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面临的困难

2022-09-08

第一篇:中国发展面临的困难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面临的困难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面临的困难、原因及对策

一、困难

(一)收入少,债务多。大部分村集体收入都来自财政转移支付,集体经济收入微乎其微。有的村连正常的工作需要都难以维持,村干部的工资低,因而工作积极性很难调动。另一方面村集体的债务很沉重,对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是很重的一个负担。

(二)想发展,缺人才。现代社会强调以人为本,人才是竞争的核心。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非常缺少知识型、技术型人才。据调查村集体的干部大都文化水平比较低,没有技能,市场意识不强,对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积极性不高。这不能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不利于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三)有点子,筹资难。大部分村集体都负债累累,而每年财政转移支付的资金有限,没有充足的资金创办集体经济。上级对村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也不够,不仅总体上数额小,而且扶温饱的多,扶根源的少,极易返贫。另一方面,银行贷款难,许多能人有点子、想发展,创办企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但由于银行贷款条件严格,农民又没有担保人,因而筹集资金更加困难。

(四)有意愿,缺信任。尽管有些村的干部有带动大家发展集体经济的意愿,但农民对他们缺乏信任感。据调查普

通老百姓对基层政权有许多的不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收支不公开,老百姓对钱的开支不清楚;二是大部分村民认为政府的钱被村干部吃喝消费掉了;三是村委会对提高农民收入没有尽责尽力,没有为农民做实事。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任何事情都无从谈起。因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缺乏群众基础,没有群众的大力支持,也是发展不起来的。

(五)有典型,不平衡。据调研发现,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存在不平衡的现象,有一小部分村依靠拥有的资源(如三王庙)发展集体经济,积累了一定资金。而大部分村仅仅依靠财政转移支付,村集体非常缺乏资金,只能维持日常的行政开支。再加上有的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地貌比较复杂的话,更加不容易致富。因而发展集体经济更是难上加难。

二、原因

(一)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动机不足。据调研可知,许多村民不知道何为集体经济,也没有发展集体经济的意识。大都认为集体经济与他们关系不大,实在的是找到一个工资高的打工机会。而村干部工资低、任务重,也没有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有的认为集体经济发展起来困难重重,没有信心发展集体经济;也有不少村党支部书记整日忙于乡镇的中心工作,很少有时间谋划村里发展大计,对发展村集体经济

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

(二)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条件不足。这是制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集体经济发展面临内外部条件的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内部条件的制约有村干部能力不强、负债多,缺少资金技术支持、大部分青年外出务工,缺少人力资源等。

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条件的制约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规定不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法律的支撑和保障;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贷款困难,筹资难。

(三)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激励不足。各级政府只是在认识上赞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在实践上没有足够的激励行为。譬如没有发展集体经济的整体规划;没有将发展集体经济的任务落实到镇、村;对于发展好的乡村也没有奖励等。这样难以调动村干部以及村民的积极性,集体经济也难以有较快的发展。在调研过程中并没有看到政府的激励行为,许多村民甚至连有没有集体经济都不清楚。所以只有宣传,没有行动是不够的。

三、对策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实现农村经济腾飞的重要路径选择。各级党委政府要提高对发展村集体经济的

认识,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增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为村集体经济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

(二)因地制宜,加快发展

由于各地的地理环境、交通设施、资金技术、干部能力等方面各不行同,因而发展集体经济没有统一的模式。各村应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势,因地制宜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三)激励扶持,营造环境。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整个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是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的物质基础,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如此重要,政府应加大扶持与激励,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打破限制集体经济发展的种种障碍,使集体经济的发展畅通无阻。

针对村集体缺少发展资金的现实情况,政府应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专项预算,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启动资金和运行支持;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集体经营方式提供税收优惠(如免征所得税、减免营业税和增值税)和信贷支持。

在技术方面政府可以免费组织专业培训,引进专业人才,为广大农民传授技术,实地演示种植或养殖等方面的技术和注意事项。

第二篇:中国出口型企业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摘要:此次金融危机,是美国一贯的金融霸权惹的祸,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等都是由美国主导并按照美国的意愿组织或建立起来的,有关国际金融或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也是由美国主导的,体现了美国的意志。美国利用美元的全球中心地位,变相剥削其他国家,无限地推动本国金融泡沫发展和超前消费,最终导致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必然削弱美国的金融霸权,导致国际金融或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重构。对我国而言,尤其是出口企业,如何应对危机,从中寻求新的机遇,化危为机,值得高度重视。

关键词:金融危机;

外贸出口企业;

压力与对策

一、2008我国出口环境

(一) 全球范围经济增速下滑,次级贷款危机影响广泛。

世界经济已连续六年持续较快增长,原因在于经济全球化引发新的产业转移和国际分工格局调整,世界各国需求持续增长。但在这一过程中,国际经济、贸易和金融领域产生了一些新的不平衡和矛盾。美国次级贷款危机暴露了信用过度膨胀和金融疏于监管等问题。在油价走高和信贷危机双重打击下,美国经济正承受巨大压力,未来几个季度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可能进一步放缓,并在一定程度上拖累全球经济增长。同时,次级贷款危机蔓延也会进一步影响全球资本市场和货币体系稳定,导致一些国家的保护主义势力抬头,影响国际贸易和投资健康发展。

(二) 全球资本市场正发生结构性转变,并将深刻影响世界经贸。

石油美元、亚洲各国央行、对冲基金以及私人股本成为主导当今全球经济走向的四大要素,自2000年以来在全球金融市场发挥作用日益强大,全球资本市场正发生结构性转变,由此深刻影响世界经贸。这些资本大量流入美国,拉低美国长期利率,助长美国贷款大增,造成各国经济关联度尤其是动荡的关联度进一步加强,最直接的则是推动石油、矿产等资源价格快速上涨,能源化工、金属矿产相当多数量品种商品价格成倍上涨,且波动频繁剧烈,与流动性过剩、投机因素一道,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经营风险和操作难度,并容易推动国际经贸呈“通涨型”数字式增长。此外,金融市场波动、全球经济失衡、恐怖主义、区域性武装冲突、各类突发事件等,也可能增加国际市场变数。

(三)国内政策效应趋于明显。

2007年国家有关部门公布《2007年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大范围调整出口商品退税率,取消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降低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出口退税率,将10项商品出口退税改为出口免税政策;公布《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明确鼓励引进的先进技术、重要装备、重点行业和资源性产品、原材料,并将实行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新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明确结构升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调整单纯鼓励出口导向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对沿海地区外商投资项目审批趋严,新的《劳动法》也将提升外商投资成本。上述政策的调整施行,将对调整外经贸结构产生日益明显的影响。

(四)低附加值产业和企业面临严峻考验。

国外数量限制、技术标准提高,国内调整退税率、人民币汇率坚挺等形势对部分附加值不高、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产业和企业提出了严峻挑战,对外开放由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由资源依托转向资本科技依托的压力十分突出, 相当数量的企业因转嫁成本、保持利润的能力有限,出口压力巨大。

二、出口企业目前面临主要困难

(一)人民币升值,直接影响企业出口效益。

目前人民币升值对外贸出口影响最大。2007年以来人民币不断升值,汇率风险越来越大,导致外贸利润空间越来越少,出口产品竞争力削弱,对外贸依存度高、工业经济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的地区县市经济影响尤其较大。如果人民币进一步升值,对外贸出口影响将会更大,对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出口企业造成严重冲击。企业普遍感到外贸越来越难做,一些企业不敢接远期付汇的订单,如收汇延迟,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出口利润。2007年人民币从年初的1美元兑7.8元到年底7.23,升值了7个百分点以上,这直接影响了企业出口利润7个多点。根据高盛公司预测2008年人民币要升值10个点,这将进一步影响所有的出口企业,许多出口企业老总深感外贸出口越来越难做,有不少企业将面临关闭。

(二)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劳动成本大幅提高。

我国巨大贸易顺差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出口产业的成本很低。实际上,出口劳动力成本没有包括它的社保体制及医疗体制保障等成本,还有安全生产保障及环境保障的投入,如果把这些体制都加以完善,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就会大幅提高。今年《劳动合同法》实施,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影响较大。按新的劳动法规定,企业要为每个外地员工的交纳最低保障的“五金”(养老保险金、意外保险金、生育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每人每月要支付170元,全年2040元。另外,出口企业一般加班频繁,如果工作超过8小时,按照最低工资每人每月750元,每月21.5天工作,每小时4.36元计算,要发2倍加班工资、双休日要发1.5倍工资。根据测算,一般小规模出口企业劳动成本增加将影响出口利润的2个百分点以上,对规模以上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影响出口利润的将达到4.5个到5个百分点。

(三)原材料和物价上涨加剧企业成本压力。

近年来有些资源性原材料价格上涨翻番,2008年材料成本将继续上涨。近期塑料原料、橡胶和钢材都已涨了2000多元/吨,铜、铝等其他金属材料也会进一步上涨。出口包装材料今年每平方米已涨了0.8元,折合平均每个出口包装增加1元的包装成本。此外,出口内陆运费成本也上涨不少,预计今年电费也会涨价,由此可见,企业的出口生产成本会进一步增加。

(四)银根紧缩导致企业流动资金趋紧。

由于中央政府多次上调银行准备金,缩减银行贷款规模,一些小的出口企业资金趋紧,再则贷款利率也比以前高。导致一些出口规模企业拖欠配套加工企业的资金,配套加工企业得不到贷款,造成资金紧张,从而影响配套件加工,最终影响出口交货。

(五)外贸出口阻力增大。

许多国家在全球化冲击下经济社会深层次矛盾增加,世界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将进一步加剧。我国面临的国际贸易摩擦形势有趋紧迹象,摩擦从个案转向体制层面,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向其他产品延伸,从反倾销向反补贴等多种贸易保护手段扩展,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同时,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更加注重产品的环保、质量、安全和社会效应,提出包括ROHS指令、CR法规、劳工标准等一系列要求,对我国外经贸企业技术标准、社会责任的要求不断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因担心中国的崛起和复兴的步伐过快,以“中国威胁论”为口号、在中国产品质量等方面大做文章的人为抵华现象有蔓延趋势。 根据对出口企业的调研结果,2007年部分出口企业因原材料涨价20%,影响产品成本占比13%,工涨上涨20%,影响产品成本2%,汇率2007年上涨了8个百分点,直接影响出口产品成本8%,出口退税下降了8%(从13%降5%),直接影响出口产品成本8%,合计增加产品成本31%,产品涨价了15.5%,其余靠企业自己更新设备,提高产量、降低管理成本等消化了。如果今年人民币再升值10个点,出口业务更加难做。目前很多小型出口企业已缩减生产规模,压缩人员,减少出口。因此,2008年整体外贸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三、对策及建议

(一) 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大力支持和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加大研发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及关键设备的力度,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出口产业,提升生产档次,提高生产效率。 把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提高传统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结合起来,优先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二) 加大进口力度。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进口产品贴息的规定,鼓励扶持企业有条件的扩大进口,平衡进出口贸易。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大规模的宣传发动,提高企业对发展进口贸易的认识。

(三)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有条件的企业实行ERP,从内部挖潜,降低费用。

很多企业都是从原来的家族式企业或者小作坊发展起来的,企业家族化气息较为浓厚,企业主们对企业内部管理体制不是十分重视,导致内部管理不够规范,管理成本较高。

(四)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推动对外投资和兴建境外资源型加工贸易企业,特别是鼓励原材料使用大户“走出去”,开发利用国外的能源、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积极支持和引导出口量大、易受贸易壁垒影响的家电、工具、不锈钢等行业企业到与主要出口市场有贸易优惠安排的国家投资建厂,分散企业出口风险,规避贸易壁垒,带动出口增长。通过国外设立销售公司,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利润。

(五) 利用金融工具规避风险。

对于出口规模较大的企业来说,有效的金融手段是规避贸易风险的最好办法。可以运用远期结售汇等金融工具锁定和规避汇率风险,将人民币升值的预期风险转嫁给国际市场。在结算方式上可采用押汇(转为信用证交易结算),利用外汇远期结售汇等手段锁定汇率风险,及时买断一些远期信用证,采用远期套汇和固定汇率等办法,尽量减少因汇率浮动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经济研究参考[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8

[2]

网上农大-微观经济学

第三篇:茶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为全面掌握经济危机下全县茶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高政策扶持效率,近日,该县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全县茶叶加工企业,就目前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开展了一次全面调查。调查反映,当前,该县茶叶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主要存在六大困难和问题。

一是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产品销售困难。世界金融危机让海外客户实际收入降低,资金的流动性大幅缩水,抑制了海外客户的消费意愿,从而导致欧美和非洲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下降。茶叶滞销、资金回笼困难、库存积压等问题已经凸现。据统计,全县1-10月茶叶收购2.9万吨,比去年3.1万吨下降8%左右;销售21000吨,较去年下降20%;库存茶叶14000吨,较去年增加20%;茶叶收购总值3.4亿,与去年3.4亿相比总体呈现收购均价增加;茶叶销售金额2.8亿元,与去年的3.1亿元相比下降10%;茶叶库存金额

1.6亿元,较去年1.3亿元增加22%,加之应收账款等因素,全县茶叶欠款达2.2亿元,为历年罕见。

二是茶价急剧下跌。据县内茶叶出口企业反应,从今年8月份起,国际市场茶叶供货就几乎没有订单。自10月份以来,外销茶销价同比一般下跌800~1000元/吨,名优茶每斤下跌5~6元。相对而言,本县本市茶叶好销,外地调拨的茶叶难销;有机无公害茶、高档茶好销,反之则难销;经营稳定,信誉度好的企业茶叶好销,反之则销售困难。目前,该县产品积压严重的商山、五城等乡镇茶叶加工企业大都占年加工量的50%以上。

三是生产成本日益增大,企业亏损严重。首先是收购成本增加,今年毛茶收购价格比去年增加600元/吨,增加了8%左右;其次是加工成本增加,主要表现在煤电的增加,煤由去年560~580元/吨增加到1100元/吨,增加45%;第三是人员工资增长,今年由原来35元/日人增加到40元/日人左右,增加了10%。加上市场销售价格下降,种种因素导致全县有60%以上企业亏损严重,严重影响了全县茶叶加工企业的正常发展。

四是税率、银行贷款利率上升,外汇利率下降,使企业雪上加霜。国税税率比去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地税不论企业盈亏一概征收所得税,银行贷款利率约上升5%,还有欧元、美元汇率下降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加重了企业的负担。

五是融资更加困难,企业经营举步维艰。今年来受国家银行信贷紧缩政策影响,企业金融贷款普遍挤压。从该县茶叶加工企业来看,金融贷款仅占40%左右,大多数依靠民间借款和自身积累。然而,由于目前茶叶销售困难,库存严重,导致企业欠款难以偿还(包括银行贷款、民间借贷、未付茶款)。据统计,目前全县茶叶企业欠款达2.2亿元之多。若是任其发展,企业融资更加困难,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必然使企业丧失信心,挫伤茶农生产积极性,对来年茶叶产销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六是茶叶质量要求更加严格,严重影响产业发展。首先是在茶叶源头管理上,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进城务工,茶农忽视了对茶叶的管理。其次是初制加工环节不规范,由于茶叶初制厂规模小、数量多、加工工艺落后、生产加工环境不规范,导致产品卫生质量下降。第三是商检、质检部门对出口茶叶质量卫生要求提高等一系列因素,也严重影响到茶叶加工出口。

此外,企业生产用地难,基地建设缺少政府协调支持,产品检验、运输监督管理中以罚代管,以及企业之间同质化竞争也日益严重,茶叶精加工企业相互挤压、打价格战,也在一定程度制约了全县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针对存在的问题,目前该县已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帮扶政策,帮助全县茶产业渡过难关:一是在省政府兑现出口贸易每美元奖励2分钱、3分钱的基础上,县财政再分别奖励2分钱;二是积极支持省、市、县茶叶龙头企业千方百计加快茶叶销售,对贡献突出的企业县政府给予适当奖励;三是所有茶叶企业交纳的地方税收财政所得部分,在年终结算后按50%返还企业;四是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坚决制止乱收费、乱罚款等行为,真心当好保姆,尽好服务职责。

第四篇:学校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面临的困难

突出矛盾:

一是教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与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地位不平等之间的矛盾。近年来,随着我国整体教育资源的持续扩大以及各级教育入学率的不断提高,教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然而,按照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公办学校属于事业单位法人,而民办学校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这就造成了双方事实上的地位不平等,并由此为根源,引发和导致了民办与公办学校之间教师编制、待遇等一系列方面的不平等,特别是民办学校教师在社会保障方面得不到应有的法律地位,造成教师队伍不稳定,优秀教师流失。另外,在税收方面民办学校未能真正依法享有与公办学校完全同等的税收及其他优惠政策,也制约了学校参与平等竞争与发展。

二是政府财力增强与民办学校发展空间缩小之间的矛盾。近年来,政府财政对教育投入猛增,公办学校办学条件改善,教职工待遇迅速提高,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客观上也对民办学校办学产生了巨大冲击。一方面,由于公办教育资源特别是其中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快速扩充,且公办学校收费低廉,家长对子女就学的选择,已转向公办学校,民办学校生源被分流,发展空间缩小,举办者办学信心受到一定挫伤。另一方面,教师较高的工资、福利待遇本来是民办学校吸引优秀教师的最大优势,但随着公办学校教职工福利待遇的提高,目前这一优势已不复存在,直接造成民办学校的教师队伍不够稳定,民办学校竞争力进一步受到削弱。

三是民办教育的办学投入与回报失衡之间的矛盾。近年来,为应对与公办学校以及民办学校之间的校际竞争,民办学校投入的教学设施设备以及教师工资福利等各项开支越来越大,办学运作成本逐年增加,但因受生源竞争的制约,收费标准提高的空间却越来越小,导致部分民办学校入不敷出,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一些民办学校的建校资金中有相当部分是举债的,还背负着付息与还贷的沉重负担,更是容易陷入经济困境。民办学校的举办者们投入巨额办学资金,冒着越来越大的生存与发展风险,然而,民办学校举办者的产权和合理回报问题却至今未能得到妥善解决。这种投入与回报之间的失衡严重影响了举办者投资办学的积极性,对于民办教育的长远发展来说则无异于釜底抽薪。

四是市民对教育需求多样化与民办学校办学同质化之间的矛盾。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的学习需求日益增长,对教育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趋向多元化。然而目前我国的民办教育还不能很好适应这种局面,并利用这种社会趋势来发展自己。不少民办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盲目与公办学校“攀比”和“看齐”,反而逐渐失去自身作为民办学校的鲜明特色,越来越趋向“同质化”。

主要困难:

1、生源质量下降且数量不足,收入减少。由于受到国家义务教育段免费政策和公办高中扩班招生以及周边区县政府举办复读学校等情况的影响,在校学生数量锐减,义务段办学难以维持。高中学生生源不稳,质量下降;全国高校扩招,造成了高三复读生生源不足。生源数量不足直接造成了学校收入减少,办学资金困难。

2、办学资金困难。因基建、教学内配等基础设施投入较大;教师工资也因国办学校教师工资的增加而不断提高,保险基数逐年提高,用人成本不断增加;又鉴于民办学校的公益性事业性质,银行贷款困难很大,社会融资利息升高,学校微薄的利润不足以支付融资利息,致使学校资金难以为继,负债经营。

3、办学投入压力大,财务支出困难。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对办学条件、教育设施要求不断提高,办学投入越来越大,受学校收入的制约,财务支出非常困难。学校设施条件越来越不能适应教育快速发展的需求。

第五篇:丽水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建议

市经贸委 邱伟生 范世武

中小企业是丽水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载体,在扩大就业满足市场需求、繁荣城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城市化进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参与社会分工、承接产业转移,为大企业协作配套和发展农产品加工等诸多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我市中小企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到2007年,全市中小企业(工业企业单位)达1.54万户,从业人员24.94万人;完成工业总产值649.74亿元,比上年增长33.42%。完成工业增加值141.51亿元,比上年增长35.7%,占全市GDP的33.3%。其中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020家,完成工业总产值524.3亿元,比上年增长41.54%。但与发达市县相比,我市中小企业无论是发展规模、发展领域,还是社会贡献、富民程度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与问题,需要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一、当前我市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原因剖析

(一)融资困难,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据统计分析,我市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资金80%以上靠业主自筹,2007年全市中小企业获得银行(信用社)贷款71.81亿元,仅占企业总资产的16.7%。2008年金融形势更为严峻,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我市银行资金面稳中趋紧,各家商业银行有节奏地控制信贷规模、投向,企业资金供求矛盾也不断加大。一些无抵押物或找不到担保的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存在;一些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后,资金需求量迅速增大,而土地房产等抵押贷款不能满足其生产发展要求;企业技改项目投产后,生产流动资金跟不上的情况较为普遍。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我市采取了土地回购、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政策、积极争取市外商业银行进驻丽水开展业务、组织开展银企合作推荐活动、加强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等有效措施,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弱点较多,仍很难获得商业银行的支持。主要体现在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与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不相适应,且中小企业缺乏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的条件,我市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尚不健全。

(二)微小企业发展缓慢,比重逐年下降。从2000年到2007年丽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产值增长了6.74倍,而规模以下企业工业产值只增长了29.9%,微小企业总产值比重由2000年的56.4%下降到17.8%。受宏观调控影响,微小企业在融资、用地等方面困难较大,新办的规模以下企业不多。同时,技术装备水平落后也是制约发展的原因之一。大多数微小企业使用的设备陈旧落后,相当一部分企业使用的是大中型企业淘汰的旧设备。

(三)要素成本上升,企业产品利润空间不断缩小。一是多次加息后,企业的资金成本明显上升,今年1—8月累计,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利息净支出增长46.8%,比同期银行贷款余额增长率高出22.6个百分点。并且民间借贷利息也不断上升,丽水民间融资月利息一般在2‰以上。二是企业用工成本不断提升,前8个月全市规模企业人均工资支出增长25.94%。三是土地实行“招拍挂”以后,工业用地出让价提高,如市本级每亩工业用地最低价不少于20万元;四是前三季度金属材料价格,煤、油、运费等在高位上进一步上涨,并逐渐传导到下游产业,企业利润效益普遍下滑。

(四)工业投资(技改)回升,但供地不足等因素将长期制约投资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在建工业项目674个,比上年增长28.6%,完成工业投资70.13亿元,同比增长39.3%。除市本级、景宁县工业投资下降外,其他县(区)工业投资都有增长,其中松阳县增长2.2倍,莲都区、龙泉市增长1倍以上。工业投资大幅回升主要是去年以来项目落地情况好于往年,各地通过向低丘缓坡要空间、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和土地复垦要指标、通过盘活闲置土地厂房调整结构等多种措施,解决了一部分项目用地问题。但从长远看,土地紧缺的矛盾并未得到根本缓解,土地要素的影响仍将长期存在。同时,由于当前产品出口和国内市场需求趋于平稳,以及企业资金紧张的影响,相当部分企业的投资信心下降,企业改变投资计划和放缓工业投资建设速度的情况较为普遍。

(五)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一是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我市中小企业大部分集中在传统加工业以及先进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企业,其企业组织形式、产业结构主要表现为粗放型、低层次和小而散的格局。二是规模实力较弱,品牌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尽管我市中小企业有1.54万家,但规模普遍偏小,缺乏主业突出、发展后劲足、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同时,市场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较少,丽水的区域产品在全国、全省所占比例不高,且区域产品的产业规模不大,知名度低。具有区域特征的品牌不多。

(六)人才相对缺乏,用工难。一是技术人才和专业管理人才缺乏。据统计,我市企业经营创业者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22.45%,高中及中专的占50.02%,大专的占14.29%,本科的占12.24%,硕士、博士的没有。在企业经营管理队伍中,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比重是10.99%,真正懂技术、懂管理、懂财务的人员更少。二是不注重培养和使用人才。很多中小企业未按规定给职工办理医疗、养老、人身保险等,也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致使优秀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流失,使企业陷入既无法孕育人才,又不能有效招募和积蓄人才的两难境地。三是劳动力市场供应严重短缺。随着我市工业总量的迅速扩张,园区内投产企业增多和本地企业技改投入不断增大,对各类人才及用工需求迅速增加,而到丽水劳动市场应聘求职人员则出现短缺现象。

(七)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落后,企业文化建设较差。一是思想不够解放。一些企业主还存在“怕露富”的思想,担心树大招风,“小成即满、小富则安”的思想相当严重,舍不得投入,怕投入后企业运转困难,不敢也不愿加快投资发展,这是制约中小企业组织结构迈向合理化的重要因素。二是创新意识较差。企业管理缺乏科学性,流于“家庭式”管理,缺乏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的动力,经营方式相对落后,产品质量、企业财务、安全生产等管理基础还比较薄弱,对市场行情的分析缺乏冷静思考,常常导致其盲目投资,往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得束手无策。三是多数企业产品销售方式落后。据分析,大多数企业以自行销售产品和以自行批发销售为主,以批发给中间商或以其他方式销售产品的企业不多。四是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还未意识到进行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企业仍是厂房、车间和产品的代名词,文化、人文意识淡漠,职工与企业之间的亲和力较差。

(八)外部发展环境不够宽松。一是诸多因素对中小企业发展带来制约。世界经济下滑趋势日益影响外贸出口,国家连续多年的宏观调控累积效应逐步显现,年初围绕“两防”首要任务,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大,给微观经济运行带来不小的压力。人民币升值,劳动力、原材料和燃料成本上升,银行贷款利率上升,外商投资企业税收上升,出口退税下降和银行信贷紧缩导致中小企业获得融资非常困难,包括劳动合同法在内的行政监管比过去严格,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环保、劳保、安全生产等规范创业的要求不断提高等因素制约经济加快发展。二是微小企业用地难、享受政策难。微小企业发展一度受到忽视,在政府的专项补助、融资、人才、供地等政策享受上与规模以上企业相比,缺失了许多公平的待遇,使得许多微小企业多次失去发展机遇。据调查了解,我市90%以上的微小企业没有自己的标准厂房,这严重地限制其发展,给企业带来了招工难、订单落实难等这样那样的问题。三是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待形成。一方面,我市的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发展较晚,不够发达,缺乏有效的对中小企业进行教育培训、管理咨询、市场营销、技术开发和法律支援等中介服务,另一方面,现有的中介机构如一些协会的作用十分有限,大部分中介机构依附政府部门的权力余威生存,较少对企业直接开放服务。与此同时,对中小企业的管理也较为分散,各部门对各自管辖的中小企业往往实行不同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政策,造成对中小企业的宏观管理较为混乱,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很少关注。四是合力兴工氛围还需进一步浓厚。从工业经济服务月活动企业问题调查汇总情况看,今年企业反映的问题有110多件,主要涉及基础设施、企业用地用房、招工、厂房竣工验收、融资担保、企业税费负担等方面,一些共性及政策性强的问题、一时条件限制难办理的问题,有待于政府和有关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服务意识、破解难题才能得到很好解决。

二、促进我市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的对策措施。

(一)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发展水平。

1.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和优化升级。要加紧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改造现有传统工艺,支持企业坚持“品种、质量、效益”的方针,以国内一流、国际先进为目标,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生产线进行改造,全面提升装备水平和企业信息化水平。要加强青瓷宝剑、制笔、缝纫机、微电机、竹木制品加工、灯管、轻纺等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工作。要突出产业培育发展工作,立足于市场需求,选准调整的方向和重点,着力培育发展农产品加工、日用化工和精细化工、专用机械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合成革等塑料制品、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金属制品等产业。要大力开发生物制药、电子信息产品及新材料、新技术等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以及以旅游产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进一步优化我市产业结构,增强发展后劲和竞争力。

2.积极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落实技术创新政策,做好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认定工作,推动企业建立技术中心、科技孵化中心,引导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鼓励建立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技术创新平台,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要加快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依托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共同开发以创新为特点的高科技项目,重点围绕行业共性、关键性、前沿性技术开发和对我市产业升级有重大影响的新技术,推动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

(二)积极承接外部产业转移,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充分利用我市资源、区位、交通、政策等优势,积极引进一批适合我市产业定位和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和企业,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力量。要瞄准国际国内知名企业、企业集团开展招商引资,要突出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主体作用,发挥企业熟悉行业状况、业务联系面广的优势,通过企业之间的合作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增强招商引资实效。要突出抓好产业招商,加快与温州、台州、金华等周边城市的联系和合作,组织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项目和优势企业项目与周边城市企业实现对接,从而加快引进一批区域关联度大的产业项目、龙头项目、配套产业链项目等落户我市。要加强对外经贸合作与交流工作,到温州、台州、金华等地组织几次大的招商引资活动。推动在外客商组建丽水商会,建立丽水籍在外客商库及回乡考察制度,抓好丽水籍在外客商的回归工作,促进丽水籍在外客商回乡创业。

(三)加快园区建设,培育发展集群产业。

1.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坚持把发展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与工业集中区、园区建设相结合,加快推动省级工业园区、乡镇工业功能区的建设步伐。依托园区建设,抓好中小企业的集中布局规划、统筹安排,引导中小企业从原来的分散布局向工业园区相对集中,提高产业集中度,避免基础设施投入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抓好《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开发区建设的指导意见》(丽政发„2006‟43号)的贯彻落实工作,促进园区建设。

2.抓好关联企业产业链延伸。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培育,突出抓好产业的前置关联和后置关联,延长产业链,增强产业的关联效应。大力发展上下游产品和企业,力争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上下游产品和关联企业为配套延伸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

3.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实施《市政府关于加快品牌培育与质量提升的若干意见》,引导中小企业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商标注册、品牌宣传等创牌基础性工作,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加强与知名品牌的合资合作,通过参股、嫁接或其它形式加入其营销网络,做大品牌,扩大品牌经济规模。加大区域品牌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做好区域产业与品牌的宣传培育工作,抓好区域品牌、中华老字号、浙江老字号的申报保护工作,不断提高区域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四)完善政策体系,加快培育中小企业成长。 加大财政资金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完善扶持市直工业企业加快发展的政策,增加财政支持资金投入。建立完善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评价方法,滚动发展成长型中小企业,使更多优秀的企业进入培育梯队。有重点地培育百家最佳成长性中小企业,在资金扶持、标准厂房、技术支持等方面给予优先享受有关政策。继续抓好微小企业上规模培育工作,建立健全微小企业培育信息库,争取每年入库企业达到250家左右,经过引导、扶持培育后,当年上规模企业100家以上,其中本地上规模企业50%以上。

(五)加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平台服务功能。

1.加强企业融资服务。要继续深化“企业联保贷款”工作,积极推动银企对接,引导金融机构转变观念,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的信贷品种,落实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政策,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制定鼓励企业股改上市政策,继续推动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工作,做好牵线搭桥,争取更多的丽水优质企业能上市融资。加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积极鼓励民营资本创办担保公司,规范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的经营行为,促进银保合作,协调解决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担保贷款抵押登记难等问题,提升担保机构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

2.着力解决中小企业厂房建设。制定《关于加快推进标准厂房建设的若干意见》,大力支持小企业创业基地(标准厂房)建设,引导小企业集聚发展。到2010年,争取全市累计建成标准厂房100万平方米以上,加快培育和建成一批市级以上示范标准厂房,逐步形成一批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配套、产业集聚的标准厂房集中区域。同时利用一批规模较大的闲置地、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后的旧厂房等创建创业基地,并对创业基地内的道路、供电、供水、排水、消防、通讯等基础设施进行配套。

3.加快推进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按照“整合资源、规范运作、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方针,整合和规范现有中介机构。以此为基础,重点围绕融资担保、信用评价、信息服务、教育培训、管理咨询、科技创新、创业辅导、政策法律服务等建立8大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加快制笔、中医药、微电机等行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组建进度,组织实施一批共性技术攻关项目。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学院、职业学校的教学资源,开展有针对性的企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培训工作,加快企业人才素质提升。充分利用省中小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机构的人力资源,免费开展小企业培训、创业辅导、企业诊断等工作。

4.积极帮助中小企业解决招工招才难问题。一要加强对中小企业业主的教育培训,提高企业家素质,引导企业加大对人才教育投入,建立企业培养和使用人才的长效机制。加强企业经营者市场营销能力培训工作,提高企业经营者经营企业的能力。二要加快中小企业教育培训体系建设。进一步整合现有培训资源,充分利用现有大专院校、职业技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条件,发挥职业培训机构的优势,开展针对中小企业服务的专业培训和职业技术培训。三要鼓励企业高薪聘请引进高素质职业经理和专业技术人才,提升企业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四要加强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建设,积极推行持证上岗,扩大职业资格证书的覆盖范围和提高社会认可度。

5.强化行政和社会化服务,优化发展环境。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理顺管理体制,确保政策贯彻到位,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行为,强化政府部门服务意识。二要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各项活动。以“经济服务月”活动为载体,不断地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三是积极争取省级财政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扶持政策力度。争取省政府将丽水九个县(市、区)都纳入全省低丘缓坡综合开发试点范围,以解决丽水中小企业发展的空间问题。四是妥善实施新《劳动合同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规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上一篇:作风再整顿思想汇报下一篇:致广大市民的一份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