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

2024-05-13

管理学原理(精选十篇)

管理学原理 篇1

《周易古经》将爻分为“--”和“—”两种。《周易大传》将“--”定为阴爻, “—”定为阳爻, 将卦分成阴卦和阳卦, 并提出了“一阴一阳之谓道”, 这一哲学命题, 将阴阳概念上升为最高范畴。

阴阳指阳光的向背, 向日为阳, 背日为阴, 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 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 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等。后指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阴阳学说认为, 宇宙的基本规律就是阴阳的对立和消长, 即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 世界本身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

二、阴阳管理

阴阳管理指运用阴阳理论于管理活动之中, 通过辩证处理管理活动中的各种对立要素而实现管理目标。

1. 阴阳管理的内涵特征。

主要包括: (1) 管理系统由阴阳二方面的要素相互作用而发展、扩张和变化; (2) 管理系统的大小、快慢、高低、强弱、内外、盈亏、盛衰等都为阴阳之表征; (3) 管理活动有正反两方面, 阴阳就代表管理活动中两种相互对立和相互消长的力量; (4) 阴阳两种力量的对立和消长为管理活动所固有; (5) 管理活动是一个系统, 一个整体, 管理活动的结果就是阴阳两种力量对立统一的结果; (6) 管理世界变化无穷, 根本在于阴和阳的对立统一之矛盾运动; (7) 阴和阳代表管理活动中相互对立又相互关联的物质属性, 一般而言, 凡是剧烈变化的、外向的、增长的、昌盛的等都属于管理之阳;相对静止的、稳定的、下降的、减少的、衰退的等都属于管理之阴; (8) 任何管理系统或管理活动, 都可用阴阳来区分, 但其属性必须是相互关联的系统, 或是一个对象的两个方面, 才具有实际意义; (9) 管理中的阴阳属性, 不是绝对的, 而是相对的, 一方面, 一定条件下, 阴阳可相互发展, 另一方面, 阴阳具有无限可分性。

2. 阴阳管理的关系。

阴阳管理的关系主要包括管理活动中阴阳的对立制约, 互根互用, 消长平衡、相互转化等, 阴和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不是孤立的、静止不变的, 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反相成的。

(1) 阴阳管理的对立制约。主指管理活动中阴阳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统一是对立的结果, 是一个动态平衡, 对立是二者之间相向的一面, 统一是两者之间相成的一面, 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 没有相向就没有相成, 阴阳的相互对立主要表现为两者之间的相互制约, 相互消长, 阴阳相互制约的过程, 就是相互消长的过程, 没有消长, 就没有制约, 如, 管理战略目标的大与小就是相互对立, 相互统一的, 即相互消长, 相互制约。 (2) 阴阳管理的互根互用。指管理活动中阴和阳是对立、统一的, 两者既相互对立, 又相互依存, 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单独存在;阴阳管理又各互为其根, 阳根于阴, 阴根于阳, 无阳则阴无以生, 无阴则阳无以化, 这就是管理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管理的互根互用, 不仅体现于管理的系统结构之中, 如计划系统、生产系统、营销系统等阴阳要素的互根互用, 也体现于管理系统的各个功能之中, 如计划的执行、生产的组织、营销的竞争等阴阳要素的互根互用;管理活动中, 阳依赖于阴而存在, 阴也依赖于阳而存在;没有阴也就无以言阳, 没有阳亦无以言阴, 如效益的高低, 高效益依低效益而存在, 低效益依高效益而存在, 没有低效无以言高效, 没有高效也无以言低效;管理活动中, 阴阳转化互为根据, 在一定条件下各自超着管理的相反方面转化, 如高效益与低效益相互转化; (3) 阴阳管理的消长平衡。指管理活动中, 阴和阳的平衡不是静止的和绝对的平衡, 而是在一定限度、一定时间内在“阴消阳长”、“阳消阴长”之中保持着相对的平衡。如, 从产品的市场价格变化来看, 从跌至涨至高, 就是“阴消阳长”的过程;由高至跌至低, 就是“阳消阴长”的过程。管理活动中, 阴阳的消长平衡, 不是绝对的、静止的平衡状态, 而是相对的, 动态的平衡, 如果破坏了阴阳的相对平衡, 形成阴或阳的偏盛或偏衰, 导致阴阳之消长失调, 对管理系统的运行而言, 就会产生问题或危机。 (4) 阴阳管理的相互转化。指管理活动中, 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向其相向的方向转化, 即阴可以转化为阳, 阳也可以转化为阴, 阴阳转化一般都表现为“物极必反”阶段, 即量变到质变阶段, 如股市的涨跌过程就是一个相互转化的过程, 涨极生跌, 跌极生涨, 涨之极点就是跌的起点, 跌之极点就是涨的起点, 管理活动中, 阴阳双方相互转化的作用, 就是因为对立双方互相包含着其对立面的因素, 如某新产品开发成功之时就已包含着遭遇淘汰的因素, 当该产品遭遇淘汰之时, 也孕育着别的新产品开发成功的因素。

三、阴阳管理原理的应用

运用阴阳管理原理, 说明管理的组织结构, 运行功能、问题的发生发展规律, 并对管理活动进行判断和控制。

1. 说明管理的结构系统。

按阴阳的对立统一, 管理的结构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 系统内部充满着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即一切管理结构系统, 既有机联系, 又可划分为相互对立的阴阳两部分。具体而言, 管理结构系统的阴阳属性就大体部位而言, 上部为阳, 下部为阴;外部为阳, 内部阴, 即系统上下、内外、表里、前后等各部分之间, 以及各子系统内部各要素, 无不包含着阴阳的对立统一, 如, 企业人事、营销、财务、生产、劳动、经营、组织、决策、战略等系统的阴阳属性如下: (1) 人事管理的阴阳属性。可划分为:奖金的多与少, 工作条件的好与差、表扬与处罚、上班与休息、工资的高与低, 个体和群体, 个人与集体, 个人和团队, 道德的好与坏, 积极与怠慢, 权力的大与小, 职责的大与小, 制度的严与松, 激励的奖与惩, 标准的高与低, 员工的优点与缺点, 团队的优势和劣势, 贡献大与贡献小, 职位的升与降, 能力的高与低, 生产水平的高与低, 观念的创新与保守, 求知欲的高与低, 适应环境能力的高与低, 人才的多与少, 员工素质的高与低, 沟通能力的强与弱, 上级与下级等等。 (2) 营销管理的阴阳属性。可划分为:应变能力的强与弱, 市场占有率的高与低, 产业调整的快与慢, 产品库存的高与低, 产品价格的涨与跌, 经营目标的高与低, 销售收入的增与减, 竞争能力的强与弱, 销售范围的大与小, 策略的适当与不适当, 销售费用的高与低, 销售技巧的高与低, 竞争对手的强与弱, 付款期限的长与短, 市场划分的细与粗, 分销渠道的多与少, 市场增长率的高与低, 购买力的强与弱, 产业生产周期的长与短等等。 (3) 财务管理的阴阳属性, 可划分为:可变成本与固定成本, 资金流入与流出, 盈利与亏损, 财务预算与决算, 盈亏增加与减少, 负债多与少, 股东收益高与低, 股市涨与跌, 应收款与应付款, 利息的高与低, 利率的高与低, 现金流量大与小, 库存大与小, 短期贷款与长期贷款, 折旧的快与慢, 销售费用高与低, 成本高与低, 通贷膨胀与紧缩, 工资的增与减, 经营效益好与坏, 融资能力大与小, 自有资金充足与否, 偿还能力大与小, 市场价格涨与跌, 投资方案的可行与不可行, 财务控制能力的高与低, 流动资金运用的快与慢等等。 (4) 生产管理的阴阳属性。可分划为:生产目标的高与低, 生产方案的合理与不合理, 生产组织水平的高与低, 生产人员的多与少, 生产效率的高与低, 生产纪律的严与松, 产品品质的高与低, 资源综合利用率的高与低, 能源消耗高与低, 产品品种的多与少, 管理能力的高与低, 流程的长与短, 生产的连续性与间断性, 生产标准的先进与落后, 布局的合理与不合理, 生产规模的经济与不经济, 交货迅速与迟缓, 计划的强与弱, 人员调配合理与不合理, 员工整体面貌的好与差, 产品的成长期与衰退期, 新产品开发的快与慢, 试销结果良好与欠佳等等。 (5) 劳动管理的阴阳属性。可划分为:职工积极性的高与低, 劳动过程协凋与不协调, 职工责任感强与弱, 劳动积极性的激发与抑制, 劳动标准的高与低, 劳动中的主动与被动, 职工自豪感的强与弱, 经济报酬的高与低;产业水平的高与低, 奖金的多与少,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 生产力水平的高与低, 贡献的大与小, 重视人才与轻视人才, 知识资本的多与少, 效能高与低, 创造力的大与小, 技术革新的快与慢, 合理化建议的多与少, 士气的高与低, 奉献精神的强与弱, 员工福利的高与低, 薪资的高与低, 激励作用的大与小, 职责的大与小, 产业技术人员多与少等等。 (6) 经营管理的阴阳属性。可划分为, 竞争态势的好与坏, 外部环境的好与差, 产品周期的长与短, 服务差异的大与小, 经营成本的高与低, 经营流程的长与短, 预期商务结果的好与坏, 复杂状态管理的强与弱, 定货量的高与低, 总销量的大与小, 交货速度的快与慢, 产品价值的高与低, 服务质量标准的高与低, 长期经营与短期经营, 订单的多与少, 市场的稳定与波动等等。 (7) 组织管理的阴阳属性。可划分为组织的大与小, 团队精神的强与弱, 组织功能的强与弱, 纠偏能力的大与小, 职能设定的多与少, 规范运行的好与差, 集体合力的大与小, 文化观念的强与弱, 开拓创新能力的大与小, 组织模式的先进与落后, 组织规模的精与简, 组织目标的高与低,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组织的优势与劣势, 沟通能力的高与低, 组织集权与分权, 劳动分工的粗与细, 授权的多与少, 责任的大与小, 管理幅度的大与小, 管理层次的多与少等等。 (8) 决策管理的阴阳属性。可划分为:决策方法的正确与错误, 决策的主动与被动, 决策效率的高与低, 决策效果的好与坏, 决策方案的可行与不可行, 限制条件的多与少, 综合评价的好与坏, 长远决策与短期决策, 程序性决策与非程序性决策, 确定型决策与非确定型决策, 因素的可控与不可控, 概率的大与小, 决策的硬技术与软技术, 盈利点的高与低, 决策的理智与非理智, 满意度的大与小, 决策能力的高与低, 决策程序的正确与错误, 应变能力的大与小等等。 (9) 战略管理的阴阳属性。可划分为:广义的战略与狭义的战略, 战略的计划与实施, 战略目标的高与低, 核心战略的清晰与模糊, 战略指导能力的强与弱, 战略理论与实践, 战略实施的有效与无效, 战略控制力的大与小, 发展的快与慢, 产业结构的优与劣, 发展规模的经济与不经济, 竞争强度的大与小, 总成本高与低, 技术进步的快与慢, 战略任务的大与小, 市场发展的乐观与悲观, 价值趋势的涨与跌, 股市的牛与熊, 政策环境的宽松与收紧等等。

2. 说明管理的运行功能。

按阴阳对立统一的观点, 管理活动的正常开展, 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着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的结果。就性能与装置而言, 性能属阳, 装置属阴, 装置与性能的关系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性能是以装置为基础的, 没有装置的运行就不会产生加工生产性能, 加工生产性能又不断促进装置的更新改造, 即管理的运行功能与装置设备的关系, 就是阴阳相互依存, 相互消长的关系, 如果阴阳不能相互为用而分离, 管理活动的进程也就会停止, 企业也将进入停产倒闭的境地。

3. 说明管理问题的生成。

管理系统的内外、表里、上下各部分之间, 以及系统的设备与设备, 性能与性能、性能与设备之间, 必须保持阴阳协调关系, 以维持正常运行。因此, 管理活动中阴阳的相对协调是企业稳健发展的关键, 问题的产生及其形成过程, 则是因某种原因而使阴阳失调所致。管理活动中阴阳是互根互用的, 又是互为消长的, 阴阳失调就会导致阴阳的偏盛偏衰而发生问题, 这也说明, 不论管理系统的问题有多严重、复杂, 都不外乎阴阳的偏胜偏衰。 (1) 阴阳偏胜。即管理活动中的阴胜、阳胜, 即阴或阳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引起的问题或危机, 如, 市场价格过高, 必然导致生产过剩, 此属阳胜;若市场价格过低, 必然导致生产不足, 此属阴胜。 (2) 阴阳偏衰。管理活动中阴虚、阳虚, 即阴或阳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发生的问题。如, 流动资金不足, 必须导致产量下降, 此属阳虚;处罚力度不够, 必然导致资源消耗上升, 此属阴虚。由此可见, 尽管管理问题错综复杂, 但均可用阴阳失调偏胜偏衰来概括说明, 即阳胜则增, 阴胜则减, 阳虚则减, 阴虚则增, 这是一条阴阳发展的总原则。另, 阳损及阴, 阴损及阳, 阴阳俱损。如员工工资过低, 必然导致生产成本上升, 此属阳损及阴;员工的酬资过低, 必然降低生产效率, 此属阴损及阳。 (3) 阴阳转化, 指管理活动阴阳失调而出现各种问题, 在一定条件下, 各自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即过减则增, 过增则减。如, 市场价格过低, 导致企业破产, 市场供应不足, 必然引起市场价格上涨;市场价格过高, 导致企业盲目生产, 市场供应过剩, 必然引起市场价格下跌。

4. 用于管理问题诊断。

管理活动中, 发生各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阴阳失调, 即任何管理问题, 尽管其现象错综复杂, 变化万端, 但均可用阴或阳的关系加以分析判断, 在具体运用过程中, 关键还是正确区分阴阳, 即快、慢;外部、内部;增、减;涨、跌;高、低;大、小等各项管理方面的技术经济指标。总之, 无论观察、听辩、询问、调查等, 都应以分别阴阳为首要任务, 只有掌握住阴阳的属性, 才能正确区分问题的性质。

5. 用于问题控制。

管理活动中的各种问题, 关键是解决阴阳失调, 即控制原则是调整阴阳, 补其不足, 泻其有余, 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即阳盛者泻热, 如产品品种过多, 就要优化产品结构;阴盛者祛寒, 产品品种过少就要加速新产品开发步伐;阳虚者扶阳, 如技术水平落后就要增加技术创新投入;阴虚者补阴, 如技术水平低就要强化在岗培训力度, 从而使管理活动中阴阳偏胜偏衰的异常现象, 复归于平衡协调的正常状态。在具体运用过程中, 制定选择有效控制方案很重要, 首先要区分阴阳属性, 其次分析问题的性质即阳盛、阴盛、阳虚、阴虚, 再次, 有针对性地制定多种控制方案, 并正确选择, 及时予以实施、反馈、调整, 以纠正管理系统的失调状态, 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里需要指出, 由于受到历史的限制, 阴阳管理方法还有相当的局限性。我们在研究管理活动规律时, 不能仅停留于阴、阳管理的抽象概念, 而应从管理实际出发, 结合现代管理理论, 辨证论治。

摘要:将易经之阴阳理论与管理进行对接研究, 对构建管理易学, 加快现代易学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依据易经阴阳理论, 定义了阴阳管理概念, 分析了其内涵特征, 提出了阴阳管理方法, 探索了阴阳管理原理的应用问题。

关键词:易经,阴阳管理,原理

参考文献

[1]朱熹注, 李剑雄标点.周易[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

[2]杨维增, 何洁冰.周易基础[M].北京:花城出版社, 1996.

[3]马中.中国哲人的大思路[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5.

[4]印会河, 张伯衲.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

[5]王在华.现代易学[Z].甘出准016字总0177号[2005]031号.

[6]王在华.易经新传:第2版[M].香港:世界文明出版社, 2006.

[7]王在华.现代易学概论[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06, (5) .

[8]王在华.金川易传[Z].甘出准016字总0205号[2007]066号.

[9]王在华, 著.世界易经学会, 国际易学研究院, 涪陵易经学会编.王在华现代易学研究文集[Z].甘出准字016号总0214号[2009]074号.

[10]王在华.世界易经学会, 国际易经研究院, 涪陵易经学会编.王氏易学[Z].甘出准字016号总0216号[2010]003号.

管理学原理 篇2

第一章 管理的历史发展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生活或者说集体生活,就有了管理的时间和经验总结。管理经验、管理思想的历史和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

第一节 古典管理理论

一、早期的管理思想:早期经验奠定认识基础,商业奠定制度背景,科学提供

方法论基础,工业革命提出现实需要

二、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

动生产率,胡萝卜(掌握标准化得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及其和材料,在标准化的工作环境中进行操作)+大棒(采用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实行例外原则。适合管理经济人

三、法约尔的管理职能及一般管理理论:《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把经营活

动和管理活动分开。

(一)六种经营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和管理活动

五种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二)14条管理原则

四、马克思.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官僚制”,制度化管理

(一)权威的基础:在人类组织管理历史上,由于管理所依托的基本手段不同,曾经有不同类型的权威关系和相应的管理方式。早期组织中多依靠个人的权威,以传统的权威和“神授”的超凡权威为基本的控制手段。马克思韦伯之处,组织管理过程中依赖的基本权威将由个人转向“法理”,以理性的、正式规定的制度规范为权威中心实施管理。

(二)官僚制的特征:权利责任规范制度化,等级化,技术资格,服从制度,权利限制,管理者忠于职业。

(三)官僚制的优越性:个人与权力相分离,体现了理性精神和合理化精神,适合工业革命以来大型企业组织的需要。

阴阳五行管理原理 篇3

阴阳五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要概念,五千年的文化史也是五千年相生相克思想的优胜逆转。阴阳五行管理其实是所有管理的根本,如何运用好阴阳五行管理,是一个企业及优秀企业家把握的方向,也是做大做强企业的本能要求。

管理的核心问题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如何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其二是如何对员工的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与约束,所以管理工作实质上是激励与约束问题。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的基本内核是,阴阳强调对立统一,五行强调相生相克。阴阳对立统一是一种和谐状态,相生相克的思想应用到管理工作中,相生就是相互激励与支持,相克就是相互监督与约束。所以,理解了阴阳五行思想的本质就掌握了现代管理的要领。

一、阴阳五行概述

阴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思想构成了传统哲学的基本思维范式。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就是宇宙的法则,自然的规律。天道阴与阳,地道柔与刚,人道仁与义,对立统一的思维模式是中国人认识与解释世界的基本方法论。中国人从来重视和谐,追求和谐,和谐就是阴阳、刚柔、仁义的对立与统一。和谐包含了自然的和谐、人类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等,天地人三才和谐的系统观在今天看来具有普适性。

阴阳思想还说明了事物属性的两面性,即任何事物都是阴阳的统一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一方面说明了相互对立事物的统一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同一事物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一般来说,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无形的、明亮的、兴奋的都属于阳性;相对静止的、内敛的、下降的、寒冷的、有形的、晦暗的、抑制的都属于阴。

在阴阳思想的基础上,演化出的五行原理,是中国在世界观与方法论上的一大进步与深化。所谓五行就是通过取象与类比、归纳的方法,把物质世界的构成要素分为五类,认为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五种元素之间的关系是既相生又相克的关系,即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形成了个相互克制的系统;相生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相生的关系也产生了滋生与扶持的循环系统。

五行之间的关系除了相生与相克外,还有反生为克、泄多为克和反克三种。

反生为克的逻辑是,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赖木生,木多火塞;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水赖金生,金多水浊。

泄多为克:金能生水,水多金沉;水能生木,木盛水缩;木能生火,火多木焚;火能生土,土多火灭;土能生金,金多土虚。

反克:金能克木,木坚金缺;木能克土,土重木折;土能克水,水多土荡;水能克火,火烈水干;火能克金,金多火熄。

五行中的每一种元素也具有不同的属性,《尚书洪范》说:“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五行学说是按五行的特性对事物进行归类的,归类方法一是按取象比类法,“取象”是从事物的形态中找出能反映其本质的特征;“比类”是以五行各自的抽象属性为基准,与某种事物的征象相比较,以确定其五行的归属。二是推演归纳法,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行属性,推演归纳其它相关的事物,从而确定这些事物的五行属性。

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谓“法”就是效法、遵循,“道”就是法则、规律。道就是阴阳,一阴一阳之谓道,道由无极衍化阴阳、四象、五行、八卦等,万事万物皆有阴阳和五行。人也有阴阳与五行,如男人属阳,女人属阴,人的五行有内五行与外五行之分等。五行还对应人类文化与社会伦理道德,如仁、义、理、智、信等。

二、阴阳五行组织原理

应用阴阳五行思想进行管理要把握两点,其一,阴阳的本质是对立统一,互动和谐;其二,五行的实质是相互激励与约束。

阴阳的对立统一、互动和谐构成了道,道法自然就要顺势而为,不能逆势而作,这是构建组织机构的基本原则。从现代组织理论角度看,正式组织结构一般都是金字塔式的纵向模式构成,如直线式组织结构、直线职能式结构(图2)、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图3)、矩阵式组织结构等。

从阴阳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如何对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进行监督与约束呢?现代公司制组织结构通过成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形式来进行权力的制衡与约束。

《周易·系辞传上》指出:“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成大业。”下面的太极八卦相生图与公司组织结构有着惊人的相似性(见图4)。

太极相当于公司的董事长,两仪则是助手,四象是公司的中层管理者,八卦则是基层管理者,这俨然就是一个标准的公司组织结构模型图。从权力制衡与约束看,组织结构尽管是自上而下的,但对权力的约束既有平行的制衡,也有自下而上的监督,使高层的管理者不敢懈怠和渎职。

从五行角度分析公司组织结构,关键是在组织内部形成相互激励与约束的机制。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间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之分,只有职能与职责不同而已。相当于公司的职能部门是平行的关系,各部门的分工与职能职责各不一样。从五行原理看,一方面,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首先是“相生”,即相互支持、促进、激励、服务等,如生产部、市场部、财务部等部门之间要相互提供信息和服务。另一方面,部门之间也存在相互监督与约束,如财务部要对公司的生产成本、营销费用、收益等进行预算约束与使用监督,生产部要对营销部采购的原材料、半成品进行监督,市场部则要对生产部生产的产品通过市场来检验,审计部门要对财务部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等。

根据阴阳五行管理原理,阴阳重视的是高层的权力约束与制衡,以防止权力的滥用,五行则是部门之间、以及管理过程的激励与约束。

三、阴阳五行决策原理

现代决策理论认为,决策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而作出决定,是在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决策是现代管理的中心,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西蒙教授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科学决策是在掌握充分的信息资料,选择有效的决策方法的基础上作出的。因此,决策是一个发现或提出问题,收集信息资料,确定目标,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

根据阴阳五行原理进行决策,要把握阴阳的本质是平衡、和谐、对立统一。因此,进行广泛的市场调查研究,掌握市场供求关系等信息资料是非常重要的。如进行市场决策就要了解市场供求关系,供求关系就是对立统一的阴阳体。如果不了解市场需求而作出盲目扩大规模的决定,必将导致供给大于需求,产品积压或只有降价销售。

在人事决策上,不仅要考虑阴阳的平衡与和谐,如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性别平衡,还要重视个性之间的激励与互补。如木型人与水型人的互补性,金型人与木型人的约束性等。

四、阴阳五行控制原理

监督与控制是管理的重要内容,包括对人、财、物、时间、信息,以及管理全过程的生产、营销、物流等的监督与控制。有效的控制需要确定控制目标、控制方法、偏差纠正、总结调整等。控制的方法一般有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与事后控制等。

根据阴阳五行原理,一个和谐的组织实质上是要使组织的内部与外部环境之间达到动态平衡,所以,太极是最完美的宇宙动态平衡模型。太极包含着两仪,两仪就是阴阳,阴阳是两种相反的力量,当相反的力量相互作用达到势均力敌时就实现了平衡,在经济学上称为均衡。单纯的阴或阳都是不平衡或不和谐的,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天地配以阴阳。监督与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当我们采取某项措施时,就要考虑到相反的制衡力量对其行为的影响,并且要建立起对组织及成员活动全过程的监督、控制与约束机制。

五行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是相生,另一方面是相克,从管理学角度理解,相生就是相互之间的激励、帮扶、服务、促进,相克则是监督、制衡、控制、约束等。从这个意义上讲,相生与相克都是管理过程的基本原则。五行的相克关系更多的体现在管理过程中的监督、控制与约束,无论是生产过程的程序控制还是质量控制等都是环环相扣,既相互促进互为因果,又互相监督制衡,形成生克制化的循环系统。要实现有效的监督、控制与约束系统,首先在组织机构设置上就要有制衡力量的存在,使权力的应用在有效的监督与约束框架内。对于过程的控制则是动态的,要根据行为的过程,依据控制的标准、原则与方法实行动态管理,适时监控。高层的控制是权力的制衡,过程的控制是五行的相互约束与监督。

五、阴阳五行系统管理原理

中国人历来重视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易经》思想中有天、地、人三才的和谐等,这些观念实质上都是系统思维的产物。《周易·系辞传上》指出:“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以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说明宇宙是一个循环不已的大系统,系统之间的任何变化都会产生连锁反应。如履霜,坚冰至。

应用阴阳五行思想进行管理,首先必须要明确管理的目标是追求和谐,适应环境的变化,以达到盛德大业的道德愿景。所以管理者就要循道,即遵循天、地、人三才之道,让自然、社会、人类和谐一致。所以《周易·系辞传上》说:“一阴一阳谓之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根据阴阳五行系统思想,太极是最和谐的宇宙模型,同时也是最完美的组织结构,太极、两仪、四象、五行、八卦构成了组织的系统结构,这一思想与现代系统论及系统管理学派的观点具有惊人的相似性。

其一,阴阳五行组织系统具有动态平衡的特点。阴阳是两种性质相反并互为约束的力量,在交互作用中达到均衡。

其二,阴阳五行系统是由不同的五个子系统构成的。五个子系统分别是金、木、水、火、土系统,各子系统的特征与属性各不相同,子系统之间既相互激励、扶持、服务与促进,同时又相互监督、制衡与约束。

其三,阴阳五行系统是开放性系统,不仅能够与外部系统进行能量交换,还能进行物质交换。

其四,阴阳五行系统具有自组织系统特点,能够进行自我修正与自我完善。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功能确保了系统能够修复、自我校正,相互促进,相互激励与约束。

五行相生是相互激励与支持、帮扶,相克是相约束与制衡、监督。

六、阴阳五行管理哲学原理

阴阳五行管理哲学追求的是和谐之道,即由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构成。从哲学角度理解仁、义、礼、智、信,就是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

其一,仁,仁者爱人,是阴阳五行管理哲学的人性本原。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成才的机会与平台。

以阴阳五行思想进行管理,就是要使组织内部形成融洽和谐的氛围,尤其是管理者要有仁爱之心,多为他人着想,多关心多帮助别人。管理者要有恻隐之心,博爱仁慈,厚德载物,自觉自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其二,义,即忠义尊贤。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以公平、正义、适宜为原则,进德修业。为人正派,爱憎分明。管理者要见利思义,以义统利,无义之利不取。

其三,礼,即礼和,敬人即为礼。礼是人际关系的基本行为规范,谦和端庄,敬人为礼。礼的核心是敬,目的是实现仁,做义的润滑剂。在组织中形成尊重个性、人格、选择、情感、隐私、权利的文化氛围与价值理念,使群体成员间工作、生活在舒服、舒心、舒畅的环境里。

其四,智,即睿智。“智”即“知”,指认知、求知,知识与智慧。说明知识与智慧很重要,孔子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知者不惑。”管理者要善于构建学习型团队,崇尚知识,追求真理,明辨是非。

其五,信,即诚实守信。一诺千金为信,君子以诚为贵。信守承诺,言行一致,尊重事实,忠于职守,厚道立世。诚实守信是做人做事之根,安身立命之本。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民无信不立。”所以,诚实守信是做人之本,兴业之道,治世之法。

七、阴阳五行管理与行业选择

五行还代表不同的时间与方位,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五行属性,经营管理者的五行属性与经营管理五行属性要一致,才能够获得相扶相帮的效果。以下是五行行业分类。

其一,五行属金的行业。与金属之工具或材料有关的行业,坚硬的事业,决断事业,主导别人的事业,皆属金。如:武术家、民意代表、五金业、挖掘业、采矿业、汽车业、交通业、金融业、股票业、期货业、电器业、计算机硬件、计算机零件、科学界、珠宝业、伐木业、工具机械业、刀剑制造业等。

其二,五行属木的行业。如文化界、文艺界、文具用品业、文化用品业、文人、教师、教育用品业、书店、出版业、印刷业、公共事务业、司法界、治安警界、政治界、众议员、花卉业、植物栽种业、生物工程业、木材、木器业、室内设计、设计师、绘图员、家具业、装修业、纸业、竹业、种植业、树苗业、药物业、医院、医疗业、学校、培育人才业、布业、宗教用品店、香料店、宗教业、素菜馆、商务中心等。

其三,五行属水的行业。带流动性、连续性、漂流不定性、奔波性、易生变化性、液体性、音响性、清洁性等皆属水。如:航海业、船员、渔民、靠海为生者、渔业、水产业、水利业、饮用水业、水库业、水上活动业、探水业、打水业、洁净水业、清洁业、游泳池、湖塘业、池塘养殖业、浴池业、冷冻食品业、搬迁业、运输业、特技表演业、运动员、导游业、旅游业、玩具业、交向乐队、声乐业、魔术业、马戏团、侦探、旅店、酒店、水果业、钓具业、灭火器具业等。

其四,五行属火的行业。带光、带热、含爆发性、加工性、劳力性、易燃性等皆属火。如:手工艺、人身装饰、照明业、光学业、燃油业、热饮类、食品、食品加工、机械加工、制造业、评论家、心理学家、演说家、修理业、烧砖瓦业、瓷器业、杂货店、歌星、明星、演艺界、消防器材、矿物提炼、电器、电子业、网络通讯业、手机业、厨子等。

其五,五行属土的行业。土产或地产,带大自然性质、农耕性质、畜牧性质皆属土。如:农民或农业科研人员、土壤研究业、农业、畜牧业、饲料业、化肥业、所有自然界之买卖、建筑业、建材业、房地产、房地产买卖、防水物料业(如雨伞、雨衣、防水材料、筑防坡堤)、高级行政人员、书记、领导、会计师、典当行、古董店、考古学家、鉴定家、中介业公证业、律师业、推销业、广告业、法官、代理业、酒店管理、管理业、管家、设计业、计算机软件设计业、顾问、秘书、、土方业、实业家等。

根据员工的五行属性合理安排岗位可以使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五行属性,如财务工作属水,但水有阴阳之分,就如雨露与江河不同,出纳为阳,管账为阴,用人阴错阳差必至破财。水型人或金型人管财,则会财源滚滚,反之,如果是土型人或木型人管财,就不利于聚财,还可能导致破财。

网络管理原理简介 篇4

网络管理系统由用户管理系统和设备管理系统组成。

一、用户管理系统

通过对用户缴费情况的自动识别, 控制集线器输出端口的工作状态, 实现对用户有线电视信号的“开通”和“关断”, 以及其他频段业务的“开通”和“关断”。A段:87MHz-566MHz, 作为基本频段, 为用户提供45套普通电视节目信号;数据信号下行 (123MHz) ;网管信号下行 (110.75 MHz和112 MHz) 也安排在该频段B段:660 MHz-860 MHz, 准备为用户提供多套数字电视节目C段:5 MHz-65MHz, 为数据业务 (31 MHz-35MHz) 和网管设备 (10.7MHz) 信号提供上行通道。

二、设备管理系统

(一) HFC网络设备管理具备以下功能:

1、网络维护, 保证网络在现有配置下正确运行。其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监控网络性能的变化, 即在网管条件下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况, 特别是传输链路中的关键设备, 在设备故障时自动报警必要时启动备用路由;2、网络问题诊断, 提供端到端的诊断过程。确定问题到底是出在何处, 把HFC传输网络提升为“可运营、可管理”的商业平台打下基础。3、网络规划, 在网络建设或重新配置的情况下保证网络质量。

(二) 网管标准的组成:

:HFC网络网管实现网络设备或功能单元的在线监控和管理, 完成网络设备或功能单元运行状态的监测和运行参数调整。HFC网管是基于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的开放式管理系统, 是由计算机管理系统、前端控制器、应答器等组成 (见图2) 。

(三) HFC网络系统物理量的监测与控制:

1、监测参数:机内温度;外盖开闭状态;反向发射电平;告警门限设定;报警使能控制。光工作站:发射/接受光功率;激光器偏置电流;射频电平;电源状态;端口状态。2、设备监测:见附后图3、图4。

(四) HFC网络管理系统评价:

管理学原理 篇5

一、管理与管理学

1、管理的概念:管理师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下,管理主体有效整合组织资源,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 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 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管理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 管理的本质是让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

3、管理的职能与意义

管理的对象的特征:客观性、系统性、规律性、可控性 客体要素组成:人、财、物、信息、时间、技术、形象、管理的功能:资源配置功能、相容激励功能、管理约束功能、化解危机功能 管理的职能:

计划:计划职能包括定义目标,制定战略以获取目标,以及制定策略、途径、方法等行动方案。计划职能是管理的导向性职能,是实现组织、领导、人力开发和创新职能的前提。

组织:组织职能是围绕组织目标和任务来确定职权、责任和利益的协同关系,为此应根据工作的性质和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明确责任,通过分工与合作,合理配置和使用组织资源,正确处理各种契约关系

和心理关系,确保整个组织部“空转”。组织职能是管理的维持职能和保证职能。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结构的具体形式和特点。领导:领导职能是指通过决策指挥、协调、控制、激励等具体工作,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下属人员有效的 实现组织既定的目标和计划。决策时领导的核心职能。协调是领导的重点职能。激励是领导的人本职能。艺术是领导的智慧职能。

控制:控制工作的目的就是确保实际工作按计划有序进行,实现组织预定目标,其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

二、西方管理思想理论沿革 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内容: 1)科学管理的终极目的是追求卓越的生产率 2)科学的挑选和培训出“一流的工人” 3)实行刺激性的差别计件工资制

4)标准化管理,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器材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5)雇主和工人双方来一次彻底的精神革命,工人和管理者要承担各自的职责,把注意力从盈利的分配转到增加盈利数量上来 6)分离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计划职能归企业管理者,并设立专门的计划职能部门来承担任务,工人和工头负责执行。

7)常态管理中实行例外原则。例外原则为依据的管理控制原则之后发展成为管理上的分权化原则好而实行事业部制等管理体系。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是人类历史是哪个的第一个系统化的管理理论集成,具有开拓性和标志性的意义。涉及用科学的方法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管理效率的管理本真问题,对后世影响极大,因此泰罗被后人尊为“科学管理之父”

2、霍桑研究与人际关系学说

1)工人不是单纯的经纪人而是社会人。人不是孤立存在的,要收到集体的影响。只有人的社会需求和心理需求得到满足,才会有更高的生产率。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相互依存,有冲突也有可能走向同一,对生产率和目标结果无形之中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3)新型的里拿到方式可以提高员工的士气(即积极性、主动性和协作精神)。领导势必采纳新型的领导方式,善于倾听和沟通下属职工的意见,邀请员工参与决策,美化工作环境。

意义:霍桑研究强化了对组织中人的研究兴趣,开启了重视人性研究与和人道精神相融洽的行为主义范式,弥补了古典管理理论的缺陷,为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和管理理论的日趋完善奠定了基础。第二章 计划

1、计划的概念:计划就是一个组织要做什么和怎么做的行动指南。

2、计划的特点:目的性、首位性、普遍性、效率性、创造性。

3、计划的分类:按时间跨度分类

按计划范围的广度划分 按职能划分

按计划的使用频度划分 按制定计划的组织层级划分

4、计划的层级模态

使命或宗旨、目标、战略、政策、程序、规则、规划、预算

5、计划编制的原则: 可行性原则: 木桶原则: 许诺原则: 弹性原则: 航道变相原则:

6、计划编制的流程

测评机会、确定目标、确定前提条件、编制备选方案 评价备选方案、选择方案、制定衍生计划、编制预算

管理学原理 篇6

关键词: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专业建设

1 概述

《管理学原理》是工商管理学科各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系统性的研究了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其目的是在现有资源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效率。该课程的知识体系对于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奠定学生的管理素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独立学院以文科类院校居多,《管理学原理》基本是一门普开的专业基础课,对该课程的教学研究和课程建设目前基本处于探索阶段,并无成熟的模式。存在的共性问题是:一是授课方式限于课堂理论授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传统的知识单向传授;二是不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旨在增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不够,三是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教学内容全而不精。鉴于此,本院成立了课程建设小组对该课程在大量调研基础上实施教学改革。

2 课程教学改革调研情况分析

为了使《管理学原理》课程建设更具可行性,本课题组进行了广泛的调研。从2010级管理系本科学生开始,分年级、分层次地进行了长期的调研分析,调研对象包括2010级-2014级管理系本科生,一共180名学生。

首先,学生对《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予以了较高评价,97.2%的学生认为整体较好,其中31.7%认为非常好。在对辅助教学效果的传统方式,作业的态度上,学生们普遍认为有帮助,其中21.2%的学生认为帮助很大。学生对于“多阅读管理学著作对学习管理学原理有何帮助”的态度,75%的学生认为重要;虽然学生对阅读管理著作态度不一,仍然主动在课下通过图书馆之外的网络等其他媒介获取了解管理学相关信息;但是全部参与调查的学生均认为《管理学原理》这门课程是书本知识与实践都重要,为实现实践性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其次,为了更好地确定实施实践教学的方式,首先调研了解到52.2%的学生认为课程教学重点应放在“结合具体情况,讲述管理方法的具体应用”,42.2%的学生认为教学重点应放在“紧跟时代发展,讲述管理学的发展与创新”,说明学生对于管理学原理课程实行实践教学改革迫切需要。对于采用何种形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学生的选择结果是:18.1%为“案例分析讨论”,51.1%为“实践模拟情景处理”,28.3%为“请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演讲”,此结果为如何实施实践教学的方式指明了方向。最后,学生对任课教师师资的要求与课程学时安排,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98.3%的学生认为任课教师应该具备丰富实践经验,说明我们教师在上课之余仍需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技能;63.9%的学生认为目前的学时分配和总学时设计合理,但仍有36.1%的学生认为不合理和不确定,说明仍有改革空间。

3 根据调查问卷分析,我们做出以下教学改革

3.1 树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教学目标

独立院校基本是三本招生,在教育改革应突出应用型大学定位,因此该课程在课程建设和改革中应该突出其职业能力的培养。在设置和定位教学目标时,我们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确立该课程的两个教学目标:一是向学生教授管理学原理中主要的理论知识点,这是基础课程的基本模式,也在衔接后续管理类课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二是授课中充分结合各种案例去引导学生用管理学的思维方式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树立正确的管理学思维和意识,并熟练掌握管理技能、工具和方法。

3.2 树立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理念

课程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理论再现和复述课本知识,应该树立和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理念,学生在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同时,还要应学会如何将其应用于实践。以此教学理念为指引,为了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必须重新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资源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管理学课程模拟实训室,设计案例讨论、模拟企业管理、模拟招聘等实践教学环节,将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充分结合,以此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3.3 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精选教学内容

据调研,该课程教学在各个独立学院中基本开设64个学时(个别专业开设了48学时),我院由于加强实践教学而压缩理论教学,一般开设48学时,但管理知识浩如烟海,因此必须精选教学内容。一是以该课程完整的知识体系作为基础;二是结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定位,修订教学大纲,实施模块化教学,减少纯理论知识的灌输,重点是管理职能、管理工具和方法的讲解,突出实践能力和运用能力培养。为加强教学效果,本课题组配套编写了《管理学名著摘要》、《管理学案例汇编》等课程教学的辅助材料,配合教材使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在后续的学习中还应该创造多渠道,让学生深入企业调研、了解、学习真正的企业管理知识,并邀请企业的高管进行管理知识的专题讲座,让学生进行了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整体循环学习,如此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4 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过程化考核

由于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自觉性与一本、二本的学生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考核,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效果评价模式,树立新的评价标准,探索出一套学习过程化考核机制。比如:从过去以结业考试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转变为重视学习过程的检验与考核。过程化考核内容包括学生的考勤情况、课题互动情况、课堂笔记、课程测验、作业、实践环节和考试成绩等内容。在过程化考核中平时成绩所占比重应该加强,可以超过结业考试成绩,以此来弱化理论知识的背诵和记忆,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真正的让学生学有所获,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突击背诵。

参考文献:

[1]史润玲.构建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4.

[2]林常青.基于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培养的专业课教学改革——以独立院校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2011.4.

课题项目:本文为院级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管理学原理”(编号KC201307)成果之一。

色彩管理原理及其发展 篇7

色彩管理使用一个中间的颜色空间来表示各种设备的颜色, 这个中间的颜色空间叫做特性文件连接空间或简称成一个像网络集线器一样的构架。这种基于ICC的色彩管理系统一般包含四个基本组成部分:

(1) PCS。特性文件可以给每一个颜色一个明确的CIE XYZ或CIE Lab数值, 这些数值跟所使用的设备武官, 主要由我们实际所看到颜色的感觉来决定。

(2) 特性文件。特性文件是用来描述设备的控制信号和这些信号所实际产生的颜色之间的关系。

(3) CMM。CMM (色彩管理模块的缩写) 通常又叫做引擎, 是一个小程序, 可以用来完成RGB或CMYK数值的转换工作。

(4) 再现意图。ICC色彩管理规范中包含了四种不同的再现意图, 它们是用来处理那些在源设备色空间中可以实现, 然而在输出设备的实际色空间中是无法复制的那些颜色的[1]。

2 色彩管理的实施步骤

色彩管理一般分三个步骤:校准、特征化、转换。

(1) 校准:设备校准其实就是把机械设备的呈色方式作为特征描述的基础, 在不相同设备的颜色数据转换之前一定要进行设备的校准。其实我们在运行设备或者做实验时, 都是要进行校准的。通过校准, 我们就可以确定同一个设备在不同的时间它所呈现的颜色信息在获取和传递过程中有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校准的过程就是要保证设备中各颜色匹配, 从而使图像系统中的各设备都能按其相应的呈色方式来呈现色彩。

(2) 特征化:特性化其实就是利用数字化的技术, 把图像系统中各设备的显色功能, 尽量详细地描述出来, 也就是用恰当的表色制来描述不同设备之间的颜色空间。

(3) 转换:转换就是根据不同的颜色在不同的色彩空间之间的对应映射关系, 利用这种关系, 把某一台设备上的色彩空间中的色彩转换到其他已知的色彩空间中去。

3 印刷行业色彩管理系统组成

3.1 Colorsync

(1) 建立与之相适应的Color Sync Profile。我们知道色彩描述文件是Color Sync的有效工具, 这些设备用来传递色彩, 所以它们都应该有用来描述此设备色彩表现里的文件, 如果没有通过设备描述文件, 就不可能实现设备间的色彩的对应转换。

色空间转换。Color Sync首先会把RGB色彩信息转换为CIELab色空间, 之后根据另一设备的ICC Profile将对应的CIE Lab色空间转换成设备各自的色空间。

(3) 色彩压缩。通常, 我们见到的色彩复制中, 涉及到的色空间一般有RGB和CMYK这两种形式。CMYK的色域比RGB窄得多, 在印刷输出时是以CMYK方式完成的, 而从图像扫描到显示器显示一般则是按照RGB方式进行的, 所以, 颜色空间转换不仅是一个纯粹的计算问题, 还会涉及颜色转换过程中的准确显现问题。

Colorsync。Photoshop可以由Colorsync Profile然后建立一个与之相对应的分色表。那么, 我们在使用Photoshop时, 通过模式菜单转换可以产生出多种分色文件, 它们的效果与Colorsync Profile分色是基本是一致的。由于Colorsync Profile是对不同的输出端设备而设定的, 所以这样的分色其实是非常具有价值的。

3.2 Adobe的Photoshop色彩管理系统

Adobe公司最著名的图像处理软件, Adobe公司也在尽力把Photoshop向一个完整的色彩管理系统发展。Photoshop软件, 其实大家都很熟悉, 它的色彩管理特性是由Monitor Setup、Printing Inks Set2 up以及分色设置来控制的。

3.3 Kodak的色彩管理系统Kodak可以同时支持PC和Mac

各种平台内部的色彩管理系统。Kodak的色彩管理系统更擅长于利用模块化的方式进行色彩管理, 并提供了几种不同的局部性的模块, 把这些模块重新组合一起就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色彩管理体系。不仅如此, Kodak还具有针对于Photo CD图像输入过程的色彩管理功能, 这些是其他系统所不能的, 所以它还是很值得使用的。

3.4 BESTColor旨在取代传统的胶印打檬

着彩色打印枕时可以采用该较侔, 再加上ICC色彩管理技术和RIP技术, 打印晶质会大幅提离.色彩调整也更热科涝和灵活.激终, 打印样张也能完全模拟出胶印印剃样张。

4 技术动态与发展趋势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初谈 篇8

一、《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缺少恰当的课程培养目标

《管理学原理》作为一门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 中职、高职、大学等专业教学中都有涉及这一课程。由于各学校的专业教学目标不同, 对这一门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些专业教师认为, 大学本科的教学理念经过多年沉淀已基本成熟, 以前教学中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完全可以套用, 同时又过于重视理论忽视实践能力。反观高职、中职院校的教学理念则与大学本科的全然不同, 高职、中职院校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重视实践技能训练。当前社会需要的是能力型、技术型人才, 大学本科《管理学原理》由于比较重视理论教学, 投注于实践技能上的注意力相对少一些, 培养出来的人才并不能真正满足满足社会、岗位的需求。

(二) 教学理念不完善

《管理学原理》教学理念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 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管理学原理》是一门既重视理论基础又重视实践技能的课程, 无论哪一类院校都不应该在教学理念上侧重于一个方面, 但是现实情况则不然。二是, 课时分配不科学。《管理学管理》比较重视实践技能, 应该安排较多的课时, 但是大多本科院校都为理论教学分配较多课时, 实践教学的课时较少。

(三) 缺乏交流, 教学方法不灵活

《管理学理论》课程教学的重点在于“管理”, “管理的灵魂是创新, 管理的价值在于实践”。一些教师教学时“重传授、轻参与, 重分析、轻综合, 重知识、轻能力”, 师生之间缺少交流, 不够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许多教师比较重视内容的单向教学, 缺少师生之间的双向教学, 学生很难从教师那获得有效启发, 不利于自身能力的提高, 并不符合该门课程教学要求。另外, 举例法、讨论法、提问法、情景法等都是《管理学理论》课程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但是教学方法的运用并不灵活, 还是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方式, 遏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 与实践结合不够密切

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教学中应紧密结合现实情况, 为学生提供的更多的实践机会, 帮助学生锻炼良好的实践技能。可是由于教师比较重视理论教学, 又为其安排较多的课时, 投注于实践技能培养上的时间相对较少, 教学与现实情况的结合不够密切, 甚至脱离于实际情况。

二、《管理学原理》教学课程改革见解

(一) 确定明确的教学理念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培养的是管理人才, 对于学生而言, 该门课程教学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培养, 是一种心智技能的训练。为了培养学生坚实的理论基础, 高超的实践技能, 不仅要依靠理论记忆、实践操作, 更要在体验中融汇、实践中领悟、思考中创新, 为此, 要坚持这一教育理念并在这一理念指导下进行教学。另外, 还要坚持“学本位”思想, 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以学生为主体, 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当中来, 留给学生一定的交流时间, 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二) 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对于大学本科院校而言,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要符合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 结合教学需求精心选取教学资源, 对其进行有效整合和创新。具体:突出知识体系中的重点内容, 并在理论教学中重视技能训练;重视中基层管理中涉及的管理实务和技能, 内容要相对高层管理内容;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为学生设置合情合理的教学情景, 提供其体验学习的机会;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体现一定的前瞻性和实用性, 做到与时俱进, 满足专业发展需求。

(三) 重视教材建设

大学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不同高中阶段, 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随之提高。由于《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对教材依赖性高, 是否具有一本高质量的教材十分重要。《管理学原理》课程教材选择应注意这些内容:一是完善创新教材结构体系。教材编写注重创新, 体现实践环节的内容多一些, 逐步推进本科院校向实用型院校转变;二是内容要务实。不同院校编写的教材内容存在大同小异的问题, 尽管已经认识了这一问题但是却不可避免, 因此教材内容编写务必要谨慎, 以学生为中心, 重视教材的务实性;三是重视实践训练。尽量增加实践内容、讨论环节,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为其配置一套案例教材。

(四) 教学方法多样化, 课堂教学互动化

案例法、讨论法、提问法、情景法等是《管理学理论》教学中的常用方法, 但是由于运用起来较为麻烦, 加之一些教师仍然没有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填鸭式的方式仍在课堂上占据主体地位, 故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在教学中的运用较少。在教学改革逐渐深化的当下, 应坚持“学本位”思想,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突出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 为学生提供互动、学习机会,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实现教学方法运用灵活化。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理论教学中仍然具有一定的效果, 故可坚持这一种教学方式, 但是技能教学上就要依靠新颖的情景、案例等教学方法。例如, 运用ERP沙盘模拟实训, 将复杂、抽象的管理理论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 引导学生在逼真的模拟情景中去感悟与管理实践活动。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 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 紧抓“导、读、写、议”四个环节, 将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专题讨论、校内外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灵活运用“请进来、走出去”方法, 多渠道开展教学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对案例和争议性问题进行讨论分析, 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与发现中丰富自身, 提升感性和理性认识。

(五)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管理学原理》课程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并熟练运用各种管理技能, 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为了满足该课程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 师资建设上就要坚持以下几点, 具体包括:有针对性地引进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企业管理实践经验的人作为专业带头人;为教师提供理论提升、实践实训平台;定制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 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规范的考核机制, 为教师提供和谐的成长环境。

(六) 深化教学手段创新

经过多年努力, 《管理学原理》教学团队在教学中不断探索, 形成了以课件、幻灯、影视等多媒体课程为主线, 以纸质、声音、电子、网络等载体的多渠道、立体化教学手段条件体系, 通过现代化、全方位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对教材内容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 尤其重视模拟训练, 达到学以致用, 将学生塑造成为社会、岗位需要的实用型、复合型管理人才。

为此, 教师团队要不断深化《管理学原理》教学手段创新和改革, 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一是, 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将原本较为复杂、抽象的理论知识用生动的图像和动画表现出来, 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与理解教学内容, 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可提高教学效果;二是, 课程网站。将教学大纲、习题、案例、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上传到学校网站, 免费向学生开放, 让学生通过网络化的学习可以自主进行课外学习;三是, 网上答疑。利用网络建立网上答疑平台,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问题以电子邮件的形式传给老师, 也可以通过QQ与教师直接交流, 为学生与教师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 为学生答疑解惑, 增进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 《管理学原理》课程改革逐渐深化的当下, 必须适时转变教学理念, 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深化教学手段创新和改革, 加强师资建设, 全面提升课程教学成效, 推动教学改革进一步发展, 使大学本科院校逐步向实用型转变。

参考文献

[1]朱中华.高校分类理论指导下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J].教育学术月刊, 2009 (7) .

[2]余霞.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管理学教学改革探究[J].教育与职业 (理论版) , 2009 (12) .

[3]崔德明.高职院校教师弹性管理本质研究[J].职业与教育, 2009 (11) .

管理学原理在基层档案工作的应用 篇9

一、应用管理学原理是基层现代档案工作的需要

目前档案管理传统理论和管理方法, 已经不能够符合信息化环境下档案工作实践发展的要求, 难以有效地开展基层的现代化档案管理, 基层档案工作者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纸质档案整理、开发、利用的管理者, 而是要承担本单位档案资源的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整理、开发与利用等职责。一是档案管理对象的更新,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电子文件大量产生, 电子文件归档后形成的数字档案所占的地位和比重也迅速上升, 将逐步取代基层档案馆 (室) 以纸质载体为主的档案实体。基层档案工作的现代化管理进程中, 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的理念和工作方式都在经历重大变革。为此, 要求基层挡案工作者必须融合现代管理理念, 有效地开展基层档案工作。二是管理方法的革新。在电子文档一体化管理的背景下, 基层单位要确保电子文件的安全可靠、真实完整和长期可读, 如果完全沿用传统的档案工作方法已经很难行适应现代档案管理的需求, 前端控制和全程控制管理方法将贯穿于基层档案工作的全过程。基层档案工作者不应固守传统档案工作经验, 从经济与社会发展等多角度审视传统的档案管理理论和工作方法, 充分应用管理学原理, 对传统的档案管理理论和工作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创新与变革, 以提高基层档案工作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三是提高基层档案工作者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基层档案工作是一项具有系统性、复杂性的工作, 档案工作人员只懂得传统的档案工作“收集、管理、利用”三部曲是远远不够的, 基层档案工作者要主动学习管理学原理, 把适用于档案工作的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和基层档案管理实现无缝衔接, 以推动基层档案工作创新能力和综合本领的提升。

二、应用管理八项原则提升基层档案工作整体水平

管理学是应用广泛、使用面积广、技术含量高的一门学科和技术, 在社会活动、组织活动和经济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管理学的应用, 管理学是所有从事管理活动的部门、单位、个人都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管理, 是指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与规程, 协调机构及人员的活动, 实施既定目标的过程”。应用管理学原理于基层档案工作中, 要了解和清楚管理学的相关知识和体系结构, 将管理学与档案管理学知识和基层档案工作实践相互融合, 以达到基层档案工作目的的最大效益和管理目标的最大绩效。

基层档案工作提供的是信息收集、管理和利用服务, 按照国际标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理念, 服务也是一种的产品, 服务的过程和结果就是档案工作的“产品”。这一“产品”的管理也应符合基层单位各项工作管理原则要求。

管理八项原则来源于管理学的全面质量管理阶段理论, 全面质量管理内容和特征可以概括为“三全”, 即管理对象是全面的、全过程的、全员的。基层档案管理灵活运用管理八项原则有助于全面提升基层档案工作的整体水平。管理八项原则的内容有:“以顾客为中心、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互利的供方关系”。

将基层档案工作与管理八项原则相互融合的方法如下:

(一) 以顾客为中心

基层单位档案是本单位知识资产和信息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 基层档案管理部门要把提高服务效能作为基层档案工作之本。档案管理部门应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加工、整理并将蕴藏其中有价值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知识信息挖掘出来, 主动为档案信息利用者提供经过加工提炼具有较深层次和高质量的档案信息成品, 满足档案利用者和单位各项工作对于档案信息的需求。

(二) 领导作用

建立集中统一管理档案的机制, 对档案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开发利用, 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与安全, 都与本单位领导层对档案工作的决策与领导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基层单位档案工作中将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影响因素, 如:领导档案意识、人财物资源、培训、组织系统、规章制度、技术手段等, 其中最大的影响因素是领导及其对档案工作急需的人财物的关注度。如果本单位领导人忽视档案工作, 档案工作难以提上领导的议事日程, 就会出现档案管理人员难以固定、档案基础业务工作薄弱、档案资料不全、档案设施、设备不全、保管和管理手段落后等现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能够为本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确保本单位档案工作组织到位、经费到位和管理到位, 使本单位的档案管理走上现代化、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

(三) 全员参与

归档文件资料的收集是档案管理流程的基础, 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是档案管理的目的。要抓好收集与开发利用这两个档案工作关键环节, 不仅要靠本单位的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 还要赖于全员的共同参与, 才能确保档案收集齐全、完整, 全面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对于基层档案管理的全员参与, 全过程管理, 档案管理职能是由单位领导、单位各部门共同来承担的, 单独依靠档案部门和档案人员, 没有其他部门的配合和支持也是做不好的。应将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和归档要求纳入各部门、项目及专项工作职责和有关人员岗位职责, 并对其档案工作职责的履行情况进行考核。

(四) 过程方法

基层单位将档案的收集、档案的整理、档案的鉴定、档案的保管、档案的统计、档案的检索、档案的编研和档案的利用等八个环节进行精细化的过程管理。例如, 将档案工作纳入本单位各部门的管理工作职责之一, 做到档案工作与部门其他工作的布置、检查、总结“三同时”, 对科研课题、建设项目等档案严格按照有关规定, 做到“四纳入”, 通过强化档案工作八个工作环节的过程管理, 基层档案工作可以更高效地得到预期的结果。同时, 基层档案工作必须注重各类档案信息资源的前端控制过程的管理, 因为, 档案工作是提供档案信息资源产品的服务, 基层单位在各项活动中形成、收到的文件与数据信息, 是档案工作环节的起点, 其档案信息数据输入的质量, 决定着档案整理、档案检索、档案编研和档案利用等数据输出与共享的质量。

(五) 管理的系统方法

借鉴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ISO15489.1《档案管理通则》两项重要的国际标准, 针对档案工作设定目标管理由几个相互关联的过程进行管理, 可以更高效地得到预期的结果。例如, 《企业档案工作规范》DA/T42-2009, 企业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目标, 由“企业档案工作组织建设、企业档案工作制度建设、企业档案工作业务建设、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企业档案工作设施设备”等部分组成, 形成了一个整体的企业档案管理系统, 《企业档案工作规范》的系统管理方法, 标志着企业档案工作由行政文件规章为中心向以标准为中心、促进企业对档案工作自律行为的转变。

(六) 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基层档案工作的一个永恒目标。通过不断地改进基层档案工作的薄弱环节, 运用现代技术与管理方法, 通过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开发, 为本单位的研发、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服务。

(七)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基层档案工作人员要善于具备对数据和信息逻辑分析或知觉判断的能力, 才能对本单位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决策。例如, 通过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收集的电子文档数据, 可以有效地掌握各种门类档案数据的的流量与流向与归档情况。例如, 在文书档案的电子数据管理方面, 档案工作人员应关注电子文件在文书流程处理完毕, 是否全部流向文书鉴定归档模块, 对当年度形成的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数据信息进行逻辑分析, 结合工作经验的知觉, 就可以及时查清电子文件还未流向文书鉴定归档模块的数量及滞留情况, 以进行有效的前端控制决策, 确保电子档案归档的齐全、完整、准确。

(八) 互利的供方关系

基层档案部门提供的档案信息资源产品, 将对本单位的档案的收集、归档和服务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处理好档案部门与形成文件材料的业务、职能部门的关系及其重要, 基层档案部门应深入到本单位的业务与职能部门, 指导各部门、项目及专项工作文件的形成、积累、整理及归档工作。

三、运用人本原理, 提升基层专兼职档案人员人力资本价值

管理学的人本原理是:“人是管理系统的核心, 管理活动应在对人的思想、感情和需要充分条件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必将推动基层档案工作的创新, 促进我国档案事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应强化在“人力资本”方面的投资, 管理学认为“不经过投资的人只能是生理意义上的自然人, 而不能称其为“人力资本”。参与基层档案工作人员如果没有接受过档案管理学等知识的学习, 不具备档案专业知识和相应工作技能,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 很难实现其在基层档案工作中“人”的价值。

基层档案工作“人力资本”则是体现在本为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的知识资本, 对档案工作的贡献。强化本单位各部门、各项目档案工作网络的专、兼职档案人员定期档案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 使其在接受教育的机会、成本等价值, 在专、兼职档案人员身上的凝结。首先, 基层档案管理部门的专职档案人员能出色地执行档案工作的管理职能。通过“人力资本”档案教育的投资, 使他们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档案管理学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 并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并能不断总结、补充、完善和发展。档案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知识面越广, 掌握的知识越多, 才能在更好发挥在基层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和检查作用, 能够行使统筹规划本单位的档案工作职责, 指导监督各部门、项目和专项工作文件的形成、积累、整理及归档工作。其次, 各部门、项目的兼职档案人员具有档案管理知识, 能够更好地履行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环节工作职责, 对归档的文件质量负责, 从而使各类归档文件及各种载体文件材料的前端控制职能得以实现。

管理学原理运用于基层档案工作, 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基层单位的档案工作, 向着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良好实践转变, 全面促进我国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 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基层档案工作的管理水平。

摘要:为适应基层现代档案工作的需要, 基层档案工作的管理对象、方法与手段必须有所创新与发展, 应用管理学原理是基层现代档案工作的需要。管理八项原则“以顾客为中心、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互利的供方关系”, 在基层档案工作的应用, 提升了基层档案工作整体水平。运用管理学的“人本原理”, 能够提升基层专兼职档案人员人力资本价值。管理学原理应用于基层档案工作, 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基层单位的档案工作, 向着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良好实践转变。

关键词:管理学原理,基层档案工作,应用与实践

参考文献

[1]李和平.《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实施指南[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 2010.

[2]李明荣.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之间的逻辑关系新解[J].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12 (2) .

管理学原理 篇10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

高等职业教育是和高等本科教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育。和本科教育强调学科性不同, 它是按照职业分类, 根据一定职业岗位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 培养第一线实用性人才。在实际的教学中, 要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能力培养, 要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

1 《管理学原理》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 很多高职院校的《管理学原理》教学, 丢弃了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理论与实践相分离,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以及考核方式等, 都不符合高职院校培养第一线实用性人才的标准。

1.1 教学方法老套

在具体教学中, 基本上采取了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 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互动与交流。虽然有案例教学或讨论法教学, 但通常教师对学生没有课前准备的要求, 或者有要求而没有执行下去。所以在案例分析时, 学生由于准备不充分, 不能快速地进行讨论, 这样导致了课堂教学不能按计划进行。教师为了完成进度, 最终形成了有其形而无其神的局面。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 教师引导学生机械记忆所讲内容, 结果导致学生缺乏实践能力。

1.2 教学手段单一

就目前来说, 大部分高职院校已经脱离了黑板、粉笔、三尺讲台的局面。很多院校都采用多媒体教学, 就其现状而言, 有些教学手段也是换汤不换药。很多教师将黑板上的文字呈现在了幕布上, 仅此而已。这种方式, 只是增加了知识量, 而不能将知识很好地加以运用。就《管理学原理》而言, 仅仅多媒体教学是不够的。

1.3 教学内容陈旧

目前, 大部分高职院校对《管理学原理》课程体系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对课程内容的更新也考虑不够。虽然已有很多出版的高职高专专用的教材, 也是徒有其表, 教学内容几乎照搬本科院校教材, 实践环节相当薄弱, 学生无法得到岗位体验, 缺乏对知识实际应用价值的领悟、理解与运用, 造成实践训练虚化, 不利于学生技能的掌握和提高。

1.4 考核方式形式化

近几年课改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很多高职院校也在极力地进行课改, 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教师能力有限、学校资源短缺等) , 在考核形式的改革上总是不尽如人意。据了解, 现在的很多学校多采取3∶3∶4的原则, 也就是平时成绩占考核的30%, 期中成绩占考核的30%, 期末成绩占考核的40%。其中,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后作业、实践训练等。就平时成绩来说, 可操作空间很大, 没有具体的考量标准。进行实训教学的考核过程中, 大多没有体现实践教学的意义, 导致学生缺乏足够的重视。当学生本身对实训教学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而又没有必要的压力时, 实训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期中、期末考试无非也就是填空、选择、判断、案例分析等很老套的方式, 并不能真正体现该课程的特点。

2 《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通过对《管理学原理》现状的分析, 我们认识到当前这种过分依赖教材的课堂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兴趣激发及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真实意义上的改革势在必行。

2.1 为了达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劳动者的素质和创新能力不高, 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增强竞争能力的瓶颈。我们需要一大批在生产一线从事制造、施工等技术应用工作的专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正是为满足这种需要及时发展起来的。因此, 其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 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 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例如, 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能从事工商企业基层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现在的企业大多数基层管理人员都是由一线人员提拔而成, 没有经过系统的管理基础知识的学习。

2.2 为了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

一线管理人员最常见的职责包括执行所分配的任务、发现并处理问题, 在面临日常和意外的挑战或危机时能够成功地应对。企业要求基层管理者要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 要有足够的知识积累, 要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 实施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改革, 就是为了满足企业对管理人才的能力要求。

2.3 针对《管理学原理》课程的特点

《管理学原理》分为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四大模块。现在, 有很多学者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创新职能。《管理学原理》目的是培养各专业学生的管理实践操作能力, 让学生掌握各种管理方法、管理原理、管理实践操作, 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本课程学习, 使学生能灵活运用管理方法和管理技能开展组织基层管理工作。

3 《管理学原理》课程改革

3.1 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 不仅要秉承传统的案例教学, 还要加入游戏教学、实地参观等多种方法。

(1) 案例教学法

传统的案例教学就是将课本中或其他途径所选案例拿到课堂, 针对相关的理论知识, 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案例中呈现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最后教师进行一个小结。在实际的操作中, 我们一定要遵循“管理无定式”, 在学生分析的过程中, 教师一定不要轻易下结论。要组成小组, 开展“头脑风暴”,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 也要学生明白, 一个问题的解决有多种方式, 而不是只有标准答案。

(2) 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是一种参与式的管理教学模拟, 是在教师创设的管理情景和模拟的管理环境下, 利用一些道具, 将参与的学生分小组进行游戏, 使学生提高运用所学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高绩效团队时, 可以组成几个团队进行, 其中只有一个团队是按照老师的提示 (符合高绩效团队的特征) 去完成任务, 其他小组自行完成任务。通过这样的游戏, 学生可以充分领略高绩效团队的特征。

(3) 实地参观法

实地参观教学是带领学生去企业, 要求学生围绕参观内容收集有关资料, 质疑问难, 做好记录, 参观结束后, 整理参观笔记, 写出书面参观报告, 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知识。实地参观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 掌握最新的前沿知识。例如, 在讲授组织职能这一部分时, 学生通过实地参观, 可以了解到该企业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状况等等。

3.2 教学手段的改革

现在较为普遍的教学手段就是多媒体的引入, 除此以外, 还要使用网络、建立实训室等。

(1)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的引入, 使得教学变得更加灵活。在教学中, 可以使用影像、图形、声音、文字等多种资料, 使课本内容变得更加丰富, 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2) 网络化教学

随着网络的普及, 教师可以建立网络数据库, 注重各种教学辅助资料、案例库的建设与收集, 指导学生对扩充性学习材料的阅读与学习, 从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

(3) 生活化教学

管理无处不在, 每天上课前教师可以就前一天的管理感悟与学生分享, 这包括家庭、班级、学生团体、学校等组织以及学生们所关注的娱乐新闻、电视剧等。生活化教学, 不仅深化了学生对管理理论的理解, 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而且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4) 实训教学

《管理学原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 在理论讲授的同时, 要伴随着相应的实训项目, 使得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训中, 除了使用游戏、案例等教学法外, 很多学校建立了ERP实训室, 可以使学生综合使用所学知识, 虚拟运营一家企业。另外还可以依托学校的行业背景、校外实习基地等有利条件, 组织学生参与企业调查等实践活动, 或到各类工商企业生产经营现场进行参观考察、顶岗实习等。

3.3 考核方式的改革

结合《管理学原理》的特点, 在考核时, 要加大实训项目所占成绩的比例, 同时在制定实训教学大纲时, 要明确实训项目的考核标准。改革后的成绩核算方式为课堂考核占30% (提问、出勤、案例讨论) , 课后作业占40% (包括课外作业、专题调研报告、实训报告) , 期末考试30% (100%主观题——管理理论与实践知识的讨论分析) 。通过实践证明, 这种考核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学习能动性, 能更好地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管理学原理》的课程改革, 必须从整合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手段等方面出发, 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莹.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模式设计探析[J].科技资讯, 2011, (29) .

[2]潘茜茜.基于建构主义的高职《管理学基础》课程设计[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 (11) .

上一篇:表面微观形貌下一篇:真实是阅读教学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