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用药分析

2024-05-03

消化系统疾病用药分析(精选十篇)

消化系统疾病用药分析 篇1

1 资料与方法

以本院2013年1~12月抽查发现的240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不合理用药处方及医嘱作为研究对象。以药品说明书、《中国药典》及《新篇药物学》等为参考, 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点评及归类分析。

2 结果

本院消化系统疾病常见不合理用药情况表现为联合用药及选药不合理。不合理用药发生几率较高, 药物联用不合理最为常见。

2.1 不合理的联合用药

2.1.1 抗菌药物与消化内科药物的不合理联用

(1) 抗菌药物联用微生态制剂。微生态制剂具有抑制肠道致病菌、平衡肠道紊乱菌群的作用, 是腹泻、便秘等疾病的常用药物。但与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时, 抗菌药物可抑制或杀灭微生态制剂的活性, 降低其药效。如果病情需要, 二药联用时应至少间隔2 h;与对有些抗菌药物不敏感的益生菌联用, 如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 其对氧哌嗪青霉素、第3代头孢菌素、庆大霉素等抗菌药不敏感, 临床可联合用药[1]。 (2) 抗菌药物联用蒙脱石散。二药联用治疗细菌性腹泻、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蒙脱石散剂能固定、清除消化道内的多种病原体及气体、毒素, 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 对消化道黏膜有保护、修复的作用, 能使紊乱的肠道菌群得到平衡, 是临床较常用的止泻药[2]。该药虽能覆盖于肠腔表面形成保护膜, 但不被胃肠道吸收, 故不仅影响抗菌药物有效作用的发挥, 减低临床疗效, 而且能吸收抗菌药物, 使其随粪便从体外排出。在病情需要的情况下, 二药联用应间隔1 h。 (3) 喹诺酮类抗生素联用铝碳酸镁片等类含铝、钙、铁等多价阳离子的制剂。二药合用常用来治疗慢性胃炎或因胃酸而引起的胃痛、胃灼热感、嗳气等胃部疾病。铝碳酸镁片具有显著地抗胃酸作用, 还能保护胃黏膜, 但因其降低胃酸而减少喹诺酮类药物的吸收[3]。多价阳离子因影响喹诺酮类药物的吸收而使其疗效降低, 故此两类药物不宜联合应用[1]。 (4) 红霉素联用碳酸氢钠。红霉素是大环内脂类药物的一种, 属于碱性抗菌药, 其肠溶衣主要通过解离作用溶解, 但在酸性环境中不解离, 故能抵抗胃酸进入肠中发挥抗菌作用。而碳酸氢钠具有碱性作用, 可促进红霉素肠溶片发生溶解, 从而使该药提前在胃内被破坏, 药效被降低。故两药不宜合用[4]。

2.1.2 质子泵抑制剂的不合理联用

(1) 质子泵抑制剂联用铁剂。质子泵抑制剂, 对胃酸分泌有强大的抑制作用, 通过促进溃疡愈合, 达到缓解出血、疼痛的作用。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常伴有贫血, 故处方中常配用铁剂。胃酸能提高铁剂溶解度, 促进其吸收。且铁剂主要以亚铁离子形式在十二指肠及空肠近端被吸收。故与质子泵抑制剂合用, 降低铁剂吸收, 影响临床疗效[5]。 (2) 质子泵抑制剂联用铋剂。二药联合可用于治疗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等疾病。铋剂能隔离胃酸, 杀灭幽门螺杆菌, 形成保护膜, 促进溃疡愈合, 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各种消化系统疾病, 但是该药作用的发挥基于胃酸的参与, 而质子泵抑制剂具有强大的抑酸作用, 故二药不可同时服用[5]。因病情需要而必须联合时, 应分开服用。

2.1.3 碳酸氢钠的不合理联用

碳酸氢钠为一种碱性抑酸药, 部分临床医师常用其与阿司匹林联用以减少阿司匹林对胃黏膜的损伤。阿司匹林肠溶片为非甾体抗炎药, 具有解热镇痛的作用, 能缓解疼痛, 但是可产生胃肠道不良反应, 如胃肠道出血或溃疡。配合使用碳酸氢钠或氢氧化铝能减少其对胃黏膜的损伤。但碳酸氢钠作为一种碱性药物, 能碱化尿液, 促进阿司匹林的排泄, 故两药不可联合使用[6]。

2.1.4 胃黏膜保护剂的不合理联用

(1) 硫糖铝与西咪替丁联用治疗胃炎及消化道溃疡等疾病。西咪替丁为强效抑酸药, 能抑制各种刺激引起的胃酸, 常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硫糖铝是一种有效的胃黏膜保护药, 在酸性的环境下与溃疡面形成保护膜, 发挥抗消化性溃疡的作用;还能抑制幽门螺杆菌、中和胃酸[7]。与西咪替丁同用, 可使其失去胃酸作用下的酸性环境, 影响药效的发挥。 (2) 铋剂与胃动力药联用治疗胃炎及消化道溃疡等疾病。胃动力药促进胃蠕动, 会降低铋剂的药效, 因病情需要而必须联合时, 应分开使用。

2.2 不合理的选药

2.2.1 促消化药选药不合理

在临床治疗中, 绝大多数消化不良患者医师均应用复方消化酶。复方消化酶胶囊属于消化酶制剂, 内含多种消化酶, 如胃蛋白酶、木瓜酶、淀粉酶、纤维素酶、胰酶等, 各种酶有各自的作用。该药具有分解蛋白质, 提高蛋白利用率;分解淀粉;吸收碳水化合物;提高胰酶活性, 降解脂肪等作用。可加速各种食物的消化吸收、肠内气体的排泄、胆汁分泌的功能, 能有效消除腹胀、嗳气、排气过多及脂肪便等症状。但是首先要准确判断患者是否缺乏消化酶。临床应做粪便苏丹Ⅲ染色实验, 以检查粪便中是否有未消化的脂肪, 否则不予使用, 可酌情选用多潘立酮等促胃肠动力药物。

2.2.2 抗菌药物选用不合理

部分临床医生以头孢唑林钠静脉滴注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急性重症胰腺炎是一种临床表现复杂、并发症多样的急腹症, 具有多器官损害、病情险恶、病死率高的特点。常规应用抗菌药物防治感染是本病的基本措施之一。临床以第3代头孢菌素与氟喹诺酮类为常规处方。具有较好的脂溶性、能透过血胰屏障的药物为首选抗菌药。而第1代头孢菌素头孢唑林钠不能透过血胰屏障, 且对G-杆菌作用弱, 故不适于急性重症胰腺炎抗感染的选药。2.2.3止血药选用不合理出血是消化道溃疡的常见并发症, 临床常予氨甲苯酸、维生素K1等促凝血药物止血。氨甲苯酸为抗纤溶药, 通过阻止纤维蛋白溶酶原的激活, 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 而起到止血作用, 治疗因纤维蛋白溶解亢进而导致的出血。维生素K1属维生素类药物, 用于治疗各种维生素K缺乏导致的出血, 是肝脏合成凝血酶原所必须的物质。通过维生素K1的补充而促使凝血酶原的合成, 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临床应注意出血患者是否存在凝血酶原异常, 在凝血机制正常的这种情况下, 选用上述促凝血药物止血是不合理的, 可酌情选用质子泵抑制剂、生长抑素等。

3 讨论

消化系统疾病不合理用药发生几率较高, 药物联合不合理最为常见。主要原因是临床医生对药物药理作用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不够了解, 医院应加强对临床医生的教育培训, 药师应不断了解与吸收临床新的药物知识, 将其药理、药性、适应证等及时传达给临床医师, 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更为专业化的药学帮助。医院也应加大管理力度规范医师的处方。通过多方面的努力, 实现合理用药, 提高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常见不合理用药情况, 为药物规范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消化系统疾病常见不合理用药处方及医嘱。结果 本院消化系统疾病常见不合理用药情况表现为联合用药及选药不合理。结论 消化系统疾病不合理用药发生几率较高, 药物联用不合理最为常见。熟练掌握药物适用证及相互作用等知识, 规范药物使用及搭配, 能够显著减少药物不合理使用。

关键词:消化系统疾病,不合理用药,原因分析

参考文献

[1]四川美康医药软件研究开发有限公司.药物临床信息参考.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8:225, 776.

[2]卢守四, 李春艳, 田徳蔷.处方点评中常见配伍禁忌的分类与处方分析.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2, 12 (2) :179-181.

[3]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03.

[4]贾公孚.临床药物新用联用大全.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28.

[5]赵玉凤.消化科常见不合理用药分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8 (20) :91-92.

[6]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9:638.

消化常见疾病合理用药问答 篇2

慢性胃炎如何合理用药?

慢性胃炎的病史常不典型,症状亦无特异性,体征很少。调线检查一般只有助于排除其他胃部疾患,确诊必须依靠胃镜和活组织检查。它通常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

(1)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①去除各种可能的致病因素,如戒除烟酒,避免对胃有刺激的食物和药物,积极治疗口腔及咽部慢性疾患。②使用保护胃粘膜的药物,如硫糖铝片,每次1.O克,每日3~4次饭后之小时服用;麦滋林-S颗粒,每次1包,每日2~3次;胃膜素每次2克,每日4次;猴头菌片,每次3片,每日3次。③胆汁返流明显者,尤其是上腹部胞胀不适、恶心、呕吐者,可用胃复安,每次10毫克,威吗叮啉10毫克,或普瑞博思5毫克,促胃动力药,每日3次口服。④有返酸者,可用H2受体阻滞剂,如甲氰咪呱0.2克,每日4次,雷尼替丁0.15克,每日2次,以及抗胆碱能药物654-2,普鲁本辛等。⑤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可用胶态锁剂,如丽珠得乐冲剂或胶囊,以及口服抗生素,如痢特灵0.1克,每日3次;灭滴灵0.2克,每日3次;庆大霉素片,每次8万单位,每日3次等。

(2)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①保持精神乐观,生活规律,避免烟酒及饮食饥饱无常。②可用维酶素0.8克,每日3次口服。③定期胃镜随诊,动态观察胃粘膜病变情况,如果萎缩性胃炎合并肠上皮化生短期内明显加重,应考虑手术治疗,以防恶变。消化性溃疡如何合理用药?

消化性渍汤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常见病、多发病。合理用药,坚持治疗,才能促其愈合,防止复发。

(1)发作期治疗:①组织胺H2受体拮抗剂,如甲氰咪呱,每天三餐饭后200毫克和睡前400毫克;雷尼替丁0.15克,早晚各1次;法莫替丁20毫克,早晚各1次,4~6周为一疗程。②质子泵阻滞剂,如奥美拉脞(洛赛克),能特异性地作用于胃粘膜壁细胞,降低H十一K十一ATP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胃酸的分泌,对组织胺、五肽胃必素及刺激迷走神经引起的胃酸分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风受体桔拮抗剂不能抑制的胃酸分泌,也有强而持久的抑制作用。每次20毫克,每日1次,2~4周为一疗程。③胃粘膜保护剂,如硫糖铝,能与胃蛋白酶络合,抑制胃蛋白酶分解活性;与胃粘膜蛋白结合形成保护膜,且有制酸作用;促进粘膜再生,增强其抵抗力。每次4片,每日4次,饭后2小时服用,6周为一疗程。④三钾二拘橼酸胶体锁,为铋剂和蛋白结合而成的铋肽复合体,可附着于溃疡面促进愈合,同时还可抑制幽门螺杆菌的侵袭作用,促使胃粘膜合成前列腺素等发挥其治疗作用。有片剂和冲剂两种,每天4次,每次4片或1包,于饭后半小时及睡 前口服,4~6周为一疗程。

(2)恢复期治疗:溃疡愈合后坚持H2受体桔抗剂半量治疗,如雷尼替丁0.15克,每晚睡前服,可明显降低复发率。如果中途复发,可继续发作期治疗方法,仍有效。临睡前服用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有何好处?

许多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往往要求临睡前再服一次,其好处有如下几点:

(1)由于人体胃内的基础排酸量具有昼少夜多的规律。白天由于食物刺激而分泌的胃酸可由食物混合而使酸度下降,而临睡前胃内食物多已排空,此时服用抗消化性溃疡药物有助于降低胃内酸度,加速溃疡愈合。

(2)临睡前服药容易在胃粘膜表面形成保护膜(如硫糖铝),以减少溃疡面与胃酸直接接触,有利于溃疡面愈合。

(3)胃内酸度增高,硝酸盐还原菌也增多。硝酸盐还原菌可使胃内局部亚硝酸盐浓度增高,有利于亚硝胺化合物形成,有致癌作用。因此降低夜间胃酸有防癌作用。促胃动力药有哪些?

临床上常用的促胃动力药有胃复安、吗丁啉、西沙比利等。主要用于治疗上腹饱胀、恶心、呕吐、暖气等由于胃运动减弱,胃排空延缓及食道返流而引起的症状。

(1)胃复安:又叫灭吐灵,学名甲氧氯普胺,对胃肠道有兴奋作用,能加强胃窦部蠕动,松弛幽门括约肌。促进胃内食物的排空,从而可用于治疗暖气、食欲不振、胃部胀满、胃下垂等症。此外它还用于治疗胆囊炎、胆石症,因它可以松弛胆管括约肌,调整胆管运动和胆汁分泌。但反复用药或剂量过大时,会出现锥体外系反应,如肌肉震颤、抽搐等不良反应。

(2)吗丁啉:又称多潘立酮,为外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能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能抑制恶心、呕吐及有效地防止胆汁返流。它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因此中枢神经系统和锥外系副作用很少,所以它比胃复安使用更广泛。由于目前尚无针剂,不能口服的患者仍要选用胃复安注射治疗。

(3)西沙比利:又叫普瑞博思,是新一代胃肠动力药,它作用于肠肌间神经丛,能生理性地使之释放乙酰胆碱,直接促使胃肠动力加强,无多巴胺受体的阻断及直接刺激胆碱能受体的作用,因而副作用小。可用于治疗胃轻瘫,胃食道反流,以及假性肠梗阻导致的推进性蠕动不足和胃肠内容物滞溜,慢性便秘等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如何治疗?

难治性渍疡一般指经合理的内科治疗3个月溃疡仍然未愈或症状持续存在及加重者(主要指胃和十二指溃疡)。治疗时应全面了解病情,采取综合措施。

(1)排除其他疾病,如胰腺肿瘤、慢性胰腺炎、胃溃疡恶变等。还应注意排除并发疾病的存在,如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所致的特殊类型的溃疡,在原发病未治愈前很难治愈,即使暂时治愈也极易复发。

(2)注意合理饮食,戒除烟酒,避免过度疲劳,保持精神乐观。情绪忧郁者可给予镇静剂,如三甲丙咪臻和多虑平,有促进溃疡愈合作用。

(3)注意既往服药情况,如用药品种、剂量、疗程、规律性以及有否使用不利于溃疡愈合的药物。

(4)胃溃疡者,应以胃粘膜保护剂为主,如硫糖铝、三钾二枸橼酸铋等。十二指肠溃疡者,以制酸剂为主,如H2受体阻滞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此外还可使用抗溃疡药物的复方制剂,如胃必治、乐得胃等。

(5)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溃疡患者,可选用抗HP的药物,如胶体秘(如丽珠得乐)与羟氨苯青霉素或灭滴灵联用。羟氨苄青霉素与灭滴灵或痢特灵联用,能有效杀灭幽门螺秆菌。

(6)使用质子泵阻滞剂奥美拉脞,能选择性地抑制胃粘膜壁细胞泌酸过程和最后阶段的质子泵H十一K十一ATP酶的活性,能完全阻断胃酸的分泌,从而使溃疡在胃酸极少的环境下愈合,每次20毫克,每日1次,4周为一疗程。胃肠痉挛性疼痛如何用药?

引起胃肠痉挛性疼痛的原因有许多,但大多数是由于胃肠功能失调所致,部分是由胃肠道器质性病变所致。因此在未排除器质性病变之前,不可随便使用镇痛药,如度冷丁、去痛片之类,因这些中枢性镇痛药会抑制特异性的疼痛症状,从而掩盖了像胃穿孔、阑尾炎等疾病,导致延误诊断,有危及生命的危险。

当胃肠痉挛所致的疼痛确为功能性,诊断明确时,应首选抗胆碱药。它通过选择性地阻断胃肠平滑肌M胆碱受体,而使平滑肌松弛,故又称为平滑肌解痉药。这类药物包括阿托品、东莨菪碱、山莨菪碱(654-2),以及合成解痉药,如普鲁本辛、胃复康等。由于山莨菪碱对中枢作用很小,且毒性较低,现己广泛取代阿托品,可每次口服5~10毫克,每日2~3次,亦可肌注10毫克。

一般剂量的抗胆碱药常见的副作用有鼻干、口干、怕光、尿闭、近距离视力模糊、心悸、抑制出汗、皮肤干燥潮红等。大剂量使用时,会产生中枢兴奋症状,如烦躁不安、幻觉谵妄、运动失调,甚至昏迷惊厥。青光眼、虹膜和晶状体粘连、胃肠梗阻性病变,以及前列腺肥大者忌用此类药。

溃疡病患者要慎用哪些药物?

有些药物会加重溃疡,严重者可引起胃出血、穿孔,甚至导致癌症的发生。因此溃疡病患者应慎用以下药物。

(1)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消炎痛、保泰松、布洛芬、扑热息痛等会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抑制血小板粘聚,损害胃粘膜屏障,引起胃粘膜损伤,有诱发和加重溃疡的作用。这些药物还可引起恶心、呕吐、上腹不适或疼痛等,严重者可致胃出血或穿孔。以阿司匹林、保泰松、消炎痛和炎痛喜康最为严重,布洛芬、萘普生次之,扑热息痛和非那西丁较轻。

(2)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等会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抑制胃粘液的分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和促进蛋白质的分解,影响胃表皮细胞的生成。因此会加重溃疡或促使溃疡穿孔、出血,而且其所引起的穿孔或大出血常无先兆症状。而是突然发作。(3)交感神经阻滞剂,如利血平、降压灵和胍乙啶会耗竭交感神经递质,使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从而促进胃酸分泌及增加胃肠蠕动,加重溃疡病情。

(4)抗生素,如多粘菌素B会诱发和促进溃疡。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红霉素、乙醚螺旋霉素等)可刺激胃肠道,加重病情,应慎用。

(5)硫甲丙脯酸可致胃部不适。甲苯磺丁脲、培他啶可使胃酸分泌增多。氯化钾片口服后可在胃肠道局部形成高浓度而腐蚀胃粘膜,加重溃疡和出血。左旋多巴、苯妥英钠、奋乃静、速尿以及含酒类药物均可刺激胃粘膜加重溃疡。溃疡病患着应如何进行症状性自我疗法?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反复发作性慢性疾病。1990年国际上提出了预防溃疡复发的长程治疗方案,即所谓的ssc疗法。这是溃疡病,尤其是十二指肠溃疡长期治疗的安全有效的新方法。其方法是:溃疡病患者经过正规的药物治疗6周,溃疡愈合。症状完全消失后,停止服用任何药物。当溃疡病出现复发的症兆时,如呕酸、胃脘部闷痛不适、恶心、呕吐等,即使症状轻微,也要开始自行服药,如口服西咪替丁400毫克或雷尼替丁150毫克或法莫替丁20毫克,每天1次,晚上睡前服用,持续服至症状完全消失后方可停药。此方法简便易行,但应注意如下几点。

(1)消化性溃疡应通过胃钡剂透视或胃镜检查明确诊断。

(2)老年人(60岁以上)不宜采用。因为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症状常不典型,以免延误治疗。(3)消化性溃疡病史在3年以内,每年反复发作至少1次以上,并无伴发症者,适用此方法治疗。

(4)有消化道出血或穿孔病史者,有严重疾病如心、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病,恶性肿瘤者均不宜采用此法。

(5)难治性溃疡或发作频繁、溃疡愈合缓慢者,不宜采用此法。

(6)采用症状性自我疗法的病人,应合理饮食、避烟酒,保持精神乐观,注意劳逸结合,方能收到良好效果。奥美拉脞是什么药?

奥美拉脞的商品名叫洛赛克,是新型的胃酸泵抑制剂。它能特异性地作用于胃粘膜壁细胞,降低其H+-K+-ATP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胃酸的分泌,是近几年来国内外应用的一种新的治疗溃疡病的药物。

奥美拉脞抑制胃酸的效果优于H2受体阻滞剂(如雷尼替丁),是目前抑制胃酸作用最强,疗效最好最快的药物。以往反复发作的消化性溃疡,经过各种药物治疗无效者,有一部分改用奥美拉脞治疗后,能很快地愈合。因此,人们把奥美拉脞的问世,比喻为溃疡病治疗史上的新里程碑。

奥美拉脞主要用于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每日20毫克,每天:次,连续用药4周,愈合率达97.8%。如果是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可与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联合使用,每次0.5克,每日4次,饭后服用,可根除幽门螺杆菌,有效率达80%以上。

奥美拉脞治疗急性胃炎、急性胃粘膜病变、出血性胃炎、急性胃粘膜糜烂均有较好的疗效。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可静脉滴注奥美拉脞160毫克,每天1次,或者首次静脉注射80毫克,6小时、24小时再分别静注40毫克,止血效果明显。

长期服用可致头晕、失眠、口干、过敏性皮疹,停药后自行消失。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以及对本品过敏者禁用。孕妇、哺乳妇女慎用。使用本品时应经胃肠钡透或胃镜检查明确诊断,排除胃癌等,以免延误治疗。常用的胃粘膜保护剂有哪些?

胃粘膜保护剂是治疗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的主要药物之一,具有保护和增强胃粘膜防御机能。常用的有如下几种。

(1)胶体次枸橼酸铋。如得乐、丽珠得乐冲剂等,在胃液pH条件下,在溃疡表面或溃疡基底肉芽组织形成一种坚固的氧化钒胶体沉淀,成为保护性薄膜,从而隔绝胃酸、酶及食物对溃疡粘膜的侵蚀作用,促进溃疡组织的修复和愈合。此外它能与胃蛋白酶发生整合作用而使其失活,铋离子能促进粘液分泌,这些对溃疡愈合也有一定作用。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治疗,每次1包(300毫克),每日4次,饭前半小时和睡前服。如果是合剂,每次5毫升,每天3次,以3倍开水稀释后服,6周为一疗程。

(2)硫糖铝。为蔗糖硫酸酯碱或铝盐,能与胃蛋白酶络合,抑制胃蛋白酶分解活性;与胃粘膜蛋白络合,形成保护膜,且有制酸作用;能促进粘膜再生,增强其抵抗力。用于溃疡病,但疗效发生慢,用药2周左右症状才能改善,3~6个月溃疡面缩小或愈合。每次1.O克,每天4次,饭后2~3小时服用。

(3)胃膜素。提取自猪的胃内壁糖蛋白,遇酸形成极为粘稠的胶状物,附着在胃粘膜上,保护溃疡面,从而促进其愈合。每次50克,每天4次。

(4)麦滋林-S颗粒。每克含水溶性奥3毫克,L一谷氨酰胺990毫克,可促进溃疡愈合,并抑制阿司匹林和非类固醇(如消炎痛等)引起的消化系统粘膜病变,也可抑制胃蛋白酶的分泌,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5)丽珠欣洛维。为胃粘膜防护因子增强剂,可增强胃粘膜细胞活力,营养局部受损粘膜,促进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的修复。主要用于治疗胃和十二脂肠溃疡。

(6)其他。此外还有猴头菌片、前列腺素以及一些抗酸剂,如胃必治、胃得乐,乐得胃、丙谷胺等,也具有提高胃粘膜的保护作用。目前认为痢特灵抗菌药也有增强胃粘膜的屏障作用。

丽珠欣洛维是什么药?

丽珠欣洛维又称胸腺蛋白口服液,是丽珠集团丽宝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新近生产的国家一类新药,主要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

丽珠欣洛维可增强细胞膜Na+-K+-ATPase和胃粘膜细胞活力,增强胃粘膜前列腺素合成及降低血浆内皮素水平,通过营养局部受损粘膜,促进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的修复和DNA的合成,使溃疡愈合,而且有疗程短、溃疡愈合率高、无明显副作用、复发率低等优点。

溃疡的发生是胃粘膜的攻击因素与保护因素失衡所致。因而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原则是削弱

攻击因素或加强保护因素。现在常规治疗药物主要以H2受体阻滞剂和质子泵抑制为主,如雷尼替丁和洛赛克等。其治疗机理主要通过抑制胃酸分泌而使溃疡愈合。然而临床研究证明,相当多的溃疡病患者的胃酸排出量都处于正常水平。因此高胃酸分泌并非导致溃疡病的唯一原因。再者,使用过强的胃酸抑制剂,有可能导致部分胃酸正常的病人,因抑制胃酸而干扰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造成不良后果。因此,丽珠欣洛维这种粘膜防护因子增强剂的临床应用,为治疗消化性溃疡开创了新局面。常用的泻药有哪些?

泻药按其作用机制可分为五种类型。

(1)刺激性泻药:可直接作用于肠粘膜,使肠蠕动增强而促进排便。这类药物主要有蓖麻油、酚酞、大黄、番泻叶、开塞露等。刺激性泻药不可长期大量使用,以免引起代谢紊乱。酚酞对个别病人还会发生变态反应。

(2)容积性泻药:含有不吸收的吸水性植物样纤维。主要借助于容积的增大刺激肠蠕动而引起排便。如甲基纤维素,由于它具有保持水的能力而使粪便松软,易于排出。但肠狭窄者应禁用。

(3)渗透性泻药:为不吸收的钠盐和镁盐。借助于渗透效应阻止肠道吸收水份而使粪便稀软。镁盐还可促使缩胆囊素从小肠上部释放,从而影响结肠肌肉的活动,加快通过时间。这类药物主要有硫酸镁、硫酸钠,但长期应用可引起水和电解质丢失。

(4)滑润性泻药:可滑润肠管,使粪便易于通过。这类药物有液体石蜡、甘油等。

(5)表面活性剂:如磺琉二辛钠,可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水分得以进入粪便而使之软化。该药毒性小,但可影响同服药物在小肠的吸收。如何正确使用泻药?

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它可由某些器质性疾病引起,如良性或恶性肠道梗阻、狭窄,巨结肠病,甲状腺机能低下,脊髓或骰神经根疾病等。此外还可因服用某些含铝抗酸药(如硫糖铝等)、抗胆碱能药(阿托品等)、可待因等药物引起。上述原因主要应解除病因。然而,临床上绝大多数便秘病人均无器质性疾病。可能由于排便习惯不良,食物过于精细或饮水不足,结肠肌肉系统张力异常,情绪抑郁或过度紧张等原因而引起。因此,在使用泻药治疗便秘应注意如下几点。

(1)泻药仅用于偶然便秘或短暂便秘的病人。

(2)对于长期或反复便秘的病人应积极寻找病因。然后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治疗,不可滥用泻药。

(3)即使是单纯性便秘。亦不可长期应用泻药,而应通过多吃高渣性食物和纤维性蔬菜,多喝水,多运动等来改善便秘。否则易造成泻药依赖性。

(4)蓖麻油和盐类泻药作用发生快,应干早晨空腹时服用。作用慢的泻药,如大黄、果导等应于临睡前服。润滑性泻药,如液体石蜡,适用于老年体弱、高血压、癫气,以及痔疮患者外科手术后服用,以免用力排便。排除肠内毒物或驱虫时,以服盐类泻药硫酸钠等较为安全有效。

(5)剧烈泻药和刺激性泻药在月经和怀孕期间应忌用,以免引起月经过多和流产。此时可用甘油栓。胃肠道溃疡、出血、伤寒病、肠结核膜炎者也应忌用泻药。

(6)泻药可用于冠状动脉闭塞或脑血管意外病人,以防止便秘和排便费力;用于痔疮患易蒙停又称盐酸洛哌丁胺胶羹。其外壳颜色为绿、灰色,内含白色粉未,是肠蠕动抑制剂。用于治疗各种病因引起的急、漫性腹泻。

易蒙停作用于肠壁的阿片受体,阻止乙酰胆碱和前列腺素的释放,从而抑制肠蠕动,延长肠内容物的滞留时间,增加水和电解质的吸收。易蒙停还可增加肛门括约肌的张力,因此可抑制大便失禁和便急,也用于肛门直肠手术的病人。

易蒙停易为肠壁吸收,几乎全部进入肝脏代谢。代谢物主要通过胆汁经粪便排泄。由于它有明显的“首过代谢作用”,原型药的血液浓度很低。人体的消除半衰期为10.8小时,因此它没有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亦不影响正常的肠道生理菌群。

易蒙停适用于成人和5岁以上儿童。急性腹泻起始剂量:成人2粒,儿童1粒,以后每次不成形便后1粒。慢性腹泻起始剂量:成人为2粒,儿童1粒,以后可调节每日剂量至维持在每日1~2次正常大便,一般维持剂量为每日1~6粒。每日最大剂量成人不超过8粒,儿童不超过每20千克体重3粒。

若能严格遵循推荐的剂量并注意禁忌症,即使长期使用,亦无明显不良反应,偶有胃肠不适、恶心、呕吐、便秘、头晕、口于、皮疹。

者,以维持粪便松软,减轻疼痛和出血;用于结肠的调线或内镜检查,以清洁肠道。易蒙停止泻药有何特点?

但应该注意,易蒙停是对症治疗的药品,对引起腹泻的病因治疗仍是需要的。易蒙停不能用于伴有高热和脓血便的急性细菌性痢疾,肠梗阻或便秘、发生胃肠胀气的严重脱水的小儿,急性渍疡性结肠炎以及广谱抗菌素引起的伪膜性肠炎。对于应避免使用肠蠕动抑制剂的患者亦禁用本品。急性腹泻,如果服用本品48小时后,临床症状无改善者,应寻找原因,不应继续服用。

如何正确使用止泻药?

常用的止泻药物可分为两类:①减轻对肠粘膜刺激的止泻药,如鞣酸、鞣酸蛋白、次碳酸铋等。②抑制肠蠕动的止泻药,如复方樟脑酊、苯乙胍啶(止泻灵)等。在使用止泻药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1)腹泻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它有利于清除肠道的刺激性物质和毒性物质。因此,治疗时应针对病因,不宜依赖止泻药。如果是肠道细菌感染所引起的腹泻,应首先选用抗菌药物治疗。(2)剧烈而持久的腹泻,会导致体内水和电解质的丢失及紊乱,可引起酸中毒甚至虚脱等。因此在对症治疗的同时,还可适当应用止泻药以控制症状。

(3)如果是饮食不当引起消化不良或胃肠功能紊乱的腹泻,应采用非特异性止泻药。如鞣酸蛋白,作用于肠道非炎症性粘膜,使蛋自质凝固而形成保护膜,减轻肠道内容物对肠壁的刺激而阻止下泻。又如次碳酸铋,具有保护胃肠粘膜的作用而发挥止泻功能。

(4)抑制肠道蠕动的药物,以含吗啡的制剂较有效。临床上常用的有复方樟脑酊等,但它不宜用于感染性腹泻。苯乙胍啶可通过抑制肠管的运动而止泻,但长期服用可致依赖性。近年来使用的易蒙停,能抑制肠蠕动及收缩,是一种极强的长效抗腹泻药。但肝功不全者应慎用,12个月以下婴儿禁用。

可引起胃肠遭不良反应的药物有哪些?

许多药物均可引起胃肠道的不良反应,现列举如下。

(1)可引起胃肠道出血倾向的药物有:阿司匹林、消炎痛、保泰松、氯灭酸、布洛芬、利尿酸、利血平、氯化钾、氢化可的松、强的松、地塞米松、左旋多巴、酚酞、双香豆素、腹蛇抗栓酶、薪蛇酶、藻酸二脂钠、呋喃丙胺、环磷酞胺、甲氨喋呤、多粘菌素、对氨基水杨酸等。

(2)可引起恶心呕吐的药物有:红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灰黄霉素、青霉紊、氯霉素、磺胺类、甲氧苄胺嘧啶、雌激紊、孕激素、前列腺素、苯妥英钠、阿司匹林、杜冷丁、氯化钾、左旋多巴、强心苷、奎尼丁、慢心律、异搏定、心可走、消胆安、安妥明、利尿酸、安体舒通、氯化按、氨茶碱、痰易净、色甘酸钠、谷氨酸、止血环酸、甲苯磺了豚、奎宁、维生素C、乙氨嘧啶、灭滴灵、呋喃丙胺、海群生、驱虫灵、四咪脞、氮芥、环磷酞胺、氟脲嘧啶、6-硫基嘌呤。

(3)可引起腹泻的药物有:红霉素、四环素、灰黄霉素、新生霉素、磺胺类、抗组织胺药(如苯海拉明等)、甲基多巴、优降宁、奎尼丁、浪子胺、安妥明、消胆安、利尿酸、安体舒通、速尿、甲苯磺丁脲、维生素C、前列腺素、灭滴灵、扑蛲灵、呋喃丙胺、6-硫基膘吟、5一氟脲嘧啶等。

(4)可引起腹痛的药物有:雌激素、脑垂体后叶素、酚酞、铁剂、灭滴灵、扑蛲灵、四咪脞、氯化钾、氟脲嘧啶等。

(5)可引起便秘的药物有:抗组织胺药、异搏定、消胆安、咳必清、碳酸钙、氢氧化铝、铁剂。

消化系统疾病用药分析 篇3

【关键词】呼吸系统疾病;用药问题;护理问题;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325-02

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许多疾病呈慢性病程,是我国总人口死亡原因的前5位因素之一。支气管哮喘近年呈现增高趋势,肺癌发病率递增率居各种恶性肿瘤的首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1]。因此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是医务工作者的重点。本文通过近1年来2013年1月~2014年1月每周护理质量控制检查及健康教育抽查,对患者常见用药问题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提高了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治疗效果,降低了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复发率,对患者生活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现对患者常见用药问题及护理对策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对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呼吸科住院患者每周三随机抽取3名意识清楚能独立回答问题为提问对象,共计抽取86名进行调查。其中男性72例,女性14例。其中参合农民26名,城镇职工60名;首次住院30名,多次住院患者56人;哮喘患者24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8名,肺癌保守治疗18人,术后化疗6人。

1.2 方法 自行设计问题进行床旁调查。每周三上午以访谈、提问方式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医嘱上药物的名称、剂量、方法、时间、注意事项、副作用、健康教育内容。

2 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城镇居民及多次住院者保健意识强,回答正确率高,达83%;参合农民及首次住院者没有预防保健及用药常识,回答正确率仅为23%。用药存在问题有:部分哮喘及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对定量气雾剂使用不重视、不正确;有肿瘤化疗患者液体外渗;有口服药漏服;有自行加减药物;有止咳化痰口服药服用顺序方法不正确等用药问题。

3 护理对策

3.1 病人自身因素方面存在安全隐患

3.1.1部分老年患者首次住院不能正常服用口服药,住院期间自行服药,有次数多达4-5次的,种类多达5-6种的,对药物有依赖性,也有漏服的,部分慢性肺阻塞肺疾病患者对定量气雾剂使用不重视、不正确。

3.1.2由于老年人视力、记忆力、精神状况减退,有的缺乏家庭成员的帮助和监督,对疾病的认知不成熟,口服药及吸入剂不重视。

3.2 护士工作不到位,健康知识缺乏

3.2.1护士对患者的服药能力、独立能力、认识程度评估不足,在工作中不能及时了解病人需求,在服药过程中,未能尽到服药到口原则。护士一定要严格执行给药规程,亲自照顾服下,能自理者在服药卡上清楚标明方法、时间,也可实施行为监测,服药行为与日常生活习惯联系起来,使用闹铃或小卡片提醒患者按时服药,也可鼓励患者写服药日记[2]。对出院后需继续服药者,应采取口头或书面形式向患者及家属认真做好服药指导。

3.2.2对肿瘤化疗患者静脉穿刺时,不能正确评估患者的血管情况。输注化疗药物前,对病人血管做充分的评估,并由技术熟练的护师操作,家属要悉心照顾患者,一旦外渗及时处理。对癌痛患者要注意用药原则,口服用药可減少注射的不适,按时有规律给药,并且一定要个体化,注重疗效,选择合适剂量。

3.2.3护士健康教育知识要全面。 对药物的正确用法、保存、不良反应的观察,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要有针对性,耐心细致、形式多样,使患者要乐于接受,形象、多次、反复进行,及时改变不良用药习惯和方法。

3.3 加强护士药物知识学习及安全意识

3.3.1护士要掌握呼吸系统常见药物的用法、剂量、注意事项、禁忌症、毒副反应,对新使用药物要加强学习,熟悉并掌握。用药、服药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有疑问医嘱问清后方可执行,除抢救外一律不执行口头医嘱,交接班时要重点交接特殊药物使用患者的情况。

3.3.2护士一定要有风险防范意识,止咳药有成瘾性,排痰困难者一定不要自行服用强镇咳药,以免加重呼吸阻塞。一定要询问有无用药史,严格准确执行医嘱,并观察药物毒性反应,化疗患者要建立巡视登记卡。吸入药物技术一定要掌握,吸入后漱口,以免形成口腔炎。茶碱类浓度不易过高过快,及时监测血药浓度;祛痰药溴己新有转氨酶升高者及时复查肝功。使用抗生素及时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二氧化碳潴留、呼吸道分泌物多的重症病人慎用镇静剂、催眠药,使用排钾利尿药要及时,督促病人遵医嘱补钾。

3.3.3对患者家属进行安全用药宣教。主动向他们宣传安全用药知识,使其了解药物一般作用和不良反应,在交流中了解和分析患者用药过程中易发生的隐患[3],告诉他们预防措施,提高他们用药安全性,从而提高病人安全目标,减少纠纷。

4 结论

为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充分发挥药物治疗作用,护士的作用不言而喻。因为护士与患者接触的时间最多,这就要求护士必须掌握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的药物知识和不同人群用药需求,更要根据个性化做好健康宣教,为保障患者健康提供更人性化、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 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106.

[2] 孙建萍. 老年护理[M]. 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5-100.

消化系统疾病的不合理用药病例分析 篇4

1 病例分析

1.1 实例1:

患者女性, 57岁, 临床诊断: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治疗方案:泮托拉唑钠肠溶片20 mg, 口服, 每天2次;阿莫西林分散片1 g, 口服, 每天2次;克拉霉素缓释片1 g, 口服, 每天1次;枸橼酸莫沙必利片5 mg, 口服, 每天3次、餐前30 min服;胶体果胶铋颗粒0.15 g口服每天4次餐后30 min服。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给予泮托拉唑钠肠溶片20 mg, 属于剂量不足。最新推荐治疗方案[1]应为40 mg、每天2次, 以提高根除率。克拉霉素缓释片1 g, 每天1次, 存在药品剂型, 频次与数量不适宜, 建议使用克拉霉素片0.5 g, 每天2次, 以提高根除率, 降低耐药性[1]。泮托拉唑钠肠溶片与枸橼酸莫沙必利片伍用, 虽可增加疗效, 但促动力药加速胃肠蠕动, 可能减少肠溶片在特定部位的吸收。质子泵抑制剂的抑酸作用会降低促动力药的生物利用度, 合用应至少间隔1.5~2 h。质子泵抑制剂与铋剂合用, 两药同服铋剂因失去酸性环境而不能发挥作用[2]。因此, 建议铋剂不宜与质子泵抑制剂同服。

1.2 实例2:

患者女性, 46岁, 临床诊断:腰椎病;胃炎。药物治疗方案:金刚藤颗粒7 g, 口服, 每天3次;泮托拉唑钠肠溶片20 mg, 口服, 每早1次;莫沙必利片5 mg, 口服, 每天3次, 餐前30 min服;胃苏颗粒5 g, 口服, 每天3次。

腰椎病、胃炎给予金刚藤颗粒, 存在适应证与诊断或病情不符。该药用于附件炎和附件炎性包块及妇科多种炎症, 并无抗幽门螺杆菌作用, 应予以细化完善补充诊断。胃苏颗粒主治气滞型胃脘胀痛, 用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见上述症状者。具有抗胃溃疡、增强肠管蠕动和收缩力等作用[3,4], 与泮托拉唑钠肠溶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的药理作用存在重复。中成药与西药的联合使用, 应遵循药效互补原则及增效减毒原则。泮托拉唑钠肠溶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伍用, 应至少间隔1.5~2 h, 错开口服达峰时间使用, 以避免药物相互作用而影响疗效。

1.3实例3:

患者女性, 50岁, 临床诊断:慢性胃肠炎。药物治疗方案:泮托拉唑钠肠溶片20 mg, 口服, 每天2次;穿王消炎片4片, 口服, 每天3次;健胃消食片1.5 g, 口服, 每天3次, 餐前30 min服;莫沙必利片5 mg, 口服, 每天3次, 餐前30 min服;铝碳酸镁颗粒0.5 g, 口服, 每天3次, 餐后30 min服。

适应证与诊断或病情不符。穿王消炎片用于痰热咳喘, 腹痛, 以及急慢性扁桃体炎、咽喉炎、肺炎、急性肠胃炎、急性菌痢见以上症状者。慢性肠炎病因可为微生物感染或变态反应等所致。而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致病的重要因素, 穿王消炎片用于治疗慢性胃肠炎, 缺乏治疗学的药理基础, 宜选用性价比高的国家基本药抗菌治疗。泮托拉唑钠肠溶片20 mg, 每天2次, 存在给药剂量低、频次过高, 应常规剂量1次40 mg, 1天1次, 早餐前服用。泮托拉唑钠肠溶片伍用铝碳酸镁颗粒, 影响前者在特定部位即肠道吸收, 使用泮托拉唑一般不宜同服其他抗酸剂。对于第一代质子泵抑制剂引起夜间酸突破现象, 建议在应用泮托拉唑的基础上, 睡前加用雷尼替丁150 mg, 以求在不同环节同时抑酸, 从而降低夜间酸突破现象的发生率[5]。

1.4 实例4:

患者女性, 9个月, 门诊儿科, 临床诊断:急性肠炎。药物治疗方案:参苓白术颗粒1 g, 口服, 每天3次;醒脾养儿颗粒2 g, 口服, 每天2次;蒙脱石散1 g, 口服, 每天3次, 餐前30 min服。

参苓白术颗粒与醒脾养儿颗粒, 两药均有抑制胃肠运动、抗应激、调节免疫功能等药理作用, 均可用于治疗泄泻、厌食[6], 重复用药且不符合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多种中成药的联合应用, 应遵循药效互补原则及增效减毒原则。

1.5 实例5:

患者女性, 33岁, 临床诊断:慢性胃肠炎。药物治疗方案: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0.2 g静脉输液, 每天2次;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注射用泮托拉唑钠40 mg静脉输液, 每天2次;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1.2 g静脉输液, 每天3次。

阿米卡星加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注射, 缺乏联合用药指证。临床除对症治疗外, 常用的抗菌药物有阿莫西林、甲硝唑、呋喃唑酮、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 给予口服即可。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加5%葡萄糖注射液, 存在溶媒选用不当, 不能与含有上述物质的溶液混合。

2 讨论

临床消化系统用药最常见最容易忽视的问题主要是不适当的联合用药, 忽略药物间相互作用。虽然医师是合理用药的主要责任者, 掌握着临床用药的决定权, 但药师和护士在合理用药中同样肩负重责。必须先从医护人员抓起, 加强药学知识学习, 定期开展相关知识讲座, 不断提高临床医师及药师的用药水平, 有效改善或避免发生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现象。同时, 临床医师要尽量减少不合理用药因素, 注意事项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临床药师在日常工作中应保持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 与医护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由点到面地逐步开展工作。通过参与临床会诊或治疗, 利用自身对药物治疗学、药动学、药效学方面的专业知识, 提出合理的药物治疗建议, 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 较好体现了临床药师所提供药学服务。

摘要:目的 为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消化系统疾病用药。方法 通过临床药师在药学查房, 医嘱审查中收集的具有代表性的消化科不合理用药的医嘱, 进行详细的用药分析。结果 消化系统疾病用药医嘱存在不合理使用现象。包括无指征使用药、选药不当、用药方法不当、相互作用等。结论 通过临床药师医嘱分析, 参与药物治疗过程, 从药物的适应证、药代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配伍禁忌等方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能够及时发现临床消化系统疾病不合理应用现象, 提高医师药物治疗水平, 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关键词:消化系统疾病,不合理用药,用药分析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旋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J].中华医学会消化杂志, 2012, 32 (10) :655-601.

[2]中国国家处方集编委会.中国国家处方集 (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 [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158-159.

[3]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临床用药须知 (中药成方制剂卷)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391-392.

[4]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编委会.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中成药)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129.

[5]牛春燕, 罗金燕, 木尼拉, 等.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质子泵抑制剂对消化性溃疡患者抑酸效应的关系[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7, 15 (19) :2151-2155.

过敏性疾病怎样用药 篇5

春末夏初天气回暖,花粉飞扬,虫螨孳生,是过敏性疾病的高发季节。为此,笔者就几种常用的抗过敏非处方药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氯苯那敏(扑尔敏、马来酸氯苯那敏):过敏伴感冒者最适用

其特点是抗组胺作用较强,用量小,且有中等程度的镇静和抗胆碱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各种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鼻窦炎、荨麻疹、过敏性药疹或湿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以及虫咬所致的皮肤瘙痒等);此外,还可与感冒药合用以解除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

用法:片剂,成人每次4毫克,口服,每天3次。

注意:不良反应较轻,除抗组胺常见的中枢抑制作用(如镇静、嗜睡、乏力等)和抗胆碱作用(如口干、视力模糊、尿潴留、便秘等)外,还偶有出血倾向、过敏等。饮酒和服用中枢抑制药(如安定等)可使本药作用增强,故服药期间不宜服中枢抑制药和饮酒。高空作业、驾驶车辆和精密仪器操作者慎用,对本药过敏者禁用。值得提醒的是,在一些感冒药(如复方感冒灵、维C银翘片、速效伤风胶囊等)中也含有少量扑尔敏,欲加用本药辅治感冒者应注意。

苯海拉明(苯那君、可他敏):过敏伴失眠、呕吐、帕金森病者最适用

其特点为能对抗组胺对血管、胃肠、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还有较强的中枢抑制、镇吐和抗胆碱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各种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药疹、过敏性湿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和荨麻疹等);此外,还可用于失眠、帕金森病(震颤麻痹)所致的锥体外系症状(如“搓丸样”动作)以及防晕止呕(晕动病)。

用法:片剂,成人每次25~50毫克口服,每天2~3次,饭后服。儿童体重超过9.1公斤者每次12.5~25毫克,每天3~4次。另有乳膏制剂外用于虫咬、神经性皮炎和瘙痒症等。

注意:不良反应主要为头晕、嗜睡、口干、疲倦等,停药或减量可消失;偶有皮疹、粒细胞减少;长期使用(6个月以上)可引起贫血。除苯海拉明外,还有茶苯海明(乘晕宁、晕海宁)、溴苯海拉明可供选用。

氯雷他定(诺羟他定、克敏能):驾驶车辆和高空、精细作业者最适用

特点是起效快,效果强而持久。作用比特非那定(同为抗外周组胺H1受体药,无镇静作用)以及之前因引起多例不良反应而名噪一时的阿司咪唑(息斯敏)都强。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但可出现乳汁中),无镇静作用,故特别适用于驾驶车辆和高空、精细作业者;对乙醇无强化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急慢性荨麻疹、花粉过敏症以及其他过敏性皮肤病。

用法:片剂,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每次10毫克,每天1次,空腹服。日夜均有发作者,可每次5毫克,早晚各1次。或用复方氯雷他定片,每次1片,每天2次。

注意:不良反应可有口干、头痛;偶有肝功能异常(减量可消失),罕有多形红斑和全身过敏者。对本药过敏者禁用;2岁以下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另本药虽对乙醇无强化作用,但服药期间饮酒可引起严重嗜睡,应注意。除氯雷他定外,还有地氯雷他定可供选用。

左卡巴斯汀(立复汀):治疗和预防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最适用

特点是起效快,抗组胺作用强而持久,使用一次可维持数小时。临床上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

用法:(1)用于过敏性鼻炎,喷鼻,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常用量为每个鼻孔喷2下,每天2次,必要时增至每个鼻孔喷2下,每天3~4次,连续用药直到症状消失。(2)用于过敏性结膜炎,滴眼,每次1滴,每天2~4次。

注意:不良反应常见的有一过性局部刺激(如鼻、眼刺痛或烧灼感,偶有头痛、乏力或嗜睡);对本药过敏者禁用;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12岁以下儿童不宜使用。不排除与酒精有轻微相互作用。除左卡巴斯汀外,还有氮卓司汀可供选用。

色甘酸钠(咽泰、咳乐钠):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食物过敏适用

特点是可稳定肥大细胞细胞膜,阻止肥大细胞脱颗粒,从而抑制组胺、5-羟色胺、慢反应物质等过敏介质释放,阻断过敏介质对组织的不良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预防过敏哮喘发作,减轻症状,增强对运动的耐受力,对糖皮质激素依赖者可减少用量甚至完全停用;对慢性难治性儿童哮喘大都部分或完全缓解。但起效慢,须连续用药数日方起效;对已发作者无效。临床上广泛用于过敏性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以及食物过敏。

用法:(1)用于支气管哮喘,干粉剂,喷雾吸入,成人每次20毫克(喷1下),每天4次;症状缓解后减至每天2~3次;维持量每天1次;儿童,5岁以上同成人,5岁以下慎用。(2)用于过敏性鼻炎,干粉剂,鼻吸入,每次10毫克(轻喷1下),每天4次;或2%~4%溶液滴鼻或喷雾,每次滴1滴或喷1下(5毫克),每天6次。(3)用于食物过敏,成人每次200毫克,每天4次,饭前服;2岁以上儿童每次100毫克,每天4次;如2~3周疗效不显可增加剂量,但每次不超过40毫克/公斤,症状缓解后减量。(4)用于皮肤瘙痒,用5%~10%软膏涂于患处,每天2次。此外还可用2%~4%滴眼剂滴眼,每天数次。

注意:不良反应偶有头晕、恶心、关节痛等。对本药过敏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肝肾功能减退者减量。除色甘酸钠外,还有色羟丙钠可供选用。

治疗过敏性疾病用药除上述外,还有五维甘草那敏胶囊、苯海拉明薄荷脑糖桨等,因篇幅有限,在此不一一列举。症状严重或经上述用药未见明显好转者,最好联用维生素(如维生素B6、维生素C)、糖皮质激素(处方药,须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使用)和H2受体拮抗剂(如西米替丁),必要时到医院就诊。

消化系统疾病用药分析 篇6

1 药学服务中生殖系统疾病预防的意义和措施

1.1 药学服务中生殖系统疾病预防的意义

随着21世纪社会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变化,人们的就医观念与时俱进,不再满足传统的到医院挂号就诊。随着新医改的开始,国家提倡大病上医院,小病上社区医院,就近看病,大医院看病人山人海的现象将会一去不复返。社会药店中的药师和驻店医师、店员的药学服务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妇女地位的不断提高,近年世界人口日的主题是普及生殖健康服务,生殖健康问题是关系到下一代的人口大计,只有身心健康的母亲,才能孕育出健康的下一代,社会才能和谐发展[3]。目前国家又开放了二胎政策,关于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预防更显得极为重要。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而很多消费者为了节省时间,不会立即去医院,而更多的是选择离家很近的社会药店或社区医院来就诊。有很多生殖系统疾病由于患者个人隐私的问题,会直接在药店面对药师或驻店店员进行咨询,一些常见的疾病都能很好的控制并治愈。

1.2 药学服务中生殖系统疾病预防的措施

开展药学服务面对面活动,强化合理用药,建立防病于未然的观念,减少药源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群众生殖系统常见病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尤其对乡镇周边的留守妇女和老人要开展药学面对面服务,针对药学服务中出现的以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子宫肌瘤为主要妇女疾病的普遍现象,加强预防宣传避孕节育与合理用药,正确使用计划生育药品及药具,减少炎性疾病的发病率,保护妇女身心健康。社会药店中的执业药师或驻店医师应对门店周边的已婚育龄妇女建立健康个人档案,进行定期的药学服务追踪并进行评估,进行定期的以社区为单位的药学咨询服务,现场解答患者实际用药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用药错误,及时纠正。如果患者不能到店,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驻店医师远程诊疗,驻店药师远程审方和送药上门服务。驻店药师应定期回访,面对面给予用药的咨询服务,使药学服务落到实处。

药学服务的好坏与患者的密切合作程度有着很大的关系,与患者良好的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用药前药学工作者应向患者做详细而全面的交代,包括必要的用药示范和讲解。另外要准确地把握患者的心理特征,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产生的过分焦虑而影响到药物治疗的顺利实施,对于不必要的疑惑应积极开导,敏锐地发现药物使用中的不安全因素,确保群众用药治疗的依从性和安全性得到落实,特别是一些老年患者更是要耐心的讲解,尽量用长效制剂来增加用药的依从性,减少用药次数,保证用药效果。

2 合理用药

2.1 根据疾病情况不同选择用药

以妇科生殖系统疾病为例,最常见的生殖系统疾病分为:妇科炎性反应、人工流产、性病、月经不调、不孕不育、妇科整形、妇科肿瘤等7大类别。妇科炎性反应中阴道感染根据病原体的不同分为细菌性、念珠菌性和滴虫性阴道炎。临床用药应根据医院的细菌培养结果进行选择用药。不少患者在未去医院作镜检和细菌培养的情况下,根据症状自行选药,常耽误了病情的治疗。这时药学人员的专业服务和提醒就非常重要。如为起病初期,应首选阴道局部用药(栓剂或泡腾剂),合并细菌、念珠菌感染则需联合用药,使用2种抗菌药物。因阴道炎常伴有泌尿系统感染,单纯局部用药不易彻底消灭滴虫,需口服药和外用药联合应用方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以常见的妇科子宫肌瘤为例,有很多患者在不去医院作手术的情况下,自行去药店购药,在药店药师的询问下能够正确服用药物控制,但子宫肌瘤是多发妇科肿瘤,也有恶变的可能,因此需要药师耐心的询问病情,督促患者定期上医院随诊,观察肌瘤的大小和发展变化,配合医师治疗。

2.2 抗菌药物的应用

目前,根据卫生部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4]规定,抗菌药物的使用必须要有临床指征。笔者药学实践中遇到不少患者到药店自行选择抗菌药物,在不明确是否细菌感染时应用抗生素,甚至联合应用抗生素;有的患者长期大量服用抗生素,造成抗药性和自身免疫力低下及药源性肝损伤和肾损伤。抗生素的滥用造成超级耐药细菌的产生,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不仅导致疗效降低,增加药源性不良反应和药物资源的浪费。抗菌药物应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进行合理使用。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对限制级别的抗菌药物,须由具有专业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医师在临床使用限制级别抗菌药物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师严格审核处方,避免药源性不良反应的发生,如发现新的不良反应应及时向上一级药监部门上报[5]。

2.3 外用药物的应用

生殖系统疾病应用口服药的效果弱于联合外用药物的效果,因外用栓剂或药膏、洗剂可以直接作用于局部,不良反应少,疗效肯定,联合全身用药,两种剂型联合使用会缩短疗程,具有减少全身用药不良反应等优点而易为患者和医师所接受[6,7]。妇科外用剂型很多,包括栓剂、软膏剂、泡腾剂、胶囊剂、洗剂、喷雾剂等。临床应根据不同的适应证和作用效果选择使用。由于外用药通过直肠吸收或皮肤透皮吸收,避免了口服药物的胃肠道首关消除作用,药效直达患处,会缩短病程。外用药物剂型在制剂过程中添加的赋形剂成分复杂,为了防止不同药物、不同基质、不同辅料之间发生配伍变化,应尽可能避免几种外用药物同一时间使用,使用时应注意中药制剂和西药制剂也应分开使用[8]。

2.4 各种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很多,首先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药师沟通配合治疗的程度,很大程度影响治疗的效果;其次是给药途径、给药时间和次数、配伍用药。药物的配伍禁忌,在疾病中极为重要。例如不可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合用的酸性药物如盐酸氯丙嗪、四环素类的注射液,碱性药液如磺胺药、碳酸氢钠注射液,氧化剂如高锰酸钾,头孢类抗生素不能与维生素C合用,合用使维生素C药效降低。目前中药制剂的广泛应用,因中药所含化学成分复杂,与西药服用极易引起不良反应,故临床使用时应慎重。临床用药还应考虑时间因素,选择最佳给药时间,如消炎药应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和浓度给药,以使药物得到充分分解吸收,对老年患者尽量选择长效制剂,达到平稳的血药浓度,减少不良反应。用药过程中还应注意含乙醇饮料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2.5 剂型选择和给药次序

在治疗生殖系统疾病时,需要掌握药物剂型、药物性质、治疗原则等环节,通常情况下,生殖系统的感染以口服、静脉滴注抗炎药和外用栓剂等联合用药为主,如盆腔炎和附件炎除了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替硝唑等抗炎药以外,还要外用灌洗剂进行阴道冲洗,以清洁局部,减少分泌物,再联合用阴道栓剂[9]。灌洗剂的选择也有讲究,如滴虫性阴道炎宜用酸性洗液冲洗。给药时不要重复多次给药或间隔时间过短,以免引起药物积蓄中毒,引发不良反应[10]。

通过药师的药学服务和计生部门、医药部门的技术指导和宣传工作,通过各种形式,通俗易懂、简便易行的宣传药物的科学知识,从而使广大患者能够进一步了解生殖系统疾病的预防与合理用药,大大降低疾病患病率。

参考文献

[1]张亦心,路庆章,吕丽华,等.河北省农村已婚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调查[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9,17(6):378-348.

[2]徐国斌,于玉领,赵东,等.安徽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系统疾病和乳腺疾病的现况调查[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0,18(1):27-31.

[3]周静霞.打造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新品牌-“世代服务”[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7,15(5):270-271.

[4]中华医学会,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J].中华医学杂志,2004,84(23):2026-2056.

[5]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EB].2009.

[6]叶爱云.浅谈计划生育服务中农村妇女病预防及合理用药[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14(9):36-37.

[7]孙璟.计划生育部门开展药学服务的体会[J].求医用药,2012,10(12):247-248.

[8]吴晓玫.浅谈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现状[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7):388.

[9]殷红.计划生育服务中生殖系统疾病的合理用药[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2):143-144.

心脑血管疾病联合用药情况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心脑血管患者138例。其中男64例, 女69例;年龄45~82岁, 平均 (51.2±5.8) 岁。其中心血管疾病80例, 脑血管疾病58例。

1.2 方法

对138例患者住院治疗的315条医嘱进行统计、分析, 根据药物间作用机制以及药理反应, 分析用药的合理性以及药物的配伍禁忌。

2 结果

对315条心脑血管住院患者药物治疗医嘱监测分析, 其中301条医嘱药物的联合使用合理, 14条医嘱存在不合理情况 (见表1) 。

3 讨论

3.1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常与以下因素相关

(1)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是动脉管壁增厚或变硬, 管壁因此而变细。当血压骤然升高时, 变细的血管不能承受其改变带来的压力, 而发生血管的破裂;或存在微动脉瘤, 当血液流变学发生改变是, 微动脉瘤出现破裂[2]。 (2) 血液黏稠:因个人生活习惯, 摄入脂肪过多、缺乏体育运动, 酗酒等造成机体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血液流动速度降低, 血黏度过高, 造成心脑血管供血不足, 引发疾病。 (3) 吸烟:香烟中烟碱可促使血浆肾上腺素含量上升, 血小板积聚, 内皮细胞收缩, 引发血压及血黏度升高。除此与精神、肥胖等有一定的相关性。

3.2 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分内外科治疗

内科治疗包括: (1) 降压:降低血压, 控制血压并维持在一定的水平, 避免血压波动过大。常用的降压药分为:①利尿降压药;②交感神经抑制药;③ACEI类药;④钙拮抗药。用药避免使用单一的作用原理, 长久服药造成其效果减弱、甚至产生严重不良反应;有实验证明卡托普利联合叫达帕胺还具有一定的器官保护作用, 可有效的改善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 (2) 降脂:降低血脂, 避免血液过于黏稠, 导致供血不足, 常用的为他汀类, 有实验证明该药有抗血小板和抗血栓形成、治疗ACS、保护心肌的作用, 是目前惟一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病死率的调脂药, 可作为心脑血管病一级或二级预防治疗药[3]。 (3) 抗凝:常用的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华法林今年来也逐渐被应用在心脑血管疾病中, 通过抵抗血小板积聚, 避免血栓形成。而且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支架植入术后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除此之之外需根据患者的情况合理选用相应的药物, 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可选用正性肌力药物。外科治疗:如血肿清除术, 支架植入术等, 然内科治疗贯穿整个病程, 外科治疗术前术后均需进行相应的内科治疗, 避免术后再发。

3.3 按药物间作用分析

(1) 合理用药:①利尿剂合理应用:噻嗪类药物, 迅速的排出钠, 减少血液有效容量, 从而降低血管阻力, 减少回心血流, 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然其易引发电解质及脂代谢的紊乱, 低钾血症是最典型的不良反应, 噻嗪类联合保钾利尿剂, 不仅可增加药效, 还可以避免发生低钾现象。②利尿剂与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会具有缩血管作用, 而且还可造成肾钠排出减少, 易发生心动过缓。利尿剂可以拮抗缩血管作用, 降低其造成的管壁张力, 加快心率。两药联合, 互补不足。③CCB与ACEI:二氢吡啶类具有较强的降压作用, 扩张动脉, 降低外周阻力。ACEI则是通过影响RAAS系统来扩张静脉, 促进水钠排泄, 可以消除CCB造成的下肢部位水肿等不良反应。④α1-受体阻滞剂与β-受体阻滞剂:两种阻滞剂选择性的作用于α1和β受体, 前者可影响外周动静脉, 使血管扩张, 血压下降, 降低心脏负荷, 然其首服易致体位性低血压, 引发心率加快;后者降压的同时会引发与前者相反的不良反应, 如心率减慢等。两者合用不良反应相互抵消。⑤抗凝药物合理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支架植入术后最常用药物, 其药效持久、作用力强, 可以明显的降低血小板发生积聚现象, 对心脑血管疾病预防血栓的形成等方面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有研究表明其对AMI治疗显著, 降低冠状动脉再闭塞率、再发梗死率和死亡率。 (2) 不合理用药:①卡托普利与地高辛:地高辛为洋地黄类正性肌力作用的药物, 其不良反应较大, 安全血药浓度范围小, 与卡托普利联合应用时, 可使其血药浓度升高, 易发生药物中毒现象。②地西泮与硫酸阿托品 (注射液) :地西泮多以二丙醇为溶解媒介, 后者为水溶性, 两者混合, 会发生沉淀反应。

综上所述, 心脑血管疾病病因复杂多变, 其治疗原则为降低血压、血液黏稠度、防治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针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病因、病机, 采用相应正确的联合用药, 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扎克尔.祖库拉.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分析及治疗[J].中外健康文摘, 2010, 7 (24) :166-167.

[2]吕远.心脑血管疾病住院成人患者的临床调查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23) :47-48.

消化系统疾病用药分析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心脑血管类疾病患者112例,其中67例年龄>60岁的老年人,且10例伴有意识障碍、言语不清以及偏瘫等后遗症。1例在治疗的期间出现复发的状况,最后安全的离院。

1.2 合理用药方法

1.2.1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合理用药的方法

近年来,临床中用于治疗高血压患者的主要药物包括五种。(1)对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进行应用。其主要用于治疗ACE导致的咳嗽、蛋白尿、左室肥厚、2型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并微量白蛋白尿等方面的疾病。其亦为临床中较为广泛使用的一类药物,同ACEI类的药物类似,均不可用于双侧肾动脉的狭窄、妊娠以及高血钾等疾病患者。(2)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进行运用。其可用在蛋白尿、充血性的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治疗。其亦为较广在临床中使用的药物。(3)对钙通道阻滞剂进行运用。单纯收缩期的高血压、周围血管病、妊娠的高血压以及老年高血压等疾病均可使用二氢吡啶类的药物,且占较大的比例以及未具有绝对禁忌证的存在,所以在临床上也广泛使用。(4)对β受体阻滞剂进行应用。其可用在妊娠性的高血压、快速的心律失常、充血性的心力衰竭、心梗后以及心绞痛等疾病。然而因为此类药物具有将心率减慢的功效,所以在2~3度房室传导阻滞禁止对其使用。此外,此类药物将导致支气管收缩现象的发生,所以禁止将其使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哮喘等疾病患者。(5)对利尿剂进行运用。老年高血压的单纯收缩期以及充血性的心力衰竭等可运用噻嗪类的利尿剂,却不可将其用在对痛风患者的诊治中。

1.2.2 对血脂异常患者进行合理用药方法

在临床目前对血脂异常患者进行治疗的主要药物包括如下六种。(1)对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进行运用。例如对依折麦布进行运用,其具有将LDL-C以及血清TC等有效降低的功效。(2)对胆汁酸结合树脂的树脂类进行运用。主要包括考来烯胺以及考来替泊,在LDL-C升高患者中较多运用。因为较多药物可以同该类药物相互作用,所以对该类药物进行服用的前2 h或者服用之后4 h才可对其他药物进行服用。(3)对阿昔莫司以及烟酸等烟酸类进行运用。(4)对吉非罗齐、苯扎贝特以及非诺贝特等贝特类进行服用。这类药物具有将患者HDL-C升高以及将其TG降低的功效。该类药物具有将HDL-C升高以及将LDL-C、TG、TC等降低的功效。(5)对辛伐他汀、普伐他汀以及洛伐他汀等他汀类进行运用。该类药物具有将LDL-C降低的功效。由于中午时具有最低的胆固醇合成以及午夜时具有最高的胆固醇合成,所以晚间服用此类药物较为适宜。但是除了阿托伐他汀钙,因为其可服用于一天中任何时间段。(6)对其他类进行运用。例如存在于植物油以及海洋生物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以及作为抗氧化剂的普罗布考,通常将其作为辅助性的药物进行治疗。只有在医师指导下,才可进行药物的治疗。且注意对血脂异常进行治疗的基础为对患者生活方式进行治疗性改变。应该长期坚持服用调脂药物,且不可随意的停止用药。进行药物治疗之后4~6周之内要对患者的肌磷酸激酶、肝功能以及血脂血浆水平进行复查,并且按照血脂改变对用药进行调整。

1.2.3 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合理用药的方法

对冠心病进行治疗主要的药物包括如下四种。(1)对中成药进行运用。(2)对β受体阻滞剂进行运用。(3)对钙离子拮抗剂进行运用,其为近年来对冠心病进行治疗较为常用药物。(4)对硝酸盐类进行运用。

在临床上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药物的服用治疗时应遵循一些原则。首先可以对预防性的用药方法进行使用。看球赛、讲演以及晨起刷牙等各种活动之后或者排便后是心绞痛较为常发生的阶段,所以为了对心绞痛进行预防,可在上述活动之前30 min服用药物。其次,应该依据心绞痛的发作规律对药物进行服用。如果多在夜间出现心绞痛,就不可集中于白天服用药物,而是将两次服药的间隔拉长,在睡前对硝酸甘油片进行贴用或者在睡前对最后的一片药物进行服用。再次,按照心绞痛的发作程度以及频率等特点,联合用药,例如心得安与消心痛联用,用于治疗心率增快冠心病患者,而硝心痛与心痛定联用,用于治疗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此外,要注意因为心得安以及心痛定都具有将心肌收缩力降低的功效,所以不能将此两种药物一起搭配。

2 结果

经过合理用药治疗后,112例患者安全出院,在治疗的期间1例患者出现复发的状况,但是最终安全出院,安全出院率为100%,见表1。

3 讨论

脑血管以及心脏血管疾病的统称为心脑血管的疾病,其又叫做三高症以及富贵病。大约41%~46%患有高血压的>60岁的老年人中还患有高血脂或者高血糖。较多的并发症、较高的复发率、较高的病死率、较高的致残率以及较高的发病率的四高亦多特点为心脑血管类疾病主要的特性。在我国目前>2.7亿人患心脑血管类的疾病,而每年大约300万人死因皆为患有心血管类的疾病[2]。

该类疾病主要的病因包括如下方面:较长时间的饮食习惯方面问题导致,在饮食中具有过多的醇类或者脂类。没有及时、合理的进行运动,导致醇类脂类代谢较慢,逐渐增加了体内的醇类以及脂类物质,其在血液中掺杂,堵塞了毛细血管。随着时间推移,体内醇类以及脂类物质结合于游离矿物质的离子,最终导致血栓的形成。体内的血栓容易堆积、钙化于瓶颈处或者血管拐角处。此外,越来越多的血栓缩小了血管的直径,为了维持足够的供血量,心脏就增加血压,导致高血压疾病的发生。过高的血压将造成血管崩裂,最终引起出血性的心脑血管类疾病的出现[3]。

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的心脑血管类疾病,对其需长期的用药治疗,所以应一定程度上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安全性非常有必要。对心脑血管类的疾病进行治疗首选的为有效且安全药物,因此临床上应该辩证用药,进而有效诊治心脑血管类的疾病。

在本次研究中,经过合理用药治疗后,112例患者虽然在治疗的期间1例患者出现复发的状况,但是最终均安全出院,安全出院率为100%。

综上所述,对心脑血管类疾病进行合理用药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心脑血管类疾病临床合理用药的效果。方法 资料选自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心脑血管类疾病患者112例,对所有患者的安全出院率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合理用药治疗后,112例患者虽然在治疗的期间1例出现复发的状况,但是最终均安全出院,且安全出院率为100%。结论 对心脑血管类疾病进行合理用药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使用。

关键词:心脑血管类疾病,临床,合理用药,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兴村.心脑血管类疾病临床合理用药的探讨[J].医药前沿,2012,29(29):389-390.

[2]王晶.我院心脑血管类药品应用分析[J].医学信息,2010,55(4):2590-2592.

消化系统疾病用药分析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医院计算机系统调出药名、药品编码、价格、规格、数量等。以限定日剂量 (DDD) 为指标, 求算DDDs值。部分中成药DDD值参考其说明书, DDD值参考《新编药物学》15版。采用降序排序法列出药品日均DDDs值和金额前十二位的药品。以此作为本院心血管临床用药合理性分析的资料。

1.2 调查项目

(1) 用药情况:药物名、给药途径、用法、总用药量、总用药天数、用药目的及不良反应等。 (2) 病人情况:性别、年龄、临床诊断、住院天数。 (3) 确定限定日剂量 (DDD) , 查阅新编药物学、中国药典及国外资料等参考文献中推荐的用药剂量, 然后与临床医师共同商讨确定病历中使用的心血管用药的限定日剂量。 (4) 计算方法;判断医生是否合理用药的标准选用心血管治疗的药物利用指数 (DUI) 与DDD值, 当DUI≤1即为合理。计算公式为:

DDDs (总DDD数) =总用药量/该药DDD值

DUI-DDDs/用药总天数

2 统计结果

在所选资料中心血管临床用药的出现频率, 见表1。

临床所用药物的DUI值如表2所示。

3 讨论

由上表可以看出, 本院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用药方面还是具有很强的合理性的。部分药物的DUI值虽然>1, 但是可能与用药者的并发症或者其他相关症有关。

心血管疾病复杂且容易有合并症存在, 与此对应心血管系统治疗的药物也很多, 药理的作用非常广泛, 对患者进行联合用药常常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减少剂量, 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然而, 如果联合用药不当, 会产生药物间的药理相互作用, 有的甚至是配伍的禁忌, 现就处方统计中统计资料所见, 谈下心血管疾病系统药物的合理应用。

3.1 卡托普利与某些药物的合用

(1) 卡托普利与硝苯地平联用

硝苯地平的药理作用是降低血管外周的阻力, 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卡托普利是抑制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 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 从而减弱血管紧张素的对血管的收缩, 同时, 卡托普利还可以使缓激肽分解减少, 加强舒张血管的作用, 达到降压的作用。虽然这2种药物扩张血管的机制不同, 但是血压下降的最长时间与血压回升的坡度都非常类似, 两药配伍使用效果增强能够达到血压持续降低的效果, 尤其运用于重症的原发性高血压效果良好, 而且卡托普利可以消除使用硝苯地平引起的局部水肿和心率反应[2]。

(2) 卡托普利与噻嗪利尿剂联用

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运用卡托普利能取得一定的疗效, 联用噻嗪类效果显著, 可以增加尿钠排泄, 明显降低全身的血管阻力, 其降压作用优于单纯增加卡托普利用药剂量或者单用利尿药。两药的配伍使用适用于重症的高血压患者且有利尿药耐药性的充血性心衰病人。

3.2 按昼夜节律服用心血管药物

随着研究深入, 心血管系统存在昼夜节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3], 如人的血压在下午升高, 到晚间降低, 在凌晨的时候会出现血压的小高峰。比如冠心病的发作在清晨发作的概率要远远高于其他时间, 所以冠心病并不是在1d时间内随机发生的。有相关报道表明, 心肌梗塞在清晨的发病几率是夜间发病的3倍多。从这个认知出发, 对心血管病的治疗药物的选择也要遵循生物的节律变化, 这样更取得更满意的效果。

3.3 科学评估, 明确诊断

临床对心血管疾病的合理用药的前提是明确诊断患者病情, 科学评估病情的危险程度, 并结合病人的需求, 制定出合理的临床用药决策。

3.4 安全用药的指导

认真地做好给药前的评估: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指导, 了解患者的治疗目的、基础资料, 对高危患者能够快速准确识别;对患者是否有药物禁忌进行了解, 知晓患者自己用药能力及其生理情况, 如记忆力、视力、对所用药物是否信赖, 精神状况是否正常等。

参考文献

[1]黄健, 张明雄.利用DDDs排序分析我院心血管类药物使用情况[J].中国药师, 2004, 7 (7) :554.

[2]戴闺柱.心力衰竭生物学治疗的新认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8, 28:470~472.

[3]李洛慧.老年心血管病人用药安全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 2008, 6:13~15.

消化内科常见的不合理用药问题分析 篇10

【关键词】 消化内科 不合理用药 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 R 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220-01

消化内科是患者治病的重要科室之一,消化内科合理用药与否直接关系到医疗安全和治疗效果。消化内科的患者相对较多,用药量也相对较大,很难完全避免用药不合理的情况。而新医改要求以患者为中心,保证患者的医疗服务和药物安全性,改善和提高用药的合理性。

1 资料与方法

本文选取本院自2010年1月~2014年1月消化内科患者1500例,分析用药情况。所选研究对象的所有患者都能够严格依照医嘱服药,对其分析不合理用药情况,为提高用药合理性提高依据。

2 结果

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情况 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患者共1500例,其中出现不合理用药116例,占13.53%。具体为2010年41例,占35.34%;2011年39例,占33.6%; 2012年20例,占17.24%;2013年16例,13.79%。

3 讨论

3.1 常见不合理用药的类型

3.1.1 用药量过大

最常见不合理用药情况及时用药量过大,不仅包括单词用药过大,还包括食用药物的时间比正常所需时间要长。如需要服用H2受体抗结剂时,药物有效时间为12小时,一天2次即可,而实际服用时,多数与其他药物一起,一天三次服用。

3.1.2 药效重复

科技的发展,使得药物品种繁多,但同类药物的成分不会因药品名字不同而不同,同类 药物的功能类似,为患者开处方时,很可能出现药效重复的现象。

3.1.3 联合用药影响药效

消化内科治疗时,常采用联合用药,但有时各药物成分之间相互作用,影响药效。如多巴胺受体拮抗剂会促进抑酸药物的吸收量增大,影响治疗效果,因此,使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应特别注意用量。

3.1.4 联合用药增加副作用

所有药物都会存在副作用,只是很多药物的副作用不明显或短期服用对身体没有损伤,但联合用药时,各药物成分之间向后转作用,可能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如西咪替丁和地西泮联合使用时抑制呼吸,应特别注意。

3.2 用药不合理的原因

3.2.1 药理拮抗

研究发现,很多用药不合理的原因是由于联合用药存在药理拮抗情况,如抗生素和活菌药物同时服用或抑酸药物和胃载膜保护剂同时服用时,活菌药物是能够直接补充肠道菌群的药物,主要功用是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而无肠道感染时,抗生素能杀灭活菌,致使肠道的菌群失去平衡,病情加重;而胃载膜保护剂进入胃中,在胃的酸性环境中形成保护膜,保护膜覆盖在胃载膜表面,若与西咪替丁联合服用,西咪替丁会减弱胃载膜保护剂的药效,进而影响治疗效果。

3.2.2 药动力不符

消化内科治疗中,若不能明确药动力学,患者服用药物时,有可能出现不能被消化道吸收的情况,有些药物只能被特定的消化道吸收,而有些药物只能再酸性环境中溶解,而与其他药物联合服用后,有可能因药理不合,影响药物吸收而降低药效。如若同时服用蒙脱石散和抗菌药物、碱性药物和肠溶片一起服用、抑酸药物和铁剂一起服用。蒙脱石散是用来修复消化道载膜的,服用蒙脱石散也只对消化道载膜起作用,直接作用于载膜上,而不会进入血液,随血液运行。由于蒙脱石散覆盖了消化道载膜,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他药物的吸收,虽然能够固定和清除肠道内有害物,但与其他药物同时服用时,明显降低其他药物的药效;而肠溶片的肠溶衣大多数是不溶于酸性物的,但在碱性环境中却很容易溶解释放,也因此,若将肠溶片与碱性药物同时服用,如碳酸氢钠等可能使肠溶片的肠溶衣过早的溶解释放,不仅影响药物的有效吸收浓度,还可能影响治疗效果;铁剂的溶解吸收环境需酸性的,假如同时服用抑算药物,如奥美拉哇,则容易影响药效的发挥,进而影响治疗效果。

3.2.3 理化性质不符

消化内科临床治疗时,同样不可忽视对药物物理化性质的分辨,若不加分辨只注重疾病治疗,很容易降低药物的效力,影响治疗效果。如若胃酸中和剂与阿司匹林开在同一处方,患者服用后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这是因为胃酸中和剂不仅能中和胃酸,同时也能中和酸性的阿司匹林,从而减弱了阿司匹林的药效;若处方中同时出现哮诺酮类抗生素和含阳离子制剂,同样不能很好的治疗患者,这是因为含阳离子制剂不仅降低胃中酸性的浓度,而且能够和哮诺酮类药物鳌合,影响了哮诺酮类药物的治疗效果。

3.2.4 病情与药理不符

消化内科临床研究表明,若只考虑表面指征进行药物治疗,很可能会出现药物处方错误的情况。如治疗腹泻患者时,常用的方案是联合抗生素治疗,但对其进行检查,发现肠道没有细菌感染,抗生素的服用会使患者肠道内出现菌群失衡,从而使患者腹泻更严重;另外,治疗肝硬化腹水患者时,有些患者同时患有高钾血症,若服用螺内醋治疗肝硬化腹水,由于螺内醋是保钾利尿剂,会使患者血钾浓度更高,肝硬化腹水治疗没结果前,高钾血症会更严重。

3.3 改善不合理用药的措施

3.3.1 提高医师的药理知识

加强本院药师的消化内科药物药理知识的培训与深化,进行学术交流,并定期考核,提高对药理作用的认识,降低药理拮抗的不合理用药。

3.3.2 明确药物相互作用

提高医生对药物应用不合理的警惕心,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对药物相互作用的真正了解。给患者开处方时要慎重,反复研究药物之间的药效影响情况,并明确指出应分开服用的药物和时间,服用药物的前后顺序等。

3.3.3 定期对处方进行审核

院方应加强对医生开据的处方的管理,并定期组织药师审核、研究,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并制定处理意见,同时做好审核记录,这样可以不断提升医生的水平和能力。

3.3.4 不断更新药理知识

科技的发展,对药物的认识也不断更新,藥师应积极组织研究分析临床新的药物知识,并将新的药性、药理以及适应症等情况及时传达临床医生,降低患者的治疗风险。

4 小结

医院用药不合理,对患者造成很大伤害,因此,改善医院用药情况,提高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是消化内科,全院都应加强改善用药不合理措施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陆静.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22.

[2] 钱晓宏,刘琳娜,张淡.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分析[J].医药导报,2011,30(2):262-263.

上一篇:生物化工业企业下一篇:后石油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