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决策

2024-05-05

统计决策(精选十篇)

统计决策 篇1

狭义的说, 统计分析与决策是有区别的。统计分析是以统计数字为基础, 以统计方法为手段, 对社会经济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研究, 以认识其本质和规律的过程。而决策则是为了达到某一预定目标, 运用逻辑方法和统计方法, 对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能采取的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研究, 以做出合理的、科学的抉择的行为过程。假若把统计分析与决策比作医生看病, 统计分析就是对病情的诊断, 决策就是开处方, “诊断”和“处方”是有区别的。

广义的讲, 统计分析与决策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 统计分析贯穿于决策过程之中。一个决策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下列三个大步骤:第一, 诊断问题所在, 确定决策目标;第二, 探索和拟定各种可能的备选方案;第三, 从各种备选方案中选出最合适的方案。从这三大步骤看, 尽管要用到多种方法和手段, 但哪一步也离不开统计分析, 第一步就是通过统计分析, 诊断问题所在, 并在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决策目标;第二步拟定备选方案, 要经过“轮廊设想”和“细部设计”这个阶段对轮廊设想的方案要做初步筛选, 对每一方案要充实具体内容, “筛选”和“充实”都要经过统计分析;第三步选择最佳方案, 首先要对各个备选方案进行评价、论证, 这又需要统计分析。因此可以说, 没有统计分析, 也就没有科学决策。另一方面, 从某种意义上讲, 决策是统计分析的结果。一般来说, 统计分析报告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其实, 决策方案也就是解决问题实现决策目标的办法, 只不过比“今后意见”“几条措施”之类的办法更全面、更详细、更科学罢了。医生诊断是为了正确处方, 治病救人, 不能只诊断不处方。统计分析是为了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推动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也不能只提出问题, 而不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这个意义上讲, 统计分析也就包括预测和决策。我们不能为统计而统计, 也不能为分析而分析。统计应该参与决策, 为了决策科学化, 必须搞好统计分析。

搞好统计分析, 需要解决选题、分析、撰写报告三个问题。

一、统计分析选题

所谓选题, 就是在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中, 确定统计分析的内容和范围。进行统计分析, 选题很重要。成功的选题是成功的分析的前提。

怎样选好题呢?选好题标准有两条:—是分析对象有意义, 二是适合决策层和群众需要。关键是抓住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统计分析课题是很广泛的。工业统计分析课题如:计划执行情况分析、工业净产值统计分析、工业产品销售统计分析、工业原材料供应和消耗统计分析、工业能源消耗统计分析、工业生产设备统计分析、工业劳动与工资统计分析、成本利润统计分析、综合经济效益统计分析等。商品流通企业统计分析课题如:市场供求状况分析、市场占有率分析、主要商品经济寿命周期分析、市场商品价格分析、计划执行情况分析、购销合同执行情况分析、商品购进质量分析、商品销售动态分析、商品销售构成分析、商品库存分析、企业经济效益分析等。对于以上内容, 可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 按两条选题标准适当选择。

统计分析有专题分析与综合分析之分。在一定的总体范围内, 研究总体的各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 或研究总体的主要方面的统计分析, 属于综合分析;只研究其中某一方面, 或某一部分的统计分析, 属于专题分析。两者各有不同的特点, 都是必要的, 但专题分析宜多, 综合分析宜少。

二、统计分析方法

统计分析的关键是分析, 怎样进行统计分析呢?统计分析有两个特点:一是以统计数字为基础, 二是以统计方法为手段。因此, 统计分析在选题之后, 就要根据分析的需要, 搜集整理有关数字资料及具体情况, 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 灵活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统计分析方法很多。统计学原理中除了有关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的内容外, 综合指标、统计指数、时间数列、抽样推断等内容全部是统计分析方法。从方法角度上讲, 统计分析就是统计学原理的运用。

统计方法与人们的认识过程是相适应的。人们的认识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感性认识阶段所认识的是事物的现象, 可采用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理性认识阶段所认识的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这个阶段要经过形成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等思维活动。与此相适应, 要分别采用不同的统计分析方法。

形成概念一般用描述性的综合指标法, 即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以说明现象的规模大小、水平高低、速度快慢、内部结构以及比例关系等。判断推理就是要判断事物的性质, 分析事物变化的原因, 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这一般要用分组分析法、动态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相关回归分析法、平衡分析法等。

对统计学原理中的各种统计分析方法要熟练地掌握, 灵活地运用。怎样灵活运用呢?这里有个技巧问题。技巧就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巧妙结合。

所谓定性分析是指对事物的性质和影响事物发展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定量分析就是分析事物的规模、水平、速度、结构、比例, 以及各个因素对事物总体变化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巧妙结合有两层含义, 一是二者不可偏废, 二是二者密不可分,

没有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就没有方向。没有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就不准确。结合的目的是在质与量的辩证统一中探寻事物的内在联系。

从根本上讲, 统计分析就是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从现象到本质的飞跃。完成了这—飞跃, 才是高质量的统计分析。有些统计分析质量不高, 往往就是没有完成这一飞跃, 仍然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三、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

统计分析报告是统计的最终产品。如果说统计数字的准确性是统计的生命, 那么, 统计分析报告的质量则关系到统计作用的发挥。对高质量的统计分析报告的要求, 可以概括为五个字, 就是“准、快、新、深、活”。

准:就是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实际。做到数字准确, 情况准确, 论点准确。

快:就是在决策层决策之前, 不失时机地及时提供分析报告

新:就是不断创新。要求不断开拓新领域, 钻研新课题, 反映新情况和新问题。

深:就是要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 提高分析的深度, 使认识不只停留在反映现象上, 而要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并且用观点统帅材料, 用材料说明观点, 做到材料和观点的统一。

活:就是文字生动活泼, 形式灵活多样。资料要多样化和生动具体, 要有群众语言, 要通俗易懂, 文字要精精炼。

统计分析报告是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撰写出来的。没有好的分析, 不可能写出好的报告。经过分析阶段, 弄清了事实, 判明了性质, 探索出规律, 得出了结论, 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撰写统计分析报告。但分析得好, 并不等于报告写得好, 这里还有个撰写的技巧问题, 那就是准确地表述事实, 透彻地阐明本质, 深刻地揭示规律, 恰当地提出建议。

1. 准确地表述事实

每一篇统计分析报告, 都需要表述所分析的现象, 即说明“是什么”。准确地表述事实, 才能给读者一个明确的概念。为此, 须注意如下几点: (1) 数字要真实; (2) 运用数字要适当, 不要堆砌数字, 搞数字文字化; (3) 语言要素准确。

2. 透彻地阐明本质

现象只说明事物的各个片面, 本质才说明事物的整体。撰写统计分析报告, 必须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它是统计认识事物的正确程度和深度的反映。如果不能深刻地阐明事物的本质, 那只能是现象罗列, 没有多大价值。

阐明事物的本质, 也就是阐明事物的基本性质。事物的性质是由事物内部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例如, 某企业利润增加是靠涨价, 还是靠降低成本?经过分析, 认识到利润增加主要是靠降低成本, 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这就反映出事物的性质。因此, 在报告中就应阐明降低成本在提高经济效益中的重要作用再如某企业, 本质问题是钢材浪费严重, 在报告中就应揭示浪费的若干方面和严重程度。

3. 深刻地揭示规律

规律是事物内部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成本高低与产量多少有联系, 经过推理, 这种联系是事物内部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反映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而且存在一定的回归关系。而回归方程反映这种关系, 所以在统计分析报告中, 要利用回归方程揭示这种必然联系及其回归关系。

4. 恰当地提出建议

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经过统计分析, 透过现象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还必须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如“今后意见”“几点建议”、“决策方案”等等。怎样才算恰当地建议呢?恰当的建议要符合三个条件: (1) 符合分析目的; (2) 合乎客观规律; (3) 切实可行

以上四点, 一般可以作为分析报告的结构和顺序, 但不能千篇一律

统计分析报告是统计分析结果的反映。既要注意提高写作水平, 更要努力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统计与决策, 2005, 6~8.

[2]谢雨德:统计参与决策100例.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0, 6

统计分析与决策咨询简报 篇2

第 37 期 重庆市涪陵区统计局

#gtmfwrqgw#

涪陵区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摘要】近几年涪陵区第三产业比重逐年提升,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对涪陵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对涪陵区第三产业发展现状、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加快传统服务业发展、推动新兴服务业、优化第三产业的内部构成、促进规上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对策建议,推动涪陵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第三产业

发展现状

对策建议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农业、工业、建筑业以外的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经济活动。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是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当前,全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了50%,重庆市第三产业占比超过了第二产业。2018年涪陵区第三产业占比仅为36.9%,虽较上年占比有所提升,但仍低于全国、全市水平,增加值在主城都市圈排第8位,成为经济发展“短板”。文章对近些年来涪陵区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全区上下共同努力进一步推动第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涪陵区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十九大以来,涪陵区继续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奋力建设“山水之城,美丽之地”,坚定不移培育壮大第三产业,服务业整体呈现提质增效的运行态势,有力支撑全区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平稳健康发展。

(一)总量增加,占比提升,增速回落 2011 年到 2018 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由 173.96 亿元提升到 397.39 亿元(见表 1),年均增加 31.92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 31.21%提升到 36.93%,第三产业总体呈上升势头。但随着经济总体增速的回落,第三产业增加值可比增速由两位数降至一位数,近三年呈逐年回落态势,2018 年增速回落至 6.7%。

表 1

2011-2018 年涪陵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及增速变化

年份 GDP 第三产业 总量(亿元)

可比增速(%)

增加值(亿元)

占 GDP 比重(%)

可比增速(%)

2011 年 557.34 20.5 173.96 31.21

11.7 2012 年 630.53 15.5 201.67 31.98

14.2 2013 年 690.04 13.0 213.09 30.88

7.5 2014 年 757.48 12.0 243.41 32.13

8.9 2015 年 813.19 11.9 268.13 32.97

11.2 2016 年 896.22 11.1 299.26 33.39

9.6 2017 年 992.24 9.7 326.97 32.95

7.2 2018 年 1076.13 7.1 397.39 36.93

6.7 (二)第三产业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提升 2018年,第三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36.0%(见表2),比 2011 年高 11.9 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近八年来的最高,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呈回升态势。2018 年第三产业对 GDP 增长的拉动力为 2.5 个百分点,比 2017 年提高 0.3 个百分点。虽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力低于第二产业,但与第二产业贡献率和拉动力的差距缩小,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影响越来越大。

表 2

2011-2018 年涪陵区三次产业贡献率和拉动力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贡献率(%)

拉动力 贡献率(%)

拉动力 贡献率(%)

拉动力

(百分点)

(百分点)

(百分点)

2011 年 2.3

0.5

73.6

13.6

24.1

4.9

2012 年 2.7

0.4

67.5

9.0

29.8

4.6

2013 年 2.6

0.3

78.7

9.0

18.7

2.5

2014 年 2.4

0.3

74.9

7.8

22.7

2.7

2015 年 2.0

0.2

69.3

6.8

28.7

3.5

2016 年 2.7

0.3

70.3

6.1

27.0

3.0

2017 年 2.7

0.3

74.2

6.1

23.1

2.2

2018 年 3.8

0.3

60.2

3.7

36.0

2.5

(三)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发展各具特色 从第三产业内部增加值核算的 8 个分类看,2018 年发展快慢不一,各具特色。

增速上,营利性服务业 1 是唯一呈两位数增长的分类,2018年全区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 77.32 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22.8%,占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 19.4%,营利性服务业增速远高出第三产业增速,主要得益于信息传输软件服务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发展拉动。增速位于第二的是批发和零售业,可比增长 6.8%,得益于中石化、中石油、中烟草、重百、苏宁、新大兴实业(集团)、鑫斛药房、华晨斯威以及多家珠宝总

重庆市增值核算角度的营利性服务业,具体包括国经济行业四个行业门类: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部经济公司等批发和零售业的较快增长。营利性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两个分类的增加值增速高出第三产业平均水平,分别高出16.1 和 0.1 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住宿餐饮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以及非营利性服务业 2 发展均低于第三产业平均水平,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呈现负增长。

表 3

2018 年涪陵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内部构成情况

增加值(亿元)

可比增速(%)

占第三产业比重(%)

第三产业 397.39 6.7

100.0

1.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79.68

4.2

20.1

2.批发及零售业 49.78

6.8

12.5

3.住宿和餐饮业 28.51

5.3

7.2

4.金融业 50.37

-2.9

12.7

5.房地产业 37.31

-4.0

9.4

6.营利性服务业 77.32

22.8

19.4

7.非营利性服务业 73.14

1.5

18.4

8.农林牧渔服务业 1.27

3.8

0.3

涪陵毗邻主城,道路、水路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公共交通、道路货运、水上运输、邮政快递以及管道运输取得长足发

2重庆市增加值核算角度划分的非营利性服务业,具体包括国民经济行业五个行业门类: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展,拉动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的稳步前行。2018 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 79.68 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 4.2%,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 20.1%,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总量位居第三产业榜首。营利性服务业、非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均在 70 亿以上,金融业增加值 50.37 亿元,批发和零售业略低于 50 亿元,这几个行业占第三产业总量的绝大多数,有力支撑第三产业发展。

(四)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超过二产,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涪陵稳增长、惠民生,不断加大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保持较快增长。2018 年,第三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248.25 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 61.1%,占比较 2011 年提升 8.8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不断提升,已经超过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投资总额。

从 2011 年至 2018 年,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投资结构也发生较为显著的变化,房地产业超过交通运输业成为了三产中的第一大投资行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成为第二大投资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落至第三位。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固定资产投资占第三产业投资总额的比重从 2011 年的从33.2%下降到 18.0%(见图 1);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从

10.0%提高到 25.2%;房地产业 28.0%提高到 42.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开始形成并加大,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投资额仍然很小。

图 1

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情况

(五)第三产业解决就业占比不断提升,成为就业主渠道 1978 年涪陵区一、二、三产业就业构成为 82.9:6.9:10.2,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仅为 3.82 万人。2009 年第三产业解决就业25.8 万人,从业人数首次超过第一产业。2018 年,三次产业的就业构成演变为 23.2:34.2:42.6,第三产业解决就业 33.19 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数比重比 1978 年高出 32.4 个百分点。1978 年

至 2018 年 40 年间,涪陵区总的就业人数净增 40.5 万人,而第三产业吸纳的劳动力人数就净增了 29.37 万人,新增劳动中的72.5%为第三产业所吸纳。第三产业强大的吸纳就业能力,成为新增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为全区减轻社会就业压力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存在问题 (一)第三产业总体偏弱、发展较慢 全区第三产与全市和其他区县相比仍存在规模体量小、占比低、增速慢的问题。从增加值占比看,2018年,重庆市第三产业占GDP比重52.3%,主城都市圈第三产业占比为52.7%,而涪陵第三产业占比仅为36.9%,涪陵区第三产业占比与重庆市、主城都市圈的平均水平相比差距较大。从增速看,2018年涪陵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可比增长6.7%,低于全市9.1%、主城都市圈8.3%的增速。

虽然近年全区市第三产业得到一定发展,但其总量并没有实现明显突破。从规模看,2018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在主城都市圈中排位第4,而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排位第8,三产发展显得不足。涪陵区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已经成为涪陵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

(二)新兴产业发展不足,内部结构不合理 涪陵第三产业虽取得一定发展,但第三产业中的新产业、新

业态、新商业模式等新经济发展略显不足,具有现代产业结构特征的现代物流、房地产开发、旅游业等行业发展较慢,配置不合理,共享性较差。市场结构不合理制约了一、二产业的协调发展和第三产业的壮大。

全区交通运输企业数量虽然不少,但规模小、实力弱、功能单一,管理水平、信息化程度和技术装备水平不高,缺乏大型物流企业、物流园区和交通物流平台,没有呈现出现代物流业的先、新、快、大的运营优势。现有的铁路、道路、水运、龙头港、铁公水码头等仍未充分发挥其运营优势。

从纳入统计的房地产开发数据分析,房地产开发市场遇冷流,商品房实际销售面积呈下降趋势。2013年到2018年全区房地产开发项目从127个下降到98个,呈逐年下降态势。2018年纳入统计的71家开发企业,有44家营业利润为亏损,房屋施工面积为626.88万M 2,同比下降5.5%;本年竣工房屋面积163.1万M 2,同比下降20.0%。

涪陵扼长江、守乌江,人文历史深厚,山水秀美,喀斯特地貌形成天然旅游优势,但旅游业发展却极为迟缓,全域旅游打造较为欠缺。全区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龙头,现有旅游景区、景点数量和旅游线路不宽,全域旅游示范区中乡村休闲、观光采摘发展不够,旅游交通、民宿等配套不优,代表涪陵文化的旅游产品少,旅游全产业链不健全,旅游宣传吸引力不够。

(三)消费品市场发展受网购冲击大 近两年,受经济下滑影响,全区消费品市场发展呈现出动力不足势头。2018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3.41亿元,在全市排第11位;比上年增长12.1%,虽高于全市8.7的平均水平,排位却为第17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及增速在市内区县排位均有所下滑。从各大商场和实体商贸企业了解,网络销售对本地商贸企业有较大影响。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法人企业较少,2018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仅192家,占区内全部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数的比重为3.0%;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仅61家,占全部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数比重为4.3%。

(四)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不足 规模以上服务业单位数较少,2018年仅155个,较2017年减少24个,占第三产业单位数的1.0%。其中,大型企业仅4家,年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的企业法人单位仅1家,年业务收入1亿元以上的企业法人单位仅15家。目前,房地产租赁经营业、其他房地产业、研究和试验发展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水利管理业、社会工作业、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业、体育业、娱乐业等行业均无规上服务业企业。

三、建议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指出的,重庆要更加注重从全局谋

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努力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涪陵区在全力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同时,还应按照全市 “一圈两群”发展布局,充分利用战略地位、区位条件和交通优势,强力助推第三业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政策保障,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涪陵虽以工业发展为重心,但仍需高度关注第三产业这块经济发展“短板”。要加强对第三产业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与第三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工作机构和政策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全区第三产业发展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协调领导。组织制定实施促进我区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及管理办法,抓好第三产业发展的协调、分析、督查、考核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明确抓第三产业的管理部门和各相关部门职责,切实负起责任,齐心协力,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第三产业发展。将第三产业发展的工作任务分解到各个乡镇街道,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加快城市化进程,拓展第三产业发展空间。第三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化过程中所积聚起来的各种资源,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形成新的第三产业增长点。发展和推动城市化的聚集效应,吸引周边居民向城镇靠拢,形成住房、汽车、零售、商务服务、教育、体育健身、卫生保健等新的服务消费增长点,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服务主体和发展空间。

(二)优化产业结构,发挥产业融合带动效应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房地产开发、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要加大交通运输建设投资,形成与主城区、与“两群”的快速便捷连通,畅通涪陵江南城区、新城区、江东、江北的区域内部交通循环,加快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构建形成真正的铁、公、水联运的交通大棋盘,加快“龙头港”的投入运营规模,提高交通运输的辐射和聚焦效应。整合现有物流资源,打造综合物流枢纽,提升现代物流的网络、配送和信息化水平,基本形成内外联接的现代物流格局。

有序发展房地产业,在稳住江南城区旧城区改造的基础上,推动涪陵新城区发展,增加商品房的有效需求,打造高品质住房小区,通过农民工市民化、吸引周边区县等方式有序消化库存。同时要严格执行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加强房地产市场的监控,规范房地产市场交易,根据涪陵实际市场需求,科学控制新开楼盘的审批数量和开发面积,实现多元化居民住房供给,通过规划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设备齐全的精品住房小区满足现在住房需求品质日益提高的市民住房升级需要。

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充分挖掘涪陵文化旅游资源,规划旅游路线,推动以旅游业为龙头的全域旅游经济。利用区内丰富的旅游资源,以“武陵山大裂谷”、“大林花谷·林下花园”、“816核军工洞”以及“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为主打,继续推

进“美心红酒小镇”、沙溪温泉、巴山夜雨休闲旅游区等旅游娱乐项目景点的扩大建设,做好各个旅游景点的交通连接和配套发展,吸引更多游客。根据季节的不同,宣传各个时期的水果采摘节以及其他特色节日,进一步挖掘发展休闲旅游、文化旅游、观光旅游等特色旅游项目,推进旅游与住宿、餐饮、购物、休闲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带动社会就业和第三产业发展。

推进三产与一、二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加快服务业数字经济的发展,推进服务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电子商务与农村农产品的融合发展,切实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有效带动农村农业经济。大力发展文化体育娱乐业,加快休闲农业、观光采摘等农业旅游服务业发展,促进文化、旅旅游的深度融合。

(三)促进消费品市场发展,加快商贸流通业改造升级 推动社会消费品市场的发展,一方面要继续促进大型商圈的发展,打造各种专业市场和批发市场,形成辐射效应,带动人流量,推动实体商贸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把握时代机遇,促进电子商务发展,通过“互联网+”等新型交易方式,大理培育“涪陵在线”、“e生活”和“尚尚吧”等本地电商平台,推动大型商贸企业自有配送平台的发展,实现“线上交易、线下配送”提升商务流通业的现代化水平。

(四)培育壮大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起到龙头带动作用

为促进规上服务业的发展,一是通过镇街、部门联动以及工商、税务等部门根据企业登记注册和上缴税费等方面的情况,对于达到规模的服务业企业,及时升规入统。二是结合涪陵区现状,整合资源,发挥龙头企业带动效应,有针对性地培育扶持发展企业。让中小微企业变成大企业,让传统企业变成新兴企业,到达升规标准。三是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优质服务业企业入驻我区,并注册为独立的法人企业,为规上服务业提供新鲜血液。

(五)实施人才战略,夯实第三产业人才支撑

在第三产业发展过程中,人才是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要采取多种方式,大力加强第三产业实用型和高层次人才建设。一是对外积极引进第三产业人才。完善第三产业人才、智力和项目相结合的引进机制,建立健全人才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大力引进高层次、高技能和熟悉现代管理的高级人才。二是对内加强培养第三产业人才。加强企业与高校、职业学校、培训机构等的合作,加快培养第三产业发展急需的实用型人才;积极引导高校根据市场需求设置相应学科和专业,给予高校在学科建设上的政策支持,重点培养一批创业、创新型领军人才。

参考文献:

统计决策 篇3

关键字:统计学专业;统计软件;教学改革

G642

统计学相关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一直是教师探讨的重点,以提高教学效率为主采取一系列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观学习思维,面对统计学中各个知识点能够通过借助统计软件平台,有效促进自我学习能力,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一、《统计预测与决策》课程设置及教学问题

决策是经济研究及管理中的关键要素,而预测又是决策的一大前提。《统计预测与决策》这门课程对于研究经济及管理至关重要,做为统计学专业的必修课程,重视学生的综合性培养。使得学生在面对社会经济问题时,能够快速建立统计思维模式,具有实践意义。

而如今教学面临诸多困难,很多学生在接受《统计预测与决策》课程知识时,感到学习吃力。导致这一因素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有些学生没有足够的相关知识基础,当课程要求理论和实践结合时,会有些力不从心。另外,《统计预测与决策》安排的课时较少,使得学生不能保证足够时间的深入学习。最后就学生本身而言,其对于相关课程缺乏学习的兴趣,影响教学质量。

就《统计预测与决策》这门学科来看,其知识内容涵盖的很广,不仅包括数学、统计学还有经济学,不容易被学生理解。复杂多向的学科,需要重视基础理论的坚实教学,另外为培养综合性素质人才,兼顾统计学专业学生在面对经济管理问题时,合理运用统计预测与决策方法进行问题的解决。全面培养学生问题的处理能力,在教学改革中一直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二、探索教学改革新模式

对于统计预测与决策教学改革,深入分析相关模式的应用,在教学中探索课程教育的最大价值。面对教学改革带来的挑战,实施科学有利的教学方法,是提高统计学教学质量的前提。

1.经典案例教学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使用之前发生过的生活中一些经典的案例,可以利用时下最热的事点引入课堂知识教育,提高经济或管理领域学生主动学习的心态。学生通过案例进行自我分析,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结合统计学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统计预测与决策》课程的实践性。

2.实验教学辅助法

理论是实验教学的前提,而实践教学会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了加深学生对《统计预测与决策》课程理论知识的彻底掌握,根据课改要求在课程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上机机会,在实验课上学生一人一机,通过自己收集或教师给定的经济数据,进行自我操作分析统计相关计量结果。结合统计软件的应用,熟练掌握课堂知识并进行训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在实验中发现易错的环节,并及时改正。问题的发生是学习的开始,加深薄弱环节的处理,教师辅助完成任务,巩固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加深理论印象的同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3.任务驱动法

让学生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点,教师通过指定一些学习任务对学生产生“驱动”作用。通过一些客观存在的经济问题,引发学生自我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运用其自身思维方式寻找答案,在实践中发挥理论价值。从实际出发,学生对问题展开分工、整理、方案实施等过程,经过对实际问题的自我处理,主动的参与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整个过程中形成自我处理问题的能力,相关知识理论的掌握也水到渠成。

三、借助统计软件实训平台实施教学改革

1.軟件实训目的

为了更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统计学数据的处理能力,考虑通过统计软件实训平台,提高学生对《统计预测与决策》课程知识的加强巩固。通过统计软件实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提高最理论知识的加深认识,建立自我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为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可以快速进行分析处理,在经济或管理中得到更大价值的应用。

2.统计软件实训的现状

统计软件数据文件的建立与编辑,经济系统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经济系统的聚类分析,统计质量控制图。以上是统计软件实训的四个主要内容安排,配合课程需要将理论与实训紧密结合,是当下统计学教育的专业建设需求。

3.统计软件实训平台教学时间安排

根据《统计预测与决策》课程的具体安排,进行统计软件实训。教师需要详细记录课时信息及进度,按照具体教学模块安排软件实训,使得学生紧密结合理论的同时借助统计软件实训平台,有效强化预测与决策的综合能力。统计软件实训平台会根据学生不同学习程度,有效推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4.统计软件实训成绩考核

应该将统计软件实训的考核成绩设置入整体课程考核中,重视软件实训在课程中的应用。将课时实训与理论紧密结合,“趁热打铁”可以巩固《统计预测与决策》课程知识点,有利于提高学生更全面、扎实的学习功底。激发学生对统计学的概念性理解,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可以快速进行处理。

四、统计软件实训平台在教学中的改进

1.实训平台形式选择

教师应该考虑根据学生们在实训中的一些意见或实训报告,在实训中使用更容易符合学生需求的实训形式。其中验证性形式和综合实训形式,是课堂实训重点采用的实训形式。操作性较强、独立性较强的内容一般适合验证性试验。在系统上更具优势的综合性实训形式,与前者相得益彰,教师根据课时结合实训形式,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在实训中通过统计软件实训平台,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适时调整实训形式保证统计软件的高效进行。

2.实训时间的安排

由于《统计预测与决策》课程具有复杂性和实践性这些特点,对于软件实训的时间安排,应该考虑适当增加。学生在足够的时间里可以继续探索相关领域的扩展性知识,提高学生具体分析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统计软件实训平台的进一步延伸,学生快速适应实训环境,体现课程教学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

五、结束语

将统计软件实训做为改革任务,实现统计学下课程教育的有效性,丰富了学生的认识和思想范围。充分改革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统计预测与决策》课程学习的兴趣感,主动参与到课程问题探索,发挥课程学习的最大价值。经过调查发现,通过统计软件实训平台介入教学,优化了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实际中培养逻辑思维、统计分析、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桂梅.浅谈计算机实训室建设和管理[J].软件.2014(03).

[2]廖伟文.高校计算机实训室管理模式的应用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11).

[3]周源泉.统计预测概述[J].质量与可靠性.2014(01).

统计决策 篇4

统计预测与决策是研究经济和管理中各种不确定性现象的发展变化规律并做出科学决策的一门重要的方法论学科, 是为统计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程意义在于通过学习实践, 教导学生将多门专业基础课程知识方法综合运用, 科学运用统计决策方法进行研究, 让学生们都意识到“管理关键在于决策, 而决策前提是预测”这样一个重要核心, 这对于学生为社会经济与管理的预测决策工作服务能力提升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环境与困难

许多学生感觉到统计预测与决策课程艰辛晦涩, 既有理论推导, 又有实践要求, 究其原因无外乎三点:一是部分学生的数学和统计知识储备薄弱, 尚未了解透彻;二是课时少, 没有足够的时间保证学生能够深入学习;三是缺乏兴趣, 对预测与决策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上心, 因此要学好也是不乐观的。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 统计预测与决策这学科从教学角度上看也是一门难度较大的学科, 它结合了数学、统计学及经济学内容, 学习起来错综复杂, 不易掌握。因此在授课过程中, 教师既要注重学生对统计预测与决策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又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统计预测与决策方法解决实际经济管理问题的能力, 这是教学改革中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课题。

三、教学改革新模式探索

本次研究使用新教学模式进行授课, 授课对象为2011级的65名学生。新教学模式是根据上一届学生提出的统计预测与决策教学建议改革而来, 因而区别于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学实验结束后, 我们获取一组教学模式改革后的实验数据。

1. 实验教学辅助法。

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是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应对二者统筹规划, 根据理论教学的进度来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在2011年统计预测与决策教学过程中, 我们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 为学生安排了7~8次上机实验课, 保证每人一台电脑, 用教师给定或自己收集的经济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教师首先在课堂上结合案例讲授SPSS软件的操作, 学生再上机练习软件的具体应用。通过上机实践, 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 指正其操作错误, 提高其实际应用能力, 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指以一些真实经济问题和实际任务为基础, 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思考问题, 启发和激励学生运用所学方法, 一起分工协作、分析讨论并最终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在教学改革中, 在讲授每一章的内容之前, 通常会选择一个与该章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作为“引子”, 从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出发, 引申出讲解主题,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直带着解决实际问题去学习。在这个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他们能够顺其自然的掌握新知识与新方法。

3. 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妥善地选择教学方法。在本课程教学改革实验中, 我们摒弃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 采用了不同的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授课, 如小组讨论、学生参与讲解等形式。在讲解与所学专业相关的案例时, 首先要求学生亲自参与, 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 对案例进行分析, 教师只是在学生讲解之后进行点评。

4. 经典案例教学法。

在教学改革实验中进行经典案例教学, 就是根据学生不同专业, 在经济或者管理领域, 用时事热点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将被动变为主动心态, 在案例的帮助下理解与掌握课程理论与方法, 也便于结合学生的个性需求进行个性化培养。

四、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比较

在2013与2014年春季学期末, 对参与此次统计预测与决策授课的2010与2011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得到了一组教学模式改革后的实验数据。由问卷调查可知, 在课程授课的满意度方面, 2011级学生相对较高, 教学效果有了显著改善。在“认为课程易学”方面, 2010级学生的比率仅为6.8%, 而2011级学生的比率上升到20.8%;在“认为课程需要增加经典案例”方面, 2010级学生的比率为38.3%, 而2011级学生的比率下降到29.1%, 可见, 利用经典案例教学法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对于“认为教学环节脱节”方面, 2010级学生的比率为65.1%, 而2011级学生的比率为41.3%, 这表明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发挥了很大作用;在“认为应加强互动环节”方面, 2010级学生的比率为30.2%, 而2011级学生的比率却上升到39.6%, 这一结果有些出人意料:在增加了多样化教学方式之后, 在教学方式方面学生反而提出了更高要求, 其中的原因值得进一步挖掘。另外, 通过比较两届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的分布形态还发现, 2010级成绩分布呈右偏型偏态分布, 这是由于处于低分段的学生比重过大造成的;而2011级成绩分布已接近于正态分布, 这说明处于低分段的学生比率有所下降, 而高分段的学生比率有所上升。

小结

通过本次对2011级学生采用一系列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进行授课实验, 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改革的教学方法做了对比, 发现通过该教学模式改革, 能有效地提高了统计预测与决策课程的教学质量与学习效果, 达到了教学改革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潘秀秀.浅谈公共危机管理中的统计预测[J].现代经济信息, 2009 (10) .

灵宝市统计局重大事项行政决策规则 篇5

为进一步提高本局重大事项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度,推进统计依法行政,根据《灵宝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和《灵宝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事项行政决策规则和程序的通知》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一、重大事项决策的原则

(一)坚持依法决策。本局的重大事项决策,必须以宪法、法律和法规为依据,事先进行法律分析或法律审查,坚决防止和纠正违反宪法、法律和法规的行政决策行为。

(二)坚持科学决策。本局的重大事项决策,对一些专业性强、情况复杂的问题,要组织专家学者和有关专门机构进行论证、分析。

(三)坚持民主决策。本局的重大事项决策,涉及到全市统计工作的事项,应充分征求相关部门及乡、镇、管委会的意见;对涉及基层单位和企业的事项,要广泛听取基层单位和企业的意见。

二、重大事项决策的范围

(一)涉及统计管理体制、统计方法制度、统计数据管理、统计调查研究、统计基础建设、统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有关重大事项;

(二)涉及局机关干部队伍建设、业绩考核与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的有关重大事项;

(三)涉及局机关财务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及3万元以上的大额开支(不包括会议、出差及调查经费等支出)等方面的有关重大事项;

(四)涉及全市性规范性文件制定与重大统计行政处罚决定等方面的有关重大事项;

(五)经局长办公会议(或局党组会议)研究,其他需列入重大事项决策范围的有关重大事项。

二、重大事项决策的程序

本局对重大事项的决策,一般分为决策准备、决策提交、决策反馈三个阶段。

(一)决策准备阶段。包括提出建议、调查研究、拟订方案、论证评估及征求意见等工作。

1、提出建议。本局重大事项的决策建议可以由局领导提出,也可以由各科、室、队提出,经局分管领导审核,并报局长同意。

2、调查研究。局各有关科、室、队要按照局领导的指示意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了解各有关方面的情况。

3、拟订方案。局各有关科、室、队要在全面掌握情况、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必要时,准备多个方案)。

4、论证评估。本局提出的重大决策方案,承办科、室、队应当事先(必要时组织专家学者和有关专门机构)进行必要性、可行性、合法性论证。

5、征求意见。决策事项涉及乡、镇、管委会的,要事先征求乡、镇、管委会的意见。涉及相关政府部门的,要进行充分协商。部门之间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报请市政府分管领导进行协调。涉及基层单位、企业和市民的事项,要广泛听取基层单位、企业和市民的意见;必要时,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士、企业法人等社会各界的意见。

(二)决策提交阶段。包括确定提交、准备材料、通知落实、审议决策、形成纪要等。

1、确定提交。确定提交局决策的重大事项,由承办科、室、队提交前期论证及协调情况、多个方案的比较分析、决策事项在实施中可能出现的负效应及相应对策、具体的决策内容、决策依据、利弊分析、倾向性意见等,经局分管领导审核后报局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必要时,由局党组会议讨论决定)。

2、准备材料。决定提交局长办公会议(局党组会议)审议的事项要提交决策材料。决策材料包括议题材料和科学论证材料。议题材料指待决策的方案及其说明材料;科学论证材料指论证报告、调查报告等材料。决策材料一般应提前2个工作日送达与会有关人员。

3、通知落实。根据有关规定和议题内容,确定局长办公会议或局党组会议参会人员。如工作需要,可确定有关人员列席会议。会议通知一般应提前2个工作日送达与会人员。半数 以上应到会领导到会方可举行会议,其中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必须到会。

4、审议决策。会议由局长主持。先由局分管领导或承办科、室、队负责人汇报,然后进行讨论,发表意见。未到会领导可以书面形式提出意见。局长在充分听取讨论意见后作出最后决定。

5、形成纪要。重大事项决策会议必须形成会议纪要。

(三)决策反馈阶段。本局作出决策后,负责决策实施的牵头科、室、队要定期向局领导报告决策贯彻落实情况,及时反映决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便局领导进行追踪决策。

四、重大事项决策的监督

(一)本局对重大事项的决策,应按照有关规定向市委、市政府或上级统计部门报告,自觉接受市委、市政府及上级统计部门的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

(二)本局决策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必要时应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或新闻媒体等予以公开,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的监督。

追求科学决策需要统计工作的支撑 篇6

笔者作为东城区常务副区长,分管统计工作,切身地体会到统计工作对社会经济发展、政府决策的强大支撑作用。

当统计与社会、经济和政府工作结合后,它就变成了一个有机体

统计局调查队是十分重要的部门,统计是一套完整的系统,诸多的统计指标互相关联,当统计与社会、经济和政府工作相结合后,统计就变成了一个有机体,这个有机体各要素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举几个例子。

单位GDP能耗指标

单位GDP能耗指标由能耗作分子,GDP作分母。“十二五”期间,东城区单位GDP能耗指标目标是降低18% ,平均每年降低4%,同时每年能耗总量“十二五”末必须控制在330万吨标煤以内。但按当前实际测算,东城区至少需要350万吨标煤,完成单位GDP能耗指标压力不小。

去年,根据统计部门的有关数据,区委区政府对东城区的能耗状况做出了准确判断,在此基础上,区政府制定了《合同能源管理办法》,根据该管理办法,区政府与和平里医院签定节能减排协议,按每年节省标煤折算资金,补贴节能部门企业,协议有效期是三年。通过这种方式解决了企业节能减排投入资金短缺的问题,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

统计数据促使区委区政府产生危机意识,考虑该怎么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若区政府不干预,各部门没有压力,这个节能指标也不可能完成。

对文化的统计评估

从北京市全市来看,金融业盘踞西城,总部企业集中于朝阳CBD,汽车产业聚集顺义,昌平区主打未来城。东城也应该找到自己的合理定位,文化驱动便是东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2010年8月,原东城、崇文两区合并不久,王府井品牌节、金宝街的巡游便成功举行。合并不到两个月就举办了这样典型的文化活动,正是东城具有独特文化氛围的体现。9月28日,前门历史文化节开幕,整个活动把历史文化、国际品牌和前门的古朴氛围结合到一起。今年春节期间,东城区又成功举办了第二十六届地坛庙会和第二十八届龙潭庙会。正月十五,前门上元灯会浓郁的文化氛围吸引了55万市民前来参与。

短短的几个月内,东城区举办了如此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东城的文化内涵与魅力可想而知。这件事应给统计部门不小的启示:统计部门一定要将自己的工作与政府、百姓的关注点结合起来,而“文化”就是一个很好的结合点。

中医药行业统计分类标准

今年,东城区统计局调查队将统计工作与区重点工作相结合,完成了中医药行业统计分类标准研究工作。中医药产业作为东城区未来发展的重点产业,统计部门对其进行了分类,制定了统计标准,为区政府的总体规划提供了基础资料。迄今为止,针对东城区的六大重点产业,区统计局调查队都已经制定了统计分类标准和指标监测方法,这些工作对东城区总体规划和“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与完善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围绕当前形势和区情特点开展统计监测,统计工作还能做得更好

今年我国经济形势非常复杂,经济增长速度下行压力大。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北京市GDP增速全国排名最后。就如北京市统计局局长苏辉所言:“北京经济增长放缓,标志着北京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进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作为首都核心区,东城地域空间有限,需要疏解人口,需要发展文化产业,必然会限制一些其他产业发展。在这样的结构调整时期,东城区面对经济下行趋势的压力可想而知,今年上半年东城GDP增长8.2%,正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现。区统计局调查队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东城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了26.5%,而北京市该指标增长幅度为15%,东城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速在全市排名第一,这个指标的高速增长充分说明了东城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已经取得了成效,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能力不断增强。

在复杂的宏观形势下,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地方政府部门应围绕当前的重点问题开展工作。作为政府统计部门,区统计局调查队应该在搞好市场监测方面下功夫,加强对CPI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的监测工作。苏辉在上半年统计工作报告中提到:“机动车限购、房价调控、物价监控都给统计服务提供了新的课题和任务。统计服务能否及时跟进、统计监测能否科学有效,关乎统计部门两个中心——数据中心和监测评价中心建设的成效。”以客观经济形势为基础,结合东城区实际和苏辉局长在上半年统计工作会上的要求,东城统计工作还能够做得更好。

统计局调查队应成为区领导的一只眼睛和一部整体分析器

在过去的一年,东城局队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特别是东城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得到了市、区、街道以及各部门的高度肯定,这些成绩与局队领导班子的团结拼搏,与全体干部的齐心协力是分不开的。

领导班子发挥表率作用

讲团结。东城区统计局调查队的班子是团结的,这个团结并不是狭隘的团结,更不是南北两个班子的简单合并,这个团结是两个班子能够真正在一起交心、交底、培养干部、促进工作。同时,加强与市局各业务部门、区属部门、各街道的沟通。所以东城局队班子的团结是更大范围的团结,这个大团结要求统计局调查队的凝聚力要强,要求统计部门的工作氛围要浓。

狼的士气。就如部队的领导班子如狼一般拼搏奋斗,整支部队的战士也都有狼的士气。班子一旦软弱,队伍就会垮掉,和和气气并非就是一个好班子,东城局队要把全局队上下的力量横向、纵向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内力,形成一种狼的士气。两区合并,统计队伍更是强强联合,要体现出东城统计队伍在北京统计系统中的重要性。

用数据质量体现工作作风

扎实的工作作风体现在统计数据的质量上。过去各部门普遍不太重视统计作用,但现在区领导报告中的任何一个数据都要让统计部门事先确认。统计工作要与当前实际相结合,要跟上时代的潮流,保持扎实的工作作风,努力提高数据质量。

扎实的工作作风还体现在对统计数据的分析水平上。对于政府决策来说,能够提供分析建议的统计数据将更有价值。统计部门要清楚数据来源、测算方法、统计内涵和经济意义。提高数据分析水平是区委区政府对东城区统计局调查队提出的一个新要求,围绕这个要求,区委区政府与统计部门之间的结合点就会更多。

强化履行职能的力度

统计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这是与其他部门工作相比统计部门具有的最大特征。统计部门应该有其独立性,真实的反映社会经济现状,统计数据不应该受政府意愿的左右。背离这个标准,统计就会把政府决策引入误区。统计部门要尊重客观事实,敢于直言相谏,当好政府决策的参谋和助手。

概率统计在企业风险决策中的应用 篇7

当前国际上, 概率统计学正处于飞速发展的时期, 倍受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应用, 在欧美, 统计专业已成为最热门的专业之一。概率统计在生物、医学、物理、化学、金融、经济、科学计算等领域有广泛的交叉渗透和应用。在我国, 经济学界和经济部门也越来越意识到概率统计是对经济和经济管理问题进行量的研究的有效工具。实践证明, 概率统计为经济预测和决策提供了新的手段, 有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本文将利用概率统计方法对几个实例进行分析研究, 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依据。

2 概率统计基础

2.1 全概率公式

设事件U是样本空间, A1, A2, …, An两两互不相容且是U的一个剖分, 即A1+A2+…+An=U, P (Ai) >0 (i=1, 2, …, n) , 则对于任一事件B, 有

事实上, 由于A1, A2, …, An互不相容, 所以有

2.2 逆概率公式 (贝叶斯公式)

设事件U是样本空间, A1, A2, …, An两两互不相容且是U的一个剖分, 则对于任一事件B, 由乘法公式有

将全概率公式代入上式即得贝叶斯公式

3 概率统计与风险决策

进行决策之前, 往往存在不确定的随机因素, 此时所作的决策有一定的风险, 谓之为风险决策。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 必须要考虑到各种可能情况, 认真权衡投资项目的风险和收益, 选择尽可能避免风险、分散风险, 并获得较多收益的投资方案。只有正确、科学的决策, 才能达到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 而应用概率统计知识对风险系统进行分析, 可以直接获得风险决策。

例1:营销决策

某企业根据以往经验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其产品畅销与滞销的概率分别为0.4和0.6, 现有两种促销方案: (1) 采取措施提高服务质量, 预计可在产品畅销时获利16万元, 在产品滞销时获利12万元; (2) 增加投入改进设备, 预计可在产品畅销时获利30万元, 在产品滞销时损失14万元。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营, 发现原来认为畅销的产品, 实际畅销与滞销的概率分别为0.6和0.4;原来认为滞销的产品, 实际畅销与滞销的概率分别为0.3和0.7。根据这一信息, 该企业应该采取哪一种促销方案?

解:设产品在试运营中, 实际畅销与滞销的概率分别为P1、P2, 由全概率公式有:

又设试运营中, 实际畅销的产品被预测为畅销、滞销的概率为P3、P4:实际滞销的产品被预测为畅销、滞销的概率为P5、P6, 则由贝叶斯公式有

故可求得, 实际畅销的产品按方案 (1) 、方案 (2) 进行促销的获利期望分别为:

而实际滞销的产品的获利期望分别为: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无论产品畅销还是滞销, 第一方案的获利期望均比较大, 故可采用第一方案。

例2:企业信誉度经营

设某企业可信度为0.8, 问该企业多次失信后其可信度变为多少?

解:记事件A为“不可信”, 事件B为“可信”, 则客户过去对该企业的印象为P (B) =0.8, P (A) =1-P (B) =0.2。用贝叶斯公式来求P (B|A) , 即该企业失信一次后客户对其可信度的改变。

计算中我们要用到概率P (A|B) 和这两个概率分别表示:“诚信 (B) ”的企业“不可信 (A) ”的可能;“不诚信”的企业“不可信 (A) ”的可能。设P (A|B) =0.1, 第一次客户相信该企业, 发现该企业不可信, 客户根据这个信息, 对该企业的可信度改变为

这表明, 客户上了一次当后对该企业的可信度由原来的0.8变为0.444, 也即P (B) =0.444, 此时在此基础上再一次用贝叶斯公式计算P (B|A) , 即计算该企业第二次失信后客户对其信用度的改变。

以上分析表明, 客户经过再次上当, 对这家企业的可信度经济由最初的0.8下降到了0.138。在讲求诚信的社会, 如此低的诚信度已经不足以立足。

4 结论

实践证明, 概率统计在现代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产品的质量控制, 经济管理, 经济决策等方面都发挥着重大作用, 充分利用概率统计理论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高有力的数据依据, 从而为企业作出正确的决策,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徐国祥.管理统计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5.

[2]复旦大学.概率论[M].人民教育出版设, 1989.

[3]财政部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

[4]Mellers B A.McGraw A P.How to improve Bayesian reasoning A comment on Gigerenzer and Hofrage (1995) .Psychological Review.1999, 106 (2) :417-424.

浅析教育统计在教育决策中的应用 篇8

一、教育统计概述

教育统计是通过数理统计的原理与方式来对教育问题进行研究的工作。其主要工作过程就是通过搜集、整理、分析有关教育调查以及教育实验的数据, 并且将其作为数据依据, 开展科学的判断, 进而揭露教育数据与教学现象中所隐藏的客观规律。

二、教育统计与教育决策的关系

教育行业统计工作与其他行业统计工作存在一定的共同之处, 也有自己特殊的特点。教育行业与市场经济的瞬息万变, 刻刻不同存在一定差异, 其是相对稳定又带有一定复杂性的。经济工作是以效果与利润在短时间来凸显自身的优势。因此, 其调查统计数据的类型、方向更加活跃, 更加动感[1]。而教育行业则是关系到国家发展的百年大计, 其需要站在最高点来进行调控。市场经济活动与信息数据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而获取信息最为主要的渠道就是开展统计调查工作。对教育活动中产生的数据与信息进行统计, 已总结教育工作所隐藏的客观规律能够使得教育决策更加具有科学性, 更加具有预见性。

三、教育统计在教育决策中的应用

1. 教育统计在教育决策中的应用原则

教育统计在教育决策中的应用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1) 秉持着需求性原则。国民经济的发展与进步给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成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因此, 教育决策者在进行决策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教育统计来探索教育领域的最新进展。尤其是现代信息社会中教育信息数据呈现惊人的增长量, 教育领域中不同层次的教育体系、教育规模的发展如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相匹配都需要教育统计的支撑。在进行教育决策的时候必须要掌握大量、充足的统计信息, 做到心中有数[2]。2) 秉持着数据需求原则。学校想要取得良好的发展就应该直面市场需求, 选择合适的策略来培养满足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实现上述目标就需要教育据侧着占有绝对数量的教育信息。社会环境对教育决策领导的质量越高, 对教育统计工作的依赖程度越大。教育决策者要根据社会市场发展需求金可能的占有更多的统计数据, 以让学校利于工作的优势之地, 掌握决策的主动权。

2. 教育统计在教育决策中的应用

首先, 通过教育统计摸索教育本质。所有的事物都拥有质量与数量两个方面。而数量与质量是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因此, 在对事物进行研究的时候, 首先需要对事物的属性进行掌握, 明确其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区别, 进而获知事物的质量。因此, 在教育决策中利用教育统计要从数量中摸索到教育现象的本质, 对数量的进行统计整理与归纳, 通过计算数据来获得平均数、标准差等统计量, 同时利用教育统计结果来对教育现象进行说明, 从而辅助教育决策的科学性。

其次, 通过教育统计获得所需信息[3]。教育统计是开展教育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学校管理工作过程中只有充分利用教育统计, 才可能完成教育管理目标最优化的任务, 以实现教育决策与教育管理的科学化。例如, 在核实教师教育状态, 研究学生考试成绩的时候, 可以利用统计法来进行开展具体的指导。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基于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目的, 需要对自己的教学对象进行了解, 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统计法来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需求等进行分析。

3. 最后, 通过教育统计复核教育决策

政府教育部门在制定相应方针与政策时候需要利用教育统计数据来作为依据。当各项教育方针与政策实施后, 有需要通过教育统计所得相关数据来复核、检验其执行情况以及后续执行的工作的开展。因此, 教育决策还可以利用教育统计来进行复核, 指导后续教育政策工作的开展。

四、结束语

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不单单是体现在财务、人力资源的投入上, 更加体现在对教育信息的搜集、归纳与整理, 并且利用其为辅助教育决策上。数据与信息是现代化教育工作所必备的条件, 教育统计是教育工作科学方法的体现, 人们应该更加关注教育统计工作, 不断推动教育统计工作的开展, 以充分发挥其在教育决策中的价值。

摘要:充足、可靠的信息数据源是进行正确决策的重要基础。要获取可靠、真实的信息就需要有效、合理的调查统计工作。在教育领域中, 教育统计能够搜集教育活动中的相关数据, 利用统计法来得出相应的结果, 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文章主要针对教育统计在教育决策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教育统计,教育决策,统计学

参考文献

[1]葛军.教育统计在教育决策中的应用[J].统计与决策, 2007 (19) :167-168.

[2]杨小华, 赵军.高校教育统计在教学评估中的地位和作用[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03) :378-381.

统计决策 篇9

关键词:人事统计,领导决策

1 概述

从某种意义上看,统计的重要性类似于军事情报,它常常能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对一家企业而言,切实加强自身统计功能,定期统计各方面数据,对企业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作深入调查,撰写统计分析报告,大胆提出一些新的建议和设想,同样能为企业领导经营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如果没有科学的统计依据,企业的各项管理就将如空中楼阁,虚而不实,管理过程中就不能很好地找到切入点。

2 领导决策的意义

2.1 领导决策的概念。

领导决策,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为了解决重大的现实问题,通过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和技术,从若干个有价值的方案中选择其中一个最佳方案,并在实施中加以完善和修正,以实现领导目标的活动过程。

2.2 领导决策的分类。

按决策所涉及的范围划分,可以将领导决策划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战略决策也称宏观决策或高层决策,是解决全局性、长远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问题,一般多由高层次决策者作出。

战术决策也称微观决策,是指对带有局部性的某一具体问题的决策。一般由中、低层决策者作出。主要以实现战略决策所规定的目标为决策的前提和标准,是宏观决策的延续和具体化,具有单项性、具体性、定量化的特点。

2.3 领导决策的意义

2.3.1 是履行各项领导职能的核心和基础。

领导工作所涉及的内容范围很广,诸如制定战略、编制规划、组建机构、管理人才、思想教育等。

2.3.2 是决定工作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领导决策是为事业的发展制定战略目标,本身就是一项决定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决策,所以领导决策的正确与否,是事关全局方向目标的重大问题,是事业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决定领导行为方向的重要基础。

3 人事统计工作现状

3.1 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

正如社会上流传的一句话“统计统计,纯粹估计”,这也反应出大家对统计工作的误区,和公司主营业务比,统计工作不能给企业直接带来经济效益,领导对统计工作重视不足。

3.2 统计工作制度不健全,基础工作不扎实,数据质量不高。

人事统计工作年年都在做,但没有规范性的人事统计规章制度,造成统计工作的连续性较差,人事统计原始资料的登记、整理、归档、保管等工作管理较乱,造成统计工作效率降低,准确性不高,易于出错,在具体工作中常出现重报、漏报和错报的现象。

3.3 部门间协调不畅通,统计口径不一。

由于统计内容可能涉及多岗位、多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统计难度、统计口径和统计范围不一致,部门间如缺乏沟通,数据信息传递就产生障碍,导致统计结果就可能不准确。

3.4 重统计轻分析,统计工作针对性不强,实用性不高。

统计工作流于表面,主要功能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数学计算、图表演示上,日常的分析仅限于员工性别、学历、年龄等基础数据的平面展示没有形成立体的统计分析体系,且不能看出数据所反映出的问题,进而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3.5 统计体系建设不完善,规范性不强。

目前的统计工作,没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流程和体系。常见的情况是有了任务才完成,有了报表才报送,有了需求才统计,而没有一个长效的工作机制可以遵循。

3.6 人事管理制度不灵活,统计效果不显。

人事管理制度不够灵活,导致统计分析效果不能得到体现。现有的人才引进机制基本上还是以内部推荐为主,我们即使依靠现有的统计分析工具找到了公司人才建设存在的问题,依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源头问题,所做的人事规划不能落到实处。

4 人事统计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的方法

4.1 针对人事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开展领导决策需求分析,提高人事统计服务的针对性和效率性。

统计部门要改善对领导决策的服务,就要每年根据形势的变化,结合本部门实际认真进行领导决策信息需求分析,做好与领导的沟通和交流,关注领导的兴奋点很重要,进一步把它作为确定年度统计分析任务的基础和依据。

4.2 加强各部门、各岗位之间沟通,进一步强化统计人员和业务人员的协作。

提高思想认识,与其他人事制度配合。统计人员要和相关业务岗位密切联系,实时提出数据归口,统一数据口径;和相关岗位保持沟通,确保所有新归档材料包含的信息被更新,数据统计团队所有成员都要有主动性。

4.3 由统计向开发转变,强化统计数据分析,形成统计分析报告,为企业规划发展、改革制度提供依据。

统计工作的最终结果,不但要形成具体数据,也要根据各级领导需求,形成统计分析报告,有数据,有文字报告,甚至有ppt介绍材料,才能保证统计工作的结果能够为各级领导所用。按照“政策引导、数字说话、系统掌控”的指导思想,重视量化分析工作,积极探索公司内部的量化排序工作。

4.4 建立人事统计工作的常态化机制,深化流程建设,增强统计工作科学性。

手有余粮心中不慌!在进行有效的领导决策统计范围需求分析之上,实行宽办窄用,即进行有目的有准备的统计项目储备,如形成月度员工动态分析表,人事费用动态分析表等。

4.5 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积极开发信息系统的报表功能,实现报表功能多样化、报表样式灵活化、报表分析深入化,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及质量。

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平台,使统计工作完全依托系统数据,优化统计工作的同时,精细了数据质量,两者相辅相成,不断提升。

4.6 做好跟踪反馈工作,提升统计工作的服务功能和内涵。

统计决策 篇10

关键词:银行,数据统计,经营决策,重要性

统计工作主要是根据国家制定的政策、方针、国家统计法令以及银行经营管理要求,及时、真实、准确、全面的进行数据统计,并调查、整理、搜索以及积累相关的国民经济资料和银行业务资料进行综合的预测、分析、反馈资金活动的具体情况。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银行决策者们不仅需要准确、快速的数据,而且需要通过数据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为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银行统计分析主要是利用各种统计分析的工具以及方式方法对所有的银行经营管理和监督有一定的影响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从而寻找出内在的业务规律,为银行的经营和管理提供相关的一些决策和依据。

目前银行的数据分析系统越来越完善,国内很多银行已经建立了相应的数据仓库系统、对公信贷流系统以及操作性数据存储系统,这些系统的建立标志着银行集中式数据分析系统的完善,为银行研究、业务系统的分析以及经营提供相应的数据基础和决策。在银行数据统计的工作中不仅应该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以及金融统计管理规定等相关的规定,而且还应该执行各个银行内部制定先关的规定和制度,从而促进银行业务健康的发展。

一、渠道数据-交易数据

(1)自助业务数据分析系统是电子渠道数据仓库系统的子系统,自助业务数据分析主要具有两种功能:一是利用数据仓库进行优化电子渠道业务的管理控制,如设备的成本管理、服务质量管理、产品质量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二是提供辅助的决策信息,并为市场提供营销服务,如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准确找到目标客户。从而可以降低营销成本,促进营销效率的提高,并且还可以为产品的开发以及市场营销提供一些准确的信息。

(2)在银行决策时,将会面临着很多的风险因素,如果银行在调整分支结构的网络范围以及网络大小时,银行决策就会因为一些没有依赖于电子银行客户而产生的业务风险,银行为发展电子银行以及网上银行业务而出现的投资方向的风险。客户的偏好以及竞争将会决定着银行哪种银行渠道具有主导作用,但是无论结果如何,银行都应该适应电子银行的发展作出相应的决策,并且还应对银行业务的分支结构进行预测,业务人员将通过增加客户以及相应的业务机构进行扩展,或者通过提供全国性进行银行产品以及电子商务的能力进行扩展新的客户,从而达到营销的目的。

二、客户数据

客户数据的分析主要是满足决策层能够随时掌握客户的资金变化的规律以及资金运用的规律,可以先行一步采用一些措施,从而可以掌握主动权,促进银行业务的扩大和发展,然后进行分析客户的总体结构以及客户的贡献度,从而可以进行决定工作的重点内容和目标,客户数据的分析还可以进行考核客户经理的工作业绩,从而为营销提供相关的决策。数据主要是以客户为单位,分币种进行存储和管理,并且在进行查询某些客户的数据时,应该列出这位客户账号下的所用资料,对于一些多处开户的客户,可以采用企业名称和业的代码或者建立起相关联的关系进行查询分析,从而可以为银行经营提供相关的决策。

三、产品数据

(1)目前银行对业务的各项数据统计分析不仅仅是数据本身的研究和统计,而是数据背后的业务发展思考以及对银行未来发展前景的展望。银行业务只有通过对银行业务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和综合应用将会推动银行业务发展,推动市场以及社会的发展。在进行银行业务分析时,首先应该实现对个体客户以及群体客户的综合贡献度进行全面的分析,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客户的需要了解,并且还可以为个性化的综合营销策略打下基础。

(2)产品的模拟定价,并制定差价定价方案,利用银行中间业务管理系统的模拟定价的功能,能够实现科学合理为客户进行量身定做产品的使用方案,并且还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比如在某个工商银行中,银行产品根据客户以及工商银行的一些制度和规定,按照ISMS系统为客户指定的现金服务方案如下:

方案一:只提供两个店铺的现金清点以及兑换零钞,全年共收费12万元。

方案二:遵义商行将两个店铺的现金业务打包给银行,全年共收费39.4万元。在银行数据统计中,根据客户以及产品的贡献度,实施客户差别的定价方案,并建立综合打包定价模型,不仅可以实现定价精细化的管理,而且对银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袁蜀.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2006.

[2]李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数据统计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厦门大学, 2008.

上一篇:闽台体育下一篇:营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