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困难

2024-05-04

面临困难(精选十篇)

面临困难 篇1

1经济运行十分困难

经对辽宁省传染病院经济运行情况调查发现, 经营亏损严重、资金紧张, 财务困难已经到了崩溃边缘。

1.1 经营亏损逐年增加

2007年全省14家传染病院总收入4.4亿元, 总支出4.53亿元, 当年亏损1 300万元, 加上历年累计共亏损1.09亿元。再加上历年潜在亏损, 目前滚存亏损2.2亿元。历年潜在亏损包括欠发工资1.07亿元, 少提修购基金0.21亿元, 应交未交社会保险费和应列支未列支费用0.9亿元。

1.2 人员工资欠发严重

由于经营不景气, 每次调整工资都不能得到及时补发, 而且每月受收入低下的限制, 只能按应发工资的一定比例实发工资。据调查, 传染病院只发应发工资的80%, 严重挫伤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1.3 事业基金弥补亏损

事业基金是医院药品的周转金和事业发展的资金, 按现行《医院财务制度》规定, 当年医院发生亏损时, 可利用事业基金弥补。由于传染病院每年都发生经营亏损, 事业基金早被弥补亏损而吃掉。他们丧失了资本金, 使医院缺乏发展的后劲。

1.4 药品供应不足

事业基金不足, 导致医院资金周转困难, 无法支配资金购买药品, 造成药品库存减少, 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全省综合医院药品周转天数为37天, 传染病院药品周转天数只有12天。更为严重的是医院无力偿还购买药品货款, 已丧失了供药商信用, 即使签定药品招标采购合同, 供药商也不愿意配送。长期拖延购药款, 严重损害了供药商的合法权益, 他们上告到法院要求偿还债务, 不少传染病院, 已被法院冻结账户, 而使资金停止了周转。

2产生原因的分析

2.1 财政补助水平低下

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四项补助内容, 在传染病院有三项半没有落实, 致使政府补偿能力不足。全省传染病院1年财政补助4 431万元, 占业务总支出的9.7%, 也就是说医院90%以上的支出靠医院创收来补偿。这仅是账面数, 如果把潜在支出计算在内, 财政补助占业务总支出和工资福利支出比例更低。

2.2 业务量较少

受患者经济承受能力的影响, 有相当多的病人未到医院治疗, 使传染病院门诊量和住院人数始终不多。2007年传染病院每职工平均年门诊130次, 是综合医院的39%。病床使用率是55.9%, 比综合医院减少27个百分点。就医人数少是影响他们收入的直接原因。

2.3 收费水平低

按照现行医疗服务价格标准传染病院收费应当高一些, 但考虑病人的经济承受能力, 实行低水平治疗。2007年传染病院平均每住院日收入343元, 是综合医院的82%。平均收入水平低, 也是造成传染病院收入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2.4 运行成本高

传染病院卫生工作人员卫生津贴补助多, 垃圾和污水处理费用高, 检验试剂盒使用率低, 烈性传染病患者逃费多, 这些特殊性开支加大了医院的运行成本。

3解决传染病院经济困难的对策

要使传染病院摆脱困境, 应从医院性质定性和增加病人流入两个方面入手。

3.1 传染病院应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范畴

传染病院从事各种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任务。因为这类卫生服务保护的是整个社会人群的健康, 不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 而且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市场机制无法对这种服务的提供和消费施加影响, 是市场完全失灵的领域。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不但为患者及家庭带来好处, 更重要为他人和社会带来明显的外部效应[1]。按公共卫生服务的定义, 应界定为公共卫生。

传染病院划归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后, 如何完善财政经费保障机制。卫生部就“完善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征求意见稿, 提出全包经费的意见, 政府对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实行全额预算管理, 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维修改造、人员工资、机构运转及业务经费由政府预算安排, 离退休人员经费由政府预算或社会养老保险予以保障。对此, 笔者有不同的看法: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也不全然是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也有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因此, 这类医院不能像卫生监督机构一样, 实行经费全包。其财政补助标准能达到工资和福利支出的70%就可以了。何况, 受地方财政能力的影响, 经费全包也很难兑现。

3.2 重大传染病实行免费医疗

完善医院补偿机制后, 只能解决传染病医院 “吃饭”问题, 扩大传染病的预防治疗量才是真正的目的和实现的目标, 要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 对重大传染病实行免费医疗。防止这些病人分散在社会上, 造成传染源的扩大;另一个途径是提供新农合、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对传染病人住院报销标准, 使他们都有经济承受能力进入医院治疗。

参考文献

新教师面临的困难 篇2

在教学工作方面,新教师感到最困难的并不是在教材处理方面,而是备课时如何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点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教学中如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如何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在教育学生方面,新教师所感受到的困难程度排序较后。这说明由于强调德育,教育理论课程中这部分内容有相当份量;在教育实习中,班主任工作又是重要部分;加上有当学生干部的经验可供借鉴,因此,新教师在这方面感受到的困难程度较低。但再仔细分析,从“与学生交朋友,了解其思想和个性”到“让学生了解和接受自己,建立威信”,再到“对学生做说服教育工作”,新教师感到困难的人数比例越来越大。究其原因,所要求的有关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越来越高,因此,感到越来越难。所以、这方面的训练还应加强。在二、教师该如何处理与同事间的关系

任何人的成长都不能只靠自己,同事的扶持和帮助才能使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获得更显著的成就。在**常工作中,我们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应该记住:帮助同事即是帮助自己。在帮助别人时,任何一种努力都不会白费。我们在工作中帮助同事,有助于提高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

帮助别人,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德,也是一个人融入社会这个大集体的需要。教师之间如果缺少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真心,那又怎么去教育学生互相帮助呢?所以,教育学生要互相帮助,教师自己首先应该要互相帮助。

(1)首先是要把同事关系建立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

(2)以诚意和真心对待同事,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同事要看长处、优点和大方向,并要善于学习同事的长处。

(3)工作上的事务要多承担,先承担,而不能拈轻怕重、挑肥拣瘦的或计较得失,要主动去做,积极配合协助。

(4)当同事在工作上事业上取得良好成绩时,要真心为之高兴,而不是嫉妒,而当同事工作上发生失误、纰漏时,应及时地善意地指出,尽快帮助纠正,而不能幸灾乐祸。

(5)当与同事发生分歧矛盾时,要及时坦诚地交换意见,先检查自己是否做得得当。

(6)当同事在工作上生活上发生问题和困难时,应热情关心帮助。

三、合作与竞争

同事跟你是合作和竞争关系.合作是必须的,竞争是合作更加成功的动力,在一个单位应当鼓励合作、鼓励竞争。同事,就是做一件事,为同一目标做事,在当今形势下,在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情况下,合作是必须的,不容回避的。竞争是同事之间显示个性、显示个体优势和才能,有竞争才会有进步,有竞争才会有发展,竞争会使每个同事,从不同的角度,拓展事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职场竞争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关键在于“竞”,比的是干劲,比的是能力,需要的是同心协力取得双赢的结果,决不是在工作中以自我为中心,形成对峙的小团体,去“争”权力“争”地位。只有大方向,大目标处理得好,个人的才干才能得以展现!

四、怎样培养团队精神?

人几乎都是在团队中工作的,那么我们就必须有在团队中生存的能力,怎样才能做到在团队中游刃有余呢?愿与大家分享以下知识:

第一、表达与沟通能力的培养 第二、培养自己做事主动的品格 第三、培养敬业的品质 第四、培养自己宽容与合作的品质第五、要培养自己的全局观念

面临重重困难的再生医疗 篇3

胚胎干细胞研究引起争论

在人体内存在着三种干细胞:胚性干细胞,体性干细胞及脐带血干细胞。这些干细胞,在显微镜的放大下,宛如银河系中闪闪浮动的美伦美奂的星体。尽管用尽所有的医术仍无法使病人起死回生,但采用再生医疗的手段或许能使人的生命得以延续抑或再生。它的横空出世,不仅给人类的生命延续带来了巨大的期望,同时也为这一领域的研究能力和医疗技术的提高开拓出一派崭新的天地。

虽然这是一项造福生命的福音,但这项医疗技术一问世,就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轩然大波。从人类的受精卵中提取胚性干细胞的尝试,使得在科学界、宗教界和政治界之间,发生了无休无止的争执。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孕育着一个崭新的神圣的人类生命。但从人类的道义上讲,许许多多的人却认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是大逆不道、有悖人伦,是万万不能接受的。其争执焦点,就是不可回避的干细胞问题。

怎样才能在不使用受精卵的条件下,进一步提高和推进人体干细胞的研究开发事业,这就是再生医疗的最大难题。

若干年以来,陆续发表的研究成果显示,人们对于干细胞的分化能力的研究一直在取得值得炫耀的进展,甚至连那些一贯对胚性干细胞的研究持反对意见的群体也发出了“欢迎”的呼声。使用胚性干细胞,若从伦理上讲,也仅仅是局限于干细胞的研究而已。胚性干细胞的研究进展惊人,目前已具备将构成人体的200种以上的细胞进行分化的水平和能力。

近年来,对体性干细胞的研究提出质疑的观点却再次掀起争执的风波。哈佛大学的索恩教授表示,对细胞进行分化的研究目前还在进行中,社会对这项研究较为敏感和瞩目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许多专家认为,在医疗革命的前进和竞争道路上,胚性干细胞的研究方向既有它的超前领跑意义,同时也意味着步履维艰。

与胚性干细胞不同,体性干细胞只不过是一种特定种类的组织。这就如同一场戏剧在舞台上表演那样,一台戏有舞台总监来统一指挥,每个演员的登台亮相和表演都要等待时机,按部就班上台。同样,对疾病的细胞研究也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拥而上。必须恰如其分地掌握好补充细胞组织的操作过程,以利更好地治病救人。

造血干细胞是体性干细胞研究的分支之一。目前根据所谓的骨髓移植形式所采用的治疗癌和血液病的方法,多年来已取得骄人的业绩。其中,对造血干细胞中的胚性干细胞的排序功能,有可能是研究领域继续研究的课题。但无论怎样高明的再生医疗技术,都不可能无限延续生命。

再生医疗的前景展望

美国俄勒冈州立健康大学的库伦拜博士曾经使用老鼠做过实验,并发表了造血干细胞变成肝脏细胞的实验结果。除此之外,有关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神经细胞和心肌细胞的研究报告和成果也在不断发表。

库仑拜博士等将骨髓的干细胞移植到受伤的老鼠的心脏里,继而发表了心肌方面的研究成果。参与研究的专家之一、纽约医科大学的安巴尔萨博士评论说:这一研究将为心脏病的治疗开辟新的医学方法。但在2004年,其他研究小组却公布了2项补充性实验结果,即心肌无法再生。由此看来,提取干细胞来使原始器官达到再生的目的似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专家们都期望或许会有那么一天,能用胰脏的干细胞制出可以不断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胰岛素依存型的糖尿病,是一种因丧失了这种β细胞而罹患的疾病。但哈佛大学的马尔顿博士发表论文指出,他的研究表明,在胰脏内没有发现干细胞。他说:“若想使β细胞增殖,是不可能依赖胚性干细胞的。”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巴尔巴伊博士,已经分离出了特殊的体性干细胞。他的研究业已表明,现在已经具备的分化能力可以使干细胞“变身”为肌肉和肝脏之类的细胞。

整体看来,再生医疗的研究虽然有进展,但仍一波三折。迫于社会伦理等的压力,研究领域试图从政治上的自由开放政策中寻找突破口。其中,体性干细胞的培养可以说是最为困难的课题。

多个研究机构的相互交流和交叉实验的做法是很有必要的。很多研究人员认为,现在需要全球的研究部门竭尽全力,扭成一股绳投入胚性干细胞的研究,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的确,现在无论对哪种类型的干细胞做出断言,都为时过早。专家们认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尚处起步阶段,当前无论是胚性干细胞还是体性干细胞的研究都应积极推进,不应半途而废。

在政治界,政客之间的论战仍在继续。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对于胚性干细胞的研究只能强化管制而不能松懈。而在其他国家,如欧洲的爱尔兰和奥地利等国家,则出台了比美国的强化管制更为严格的法案。另一方面,专家们和社会支持者群体则在大声疾呼,各国应有更加自由和开放的政治环境来支持这项造福人类健康的科学研究。在英国,已经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家“干细胞银行”。

对此,有专家认为,随着某些国家的研究成果不断推出,必将为全世界的胚性干细胞的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源动力。如果人类的第一例临床实验成功,即对第一名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并得以公认,那么反对者的声音就会自然销声匿迹。

毫无疑问,无论是科学家还是患者群体,都在巴望着成功的喜悦早日到来。

当前环境执法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篇4

1 环境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环境法律法规不完善

(1) 环境立法上仍有空白。首先是环境立法在内容方面存在空白。例如, 在环境污染防治方面, 在噪声的管理和控制, 以及防治放射性物质污染等领域, 还没有相应的法律制度;其次程序方面存在空白。目前,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 环境行政处罚、环境调解和信访等方面缺乏相应的法律规定。 (2) 环境保护相关法律立法、修订工作严重滞后。在一些重要领域, 如放射性污染防治、有毒化学品管理、危险废弃物管理等方面, 环保部门缺乏具体的法律依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餐饮、娱乐、油烟扰民、空调噪声、工业噪声及热、光、气味、电磁辐射等各种污染源大量涌现。 (3) 现行的环保法律不适应当前严峻的环境形势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 节省成本, 不考虑排污对环境的影响, 甚至采取向社会转嫁污染的办法来获取自身利益, 其结果是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的极大浪费。现行的环保法律法规却无法制止这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方式。

1.2 环境执法机制不健全

(1) 行政干预难避免。各级环保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对本辖区环境依法实施监督和管理。但是, 在现实生活中, 来自各级行政方面的人情干扰环保部门的执法活动。当地政府会对环保局开展的一系列正常的监督管理工作 (企业检查、收排污费、处理信访等) 进行干涉阻挠。 (2) 说情风严重影响办案质量。为了增加财政收入, 地方政府纵容企业违法排污, 企业暴力抗拒环境执法的现象时有发生。对于那些拒绝排污申报、拒不执行建设项目环保审批、闲置治污设施的企业, 按照法律规定, 环保部门对其进行处罚, 各个层面的权力、人情等纷至沓来, 环保部门的执法办案受到严重干扰。 (3) 统一监督管理难实现。一是环保部门与有关部门之间, 在职责、关系方面没有离清界限;二是在政府的部门中, 环保部门与“有关部门”平行, 不存在领导与管理的关系。虽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比较多, 但是其职能范围没有明确,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职能交叉现象, 而且对于未履行职责的情况, 没有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 不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

1.3 环境守法、违法成本倒挂

环保部门在环保执法过程中, 经常陷入“排污—查处—罚款—继续排污—继续罚款—再继续排污”的恶性循环中, 环保部门希望通过罚款的方式解决排污问题, 没有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执法不断, 罚款不断, 排污不止的恶性循环。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执法部门执法成本较高, 企业违法成本较低、而守法成本较高, 进而形成环境执法成本倒挂的局面。

1.4 执法人员素质不高、力量不足

环保部门在环境执法过程中, 其人员素质、执法力量等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执法效果。环境执法涉及的领域比较广, 主要包括水、气、固体废物和放射性物质等, 所以, 一方面要求执法人员具有基本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 另一方面具备渊博的科学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

2 对我国环境执法的几点对策探讨

2.1 尽快完善环境法律法规

立法和法律修订工作要跟上环境形势发展的需要。站在整个法律体系的高度, 修改《宪法》、《环境保护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提高法律的预见性和前瞻性。环境立法重点应放在: (1) 抓紧制定迫切需要的法律, 填补主要的立法空白; (2) 制定配套法规, 配合国务院法制部门制定大气、固体废弃物、噪声污染防治法律实施细则; (3) 制定相应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4) 加强和推动地方环境立法。

2.2 改革环保管理体制, 健全环境执法机制

2.2.1 建立统一监督管理与分部门监督管理相结合的机制。

环境保护涉及多个领域和多个方面, 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在环保执法过程中, 环保部门“包打天下”的时代早已不复存在, 需要动员、联合社会各界力量, 建立统一监管与分部门监管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不断完善检查的内容、检查的形式:一是对单一随机检查的方式进行变革, 建立健全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制度;二是打破传统的检查方式, 争取人大、政协、党委、政府等有关部门的支持, 通过联合, 成立联合检查组, 彻底解决执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改变以往只查企业, 不查相关部门的工作方式。既要查企业的治污情况, 又要查相关部门履行环保职责的情况。

在执法过程中, 联合执法也会产生一些弊端, 如果环境保护执法主体之间缺乏协调性,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多元化和规范化建设, 其法律效用受到严重影响。所以, 在环保领域需要在环境保护法规环境标准、环境规划、环境监测规范、环境保护信息发布五个方面进行制度的统一。

2.2.2 省以下垂直管理, 改革环保管理体制。

在管理体制方面, 通过双重领导的方式对环保部门进行管理, 其中地方政府是管理的主体。因此, 环保部门在环保检查过程中, 出现地方政府行政干预和地方主义保护的现象就不足为怪, 尤其是越接近基层, 地方领导的环保意识就越淡薄,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干预程度就越强, 环保执法工作越难展开。同时, 区域环境作为一个整体, 按照行政区域的方式很难将其分开, 所以对其进行统一管理。

2.3 规范环境执法, 加大处罚力度

2.3.1 规范环境执法, 提高执法效率。

一是环境执法过程中确保执法的平等性, 在执法中要一视同仁;二是环境执法过程中确保执法的公正性, 严格按照环境执法程序进行执法, 对环境法律做到准确地使用, 树立秉公办事的形象;三是环境执法过程中确保执法的合理性, 将执法行为发生错误的概率降到最低, 正确行使行政权力, 合理地使用自由裁量权, 防止、克服部门利益至上和随意扩大、滥用职权的倾向。

2.3.2 对违法企业加大处罚力度。

在环保执法过程中, 对于违法企业 (屡次违法、故意偷排、超标排放) 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处罚的力度。在限期治理期间, 对相关企业进行限产、限排处理, 建设增加排污总量的项目要坚决禁止, 绝不姑息。经过限期治理或停产整顿后, 依然没有实现达标排放的, 向有关政府机关提出申请, 做出关停决定, 否则, 将按照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追究其监管失职的责任。

2.4 提升环境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执法能力

2.4.1 应当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公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和利用法律武器维权的意识将不断增强, 对环保部门的执法能力和效率要求也越来越高。环保机构要把好环境执法人员采用关和多层次、多方位的培训教育关, 建立严格的考核、淘汰、监督制度。

2.4.2 应当加大对环境执法投入。

一方面加大对环境执法人员培训力度, 丰富相关人员的法律知识,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不断培养和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 提升其综合业务水平。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评议制、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制等。

2.4.3 提高群众参与环境执法的程度。

为了提高环境质量, 需要加大环境执法的力度, 为此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 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环境执法中来, 为此, 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 同时做好教育工作, 帮助广大群众树立环境危机意识, 强化自身的时代责任感, 在一定程度上, 为环境执法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依靠环保一个部门的力量做好环境保护事业是远远不够的, 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监督、环保统一监管, 有关部门分工协作, 污染者治理, 群众参与的原则, 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机制,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环保工作顺利开展。

摘要:当前, 在环境保护领域, 还存在环境法律不完善, 环境执法机制不健全, 环境执法队伍力量不足等实实在在的困难。本文就环境执法中的薄弱环节及其对策和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环境执法,依法行政,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1]常纪文, 陈明剑.环境法总论 (第1版) [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3.6.

[2]李乾贵.依法行政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2.4.38-43.

面临困难,销售例会发言稿 篇5

时间过得飞快,今天是七月的第一天,转瞬之间半年的时光就在我们不经意中匆匆流失。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相处的时间也在与日俱增,除增加工作的交流外,也希望大家提出别的宝贵意见,大家走到一起不容易,虽然有些同事因为一些原因离开了东辉,但是我和公司是非常希望大家一直在东辉工作。

这几个月来,行情不好,大家压力都很大,有令人欣慰的地方,也有令人感到担忧的地方。欣慰的是,有的同事这半年来真正在用心做事,认真做事,积极主动做事,吃了很多苦,承受了很多压力,这些我们都是有目共睹的,同样,也有很多让我担忧,比方说在制度的执行上,一个月的时间,看看大家都做了多少工作,我并不是说大家的不好,学会服从管理是对人最好的锻炼,不论在哪工作,都要服从管理,如果长期养成这种自由散漫的习惯,到时想改也难了,这也是害了你自己。同时,大家都还很年轻,以后有很多发展的机会,都有可能成为老板或高层。如果自己都是这样,还怎么管理别人?如果你管理的团队,都是这么不执行规定,你又是什么想法和感受?

再有,任何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哪家企业都经历过不同程度上的困难和挫折。这一点希望大家要理解,更要坚定信心。世上没有现成的成果去供你享受,在困难的时候共同打拼也是对人生的一次历炼,更是对成长收益匪浅。在最困难的时候能够坚持下去,往往就是离成功不远了

因此,希望大家既要在工作上相互理解和支持,服从统一安排,也要在工作之外相互关心和帮助。只有真正的沉下心来做,才能更好地工作,工作做更好了才能成为东辉摆脱困境、向前发展的动力。

销售部7月份管理政策:

一、7月份起,老市场,老客户全部由区域经理接管,所有业务人员从零开始,开拓新市场和新客户,暂定两个月的时间里完成公司规定的销量后,奖励2000元。

二、业务人员由毛经理和屈经理一带一的帮扶,最少半月时间,新客户开发政策公司可以适当放宽。

三、针对猪价格上涨,行情回暖,七月份应抓住机遇加大促销力度,促使老客户上量和新客户的成交。暂定以赠包的形式促销。

机关政工工作面临的困难及思考 篇6

一、机关政工工作的制约因素

总的来看,机关政工队伍建设的态势是稳定的,政工队伍在行政改革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笔者认为,目前在机关政工队伍建设中仍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引起我们重视。

1、政工工作意识淡薄,工作概念模糊。在机关队伍中,绝大多数领导和职工,多数时间是从事具体的业务工作,政策性、原则性很强,工作好坏易量化,易评比、考核,而政工工作的作用、内容、成果不具有显性。许多职工认为政工工作就是开会学文件,开展各类型的专题教育活动,搞读书笔记、写学习心得、写自查报告,是搞形式的工作,做也好,不做也好,似乎不会给单位、个人带来立竿见影好处或坏处。认识不到位,结果就造成对政工工作意识淡薄、不重视。

2、政工工作激情不高,工作战斗力不强。政工工作包括思想教育建设,教育训练、正规化建设、对外沟通协调、内务管理等工作,每项工作都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每项工作都事关机关工作质量的好坏,有的工作如人事工资会触及到职工的切身利益。但目前机关从事政工工作的人员却很少,有的单位还没有专门的政工人员,甚至部分政工干部还身兼数职。大量的政工工作任务使得身兼数职的政工人员每天都以打仗式的工作状态,才能勉强应付,这种情况使得政工队伍战斗力受到严重影响,谈不上政工工作质量了。

3、政工工作内容繁琐,措施操作性不强。涉及到政工工作的范围很广,部署多,考核多,方案多,内容繁琐,三天一个制度,五天一次总结,有文件就学习,有通知就落实,有精神就传达,没有具体的内容,没有重点,有的就成了形式主义的工作。比如每年开展大型教育活动2至3次以上,每次教育教育活动上级要求很高,写心得体会、写剖析材料、广泛征求意见、召开民主生活会、召开群众座谈会等,同时每项活动都要主要领导亲自动员部署,工作方案细而全,但是领导们都未必认真算账,若认真按照上级要求和规定,开展这些教育活动,每个单位和职工就得放下手中的业务工作才能完成,但业务工作一样是部署更多,考核更多,奖惩更严,基层不得已只有搞形式主义、走过程、大量造假、欺上瞒下。导致的结果就是每次搞大型教育活动上面雷声大,下面雨点小,上面严格要求,下面积极造假,变成闭门造车,形式主义。

二、机关政工工作的对策建议

1、狠抓思想教育,提高政工干部政治素质。政工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是其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机关党组织要紧密联系实际,把干部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要任务来抓。抓理论教育,提高政工干部认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抓党性教育,增强政工干部讲责任、讲奉献,经受各种困难和考验的能力。

2、强化队伍建设,提高政工干部整体水平。抓好政工队伍的建设,配齐、配强政工队伍,发挥政工干部的标杆、示范作用,真正发挥每名政工干部的潜力、调动工作积极性、全面推进政工工作的落实。把政工工作部门作为培养干部的摇篮,在队伍中要起好工作辐射作用,形成政工干部良好的用人导向,提高政工队伍战斗力和整体水平。

3、创新职能,提高政工干部工作效率。时效是机关政工工作的生命。面对机关工作全面提速的新形势,政工工作就要不断创新职能,才能率先实现高时效。一要创新服务。服务强不强是衡量机关政工工作好不好的主要标准。机关政工人员要不断增强主动服务和超前服务意识,要以强化政工工作整体服务功能为重点,积极开展机关政工工作信息收集、调研、反馈和报送工作,为各级领导及时了解情况、提供科学决策和指导工作做好服务。二要创新思路。坚持把领导时刻关注的、正在思考的和有待了解的工作问题作为工作的切入点,确立围绕领导决策开展工作的思路,切实把握阶段性工作重点。在抓好动态工作的同时,不断增加综合性工作,切实提高机关政工工作的效率和服务质量。三是要创新机制。质量决定着服务水平。机关政工工作必须坚持多路并举抓质量,加快建立保证工作质量长效机制,推动机关政工工作向质量服务型转变。强化责任追究制度,对工作中出现的错误,严格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努力实现“零差错、高时效”。

新型城镇化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篇7

“新型城镇化”这一概念被人们所熟知是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上,特别是2012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正式提出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低碳、绿色、智能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并将其确立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动力之后,新型城镇化才越来越受到各行业和学界人士的关注。 现阶段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也处于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刻,必须认清城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把握好城镇化蕴含的巨大机遇,准确研判城镇化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妥善应对城镇化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由于各行业、领域的针对性和研究侧重点不同,“新型城镇化”至今尚无统一和明确的定义,笔者认为所谓“新型城镇化”,是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区域统筹与协调一体、生态文明与集约高效、制度改革与体制创新为重点内容的崭新的城镇化过程。 “新型城镇化”区别于传统的城镇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城镇化与产业化的同步

城镇化的实质是农民的市民化,核心是生产要素集约化,以二三产业的集聚带动人口的集中。 目前城镇化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其中不乏成功案例。 但从总体看,还是存在着城市化要素集中度低、产业丰厚度不高、产业支撑力不足、规划与建设质量不高等问题。 其根源在于背离了城镇化规律,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不同步,产业发展落后于城市开发,造成新城建设缺少产业支撑,缺少生产要素与人口的有序流动与集中, 无法真正实现城市的“集聚效应”。 “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原则,形成产业园区化—园区城市化—城市现代化—产城一体化格局,实现产业与城市的协调发展。

1.2 “人性化”的 “城镇化”

理想的城市不仅宜业、宜商和宜学,更应宜居、宜养和宜游,归根到底还是适宜人生存和发展的城市。 目前我国城镇化的现状是,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就业城市化快于农民市民化,多数农民工虽然以“常住人口”的身份被统计在城市化人口里,但并没有真正转化为市民, 没有平等享有市民待遇。 许多农民工“就业在城市、户籍在农村、福利在乡下”,并没有实现 “同工同酬同福利”,成为无差别的新市民。 此外,城市软硬环境建设,缺少人性化的规划与建设,有的城市甚至以“建设”的名义破坏城市文化和生态。 “新型城镇化“强调城市发展急需回到人文主义的价值观上,坚持规划建设、人文关怀、绿色城市和商业文明等基本原则,走城市人文主义发展道路,创造一个以自然美为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

1.3 培养特有的城市文化

当前的城镇化热度过高, 但缺乏自身的城市特色和城市文化,千城一面、万楼一貌,除了各地气候与物产有所不同,几乎看不出城市间的差异,看不出城市的历史与人文积淀,看不出有什么文明和思想传承。没有文化的城市无异于没有灵魂的人。“新型城镇化”提倡高度重视城市文化建设,力争在开发中保留历史文化,在改造中传承历史记忆,在建设中留下文化基因。即使是最古老、最破旧的城市遗迹,也要精心保留和传承下来,烙印城市特色魅力符号,亮出城市亮丽的文化名片,让城市成为唯一,让唯一属于自己的城市。

1.4 避免过度的 “行政化”

城镇化的动力机制是关乎城镇化成败的重要问题。由于历史传统和体制等原因,过度行政化的现象带有普遍性,城镇化建设也不例外。 近几年许多地方政府政府采取撤县建市、撤县设区和区划调整等方式,满足了区域扩张与城市增长的需求。 但政府主导的城镇化模式,容易导致资源利用不充分,负面效应也日益显现,有悖城市经济发展规律。 “新型城镇化”主张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撤出城市建设的微观领域,实行“积极但不干预”政策,集中精力做好城市规划与环境建设,依靠市场力量聚合城市发展要素,依靠市场的自身调控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降低城市建设成本,提高城市建设效率与质量。

2城镇化过程中凸显的问题

2.1 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

加快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必须明晰城乡之间存在的制度性障碍,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理清发展思路,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释放出城镇化的巨大增长动力。受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制约,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在城镇化的进程中长期处于弱势地位,优质的生产要素向城市单向流动和聚集,在“减少农民”的同时也边缘化了农村、弱化了农业。 无论从城市产业的合理布局来看,还是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来看,这种状况是不可持续的。 因此,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必须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障碍,让各种生产要素在“下乡”和“进城”的过程中得到优化配置,实现城乡产业在空间上的对接和互融。 城乡产业互融发展,追求的应当是城市、郊区、郊县乃至周边农村的资源利用价值的最大化。一部分城市缺乏战略眼光,在很长一段时间被动地进行城市产业的单向拓展,造成产业布局上的同质化竞争。 还有的地区为提高城镇化率,违背自身经济发展规律,依靠行政手段推行“户口城镇化”。 这种做法仅仅在地理层面上扩展了城市范围,增加了城市人口,但由于城市经济实体基础薄弱、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其结果必然是失地农民变身失业人员,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加大,反而影响城乡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

2.2 土地城镇化速度高于人口城镇化

城镇化的本质是农村与城市之间协调发展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农村与城市实现了资源的同步交互,其表现应为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向城镇一元结构转化。 但部分城市过度的土地开发,致使土地城镇化远远快于人口城镇化,土地、基础设施、资金等资源浪费严重。城镇建设用地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增长率之间的比值为城市用地规模增长弹性系数,是衡量人地关系是否协调的核心指标, 该数值越大越不合理, 世界公认的阈值上限合理值为1.12。 1981-2011 年,全国城市用地规模弹性指数高达2.16(参见表1)。

注:(1)2005 年及以前年份“城区人口”为“城市人口”,“城区面积”为城市面积。(2)2005、2009 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不含上海市。摘编自《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11》

1981-1991 年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扩大92.08%, 城镇人口仅增长率仅为54.69%, 城镇用地规模弹性指数是1.68;1991-2001 年, 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扩大87.43% , 城镇人口仅增长54. 04% ,城镇用地规模弹性指数达1.62;2001-2011 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扩大72.80%,城镇人口仅增长43.72%,城镇用地规模弹性指数达1.67,均远远高于国际公认的合理阈值。 即便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郊区化发展模式, 在1970- 1990 年的20 年间,全美最大的100 个城市城区面积增幅为69.6%, 人口增加41.9%,城市用地规模弹性系数也仅为1.66,远远低于我国的2.16。 在城镇化初级阶段,城市规模、城市人口大量增加,是一种推动城镇化发展有效的手段,但这种量的扩张不能单纯地拉大城市框架,而是需要强化产业对转移人口的支撑作用。 2000-2011 年我国城镇人口年均增长率为3.8%,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如果加上“隐性”失业,这个数字将更大。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不难看出,新增岗位数与新增城镇人口之间存在较大缺口, 必须进一步加强产业化与城镇化的互动。

2.3 城市环境的日益恶化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大量的人口集聚和产业集聚,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是无法避免的。 在第四届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暨中国北京国际科技博览会上,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部主任魏红指出, 世界10 大污染城市,中国就占了8 个。 城市现在不仅出现了水资源污染、固体废料弃物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不良现象,同时,绿地减少、建筑密度增大,城市变得日益拥挤不堪,由于生态环境得不到有效保护和治理,使得城市的魅力在减小,吸引力在降低。 据调查显示,2010 年全国77 个大中城市的空气质量年优天数平均值仅为90天。 2013 年1 月10-14 日, 全国33 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监控PM2.5 指数超过300, 空气质量连续5 天为重度污染或严重污染,其中2 天超过500,达到“爆表”的程度。

城市交通拥堵现象严重。 据调查显示,2010 年国内部分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的平均通勤时间分别为52 分钟,48 分钟、47 分钟、46 分钟,二线城市如重庆、杭州、长沙、沈阳、武汉、南京、成都等绝大部分城市的平均通勤时间均在30 分钟以上。 另外,全国660 多个县级及以上城市中约2 / 3 的城市在高峰时段出现拥堵,部分城市交通出现全面拥堵和全时拥堵的现象,多数大中城市已经接近或超过世界上最为拥堵的城市(纽约、洛杉矶、东京和伦敦,进入一个整体性交通堵塞时期。

据调查,2010 年全国82%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城市河段水质超过3 类标准的已占78%。 其中,松花江、淮河为轻度污染,黄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 另外在全国182个调查城市中,40.44%的城市水质较差,16.7%的极差,合计超过57%。 研究发现,淡水资源丰富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大量排放污水,造成水质性缺水现象。 在重庆两江支流中,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的比率高达40%。 在污水处理问题上,全国中小城市普遍存在着设施不足的情况。 全国600 多个县级及以上城市中,中西部100 个中小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不足60%。

2.4 城市文化建设脱节

城市的魅力在于它的特色。 人为地改变一个城市的传统风格和特点,牵强地注入一些格格不入的东西,是对城市特色的扭曲。 现阶段,部分城市缺乏文化内涵,城市建设抄袭、模仿现象十分普遍,且有日趋严重的趋势。 许多城市打着“保护性开发”的旗号,实施过度的商业化运作,采取大拆大建的开发方式,致使大量积淀丰富人文信息的历史街区被夷为平地; 许多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被无情地摧毁; 一些文物保护单位被拆除和破坏的事件也屡见不鲜。 由于忽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造成这些城市文化空间的破坏、历史文脉的割裂、社区邻里的解体,最终导致城市记忆的消失。

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内核, 通过对城市精神的概括和提炼,可以使更多的民众理解和接受城市的追求,转化为城市民众的文化自觉。 但是,现今的一些城市过度注重物质利益,而忽视文化生态和人文精神。 目前不少城市纷纷提出建立“国际化大都市”的“宏伟”目标,出现盲目攀比、不切实际的不良倾向。 一些城市热衷于搞“形象工程”,盲目追求“标志性建筑”的数量,表现出对文化传统认知的肤浅和对城市发展前途的迷茫。

3提升我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对策

3.1 转变理念,优化发展模式

城镇化的过程中应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贯穿始终,坚决以提升城镇化质量作为战略方向,争取让绝大多数城镇实现资源利用的集约化、城镇功能的良性化。 杜绝城镇化的人为扩张模式,实现土地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 如果盲目扩张,虽然城市变大了,城镇人口的数量急剧提升,城市化率提高了,但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公共设施配套不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严重,运行机制受阻,这样的城镇化给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带来了不便,同时也弱化了城市带动农村的内在功能和承载能力,适应不了新型城镇化的要求。 客观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提高城镇化质量的发展理念,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着力提升城市功能,扭转城镇建设中单纯注重城镇扩张,忽视功能提升的倾向, 使城镇化由片面地追求发展速度向着提升质量转变,最终实现资源利用集约化和城镇功能良性化。

3.2 实现产业化、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

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正确协调好产业化、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三者的关系。 产业化方面,必须把产业化摆在城镇发展的重要位置,以产业化推动城镇健康发展,重点要依据农村人口市民化的规模,积极并合理发展与之相匹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农民可就业的岗位,增强城镇吸纳农村人口的能力;建立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化的职业技能培训的长效机制, 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减少无业游民,避免过度城镇化。 土地城镇化方面,要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民工承包地和宅基地的流转机制,提高土地流转的市场化配置程度, 避免出现土地城镇化程度快于人口城镇化的失衡局面。 在户籍制度方面,深化户籍和人口迁移体制改革,合理引导大城市的常住人口落户,积极推进农村人口在中小城镇落户,推动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体系改革,逐步实现公共资源与服务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逐步削弱城乡二元结构,促进非户籍城镇常住人口和农村人口共享城镇化改革成果。

3.3 以体制创新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

体制创新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和战略保障, 城镇化是在转轨转型相互推动中走上新路的, 今后要在新的起点上深化和开拓, 更离不开改革创新的有力保障。 传统城镇化的转型,无论是从协调好大中城市与周围农村的关系而言,还是从处理好发展大城市、中小城市与建设小城镇的关系而言,都必须通过体制转轨和机制创新,突破城乡分治、市县分割的传统管理理念的束缚。 目前, 条块分割的传统行政管理体制的影响仍然存在,城市分工、定位仍然不够明晰,在市县彼此自成体系、各自为战的情况下,城镇群体和都市圈内城市间产业结构趋同、功能类似的深层矛盾尚未解决,区域性城镇体系的协调性不强,都市圈建设进展缓慢, 因而阻碍着城镇体系整体效益的最佳化和综合承载能力的提升。 这就进一步提示我们,创新性城镇化开拓上路的过程,必须在经济转型与体制转轨交互协同作用下,才能实现持续性的推进。

3.4 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城市文化品位

县级良种试验示范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篇8

1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品种试验示范是要求技术性较强, 无任何效益的公益性事业, 是鉴定品种适应性和利用价值的关键所在。品种试验示范质量高低, 不仅事关品种审定和推广价值, 同时也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安全。以洋县为例, 年承担水稻、油菜、玉米试验和品种示范60多组, 参试品种近100个。2008年前良种试验由原县种子公司承担, 2008年8月后, 县种子公司撤销, 将品种试验、示范工作移交给陕西洋县种子管理站。近年来, 由于受农村土地流转、土地和劳力成本涨价的影响, 良种试验工作在无经费的情况下, 艰难地维持着, 目前存在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缺乏专门从事良种试验的专业技术人员

现有承担试验、示范的工作人员, 都是20世纪80年代初参加工作由种子公司转制过来的人, 虽然他们都能对工作认真负责, 但因年龄偏大和知识老化的原因, 缺乏对工作的激情和创新。

1.2 试验经费不足, 基地不稳

大量劳动力进城务工, 导致劳务用工价格上涨, 加之良种试验、示范工作农活烦杂, 田间耕作、施肥、栽培要求较高, 特别收获时必需单收单打, 多数农户嫌麻烦, 不愿承担试验示范, 安排试验的单位受财力的限制, 无力满足年年上涨的试验补助, 形成基地不稳定, 农民无积极性的现状。符合试验条件的, 农户不愿承担, 愿意承担的却没有适合的田块, 加之省、市给予的试验补助远低于试验实际支出, 造成试验、示范落实难。

1.3 良种试验、示范工作缺乏项目支撑

目前大多县级财政只保人头工资, 有的办公经费都无法保障, 更谈不上良种试验、示范专项经费问题。近年来, 由于省、市缺乏良种试验、示范项目支持, 大部分承担试验、示范的单位要贴钱搞试验。

1.4 工作条件艰苦

良种试验、示范工作条件艰苦, 大多数年轻人不愿从事这项工作。

1.5 良种试验、示范基地基础条件差

主要表现在水利设施不完善;试验机械化收获难;自然条件恶劣, 难以保证试验的准确性;试验示范工作滞后, 难以与良种推广同步, 无法满足农民对新品种的需求和品种审定的需要。

2 对策

(1) 加强对从事良种试验、示范工作岗前培训, 实行持证上岗, 制订激励从事这项工作的优惠政策, 在职称晋升、考核评优上, 优先照顾从事试验的工作人员。

(2) 县级财政要把试验、示范这项公益性事业, 纳入财政预算, 确保试验经费。在享受各类惠农补贴政策上, 对承担试验的农户予以优先照顾。

(3) 要加大对试验、示范的项目资金投入, 建设一批规范化的区域试验、示范站, 改善试验基地基本设施条件, 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提高机械化收获水平, 配备试验、示范工作必需的仪器设备。

面临困难 篇9

一、农村基层政权运转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

(一) 基层政权运转面临困难

农村税费改革后, 刹住了向农民乱伸手的口子, 但乡镇、乡村收入已无来源。维持基层政权运转, 主要靠财政转移支付来解决。农村税费改革前, 汉中市汉台区全区乡镇年均征收税费总额2 391万元, 改革后, 按转移支付最高的2005年计算, 全区共安排乡镇转移支付支出515万元, 安排村组转移支付支出376万元, 计生、优抚等支出138万元, 合计转移支付资金1 029万元, 远远低于改革前的水平。

(二) 土地纠纷矛盾突出

农村税费改革前特别是九十年代农业效益比较低, 农民收入水平下降, 农村乱收费日益猖獗, 农民不堪重负, 农村土地一度成为农民无法甩掉的累赘和无法承受的负担枷锁, 低价甚至贴本请人耕种的现象比比皆是。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全面实施, 从源头上抑制了农民不合理负担的上升趋势, 使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 特别是中央连续几年1号文件和两项减免、三项补贴政策的出台, 使农产品价格稳中有升, 农业效益开始回升, 农村土地开始增值。土地升值后, 原来拥有土地使用权的进城农民开始大批回乡, 要求耕种原属于自己承包的土地, 没有赶上农村土地二轮延包的农户, 则根据人人享有农村土地使用权的农村政策向乡村干部施压, 要求重新调整土地。但是目前占有土地承包权的农户, 也根据国家规定的农村土地承包三十年不变的政策, 极力反对重新调整农村土地。同时, 由于农户间的土地转让极不规范, 多半是口头协议, 既无文字依据, 也无时间界定和退还的约定。承包户在当时转租土地时, 不仅承担了原承包户的各种税费负担, 而且投入了大量资金对转租的土地进行了改造, 使原来的低产田变成了现在的高产田, 若退出承租田, 承包户的投资损失由谁承担, 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另外, 乡村干部为了积极响应上级号召, 在当时土地不值钱的情况下, 大规模地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集中转包, 培植了不少种植大户和经营大户, 而且在实行农村土地集约化流转过程中, 转包大户取得土地使用权时, 不仅权属合同规范, 有文字依据, 而且合同期一般在十年左右, 有的甚至是二十年、三十年。同时, 这些转包大户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土地品质改造、产业结构调整、修建房屋、购置农机具、种苗、肥料等相关农用生产资料, 若要强行收回这些种植大户承包的土地, 一方面违反了合同法, 另一方面, 这些承包大户巨大的投资损失由谁来承担, 也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三) 乡村债务化解难, 而且还有上升的趋势

农村税费改革后, 因取消了“三提五统”等收入渠道, 偿还集体负债就成了无源之水。据统计, 汉台全区税费改革前形成债务16 360万元, 税费改革后形成债务633万元, 究其原因:一是财政收入增长乏力, 超前支出, 规模过大。前几年, 为贯彻国家“普九”政策, 各乡镇投入大量的财力改造中小学校, 乡村举债较大, 近几年来, 为了促进乡镇经济发展, 各乡镇在集镇建设、道路改造等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优化了乡镇投资环境, 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生产条件。但是, 在乡镇自身财力不济的情况下, 上述投入远远超出了乡镇财政的承受能力, 绝大部分工程都是乡镇政府在内外压力作用下靠借债完成。二是干部考核体制存在债务内生机制。乡镇干部的考核, 财政收入是硬指标, 与干部的奖惩挂钩。乡镇由于受农业税“尾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在难以完成收入任务的同时, 往往不惜付高息借债入库。同时, 有的乡镇领导存在“新官不理旧账”的思想。不少乡镇领导上任后, 对前任留下的债务缺乏偿还意识, 往往是“认账加赖账”, 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借新债, 搞建设、出政绩, 迎考核上面, 致使乡镇老债未了, 又生新债, 债务雪球越滚越大。

二、措施与建议

(一) 加大对乡镇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

发展是第一要务, 只有经济发展了, 农村社会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而农村经济能否得到加速发展是衡量国家取消农业税政策是否取得实效的重要标尺。因此, 农业税取消后, 各级政府对乡村应从政策上、项目上、招商引资上切实加大扶持力度。树立“减轻乡村负担也是减轻农民负担”的思想, 努力解决乡村财政困难。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发展改革大局, 严格落实国家政策, 维护农民利益, 着力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一是完善政策保障机制, 把中央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到广大农户。二是完善市场拉动机制、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 加强信息服务;搞好农产品市场调控, 稳定粮价, 稳定市场, 同时不断探索发展外向型农业, 开拓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三是强化产业支撑体系, 农民要增收关键还是要靠发展, 靠产业支撑。优质粮食生产, 畜牧业生产, 果品出口创汇都是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要集中精力做大做强。四是完善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机制。农民外出务工收入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要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寻找农民增收的机遇, 发展新产业, 广开农民就业门路, 拓宽增收渠道, 既要从“三农”本身考虑问题, 寻找出路, 又要跳出“三农”, 从经济发展全局思考问题, 研究对策;既要大力挖掘农业和农村内部增收潜力, 又要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

(二) 积极妥善解决土地矛盾问题

农村税费改革后, 涉及农民土地承包纠纷的案件日益增多, 这类纠纷普遍存在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处理难度大的特点, 解决不好容易导致矛盾激化并影响社会稳定。针对出现的新情况, 在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中:一是要强化宣传教育, 进一步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 提高广大基层干部的执法水平和广大农民依法承包土地的自觉性, 使农村土地承包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二是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行为, 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为依据, 以乡镇农经部门为依托, 强化服务, 引导和规范土地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加速土地合理流转, 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是逐步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解决机制。在乡村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责任制, 并列入年度考核。充分发挥乡、村熟悉情况的优势, 做到小事不出村, 大事不出乡镇。对人地矛盾十分尖锐, 又确有可调控的地方, 在不影响其他村组利益的情况下, 可以大稳定, 小调整, 尽可能地化解人地矛盾。四是建立和完善被征地农民的利益保障机制, 积极配合有关部门, 依法严格保护耕地, 对符合规定确需征用占用耕地的, 应确定合理的土地补偿标准, 并及时拨付到位, 加强监督管理, 促进被征地农民利益保障机制的正常运行。

(三) 努力化解乡村不良债务

要充分认识化解乡村不良债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全面清理乡村两级不良债务, 坚决制止新债务的发生, 积极化解乡村两级债务问题。一要摸清债务底数, 落实化债责任。乡镇要对债务进行逐项逐笔核对, 挤干水分, 搞清楚欠多少钱, 欠谁的钱, 欠什么钱, 查清资金来源, 使用情况, 偿还记录等。二要进一步做好债务化解工作。乡镇债务形成的时间较长, 原因比较复杂, 工作难度较大, 在对债务清理核准的基础上, 对乡镇债务进行分析归类, 明晰债权债务关系, 区别不同情况, 分类处理, 逐步化解。对因直接举债兴办企业而形成的债务, 应划给企业负责偿还;对借债用于校舍、道路及其它公益性项目建设所形成的债务, 可在“一事一议”筹资中逐年偿还;对农业灌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群众直接得益的生产性投资, 按照“谁受益, 谁负担”的原则, 其形成的债务分解落实到农户, 按期偿还。三要规范和强化财务管理, 杜绝新的债务发生。精简村组干部, 压缩开支, 不准村党支部、村委会向金融机构借款或为企业提供担保, 对政府及有关部门安排的乡村基础设施和生产开发项目要足额安排必要的资金, 以杜绝新的债务发生。四要改革和完善乡镇基层干部考核体系, 规范乡镇行为, 确保五年内乡镇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 且一律不得举债搞建设, 一律不得为经济活动提供担保。对乡镇政绩考核适当减少经济指标, 同时增加社会性指标, 建立健全新债责任追究制和乡村干部离任债务审计制。凡发生新债务的乡镇, 必须追究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在新债未化解之前, 乡镇党政一把手不得提拔重用, 不准异地任职。五要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 建立乡村干部责任追究制度, 对违反规定造成新债的责任人, 视情节轻重, 依照有关规定, 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并依法追究经济和行政责任, 对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四) 化解乡镇财政困难, 确保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

面临困难 篇10

1 浙江省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基本情况

2002年, 根据《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 (国务院第307号令) , 原浙江省经贸委对全省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进行了整顿和资质认定。目前, 全省有资质的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共14家, 回收网点76个, 从业人员2 000余人。2011年末, 浙江省汽车保有量达到658万辆, 全年注销汽车数量2.92万辆, 具有资质的报废汽车回收企业回收拆解报废汽车1.99万辆, 占汽车注销量的68%, 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7个百分点。由于历史原因, 浙江省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总体上规模偏小, 经营方式粗犷、传统, 技术水平较低。虽然近几年有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引导和扶持, 企业技改投入逐年增加, 但发展依然缓慢。

2 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由于受市场、政策、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目前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2.1 市场因素影响, 企业销售举步维艰

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后, 除了少部分零部件可出售再利用外, 所形成的废铁主要是销往钢铁冶炼企业。可以说, 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的经营成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钢企的经营状况。然而, 由于我国钢铁企业数量众多, 集中度较低, 产品差异化小, 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 钢企在每次经济结构调整中首当其冲。2012年以来国内需求不足, 导致钢厂的废钢收购价格一路下跌。目前的废钢价格比去年同期下跌了近40%, 甚至出现了钢厂停收的状况。同时, 报废汽车回收企业的收车价格又难以降低, 加上回收企业运营成本逐年增加, 销售难、成本高的双重压力, 使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的经营面临许多困难。

2.2 高税赋影响, 企业不堪重负

2009年1月, 国家对废旧物资回收行业增值税政策进行了调整, 取消了“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销售其收购的废旧物资免征增值税”的规定。2009年和2010年两年的“先征后退”70%、50%过渡期税收政策已不再执行, 2011年起开始全额征收增值税。由于回收企业在收购废旧物资时难以取得进项税额加以抵扣, 企业交纳的增值税税负率平均已超过了15%, 如果加上包括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等等, 企业的综合税率已占企业销售总额的20%以上。一方面, 正规回收企业在收购时很难将税负转嫁给投售户, 只能由自身承担消化, 因而回收企业盈利空间受到大幅度的压缩, 许多企业经营难以为继, 已出现亏损。另一方面, 新的税收政策催生了个体、无证户收购的大量出现。他们可以不开发票、现金交易, 而正规企业每销售一笔必须入账, 入账必需交纳增值税。从而形成了正规企业敌不过个体经营户的局面, 不同程度引发了回收市场秩序的混乱, 严重打压了正规回收企业的生存空间。

2.3 车辆流失因素影响, 回收率持续低下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 我国目前报废汽车正常回收率约在40%。造成回收率低的原因有多方面。除了部分车主法律意识不强外, 还与某些政策、管理职能没有及时到位有关。比如自2009年起, 国家实施了成品油燃油税改革, 取消了养路费、运管费、客货运附加费等6项费用后, 对车辆监管相应配套措施没有及时跟进。由于车辆缺少了交通运管部门的监督, 车辆“废而不报”现象增多。这些车辆很多流向农村或偏远地区或车主自行解体, 对道路交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还有部分车主通过二手车交易, 把即将到期报废的车辆转出, 避开了本地强制报废的规定。他们利用提空“车辆档案”, 不到转入地落户, 而是自行拆解车辆、变卖零部件。报废车辆难收已成为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的共同难题。

2.4 无序竞争因素影响, 企业打价格战

报废汽车回收本身属微利行业, 过去国家曾给予免税政策。早在2003年,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报废汽车专业委员会就制定了“报废汽车的收购价格定价原则”。近几年随着物价上涨, 各地报废汽车收购价格也相应有了提高。但是, 由于报废汽车回收企业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投入的成本较大, 比如:拖车、拆解、环保处理等等, 收车价格必定低于同期市场废钢收购的价格。由于这个价格差额, 为争夺资源, 报废汽车回收企业之间的价格战就在所难免。如杭州市目前有4家报废汽车回收企业, 相互之间的竞争已是公开的秘密, 并对嘉兴、湖州、绍兴甚至宁波等周边地区带来一定的影响。浙江省行业协会为此也专门出台了《浙江省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行规行约》, 规定“不以任何形式跨区域收购报废汽车”, 但实际收效甚微。另据了解, 在异地报废属于监销车型的车辆在办理注销时, 有的并没有将拆解照片传输到车籍所在地的车管部门, 监销管理也存在一定的漏洞。

2.5 政策差异因素影响, 导致新的不平衡

2009年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恢复征收增值税后, 一些地方财税部门出台了有关鼓励再生资源经营企业的政策。比如采取以上年度为基数, 多缴增值税按一定比例返回补贴、废旧物资销售达到一定规模减免地方税费等等措施。但实际情况往往是业务做得越大, 税负越重, 企业亏损越多。同时, 由于各地方政策有所不同, 又产生了新的不平衡。再生资源回收形成低洼效应, 出现了跨地区收购、跨地区开票等非正常现象, 不同程度地引发了回收秩序的混乱。

3 促进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报废汽车的及时回收和有效拆解, 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关系资源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针对当前浙江省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如下建议。

3.1 进一步加大政府监管的力度

要建立健全相关管理部门的协作和联络机制, 通过计算机网络信息平台, 实现报废机动车信息资源共享, 有效跟踪监控, 对私拆私售报废汽车和拼装车重新上路等不法行为进行有效监督;要严把车辆检测关, 杜绝“病、残”车通过二手车交易过户转籍。建议对在异地报废的监销车型车辆必须附有拆解照片, 才能到车籍所在地办理车辆注销手续, 二手车交易转出必须要到转入地办理落户手续;建议转籍“车辆档案”不直接交由车主, 而由转出地车管部门负责传递到落户地车管部门。

3.2 出台鼓励行业发展的税收政策

目前国家税务部门虽然出台一些关于再生资源和循环经济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 但主要是针对利用再生资源的生产型企业, 而对提供再生资源的物资回收流通企业则完全没有相关优惠政策。从2009年起恢复征收增值税已经3年多, 回收企业税负过重已显而易见, 企业呼声不断。希望政府从全局出发, 能尽快出台相应的减税扶持政策, 特别是对报废汽车回收企业, 建议采取单项补贴政策办法。同时要加大财政专项补贴力度, 积极支持和鼓励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的技术改造, 加快回收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步伐。

3.3 加强企业自律

作为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 务必要从严要求自己, 从源头上加强管理, 自觉遵守行规行约, 共同来维护报废汽车回收市场的经营秩序;要加强《报废汽车回收证明》的管理, 杜绝代开、出售《报废汽车回收证明》现象的发生;要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以良好的职业行为, 赢得社会的尊重。

3.4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

上一篇:理解阅读下一篇:降低配变损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