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计算机实践教学

2024-05-14

初中计算机实践教学(精选十篇)

初中计算机实践教学 篇1

一、初中计算机教学要求

笔者在教学中体会到计算机教学应有以下几方面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计算机的特点、计算机的组成) 和基本概念, 了解计算机的简单工作过程, 为以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 , 如何预防计算 机病毒感染等, 并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3.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操作系统基本命令的用法 (常用的内部命令和外部命令) , 使学生快速准确地输入计算机的有关命令。

4.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汉字输入法和中文处理方法 (区位输入法、拼音输入法、联想输入法和认知码输入法) 、WPS软件的基本编辑方法、文稿输出及编辑技巧等, 提高学生的上机水平。

5.掌握BASIC语言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 (简单的BASIC程序、转向语句、循环语句) 等, 学会编写一些简单的统计程序,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定的职业道德。

二、初中计算机的教学方法

笔者历经计算机教学方式由不成熟到成熟, 由传统教学方式到符合计算机特点的全新教学方式的十多年教学实践, 总结出如下经验。

1.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 用, 利用CAI软 件 进 行 辅 助 教 学 ,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本质是教师把人类已知的科学真理创造条件转化为学生真知。计算机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将深奥的计算机知识巧妙地传授给学生, 那就必须在钻研教材教法、了解学生认知心理、熟悉课堂教学结构上下工夫, 利用教学辅助软件进行教学, 具体做法是:在讲到键盘操作与指法练习的时候, 运用微型计算机101键盘指法练习卡、102国际通用键盘图进行讲解, 指出一般键盘分为四个区, 即主键盘区、功能键区、小键盘区和编辑键区。在操作与实践时, 部分学生初次接触计算机充满好奇心, 很想亲手试一试计算机的神奇力量。但是, 由于键盘不熟悉, 每个字母找半天都找不到, 因此教师运用CAI软件通过网络输送到每一台学生机, 让学生按照教材和软件的要求进行练习, 按打字的姿势和正规的指法分工操作。如果按错字母键, 计算机会提示你。CAI软件还设计了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内容, 同时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了个别化教学程序, 加上教师的精心指点, 指出不正确的操作方法, 解决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二者的结合, 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整体教学效果显著。

2.教师应 根据 教 材 中 的教 学 内容 做适 当 调 整 , 使 学 生 学 习有连贯性。

现在我们所用的教材, 计算机文字处理放在前面, WPS的排版编辑、DOS命令放在后面, 学生在计算机里输入汉字后不懂得存盘, 这一节输不完的内容, 下课时只能关机, 下一节课重新输入, 这样一来, 时间花了, 效果不好, 教材编排不科学, 成了教学的一大难题, 为此笔者的做法是:

(1) 计算机管家……DOS常用命令。首先把DOS常用命令内容移到前面来讲, 如DIR命令、DIR/P命令、DIR/W命令。分别列出磁盘文件目录, 观察屏幕上的信息有什么不同。拷贝文件即建立一个文件副本, 在使用文件复制COPY命令之前, 购买些比较便宜的空盘回来, 让学生先进行磁盘格式化练习。例如, 用COPY命令将COMMAND.COM文件复制一个备份文件COMMAND.BAK, 用DIR命令观察两个文件的有关信息。又如, 在A驱动器中插入装有DOS的磁盘, 用FORMATA:将另一张盘格式化后, 再用DIR命令查看文件目录。使用有两个驱动器的计算机, 操作DISKCOPYA:B:命令等。通过操作实践, 学生初步掌握DIR、COPY、FORMAT和DISPCOPY等命令的使用。有了这些基础知识, 学生在输入汉字时, 凡有利用价值的文件都将存盘把它保存起来。

(2) 认知码的授课顺序及测试结果。首先让学生学会进入RZM状态, 输入文件名, 按CTR+AIT+F3进入“半角认知码”, 然后再学习认知码的输入法。认知码输入法的授课顺序是:给学生说明什么是认知码, 它有什么优点, 如何启动系统, 再讲认知码的基本概念, 包括“认知码汉字中的五种笔画”、“认知码的结构部首”、“认知码的成字部件和不成字部件”、“表音符和笔画特征码”、“认知码的基本部件表”, 以及认知码的拆分原则和编码规则, 最后综合练习。

(3) 全拼音输入法的测试结果。让学生输入一篇短文 (170个字、25分钟) , 最快的10个汉字/分, 全班平均6个汉字 / 分, 按速度快慢计分, 得出每个学生的成绩。

(4) 排版中难点的处理。学生基本掌握了汉字输入法, 教学重点应转移到编辑排版上, 难点主要在编辑技巧和段落的重排, 其中涉及“硬回车”与“软回车”的问题。硬回车是段落结束标记, 软回车是段落中的自动换行符, 段落重排以硬回车为段落结束标记。

三、结语

初中计算机教学论文 篇2

早在教育部便提出了,当前教育要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直接关系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只有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的人才才能称得上是是真正的人才,如果人的道德素质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那必将对社会造成危害。当前是信息时代,通过网络我们可以更快速的了解更多的信息。我们每个人接触到的信息量都是爆炸性的。计算机是网络一个很重要的端,所以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很重要。当前的初中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正处于一个黄金的可塑阶段,但由于他们道德素质浅薄,对不良信息和诱惑缺乏判断和抵制的能力,容易对其成长造成影响,这个阶段对于学生心性的成长至关重要。所以要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不仅要提高计算机教学水平,还要从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在培养学生获得计算机技能,跟上时代潮流的同时,规避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对青少年成长造成的`不良影响。所以如何在计算机教育中融入道德教育是当今教育界的一大难题。

二、计算机教学德教渗透过程中的问题

计算机技术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同步进行可以提高初中生的综合素质。但实际工作中由于教师能力水平不足造成了很多问题。

(一)教师没有很好的将道德教育渗透到教学工作中

传统的计算机教育,教师只注重学生能力技术的培养,并不重视在教学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所以从思想上很多教师并没有多高的觉悟,这就造成了教学工作难以进行。或者说教师没有足够的能力在计算机教学中融入道德教育,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学生在网络道德素质的提高,而且学生本身而言缺少自我保护意识,暴露在网络混乱的环境下也是十分危险的。

(二)学生本身没有对自身道德素质的提高引起足够的重视

很多学生一味的学习,并没有把自身道德素质的提高看重,实际上只有将知识和道德有机的结合才能练就真正的人才。如果学生没有将自身道德素质的提高放在重要位置,那将会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对计算机网络素质没有清楚的认识,会造成学生无法辨别网络上的信息是否健康,这些信息会对学生的思想造成极大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误入歧途。此外很多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偷工减料,没有对这门课程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样更加影响了其自身能力的提高。

(三)计算机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不高

在这个人方面,只有教师素质的提高才能在教学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身份是不可替代的,但当先我国大部分的计算机教师的网络道德素质还有待提高,无法将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这使得当前这一难题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

三、当前将道德教育渗透到计算机教育的具体做法

(一)学生应对自身道德方面的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真正让学生认识到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学校可以组织相应的活动,使学生从心里认识到思想道德素质,对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的重要性。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对自身综合素质提高的现实意义,激发他们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的热情。

(二)注重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思想道德教育在日常教学中的渗透效果。教师自身除了计算机知识过硬外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这样在日常的教学中便会对学生言传身教,从而达到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通过交流才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充分发挥网络健康光明的资源

当今的学生通过网络认识外面的世界,做为教师要充分应用网络上积极健康向上的资源。这些推荐可以让学生得到正确的引导,从而学会如何正确的使用网络。发挥网络的正面作用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四)注重网络环境下的感情教育

要去除教育观念中重知轻情的观念,通过网络资源,使计算机教育与心理教育进行结合。在教育中融入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加强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和思想的参与,通过正确的引导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五)处理好网络与现实的关系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做到正确的引导。在用网络进行教育的同时也要注意网络的弊端,及时发现同学的问题,防止学生沉迷与网络。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网络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前计算机教育对于国家的发展尤为重要,关系到未来社会人才的发展和走向。

浅析初中计算机教学 篇3

关键词 初中 计算机教学 信息教学

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运用快速渗透于社会的各行各业和平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使人们清醒认识到:计算机技术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不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基本技能,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初中计算机教学是比较重要的时期,解决好初中时期计算机教学的途径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积极培养学生的兴趣

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才会启动思维,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才会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做出不同的解答。有的可以直截了当地回答,有的演示一遍操作过程,有的和他们作简短的讨论,有的则用另一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在辅导过程中,我注意与他们站在平等的角度,小心保护他们心中萌发的兴趣之芽,并用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树立他们成功的信心、决心。

二、对学生施行分层教学

随着近几年来电脑热的兴起,不少学生在家长的支持下,家里购置了电脑,甚至小学阶段就到各类计算机培训班进行了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应用能力。现代教育承认个体的差异,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在接手班级时,首先作好了这方面的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上机座位进行安排。在讲授一些常见的知识点时,如:汉字的输入、资源管理器的操作等,我对基础好的同学布置免试测验、小竞赛、提高题练习等,并支持他们进行感兴趣的一些操作,如:电脑绘图、打字游戏。此外我还鼓励他们自学课本上的选学模块,并作一定的辅导。这样就有了较多时间对基础差的同学多指导,使他们能顺利地完成我布置的基本教学任务或操作训练。

三、在教学中进行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重点在于张扬学生的独特个性,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引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以及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比如学习了网页的制作以后,让学生参照网络上的各种网页,至少做四张有鲜明主题的网页并进行链接,要求一周内完成。在信息技术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还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动手参与、思考、表达、以及创造的机会。例如讲授电子邮箱的应用时,教师只需对什么是电子信箱、电子邮箱的工作原理如何,有哪些网站提供免费电子信箱等作简明扼要的介绍就可以了,而对于如何申请个人免费邮箱、怎样收发电子邮件无需做任何说明。之后,学生通过教材的阅读、独自探究和相互之间的讨论,各自成功申请一个免费信箱。探究式教学实践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这样也就为学生才能的施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学生的个性和才能也就得到了展现的机会。

四、在其他学科中进行信息技术教学

将信息技术迁移到其他学科,不仅有助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更有利于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更广泛的其他学科学习中。例如在语文课的写作中,学生要写一篇有关大自然遭到破坏方面的作文,学生可以从网上收集和下载资料,例如化工厂排污造成水污染,树木的大肆砍伐造成严重的泥石流,沙尘暴的形成,冰川融化现象、温室效应等,学生们通过阅读大量的资料、观看生动的纪实影像,更能有深刻的体验和感想,在有所思的基础上再经过认真的分析、理解,一篇好作文的完成也就不远了。而在收集资料、下载资料的过程中,他们的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得到了运用,同时操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也更加强了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五、积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不论是什么课程的实际教学,都忌讳教师的包办代替或一言堂,信息技术教学课堂更是如此。信息技术课的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留给学生的足够的思考和动手操作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过去的电脑课程教学比较注重概念的讲述,过分侧重于教,教学过程难免显得“程式化”且呆板。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述,学生只能竖起耳朵听,这样就使得学生欠缺动手操作能力,这是与新课标中有关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不相符的。教师得讲,但是一定要少讲,教师只需将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的教学中涉及的内容和方法进行精辟到位的讲述,而其余内容就由学生自己來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要多练,教师可以将一些容易弄懂的或是易于自学的教学内容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完成,留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自主掌控时间,让学生多练习多操作,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自己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自觉掌握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初中计算机教学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巩固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让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并应用于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创新思维以及自学能力。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从更新教学观念入手,营造创新环境,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保证学生有创新的时间和空间,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科学与信息技术有机的融合,必须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课件的内容要通过教育工作者的有效加工,使其融合到教育过程中,才能产生作用。因此,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周祖平.浅谈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05.

[2]邱波.深度探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

[3]徐海舰.试论初中计算机教学改革[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

[4]梅琳.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新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09.

初中计算机教学实践与课程改革研究 篇4

关键词:初中计算机教学,教学实践,课程改革

一、实施计算机新课程改革的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教育的重要目标是要培养合格的新型人才。要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就需要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入手。只有把创新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 教师才会对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给予高度重视, 才会深刻意识到, 只有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才是成功的教育。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 我认为, 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 而与之配套的就是教育的改革、发展与创新。信息化时代的新教育体制改革的方案要求: 中小学实行以知识记忆为主的教育向以培养创造力为重点的教育转变, 将创造力培养正式定为中小学教改的核心, 这就是现阶段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和动力之源。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对中学生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认识到培养中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关系到学生能否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是能否成为未来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因素。具有这种新理念, 必然会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 开足开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从而为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打好基础。另外, 要加强对学生的宣传,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他们的成长与学习的重要作用, 使他们认识到, 作为网络时代的中学生, 必须具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通过实例, 使他们体会到具有这种能力后对学习其他学科有巨大的帮助。这样学生就有了学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在动力。

二、新课程改革要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主要目的

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更新由以教师为中心向师生民主平等转变, 由封闭式办教育向开放式办教育转变, 由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向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教学观转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 以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为核心, 强调因材施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个性特点, 教师可在及时收集教学信息时因材施教。计算机模式从传统的封闭型向现代的开放型转变, 有利于营造特定教学的环境, 要高度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把握未来发展的新的知识体系, 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使计算机课程更具有选择性和实践性, 便于学生的操作和活动, 培养实践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革传统教学方法, 需要彻底改革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 以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 从而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构建以学生为中心, 引进先进的教学媒体手段, 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应用, 树立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目标的新的评价观, 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 发扬创新精神, 提高创新能力。

三、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要提高学生能力

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主要归属于技术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计算机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发展很快的课程, 知识能力的更新很快, 而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不断地学习、研究新知识、新问题;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 由原先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就是由过去的侧重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传授转变为传授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技能、 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由被动吸收转变为主动获取,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程内容上有很大调整。首先要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与多媒体技术应用的融合, 积极探索网络技术的有效应用问题, 培养善于进行程序设计、数据管理的高精技术人才。在教材内容的编写上, 忽视操作步骤和理论知识的描述, 转而加强过程与方法的引导, 最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新教材强调从问题解决出发, 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 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计算机课程教学要保障教学资源

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需要较高水平的软、硬件环境支持。高标准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环境是顺利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重要保障。 需要根据校情和经济承受能力进行全面规划, 每年划出一定的资金, 完成相应设备的配置, 保证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需要, 尤其是教学中所有的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的实时更新。教师机配有网络教学软件, 多媒体教室内有多媒体电脑、大屏幕液晶投影机, 教师电子备课室及校园网络中心, 这些软、硬件系统环境为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计算机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 为搞好计算机课程教学, 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必须培养一批爱岗敬业、专业知识精湛的高素质教师。计算机信息技术是知识更新最快的一门学科, 因而对教师的知识的更新要求更高, 需要教师不断补充新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 就必须加强信息技术科任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 使之能满足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时代要求, 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培养需要与时俱进, 学校对参加各种培训应该是大力支持的。信息技术教师要积极参加继续教育, 为搞好信息技术教学, 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提供师资保障。

新课改包含了很多教育思想和先进理念, 所以, 它对计算机课程实践与教学改革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师要将这些先进的思想和理念运用于实践教学中, 改善教学环境, 改革教学方法。新课改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改变, 对信息技术教师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 需要从制度、管理、教师等多方面着手, 努力实践与探索。教师要因人而异, 有针对性地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适应信息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徐长安.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2]周艳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探索.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中学教研版) , 2010.

初中计算机实践教学 篇5

一、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方法整合的意义

初中计算机教学的目的主要在于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促使其能够通过主动学习熟练掌握计算机运用及操作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从而能够有效地与实际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养。

就目前的初中计算机教学现状而言,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1)教学内容过多,但课时相对较少,导致学生在有限的接受能力范围内无法快速吸收所学知识;(2)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更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具有操作性的实践过程。因此,必须针对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的现状,对教学方法实施科学的改进,必须以学生为本,围绕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生活经验、计算机学科的人文特点及实践特征,促进教学方法的有效整合,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发挥学科的特色。

二、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方法整合的探究

初中计算机作为一门新兴的教学课程,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因此,这门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锻炼学生实际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其课堂教学方法的整合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以兴趣带动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计算机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学生必须具备足够的积极主动性才能在短时间内完全吸收相关的知识,所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设置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采用情境教学法向学生传授计算机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在充分掌握理论知识之后熟练地运用到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一般无法完全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但是教师可以将学生生活中时常接触的计算机信息运用到教学中,学生在产生熟悉感的同时,其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2.促进理论与实际生活的结合

一般来说,学生接受计算机理论知识后,其掌握程度会受到理论是否付诸于实践的直接影响,若学生将理论充分运用到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则其对知识的印象会更加深刻,长此以往,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也会不断提升。因此,在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学生受课堂的限制,无法在计算机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接触实际生活,这时教师就需要在教授时引入现实生活的相关信息。

3.课后讨论

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较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要的互动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课后讨论环节也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可以由老师提问,学生自由讨论,以掌握学生知识接受程度,也可以由学生提问,老师负责解答,这样就可以将整堂课的教学内容整合起来,形成紧密的知识结构。

三、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实践

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实践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帮助其更好地掌握知识,但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却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1)对整合之后的教学性质认识存在盲区;(2)在经整合的教学方法的应用上出现误区。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在其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教师是引导者,但不是掌控者,虽然要从学生角度出发,选择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充分理解经整合的教学方法实践的性质和意义,实现丰富实践与枯燥理论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计算机技术作为一股新鲜的、强势的力量,在社会的发展中已越来越体现出其无可比拟的价值。与此同时,初中计算机教学应顺应潮流,不断实现课堂教学方法的整合与实践,才能促进初中计算机教育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黄祖苗。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方法整合及实践分析[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02):111,113.

初中计算机教学方法探究 篇6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初中生;教学研究

目前,我国教育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我们不能忽略计算机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具,正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课程,计算机在各级各类学校设置成为必需,而且由于计算机教育贴近现实,有着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实效性,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环,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计算机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使我认识到我们教师肩负着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任。

一、教学模式

1.边讲边练,精讲多练

计算机学科的实践性很强,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纸上谈兵”,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而盲目的上机练习也难以保证学习效率。讲一个问题时就让学生同步操作,然后关键的一步就是布置类似的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终达到熟练掌握。有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调整讲课内容,精讲重点、难点、疑点,把时间最大限度的留给学生去操作实习。对于一些重要的、较为烦琐复杂的操作,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这样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操作主动的思考。

2.耐心辅导,培养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操作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绝大多数非常简单,甚至令人发笑。但是我深知:作为教师,不能因此而嘲笑、训斥学生。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做出不同的解答。有的可以直接了当地回答,有的演示一遍操作过程,有的和他们作简短的讨论,有的则用另一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3.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随着近几年来电脑热的兴起,不少学生在家长的支持下,家里购置了电脑,甚至小学阶段就到各类计算机培训班进行了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应用能力。现代教育承认个体的差异,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在接手班级时,首先作好了这方面的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上机座位进行安排。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创新意识

1.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日标被教育理论家称为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确定正确、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因此,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直接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着眼于激发学生的主动件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

“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形成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敢于想象,敢于提出问题,最大限度地用眼睛去观察,用头脑去思考,用双手去实践,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问题,以主人翁精神参与教学活动,从而诱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提供参与的机会,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开展第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在形式上是集体授课,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并没有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给那些课堂上知识吸收不好和有更高学习目标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的环境和机会。计算机教育和创新思维的开展,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丰富的计算机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使其智力获得应有的发展;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以及责任感、意志力、开拓求新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计算机教育实践中,教师不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记忆的存储库,学生才不至于把学习作为负担,而是自身乐于从事的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渐摆脱厌烦情绪,使学生自主地去学习,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能得到蓬勃发展。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发展迅速的学科。为了紧跟时代的发展,教师要把握不同学生的个性,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通过这些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学计算机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我们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技能,真正把素质教育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薛玉阔.浅析提高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6(23).

如何有效进行初中计算机教学 篇7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成功的基石”, 也是最好的老师, 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的强大动力, 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学生只有对计算机产生兴趣, 才能积极地去思维、去探究他的奥秘、去发现问题, 并能积极主动解决它, 从而获得相关的知识和方法。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老师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 由于他们在小学所处的环境和条件的不同, 学生对于计算机的认识和能力也是参差不齐的, 有相当的一部分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在这样的情况下, 老师要耐心地指导, 不要嘲笑学生、责备学生, 要针对学生出现的每一个问题给予耐心地指导, 并抓住一切机会鼓励、表扬学生, 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让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喜欢上学习计算机。

二根据学生和教材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

随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 许多学生的家里已经有了电脑;大街上各式各样的培训班, 使许多的学生在培训班里已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应用能力。因此, 我们应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 并因材施教。如在上第一节计算机课时, 老师要针对本班的学生做一个初步的调查, 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 合理地安排学生的座位, 在讲授一些常见的知识点时, 对基础好的同学布置免试测验、小竞赛、提高题练习等, 并支持他们进行感兴趣的操作。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他们自学课本上的选学模块, 并作一定的辅导, 这样, 就有较多的时间对基础较差的同学进行指导, 使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基本操作训练和学习任务。

三结合课本的内容精讲勤练

计算机学科的实践性很强, 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讲问题的同时让学生同步操作, 并且重点放在动手实践上, 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 学生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 最终达到熟练掌握。有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调整讲课内容, 精讲重点、难点、疑点, 把时间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去操作实习。对于一些重要的、较为烦琐复杂的操作, 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 一边演示一边讲解, 这种直观、独特地教学方式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激起他们尝试的兴趣, 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实践证明, 学生在自己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被动接受教学时要多得多, 而且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掌握也更为牢固。

四深入浅出

由于一些学生首次接触计算机课程, 所以教学中不宜采用专业的术语, 应以浅显易接受的基础知识为重点, 视学生领悟程度适当补充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如在教学“计算机发展史”一课中, 应把重点放在计算机的开发经历的四个阶段上, 穿插一些故事, 介绍对计算机发展做出贡献的人, 增加趣味性, 增强学生的“创造发明意识”, 树立远大志向, 提高学习自觉性。同时也是了解一些发明史、扩大知识面的需要。再如教学“计算机的组成”硬件内容之“逻辑组成”时, 对“逻辑组成”用框图形式作简略说明即可, 不必展开。

五根据不同的学生设置具体任务

初中计算机实践教学 篇8

一、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及特点

1.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在我国现在的教学形式当中, 作为整个计算机技术的基础阶段的初中计算机技术的教学, 是会直接影响学生以后在计算机技术学习方面的深度的。虽然, 在一些发达的地区, 小学时就已经开始了计算机技术的教学, 但是, 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有限, 所以, 小学计算机课程多数是以讲解概念、科普为主, 而没有深入地讲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相对于小学生, 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已经有了不小的提升, 对深层次的计算机运用技术也能够理解了, 初中生接受能力也要好得多。总之, 在初中阶段教授计算机技术是非常重要的、迫切的、可行的。

2.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的特点

根据对初中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进行充分研究分析之后, 可以得到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第一, 由于初中生的有意记忆的时间相对较短,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兴趣, 因为, 他们更喜欢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所以, 要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 让学生对于计算机技术感兴趣。第二, 则是要进行教学形式的建模。也就是根据学生目前已经掌握的知识以及教学目的, 建立一个学生能够适应且有良好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 这样可以使教学更好开展及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二、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方法的整合

1.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要注重兴趣教学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了解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好奇心理, 可以假设出很多的教学情境, 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比如:可以以抢答问题的方式来营造一种活跃的课堂氛围, 在教师讲解相对比较枯燥、乏味的计算机发展与硬件知识时就可以这样做;在打字训练的时候, 可以开发或者运用一些具有游戏功能的打字练习软件, 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打字比赛, 甚至可以给取得好成绩的学生一些奖励。这既提升了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 又锻炼了学生打字速度,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要充分联系实际

学生进行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就是为了可以在实践中应用, 要想达到这样的目的, 在教学中, 教师要和实际生活中的操作进行有效的结合, 提高学生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鼓励学生学习一些办公软件或者是其他的计算机知识, 可以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起到辅助的目的。

3.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以前的教学中, 教师占有主导性的位置, 学生仅是一个接受者, 但是, 这种教学的模式和心理学的特点一点也不相符。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就需要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放在中心的位置, 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 要明确学生的需求, 按照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和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 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 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积极性。

三、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实践

通过理论描述并经过课堂教学的实践证明, 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了让学生真正地达到这一目的, 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 在教学过程中, 要不断地挖掘教学实践的方式和方法, 合理有效地加以利用, 寻找运用更好的教学方法;第二, 在教学过程中, 要有计划地进行教学, 因此, 教师要熟练地掌握教材内容, 对教材进行仔细分析, 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 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第三, 在教学过程中, 要把学生放在首要的位置。

四、结论

总的来讲, 计算机的教学方式是多样化的, 虽然, 每个教师会有所不同, 但是, 教学模式的运用要结合教学的特点, 不可以盲目选择。因为, 计算机的教学过程相对来说比较复杂, 所以, 教师和学生要一起努力, 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才会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方式, 改变原来传统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刘成群.浅谈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课外阅读 (中旬) , 2011, (12) .

[2]董娜.浅析初中计算机教学[J], 新西部 (下旬刊) , 2011, (9) .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计算机教学质量 篇9

一、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学生的学习动机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其实不管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或者大学生, 它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是很强的。但学生对与课堂教学的内容却兴趣不高, 这其中的原因很多, 有教材编写落后的原因, 也有学生厌烦理论说教的原因。

不管怎么样, 我们要想把信息技术课上好, 就要在现实情况的基础上尽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想法设法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如果课堂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讲, 学生听”, “学”跟着“教”走, 只要“我说你做”就可以了, 学生很容易产生“三分钟的热度”, 过后就凉了。

所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 我们教师要精心分析教材内容, 对于难点和重点内容, 我们要认真阅读教材, 精心组织好教学素材和相关资料。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 利用心理学的知识, 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与神秘感, 让他们产生更深层次的了解, 掌握相关知识点的渴望情绪, 并辅助以刺激学生的成就感的手段来大大满足学生的好奇、好动心理, 就容易提高学生的课堂关注度和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 而且是真实的, 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 能够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型思维, 能够更易于提供个体的学习风格。

建构主义认为, 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真实的任务和学习领域内的一些日常活动或实践。这些贴近生活真实的、复杂的任务整合了多重的内容或技能, 它们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 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他们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有意义性。因此, 课堂任务的设置要本着“关爱自然, 回归生活”这个方针进行素材的选择和任务目标的设计, 争取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培养信息素养,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能力是信息社会成员最基本的能力。传统的教学体系已难以适应信息社会知识爆炸式的增长, 信息技术教学除了吸收传统技能的精华外, 还应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等能力, 培养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教师要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 使用各种教学手段, 开发学生的智力,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分析能力。因此, 我在教学过程中, 尝试给学生提供“素材库”, 让学生到“素材库”中去获取有用的材料。有的学生利用“素材库”中的各种各样的图片、表格、文字、动画, 经过处理, 或完成一份图文并茂的电子贺卡, 或制作课程表、个性月历、通讯录等。相信只要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 就一定会增加对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能顺利达到教学目的,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素质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一切教育活动都是通过教师作用于学生的, 而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能否充分发挥取决于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教师素质包括知识基础、工作能力、道德修养三个方面。 (一) 教师的知识基础是课堂教学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条件。 (二) 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能力是课堂教学有效的保障, 一般来说, 教师要具备以下几种能力:1.组织管理能力;2.语言表达能力;3.自我调控能力。 (三) 教师的道德修养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四、客观评价, 正确引导

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把学生分等或分类。而是用来改进教与学。学生对教师存有许多的心理期待, 诸如期望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尊重, 也包括期望教师对自己的肯定, 恰如其分的评价。中学生都有强烈的自我表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愿望。课上学生们互相点评、交流, 同学的赞扬, 老师及时的肯定会使其更加自信, 对信息技术课更有兴趣。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 有利于将信息技术学科迁移到学生的各类学习活动中去, 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教师在评价中要鼓励学生创新, 使每个学生认为自己的作品不会比别人差, 激起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 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

五、整合学科知识, 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不光是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和工具, 还是学生当前的学习对象, 只有和各学科间整合, 保证信息技术学习的“有趣、有效、有用”, 才能充分体现其价值。目前课程整合可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将信息技术整合到各学科教学之中;另一种是将各学科教学内容整合到信息技术课程之中。因此可以先让学生学习一些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然后再将各种软件综合应用到各个学科。带有课程整合方式的信息技术教材将是一种新的教材模式。教学设计中与语文、体育、美术、品德等学科进行了有机的整合, 让学生学以致用, 打破了知识本位主义, 实现了有意义的学习。要想整合其他学科必须借鉴其教学经验, 多听其他学科教师的教学, 毕竟它们比我们多经历许多年的发展, 存在许多我们学科不具有的教学经验积累, 我们对其可实行“拿来主义”。

课堂教学是学好每一门课程的主渠道,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索、研究,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适当地运用到每一节课中, 并不断总结好的模式,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计算机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探讨 篇10

计算机辅助初中教学课件设计

初中教学课件设计要根据教学实际,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智能水平,课件设计还要优化教学结构,课件建构合理清晰,返转流畅,画面优美。如使用Authorware软件、PowerPoint软件、《几何画板》等软件制作数学课件,我们采用课件结构模块化方案设计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优点在于:即使不懂程序设计的老师,也能很快完成教学课件,可以增删每个课件模块内容,例题和练习内容可随时更改,图片、动画、声音、音乐和视频节目可自由引入,按键与提示明确,动画色彩反差明显,图形与文字大小、颜色调配合适,师生控制、操作教学课件要十分方便,返转按键功能一目了然。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要注意创设情趣盎然、主题鲜明的教学情景,抓好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培养选择与建构创新能力,优化智力结构。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初中演示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具有高分辨率的作图功能,绘制的图形色彩丰富,形象逼真,能形成动态化和立体化的图形,教学直观、生动、有趣,因而能化抽象为具体,创设开放式的教学情景,有利于初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

例如,在初中代数教学中,遇到函数图像平移、旋转、对称等位置变化时,课件演示图形变化过程,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形变化前后某些角、线段不变的特点,克服认识的片面性,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素质。

在教学复杂的应用题时,用计算机模拟演示实物动态变化过程,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和理解问题的本质联系。例如,在讲授相遇、追击等问题时,运用计算机模拟人、车或船等在公路、环形跑道、铁路、水中相遇或追击的实境,启发学生采用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并及时让学生进行操作演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初中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上一篇:型号工程下一篇:妇科微创治疗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