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剂

2024-05-21

中药药剂(精选十篇)

中药药剂 篇1

关键词:中药制药技术,视听教材,中药药剂学

中药药剂学是医药类院校中药、制药等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该课程主要论述了各种药物剂型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1]。学好中药药剂学, 可以为从事药物制剂的生产、研发和医疗用药实践等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药药剂学现有教材内容已滞后于现代制药企业的需求, 传统教学模式也满足不了中药制药企业对实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需要。为培养企业所需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我们深入省内多家制药企业进行调查, 与企业签订合作开发协议书, 深入生产车间一线, 实地拍录制药生产设备、制剂生产工艺过程等, 编辑制作了一部18集的中药制药技术系列视听教材, 并将其应用到中药药剂学教学中,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 视听教材的内容选择

中药制药技术视听教材主要以《中国药典》 (2010年版) 为依据, 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及相关专业使用的国家规划教材《中药药剂学》、《中药制剂技术》、《中药制药设备》的内容, 并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网络资源, 以省内外30多家GMP认证的现代中药制药企业的先进制剂生产工艺和技术、先进制药设备为素材制作的。

在视听教材编辑时, 将实地收集的各种资源,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结合教材等参考资料, 把文字、视频、图片、动画等有机地整合, 形成了一部反映现代制药企业制剂生产工艺规程和先进制药设备操作原理与技术的18集中药制药技术系列视听教材, 主要内容[2]见表1。

2 视听教材的应用方法

中药药剂学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 以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培养实用型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丰富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 拉近课堂与生产企业的距离,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我们将中药制药技术视听教材应用到中药药剂教学中, 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感受到现代化制药水平, 开阔了视野, 拓宽了知识面, 活跃了课堂气氛, 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

按照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要求, 高职高专学生应掌握丸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胶剂、注射剂等常用药物剂型的制备工艺规程。在课堂上讲述每一种剂型的制备方法时, 针对讲授内容的特点, 采用五步式教学法 (见图1) 。

以片剂的讲授为例, 首先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提出3~6个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视听教材中机械化生产片剂的工艺操作规程, 然后分组讨论, 遇到组内难以解决的问题, 可向教师请教。讨论结束后, 每组推选1名代表讲述片剂的制备方法, 并回答提出的问题, 由组内学生补充, 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 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 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讲评, 对片剂制备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剖析, 并对各组进行评估。

通过这种方式授课, 学生在教室里就能看到现代化制药企业的生产流水线, 使学习内容由静变动, 由抽象变直观, 由枯燥变有趣, 通俗易懂,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 采用五步式教学法, 也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 除了各种药物剂型的制备工艺以外, 要求学生掌握的另一个知识点是制药设备的构造、工作原理与操作方法。制药设备是制剂生产过程中离不开的工具, 每种剂型生产环节均涉及多种设备的使用。在讲述这些设备的构造、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时, 仅凭教师语言描述、学生观看设备、挂图以及教师在黑板上描画设备的简图, 很难将其讲述清楚, 结果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 学生也难以听懂, 甚至感到乏味无趣。针对这种现状, 在制作视听教材时, 我们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加工编辑, 用图片展示设备, 用动画展示工作原理, 设备由技术工人实际操作示范, 利用视频、图片、动画等多种形式, 展示制药设备的构造、工作原理与操作方法, 把复杂的结构, 难以理解的原理, 课堂上看不到的操作过程, 通过播放视听教材呈现在学生眼前。

如在讲授压片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时, 仅看压片机的外观图和剖面图很难理解, 通过动画展示其设备的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 一目了然, 清楚易懂,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了课堂气氛, 加深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 视听教材的应用效果

我们将中药制药技术视听教材应用在2009级、2010级、2011级的制药、中药、药学、医药营销专业的中药药剂学课堂教学中,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得到学生的高度评价, 他们一致认为, 应用该视听教材形象、直观, 既容易理解又能加深印象。据统计, 近年来, 中药及相关专业学生在中药药剂学技能考核中, 合格率为100%, 优秀率达95%以上。在由教育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同仁堂杯”中药传统技能大赛中, 我校代表队以超过第二名20多分的成绩, 名列团体总分第一名, 参赛的两名学生包揽高职组个人总分前两名获得一等奖。

根据教学计划安排, 中药、制药等专业的大三学生要进入制药企业、行业实习, 据他们反映, 自己进入企业均能很快转变角色, 适应顶岗实习的工作岗位, 并很快地掌握制剂生产操作要领。有的学生因表现出色, 在顶岗实习期间就与企业签订就业合同, 就业率达100%。我们通过走访和调查发现, 制药企业一致认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较强, 操作技术娴熟, 有一定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毕业后能立即顶岗工作, 深受企业的欢迎。

4 应用前景与展望

该视听教材已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应用前景广阔。首先, 可作为全国医药类中、高职院校及本科院校的中药、制药、药学及相关专业的中药药剂学教材, 能理论联系实际, 系统、形象、直观地反映现代化制药技术。其次, 该教材也可应用于医药类其他专业课程, 如中药制药技术、中药制药设备, 提高教学质量。再次, 该视听教材也可作为制药企业员工的岗位培训资源, 以及相关专业教师与科研工作者的参考资料, 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较大的社会效益。

在制作视听教材的过程中, 我们收集了大量的视频和图片, 录制视频资料达90余盘, 5 000多分钟, 拍摄图片资料1 000余幅, 如此丰富的资源, 可再次充分利用, 还可以继续开发制作网络课程、建设数据资源库, 在中医药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兆旺.中药药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

2009中药药剂 篇2

一、填空题:

1.药物剂型符合的三性是指安全性、有效性及。

2.药厂生产车间一般根据洁净度不同,可分为控制区和洁净区。洁净区一般要求达到1万或100万级标准。

3.散剂常用的混合方法有研磨、混合法。

4.为防止煎膏剂出现“返砂”现象,蔗糖的转化率宜控制在。

5.浸出制剂中规定流浸膏浓度为,浸膏为。

6.亲水胶体的稳定性可因加入物质而破坏。

7.凡士林经常作为软膏合并使用。

8.9.红升丹主要成分是制备。

二、单选题:

1.下列适用于空气灭菌的方法是:

A微波灭菌B紫外线灭菌

C γ射线灭菌Dβ射线灭菌E 60Co辐射灭菌

2.药材浸提时应:

A浸提温度越高越好B浸提时间越长越好C药材粉碎越细越好D细胞内外浓度差越大越好E浸提压力越高越好

3.《中国药典》规定,糖浆中含蔗糖量应不低于:

A50%(g/ml)B60%(g/ml)

C65%(g/ml)D40%(g/ml)E75%(g/ml)

4.增溶作用是表面活性剂()起的作用

A形成胶团B分子极性基团C多分子膜

D氢键E分子非极性基团

5.我国药典规定制备注射用水的方法为:

A重蒸馏法B离子交换树脂法

C电渗析法D反渗透法E凝胶滤过法

6.脂肪乳剂输液中含有甘油2.5%(g/ml),它的作用是:

A保湿剂B增粘剂

C溶媒D等渗调节剂E药物

7.下列基质释药、对皮肤穿透力最强的是:

A凡士林B O/W型C W/O型D PEGE卡波谱尔

8.要使药物迅速吸收,成人用栓剂纳入直肠的部位应在:

A距肛门口3cm处B距肛门口4cm处

C距肛门口6cm处D距肛门口肛门内1~2cm处E距肛门口肛门内5cm处

9.下列药物中,可以制成胶囊剂的是:

A颠茄流浸膏B土荆介油C陈皮酊D水合氯醛E吲哚美辛

10.片剂包糖衣的顺序是:

A粉衣层→隔离层→糖衣层→有糖色衣层

B糖衣层→粉衣层→有色糖衣层→隔离层

C隔离层→粉衣层→糖衣层→有色糖衣层

D隔离层→糖衣层→粉衣层→有色糖衣层

E粉衣层→糖衣层→隔离层→有糖色衣层

11.压片时可因除()之外的原因造成粘冲。

A压力过大B颗粒含水过多C冲模表面粗糙

D润滑剂有问题E冲模刻字太深

12.吸入用气雾剂要迅速发挥药效,粒径最好为:

A5~15μB3~10uμC0.5~1μD越细越好E2~3μ

13.下列膜剂成膜材料中,应用最多,性能最佳的是:

A明胶BPVAC CMC-NaD海藻酸钠E白芨胶

14.在微囊制备工艺中,可以进行可逆操作的是()过程。

A成囊后B固化前C固化后D氢氧化钠强化前E成囊前

15.热原是指:

A LPSB蛋白质复合物C磷脂多糖D LPS与蛋白质复合物E磷脂

三、多选题:

1.下列哪种方法可以节约机械能:

A水飞法B加液研磨法C混合粉碎D低温粉碎E自由粉碎

2.适用于渗漉提取的有:

A含贵重药的制剂B含毒性药的制剂C含粘性药材的制剂

D高浓度制剂E新鲜的易于膨胀的药材的制剂

3.下列属于热原的基本性质的有:

A水溶性B挥发性C耐高温D滤过性E带电性

4.下列关于影响滴丸圆整度因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B液滴愈小,滴丸的圆整度愈好

C液滴在冷却剂中移动速度愈快,滴丸的圆整度愈好

D液滴在冷却剂中移动速度愈快,滴丸的圆整度愈差

E降低液滴与冷却剂的亲和力,能使空气尽早排出,滴丸的圆整度愈好

5.为了延缓药物的释放,可采用下列什么方法:(或者ABE)

A制成难溶性盐Bβ—CD包合物C制成磁性微球

D制成W/O型乳剂E将药物微囊化

四、简答题

1.简述影响湿热灭菌因素。

答案:1.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 2.蒸汽的性质 3.灭菌的时间 4.被灭菌物品的性质

2.简述起昙现象并分析起昙现象产生的原因。

答案:1.起昙现象是指含聚氧乙烯基的表面活性剂其水溶液加热至一定温度时,溶液突然浑浊,冷后又澄明。开始变浑浊的温度点为昙点。

2.原因:含聚氧乙烯基的表面活性剂其亲水基与水呈氢键缔合,故溶液澄明,当温度升高,并达昙点时,氢键破坏,分子水化能力降低,溶解度急剧下降,故而浑浊,而冷却后分子又与水形成氢键,故冷后又澄明。

3.用Stokes方程式说明影响混悬液粒子沉降速度的因素。

答案:Stokes方程式:

V2

其中:V为粒子沉降速度;r 为粒子半径;ρ1与ρ2分别为粒子与分散媒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η为分散介质粘度。

影响因素:1.粒子半径沉降速度与粒子半径平方成正比,为降低沉降速度可

减小粒子半径。

2.密度差沉降速度与分散相,分散媒之间密度差成正比,为降低沉

降速度可加助悬剂,增大粒度。

3.粘度增大粘度有利于稳定。

4.简述外用膏剂透皮吸收途径。

答案:1.通过完整的表皮2.透过毛囊和皮脂腺3.通过汗腺

5.蜂蜜炼制有哪些种类?特点如何

答案:1.嫩蜜温度可达105~115℃,含水量18~20%,密度1.34,颜色无明显

变化,稍有粘性。

2.中蜜温度可达116~118℃,含水量14~16%,密度1.37,浅黄色有光泽均匀细气泡,手拈有粘性,分开无长白丝。

3.老蜜温度可达119~122℃,含水量 <10%,密度1.40,红棕色光泽大气泡,粘性大,能拉出长白丝,能滴水成珠。

6.简述复凝聚法制备微囊的原理,试以明胶—阿拉伯胶为囊材加以说明。

答案:复凝聚法制备微囊的原理是利用两种具有相反电荷的高分子材料作囊材。

将囊心物分散在囊材的水溶液中,在一定条件下,相反电荷的高分子材料相互交联后,溶解度降低,自溶液中凝聚析出成囊。

例:明胶与阿拉伯胶,当PH值调到4时,处于明胶等电点以下,因此明胶电荷正电,而负胶体阿拉伯胶带有充分的负电荷,二者中和形成复合物致使胶体溶液溶解度降低可凝聚成囊。

五、判断与改错:

1.紫外线灭菌法可用于无色小玻璃安瓿的灭菌。

错。玻璃吸收紫外线。

2.冰片和麝香粉碎均需采用加液研磨法,操作时用力要轻。

错。重研麝香,轻研冰片。

3.平衡水分肯定为结合水,而结合水不一定是平衡水。

对。

4.表面活性剂在水中形成的胶团,大小在胶体粒子范围内,故也算做胶体溶液的一种。

对。

5.注射剂首选的除热原方法为热压法。

错。活性炭吸附法。

6.表面活性剂加入量越多,软膏中药物透皮释药越好。

错。多反而形成胶团不利于药物的释放。

7.黑膏药的基质是铅丹及植物油。

错。基质为铅丹及植物油化合的产物,即脂肪酸铅盐及植物油的氧化聚合增稠物。

8.气雾剂按相的组成可分为单相气雾剂,两相气雾剂,三相气雾剂。

错。无单相气雾剂。

六、名词解释:

1.HLB值

答案:HLB值,即亲水油平衡值,是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

水的综合亲合力。

2.等量递增法

答案: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组分,同时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

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倍量增加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

3.pyrogens热原

答案: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是一种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

4.置换价

答案: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的重量之比值。

5.试题 :巴布剂

答案: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为基质的贴膏剂又称巴布剂。

6.分散片

答案:系指遇水能迅速崩解形成均匀的粘性混悬液的水分散体。

七、计算题:

1.林格式液处方如下:氯化钠8.6g,氯化钾0.3g,氯化钙0.33g,注射用水加至1000ml。(已知氯化钾的1%冰点下降度为0.44)求氯化钙的1%冰点下降度是多少?

答案:公式x10.58

已知:x1=0.86

0.58

x2=0.242℃

答 :1%氯化钙冰点下降度是0.242℃

2.盐酸普鲁卡因水解为一级动力学,100℃反应速度常数为95×10-4min-1,求灭菌(100℃,30min)后损失率为多少?

答案∵ ㏒C=㏒CO-kt

2.303

∴㏒C30`=㏒CO-3.95×10-4×30

2.303

CO

损失率为1-CO

八、综合分析题(共6分)

[处方]银杏叶助流剂9%硬脂酸镁1%

欲将上述处方设计为全浸膏糖衣片,设计制备工艺全过程。

(提示:体现出浸膏的制备工艺,片剂制备及包衣过程)

答案:1.银杏叶浸膏的制备:取银杏叶切碎水煎煮两次,每次1h,滤过,合并两次滤液,浓缩得粘稠状物,经真空干燥(70~80℃)。

2.片心的制备:上述干浸膏直接碎成颗粒,加入助流剂及硬脂酸镁,混匀,压片。

3.包糖衣:

如何加强中药药剂管理的探讨 篇3

关键词:中药;药剂管理;标准化管理

【中圖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385-02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对中医的研究和探索也越来越深入,在不断的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要学的理论。然而,中药因为其特殊的原因需在熬制后才能够很好的发挥作用,使得中药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为了促进中药的发展,使得中药能够面向国际化,对中药进行科学的探究是必不可少的,在对中药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必须做好中药药剂管理的工作,因此,本文针影响中药药剂管理的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制定出标准化的管理措施。

1 我国中药管理的现状

在西药进入中国医疗市场以前,中药是我国唯一的治疗方式。我国的人口相对较多,对医药的需求也较大,中药的种类也是十分繁多的,这导致我国的中药市场曾经出现杂乱无章的局面。由于中药的疗效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医疗事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利用科学的方法对中药进行探究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在对中药药剂进行研制和开发的过程中,以及中药的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影响着中药制剂的发展。

1.1中药种类较多

与西药相比,中药的种类较多,制取的方法也较为复杂,中药的材料基本都来自于纯天然的并且有药用价值的植物,中药通过多种方式炮制而成,中药药剂的研制过程,必须由专业的医生进行采取才能成药。在制作中药药剂的过程中,植物原材料不能一概而用,因为地理环境、气候以及采摘的季节等都不同,同一材料的药效也会有差异,这些因素对中药的疗效都会造成,因此在研制过程中要很好的区别开来。植物的生长受到环境的影响较大,而且存在一些长得十分相似的植物很难辨认,但是药效却有很大的差异,同种植物不同环境下的药效也不相同,因此,必须做好中药材料的管理工作,才能够保障中药的安全性和它的药效。目前,我国从事中药材料种植、采集与管理的专业工作人员较少,药材的来源得不到保障,直接影响着重要的发展。

1.2研制方法缺乏科学性

中药的炮制是实现中药疗效非常关键的一步,炮制的方法与时间都会对中药的疗效产生影响。因为原材料本身的性质不同,其药效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炮制药物之前需要对选取原材料有充分的了解,在炮制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的需求采用恰当的炮制方法。同时,在对药剂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有必要引进一些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可以方便药剂的使用,中药药剂在使用的过程中,还应当注意药物本身之间的相互影响,有些药剂在炮制过程中其本身的性质容易发生改变,因此,在对中药药剂进行研发的过程中,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不同的药剂本身的性质以及炮制的过程与结果,都必须进行深入的研究。而目前我国的中药事业在这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缺乏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探究,药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中药药剂的研制过程变得复杂。

1.3中药的临床试验缺乏标准性

中药药剂的疗效存在多样性和复杂性,为了保证中药药剂的疗效,在中药的研发过程中,要进行反复的临床试验,并对临床试验的结果进行不断的改善。目前我国在进行中药药剂的研发进程中,对药物的副作用以及药效的判别缺乏严格的标准,影响了中药药剂的研发与发展。

2 加强中药药剂管理的有效措施

2.1严格控制药物的来源

加强中药药剂的管理,对药剂的原材料的来源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把关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实现管理的标准化,首先要建立严格的种植和采集体系,保证原材料的质量,若出现药性不明确的药物则不应予以选用,根据药物的本身的特点,要设定一个标准化的存储模式,受到温度及外界环境影响较大、易发霉变质的药物,为了保障其药性应特殊保存。

2.2科学改善中药药剂研制技术

传统的中药药剂的研发因为设定了较为严格的标准,在中药的研制和提取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对重要的选材也缺乏灵活的变通性,使得中药药剂的研发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在中药药剂的研制过程中,要引进一些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对原材料的选取也要进行灵活的变通,选取的药品的成分与含量则需要进行科学的计量。在对中药进行加工的过程中,稍有不当就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因此在加工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每一步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通过不断的完善研制技术,才能够提高中药药剂的质量。同时,药物的流通、包装以及生产也都需要进行标准化管理,只有实现整个研制过程的规范化才能够保证中药药剂的最好疗效。

2.3加强中药药剂的临床试验

对于研发的新药,一定要进行反复的临床试验,对药物的复杂性以及疗效一定要做详细的分析记录,并给予详细的说明,才能够增加人们对药物疗效的信任度,通过中药的特点增加药物的说服力,也是对中药药剂进行标准化管理的有效措施,促进中药事业的发展。

3 总结

中药药剂的研发从最开始的药物的采集、药剂的研制,以及反复的临床实验,需要经过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因此做好中药药剂的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中药事业的发展。如何做到使中药国际化,目前做的还远远不够,本文针对中药发展的现状,对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与探究,并提出了合理有效的中药药剂的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措施,中药药剂的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因此中药药剂的发展必须实现现代化,通过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规范标准的管理,从而实现中药药剂更好更快的发展,中药事业走向国际化势不可挡。

参考文献

[1] 戴慎,薛建国.中医病症诊疗标准与方剂选用[M].北京:人民卫生版社,2001:378-385

中药药剂 篇4

片剂处方的选择主要依据各专业课时不同, 在2005版药典上我们分别选择4和8h可完成的片剂实验, 分别是三七片和板蓝根片 (由颗粒剂处方改制而成) , 按药典工艺制备板蓝根片8h无法完成, 因此我表1板蓝根片剂处方实验设计们进行了改进, 使在8h能够完成。且两种片剂能够按药典进行质量检查, 包括含量测定。投料量以能很好完成实验, 便于操作, 能生产出供片剂质量检查用的片剂数量即可, 避免浪费。我们主要进行以下两种片剂的制备实验, 适合于学生实验室制备用。

1 实验设计方案

见表1和表2。

2 实验结果

通过以上实验对片剂进行一般质量检查包括物理外观、硬度、崩解度、脆碎度等确立处方组成及用量如下:

2.1 处方1

板蓝根片剂的制备:板蓝根 (药材) 172g、板蓝根 (药粉80~100目) 80g、糖粉25g、淀粉30g、糊精粉30g、硬脂酸镁1%。

制备方法:取板蓝根药材172g, 分3次水煎煮, 合并药液浓缩至60g左右加糖粉溶化, 做黏合剂, 取板蓝根药粉分次加入其中, 制备合适软材, 如黏合剂量不够可补加适量水, 然后用16目筛网制粒, 80℃干燥, 整粒, 加入润滑剂硬脂酸镁混合均匀, 得干颗粒重180g, 上机压片, 得产品 (规格0.3g片剂) 600片。该处方是药典颗粒剂处方经改进适合于实验室制备的一种片剂处方, 颗粒剂的制备方法也是片剂制备方法其中的一步, 该片剂的制备使学生一举两得, 即掌握了片剂的制备也掌握了颗粒剂的制备, 使用板蓝根药材制备片剂降低了实验成本。

2.2 处方2

三七片的制备:三七药材粉150g、糊精粉22.5g、乳糖粉22.5g、硬脂酸镁1%、50%糖浆适量。

制备方法:取三七药材粉 (80~100目) 、糊精粉、乳糖粉混合均匀, 加入50%糖浆制备合适软材, 用16目筛网制粒, 80℃干燥, 整粒, 加入硬脂酸镁混合均匀, 上机压片。

该处方是药典处方。除能进行一般质量检查外, 还可以按药典进行含量测定。

两种片剂的制备重在让学生掌握湿法制粒的过程和方法, 其次注重片剂的质量, 制成的片剂由自己进行质量检查, 包括片重差异、崩解度、硬度、脆碎度检查等。再其次通过两种片剂的制备掌握崩解剂、黏合剂、润滑剂的使用。通过实验, 学生基本掌握了片剂的主要制备方法和一般质量检查。且以上两个处方的投料量上适合于实验室制备, 效果较好, 一般质量检查也基本达到要求, 能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浓厚。

另外, 在实验教学中, 由于单冲压片机压力小、压力不稳定, 常常由于加压导致死机, 因此相当一部分片剂不能制备, 死机后还要重新调整机器, 很费时间, 且投料少, 不宜操作, 单冲压片机不能满足实验要求, 为了更好的完成实验教学, 我们进行了旧物利用, 对原药厂19冲压片机进行维修、改装成9冲压片机, 该机能保持原有功率大、压力稳定、片重、压力易调节等优点, 且不宜出现故障, 大多数片剂都能制备, 也为学校节省一笔开支, 由于使用9冲头, 出片速度减慢, 也可使用手动, 使学生能很容易看清压片过程, 也便于传授学生片重的调节和压力的调节, 使学生基本掌握多冲压片机的结构和简单的使用, 每组投料可以达到150~300g, 规格0.3g片剂, 出片可达500~1000片, 便于机器操作, 2h内可以完成24组打片任务, 保证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片剂的制备, 也便于下一步质量检查。

3 小结

由于是实验性产品, 只对产品的一般质量作要求, 如外观、硬度、崩解度等, 不对含量测定作严格要求, 使学生掌握片剂的一般制备方法和打片机的正确使用即可。因此各种辅料选择及使用计量以经济为主。

学生在学习制备片剂的同时, 学习掌握了机器的使用, 因为组与组之间的颗粒密度及含水量, 硬度等物理性能均有差异, 因此每组打片过程中, 压力和片重学生随时调节。

参考文献

[1]邹立家.药剂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6.

中药药剂学试题 篇5

第39题(A型题):乙醇作为浸出溶媒其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A.溶解性界于极性和半极性之间 B.溶解范围广,能与水任意比例混溶 C.可以延缓酯类、苷类药物的水解 D.80%以上乙醇可用于药材脱脂 E.具有防腐作用 答案:D

第40题(A型题):干燥时,湿物料中不能除去的水分是 A.结合水 D.非结合水 C.平衡水分 D.自由水分 E.毛细管中水分 答案:C

第41题(A型题):以下关于高分子溶液的叙述哪一个是错误的 A.水化膜是决定其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B.丙酮可破坏水化膜 C.盐析可破坏水化膜 D.絮凝可保护水化膜 E.陈化可破坏水化膜 答案:D

第42题(A型题):除哪一个外,均为在液体药剂中经常使用的胶浆剂 A.聚乙烯醇

B.羧甲基纤维素钠 C.明胶 D.糊精 E.阿拉伯胶 答案:D

第43题(A型题):关于酊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含毒剧药酊剂每100ml相当于原药材10g B.一般酊剂每100ml相当于原药材20g C.可以采用溶解法和稀释法制备 D.用乙醇作溶媒,含药量高

E.久置产生沉淀时,可滤过除去沉淀再使用 答案:E

第44题(A型题):胶剂突出的优点是 A.补气作用 B.活血作用 C.滋补作用 D.祛风作用 E.滋阴作用 答案:C

第45题(A型题):胶剂制备中,加入冰糖的目的是 A.增加透明度和硬度 B.降低胶块粘度 C.收胶时消泡 D.除去杂质 E.矫味矫臭 答案:A

第46题(A型题):200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胶剂水分限度为 A.10% B.12% C.无规定 D.8% E.18% 答案:C

第47题(A型题):硬胶囊壳中不需填加的是 A.崩解剂 B.增稠剂 C.遮光剂 D.着色剂 E.防腐剂 答案:A

第48题(A型题):不宜以细粉直接加入压片的是 A.含淀粉较多的药材 B.贵重药 C.毒剧药

D.受热时有效成分易破坏的药材 E.含纤维较多的药材 答案:E

第49题(A型题):保证注射用水质量应注意事项中不包括的是 A.随时监控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的各环节 B.要保证在无菌条件下生产注射用水 C.要定期清洗与消毒制造用设备 D.经检验合格的注射用水方可收集

E.注射用水应在无菌条件下保存,并在12小时内使用 答案:B

第50题(A型题):注射剂不可以是 A.粒径≤15μm的混悬液

B.分散球粒径≤5μm的乳浊液 C.无菌冷冻粉末 D.灭菌溶液

E.粒径在15-20μm之间的粉末>10%的混悬液 答案:E

第51题(A型题):某药物按一级反应分解,反应速度常数k=0.0095(天-1),则该药物的t1/2约为 A.73天 B.37天 C.40天 D.55天 E.80天 答案:A

第52题(A型题):含哪类成分的药物在炮制处理过程中宜“忌铁器” A.生物碱 B.鞣质 C.油脂 D.树脂 E.苷 答案:B

第53题(A型题):炒栀子的作用是 A.缓和药性 B.降低毒性 C.利于贮藏 D.增强疗效 E.矫臭矫味 答案:A

第54题(A型题):土炒的主要目的是 A.增强补中益气作用 B.增强健脾补胃作用 C.增强补脾止泻作用 D.增强滋阴生津作用 E.增强温肾壮阳作用 答案:C

第55题(A型题):自然铜醋煅淬后主要成分是 A.FeS2 B.硫化铁 C.醋酸亚铁 D.Fe3O4 E.FeO 答案:C

第56题(A型题):扣锅煅法的条件是 A.高温缺氧 B.隔绝空气 C.加强热 D.武火

E.用盐泥封固 答案:A

第57题(A型题):酒苁蓉的作用是 A.敛阴止汗 B.补肾止浊 C.补肾助阳 D.固精缩尿 E.滋阴补血 答案:C

第58题(A型题):蒸制熟地黄的传统质量标准为 A.外表色黑,内部棕黄 B.质地柔软,辅料吸尽 C.质变柔润,色褐味甘 D.色黑加漆,味甘如饴 E.质柔润,色泽乌黑发亮 答案:D

第59题(B型题): A.100级洁净厂房 B.1000级洁净厂房 C.10000级洁净厂房 D.50000级洁净厂房 E.100000级洁净厂房

1.生产无菌而又不能在最后容器中灭菌的药品配液的场所应为 2.不能热压灭菌的口服液配液、滤过、灌封生产操作的场所为 3.片剂、胶囊剂的生产操作的场所为 4.粉针剂的分装操作的场所为 答案:ACEA

第60题(B型题): A.5号筛 B.6号筛 C.7号筛 D.8号筛 E.2号筛

1.极细粉全部通过 2.细粉全部通过 3.最细粉全部通过 4.120目筛是 答案:DABC

第61题(B型题): A.镑片 B.刨片 C.碾捣 D.制戎 E.劈制

1.艾叶制艾条时的前处理 2.动物角质类药材 3.檀香、松节 4.牡蛎、赭石 答案:DABC

第62题(B型题): A.鲜地黄 B.熟地黄 C.生地黄 D.生地炭 E.熟地炭

1.滋阴补血,益精填髓 2.养阴清热,凉血生津 3.凉血止血 4.补血止血 答案:BCDE

第63题(B型题):

A.使药物纯净,增强清热泻火 B.增强涩肠止泻

C.消除滑肠之弊,减小刺激性,增强固肠止泻

D.缓和咸寒之性,增强润燥软坚,消导,下气通便,纯净药物 E.降低毒性,并纯净药物 1.煨肉豆蔻 2.煨诃子 3.西瓜霜 4.芒硝萝卜制 答案:CBAD

第64题(C型题): A.粘冲 B.松片 C.二者均是 D.二者均非

下列压制片的质量问题称为 1.片剂顶部脱落 2.片剂表面有凹痕

3.片剂的硬度试验不符合要求 4.片剂表面不光 5.片剂表面有斑点 答案:DABAD

第65题(C型题): A.渗漉法 B.浸渍法 C.两者均可 D.两者均不可

1.制备益母草流浸膏用 2.制备颠茄流浸膏用 答案:DA

第66题(C型题): A.目测法 B.重量法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1.含毒性药散剂分剂量只能用

2.药房少量配制一般散剂分剂量允许用 3.含贵重细料药散剂分剂量只能用

4.大生产散剂,用自动分量机分剂量多属于 5.散剂分剂量法中误差较大的是 答案:BABDA

第67题(X型题):下列哪些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A.有机胺皂 B.氯苄烷铵

C.十八烷基硫酸钠 D.卵磷脂

E.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答案:ACE 第68题(X型题):为了增加混悬液的稳定性,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A.减小粒径 B.增加介质粘度 C.升高外界温度

D.增大微粒与介质间密度差 E.减小外界压力 答案:AB

第69题(X型题):注射用水质检包括 A.热原检查 B.不挥发物检查 C.刺激性检查 D.NO3-检查 E.易氧化物检查 答案:ABDE

第70题(X型题):哪些物质可作为注射剂的抑菌剂 A.苯甲酸 B.尼泊金 C.苯酚 D.甲醛 E.苯甲醇 答案:BCE

第71题(X型题):缓释制剂的类型有 A.骨架分散型 B,缓释膜剂 C.缓释乳剂 D.缓释微囊 E.膜控型 答案:ABCE

第72题(X型题):需要碾捣后才能供配方的药物是 A.矿物类 B.甲壳类 C.果实种子类 D.草质类 E.藤木类 答案:ABC

第73题(X型题):适合切薄片的药物是 A.麻黄、陈皮 B.天麻、白芍 C.甘草、细辛 D.三棱、乌药 E.茯苓、大黄 答案:BD

第74题(X型题):盐黄柏的作用是 A.缓和苦燥之性 B.清热燥湿 C.清上焦之热

D.滋阴降火,退虚热 E.清湿热兼具涩性 答案:AD

第75题(X型题):扣锅煅时的注意事项有 A.煅烧时应随时用盐泥封固 B.一次煅透中间不得停火 C.煅透后需放凉再启锅

D.锅内药料不宜放得过多过紧

E.可以滴水即沸的方法判断药物是否煅透 答案:ACDE

第76题(X型题):下列关于以明胶与阿拉伯胶为囊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微囊,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囊材浓度各以2.5%一5%为宜 B.成囊时pH应调至4.0~4.5 C.成囊时温度应为50~55℃ D.甲醛固化时温度在10℃以下 E.甲醛固化时pH应调至8~9 答案:ABCDE

第1题(A型题):原料药物经过加工制成的具有一定剂型、可直接应用的成品,称为 A.药物 B.中成药 C.制剂 D.药品 E.处方药 答案:D

第2题(A型题):根据药典、部颁标准或其他规定的处方,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药物制品,称为 A.剂型 B.中成药 C.制剂 D.药品 E.新药 答案:C

第3题(A型题):我国最早的方剂与制药技术专著是 A.《新修本草》 B.《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C.《汤液经》 D.《本草纲目》 E.《黄帝内经》 答案:C

第4题(A型题):《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由下列哪一个部门颁发施行的 A.药品监督管理局 B.卫生部 C.药典委员会

D.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 E.最高法院 答案:B

第5题(A型题):我国现行药典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哪一年版 A.1985年版 B.1990年版 C.1995年版 D.2000年版 E.2002年版 答案:D

第6题(A型题):以下哪一项不是药典中记载的内容 A.质量标准 B.制备方法 C.炮制

D.功能与主治 E.药理依据 答案:E

第7题(A型题):药典收载的药物不包括 A.中药材 B.抗生素 C.动物用药 D.生化药 E.放射性药品 答案:C

第8题(A型题):日本药局方的简称是 A.Ph.Int B.E.P. C.B.P. D.J.P. E.U.S.P. 答案:D

第9题(B型题): A.剂型 B.制剂 C.中成药 D.非处方药 E.新药

1.以中药材为原料,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按药政部门批准的处方和制法大量生产,有特有名称并标明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规格,公开销售的药品称为

2.依据药物的性质、用药目的及给药途径,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临床应用的形式称为 3.根据处方要求,将原料药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药物制品称为

4.不需要医生处方,消费者可根据药品说明书自行按需要购买、使用的药品称为 答案:CABD

第10题(B型题): A.《汤液经》 B.《金匮要略》 C.《肘后备急方》 D.《千金翼方》 E.《普济方》

1.东汉张仲景著,记有10余种剂型 2.我国最早的方剂与制药专著 3.唐代药王孙思邈著

4.第一次提出“成药剂”的概念,主张批量生产贮备 答案:BADC

第11题(B型题): A.《药品卫生标准》 B.《中国药典》2000版 C.《中药制剂手册》 D.《中药方剂大辞典》 E.《全国中成药处方集》

1.集古今方剂大成,收集方剂近10万首 2.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质量规格、标准的法典 3.收载了暂不进行微生物限度要求的药品

4.收载了新修订的中药各剂型的微生物限度标准 答案:DBAB

第12题(X型题):中药药剂学的基本任务主要为 A.学习、继承、整理和掌握传统中医药学理论、经验和技术

B.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中药新剂型、新制剂 C.健全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体系,不断提高中药制剂质量水平

D.加强中药剂型基础理论研究和中药制剂系统工程研究,加速现代化进程 E.熟悉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合理指导研究、生产、经营等工作 答案:ABCDE

第13题(X型题):中药新药包括 A.我国未生产过的药品

B.改变剂型与给药途径的药品 C.制成新的复方制剂

D.改变工艺,增加新的适应证

E.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重新申请OTC的药品 答案:ABCD

第14题(X型题):药物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 A.根据防治疾病要求选择 B.根据药物性质选择

C.根据应用及贮运等要求选择 D.结合生产条件选择

E.根据高科技含量多少选择 答案:ABCD

第15题(X型题):关于药典正确叙述的是 A.反映了国家药物生产、医疗和科技的水平B.药典每隔几年要修订一次 C.具有法律约束力

D.收载疗效确切的药物

E.2000年版药典二部收载了中药材及中药成方制剂 答案:ABCD

第16题(X型题):《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内容为 A.中药材 B.生化药

C.中药成方制剂 D.中药单方制剂 E.化学药

答案:ACD

第1题(A型题):不含药材原粉的固体制剂,每克含细菌数不得超过 A.10000个 B.5000个 C.2000个 D.1000个 E.100个 答案:D

第2题(A型题):合剂、糖浆剂,每毫升含细菌数不得超过 A.1000个 B.500个 C.200个 D.100个 E.0个 答案:D

第3题(A型题):100级洁净厂房适合于生产下列哪种剂型 A.片剂 B.胶囊剂 C.粉针剂 D.口服液 E.颗粒剂 答案:C

第4题(A型题):在一定温度下灭菌,微生物死亡速度符合哪一级动力学方程 A.零级 B.一级 C.二级 D.M-M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第5题(A型题):属于化学灭菌法的是 A.辐射灭菌法 B.紫外线灭菌法 C.环氧乙烷灭菌法 D.热压灭菌法 E.火焰灭菌法 答案:C

第6题(A型题):滑石粉宜采用的灭菌方法是 A.流通蒸汽灭菌法 B.火焰灭菌法 C.热压灭菌法 D.干热空气灭菌 E滤过除菌法 答案:D 第7题(A型题):为确保灭菌效果,热压灭菌法要求F0值为 A.Fo=8 B.Fo=8-12 C.Fo=8-15 D.Fo=20 E.Fo=23 答案:B

第8题(A型题):下列不宜采用热压灭菌法灭菌的物品是 A.输液剂 B.脱脂棉 C.微孔滤膜 D.口服液 E.蜜丸 答案:E

第9题(A型题):用具表面和空气灭菌应采用 A.热压灭菌 B.滤过除菌 C.干热空气灭菌 D.紫外线灭菌 E.流通蒸汽灭菌法 答案:D

第10题(A型题):属于湿热灭菌法的是 A.UV灭菌法

B.流通蒸汽灭菌法 C.高速热风灭菌法 D.滤过除菌法 E.煤酚皂溶液灭菌 答案:B

第11题(A型题):不能作为化学气体灭菌剂的是 A.环氧乙烷 B.甲醛 C.丙二醇 D.过氧醋酸 E.乙醇 答案:E

第12题(A型题):在某一温度,杀死被灭菌物中90%的微生物所需的时间用什么表示 A.D值 B.F值 C.Z值 D.t0.9 E.lgD 答案:A

第13题(A型题):下列叙述滤过除菌不正确的是

A.滤材孔径在0.2μm以下,才可有效地阻挡微生物及芽胞的通过 B.本法适用于多数药物溶液,但不适于生化制剂 C.本法属物理灭菌法,可机械滤除活的或死的细菌 D.本法同时除去一些微粒杂质

E.加压和减压滤过均可采用,但加压滤过较安全 答案:B

第14题(A型题):对于含有聚山梨酯的药物,其防腐能力不会受到破坏的防腐剂是 A.对羟基苯甲酸酯 B.甲酚 C.山梨酸 D.苯甲酸钠 E.苯甲酸 答案:C

第15题(A型题):下列物品中,没有防腐作用的是 A.30%甘油 B.20%乙醇

C.对羟基苯甲酸丁酯 D.1%吐温-80 E.苯甲酸 答案:D

第16题(A型题):尼泊金类是 A.苯甲酸钠

B.对羟基苯甲酸酯 C.聚乙烯类 D.聚山梨酯 E.山梨酸钾 答案:B

第17题(A型题):不得检出霉菌和酵母菌的是 A.云南白药 B.参芍片

C.双黄连口服液 D.虎骨膏 E.熊胆眼药水 答案:E 第18题(B型题): A.细菌数≤10万个/g B.细菌数≤3万个/g C.细菌数≤1万个/g D.细菌数≤1千个/g E.细菌数≤100个/g 1.中药全浸膏片剂卫生标准 2.含药材原粉的片剂卫生标准

3.丸剂、全部生药粉末分装的硬胶囊剂卫生标准 4.散剂卫生标准 答案:DCBB

第19题(B型题):

A.细菌数≤1000个/g或ml B.细菌数≤500个/g或ml C.细菌数≤100个/g或ml D.细菌数≤10个/g或ml E.细菌数≤1万个/g或ml 1.合剂卫生标准

2.一般眼用制剂卫生标准 3.含中药原粉的颗粒剂 4.煎膏剂卫生学要求 答案:CCEC

第20题(B型题): A.热压灭菌 B.火焰灭菌 C.微孔滤膜过滤 D.辐射灭菌 E.紫外线灭菌

1.包装车间空气可用的灭菌方法

2.已密封的整箱的药品可用的灭菌方法 3.天花粉蛋白粉针

4.手术刀等手术器械的灭菌方法 答案:EDCA

第21题(B型题): A.100级洁净厂房 B.1000级洁净厂房 C.10000级洁净厂房 D.50000级洁净厂房 E.100000级洁净厂房

1.生产无菌而又不能在最后容器中灭菌的药品配液的场所应为 2.不能热压灭菌的口服液配液、滤过、灌封生产操作的场所为 3.片剂、胶囊剂的生产操作的场所为 4.粉针剂的分装操作的场所为 答案:ACEA

第22题(B型题): A.热压灭菌法 B.流通蒸汽灭菌法 C.超滤

D.低温间歇灭菌法 E.微波灭菌法

1.利用高压饱和水蒸气灭菌的方法是 2.使分子间产生摩擦而升温,灭菌的方法 3.适用于不耐热品种的灭菌 4.可全部杀灭细菌芽胞的方法是 答案:AECD

第23题(B型题): A.消毒剂消毒 B.化学气体灭菌 C.干热灭菌 D.湿热灭菌 E.防腐剂

1.利用火焰或干热空气灭菌 2.甲醛等蒸气熏蒸法是

3.操作人员的手用什么方法消毒 4.利用饱和水蒸气或沸水灭菌 答案:CBAD

第24题(B型题): A.苯甲酸类 B.尼泊金类 C.山梨酸钾 D.75%乙醇 E.30%甘油

1.应在pH4以下药液中使用

2.对霉菌、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3.各种酯合用效果更佳

4.特别适用于含吐温的液体药剂 答案:ACBC

第25题(X型题):中药药品卫生标准对口服药品的要求为 A.不得检出绿脓杆菌

B.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C.不得检出大肠杆菌 D.不得检出活螨

E.含动物药及脏器的药品同时不得检出沙门菌 答案:CDE

第26题(X型题):中药药品卫生标准暂不进行限度要求的药品为 A.不含药材原粉的膏剂

B.含豆豉、神曲等发酵类药材原粉的中药制剂 C.含药材原粉的膏剂 D.不含药材原粉的制剂 E.含药材原粉的制剂 答案:AB

第27题(X型题):眼科用制剂的卫生标准为 A.1g或lml含细菌数不得过100个 B.不得检出霉菌

C.1g或lml含细菌数不得过1000个 D.不得检出酵母菌

E.1g或lml不得检出绿脓杆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 答案:ABDE

第28题(X型题):含中药原粉的固体制剂的卫生标准为 A.颗粒剂、片剂每克细菌数<10000个 B.颗粒剂、片剂每克霉菌数<500个 C.散剂每克细菌数<50000个 D.丸剂每克含细菌数<30000个 E.散剂、丸剂每克含霉菌数<500个 答案:ABDE

第29题(X型题):药剂可能被微生物污染的途径 A.药物原料、辅料 B.操作人员 C.制药工具 D.环境空气 E.包装材料 答案:ABCDE

第30题(X型题):能除芽胞的灭菌方法有 A.流通蒸汽灭菌法 B.低温间歇灭菌法

C.0.22μm微孔滤膜滤过 D.干热灭菌法 E.辐射灭菌法 答案:BC 第31题(X型题):一般在100级洁净厂房进行的操作为 A.一般原料的精制、烘干、分装 B.粉针剂的分装、压塞 C.片剂、丸剂的生产

D.无菌制剂、粉针剂原料药的精制、烘干、分装 E.滴眼剂的配液、滤过、灌封 答案:BD

第32题(X型题):热压灭菌的灭菌条件是 A.采用过热水蒸气

B.在密闭高压灭菌器内进行 C.采用饱和水蒸气

D.在干燥、高压条件下进行

E.在表压98,07kPa压力下,温度为121.5℃,灭菌20分钟 答案:BCE

第33题(X型题):属于化学灭菌法的为 A.低温间歇灭菌法 B.流通蒸汽灭菌法 C.3%-5%煤酚皂溶液 D.环氧乙烷灭菌法 E.75%乙醇灭菌法 答案:CDE

第34题(X型题):下列哪一种药物为气体杀菌剂 A.75%乙醇 B.甲醛

C.尼泊金乙酯 D.环氧乙烷 E.过氧醋酸 答案:BDE

第35题(X型题):紫外线灭菌法可用于灭菌的对象有 A.装于玻璃瓶中的液体制剂 B.物体表面 C.空气

D.铝箔包装的药物颗粒 E.膜剂 答案:BCE

第36题(X型题):60CO-γ射线的灭菌机理是

A.利用高频电场使物质内部分子摩擦迅速升温而灭菌

B.直接作用于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和酶等,促使化学键断裂,杀死微生物

C.间接作用于微生物体内的水分子,引起水的电离和激发,生成自由基,再作用于微生物活性分子,使微生物死亡

D.降低细菌表面张力,增加菌体胞浆膜的通透性,使细胞破裂和溶解 E.空气受辐射后产生微量臭氧起灭菌作用 答案:BC

第37题(X型题):下列关于对羟基苯甲酸酯的叙述,正确的有 A.对霉菌效能较强

B.在酸性、中性、碱性药液中均有效

C.碱性药液中的作用最好,酸性药液中作用减弱 D.在含吐温类药液中常使用它作防腐剂 E.水中溶解较小 答案:ABE 第1题(A型题):药材浸提过程中是靠什么来推动渗透与扩散的 A.温度 B.溶媒用量 C.时间

D.浸提压力 E.浓度差 答案:E

第2题(A型题):溶剂能否使药材表面润湿,其无关的因素 A.浓度差 B.药材性质 C.浸提压力 D.溶剂的性质 E.接触面的大小 答案:A

第3题(A型题):有关影响浸提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药材粉碎度越大越利于浸提 B.温度越高浸提效果越好 C.时间越长浸提效果越好 D.溶媒pH越高越利于浸提 E.浓度梯度越大浸提效果越好 答案:E

第4题(A型题):下列哪一种方法不能增加浸提浓度梯度 A.不断搅拌 B.更换新鲜溶剂 C.连续逆流提取 D.动态提取 E.高压提取 答案:E 第5题(A型题):乙醇作为浸出溶媒其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A.溶解性界于极性和半极性之间 B.溶解范围广,能与水任意比例混溶 C.可以延缓酯类、苷类药物的水解 D.80%以上乙醇可用于药材脱脂 E.具有防腐作用 答案:D

第6题(A型题):浸提过程中加入酸、碱的作用是 A.增加浸润与渗透作用 B.增加有效成分的溶解作用 C.增大细胞间隙

D.增加有效成分的扩散作用 E.防腐 答案:B

第7题(A型题):渗漉法提取时,与渗漉效果有关因素叙述正确的是 A.与渗漉柱高度成正比,与柱直径成反比 B.与渗漉柱高度成反比,与柱直径成正比 C.与渗漉柱高度成反比,与柱直径成反比 D.与渗漉柱高度成正比,与柱直径成正比 E.与渗漉柱无关 答案:A

第8题(A型题):回流浸提法适用于 A.全部药材 D.挥发性药材

C.对热不敏感的药材 D.动物药 E.矿物药 答案:C

第9题(A型题):利用处于临界温度与临界压力以上的流体提取药物有效成分的方法称为 A.水蒸气蒸馏法 B.固体分散法 C.逆流浸出法 D.溶剂-非溶剂法 E.超临界提取法 答案:E

第10题(A型题):下列哪一项关于超临界流体提取法的论述是不正确的 A.提取速度快,效率高 B.适用范围广

C.适于热敏性、易氧化的有效成分的提取 D.工艺简单

E.所得提取物纯度高 答案:B

第11题(A型题):关于分离因数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分离因数是物料的重量与所受离心力之比值 B.分离因数是物料的所受离心力与重力的乘积 C.分离因数越大,离心机分离容量越大 D.分离因数越小,离心机分离能力越强 E.分离因数越大,离心机分离能力越强 答案:E

第12题(A型题):下列哪一种分离方法属于沉降分离法 A.板框过滤机 B.蝶片式离心机 C.水提醇沉法 D.树脂分离法 E.膜分离法 答案:C

第13题(A型题):壳聚糖常在哪种精制方法中使用 A.水醇法 B.醇水法 C.吸附澄清法

D.大孔树脂精制法 E.超滤法 答案:C

第14题(A型题):以下影响滤过速度有关因素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滤渣层两侧的压力差越大,滤速越快 D.滤速与滤器的面积成正比 C.滤速与滤材毛细管半径成正比 D.滤速与滤材毛细管长度成正比 E.滤速与料液粘度成反比 答案:D

第15题(A型题):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微孔滤膜滤过的特点 A.孔径均匀,孔隙率高、滤速高 B.滤过阻力小

C.滤过时无介质脱落 D.不易堵塞

E.可用于热敏性药物的除菌净化 答案:D 第16题(A型题):不宜采用超滤膜滤过的药液是 A.中药注射剂 B.中药合剂 C.口服液 D.酊剂 E.酒剂 答案:B

第17题(A型题):对离子交换树脂叙述错误的是 A.可以制备纯水

B.可用于离子型活性成分的分离精制 C.含有极性与非极性基团两部分 D.只允许阴离子通过

E.不溶于水,但能吸水膨胀 答案:D

第18题(A型题):有关大孔吸附树脂精制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孔吸附树脂一般是先以乙醇洗脱杂质,再以不同浓度乙醇洗脱有效成分 B.大孔吸附树脂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及多孔性 C.不同规格的大孔树脂有不同的极性

D.应结合成分性质选择大孔树脂的类型、型号、洗脱剂浓度 E.提取物上样前要滤过处理 答案:A

第19题(B型题): A.煎煮法 B.浸渍法 C.渗漉法

D.水蒸气蒸馏法 E.压榨法

1.适用于粘性药材的浸提方法 2.适用对湿、热较稳定的药材浸提 3.适用于贵重药材和毒性药材的浸提 4.含挥发油的药物的提取 答案:BACD

第20题(B型题): A.煎煮法 B.回流法 C.冷浸渍法

D.超临界流体提取法 E.渗漉法

1.适用于乙醇等有机溶媒提取但提取液受热时间长 2.适用于水为溶媒的提取 3.属于动态浸出,可创造最大的浓度梯度 4.需要使用C02 答案:BAED

第21题(B型题):

A.0.22μm孔径微孔滤膜

B.0.45~0.80μm孔径微孔滤膜 C.玻璃漏斗 D.布氏漏斗 E.板框压滤机

1.溶液需无菌过滤宜选用 2.注射液精滤宜选用 3.常压滤过宜选用 4.加压滤过宜选用 答案:ABCE

第22题(X型题):影响浸提的因素,是下列哪些项 A.药材的成分与粒度 B.浸提的时间与温度 c.溶剂的用量与pH D.溶剂性质 E.浸提的压力 答案:ABCDE

第23题(X型题):以乙醇为提取溶剂的浸提方法有 A.煎煮法 B.浸渍法 C.渗漉法 D.回流法

E.水蒸气蒸馏法 答案:BCD

第24题(X型题):下列关于影响浸提的因素叙述正确的有 A.药材粉碎的越细越好 B.提取的次数越多越好

c.药材先润湿有利于溶剂的浸提 D.浸提温度越高越好 E.浓度梯度越大越好 答案:CE

第25题(X型题):下列有关渗漉法叙述正确的是 A.药粉越细,浸出越完全 B.装筒前药粉用溶媒湿润

C.装筒时药粉应较松,使溶剂容易扩散 D.药粉装完后,添加溶媒,并排出空气 E.控制适当的渗漉速度 答案:BDE

第26题(X型题):适用于渗漉法提取制备的有 A.含贵重药的制剂 B.含毒性药的制剂 C.含粘性药材的制剂 D.高浓度制剂

E.含新鲜及易膨胀药材的制剂 答案:ABD

第27题(X型题):药物滤过分离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A.加于滤渣层两侧的压力差 B.滤器面积 C.料液的粘度

D.滤渣层毛细管的半径 E.滤渣层毛细管的长度 答案:ABCDE

第28题(X型题):常用的浸提方法有 A.煎煮法 B.浸渍法 C.渗漉法 D.回流法

E.水蒸气蒸馏法 答案:ABCDE

第29题(X型题):滤过方式为深层滤过的滤器有 A.布氏漏斗 B.板框压滤机 C.垂熔玻璃漏斗 D.砂滤棒

E.微孔滤膜滤器 答案:CD

第30题(X型题):常用的精制方法 A.水提醇沉法 B.膜分离法

C.大孔树脂精制法 D.絮凝沉降法 E.自然沉降法 答案:ABCD 第1题(A型题):肥皂是哪一型表面活性剂 A.阴离子型 B.阳离子型 C.非离子型 D.两性离子型 E.以上都不是 答案:A

第2题(A型题):普郎尼克F-68属哪种表面活性剂 A.阳离子型 B.阴离子型 C.两性离子型 D.非离子型 E.离子型 答案:D

第3题(A型题):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特点是 A.起表面活性作用的部分是阳离子 B.起表面活性作用的部分是阴离子 C.主要用于杀菌和防腐 D.只可用于外用 E.在水中不解离 答案:E

第4题(A型题):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药剂学中不能用于 A.增溶 B.乳化 C.助悬 D.防腐 E.润湿 答案:D

第5题(A型题):下列表面活性剂哪个有起昙现象 A.Span-20 B.磷酰胆碱 C.新洁尔灭

D.普郎尼克F-68 E.Tween一80 答案:E

第6题(A型题):以下关于起昙和昙点的论述哪个是正确的 A.是表面活性剂的特性

B.盐类或碱性物质的加入可使昙点降低 C.不受灭菌温度的影响

D.表面活性剂疏水基聚合产生昙点 E.昙点指的是表面活性剂溶液变浑浊的现象 答案:B

第7题(A型题):以下各种表面活性剂中,毒性最小的是 A.月桂醇硫酸钠 B.土耳其红油 C.卖泽类 D.新洁尔灭 E.氯苄烷铵 答案:C

第8题(A型题):下列对吐温80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亲水性表面活性剂 B.增溶剂

C.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D.有昙点

E.可用于注射剂 答案:C

第9题(A型题):下列对于表面活性剂HLB值的论述哪一个是错误的 A.O/W型乳化剂HLB值范围为8~16 B.W/O型乳化剂HLB值范围为3~8 C.润湿剂HLB,值范围为7~9 D.去污剂HLB值范围为13~16 E.增溶剂HLB值范围为10~15 答案:E

第10题(A型题):增溶作用源于表面活性剂的哪一个作用 A.形成胶团 B.分子极性基团 C.分子亲油基团 D.多分子膜 E.形成氢键 答案:A

第11题(A型题):增溶剂增溶下列药物时,除哪一个之外,PH增大,其增溶量将增加 A.麻黄碱 B.小檗碱 C.齐墩果酸 D.黄连素 E.青藤碱 答案:C

第12题(A型题):下列哪一个不属于液体药剂的特点 A.吸收快、作用迅速

B.药物以分子形式分散于介质中 C.易控制药物浓度 D.便于分剂量服用 E.稳定性较差 答案:B

第13题(A型题):薄荷水属于 A.溶液型药剂 B.混悬型药剂 C.乳浊液 D.合剂 E.胶体溶液 答案:A

第14题(A型题):不属于溶液型液体药剂的是 A.复方碘口服溶液 B.金银花露 C.薄荷水

D.炉甘石洗剂 E.风油精 答案:D

第15题(A型题):以下关于高分子溶液的叙述哪一个是错误的 A.水化膜是决定其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B.丙酮可破坏水化膜 C.盐析可破坏水化膜 D.絮凝可保护水化膜 E.陈化可破坏水化膜 答案:D

第16题(A型题):下列哪一种方法不能制备溶胶 A.研磨分散法 D.凝聚法 C.胶溶分散法 D.超声波分散法 E.加温分散法 答案:E

第17题(A型题):亲水胶体在放置过程中自发地聚集而沉淀现象,称为 A.乳析 B.破裂 C.陈化 D.反絮凝 E.转相 答案:C

第18题(A型题):除哪一个外,均为在液体药剂中经常使用的胶浆剂 A.聚乙烯醇

B.羧甲基纤维素钠 C.明胶 D.糊精 E.阿拉伯胶 答案:D

第19题(A型题):下列哪一项对混悬液的稳定性没有影响 A.微粒间的排斥力与吸引力 B.压力的影响 c.微粒的沉降

D.微粒增长与晶型转变 E.温度的影响 答案:B

第20题(A型题):不适于制成混悬液的药物 A.难溶性药物 B.毒性药物 C.不稳定的药物 D.易成盐的药物 E.治疗剂量大的药物 答案:B

第21题(A型题):下列关于乳化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常用的乳化剂为表面活性剂、高分子溶液和固体粉末三类 B.卵磷脂、阿拉伯胶为常用的高分子乳化剂 C.固体粉类乳化剂的乳化作用受电解质影响 D.口服乳剂的乳化剂应安全无毒、无刺激性 E.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不能混合使用 答案:C

第22题(A型题):乳化剂的用量和适宜的乳化温度为 A.0.5%~5%

25~35℃ B.<2.5%

30~50℃ C.0.5%~10%

50~70℃ D.5%~10%

50~70℃ E.0.5%~1%

30~50℃ 答案:C

第23题(A型题):乳剂制备前除哪一项外,均须注意 A.分散相的体积比应在25%~50%之间 B.油相的种类

C.乳剂的类型及乳化剂的HLB值 D.调节乳剂的粘度和流变性 E.必要时要加入抗氧剂、防腐剂 答案:B

第24题(A型题):采用干胶法,用阿拉伯胶作乳化剂乳化制备乳剂,脂肪油:水:胶的比例是

A.3:2:1 B.4:2:1 C.2:2:1 D.4:3:1 E.1:1:2 答案:B

第25题(B型题): A.HLB B.HLBab C.△tm D.F E.K 1.总传热系数 2.传热温度差 3.亲水亲油平衡值

4.混合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 答案:ECAB

第26题(B型题): A.司盘20 B.司盘40 C.司盘60 D.司盘80 E.司盘85 1.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 2.脱水山梨醇单月桂酸酯 3.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 4.脱水山梨醇单棕榈酸酯 答案:CADB

第27题(B型题):

A.可以增加难溶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 B.可以降低混悬微粒的沉降速度 C.可以阻碍混悬微粒发生碰撞聚集 D.可以加速乳剂的乳析 E.可以提高溶胶的稳定性 1.表面活性剂 2.反絮凝剂 3.保护胶体 4.助悬剂 答案:ACEB

第28题(B型题): A.碘化钾 B.滑石粉

C.羧甲基纤维素钠 D.甘油 E.枸橼酸盐

1.复方碘口服溶液中助溶剂是 2.混悬型药剂中的絮凝剂 3.薄荷水中的助滤剂是 4.炉甘石洗剂中的助悬剂 答案:AEBC

第29题(B型题): A.溶液型药剂 B.胶体溶液 C.混悬液

D.O/W型乳剂 E.W/O型乳剂

1.某些可被水稀释的乳剂属 2.胃蛋白酶液属 3.薄荷水属

4.某些不能被水稀释的乳剂 答案:DBAE

第30题(B型题): A.金银花露 B.炉甘石洗剂 C.血浆代用液 D.益母草膏 E.脂肪乳

1.属于真溶液型液体药剂 2.属于胶体溶液型 3.属于乳浊液型 4.属于混悬型 答案:ACEB 第31题(B型题): A.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B.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C.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D.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E.混合型表面活性剂 1.十二烷基硫酸钠 2.直接用于杀菌和防腐 3.有起昙现象 4.卵磷脂 答案:ABDC

第32题(B型题): A.干胶法 B.湿胶法 C.凝聚法 D.新生皂法 E.机械法

1.乳剂制备时,先将乳化剂加入到水中再将油加入研磨成初乳,再加水稀释的方法为 2.乳剂制备时,将油相、水相、乳化剂混合后应用机械的强大乳化能制成的方法称为 3.乳剂制备时,使植物油与含碱的水相发生皂化反应,生成新皂乳化剂随即进行乳化的方法为

4.乳剂制备时,胶粉与油混合,加入一定量的水乳化成初乳,再逐渐加水至全量的方法为 答案:BEDA

第33题(X型题):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优点 A.可杀菌、防腐 B.溶血作用小

C.不受溶液pH的影响 D.能与大多数药物配伍 E.可用于注射剂 答案:BCDE

第34题(X型题):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A.加入增溶剂 B.加入助溶剂 C.制成盐类

D.应用混合溶剂 E.增加溶剂量 答案:ABCD

第35题(X型题):影响增溶的因素有 A.被增溶药物的性质 B.增溶剂的性质 C.溶液的pH D.增溶剂的用法用量 E.加助溶剂 答案:ABCD

第36题(X型题):乳剂的不稳定现象有 A.分层 B.絮凝 C.转相 D.破裂 E.酸败

答案:ABCDE

第37题(X型题):下列哪些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A.有机胺皂 B.氯苄烷铵

C.十八烷基硫酸钠 D.卵磷脂

E.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答案:ACE

第38题(X型题):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一般的毒副作用包括 A.形成血栓

B.使局部组织产生硬结 C.刺激皮肤 D.刺激粘膜 E.造成溶血 答案:CDE

第39题(X型题):乳浊液型液体药物的乳化剂常用 A.吐温-60 B.卵磷脂 C.海藻酸盐 D.氢氧化镁 E.二氧化硅 答案:ABCDE

第40题(X型题):乳剂不稳定原因有 A.乳化剂HLB值发生变化 D.乳化剂用量不当 C.微生物污染 D.内相体积过大 E.贮藏温度过高 答案:ABCDE

第41题(X型题):助溶的机理有 A.形成胶团

B.难溶性药物与助溶剂形成可溶性络合物 C.难溶性药物与助溶剂形成有机复合物

D.难溶性药物与助溶剂通过复合分解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类

E.在难溶性药物分子结构中引入了助溶剂的亲水性基团,增加了它在水中的溶解度 答案:BCD

第42题(X型题):关于混悬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热力学稳定体系 B.混悬液属于粗分散体系

C.药物的用量超过了溶解度而不能制成溶液时,可制成混悬液 D.混悬液可产生长效作用 E.毒性药不宜制成混悬液 答案:BCDE

第43题(X型题):下列药物的溶液哪些属于胶体溶液 A.胃蛋白酶溶液 B.羟乙基淀粉注射液 C.右旋糖酐溶液 D.甘油明胶 E.甘油

答案:ABCD

第44题(X型题):为了增加混悬液的稳定性,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A.减小粒径 B.增加介质粘度 C.升高外界温度

D.增大微粒与介质间密度差 E.减小外界压力 答案:AB

第45题(X型题):混悬液中常用的助悬剂有 A.吐温-80 B.肥皂

C.胶体二氧化硅 D.CMC E.海藻酸钠 答案:CDE

第46题(X型题):乳化剂选用的一般原则为 A.口服乳剂一般选天然乳化剂

B.O/W型乳剂应选O/W型乳化剂,W/O型乳剂应选择W/O型乳化剂 C.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不能同时使用 D.乳化剂不能混合使用

中药药剂 篇6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中药药剂 教学

《中药药剂》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将中药材制备成各种剂型的制备理论、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该课程是中药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各类晋升及资格考试,如中药士、执业药师等的必考科目。其教学具有内容多、概念抽象、实践性强等特点,采用传统的教学形式学生难以全面掌握。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就多媒体技术在《中药药剂》教学中的应用谈几点肤浅认识。

一、 多媒体课件资源的采集与处理

多媒体课件集图、文、声、像等资源于一体而深受学生喜爱,它将原本枯燥、缺乏吸引力的讲授变成了生动有趣、图文并茂的讲授,尤其适用于《中药药剂》这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但要制作好多媒体课件首先要进行资源的采集,没有适宜的资源就难以满足课件的制作,因此多媒体课件资源是制作课件的先决条件。在资源的采集与处理中,要结合课程的教学大纲,有选择、有目的地进行收集、处理。

笔者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在资源采集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主要是通过网络搜索、亲自拍摄、教学光盘等进行收集、处理。如可通过谷歌、百度中图片视频的搜索功能,搜索中药药剂中各种剂型的制备设备及工艺,并从中借鉴有用的元素;还可以通过去药企拍摄各种剂型的制备仪器以及制备工艺等。《中药药剂》课程内容丰富,多媒体资源的收集与处理是繁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地积累,并与其他相关教师合作,形成较为系统的《中药药剂》多媒体资源库。

二、 多媒体技术在《中药药剂》教学中的优势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飞速发展以及中药现代化的实施,《中药药剂》课程显得更加重要。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可以将抽象的理论做成直观、生动的课件,可以模拟生产过程,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如在讲授湿法制颗粒时,由制软材、制湿颗粒、干燥等步骤组成,以前仅凭教师的口头讲解,学生很难理解什么是软材,如何判断软材质量,颗粒如何成型等问题。现在将这一制备过程由老师拍摄成视频短片,学生普遍反映学习兴趣提高了,收效也更大了。

(二)展示生动课堂,突出教学重难点

《中药药剂》课程涉及操作车间和很多制药设备,学校大多不具备所有的实训设备。因此在教学中将制剂生产设备和生产过程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形象地展示出来,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经过精心备课,针对不同剂型的教学特点,制作出各具特色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如在讲解片剂内容时,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全方位展示片剂制备的车间设计、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使不易口头表述清楚的制粒、整粒、压片、包衣等过程,通过课件演示变得一目了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延伸课堂教学,建立教学互动

教学是一种互动行为,教师之间还可以通过互相交流多媒体课件制作经验,提高课件制作质量,实现资源的共享。成功的教学还应将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融于教学过程中,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笔者所担班级大多使用网络聊天工具,并且建立了班级QQ群,教师可将教学课件、课后作业等资料上传到群共享中供学生查看,学生也可以发表自己对该课程的意见。教师之间、师生的沟通交流,提高了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保证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教学方法的不足及对策

(一)多媒体教学离不开计算机作为载体,而计算机有时容易出现故障

大部分职校的教师并未受过专业的计算机学习,缺乏排除故障的应变能力,这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需对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知识有适当地掌握,才能较好地将多媒体应用于教学。因此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应将传统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这既可以防止因产生突发情况而措手不及,同时还能使学生调整视觉防止长时间看屏幕产生思维僵化等不利影响。

(二)使用多媒体技术过“多”或过分华丽,教学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有的教师为了突出所做课件的制作水平,课件中使用大量音乐、图片、动画等,结果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于这些方面而造成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而不去考虑如何提高实际教学技能,以致自身基本教学功底都在不断弱化。因此,我们应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在不同章节中根据需要分别对待,合理调整多媒体与其他教学形式,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教学离不开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学生的独立思考,无论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还是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都是服务于教学的方式和手段。只有教师端正教学态度,具备良好的责任心,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扬长避短,才能使多媒体这一教学形式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发挥出其应有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陈骏骐.中药药剂[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3.

[2]许永红,甘定基.多媒体课件素材的采集和处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6,45(13):140.

[3]纪俊.多媒体教学之我见[J].阴山学刊,2004(1):172-173.

《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篇7

1 合理设置《中药药剂学》实验内容

中药药剂学实验包括丸剂、散剂、煎膏剂、黑膏药、丹药等传统剂型,颗粒剂、片剂、注射剂、滴丸等现代常用剂型,微囊、脂质体、包合技术等药物制剂新技术,以及稳定性、溶出度等实验内容,它们分属于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等。遵照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制药企业、医院制剂室生产品种及我院实验室条件等情况,我们进行以下改革:首先,我们压缩传统剂型实验项目,取消丹药、黑膏药、煎膏剂实验。丹药、黑膏药在制备过程中产生大量有害物质,污染环境,危害学生身体健康;煎膏剂与糖浆剂均为含糖浸出制剂,煎膏剂试验中炼糖耗时较长,实验结果不理想。其次,将水丸、蜜丸、滴丸实验整合为丸剂实验,将传统剂型与固体分散技术有机结合,既有效利用实验课时间,又利于学生对丸剂的整体掌握,加深学生对药物制剂新技术在中药发展中作用的认识,也符合不同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

2 改革《中药药剂学》实验课授课方式

传统实验课授课多采用板书讲解结合课堂提问方式,在这种授课模式下,学生对所作实验内容一知半解,很难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我们对《中药药剂学》实验课授课方式进行改革。首先,我们将课前预习、查阅资料、课堂讨论等形式引入实验课教学,强化学生对实验课内容的认识。其次,我们将部分实验制成视频,利用多媒体课件,插入相应剂型的生产录像,让学生了解生产工艺流程、制剂设备及GMP要求。对实验操作的关键步骤进行详细讲解,提高实验的成功率。例如片剂实验,我们将整个实验制成视频,让学生在实验之前对片剂制备中制软材、制颗粒、压片等关键操作有更直观的认识。实践证明,新的授课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提高实验课教学效果[2]。

3 改进实验操作方法

3.1 多功能提取罐替代小锅直火煎煮

提取、浓缩等操作是中药制剂生产的重要环节,目前常用的提取、浓缩设备有多功能提取设备、超声提取、微波提取、多效蒸发、薄膜蒸发等等,企业多选用先进设备保证提取物的质量,而在以往中药药剂学试验中,我们采用直火煎煮、浓缩,操作耗时、枯燥,脱离生产实际。为此,在预实验的基础上,我们将颗粒剂、片剂的提取浓缩操作改为采用多功能提取罐集中进行,学生分组、倒班进行,并做好记录,通过实验既让学生熟悉多功能提取浓缩机组的操作规范,又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3.2 将多种丸剂生产设备应用于丸剂实验

丸剂制备方法有泛制法、塑制法及滴制法,每种方法分别需多种设备支撑。结合实验室设备条件,在整合后的丸剂试验中,我们将多种丸剂生产设备应用于丸剂实验,水丸-保和丸实验,我们采用糖衣锅泛丸与台式制丸机相结合;蜜丸-八珍益母丸,采用搓丸板、半自动蜜丸机相结合;滴丸-苏冰滴丸,自制滴丸装置与滴丸机并用。在实验中,详细讲解各种设备的特点、操作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4 合理分组,科学安排实验时间,提高实验效率

为合理高效利用实验仪器设备,在片剂、溶出度、微囊、脂质体实验中,我们将学生分成若干实验大组,分组进行,提高实验效率。例如片剂实验中,在压片与质量检查环节,我们将学生每16人分为一大组,在压片室讲解压片机的结构、冲头拆装、片重、出片、压力调节等,指导学生在备用设备上练习,并将不同颗粒所压片剂,同一颗粒在不同条件下所压片剂进行质量比较,使学生对“压片过程中出现问题及解决方法”一节内容有更直观的认识。其后学生每两人一组,随机抽取所压片剂在质量检查仪器室进行片重差异、崩解时限、硬度、脆碎度等检查。

5 改进《中药药剂学》实验考核方法

中药药剂学实验成绩包括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出勤率、实验考试等四部分,为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与动手能力,我们加强实验考核力度。我们将原来的两人一组,改为一人一组;由已知实验内容改为随机抽取;单独操作,限时完成;随机抽取学生对其实验操作进行提问。通过考核不仅检验学生对基本操作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是对教师实验教学成果的检验。

6 《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体会

在《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较多问题有待完善。随着教学设施不断完善,将进一步加大设计性实验、开放性实验的力度,通过实验方案设计、仪器设备选择、实验步骤制定、实验结果分析处理等方面的练习,充分发挥学生创新性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3,4]。近年来,在SARS、H1N1等重大疾病的防治上,中医药以其特有的理论体系、悠久历史、优良的疗效倍受医学界瞩目,为中医药发展提供新的契机,国外一些医药巨头已着手中药研发,我国政府亦提出中药现代化,即以中医药理论和经验为基础,借鉴国际通行的医药标准和规范,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中药,为中药发展指明了方向。河南是医圣张仲景的故乡,中药资源丰富、中医药发展迅速,对中医药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尤其对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要求提高,如何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中药专业毕业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摘要:中药药剂学实验课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现有实验课状况不能达到这一目的 ,我们改革中药药剂学的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中药药剂学,实验,改革

参考文献

[1]沈雪梅,何伟,周毅生,等.中药药剂学教学改革的探讨.广东药学院学报,2006,8(22):383-384.

[2]桂双英,钱金粉,周亚球,等.《中药药剂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9,4(28):55-56.

[3]王芳,周毅生,陈求芳,中药药剂学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现代医药卫生,2008,24(7):1103-1104.

中药药剂学与方剂学关系研究 篇8

关键词:方剂学,中药药剂学,关系研究

随着医学的不断研究和发展, 目前现代药剂学等各个学科开始向中药方剂学渗透, 使方剂学的研究在很多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发展和进步[1]。然而这些发展和进步不仅依靠临床和实验及理论等方面, 同时也展现出中药方剂学科的内涵和无限魅力, 并且也从思路和概念及方法等方面为传统的方剂增加了现代的活力。因此, 中药药剂学与方剂学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关系, 并不是孤立性的两门学科, 现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分析, 报道如下。

1 方剂学、中药药剂学的概念

1.1方剂学的概念

方剂学主要是对治疗方法和方剂的理论及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详细阐述的一门学科, 同时也是中医学一门基础性学科。方剂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南北朝前后, 在《梁书·陆襄记》中指出:“襄母卒患心痛, 医方需三升粟浆……, 忽有老人诣门货浆, 量如方剂。”此外, 在《新唐书·甄权传》中附许胤宗云:“脉之妙处不可言, 虚著方剂, 终无益于世。”然而此处所说的方剂, 则主要是指医师的药方[2]。对“方”的意思进行考究, 也有医方和药方及处方的意思, 比如“譬医之治病也, ……方施而药行”;其又存在规矩和规定的意思, 比如“圆者中规, 方者中矩”。“剂”, 在古文中又通“齐”, 具有整合和整齐以及排列的意思, 主要是体现出有序性和规定性。此外, “剂”还具有调和分调配的意思。然而“方剂”的原来意思则为药物按照一定的方法和规矩来进行组合而成方。因此, 在中医理法方药中, 方剂则是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包含制剂和处方两个方面。同时也是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治疗思想的具体表现, 具有以药物制剂规范和组方配伍的原则[3]。

1.2中药药剂学的概念

中药制剂学则主要是以中药理论为指导原则, 主要是采用现代科学技术, 对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和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临床治疗效果等进行详细论述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但由于受到历史条件等限制, 目前中药药剂学还未成为一门单独的学科。在中医发展的过程中, 有很多关于药剂的论述, 在商汤时期, 伊尹则第一个创造汤剂, 同时总结出《汤液经》,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方剂和制剂技术作品。在《黄帝内经》也提出了相关的“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4]。

1.3方剂学与中药药剂学的区别与联系

现代方剂学的重点则为药物的组成和配伍及方剂的有关治疗效果, 但对方剂中的“剂”的含义给予了淡化, 但在中药药剂学中, 则是对方剂学淡化的一种补偿和弥补。从两者的定义来看, 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 但又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中药药剂学则是在后来的发展中, 从方剂学中所分离出的一门学科, 并且药剂学是属于方剂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2 中药药剂学是方剂学发展的条件

在方剂治疗效果得到肯定以及临床辨证正确的情况下, 采用什么样的剂型和什么样的途径给患者服用药物, 并且能使得药物最快进入到人体, 且能很好的被人体吸收, 达最佳的治疗效果, 这些问题则是中药药剂学目前研究的主要问题。

2.1 中药制剂能发扬传统方剂剂型的特点并发掘和发展其新应用

在中国有很多的传统方剂种类, 从夏商朝开始, 则出现了酒剂和汤剂, 然后又逐渐出现丸和散以及膏、丹、煎等剂型。在我国的《本草纲目》就记载了10 000多个方剂, 其中有40多种剂型被一直沿用[5]。也有一些剂型随着时代的进步, 逐渐减少或不使用。随着制剂技术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人们对长寿和美容及食疗等方面逐渐重视, 对于传统的熏蒸剂和浴剂等均有了很大进步。比如沐浴剂, 这个在我国的3000多年前, 就已经在宫廷和民间进行使用。比较出名的则是使用香汤沐浴, 其主要是将麝香和一些中草药进行配伍, 然后煎熬成浴汤沐浴, 其能有效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 最终达健身治病的效果。在古代时期, 也有人习惯使用花草煎水沐浴, 比如使用菖蒲或艾叶煮水, 然后给儿童进行擦拭身体, 进而起到很好的预防和保健效果。这些方法虽好, 但操作困难, 因此, 现代使用的人则比较少。随着中药制剂学的快速发展, 将其制成一次性用量的沐浴制剂, 不仅价格便宜, 而且使用十分方便, 同时还能起到很好的预防和保健效果。

2.2 药剂学能改变方剂的剂型

在改变方剂剂型之后, 使得药物能去粗存精, 减少患者使用药物的剂量。比如七宝美髯丸, 其主要是一种传统的药物, 并且其制备工艺也比较简单, 将七味药材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炮制, 并粉碎成细粉, 之后使用蜂蜜和水制成丸。中药药剂学则通过剂型将其改造制成七宝美髯冲剂等, 在工艺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也就是将七味中药加水进行煎熬后, 通过沉淀和喷雾干燥等工艺, 将杂质和残渣去除, 然后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患者在使用这样的剂型后, 则减少使用量, 并且其还具有携带方便等优点。

3 方剂学是中药制剂学得以发展的基础

方剂的形成历史非常久远, 此类的书籍也非常多[6]。制剂学的发展范围和途径也具有很大的选择性, 并且要选择一些经过临床实验, 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的方剂进行发展。比如可选择一些老中医的经验方和民间单方以及秘方等, 对其进行挖掘和继承, 然后经适当的加减来制作成新剂。比如古方四逆汤被研制成四逆注射液和四逆口服液以及四逆汤滴丸等。此外, 由百宝丹秘方而研制成的云南白药, 现在又将散剂改换成胶囊剂, 之后又研制了云南白药酊和复方云南白药灌肠液等。中药制剂学所取得一些成就, 均是在大量的方剂基础上取得。

目前, 方剂学中所表现出的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渗透特征, 让方剂学在功能和内涵上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中药药剂学则作为方剂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在方剂学和现代先进制药设备的支持下, 其向着越来越高和越来越先进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郁丹红, 刘丹, 张振海, 等.基于生物药剂学性质的中药组分剂型的设计技术[J].中国中药杂志, 2012, 37 (19) :2993-2996.

[2] 李俊峰.标准化管理在中药药剂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2, 7 (5) :223-224.

[3] 成进学, 成钢, 李云.负离子远红外纳米银、锌、硒元素中药外治烧烫伤药剂的应用研究进展[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10, 17 (6) :12-16.

[4] 朱华旭, 潘林梅, 张启春, 等.基于“方证相应”原理的中药生物药剂学PK/PD研究模式初探[J].中国中药杂志, 2013, 38 (12) :2033-2038.

[5] 何群, 夏新华, 雷志钧, 等.围绕“3+X”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中药药剂学课程体系改革[J].药学教育, 2010, 26 (1) :33-35.

中药药剂 篇9

中药药剂学和方剂学的概念

中药药剂学的概念: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 中药药剂学以中药理论为指导原则, 是在采用了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等生产技术及配置理论以及质量控制的基础上进行详细论述的。因为受到传统文化以及历史条件等的限制、影响, 我国医学发展的过程中, 中药药剂学始终没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相关的医学药剂历史论述方面, 最早出现的是汤剂, 由商汤时期的伊尹所制造, 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医学论著《汤液经》, 成了我国医药历史上描述和制造方剂的最早著作。后来的发展中, 《黄帝内经》 也做了这方面的论述, 提出了“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1]。

方剂学概念:作为中医学的主要基础学科之一,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方剂这一名词最早出现在南北朝这一历史时期, 当时的著作 《梁书·陆襄记》中记载:“襄母卒患心痛, 医方需三升粟浆……量如方剂。”除此之外, 在北宋时期记载唐朝历史的 《新唐书》 中也有记载:“脉之妙处不可言, 虚著方剂……”这句话所说的便是方剂, 实为医师的药方, 经过不断地医学探究发现, “方”也包含了处方及医方的含义, 如“譬医之治病也……方施而药行”。“剂”在古文中通“齐”, 本身含有整齐和排列的意思。除此之外, 古代的“方”也有规矩的意思, 如“圆者中规, 方者中矩”, 正体现了这一意思。“剂”也具有调和分配的意思, 由“方”和“剂”组成的“方剂”这一词, 原意是药物按照一定的规矩和方法进行组合而成的成方, 伴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进步, 逐渐使得方剂成为了中医理法方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分别是制剂和处方, 具有以药物制剂的规范和组方配伍的原则, 也是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治疗思想的具体体现。

方剂学与中药药剂学的区别与联系: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进步, 方剂学的重点成了药物的组成及配伍原则和其治疗的作用, 使得方剂中“剂”的含义逐渐被淡化, 这也促进了中药药剂学和方剂学的相互联系, 是对方剂学这种淡化的一种有效弥补;从含义上来看, 中药药剂学与方剂学既有联系, 又存在着一定区别, 在后续的发展中, 药剂学从方剂中脱离出来成了一门学科, 但它也还是方剂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形成了两者的共同研究与发展的趋势, 共同推进了我们医疗事业的进步。

中药药剂是方剂学发展的条件

在我国当前医学事业的发展中, 如何进行对方剂治疗效果的肯定和临床辨证的确定, 尔后通过改变剂型来对患者的服药进行改善, 进而使药物最快进入人体并被吸收, 成了当前医学发展中药药剂学研究的最主要课题, 也成为了当前的医学研究的一大难点。

发扬传统方剂剂型的特点并开发出新的应用。夏商朝以来出现了汤剂和酒剂, 并在随后出现了散、膏、丸以及煎、丹等剂型, 并且在我国医学巨著《本草纲目》中, 被记载的方剂有10 000多个, 当代医学中还沿用其中的40 多种剂型。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食疗以及美容等方面逐渐重视起来, 浴剂和熏蒸剂等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例如沐浴剂, 其中将麝香和一些中草药进行配伍煎熬而成的香汤沐浴最为出名, 可以提高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其实在3000 多年前的宫廷和民间, 我国已经开始使用沐浴剂了, 主要用于给儿童擦洗身体预防疾病, 具体做法是使用菖蒲或艾叶煮水进行沐浴, 也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随着中药制剂学的快速发展, 一次性用量的沐浴制剂的生产已经成为了可能, 这种制剂使用方便, 价格便宜, 还具有良好的预防和保健作用, 可以有效提高人的抵抗力[2]。

药剂学可以改变方剂的剂型, 具有便于携带、贮藏的优点, 在改变方剂剂型后, 可以实现药物的去粗取精, 进而减少了患者使用药物的剂量。以七宝美髯丸为例, 这种制备工艺简单的传统药物是将七味药材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炮制而成的, 使用者在使用的时候要将其粉碎, 用蜂蜜和水制成丸来使用, 随着我国医药的发展, 中药药剂学将其改造制成七宝美髯冲剂, 是先进行七味中药加水后的深度煎熬, 紧接着用沉淀或喷雾干燥等工艺祛除掉其中的残渣和杂质, 通过有效成分的提取具有减少患者的使用量, 有利于患者携带等优点, 是对改变方剂剂型的成功案例。

方剂学是中药制剂学得以发展的基础

总体而言, 方剂的形成历史非常悠久, 这一原因也使得制剂学的发展范围和途径具有很大的选择性, 并在后期的临床实验中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 对一些老中医的经验和单方进行集成和发扬, 经过适当的加工, 制成一些医药新剂, 对于目前的医药发展来说很有必要, 比如古方四逆汤被研制成四逆口服液以及四逆注射液等药物制剂就是很现实的例子,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方剂学不愧为中药药剂学赖以发展的基础。

综上所述, 在医学的发展过程中, 方剂学中所表现出的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渗透特征, 对方剂学的功能和内涵方面的发展有很积极的意义, 两者相互联系、发展, 中药药剂学在方剂学和现代先进制药设备的支持下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成效。我们有理由坚信, 在未来的中药物发展道路上, 中药药剂学将在方剂学的海量方剂存在的基础上进行更进一步的发展, 将更具有特色, 更有利于人民。

参考文献

[1]李伟.中药药剂学与方剂学关系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7 (3) :9-10.

中药药剂 篇10

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由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的问答式教学法演变而来的, 近年来在教学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成功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在于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通过引用案例, 将学生带入设定的情境中, 通过教育者的逐步引导使学生现实生活的案例中学习到本堂课的精髓。目前案例法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已经应用于片剂辅料及注射剂溶剂方面、GCP (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中药配方颗粒 (免煎中药) 与传统汤剂的临床应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问题、灭菌参数在灭菌中的意义与应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丸剂 (浓缩丸、滴丸) 等[2]。

2 多媒体教学

中药药剂学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到许多药剂剂型的制备工艺过程, 以及设备的工作原理较。内容较抽象, 如果只是文字讲解, 会显得枯燥, 乏味, 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是由文本、图片、动画、视频不同的表现形式组成的, 能够形象地展现生产过程, 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有效扩展课堂教学容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可以拓展教学时空, 便于更新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可以强化知识掌握,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片剂的旋转压片机、中药压片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阐述起模的方法、识别真假蜂蜜等很多方面。多媒体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3]。

3 翻转课堂教学

是以学生为主体, 按照先知识内化再知识讲授顺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式将课堂讲授内容制作成视频课件和相关资料上传到网络, 供学生课下自主学习, 课堂时间则用来与学生进行讨论、答疑解惑或进行专题研讨等。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为教学视频短小精悍, 学生的注意力比较集中;教学信息清晰明确;复习检测方便快捷。这种方法将主动权交给学生,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果, 对于内容繁多的中药药剂学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4]。

4 快乐教学法

快乐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动作、言行来影响学生, 使学生从其中获得学习知识的满足感、提高技能的喜悦感、战胜失败后主客观困难的超越感以及自我学习和自我实现的成就感等[5]。该种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能过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5 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 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启发学生的思维,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促使他们生动活泼的一种教学方式。

6 网络探究法

网络探究法主要是指依据知识点将该课程将其划分为单元板块, 每一单元板块采用短期Web Quest方式。主要依环节有情景、任务、过程、资源、评价、结论6 大模块为主线进行。

7 计算机辅助教学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简称CAI) 是将多种媒体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加工处理并和通信技术结合应用于教学的一门综合技术, 通常使用动画、声音、视频等媒体形式来生动形象地表现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式的特点就在于以下几点:一能构建中药药剂学教学过程中动态演绎的教学情景, 例如各种制剂的生产过程等[2];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可以采用动画的形式展示滴丸的制备等;三能够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复杂问题简单化, 例如旋转压片机的工作原理等;四能够模拟制剂生产车间, 使理论联系实践功能增强;五能够有效降低教学成本, 通过不断模拟、演练训练学生的生产实际技能代替生产实习和实验。

8 PBL (Problem Based Lerning) 教学法

即“基于问题式学习”, 20 世纪50 年代该方法在西方医学教育开始。在互联网时代, 如何能快速准确地查到有用的信息, 是今后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过程。PBL教学法是指教师给学生指定的问题, 学生根据要求查阅资料, 分组讨论, 并进一步对所查的资料进行整理, 取其有用的资料予以应用。这种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习的欲望。该方法已经应用于外用膏剂, 经皮给药制剂等方面。

9 WPBL教学模式

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模式 (Web Problem-Based Learning, 简称WPBL) 是在网络教学资源与环境的支持下, 以现代教育思想、教与学理论为背景, 以“以问题为导向”的理论为指导的新型教学模式。

另外, 除了上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之外, 教师主观上的教学风格和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尤为重要。教学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由以上的种种方法可见, 其主要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 是抽象问题具体化, 在相对积极、和谐、轻松的环境下, 完成教学过程并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单一的教学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我们需要把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模式有机结合, 发挥所长, 从实际问题出发, 使其真正服务于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明.中药药剂学[M].9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7.

[2]袁子民, 程岚, 吕佳等.案例教学法在中药药剂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 卫生职业教育, 2010, 28 (2) :45-46.

[3]董珂, 王和平, 周黛杰.多媒体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教育技术[J], 教育技术2011 (5) :172-173.

[4]尹兴斌, 倪健, 高叶丽, 杜守颖.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卫生职业教育, 2015, 33 (11) :56-57.

上一篇:大学体操训练模式研究下一篇:分配与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