内涵

整合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通过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发挥最大效益。信息交流技术与外语教学的整合,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指外语教师在教学中,把外语学科课程作为教学系统的组成要素,在现代教学观指导下,根据该学科特点和教学需要,结合学科教学规律,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化环境中“重构”学科教学活动,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到教学和学习活动中,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从根本上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整合是信息时代的一种全新的外语教学和学习方式。既是对传统外语教学的有益补充,也是对传统外语教学的创新。这种创新不是简单地利用信息交流技术将教学内容从黑板搬到屏幕上,而是要在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将信息交流技术和外语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改进教与学的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与学习成效。这种整合不仅是体现在教学信息媒体的应用上,也体现在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上, 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根据学习需要,有效地获取、加工、处理和交流信息,并利用信息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形成新的、更有效的学习方式。

二.整合的理论依据

20世纪上半叶皮亚杰创立的建构主义理论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强调知识不是简单地通过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由学生依据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和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地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学习是一种意义建构和“协商活动”的过程,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

与传统的教育观念不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学”为中心,提倡教学活动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过程。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

信息交流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传统教学与学习方式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变革与创新成为可能。多媒体与网络特有的情境性、交互性、超文本性、开放性对于构建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的新型教学模式提供了最为理想的教学环境。

三.整合的意义

信息交流技术与外语教学的整合,无论是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还是对外语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信息交流技术为教学提供了多样化的教育技术手段,为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持。多媒体的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有助于激发学生外语学习的兴趣;网络信息的密集性、多样性、开放性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基于信息交流技术的诸如网络探究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合作精神,都有着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

第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所特有的音画效果,使学生接受多途径的感性刺激,有利于加深知识的记忆;它与外语教学的整合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获取、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使信息技术成为信息时代学生不可或缺的认知和培养研发能力以及辅助外语学习的工具;同时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实践能力也通过整合下的新型模式教学得以提高。

第三,外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语言基础知识、文化的学习、听说读写技能的操练及实践,达到真实环境下得体地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整合教学的主题应该是语言学习、语言技能及文化。同时信息交流技术的应用,为创设真实生动的语言情景提供了广阔平台,对于激发学生语言使用动机、培养语言使用能力、达到语言交际的目的起着重要作用;此外,整合也为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极好的环境,网络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与教学的有效结合,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外国文化的兴趣,扩大其接触外国文化的范围,为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四.整合的教学模式及实施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运用以网络及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交流技术进行外语教学,其主要模式可分为四种:基于多媒体资源的辅助教学模式、基于网络的合作探究模式、自主学习模式以及网上学习协作模式。

1.基于多媒体资源的辅助教学模式:

该模式是基于网络资源和其它信息资源、对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进行重组而构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根据教学活动重组教学设计及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图像、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激活课堂,促进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学习,其关键活动包括导入、讲课、讨论、合作学习、发现式学习和必要的练习巩固等。

2.基于网络的合作探究模式:

该模式以问题解决为中心,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掌握知识、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设计基本环节为:情境创设→问题导向→查询信息→探究思维→讨论归纳→意义建构→拓展学习,即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解决为核心参与认知过程,围绕探究课题,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主动获取、分析、加工相关的信息资料,最终解决问题,从而完成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该模式的特点在于强调“做中学”,让学生体验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学习采用合作形式,学习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探究、交流和表达能力的过程,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3.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模式:

该模式是基于专题学习网站或专题学习工具,教师设计学案进行“导学”,由学生借助计算机和信息资源自主学习。主要的教学活动包括导入、借助信息资源学习、自主练习巩固、教师归纳等。教师应根据教学活动选择教学资源,要精心选择适合于学生认知特点,并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学习工具。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是“学案”而不是教案,教学目标要分解为循序渐进的学习问题,对学习的难点和重点问题要设计学习提示或帮助。

4.基于网络的网上学习协作模式

该模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利用网络进行某项主题学习活动,是一种学生之间互助合作、共享资源、共同完成任务的学习方式。网上协作学习是一种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的教学模式,学习活动不受时空限制,学习者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探索研究,协同学习,实现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及学习者和学习媒介互动。它既有合作下的竞争,又有竞争中的合作,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责任心与协作精神,同时也培养了信息时代学生的运用信息技能、交流技能,沟通技能,为学生未来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这四种信息交流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是对于外语基本教学方式的创新。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可采用基于多媒体资源的辅助教学模式和基于网络的网络探究模式和自主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可采用网上协作模式。教师应根据课程特点,运用信息交流技术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最优化教学成效。

五.整合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角色。

更新教学观念就是要求外语教师必须克服传统的教学观念,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构建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展、利用、评价和管理,实现教学过程及效果的优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新型人才。角色转变,就是要求外语教师不再做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和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充分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做教学的组织者、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及其学习的促进者。因此教师不仅要勤于学习并实践现代教育理论,还要不断更新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成为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主力。

2.在整合过程中,要注重课程的学科特点分析,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为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必须优化教学设计。整合模式的教学设计,重在设计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活动,依据教学内容的信息类型选择和组合使用教学媒体。教师对于教学内容和相应媒体的选择必须进行科学设计并及时调整策略,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3.要重视网上资源的组织与建设。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需要庞大的资源支持。网上资源非常丰富,教师应选择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库作导航链接,使学生不至迷航,提高学习效益。另外应通过开发、交流和共享的方式,建立大容量、开放性的外语学习资源库,并适时动态地更换内容,以利构建良好的整合资源环境。

信息交流技术与外语教学的整合作为新型的教学手段,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外语教与学的成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作为外语教师应把信息交流技术的应用自然合理地融合到课堂教学中,促进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使学生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性学习,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观念和模式,优化教与学的成效。

参考文献

[1]蒋鸣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演讲稿.2005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模式及建构策略.武进教育.2007

[3]马英毅.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有效整合的尝试与思考.福鼎一中.2007

信息交流 篇10

当前, 我国消费者对于食品的安全诉求已与发达国家实现对接, 但我国的食品安全保障机制、食品安全知识明显的缺失。在信息不对称的视角下建立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机制, 能有效培养公众的风险感知能力、衔接风险评估且制定食品安全政策。因此, 食品安全风险信息交流的机制研究, 在推进我国食品行业发展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食品安全风险信息交流理论概述

风险信息交流也是风险信息沟通, 由美国环保署长威廉在20世纪提出, 他将风险信息交流定义为存在于个体与群体机构之间的一种信息置换和观念交换的过程。良好的食品风险信息沟通能培养公民的食品风险感知能力, 与风险评估机制相互衔接。在风险感知下向风险评估机制提交信息反馈, 该食品安全风险信息交流是提出食品安全政策的基础。在生活中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是食品安全风险信息交流机制中的重点问题, 归根结底, 食品安全风险的本质是食品生产信息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该问题的出现将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食品安全信任危机, 在此基础上, 引入食品安全风险信息交流机制, 能有效地强化食品安全问题, 对于食品行业中的问题早发现、早处理、早预警。

完全信息视域下的食品企业与消费者的互动博弈

在食品安全信息完全的基础上, 食品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动博弈, 而对于该方面的互动博弈研究对于信息不对等视域下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机制的制定有着一定的帮助。假设食品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博弈属于一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式, (1) 设定食品企业生产合格产品所需要的成本为C1, 收益为R1, 概率为P1。那么生产不合格产品的成本为C2, 且C2小于C1, 收益为R2, 概率为1-P1; (2) 当消费者发现食品存在问题时, 进行食品安全举报, 其成本为C3, 概率为P3, 如果消费者不进行举报, 成本即为0, 概率为1-P3; (3) 当食品企业生产的是合格产品而被消费者要求安全检查时, 成本为C4, 受到政府部门的奖励收益为R3, 处罚为C5, 间接损失为C6。如果消费者不对产品进行检查或举报, 当产品不合格, 消费者的损失为C7。

在以上的博弈假设中分析中, 能得出以下结论: (1) 消费者成功举报问题食品所获得的奖励越大时, 消费者进行问题食品举报的积极性越高。在此基础上食品企业生产不合格产品所面临的风险将会增加, 因此企业生产合格产品的几率将会提升。并且消费者受到问题食品所受损失的越大, 消费者进行主动举报的几率就越大; (2) 企业生产不合格产品获得的额外利润越大, 消费者自主选择监督的概率就会越大。同时企业生产不合格产品节省的成本越大, 消费者能够进行监督的概率也越大。

食品安全风险的本质及对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食品安全风险本质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 食品从生产到供应的产业链逐渐拉长, 中间涉及的环节也越来越多。这样的问题加剧了食品安全风险, 而在我国食品卫生监督中, 也缺乏与之相关的对应监督, 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中的诸多问题。例如, 我国食品安全监督机制中不同部门间的相互配合不畅通, 政府部门的职能难以凸显。最为关键的是食品质量安全反馈机制不健全, 食品安全监督与沟通渠道不畅通。这些都是导致我国食品质量风险的关键性因素。

信息不对称的消极影响

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对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在食品安全风险信息交流中出现的信息不对称, 实际上是一种社会信息缺位的现象。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在不同行业都有存在, 是一种交易双方的不对称分布对市场交易行为的影响。信息的不对称将会导致市场上的一方无法观测和监督到另一方的行为, 在另一方行为信息的获取上难以全面化。长期的信息不对称将会导致市场机制失灵。当今社会是信息大爆炸的社会, 在不同领域中每天都会产生大量信息, 在这些信息中有专业性的信息, 也包括虚假信息。而消费者在虚假信息的负面影响下, 较容易关注负面信息。当某食品出现质量问题, 专家们需进行相关标准的调查、食品安全数据分析等, 在社会公众面前发出理性的声音较慢。消费者就易受到负面消息的影响, 导致食品安全风险加剧。

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机制运行策略

推进企业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食品生产后流入市场中, 部分食品质量勉强过关, 部分食品中含有大量的添加剂, 造成食品质量参差不齐, 最为直接的原因就食品行业中未建立食品质量监管机制。为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为社会发展负责, 制定科学有效的食品质量监管机制切实可行。例如, 对食品添加剂的含量进行限定, 对食品加工流程进行透明化的管理, 对食品生产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样品检测和监控。在食品安全管理中, 与国际食品安全质量检测标准进行对比, 为我国食品安全提供保障。加强对于我国化工领域的监管, 促进食品化工领域与国际食品化工领域接轨, 需制定科学的食品安全标准、明确食品安全管理原则, 并针对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现状, 制定科学管理对策。

有效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随着社会信息化建设逐渐完善, 新闻媒体在社会舆论中的引导作用十分突出, 新闻媒体在社会中拥有广大受众, 且其所传播的信息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一方面能引起受众关注, 另一方面能发挥监督作用。食品安全问题与民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密切, 新闻媒体要积极发挥出对食品安全风险的监督功能, 对风险信息进行传播。但在新闻媒体传播食品风险信息时, 应注意舆论导向, 不能造成社会的动乱。在传统媒介机制下, 以互联网为基础衍生出的新媒体在对食品安全风险信息交流中的作用明显, 以其互动性、时效性促进食品安全监督。以微博媒体平台为例, 在受众发现食品质量问题时, 可直接向食品安全质量监督管网进行信息举报, 同时受众可在微博平台上进行互动, 使信息不对称的食品安全风险信息交流透明度提升, 并使信息交流渠道更加通畅。

为食品质量管理提供法律保障

建立食品安全风险信息交流机制, 首先要为该交流机制提供法律保障, 让利益受损的消费者能在信息交流机制中有话可说, 并敢于说出心中所想。食品质量管理并不仅是一个行业的工作, 而是整个社会的共同的任务, 因此在对食品质量管理中, 要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的法律, 使食品质量管理有法可依。第一, 明确我国食品安全的法律责任, 制定有力的法律管理措施, 并加强管理, 保障相关的法律有效落实;第二, 要建立统一且完整的食品安全监测系统, 对区域食品化工生产进行监测, 并向社会公布食品检测结果, 为人们提供食品安全依据。

基于食品供应链的质量安全管理

食品生产并不是单一化的流程, 而是包括原材料管理、生产、质量检测和销售等诸多环节的复杂过程。食品供应链的管理与食品安全息息相关, 因此, 为保障食品安全, 应对食品的供应链进行科学管理。促进食品供应链管理下的食品质量管理水平提升, 需注重食品供应链的基础设施建设。首先, 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尽可能打开食品运输产地的交通网络, 以四通八达的交通为食品配送提供便利;其次, 建立食品生产-直销管理模式, 减少食品生产后的运输、配送环节, 食品生产完成后直接接触客户, 以直销的模式让客户购买到第一手产品。

例如, “桃李面包”生产商在全国范围内认筹零售直销点, 与各大超市、便利店等建立直销站点联系, 产品生产完成后, 直接配送到便利店中, 省去了产品的储存等环节。实现面点“一天一送, 三天一消”, 保障消费者购买到的面点是当天生产的产品;最后, 加快食品供应链标准体系的建立, 完善法律法规, 在食品物流标识标准体系、食品运输设备标准化、食品供应链各环节标准化、食品供应链管理标准化等方面建立完善保障标准体系。

结语

上一篇: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研究下一篇:国内外会展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