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复习提纲

2024-05-12

中考数学复习提纲(通用6篇)

篇1:中考数学复习提纲

几何部分

几何主要有三大主线.一是线段的位置与度量关系.位置关系指线段平行或垂直.二是角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位置关系指两个角互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或一个角是圆周角、弦切角等.度量关系指两个角相等、互余、互补等.三是线与线的交点.具体地说就是多条直线的交点数量反映了它们所构成的图形.如,三条直线若没有交点,则两两平行;若只有一个交点,则三线共点;若有两个交点,则两条直线平行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若有三个交点,则三条直线两两相交并围成一个三角形.几何图形由此而发展.另外,直线与圆的交点数量也能大致反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在复习中,要对几何的整体内容全面了解,熟悉概念、定义、定理和性质,同时还要掌握概念、定义、定理和性质对于图形的解释,尤其性质定理,与对应的图形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也就是说每个定理都对应一个图形,见到图形就应联想到对应的定理.若图形不完备,则可以添加辅助线,这也是添加辅助线的基本法则.

代数部分

1.运算主要包括实数运算,整式和分式运算,代数式求值运算和三角函数运算.

(1)实数运算:实数运算是初中数学的基础.在中考中因计算失误而导致结论错误是最不应该出现的错误,却也是经常会出现的错误.因此,不可轻视实数运算的练习,应努力做到计算迅速,步骤合理,结果准确.

(2)整式和分式运算:整式和分式运算不仅需要依据运算法则、公式、性质等逐步完成,同时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运算技能和技巧.在运算中,考虑问题要全面,注意在算式中出现的各个字母的含义和取值范围,必要时还应讨论结论的多样性.

(3)代数式求值运算:求代数式的值一般应遵循先化简后求值的原则,但也不排除边化简边求值的情况.方法因题而异,不能生搬硬套.

(4)三角函数运算:三角函数运算的关键,一是要牢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二是要能熟练进行三角函数之间的互相转化.

2.方程(组)是支撑初等代数的骨架,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是学好数学的关键,也是中考的重点.这部分知识的内容主要包括分式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二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及它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定理.

方程(组)不仅在解答应用题时会用到,在解答函数题时,也是不可缺少的工具.用方程(组)解题需要注意根的情况与题意是否吻合,不仅要检验求得的根是不是原方程(组)的解,而且要检验这个根是否符合题意和实际.

中考怎么复习数学

狠抓“双基”训练

“双基”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基础知识是指数学概念、定理、法则、公式以及各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基本技能是一种较稳定的心理因素,是一种已经程式化了的动作,初中数学基本技能包括运算技能、画图技能、运用数字语言的技能、推理论证的技能等。只有扎实地掌握“双基”,才能灵活应用、深入探索,不断创新。

掌握基本模型,找出本质属性

中学的“数学模型”常常是指反映数学知识规律的结论和基本几何图形。初中代数中,运算法则、性质、公式、方程、函数解析式等均是代数的模型;平面几何中,各类知识中的基本图形均是几何模型。通过对这些基本模型的研究,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的本质属性,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重要的公式、定理是知识系统的主干,我们不仅要知其内容,还应该搞清其来龙去脉,理解其本质。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推导,不仅体现方法,而且由此公式可得出两根与系数的关系,还可类似地推出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公式,所以一定要掌握推导过程。再如,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割线定理、切线长定理尽管形式上不尽相同,但是它们之间都有着某种内在联系。

中考生怎样复习数学

激发学生复习数学的欲望

必须努力地克服“高原现象”。何为“高原现象”,例如,一名射手在进行一系列射击训练时,开始成绩逐渐上升,但到了一定程度之后,成绩却不再上升,甚至下降,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高原现象。高原现象在数学复习阶段表现得十分明显。平时授新课,新鲜有趣;搞复习,要重复已学的内容,有的同学会觉得单调、枯燥无味,致使成绩提高缓慢,甚至下降。

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学生要从思想上提高对复习的认识,主动进行复习;另一方面,要以“新”提高复习的积极性。诸如制订新的复习计划;采用灵活的复习方法;抓住新颖有趣的内容和习题,把知识串连起来,使书“由厚变博”。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欲望。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一课时,笔者先给学生讲个小故事:一天,小王去小张家看他,当时小张正在复习有关“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习题”,小王一看就告诉小张哪道题做错了。小张非常惊讶,问小王有什么“判断的秘法”?此时,笔者问学生“你们想不想知道这种秘法?”。同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想!”,于是学生非常有兴趣地上完了这节复习课。

夯实基础,开阔思路

我们学完初中数学课本后,并做了各种各样的题,再回归课本,从概念的引入和表述中,我们更容易把握住概念间的联系;从公式的推导和定理的证明过程中,并联想公式定理及其证明方法本身在解题中应用。我们更容易体会到这些应用的必然性,提高我们用公式定理解题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复习好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规律。

在进行概念复习时,应当从实例或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加以抽象,弄懂概念含义。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要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对于数学规律,应当引导学生搞清它们的来源,分清它们的条件和结论,弄清抽象、概括或证明的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以及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对于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结合复习内容,选择合适的复习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总之,重读数学课本,可帮助我们夯实基础,强化解题思路的方向感。

篇2:中考数学复习提纲

中考数学复习提纲

数学中考复习提纲(实数与数轴)

1、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称为数轴。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

2、数轴上的点和实数的对应关系: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而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唯一的点来表示。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二、实数大小的比较

1、在数轴上表示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三、实数的运算 1、加法:

(1)同号两数相加,取原来的符号,并把它们的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可使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2、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乘法:(1)两数相乘,同号取正,异号取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n个实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若n个非0的实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当负因数为奇数个时,积为负。

(3)乘法可使用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4、除法:

(1)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2)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3)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0不能做被除数。

5、乘方与开方: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

6、实数的运算顺序:乘方、开方为三级运算,乘、除为二级运算,加、减是一级运算,如果没有括号,在同一级运算中要从左到右依次运算,不同级的运算,先算高级的运算再算低级的运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运算。无论何种运算,都要注意先定符号后运算。

数学中考复习提纲(有效数字和科学记数法)

1、科学记数法:设N>0,则N= a×10(其中1≤a<10,n为整数)。

2、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到精确到的数位为止,所有的数字,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精确度的形式有两种:(1)精确到那一位;(2)保留几个有效数字。

数学中考复习提纲(分式方程)

(1)分式方程的解法:去分母法,方程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特殊方法:换元法。

(2)检验方法:一般把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最简公分母,使最简公分母不为0的就是原方程的根;使得最简公分母为0的就是原方程的增根,增根必须舍去,也可以把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检验。四、方程组

1、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般形式:?a1x?b1y?c1(a1,a2,b1,b2,c1,c2不全为0)解法:代入消远法和加减消元法a2x?b2y?c2

解的个数:有唯一的解,或无解,当两个方程相同时有无数的解。一、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1)用直接开方法解;(2)用公式法;(3)用因式分解法2、(1);先化为一般形式,再用公式法解;(2)直接可以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后可求解。二、分式方程的解法:分析:(1)用去分母的方法;(2)用换元法 解:略三、根的判别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 四、方程组 1分析:(1)用加减消元法消x较简单;(2)应该先用加减消元法消去y,变成二元一次方程组,较易求解。[规律总结]加减消元法是最常用的消元方法,消元时那个未知数的系数最简单就先消那个未知数。1.在解方程2A.2xC.2x

2分析:(1)可用代入消远法,也可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来求解;(2)要先把第一个方程因式分解化成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再与第二个方程分别组成两个方程组来解。[规律总结]对于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一般用代入消元法,对于两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一定要先把其中一个方程因式分解化为两个一次方程再和第二个方程组成两个方程组来求解。

一、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2、设未知数;3、找出相等关系,列方程(组);4、解方程(组);5、检验,作答;

数学中考复习提纲(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常见类型题及其等量关系)

1、工程问题

(1)基本工作量的关系: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2)常见的等量关系:甲的工作量+乙的工作量=甲、乙合作的工作总量

(3)注意:工程问题常把总工程看作“1”,水池注水问题属于工程问题 2、行程问题

(1)基本量之间的关系:路程=速度×时间(2)常见等量关系:

相遇问题: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全路程 追及问题(设甲速度快):

同时不同地:甲的时间=乙的时间;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原来甲、乙相距路程 同地不同时:甲的时间=乙的时间–时间差;甲的路程=乙的路程3、水中航行问题:

顺流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 4、增长率问题:

常见等量关系:增长后的量=原来的量+增长的量;增长的量=原来的量×(1+增长率);5、数字问题:

基本量之间的关系:三位数=个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10+百位上的数×100

数学中考复习提纲(不等式及不等式组)

一、不等式与不等式的性质

1、不等式的性质:

(l)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方向不改变,如a> b,c为实数?a+c>b+c

(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如a>b,c>0?ac>bc。(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如a>b,c<0?ac1、能使一个不等式(组)成立的未知数的一个值叫做这个不等式(组)的一个解。

不等式的所有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集。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不等式组的解集。

2.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三、不等式(组)的类型及解法 1、一元一次不等式:

(l)解法:

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但要特别注意当不等式的两边同乘以(或除以)一个负数时,不等号方向要改变。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l)概念:含有相同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解法:先求出各不等式的解集,再确定解集的公共部分。注:求不等式组的解集一般借助数轴求解较方便。

数学中考复习提纲(图形与变换)

知识要点

1.轴对称(轴对称、折叠)

(1)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间的位置关系;轴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联系:

(a)它们都延某一直线折叠,图形重合(b)如果把两个轴对称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反过来,把轴对称图形的两部分当作两个图形,那

么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

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与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举例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3)轴对称的性质:

(a)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意一对对应点连线的线段垂直平分线;(b)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意一对对应点连线的线段垂直平分线;(c)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

(d)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他们对应线段或其延长线相交,交点在对称轴上。

(4)轴对称变换

考点:利用坐标表示轴对称(做关于坐标轴及原点的对称点)解析: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归纳:关于谁对称谁不变,关于原点对称全改变

(5)轴对称的图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抛物线,双曲线,圆 2.中心对称(中心对称、旋转)(1)中心对称及中心对称图形

(a)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的连线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平分;(b)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

(2)中心对称图形:线段、相交线、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正六边形、圆(3)中心对称与轴对称的区别联系

(a)区别:关于直线对称和关于点对称(b)联系:都是旋转180°得到的(4)图形的旋转

(a)图形绕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旋转,点O叫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旋转角。

(b)图形在旋转有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决定,旋转中心在旋转过程中式不动的,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c)特征: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d)旋转作图步骤

(i)根据题意确定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ii)找出图形的关键点(iii)连接关键点与旋转中心,按旋转方向与旋转角将它们旋转,得到这些关键点的 对应点;(iv)次连接这些关键点的对应点,得到旋转后的图形。3.位似

4.投影与视图

投影(1)投影:用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平面(地面、墙壁等)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照射光线叫做投影线,投影所在的平面叫做投影面。

(2)平行投影:有时光线是一组互相平行的射线,例如太阳光或探照灯光的一束光中的光线。由平行光线形成的投影是平行投影(3)中心投影:由同一点(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4)正投影: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产生的投影叫做正投影。

数学中考复习提纲(三视图)

(1)三视图:是指观测者从三个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空间几何体而画出的图形。

将人的视线规定为平行投影线,然后正对着物体看过去,将所见物体的轮廓用正投影法绘制出来该图形称为视图。一个物体有六个视图:从物体的前面向后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主视图——能反映物体的前面形状,从物体的上面向下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俯视图——能反映物体的上面形状,从物体的左面向右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左视图——能反映物体的左面形状,三视图就是主视

中考数学复习建议

认真学习,研究教材,研究考试,把握老师教学的要求,了解老师教学中的重点和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另外也要根据当前教改的要求、学生的实际,研究老师教学方法,达到提高老师教学效率的目的。

要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全面、准确的理解基本概念,切忌就事论事,然后通过大量的练习来“理解”、“掌握”概念,这种做法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不但“记不住”大量的数学概念,而且不会灵活地运用概念解决问题。

在平时的学习例题时,要注重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纠正不研究的学习过程,只追求结果的错误学习方法;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废弃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数学的精髓,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源泉,因此也是中考的重点。在初中阶段要注意方程思想、函数思想、整体待换思想、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换元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等数学思想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3:中考数学复习方略

一、充分研究《考试说明》,明确复习主体

《考试说明》是教师复习备考的主要依据,可以说它是考试指南,教师应认真准确地把握考试精神和性质、考试内容,做到有的放矢,不走弯路。具体来说:细心推敲中考对知识点的不同层次的要求,准确掌握哪些需要了解,哪些需要理解,哪些需要掌握或灵活运用;细心推敲要考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哪些,如说明中提到的掌握消元、降次、配方、换元、待定系数法等教学方法;将新旧《考试说明》进行对比,把握新一年命题的变化趋势,复习时加强的内容就作为重点;新删去的或降低的内容不做盲目的补充,新增加的内容要引起重视,避免遗漏。

二、把握考点,落实双基

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再根据近几年河北省中考试题的特点,不刻意追求知识覆盖面,重点知识重点考查,达到复习有重点的目的。第一,把握好本单元的知识点,从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这四个层次进行概括归纳,筛选出本单元中考命题的重点,设置题组分类练习,达到把握基础,巩固基础的目的。第二,精讲典型题目,归类复习,例题筛选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以课本为本。

近几年来我们发现许多中考题都源于课本,因此,在复习时,不应脱离课本,而应围绕本单元的知识点,以课本重点例题或习题为原型,参考中考命题方向,作适当的改编和深化。

(二)紧抓重点、面向中考。

在例题的选择上,直接运用近几年与河北省试题相近的各省市中考题,尤其是河北省中考题,进行分析、讲解,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复习到重点。

(三)编写高效练习题。

根据自己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编写出既重点突出,又命中中考方向的练习题,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印象深刻。

三、训练思维,发展能力

中考试题加强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考查,即观察、类比、归纳、判断、探究等,在试卷中,中高档题目占有较高的分值。对这些能力的培养,仅靠学生的练习是不能达到的。在复习时,教师应加强对学生中、高档题目的训练,采用重要的得分手段:分类复习,通过归类,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他们的思维。而对中、高档题的分类,横向参考各省市前一年的中考题,纵向参考本省近两年中考题,特别针对16—25题型,精心筛选出与之相同或相近的习题,重点讲解,重点检查,专题专练。同时也要重视“做着别扭”的题型,这些题目均对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较大帮助。

四、发挥集体力量,形成合作的集体备课制度

集体备课内容由以往的“备教师,怎么教”转向“备学生,怎么学”,怎么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怎样整合教学内容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等方面。一般的集体备课,先由中心发言人讲本单元复习的内容及作法,从学生的角度分析整合教学内容,以单元教学的形式,精心设置内容主干,让知识以整体—局部—整体的循环上升结构呈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备课组成员再讨论其实施的可行性、有效性。具体讨论的内容一般分为:(1)分析各班学生的学习情况;(2)根据中考数学的考点和双基知识,认真研究每一单元的复习内容;(3)讨论课堂复习卷的安排;(4)讨论上课的实际操作;(5)分工合作,落实每份课堂复习卷的编写,精心设计课内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集体的合作更能加深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从而在交流研讨中设计出最优化的教学策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情况,使集体备课活动落到实处。课后,备课组的教师之间还应自觉地进行课后反馈交流,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收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效果,促进整体教学效益的提高。

五、严格训练,提高得分率

从试卷分析中我们发现,学生的中考成绩总是与实际水平有差距,这与教师平时的教学要求紧密相连:一是解题步骤和书写的规范性。对学生的审题、解题步骤和书写进行严格训练,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试卷结构、试卷要求、参考答案和评卷标准,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提高得分率。二是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最后的模拟测试中,对学生在心理素质上进行一些科学训练是非常必要的,既要让学生了解历年来试题的按排结构(都是拾级而上),又要让学生有以不变应万变的心理准备,训练中可有意地安排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来练习,从而锻炼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三是提高答题速度。为使学生在考场上得以正常发挥,准确、有效地把握做题时间,在平时的模拟训练中,教师就要适当缩短答题时间,提高学生的做题速度,训练学生答题的准确性、有效性,提高学生做题得分率,从而提高学生的总成绩。

六、关注新课程的新重点

由新课程试卷不难看出,三角形、四边形、方程与不等式、函数、概率与统计、图形的变换、找规律等都是必考的内容,因此,在复习中将这些内容作为载体,将常见的数学解题通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归纳法、代入法和特值法、数形结合法)和数学思想法(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及逻辑划分与归纳、函数与方程、变换与转化等思想方法)融会贯通地应用于解题过程中,能促使学生形成熟练的解题思路和规范的书面表达能力。

七、中考复习中应该注意避免的几个误区

(一)不认真审题。

有些考生在复习中为了节约时间往往审题不仔细,看错单位、抄错数字、忘记检验、答非所问等。

(二)凭印象答题。

中考复习中做了大量的题目,有些学生在做题时看见某些熟悉的题目就认为是自己曾经做过的那一题,从而很快地下结论。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

(三)没有针对性地盲目做题。

中考复习课上,教师都会布置相应的练习题,除此之外很多学生都有复习资料和习题,对于后一部分资料大多数学生都是拿来就做,结果往往事倍功半。教师要强调做题在于精而不在于多,特别是要针对自己的缺漏来选择相应的练习,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可以选一些基本题来做,基础好的学生可以选择综合题来做。如果没有办法选择应该做哪些题,则可以向教师征询意见。

(四)做完题不总结。

数学学习看重的是方法和思路,为了增加训练量一题一题地往下做,没有总结的时间是相当不可取的,大量的练习再加上从来不总结,结果往往是做到后面的忘了前面的。

(五)缺乏必要的生活经验和经历。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学生根本不可能学好数学,现在的数学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折纸,什么是商品打折,什么是最大利润,等等。学生若没有相关知识,便无法解题。

(六)不知道如何检查。

篇4:数学中考复习建议

纵观近年中考试题,中考的主要职能是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评价学生的基本数学水平。其次才是作为高中招生的主要依据,所以,考生不必因为不会解部分数学题而怀疑自己的数学能力,只要在复习阶段奋发努力,一定能在中考中取得理想成绩。

二、一般来说,可安排三轮复习

第一轮,开展基础知识系统复习,初中数学脉络是由一个个基本概念和数学的思想方法串起来的,其中每一个数学基本概念又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维方式,例如在某校的一次中考模拟中有这样一道选择题;“若(a,b互为相反数,则下列各对数中()不是互为相反数。A.-20和-2b B.a+11和b+1C.a+1和6-1 D.2a和2b”,老师惊奇发现,这是10道选择题中失分率第二高的题,分析其原因,是考生对相反数的概念理解还停留在“数字相同,符号相反”的层面上,没有抓住“两数和为零”这一本质,事实上教科书中的例题、练习题、习题为编拟中考数学试题提供了丰富的题源,这些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前面这道题折射出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对基本概念的漠视。所以建议考生在这一阶段要特别重视对教科书中的基本概念的复习,要注重在对概念的辨析中理解概念。

第二轮,开展难点知识专项复习,近年来各地中考涌现出大量形式活跃、趣味有益、启迪智慧的好题目。各位考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这些热点题型认真复习,专项突破。

注意:你应该有一本各省市中考试题汇编资料,要知道,外地考题中出现的精彩题型,往往就是本地命题的借鉴。

第三轮,进行模拟训练,建议考生在做好学校正常的模拟训练之余,最好使用各地中考试卷,设定标准时间,进行自我模拟测验。

注意:自己评分应按参考答案中的评分标准。且不可只看答案,不看给分点,否則养成解题中“跳步”的习惯后导致不必要的丢分是很可惜的。

三、培养审题和解后反思的好习惯

有效地培养数学解题能力,要不打折扣地做好解题的每一个环节:审题,制订解题方案,解答表达,解题后的反思,面对中考,考生被迫跳进题海,期望以多取胜,到头来常常是事倍功半。究其原因,许多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为解题而解题,满足解对或证出为止,至于从解题中可获得哪些启示,既无时间顾及也无此意识,因而缺乏对自身解题的认知过程进行反思,难以获得已有信息之外的更多有意义的信息,降低了解题的收益率,简单地说,许多考生在解题的环节中只做了中间的两个环节,对审题和解后反思根本不重视,例如有一中考题;“水果商贩以2元/千克的单价进了100千克橘子,由于运输、储存等原因,损耗了5千克,通过分拣,商贩准备将余下的橘子分成两档出售,较好的售价3.2元/千克,一般的售价2.6元/千克,(1)全部售完后,以进货总量计算,平均每千克获利的范围是多少?(2)若商贩在这笔生意中期望获得总利润不少于80元,则定为较好一档的橘子至少有多少千克?”不少考生到对答案时才发现“以进货总量计算”整一句话没看见,这是平时解题没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所致,那么怎么才能避免审题失误呢?

1审题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思维直接指向试题,一定要眼到、手到、心到,尽管是中考这种关键时刻,也并不是所有的考生都能把注意力集中到试卷上,尤其是一些心理素质欠佳的考生。

在规定时间内高度集中注意力,这是考试基本功之一,这种基本功的训练在于平时,同学们自己在做练习时,包括做课后作业,不妨试试限时完成法,即规定自己在一定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完成练习,不要有停顿,不要喝水,不要说话。

2审题时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步骤:(1)第一遍要粗读题,使自己大致了解题目的意思。(2)第二遍要精读题,要逐字逐句地读,仔细理解题目中各个条件的含义。读的过程中不妨用笔把题目中的重要条件。重要语句划下来或圈出来,以提醒自己,引起重视(3)第三遍要重读题,做完一道习题后应回过头来重新审题,看看哪些数据、关系还没有用上,已用上的用得是否准确,关键词句的理解是否准确、到位,结果是否符合题意,符合生活经验。

3要学会翻译数学题。别以为只有语言需要翻译,数学同样也需要翻译,就是把大家觉得特别长的题翻译成自己能够理解的简单的语言,把文字性的东西翻译成数学语言,进一步用代数式或者是符号语言来表达,有助于审题。

4审题时要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考试之前,考生做了大量的题目,考试不可避免地会在某些地方令考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原本是件好事,但很多考生的思维定势把这变成了一件坏事,有的考生看题还没过半,发现类似的题目老师讲解过,立即兴奋地动笔,有的同学甚至靠记忆老师讲过的解法来依葫芦画瓢,谁知道试题的其他条件、需要求证的结果已经做了变化,错解是必然结果。

总之,请同学们牢记:审清题意是制胜的前提,粗心就等于把成功推向你的竞争对手,因此一定要细之又细,慎之又慎,滴“分”不漏。

篇5:中考数学知识点复习提纲

中考数学知识点复习提纲1

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3x2+5x-2=0的常数项是-2.2.一元二次方程3x2+4x-2=0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2.3.一元二次方程3x2-5x-7=0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4.把方程3x(x-1)-2=-4x化为一般式为3x2-x-2=0.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

1.直角坐标系中,点A(3,0)在y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3.直角坐标系中,点A(1,1)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2,3)在第四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2,1)在第二象限。

知识点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1.当x=2时,函数y=的值为1.2.当x=3时,函数y=的值为1.3.当x=-1时,函数y=的值为1.知识点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y=-8x是一次函数。

2.函数y=4x+1是正比例函数。

3.函数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3(x-2)2-5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y=4(x-3)2-10的对称轴是x=3.6.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1,2)。

7.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知识点5: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1.数据13,10,12,8,7的平均数是10.2.数据3,4,2,4,4的众数是4.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知识点6:特殊三角函数值

1.cos30°=根号3/2。

2.sin260°+ cos260°= 1.3.2sin30°+ tan45°= 2.4.tan45°= 1.5.cos60°+ sin30°= 1.知识点7:圆的基本性质

1.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2.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

3.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4.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5.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

6.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7.过三个点一定可以作一个圆。

8.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

9.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10.经过圆心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

知识点8: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圆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与圆相切。

2.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3.弦切角等于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心角。

4.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5.垂直于半径的直线必为圆的切线。

6.过半径的外端点并且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7.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8.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中考数学知识点复习提纲2

1.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同号相加一边倒;异号相加“大”减“小”,符号跟着大的跑;绝对值相等“零”正好.2.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法则不能忘,只求系数和,字母、指数不变样.3.去、添括号法则:

去括号、添括号,关键看符号,括号前面是正号,去、添括号不变号,括号前面是负号,去、添括号都变号.4.一元一次方程:

已知未知要分离,分离方法就是移,加减移项要变号,乘除移了要颠倒.5.平方差公式:

平方差公式有两项,符号相反切记牢,首加尾乘首减尾,莫与完全公式相混淆.5.1完全平方公式:

完全平方有三项,首尾符号是同乡,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二倍放中央;

首±尾括号带平方,尾项符号随中央.5.2因式分解:

一提(公因式)二套(公式)三分组,细看几项不离谱,两项只用平方差,三项十字相乘法,阵法熟练不马虎,四项仔细看清楚,若有三个平方数(项),就用一三来分组,否则二二去分组,五项、六项更多项,二三、三三试分组,以上若都行不通,拆项、添项看清楚.5.3单项式运算:

加、减、乘、除、乘(开)方,三级运算分得清,系数进行同级(运)算,指数运算降级(进)行.5.4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题的一般步骤:

去分母、去括号,移项时候要变号,同类项合并好,再把系数来除掉,两边除(以)负数时,不等号改向别忘了.5.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大大取较大,小小取较小,小大、大小取中间,大小、小大无处找.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一次绝对值不等式的解集:

大(鱼)于(吃)取两边,小(鱼)于(吃)取中间.6.1分式混合运算法则:

分式四则运算,顺序乘除加减,乘除同级运算,除法符号须变(乘);

乘法进行化简,因式分解在先,分子分母相约,然后再行运算;

加减分母需同,分母化积关键;找出最简公分母,通分不是很难;

变号必须两处,结果要求最简.6.2分式方程的解法步骤:

同乘最简公分母,化成整式写清楚,求得解后须验根,原(根)留、增(根)舍,别含糊.6.3最简根式的条件:

最简根式三条件,号内不把分母含,幂指数(根指数)要互质、幂指比根指小一点.6.4特殊点的坐标特征:

坐标平面点(x,y),横在前来纵在后;

(+,+),(-,+),(-,-)和(+,-),四个象限分前后;

x轴上y为0,x为0在y轴.象限角的平分线:

象限角的平分线,坐标特征有特点,一、三横纵都相等,二、四横纵却相反.平行某轴的直线:

平行某轴的直线,点的坐标有讲究,直线平行x轴,纵坐标相等横不同;

直线平行于y轴,点的横坐标仍照旧.6.5对称点的坐标:

对称点坐标要记牢,相反数位置莫混淆,x轴对称y相反,y轴对称x相反;

原点对称记,横纵坐标全变号.7.1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分式分母不为零,偶次根下负不行;

零次幂底数不为零,整式、奇次根全能行.7.2函数图象的移动规律:

若把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写成y=k(x+0)+b,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写成y=a(x+h)2+k的形式,则可用下面的口诀

“左右平移在括号,上下平移在末稍,左正右负须牢记,上正下负错不了”.7.3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口诀:

一次函数是直线,图象经过三象限;

正比例函数更简单,经过原点一直线;

两个系数k与b,作用之大莫小看,k是斜率定夹角,b与y轴来相见,k为正来右上斜,x增减y增减;

k为负来左下展,变化规律正相反;

k的绝对值越大,线离横轴就越远.7.4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口诀:

二次函数抛物线,图象对称是关键;

开口、顶点和交点,它们确定图象现;

开口、大小由a断,c与y轴来相见;

b的符号较特别,符号与a相关联;

顶点位置先找见,y轴作为参考线;

左同右异中为0,牢记心中莫混乱;

顶点坐标最重要,一般式配方它就现;

横标即为对称轴,纵标函数最值见.若求对称轴位置,符号反,一般、顶点、交点式,不同表达能互换.7.5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口诀:

反比例函数有特点,双曲线相背离得远;

k为正,图在一、三(象)限,k为负,图在二、四(象)限;

图在一、三函数减,两个分支分别减.图在二、四正相反,两个分支分别增;

线越长越近轴,永远与轴不沾边.8.1特殊三角函数值记忆:

首先记住30度、45度、60度的正弦值、余弦值的分母都是2,正切、余切的分母都是3,分子记口诀“123,321,三九二十七”既可.三角函数的增减性:正增余减

8.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要证平行四边形,两个条件才能行,一证对边都相等,或证对边都平行,一组对边也可以,必须相等且平行.对角线,是个宝,互相平分“跑不了”,对角相等也有用,“两组对角”才能成.8.3梯形问题的辅助线:

移动梯形对角线,两腰之和成一线;

平行移动一条腰,两腰同在“△”现;

延长两腰交一点,“△”中有平行线;

作出梯形两高线,矩形显示在眼前;

已知腰上一中线,莫忘作出中位线.8.4添加辅助线歌:

辅助线,怎么添?找出规律是关键.题中若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引向两端把线连;

三角形边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翻一番.圆的证明歌:

圆的证明不算难,常把半径直径连;

有弦可作弦心距,它定垂直平分弦;

直径是圆弦,直圆周角立上边,它若垂直平分弦,垂径、射影响耳边;

还有与圆有关角,勿忘相互有关联,圆周、圆心、弦切角,细找关系把线连.同弧圆周角相等,证题用它最多见,圆中若有弦切角,夹弧找到就好办;

圆有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记心间,外角等于内对角,四边形定内接圆;

直角相对或共弦,试试加个辅助圆;

若是证题打转转,四点共圆可解难;

要想证明圆切线,垂直半径过外端,直线与圆有共点,证垂直来半径连,直线与圆未给点,需证半径作垂线;

四边形有内切圆,对边和等是条件;

如果遇到圆与圆,弄清位置很关键,两圆相切作公切,两圆相交连公弦.中考数学知识点复习提纲3

1.数轴

(1)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数轴的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2)数轴上的点: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一般取右方向为正方向,数轴上的点对应任意实数,包括无理数.)

(3)用数轴比较大小:一般来说,当数轴方向朝右时,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重点知识:

初中数学第一课,认识正数与负数!新初一的来~

2.相反数

(1)相反数的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2)相反数的意义:掌握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不能单独存在,从数轴上看,除0外,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它们分别在原点两旁且到原点距离相等。

(3)多重符号的化简:与“+”个数无关,有奇数个“﹣”号结果为负,有偶数个“﹣”号,结果为正。

(4)规律方法总结: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就是在这个数的前边添加“﹣”,如a的相反数是﹣a,m+n的相反数是﹣(m+n),这时m+n是一个整体,在整体前面添负号时,要用小括号。

3.绝对值

1.概念:数轴上某个数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

②绝对值等于一个正数的数有两个,绝对值等于0的数有一个,没有绝对值等于负数的数.③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2.如果用字母a表示有理数,则数a 绝对值要由字母a本身的取值来确定:

①当a是正有理数时,a的绝对值是它本身a;

②当a是负有理数时,a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a;

③当a是零时,a的绝对值是零.即|a|={a(a>0)0(a=0)﹣a(a<0)

重点知识:

初中数学第二课,有理数的相关知识!新初一的来~

4.有理数大小比较

1.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可以利用数轴,他们从左到有的顺序,即从大到小的顺序(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有理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也可以利用数的性质比较异号两数及0的大小,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2.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法则:

①正数都大于0;

②负数都小于0;

③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④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其值反而小。

规律方法·有理数大小比较的三种方法:

(1)法则比较: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2)数轴比较:在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数大于左边的点表示的数.(3)作差比较:

若a﹣b>0,则a>b;

若a﹣b<0,则a

若a﹣b=0,则a=b.5.有理数的减法

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方法指引:

①在进行减法运算时,首先弄清减数的符号;

②将有理数转化为加法时,要同时改变两个符号:一是运算符号(减号变加号);二是减数的性质符号(减数变相反数);

注意:在有理数减法运算时,被减数与减数的位置不能随意交换;因为减法没有交换律。

减法法则不能与加法法则类比,0加任何数都不变,0减任何数应依法则进行计算。

6.有理数的乘法

(1)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0。

(3)多个有理数相乘的法则:

①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②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

(4)方法指引

①运用乘法法则,先确定符号,再把绝对值相乘.②多个因数相乘,看0因数和积的符号当先,这样做使运算既准确又简单.7.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如果有括号,要先做括号内的运算。

2.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注意各个运算律的运用,使运算过程得到简化。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四种运算技巧:

(1)转化法:一是将除法转化为乘法,二是将乘方转化为乘法,三是在乘除混合运算中,通常将小数转化为分数进行约分计算.(2)凑整法:在加减混合运算中,通常将和为零的两个数,分母相同的两个数,和为整数的两个数,乘积为整数的两个数分别结合为一组求解.(3)分拆法:先将带分数分拆成一个整数与一个真分数的和的形式,然后进行计算.(4)巧用运算律:在计算中巧妙运用加法运算律或乘法运算律往往使计算更简便.8.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1.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科学记数法形式:a×10n,其中1≤a<10,n为正整数)

2.规律方法总结

①科学记数法中a的要求和10的指数n的表示规律为关键,由于10的指数比原来的整数位数少1;按此规律,先数一下原数的整数位数,即可求出10的指数n。

②记数法要求是大于10的数可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实质上绝对值大于10的负数同样可用此法表示,只是前面多一个负号.重点知识:

初中数学第八课:科学计数法,新初一的来~

9.代数式求值

(1)代数式的值: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计算后所得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2)代数式的求值:求代数式的值可以直接代入、计算.如果给出的代数式可以化简,要先化简再求值。

题型简单总结以下三种:

①已知条件不化简,所给代数式化简;

②已知条件化简,所给代数式不化简;

③已知条件和所给代数式都要化简.10.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

首先应找出图形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通过分析找到各部分的变化规律后直接利用规律求解。探寻规律要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善用联想来解决这类问题。

11.等式的性质

1.等式的性质

性质1 等式两边加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得等式;

性质2 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结果仍得等式。

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利用等式的性质对方程进行变形,使方程的形式向x=a的形式转化.应用时要注意把握两关:

①怎样变形;

②依据哪一条,变形时只有做到步步有据,才能保证是正确的.新初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整式的加减,为孩子收藏!

1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定义:使一元一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把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等式左右两边相等。

13.解一元一次方程

1.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这仅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针对方程的特点,灵活应用,各种步骤都是为使方程逐渐向x=a形式转化。

2.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先观察方程的形式和特点,若有分母一般先去分母;若既有分母又有括号,且括号外的项在乘括号内各项后能消去分母,就先去括号。

3.在解类似于“ax+bx=c”的方程时,将方程左边,按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并为一项即(a+b)x=c。

使方程逐渐转化为ax=b的最简形式体现化归思想。

将ax=b系数化为1时,要准确计算,一弄清求x时,方程两边除以的是a还是b,尤其a为分数时;二要准确判断符号,a、b同号x为正,a、b异号x为负。

1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1.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类型

(1)探索规律型问题;

(2)数字问题;

(3)销售问题(利润=售价﹣进价,利润率=利润进价×100%);

(4)工程问题(①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数×时间;②如果一件工作分几个阶段完成,那么各阶段的工作量的和=工作总量);

(5)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

(6)等值变换问题;

(7)和,差,倍,分问题;

(8)分配问题;

(9)比赛积分问题;

(10)水流航行问题(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2.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首先审题找出题中的未知量和所有的已知量,直接设要求的未知量或间接设一关键的未知量为x,然后用含x的式子表示相关的量,找出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求解、作答,即设、列、解、答。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五个步骤

(1)审:仔细审题,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2)设:设未知数(x),根据实际情况,可设直接未知数(问什么设什么),也可设间接未知数.(3)列: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4)解:解方程,求得未知数的值.(5)答:检验未知数的值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题意,完整地写出答句.15.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

(1)对于此类问题一般方法是用纸按图的样子折叠后可以解决,或是在对展开图理解的基础上直接想象.(2)从实物出发,结合具体的问题,辨析几何体的展开图,通过结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化,建立空间观念,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3)正方体的展开图有11种情况,分析平面展开图的各种情况后再认真确定哪两个面的对面.16.直线、射线、线段

(1)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

①直线: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直线l,或用两个大写字母(直线上的)表示,如直线AB.②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射线l;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端点在前,如:射线OA.注意:用两个字母表示时,端点的字母放在前边.③线段: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线段a;用两个表示端点的字母表示,如:线段AB(或线段BA)。

(2)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①点经过直线,说明点在直线上;

②点不经过直线,说明点在直线外。

17.两点间的距离

(1)两点间的距离: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

(2)平面上任意两点间都有一定距离,它指的是连接这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学习此概念时,注意强调最后的两个字“长度”,也就是说,它是一个量,有大小,区别于线段,线段是图形.线段的长度才是两点的距离.可以说画线段,但不能说画距离。

18.角的概念

(1)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是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其中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

(2)角的表示方法:角可以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也可以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其中顶点字母要写在中间,唯有在顶点处只有一个角的情况,才可用顶点处的一个字母来记这个角,否则分不清这个字母究竟表示哪个角.角还可以用一个希腊字母(如∠α,∠β,∠γ、…)表示,或用阿拉伯数字(∠1,∠2…)表示。

(3)平角、周角:角也可以看作是由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当始边与终边成一条直线时形成平角,当始 边与终边旋转重合时,形成周角。

(4)角的度量: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1度=60分,即1°=60′,1分=60秒,即1′=60″。

19.角平分线的定义

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①∠AOB是∠AOC和∠BOC的和,记作:∠AOB=∠AOC+∠BOC.∠AOC是∠AOB和∠BOC的差,记作:∠AOC=∠AOB﹣∠BOC。

②若射线OC是∠AOB的三等分线,则∠AOB=3∠BOC或∠BOC=13∠AOB。

20.度分秒的运算

(1)度、分、秒的加减运算。

在进行度分秒的加减时,要将度与度,分与分,秒与秒相加减,分秒相加,逢60要进位,相减时,要借1化60。

(2)度、分、秒的乘除运算

①乘法:度、分、秒分别相乘,结果逢60要进位。

②除法:度、分、秒分别去除,把每一次的余数化作下一级单位进一步去除。

21.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

(1)由三视图想象几何体的形状,首先,应分别根据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想象几何体的前面、上面和左侧面的形状,然后综合起来考虑整体形状。

(2)由物体的三视图想象几何体的形状是有一定难度的,可以从以下途径进行分析:

①根据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想象几何体的前面、上面和左侧面的形状,以及几何体的长、宽、高;

②从实线和虚线想象几何体看得见部分和看不见部分的轮廓线;

③熟记一些简单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对复杂几何体的想象会有帮助;

④利用由三视图画几何体与有几何体画三视图的互逆过程,反复练习,不断总结方法。

篇6:中考地理复习提纲

⑴地图常见种类:导游图、交通图、政区图

⑵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范围、详略的对应关系:

表示范围的大或小 表示内容的详或略

大比例尺 小 详细

小比例尺 大 简略

在图幅一样大的情况下,选取的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小,反映的地理信息就越详细;反之亦然。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一、大洲和大洋

1、地球?水球?

⑴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概括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⑵分布: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⑶中国载人航天历程:.10.15,杨利伟,神舟5号飞船;.10.12,聂海胜、费俊龙,神舟6号飞船;.9.25,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神舟7号飞船。中考地理复习提纲

2、七大洲和四大洋

⑴关于海洋、陆地的基本概念:(P28中的图2.5)

概念

大洲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大陆 面积广大的陆地

岛屿 面积较小的陆地

洋 海洋的中心部分

海 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缘,面积较小,靠近大陆

海峡 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⑵海陆分布大势:

①六块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

②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P29中的图2.6)

③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④大洲分界线:(P30中的图2.7)

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非: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南、北美: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亚、北美:白令海峡。

⑶亚洲是最大的洲;欧洲是最小的洲;太平洋是最大的洋;北冰洋是最小的洋。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二、海陆的变迁

1、沧海桑田

⑴现象: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是不断变迁的

⑵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主要原因,此外人类的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⑶举例:今天的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过去曾经是海洋。

2、海陆轮廓形成的两大学说

学说名称 学说内容 主要证据

大陆漂移学说 ①2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周围是一片汪洋。

②后来,大陆分裂并缓慢漂移分离,形成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①大陆轮廓的吻合性

②拼合大陆几种古地层的相似性

③拼合大陆几种生物的相近性

板块构造学说 ①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②各大板块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

③板块内部比较稳定,边缘交界处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①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②东非大裂谷,红海的形成与变化。

③大西洋的扩张。

注意:

①“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是目前最被普遍接受、相对完善的一个学说。

②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P37中的图2.19)

③由板块运动引起的两大地震带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一、多变的天气

1、天气及其影响

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⑵特点: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变化)

⑶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⑴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⑵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世界各地获取气象信息→卫星传输接收→对信息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预报

⑶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手机短信、打电话

⑷天气预报的内容:

①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

②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特殊预报。

⑸常用的天气符号(P46中的图3.6)

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状况

一级 1~50 优

二级 51~100 良

三级 100~200 轻度污染

四级 200~300 中度污染

五级 >300 重度污染

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与生活

⑴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

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2、气温的变化

⑴日变化(P51中的图3.12)

①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③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⑵年变化(P51中的图3.13)

①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

陆地上:北半球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北半球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

③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⑶通常用气温的变化曲线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的气温变化情况。

⑷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温、三定点、四连线

3、气温的分布

⑴等温线: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

⑵表示: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⑷分布规律:

①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P53中的图3.17)

②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③垂直变化: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⑸等温线图的判读:

①等温线封闭,中心气温高的为高温中心,中心气温低的为低温中心。

②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⑹世界“热极”撒哈拉沙漠,世界“冷极”南极大陆。

三、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降水与生活

⑴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⑵测量:测量降水的工具是雨量器,表示降水量大小的单位一般为毫米。

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降水影响交通、农业生产等。

2、降水的季节变化(P55中的图3.19)

⑴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情况。

⑵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水、三柱形

⑶主要降水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3、降水的分布(P56中的图3.21)

⑴等降水量线:降水量相同的点的连线。

⑵表示:世界各地降水量的不同,通常用等降水量图来表示。

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⑷分布特点:

①赤道附近降水量较丰富,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③在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降水较少;

④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⑸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四、世界的气候

1、气候的地区差异

⑴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例如,昆明四季如春等。

⑵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⑶气候与天气的差异:

时 间 变 化 情 况

天气 短时间 时刻在变

上一篇:幼儿园音乐欣赏的教案案例下一篇:浅谈小学课外阅读的多元化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