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配变损耗的方法

2024-05-04

降低配变损耗的方法(精选五篇)

降低配变损耗的方法 篇1

关键词:乡村居民住宅区,节能电缆,组合式变电箱,降低供电损耗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现代化乡村社区的建设速度在不断加快, 这使得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居民在享受现代化社区带来的优质生活的同时, 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尤其对用电量的需求不断提高。但是, 我国电力部门统计数据表明, 我国居民对电能的利用率非常很低下。对许多成熟的现代小区调查研究发现, 电能的管理成本占据着很大的分量。

而我国的电能主要来自于火力发电, 自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能源消费量逐年攀升, 中国能源年消耗总量由6.0亿t标准煤增长至37.5亿t标准煤, 年增长率达到5.5%, 为同期世界年增长水平的2.8倍, 极大地增加了我国严峻的环境压力。

因此选取更加合理的供电方式, 提高电能的利用率, 不仅可以解决当前电力部门严峻的供电压力, 也为减轻了我国当前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已成为当今电力行业研究的热点课题。

1 节能型电缆的使用

随着乡村居民小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家用电器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 因此造成了用电负荷极剧增加, 进而造成用电消耗量不断上涨, 尤其在冬季和夏季的用电高峰时期, 这种现象尤其明显。供电线路的损耗既影响供电的质量又影响着能源的利用率。

调查发现, 供电电缆经过长时间的运行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磨损, 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电能的损耗, 这种损耗在普通电缆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如果在乡村居民小区的供电线路前期规划中, 使用节能电缆代替普通电缆, 这种损耗将会得到很大程度的降低[1]。虽然在前期的开发成本上有所提高, 但是从长远看来, 这种投资使得电缆的后期维护成本降低, 并且延长了电缆的使用寿命。表1给出了2种节能型电缆与普通电缆的参数。

目前, 现代化农村居民社区的建设越来越多, 对这种节约型电缆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 大规模地使用节能型电缆, 将直接减少供电线路的电能损耗量, 提高电能的利用率。并且采用这种方法也将会使得物业管理公司和供电公司在经济上取得双赢。

2 采用组合式变压器

变压器是乡村居民小区的重要用电设备, 由于季节性的差异, 经常会造成电力变压器的利用率偏低, 从图1可以看出, 在每年夏季7—9月, 以及冬季12—2月, 乡村居民小区用电负荷达到当年的用电最高峰。通常乡村居民小区变压器的负荷按照最大负荷配置, 这样在每年的另外2个季度, 变压器常常出现低载运行。尤压器分别独立运行, 满足乡村居民小区用户负荷要求[2]。在用电低谷期到来时, 1台变压器带动2台变压器的负荷, 这样乡村居民小区在1 a的电力运行中, 将近一半的时间内有1台变压器可停止运行, 极大地降低了变压器的损耗, 此供电方案非常适合在密集型住宅区中应用。

3 线路功率因数的提高

如果从供配电线路的角度出发, 可以考虑提高线路电压与功率因数来提高电能的利用率。在早些年的乡村居民小区规划设计中, 由于配电线路的电负荷较高, 相应的技术改进措施非常不完善。所以, 乡村居民小区居民家里电压不稳定, 如果用户家电压降至170 V, 白炽灯的光线将变得昏暗, 其他家用电器也无法正常使用, 严重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

提高供配电系统功率因数, 可以减少线路无功功率的损耗, 达到提高电能利用率的效果[3]。传输有用功率是为了满足用户的正常使用, 通常情况下是不变的。而在乡村居民小区供配电系统中的一些感性设备, 比如变压器、电动机等, 都会产生滞后的无功电流, 这种无功电流的存在, 也会增加线路的功率耗损。所以, 可以通过调节用电设备的功率因数, 来达到减少用电设备的无功耗损。

通常可以在乡村居民小区选择功率因数较高的用电设备, 并且配合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 电容器可以发出超前的无功电流, 用来抵消用线路中滞后无功电流, 从而提高功率因数, 并能够减少整体的无功电流。

4 结语

随着现代化乡村居民小区数量的不断增长, 电力负荷不断增加, 乡村居民小区的节能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该文根据实际情况, 提出了3种降低乡村居民小区电能损耗的方案, 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降低乡村居民小区电能损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春玲.居住小区降低电能损耗的技术分析[J].电力科技, 2013 (5) :145.

[2]毕宏涛.居民小区降低电能损耗之技术策略[J].魅力中国, 2011 (15) :124.

降低配变损耗的方法 篇2

【关键词】油品;呼吸损耗;影响因素;措施

引言

石油是国家的命脉,是工业的血液,石油及其相关产品已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石油主要的组成元素是碳、氢,是一种混合物,其中含有很多轻组分,这也是导致石油比较容易挥发的主要原因。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可知,油品在生产的过程中,会有2%-3%的损耗,最主要的损耗发生在原油罐、大小呼吸损耗等。如何降低原油的损耗已经成为当今最油气储运领域最重要的一个课题。

1、呼吸损耗的影响

呼吸损耗会带了很多影响,下面就最主要的影响后果进行介绍:

1.1经济损失

油品的蒸發损耗,会给石油工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根据相关部门的调查分析,全世界每年因为蒸发油蒸气产生的损耗的数量相当惊人,大概约108吨,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如果以5000元/吨的原油价格计算,相当于损失了5000多亿元。当然了,损耗量远比这个数要大,如果按3%计算的话,全世界每一年蒸发掉的油品几乎相当于我国一年的原油产量。

1.2对环境带来污染

根据相关数据分析,1m3纯油蒸汽对空气污染的体积为2000m3,更重要的是油气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如:烷烃、芳香烃和其他有害物质。此外,对环境带来更大危害的光化学烟雾主要是由于油蒸气蒸发后出现的二次污染物氮氧化物。

1.3油品质量下降

蒸发损耗其实是一种具有选择性的损耗,首先蒸发出来的是那些质量较轻的成分,这些成分一旦挥发掉会严重降低油品的质量,严重的话会导致油品不合格。以汽油为例进行说明,馏分蒸发以后,汽油的初馏点会逐渐升高,气化性能就会相应变差,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油品的启动性变差。此外,汽油氧化的速度会随着蒸发损耗的出现而增加,胶质含量有所提高,降低辛烷值。胶质对发动机的性能有一定影响,因为它能在发动机燃料系统中沉积而使工作效率有所降低。

1.4油气蒸发威胁安全

蒸发损耗会产生很大的安全隐患,油蒸气与空气混合,易形成爆炸混合物,这些混合物密度一般略大于空气,易在低洼、不通风处积聚,当油气混合物中油蒸汽含量达到爆炸极限浓度时遇火源会引起着火、爆炸等事故,是重大安全隐患。

2、降低油罐呼吸损耗的常见措施

2.1降低油罐内的温差

降低罐内温差是减少“小呼吸”损耗的有效措施,常用的降温方法有:一是淋水降温。该方法是在罐顶上安装喷淋管,喷水后在钢板上形成均匀的流动水膜,吸收太阳辐射热,从而减小罐内的温度变化;二是正确选用油罐涂料。选择合适的油罐涂料,不仅能防腐,而且还能反射太阳的辐射,从而减小罐内温度的变化,减少损耗。实践表明,白色涂料最好,其次为铝粉漆、灰色涂料;三是安装反射隔热板。它是一种双层石棉水泥反射隔热板,这种反射隔热板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从而降低了气体空间的温度及其变化幅度。

2.2提高油罐承压能力,收集和回收蒸汽

提高油罐承压能力的方法:采用一些合适结构的储罐,如卧罐、球罐、滴状罐等;对现有的拱顶油罐,可加强罐底的锚固。

为防止油气散失于大气中,可将储存同类油品油罐的气体空间用管线接通,并与一集气罐相连,构成一个密闭的集气系统。采用集气系统,在每个油罐附近的气体连通管上都应安装防火器,以防某个油罐发生火灾时危及所有被连通的油罐。

2.3消除油面上的气体空间,安装呼吸阀挡板

采用浮顶油罐储油,这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同时也是极为有效的降耗措施。

在呼吸阀结合管下方安装呼吸阀挡板,是为了防止在吸入空气时,空气直接冲击油面,使其在气体空间顶部沿径向分散,然后平稳地向下推移,从而降低下次呼气的油气浓度。这是一种投资少、易安装、不影响正常生产运行的简易降耗措施,具有明显的降耗效果。

2.4加强管理改进操作

尽可能保证高液位储油;减少油品在库内的输转;合理安排收发油作业时间:即温升时发油,温降时收油;恰当掌握收发油速度:即慢发、快收;正确安排量油、取样时间,尽可能在罐内气体空间压力等于或接近罐外大气压力时进行取样和量油;装车(船)时,装油鹤管或软管要尽可能地插到罐车(或油轮的油舱)底部,以免由于油品飞溅而加大油品损耗量。

2.5合理控制油品粘度,降低罐壁粘附系数

罐壁上的油品会随着油品粘度的增大而增多,而粘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为单值函数,且粘度与温度成反比例关系,所以在炎热的夏天,温度会很高,此时就没有必要再提高油温。而在寒冷的冬季我们可以适当提高油温,一方面可以降粘,减少粘附损耗;另一个面,提高油温可以防止高凝点原油凝管、凝罐。

浮顶罐内壁的粗糙程度决定了罐壁的粘附系数,根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油罐底部水箱部位通常会被腐蚀的比较严重,腐蚀较轻的部位是水、油的交界部位,罐壁与油品接触的部分的腐蚀比较轻微且比较均匀。电化学腐蚀通常发生在罐壁下部2m内表面,这个部位也通常被认为是罐内最容易被腐蚀的部位,大气和雨水给罐壁带来的腐蚀主要是在其上部2m的内表面。建造浮顶罐时,内壁进行防腐施工的工艺一般为: 优良耐候性、耐水性、抗老化性、耐盐雾、抗紫外线辐射等性能的涂料要用于罐壁上部2m的内表面; 耐油、耐沉水、不导静电、具有良好抗阴极剥离能力的涂料一般用于罐壁下部2m的内表面;而对于油接触的其他绝大部分罐内壁,不用涂刷防腐涂料,因为原油中含有的蜡质,会形成蜡膜保护层,所以。后期维护时,对腐蚀部位仅需做除锈处理,此工艺最为节能降耗,属于清洁生产工艺,也是最为有效的工艺。

2.6减少浮顶与罐壁之间的环形蒸发空间

由于浮顶制造与运行的需要,大多数储罐在浮顶与罐壁间仍然留有一个环形空间,成为浮顶储罐引发火灾和油气损耗的主要隐患和根源。为解决这个问题,一般在环形空间内采用弹性密封,即在一个密封的耐油封套内,填充弹性好、易变形的固体物质如泡沫塑料,或填充适当的液体和气体,最大限度地填充环形空间,同时还可降低此填充密封带在浮盘上的安装位置。也可将密封带采用浸液式安装,使密封带直接浸泡到油品之中,从根本上消除浮顶与液面之间的油气空间。

结束语

油品损耗是一个世界难题,目前只能采取一些降低损耗的措施,但不能完全避免损耗的发生,文中一些措施希望能够在实践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为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瑶,李新战.油气回收技术在油库中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14期

降低供电线路电压损耗的方法研究 篇3

目前我国多采用低压电网供电系统, 低压电网的观点形式一般是单端树干, 线路各段分布着不同的电流, 具有差异性。所以一般采用把电源的进网点转移到负载中心, 即是由负载中心进行供电。便能够使得导线的截面面积变大、线路变短, 有效地降低供电线路电压损耗量, 有助于节约用电、改善供电的质量。

2 单端树干供电和负载中心供电电压损耗状况比较

图1为单端树干形的供电方式, 假设有5个等效负载Z进行平均分布, 每一个的负载电流量是Ι, 每一段的线路电阻则为R, 能够得到各个线路的电压损耗量为:

由此可得, 电压总损耗量为:

图2为负载中心的供电方式, 如图所示, 可得负载线路的电压损耗:

由此可得, 总的损耗量为:

通过计算比较可知负载中心供电方式的节能效果显得较为明显, 因此应当采用负载中心供电方式。

3 负载中心供电方式的实现措施

实施负载中心供电的措施是对原电网上的负载等效集中起来, 所谓等效集中便是把分布电流量的负载, 按照计算功率, 把较小的分支集中在较大的负载上面, 它的负载功率和电压损耗量等效于实际分布的负载。具体的实现措施如下。

(1) 几何中心法确定负载中心。电流负载平均分布在沿线上, 将负载集中在分布线路的几何中心上 (如图3所示) 。

由图可得:

其中, L是负载中心和电源之间的距离, L1则是第一个负载和电源之间的距离, L2是最后一个负载和电源之间的距离 (单位:m) 。根据图中的数据, 能够得出等效集中的负载量是40kW, 负载中心和电源之间的距离事300m。

(2) 功率矩法确定负载中心。倘若负载是分散在线路上方, 便能够采用功率距法对负载中心进行确定。 (如图4所示) 。

假设等效的负载是P1+P2, 倘若导线截面面积是常数的时侯, 依据功率距相等的原则可得:

由图可得, 等效负载功率为42kW, 它和电源之间的距离为175m。

(3) 平面分散负载法确定负载中心。平面分散法, 应当先就近进行分组集中, 然后再采取几何作图等效的集中方法进行负载中心的确定 (如图5所示) 。

如图, 可先将P1、P2和P3组成一组, 相应地P4、P5和P6按照沿线分布的负载法, 能够求出P1、P2以及P2、P3的两个交集点, 再由这两个交集点求出第一组的交集点Z1;按照同样的方法, 可求出第二组的交集点Z2;再由这两个交集点, 可求出其中心点Z, 也就是分散负载的供电中心点。

4 负载供电中心实施的基本准则

(1) 变压器和配电所应当设置于负载的中心点, 可根据负载中心区域具体的分布状况把变压器进行分散的设置, 使得供电干线尽可能地以变压器为中心点, 向四面辐射; (2) 对于干线以及支线和分支线, 三线放射式的供电线路, 必须确保前级的供电点设置在后级的负载中心上; (3) 单端树干式的供电以及环路布设式的线路, 对其原电源进行断开, 然后重新把它接进负载中心点。

摘要:降低供电线路电压损耗, 可保证供电线路的供电质量, 节省资源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实施降低供电线路电压损耗的方法之前, 应当进行电压的校验, 然后可通过负载中心供电等方法进行有效地降低供电线路电压的损耗。

简论降低配电线路损耗管理措施 篇4

【关键词】 降线损工作 三对比 目标管理

随着我国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 如何减少电能在电网输送过程中的损失、提高输变电设备的利用效能, 已越来越成为当今电力企业关注的焦点。目前,许多供电企业主要是通过在负荷集中的变电站进行集中补偿、在负荷端进行就地分散补偿、对老式输变电设备进行不断更新等项目, 来达到降低线损的目的;却往往忽视了规范制度、加强落实、提高工作效能等管理方法在降低线路损耗工作中的重要性, 从而无法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鉴于在降线损工作中, 加强管理工作的复杂性, 本文就如何在降线损工作中向管理要效益这一目的, 介绍以下几种方法:

配网线损构成

线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电流流经电网中各电力设备使所产生的电力和电能损耗。它是电网经营企业在电能传输和营销过程中从发电厂出线起至用户电能表止所产生的电能损耗和损失。主要计算公式如下:

电能损耗电量=供电量-售电量

线损率=线损电量/供电量×100%

线损具体可分为固定损失、可变损失和其他损失三部分。

固定损失:不随负荷电流的变化而变化,只要设备上接上电源,就要消耗电能,它与电压成正比。在实际运行中,一般电压变化不大,为了计算方便,这个损失作为一个固定值。包括:降压变压器和配电变压器的铁损;调压器、调相机、电抗器等设备的铁损;用户电能表电压线圈损失以及电能表附件的损耗; 电容器等介质损耗;110KV 以上的电晕损耗。

可变损失:随负荷的变化而变化,它与电流平方成正比,电流越大,损失越大。它包括:降压变压器、配电变压器的铜损,即电流流过线圈的损失;输电、配电线路的铜损,即电流流过线路的损失;低压配电线路的铜损;接户线和进户线铜损;电流表电流线圈的铜损。

其他损失:固定和变动损失以外的损失。它包括:电能表超差、错接线等计量损失;用户窃电损失;变电所直流充电、控制及保护、信号、通风等设备消耗的电量。线损还可分为理论线损、技术线损、管理线损等三类。理论线损:是按照现实的输、变、配电设施进行理论计算得出,只考虑固定损失和变动损失,不考虑其他损失。技术线损:只考虑现实的输、变、配电设施技术条件下的的损失,不考虑由于管理因素造成的损失。

管理线损:由计量设备误差引起的线损以及由于管理不善和失误等原因造成的线损。主要是指在生产经营环节中产生的电量流失。

1. 实行线损的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就是依据目标进行的管理, 使管理活动围绕和服务于目标中心, 并以分解和执行目标为手段, 以圆满实现目标为宗旨的一种管理方法。线损目标管理的主要内容是:

1.1指定线损的目标, 关键是设定战略性的整体总目标。总线损目标的确定, 是日常管理工作的起点, 此后, 由总线损目标分解成各条线路和每个人的具体目标、下级的分项和个人的目标是构成和实现上级总目标的充分而必要的条件。总线损目标、线路线损目标、个人的目标, 彼此制约, 融合成线损体系, 形成目标连锁。它的核心就在于将各线路的指标予以整合, 以目标来统合各部门、各单位和每个人的不同工作活动及其贡献, 从而实现总的线损目标。

1.2管理线损目标出台后, 必须制定出完成目标的周密计划。健全的计划既包括目标的订立, 还包括实施目标的方针、政策以及方法、程序的选择, 使各项工作有所依据, 循序渐进。管理线损要求时效性较强, 否则目标难以实现。

1.3管理线损与组织建设相互为用。线损是硬指标, 是由组织制定、核准并监督执行的。组织上及时成立考核小组, 考核小组成员由主要职能科室或业务精通的人员担当。确定被考核对象, 普遍的提高人们参与管理的意识。认识到自己是既定目标的成员, 引起人们实现目标的积极性, 实现制定的个人目标, 从而实现部门单位的目标, 进而實现总的管理线损目标。

1.4必须有效的考核, 奖罚方法相结合。考核、评估目标执行情况, 是目标管理的环节。缺乏考评, 目标管理就缺少反馈过程, 目标管理的目的即实现目标的愿望就难达到。奖罚方法的正确实行, 能很好地调动员工工作的热情, 使他们的工作目的性加强。

2. 定期召开用电形势、线损分析会, 实时用电分析

综合分析与专题分析相结合, 核算线损实行三对比: 与上月比、与上年同期比、与理论计算比。通过理论计算, 明确降损的主攻方向, 为制降损方案和年度降损计划, 及确定指标提供依据。

3. 加强供电合同的管理, 正确运用法律手段

供电合同是经济合同的一种, 是电力部门与用户之间就电力供应、合理使用等问题, 经过协商, 建立供电管理关系的一种协议。推行供电合同, 是为了改变过去那种单纯依靠行政管理供用电工作, 运用法律手段进行供电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总之, 定好合同, 妥善管理合同、用好合同, 对于促进电力部门搞好安全经济供电, 促使广大用户合理、节约用电都将起着良好的作用。

4. 管理计量装置

4.1对长期未校验的计量装置集中校验后, 对所有计量装置重新建立台账, 统一管理。管理计量的部门应对各变电站、重要用户的计量装置保证定期进行一次现场校验, 确保计量装置正常运行。

4.2对于新增用户, 根据其设备容量、负荷性质,科学配置计量装置, 使计量装置在较高的负载下运行, 确保计量的准确性。

4.3对变电站及重要用户安装高精度、稳定性好的多功能电能表, 其配置等级在0. 2级(级别越低准确度越高) , 淘汰配置等级高的老型号电能表。

5. 制定反窃电管理措施

反窃电管理措施解决的问题是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保证当窃电发生后, 用电检查人员能够以先进的设备, 恰当的方式对窃电案件迅速进行调查处理,从而将损失减少到最小。因此, 为了使窃电者无机可乘, 使反窃电工作有规可循, 有章可依, 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好反窃电的管理措施。

6. 采用新技术

对于降低配电线损的工作, 是集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技术性于一体的一种工作, 相关工作部门在日常工作中是要付出相当大的精力后才有可能完成线损目标的。因此, 为了提高工作效能, 就应积极采用新技术, 研制新设备, 使线损工作环节变简洁而又有实效, 譬如, 某煤化工集团分公司通过采用远程抄表系统, 使工作人员达到了在任何时刻、不用出屋即可实时掌握用户的用电情况, 使防窃电工作的开展难度大大降低。该单位采用此项新技术后, 线损率相比往年, 平均降低期4% , 一年节电达200多万kWh, 收到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结语

任何管理方法都需要不断完善, 而动力就是创新精神, 因此, 应通过各种渠道、方法来提高职工队伍的创新意识, 只有这样才能使降低线损工作的开展水平得以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孔良,李珞新,祝小红,等.用电管理[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199- 202,347-354.

降低配变损耗的方法 篇5

随着互联网络和光纤到户 (FTTH) 网络的建设和运行, 正视和解决光纤使用中传输损耗增大的问题尤显重要。由于光缆路由和地形区域的限制, 常常需要对光缆进行接续, 因此光纤接续的工程量较大。光纤接续技术要求较复杂, 接续质量较难控制, 而接续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光纤的信号传输距离、传输稳定性和可靠性。光缆接续方式可分为熔接接续、活动接续和机械接续三种, 其中熔接接续方式是光缆接续的主流方式, 主要用于大芯数光缆和光缆干线等的接续。在这三种不同的光缆接续方式中以热熔方式对损耗的要求尤为敏感。为了便于长输光缆顺利施工和维护, 针对光缆的主要热熔接续方式介绍降低其接续损耗的方法。

1 光纤光缆接续损耗概述

导致光纤接续损耗增加的原因可分为光纤自身因素和外界因素两大类。光纤自身因素主要包括:被接续的两根光纤模场直径或芯径不一致, 被接续的光纤纤芯截面不圆、纤芯与包层同心度不佳。为了降低上述这些光纤自身因素造成的光纤接续损耗增加, 在同一光缆线路上光纤接续时必须选用同一光缆生产厂家按订货长度连续生产的同一生产批次的优质光纤, 使光纤的特性尽量匹配。

我国目前长输光纤的接续损耗按照设计要求达到0.01~0.03db/点。最高不超过0.05db/点。在具体施工中我们怎样才能把可控的接续损耗降低到最小。现在我们以目前主流的藤仓60S光纤熔接机为例, 分析一下外界因素对熔接损耗的影响, 我认为有以下两种因素造成。 (1) 人为因素造成的概率误差。熔接操作中对操作者的细心、经验、熟练程度要求较比高, 由于操作者的接续时间长、疲劳程度大, 易产生急躁情绪, 导致主观操作失误, 和未使熔接机达到最佳工作状态等等人为因素造成的接续损耗增大。 (2) 自然环境因素造成的误差。长输接续野外施工不可避免, 在风沙、粉尘、低温、雨雪等自然环境下, 对接续工作将是致命的, 它是接续环节造成接续损耗增大的非常重要环节, 往往造成的损耗将是致命的, 所以在工厂或实验室环境下接续是最为理想, 效果最好的。

2 降低光纤光缆接续损耗的方法与具体措施

2.1 接续环境设置

首先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有效的隔离。在施工中笔者多次见证了在我国北方低温严寒地区对接续的影响, 接续不合格率竟高达70%。以及在沙漠、尘土致使因此洁浄无尘空间, 和舒适的坐姿对操作者很重要。使用帐篷、施工车辆、采取保温保暖措施, 尽量模拟在工厂环境下进行作业。可以大幅度提高接续合格率。

2.2 使用OTDR进行双向测试

其次使用OTDR测试仪进行双向监控测试。在一个中继段内, 光纤两端架设OTDR测试仪, 每熔接一芯即检测一芯, 以达到理想效果。这种方法成功率高, 但接续慢、效率低下, 却是最好的。

2.3 熔接接续

再者是熔接过程的把握。为了降低熔接接续损耗, 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 光纤端面的清洁。光纤端面不清洁及熔接机中的灰尘, 均能导致光纤接头处产生轴向角, 从而增加熔接损耗值。因此应彻底去除光纤涂覆层, 并保持熔接仓、切割刀及已切割光纤的清洁, 同时已切割光纤不宜停留在空气中过久, 以免受污染。

(2) 刀割刀端面保持平直。光纤端面切割角度偏大、端面缺损等均能导致熔接损耗增加。切割光纤时应保证切割刀端面保持在垂直状态, 使制作的端面是平整的、无毛刺和无缺口, 且与光纤轴线垂直的镜面。熔接过程中也要对光纤轻拿轻放, 防止误碰其他东西以造成光纤端面受损, 若端面被碰到则须重新清洁、切割。

(3) 正确使用熔接机。正确地使用熔接机也是提高接续质量的重要因素。因光纤间包层直径偏差、纤芯截面不圆, 导致光纤在熔接机V型槽内的位置会有偏差以及纤芯、包层同心度偏差等引起的轴心错位均可增加熔接损耗, 应用熔接机的LID系统可有效降低由光纤几何特性所引起的熔接损耗。每次使用熔接机前应将其置于熔接环境中至少15min, 接续地点改变时, 要重新对熔接机做放电试验。另外定期维护和更换熔接机的放电电极, 使用中的电极会受氧化产生灰垢, 这会使放电电流偏大而使熔接损耗值增大, 此时拆下电极, 用酒精棉擦拭干净后再装回熔接机上并放电清洗一次, 若多次清洗后放电电流仍偏大, 则须更换电极。

(4) 光纤熔接。光纤熔接是接续工作的中心环节, 是比较重要的环节。将制备好的光纤放入熔接机内, 放的位置:V型槽端面直线与电极中心直线中间1/2的地方。然后小心压上压板 (另一侧同) , 盖上防尘罩, 按键SET, 开始放电熔接。观察屏幕上是否出现气泡、虚熔、分离等不良现象, 同时熔接损耗值越小越好 (0.08d B以内) 。

(5) 热缩套管加热缩封光纤。将事先套在光纤上的热缩保护管移到接头所在处, 使熔接部分位于保护管的中心。放入加热槽, 盖上盖, 按键HEAT, 指示灯亮起, 热缩管受热收缩, 热融管受热软化, 把光纤接头和钢棒紧紧地包裹在一起, 从而达到固定接头位置和增加机械强度的目的。大约60秒后, 机器发出告警, 指示灯会不停闪烁, 此时加热过程完成, 拿出冷却, 这样一个完整的熔接过程就算完成了。

(6) 光纤盘纤。纤细的光纤在剥除涂覆层之后, 接头处的纤芯很脆, 经过熔接热缩保护后, 需要固定在接续盒的内托盘上。余下未剥离的光纤仔细盘整在接续盒的外托盘上, 根据光纤长度和托盘空间灵活采用圆、椭圆、“∞”等多种形式进行盘纤 (盘圈半径R越大、弧度越大、线路损耗越小, 一般R≥4cm) 。光纤在外托盘上盘绕时, 应尽量靠边、沉底, 并用胶带粘贴加固, 同时避免碰到盘上有异物突起的坎, 必要时用胶带进行包裹保护。

2.4 活动接续

活动接续是指在光纤与光纤之间采用可拆卸 (活动) 的连接器件进行连接, 使光路能按所需的通道进行传输。在施工、维护中这种接续方式可使光路连接灵活快捷、简单方便, 但缺点是连接损耗较大。为了降低活动接续损耗, 在接续时首先必须保证机房和设备环境的清洁干净, 以免活动连接器和尾纤插头粘上灰尘;其次应尽量选用优质合格的活动连接器, 在对接活动连接器时, 应清洁光纤插头和活动连接器的磁管, 插头必须对齐活动连接器的卡口, 以保证两者接触良好、耦合紧密。

2.5 机械接续

机械接续是指不需使用熔接机, 只在施工现场采用机械方式在单模光纤或光缆的护套上, 通过简单的接续工具, 利用机械对准实现入户光缆直接连接或成端。为降低快速机械接续损耗, 在接续时应尽量选用优质合格的快速机械接续连接器;成端时必须保持成端环境干净清洁, 避免光纤、快速机械接续连接器和定位器上粘有灰尘;在开剥光缆外护层时, 不能划伤光纤;在光纤装入定长工具时, 光纤必须在光纤槽道内, 以免压断光纤;用剥线钳顺光纤轴向剥离涂覆层时, 不能损伤光纤。与熔接方式相同, 快速机械接续时制备的光纤端面应切割平整, 无楔形尖端、锯齿形以及凸圆形, 无污物等缺陷。端面制备好的光纤应缓慢穿入快速机械接续连接器内, 直至光纤到位, 压紧定位卡, 以防止光纤移动。

3 结束语

为确保光缆线路的良性运转, 首先应从光缆产品质量上加以控制, 其次应提高光缆熔接技术、机械接续技术和活动接续技术, 避免光缆在施工过程中遭受各种过拉伸、过压扁及扭伤过度等机械损伤, 以及正确选用测量仪器的使用参数。

参考文献

[1]廖运发, 吕根良, 余斌, 扈炳孝.光纤冷接成端技术分析[J].电信技术, 2010 (07) .

[2]李操.浅谈如何降低光纤接续损耗提高熔接质量[J].科技致富向导, 2010 (11) .

[3]张善勇, 特日格勒, 等.对提高光纤接续质量与损耗测试的探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04) .

[4]赖建军, 左仁杰, 王鹏, 甘露.浅谈光纤光缆接续损耗的降低[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 2012 (05) .

上一篇:面临困难下一篇:溶剂再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