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发症出血的防治

2024-05-04

并发症出血的防治(精选十篇)

并发症出血的防治 篇1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组研究120例, 均为我院神经内科于2010年1月至12月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4]并经CT或MRI确诊, 所有病例均有高血压病史。按照住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60例。观察组男45例, 女15例, 年龄41~77岁, 平均57岁;对照组男41例, 女例29例, 年龄39~79岁, 平均年龄59岁。出血部位:观察组基底节区出血且破入脑室12例, 壳核19例, 丘脑16例, 皮层下6例, 混合型7例;对照组基底节区出血且破入脑室15例, 壳核17例, 丘脑17例, 皮层下7例, 混合型4例。意识障碍程度:观察组GCS评分:3分~5分20例, 6分~9分25例, 10分~13分15例;对照组GCS评分:3分~5分19例, 6分~9分24例, 10分~13分17例。出血量按多田式血肿公式计算:观察组出血量<40 m L 15例, 40~50 m L15例, 50~60 m L 18例, >60 m L 12例;对照组出血量<40 m L 14例, 40~50 m L 16例, 50~60 m L 19例, >60 m L 11例。病程:观察组病程最短10d, 最长6个月, 平均 (3.0±1.3) 个月;对照组病程最短7d, 最长5个月, 平均 (3.2±1.5) 个月。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且两组患者家属对参与该项研究均知情并同意, 均存在不同程度地躯体运动功能障碍并均开始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

1.2 方法

1.2.1 病情评估

为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每一位患者入院后均采用不同的方法给予病情评估, 以便有的放矢进行预见性的治疗。 (1) 预防误吸所致肺部感染采用藤岛一郎摄食-吞咽障碍等级评分标准评定吞咽功能障碍的程度, 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定患者呛咳程度。 (2) 预防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给予患者胃内插管, 每日抽取胃液检查胃液的PH值并化验潜血;留取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 (3) 观察皮肤、24h尿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定患者脑出血后的不良情绪状态的轻重程度。

1.2.2 方法

患者入院给予病情评估后, 对照组急性期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 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出现并发症对症处理;病情与生命体征稳定进入恢复期给予综合康复功能训练;而观察组则在病情评估的前提下并于急性期也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 针对患者入院后每日进行的病情评估的具体情况, 采用综合性措施, 预见性治疗, 即防患于未然。具体内容: (1) 吞咽困难和饮水呛咳采用舌针点刺法, 配合吸吮训练、喉抬高训练、咽部冷刺激等康复措施, 尽快恢复或者减轻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 (2) 给予雾化吸入, 排除随时因发生误吸而导致肺部感染之不安全因素, 或患者因病长期卧床所致的坠积性肺炎发生。 (3) 采用鼻饲流质饮食方法, 早期给予影响支持, 初期饮食清淡, 中后期的饮食则为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饮食, 既保证足够的营养和水分, 有较好地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4) 留置尿管, 定时放尿。一是便于观察肾功能的情况, 二是防治患者因尿失禁导致压疮发生。 (5) 降低颅内压是降低降低脑出血昏迷患者病死率的关键所在, 故及时给予甘露醇、利尿剂等脱水药物给予脱颅压, 控制脑疝的发生和发展[5,6]。 (6) 生命体征监测:血压水平受各种生理、病理、精神或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不断波动[7]。研究证实, 出血性卒中发生的昼夜节律和血压的昼夜波动完全平行, 表明血压的短暂升高是出血性脑卒中的直接诱因。有关学者 (Kamei) 等观察了3700例卒中发生时血压情况, 发现高血压脑出血和SAH最长发生于6:00~9:00、15:00~18:00、18:00~21:00三个时段内, 夜间0:00~3:00发病率最低。鉴于此, 采取指压疗法控制和预防血压的升高。具体方法[8]:取穴心俞、百天柱、曲池。用拇指稍用力按压上述各, 每日早晚或者在上述的几个关键时段进行按压, 依据血压的高低, 按压的时间可长可短。按压这些穴位可以立刻降低血压1.3~2.6k Pa (10~20mm Hg) , 既能起到控制高血压的作用, 同时对预防高血压也有很好的作用。 (7) “愉快因子”输入防治出血性卒中后抑郁, 主要包括说令患者愉悦的话, 谈令患者开心的事情, 和患者一起回忆令患者感到幸福、荣耀和具有价值感的经历。采用意念疗法、肌肉放松疗法、音乐疗法、深呼吸防治出血性卒中后焦虑。均于患者脑出血后昏迷清醒后开始实施。

1.2.3 主要的观察指标

观察组采用的综合措施预见性治疗贯穿患者的整个患病住院治疗的全过程。两组患者均于出院前2d评估脑出血急性期及整个病程并发症发生例数, 以百分比表示。

1.2.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进行处理, 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方案与措施实施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示:两组患者的并发症除肾功能衰竭无显著性差异外, 其他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和极显著性差异 (P<0.05, P<0.01) 。

3 讨论

脑出血患者根据不同的出血部位和出血量的多少, 可引起不同程度地昏迷;血压也会在一定的时间内出现波动, 致使病情反复或者恶化;所使用的药物以及昏迷期间的摄入量的减少, 均可诱发并发症的发生, 随时有生命危险, 并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康复。因此, 制定综合措施预见性治疗对控制病情的恶化, 促进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该项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进行遇见性的综合治疗, 各种并发症的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 (表1) , 这一结果令人欣慰。即为患者避免了因各种并发症发生所导致的身心方面的痛苦, 最大限度地消除了导致疾病恶化的显在和潜在的危险因素, 同时, 又为患者的全面康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定程度地缩短了病程和住院时间, 节省了医疗费用。除此以外, 预见性综合治疗的各项措施的实施, 也从不同的角度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社会支持的作用、行为干预的作用、认知干预的作用、情绪干预的作用。无论是从临床医学领域还是从预防医学领域, 收到的是治疗加预防的双重作用。

总之, 脑出血患者制定综合性措施预见性地治疗, 对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患者康复具有良好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邵孝.急诊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2004:433-463.

[2]马叶萍, 孙新芳.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 2006, 26 (8) :614-616.

[3]王一镗.急诊医学[M].3版.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6:131.

[4]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 (6) ∶379.

[5]吴美英, 赵润梅, 黄永贵.脑出血昏迷68例急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13) :64-65.

[6]王凤兰.急诊科运用“五常法”护理管理效果初探[J].社区医学杂志, 2009, 7 (21) :52-53.

[7]中国高血压联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试行本) [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1999:10.

浅谈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篇2

摘要:对于腹部手术患者来说,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比较高的,并发症状也比较多,其中疼痛、切口感染、肺不张、肺炎等较常见;腹膜炎、腹腔脓肿、静脉血栓、切口裂开等对患者的康复影响颇大;休克、血凝障碍、急性胃扩张、急性胰腺炎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进行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防治措施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术后并发症;腹部手术;防治

腹部手术是外科中施行次数最多的手术。本文重点论述腹部手术后可能发生的共同性的部分并发症,对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防治措施进行深入探析。

1 疼痛

术后麻醉作用一旦消失,手术部位开始出现疼痛,任何微小的动作都可使其加重。急性发作的疼痛常提示组织有潜在损伤的存在。在运用止痛药物前要仔细查体,防止掩盖其他症状,一般在术后48h内,可给予盐酸曲马多或度冷丁50~100mg,肌肉注射,疼痛持续者,必要时4~6h后可重复1次。

患者自控镇痛是患者根据疼痛的程度自己给予药物,具有用药方便、及时、个性化、镇痛效果确实、副作用小、符合患者心理等优点,是目前常用的镇痛方法。PCA的给药模式有:(1)单纯PCA:患者完全自控,感觉疼痛时或活动引起疼痛前自行按压给药键;(2)持续给药+PCA:持续输注一定的背景剂量,维持一定的镇痛程度,患者感觉疼痛时或活动引起疼痛前自行按压给药键;(3)负荷剂量+持续给药+PCA:先由医务人员给一个负荷剂量,再持续输注一定的背景剂量,患者感觉疼痛时或活动引起疼痛前自行按压给药键。

2 术后出血

2.1 腹腔内出血 原因是血管结扎不够确切或腹腔内有感染或吻合口瘘,使裸露的血管受腐蚀而出血。如果术后发现患者有失血的临床表现,腹腔引流管又有较多的新鲜血引出即可确诊。非手术治疗多难奏效,多数应立即再手术止血[1]。

2.2 消化道出血 正常情况下上消化道手术后可有少量出血,一般24h不超过300ml。24h的出血多为手术造成,如结扎线过松、连续缝合针距过大、缝合处黏膜撕裂等;术后4~6天的出血多为吻合口处黏膜坏死脱落;若出血发生在术后10~20天,多为缝线处感染或黏膜下脓肿腐蚀血管所致。

3 静脉血栓及柿栓塞

腹部手术术后,由于卧床、肥胖、年龄、慢性心功能不全、妊娠等因素可增加血栓栓塞的危险。浅静脉血栓常有红、肿、热、痛等浅静脉炎的表现,多因输入有刺激性的药物如氯化钾或输液时间过长所致。浅静脉血栓虽很少脱落,但其可向深静脉蔓延,引起深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多发生于小腿三头肌部及大腿。小腿后方及足底压痛检查、静脉造影及超声检查等有助于诊断[2]。积极的预防是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重要的因素,常用的方法是每日活动下肢,减少腓肠肌及大腿肌的压迫。预防静脉血栓的常用药物:肝素、阿司匹林、右旋糖酐。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一旦确定,应立即采用尿激酶或肝素疗法;对大腿部的栓塞,主张积极手术治疗。术后患者如突然出现胸痛、呼吸急促、心率加快时,应考虑肺动脉栓塞的可能。对查体可疑肺动脉栓塞者,应尽早行肝素疗法。治疗包括:吸氧、解痉药物、镇痛及星状神经节阻滞等。

4 切口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4.1 引起切口感染的因素 局部因素:术后切口引流不畅,血肿形成;局部感染;切口内遗留死腔;组织缺损或肿胀致切口在高张力下缝合后裂开等。全身因素:如感染、疖肿、龋齿等作为感染灶,在手术创伤后,身体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发生血源性感染。

4.2 预防感染的措施 术前将原有的感染灶治愈;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局部清洁备皮,避免损伤皮肤;手术中要求无创性操作,尽量用锐性操作,缩短暴露时间,不留死腔,彻底止血;保护组织血运,无张力缝合切口;术后切口引流48~72h,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

4.3 抗生素的使用 一旦手术部位出现感染迹象,如术后持续发热,伤口疼痛、肿胀,白细胞增高等,可考虑使用抗生素治疗,应首选广谱、高效及敏感的抗生素;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应给予全身支持疗法,当发现切口有脓性液体,应根据手术的具体情况,采用切开引流或闭合冲洗的方法,将脓性物排除。

5 腹壁切口裂开

切口裂开可分为腹壁各层全部裂开及部分裂开。腹壁切口裂开的原因:(1)年老体弱,营养不良;(2)缝合技术欠佳,伤口对合不好,缝合时腹膜撕裂等;(3)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咳嗽频繁使腹内压增加;(4)术后发生腹胀或腹腔有感染发生肠麻痹;(5)腹壁切口感染;(6)营养不良,影响愈合而裂开。处理原则:对较小的切口裂开,患者危重不能耐受手术者,可用无菌纱布覆盖并用胶布拉拢、固定、外层加强包扎。伤口完全裂开并有肠管或网膜脱出者,需立即到手术室在良好的麻醉下进行缝合,缝合时可用合金丝粗丝线进行腹壁全层缝合[3]。

6 胃肠道并发症及营养不良

糖尿病合并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易发生术后肠梗阻;而有溃疡病史、服用非甾醇类药物及吸烟的患者,术后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大。在应急反应条件下,营养方面的要求明显增加,胃肠道营养缺乏可导致小肠黏膜萎缩及菌群易位。对无法进食的患者,应进行胃肠道外营养;对多发性创伤的患者,应行空肠造瘘术,以补充早期的基础营养。

7 肺炎

精神状态差、仰卧位、胃肠功能低下的患者易发生吸入性肺炎,抬高床头、使用抗酸药物有助于避免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一旦发生后,需静滴有效的抗生素及有效的排痰。

8 腹腔脓肿

腹腔脓肿是急性腹膜炎局限化的结果,腹部创伤后发生腹腔内感染比通常外科手术发生率高。常见感染的原因为:(1)腹腔内脏器破裂,污染腹腔;(2)手术时遗漏伤情,尤其胃后壁、贲门部、胰腺、十二指肠、升结肠和降结肠的固定部位,直肠损伤易漏诊漏治;(3)腹腔内遗留异物;(4)污染严重的腹腔未彻底清洗,术毕腹腔内未放置引流或引流不畅。腹腔内脓肿最多见的部位是盆腔、膈下和肠袢间,腹腔内一旦形成脓肿,应积极进行脓腔引流。

9 肠瘘

外瘘是腹部创伤及腹部创伤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常见的原因有:(1)首次剖腹探查时将肠破裂漏诊或处理不当;(2)胃肠缝合技术欠佳;(3)腹腔内有严重感染或异物存留;(4)腹腔引流物位置不合适,使肠壁受压发生坏死穿孔,胃肠吻合口愈合不良。表现:有肠液、气体或食物从创口排出,或从创面直接观察到破裂的肠管,外翻的肠黏膜,是肠瘘的主要临床表现。及时去除流出的肠液,以减轻对瘘口周围组织的腐蚀作用,使炎症迅速消退,瘘口可以逐渐愈合。

10 腹壁切口疝

腹壁切口疝的诊断较易,在控制原发病的基础上,如患者情况许可,应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原则包括:(1)切除切口瘢痕;(2)显露疝环后,沿其边缘清楚地解剖出腹壁各层组织;(3)回纳疝内容物后,松解切口下方的粘连,在无张力的条件下拉拢疝环边缘,逐层缝合健康的腹壁组织。

11 粘连性肠梗阻

粘连性肠梗阻主要表现为机械性肠梗阻,手术后近期发生的粘连性肠梗阻应与手术后肠麻痹恢复期相鉴别,后者多见于术后3 ~ 4天。多采用非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仅在下列情况时考虑手术治疗:(1)经非手术治疗不见好转甚至加重;(2)疑为绞窄性肠梗阻;(3)反复发作的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方式的选择:粘连带或小片粘连可行简单的粘连松解术;广泛粘连不易分离,且易损伤肠壁浆膜引起渗血或肠瘘,并再度引起粘连;对那些未引起梗阻的部分,不应分离;必要时可采用小肠折叠排列术。如一团肠袢紧密粘连无法分离,可行肠切除吻合术;若无法切除,可行肠短路手术。

12 褥疮

易出现在高龄、重症疾病及好发于长期卧床的患者中,好发部位为腰骶部、足跟、臀部等。褥疮可以成为感染源,甚至危及生命。褥疮按皮肤充血、破损和化脓三期分别治疗。(1)若发现皮肤充血时,局部放置热水袋或热敷,并用手轻轻按摩,可外擦20%碘酊和75%酒精的混合液,以防止感染。(2)破损或化脓初期,宜选用鱼石脂软膏外搽、湿润烧伤膏外敷,50%硫酸镁溶液湿敷,可外加频谱治疗仪热疗。注意上软膏时外搽要均匀,外敷药膏应紧贴患部,热疗时避免温度过高,以免烫伤。(3)如发现有白色脓点,或挤压从脓口处有脓液外溢,时机成熟时,应切开引流,并用无菌纱条进行填充,每日换药,注意严格消毒。可口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药物,脓净时用生肌散盖贴以生肌收口。(4)褥疮发生疼痛时,用1%利多卡因加青霉素钠80万单位,做病灶周围封闭,用前做青霉素药敏试验。糖尿病患者应控制好血糖,以利伤口愈合。(5)患者出现烦躁不安、寒战、高热不退、大汗淋漓时应尽快诊治,防止发生败血症而危及生命[4]。

13 小结:

综上所述,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状比较多,但只要采取有效措施,这些并发症也是可以预防和及时治愈的,比如外科工作者细致地工作,多数都可以预防。只要术后仔细观察、细心处理,这些并发症都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有效治愈。

参考文献:

[1] 张小平.老年外科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08(12):100-102.

[2] 葛兴丽.浅析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干预[J].中外健康文摘,,(36):185-186.

[3] 陈树芬.浅谈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原因及护理措施[J].中华民族民间医药,2013,22(15):136-136.

并发症出血的防治 篇3

【关键词】雷尼替丁;脑出血;上消化道出血

脑出血是脑血管疾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是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病死率高,致残率高。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或者二者都有。脑出血病情越重,并发症发生率越高。据资料报道,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9.4%~48.3%。上消化道出血发生越早,预后越差。下面将我科使用雷尼替丁治疗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50例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临床资料 100例患者行头部CT确诊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46~76岁,平均(54±3.2)岁。50例脑出血患者中,基底节区出血23例,丘腦出血11例,脑叶出血4例,脑干出血6例,小脑出血4例,脑室出血2例。对照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44~78岁,平均(52±4.4)岁。50例脑出血患者中,基底节区出血21例,丘脑出血12例,脑叶出血4例,脑干出血8例,小脑出血4例,脑室出血1例。脑出血患者应激溃疡诊断依据主要是发病后呕吐、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大便为柏油样便。便潜血试验阳性。

1.2 方法 治疗组50例患者常规控制血压,脱水降颅压,控制脑水肿,维持电解质平衡,调整血压、控制血糖对症治疗。同时加用雷尼替丁100毫克加入0.5%葡萄糖注射液25毫升,每天1~2次,静点。血糖高于6.1mmol/L加入胰岛素4单位。14天为1疗程。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常规控制血压,脱水降颅压,控制脑水肿,维持电解质平衡,调整血压、控制血糖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标 患者每天行胃液检查和黑便潜血检查,血常规每周2次,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凝血时间测定等。排除下消化道出血、鼻出血、咳血等因素。

止血判定标准:胃液无出血;大便转黄;大便潜血阴性。以上3项中的1项就可以判定出血停止。显效:24~48小时内止血。有效:48~72小时止血。72小时后还出血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35例,有效1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9%。对照组显效27例,有效19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75%。

治疗组有2例发生应激溃疡,死亡9例,出血率3%,死亡率19%。对照组有5例发生应激溃疡,死亡13例,出血率11%,死亡率26%。

3 讨论

急性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是脑出血常见严重并发症,发生在严重应激后数小时至数周,大多数在3~7天,病变部位在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糜烂。溃疡、渗血等无痛性消化道出血是其临床特征,重症疾病合并应激溃疡大出血者,死亡率高达50%以上。

脑出血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病理机制主要是丘脑下部受损伤,病变累及下丘脑自主神经中枢或者脑干迷走神经核,迷走神经兴奋,大量乙酰胆碱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增高,释放肾上腺皮质素,损害胃黏膜屏障,交感神经张力改变,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升高,胃壁血管收缩,黏膜缺血,胃黏膜血流减少,胃屏障受损加重,产生应激溃疡。在应激状态下,胃肠道的氧自由基大量产生,破坏黏膜细胞的完整性,内源性前列腺素合成减少,胃黏膜失去对H+的抵抗力,黏膜糜烂,加速溃疡形成,H+绝对或者相对增加是造成上消化道出血的关键因素。选择快速抑H+增加的药物是治疗急性重症脑出血并发应激溃疡出血的目标。

雷尼替丁是H2受体阻断剂,能有效抑制组胺。五肽胃泌素和食物刺激后引起的胃酸分泌,降低胃酸和胃酶活性,使受损胃黏膜迅速恢复,增加胃黏膜血流,应激状态下胃黏膜血流减少有保护作用。对胃泌素和性激素的分泌不造成影响。对胃和十二肠溃疡的疗效高,具有速效和长效的特点,安全,副作用小,可治疗良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

本组资料显示,使用雷尼替丁抑制胃酸分泌,使受损黏膜迅速恢复,增加胃黏膜血流,对应激状态下胃黏膜血流减少有保护作用。治疗组显效35例,有效1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9%。对照组显效27例,有效19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75%。治疗组有2例发生应激溃疡,死亡9例,出血率3%,死亡率19%。对照组有5例发生应激溃疡,死亡13例,出血率11%,死亡率26%。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出血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

综合上述,脑出血并发应激性出血治疗措施是积极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防治脑水肿,加用雷尼替丁可以明显降低脑出血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改变急性期预后。临床值得应用,特别是基层医院。

参考文献

[1]窦艳.氩离子凝固术对兔消化道黏膜损伤和对肠系膜血管止血作用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

[2]赵忠岩.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在消化性溃疡发病中关系的分析[D].吉林大学,2004.

[3]余汁.消化性溃疡大出血手术治疗22例临床分析[D].浙江大学,2007.

[4]李桂玉.急性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测因素及预后[D].吉林大学,2007.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 篇4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2例, 男性50例, 女性12例;年龄31~77岁, 平均55岁。脑出血发病至就诊时间2h~10d, 24h内就诊39例, 其中12h内就诊29例。

1.2 临床表现

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GCS评分:3~5分10例, 6~8分35例, 9~12分13例, 13~15分4例;28例出现瞳孔散大 (一侧散大25例, 双侧散大3例) 。出血位于基底核区53例, 脑室5例, 顶叶、小脑半球各2例:血肿量35~150m L, 平均60m L。

1.3 手术方式

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 其中全麻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并去骨瓣减压术43例, 小骨窗开颅血肿部分清除并血肿腔置管引流11例, 脑室穿刺引流8例;行气管切开术34例。

2 治疗结果

本组62例, 按术后功能恢复ADL分级, I级3例, Ⅱ级15例, Ⅲ级12例, Ⅳ级17例, V级6例, 死亡9例。术后并发症40例, 发生率64.5%, 其中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各18例, 颅内感染、肾衰竭各2例。

3 讨论

3.1 高血压脑出血与并发症的关系

高血压脑出血大部分患者年龄大, 高血压病史长, 循环、呼吸、泌尿系统均有不同程度损害, 又经手术打击, 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术后并发症与脑出血量多少、术前昏迷程度、出血后距手术时间等有关。血肿量越多, 并发症发生率越高, 本组血肿量50m L以上50例, 发生并发症38例, 发生率76%;血肿量50m L以下12例中并发症仅2例, 发生率16.6%。术前昏迷程度越深, 并发症发生率越高, 本组GCS评分3~5分10例均发生并发症, 6~8分35例中并发症28例, 发生率80%;GCS评分9~12分13例中并发症2例, GCS 13~15分中无并发症发生。脑出血发病后6h内手术7例, 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 发生率42.9%;7~24h内手术21例, 发生并发症13例, 发生率61.9%;24h以上手术34例, 发生并发症24例, 发生率70.6%。

防治术后并发症、提高生存率、降低致残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对于出血量较多, 发病后很快进入深昏迷状态, GCS评分3~5分, 来院时间超过24h及既往有心、肝、肺、肾等脏器损害病史者, 手术应持谨慎态度;对大脑半球出血量在30~80m L, GCS评分在6分以上, 发病后24h内来院, 既往无其他系统疾病者, 应争分夺秒尽快实施手术。

3.2 肺部感染的防治

肺部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多数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出血后即昏迷, 救治搬运中体位不当、舌根后坠等可引起呕吐, 呕吐物误吸进呼吸道, 可导致难以控制的肺部感染, 发生低氧血症CO2积蓄, 而引起脑血管扩张、使颅内压增高。特别是对已形成脑疝者, 虽手术清除了血肿, 但昏迷时间较长, 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 不能自主排痰, 极易引起坠积性肺炎, 从而加重脑病。本组出现肺部感染18例 (29.1%) , 因肺部感染死亡6例, 故保持呼吸道通畅, 维持良好的气体交换, 对预防肺部感染, 提高手术治愈率极为重要。主要措施是保持头侧位, 及时清理口腔、呼吸道内呕吐物, 及时气管切开有助于解除呼吸道梗阻, 提高呼吸有效交换量, 减轻脑水肿, 促进患者清醒。对术前昏迷程度较深, 且术中、术后颅内压较高, 预计在短时间内不能清醒的患者, 应及时行气管切开, 防止重要脏器缺氧和肺部感染。气管切开术后加强护理, 控制体温, 注意翻身、叩背, 予吸痰和雾化吸入, 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 力争防止及控制肺部感染。

3.3 消化道出血的防治

高血压脑出血多为老年患者, 体内各器官处于退化阶段, 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往往出血量较多或血肿破入脑室, 多伴脑组织广泛破坏和受压移位, 导致迷走神经兴奋, 使胃酸分泌增多, 胃肠黏膜缺血糜烂、坏死及溃疡形成, 引起消化道出血[1]。对年龄偏高、特别是有胃肠系统疾病者, 为预防消化道出血, 术后常规应用组胺H2受体拮抗药物甲氰咪胍静脉滴注, 少用或不用糖皮质激素;术后第3天即下胃管, 可及时发现消化道出血, 给予少量鼻饲营养剂能保护胃黏膜, 减少胃酸分泌, 防止出血和胃液反流。发现有消化道出血倾向者, 停止进食, 0.9%氯化钠100m L加奥美拉唑40mg静脉滴注, 1次/d, 治疗3d, 同时鼻饲云南白药0.5g, 4次/d, 大部分能得到有效控制。对出血量较多引起血压波动者给予静脉输血、补液, 纠正休克, 同时采用胃镜止血和手术治疗[2]。

3.4 电解质紊乱和肾功能不全的防治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因意识障碍、呕吐、发热、出汗、气管切开和大量应用脱水剂, 或因血肿压迫丘脑及丘脑下部, 引起视上核、室旁核、垂体后叶径路损伤, 破坏了抗利尿激素的形成, 引起脑性盐耗损综合征和尿崩症[3], 可导致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术后大剂量长期使用甘露醇, 可导致肾衰竭, 为防止水电解质紊乱和肾衰竭, 术后应合理补液, 合理使用甘露醇。术后3d如无消化道出血, 可经胃管鼻饲流食, 为增加营养可每日静脉滴注人体白蛋白。

3.5 颅内感染的防治

术前适量应用抗生素, 术中严格无菌操作, 术后正确应用抗生素, 及时发现切口渗漏并及时缝合渗漏处, 外用医用耳脑胶封闭漏口等, 收效良好。

参考文献

[1]周宏, 秦为民.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32例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2, 7 (6) :346.

[2]潘昕.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监护治疗体会[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3, 8 (2) :137-138.

并发症出血的防治 篇5

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中应注意问题及并发症的防治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中应注意问题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语前聋23例、语后聋1例病人进行了人工耳蜗植入.植入体Nucleus 24M型11例、Nucleus Contour 1例、Med-EL Combi 40+型12例.结果:24例全部成功植入.出院前X线电极定位,证实植入位置正确.术后4周开机调试及随访,行为和语言测听平均听阈30~35dBHL.结论:人工耳蜗植入需要完善的术前检查、精细的`手术技巧和规范的术后随访和康复训练.

作 者:姜学钧 惠莲 杨柠 JIANG Xue-jun Hui Lian YANG Ning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辽宁,沈阳,110001 刊 名: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年,卷(期): 34(3) 分类号:H764.9 关键词:耳蜗植入   手术   并发症  

并发症出血的防治 篇6

关键词 经皮肾镜取石术 出血 药物保守控制 介入栓塞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084

当前经皮肾镜碎石术已经成为上尿路结石主要的微创治疗手段,其比肾开放性取石术对患者损害小,预后好,恢复快,安全度高[1]。但术后并发症一直是外科手术不可避免的。术中大出血是其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极低,但发生后极为凶险,应引起足够重视[2]。对经皮肾镜取石术大出血原因及预防控制的研究一直为经皮肾镜取石术临床研究的热点。为此总结2010年1~12月160例经皮肾镜取石术中出血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诊治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12月收治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120例,男70例,女50例;年龄12~75岁,平均45.2岁。术前所有病例行入院常规检查,除外心肺等系统性严重疾病。所有病例肾结石长径1.9~4.0cm。左侧结石60例,右侧50例,双侧10例;全鹿角型结石15例,部分鹿角型结石15例,上盏结石10例,中盏结石10例,下盏结石10例,肾盂肾盏多发结石60例。合并高血压45例,并发糖尿病12例。

治疗方法:本组所有患者都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连续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或全麻成功后,截石位,在输尿管镜下向患侧输尿管插入F5输尿管导管,使其前端经过结石插入肾盂内,外接生理盐水持续灌注,最后留置气囊导尿管后改为俯卧位,使用超声定位,选择第12肋下腋后线附近穿刺肾中盏,穿刺成功后,沿穿刺针导入导丝,然后用筋膜扩张器顺着导丝扩张皮肤肾通道扩张,建立经皮肾取石通道。植入肾镜,行标准通道肾镜碎石术。经超声碎石系统将结石负压吸出后,退出肾镜,引流。

统计学处理:本组资料数据统计采用SPSS18.0计算机软件对计数资料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结果

出血情况:经过观察,发生出血并发症12例,发生率7.5%。总出血量300~1200ml,平均600ml。其中男性患者发生出血10例,女性出血2例,男性患者发生出血的几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P<0.05)。

出血后处理情况:12例出血患者均在出血后先行扩容、输血、药物止血、局部压迫,夹闭肾造瘘管等保守治疗,10例患者出血得以控制;2例患者症状不缓解或加重时急诊行介入栓塞治疗。所有患者都痊愈出院。

讨论

当前肾结石患者多行经皮肾镜取石术,同时设备的不断改进及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手术适应证也将进一步扩大范围。在本组病例当中,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身体素质如下表,均成功完成手术[3]。

在手术治疗中,建立理想的工作通道是碎石取石成功的关键。肾盏颈部狭窄时不能粗暴扩张,应用输尿管镜取好角度逐步扩张,导丝最好能经肾盏到肾盂到输尿管,不能送入输尿管则尽可能将导丝送到积水的肾盂,超声测量好结石与皮肤的深度,在逐级扩张过程中,进入皮肤后调整穿刺针进入肾脏的角度。

出血是所有经皮肾镜取石术最常见的并发症[4]。术中出血是指在建立皮肾通道时损伤到血管,也可以是术中碎石损伤肾实质和肾盏颈部,造成明显的出血,例如扩张过深,肾盏撕裂;无积水肾脏导丝切割肾实质或集合系统;穹隆部穿刺导致叶间血管损伤;动静脉瘘形成;假性动脉瘤形成。本文结果显示,经过观察,发生出血并发症12例,发生率7.5%。总出血量300~1200ml,平均600ml。其中男性患者发生出血10例,女性出血2例,男性患者发生出血的几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P<0.05)。

术中出血严重时,最好的处理方法是马上终止手术,留置与取石通道相当的造瘘管,夹闭30~60分钟,出血一般可自行停止[5]。如果出血不多,可小心操作,继续手术,术后放置输尿管导管及肾造瘘管是必要的。绝对卧床休息,并密切观察患者是否继续出血,根据失血量即患者情况确定是否要输血,如导尿管引流血尿颜色渐渐变淡,则5~7天后可通过原通道继续治疗[6]。如术后发现有持续出血征象,可联系介入科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7]。本文结果显示,12例出血患者均在出血后先行扩容、输血、药物止血、局部压迫,夹闭肾造瘘管等保守治疗,10例患者出血得以控制;2例患者症状不缓解或加重时急诊行介入栓塞治疗。所有患者都痊愈出院。

总之,经皮肾镜取石术中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高,男性患者发生的几率比较好,联合治疗都取得比较好的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1 梁卓寅,梁志雄.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后出血[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10,26(6):725-727.

2 袁坚,吴开俊.经皮肾镜术并发大出血16例報告[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9,16(2):530-531.

3 李逊,曾国华,袁坚,等.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20年经验)[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6(2):124-126.

4 陈合群,廖锦堂,齐范,等.经皮肾镜取石术处理肾结石[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0,27(6):374-376.

5 燕翔,郭宏骞,李笑弓,等.经皮肾微造瘘输尿管镜碎石术失血因素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8,29(4):254-258.

6 王宇雄,李逊,吴开俊,等.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并发大出血的分析及对策[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9,27(2):96-97.

7 王宇,唐正严,祖雄兵.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出血原因分析及临床对策[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8,23(2):102-104.

草鱼小瓜虫病并发出血病的防治初报 篇7

1 发病症状

该养殖户的池塘为小型河道, 面积约为30×667m2。沿池边观察, 可见大量草鱼集群沿边缓慢游动, 并有少量草鱼匍匐在岸边呃水不动, 体色发黑。剪开草鱼鳃盖, 见鳃丝肿胀, 大部分鱼鳃丝腐烂, 末端附着污泥。取少量鳃丝镜检, 每个视野均有20~30个虫体。剪开腹部, 可见肠道发红, 肝脏呈土黄色, 肌肉充血。取池塘水样检测, pH值为7.2, NH3+-N为1.0 mg/L。

2 病原诊断

取草鱼鳃丝镜检, 可见卵圆形虫体, 虫体可任意变形, 个体较大的寄生虫可见马蹄形大核。对照黄琪琰主编的《水产动物疾病学》, 确定为小瓜虫病 (Ichthyophthiriasis) 。草鱼肌肉严重出血, 肠壁呈鲜红色, 脂肪、鳔壁也明显出血, 初步诊断为出血病。因此诊断养殖户的草鱼患小瓜虫病并发出血病。

小瓜虫 (Ichthyophthirius spp.) , 属膜口目, 凹口科 (Ophryoglenidae) , 寄生在草鱼上的是多子小瓜虫 (I.multifiliis) .多子小瓜虫寄生在鱼的鳃、皮肤、鳍等处, 对鱼的种类及年龄均无严格选择性, 分布也很广, 尤以不流动的、高密度养殖的水体为严重, 常引起鱼大批死亡。

3 流行与危害

根据门诊记录和对南昌县象湖水产场、瑶湖水产场、三洞湖水产场和五星农场的调查, 小瓜虫病是近年来对草鱼危害比较大的寄生虫病。此病流行季节为4-6月份和9-10月份, 在pH值为7.0~8.0、水温为15~25℃时侵袭力最强。在显微镜下镜检时, 当一个视野中有1~5个虫体感染时, 草鱼没有明显的发病症状;当一个视野中有20个以上的虫体感染时, 草鱼会集群在水面上呃水, 不吃食, 鱼体发黑, 鳃丝肿胀, 严重时鳃丝腐烂, 并附着污泥, 常引起鱼大批死亡。

4 病因分析

根据门诊诊断和现场调查, 总结出以下几点病因:

4.1 养殖密度较高

由于追求高效益, 很多养殖户放养的草鱼密度都在1 000尾/667 m2以上, 瑶湖水产场有的养殖户放养密度甚至达到了667 m2放养3 000尾/667 m2。高密度养殖导致鱼类的活动空间小, 体质弱, 加上水质恶化快, 因此很容易感染寄生虫病。

4.2 水质恶化

由于养殖密度较高, 饲料投喂量和鱼体排泄量大, 加上长期不换水, 因此有些鱼塘水质恶化严重。根据门诊记录, 患病鱼塘水质普遍较肥, NH3+-N值为0.8~1.7 mg/L, 亚硝酸盐为0.1~0.2 mg/L。患小瓜虫病池塘p H值为6.8~7.5, 这是因为残饵和排泄物在塘底沉积较多, 又由于塘底部含氧量低, 造成塘底部CO2和H2S含量较高, 水质偏酸。

4.3 养殖户管理不合理

有些养殖户每天投放大量的草料在池塘中让草鱼摄食, 草鱼摄食量大, 排泄也多, 造成水质恶化较快。又由于草鱼肠道较短并处于不停地蠕动消化过程中, 草鱼很容易患上肠炎。患上肠炎的草鱼摄食少甚至不摄食, 造成草鱼的体质减弱, 容易感染寄生虫病。

4.4 天气不稳定

5月、6月的天气经常是阴雨连绵, 昼夜温差大, 上下层池水对流快。由于草鱼的抗应激能力较差, 加上阴雨天气吃食少, 因此体质较弱。下雨后, 池塘水温为18~25℃, p H值为7.2~7.5, 特别适合小瓜虫繁殖, 因此草鱼容易感染小瓜虫病。

5 防治方法

5.1 预防

定期在饲料中添加电解多维、免疫增强剂做成药饵投喂, 增强草鱼的体质和抗病力。定期检测水质, 如发现p H值、NH3+-N、亚硝酸盐超标, 应及时用水质改良剂、生石灰调节水质。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养殖户选用益生菌制剂来调节水质, 由于5-6月天气多变, 鱼病多发, 经常使用杀虫剂、消毒剂, 因此使用益生菌制剂效果不好。定期在饲料台泼洒三氯异氰尿酸、生石灰消毒。勤巡塘, 如发现鱼异常浮头、离群独游、不吃食、鱼体发黑, 应及时检测是否有寄生虫。

5.2 治疗

第1天全池泼洒环烷酸铜0.05×10-6杀灭小瓜虫, 泼药后开两小时增氧机, 泼药当天不喂饲料。第3 d全池泼洒菌毒王0.2×10-6 (主要成分二硫氢基甲烷) 进行全池消毒;第4天开始投喂药饵, 每100 kg饲料添加对虾维康素200 g和维生素C钠粉50 g, 连喂3 d, 防治草鱼出血病, 增强鱼体体质。用药3 d后基本停止死鱼。

6 讨论

陈达丽等[1]不仅在长吻鮠幼鱼的鳃部观察到小瓜虫, 还在长吻鮠幼鱼的表皮、真皮和皮肤与肌肉间发现有虫体寄生。而现阶段我们只在草鱼鳃部观察到小瓜虫寄生, 还没有在草鱼其他部位进行观察。因此还要进一步加强草鱼小瓜虫病基础理论的研究。

根据《水产动物疾病学》记载, 水温26~30℃小瓜虫很少感染成功。但据我们门诊观察, 水温超过30℃时, 仍然有很多池塘中养殖的草鱼有小瓜虫感染, 因此有必要对小瓜虫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由于传统治疗小瓜虫病的药物硝酸亚汞已经禁用, 因此急需研制新的无公害药物来代替硝酸亚汞。槟榔[2]、青蒿素[3]对小瓜虫病的治疗已有报道, 但将其用于治疗草鱼小瓜虫病还要进一步研究。

现在人们对食品安全空前重视, 对环境污染也非常关注, 因此要加大力度推广无公害养殖, 建议养殖户降低养殖密度, 减少寄生虫病的发病率, 提高水产品的品质。

摘要:小瓜虫病引起的并发综合症由于治疗困难、危害严重, 对草鱼的危害非常大。笔者就一例草鱼小瓜虫病的现场调查和治疗, 讨论了草鱼小瓜虫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 为草鱼小瓜虫病的防治提供借鉴。

关键词:草鱼,小瓜虫病,防治技术

参考文献

[1]陈达丽.长吻鮠幼鱼小瓜虫病的组织学观察[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4, 29 (2) :278-281

[2]陈熙春.槟榔防治小瓜虫病初报[J].科学养鱼.2006 (1) :52

并发症出血的防治 篇8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来我院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的肾结石患者182例。按照是否采取出血防治措施, 将182例患者分成两组:A组84例患者 (2013年1月~2014年6月) 、B组98例患者 (2014年7月~2016年6月) 。其中, A组男47例, 女37例;年龄为23~74岁, 平均年龄 (45.36±2.64) 岁;单侧肾结石者45例;双肾多发结石者39例;合并尿路感染者13例, 高血压者4例。B组男53例, 女45例;年龄22~73岁, 平均年龄 (45.12±2.41) 岁;单侧肾结石者51例;双肾多发结石者47例;合并尿路感染者16例, 高血压者6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研究所选病例都采取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1], 详细如下:俯卧位, 并将患侧腰部适当垫高。B超引导下, 于骶脊肌外侧以及十二肋下做穿刺, 然后再取1%利多卡因适量对患者实施局部浸润麻醉。选用18G穿刺针并将其规范化的穿刺于病灶部位的积水肾盂/盏中。待明确穿刺针处于肾集合系统中后, 规范化的置入导丝, 并利用F10~F20筋膜扩张器进行扩张。按要求留置F20薄皮鞘, 构建取石通道。经通道将肾镜小心置入肾集合系统中, 然后再利用钬激光 (爱科凯伦) 对结石进行粉碎。注:利用钬激光机前, 应先对其运行参数进行调节, 即:功率, 60W;脉冲频率, 15~20次/min。待结石粉碎后, 用灌注泵进行冲洗, 以将碎石充分排出患者体外。术后, 留置硅胶肾造瘘管、输尿管, 并行基础治疗, 即:补液;抗炎。若有结石残留, 可于术后第3~5d内对患者实施经瘘管通道碎石治疗[2,3]。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综合分析, t检验标准;计数χ²检验,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出血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经统计, A组出血不良事件发生者2 9例, 所占百分比为3 4.5 2%。其中, 经皮肾镜穿刺出血者4例 (1 3.7 9%) ;碎石、取石过程中出血者1 6例 (55.17%) ;术后迟发性出血者9例 (21.03%) 。B组出血不良事件发生者共17例, 所占百分比为17.35%, 经皮肾镜穿刺出血者2例 (11.76%) ;碎石、取石过程中出血者9例 (52.94%) ;术后迟发性出血者6例 (2 0.6 9%) 。比较后发现, A组的出血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2.2 出血诱发因素的分析

综合分析后发现,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并发出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即: (1) 手术操作方面。如:手术医师的操作不是特别熟练;盲目多针穿刺;术中盲目操作;手术视野不清;操作不当引发肾实质裂伤; (2) 患者自身方面。患者合并有如下疾病:尿路感染;慢性肾病;贫血;先天性肾脏疾病;有开放手术史。本次研究, A组中因尿路感染导致出血的病例有3例, B组有4例; (3) 迟发性出血的诱因主要有2个, 分别是:动静脉瘘形成;动脉瘤。A组9例迟发性出血患者中, 有5例的诱因为动静脉瘘形成, 余下4例为动脉瘤;B组6例迟发性出血患者中, 因动静脉瘘形成所致者有4例, 因动脉瘤所致者有2例。

3 讨论

经皮肾镜取石术, 就是在腰部建立一条从皮肤到肾脏的通道, 通过这个通道把肾镜插入肾脏, 利用激光、超声等碎石工具, 把肾结石击碎取出。就是所谓的“打孔取石”。英文简写为PCNL。经皮肾镜取石术是肾结石治疗的现代微创技术,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985年率先在国内开展此项技术, 现在每年进行数百例手术, 基本上已经淘汰了开放手术取石。与开放手术相比, 经皮肾镜取石术具有损伤小、痛苦轻、取石彻底、恢复快等优点。腰部的切口通常小于1cm, 因为不切开肌肉, 因此不但不影响美观, 而且手术后对劳动力几乎没有影响。手术后通常2~3天就出院了。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并发出血的致病因素较多, 主要有:动脉瘤;操作不恰当;手术视野不清晰;动静脉瘘形成。此外, 有资料显示[4], 合并症同样也是患者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过程中并发出血的一大诱因, 最常见的有:尿路感染;凝血功能障碍;糖尿病;肾脏解剖异常。但不论是因哪种因素导致的出血, 都将会严重损伤患者的身心健康, 使其病情加重, 影响预后。我们应针对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并发出血的诱因, 对其加以详细的剖析, 然后再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以降低出血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5]。此外, 针对已经有出血征象的患者, 还应结合其实际情况, 选取最佳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 以进一步提高止血效果, 帮助患者改善预后[6]。目前, 临床上较常使用到的出血治疗手段有以下4种:保守治疗;介入栓塞治疗[7];压迫止血法[8];开放手术止血法。以上4种止血法各有各的优势, 且其适应证也不同。

本次研究, A组出血者2 9例, B组1 7例。A组明显多于B组。两组对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可见, 在肾结石患者手术治疗的过程中, 对其辅以相应的出血防治措施, 可降低出血不良事件发生率, 有助于患者病情的良好控制[9,10]。

参考文献

[1]陈永绛, 吕秀武.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并发大出血的防治体会[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1, 17 (24) :3036-3039.

[2]曹水原, 曾隆桂, 陈振业, 等.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并发严重出血原因分析及防治方法[J].吉林医学, 2014, (13) :2895-2896.

[3]李外英.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出血原因与防治[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 (31) :46-48.

[4]虞锋波, 张鹤鹏, 俞斌, 等.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出血原因及防治[J].浙江创伤外科, 2014, 21 (3) :420-421.

[5]肖伟.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手术并发症及防治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24) :94, 96.

[6]霍伟棠, 罗丽, 肖龙明, 等.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大出血的原因及其治疗对策探讨[J].海南医学, 2013, 24 (14) :2115-2117.

[7]谭文.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后大出血的临床分析及防治对策[J].当代医学, 2015, 22 (20) :52-52, 53.

[8]郝子朋, 李新, 张步振, 等.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大出血临床分析及对策研究[J].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5, 24 (2) :126-129.

[9]刘昕.经皮肾镜术中出血的防治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 (13) :86-87.

并发症出血的防治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156例重型肝炎患者, 其中男性104例, 女性52例;年龄34~72岁, 平均58.7岁。对照组78例患者无一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症状, 观察组78例均合并该症状, 其中47例合并门静脉高压, 31例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的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针对合并症患者, 我院及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方法为:首先, 积极止血, 选取1 500U凝血酶, 与40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混合, 口服。并将10mg去甲肾上腺素溶于200mL上述溶液, 口服。肌内注射巴曲酶, 1.5KU/次, 1次/d[2]。其次, 应用药物降低门静脉压梯度, 首次治疗时, 选取10U垂体后叶素与50mL葡萄糖溶液混合, 进行慢速静脉注射。然后改为静脉滴注, 速度控制在0.4U/min左右。护理人员积极进行心理疏导, 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 协助其保持平和的心态, 避免过分紧张再次诱发出血。同时, 保证患者得到充分休息, 必要时进行输血与补液治疗。针对3例躁动不安的病人, 应用适量安定。针对无合并症患者, 则积极防感染, 并尽量避免应用抗血小板凝集类药物。针对12例严重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 进行静脉结扎, 并应用血管扩张药、胃黏膜保护剂、受体阻滞剂等, 防控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针对27例合并轻度凝血障碍的患者, 定时输血, 补充血浆、血小板与凝血酶原复合物等[3]。研究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比在饮食、饮酒、情绪紧张度、用药等方面的区别, 并观察在上述治疗结束后, 观察组患者合并症状有否消除, 对照组有否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中出现情绪过分紧张、不当饮食、不规范治疗的患者数均低于观察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共49例应用H+抑制剂, 观察组共21例,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共出现23例感染, 观察组45例感染,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出血症状得到有效控制, 对照组无一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具体数据见表1。

(n)

3 讨论

临床中, 肝炎属于常见的一类疾病, 患者由于肝细胞受损, 导致肝功能出现障碍, 由此表现出一系列相关症状。常见临床表现包括容易疲倦、食欲不佳、消化系统机能减退等。一般情况下, 常见的致病原因包括病毒、不当用药等, 此外, 不良生活习惯尤其是过分饮酒, 与肝炎发病也有着很显然的联系。临床实践发现, 重型肝炎的发病率并不高, 然而其危害性极大。如果没能及时进行对症治疗, 则合并严重并发疾病的概率很高, 死亡率也随之飙升[4]。重型肝炎患者易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分析其发生机理, 有可能是患者发作肝炎时, 肝功能出现障碍, 无法正常处理组织胺, 导致机体过多分泌胃酸, 引发消化道症状, 导致出血。如果药物治疗止血效果不佳, 针对食管胃底静脉出血的患者, 可以考虑采取气囊压迫的方法进行止血。此外, 也可以进行内镜手术, 结扎破裂静脉[5]。

在防治时, 护理人员需提供密切干预, 致力于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增进患者对于治疗的信心以及对医务人员的好感, 维护其积极心态, 避免情绪过大波动。同时, 提供积极的饮食指导, 饮酒患者需戒酒, 少量多餐, 保证摄入充分营养, 适当控制蛋白质与糖类的摄入量, 并杜绝油炸、辛辣等刺激性过大的食物。本文研究得出结论:重型肝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诱因包括饮酒、饮食不当、感染以及情绪过分紧张。必要的预防措施包括杜绝抗血小板凝集类药物, 同时针对患者体征进行对症治疗。治疗措施为降低门静脉压、及时止血、心理疏导、输血与补液等。

摘要:目的:分析重型肝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机制, 探究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方法:选取156例重型肝炎患者, 依据其是否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78例, 探究该合并症状的出现原因。结果:对照组中出现情绪过分紧张、不当饮食、不规范治疗的患者数均低于观察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共49例应用H+抑制剂, 观察组共21例,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共出现23例感染, 观察组共45例,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经过积极的预防与治疗, 观察组患者的出血症状得到有效控制, 对照组无一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结论:重型肝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诱因包括饮酒、饮食不当、感染以及情绪过分紧张;必要的预防措施包括杜绝抗血小板凝集类药物, 并针对患者体征及时对症治疗;治疗措施为降低门静脉压、及时止血、心理疏导、输血与补液等。

关键词:重型肝炎,上消化道出血,诱发因素

参考文献

[1]梁晓岳, 唐锡尔, 胡耀仁, 等.重型肝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诱因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10 (4) :108-112.

[2]陈幼明.重型肝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机制及防治体会[J].新医学, 2009 (13) :121-126.

[3]齐承义, 印永宏, 张成义, 等.119例重型肝炎临床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2010 (31) :154-157.

[4]KAZUHIKO ONODERA MD, HIROMI SAKATA MD, MO-TOKI YONEKAWA MD, et al.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at pres-ent and in the future[J].Journal of Artificial Organs, 2009, 14 (21) :276-281.

脑出血并发症的治疗 篇10

1.1 一些作者认为发现消化道出血后, 就不能再由胃进食物, 鼻饲也

应停止, 这是不恰当的, 带有残渣的食物, 固然可以引起再出血, 但只要肠鸣音仍然存在, 由鼻饲给一些流质饮食 (如冰牛奶) , 既可减少出血, 又可进入一些营养物质, 对患者有利。

1.2 早期抽出胃液测定pH值, 女口胃酸增高, 可用硷性溶液洗胃, 以降低胃酸。

1.3 胃内注入冰水肾上腺素溶液, 但血压很高则不用肾上腺素。

1.4 鼻饲云南白药, 每次0.4~0.5g, 每日3~4次。

1.5 组织胺H2受体阻断剂甲氰咪胍 (cimetidine) :

最先广泛应用于临床, 其分子结构与组织胺相似, 对H2受体产生竞争性抑制作用, 从而抑制胃酸分泌, 治疗消化道出血, 且对各种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增多也有明显抑制作用, 鼻饲每次0.2g, 每日3~4次, 静脉滴注每次0.8~1.2g雷尼替丁 (Ranitidine) :是继甲氰咪胍之后又一新型H2受体阻断剂, 对壁细胞受体的作用和特异性更强, 鼻饲每次150mg, 每日2次或每次0.3g稀释于5%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法莫替丁 (Famotidine) :对胃酸分泌的抑制作用比甲氰咪胍大100倍, 比雷尼替丁大7倍, 作用时间也较长, 鼻饲每次20mg, 每日2次可每次10~20mg稀释于5%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入。

1.6 对严重胃出血可用洛塞克 (Losec) 每次20mg, 每日3次或5%孟氏液 (Monsell) 每次20mL, 必要时用一次。

有人应用5%孟氏液20m经胃镜局部喷洒, 100%即刻有效。

1.7 发现消化道出血, 应立即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以免继续出血。

1.8 对因消化道出血而血压降低的患者, 当然要补液, 尤其是胶体溶液, 如白蛋白, 出血严重要立即输血以维持必要的循环血容量。

1.9 内科治疗仍继续出血, 必要时可行胃次全切除术加迷走神经切断术, 但对严重脑出血患者施行胃部手术要非常慎重。

2 肺部并发症

2.1 对有吞咽困难和意识障碍的患者

不应过早进水进食, 病后3~5d, 仍处于上述状态者应给鼻饲, 以防饮食进入气管, 鼻饲前充分吸痰, 鼻饲后短时间内尽量不吸痰, 以免引起呕吐, 鼻饲饮食要少食多餐。有胃液反流或呕吐频繁者, 暂不进食。

2.2 加强口腔和呼吸道护理

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和呕吐物, 当病情稍稳定后要注意翻身, 可采取半翻身位, 每4~6h一次。

2.3 要应用适当抗生素控制肺部感染

脑出血并发的严重肺部感染大多为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 少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根据上述情况选用抗生素;应多次做痰培养和药敏试验, 选用针对性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应选用有效而毒性低的药物。

2.4 对肺水肿可用酒精蒸气吸入

将氧气通过50%~70%酒精吸入, 可减低泡沫表面张力。消除泡沫, 改善肺水肿, 每次吸入15min, 间歇15min后症状不改善可以再次吸入。有心动过速和心律不齐的患者, 可用西地兰0.4mg加50%葡萄糖40mL静脉注射。还可用速尿40mg和50%葡萄糖40ml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 必要时可用氨茶碱0.25g加50%葡萄糖40mL静脉注射。

2.5 积极治疗原发病, 控制脑水肿

用20%甘露醇125~250mL静脉注射或快速静脉滴入, 每日4~6次。血肿大或有梗阻性脑积水者可行血肿穿刺抽血、或脑室引流, 有条件者行血肿清除术, 减轻脑水肿和颅内占位效应, 减轻和缓解脑—内脏综合征, 争取意识障碍迅速恢复, 以利肺水肿的治疗。

2.6 保持呼吸道通畅

缺氧症状明显者应高流量吸氧, 如果没有缺氧症状, 多插一根管子会影响鼻腔通畅, 而且氧分压的增高, 也是引起脑血流量减低的因素。当然, 缺氧可以引起一连串脑的改变, 通气功能不全时, 如能及时给予插管加压给氧, 也可使脑水肿得到暂时的缓解, 为进一步处理准备条件。

2.7 关于呼吸兴奋剂的作用

当呼吸中枢有可逆性病变时, 可改善呼吸机能, 如应用得当, 可以起到打断恶性循环, 改善整个病情的作用, 如山梗菜碱 (洛贝林, 3~6mg/次, 静脉注射) , 尼可刹米 (可拉明, 0.375g/次, 静脉注射) 。这些药物除了刺激颈动脉窦的化学感受器或呼吸中枢外, 对心血管系统也有一定的兴奋作用, 可以使处于抑制状态的呼吸中枢恢复功能。但对脑疝引起的呼吸衰竭, 仍以脱水药物和控制脑水肿为主, 呼吸兴奋剂不会有明显的作用。

2.8 关于气管切开的问题

脑出血伴有严重的肺部感染, 痰多且稠不易排出, 体温持续升高, 意识障碍在短期不能恢复, 积极抗感染等治疗无效, 或者是准备进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 可考虑作气管切开。气管切开有下述优点: (1) 减轻呼吸困难; (2) 减少肺内死腔, 给腔内气体交换创造有利条件; (3) 便于吸痰, 保证呼吸道通畅, 有利于控制肺部感染; (4) 减低颅内压、因下呼吸道阻塞而呼吸因难则更加用力呼吸, 这样就增加了胸腔内的静脉压, 直接影响颅内的静脉回流, 其结果会使颅内压更高, 呼吸道的通畅对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有利。有学者认为脑出血患者只要发现呼吸道欠通畅, 又无特殊禁忌证, 应行气管切开术, 这样能改善预后, 因气管切开后吸出大量分泌物, 呼吸情况会明显好转, 血压也会稳定, 患者情况会得到好转。气管切开仅仅是针对肺部并发症进行治疗, 并不解决脑出血本身问题, 在手术过程中会引起患者躁动, 以及搬动患者都可能引起再出血的危险, 气管切开手术过程少数患者还可引起反射性心跳骤停。气管切开后, 直接向气管操作增多, 又增加新的并发感染的可能性。因此, 严格的气管切开后护理非常重要, 如果在这方面不能切实保证, 贸然气管切开会带来同样的严重后果。气管切开的利弊、目的性和危险性, 一定要向家属交待清楚, 得到家属同意后, 才能进行气管切开术。

3 心脏并发症

3.1 β受体阻滞剂

动物试验及临床均已证实, β受体阻滞剂能使急性心肌梗死的梗死面积减少10%~15%, 因其能确切地降低心肌氧耗。急性心肌梗死时β受体阻滞剂的禁忌证:包括 (1) 有I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或P-R间期为>0.24%秒; (2) 患者肺野1/4以上有湿性或哮鸣音。严格些, 只要有及哮鸣音者均不应用; (3) 有其他隐匿性心功能不全者; (4) 肺楔压 (PWP) >22mmHg; (5) 心率>50次/分; (6) 收缩压低于95mmHg者。除在上述情况下禁用外, 其他情况均可应用, 常用剂量及用法:心得安口服每次10mg, 每日3~4次或美多心安每次25~50mg, 每日3~4次或氨酰心安每次12.5~25mg, 每日1—2次。

3.2 钙离子拮抗剂

硝苯吡啶的作用机制有: (1) 抑制钙离子进入心肌细胞, 并在线粒体内聚集, 从而保护缺血心肌, 减少缺血心肌坏死; (2) 有强烈的扩张冠状动脉作用, 增加缺血区的侧支循环, 有良好的血流再分布作用; (3) 扩张周围血管, 降低心脏的负荷, 提高心脏指数; (4) 降低血小板聚集, 降低高凝状态; (5) 降低心肌耗氧。用法:硝苯吡啶每次10mg, 每日3次。

3.3 1%利多卡因10mL颈交感神经节封闭, 对心律不齐有效。

3.4 极化液疗法与护能治疗

此疗法可能有以下效应: (1) 减轻缺血心肌局部细胞外高钾, 从而减少局部心肌释放儿茶酚胺; (2) 促进细胞外钾内流, 调整细胞内钾浓度, 稳定心肌细胞膜的静息膜电位; (3) 供能、储能, 改善心肌代谢, 提高缺血心肌的能量储存; (4) 保持静脉通道。方法:极化液+能量合剂:10%葡萄糖500mL, 加50%葡萄糖80mL, 加胰岛素12位加10%氯化钾15m L, 静脉滴注, 每日1次。其他还可加ATP40mg及辅酶A100单位。

上一篇:小学数学复习课堂教学下一篇:见习管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