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旅游节日

2024-05-16

民俗文化旅游节日(精选十篇)

民俗文化旅游节日 篇1

一、崇左市节日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现状

崇左市面向东南亚, 背靠大西南, 东部接南宁市、钦州市, 北邻百色市, 中辖江州区和扶绥、大新、天、龙州、宁明5个县, 代管县级凭祥市, 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交汇点, 西与越南接壤, 中越边境线长533公里, 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大陆桥。在这片历史悠久而富有神奇色彩的土地上, 有着多个民族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1. 崇左市节日民俗中独特的歌圩文化、舞蹈文化

歌圩文化是崇左节日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崇左市地处左江流域, 是壮族歌圩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壮族人民“自古就有爱唱山歌的习俗”, 左江流域素有“歌海”之称。山歌是他们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歌圩也称歌坡, 歌会, 歌圩一般按传统的日期、地点举行。崇左市有着享有盛名的六大歌圩节:江州区壶关歌坡节、大新县下雷霜降歌圩、天等县向都霜降歌圩、宁明县纳利坡花炮节、龙州县伏波诞、江州区左州金山节, 每年赶歌圩的群众均超过10万人。每到歌坡节当天, 除了对唱内容丰富的山歌, 还有划龙船、舞狮舞龙、斗鸡、歌剧表演、球赛棋赛等民族民间文化活动。

崇左人民热情好客, 而且能歌善舞, 崇左市节日文化中的音乐和舞蹈极富民族特色, 如在龙州县有着流传了上百年的壮族古老的、特有的天琴乐器, 天琴艺术已于2007年被列入广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舞蹈形式多样:有自娱自乐性舞蹈、祭祀或带有宗教色彩性舞蹈以及大众化的广场性舞蹈等, 如师公舞、采茶舞、春牛舞、擂鼓舞、板凳龙舞等等, 形式多样, 风格独特。这些都是丰富的节日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2. 崇左市节日民俗中鲜明民族、地域特色的饮食文化

崇左的饮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等特征。崇左市壮族人主食是大米和玉米, 平日爱吃腌制的酸菜, 特别的是将芒果、木瓜、李子、桃子等水果也用来腌做酸菜;爱吃生血红、生鱼片, 喜好饮酒。在崇左, 有着众多具有浓郁地方风味的美食小吃, 如金山特色卷筒粉、糍粑、糯米饼、灰水凉粽、蚂蚁蛋、桄榔粉、生菜包、沙糕、米花糖、马蹄糕、云吞、左州捞粉等;有营养丰富自酿的糯米甜酒;有烧烤摊上随处可见的炒田螺、炒石螺;还有壮族特色的五色糯米饭等等。在崇左人民特别是壮族人民的饮食活动中, 体现出强烈的崇宗敬祖的情感。在春节、三月三节和中元节壮族人隆重祭祀祖先, 其祭祀供品, 都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反映了崇左各民族的物质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 是一种丰富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

3. 崇左市节日民俗中炫丽多彩的服饰文化及手工艺品

服饰民俗可以说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的重要标志, 是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积淀, 也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崇左地区居住着壮、汉、苗、瑶、回等多个民族, 各民族都有自己特色的民族服饰。特别是壮族人民的服饰, 极具特色, 服装以蓝黑色衣裙、衣裤式短装为主。壮族女性着装一身蓝黑, 裤脚稍宽, 头上包着彩色印花或提花毛巾, 腰间系着精致的围裙, 她们普遍喜好戴耳环、手镯和项圈, 劳动时穿草鞋, 并戴垫肩, 在赶圩、歌场或节日穿绣花鞋;壮族男装多为破胸对襟的唐装, 以当地土布制作, 劳动时穿草鞋, 节日或走亲戚访友时穿云头布底鞋或双钩头鸭嘴鞋。在大新县宝圩板六, 龙州县金龙、卜逐等地, 妇女们在节日盛会中头戴银钗和银链, 身着黑布短上衣和长褶裙, 脚穿花布鞋。这些古朴的民族服饰, 包含着浓厚的壮族文化内涵和审美艺术观念。

二、崇左市节日民俗旅游开发对文化传承的作用

节日民俗旅游是指以节日为形式, 以节日中的民俗活动为观赏对象的旅游行为。[3]183节日民俗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对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坚持文化和旅游业有机融合、开发出新型的民俗文化旅游, 对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民族文化、促进经济发展, 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1. 节日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种历史积淀, 节日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民俗文化是“人类群体在长期适应环境的历史过程中不断积累、积淀起来, 并共同享用的一种创造成果, 是人类群体的文化结晶”。[4]节日民俗最能够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质, 它凝聚了一个民族的历史、生活和文化信息。透过节日民俗文化, 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观念、习俗和社会、生产发展水平。“文化传承是文化具有民族性的基本机制, 也是文化维系民族共同体的内在动因”。[5]10崇左市节日民俗文化, 集合了崇左人民的劳动和智慧, 传承着民族的情感和记忆, 传递着民族精神文化财富, 世代相传的节日民俗已成为了当地民众生活的一种方式, 节日民俗文化对民族服饰、民族饮食、音乐、舞蹈、仪式等方面的传承, 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传统的节日民俗文化、民俗文化遗产, 对保护民族和地区文化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样, 崇左市节日民俗文化在民族文化的积淀、传承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多种重要的社会功能。人们把民俗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起来, 传统文化在民俗旅游发展过程中, 得到了保护和复兴。节日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 既充实了旅游活动的内容, 又继承和发展了传统文化, 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2. 节日民俗文化旅游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途径

崇左市节日民俗中的文化现象及其文化内涵, 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经了多年的积淀、传承至今, 凝聚着崇左人民的无限情感和智慧。节日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中所展现出的独特民族传统文化、民族礼仪、民族艺术、饮食、服饰等特色文化, 为宣传、传承和保护民族优秀文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是传承、保护民族文化的一种重要手段, 更是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 极具价值。这部分隐藏在节日民俗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既要保护, 也要合理利用和开发, 要在利用、开发中保护传承, 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持续发展。

3. 节日民俗文化旅游具有极大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民俗文化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在民俗文化旅游中, 独特的民俗风情、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底蕴, 对旅游者来说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尤其是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风土人情的节日文化, 更是独具魅力。节日民俗文化作为一种人文旅游资源, 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特点鲜明, 具有开发和利用价值。旅游资源, 成为旅游者喜欢并愿意消费的旅游产品, 既能吸引更多的旅游消费者, 又能更好地宣传、展示本地的民族民俗文化;同时, 可以为当地民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 提高生活水平, 促进社会发展。

三、打造具有崇左地域特色的节日民俗文化旅游品牌, 促进当地的文化和经济发展

1. 树立正确对待民俗文化遗产的态度

每个地域的民族都有自身的文化, 文化遗产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和传承, 展示了不同民族、地域的文化特征和内涵。作为其主要内容之一的民俗文化遗产, 更是能体现出一个民族的心理意识、生产生活方式和民俗风情等文化现象和内涵, 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价值。一些古老的民俗文化习俗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如不加以重视和保护, 会慢慢消失, 一些民俗文化遗产处于不断消失的状况。因此, 首先要树立文化认同的观念, 我们一定要在观念上得以重视, 采取文化认同的态度, 在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时, 一定要了解和尊重当地的民族意愿和权利、尊重民风民俗, 让民俗文化遗产在开发的同时得以更好地保护。

崇左市传统民族节日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开发, 不能仅止于开发现有的节日习俗, 更要开发其深层次的、深度的文化内涵, 这样节日民俗文化旅游产品才能得到长期发展。因此, 有必要提高节日民俗中的文化品味、文化内涵, 提升旅游价值。我们在开发节日民俗文化旅游的过程中, 坚持真实性、原始性的开发原则, 真实地展现出当地民族民俗特色, 充分挖掘传统的民俗文化资源, 并结合时代特色和要求, 开发出既保护了传统文化、又有时代风尚的新型的节日民俗文化旅游。

2. 围绕展现独特的民族和地域特色, 开发特色的旅游产品, 打造旅游品牌项目, 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

首先, 突出边境民族的文化和特色, 丰富节日民俗旅游的内容, 提高节日民俗旅游的参与性和体验性。崇左市节日民俗文化内涵丰厚, 民族风情和地域文化特色独特, 对游客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节日文化的建设要立足本土民俗, 顺应时代的发展, 才会更具生命力, 更具传承性。根据当地本土民俗民风的实际情况, 研究开发出特色的节日民俗产品和节日活动, 让游客能亲身参与的旅游产品和项目, 使游客体验到特独的文化感受和美感, 进一步提升节日民俗文化旅游的价值。

其次, 加强宣传力度, 创建特色节日民俗文化旅游品牌。在加强宣传力度方面, 建议与旅行社加强联系, 宣传当地节日民俗文化信息;通过举办区域性的文化节、歌圩节、美食节及会展类活动, 提升民族民俗文化的欣赏和旅游价值, 提高社会文化影响;利用广播、电视等制作旅游宣传片或展演式节目, 结合崇左市的自然风景和特色物产、民俗风情, 如围绕悠美如画的左江风景、令人叹为观止的宁明花山崖壁画、德天跨国大瀑布、崇左斜塔、左州金山花炮节等进行推广和宣传, 提高崇左节日民俗文化旅游的知名度。

崇左的歌圩文化, 是一种极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民俗瑰宝, 在旅游开发中, 要结合当地实际, 收集各地独特的展现人们生活习俗的、有开发价值的山歌, 融入龙州特色的“天琴”音乐和文化元素, 整合出极具特色的的歌圩 (或歌坡) 文化节, 开发和打造出特色的节日民俗艺术文化旅游项目。要重点打造崇左市“歌圩节、金山节、龙舟节”三个民间文化艺术节的特色品牌, 形成具有崇左市鲜明的民族和地区特色的节日民俗文化旅游品牌。推动节日民俗文化旅游的科学、合理的发展, 在民族、民俗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结语

作为一个新兴的、发展中的地级市, 崇左市的民俗节日是集民族性、娱乐性、文化性、艺术性等多种特征为一体的节日, 有着巨大的品牌旅游开发价值。在开发中应注重节日民俗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合理利用和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挖掘深层次文化内涵, 尊重和保护文化的真实性, 提升品牌地位, 使其在促进崇左市旅游和经济发展中发挥重大作用。

摘要:位于中越边境的广西崇左市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开发好节日民俗文化旅游, 对传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是民族民俗文化传承的一种重要方式。打造崇左市节日民俗文化旅游品牌, 对于促进该市节日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实现民俗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文化传承,崇左,民俗文化,旅游

参考文献

[1]张文祥.旅游文化[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1.

[2]农立芬, 等.左江流域壮民族文化发展问题调研报告[EB/OL].http://www.chongzuo.gov.cn, 2003-12-30.

[3]巴兆祥.中国民俗旅游[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9.

[4]赵世林.论民族文化传承的本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3) .

河北各地文化民俗节日汇总新 篇2

邯郸

邯郸魏县梨花文化节

活动时间:每年三月下旬至四月中旬 活动地点:邯郸魏县

活动内容:游客可以赏花海、逛水城,感受梨乡文化。每年三四月间,梨园里绽放的梨花如玉似雪,漫天洁白。魏县自2001年举办首届梨花节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11届。每年的梨花节都吸引不少游客踏青、赏花、旅游。

邯郸鸡泽辣椒节

活动时间:每年活动时间不定大概为12月至3月之间 活动地点:邯郸鸡泽县

鸡泽县辣椒文化节依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和群众文化活动打造特色文化活动品牌,将该县毛遂文化、辣椒文化、创业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凭借其活动内容和影响榜上有名,有力地宣传推介了该县,提高了其知名度和美誉度,极大促进了该县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

邯郸冬泳文化节

活动时间:每年12月份 活动地点:邯郸市

活动内容:邯郸组织了首届冬泳文化节后,备受冬泳爱好者喜爱。来自全国的16支冬泳代表队参加了第二届冬泳文化节,人数达1000余人。冬泳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无与伦比的健身效果,被越来越多的追求健康生活的邯郸人所接受。

邯郸磁州窑文化节

活动时间:每年9或者10月 活动地点:邯郸峰峰市

活动内容:活动主题是“打选文化品牌,展示峰峰形象,扩大对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峰峰的陶瓷艺人把古老的传统艺术和现代科技结合起来,开发出了象牙瓷、青花瓷、骨质瓷等数十种新产品,创造了手彩、雕金、窑变花釉等各种艺术技法,磁州窑陶瓷艺品享誉世界。磁州窑文化节上,来自国内外的磁州窑专家和陶瓷艺术、旅游领域的专家学者从陶瓷艺术、旅游产业、国际传媒等方面展开学术交流、研讨

邯郸永年国际太极拳旅游节

活动时间:每年6至10月间,具体活动时间不定 活动地点:邯郸永年县

活动内容:加强广府古城保护与开发的同时,充实和挖掘太极文化内涵,打造强势“太极”品牌。加强了广府古城与外地太极拳界的联系

邯郸涉县女娲祭典

活动时间:每年9月份 活动地点:邯郸涉县

活动内容:深入挖掘女娲文化内涵,把娲皇宫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华夏始祖朝拜圣地。活动按照“民间、简约、热闹”的原则,由女娲祭典、乐舞告祭、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等活动组成,将为娲皇宫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增添砝码,也将大力推动涉县旅游业整体、快速发展。

邯郸武安中华磁山文化节 活动时间:每年9、10月份 活动地点:邯郸武安市

活动内容:弘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磁山文化打造成为更具知名度的文化品牌,更具美誉度的旅游品牌,和更具外向度的开放品牌。中华磁山文化节就是要弘扬悠久的历史文化、促进经济文化交流、扩大革命老区影响,真正让世界了解邯郸,让邯郸走向世界

邢台

邢台太行山文化节

活动时间:每年7至9月 活动地点:邢台市

活动内容:充分挖掘和利用太行山自然和人文资源,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扩大太行山文化节节庆品牌效应,塑造“太行明珠、守敬故里、魅力邢台”城市新名片,提升邢台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对外影响力。进一步活跃城乡广大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招商引资硬实效,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邢台柏乡汉牡丹文化节 活动时间:每年4月份 活动地点:邢台柏乡县

活动内容:汉牡丹文化节以“弘扬汉文化,共赏汉牡丹”为主题,以“大汉中兴地,中华牡丹源”为宣传口号,秉承“以花为媒,展示形象,扩大交流,推动发展”的宗旨,策划了汉光武帝刘秀与柏乡学术研讨会、华北农民画大展、牡丹神祭祀仪式、牡丹诗会、投资项目洽谈会等一系列学术、文化、经贸、旅游活动

邢台温泉文化节

活动时间:每年4月份

活动地点:邢台百泉湾温泉度假村

活动内容:开发建设的大元文化城为基础,邀请省内外元史专家、旅游专家共同出席,就邢台元文化与旅游发展进行研讨,为更好地挖掘、保护、传播我市大元文化,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建议。

邢台网络文化节

活动时间:2015年6月份举办首届 活动地点:邢台市

活动内容:网络文化节将持续三个月时间,期间将举办“文明上网、健康上网”、“邢襄追梦人”系列微广播网络展播、“中国梦、我的梦”网络微电影大赛、“追梦邢襄、魅力泉城”网络摄影大赛、“善行河北,德润邢襄”——“感动邢台”事迹展播等一系列共计十项主题活动。

邢台绿岭核桃文化节 活动时间:每年8月

活动地点:邢台临城县绿岭核桃广场

活动内容:文化节由河北省核桃产业发展高端论坛、农副产品展卖大会、核桃王核桃树王擂台、文玩核桃争霸、核桃美食厨艺展示、绿岭骑行、广场舞大赛、小记者访绿岭、市外桃源集体婚礼、绿岭核桃运动会、书画摄影名家作品创作展、鲜食核桃采摘活动、以及千人广场舞展演等内容组成,其中农副产品展卖大会,将作为本届核桃文化节的重点内容,贯穿整个文化节始终

邢台九龙峡山水文化节 活动时间:每年5月份 活动地点:邢台九龙峡景区

活动内容: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龙文化,复兴古老的端午文化,弘扬“龙人”的民族精神,感受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设立传统的宗教活动、龙头点睛、民间舞龙表演,游客踊跃参与互动。将涵盖“祭龙大典”、“包粽子大赛”、“欢乐享六一”、高山露营音乐节、骑行“穿越九龙峡”等多项主题活动。

邢台巨鹿杏节

活动时间:每年6月18号 活动地点:邢台巨鹿县

活动内容:巨鹿县于1994年6月18~22日,举办了首届杏节,以后每年杏子丰收的季节,巨鹿县就举办杏节,以杏文化为主题,推出瓜果交流、杏文化研讨、观光旅游、经贸洽谈等活动,成为华北平原新起的一个瓜果文化佳节。

邢台天河山七夕爱情文化节 活动时间:大概每年8月份 活动地点:邢台天河山景区

活动内容:节庆活动以情满七夕爱在天河盛世婚典为主打,将组织开展婚俗表演、民间手工艺展示、穿针引线大赛、万人鹊桥会、万人漂天河等系列活动。

秦皇岛

6789海洋音乐节(可重点做)

活动时间:五月底举行2天,至2015已举办第三届 活动地点:秦皇岛奥体中心体育场。

活动内容:嘉宾阵容强大,如郝云、崔健、羽泉等。嘉年华游行、非洲鼓、绘画、编发、COSPLAY、创意市集、官方商品售卖区、真人迷宫、撕名牌大战、极限运动、电玩游戏、创意市集、跑酷表演、足球、公益、美食、露营和客户区域等。

秦皇岛(昌黎)国际葡萄酒节(可重点做)活动时间:八月举行,至今已经第十六届 活动地点:秦皇岛市昌黎县

活动内容:来自国内外的葡萄酒界专家、学者、业内人士及受邀参加,2000开始举办 活动将联合产区所有优秀厂家,让利消费者,让大家能够体验到来自秦皇岛葡萄酒产区的好葡萄酒。同时,与首届沙滩美食节有机结合,组织现场游客开展多场品酒知识培训互动活动,通过美酒美食有机结合,让游客体验秦皇岛葡萄酒的独特魅力。

秦皇岛国际皮草节

活动时间:2015年5月 活动地点:秦皇岛市昌黎县

活动内容:中国·秦皇岛首届国际皮草节暨河北省(昌黎)第九届毛皮特养产品交易大会在昌黎县举办。国际皮毛协会、中国畜产品流通协会、中国皮革协会等组织负责人,业界知名专家教授,业内企业代表,当地及周边县区广大养殖户等齐聚滨海城市昌黎,参加皮毛产业盛会。

秦皇岛沙滩国际美食文化节

活动时间:2015年7月1日-26日 活动地点:秦皇岛市

活动内容:精选来自俄罗斯、德国、美国、泰国、越南、意大利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种美食、美酒,供消费者品尝。另外,还有30家国内名优小吃、70家港台名吃、16家秦皇岛特色美食、20款正大创新美食与市民和游客见面,美食盛宴从每天中午12时持续到每天晚上10时。

唐山

唐山草莓文化节

活动时间: 每年2月1日

活动地点:唐山市鑫湖农业生态园 活动内容:草莓文化节期间将开展草莓摄影大赛、草莓美食大赛、阳台微农业科学普及讲解、少年儿童动手能力大赛及草莓领养等各种群众活动。

唐山迁西栗花节(可重点做)活动时间: 每年6月-7月 活动地点:唐山市迁西县

活动内容:栗花节期间,迁西县会推出许多以“赏花、采摘、品农家味、游多彩栗乡”为主题的活动,如2015迁西栗花节期间将举办消夏音乐会、“喜栗”民俗文化活动、“走进榆木岭”长城赏花游、长河川戏曲文化汇演等19项活动,文艺活动也十分精彩,赏花,看节目,采摘,品农家美味,感受栗乡特色风情。

唐山 2016年将首次承办世界园艺博览会和金鸡百花电影节

石家庄

辛集国际皮革博览会(可重点做)活动时间: 每年9月

活动地点:石家庄市辛集皮革城

活动内容:展会为期三天,除展示、展销适应国内市场需求的1000种新款皮衣、裘皮服装,以及皮革、皮具、皮革化料、皮衣辅料等300多个品种的产品,还同期举办东方文化产业中心精品书画文玩市场开业仪式、互联网+河北传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高峰论坛暨辛集皮革品牌提升专题研讨会、制衣业“智能制造行动计划”发展研讨会、互联网+市场营销专题讲座,及中国铁路文工团慰问“石济高铁”干部职工演出、皮革服装模特走秀活动。

石家庄星光音乐节

活动时间: 10月1日-3日

活动地点:石家庄市正定博园广场

活动内容:星光音乐节是石家庄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大型户外音乐节。10月1到3号,连续三天,谢天笑、二手玫瑰、郝云、万能青年旅店、宋冬野、重塑雕像的权利、扭曲的机器、DEAD SHAPE FIGURE、反光镜、低苦艾、左右、CNdY等40余组国内外顶级艺人及乐队,将轮番为观众上演一场音乐的饕餮飨宴。

石家庄青岛啤酒节

活动时间: 9月11-13日

活动地点:石家庄众诚酒店高尔夫俱乐部练习场

活动内容:此届青岛啤酒节主要是希望抓住夏夜的尾巴,打造夜经济的高潮,将从年8月24日一直持续到9月2日,每晚都有不同主题,“奥运精神之夜”、“激情动感之夜”、“魅力河北之夜”、“魔术梦幻之夜”等将依次向观众展现。每年的酒王争霸赛也将如火如荼地举行,并于9月1日进行总决赛。

河北省特色文化产品博览交易会

活动时间:2015年10月16日---2015年10月18日 活动地点:石家庄市西兆通乐城国际贸易城1号馆

活动内容:第四届河北省特色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将于2015年10月16日至10月18日在石家庄乐城国际贸易城举办,展会规模创历届之最,此次特博会云集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人、民间艺人以及全国各类特色文化产品。

石家庄动漫节(可重点做)

活动时间:2015年9月30日—2015年10月4日

活动地点:石家庄人民会堂,分会场在石家庄动漫大厦、新华区两处 活动内容:石家庄动漫节已经成功举办了五次,石家庄为更好地推动动漫产业发展,自2006年以来,把动漫产业定为新兴经济支柱产业,通过健全组织机构,加大财政投入,加强政策扶持,发挥人才优势,整合动漫资源,努力把石家庄国际动漫节,打造成与国内外动漫界交流互动的专业化平台,打造成中国北方区域会展品牌。鉴于石家庄动漫产业资源丰富、潜力巨大、发展迅猛,2007年6月,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称号。

优势

石家庄国际动博会自2006年以来,累计有1000余家企业、机构、院校参展,500万人次观展,累计签约项目金额190多亿元,促成了十几项境内外产业合作。在动博会的推动下,石家庄专业动漫企业已达80余家,经文化部认定的动漫企业达9家,周边关联企业超过2000多家,动漫产业年产值超过15亿元,年培养动漫专业人才3000人以上,带动3.5万多人就业。

石家庄台湾美食节日

活动时间:5月29日——6月7日 活动地点:中山东路河北体育馆

活动内容:5月29日至6月7日连续十天,石家庄广播电视台联合台湾小吃美食文化两岸交流协会,共同主办“原汁原味台湾美食节”,高雄六合夜市、台北士林夜市、基隆庙口夜市、台南花园夜市、台中逢甲夜市五大知名夜市联手,汇集蚵仔煎、大肠包小肠、泡菜臭豆腐、五香猪肉卷、大肠面线、担仔面等数十道台湾名小吃,绝对原汁原味。到时各路吃货与朋友、家人聚集河北体育馆西广场,欣赏台湾民俗表演,品尝台湾美食。

石家庄青岛啤酒嘉禾音乐节

活动时间:2015年6月7日---6月8日 活动地点:河北体育馆

活动内容:2015青岛啤酒嘉禾音乐节从2009年开始连续举办,至今成功举办五届,2015年重新荣耀回归,现已成为本地最重要的音乐类演出盛宴之一,届时歌迷们还能现场见到自己喜欢的歌手。

藁城梨花节暨宫灯文化旅游节 活动时间:2015年4月3日 活动地点:藁城宫灯博物馆

活动内容:2000平方米的藁城宫灯博物馆里5大类300多个品种的宫灯、彩灯呈现出一个独一无二的室内大型花灯展。

备注:藁城区为深入挖掘“工业文化、农业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乡村文化”五大文化内涵,着力打造“省会东花园、温泉养生地,都市田园风情,生态休闲藁城”的旅游形象品牌,推出了一日游和两日游套餐。

一日游景点为冰雕极地大世界、宫灯博物馆、系井五玄采摘园。

二日游景点为现代农业观光园、冰雕极地大世界、国御温泉、宫灯博物馆、赏梨花、农家兔火锅、系井五玄采摘园。

京津冀休闲旅游美食节

活动时间: 11月14日 活动地点:石家庄市

活动内容:11月14日起,中国烹饪大师邀请赛及30道热销菜品亮相美食节,专业厨师到现场传授厨艺。与此同时,首届京津冀休闲旅游美食节板块对广大吃货开放,喜爱美食和厨艺的大众届时可以直接领略大师风采。备注:2015年为第一届。

石家庄汽车文化节(可与电台合作)活动时间:每年五月

活动地点:石家庄地点不定

活动背景:汽车文化节作为河北乃至华北地区最具有影响力的汽车文化节,将在2015年更加着力于汽车消费文化的引导,同时将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之道。2013年裕彤体育场“河北(首届)汽车车文化节”泥泞跋涉之后10万人入场的盆满钵溢,2014年滹沱河叶子广场“河北(第二届)汽车文化节”凭水临风40万观众欢愉的登峰造极 活动内容:

主题一 ——品尚公益 主题二 ——智尚低碳 主题三 ——风尚运动 主题四 ——时尚旅行

汽车文化节举办期间每天上午9:30——17:30不同主题活动轮番上演。

保定

保定顺平桃花节

活动时间: 4月1日-4月30日

活动地点:保定市顺平县城河口乡齐各庄村

活动内容:该县除继续推出“赏田园春景、吃农家茶饭”为内容的特色旅游外,还与刘伶醉集团合作,以“赏顺平桃花,喝刘伶醉酒,交2015鸿运”为主题,推出“刘伶醉”杯摄影大赛(详情请登录顺平县旅游局官网),游客在畅游花海中,可用镜头记录“醉”美瞬间,可在杏林写生,到农家耕作,其乐无穷。另外,还可参观该县天湖、腰山王氏庄园等风景区,体味奇山秀水的无穷魅力,领略千年古镇的文化内涵。

保定国际空竹艺术节

活动时间:5月9日至10日 活动地点:保定市

活动内容:此届空竹节是为了进一步响应中央开展全民健身的号召,以此彰显我市“全民健身示范城市”的魅力,提升保定城市形象和影响力。近年来,我市把弘扬空竹传统文化与创新空竹技艺结合起来,致力于开拓空竹的发展环境和群众基础,让空竹走进群众的生活。此次空竹节将会有空竹技艺展示、空竹比赛、空竹文化展示以及空竹产品博览会等一系列活动。

衡水

衡水武强县年画节

活动时间:偶数年的12月份 活动地点:衡水市武强县 活动内容:依托年画博物馆每两年举办一次武强年画艺术节,武强年画艺术节暨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年会历时三天,全国民间工艺美术专家、学者120余人莅临艺术节。期间,民间花会、年画灯谜会、民间戏曲汇演、舞狮、踩高晓、跑旱船、扭秧歌等传统民族文化活动热闹非凡,国内外专家、客商络绎不绝,武强年画及各种民间工艺品交易红火。

深州桃花节

活动时间:每年4月中旬和8月中下旬 活动地点:河北深州桃花观光园 活动内容:河北深州桃花节旅游区是深州蜜桃观花节亮点。每年4月是桃花开的最盛的时节,中旬左右举办深州桃花节,而每年8月多又是蜜桃生产期。每年8月中下旬,深州都举办盛大的蜜桃节,届时客商如云,游人如织,盛况空前。深州蜜桃过去是皇宫中帝王、贵妃享用的贡品,也是我国鲜桃之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是我省出口的名贵水果之一。

沧州

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可重点做)

活动时间:单年10月最后一周或者11月第一周 活动地点:石家庄

活动内容:创办于1987年的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是以中外著名的杂技之乡“吴桥”而命名的国际性杂技盛会。它是中国举办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国家级国际性杂技艺术节。世界各大赛场的主要负责人和杂技界的知名人士都曾担任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的评委。它作为一个国际赛场已经形成了一套为世界杂技界公认的,与世界其它赛场基本一致的比赛规则和评奖办法吴桥杂技艺术节每两年举办一届,逢单年举行,为期9天。

黄骅冬枣文化节(可重点做)活动时间:每年的9月末10月初 活动地点:沧州黄骅

活动内容:黄骅冬枣文化节持续一个月,节日期间,黄骅市将组织原始枣园观光、生态冬枣采摘、冬枣电商座谈、冬枣文化论坛等系列主题活动。吸引京津冀等地区的自驾游、周边游游客:到千亩原始枣园里摘“国保”冬枣、赏麒麟圣舞,到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旅游示范村去体验美丽乡村的田园风光、怀旧民俗;到海盐博物馆、郛堤城、古贝壳堤追寻历史文化遗迹;到南海公园、大学城、新城核心区、黄骅大港感受城市发展脉搏„„

沧州献王汉文化节 活动时间:每年4月

活动地点:沧州献县的献王纪念园和酒博馆

活动内容:随着编钟和磬声扬起,8名汉服女子衣袂冽冽,一曲汉代献舞翩翩而起,笙乐鼓点声回响半空,念祝官宣布春祭大典仪式正式开始。12位执事持仪仗、宫灯、孔雀扇等礼器缓缓入场,献王集团董事长王占芳,刘德七十六代玄孙刘忠信,著名词作家方文山等作为主祭官、陪祭官及监礼官依次入场。此外,献王集团还邀请方文山为汉文化节创作颇具民族风的歌词,并在现场宣读。汉服走秀,展示汉文化。

沧州武术节

活动时间:每年10月份 活动地点:沧州市

活动内容:主要活动有“中国武术散打王擂台赛”、“中国舞狮南北狮王争霸赛”,配套活动有“中国沧州武术资源开发论坛”、“沧州武术交流展示大会”,共三大类六项活动。并且每届武术节开幕的前一天,要举行盛大的武术环城游行。在各单位体育团体组织的彩车上,扮演者手持刀枪剑棍,表演各式武术动作,老拳师们披红戴花,接受节日的祝贺;全城各中小学的武术爱好者组成方阵表演武术套路。

张家口

中国剪纸艺术节

活动时间:每年7月-9月 活动地点:张家口市蔚县

活动内容: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文联、河北省文化厅、张家口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河北蔚县县委、县人民政府承办的首届中国剪纸艺术节,于2010年8月1日至3日在享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剪纸艺术之乡”、“中国剪纸艺术研究基地”美誉的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蔚县举行。

涿鹿龙文化节

活动时间: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

活动地点:涿鹿县三祖文化广场、涿鹿中华大酒店

活动内容:涿鹿县借助“二月二,龙抬头”的民族风俗,以涿鹿“龙图腾”文化为主线,从“龙之魂”、“龙之舞”、“龙之韵”、“龙之春”和“龙之福”五个篇章展示了丰富的“龙文化”内涵。

备注:该县专门成立了“三祖圣地”文化产业项目管理委员会,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编制完成《中华三祖圣地项目总体规划》、《黄帝城景区控制性详规》等发展蓝图。投资4亿多元建成中华合符坛、三祖堂、黄帝城等一系列文化景区。投资4000多万元的“蚩尤文化产业园区”影视拍摄区和自然秀美的观光区功能显现。台湾同胞捐资1000多万元建设的“黄帝殿”、“蚩尤祠”、“炎帝庙”三个人文景点,将重现五千年前三祖征战、融合的风貌。黄帝城文化旅游区通过了国家旅游局验收,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涿鹿桑干河文化节

活动时间:2015年9月28日

活动地点:涿鹿县桑干河文化广场 活动内容:音乐会为主,民俗街为辅

音乐会将在2015年9月28日至2015年10月3日,分别邀请屠洪刚、侯磊、崔忠华、川子、毛泽少、黄安以及专业乐队为观众带来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为大众带来一场巨大的视听盛宴。为达到增加文化节趣味性的目的,此次文化节将包括音乐艺术和民俗美食几大展现形式,分别进行为期六天的主题汇演。

崇礼国际滑雪节(可重点做)

活动时间:2001年至今已举办14届

活动地点:崇礼县密苑.云顶滑雪场

活动内容:滑雪表演、国际雪联高山滑雪积分赛、远东杯赛、儿童赛、全国业余追逐赛以及圣诞狂欢、浪漫元旦等系列主题活动,专业赛事与大众娱乐活动相结合。

作为河北省重大节庆活动之一,从2001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3届。每一届滑雪节都是向京津乃至全国展示崇礼滑雪旅游发展进程和成果,全面推介生态、文化、旅游等资源的一次盛会。“崇礼滑雪”已成为张家口市的一张名片,正逐步走出国内,走向世界,“著名亚洲滑雪胜地”和“北京后花园”已经形成。

张北草原音乐节

活动时间:每年7月末 活动地点:张北中都草原

活动内容:2011起,每年7月份全国音乐迷的狂欢,张北草原音乐节每年都会邀请国内外的知名歌手、乐队参与其中,规模逐年扩大,已经成为张家口的一张名片。张北草原音乐节不仅仅是音乐的视听盛宴,更会是一场娱乐嘉年华。除了继续邀请超强的艺人阵容坐镇音乐节之外,还加入了“娱乐嘉年华”的概念。在草原上只让耳朵醒着怎么能行?主办方正积极地洽谈联系,欲引进了众多国内外流行的户外游戏项目,让音乐节不仅好听,更加好玩!音乐节还将邀请有特点、有新意、有创意的国内外街头达人光临音乐节,加强音乐节的互动性。使得艺术的舞台就在你的身边,遍布草原的每一个角落。

鸡鸣山民俗文化庙会

活动时间:每年农历四月十三至二十日 活动地点:张家口市下花园区鸡鸣山景区 活动内容:

高僧祈福、踏青观光、民间艺术表演、地方特色工艺品展卖、品地方风味等活动项目

备注:庙会期间将举办高僧祈福、踏青观光、民间艺术表演、地方特色工艺品展出、品地方风味等项活动。每年农历四月十三至四月十八为庙会日,来自各地的旅游观光者络绎不绝,形成当地一大风景线。

承德

承德避暑山庄荷花节

活动时间:每年7月-10月 活动地点:承德避暑山庄 活动内容:

承德避暑山庄荷花节对原有荷花景观进行了增植,荷花总观赏面积超过了10万平米;引进了更为名贵、更具观赏性、花期更长的花种,汇集了宜良千瓣、大洒锦和金凤展翅等近30种国内名品,同时匠心独运地通过“卍”字、如意和祥云等颇具新意的园艺造型,寓意“吉祥如意、福瑞万年”,巧妙地将自然生趣与皇家福寿文化相结合。届时近百万株荷花竞相绽放的空前盛况,让人们能够重温最后一个王朝的盛世风情,重拾最后一个王朝的盛世记忆。

承德崔梨沟梨花节

活动时间:2013年4月26日-5月7日

活动地点:承德市开发区冯营子镇崔梨沟村

活动内容:活动以“爱我家园,低碳赏花”为主题,倡导人们在初春时候,走出家门,以自然环保形式亲近自然,与春花来一场低碳而美丽的邂逅。趣味有奖登山活动

梨花摄影征集活动并举办“梨花”主题摄影展。

承德国际旅游节

活动时间:每年6月2日-4日 活动地点:承德避暑山庄 活动内容:

主要活动有端午节避暑山庄大型开幕式,国际龙舟大赛,参加丰宁民俗草原节参与舞龙、舞狮、布糊画制作等多种民俗文化活动,参观郭小川故居,骑马畅游京北第一草原。观看满蒙民俗风情舞蹈表演,品尝风味小吃等。

木兰围场森林草原节

活动时间:每年6月29日-翌年2月月底 活动地点:承德木兰围场 活动内容:

金莲花节、中国重骑木兰围场巡游、大美围场摄影展、国际老爷车汽巡展、御道口草原星空音乐节、木兰围场航拍摄影赛、木兰围场四季风光摄影赛、木兰围场旅游宣传片拍摄8个主题活动,旨在将木兰围场的天然美景与时尚运动、民族歌舞、光影视觉盛宴融为一体,使木兰围场展现出生态之美的时尚运动感魅力。

“皇城印象 音乐盛典”现代流行音乐会 活动时间:6月1日晚16:30-21:30 活动地点:碧峰门文化广场 活动内容:

活动以“用无限的青春,铸造无限的梦”为主线,邀请国内知名乐队和本土知名乐队,为广大市民和中外游客奉献一场高水平的现代流行音乐会。

避暑山庄牡丹节

活动时间:5月20日-6月20日 活动地点:避暑山庄万树园

活动内容:在避暑山庄春好轩南北,利用微地形及牡丹、芍药展现山庄“年年福禄寿、月月花似锦”的繁荣昌盛的景象。

丰宁坝上烤羊节 活动时间:每年7月 活动地点:丰宁大汗行宫

活动内容:承德特色满蒙风情歌舞表演,烤全羊特色美食,向群众和游客展示承德满蒙民俗等具有承德地域特点的文化产品。

廊坊

廊坊旅游产品交易会暨国际热气球节(可重点做)活动时间:10月12日-10月14日 活动地点:廊坊国际会展中心

活动内容:旅游产品交易会;中国(廊坊)旅游投融资巅峰交流会;热气球升空表演;热气球节图片展;热气球节欢乐之夜;自行车千人行。

备注:今年11月23日到26日,热气球节主体活动在我市全面启动,共有20支中外热气球队参加,30余家主流媒体全程报道,预计观摩市民及游客超过15万人。

廊坊“十一”欢乐节

活动时间:10月3日-10月7日 活动地点:廊坊开发区会展中心

活动内容:购房节、购车节、动漫节、游乐节、小吃节六节连台,展、销、游、乐、玩、购全新体验

“十一”欢乐节 从2012廊坊首届“十一”欢乐节参观人数5万人次到2015廊坊第四届“十一”欢乐节参观人数达到17.7万人次。

廊坊秋季名鸽展示会

活动时间:2015年11月21-22日 活动地点:廊坊国际展览中心

活动内容:中国廊坊(国际)名鸽展示会从2001-2014年成功的举办了十三届,在主、承、协办方的精心运作和苦心经营下,规模越来越大,已成为国内、国际鸽坛的一项重要活动,是目前中国乃至亚洲规模最大、参展品种最全的信鸽产业展览大会。在世界鸽坛上列德国卡赛尔、多特蒙德、英国黑池、波兰卡托维池信鸽展之后,排名世界第五大的具有知名度的品牌展会。通过展会,已证明发展起来的中国鸽界,已经步入到了国际赛鸽活动舞台的中心。

中国(廊坊)农产品交易会(可重点做)活动时间:9月26-28日

活动地点:廊坊国际展览中心

活动内容:农交会以“绿色科技·服务对接”为主题,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加快现代新型农业建设,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项目合作洽谈,扩大农产品交易。着力打造农副产品、农业项目、农用物资、农业科技和农业信息的零距离交流平台。

2015年第十八届廊坊农交会,来了1000多家参展商,物美、家乐福等知名采购商来了150多家,展会签约项目16个,合作金额41亿元,合同引资35亿元。一个荷花科研基地项目就引来投资1.2亿元。

廊坊特色文化博览会

活动时间:5月1日-4日 活动地点:廊坊国际展览中心

活动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书画作品展、古典红木家具展、民俗文化收藏展、茶叶茶文化展

5月1 电视观众节暨观众嘉年华

农民频道为观众提供的全民狂欢舞台,“名嘴”大咖与观众的亲密互动,游戏、唱歌、拿大奖,让您五一high个够!

广告:酒水、饮料、小食品等快消品,如衡水老白干、老村长酒、娃哈哈等

6月1 宝宝爬行大赛

“爬出一小步、成长一大步”,一次亲密的接触,一场酣畅的比赛,一回快乐的亲子,一段爆笑的旅程。六一儿童节,农民频道专为6——18个月的宝宝奉上的成长大礼。

广告:母婴产品,如伊利、蒙牛等大品牌奶粉,好奇、妈咪宝贝等品牌纸尿裤,青蛙王子面霜等。

早教中心,如金宝贝、运动宝贝、美吉姆等

活动时间:每年正月十五晚 活动介绍:

大牌明星携手草根达人为河北观众带来一场最接地气最具人气的视听盛宴!元宵之夜团聚时刻,听经典老歌,看达人表演,元宵喜乐会,精彩大派对!意向客户:

思念汤圆,好利来汤圆,三全凌汤圆,湾仔码头等汤圆品牌;金凤扒鸡;君乐宝

王雨阳 2015-11-18 18:05:55

民俗文化旅游节日 篇3

关键词:蓝田地区;节日;民俗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226-01

蓝田县隶属于陕西西安,位于西安市东部的秦岭脚下,是西安通往陕南地区的必经之路。经济、文化迅速发展。距今大约80万年前的蓝田猿人即是在这片土地上休养生息。世代述写这片土地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也形成了世代传承的民俗文化。本文意在通过对蓝田县地区流传于民间的独特节日进行调查与阐释,从而揭示其中蕴涵的丰富民俗文化。

农历的腊月即接近年底,年味儿越来越重。进入腊月,人们便开始扫屋购置,好不热闹。从腊月初五到正月十五,是中国的新年,是中华民族影响最大、最具特色的一个节日。当然,本节探讨的是春节前后几个具有独特地域色彩的节日。腊月初五,民间称“五豆节”。这一天,当地百姓各家各户会选取五种豆子熬粥食用,五种豆子选取随意。红豆、黄豆、花豆等,也可以用红枣、枸杞等代替豆类。五豆节代表着年的开始,也是对来年五谷丰登的期盼。五豆节后第三天为“腊八节”,当地百姓在这天做臊子面食用。臊子是用红萝卜、白萝卜、豆腐、黄花等切成小块为基本材料,根据各家经济情况食材可增可减。这一天臊子熬制较多,可供家里食用一到两天。这是自年始来,最丰盛的饭。寓意以后的日子能红红火火,每天食物丰盛。这也是先辈们在农业时代靠天吃饭,对土地崇拜的表现。北方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在蓝田地区,各家会进行祭灶爷的仪式。下午开始烙托托儿馍,烙好后,每个馍上掐一小块,剪少许柴草,柴草一般是麦秸,将馍和柴草搅在一起。接下来是将民间流传的灶爷和他的坐骑马的画像,在灶台前烧掉。家中老人跪在灶台前,边烧边口念“一股清茶一股烟,打发灶爷上青天,五谷杂粮多以搬”。随后将准备的馍和柴草倒入灶内烧掉,意为给灶爷和其坐骑的干粮。这一系列仪式,是百姓对庄稼丰收的祈望,是“民以食为天”思想的集中体现。正月十五,是年的最后一天,打灯笼,煮元宵,举国同庆。在蓝田地区,有用当地灯笼专用的蜡烛,方言称漆腊核儿(?‘i51la31x?24),于天黑以后给家里各角落点亮一支,一是灯火通明之意,希望来年家里热闹红火,同时也达到趋虫的效果,防止虫子对家中粮食和器物的祸害。

在我国自古就有“天穿节”的遗留,查之关中,至今仍有民俗继承。这是女娲造人传说在民间形成的具有浓厚神话色彩的民俗。群众将正月二十称为“补天补地节”。这一天,有的地方摊蒸饼,有的地方摊煎饼。蓝田地区的百姓在这个节日里烙锅盔馍。馍做好以后,在其边缘掰下两小块儿,一块扔到房顶,一块扔到院中,即为补天补地。在中国传统民俗中,正月二十五为“填仓节”,因“填”与“天”相近,又称“天仓节”,是仓王爷的生日。又据相关文献记载,这一天是为了记载一位看守粮仓的好心的吏官。在蓝田地区,正月二十五被称作是“仓夫爷的生日”。据当地老人口述,仓夫爷是主管民间粮仓的神仙,共八位。每年这一天,当地居民蒸米饭,米饭盛一碗,并将炒好的菜部分放在米饭上,准备八双筷子,均匀侧贴在碗中,点蜡烧香,以示敬仰。农村地区的老人异常虔诚,行跪拜礼,祈求风调雨顺,庄稼丰收。二月初二,“龙抬头,虎睁眼”,蓝田地区百姓在这一天,烙锅盔馍, 焙枣花儿,又称焙蝎子尾巴,寓意焙掉其尾巴,春天蝎子复苏后,就不会对人们造成伤害。三月三,有口传谚语

为“三月三,带毛儿眼儿,不带毛儿眼儿,害红眼儿”。毛儿眼儿(m?24?i?31),是当地的一种植物,具有消毒的作用。三月的天气逐渐干燥,小孩子易被细菌所感染,因而有带这种消毒植物以避免眼睛被感染之做法。“六月六,晒丝绸”,据说这天是一年中天气最好的一天,当地百姓有将家里的丝制品拿出来晒的习俗,可去霉气,也是临近家庭贫富的一次对比。七月初七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情人节,古来就称“七夕”。当地百姓将织女称作“七姑娘”。在这个节日中,当地有两个活动,耍七姑娘和吵七姑娘。七月六日这天,当地人用泥做成一个立体的泥人儿,用白纸画好七姑娘的面部,用彩纸做成丹青衫子红裙子,给泥人儿扮面穿衣。同时,将巧芽端出。巧芽是用豌豆泡成,提前将豌豆放入没有水的瓮里,不见阳光,发出的芽为白芽。七月六日晚上端出来,用指宽的红纸捆三节。将七姑娘的泥塑放在椅子上,前边桌子上放献果和巧芽。然后敲锣鼓吵七姑娘。七姑娘若被吵下凡,便附体于参与耍七姑娘的这群人中的某个人,然后讲述自己与牛郎的故事。据当地老人口述,有的地方成功吵下七姑娘,但机率很小。七月七日下午送七姑娘,即两人抬椅子,到选定地址,鸣炮,烧掉七姑娘。另有老人讲述,七月七日晚,于院中的葡萄树下,点起一支蜡烛,保持安静,可能会在烛光中看到牛郎和织女,听到他们的对话。不同的节日仪式,都是当地人对民间节日的热爱与传承,是人们对先辈们伟大智慧的继承与发扬。

民间流传的节日具有独特的仪式和内涵,是当地地区历史文化的体现,是民俗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蓝田地区的民俗文化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轨迹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中华民俗文化形成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对流传于蓝田地区的一些民间节日做了浅显的阐释,旨在使这些逐渐走向消亡的节日仪式与独特内涵能得以传承,使蓝田地区民俗文化能紧跟中华民族民俗文化前进的步伐,同时为中华民俗文化的传承贡献一份力。

参考文献:

[1]宁锐.关中民俗文化漫谈.中国ISBN中心,1996.

[2]秦永洲.中国社会风俗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4).

作者简介:

民俗文化旅游节日 篇4

关键词:民俗,文化,活动,宁夏

民俗节日在历史的沿革中传承下来, 成为各民族人民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它反映了各族人民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心理感情, 它保留了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特色。作为上层建筑, 它不会因经济基础的变革而立即消失, 而是不断在传承中演变, 充实新的内容。

随着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传统节日法定假日的确定、各项政策的落实, 民族习惯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尊重, 民俗节日活动非常活跃, 许多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 当地文化主管部门非常注重在民俗节日里组织群众文化活动, 使民俗节日活动充满了时代气息。作为群众文化工作者, 应当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 更应从民俗学、社会学、民族学的角度研究民俗节日与群众文化源远流长的关系, 这对于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与价值, 对吸收外来文化, 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 从群众文化活动发展和宏观趋势来看, 在目前的新形势下, 利用民俗节日的约定俗成, 组织群众自觉自愿地进行文化活动, 好处很多, 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民俗节日是各项民俗的综合展观, 也是民族文化的综合反映。我国历史悠久,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创造了极其丰富的民族文化, 谁要想割断千百年来的传统文化 (包括民间习俗) , 全盘西化, 凭空去堆砌精神世界的空中楼阁, 说明他还不知道什么是“中华民族”和“民族文化”。民俗文化, 有一部分保留在民俗节日活动里, 世代沿袭, 传承下来, 形成我们的民族心理, 表现了我们民族的特点,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子孙后代, 这是应当高度重视的。这些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对于提高我们的民族自信心、自强心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教育

民族感情的形成和民族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民俗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对民族感情的影响是直接的。我们的侨胞远在异国他乡, 每逢传统节日, 思归之心十分迫切, 传统节日如一条民族感情的纽带把他们与祖国连接起来。

爱祖国, 这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一提起祖国, 人们很自然会想到祖国秀丽的名山大川, 丰富的物产资源, 驰名中外的古建筑、唐诗、宋词、元曲……还有那淳朴美好的民俗。这种民族心理, 沟通了人们的民族感情, 促进了民族团结, 对家庭和国家都有强韧的亲和力, 使爱国主义有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对台湾讲统战政策, 讲求同存异, 我们的“同”是什么呢?首先是共同的民族利益, 其次就是在共同的民族文化和民俗心理基础上形成的共同的民族感情。我们民俗节日的文化活动, 影响远远超越了我们本地、本县。这不仅有利于在内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还有利于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以及所有的海外侨胞, 结成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 为振兴中华贡献力量。

三、有利于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改善, 精神生活的需求也向高层次发展。文化娱乐的形式不仅是被动的欣赏, 而且要求自我娱乐、自我表现。人们的爱好和需求也是多层次多方面的, 不仅要在幽静的房屋里吟诗、作画、读小说, 也需要到大庭广众中去领略热烈的场面, 感受火爆的情绪。近年来, 由于青少年教育问题和老龄化问题的突出, 如何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要的问题更显得重要和迫切, 这不仅引起了社会学者的关注, 也应引起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民俗传统节日有两种基本的活动方式, 一种是分散到户的节日活动方式, 另一种是群众集体的节日活动方式。两种方式互相关联, 互为补充, 构成了群众性的节日活动。群众文化工作者要注意研究这两种活动方式, 有意识地组织和辅导群众的节日活动, 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青少年和老年人参加, 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 调节人们的生活节奏, 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社会气氛。

四、有利于移风易俗地抵制封建迷信活动

民俗节日与祭祀节日、宗教节日不同, 但难免掺杂一些宗教色彩, 遗留一些陈规陋习。我们必须善于区别封建迷信与民俗事象的界限, 区别良俗与恶俗的界限, 对节日民俗做到尊重配合, 因势利导。例如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剖析春节的民俗习惯, 对研究我国民族的心理状态有着重要的价值。春节作为一年伊始, 有一种除旧布新的意思, 洋溢着蓬勃向上的力量。特别是春节娱乐的习俗, 如舞龙、舞狮、踩高跷、扭秧歌、春官词等活动内容, 是我们今日传承的“非遗”项目。还有许多民间小戏小曲, 都是健康有益的。春节期间正是农闲季节, 广大农民有充分的时间, 手里有充裕的钞票, 容易被赌赛输赢的游戏所吸引, 因而组织好春节期间的大型文化活动和小型游戏活动, 管理好文化市场就十分重要。如不去组织引导, 放任自流, 陋习恶俗就会钻空子。必须通过一些健康有益的活动吸引群众, 以抵制赌博等违法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 引导人们破旧俗、树新风, 这对提高全民素质、建设精神文明、安定社会秩序有着重要意义。

五、有利于民间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

民俗节日里的群众文化活动, 往往是民间工艺美术的大展览、大比赛。例如花灯制作、年俗门画、剪纸、刺绣、窗花, 特别是民间社火中的彩龙、狮子、毛驴、嬉人、高台等等, 都是我国民间艺术的文化宝库, 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位置。

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发展, 许多现代科学技术进入了民间工艺品制作领域, 许多业余的民间工艺美术家在群众文化活动中脱颖而出。如宁夏隆德县杨氏泥塑、魏氏砖雕、海原剪纸、隆德民间剪纸、同心县回族剪纸、盐池剪纸、回族民间乐器、贺兰砚制作等, 绚丽多彩, 丰富了我国民间艺术的文化宝库, 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位置。如果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能够有意识地、更多地组织这方面的比赛、交流和展览活动, 及时总结成果, 发现人才, 积累资料, 开展这方面的学术研究, 无疑将对我们的艺术事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六、有利于文化产业规模的形成

民俗节日的群众文化活动总是伴随着集市贸易, 这是千百年的历史传统。这些集市贸易也均以民俗节日内容为中心, 为节日的群众文化活动服务。传统的民间工艺品、民俗食品、文化用品等在节日市场上争芳斗艳, 而且在生产上形成规模, 收入上已占重要比例, 成为民俗节日不可分割的文化生活内容。如近年来隆德县在春节期间举办的社火大奖赛、同心莲花山青苗水会, 特别是各市县组织的不同活动内容、不同活动风格的春节群众文化活动, 有力地推动了民间文化产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 隆德县一位优秀的花灯制作艺人, 在春节期间的收入就达到5万元左右;伏兆娥、井春霞、田彦兰等民间剪纸艺人的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杨氏泥塑年收入至少也有几十万。因此, 群众文化工作者如能较好地发挥群众文化工作的职能, 在组织好节日文化活动的同时, 注意与有关方面配合, 组织好节日的集市贸易, 对繁荣城乡市场, 发展商品经济, 形成文化产业有重要作用。

民俗文化旅游节日 篇5

中国是世界山最大的文明古国,有这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对古老文明的继承和创新将有助于个人修养以及文明进步。尽管如此,在今天的现实所生活中,我们看到的确实很多人传统文化意识的淡薄,在历史文化常识方面的物质。即便是在大学校园里,许多大学生对创痛文化和历史只是漠然处置的现象也并不鲜见。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局面?通过此次调研,发现,加强创痛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大众化教育是提高全民历史意识,弘扬床融文化精髓的重要举措,也是现代化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1.创痛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数据的结果分析,目前我国在中国创痛文化和历史知识的教育和普及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相关教育模式存在误区。显而易见,绝大多数的人呢是通过课堂教育来获得传统文化知识的,中学的语文课和历史课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历史课,更多的担负了传承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功能。但是,以目前的教育形式来看,在中学,历史教材僵硬刻板。对传统文化和历史教材的人是停留在书本和教材,无法展现历史和文化真适合多姿多彩的面貌,但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学生一旦进入大学,多数人就不可能再有继续学习历史文化知识的兴趣和动力,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

此外,我国当前正处于重大转型期,传统的文化模式失去了神圣的权威,人们的价值观念,文化观念,生活方式等也必然处在磨合,矛盾,冲突之中,尤其是亲眼一带更是日益可求彰显个性,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同时,面对社会生存压力的日渐增大,学生们更关心的是抓紧时间去考五花八门的证书,以求在未来的职业竞争中为自己增添砝码,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使得他们现有时间和精力去培养个人的道德文化修养。

2.提出的建议或措施

历史文化教育的形式亟待改革。缺乏大众化的历史文化教育是导致社会文化氛围薄弱的重要原因,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应加快中学历史教材编写改革,增加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紧密结合社会现实的内容,尽量呈现生动的史实市直各半年股市和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特点和时代要求。

重视社会在弘扬优良传统文化、传播历史知识中的作用。在社会公共舆论的领域内,要鼓励电视,地啊宁,报纸等传媒严肃的,有责任感的拂去瑞东传统文化教育,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责任。

3.结语

民俗文化旅游节日 篇6

每逢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俗称“五月节”,是汉族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两岸对渡的船只都要在蚶江海边追逐泼水,以这种欢快的方式互祝吉祥,交融情谊,并祈求平安兴旺。“海上泼水”的习俗由此产生并代代相传,福建石狮市蚶江传承了300多年的竞渡泼水闹端午,成为一种别具特色的闽台对渡文化习俗。

据记载,蚶江海上泼水最早见于明,盛行于清。清朝年间的《对渡碑》记载:“蚶江为泉州总口,与台湾鹿仔港对渡,大小商渔,往来利涉。”当时蚶江成为大陆与台湾通商通航的中心码头,对渡贸易繁荣兴盛。

随着贸易往来的密切,当时闽台两地的汉族民间文化交往也十分活跃。尤其是每逢端午节,蚶江与台湾鹿港两地民众身着节日盛装,在海上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祈求风调雨顺。时值春夏之交,天气炎热,便驾船竞渡,追逐泼水,驱热消暑,祈求吉祥,寓为人与船的大洗礼。后逐步演变为通过泼水活动,倾吐思念、交融情谊。

海峡两岸民间还流传着一首“对渡泼水”民谣——《欢喜船入港》:“欢喜船入港,我君走船人,蚶江与鹿港,对渡来通航。海峡起风浪,隔岸等亲人,相思两地牵,盼君守空房。欢喜船入港,两岸心相同,盼君早归航,泼水喜团圆。”这项汉族民俗活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一度中断,上世纪80年代以后逐步恢复。自此,蚶江“海上泼水节”活动从小舢舨发展到小帆船;由过去男人的专项活动发展到年轻姑娘也参加;由十几艘船发展到上百艘,情趣倍增,场面也更加壮观。

福建石狮蚶江与台湾鹿港对渡习俗是闽台关系的历史沉淀。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习俗已处于濒危状态,熟悉对渡历史和活动规仪的人多数年事已高,对渡汉族民俗内涵逐渐丢失。福建省正在组织两岸专家和热心人士进行蚶江与鹿港对渡历史文献的调查,收集和记录端午闽台对渡习俗的相关资料,并开始保护其相关文物古迹及其环境。

中原汉人南徙,带来了中原纪念屈原的端午风俗。据传说,屈原投江后,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现今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近几来年英国人也有仿效我国人作法,组织外国队,进行竞赛活动。

“海上泼水节”泼出的是水,播撒的是吉祥祝福,是幸福种子。

端午节这一天,蚶江古渡沸腾,四面八方的人流涌向海滨。只见百舸在泉州湾竞渡穿梭,一场群众自发组织的活动,轰轰烈烈地拉开帷幕。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龙舟队在擂鼓声中,展示出一种力量、一种团结。

《抓小鸭》是一种活泼和娱乐性很强的活动。在江河船上沿水面平行置一去皮的杉木,越长越佳,杉木上涂以油料,使之润滑;杉木尾端挂一长形小竹笼,内放一只活鸭;笼盖直竖立一竹棍,使之能一拍即开。

活动者保持身体平衡,从船上沿杉木小心翼翼行至尾端,拍开笼盖,活动者与活鸭均掉入江中,在游泳健儿协助下,抓住活鸭。活鸭即作为活动奖品。由于身体平衡难度极大,成功者少,失败者多。

岸上观者千百人呐喊助威,欢声雷动。炎炎烈日当空照,蚶江同江竞舟泼水的人群却热情高涨。几十艘来自各地的渔船,满载着身披盛装的民众,大家竞相用各种勺、桶盛满海水,相互追逐倾泼,热气火红。人们视此水为“吉祥水”、“幸福水”,要让这圣水情雨淋个透,以图吉祥、幸福、兴旺。

泼水声、欢呼声、嬉笑声,伴随着海涛天风,汇成一支悠扬动人的“思亲曲”,响彻海峡。

这欢呼声穿越了绵绵200多年的岁月,蚶江和台湾鹿港对渡泼水,谱写出:“蚶江鹿港口,闽台血缘亲;翘企团圆日,欢叙对渡情……”

海上泼水活动,年年举行,越泼越兴,四邻渔村纷纷驶舟参与,大大提高文化古镇蚶江的声誉,促进了侨乡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通过泼水活动,增强了两岸同胞的往来与情谊。台胞们纷至沓来寻根、谒祖、交流、投资,如泼水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与“海上龙舟竞渡邀请赛”同时举行的“海上泼水”、“港台、海外灯谜展猜”等,构成了一幅绚丽的“海峡情”民俗画卷,节日期间整个古渡沉浸在一片浓郁的乡情与醉人的乡音之中,令海峡两岸同胞流连忘返,久久地回味这生命律动的乐章。血浓于水的蚶江端午海上泼水节,泼出了真情、激情、海峡情!泼出了古渡一片新天地!正是:

端阳竞渡百舸争,泼水浴情乐开怀。

期盼“三通”实现日,神龙飞架两岸来!

节日民俗类动画的创作前景 篇7

动画创作离不开生活, 民族文化与传统文化是动画这个综合性的艺术形态成长与发展的根基, 动画创作具有广阔的空间延展和灵活的自由度, 在开放的动画世界中, 一切现实的或非现实的都具有可挖掘的内在价值和精彩之处, 更为重要的是动画作品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时代精神以及审美品位。动画的魅力不仅仅体现在其轻松、诙谐、自由的外在气质, 更在于它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媒介, 可以游刃有余地穿梭在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而节日民俗文化正是值得动画人探索尝试的一个创作角度, 同时用动画的手法来反映节日民俗, 也是一种独特而有效的文化传承形式。

一、节日民俗文化延续、传承的需要

中国传统节日体系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缩影, 是人们生活的组成部分, 具有强烈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因此节日的到来不仅是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直观的、可亲身参与体会的教育契机, 也是人们关注、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绝好良机, 为人们忙碌的生活提供了一个聚会和沟通的空间, 也是向异文化群体展示自身文化性格的窗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部分传统节俗需要的生存环境已经消失, 那些曾经适用于农耕社会的季节时间的提示意义与祭祀性的神性意义已基本失效, 它们的存在不再是单纯的体现人们时间生活的内在旋律, 更多的被作为一种文化遗留和特殊的文化形式保存下来。但从目前节日民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存在状况来看, 存在着一些节日淡化的现象。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今天, 我们需要保护自己的文化资源, 唤醒人们的民族文化记忆, 传达民族文化精神, 增强我们的民族认同感。如美影厂1984年的剪纸动画《除夕的故事》, 用剪纸的形式讲述了一段关于“除夕”和“年”的由来的传说故事, 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 根植于中华民族民间文化之中, 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众基础, 古老的民间传说在剪纸动画的演绎下让人倍感亲切。

二、动画是传播节日民俗文化的有效载体

(一) 动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

动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区别于其他视听艺术, 变形、夸张的视觉符号成为其独特的表达方式, 德国著名的电影理论家克拉考尔在论及电影作为视觉媒体时说, 人们有着再现现实的永恒冲动。而动画则把“再现现实”升华到“超越现实”。现代传播科技构筑了张扬动画文化的媒体平台, 让心灵得以自由地放飞。“在传播媒介日益丰富的信息时代, 我们可以选择更符合现代生活方式和审美特点的信息传播方式, 动画是最大限度集中众多艺术的特性而构成一种非常特别的艺术样式, 是新媒体时代最具发展潜力的信息载体, 本身应有肩负起艺术传播、文化传承的责任, 这也是动画立足艺术领域中得以发展的意义。”[2]

(二) 动画是走入儿童心灵的亲密伙伴

传统文化的普及应从少儿阶段就得到重视, 这对于正处在认知阶段的少年儿童至关重要。从我国动画市场的数据上看, 动画的审美群体主要是少年儿童, 动画是用画面来讲述故事的艺术, 少年儿童对图像的感受能力明显强于成人, 对画面语言的天然领悟能力使儿童更容易接近动画, 且易于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动画文化的熏陶, 因此动画是渗透节日民俗文化于儿童、青少年的绝佳方式。

以圣诞节为主题的动画片为例, 西方的圣诞节与中国的春节一样, 都是非常重要并具有深刻文化意义的传统节日, 动画片《查理·布朗的圣诞节》这部动画片在探寻圣诞节精神的角度展开故事, 包括人们对节日的态度、节日被商业化的这种现象的担忧, 通过这些对现代生活中存在的现象的反映, 将圣诞节回归到最初的信仰和民族精神上, 不仅涉及到圣诞文化象征, 还有圣诞的由来等, 在欢快的庆祝节日的同时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节日的根本, 而这也正是现实生活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并且这个提醒被十分巧妙地渗透到故事中并无突兀教化之感。

三、节日民俗类动画的市场投入

目前在我国明确以节日民俗为专题的动画创作领域还有待开发, 与节俗题材相关的动画片也是寥寥无几, 在商业社会的当下, 一个事物的发展必须能有一定的盈利能力, 否则将导致曲高和寡, 最后被市场所抛弃。下面从剧本改编、传播方式、国外成功案例三个角度对节日民俗类动画的市场投入进行分析:

(一) 剧本改编应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

在众多文学形式中, 可以进行动画剧本改编的选择有很多, 如戏剧、小说、民间传说、神话等。优秀的著作一般在塑造人物、故事构思方面相对完善, 并已经得到大多数读者的肯定, 其知名度已经为影片做了前期宣传, 因此通过改编的剧本本身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剧本改编又存在不稳定性, 完全地还原原作, 在我们今天看来会显得晦涩;过于颠覆原著又会显得不伦不类。不论采用何种改编方式, 如节选、取意或者颠覆, 对于故事来源多为民间故事、古老传说的民俗类动画的改编而言, 在保持故事主题内涵忠于原作的基础上, 进行合理的艺术再创作, 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尤为重要。

(二) 重视动画与新媒体技术结合的方式

“新媒体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新媒体主要指互联网和移动网络。广义的新媒体则指依托于互联网、移动通信、数字技术等新电子信息技术而兴起的媒体形式, 如电子书、数字报、IPTV等。”[3]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给媒体行业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模式。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使动画播出平台多元化, 改变了一点对多点的传统传播途径, 节日民俗类动画将成为灵活多样的文化载体, 大大增加了普及节俗文化的力度。新媒体动画的表现形式丰富, 制作成本降低, 使动画创作在爱好者群体中大范围普及, 产生聚集效应, 如“火柴人”、“功夫兔”、“兔斯基”等走红于网络的动漫作品, 都出自学生和独立动画人之手。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 动画艺术具有了更深的发展潜力和更多的生存空间, 动画与新媒体的结合, 预示着节日民俗类动画将成为节日民俗文化传播强有力的信息载体。

(三) 正视对中外成功案例的借鉴与创新

节俗类的动画创作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创作角度和表现方式, 广泛地接触国内外不同文化的动画作品, 开阔眼界, 对于发散自己的创造思维是很有必要的, 例如英国1982年的动画片《雪人》, 这是一部与圣诞节有关的动画片, 故事的主要内容并不是在讲一个节日来源或传说, 节日是作为一个故事背景存在, 关于节日的文化象征、节日愿望、节俗习惯等被自然地安排在情节中, 如圣诞树、圣诞卡、圣诞老人及互赠礼物等节日符号, 优美的音乐《Walking in the Air》给影片中以孩子、雪人、圣诞老人三个构成故事温馨气氛的元素中加入了美轮美奂的画面。每到圣诞前后, 电视台都要播出这部26分钟的英国动画片。动画片也为节日带来丰厚的利润, 仅仅2001年一年, 《雪人》的衍生产品就达到了一千万英镑。

同一个节日题材的创作可以有很多种创作切入点, 但最后所体现的节日文化精神是共通的, 对动画片中优秀元素的借鉴学习并不是简单的模仿或复制, 而是要根据自身的文化背景和创作需要寻找属于自己的创作方向。

国外优秀作品中好的创作理念和制作手法给予关注和借鉴, 但这种借鉴和学习并不等于模仿, 不能失去我们民族文化的立足点, 尤其对于节日民俗这样典型的传统文化题材, 更要注意对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的表达, 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刻板教条的灌输模式。如果创作的作品并没有把握好对现实生活真实感的艺术表现, 停留在形式上对中国传统艺术样式套用的层面, 那么也很难走入人们的内心, 民族化装饰的外表是不能触及文化内涵层面的。在世界文化不断交汇融合的今天, 如果失去了民族的独立性, 又何谈民族精神呢?作为一个具有历史责任感的动画人, 需要补充自己对民族文化的学习和修养, 在借鉴国外优秀动画作品的精华, 结合本民族文化和时代特征, 从传统艺术样式中吸取本土文化养料和独特的表现形式, 创作出自己的动画艺术风格。

四、结语

动画作为一种具有独特视觉观赏性的综合艺术, 就其文化品质而言, 它承载着创作团队对传达思想内容和主题内涵的愿望, 动画艺术以其生动夸张、诙谐幽默的视听语言和独特的叙事方式, 赢得了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喜爱, 尤其新媒体技术的出现, 更为动画提供了全方位的传播模式。节日民俗文化是动画创作的宝贵资源, 也是动画创作领域需要关注、发扬的民族文化, 将节日民俗文化通过动画的方式来进行讲述, 以其“润物细无声”的独特魅力, 来加强少年儿童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同时触动人们内心深处对节俗文化的记忆。因此不论从动画的艺术性、技术性还是从其传播媒介的特性来说, 使动画成为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的传播媒介是不可忽视且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董晓萍.全球化与民俗保护[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314.[1]董晓萍.全球化与民俗保护[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314.

[2]齐骥.动画文化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9:58.[2]齐骥.动画文化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9:58.

民俗文化旅游节日 篇8

民族传统体育是体育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从民族共同体文化中剥离出的一种民族传统文化形式。但是,目前学术界对民族传统体育仍然没有一个统一权威的界定。有学者从历史的角度, 将民族传统体育定义为近代以前的体育竞技娱乐活动, 即1840年以前我国各民族采用并延续至今的体育活动形式、内容等的总和。还有学者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是相对于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民族而言,在一定范围内至今还体现着传统性并一直沿用的体育竞技活动。

无论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定义有何不同,但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性和传统性这两个特征是人们普遍认同的。世界各地的民族传统体育都是其特定的环境、文化、观念等的影响下形成发展的,自然体现着各地不同的民族风格和特色。就我国而言,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蕴含着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体现着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丰富的民族特色。

在现代化的今天,人们逐渐被外来先进的事物所吸引,体现着我们民族特色的东西却逐渐被人们忽视、遗忘。作为我国民族特色的一个重要体现,民族传统体育在今天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地域辽阔,文化丰富,因此,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也各具特色,反映着各民族不同的生产、生活、文化、宗教等特征,是不同民族智慧、民族性格的具体体现,这是我国特有的文化财富。民族传统体育,不仅具有体育活动的共性,即娱乐、强身的价值,同时还具有教育价值,通过民族文化的展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

2 民族传统体育与民俗传统节日的关系

民族传统体育与民俗传统节日二者在历史文化的演进中不断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民俗传统节日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提供载体,民俗传统体育的不断丰富发展也丰富了民俗传统节日的内容,使民俗节日的发展更加繁荣。研究二者的关系,不仅有利于民俗节日和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同时对于各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2 . 1 民俗民间传统节日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提供载体

民族传统体育与民间传统节日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二者在相互促进中共同发展。体育作为一种社会娱乐的文化形式,容易被人接受,同时作为一种社交活动,也能很好地沟通人们之间的感情,深受人们喜爱,民族传统体育也不例外。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压力的增大,人们在繁重的工作之余非常渴望回归自然,在大自然和原始古朴的民族风情中放松心情,寻求最淳朴的东西。因此,民族传统体育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并不断繁荣起来。在民族节日中,民族传统体育节目表演和竞赛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当今民族传统体育与民俗传统节日的融合性更为明显的背景下,民俗传统节日的内涵不断丰富,层次逐渐提升,节日体育活动也需要不断丰富,提升其功能性和大众化水平,突出节日主题,体现民族文化特色,以满足节日对体育内容的需求。

在各种民俗节日中,为了通过体育活动促进民族文化的宣传,活跃节日气氛,人们在组织一些体育节目表演、体育比赛等活动时,必然会对参与的人们进行培训和训练。这一培训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就促进了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通过节日活动,使更多的人认识、了解了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促进了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正是因为民族传统节日对体育活动的这一需求,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可见,民族传统节日为民族传统体育提供了展示平台,使民族传统体育通过节日活动这一途径得以提升,实现更好地发展。

2 . 2 民族传统体育丰富了民族节日的内容

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中,各民族形成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民俗民间传统节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各民族地区的广泛开展,促进了民族传统节日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节日中的开展,不仅展示了当地的文化风俗,更是人们一种生命活力的体现,民俗文化的活力展示。如被誉为洱海边上的广交会的“三月街”,传统的体育节目是这个欢乐的民族传统盛会里的重要内容,威武的霸王鞭和精彩的赛马、斗牛以及具有地域风情的民族体育舞蹈表演交相辉映,为盛会增添了无数的光彩,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们的喜爱。节日盛会的繁荣,也吸引了很多的商人,进而促进了当地经济贸易的发展。这些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的体育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民族传统体育节日和文化的繁荣。

3 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传统节日的互动发展思考

在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体育已经成为国家强盛的一个标志,独具民族性的民族传统体育更是一个国家繁荣的重要象征。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不仅要保持其独特的民族性,更要在此基础上不断融入新的元素,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为社会创造价值,才能更好地体现民族传统体育的存在价值。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传统节日的密切联系,彰显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进而为各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一定贡献。

3 . 1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 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民族传统体育与民俗节日的互动发展,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首先需要人们对二者的关系进行挖掘、整理、更新,在把握两者互融性的基础上,利用科学的理论对其关系进行客观辩证的分析,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只有坚持正确、统一的思想,认真分析当下的社会文化发展环境,才有可能最大程度的促进民族传统体育与民俗传统节日的发展,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民族传统体育和民俗传统节日都以为人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为最终目的。在民俗传统节日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体育运动,不仅可以愉悦身心、强身健体,也是宣传民族文化的过程,增强人们的民族凝聚力,提高人民的民族文化素质,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开发民族资源。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促进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3 . 2 以政策导向为支持

民族传统体育与民俗节日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策导向的影响。为了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政府的政策支持很有必要。政府需要制定政策,加大对民族体育地区民族节日文化开发、体育经费的投入,减免节日活动中的一些税收,为民族传统节日的发展提供经济基础。政府还应加大节日组织宣传,为节日活动的场地设施、用品等提供充分地保障,组织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培训、学习,培养掌握民族传统体育的专门人才,以更好地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推广。政府还应协调相关部门,对更好体现民族传统文化的体育项目进行开发、规划,并对其进行安全检查,以保障民俗节日的有序、安全进行,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3 . 3 以改革组织形式为突破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的环境、经济、文化、习俗等情况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民族传统节日和传统体育活动的举办上必须遵循当地的实际情况,改变由政府包揽承办的组织形式,充分吸引社会资金,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和民俗节日中来。民族节日的组织规模要结合当地的经济情况,力求多样,而且能充分彰显民族文化,组织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民族体育表演和竞赛,也可以组织体现民族民风的民族体育健身活动,使群众直接参与其中,达到娱乐、健身和展现民族文化的目的。只有改变旧有地组织形式,顺应社会的发展,才能使民族节日文化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以传承,使人们在文化一体化、多元化的今天,依然能保有我们自己民族的文化。

摘要:我国民族众多,且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民俗传统节日,民族传统体育节目表演和运动自然是其节日庆祝的一种形式。民俗民间传统节日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了载体和场所,同时,民族传统体育节目的表演也促进了民俗节日的传承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传统节日的互动发展是由二者的文化共性决定的,研究民族传统体育与传统节日的发展,有助于人们了解更多的民族文化,同时对民族节日文化和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民俗传统节日,互动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亚琼,徐宜芬.对民族传统节日与民族传统体育互动发展的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08(6):77-81.

[2]王岗.中国古代竞技体育的文化审视与民族传统体育的重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3):306-308.

[3]谢柯,罗延娟.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体育博览(研究版),2011(2):138,140.

[4]刘凤虎.从文化学的视角谈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J].体育与科学,2010(5):73-75.

[5]周惠琴.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困境及其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

[6]张国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社会历史背景及现代社会价值探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2):120-121,129.

民俗文化旅游节日 篇9

一、“乡愁”的解构与阐释

乡愁是一种因主体与其故园分离而造成的思念与忧伤情绪。现代化所引起的乡愁, 是在以城市化为主题的历史潮流中对传统生活消亡却无可奈何的迷失。“乡愁”作为人们的一种内心体验, 与文化身份、民俗事象、精神归属等有着逻辑上的关联。乡愁之感的根源, 在于精神归属的丧失, 尤其在现代化与城市化冲击下, 文化同化与西式文化对人的异化, 导致现代人精神的“无家可归”。从本质上讲, “乡愁” 可以理解为一种对现代文化异化的反思。因此, 思乡是怀旧和追忆过往, 成为寻求精神归属的情感表达。

乡愁是一种无形精神体验, 于民俗的具体事象中得以寄托和表达。具体的民俗符号和文化场景, 是民族乡愁之感释放和具象的产物;而人们对于“乡愁”的理解, 亦不只停留在伤感与对民俗事象符号化的追逐中, 更多是期盼寻求一种文化与身份的认同。

二、民俗对“乡愁”的表达

人们常常将民俗与乡愁联系在一起。可以说, 民俗即是安放乡愁的地方。乡愁本身就是在我们的行为中延续的文化记忆, 就是一种民俗。风俗本是历史生活的积淀, 都让人有一种天然的参与感, 而参与民俗活动, 使人产生对失去美好的怀想。对民众而言, 乡愁是民俗的精神提炼, 加深了民众的精神归属感与身份认同。乡愁中所蕴含的对传统、对家园的真挚情怀与民俗有诸多一致。这种情怀, 把每一个个体与历史、与特殊的地方、特殊的人群连接起来, 对使人之所以成为社会中的成员起着丰富和强化作用。当下的中国, 面临巨大的社会转型, 受现代性怀旧 (乡愁) 情绪的影响, 故民俗学与“乡愁”的关系越发不可分离。

民俗作为乡愁情绪的具象, 使游客找到了乡愁得以表达和寄托的家园。现代化与城市化的冲击、标准化的工业程序和生活方式、市场主导的消费主义及信息轰炸等, 都裹挟现代人进入一种无意识主义状态。传统生活方式被摒弃, 文化与身份认同渐趋淡漠, 价值体系的多元无序使人们的精神处于涣散和迷失。精神无处安放, 人们开始寻根溯源, 民俗将乡愁具象成一个个寄托物, 并通过仪式化的过程调动游客对过往历史与经验的回顾。

三、文化空间与民俗旅游

文化空间是民俗旅游中所有文化遗产特殊价值集中的表现。“文化空间”源于法国都市理论研究专家亨利·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文化空间强调在固定的地点和时间举行传统的民间文化活动。从旅游主体——旅游者的角度看, “旅游空间有着不同于日常生活空间的特征和符号内涵, 它既是获得旅游体验的前提条件, 也是旅游体验建构的产物, 具有主观建构的抽象性和剧场化特征”。

文化空间既是标志性旅游文化符号, 也是核心旅游产品和典型旅游景观。民俗事象被高度符号化, 已成为重要的一种旅游开发策略。“场所精神”一词最早由诺伯格·舒尔兹提出, 场所表达出来的含义和气质是一个场所的象征和灵魂, 能使人唤起对历史和特点地点的记忆。

为加大民俗文化传播效果, 挖掘空间性的多维开发、文化空间的表达、场景精神的塑造成为民俗旅游的重中之重。 在物理空间上, 不应只停留在民俗展示区设置上的真实性和空间的舒适性, 在整个民俗旅游目的地的设置, 都会直接影响到游客对于民俗体验的感受。在文化空间中, 应在最大程度上扩展文化空间传递的场所精神, 则能最大程度上满足受众的文化需求, 加大传播的效果。

四、结论

在民俗旅游的语境中, 作为游览与体验对象的民俗文化, 在平衡民俗本真性与商业性的前提下, 挖掘空间的多维开发, 注重文化空间的表达、场景精神的塑造成为民俗旅游的重中之重。只有如此, 人们对于“乡愁”的理解才不至停留在肤浅的伤感与对符号化民俗的追逐中, 而更多发展为一种期盼, 期盼从乡愁的感伤走向文化身份的认同, 从悲观情绪的低迷走向集体文化归属的团结。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8.

[2]贺学君.民俗变异与民俗学者的立场[J].西北民族研究, 2003 (3) .

[3][美]阿兰·邓迪斯.周惠英译.伪民俗的制造[J].民间文化论坛, 2004 (5) .

民俗文化旅游节日 篇10

1 武夷文化区民俗体育文化内涵

武夷文化区位于福建省北部, 称其为海西绿色腹地, 其界闽、浙、赣三省, 东北与浙江省为邻, 西北与江西省相接, 东南与福州市、宁德市交界, 西南与三明市毗连。由于地理位置独特, 上古时期是闽越族人主要聚居地之一, 它西邻荆楚, 北接吴越, 很早就已“ (南楚) 与闽中、越杂俗”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秦、汉之后, 中原人口南迁, 尤其“自五代离乱, 江北士大夫、豪商巨贾多逃难于此, 故备五方之俗” (宋·《建安志》) 。《南平志》记载:“道教文化早在秦、汉之初就已在此地区传播”[2]。由于闽越族文化的融入、吴越文化和楚文化的传播、宗教文化的渗透, 及本地区的特定地理环境和风土习俗, 积淀了丰厚的民俗体育文化。

民俗体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在历史文化影响下, 形成具有地方特色文化传承下来, 并长期存活于地方的民俗节日、传统习俗、宗教礼仪等活动中, 如:“游蛇灯”、“拔烛桥”、“傩舞”、“鸟步求雨舞”、“抢溪洲”、“战胜鼓”、“伞技”、“挑幡”、“跑龙赛”、“抢酒”等等。除了本地域的特色民俗体育文化外, 一些外来民俗体育活动也在延续, 如:划龙舟、舞龙、舞狮、放风筝、等等, 保持与其他地方相同的文化。

2 民俗体育文化的德育功能分析

德育功能指德育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 由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和教育性功能构成。这三者相互作用, 共同发挥着德育功效[6]。民俗学专家钟敬文先生认为民俗功能具有规范、维系、调节、教化等功能[7]。民俗体育活动作为民众日常生活文化, 随着社会发展也同样发挥着特有的德育功能。

2.1 社会规约的“补丁”功能

任何民俗体育活动都具备教化规范, 民众在参与中共同遵循规则和行为, 自然形成无形、无意识、潜移默化的规约性力量, 这些规约性有着完整体系结构, 它包含技术规范、道德规范、价值取向、宗教礼仪等习俗系统和团体的组织纪律, 并伴随着文化的传承得到良好的传递与认同, 为民众行为规范发挥良好的效应。随着社会的发展, 社会生活的复杂化, 政府机关的制度、规约并不能完全解决存在于民众每个生活空间的矛盾和问题, 特别是传统文化带来的时代问题, 必须依靠民俗事象的长幼尊卑、忠、孝、礼、义等一系列的规则解决, 民俗文化发挥了社会制度规范的“补丁”作用。

2.2 爱乡爱国教育

民俗体育文化内容和形式的不断丰富, 对社会系统的稳固所起的重要作用, 它对群体成员的团结所发挥的效用。由于民俗文化具有地域性, 不同的族群地域, 由大不相同的语言、符号、形式、信仰来支撑, 这些赖以存在的文化标志和独特文化的象征符号作为族群内部的自识性标志, 特别当离开生养自己的地域时, 这种文化的标志和认同感就彰显出来, 这些文化认同不仅表现行为活动, 更扎根于人的心理结构。这些民俗体育文化发挥的族群维系功能巨大而稳固, 有利于激发爱国爱乡热情。

2.3 构建社会和谐

民俗体育活动不仅是单一展示, 更需要先前大量准备过程, 在这过程中参与成员从同一类型或模式的文化环境中得到教化, 形成相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自然形成心理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民俗体育活动多在节庆、岁时的乡村里进行, 并得到民众的共同的认可, 无论男女老少都是活动的参与者, 在活动中各有各的定位又有集体合作, 有利于发扬团结协作精神。特别是在传统节日时, 显现了浓浓的风俗习惯和淳厚的乡土风情, 全村男女老少在参与时目标一致, 抛开了往常的争分和计较, 有利加强彼此之间的交往, 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传统的习俗活动变成加强情感沟通的平台, 增强了群体的凝聚力, 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增加社会活力, 促进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2.4 调节身心健康

民俗体育作为特殊形式的体育活动, 不仅可以使人们的身心得到宣泄, 同时还有益于参加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民俗体育产生初期为先民们在劳动之余进行自娱的一种手段, 在活动中自由抒发情感发掘潜在的心理能量, 增强对生活的信心, 享受生活的乐趣, 通过心理上的平衡和满足来消除生理上的疲乏。随着社会发展, 这些活动在流传演变过程中不断丰富, 形成了特有的风格和娱乐形式, 参与者充分调动和发挥体力、智力、心理等方面的潜力, 在活动中获得心理的愉悦, 起到锻炼意志, 开启心智, 发掘潜在的心理能量, 实现自我娱乐的心理满足。对于观赏者来说也是一种健康休闲、调节身心的方式, 促进人们的精神生活的提高。

2.5 人格教育功能

恩格斯说过:“个体生活历史是适应由他的社会环境代代相传下来的生活模式和标准”。民俗体育文化是由人的日常生活产生, 凝聚人的智慧, 在整个活动有着完整体系和模式, 并世代将文化成果和文化行为不断复制, 相沿成习, 形成传统文化, 人们在传承中不断得到教化, 随着社会和民众的需求加入创新, 形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体系和模式, 通过不断的适应—创新—发展的周期传承, 形成具有时代性的民俗体育文化。民俗体育文化具备重视道德修养、人际和谐、爱国爱乡、尊老爱幼、帮扶弱小等传统美德, 这些优秀的精神品质对于当代德育教育是十分宝贵的鲜活的教育资源。

3 民俗体育文化的德育资源开发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 民俗体育文化本身就来源于生活, 经过民众长期实践中形成具有文化内涵的完整结构体系, 这些结构体系承载着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蕴涵着中华民族优良的品质和精神, 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 特别是民俗体育文化德育教育功能, 解决社会规范中不同层面的盲点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3.1 加强民俗体育文化基地建设

民俗体育是地方特色文化遗产, 是民族的精神财富, 政府应长期投人资金、人力, 整合民俗体育文化德育资源, 建立民俗体育文化资料库和民俗体育文化博物馆, 在德育基地中纳入民俗体育文化内容。在民俗体育文化展示中, 通过“看、听、谈、做”的进行德育教育。即:参观资料库、文化博物馆以及观看民俗体育活动展示, 了解地方特色文化, 直观感性认识地方文化。深入学习和研究民俗体育文化内涵的结构体系, 对家乡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通过讨论和参与体验以及社会实践让人们接受本土文化的熏陶教化, 培养爱乡的之情, 进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3.2 探索民俗文化校本课程建设

学校是文化的传播地, 课堂是开展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 学生是最好的文化传承者, 学校要积极开展民俗体育课程教学, 与学科活动紧密结合, 将浓厚地方特色的民俗体育文化纳入学校课堂, 贯穿学科教学中, 把民俗文化教育有机地渗透和融合到各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之中, 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甚至将民俗文化作为校本特色课程, 如:“伞技”、“挑幡”、“鸟步舞”作为学校体育特色课程建设。还可以将部分民俗体育文化经过提炼成为学校艺术课程, 如将“拔烛桥”等进行舞蹈艺术化。以及编写《地方文化》德育校本教材, 把地方文化资源融入校本德育之中, 润泽学生的心灵, 开启学生的智慧, 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 让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树立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的使命感, 责任感。

3.3 构建民俗文化氛围

挖掘社会文化和民俗体育文化的结合点, 全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精品, 充分发挥民俗体育文化的德育育人功能, 利用民俗文化资源中具有教育价值的因素进行环境布置, 如:将民俗体育文化纳入公园文化、校园文化的环境建设, 营造民俗文化氛围, 让民俗体育文化教育借助各种环境进行引导, 弘扬民俗体育文化精神。积极开展民俗体育文化活动, 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多样的活动。如:文化知识竞赛、民俗体育文化比赛等, 营造出积极、健康、有益的文化氛围。

3.4 提升民俗文化内涵

民俗体育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价值, 提升其内涵有利于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一、正确引导良性创新, 积极提升文化品位。与时俱进的良性变异是当代人们的需求, 追求美的精神享受是人们的共同心理趋向。因此对其技艺、道具, 形态等应满足视觉效果上发展, 同时还可以进行艺术提炼与加工, 形成舞台艺术。二、推动民俗体育生活化。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精神满足的需求越来越渴望, 都在寻找适合于自己的体育娱乐方式, 民俗体育文化活动本身是民众自娱自乐民俗活动, 其艺术性和娱乐性它反应了人的聪明才智, 和谐艺术展示和表演易于人们接受和参与。三、发展民俗体育文化竞技化, 培养民众社会适应能力。民俗体育话的竞技性大多都以斗奇制胜, 参加者通过参加竞技可以获得心理的愉悦, 锻炼意志品质, 还可以促进人智力、心理发展, 培养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 田野调查, 访谈等研究方法, 对武夷文化区民俗体育文化的德育功能分析表明:具有社会规约“补丁”功能, 调节社会和谐、人的身心健康, 以及爱国爱乡教育、人格教育的功能。从而提出加强民俗体育文化基地建设、民俗体育文化校本课程建设、构建民俗文化氛围和提升民俗文化内涵进行德育资源开发利用。

关键词:武夷文化区,民俗文化,德育功能,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王俊奇.也论民间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体育、传统体育概念及其关系——兼与涂传飞、陈红新等商榷[J].体育学刊.2008, 15 (9) .101-104

[2]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南平市志[EB].福建省情资料库, 2006, http://www.fjsq.gov.cn/

[3]雷军蓉.舞龙运动[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4.1.15,

[4]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科学词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19

[5]刘建军.认同感[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0, 4, 1

[6]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上一篇:新的灰关联分析法下一篇:子公司的财务风险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