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价值的时效性

2024-05-01

信息价值的时效性(精选十篇)

信息价值的时效性 篇1

EVA是经济增加值 (Economic Value Added) 的英文缩写, 从算术角度说, EVA等于税后经营利润减去债务和股权成本, 也就是所有成本被扣除后的剩余收入。EVA是对真正“经济利润”的评价, 或者说是表示净营运利润与投资者用同样资本投资其它风险相近的有价证券的最低回报相比, 超出或低于后者的量值, 是对传统财务评价不考虑资本成本“会计利润”的补充。EVA的理论渊源是诺贝尔经济学家默顿·米勒和弗兰科·莫迪格莱尼关于公司价值的经济模型, 另外, 还有詹森和威廉·麦克灵在组织行为学方面开创性的工作。上述理论证明:关键的价值驱动因素是经济利润和与风险直接挂钩的必要投资回报;公司市场价值是投资人理性行为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 是领先的投资者支配公司股价的预期过程;资本结构风险可以从公司的资产风险、经营风险中分离出来;思腾斯特认为, 净现值 (net present value, NPV) 虽然在经济评价中有效, 但并不适合作为业绩度量指标, 这是因为“它是一个存量指标, 而年度的薪酬计划必须和一个流量指标挂钩” (AI.埃巴, 2001) 。思腾斯特公司推出的“流量”指标就是EVA, 之所以拿“流量”的EVA去替代“存量”NPV, 是因为两者存在如下关系:

上式中EVAi是第i期的EVA, C是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当前, 关于EVA的实证研究有两类:一是在假定某些逻辑演绎推理观点正确下, 检验证券市场的有效性, 二是假定证券市场有效前提下, 对逻辑演绎推理观点的检验。本文以中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各类数据为基础, 对EVA与公司价值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

二、研究设计

(一) 研究假设

作为现代财务理论奠基的MM理论,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问题探讨的出发点。与价值最大化构成竞争的观点是相关者利益理论, 相关者利益理论强调公司不能只将注意力放在自身价值最大化上, 还要照顾员工、政府、社区等一切利益相关者的需要, 在利益相关者的不同需要中寻求平衡。尽管围绕相关者利益理论的财务体系并未建立, 但其影响却极为深远。故假定:

假设1: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根本目标

在实践领域, 很多人支持股东财富 (价值) 最大化的说法。在股份制经济条件下, 股东财富由其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和市场价格两方面来决定, 在数量一定的前提下, 如果资本市场有效并运行良好, 股东财富 (价值) 最大化就表现在股票价格最大化上 (Allence Shapiro, 1992;Bentone Gup, 1987;Ross&Wester filde&Jordan, 1994) 。故假定:

假设2:在规范、有效运作的资本市场条件下, 股东财富 (价值) 最大化等同于企业价值最大化

(二) 样本选取

本文选取2000~2002年的深市和沪市的所有上市公司中EVA值排名最好和最差的前100名和后100名的上市公司, 同时对样本公司的选择设定了若干标准:1999年底以前上市, 即有三年 (2000、2001、2002) 以上EVA数据的公司;全部发行A股的公司, 因为发行B股或发行A股又同时发行B股的公司与只发行A股的公司在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会计政策上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也剔除了发行A股又同时发行H股的公司, 也是为了避免会计信息披露不一致的影响;去掉不能反映公司真实价值的ST、PT股票;剔除MVAPC值大于15的公司, 这样可以排除极端值的影响;去掉金融行业公司以及无法完整取得数据的公司, 按照此原则最终取得有效样本457个, 见 (表1) 。

(三) 数据来源

本文利用了思腾斯特中国公司在证券之星网站 (http://www.stockstar.com) 上公布的EVA相关数据。其他会计数据来源于各上市公司年报。并采用spss13.0版本软件作为分析软件。

(四) 变量定义及指标说明

设定公司价值为因变量, EVA为自变量, 当然, 公司价值和EVA指标都是根据本文研究需要和我国证券市场的特点来进行修正选取。本文所研究的上市公司价值是指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在现代投资理论中, 上市公司内在价值被定义为上市公司的预期创造的未来净收益的现值, 为缩小数量级, 本模型中用每单位资本所创造的市场增加值代表公司价值。而解释变量中的EVA指标体系则选用了缩小了数量级的每股经济增加值、资本收益率、资本成本率和资本规模。 (1) 公司价值变量。本文由市场增加值除以总资本的值代表公司价值, 市场增加值为公司市场价值 (MV) 与投入总资本 (C) 的差额, 即MVA=MV-C;公司市场价值 (MV) 为流通股市场价值与非流通股市场价值之和, 流通股市场价值用每股股票价格乘以流通股数来计算, 非流通股市场价值用每股净资产乘以非流通股数来计算;而总资本=普通股权益+少数股东权益+递延税项贷方余额 (借方余额则为负值) +各种准备金 (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 +短期借款+长期借款。 (2) EVA数值, 由于国内对于EVA研究的数据比较缺乏, 虽然也可根据上文中所介绍的EVA的具体计算原理逐一对中国上市公司的EVA值进行计算, 但考虑到在做会计科目调整时, 对各公司具体情况的不了解, 因而无法合理选取需调整的科目, 从而更大地影响最后的研究结果。考虑到思腾斯特公司是EVA全球创立人和主要推动者, 具有多年研究EVA的国内外经验, 而且我国为数不多的关于EVA的实证研究中也有学者借鉴了这一数据库 (梁镇宁、尹卫华, 2002) , 且研究效果证明较好, 因此, 在本文实证研究中, 直接采用了思腾斯特公司公布的2000~2002年中国上市公司EVA数据。 (3) 解释变量中EVA变量, 分别包括每股经济增加值 (EVAPS) , 即经济增加值 (EVA) 比总股本, 此处的总股本为上市公司披露的资产负债表中的股本数值;资本收益率 (ROC) , 即净利润比总资本, 此处的净利润为上市公司披露的损益表中的净利润数值;资本成本率 (COC) , 即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债务资本成本率× (债务资本市值/总市值) × (1-税率) +股本资本成本率× (股本资本市值/总市值) , 债务资本成本率为3~5年期中长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 股本资本成本率=无风险收益率+BETA系数× (市场风险溢价) ;资本规模 (Log C) , 即总资本的对数。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 解释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由 (表2) 解释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可以看出, 属于EVA变量体系中的每股经济增加值 (EVAPS) 、资本收益率 (ROC) 、资本成本率 (COC) 和资本规模 (Log C) 间每股经济增加值 (EVAPS) 以及资本成本率 (COC) 之间的相关系数的p值为0.829和资本收益率 (ROC) 和资本成本率 (COC) 之间的相关系数的p值为0.703不显著, 有待于后面的回归分析进一步解释, 其他并未存在显著相关性, 且p值看均较显著。属于会计变量体系中的每股收益 (EPS) 、净资产收益率 (ROE) 、总资产收益率 (ROA) 和资产规模 (Log A) 中的每股收益 (EPS) 和总资产收益率 (ROA) 存在很强的相关性, 通过检验结果发现, 在0.01显著性下, 其相关系数高达0.891, 而其它各变量间并未存在显著相关性, p值看也较显著。而EVA变量和会计变量的相关性来看, 每股经济增加值 (EVAPS) 和每股收益 (EPS) 在0.01显著性下其相关系数较强为0.631, 另每股经济增加值 (EVAPS) 和总资产收益率 (ROA) 在0.01显著性下其相关系数较强为0.587, 还有资本规模 (Log C) 和资产规模 (Log A) 在0.01显著性下其相关系数较强为0.529, 资本收益率 (ROC) 和资产规模 (Log A) 间的相关系数为0.441, 但不显著。

注:“***”表示在0.0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表示在0.05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表示在0.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划线数字为相应p值

(二) 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回归分析

采用WSL估计回归方程, MVAPC=a0+a1EVAPS+a2ROC+a3COC+a4Log C+e, 见 (表3) 。从F值和P值来看, 除2000年和2001年的前100名不太显著以外, 回归方程较显著。从R2的数值看, 虽然EVA变量总体上对公司价值的解释力为16%, 不是很高, 但EVA变量所传达的信息还是一定程度上被资本市场认同, 尤其是在后100名的样本公司里, 整个解释力都较高, 说明EVA值较好地反映了后100名样本公司的价值。从各年度来看, 2002年的解释力明显高于其他两年, 思腾斯特公司自2000年进入中国以来, 虽然公布了中国上市公司的排名, 但是中国证券市场与国外较成熟的证券市场相比, 要做一个整体排名尚有很大难度, 中国的上市公司由于历史原因, 信息披露不够规范, 因此可以认为思腾斯特中国公司逐步了解中国市场, 2002年进行的EVA值排名更符合中国上市公司价值的客观真实性。

注:“***”表示在0.0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表示在0.05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表示在0.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划线数字为相应p值 (2-tailed)

四、结论

综合上述, 从回归系数来看, 资本成本率 (COC) 和资本规模 (Log C) 与公司价值的相关性要明显大于每股经济增加值 (EVAPS) 和资本收益率 (ROC) , 能更好地解释公司价值。 (1) 每股经济增加值 (EVAPS) 与公司价值的相关性并不强, 说明思腾斯特公司公布的EVA值不能很好地衡量公司价值, 其在中国作为价值衡量指标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证实; (2) 资本收益率 (ROC) 与公司价值的相关性虽然强于每股经济增加值 (EVAPS) , 但仍然不是很强, 说明这个在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被广大投资者看中的价值衡量指标并非所期望的那样与公司价值有很强的相关性; (3) 资本成本率 (COC) 与公司价值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 但这些年份里的资本成本本身并不能解释公司价值, 说明中国上市公司披露的资本成本存在一定的误差, 但总体与公司价值呈较强的相关性, 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的证券市场上的上市公司的资本成本率还是在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上的 (沈维涛、叶晓铭, 2004) , 为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不合理结论提出新的思考:不能单纯套用国外的研究模型进行中国资本结构的定论, 而是要根据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资本结构的研究。中国的上市公司多由国有企业改组上市, 除像中石油等少数国有独资公司以外, 其他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大多较高, 但研究表明目前中国证券市场上这样的资本结构尚仍属合理。 (4) 资本规模 (Log C) 与公司价值呈负相关关系, 且p值来看较显著, 这与中国证券市场上广大股民多炒作小盘股, 挣得短期利差, 长期的红利投资较少有关 (欧阳令南, 2003) 。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制度缺陷, 社会公众股股东的合法权益没有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 影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应该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 因为在一个存在大量机构投资者的市场, 由于机构之间的制衡效应, 一个机构投资者很难操纵股票价格, 主流的投资观念是价值投资、组合投资, 这样可以稳定市场, 较好地保证证券市场投资功能、筹资功能以及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同时, 由于机构投资者拥有资金及人才的优势, 其专业分析师能够快速鉴别信息的真伪并快速做出投资决策, 从而有效防止错误信息的误导, 使证券价格正确地反映有关信息, 从而提高证券市场的效率。 (5) 领会理念而不是复制方法。EVA既是一种理念, 也是一种方法。包括思腾斯特在内的EVA管理咨询公司更希望将潜在的客户的注意力引导到“方法体系”层面, 并反复告诫客户:EVA模式的推广需要严谨的模型和精细的测算。然而研究发现, 对以粗线条管理为主、大多数还处于管理混沌状态的中国企业而言, 从理念角度去宣传和推行EVA更为恰当。而且思腾斯特方法体系的模型也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之上的, 这些假设在中国资本市场的适用性还需要检验。EVA所宣称的“资本成本”观念对中国企业实际上也不陌生, 无论是在新市场进入的选择上还是在投资项目的决策上, 上市公司管理层都或多或少会有“机会成本”方面的考虑, 只不过尚不系统化、明晰化。引入EVA首要一点就是对这些至关重要的理念进行整合和挖掘, 并进一步地宣传和强调。企业的状况千差万别, 能包治百病的方法是不存在的, 但理念原则却是每一个企业都要遵守的, 一旦理念深入人心, 合适方法的出现也就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黄卫伟、李春瑜:《EVA管理模式》,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版。

[2]葛文雷、顾文雅:《应用经济增加值指标评估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对沪市工业类95家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东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6期。

[3]赵云阳、李元:《经济增加值 (EVA) 指标在我国股市的实证研究》《, 广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2期。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价值取向 篇2

王敏勤

新课程理念下怎样才算一堂好课,这是目前讨论比较多的一个问题。一般说来,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除了要看教师的基本素质以外,主要有如下几点要求:1.在课程目标方面,师生是否明确并落实了三维的课程目标;2.在教学方式方面,教师是否转变了教的方式和学生是否转变了学的方式;3.在使用教材方面,教师是否能够做到用好教材并超出教材,能够开发课程资源;4.在教学效果方面,学生的收获是否大,课堂教学的效益是否高。实际上,在这四个方面,最主要的还是看课堂教学效果。但课堂教学的效果主要是指什么,这就涉及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价值取向问题。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现在我们都知道: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其实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在20世纪以前,在西方的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每个教师的情况不同,每个班学生的情况不同,所以教学是无规律可循的,是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的。教学只能是一种教师个性化的、没有“公共的方法”的行为,是一种“凭良心行事”的、“约定俗成”的行为。

但是,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才逐步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是一种有规律的行为,教学的结果是可以测量的。所以人们才提出:教学不尽是一种艺术,也是一门科学。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正是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它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问题,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的、低效的还是无效的?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比如,一个教师承担了一个班的数学教学任务,在期末考试和总结的时候,人们看这个班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是进步幅度大还是幅度小,以此衡量教师教学效益的大小。

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更多的是看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具体到一节课,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师生对既定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这个定义有两方面的规定性: 1.强调课堂教学时间的规定性

我们提出向课堂要质量是指向40分钟(小学)或45分钟(中学)要质量,就是说,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教师要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学生要实现既定的学习目标,而不是随意的把时间前伸和后延,如果学生在课前预习占用太多的时间也是增加学生的负担,如果学生在课后布置很多作业更是增加学生的负担。我曾经提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准:高水平的教师向课堂要质量,低水平的教师向课下要质量。这几年我研究了许多名教师的案例,他们的教学质量高、升学率高,而学生的负担却很轻,其奥妙就是向课堂要质量,所有的问题都在课堂上解决,很少留课后作业甚至没有作业。如辽宁的魏书生、北京的孙维刚、马芯兰等。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也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对桌办公的两个老师教平行班,一个老师整天忙得晕头转向,不是批作业就是给学生个别辅导,工作非常敬业,但师生的负担都很重,是以牺牲师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取得成绩的。而另一个老师可能课后作业很少,也很少给学生个别辅导,课后主要是研究教法,师生都不累,教学成绩却很好。其关键就是抓住了课堂教学这个环节,力争所有的问题都在课堂解决,不把问题和作业推向课后。

2.强调教学目标的规定性

在课堂教学的开始,教师是否应该把课程目标告诉学生(书面的或口头的),这个问题争论了多少年没有定论。有的老师说:我在教案中有课程目标,但我不能告诉学生。为什么?因为我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很艺术的,事先学生不知道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有一种神秘感,愿意听我的课。如果学生一开始就知道了一堂课的教学要求和目标,就不愿听课了。教学固然需要艺术性,但更要注重教学效果。在课程改革之前教师不告诉学生教学目标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过去是先教后学、以教定学,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所以课前教师是否告诉学生教学目标并不重要,只要教师知道就行了。但课程改革提出要转变教与学的教学方式,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事先不知道一堂课的课程目标,就没法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就很难转变学习方式。另外如果一堂课没有具体的教学目标,很难评价这堂课效率的高低。美国的教育学家布卢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二、什么是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

一堂课怎样才算是有效?有效的标准是什么?这里有一个价值取向问题。离开了价值取向讨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很模糊的。所谓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就是教学目标的方向性问题。也就说,在一节课上,在有限时间内,师生做什么最有价值。做有价值的事才是有效的,价值越大效益越大。比如,在数学课上,教师带着学生做游戏,虽然数学知识没有学到多少,但学生很开心,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但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在有限的时间内师生做什么最有价值?这就是价值取向问题。

再比如:目前谈论比较时髦的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在过去就有:教师的备课就是预设,教师在课堂教学灵活变通就是生成,并不深奥。我听过这样一节课:有个老师正在上数学课,讲一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突然教室里来了一只猫,老师话题一转,引导学生讨论起了对动物的保护问题。有人觉得这是一堂自然生成的好课,是创新,是一堂跨学科的综合课。我认为:什么时候讨论动物的保护问题都有价值,但具体到这一节数学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堂课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在这里讨论动物的保护问题虽然也有价值,但却脱离了教学目标,是无效的或低效的。

 再比如:在一节语文课上,老师让学生表演一个小品,虽然这个小品与课文的关系不大,但也能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表达能力。对这样的课如何评价?特别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有些教师只注重形式的活跃,堂堂都有分组讨论,堂堂都有表演和抢答。这就涉及到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问题。师生一定要明确:一堂课的主要任务是干什么,在有限的时间内首先要完成主要任务,主要任务完成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才能提高。

美国哈佛商学院经常给学生讲述一种很有效的做事方法:80对20的法则。即任何工作,如果按价值顺序排列,那么总价值的80%往往来源于20%的项目。简单地说,如果你把所有必须干的工作,按重要程度分为10项的话,那么只要把其中最重要的两项干好,其余的8项工作也就自然能比较顺利地完成了。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在一堂数学课上,有价值的事很多,比如让学生唱歌,可以增加他的音乐素养;让学生表演,可以增强他的表演能力。但教师要清楚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这节课主要是围绕什么来开展活动,评价一堂课的标准不是看搞了什么活动,而是完成了什么任务。

三、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与长效和短效问题

新课程提出了三维的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的老师一直感到困惑:这三维的课程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是什么关系,应以什么为主?这实际上也是一个价值取向问题。对于三维的课程目标,我认为应以知识和技能为主线,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是以知识为载体来实现的。其关系图示如下:

所谓过程与方法,是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运用了什么方法,是教师灌输获得的还是自主探究获得的,其价值不同;所谓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以什么样的情感和态度来参与的,是积极主动还是消极被动?是富有兴趣还是厌学乏味?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环保观等价值观念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一些都以知识为载体。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淡化知识的教学。建国后我们进行了八次课程改革,有成功的经验,有失败的教训,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双基教学)是一条基本的经验,所以不能淡化。

信息价值的时效性 篇3

美术活动是一种可视的艺术教育活动,它可以发展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理解力以及表现力,与此同时又能形成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

一、内容的选择,源自幼儿生活

幼儿的生活是他们美术活动的源泉,是对周围环境中的各种事物的感知、理解、情感体验,通过美术的方式自主地表现出来。表达的方式有很多,例如绘画、手工、欣赏等。美术的内容是幼儿园美术教育设计的主体部分,是活动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也是美术教育发挥其价值的关键。比如,小班涂色活动“水果宝宝”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使孩子通过给水果宝宝涂色的方法了解有关水果的颜色,还能让幼儿了解原来石榴是由这些部分组成的,而且在探究过程中能够使孩子学习到每种水果由不同的颜色组成。又如,在手工活动“服装设计师”中,孩子们不但利用了生活中的各种服装的样子,设计出了一件属于自己的衣服,而且我们所使用的都是平时收集的废旧材料。这次活动通过使用设计和环保这两个理念结合在一起,让孩子真正体会到了废旧材料的重要性。

幼儿美术教育是一种启蒙性的教育,它对一个人审美素养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细心呵护幼儿与生俱来的这种审美的能力,培养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他们接触和了解与周围世界有关的初步的美术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美术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美术和生活的关系,从小培养幼儿学美术的态度和精神。

二、目标的制定,便于操作落实

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作为幼儿科学教育的核心,充分反映了该年龄段一般发展水平的幼儿的要求。而每个班级幼儿的发展情况又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只有在了解和把握本班幼儿的发展现状和内在需要,真正了解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才不会使制定的目标偏离孩子的经验。

首先,目标制定要来源于课程标准,符合《纲要》精神。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目标为“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所以,我们制定美术教育活动目标时,就要紧紧围绕《纲要》精神和美术教育的目标,制定要合理,不能超越课程的标准和孩子的能力所及。其次,目标制定要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在绘画活动“太阳过节”中,制定的目标为:1.尝试运用多种线条和图形进行五官、光芒的变化,表现出喜怒两种不同表情的太阳。2.感受心情与线条图形、色彩的关系,发展想象力。这一活动目标的制定,就是使幼儿和教师一起探索在装饰太阳的时候,可以运用到多种线条,对已认知的线条进行复习,也使学习新线条的技能得到展示。在手工活动“我的礼物”中,我制定的目标为:1.积极参与瓶子的装饰、改造和制作,体验制作礼物的乐趣,同时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2.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选用适宜的材料和方式对瓶子进行装饰,并用语言表达自己创作的意图,发展动手和动口的能力。对手工活动目标的制定,除了材料要适合幼儿,目标也不应过大。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过程中的核心和灵魂,它直接涉及活动对幼儿培养的定位、情感发展及教育的价值观等问题,是教师完成教学内容的鉴定标准,在教学活动中起着定向作用。

三、适时地指导,支持幼儿探索

一个好的活动设计要真正地让幼儿收益,指导和组织活动是关键。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入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在导入过程中,教师需要言简意赅,迅速地切入到活动的主题之中,并且能马上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在幼儿美术指导时,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指导。有指导幼儿构思、指导幼儿造型、指导幼儿使用色彩、指导幼儿构图。在小班活动“开火车”中,教师就需要指导幼儿用一根线条把两个车厢连接起来。在连接的时候,有的小朋友的手会因为手指肌肉用力不均导致线条断掉,老师可以手把手指导幼儿手握蜡笔,慢慢移动,画出一条完整的线条。而在色彩的指导方面,例如,刮蜡滑“秋天的树林”,需要为刮蜡做前期的准备,色彩的运用就很重要。教师就需要指导幼儿在涂色时,色块不宜画得太大,颜色的选择要鲜艳。

除了针对幼儿教学活动内容的指导,还要根据不同能力幼儿的水平进行指导。《指南》中指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已有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用适当的方式给予帮助和指导,使每一个幼儿都能感受到安全、愉快和成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孩子。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大胆创作出与众不同的、有个人特色的作品来,在肯定大部分幼儿创作的基础上,重点观察指导能力弱的孩子,可以允许他临摹范例上的有关内容,也可以允许他学习同伴的作品,更多的是教师用语言去帮助他开导思路,例如“你平时会画什么,今天都可以画在瓶子上”“你想做什么?老师帮你做一个形状,你来添,使它变得更加漂亮。”这样,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就不会有挫败感。

四、作品的讲评,提升幼儿水平

《指南》指出:“幼儿不会独享个人的成功,他们总喜欢想方设法与他人分享,让别人接纳并期待别人给予的赞赏。”我们知道,作品是幼儿表现内心世界的载体,是幼儿表达情感的特殊语言,我们需要鼓励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表述,为孩子们搭建彼此交流展示的平台,让幼儿在与同伴共同分享自己的成果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和骄傲。这样,对幼儿以后的操作,会有一个更好的上升平台。

积极探索,凸显幼儿美术活动的价值。教师应该本着尊重每个幼儿的原则,认同他们的创作和想法,肯定他们的审美方式和创作方法,指导他们提高美术的技能技巧,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品,让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积累经验。

论高校学生评教有效性的价值和意义 篇4

1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评教的根本

对于学校来说, 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办学水平。可以说它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 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不仅可以鉴别教师工作质量的优劣高低, 更重要的是能够准确、科学地对每个教师的工作质量进行价值判断, 为改进教学工作、加强和改进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可靠的信息和资料, 从而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最终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理论上讲, 在整个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 与教师自评、同行评教、专家评教相比较, 学生评教是最直接、最生动、最具有说服力的, 也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质量的评价手段。因此, 利用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是检验和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有力措施。

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基础的素质教育, 强调受教育者基本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它要求通过课堂教学这一重要途径, 传授基础知识和进行基础训练, 使学生的认知和非认知素质得到和谐、协调的发展, 实现知识与能力的综合与升华。基于这一观念, 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群体素质的基本特征和水平、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普遍适用性、将教师的主导地位集中体现在如何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方面, 创造一个学生能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另一方面, 又要注意因材施教, 为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创造条件, 并加以正确引导, 探索激励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的教学方法, 鼓励发表不同的见解, 提倡不同观点的交流与争论, 力促学生的志趣和潜能得到不断发展并逐步趋于相对完善。竭力实现个性发展与社会需求的相对统一。上述两方面的问题, 是素质教育和社会发展对教学提出的迫切要求, 也是构建教师授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根本问题和核心内容。

2 扩大教学自主权和自由权是高校评教重要手段

在当代教育思潮中, 无论是国际理解教育、环境教育, 还是地球村教育, 其最终目的都是促进人的发展, 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以人性化的态度来对待学生, 也要以人性化的态度来对待教师。每一个人基本上都有某种程度的自主意志, 不愿总在别人的意志支配下行动;此外, 每一个人也都有某种程度的自我意识, 都想追求自我的特色, 不希望和他人一样按照同一种方式来实现同一个目标。学校里的教师也是人, 同样具有此种自主意志和自我意识, 在预定的教学效果目标内, 希望学校有关部门和领导能够尊重教师的教学自主权和自由权。[2]在教学中, 大学教师关于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采用, 以及教学用具的使用等方面也需要一定的自主权。如果没有学术思想的自由, 教师都千篇一律地照本宣科, 那种教学将是难以想象的。“没有教学的自由, 教师的自主性、独特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就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独特个性和高度责任感的创新人才也无法造就出来”[3]。

但教学自主权和自由权并不是绝对的, 它也带有责任和义务, 应该受到监督和约束。学生评教正是国家、社会和大学限制和规范大学教师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学生评教既是学校的管理要求, 也是学生的权利。况且, 大学的学术自由也包括学生学习的自由, 学生有权利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做出自己的判断。所以学生评教是合理的。如今学生对评教的权益己有所认识, 但是更大部分的学生还不能从教学“自主权和自由权”、“权益和权责”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因此, 评教理论和实践还需进一步深化。美国《大美百科全书》是这样定义教学自由的:“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有不受不合理干预和限制的权利”[4]。这就要求教师在自由的传授和探索高深学问的同时自觉意识到对当代国家、社会及公众的责任, 要让他们知道在自由从事教学的过程中, 也应考虑到国家、社会、大学和学生的责任。实际上, “学术自由象所有民主自由一样都同时带有责任和义务。”[5]从某种意义上说, 学生评教是对教师的学术自由的保证, 正如马尔库塞所说, “人是不可能摆脱管理及其法律的, 因为这些东西似乎就是自由的最终保证。”[6]要知道, 由于高深学问的特征决定了教师本人是自己的学术自由是否受到侵犯的唯一评判者, 因而缺乏监督的学术自由容易走向异化, 其结果只会葬送学术自由。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现代教育越来越强调从“教育者中心”走向“受教育者中心”,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评价作为一种价值判断, 体现的是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学生是高等教育价值的评价主体之一, 选择高等教育是因为它能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 因而更能理解和判断教学活动的价值。而且教与学是统一的, 学生参与评教的权力能更好的监督做好教学工作, 发现教学中的优缺点及其形成原因, 提高教学效果, 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并为学生选择课程和教师提供帮助, 使教学活动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

3 强化教学民主意识和服务意识

课堂教学是一种传授知识和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 在教师进行知识信息的输出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直接接受者和主体, 其接受知识信息的过程是一种心理感受和启发思维的过程, 也是一种参与知识价值再创造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否实现知识的有效输出、输出的知识有无价值、能否最大限度地开启思维、实现知识价值的再创造和增值等等, 只有接受知识信息的主体更能感受、理解和判断, 学生的这种主体地位和作用, 构成了提高教学质量的主体基础, 是教师同行、专家或领导不可能替代的。这是其一。其二,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高等学校的教育服务功能不断深入化。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迅速走向大众化, 随着高等学校教育服务功能的不断扩大, 西方发达国家认为, 作为“消费教育”的高等教育, 高校提供的是一种面向市场的教育服务, 学生选择并消费这种服务, 是因为高等教育能够满足他们的某种需要, 能够实现自身的进步和能力增量。

我国从1999年起高等教育开始扩招, 大学对学生所收的学费一年比一年多, 要求对学校教育具有更大的选择权利和自由, 参与教学评价, 使学生有机会让学校教学管理者知道他们喜欢什么样的教师。因此, 在指标体系的设计、在学生评教的整个过程中必须考虑师生双向互动、协调互补的状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营造一种学生积极参加的民主风尚与知识价值再创造的良好氛围, 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将是学生评教追求的目标之一。

以上种种论述表明, 学生评教有待实现的价值极大, 学生评教有待发展的空间极广, 学生评教有待开掘的内蕴和潜能极丰富、极雄厚, 需要我们不断地用心去聆听、去触摸、去探索, 我们才有可能体味到那些与生命相通或共振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摘要:学生评教是教师和教学评价的重要方式, 如何发挥学生评教的有效性, 这既是一个综合的理论问题, 也是复杂的实践问题。本文从学生评教有效性问题的诸多迷误和争论出发, 阐明了学生评教有效性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高等院校,评教,价值和意义,学生

参考文献

[1]肖起清.学生评价教师教学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 2003 (4) .

[2]伯杜瑛.从“教学权”看教师评价与专业发展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2003 (2) .

[3]王宪平.学术自由与学生评教[J]教育计论, 2002 (4) .

[4]陈列.关于西方学术自由的历史演进[J].世界历史, 1994 (6) .

[5]王宪平.学术自由与学生评教[J].教育评论, 2002 (4) .

信息价值的时效性 篇5

关键词:信息技术;计算机;优势;课堂;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019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網络、校园网和互联网(Internet)等。计算机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有其独特的优势,充分发挥计算机媒体本身的优势,对教育教学将产生极大的效用:

一、计算机的交互性

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是任何其他教学媒体所没有的。它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非常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并且能够做到立即反馈。这样的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巧妙运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主动学习的动机,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

二、计算机的多样性

按照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人的认识是在一定的外部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之下产生的。而多媒体计算机不仅能够提供这样的刺激,而且它所提供的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即人类获取信息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教师讲课要强得多。

三、计算机的超文本特性

超文本(Hypertext)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用网状结构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如果按超文本方式组织一本书,就和传统的文件或印刷的书籍完全不同,这时的正文(文章、段落或一句话、一个词)都按照相互间的联系被组织成正文。這本书无所谓第一页和最后一页,从哪段正文开始阅读,以及接下来读什么都由读者的意愿来决定。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思维具有联想特征。人在阅读或思考问题过程中经常由于联想从一个概念或主题转移到另一个相关的概念或主题。所以,按超文本的非线性、网状结构组织管理信息和按传统文本的线性、顺序结构组织管理信息相比较,更符合人类的思维特点和阅读习惯。利用多媒体的超文本特性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例如:可按教学目标的要求,把包含不同媒体信息的各种教学内容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可按教学内容的要求,把包含不同教学特征的各种教学资料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四、计算机的网络特性

信息资源要有较强的可选择性,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主动求知的需要;满足教师因材施教的需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就能支持教师经验的互动交流,支持教学系统内部已有和不断产生的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支持网上教研活动以及活动结果的资源化,因而更好地促进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而从受教者的角度来看,计算机的网络特性有利于实现培养学生间的合作交流精神,并有效地促进协作式学习。而网络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促进学生的发现式学习。众所周知,因特网(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这些知识库和资源库都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这样就为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计算机的网络特性还有利于实现开放性教学,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能力基础。

那么,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正常看待计算机所提供的强大功能,发挥优势,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结合以上信息技术课程本身所具备的优势,以及三年来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一些实践,以下谈谈笔者对发挥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巨大优势,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粗浅看法。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学科特性,学生往往对直接接触计算机兴趣很大,愿意动手操作;然而对于学习信息技术原理等比较理论的课程,就兴趣缺乏了。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古往今来,很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和利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说明“好学”对教育的重要性。教师要做到以“趣”引路,以“情”导航。因此,笔者认为,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充分发挥计算机的独特魅力,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欲,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信息技术,掌握知识技能。

传统课堂教学活动主要是在教师、学生、课本、教学环境几者之间进行,学生学习信息的传递方式比较单一和迟缓。在传统的课堂上,往往是教师主动讲解,学生基本不问的单方面“灌输”;而以计算机网络环境为基础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活动,因在教学环境、教学对象、教学手段和目标等多方面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具有众多的不同,从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上看,具有十分鲜明的学生与计算机及学生间的“交互式”特点。

结合计算机交互性、多样性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各种课件作为与学生进行交互的窗口,利用课件中的动画、图片、文字、声音等加强对学生的感观刺激,从而提高学生(上接第19页)课堂上获取信息的数量,这比单一的让学生听教师抽象地讲解要形象直观得多。比如在“认识鼠标”一课中,可以先以一小段“小老鼠”的动画,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并引发学生好奇:这节课和老鼠有什么关系呀?从而又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知欲。而在观看完动画,引入“鼠标”之后,还在学生的意识中搭建起一座“知识桥梁”,学生不需要刻板地记忆,只是通过简单的图文声就已自然地吸收了课堂知识,达到了课堂效果。

结合计算机的超文本特性,可以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我们可以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把包含不同媒体信息的各种教学内容组成有机的整体。例如,教学目标中有知识、技术、能力等多方面的要求,相应的教学内容又包含文字、语音和视频等不同媒体的信息。如果是在传统的印刷教材中,有关语音和活动影像的内容无法与文字内容组成一体化的教材,只能以教科书、录音带、录像带这样三种互相独立的形式分别出版,既不便于教师的教,也不便于学生的学,与超文本方式组织的图、文、音、像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一体化电子教材不可同日而语。

结合计算机的网络特性有利于支持个性化教学。传统CAI只是强调个别化教学,个别化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指导无疑是有好处的,但是随着认知学习理论研究的发展,人们发现只强调个别化是不够的,在学习高级认知能力的场合(例如对疑难问题的解决或是要求对复杂问题进行分析、综合、评价的场合),采用协作(Collaboration)式教学策略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更能奏效。

参考文献:

[1] 张剑平.信息技术教育:概观与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王吉庆.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 李 艺,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李 艺.信息技术基础(必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信息价值的时效性 篇6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弊端

(一)形式主义过盛,重视程度不够

信息技术教学是我国政府着力在各级院校中开设的教学科目,其是打造现代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我国绝大多数的高中院校都积极的响应了政府的号召,在学校内部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并配备了专门的教师、教室以及设备等,从表面上看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开展的如火如荼,但是通过对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并没有落实到根本上,绝大多数院校都忽视了信息技术教育的作用,而将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应试科目之上,为学生的高考作准备。

(二)城乡差距明显,教学配置失衡

我国城乡之间由于受到地域、经济基础等多个方面的限制,因此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集中体现在贫富差异、教育差异、生活水平差异等方面。其中就教育差异而言,虽然我国政府一直对农村教育进行了大量的拨款,但是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单靠财政拨款仍难以解决乡村高中计算机教室建设的问题,不少农村高中都没有配置专门的计算机教室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

(三)教师素质偏低,实践教学受阻

信息技术教学并不是高中教学中的传统科目,因此部分高中院校在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时并没有专业的的教师可以进行应用,经常会对一些其它科目的教师进行短期培训,然后安排其进行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工作。这就使得信息技术教学严重缺乏专业性,教师只会依照教材进行课堂教学,并且对于教材中的知识也存在着一知半解的现象,根本难以保障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由于教师缺乏专业素质,教学经验不足,因此绝大部分教师难以搞好实践教学工作,有的甚至将实践教学变成了学生的游戏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上网或者玩游戏。

二、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时效性的对策和措施

(一)重视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就目前高中教学而言,应对高考仍是高中学习的主要任务,因此在高中教学过程中增加信息技术授课时长,频繁组织学生进行信息技术课程实践并不现实。所以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应转换思维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培养,让学生在课下也可以主动投入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之中去,弥补现代高中院校信息技术教学时长过短,实践性不足的问题。首先,教师在进行课堂授课的过程中,应开展趣味教学,通过营造课堂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应用联系教学法,将网络错综复杂的结构关系,通过蜘蛛网具象的表现出来,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减少了学生对互联网络的陌生感。其次,教师应鼓励学生建立课外兴趣小组,在课余时间让小组成员聚集在一起就信息技术进行研究与探析,进一步提升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

(二)坚持学生文本,合理教材应用

现代教育对生本思想十分的推崇,因此高中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也应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将生本思想融入实际的教育教学之中,对学生的意见和想法进行尊重。首先,教师在进行课程安排的过程中可以先就学生对信息技术方面的了解进行基础性的摸底。由于现代互联网络的普及,不少学生之前已经接触过了互联网络和计算机,有些学生甚至接受过专门的学习。因此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了解,按照学生的基础情况安排教学的内容。其次,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进行探讨采用何种实践教学方式更能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收获。通过讨论有学生提出,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由于班级学生众多,教师有时不能很快的予以解决,因此有时候一节课过去了自己的问题仍没有得到解答。鉴于此,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小组互助教学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一个学生遇到问题,可以向其它的小组成员进行求助,组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再向教师寻求解答。通过这样教学方法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实践教学中学生问题解答的效率。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强化分组互助的质量,教师需要在分组上下功夫,让每一个小组内部门成员在成绩上拉开一定的梯度。

(三)搞好教学评价,加强师生联系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有效的把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就要在教学评价方面下功夫,通过综合测评的方式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实践的表现情况以及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情况等都进行评价。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展开师生间的互评,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点评,提出自己对教师的一些看法。同时,教师还应强化自己对学生的辅助作用,通过现在先进的社交软件,与学生建立连通关系,通过微信、微博等与学生进行互动,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回答,让学生在对知识进行自学或者复习的过程中都能得到教师的帮助,减少自主学习方面的困难。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在高中开设信息技术教学的时间并不长,虽然绝大多数高中院校在教室、设备等方面都相对比较充裕,但是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尤其是在时效性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十分不利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水平的提升。因此相关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在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时效性上下功夫,通过对现行教学进行反思发现其中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减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为时效性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本文主要就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时效性进行研究,希望通过笔者的努力可以提出有效的优化对策,促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时效性的提高,进而实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时效性,对策

参考文献

[1]李世雄.浅析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与课堂整合中存在的问题[J].学周刊,2011(36).

[2]张乐.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解决策略[A].2014年6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

信息价值的时效性 篇7

但就目前来看, 很多学校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过程中, 存在着教学效率低下的状况, 这严重影响着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时效性, 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首先, 学生在思想上不够重视, 这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从信息技术学科本身来说, 多数内容基本上是在上机操作的过程中完成的, 所以学生相对比较喜欢的, 但在具体的上课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喜欢自己随意的玩, 而忽视了对于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 这种现象最为普遍, 学生的这种不重视导致上课效率低下甚至无效。及其原因主要还是应试教育的思想在作怪, 很多学生认为只有中考科目才是重点要学习的科目, 而像音、体、美、计算机这样的科目在他们眼里似乎是可有可无, 这样自然专注度会下降, 专注度没有了, 上课效率自然会下降。

其次, 学情区分度不够, 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新课改下规定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我们的教学活动应该是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科学的设计和安排的。但在我们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因为我们计算机教师所带班级较多, 但不同班级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 教学任务的繁重使我们很难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地划分和变化, 统一的模式往往会忽略学生的实际需求, 导致教学效果下降。

再次, 课时不足, 导致教学任务不能真正完成。我们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容量上是非常大的, 需要较多的课时来有效的落实教学任务, 但是很多学校一周往往就安排一节微机课, 这就导致实际微机教师掌握的课时仅够完成教学任务的一半, 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只能增加每节课的教学容量来完成教学任务, 这就造成了学生消化难的问题, 学生消化不了所学的知识就导致了我们教学的无效。

最后, 教师教学模式相对单一, 这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实现。我们很多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之前都教授过微机课程, 基本上是采用的之前微机教学采用的教学模式, 但是从实际来看, 我们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和微机教学是有一定的差异的, 但是我们很多教师在教学模式上缺乏变化, 基本上就是教师讲授学生操作, 久而久之学生因为太习惯反而会失去兴趣, 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会大大下降, 这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所谓时效性是指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上具有很大性质上的差异, 教学实效性是指我们在单位时间内尽可能高地完成教学任务, 在学生收获知识的同时, 不断提高学生的自身能力和综合素养, 最终使学生能够切实的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我们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 严重影响了我们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这不利于我们学科教学的发展。所以, 我们教师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存在的问题。具体来说, 我们可以存这些方面着手。

一、精心备课, 准确把握教材

教材是我们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主要参照, 学生是我们落实教学任务的出发点。就目前来看我们确实难以解决课时紧张的问题,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对已教材内容的准确分析, 来有效的整合教材, 精简学习任务, 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好、教师教好。信息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其发展速度是非常惊人的, 经常出现教材跟不上时代的现象, 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在备课时, 不能照本宣科, 要适当调整、拓展教材的内容。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师在熟悉教材、研读教材的同时, 逐渐地会产生一个如何教的完整的思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 不在全盘授予, 而在相机诱导。”这诱导即是教学思路, 诱导的过程即是教学思路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一般地说, 学生对教材的学习主要是循着教师的思路进行的, 因此教学思路就有了鲜明的实践性的特点。它不只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教案中, 而必须转化为课堂教学活动。

二、联系实际, 深化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学科本身和学生的生活是联系非常密切的, 生活中学生有经历、有感受的东西是他们学习过程中最为感兴趣的, 也最容易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 我们要利用好学生们的这一心理特征, 把我们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经历有机的结合起来, 这样会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比如教学“上网络搜索”这部分内容时, 我就通过“搜搜自己的网络知名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这堂课的的第一个任务, 打开百度搜索引擎, 让学生输入自己的姓名, 然后看一下搜索的结果。学生通过自己的姓名搜索, 发现网上与自己同名的人有好多。搜出来的人, 有当领导的, 也有各种明星, 同时也可能有犯罪分子, 五花八门, 这样学生一下子就关注了自己, 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的引导, 还很好地进行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渗透。

三、合理采用组内协作, 建立合理的帮助体系

由于学生的起点参差不齐, 通过教师的统一演示或个别辅导, 有时效果并非很显著, 这里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是进行分组协作学习。分组形式可以采用“异质分组和自由分组相结合”, 也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力强弱、兴趣爱好进行异质和自由分组。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 会出现小组内部分同学完成所有任务的情况, 这就要求组内小组长需建立明确的责任制, 保证每位同学都有任务, 只有小组内成员都达到了预定目标, 小组才能算获得了成功。这种共同的目标促进了学生自愿性的互帮互助, 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和能力。建立一个完整的帮助体系, 更有助于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实效。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设置创设自己的帮助体系。

总之,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调整, 如何在现有的时间内提升我们的学科教学效果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只要我们多反思、多实践, 一定会把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张海云.抓住学科特点, 提高教学实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杨全玮主编, 青海电化教育馆编.信息技术教育教程.

信息价值的时效性 篇8

一、英语有效性教学理论的基本认识

有效性教学 (effective teaching) 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理论, 也是评判新课程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一个依据。综观近几十年来, 专家学者对有效性教学的研究, 已形成了有效性教学的基本定义:教师为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以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为基础, 在师生互动中通过教师教学行为影响学生, 以促使学生获得满意的学习结果, 从而学会学习、提高能力的过程。

基于上述对有效性教学理论的概念与发展的基本认识, 比照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英语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 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 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 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的过程。”客观上要求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 必须将教师作为教学主体与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两者有机结合, 兼容并包, 并通过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养资质。只有教师自身“高效”, 学生才能“有效”。英语有效性教学中的教师主体, 千万不能冠以“有效教学”的名义, 将有效性教学作为“增分有效”的应试工具, 千万不能高举“素质教育”的大旗, 将有效性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那种在课堂上将每段英语阅读中的生词从文中抽出, 对其用法加以孤立地罗列;将句式抽出, 列举脱离语境的句子讲解;将难句结构作语法成份的分析, 再译成汉语;对学生的提问“直线式”, 缺乏启发性, 或是只流于形式, 如Do you understand?Clear?等等, 这样“功利性”的“有效”教学, 对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发展将是一种极大的阻断。因此, 作为英语教师, 对有效性教学的理论一定要清醒地跟进、理性地匡正、自觉地变改革、切实地担当。

二、对英语有效性教学价值的重新审视

在当今英语教学中, 许多教师最关注的是学生知识面的发展, 而不是学生的全面发展, 把学生通过“标准线生产”, 生产成了“目中无人”的人。这种对有效性教学理论的片面理解与盲目执行, 只会将栋梁之才培养成一支完美的牙签, 或是经不起摔打的瓷器, “钱学森之问”的答案也只能是梦想而难以变为现实。因此, 有必要对英语有效性价值进行重新审视。

我们探究有效性教学理论的本质, 是为了追求真理, 揭示规律、引发变革;我们了解有效性教学理论的特性是为了更具有理智的洞察力、信仰的合力、信念的张力, 因为它可以改变教学思维, 成熟教学理论性, 提升教学价值, 升华教学信仰。这一切说明有效性教学理论的根本价值在于, 它是教师担当教育的向导, 要求教师首先把人放在教育的最前头, 把学生作为发展的主体, 教育的主体, 学生不光有知识的成长, 更要有精神的发育, 要让学生持续体验到自我成长的快乐, 并在不断提升自信的过程中实现成长。

教师有了这样的价值认知与定位, 就会把自己的教育生活视为一个极富人文关怀、情感魅力和生命力的舞台。生命是教育的原点, 若我们从这个原点出发, 开展英语有效性教学, 就一定会在教育的舞台上闪耀创造的火花、教育的灵性和生命的律动。教师就应当将学生“学业有优势、升学有希望、创业有本领、终身发展有基础”的培养目标结合起来;就应当将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多元智力理论结合起来;就应当将有效性教学理论与教育家科德所说的“有效的语言教学不应违背自然过程, 而应适应自然过程”相吻合;更应当将有效性教学理论的触角伸向学生的情感深处, 与教育学家赞可夫所认为的“教学中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相佐证。而这一切都凝聚着教师的情感、体验、智慧和感悟。

三、英语有效性教学实践的策略探索

有效性教学理论及其价值特性的实现, 也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才能“生根、开花、结果”。如果教师只将有效性教学理论停留在口头上, 而不落实于行动中, 就只能成为口头上的“航母”、行动上的“水母”, 只能是“纸上谈兵、墙上画饼”;如果教师将有效性教学理论进行“断章取义”, 并通过“技术”处理, 作为“应试”的工具, 那无疑将成为实施新课改、推进素质教育的“绊脚石”。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是人们重要的思维与交流工具, 需要教师用教育担当的精神与智慧, 对英语有效性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心理、教学机智、教学策略、教学评价进行创新与实践。

有效性教学的“有效”, 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自信。每位学生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认识个体, 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所有学生都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而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差生”。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学生, 对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促进主体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而且学生的自信心还可以从行为结果的成就感、满足感中得到加强。

笔者兼任职高幼师专业的英语教学任务, 职高的学生往往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 选择不同的专业就读。就拿幼师专业的学生来说, 每位学生都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说、唱、弹、跳、书、画, 但他们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差, 缺乏自信。在开学的第一堂课上, 笔者没上英语, 而是让学生观看了一个“龟兔赛跑”的flash动画:乌龟旁若无“兔”, 发令枪一下就立刻爬了出去, 看着“消逝在行走中”的兔子, 心想比赛想拿第一已难以实现, 便索性发挥自己的特长, 引吭高歌, 一曲“要想赢你不容易”的自编歌曲, 吸引了所有观众的眼球, 赢得了组委会的赞赏, 并被推荐参加“龟兔杯”颁奖晚会的演出, 结果一唱成名。引入了这个故事后, 课堂立刻掀起了Brainstorming, 激起了所有学生的热情, 人人争先恐后, 竞相发言, 并相互感染, 形成热潮。这个新版本的“龟兔赛跑”故事, 令学生们兴奋不已, 他们似乎看到了自己的长处, 明白了以不同的心态, 采取不同的路径, 会产生不同的结局。这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对未来的信心, 对以后的英语教学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有效性教学的“有效”必须体现“学以致用”, 对幼师专业的学生来说, 未来的就业去向是幼儿园。因此,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结合学生说、唱、弹、跳、书、画的特长以及专业特点, 精心设计, 采用多变的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 增强趣味性和实效性, 保持课堂教学的永恒魅力。上课前, 笔者每天轮流让学生进行1~3分钟的表演, 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 自选表演内容。擅长说的同学, 就上台讲幼儿英语故事, 诵读英语短文, 朗诵英语诗歌, 或是主题英语演讲, 如陈述自己的心情, 发表自己的观点, 等等;擅长唱的, 就上台为同学们唱英文歌, 可以是幼儿歌曲, 也可以是流行歌曲;擅长书画的, 则展示自己的英语书画才能。有的同学做得非常好, 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画后, 又引导学生用英语看图说话。比如, 有一位同学用guessing game的形式进行课堂互动, 她依次展示以下图形, 边画边问Can you guess what Iam going to draw?让同学们猜她要画的是什么:

然后, 她又依次分步展示了以下两幅图, 同学们热情高涨, 气氛异常活跃。

这样的英语课堂, 没有传统的约束, 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的张扬, 享受到自我实现的满足;这样的英语课堂, 平等、自由、宽松、和谐、互动、合作, 谱写了一支快乐的课堂交响曲。

在授课过程中, 笔者总是将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在BookⅡUnit 1这一课中, 笔者利用学生对网络的兴趣, 采用“无纸化作业”, 要求每位同学必须创建自己的邮箱, 用e-mail上交, 学生觉得很新鲜, 劲头很高。在阅读Extra-reading OICQ后, 我们创建了英语QQ群, 规定在这个群内只能用英语交谈, 要求每位学生定期用英语发表信息, 让其他同学共享资源, 开阔视野, 增长知识。这样, 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用于实际语言交流, 由此, 就会在交流过程中发现问题, 使之在课堂上主动求知, 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此外, 我们还根据学生的兴趣组成不同的英语学习小组, 如英语说唱小组、英语写作小组等。在学校每学期举办的“技能展示周”中, 常穿插一些英语竞赛活动:幼儿英语歌曲比赛、英语流行歌曲比赛、英语演讲比赛、幼儿英语故事比赛、英语朗诵比赛、英语书法比赛等。语言环境的熏陶为学生创造了接触英语的空间, 使学生有想说英语的欲望, 提高了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 把学生的专业特长融合到英语教学中, 增加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减轻了学习难度, 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 也提高了他们的专业技能, 可谓是“一举三得”。

有效性教学的“有效”,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可持续性的核心, 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 可见, 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

笔者一直负责诸暨市初中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 在一次初中英语骨干教师培训成果汇报课上, 有一位学员把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8单元How was your school trip?中的section A的3a、3b、4三部分设计为第二课时, 主要是对语法点“一般过去时”的巩固和运用, 这是一堂阅读、写作的综合能力训练课。教师通常的设计思路是, 为学生设计阅读任务“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fter reading the passage.”而这位老师经过导入环节, 渲染课堂气氛后, 没有直接设计阅读任务, 而是先提出问题, “Boys and girls,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 school trip after reading the title?”学生们经过思考后说出“Where did they go on the school trip?”“Who did they go with?”“How did they go there?”“What did they do on the school trip?”等等。这些问题本身也应该是通过阅读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老师让学生自己创设感兴趣的疑问来阅读, 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直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记忆力、逻辑表达能力, 探究能力, 学生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小组合作, 创作连环故事, 团队集体的力量, 分享同伴的故事, 享受大自然的乐趣, 从语言知识目标的掌握到语言知识的实际运用, 到最后的写作表达, 一切都是那么流畅, 可谓是水到渠成, 顺理成章, 从而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因此, 教师要注重新知探求过程, 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 而应努力创设能让学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动手操作、动笔尝试、主动探索的空间, 提出问题, 并解决问题, 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 从而获取知识, 发展智能, 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对于一些目前中学阶段还答复不了的问题, 教师可以介绍一些相关书籍、资料和网站, 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的形式去解决, 即使目前解决不了, 也会在他们心中埋下探究的种子。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 也会促使其进一步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 有利于他们将来的发展。

总之, 在有效性教学的实践中, 每位教师都要克服那种消极、盲从的心态, 要以阳光心态, 积极面对新课改的桃战与机遇, 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 勇者相逢智者胜, 智者相逢仁者胜, 仁者相逢则教育和谐、社会和谐。

摘要:有效性教学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理论, 也是评判新课程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一个依据。当下, 部分英语教师对有效性教学理论在认识与实践上存在误区与盲区, 需要对有效性教学理论的价值进行重新审视与实践探索, 以期教师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清醒地跟进, 理性地匡正、自觉地变革、切实地担当。

关键词:有效性教学,价值审视,策略选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Thomas Armstrong.课堂中的多元智能[M].王振强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

信息价值的时效性 篇9

一、EVA价值管理体系的相关概述

所谓EVA, 其实质将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所有成本考虑其中, 这样将各要素成本从企业创造的价值中扣除后, 盈余部分便为企业真正财富。在EVA价值管理体系中, 要求以股东经济增加值作为指标, 对企业经营绩效进行衡量, 强调兼顾短期利益、长期利益。国内对于该价值体系的运用以青岛啤酒为先锋, 随后较多如宝钢、华为等都利用其作为业绩考核标准。从EVA特征看, 集中表现在对资本费用的重视层面, 其对所有资本成本进行分析, 企业在不同时期内创造的价值都可通过EVA表现出来。假定在同一时期内, 与整个行业投资回报水平相比, 企业创造的回报水平过低, 便意味股东将对企业失去兴趣, 只有保证与资本的成本诉求比较, 税后营运利润超出其许多, 才说明企业达到“赚钱”的目标。该价值体系能够适用于股东资本, 同样也可用于国有资本方面。因此, 将该价值体系引入到企业中, 通过价值管理、预算管理的有效融合, 是保证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的关键所在[1]。

二、价值管理与预算管理融合的意义分析

关于价值管理, 其应用下并非完全否定预算管理, 更侧重于通过经营绩效考核体系的重组, 并采取战略评价措施, 将具体战略评价融入到企业短板管理、全员考核、预算以及发展战略中, 若从央企角度看, 其在引入价值管理后, 能够在绩效考核、战略制定中采用双重标准。对于预算管理, 其强调对企业所有精英管理活动涉及的价值进行分析, 强调内部与外部的结合, 保证在绩效考评、风险管理、资源配置以及投资规划等各方面, 都可紧密衔接经济价值, 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由此可见, 二者在很多方面可相互融合, 最终目的都在于满足企业利润追求要求。二者融合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合理配置企业资源

在实际融合价值管理、预算管理过程中, 本身强调价值增值在利用盈利能力表现的同时, 还需利用资本使用效率进行表示。通过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 可将有利于价值增值目标实现的要素挖掘出来, 在此基础上量化该要素, 将其具体置于各项活动中。同时在考评与分析业绩指标中, 所选取的业绩指标都关联价值活动, 这样仅需对这些关键指标做好配置工作, 便可满足增值要求。现行企业发展中, 为使增值目标得以实现, 需保证内部与外部活动都能被重视起来, 尽可能做到部门间的协同, 这样才可满足增值要求[2]。

(二) 预算编制水平的提高

将价值管理融入到预算管理活动中, 强调在对预算财务指标关注的基础上, 对企业一切经营活动就进行考虑, 判断各经营管理活动中是否能够与价值增值要求相吻合, 充分分析企业中非财务因素如业务流程、人力资源以及战略目标是否合理等。这样预算管理在吸收这些内容的基础上, 管理广度、深度都可得以扩大。而且信息传递中, 更具透明性特征, 有利于预算准确性的提高[3]。

(三) 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完善

价值管理、预算二者进行融合中, 强调进行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具体构建中, 整个绩效评价指标都将围绕EVA开展, 这样所有经营管理活动也都需依据EVA增长进行改善, 如在经营决策方面, 一般需考虑到资本成本以及资本占用水平等因素, 再如业绩方面, 各部门与各岗位业绩都需紧密结合EVA。这种方式下, 企业所有部门与员工都会树立起一定的成本意识, 对于企业投资机会、企业无效资产等给予更多的关注。同时, EVA引入后要求做好EVA奖金库的构建, 其强调管理人员的回报完全与EVA的创造成正比, 激励作用极为明显。需注意的是尽管EVA的应用优势较为明显, 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尤其在评价指标上表现较为明显, 其仅对经济效益有无情况进行判断, 不会对经济效益高低判断。所以实际应用中, 应考虑将相关的非财务指标引入其中, 如平衡计分卡等, 这样可使EVA考核评价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4]。

三、提升预算与价值管理融合有效性的建议

(一) 基于价值管理的预算管控工作

预算管控工作中, 价值管理的引入本身带来新的管理维度, 所以可以价值管理作为依托, 推动预算管控水平进一步提高。具体策略主要表现在:第一, 通过就价值管理的推进, 使预算管控工作得以优化, 分析与价值管理相关的指标如预付款项、应收款项、投资支出、债务规模以及成本费用等, 在此基础上采取预算控制措施。同时, 应注意以产品投入与产出为出发点, 判断企业各部门、各环境中的产出与投入情况, 利用相应的指标对其进行约束, 保证将资源浪费可能性控制到最低。第二, 在价值管理引入的基础上, 可考虑将经营管理、预算管理进行融合。如企业中的经营业务, 都需保证与预算管理保持关联, 并利用预算管理对与EVA相关的如项目建设、资本运作以及投资决策等进行控制, 使经济增加值被重视起来, 进而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5]。

(二) 基于EVA目标的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 强调将现代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融入其中, 做好全过程、全要素以及全员成本管理工作。且注意成本管理需将财务管理作为核心, 在管理活动中不不断对EVA价值驱动因素进行挖掘, 这样在成本管理中将有具体的切入点。同时, 在成本管理工作中, 应避免将其局限在生产环节, 其他如设计阶段、售后保障阶段都需做好成本管理工作, 保证EVA价值增值目标得以实现[6]。

(三) 财务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

财务管理有效性是决定价值管理、预算管理能否有效融合的关键性因素。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中, 应注意将现金流作为管理核心, 采取统一管理与调配资金的方式, 使各经营管理活动的开展有相应的资金作为保障。同时, 实际就对资金进行预算管理中, 需保证以预算为依据完成现金支付工作, 并注意对资金流向进行关注, 确保资金使用中不会带来资金风险问题。另外, 财务管理工作中还需对应收账款、存货等给予足够的关注, 如在应收账款方面, 若管理不善, 极易出呆坏账情况, 将为企业价值增值目标的实现带来极大影响。除此之外, 在融合价值管理、预算管理过程中, 也应注意对企业中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 使经济运行质量得以提高, 且注意实时判断资产运营质量, 避免有经营风险出现, 这样才可使投资者利益得以维护, 且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得以解决[7]。

四、结论

价值管理、预算管理二者的有效融合是提升央企综合效益的重要途径。实际进行融合过程中, 应正确认识价值管理、预算管理的基本内涵, 确保二者融合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并注意在具体融合过程中采取相应的策略, 包括以价值管理为基础的预算管控工作、以EVA目标为依据的成本管理工作以及财务管理活动的开展等, 保证二者能够有效融合, 对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将起到明显作用。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企业综合管理水平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国有大型企业为例, 其在过去发展中多表现出重价值管理, 而轻预算管理的现状, 且未将二者进行有效融合, 极大程度上制约企业综合效益的提升。通过实践研究发现, 将E VA价值管理体系引入到企业中, 有利于的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目标的实现。本文将对E VA价值管理体系的相关概述、价值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意义以及二者融合的相关建议进行探析。

关键词:价值管理,预算管理,央企,融合

参考文献

[1]梁杰, 蒋徳启.论EVA价值管理与传统利润预算模式的融合原则[J].商场现代化, 2011 (09) :26-27.

[2]徐晔彪.基于EVA的汽车制造企业价值创造机理、路径及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14.

[3]吕晓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有资产监管理论的形成与发展[D].武汉大学, 2012.

[4]黄河.EVA业绩评价模式下业财融合协同工作模式对企业价值管理的重要性[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5 (19) :155-157.

[5]李保东.基于EVA考核模式下的企业财务价值管理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 2015.

[6]彭翰.基于价值链的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构建[D].合肥工业大学, 2009.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篇10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324-01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用性比较强的学科,学生可以应对自己的知识利用计算机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在开展课程的过程中,存在着教学效果低下的现状。为了全面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有效性。我们教师必须加强信息技术的教学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完善学生学习的方式,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动手能力。教师要更加深刻的把握信息技术课程内涵,提高自身能力,加强个人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最终适应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才能更加有效的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为此,笔者在本文中针对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进行阐述。

一、提高教师的素质

教师不但是课堂教学的总设计者,而且还是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的道德素养、知识水平、业务能力,一言一行都将对教学产生巨大影响。具备现代教育观念、具有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和强烈的责任心,是教师能够有效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我们知道,一个具备现代教育观念、教学能力强、负责任的老师,会吸引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且学得轻松愉快;而思想保守、观念落后,或教学能力差、责任心不强的老师,会直接导致学生产生畏学、厌学的心理。因此,现代教育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不仅要求我们教师要有较高的道德、思想、业务及工作素质,而且还要有较高的教育科研水平,要把课堂教学当一门科学艺术来研究。

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信息技术是一种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教师应让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赋予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深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以及自主探究精神。如在学习“生活在信息社会”和“学会操作计算机”这两章基础课程时,对于一些基本概念学生容易理解,教师可以结合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计算机网络、当前计算机发展的最新动态,将国内外研发的计算机新技术的优缺点进行相互对比,适当延伸出学生能够理解的新内容,引起学生的注意,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将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计算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在学习“计算机画图”这部分相关内容时,教师在网上可先建立班级论坛,组织学生以竞赛的形式在论坛上发表自己见解,经全班学生评选出最优秀的作品,并将其收录在班级文件夹中,这种竞赛的模式既创新了课堂教学手段,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每一个学生由于性别、家庭背景、社会生活、学习习惯以及性格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教师的教学模式不应该千篇一律,应积极推行因材施教的教学手段。为了将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教师首先应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态度、学习兴趣状况、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客观条件等内容,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策略。在学习新的知识点时,教师应照顾那些接受新知识较慢、信息技术水平较低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尽量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优越感和成就感。而对于那些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学生,应适当地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和活动,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积极探索。如在学习Excel表格时,一些计算机水平较差的学生对一些复杂数据的处理以及运算操作常常感觉到无所适从,教师可以对这些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然后让学生自己操作练习,若发现问题,加以适当的指点,当学生自己学会解决问题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有效选择和研究各种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教师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我们要不断改进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以科学的学习方法。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听课效果,随时调整教学方法,注意过程的灵活性,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合理安排时间,精讲多练,重在实践,增大学生学习、实践的自由度,不放任自流,变教师的教为学生主动的学,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并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当。”恰当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改变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而且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五、加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的师生互动

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与他科的教学应有所不同。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的同时,应指导学生进行即时的操作训练,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同时要特别注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在练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行提问。教师基于问题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及时做好问题的解答。通过答疑帮助学生快速解决问题,疏通障碍。学生在教师讲解及演示下,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对于简单问题可迅速解决,但可能对将知识结合起来完成较为复杂的任务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帮助他们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艳艳.用于评价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实践[J].信息技术教育,2010(04)

上一篇:农村小学数学下一篇:消费信贷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