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

2024-05-01

农村小学数学(精选十篇)

农村小学数学 篇1

一、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联系生活

小学生比较好奇、喜欢求知, 希望被关注, 这些都促其形成一种努力去探究的心理, 这种探究心理的形成, 对具有好奇心、求知欲重的学生来讲, 本身就是一种满足.其过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探究———满足———乐趣———内发性动机产生, 这就保证了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创设生活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 兴趣是构成小学教学的基础, 也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础, 创新与兴趣是紧密在一起的.只有对学习感兴趣后, 学生才能自主地、自觉地去观察、研究和探索.对小学生来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最具有推动力的一种东西.针对农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 我在每节课的开始, 都会精心设计一个生活情境, 意在引起学生的注意,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让学生真正感到数学并不是那么难, 它就存在于我们周围, 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二、开发小学生的悟性, “悟”上心来

所谓“悟性”就是指一个人对事物的理解以及对其发展规律的领悟能力.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中, 培养和开发这种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它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影响不可低估.

体验是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心理活动, 更多的是指情感的一种体会和感受, 而这种体会和感受外在表现出来便是学生的感悟.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 设计探究性和开放性的问题, 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整理过程中, 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也就是把活动的时间交给学生, 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充分地得到发挥;把活动的空间留给学生, 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课堂上组织数学活动, 改变了一种静态的教学, 给了数学课堂一种蓬勃的生机.学生是活泼的个体, 在自主参与活动的过程中, 可给学生动手的机会、思考的空间、创新的余地, 让学生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开展有组织的数学活动, 让学生自己去体验, 能为学生探索知识形成过程、掌握思维方法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同时也让学生清楚地发现其本质的内在联系, 从而获得知识, 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自悟自得.

三、狠抓口算培养敏捷思维, 提高效率

口算学生学习数学的起步, 也是进行笔算的基础.因此口算在数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而在口算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引导学生们掌握学法, 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口算对思维敏捷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准确迅速的解题是思维灵活的表现.抓口算基本训练, 能提高学生应用法则的能力.口算时应注意两点:

其一, 不要动笔, 动笔计算不利于提高口算能力, 亦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其二, 计算时要有速度的要求, 使学生有一种紧迫感, 这种要求非常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要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在学习乘法后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从0~9的数字卡中任意拿出4张, 编成一位数乘三位数的试题, 再算出来.看谁编的题多, 算得又对又快, 在活跃的氛围中, 学生既巩固了新知, 又活跃了思维, 有了竞争意识.

四、锤炼心理, 意志品质

对学生的培养, 很大一部分是对其心理的培养.比如学习的兴趣, 主动的学习情感与探究精神, 锻炼学生坚强的学习意志、学习毅力;树立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使其养成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 掌握学习方法.教师要结合数学教学, 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概括, 能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 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意志的基本心理过程是:决心+信心+恒心.一般来说, 决心越大, 信心越足, 恒心越持久.德谟克利特是一位口吃者, 并且他的舌头天生就比别人大, 但凭借顽强的意志决心、信心和恒心, 他口含鹅卵石苦练了3000多个清晨和黄昏, 终于成为一个妙语连珠、技压群雄的演说家.这说明, 决心、和恒心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缺一不可.

其中信心最关键.没有信心, 决心就会空虚无力, 恒心就会受到阻碍而中止.教师应特别注重在培养学生意志心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帮助他们架设通往恒心和胜利和桥梁.

五、加强反思, 升华知识

反思是前进的力量, 没有反思, 教学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上一节课, 教师都要让学生进行深入的反思, 进行总结, 找出规律, 在不断反思中学习.学生之友在反思中得到提高, 知识才能得到升华.

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一)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寻求多样的想法

课堂上, 老师必须一改曾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积极引导学生思考, 针对一个问题提出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法.如一道数学题可以有两种以上的解答方法时, 就努力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进行思考, 从正向、逆向、侧向、横向等不同角度去思考;在文科性的考试或平时作业中, 尽量不出死记硬背且没有实际意义的题目, 多出连环式的开放性思考题, 让学生养成积极思考、多种思维方式的好习惯.

(二) 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多问问题的习惯

作为老师, 一定要改变平时教条式的、雄辩式的、育婴式的教学方式, 应该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中的重要部分.课前鼓励学生预习并带着问题去听课.上课时老师鼓励学生把不懂的、自己觉得有疑问的问题提出来.如果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没有及时处理, 可以让学生学会通过问老师、查询资料书等多种方式把问题弄懂弄明白.

小学生的年龄小, 学习往往不专心, 听课时间短, 学习起来也比较马虎, 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教师在讲课时, 要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 向学生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教师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 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学.

总之, 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 同时, 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喜爱程度.让学生思路畅通, 热情高涨, 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 从而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参考文献

[1] .傅国娣,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策略》

[2] .李光树:《小学数学教学论》[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版.

[3] .窦盼英:《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法的研究与实施》[M],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6版.

[4] .陈亚明:《新课程小学数学评课的理论与实践》[M], 宁波出版社, 2005版.

农村小学数学教研总结 篇2

拟写人:张娴

一学期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全体数学教师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坚持理论学习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本“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让全组教师受到了深刻的教育。组织教师学习学科刊物,了解教研改信息,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已成为全组教师的共识,不光如此,我们还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因此,加强论文撰写方面的培训已经成为我们组的重要课题。

二.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

我们每学期初教研活动有计划,学期末教研活动有总结。本学期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坚持开展听、评、说课活动,且把这个活动做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活动。每星期开展听评课,我组教师十分重视听评课活动,听课前认真备课,设计教案,互相切磋。听课后认真评课,如教学内容安排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探讨。听评课活动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认真拟写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的拟写,既要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也要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十分有用。因此,教师认真撰写教学反思,期中交流是每位教师都有丰富的内容,大家互换教学反思本,即检查又互学。并有多篇反思上传到校园网上发表。研讨 ——反思,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与此同时,我们统筹安排学生课外兴趣活动,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内容、老师、场地均得到落实。学生在多样的兴趣活动中不仅巩固、运用了所学的知识,也为今后构建新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应用能力,打下了基础,真正做到第一课堂打基础,第二课堂发展特长。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杂谈 篇3

农村小学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等知之甚少。因此,他们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什么作用。另外,学生家长多数文化水平不高,很少懂得怎样教育子女。针对这一系列阻碍学生学习发展的客观条件,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这一点上,我们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也可以带他们去做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动,让学生发现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把“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

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多数农村小学的学生不喜欢学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对于这一情况,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邓小平同志认为:“只有教师教得好,学生才能学得好。”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关键在教师。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以爱心去感化他们,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这一点很重要,若是教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是经常讽刺挖苦他们,甚至打骂他们,这会使他们对老师怀有很大的戒心,害怕老师,也正是这样,学生就没有上这位老师课的好心态。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全无,成绩大幅度下降。数学问题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生动有趣的问题,然后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首先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是学习各科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农村小学90%以上的学生不会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因此,教师有必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预习,也就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了解知识、熟悉内容,认识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教会他们“做记号”。然后教会学生听课。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时不懂方法,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怎样听好课呢?在听课过程中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要抓重点,做笔记。在上课时,教师都会强调某些问题(或多次提到的问题)即为本节重点,学生在听时,只是暂时的记住和理解。因此,要将知识点记下来,以便于复习巩固。最后要认真完成课堂练习作用,将所学知识当堂巩固,如果发现自己在这一节课堂中还有不懂之处,要多思多问,及时疏通这节课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多利用多媒体教学。在CAI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校。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列的求知欲。如:时、分、24时记时,元、角、分等教学内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一些感性生活经验,但往往是“知其然”,而难以道其“所以然”。教学中,我们运用多媒体的音、形、像等功能,再现生活实际。如学习24时记时法,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天时间内时针正好走了两圈这一知识点,我们先摄取了学生的几组生活画面,扫描进电脑,并给每个画面配有钟面,能看到时针、分针在不停地转动。教学时,熟悉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使学生赏心悦目,真切地体会到一天有24小对,时针在钟面上走了两圈。愉悦的情绪使学生思维活跃了,兴趣浓厚了,参与效果可想而知。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 篇4

一、农村小学数学教育现状

我国的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较之于改革开放前夕, 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改观, 除了一些偏远地区的学生还存在吃不饱饭的问题, 绝大多数地区的教育已经实现了现代化。但是我国的农村小学数学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资源欠缺、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以及教育不公平等问题[1]。

1. 教育资源不足。

教育资源欠缺主要是因为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所限, 改革开放之后, 我国的经济路线是牺牲农村来满足城市发展, 而这就造成了我国农村经济的落后。经济落后, 必然会导致教育资源的有限。很多小学是没有多媒体等教学设施的, 而且黑板很多都是用水泥做成的。在教师队伍方面, 小学教师有很多是不在编的, 即使在编, 他们的工资待遇是非常低的, 远远达不到该地区的最低收入水平, 所以他们不得不靠其他的收入来弥补这项开支。这就导致了很多学校的教师纷纷下海, 而那些有编制的教师又舍不得自己的事业编制, 所以他们就会选择找一些代课教师, 他们讲自己工资的一部分给代课教师, 自己去从事其他的行业。这种违法行为在很多地区都有存在, 代课教师的月收入一般不会超过一千元, 所以他们大都是当地具有一些知识的农民, 有高中水平的就很少。代课教师将教书作为自己的一个副业收入, 其主要收入还是在土地方面。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他们不可能全心全意把心思放在教育上, 而且他们也不能够给学生传授新的思维。所以, 教育资源的不足, 导致了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脱轨, 农村和城市的差异越来越大, 这也是近些年农村人纷纷涌入到城市中的一个重要原因[2,3]。

2. 过分倚重教材。

农村的学生都有一个思想支撑, 那就是通过自己努力学习将来走出农村, 进入到大城市。知识改变命运, 这句话更适合农村的学生。他们没有别的出路, 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够走出去。教师也迫于教学和升学任务的压力, 对学生进行题海战术, 而农村的学生也是非常乐意这种教学模式的。过分倚重教材就是农村数学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 很多农村和外教交流甚少, 所以他们在教学资源上差很多, 参考资料也比较少, 所以只能倚重于教材。教材中的内容很多已经落伍, 而且教材内容古板, 不灵活, 实例少。所以, 学生们在接受较大的考试时, 就会出现问题。如果题目中有一些有关实际问题的内容, 农村的学生思维局限于课本知识, 采取生搬硬套的方法, 其实是非常不可取的。接受知识面广的城市学生就于此不同, 他们可以通过自己接触过的社会知识, 去解答问题, 所以差距就凸显出来了[4]。

二、改革方案

针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只有通过严格管理教师队伍, 提高教师素质, 才能够将农村数学教育水平整体提高。

1. 严格教师管理制度。

教师队伍管理问题, 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所以针对农村教师问题, 国家应该出台严厉政策, 敦促教育走入正轨。对于那些有编制而不在学校教书的教师, 应该严肃处理, 取消其教师资格。而对于那些有教学能力, 而没有编制的教师, 国家应该根据其教学成绩给予相应的鼓励政策。编制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不仅表现在教育界, 在其他企事业单位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一个单位的编制数量是有限的, 一个萝卜一个坑, 所以很多人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个编制。而对于那些确实有工作能力, 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来讲, 应该鼓励其继续努力为教育做贡献, 在政策上要给予一定的补贴。正所谓能者居之, 让那些有能力的人得到更好的发挥。例如, 有些地方的教师在教育界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教育部门根据政策, 将其掉到更好的职位, 让他发挥更大的作用[5]。

2. 国家多投入资源。

国家资源的投入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教育界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育得不到国家的支持, 那么是非常难以支撑的。所以国家应该多投入教育资源到农村, 毕竟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大部分学生来自于农村。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 已经有了非常大的进步了。但是农村的资源并没有被利用多少, 农村的人才也没有得到更多的发挥。所以, 如果重视具有人数优势的农村, 国家势必会变得更加强大[6]。

参考文献

[1]陈妍.小学生解答数学应用题时考虑问题真实情景的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 (03) .

[2]陈英和, 仲宁宁, 赵延芹.数学应用题规则性研究的新进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3, (04) .

[3]仲宁宁, 陈英和, 王明怡, 李慧.小学二年级数学学优生与学困生应用题表征策略差异比较[J].中国特色教育, 2006, (03) .

[4]刘儒德, 陈红艳.小学生数学观调查研究[J].心理科学, 2002, (02) .

[5]徐速.职前教师与在职教师在算术应用题上真实性思考的研究[J].心理科学, 2007, (03) .

如何打造农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篇5

湖北省利川市老屋基小学蒋琪

【内容提要】本文从小学数学课堂调研入手,指出了当前农村小学数学低效课堂的五种主要表现形式,分析了低效课堂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策略

边远山区的农村小学,受传统教学影响,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主要框定在教师的教学活动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无效现象大量存 在,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教学中少、慢、差、费的低效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 本改变,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厌烦心理,对学习逐渐失去了兴趣。教学实践证明,只有真正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学生才会受益,才会实现师生双赢,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才会乐学、好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才会为他们今后能成为创新性人才奠定基础。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对影响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和对策谈谈自己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低效课堂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教学模式陈旧单一,重负低效。

教师是“水桶”,学生是“水碗”,课堂教学是“灌水”的过程。“延时之风”、“题

海战术”、“增压之道”盛行,其结果是教师累、学生苦、家长难、教学代价高、效率低,课堂教学陷入了“高耗低效”的怪圈。

(二)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传统教学,以“五个中心”为主,即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过程以讲课为中心,教师讲课以教材为中心,学生学习以做题为中心,教学价值以应试为中心。学生没有真正成 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成了教师演“教案剧”的场所,学生只是教师的配角。教师习惯于 “专制式”的教,学生习惯于“被动式”的学;教师只顾“教什么”,不研究“怎样教”; 学生只知“学什么”,不掌握“怎样学”,学习效益差。

(三)重知识传授,忽视方法的引导和学生体验。

课堂教学重接受、轻探究,重听课、轻动手,重记忆、轻应用,重结果、轻过程,重 认知、轻情感和价值观,强调知识的掌握和经验的沿袭,而对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智力因 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整合培养却比较忽视,导致学生表现出不会思考、不会质疑,不能创新。

(四)教学活动形式热闹,缺乏实效。

没有把课堂教学目标真正定位在学生的发展上,缺乏对学生思维广度、思维深度、思维力度、思维效度的训练,而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表面形式,形成表面上课堂教学研究轰轰烈烈,实质上课堂教学效果空空洞洞的局面。

(五)以本为本,忽视对学生和教学内容的了解和分析。

没有把学生当作是一个个充满活力的丰富多彩的生命个体,没有把学生的差异作为一 种教学资源,加上农村小学的孩子受家庭背景、生活环境的影响,他们的知识基础、学习能 力、个体差异、思维的平均水平比城镇小学生差距更大,这样用同样的内容去教有差异的学 生,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二、低效课堂原因分析

(一)农村小学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知识和观念不能与时俱进,城乡教育不平衡。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严重,年龄结构趋于失调。这些老师明显的感觉教学“吃力”:一是教

材把握不住,以前的老教材的设计,不仅教什么给设计好了,连怎么教都安排好了,而现在 课本中只有那么几幅画,重点在哪,难点在哪,很难把握。二是由于知识上跟不上,部分小 学数学教师对教育信息的了解和吸收重视不够,缺乏进修学习的迫切性,即使参加一些进修,又缺少对所学知识的“内化”。因此教学中仅满足于下功夫“磨”,强调“见多识广”地练,致使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尚保持“教者面面俱到地讲,学生消极被动地听”的格式,这样的教 学势必引起学生的厌烦。

(二)传统教学方法根深蒂固。当下农村小学的课堂教学,许多教师依然热忱于传统 的“讲授式教学”: 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张嘴巴,一本作业,几道练习题……教师一 味地讲,一味地问,一味地填,一味地灌,这不是教学,学生一味地听,一味地答,一味地 收,一味地装,这也不是学习。课堂上教师讲得多、演得多,看得是结果是否正确,听得是 是否有大而整齐地齐声回答,一节课下来很难见到有生动有趣的体验场景。

(三)教师缺少改革课堂教学的决心和信心。当前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仍是教学成绩一 票否决,家长们往往也认准的是分数,班级学生成绩高了,老师就是会教书的好老师,否则 就不是,因为他们都认为,孩子以后中考、高考,选择好学校还得要高分。受这一导向影响,数学教师们是尽其所有本领,尽其所有时间,坚持“题海战术”,而对新课程新教学望而却 步,生怕误了学生成绩,因此教师没信心去改革课堂,走进课堂,新的教学方法、新的学习方法想用却不敢用,数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形成。

(四)家庭教育严重缺乏。农村小学生地处偏僻地区,大多数学生家长文化素质不高,对待孩子的要求出现两种极端,一是望子成龙,对子女期望值过高,子女若未能达到他们的 要求,会愤怒、失望、或冷嘲热讽,常使孩子无所适从,感到压抑,导致自信心缺乏;二是 认为子女认得几个字,能算简单的帐就行了,对子女要求不严,不能给子女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造成孩子主动学习的要求不高。

三、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所谓有效教学,是通过教师和有效导学资源的辅助,突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式。有效教学主要包涵三方面:一是学习时间,即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质量;二 是学习结果,即在学习过程中有实实在在的收获;三是学习体验,即学生感受到一种愉悦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所以,教学有效性既指如何教,同时学得如何也是重要的考量标准,也就 是:提高学习效率,获得学习结果,强化学习体验。

(一)、了解学生,做到因人而教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1、了解学生个性。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中高兴得到老师的夸奖,因此,经常开展一些 小型竞赛活动,可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竞争意识,让学生在竞争中共同前行。在教学中,采用各种方式的竞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参与热情,让全体学生能够共 同进步。

2、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 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含量,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 学习障碍。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 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 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 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二)、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是高效课堂的首要条件

要打造高效课堂首先要转变“发言热闹的教室”为“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只有在“用

心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倾听学生的发言,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作为教师要擅长接学生投过来的每一个球,特别是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这也是作为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驾驭课堂能力的 最好表现。

(三)、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

新课标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 规定。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 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 战胜困难的喜悦。其次,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教学 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 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

(四)、课堂中优化教学过程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

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高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应是在有效地数学 学习活动基础上的更高层次追求。

1、课前导入,出示目标。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一进课堂就可以或让学生听听与课文有关的录音或音乐,或讲一个与课文有关的 小故事,或展开一段与课文有关的精彩对话,或利用视频短片导入等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学习动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设置提纲,引导自学。课前写好小黑板,课上通过小黑板让学生看,明确自学要求,即 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如何检测等,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看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 看书、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问题等等。而学习目标与自学要求的提出, 低年段学生以激励比赛方式最好,因为比赛可以激发小孩子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

3、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而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

4、检查反馈,精讲点拨

通过检查反馈,精讲点拨启发学生的思路,教师归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指导方法,补充知识规律,实现整合和升华。这一环节既是补差,又是培尖,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既帮助后进生解决疑难问题,又通过纠正错误,使好生也了解得更加透彻了。

5、巧设练习,巩固提高

通过基础性训练,检验学生达标情况,弥补缺欠。课堂作业要典型,难易程度和作业 量适中,有必做题,有选做题,有时还有思考题。一节课用15分钟左右课堂作业,老师督 促学生独立完成作业,鼓励必做题做完了的学生,做选做题或思考题。通过巡视,了解哪些 同学真正做到了“堂堂清”,哪些同学课后需要“开小灶”,使课外辅导更有针对性。并对个别优生及后进生和部分的中差生进行批改,这样就不仅能检测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学习目的,还能促进学生在各个环节中都积极主动地学和练,提高他们的效率;及时反馈信息,能按时做对课堂作业的就达到学习目标,做到了“堂堂清”;将所学知识通过训练,内化为解题能力;课堂作业下课时都交了,真正减轻了学生课外负担。课后学生轻松了,有时间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应该使课前、课堂和课后等方面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我们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

畅谈农村小学数学课堂的提问 篇6

关键词:抓住;了解;启发;理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221-01

“形式开放”是教学新理念在教学中的一种体现,但在实际课堂中不能生搬硬套、追逐潮流,而要讲究实效。这里的实效指的是在课堂上要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展示个性的生命原生态。课堂的提问至关重要。

叶圣陶曾经说过:好的问题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精致、巧妙地设问,笔者有总结了一下几点:

一、抓课题,了解需要

出示课题后,引导学生以课题为抓手进行提问有利于学生了解课题相关的学习内容与相应的学习目标,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第一时间把握学生的学习需要。比如有的教师在教学“分数”一课时,手指向课题并提问:“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认识新的一类数——分数,对于分数,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学生会提出:为什么要有分数?分数怎么读、怎么写?分数如何计算……一系列关于分数知识的问题,这些不都是后续学习的知识目标吗?还可以说,从课题处提问,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而且是一种较好的学习品质。有人害怕课堂提问出现冷场,耽误课堂时间,总是单向地向少部分学生(总发言的优等生)发问,希望课堂提问顺利进行。岂不知,这样做,热了少数,冷了多数。长此以往,多数学生发现了“奥妙”,知道提问与己无关,积极性受挫,主动性淡漠,人为地造成两极分化。同样,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频繁地面向全体学生问一些“是不是”“对不对”这样的问题,对于这种一呼百应“假热闹”场面,留给学生的只是随声附和,同时也为教师“口头禅”的养成提供了温床,表面轰轰烈烈,实则效果甚差,更何况这类无需多少思维参与的集体式回答,扰乱旁人思考,这是逻辑思维学中最忌讳之事。

二、抓重点,启发思考

课堂提问根本目的在于调动学牛的积极思维,所以教师要善于从知识结构出发,要把提问的启发点指向教材的重点。在提问时应尽量避免那些没有启发性的“是”“不是”“对…‘不对”等毫无思考价值的问题,或者有某些暗示性的问题,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可这样提问:(1)你见过圆形物体吗?举几个例子。(2)你画过圆吗?用什么方法画圆?(用圆规画圆,也可伸直两臂,在原地上转一圈,得到一个圆。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画大圆时,用绳子环绕一个木桩一周,得到一个圆)(3)在这些不同的画法中,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点?(①它们都有固定的一点。②从固定点到画出的圆上都有一条不变的长度。③它们都转了一周。)于是教师抽象出:一条线段绕着它的一个端点旋转一周就得到圆。

因材施问,课堂提问要做好充分淮备,从形式到内容,从时间到人选,从倾听反馈信息到讲评,都要心中有数。切不可有口无心,随意而问,只把提问流与形式,把课堂当做过场。如果教师不管教学需要与否盲目设问,或无计划、无针对性地想问什么就问什么,想怎样问就怎样问,想问谁就问谁,则会适得其反,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紊乱,使学生疲于奔命,穷于应付,课堂提问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提问是一门艺术,什么时候发问?(问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够”的火候时);怎样发问?(设问、自问、反问交错进行);问谁?(优、中、差面面俱到);学生答错或回答离题太远如何往回引导等等,都需要精心策划,认真考虑,要有的放矢,绝不能随意发问,仓促上阵。

三、抓难点,理解算理

学生学习新知时都不同程度地会感到难学,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往往将成为他们今后学习的障碍。因此,难点的突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我认为在难点之处设问,有铺路搭桥的作用,可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如相遇问题中的“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其道理比较隐蔽,绝大部分学生能模仿例题解答,但不明白算理。为此,我待学生尝试列式后,问“为什么要先找出两人相遇时走的路程和?题中问题是求经过几分钟两人相遇,为什么却要用路程去除以速度和呢?”

四、抓反馈。突出依据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逐步培养学生能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经常提醒学生做题要有依据,要有序地进行思考,决不能凭感觉,想当然,并逐步养成做题后叙述思考过程的习惯。若要做到这一点,不妨多在练习后问一问“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可以这样做,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等等。

五、抓结尾,画龙点睛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作业质量 篇7

那么, 应该如何设计农村小学数学作业, 让其起到提高数学质量的作用呢?我在平时的教研教学工作中, 主要有如下的做法:

一、遵循童趣性原则,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者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与童话世界出发, 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因此,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 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 设计具有趣味和有挑战性的数学作业,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

例如, 在教学“年、月、日”后, 我设计了一道“说一说”的判断题:最近派出所抓住了三个盗窃嫌疑人, 警察对他们进行了审问.

甲嫌疑人说:“2007年2月28日到3月1日这4天去了北京.”

乙嫌疑人说:“那天晚上我在家看电视, 电视内容是说2008年夏季奥运会在北京举行.”

丙嫌疑人说:“我出生在1983年9月31日.”

请你帮助警察, 从他们说的话中, 判断出谁在说谎.

这样, 将简单的判断题与警察审案联系起来, 使问题具有趣味性, 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从中初步了解到处理日常生活事件有时要从数学角度做认真分析和思考, 提高作业质量.

二、遵循探索性原则, 使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 应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 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 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因此, 教师在作业设计时, 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 设计一些以学生实验、思考、讨论、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问题的探索者.这样, 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 促使外部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自身的内部智力活动, 使数学学习更加切实有效.

1. 观察作业.

如学习“轴对称图形”时, 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请你仔细观察花中的蝴蝶, 图片中的天安门, 你有什么发现?你对具有这种特性的事物有什么感觉?

2. 调查作业.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请调查一天内, 你家丢弃了多少个塑料袋?一周呢?一个月呢?一年呢?全班学生一年大约丢弃多少个塑料袋?你能针对塑料袋问题向环保部门提个建议吗?……这些有趣而又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 有效地激发了他们参与探索的兴趣.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 把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有效整合, 促进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3. 小课题探究作业.

如学习“密铺”后, 教师可要求学生给自己家里的客厅地面设计铺砖, 并思考:你家客厅的砖的铺设合理吗?你有什么改进的措施?为什么这样改?请根据以上内容写一篇探究报告.

三、遵循生活原则, 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

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价值,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教师在作业设计时, 应努力创设生活性的实际问题, 促使学生尝试着从数学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使学生认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 并逐步成为知识的实践者.

如学习“用商的近似数解决问题”后, 我结合当地家家户户都种有甘蔗的情况, 设计了一道题目:“如果你家共收了135吨甘蔗, 用载重量是12吨的车来拉, 要拉几次?”这样的题目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真正使学生达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变“苦写”为“乐写”的境界.

四、遵循层次性原则, 使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

承认差异, 尊重差异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观念, 也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之一.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 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 教师在作业设计时, 不能“一刀切”, 而应从学生实际出发,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 为每一名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和发展的机会, 使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下面以“求小数除法中商的近似值”为例, 谈谈如何设计多层次作业.

第一层次:基本性应用练习的作业设计

例如, 如果将7.83÷49的商算到小数部分第四位得到的商是0.1597, 请按要求写出商的近似值: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 ) , 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 ) , 保留三位小数约是 ( ) .第二层次:综合性应用练习的作业设计

例如, 已知4.53÷1.5=3.02, 写出下列各题的得数.

45.3÷1.5= ( ) 0.0453÷1.5= ( )

0.0453÷0.15= ( ) 45.3÷0.15= ( )

第三层次:创造性应用练习的作业设计

例如, 一个两位小数除以0.6, 得到商的近似值是1.4, 这个数可能是 ( ) .

通过多层次的练习, 使学生在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创造应用的过程中, 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发展能力.同时, 多层次练习照顾到全班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 使他们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情感得到满足, 有收获.

五、遵循开放性原则, 使学生成为应用的创新者

作业设计不拘泥于传统的书面作业形式, 可以是口头形式、操作演示形式的, 也可以是展示成果的.如学习“利息”这一知识后, 可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主题作业.如调查目前银行利息情况并做专题小报告, 帮助家长拟定一份储蓄计划, 学习填写银行存单, 计算利息税等.如此丰富的作业, 学生一定能找到符合自己个性的习题, 对习题的解答也一定是多彩而富有创造精神的.

农村小学数学活力资源利用初探 篇8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1. 新课生活化,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知识导入中, 把充满数学知识的事物展现在学生面前, 学生发现原来日常熟悉的事物中竟包含这么多丰富的数学知识, 这样的课堂更接近现实生活, 学生如身临其境, 生活中有数学, 数学中有生活, 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

2. 计算题生活化, 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

计算题的教学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 整个小学阶段都贯穿有计算题的教学。但是, 由于计算题的计算方法单调、内容枯燥无味等原因, 使学生见而生“厌”, 久而久之还会对数学失去兴趣。为此, 教学时必须把计算与农村活力资源有机结合起来, 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 把那些枯燥无味的计算题融入到学生熟悉的有趣的生活情境中, 使学生学得有趣、算得开心, 自然而然地掌握新知识。

3. 计量单位生活化, 使抽象概念具体化。

在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中, 有很多表示量的计量单位。有学生比较熟悉和比较具体的, 如年、月、日和元、角、分, 等等。也有学生十分陌生和抽象的, 如千米、吨、公顷、平方千米, 等等。计量单位不但多, 而且那么复杂, 学生们小小的年纪要在脑海里记住这些计量单位的概念, 这实在不容易。但是, 如果教学时把他们带到现实生活中量一量、称一称、比一比、记一记、算一算, 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 图文结合生活化, 使数学知识形象化。

图文结合题是人们日常生活实践的精炼和概括。因此, 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调整教材, 重组教材内容, 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选择学生身边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或贴近他们生活的素材来调整、改编和补充现行教材中一些应用题的具体情节和数据, 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学习的大课堂, 赋予现行教材内容以新的活力。

二、作业设计资源化

1. 操作性作业。

心理学研究表明, 儿童期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渴望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得到充分的表现, 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学生动手动脑的活动过程, 既是他们活动得到满足的过程, 也是对知识进行探索、理解、应用和发展的过程。农村的学生由于生活习惯和他们好动的天性, 动手操作能力都非常强, 我就把书本中的可操作知识让他们回家操作一遍, 这样既巩固了知识, 也使他们的特长得到发挥。

2. 趣味性作业。

根据小学生好奇、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学习从兴趣出发的特点, 我们充分结合数学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 努力挖掘各种内在因素, 创设情境, 诱发激励学生探索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兴趣, 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做”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做”, 从而搞活了教学,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开放性作业。

在生活实际问题探索解决的时候对同一个问题的研究所进行的讨论, 解决的途径和方法肯定不是唯一的, 而是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有的认识角度、解决途径, 或者对问题在理解上提出自己的看法, 或者对别人的解决方法提出疑问, 在不断完善某个问题时, 同组参加讨论过程的成员也会在其中获益非浅。开放式数学作业打破了传统家庭作业中条件不多不少结论惟一的格局, 给传统教学内容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情景”, 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数学问题, 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4. 综合性作业。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 进行计算, 推理证明, 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数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思想和方法, 在其他学科都可以看到数学知识的应用。在实践探索中, 我们结合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 设计了如“用数字介绍我们的学校 (或我们的班级) ”, “给自己的房间设计平面图”等综合性作业。

怎样培养农村孩子喜欢小学数学 篇9

一、情境引入新课, 激发学生兴趣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是否能成功, 关键要看是否有一个好的开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笔者常在上新课前创设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 在一堂课开始前, 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新内容。从而为顺利地达到教学大纲要求打好基础。运用这种教学手段, 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例如, 在讲“相遇问题”的时候, 为了消除三年级学生对这个问题的陌生感, 上课前, 我用自愿组队的形式让同学们两人一队 , 演示“相距 、相遇、相向 ”等这一类 问题的相 关概念。在农村教学中, 由于教育资源有限, 用这种同学演示的方式代替多媒体教学, 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对这一问题加深理解, 更轻松地接受新内容。又如, 在讲“分数”时, 为了使同学们对分数有一定了解, 我用情境导入法, 在课前给同学们讲故事:妈妈做了四张饼, 平均分给两个小宝宝, 问每个小宝宝分到几张饼? (同学们说两个) 然后又来了2个小宝宝, 把四张饼平均分给了4个小宝宝, 每个小宝宝分几张饼? (同学们说个) 今天妈妈只做了一张饼, 来了两个小宝宝, 要平均分给这两个小宝宝, 每个小宝宝分到几个饼? (同学们说半个)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内容———分数。通过这个例子, 学生自然知道了分数, 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又使学生了解了新知识。

二、利用多媒体, 调动学习积极性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大力发展, 农村的教育资源越来越完善, 多媒体教学走进农村学校。多媒体将图、文、声、像相结合, 将教学内容直观展示给学生, 尤其是对多媒体存在新鲜感的农村小学生会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 传统的“老师讲, 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没有新鲜感, 不利于新知识的掌握。在多媒体教学中, 生动的动画, 直观的图像会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周长的有关知识时, 为了帮助学生学习这堂课, 我借助多媒体教学和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设计了这堂课, 让学生指出多媒体显示的图形的周长。这样利用小学生身边的、经常看见的或感兴趣的因素作为研究的素材, 在多媒体的显示下更轻松地理解周长, 效果更显著, 进一步在计算中帮助学生深化对周长的理解。比如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老鼠和兔子分别围绕三角形、四边形的草地跑步一圈, 然后向学生提问:谁跑的距离多?让大家想想怎么才能知道它们各自跑的周长呢?多媒体的动态展示能激发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成学生乐于研究的问题。因此, 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而且能够促进多媒体教学在农村教学中的普及。

三、营造良好氛围, 提高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使得课堂气氛过于沉闷, 尤其是数学课堂更显枯燥。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氛围, 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努力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比如在教圆柱体的相关知识时,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爱动手不爱计算的习惯, 协助学生动手将圆柱体展开并进行观察, 从而自己总结出计算圆柱体表面积的方法, 然后运用公式口算出其他圆柱体的表面积。这样既让学生尝到了自己动手的甜头, 又找到了学习的方法, 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进行课堂教学, 有利于改变模式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 有效提高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四、组织游戏, 激发学习热情

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是往往在不经意间学到的知识更牢固。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 像小学三年级的学生, 他们可以一连好几个小时地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却不能坐在一个地方长时间学习。根据调查显示, 三年级的学生的注意力最多能集中15分钟左右。因此, 我总结出在小学数学课堂上, 可以适时组织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相关知识。比如可以通过以下的课堂游戏:抢红旗、摘苹果、开火车等课堂游戏展开数学教学, 让学生在轻松地学习。

总而言之,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学习, 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 更应该运用农村教学环境中的有利因素,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让他们敢于发问、敢于创新, 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在低年级就养成 爱学、乐学 的习惯。 我相信只 要处在教 学一线的教 师不断努 力 , 调动学生 数学学习 的积极性 , 他们的学 习兴趣就会提高, 从而喜欢上学习数学, 数学成绩就会得到相应提高。

参考文献

[1]杨永兵, 杨贵坤.激趣启疑事半功倍——小学数学教学摭谈[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0 (4) .

[2]张璐.优化小学数学评讲课的结构设想[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1 (2) .

[3]钟诗贵.农村小学数学作业中的问题及对策[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1 (2) .

农村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策略研究 篇10

一、什么是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 是指在班级内部实行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相适应的, 着眼于学生分层提高的教学策略。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协调教学目标和要求, 使教学置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中, 调动学生学习可能性中的易变因素, 使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的可能性相适应, 通过对学生实行异质编组或同质编组, 实施分层教学, 分层练习, 分层辅导, 分层评价, 以达到各类学生产生共振效应, 使各类学生的素质达到分层目标的教学方法。简言之, 分层教学, 就是针对班内不同层次的学生, 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 创设不同的教学情景, 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经过努力得到最大发展的教学策略。

二、怎样实施分层教学

(一) 分层备课

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 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 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设计好教学内容, 课堂提问, 技能训练并注意层次和梯度, 以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吃饱、吃好。在分层教学目标确定后, 应制定分层教学方法, 筛选不同的训练内容, 设置分层练习、作业, 设计反馈检测题。其中要特别关注如何解决学困生学习困难和优等生潜能的发展。

(二) 分层授课

分层授课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探究为主线, 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宗旨, 做好分层设疑, 分层释疑, 分层练习, 分层指导, 分层反馈, 分层纳入知识系统等六个教学环节。分层授课, 根据备课要求, 做到对学困生低要求, 小坡度, 放低起点, 浅讲多练, 查漏补缺, 弄懂基本概念, 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中等生, 则实行精讲精练, 重视双基教学, 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 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优等生少讲多练, 让他们独立学习, 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每一层次的课堂教学注重层次性, 具有启发性, 及时点拨, 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 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只要努力, 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三) 分层训练

分层练习是分层施教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 教师就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 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因此,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运用练习对学生学习进行监督, 发现问题, 及时矫正。教师在设计练习或布置作业时, 学困生作业应以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为主;中等生作业应以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为主;优等生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这样可使不同层免得学生都有充分发展的余地, 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因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四) 分层辅导

分层辅导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关键。因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 课堂上只能解决大部分学生的问题, 两头学生依然会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等现象, 故教师应加强分层辅导。对优等生辅导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及解题的思路分析, 并提供一些课外思考题, 充分开发其学习的潜能;对中等生辅导重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学困生辅导重点放在最基本的知识点的掌握和最基本的题型的解决上, 鼓励其学好。

(五) 分层作业

分层作业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有效途径。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 布置不同的作业, 使各层学生得以提高和发展, 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对学困生, 作业的份量较少, 难度较低, 以模仿性、基础性为主, 尽可能安排一个题目考查一个知识点的练习;对优等生则可减少一些重复性作业, 适当增加一些灵活性较大的题型, 以综合性、提高性为主;中等生介于二者之间, 要求优等生也要完成中等生的要求, 鼓励中等生选做优等生的部分作业和学困生选做优等生的部分作业, 使每位学生学有所得。另外, 优生可以互批互改, 中等生的作业可以由优生批改, 学困生的作业教师要面批面改。

(六) 分层评价

分层评价是进行分层次教学的重要环节。分层次教学是使所有学生通过教学都有所学、有所得, 从而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为了更好地发挥分层互促的作用, 在评价中也应进行分层, 对学困生侧重表扬, 中等生侧重鼓励, 优等生学生侧重促其发展, 让每位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 从而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提高学习的兴趣。

总之, 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新的操作难度大的工作, 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探讨与改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的变化, 自主探究式教学与分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法在以后的教学课堂中将成为主要的教学法。

摘要: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是指教师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 有区别地设计教学环节进行教学, 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实施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 不仅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去选择不同的教法、布置作业, 还要因材施“助”、因材施“改”、因材施“教”,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发展, 从而达到不同类别的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张杰亭,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理论与实践, 2003.4

上一篇:房地产企业影响下一篇:信息价值的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