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现状

2024-05-07

来源现状(精选十篇)

来源现状 篇1

1大气重金属污染

大气中的重金属来源分为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 各种元素的含量在两种来源间比例不同。1983年全球由自然来源进入大气的重金属中, 铅仅占其向大气总释放量的3.5%左右, 镉的比例也较低, 只有总释放量的15%, 铬、铜的比例比较高, 分别达到59%和44%。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活动释放到大气中的重金属铅、镉、镍、汞、铜的数量则远远大于它们的自然输入量。大气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产生的大量含重金属的有害气体和粉尘, 主要分布在工矿的周围和公路、铁路的两侧。大气中重金属经过自然沉降和雨水沉降进入土壤, 主要分布以工矿企业的烟囱、废渣堆和公路为中心, 向四周或两侧扩散, 分布规律随离污染源的距离加大而污染减轻, 地理分布上工业城市的郊区污染较为严重。大气中的有毒重金属可以通过人类呼吸作用随气体进入人体, 也可以沿食物链通过消化系统被人体吸收, 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很大。

2水体重金属污染

在没有人类活动干预情况下, 水体中重金属的含量取决于水与土壤、岩石等陆地表层物质的相互作用, 其含量一般很低。由于城市工业化的迅速发展, 人为制造含重金属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环境, 废水进入河流或湖泊使水体重金属含量明显升高, 导致水体污染。我国水体重金属污染问题十分突出, 江河湖库底质的污染率高达80.1%。水体污染物排放源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和工业发达地带。由于水资源短缺, 近年来污水灌溉已成为农业灌溉用水的重要组成部分。自60年代我国污灌面积迅速扩大, 以北方旱作地区污灌较为普遍, 通过直接饮水、食用被污水灌溉过的粮食、蔬菜等途径, 重金属很容易进入人体内。同时河流湖泊中重金属也可能在藻类、鱼类体内积累, 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内, 并在体内富集, 威胁人体健康。

3、土壤重金属污染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将重金属加入到土壤中, 致使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原有含量, 并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2]。目前在重金属污染在该方面研究较多, 土壤作为开放的缓冲动力学体系, 在与周围的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有外源重金属进入其中。

我国目前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2000万公顷, 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5, 其中污水灌溉的农田面积达330多万公顷。我国受重金属污染耕地面积逐年增长, 1980年污染耕地面积266.7万公顷, 1988年增加到666.7万公顷, 1992年增加到1 000万公顷[3]。重金属已成为土壤中长期存在的“毒瘤”, 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超过1000万吨, 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多达1200万吨, 造成的经济损失合计至少为200亿元。重金属无论是污染水体, 还是污染大气, 最终都会循环至土壤, 造成土壤污染。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资料显示,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中最严重的是镉污染、汞污染、血铅污染和砷污染。近年来发生的镉污染事件很多, 有2005年的广东北江镉污染、2006年湖南湘江株洲镉污染、2009年湖南浏阳镉污染以及2012年初广西龙江镉污染等。东北地区沈阳张士灌区是污染面积最大、污染最严重的镉污染区, 面积约2500余公顷, 重庆部分地区的土壤、地下水和植物出现了含汞量明显增长, 蔬菜样品中汞超标率达28%[4];云南省农业环境监测站对全省抽调水稻、蔬菜及少量畜禽样本, 调查了昆明市、楚雄州、怒江州的几个县市稻米中汞、铅、镉含量均超标, 对照农田的污染情况也不轻。

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公布全面的土壤重金属普查结果, 关于土壤重金属状况的说法也多种多样,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土壤重金属状况的整体判断。但当前我国农业环境恶化现象已较严重, 从2009年至今, 我国已有30多起重特大重金属污染事件, 这些事件涉及甘肃、陕西、安徽、河南、湖南、福建、广东等省。经统计, 我国24个省 (市) 城郊、污水灌溉区、工矿等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320个重点污染区中, 污染超标的大田农作物种植面积为60.6万公顷。有许多地方粮食、蔬菜等食物中镉、砷、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和接近临界值, 多数是由于工业污水灌溉造成的[5]。1995年淮阳污灌区土壤汞、钙、铬、铅、砷等重金属已超过警戒线, 其它灌区部分重金属也远远超过当地土壤底值, 随着污水灌溉而进入耕层的重金属, 以不同的方式被土壤截留固定。重金属通过土壤影响食品安全性, 这是重金属对人类最直接的影响之一。

参考文献

[1]梁称福, 陈法正.我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中国农业网.2000-5-1.

[2]陈怀满.土壤—植物系统中的重金属污染。[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6, 71-85

[3]李波, 青长乐, 周正宾等.肥料中氮、磷和有机质对土壤重金属行为的影响及在土壤污染中的应用[J].农业环境保护.2000, 19 (6) :375~377.

[4]孙波.基于空间变异分析的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3, 22 (2) :248-251.

中国环境污染现状及主要污染物来源 篇2

摘要(Abstract)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环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也遭到了一次又一次的破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环境状况总体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根本遏制,环境矛盾愈来愈凸显,环保压力也在持续加大。我国的环境污染大体可以分为几个方面: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其他形式的环境污染(如噪声污染、光污染、放射性污染)。

关键字:中国 环境污染 主要污染物

与所有的工业化国家一样,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与工业化相伴而生的。五十年代前,我国的工业化刚刚起步,工业基础薄弱.环境污染问题尚不突出,但生态恶化问题经历数千年的累积,已经积重难返。五十年代后,随着工业化的大规模展开,重工业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初见端倪。但这时候污染范围仍局限于城市地区,污染的危害程度也较为有限。到了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渐呈加剧之势,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环境污染向农村急剧蔓延,同时,生态破坏的范围也在扩大。时至如今,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一样,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难题。从全国总的情况来看,我国环境污染仍在加剧,生态恶化积重难返,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一、大气污染(atmospheric pollution)1.污染现状

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1997年,我国城市空气质量仍处在较重的污染水平,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二氧化硫年均值浓度在3~248mg/L范围之间,全国年均值为66mg/L。一半以上的北方城市和三分之一强的南方城市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60mg/L)。北方城市年均值为72mg/L;南方城市年均值为60mg/L。以宜宾、贵阳、重庆为代表的西南高硫煤地区的城市和北方能源消耗量大的山西、山东、河北、辽宁、内蒙古及河南、陕西部分地区的城市二氧化硫污染较为严重。

2.污染来源

①能源使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需求量不断上升。自1980年以来,中国原煤消耗量已增加了两倍以上。1997年原煤消费已达13.9亿吨,预计到2000年将增至14.5亿吨。以煤炭、生物能、石油产品为主的能源消耗是大气中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大气中细颗粒物(直径小于10μm)和超细颗粒物(直径小于2.5μm)对人体健康最为有害,它们主要来自工业锅炉和家庭煤炉所排放的烟尘。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也大多来自这些排放源。工业锅炉燃煤占我国煤炭消耗量的33%,由于其燃烧效率低,加之低烟囱排放,它们在近地面大气污染中所占份额超过其在燃煤使用量中所占份额。虽然居民家庭燃煤使用量仅占消耗总量的15%左右,然而其占大气污染的份额常常是30%。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呈急剧增长之势。90年代初,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800多万吨,到1997年,已上升至2300万吨,预计到2000年将增至2800万吨左右。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二氧化硫排放的头号大国。研究表明,我国大气中87%的二氧化硫来自烧煤。我国煤炭中含硫量较高,西南地区尤甚,一般都在1%-2%,有的高达6%。这是导致西南地区酸雨污染历时最久、危害最大的主要原因。②机动车尾气:近几年来,我国主要大城市机动车的数量大幅度增长,机动车尾气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特别是北京、广州、上海等大城市,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浓度严重超标,北京和广州氮氧化物空气污染指数已达四级,已成为大气环境中首要的污染因子,这与机动车数量的急剧增长密切相关。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已占大气污染负荷的60%以上,其中,排放的一氧化碳对大气污染的分担率达到80%,氮氧化物达到40%,这表明我国特大城市的大气污染正由第一代煤烟型污染向第二代汽车型污染转变。1985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仅有300万辆,1990年为500万辆,1997年增至1300万辆,预计到2000年将达到2000万辆,2010年将达到4500-5000万辆。而目前我国机动车污染控制水平低,相当于国外七十年代中期水平,单车污染排放水平是日本的10-20倍,美国的1-8倍。如北京市机动车数量仅为洛杉矶或东京的1/10,但这三个城市的汽车污染排放却大致处于同一水平。此外,汽车排放的铅也是城市大气中重要的污染物。自80年代以来,汽油消费量年均增长率达70%以上,加入汽油的四乙基铅量年均2900吨。含铅汽油经燃烧后85%左右的铅排放到大气中造成铅污染。汽车排放的铅对大气污染的分担率达到80-90%。从1986-1995年10年间,我国累计约1500吨铅排入到大气、水体等自然环境中,并且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因此对居住城市的儿童、交警和清洁工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3.污染危害

由于我国严重的大气污染,致使我国的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很高。慢性障碍性呼吸道疾病,包括肺气肿和慢性气管炎,是最主要的致死原因,其疾病负担是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两倍多。疾病调查已发现暴露于一定浓度污染物(如空气中所含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所导致的健康后果,诸如呼吸道功能衰退、慢性呼吸疾病、早亡以及医院门诊率和收诊率的增加等。1989年,研究人员对北京的两个居民区作了大气污染与每日死亡率的相关性研究。在这两个区域都监测到了极高的总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浓度。估算结果显示,若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每增加1倍,则总死亡率增加11%;若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每增加1倍,则总死亡率增加4%。对致死原因所作的分析表明,总悬浮颗粒物浓度增加1倍,则慢性障碍性呼吸道疾病死亡率增加38%、肺心病死亡率增加8%。1992年,研究人员对沈阳大气污染与每日死亡率的关系作了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硫和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每增加100mg/L,总死亡率分别增加2.4%和1.7%。城市空气污染所带来的其它人体健康损失也很大。分析显示,由于空气污染而导致医院呼吸道疾病门诊率升高34600例;严重的空气污染还导致每年680万人次的急救病例;每年由于空气污染超标致病所造成的工作损失达450万人次。

与此同时,室内空气质量有时比室外更糟。对我国一些地区室内污染的研究显示,室内的颗粒物(来自生物质能和煤的燃烧)水平通常高于室外(超过500mg/L,厨房内颗粒物浓度最高(超过1000mg/L))。据保守的假设估计,每年由于室内空气污染而引起的早亡达11万人。由于在封闭很严的室内用煤炉取暖,一氧化碳中毒死亡事件在中国北方年年发生。在我国由室内燃煤烧柴所造成的健康问题与由吸烟而产生的问题几乎相当。受室内空气污染损害最大的是妇女和儿童。

二氧化硫等致酸性污染物引发的酸雨,是我国大气污染危害的又一重要方面。酸雨是大气污染物(如硫化物和氮化物)与空气中水和氧之间化学反应的产物。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硫氧化物与氮氧化物排人大气层,与其他化学物质形成硫酸和硝酸物质。这些排放物可在空中滞留数天,井迁移数百或数千公里,然后以酸雨的形式回到地面。目前我国酸雨正呈急剧蔓延之势,是继欧洲、北美之后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区。80年代,我国的酸雨主要发生在以重庆、贵阳和柳州为代表的川贵两广地区,酸雨区面积为170万平方公里。到90年代中期,酸雨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酸雨面积扩大了100多万平方公里。以长沙、赣州、南昌、怀化为代表的华中酸雨区现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其中心区年降水pH值低于4.0,酸雨频率高于90%,已到了逢雨必酸的程度。以南京、上海、杭州、福州、青岛和厦门为代表的华东沿海地区也成为我国主要的酸雨区。华北、东北的局部地区也出现酸性降水。酸雨在我国几呈燎原之势,危害面积已占全国面积的29%左右,其发展速度十分惊人,并继续呈逐年加重的趋势。酸雨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对人体健康、生态系统和建筑设施都有直接和潜在危害。酸雨可使儿童免疫功能下降,慢性咽炎、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增加,同时可使老人眼部、呼吸道患病率增加。酸雨还可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特别是小麦,在PH值为3.5的酸雨影响下,可减产13.7%;PH值为3.0时减产21.6%,PH值为2.5时减产34%。大豆、蔬菜也容易受酸雨危害导致蛋白质含量和产量下降。酸雨对森林、植物危害也较大,常使森林和植物树叶枯黄,病虫害加重,最终造成大面积死亡。据对南方八省份研究表明,酸雨每年造成农作物受害面积1.93亿亩,经济损失42.6亿元,造成的木材经济损失18亿元。从全国来看,酸雨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40亿元。

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危害甚大。由于机动车尾气低空排放,恰好处于人的呼吸带范围,对人体健康影响十分明显。如排放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能大大阻碍人体的输氧功能,铅会抑制儿童的智力发育,造成肝功能障碍,颗粒物对人体有致癌作用。尾气排放对交通警有严重的危害作用,有资料表明,交通警的寿命大大低于城市人的平均寿命。此外,汽车排放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太阳的照射下会在大气中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其污染范围更广,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的危害更大。

二、水污染(water pollution)1.污染现状

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和水利部门报告显示,1997年,我国七大水系、湖泊、水库、部分地区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河流污染比重与1996年相比,枯水期污染河长增加了6.3个百分点,丰水期增加了5.5个百分点,在所评价的5万多公里河段中,受污染的河道占42%,其中污染极为严重的河道占12%。

全国七大水系的水质继续恶化。长江干流污染较轻。监测的67.7%的河段为Ⅲ类和优于Ⅲ类水质,无超Ⅴ类水质的河段。但长江江面垃圾污染较重,这是沿岸城镇和江上客船乱扔垃圾所致。成堆的垃圾已严重妨碍了葛洲坝水电站的正常运行,影响了长江三峡的自然景观。

黄河面临污染和断流的双重压力。监测的66.7%的河段为Ⅳ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挥发性酚、高锰酸盐指数和生化需氧量。70年代黄河断流的年份最长历时21天,1996年为133天,1997年长达226天。

珠江干流污染较轻。监测的62.5%的河段为Ⅲ类和优于Ⅲ类水质,29.2%的河段为Ⅳ类水质,其余河段为Ⅴ类和超Ⅴ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总汞。

淮河于流水质有所好转,尤其是往年高污染河段的状况改善明显。干流水质以Ⅲ、Ⅳ类为主,支流污染仍然严重,一级支流有52%的河段为超Ⅴ类水质,二、三级支流有71%的河段为超Ⅴ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非离于氨和高猛酸盐指数。

海滦河水系污染严重,总体水质较差。监测的50%的河段为Ⅴ类和超Ⅴ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生化需氧量。

大辽河水系总体水质较差,污染严重。监测的50%的河段为超Ⅴ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汞、挥发性酚、生化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

松花江水质与往年相比有所改善。监测的70.6%的河段为Ⅳ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挥发性酚和生化需氧量。

大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均为中度污染,水库污染相对较轻。与1996年相比,1997年巢湖和滇池污染程度有所加重,太湖有所减轻。主要大淡水湖泊的污染程度次序为:滇池最重,其次是巢湖(西半湖)、南四湖、洪泽湖、太湖、洞庭湖、镜泊湖、博斯腾湖、兴凯湖和洱海。湖泊水库突出的环境问题是严重富营养化和耗氧有机物增加。大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的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总磷、高猛酸盐指数和生化需氧量。大型水库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总氮和挥发性酚。部分湖库存在汞污染。个别水库出现砷污染。

2.污染来源

1997年,全国污水排放量约416亿吨,其中45%来源于城市生活污水,55%为工业废水。在淮河流域约有75%的化学需氧量来自工业废水,其余来自生活污水。

①工业废水:工业水污染主要来自造纸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以及采矿业等等。而在一些城市和农村水域周围的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如酿酒、制革、印染等,也往往是水体中化学需氧量和生物需氧量的主要来源。

②城市生活污水:尽管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在过去的十年期间逐年下降,而生活污水的总量却在增加。1997年与1990年相比,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整整翻了一番,达到189亿吨,而我国城市污水的集中处理率仅为13.6%。全国各地生活污水对当地水体化学需氧量和生物需氧量的影响不尽相同。例如,山东省生活污水占废水总量的40%,而重庆市生活污水则产生了当地水体中68%的化学耗氧量和85%的生物耗氧量。

③农业废水:除了农产品加工这一间接水污染行业外,作物种植和家畜饲养等农业生产活动对水环境也产生重要影响。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氮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是水污染的重要来源。尽管我国的化肥使用量与国际标准相比并不特别高,但由于大量使用低质化肥以及氮肥与磷肥、钾肥不成比例的施用,其使用效率较低。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大量廉价低质的氨肥的使用。这种地方生产的氨肥极易溶解而被冲人水体中造成污染。近年来,杀虫剂的使用范围也在扩大,导致物种的损失(鸟类),并造成一些受保护水体的污染。牲畜饲养场排出的废物也是水体中生物需氧量和大肠杆菌污染的主要来源。肉类制品(包括鸡、猪、牛、羊等)在过去的15年中产量急剧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动物粪便直接排入饲养场附近水体。在杭州湾进行一项研究发现,其水体中化学耗氧量的88%来自农业,化肥和粪便中所含的大量营养物是对该水域自然生态平衡以及内陆地表水和地下水质量的最大威胁。

3.污染危害

水污染危害人体健康、渔业和农业生产(通过被污染的灌溉水),也增加了清洁水供应的支出。水污染还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水体富营养化以及动植物物种的损失。

一些疾病与人体接触水污染有关,包括腹水、腹泻、钩虫病、血吸虫、沙眼及线虫病等。改善供水卫生条件可以极大地减少此类疾病的发病率和危害程度,同时也可减少幼儿因腹泻而导致的死亡。总体而言,我国此类疾病发病率较其他发展中国家低。与其他收人水平相当的亚洲国家相比,我国水供应与卫生条件是好的,尽管在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存在一些差异。1990年,我国只有1.5%的总死亡率和3%的总疾病负担源于与供水及卫生条件有关的普通疾病(如腹泻、肝炎、沙眼、线虫病等)。与之相比,在我国,慢性障碍性呼吸道疾病占总死亡率的16%和总疾病负担的8.5%

还有其他一些疾病也被认为与水污染有关——如皮肤病、肝癌和胃癌、先天残疾、自然流产等。研究人员曾经对水污染与这些疾病的关系作过一些研究。但如果没有进行多年的大规模病疫学调查,是很难找到这些疾病的准确病因的。与肠道疾病(如腹泻)不同,与水污染有关的癌症和先天残疾是由重金属和有毒化学物质造成。

目前,我国的城市卫生系统正处于过渡时期——由于化肥的广泛使用以及农村收入的提高,用于农业的粪便收集系统已基本消失了,城市污水总量随城市人口的增长而上升,但现代化的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尚未形成。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全国范围,尤其是北方地区的肠道疾病发病率的增加。

4.污染危害的经济价值

根据世界银行研究表明,目前,中国大气和水污染造成的损失价值,如果按支付意愿价值估计,约为540亿美元/年。约占1995年GDP的8%。而用人力资本价值估计,大气和水污染造成的损失每年则为240亿美元,占GDP的3.5%

三、固体废弃物污染(solid waste pollution)1.污染现状

1997年,全国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为10.6亿吨,其中乡镇企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4.O亿吨,占总产生量的37.7%,危险废物产生量1077万吨,约占1.0%。1996年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1690万吨,其中危险废物排放量占1.3%。全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累计堆存量已达65亿吨,占地51680公顷,其中危险废物约占5%。目前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约14亿吨,全国有2/3的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近年来,塑料包装物用量迅速增加,“白色污染”问题突出。

2.污染来源

①工业固体废弃物:1996年,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不包括乡镇企业)6.6亿吨,其中危险废弃物产生量993万吨,占1.5%;冶金废渣7369万吨,占11.2%;粉煤灰12668万吨,占19.2%;炉渣7759万吨,占11.8%;煤矸石11425万吨,占17.3%:尾矿18857万吨,占28.6%;放射性废渣227万吨,占0.3%;其它废弃物6599万吨,占10%。在产生固体废弃物的工业行业中,矿业、电力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食品饮料及烟草制造业、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矿物制造业、机械电气电子设备制造业等的产生量最大,占总量的95%左右,其中尤其以矿业和电力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主,占总量的60%。

②废旧物资:我国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率只相当于世界先进水平的1/4-1/3,大量可再生资源尚未得到回收利用,流失严重,造成污染。据统计,我国每年有数百万吨废钢铁、600多万吨废纸、200万吨玻璃未予回收利用,每年扔掉的60多亿废干电池中就含有8万吨锌、10万吨二氧化猛、1200多吨铜等。每年因再生资源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50-300亿元。

城市生活垃圾。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增长快,每年以8-10%的速度增长,1997年达1.4亿吨,城市人均年产生活垃圾440公斤。而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低,仅达55.4%,近一半的垃圾未经处理随意堆置,致使三分之二的城市出现垃圾围城现象。

3.污染危害

我国传统的垃圾消纳倾倒方式是一种“污染物转移”方式。而现有的垃圾处理场的数量和规模远远不能适应城市垃圾增长的要求,大部分垃圾仍呈现露天集中堆放状态,对环境的即时和潜在危害很大,污染事故频出,问题日趋严重。

①侵占大量土地,对农田破坏严重。堆放在城市郊区的垃圾侵占了大量农田。未经处理或未经严格处理的生活垃圾直接用于农田,或仅经农民简易处理后用于农田,后果严重。由于这种垃圾肥颗粒大,而且含有大量玻璃、金属、碎砖瓦等杂质,破坏了土壤的团粒结构和理化性质,致使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降低。据初步统计,累计使用不合理的垃圾肥,每0.06公顷达10吨以上的土地,保水和保肥能力都下降了10%以上。重庆市因长期使用未经严格处理的垃圾肥,土壤的汞浓度已超过本底3倍。

②严重污染空气。在大量垃圾露天堆放的场区,臭气冲天,老鼠成灾,蚊蝇孽生,有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污染物向大气释放。仅有机挥发性气体就多达100多种,其中含有许多致癌致物。

③严重污染水体。垃圾不但含有病原微生物,在堆放腐败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并会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是有机物、重金属和病原微生物三位一体的污染源。任意堆放或简易填埋的垃圾,其含水量和淋入堆放垃圾中的雨水产生的渗滤液流入周边地表水体和渗入土壤,会造成地表水或地下水的严重污染,致使污染环境的事件屡有发生。例如:贵阳中1983年夏季哈马井和望城坡垃圾填埋场所在地区同时发生痢疾流行,其原因是地下水被垃圾场渗滤液污染,大肠杆菌值超过饮用水标准770倍以上,含菌量超标2600倍。

④垃圾爆炸事故不断发生。随着城市垃圾中有机质含量的提高和由露天分散堆放变为集中堆存,只采用简单覆盖易造成产生甲烷气体的厌氧环境,使垃圾产生沼气的危害日益突出,事故不断,造成重大损失。例如,北京市昌平县一垃圾堆放场在1995年连续发生了三次垃圾爆炸事故。如不采取措施,因垃圾简单覆盖堆放产生的爆炸事故将会有较大的上升趋势。

四、噪声污染(noise pollution)1.污染现状

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1997年,我国多数城市噪声处于中等污染水平,其中,生活噪声影响范围大并呈扩大趋势。交通噪声对环境冲击最强。

全国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分布在67.3~77.8分贝之间,全国平均值为71分贝(长度加权)。在监测的49个城市道路中,声级超过70分贝的占监测总长度的54.9%。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分布在53.5~65.8分贝之间,全国平均值为56.5分贝(面积加权)。在统计的43个城市中,声级超过55分贝的有33个,其中,大同、开封、兰州三市的等效声级超过60分贝,污染较重。

各类功能区噪声普遍超标。超标城市的百分率分别为:特殊住宅区57.1%;居民、文教区71.7%;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80.4%;工业集中区21.7%;交通干线道路两侧50.0%。

2.污染来源

在影响城市环境噪声的主要来源中,工业噪声影响范围为8.3%;施工噪声影响范围在5%左右,因施工机械运行噪声较高,近年来扰民现象严重;交通噪声影响范围大约占城市的1/3,因其声级较高,影响范围较大,对声环境干扰最大;社会生活噪声影响范围逐年增加,是影响城市声环境最广泛的噪声来源,其影响范围已达城市范围的47%左右。据环境监测表明,全国有近三分之二的城市居民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

据全国统计,在反映环境污染的投诉中,关于噪声污染的人民来信和来访的件数逐年增加,已从1991年的2.78万件增加至1995年的3.90万件,增加了40%以上;而反映噪声污染问题的投诉占环境污染投诉的信访比例则从1991年25%增加到1995年的35.6%,五年中增加10个百分点。这一比例高居各类污染投诉的首位。由于环境噪声污染影响范围较大,近年来因噪声扰民引起的纠纷不断出现,其中以反映商业、饮食服务业和建筑施工场所噪声扰民居多。

3.污染危害

①噪声使人烦恼、精神不易集中,影响工作效率,妨碍休息和睡眠等。噪声影响睡眠的程度大致与声级成正比,在40分贝时大约10%的人受到影响,在70分贝时受影响的人就有50%。突然一声响把人惊醒的情况也基本与声级成正比,40分贝的突然噪声惊醒约10%的睡眠者,60分贝的突然噪声惊醒约70%的睡眠者。在强噪声下,还容易掩盖交谈和危险警报信号,分散人们注意力,发生工伤事故。

②噪声引起耳聋。在强噪声下暴露一段时间后,会引起一定的听觉疲劳,听力变迟钝,经休息后可以恢复。但是如果长期在强噪声下工作,听觉疲劳就不能复原,内耳听觉器官发生病变,导致噪声性耳聋,也叫职业性听力损失。如果人们突然暴露在高强度噪声(140-160分贝)下就会使听觉器官发生急性外伤,引起鼓膜破裂流血,双耳完全失听。在战场的爆炸声浪中就会遇到这种爆震性耳聋。

③噪声引起疾病。在强噪声的影响下可能诱发一些疾病。已经发现,长期强噪声下工作的工人,除了耳聋外,还有头晕、头痛、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等症状,从而引发高血压和心血管病。更强的噪声刺激内耳腔前庭,使人头晕目眩、恶心、呕吐、还引起眼球振动,视觉模糊,呼吸、脉搏、血压等发生波动。

参考文献:

体育文化的来源与现状分析 篇3

关键词:文化传播;体育文化

中图分类号:G812-F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5-081-01

通过问卷直观的反映出当前河南省普通高校有关体育场地、器材的情况、教学内容的教授、教学时数的安排、教师的师资结构、课外活动的开展情况,结合查阅的文献资料,对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为主、客观两类,客观方面包括场地器材、教学内容、教师及学生自身等客观因素;主观方面包括教师的自身水平、学生兴趣、有关领导认识上的问题等,并对每类问题展开讨论,为综合评价体育教学寻找对策。 们对它的理解得到深化。一般来讲使用民族文化、体育文化、城市文化等词汇,与使用汽车文化、饮食文化等一样,还是容易理解的。但是严谨的概念是学术研究的基础。

威廉斯(Raymood Williams)(1981)曾说过,“文化”是最难定义的几个概念之一。在首批对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判性评论书籍之一中引用了 164 种不同的定义。而汤普森(Thompson),伊利斯(Elis)和维得斯加(Wildavsky)(1990)认为,有两类定义稍占上风:一方认为,文化是由价值、信仰、标难、规则、符号、意识形态等多种元素构成的,是一种精神产物;另一方认为,文化是一个民族整体生活方式、他们的人际关系以及个人态度的体现。 从词源学的角度考察,“文化”这个词,在德文为 Culture,英文和法文均为Culture,原从拉丁文 Cultural 而来,是动词 Colure 的派生词。它有好几种含义:第一,含有耕种的意义;第二,含有居住的意义;第三,含有練习的意义;第四,含有留心和注意的意义;第五,含有敬神的意义。 多数学者都把文化看做是人类的精神活动的产物。持这种看法的人,都倾向于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的定义。

自泰勒以后,文化理论研究成为时代的聚焦点,文化的研究足部深入和拓展开来。不同的学者对文化从各个方面都提出了见仁见智的见解,丰富了人们对文化的理解。 文化往往具体表现于不同的文化群体之中,在一个大的文化群体中,又会因各种社会和自然因素形成各地区和不同小群体文化的某些特殊性。即在统一的大文化之下,还会形成具有自身特征的群体文化或地区文化,即亚文化。亚文化既具有大群体的整体文化的基本特征,又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是总体文化的次同文化。总体而言,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外学者提出了难以计数的既富有个性色彩又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定义,为我们解读文化的深邃内涵提供了帮助。

目前学术界提出广义的文化概念。文化交互发生于一定和空间与时间,时间和空间是它特有的两个基本属性。当今社会不但存在着文化的冲突与对抗,也有着文化的融合和发展。文化的历史性与人类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使人类社会在文化方面彼此交往、传而能通,并最终实现多元文化共同发展。

一、传播的概念

“传播”的英文拼写为 communication,根据不完全统计,学界目前对“传播”的定义达 130 种之多。著名学者 G.格伯纳认为传播是“通过讯息进行的互动。”另一个较为代表人物 C.霍夫兰认为:“传播是某个人传递刺激以影响另一个人行为的过程。”而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传播定义为:“人们通过普通符号系统交换彼此的意图。肖焕禹教授认为“在现实中,沟通是传播的目的,应该通过关注自己的传播行为,关注传播过程中的各种相关变量来达到沟通的效果”。

本文在借鉴的基础上,认为传播表现为为通过信息的流动,与他人建立起共同的一种认识。传播是人类的一种极复杂的行为,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同时不同国家与民族由于历史文化的差异,对于功能的理解与界定,也是不同的,这也就使这一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但是,只要我们能够进行全面的思考,一些规律的东西总会把握到的。在这里,思维方式的意义也许比定义本身更为重要。

二、文化传播的概念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文化传播是文化在群体之间散布的过程。”“文化传播是一种文化特质或一个文化综合体从一群人传到另外一群人的过程”。真正揭开传播主义理论序幕的人是德国的人文地理学家拉采尔。关于前者,E·托尔星认为人类的说话只不过是“一种工具”;关于后者,W·斯蒂芬森认为,无论是传播的理论或实践,都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能够给人带来快乐的、与“游戏”相当的功能。毫无疑问,这两种功能都是客观存在的,都有其互相不能替代的重要性,但不应抑此扬彼。不过这些总的来讲显得太笼统。特别是在进行了理论的抽象后,忽视了对象的层次意义。

三、体育文化

来源现状 篇4

1 农药残留

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留在生物体、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农作物中农药残留的直接来源是农药喷施。施药过程中, 喷洒在作物叶片表面的农药, 一部分逐渐进入作物组织内部, 逐渐分解和变成其他无毒物质。但是, 如果在这些农药还没有完全降解就采收上市, 就会造成农药残留;如果农药施用过多, 超过作物本身和环境对农药的分解能力, 过剩的农药就会残留于农产品中, 其中一些禁用农药, 如六六六、滴滴涕等药剂造成的农药残留, 可保留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消失。目前, 施药器械多为手动喷雾器, 由于其压力小, 喷出的药液雾化性差, 在喷施农药过程中, 约有80%~90%的农药会流失到土壤中, 这些农药中的一部分会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降解, 另一部分则在土壤中蓄积, 进而转移到农作物体内。一些内吸性农药可以通过根系在吸取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同时, 将农药输送到农作物上, 尤其是一些水溶解度较高的农药, 有可能随水转移到农产品中。

1.1 不同地区蔬菜农药残留状况

1.1.1 华东地区蔬菜农药残留状况

王志波[1]对江苏如皋市主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的蔬菜样品进行了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检测, 蔬菜合格率为97.7%。2005年上海市对郊区的1 010只蔬菜样品进行定量检测, 毒死蝉检出率为8.8%。焦红波等[2]2003—2004年对山东省苍山县部分蔬菜批发市场、种植基地及零散摊点进行随机抽样检测有机磷类农药, 农药残留阳性率为11.85%。山东省莱西市2006年共抽检蔬菜样品5209个, 农药残留超标样品448个, 超标率达8.6%。2003年9月至2004年7月南昌市市售蔬菜有机磷农药残留调查结果为有机磷农药残留超标率达21.1%[3]。

1.1.2 华南地区蔬菜农药残留状况

根据梁幸等[4]2006—2008年对深圳市宝安区市售蔬菜的农药残留规律的分析研究, 宝安地区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2006年为4.35%, 2007年为4.34%, 2008年为1.41%;检出超标率最高的农药是有机磷类农药, 包括甲基异柳磷、治螟磷、毒死蜱和敌敌畏, 其次是氯氰菊酯和甲氰菊酯等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王瑞等[5]2007年1—12月每个月共选取深圳市6个区中的30家超市、28家农贸市场, 在每个超市、农贸市场中抽取蔬菜样品10个, 测定其中的24种农药残留。共检测各种蔬菜样品6551份, 农药检出率与超标率为5.31%和2.99%。

根据高月明等[6]的研究结果,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市售蔬菜农药残留合格率在95%以上。廖建良等[7]2004年秋季调查和测定了广东省惠州市12个农贸市场青菜中甲胺磷、乐果、甲基对硫磷、乙酰甲胺磷和氧化乐果等5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结果表明, 秋季青菜 (包括青菜秧) 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有超标现象, 其中甲胺磷、甲基对硫磷、氧化乐果在青菜中的平均残留量分别为1.23、0.125、0.022 mg/kg, 超标率分别为13.22%、11.0%、10.0%, 其余2种有机磷农药在青菜中未检出。钟平生等[8,9]抽样检测了广东省惠州市区十字花科、瓜豆类蔬菜农药残留现状。结果表明, 54个十字花科蔬菜样本均检测了甲胺磷、氧乐果、毒死蜱、杀螟松、对硫磷、水胺硫磷与三唑磷7个指标, 主要残留农药有毒死蜱、甲胺磷, 分别占残留次数的33.33%、20.00%;对硫磷、杀螟松被检出残留率各为13.33%, 但杀螟松与蔬菜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相比未超标;氧乐果、水胺硫磷、三唑磷残留检出率各为6.67%, 其中使用禁用农药的样品占不合格样品的46.67%。瓜豆类蔬菜出现农药残留量超标的情况相对较少, 被检出有农药残留的仅有豇豆、四季豆、白萝卜、黄瓜和茄子5个品种, 且超标量较轻微。主要超标农药有水胺硫磷、氧乐果和三唑磷, 残留量相对较少的农药有甲胺磷、毒死蜱、磷胺等。黄唐磊等[10]对广东省泉州市2002—2005年蔬菜中11种常见有机磷农药残留进行测定。结果有机磷农药检出率较高, 为6.9%, 且仍可检测到国家禁用的有机磷农药 (甲胺磷、毒死蜱和氧化乐果) 。黄诚等[11]对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南、中、北方位的坦洲金斗湾市场、沙朗果菜批发市场、小榄文田市场随机抽取蔬菜样品检测结果为有机磷农药超标率为44.0%, 甲胺磷、氧化乐果、甲拌磷等禁止在蔬菜上使用的农药的超标率分别达25.8%、10.4%和4.9%。2009年为:广州市4家超市共108份蔬菜样品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抽样检测结果农药残留超标检出率达45.37%;其中无标识的叶菜类蔬菜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超标检出率为52.38%, 有标识的“放心菜”检出率为28.57%, 总体农药污染情况较严重。

1.1.3 华中地区蔬菜农药残留状况

湖南省农药检定所自2000年开始, 对湖南省部分城市农贸市场、超市、蔬菜生产基地进行跟踪采样监测, 2000年11一12月, 共抽检10个蔬菜品种143批样品, 检出率34.3%, 超标率20.3%。2001年, 对长沙、株洲、湘潭、益阳、浏阳等地的蔬菜生产基地与农贸市场的蔬菜进行采样检测, 共抽样983批, 检出率28.0%, 超标率为21.3%, 2002年共采样2121批, 其中检出率20.1%, 超标率12.0%。检测出的农药品种主要是有机磷和菊醋类农药[13]。

1.1.4 华北地区蔬菜农药残留状况

2007—2008年北京通州区蔬菜中有机磷检出率为12.9%, 检出有机磷6种, 分别是水胺硫磷、对硫磷、三唑磷、磷胺、丙溴磷、马拉硫磷;菠菜中对硫磷检测结果最高值超出国家标准限值130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检出率达61.67%。该区蔬菜中农药残留依然严重[14]。石家庄地区20个生产基地和市区四大蔬菜批发市场、20家超市随机抽取的5 016份蔬菜的农药残留分析, 有机磷农药超标率为2.5%[15]。邯郸市、县、区大的超市和农贸市场或者对与广大消费者密切相关的食品销售领域采集的蔬菜样品检出阳性农药17种, 超标农药5种, 分别为甲胺磷、敌敌畏、乙酰甲胺磷、氧化乐果、氯氰菊酯。邯郸地区28种农药残留的检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污染[16]。呼和浩特地区随机抽取市售的15种蔬菜90个样品进行检测, 农药残留检出率为15.56%, 超标率为2.22%, 合格率为97.78%, 略高于全国近年来水平;检测的14种有机磷农药检出3次, 7种拟除虫菊酯类检出3次, 2种杀菌剂检出10次, 2份超标的农药均为毒死蜱, 呼和浩特市蔬菜农药残留合格率高于近年全国水平[17]。

1.1.5 西北地区蔬菜农药残留状况

李拥军等[18]2010年对甘肃省蔬菜中农药残留进行气相色谱定量分析, 结果蔬菜中的农药残留总检出率为7.78%, 总超标率为3.78%。检出的农药主要是有机磷农药, 检出率为6.44%。蔬菜中农药残留污染不容忽视。刘拉平等[19]对西安市10种夏季蔬菜80个样品中7种农药的残留量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蔬菜中甲胺磷、氧化乐果、久效磷、甲拌磷、乐果、马拉硫磷、对硫磷超标率依次为10.0%, 35.0%, 3.8%, 11.3%, 0.0%, 10.0%, 7.5%, 10种蔬菜总体合格率仅为45.0%。

1.1.6 西南地区蔬菜农药残留状况

2004年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昆明) 与昆明市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共同对昆明市12个区县 (市) 及3个蔬菜批发市场、3个超市进行抽检, 共检202个蔬菜样品, 速测仪测定农药残留不合格样品16个, 不合格率为7.92%, 色谱法测定农药残留超标样品43个, 超标21.29%[20]。2005年农业部对昆明进行的5次例行抽检, 蔬菜超标率全年平均为8.9%。

1.1.7 东北地区蔬菜农药残留状况

2001年辽宁省对沈阳、大连、鞍山、锦州、辽阳等5市的韭菜、芹菜、甘蓝、菜花、油菜、黄瓜和云豆7种蔬菜中甲胺磷、乙酞甲胺磷、甲拌磷、氧化乐果、敌敌畏、对硫磷、甲基对硫磷等10种农药进行农药残留抽检, 结果发现:97个样品中超标率达57.7%[21]。辽宁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从2004年开始采集辽宁省有代表性的设施蔬菜样品进行农药残留状况监测, 对设施蔬菜的生长环境包括设施内环境空气质量、灌溉水及土壤进行同步监测, 监测结果表明, 辽宁省设施蔬菜残留农药总体检出率为36.3%, 农药超标率为9.8%[22]。刘淑艳等[23]2006年7月对在沈阳市区内3家超市、3家农贸市场出售的8类蔬菜进行现场采集样品93份, 进行31种农药检测。结果蔬菜中有17种农药残留;有6.45%的蔬菜中农药残留超过国家标准。

孙胜龙等[24]研究了长春市市场销售的主要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问题。2002年秋季对长春市的9个蔬菜批发市场的16种蔬菜进行抽样检测, 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平均超标率为11.05%, 残留的主要农药种类是甲胺磷、氧化乐果和敌敌畏, 16种蔬菜中有9种超标。2003年春季同样对9个蔬菜市场的17种蔬菜进行抽样检测, 农药残留平均超标率为11.0%, 残留的农药主要种类是甲基对硫磷、对硫磷、甲拌磷、敌敌畏、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等, 检测的17种蔬菜中有3种严重超标。

张莹等[25]随机抽检哈尔滨市售蔬菜200份样品, 进行7种有机磷农药的残留检测。结果蔬菜中共检测出甲胺磷、敌敌畏、氧化乐果和水胺硫磷4种有机磷农药, 特别是国家禁用于蔬菜上的氧化乐果在20种蔬菜中均有检出, 检出率为12.0%;检测不合格率为17.0%。2002年3月中旬, 黑龙江省卫生监督所对哈尔滨市售蔬菜的农药残留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 共抽检了10个品种的23份蔬菜, 抽检结果表明, 哈尔滨市市售蔬菜的总合格率为65.21%[26]。付宇等[27]对黑龙江省随机采集的150份市售蔬菜样品中的有机磷农药残留进行检测。结果检出有机磷农药残留的蔬菜样品15份, 共检出6种有机磷农药, 其中1种为国家禁用农药甲胺磷。

1.2 不同类型蔬菜农药残留状况

从种类上讲, 豆类、绿叶类和茄果类蔬菜的农残检出率最高。农产品监测中心的统计显示, 农残合格率从低到高依次是豆类、茄果类、白菜类、绿叶蔬菜、芋薯根菜类、葱蒜类、瓜类、食用菌类。绿叶菜的农药残留多, 是因为它们的叶片柔软、水分多, 虫子爱吃, 所以喷的农药也多。有香味的菜农残低。蒿子秆、茼蒿、香菜等本身有一种很浓的香辛味, 是天然的驱虫剂。豇豆、韭菜农药多, 因为它们爱长虫, 常被喷洒较浓的农药, 其中有些农药毒性较大, 且容易残留;黄瓜、西红柿杀菌剂多, 因其生长环境湿度大, 易生病, 尤其杀菌剂用得多。

大部分地区蔬菜农药残留检测结果都表明叶菜类农药残留污染较为严重。西安市10种夏季蔬菜80个样品中7种农药的残留量的检测结果为:叶菜类较果菜类污染严重, 其中韭菜和茼蒿污染最重, 其次为芹菜、豇豆>油麦菜、生菜、西红柿、黄瓜>茄子、青椒[19]。深圳市宝安区市售蔬菜超标率较高的是几种十字花科蔬菜, 依次是芥菜、小白菜和菜心[14]。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售蔬菜200份样品7种有机磷农药的残留检测结果:叶菜类、根茎类、瓜果菜类的不合格率分别占11.0%, 0.5%, 5.5%[25]。邯郸市蔬菜样品检测结果:叶菜类蔬菜甲胺磷超标56%、氧化乐果超标16%、氯氰菊酯超标12%;果菜类蔬菜甲胺磷超标28%、敌敌畏超标12%;瓜菜类蔬菜甲胺磷超标60%;鳞茎类蔬菜甲胺磷超标57%、乙酰甲胺磷超标14%;豆类蔬菜甲胺磷超标16%、敌敌畏16%;甘蓝类蔬菜甲胺磷超标12%;块根类蔬菜甲胺磷超标47%、敌敌畏超标率为13%[16]。泉州市2002—2005年蔬菜测定结果:有机磷农药在叶菜类蔬菜的检出率最高 (10.2%) [10]。中山市南、中、北方位的坦洲金斗湾市场、沙朗果菜批发市场、小榄文田市场随机抽取的17个品种182份蔬菜样品, 农药残留量超标率顺序为叶菜类>根茎类>瓜果类[11]。2009年对广州市4家超市共108份蔬菜样品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进行抽样检测, 结果无标识的叶菜类蔬菜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超标检出率为52.38%, 有标识的“放心菜”检出率为28.57%, 而其中包菜、奶白菜、油麦菜、菠菜、白菜、芥菜等是农药残留较高的几种常食用的蔬菜[12]。呼和浩特地区市售的15种蔬菜的检测结果为:叶菜类蔬菜中农药残留显著高于其他各类蔬菜[17]。2010年甘肃省蔬菜中农药残留定量分析结果也为叶菜类蔬菜农药检出率最高[18]。2006年7月在对在沈阳市区内3家超市、3家农贸市场出售的8类蔬菜的现场采集的93份样品进行31种农药检测中, 花菜、葱蒜类蔬菜和叶菜中农药残留较高[23]。2003年9月至2004年7月对南昌市市售蔬菜有机磷农药残留超标情况的系统调查也发现:有机磷农药残留平均含量依次为叶菜类 (24.8%) 、茄果类 (22.9%) 、根茎类 (12.3%) [3]。惠州市十字花科、瓜豆类蔬菜农药残留调查结果为:十字花科蔬菜中不同品种间农药残留不同, 其中白菜、芥菜农药残留最严重, 萝卜农药残留较轻, 菜心、芥兰、甘蓝、上海青未检出农药残留;瓜豆类蔬菜农药残留品种间差异也较大, 豇豆、四季豆、白萝卜的农药残留较严重, 黄瓜和茄子的农药残留较轻, 其中豇豆、四季豆残留超标率最高, 均为3.70%, 其次为白萝卜、黄瓜、茄子, 残留超标率分别为2.47%、2.47%和1.23%;丝瓜、蒲瓜、小南瓜、苦瓜、番茄、马铃薯等未检出农药残留[8,9]。

也有部分地区的检测结果叶菜类农药残留偏低。高月明等[6]对佛山市禅城区不同季度市售的蔬菜进行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监测。结果表明:叶菜类较其他蔬菜种类的农药残留合格率低, 且以菜心、奶白菜、上海青、芥菜的农药残留合格率较其他叶菜低。刘睿通过对不同蔬菜品种所检测出的农药残留阳性率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在抽样检测的五类蔬菜中, 以根茎类的农药残留阳性率为最高, 其次为叶菜类, 而豆菜类的农药残留阳性率较低, 在18种蔬菜中, 以芹菜的农药残留阳性率为最高, 以荷兰豆农药残留阳性率为最低[28]。

1.3 不同季节蔬菜农药残留状况

农药残留与病虫害发生率有关, 即与季节性发生的病虫害有关, 如当季发生病虫害的可能性小, 农药残留阳性率就会处于低点, 一旦某季度或月份发生病虫害, 则农药残留阳性率就会有所上升。

农业部对北京市共496份蔬菜样品进行检测, 发现5月和11月是农药残留检出频率较高的时期。而杭州的检测结果显示, 杭州市全年蔬菜农残最高是在4月和10月。刘睿研究得出:从全年各月的时间段上来看, 蔬菜农药残留阳性率偏高的月份为5月份到10月份, 也就是蔬菜生产季节蔬菜商品中的农药残留阳性率较高, 其中, 将3年阳性率平均来看, 又以6月份和7月份的阳性率为居高, 这可能与当期蔬菜用药次数偏多和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内采摘蔬菜上市有关[28]。黄唐嘉等[10]对泉州市2002—2005年蔬菜中11种常见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测定结果为:夏秋季检出率 (分别为14.0%和8.3%) 高于冬春季 (分别为0%和4.1%) , 呈现明显的季节趋势。中山市南、中、北方位的坦洲金斗湾市场、沙朗果菜批发市场、小榄文田市场随机抽取的182份蔬菜样品中, 秋季蔬菜有机磷农药残留超标率45.6%, 冬季蔬菜超标率30.4%, 秋季蔬菜农药超标率明显高于冬季[11]。2006—2008年深圳市宝安区市售蔬菜的农药残留的检测资料显示:每年6—8月超标率最低, 而冬春两季超标率较高[4]。佛山市禅城区市售蔬菜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抽样监测结果为:第一季度的蔬菜农药残留合格率较其他季度高[6]。2003年9月至2004年7月南昌市市售蔬菜有机磷农药残留调查结果也表明, 夏季、秋季、冬季和春季的超标率依次为23.6%、22.6%、18.9%和16.1%, 夏、秋季节的残留超标率均比春、冬季节高[3]。

综上, 总体来看, 春、冬季节农药残留偏低, 夏、秋季偏高。因为夏、秋季节天气炎热, 蔬菜种类繁多, 故而病虫害种类也较繁杂, 使用单一、低毒农药难于防治, 农残相对高;春、冬季节天气寒冷, 大多数害虫蛰伏于地下, 蔬菜上的害虫种类和数量也就相应减少, 菜农喷洒农药的种类、数量及频率皆随之减少, 农残低。

1.4 蔬菜农药残留的原因

1.4.1 农资市场混乱

农资市场混乱现象主要有:农药产品合格率低, 假冒伪劣农药产品坑害农民的现象时有出现;农药产品的使用说明不规范, 农药生产企业缺乏正确的农药使用和施用常识, 对农药的适用范围、施用浓度、安全期和安全施用准则规定等问题的说明模糊不清[29];农药产品结构不合理, 高毒农药比例过大, 目前我国农药产品结构中仍然存在杀虫剂占农药产品产量的70%、有机磷农药占杀虫剂的约70%、有机磷农药中高毒农药也约占70%以上的现象, 而这些高毒农药产品都是老产品, 并且价格相对较低, 菜农选择的比例较高[30]。

1.4.2 产地环境的污染

如果蔬菜种植在农残水平较高的土壤环境中, 那么土壤或者浅表水中的农药残留容易被蔬菜吸收而引起蔬菜的农药残留[31]。1.4.3蔬菜的高需求量导致农药使用量大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农产品, 而中国是个人口大国, 蔬菜的消耗量巨大。要通过大量施用农药控制病虫害来提高产量。长期大量地施用农药, 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失衡, 病虫害抗药性不断增强, 防治难度加大, 恶性驱使农药使用量越来越大。1.4.4菜农用药习惯不科学, 安全意识薄弱菜农进行病虫害防治时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 缺乏综合防治手段。并且菜农一般只在病虫害发生严重时开始防治, 往往要通过加大农药使用量、混用农药、增加施药次数、缩短施药间隔期、滥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来控制住病虫害灾情, 其结果就会导致蔬菜中农药残留严重超标[30]。此外, 菜农的安全意识低, 为了获得高产量、取得高额利润, 在施用农药方面一般不会顾及残留问题。

1.4.5 法律法规不健全

中国目前还缺乏专门的有关农药残留管理的法律、法规, 对超标农产品的处罚条款还不够明确。相关立法滞后, 法律法规不健全, 未建立完善的蔬菜质量安全监测体系[31]。

1.5 农药残留防控

蔬菜农药残留的监督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包括了蔬菜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 需要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既要建立健全农药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 对产前、产中等环节进行有效管理, 特别是加强对国家明文规定的严禁在蔬菜生产中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监督查处力度, 还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 促进蔬菜种植产业化, 改变蔬菜粗放经营模式, 从生产环节入手, 控制源头, 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才能得到彻底解决。

1.5.1 监管对策

1.5.1. 1 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要抓好检验检测网点布局和检验检测机构提质升级工作。督促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按照“有机构、有人员、有场地、有经费保障”的原则建立检验检测机构。指导农贸市场、超市、农民合作组织建立自律性检验检测, 大力开展日常监督检测。同时要充分利用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的县级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项目的建设, 健全县级农产品检测机构, 配备检测仪器, 保障运行经费, 大力推进县级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的改造提质升级, 提高检验检测能力和水平。蔬菜安全检测体系重要的是堵住源头, 在蔬菜生产基地建立农药残留检测站, 并提高农药残留检测站的覆盖范围, 不光只检测生产基地蔬菜的农药残留, 还要对周边散户菜农生产的蔬菜开展检测[32]。蔬菜消费环节的检测力度也要加强, 要开展农残快速检测, 防止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1.5.1. 2 加强质量安全监管

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建立完善“地方政府负总责, 生产经营者负第一责任, 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蔬菜监管责任体系。继续深化蔬菜农药及农药残留专项整治, 加大农业投入品和蔬菜产品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力度, 强化蔬菜质量安全监管能力。蔬菜质量安全监管能力的强化, 不光是监管能力的提高, 更是要进一步提升各部门以及乡镇基层的蔬菜质量安全服务能力[33], 要形成以帮为主, 禁与罚为辅的监管模式。在加强蔬菜生产、销售、农药使用监管的同时, 要以各种活动推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 宣传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制度等。要将质量安全措施和责任落实到各环节和各参与主体, 逐步建立健全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

1.5.1. 3 加强对农药投入品的监管

积极开展“农资市场大检查”和“农资打假”专项行动, 清理、排查农资生产经营主体单位, 全面清理整顿无证无照和标签标识不规范等不合格市场主体;同时, 进一步完善农资生产经营诚信档案建设。大力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 聘请乡村联络员加强对村级农资市场动态的了解, 建立农药售后跟踪服务制度。通过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 净化全市农资市场, 控制生产源头的污染, 为生产合格蔬菜产品提供有力保障。

1.5.2 生产环节对策

1.5.2. 1 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 强化源头监管

(1) 收集整理蔬菜地方技术规程, 并发布规程名录, 供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参考、使用。 (2) 抓好标准化生产示范样板基地的建设, 指导基地健全制度, 建立档案, 按照统一农业投入品, 统一栽培管理, 统一测土配方施肥, 统一病虫害防治, 统一运输销售的标准化生产模式进行田间管理和营销服务。各区县 (市) 农业部门根据各自的产业优势, 选定重点企业、重点基地, 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派出专人指导, 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要求进行生产。 (3) 抓好标准化生产的宣传培训。为使农业标准化生产深入人心, 让广大农民知晓。各级相关部门要派出农技特派员, 深入到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宣讲标准化知识, 实地指导农民组织生产。在全面推进蔬菜种植标准化工作中, 落实标准化扶持政策, 强化生产指导和技术服务, 不断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 总结经验, 有力地推动我市蔬菜生产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促进了蔬菜生产方式转变。通过狠抓标准化生产, 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技术水平, 提升了蔬菜质量, 增加了广大农民的收入, 使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的示范和引导作用进一步加强。

1.5.2. 2 加强蔬菜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建设

构建蔬菜生态循环发展模式是蔬菜产业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首要条件。蔬菜与蔬菜生产环境有着一种生态平衡, 这种平衡状态一旦被打破必将造成农业生态环境不可逆转的恶化。目前, 我国农业生产过度依赖石化能源的状态所造成的的严重后果是:土壤地力不断下降, 病虫害为害日益严重, 因而为保产量不得不日益依赖化肥和农药, 并且已经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之中。为改变此一状态, 也为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设环境友好型,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政策诉求。蔬菜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必须自觉遵循生态循环发展模式。为此, 要着力构建蔬菜病虫害防治的农业、物理、生物防治模式, 以逐步减少或不用石化杀虫剂和杀菌剂;着力构建家畜禽加沼气加蔬菜生产的生态生产模式, 以逐步减少或不用石化肥料。

1.5.2. 3 加强宣传培训力度

各有关部门都要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以及相关政策、标准、技术的宣传, 进一步增强农产品生产者、加工者、经营者、消费者和管理者的质量安全意识, 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良好氛围。要利用日报、电视台等新闻媒体, 宣传国家有关法规和技术标准。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户”活动, 深入农产品生产基地,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培训, 大力推广农产品生产病虫害防治和安全用药技术, 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安全生产意识。农药的科学合理使用, 是控制农药残留超标的重要环节, 加强对广大菜农的无害化控制技术的培训, 增强农民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意识提高科学用药水平, 引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保证在生产过程中技术到位, 消减农药使用量, 从而到达降低农药残留的目的。

1.5.2. 4 加强蔬菜质量安全应急管理和信息发布

各级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蔬菜质量安全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建立应急预案, 在处置突发事件时, 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及时发布权威信息, 健全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同时, 要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规定, 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在蔬菜优势产区和主要城镇郊区, 建立蔬菜生产信息监测数据处理中心、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生产, 增强政府调控的主动性和前瞻性以及生产主体的应对能力。

1.5.3 流通环节对策

1.5.3. 1 在全市大力推行市场准入制度

完善检验检测机构, 制定检测入市制度和不合格农产品退市消费制度, 设立进货、销售、检测台帐。要求批发市场、超市必须与大型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户、市场摊主签订产销对接合同, 生产者依规生产, 经营者诚信经营, 固定进货渠道, 确保农产品质量。各级农业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 牵头做好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的各项准备工作, 制订详细方案, 周密部署, 细心指导、督促、检查, 确保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稳步全面推进, 真正构筑农产品入市的防御体系,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1.5.3. 2 完善疏釆流通信息网络平台

与生产信息平台相结合, 完善覆盖主要批发市场的蔬菜流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规范信息采集标准, 健全信息工作机制, 加强采集点、信息通道、网络中心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定期收集发布蔬菜价格、供求等信息。较大规模的蔬菜批发市场要建立蔬菜市场监测预警体系, 完善蔬菜信息监测、预警和发布制度。

1.5.4 政府保障措施

1.5.4. 1 完善“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责制

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文件要求, 新阶段“菜篮子”工作应继续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政府要把蔬菜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建立和健全蔬菜工作机构, 加强对蔬菜产业发展的领导, 并把蔬菜作为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产业来抓。

1.5.4. 2 扩大投融资渠道, 增强蔬菜产业发展后劲

要千方百计的拓展蔬菜产业化发展的投融资渠道, 扩大对蔬菜产业化发展的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设立蔬菜产业发展投资基金, 资金来源可以从政府财政收入、物价调节基金、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中拿出适当比例的资金用于蔬菜产业发展。同时要极积引导银行信贷资金、农村集体资金、企业或专业合作组织积累资金以及个人自有资金投资兴建蔬菜产业化经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广泛开展与周边省份、外商的联营合作, 极积引导省外、国外资金来我市投资开发蔬菜产业化项目。为蔬菜产业化发展奠定坚实的资金支持基础, 增强发展后劲。

1.5.4. 3 实施科教兴菜战略, 提高蔬菜生产技术水平

(1) 加快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加快引进和推广蔬菜新品种、新设施、新技术, 提高科技成果转发率, 政府相关部门要适当安排引导资金, 采取以奖代补、以奖代投扶持帮助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的引进推广工作。

(2) 加强蔬菜技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深化蔬菜技术推广体制改革, 稳定队伍, 提高素质, 充分发挥现有技术人员的作用。采取送出去, 请进来, 委培、代培和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创新蔬菜技术人才培养体制, 组建蔬菜专业技术队伍, 打破乡镇界限, 围绕区域性主导产业, 成立区域性的蔬菜技术服组织, 以适应蔬菜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3) 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 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水平。各相关蔬菜行政主管部门要极积组织科技人员根据当地小气候条件制订各类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加强宣传培训力度, 促使标准化生产技术在全市所有蔬菜生产基地得到全面推广和应用。同时加强蔬菜产地环境质量监督评估、产品抽检频次、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 力争使我市蔬菜产品全部达到无公害蔬菜质量标准。

(4) 实施名牌优质战略, 增强产品竟争力。发展蔬菜产业化经营, 必须强化质量和品牌意识, 实施名牌优质战略, 大力开发各地蔬菜名特优蔬菜资源, 使名特优蔬菜产品生产形成规模优势, 并制定名特优蔬菜产品标准, 逐步实行标准化生产, 提高蔬菜产品的品质档次。加强蔬菜产品的商标注册、包装标志标识管理和品牌宣传, 争创蔬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省级和国家级名牌, 提高我市蔬菜产品在省内外、国内外市场上的竟争力和知名度。

(5) 创新蔬菜产业发展经营体制。蔬菜产业化对蔬菜产销工作的内在要求必须走规模化、专业化、科学化、集约化之路, 而目前我国农村农业所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度实践证明已完全无法满足上述要求。因此, 蔬菜产业发展的经营体制创新具有现实的急迫性。政府应当对此有通盘的考虑, 并尽快制定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蔬菜产业发展经营体制。

2 土壤重金属污染

环境污染对食物质量的影响, 进而对人类生命和生存的威胁, 却长期以来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环境污染物中, 重金属的污染极为普遍, 对农产品的质量负面影响尤为严重, 已经引起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蔬菜是城乡居民消费量大的日常副食品, 在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大量工业的“三废”肆意排放, 加上农业化肥和农药的集约使用, 农田土壤、灌溉水和大气污染, 包括重金属在内的有毒物质在蔬菜上过度富集累积, 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

2.1 污染区域分布

中国北京、上海、南京、天津、重庆、南昌、沈阳、南宁、东莞、恩施、佛山、桂林、哈尔滨、湖州、怀化、郑州、天门等大中城市都曾较系统地对郊区菜园土壤及蔬菜中的重金属污染状况作过一些调查研究工作, 基本摸清了蔬菜重金属污染现状。数据汇总发现 (表1) :在全国范围内各地区蔬菜基地中重金属含量大多数低于或达到卫生限量标准值, 只有少数地区或某一地区的少数重金属含量接近或超出该标准值。从地理位置看, 重金属含量超标多集中在南方地区, 分析原因可能为南方地区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低, 而且土壤p H大多介于5.0~6.0之间, 以至于土壤对重金属的固定能力差, 重金属以易于被植物吸收的存在形态存在。所以, 一般情况下, 酸、中性土壤中重金属对蔬菜的毒性比碱土高。当然, 重金属蔬菜污染主要还与当地的工业污染源有关, 由于当地工业生产所造成的重金属污染大气环境、水域环境、土壤环境进而污染蔬菜, 以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等。

2.2 重金属在蔬菜中的富积特征

2.2.1 不同蔬菜品种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不同

不同的蔬菜种类品种由于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不一, 吸收重金属元素的生理生化机制各异, 故其重金属元素的累积量差异较大。众多关于不同种类蔬菜的吸附能力研究亦指出, 各蔬菜的吸附能力为[53]:叶菜类>根茎类>茄果类>豆类。而叶菜类的菠菜、芹菜和白菜吸附能力最强, 萝卜对Pb的吸附能力最弱。王丽凤等[54]对沈阳市蔬菜中污染物的调查表明, 蔬菜中重金属含量大小顺序为:叶菜类>根菜类>瓜菜类。周根娣等[55]对上海市农畜产品的调查结果表明, 叶菜类较其他类别的疏菜污染严重。魏秀国等[53]对广州市城郊十大类46种蔬菜样品中重金属Cd含量作过统计分析, 发现在大致相似的环境下, 重金属Cd的含量为:绿叶类>薯芋类、白菜类>瓜果类、豆类;而上海宝山地区对蔬菜重金属吸附能力研究亦指出[56]:叶菜类>根茎类>茄果类。杨晖等[57]对丽水市水阁工业园区蔬菜基地的Cd污染的研究也表明蔬菜对重金属的积累效应具有很大差异, 其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表现为叶菜类>花菜类>根茎类>茄果类。周建利[50]对北京本地各蔬菜的重金属污染状况的研究也发现平均超标率大小顺序为:小白菜>辣椒>云架豆 (更豆) >茄子>萝卜>大白菜>小油菜>大葱>西红柿>黄瓜=冬瓜。其中叶菜类蔬菜污染最为严重, 其次是根茎类蔬菜, 再次是瓜果类。岳振华等[58]的研究表明, 在不同蔬菜中, 叶菜类对Cu、Zn、Cd、Pb的吸收富集一般均大于果菜和根菜类, 在叶菜类中又以苋菜、小白菜的富集作用较强, 包菜较弱。楼根林等[59]对Cd在成都壤土和几种蔬菜中累积规律的研究结果显示, 供试蔬菜品种一般以根部吸收富集Cd的能力最强, 而叶大于茎, 萝卜则叶大于根, 青椒果实和豇豆豆荚中Cd的残留量少于其它部位。马瑾等[60]通过对东莞市主要蔬菜生产基地的11种蔬菜48个样品的可食部分的重金属含量测试, 得出重金属元素含量超标的蔬菜均为叶菜类蔬菜, 其中菠菜有4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在各品种蔬菜中最高。汪雅谷等[61]通过不同蔬菜在Cd污染程度不同的土壤中种植, 根据它们对Cd的累积程度, 把蔬莱分为3类:第1类, 低累积蔬莱 (累积系数小于1.5%) , 包括黄瓜、缸豆、花椰菜、甘蓝、冬瓜等;第2类, 中累积蔬菜 (累积系数小于4.5%, 包括茜首、马铃薯、萝卜、葱、洋葱、番茄等;第3类, 高累积蔬菜 (累积系数大于4.5%) , 包括菠菜、青菜、芹菜、小白菜等。徐明飞等[62]研究表明:瓜类为重金属低积累型蔬菜, 茄果类蔬菜属于低As, Pb, 高Cd积累型品种;青菜和根茎类蔬菜属于高As, Pb和Cd积累型品种。茹淑华等[63]也研究发现叶菜类蔬菜对重金属Zn、Pb和Cd的富集能力高于果菜类和根菜类蔬菜, 其中, 菠菜重金属畜集系数较大, 其抗重金属污染能力较弱, 而黄瓜和西红柿重金属富集系数较小, 其抗重金属污染能力较强。

mg/kg

2.2.2 同一蔬菜品种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不同

同一蔬菜品种不同重金属含量存在明显差异。茹淑华等[63]研究了永年蔬菜种植区不同蔬菜种类 (品种) 富集重金属Cu、Zn、Pb和Cd的特征和规律, 叶菜类、根菜类、果菜类蔬菜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大小依次为Cd>Zn>Cu>Pb。杨晖等[64]对丽水市水阁工业园区蔬菜基地的Cd污染的研究也表明7种蔬菜型作物 (番茄、油冬菜、白菜、卷心菜、花椰菜、萝卜、玉米) 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则表现为Sb>Cd>Ba>Pb>As。

2.2.3 蔬菜不同部位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不同

重金属从哪个器官进入, 该器官中积累的就多, 离这个入口越远的器官, 积累的就越少。同一品种的不同器官, 由于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不一, 吸收重金属元素的生理生化机制各异, 故其重金属元素的累积量差异较大。研究植物不同部位重金属含量有助于人们利用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而生物防治水土重金属污染, 同时, 通过对植物中不同器官中重金属含量的研究, 了解重金属在植物中的分布情况, 防止人们在食用蔬菜或野菜时重金属中毒等。李海华等[65]对不同作物不同器官对重金属元素Cd的累积, 各种蔬菜对同一重金属的累积效应存在明显差别 (表2) 。李学德等[66]研究发现, 菠菜Cd的积累量为叶片、根>茎, 而Cd和Cu的积累量依次为叶片>根>茎杆, Pb的积累量则依次为根>茎>叶片;青菜叶片中的Cr、Cd、Pb、Cu等的含量均高于茎。不同基因型甘蓝中, 地上部分Cd含量为47~183mg/kg, 根系Cd含量为617~1789mg/kg, Cd含量差异较大[67,68]。楼根林等[59]对Cd在成都壤土和几种蔬菜中累积规律的研究结果显示, 供试蔬菜品种一般以根部吸收富集Cd的能力最强, 而叶大于茎, 萝卜则叶大于根, 青椒果实和豇豆豆荚中Cd的残留量少于其它部位。茹淑华等[63]研究发现重金属Cu、Zn、Pb、Cd在叶菜类蔬菜茎叶中的含量均低于根;果菜类蔬菜果实中重金属的含量均低于茎叶, 茎叶低于根;根菜类蔬菜 (白萝卜) 根中重金属的含量均低于茎叶。杨晖等[64]研究也表明7种蔬菜型作物 (番茄、油冬菜、白菜、卷心菜、花椰菜、萝卜、玉米) 不同器官对同一重金属Cd的富集能力表现为根>叶、茎>果实, 但萝卜对Cd的富集能力则表现为叶>根。陈卫伟等[69]选择南方具有代表性的蔬菜—空心菜作为供试品种, 分别对空心菜的叶、茎和根的重金属含量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为根是受污染程度最高的部位, 其次为叶, 最后为茎, 因此, 在污染程度较高的地方, 空心菜宜选择吃茎;在污染程度低的地方, 空心菜可以选择吃叶和茎。

2.2.4 蔬菜在不同的土壤中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不同

不同的土壤类型, 其有机质含量、孔隙度、酸碱度、酶活性、CEC等理化特性不同, 直接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与固定, 从而影响蔬菜对其吸收与富集。岳振华等对湖南省长沙市、邵阳市等5个城市具代表性的灰菜园土、红菜园土、潮菜园土3种类型土壤的重金属迁移规律以及蔬菜在这三种土壤上的重金属富集量进行了调查分析, 发现用Cu、Zn、Cd、Pb、Cr的表/底土比可以大致反映它们在土壤中迁移累积的一般趋势, 3种不同菜园土重金属表/底土比对重金属富集的顺序为灰菜园土>红菜园土>潮菜园土, 说明在3类菜园土中灰菜园土对重金属的吸收和化学固定作用最强。进入土壤的重金属大多累积在土壤表层, 利于蔬菜吸收[58]。宋玉芳等[70]选择4类典型土壤进行重金属对西红柿种子发芽与根伸长抑制率的剂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重金属对西红柿根伸长的抑制率大小排列为红壤>>草甸棕壤>栗钙土>暗棕壤。

2.3 蔬菜重金属污染来源及成因分析

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般而言, 其来源主要可分为自然源 (如成土母质等) 和人类活动源。随着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 以及人类活动的频繁干扰, 特别是近年来大量外部污染物的输入, 导致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往往高于背景值[71,72]。

2.3.1 工业三废

在中国部分污灌区, 大量未经处理或处理后未达标的工业污水、城市生活用水直接排放到菜地中, 导致菜地土壤超标的现象目前仍较普遍[73]。如中国东部的辽宁、河北及天津等省 (市) 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升高甚至超标, 均与不合理的污水灌溉直接相关。在沈阳张士灌区, 迄今已有30多年的污水灌溉历史, 由于灌溉水质不达标、污灌时间长, 造成菜地土壤Cd、Hg的含量超标[74];河北邢台污灌区中心区域的菜地土壤Cd平均含量已超过国家标准数倍[75];因污水灌溉, 广东茂名的3 333 ha耕地重金属含量超标, 1982~1997年的15年间, 灌区土壤Cd和Pb的含量分别比本底值增加了324%和141%[76]。

污泥、垃圾等固体废弃物的农业利用, 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田土壤的环境风险, 并成为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增高的重要原因[71,77,78,79]。如天津市长期施用污泥的菜田土壤中, Cu、Zn、Pb的含量高于背景值3~4倍, Cd含量高于背景值10倍, 汞含量高于背景值125倍;以施用城市垃圾为主的菜田土壤中, Pb、As、Cd的含量高于背景值的1/3~1倍, 汞含量高于背景值30多倍[80]。

采矿、冶炼、造纸、交通等人为活动产生的废弃物未经处理或不达标排放, 均将最终进入土壤和水体, 并造成土壤或水体重金属含量超标。根据中国环境年鉴资料, 1998—2005年间, 全国工业废水中重金属的排放总量分别为Hg 42.6 t、Cu 728.2 t、Cr 888.2 t、Pb 3876.2 t、As 3 294.0 t, 且东部地区Hg、Cd的排放量最高[76], 这与该地区菜地土壤重金属Hg、Cd超标较严重的状况直接相关。广西和甘肃等作为西部As、Cd排放的主要贡献者, 其As、Cd负荷分别占西部的58.7%和68.7%, 且西部地区超标样本主要来自这2个省份[58,81,82]。此外, 工矿活动、交通运输等排入大气中的重金属可通过沉降进入土壤, 并在相应的区域内形成累积。太原作为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 其降尘对该灌区土壤中重金属累积的贡献非常明显[83], 这可能也是中国大多数城郊及工矿区菜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上升的重要原因。不合理的基地选址会给蔬菜产品造成重金属污染, 基地的空气质量、基地土壤状况、灌溉水的卫生状况、周边的其他因素等均有影响。一些大型的蔬菜基地位于交通繁忙地带或毗邻高速公路, 由于过去含铅汽油的使用, 汽车尾气中70%的铅沉降于公路两侧的土壤中, 造成重金属污染。

2.3.2 含重金属的农用物资不合理利用

农药、化肥、塑料薄膜等农用化学品以及有机肥料的使用, 均可能是土壤中重金属的重要输入源。据估计, 人类活动对土壤Cd的贡献中, 磷肥占54%~58%[84]。尽管中国磷肥中重金属含量普遍低于发达国家, 但长期大量施用也可能会带来土壤重金属的累积[85]。加之少数地区磷矿中Cd含量较高、近年从国外进口化肥量增加等原因, 也使土壤中重金属累积的风险不断加大。此外, 农用薄膜生产应用的热稳定剂中往往含有Cd和Pb, 在大量使用塑料薄膜的温室大棚和保护地中, 如果不及时清除残留在土壤中的薄膜 (或农膜) , 亦可能会使其中的重金属进入土壤并形成累积。

2.4 污染防控研究防控措施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农村生态问题特别是农业环境污染日益突出。鉴于蔬菜重金属污染途径的多样性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有关如何减少或控制蔬菜重金属污染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热点, 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归纳出以下几种治理方法。

2.4.1 农艺调控

2.4.1. 1 施加化学改良剂, 提高土壤p H

在酸性土壤中施用石灰以提高土壤的p H, 能够明显减少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粉煤灰具有强碱性, 可以代替石灰改良土壤, 使重金属钝化, 从而使其对植物的有效性降低。用沉淀法减少农用水中的重金属.绝大多数重金属的氢氧化物、碳酸盐和硫化物都是不溶的。因此, 通过提高p H至8~10, 可促使氢氧化物沉淀, 或者加入白云石或无机硫化物, 或通入H2S气体, 使其生成金属碳酸盐沉淀或金属硫化物沉淀, 通过沉淀形成可使剩余重金属离子的浓度降到最小, 然后除去杂质, 调整p H后使用[86]。

2.4.1. 2 合理布局蔬菜生产

利用间作的方法, 把蔬菜与另一种重金属吸附能力强的超富集植物一起种植, 可以降低重金属对蔬菜的毒害作用, 减少蔬菜对重金属的富集。或者可以将2种蔬菜一起种植, 一种蔬菜的不可食部分富集重金属的能力较强, 则可以降低另一种蔬菜污染较严重的可食部分的重金属含量。也可利用轮作的方法, 先种植吸收重金属能力强的超富集植物, 待超富集植物收获后, 再种植易被重金属污染的蔬菜;或者先种植不可食部分吸收重金属能力强的蔬菜, 待收获后再种植可食部分吸收重金属能力强的蔬菜, 这样可有效降低蔬菜中可食部分的重金属含量。

2.4.1. 3 合理使用化肥, 增施有机肥

不同形态的N、P、K肥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根际环境有着不同的影响。不同形态的化肥对土壤重金属的溶解度, 特别是在根际土壤中的溶解度会产生明显的差异, 应在不影响土壤供肥的情况下, 选择最能降低重金属毒性的肥料品种。磷酸盐类肥料可使重金属Cd、Hg等生成磷酸盐沉淀[87]。在农田防治中, 施用磷肥特别是钙镁磷肥可抑制Pb进入植物体[88]。许多肥料, 尤其是磷肥中往往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 所以, 要注意选用不含重金属或重金属含量较低的肥料品种。

粘土矿物和有机胶体对土壤中重金属和农药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因此, 增加土壤有机质, 改良砂性土壤, 可以增强土壤对有毒物质的吸附作用, 并且能够增加土壤容量, 提高土壤自净能力, 有机肥料可以改变溶液中重金属的存在状态, 或改变吸附体的表面性质而影响重金属的吸附。它可以通过改变土壤的p H和Eh值, 以及土壤固相物质的表面活性, 分解产生无机养分和其他有机活性物质, 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化学行为, 进而影响重金属的有效性和毒性[89]。同时还可以增大土壤环境容量, 提高土壤自净化能力, 土壤腐殖质可络合污染物质, 显著提高土壤钝化污染物的能力, 从而减弱其对植物的毒害。

2.4.2 植物修复

2.4.2. 1 利用超富集植物修复

植物修复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 其原理是通过种植超富集植物, 利用其根系吸收、固定重金属, 并转移到地面部分, 最后采用收割植物的方式去除土壤中重金属。植物修复中使用的修复植物叫做超富集植物。理想的超富集植物应具有以下特点:生长速率快、生长周期短、地上部生物量大、能同时富集2种或2种以上重金属。目前, 植物修复因其具有成本低、不会造成污染转移或2次污染、可以保养和改善土壤结构肥力等优点, 成为世界环境修复技术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对超富集植物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 如发现过江藤是积累铜和锌的最有效的植物, 而龙胆属的植物则是固定铅、铜、锌的最佳植物[90]。有的植物, 还可以通过短时期内的2次种植, 以达到最大程度的修复.如将风花菜种植到受污染的土壤中, 在花期收获时, 其对重金属的吸收率比单一成熟时增加了42.8%, 如再次将已吸收过重金属的风花菜移植到此土地, 再到花期收获, 其吸收率同样增加42.8%, 这样大大提高了风花菜对重金属的吸收率[91]。徐卫红等[92]发现澳大利亚粉叶蕨对As有很强的富集能力, 其地上部分As含量与As浓度成正比, 当As浓度达2 400μmol/kg时, 粉叶蕨地上部分的As含量超过了As超积累植物的临界含量标准 (1 000mg/kg) 。

2.4.2. 2 利用根际微生物修复

根际细菌, 菌根辅助细菌, 丛枝菌根真菌等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 并且在保持土壤生产力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当特定的群体达到一定的密度时, 这些微生物便会发生协调作用, 这就是群体感应。根际细菌能够增强植物对Zn、Cu、Pb和Cd的吸收率。植物和有益微生物相互作用, 可以改进生物产量及植物对重金属的耐受力, 被认为是植物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丛枝菌根真菌能够识别寄主根发出的信号, 允许功能共生。丛枝菌根真菌产生的球囊霉素和不溶性蛋白可以螯合微量元素, 从而修复被污染的土壤[93]。

2.4.2. 3 螯合剂与植物修复

螯合剂可以通过与土壤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结合, 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 使重金属从土壤颗粒表面解吸, 由不溶态转化为可溶态, 从而大大活化土壤中的重金属, 为淋洗或植物的吸收创造有利条件。已有研究证明, 一些螯合剂, 如EDTA、柠檬酸等可以增加金属的移动性, 从而提高提取率。近几年已陆续开发出一些绿色无污染的混合螯合剂, 如味精废液、柠檬酸和EDTA, 其摩尔比为1∶10∶2。使用混合螯合剂的优势是便宜, 有利于金属从土壤中浸出, 如在加入混合螯合剂的间作中, 使用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和低积累作物 (玉米) , 更是一种完美的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93]。

2.4.3 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包括客土、换土、翻土、去表土等。此种方法效果好、稳定, 适用于大多污染物和多种条件。但是, 该方法投资大, 且易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2.4.4 重金属污染的叶面控制技术[94]叶面控制技术着眼于提高植物自身的防御机能来减轻重金属致害。

外施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类物质6-BA可缓减H g2+对水花生的毒害作用[95]。在Cd伤害的菜豆[96]、大豆[97]幼苗叶片上喷施稀土元素镧, 可减轻Cd对幼苗的伤害程度。施用水杨酸、脱落酸能减轻Cd对大麦幼苗的毒害作用。喷施NAA均可降低Cd胁迫大豆幼苗叶片产生的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 还可降低Cd胁迫大豆幼苗产生的POD活性, 提高硝酸还原酶活性[98]。Fe SO4作为一种微肥在Cd污染土壤上施用, 既表现增产趋势, 又可减少Cd在植物体内的积累[99]。通过叶面喷施锌、硒[100]可以有效地在生菜中通过生物转化富积锌、硒, 同时降低镉的积累。叶面喷施纳米硅制剂 (硅酸钠和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分别配制纳米硅制剂) 可以缓解重金属对水稻的毒害效应, 且与施无机硅相比, 施有机硅对水稻重金属毒害的缓解效果更显著, 表现为水稻百粒重及单株穗重均显著提高;且籽实中Cd、Pb、Cu、Zn的吸收量在喷施硅制剂后均显著降低[101]。喷施磷溶液 (KH2PO4) 能提高水稻的产量和降低重金属Pb、Zn、Cd在稻米中的积累[102]。

3 物流、贮藏和加工过程产生的污染及防控

3.1 物流、贮藏和加工过程产生的污染

蔬菜产品采收、贮运、加工、销售过程中受到的污染称为二次污染。在采收后的运输、贮藏、保鲜过程中的霖烂、病菌, 一些有毒成分的聚积, 运输工具的污染;加工过程中的食品添加剂、保鲜防腐剂使用不当, 或者加工设备、加工环境不卫生都会造成污染[103]。3.1.1流通过程中的污染蔬菜在流通中会遇到二次污染的问题。水叶菜等时令蔬菜, 流通过程中的保鲜是一个大问题。一些菜农从农田采收蔬菜后, 短时间内运不到市场上来, 在这个过程中, 菜农可能会不断往菜上洒水, 这些水可能是菜地边水沟里的污水;有些菜商在贩运、销售蔬菜过程中用污水浸泡和清洗蔬菜, 这些都会导致蔬菜的二次污染。蒜薹、芦笋等反季节蔬菜或特色蔬菜的南菜北运、东菜西输过程, 在高温高湿下易腐烂, 滋生病菌, 造成污染。运输工具是人病原菌潜在的污染源, 如不定期清洗和消毒, 也会对蔬菜造成污染。

3.1.2 贮藏过程中的污染

有些蔬菜在贮藏期间常使用保鲜剂, 以延长保鲜期。果类蔬菜如西红柿等, 为了促进果实成熟和提早上市, 经常依靠激素催熟。不适当地滥用激素和保鲜剂, 都会致使蔬菜产品受到污染。据有关报道称, 相对于西红柿的自然成熟, 催熟后的西红柿能多赚4.5万元/hm2左右, 使用催熟技术的黄瓜甚至可以提升2.25万kg/hm2有余。这必然导致催熟剂的普遍利用。催熟剂主要运用在瓜类农作物中, 如冬瓜、黄瓜、西红柿等。目前市场上普遍利用的催熟剂为乙烯利。据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中的规定, 乙烯利在番茄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不能超过2 mg/kg。然而在流通的过程中, 也就是走上消费者餐桌的前一个环节, 该标准的执行并没有具体可控的措施保障。在国家标准内合理使用“乙烯利”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可以的, 但若超量、超标使用, 则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1.3 加工过程中的污染

轻度加工果蔬或称为截切果蔬、鲜切果蔬、半处理果蔬等, 是对新鲜果蔬进行分级、整理、清洗、切分、保鲜和包装等处理, 并使果蔬保持生鲜状态的制品。轻度加工果蔬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在美国, 轻度加工果蔬的销售额1994年为52亿美元, 到1999年达190亿美元。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 轻度加工果蔬在我国也开始受到关注, 并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

然而, 轻度加工果蔬由于加工过程中经过切分等处理造成机械损失, 从而引起其呼吸作用和代谢反应的加剧、增强, 品质迅速下降;同时由于切割导致果蔬细胞破裂, 表面发生酶促褐变现象;轻度加工果蔬仍是活的生命体, 仍在进行呼吸作用, 易出现组织软化和失去感官品质等特征。这些不利因素会加速轻度加工果蔬组织的衰老及微生物的生长和繁衍, 从而降低其食用品质和商品价值。

轻度加工果蔬一般处于高湿度的包装环境, 没有经过加热等前处理, 并且果蔬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等, 这些因素促进了组织的衰老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轻度加工果蔬容易产生的人类病原菌主要包括:需氧细菌、厌氧细菌、寄生生物、酵母菌和霉菌等, 其中最令人们关注的病原菌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利斯特菌 (Listeriamonocytogens) 、沙门氏菌 (Salmonella spp.) 、弯曲杆菌 (Campylobacter) 、微小隐孢子虫 (Cryptosporidium parvum) 和环孢子体病原菌 (Cyclospora cayetanensis) 。新鲜果蔬或果汁受到这些微生物的污染会引起食源性疾病的爆发[104]。

加工过程中的污染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工作人员自身卫生状况不过关; (2) 污水浸润、清洗蔬菜; (3) 加工设备不符合要求, 并且未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 容易导致交叉感染; (3) 贮藏环境温度高, 湿度大, 易滋生病菌, 贮藏设备未能定期清洗和消毒; (5) 防腐保鲜过程中滥用保鲜剂; (6) 包装材料不符合规格, 包装容器受到污染[105,106]。

3.2 对物流、贮藏和加工过程产生的污染的防控措施[105,106]

(1) 收获后应就地修整, 及时包装、运输。

(2) 包装容器应保持干燥、清洁、无污染, 防腐保鲜剂应选择低毒无害的类型适量添加。

(3) 运输时要做到轻装、轻卸, 严防机械损伤, 运输工具要清洁、卫生、无污染、无杂物。短途运输中严防日晒、雨淋。长途运输中注意采取防冻保温或降温措施, 不使产品质量受到影响;宜用冷藏运输工具来运送, 5℃或5℃以下将显著降低包括人病原菌在内的微生物的生长速度。运输工具应定期清洗和消毒。

(4) 贮存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 货堆不得过大, 保持通风散热, 控制适宜温、湿度。贮存库应保持阴凉、通风、清洁、卫生、防日晒、雨淋及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

来源现状 篇5

香港中文大学2012年内地各省市招生来源计划来源:香港中文大学 2012-02-08 17:26:49

香港中文大学通过「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计划」在内地招收本科生,获国家教育部列为本科第一批重点高校。由于本校的过往的招生成绩,以及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努力,得到国家教育部的肯定,特准列入统招提前录取批次。

报考香港中文大学,考生高考成绩必须达到本科一批高校录取控制分数线。考生只须按统招一般选填高校志愿程序申请,不须另行向本校报名,亦不须面试。由于本校在统招中属提前录取批次,考生在填报香港中文大学的同时,亦可填报其它本科一批的内地重点高校。若考生于提前录取时因名额所限未能获得本校录取,仍有机会在本科一批录取时获其它已填报的高校考虑。

各省/市/自治区招生来源计划

北京 重庆 上海 天津 安徽 福建 贵州 广东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西 江苏 辽宁

陕西 山东 山西 四川 云南 浙江 广西 甘肃 宁夏

内蒙 青海 新疆 西藏

专业分类(排名根据从前到后,依次降低)

1.Business

金融会计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

工商管理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

经济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

金融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

市场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

物流学:香港理工大学

税务:香港中文大学

企业行为学:香港中文大学

风险管理: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

酒店管理学:香港理工大学

2.Science

医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

中医学:浸会大学

药剂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大学

植物学:香港中文大学

物理学:香港科技大学

物理治疗学:香港理工大学

护理學: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

精算学:香港大学

数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

计算机科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科技大学

生物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

食品及营养科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

3.Engineering

建筑学:香港大学

土木工程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

电子工程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學、香港中文大学

机械工程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及香港理工大学

系统工程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

资讯工程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

材料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大学

物流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

离高考还有3个多月,一些香港高校已启动内地招生宣讲,报名申请也已启动。那么,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有什么特点?招生有什么要求?什么样的考生适合报考香港高校呢?

内地招生

两种形式

据了解,每年,香港都有10余所高校在内地招生,其中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两所高校参加内地高考统招,列入提前录取批次。考生填报志愿与其他普通类高校一样。

与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不同的是,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高校属于自主招生。这些学校录取在统招提前批次录取前结束,一般都组织面试。

目前不少高校已接受考生报名申请,如,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考生可登录相关院校网站查询招生等信息。被港校录取的考生,内地高校不再录取。

竞争激烈

录取分高

近年来,报考香港高校的内地考生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去年,万名内地高考生报考香港大学。报考最热的专业包括经济、金融、工程、会计专业等。

报考香港高校,高考成绩要较好。虽然一些香港高校在招生简章中要求考生高考成绩达到当地一本线上,但实际情况是不少高校录取分高出当地一本线百分左右。2011年香港中文大学最终在京录取了19名考生,文科调档线达到657分,理科为668分,分别比一本线高133分和184分;香港城市大学在京录取的情况是理科平均录取分数线(不包括创意媒体学院)为650分,文科平均录取分数线为629分。创意媒体学院录取平均分理科584分,文科605分;香港科技大学在京录取学生平均高考分数为652分。

此外,大部分香港高校实行全英文教学,对考生英语单科成绩要求较高。不少港校要求考生英语单科成绩达到110分以上。想获奖学金的考生,英语成绩还要更高。

就读港校

学费不菲

虽然香港高校设立了奖学金吸引内地考生,但能获得全额奖学金的学生还是少数,因此就读港校不能只靠奖学金,还需要家庭经济支持。

近年来,港校学费有所上涨,一般一学年学费10万港币,生活费等也要4万港币左右。内地考生即使成绩优异获得了奖学金,如果完全靠奖学金到香港高校就读,可能也会有心理负担。没有奖学金靠自费上学的考生更需要经济支持。

此外,内地生香港上大学还要考虑自身的心理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及能否适应当地的生活习惯和文化氛围等。香港城市大学内地招生有关负责人卓燕介绍,香港高校和内地高校的教学模式、风格等都有较大差异,内地生勤奋、基础扎实、但不太善于展示自己,在融入方面有个过程,性格内向的学生适应期会更长。

在内地高校自主招生如火如荼展开之际,香港高校也陆续为明年的内地招生表态。明年香港高校的学制将与内地学制接轨,多所高校明年继续扩招。香港高校的招生政策将集中在明年1月份出台,多所港校也会来武汉进行招生宣讲。

学制与内地学制接轨

据悉,明年香港高校将实施4年制,真正与内地学制接轨。内地生若成功被香港高校录取,将不再需要一年的预科学习。目前各大港校都在为接轨做准备,此项改革对学生来说意味着有更多的校外交流、实习时间。

2011年香港各高校把招生名额扩大20%至30%不等,招生总数超过1400人。多所香港高校表示,明年在内地的招生名额还会增加。

多所港校表示将扩招

香港大学

近日,香港大学率先宣布明年在内地扩招,招生计划数预计达到350人,比2011年扩招50人,各省市不设名额上限。明年港大的申请资格不变,根据国家教育部规定,应届内地高考生均可申请报读香港大学。

在录取过程中,港大主要考虑三项因素:申请学生2012年的高考成绩、2012年的高考英语成绩以及面试中的综合表现。与往年相比,港大明年预计面试时间将会提前,面试名单将于2012年6月21日起在网上申请系统陆续公布。

港大明年招生的书面申请截止日期为2012年4月30日,网上申请截止日期为2012年6月15日。

香港科技大学

该校将于2012年起启动学院制招生。学生申请时只能选择报读其中一所学院,在完成一至两年的大学通识科目和学院基础课程后,才从其所属学院中挑选一门主修专业,或选择修读跨学科课程。

校方表示,港科大招生面试注重学生心理素质、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及独立思维能力。奖学金分为全额和半额,另有生活补助,学校根据学生成绩及面试表现决定奖学金的发放。

香港理工大学、浸会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内地事务处副主任沈君倩表示,2012年该校的内地招生政策与今年一样,计划招收约230名同学,和往年一样,高考成绩优秀的同学都有机会获得奖学金。

香港浸会大学2012年内地招生名额可能会有所增长。内地入读学生遍布各个学院专业,如工商管理学院、传理学院、文学院及理学院等。

2012年内地本科生入学计划

二零一二年度内地本科生入学计划预计招生名额将超过三百个(各省市不设名额上限,择优录取)。根据国家教育部最新指示,香港高校在内地自主招生范围可扩展至三十一个省市及自治区,包括:(按笔划序)上海、山西、山东、天津、内蒙古、甘肃、北京、四川、宁夏、西藏、吉林、安徽、江西、江苏、河北、河南、青海、重庆、海南、浙江、陕西、湖北、湖南、贵州、云南、新彊、黑龙江、福建、广西、广东、辽宁(招生范围如有更改,将以国家教育部之指引为准)。

招收内地学生的目的

香港作为国际化的大都市,是中西文化融合的交汇处,把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集中在一起学习和生活,在不同文化的冲击与融合下,为学生与学校带来好处。

招收内地学生能提升港大国际化的水平。内地学生勤奋好学,学科基础扎实的特点,与香港学生灵活多变,互动能力强的优势正好互相影响,互补长短。

内地学生促进了中港两地认识及交流,创造了一个沟通两地文化的平台,让两地未来的领袖有机会在这里相识相知。

申请资格

根据国家教育部规定,应届内地高考生均可申请报读香港大学。港大的内地招生计划不同于内地高校统一招生计划,有其独立的报名程序。在录取过程中,港大会优先考虑以下因素:

申请人2012年的高考成绩(于高考放榜后立即将成绩以网上填报或传真方式通知本校)

申请人2012年的高考英语成绩

申请人在面试中的综合表现(如获挑选参加)

注:面试以全英语进行,面试的日期和地点会于二零一二年六月中旬于香港大学内地本科生入学计划官方网站公布,请密切留意。

截止日期及所需费用

书面申请截止日期为二零一二年四月三十日,申请资料须于该日期前呈交港大,并以邮戳上的日期为准。网上申请截止日期为二零一二年六月十五日。

所有书面申请人均须缴交港币450元整的报名费。逾期报名者或会按个案处理,申请费用为港币1000元整,只接受网上报名,所有报名费一经缴交,概不退回。

二零一二至二零一三年度非本地生入读港大修读首个本科生课程,需付学费每年港币十一万九千元正,住宿费和生活费另计(约每年港币四万元)。

奖学金

为奖励成绩优异及具有多方面特长的内地学生,我校将拨款九百万元设立入学奖学金,颁发给录取名单中各科成绩突出的学生。全额奖学金包含学费、住宿费及生活费,最高可达每年十六万港币。获录取学生将自动被纳入奖学金考虑之列,无需个别申请。香港大学还设有约多项不同类别的奖学金/奖项供所有港大在校本科生申请,这些奖学金/奖项用以奖励在学术、体育或社会服务等方面有出色表现的同学。

申请结果

获录取的学生将于二零一二年七月中旬收到书面通知,学生须在指定日期内办妥入学手续,否则会被取消入学资格,所缴费用亦不会退回。

来港签证

港大将会协助所有获录取的学生办理申请赴港通行证手续,由香港入境处负责审批签证申请。有关申请签证指引会连同录取通知书一并发出。

委培学习

港大将另行通知

香港大学和剑桥大学联合收生计划

入读港大

成功获取录的学生,将于二零一二年九月正式入读港大。为使内地学生能更快适应港大校园生活,港大会提供一系列的迎新课程和活动。

挚友计划

安排港大学生在内地生来港初期提供协助,让内地生更快融入港大的生活。

文化适应调整课程

学生发展及资源中心提供文化适应调整课程,使内地生更容易适应新的环境。

后勤设置

随着港大国际化程度不断的提高,我校特别设立了如清真食坊,礼拜房等设施,以满足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之需要。

毕业出路

成功完成本科生课程的学生将取得由香港大学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毕业后可留港或赴海外修读研究生课程或工作。

历年来,很多内地毕业生都选择继续深造。过去数届的毕业生中有不少同学获世界顶级大学录取,包括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西敏寺大学等。

除继续深造外,亦有毕业生选择留港或到海外工作。不少同学于毕业后即被知名企业聘用,这些机构包括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微软美国总公司、网络搜索服务提供商谷歌(GOOGLE)、花旗环球金融亚洲有限公司、荷兰银行、德意志银行、中国招商银行、汇丰银行、星展银行、摩根士丹利、纽约人寿香港中文大学2012年内地本科生入学计划来源:香港中文大学 2012-02-08 14:44:52 [标签:大学] [当前9480家长在线讨论]

招生原则

1.香港中文大学遵循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程序,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等原则,进行招生工作。

2.报考香港中文大学,考生只须按统招一般选填高校志愿程序申请,不须另行向本校报名,亦不须面试。有关填报志愿日期,请向所属省/市高招办查询。

3.香港中文大学为公办全日制本科大学,经费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拨款资助。获国家教育部列入提前录取批次重点高校名单。

4.香港中文大学的招生咨询及行政工作由入学及学生资助处统筹负责。

录取条件

2012年招生章程

1.获国家教育部批准,香港中文大学在全国31省、市、自治区通过提前批次录取本科生。.2.香港中文大学的内地招生计划分设人文、理科、工科、商科四个专业大类。人文类包括文学院、教育学院、法律学院及社会科学院的专业;理科类为医学院及理学院的专业;工科类为工程学院的专业;商科类为商学院的专业。文史类考生可选择人文及商科类;理工类考生可选择人文、理科、工科及商科类。

3.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设置分「全额奖学金类」、「免学费奖学金类」、「人文类」,「理科类」、「工科类」及「商科类」六项。获录取为「全额奖学金类」或「免学费奖学金类」之学生,文史考生可于录取时选择人文或商科专业大类;理工考生则可选人文、理科、工科或商科其中一类。

4.考生统考成绩应达到本科一批高校录取控制分数线,单科成绩原则上应达到及格水平。在符合香港中文大学提档要求的情况下,香港中文大学依据考生高考成绩择优而录,不设专业志愿级差。在高考成绩同分的情况下,则先予录取英语单科成绩较高者。

5.考生报考的外语语种必须为英语,以150分为满分计算,自费生的英语成绩须达120分或以上。奖学金生须达130分或以上。

6.奖学金专业类只录取以香港中文大学为第一院校志愿的考生。非奖学金专业类只在一志愿录取后仍有剩余名额的情况下才考虑其后志愿,但不设高校志愿分数级差或专业志愿分数级差。

7.本校不考虑对考生的各类照顾加分优惠政策,将依据招生办公室按考生高考实际成绩投档调阅档案,并以考生的高考实际分数(不含加分)由高至低顺序录取。

8.同时选择奖学金及非奖学金基础班专业志愿的考生,倘成绩未能达至奖学金班的录取线,中文大学将考虑其非奖学金班专业志愿,按其高考成绩择优而录,不设专业志愿分数级差。

9.本校预留若干非奖学金专业类机动名额。大学可根据生源情况及考生成绩,在个别省/市/自治区对招生计划进行适量调整及确定提档比例。

奖学金

1.为鼓励成绩优异的内地学生来香港中文大学就读,本校提供多名奖学金名额予录取为「全额奖学金」及「免学费奖学金」的内地学生,奖学金名额分布于全国三十一省、市、自治区。

2.奖学金只给予填报香港中文大学为第一院校志愿的考生。考生亦须以「全额奖学金类」及「免学费奖学金类」为其中一/二个专业志愿。

3.考生高考成绩(不含加分)必须达到或高于中文大学为颁授奖学金而定的最低分数线方可申请奖学金。(以750分为标准高考满分计算,理工类及综合类考生须达630分或以上,文史类考生须达600分或以上;另英语单科成绩须达130分或以上。)若符合奖学金最低分数考生超过该省/市/自治区奖学金名额,则按名额及高考实分由高至低顺序选拔,先为「全额奖学金类,再为「免学费奖学金类。

4.奖学金分「全额奖学金」及「免学费奖学金」两种。全额奖学金学生将获发相等于攻读四年本科课程的学费,以及每年45,000港元住宿及生活津贴;免学费奖学金学生则可获发相等于攻读四年本科课程的学费。奖学金只于学生在学其间颁发,且颁授期不得多于四年,修业期超逾此四年上限者亦不会另获奖学金。

5.本两项奖学金专为内地学生而设。若学生于在学期间任何时间取得香港居民身份,则须终止奖学金之颁发。

6.奖学金原则上为期四年,但获奖学生每学年成绩须达到大学具体规定的平均积点3.00(相当于乙等),方可在其后学年续领。若学生学年成绩未达到续领奖学金要求的平均积点,则须保留观察一年,但若翌年成绩仍未达到大学的规定,有关奖学金则须终止。若奖学金生因违反任何大学规例或条例,经大学教务会学生纪律委员会议决予以处分者,大学可考虑暂停、扣减或终止其奖学金。

7.选择报读奖学金专业类的同学,经选拔获录取后,于接获录取时亦同时获通知获颁奖学金。

8.奖学金的颁发须依照香港中文大学制定的相关规章及程序执行。香港中文大学对奖学金的评选及颁发有最终的决定权。各省/市/自治区招生来源计划

北京 重庆 上海 天津 安徽 福建 贵州 广东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西 江苏 辽宁

陕西 山东 山西 四川 云南 浙江 广西 甘肃 宁夏

内蒙 青海 新疆 西藏

学制

香港中文大学所有本科课程均采用灵活的学分制度,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收入学的学生,修业期为四年,须至少修毕123学分,其中包括主修课程规定必修的学分,以及通识教育、体育、资讯科技、副修或选修科目。学生可按个别情况及兴趣订定其修业进度,修满毕业所需学分,并符合主修课及大学其它毕业规定,便可获颁学士学位。

学生来校报到注册后即成为正式本科生,入学时就其所属人文、理科、工科、商科专业大类的相关学系中选择并提出专业意愿。学生于第一学年修习所选择主修专业的基础科目,及其它通识、语文等课程,利用第一年时间了解自己的专业兴趣,适应新的学习及考试模式。按个别学系安排,学生可于第一或第二学年确定主修专业。

本科专业一览表(2012学年)招生专业名称 学院 专业 招收考生类别

人文类

文学院 人类学 文理兼招

中国语言及文学

文化管理

文化研究

英文

艺术(1)历史

日本研究(1)语言学

音乐(1)哲学

宗教研究

神学(1)翻译

教育学院 文学士及教育学士(中国语文教育)

文学士(英国语文研究)及教育学士(英国语文教育)

数学及数学教育双主修教育学士课程(1)

通识教育

健康与体育运动科学

法律学院 法学(3)

社会科学院 建筑学(1)经济学(1)

地理与资源管理学(1)政治与行政学(1)新闻与传播学(1)心理学(1)社会工作学

社会学(1)

城市研究(1)

理科类

医学院 医学(2)理工类考生

护理学(2)(6)药剂学(2)公共卫生(2)理学院 理学

(包括生物化学、生物学、细胞及分子生物学、化学、地球系统科学、环境科学、食品及营养科学、数学、分子生物技术学、物理、统计学)(5)中医学

数学精研(1)

数学及数学教育双主修教育学士课程(1)风险管理科学(4)

计量金融学及风险管理科学(4)工科类

工程学院 工程学

(包括生物医学工程学、计算机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学、能源工程学、信息工程学、数学与信息工程学、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系统工程与工程管理学)理工类考生

商科类

商学院 工商管理学士综合课程 文理兼招

環球商业学(4)

工商管理学士-法律博士(4)国际贸易及中国企业(4)酒店及旅游管理学

保险、财务与精算学/ 计量金融学(4)专业会计学(4)

环球经济与金融跨学科主修课程(4)计量金融学及风险管理科学(4)

(1)学生须完成第一年课程后经遴选并符合有关学系的规定始能修读。

(2)可于第一年选择为主修专业,入学时须通过有关学系遴选面试始能修读。

(3)可于第一年选择为主修专业,高考英语单科成绩须达总分的85%或以上,并在入学时通过法律学院甄选面试始能修读。

(4)不适用于第一年课程。学生须以第一学年成绩申请以该等课程为主修专业,经遴选并符合有关学系的规定,才能于第二年修读。

(5)奖学金类学生于第一年即可选定主修专业;非奖学金类学生须于第二年才可确定主修专业。

(6)能操流利广东话

学费

香港中文大学非本地生2012学年的学费为10万港元。住宿费约9,000港元,连同其它杂费、生活费每年约需20,000-35,000港元。另在首学期须缴付一次性保证金450港元(学生离校时,如无须赔偿任何费用,则保证金予以发还,但通常移作学生的毕业费。)

本校或特区政府不会提供任何经济援助或贷款,自费生须有足够能力支付全数学费及生活费。

赴港安排

内地学生来港就读,可以因私身分申请「进入许可」标签,香港中文大学将安排获得录取的同学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入境事务处申请来港标签。学生取得标签后,须自行向所在地的公安局申办赴港通行证。

学生必须于八月中旬抵港就学。大学将举办各类迎新活动,以及安排注册、选课等辅导,协助学生适应学习生活。

学生支援

l大学每年都会为新入学的内地学生举办各类迎新活动、提供英语强化课程,以及安排注册、选课等辅导,协助学生适应学习生活。大学亦为每名学生安排一位辅导老师,协助学生于第一学年选择所须修读的专业基础科目。

l大学为内地生设立「学长制度」,发扬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由内地/香港学长担任辅导学长,协助新生尽快适应香港的生活及学习模式。

l大学的学生事务处设有来港生组,协助非本地学生适应和提供辅导。

l各学院亦有学习辅导主任,专责协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疑难。

l所有非本地本科生和其它本科生一样,隶属中大九所书院,书院设有辅导处,提供各种非形式教育及关顾服务。

l香港中文大学内地本科生联合会,是香港各大专院校中成立最早,规模最大,最为成熟且具有影响力的内地本科生团体之一。主要工作是加强本港与内地学生间的联系,增进彼此的感情和整体学术水平,协助内地生建立良好的对外形象,并且通过举办不同的活动,让内地学生尽快融入香港社会。

。香港科技大学2012年内地本科生入学计划来源:香港科技大学 2012-02-08 17:32:20 [标签:大学] [当前9488家长在线讨论]

申请资格

申请人必须参加当年国家统一高考*(包括复读生),而其户籍所在地亦必须在以下的指定范围内。

招生省市若有变动,当以国家教育部最新公布的名单为准。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黑龙江、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陕西、山东、山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西藏、云南、浙江

*注:拥有香港居留权的人士,应通过香港本地学生(国际公开考试/非本地学历)途径递交申请,详情请浏览http://join.ust.hk/zh/apply/non-jupas/admission-pathway。

收生名额

香港科大以择优方式录取,并非采取计划招生,不会划定各省市招生名额。

2012年招生名额:约150名

申请方法

香港科技大学2012年内地本科招生计划由2012年1月26日开始至6月11日

接受国家统一高考考生递交入学申请,敬请留意。

1)递交网上申请

同学必须于2012年6月11日或之前,通过网上申请系统完成递交申请。

2)填写高考号

申请人必须于2012年6月11日或之前通过网上申请系统填写高考号,以便本校向各省/市招生办核实高考成绩。

请按下表各省/市的要求,填上所需号码: 省/市 高考考生号/准考证号 格式

3)填报高考成绩

申请人必须在6月下旬高考发榜后,立即通过网上申请系统填报高考成绩,以便本校能尽快确定申请人是否有面试资格。若因未能及时向本校呈报高考成绩而错失面试机会,后果将完全由申请人自负。

4)面试

申请人之应届高考成绩必须达到本校在各省市所定之面试分数线方获面试资格。面试将于内地举行,有关细节将另行公布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成立于1937年,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多年来见证了香港的发展。理大是香港受政府资助之高等院校当中学生规模最大的大学,拥有全日制及兼读制学生近29,000人。

理大一直以培育具备专业知识和国际视野之人才为教学宗旨,是一所以专业教育和应用研究为主的大学。理大拥有先进的教学及科研设施,教师从世界各地招聘回来,师资优良。课程以全英语教授,为同学提供一个国际化的学习环境。多年来,理大的毕业生在社会不同领域担当重要的角色,以其知识才能回馈社会,为香港及亚太区经济发展作出不少贡献。

理大选址在九龙红磡,毗邻红磡港铁站及连接港岛的海底隧道,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校园设施完善,为同学们提供了非常优越的学习以及生活环境。

港理工学院介绍 / 申请办法及注意事项 / 申请时间及录取流程

理大学院

理大共有8个学院,提供40多个本科课程,其中包括全香港独有的设计学、工程物理学、服装及纺织学、职业治疗学、眼科视光学、物理治疗学、放射学、国际航运及物流管理学、医疗化验科学、测绘及地理资讯学。

应用科学及纺织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

建设及环境学院

工程学院

人文学院

医疗及社会科学院

设计学院

酒店及旅游管理学院

理大毕业生出路

权力的来源 篇6

“小雪救命!”麦琪扔下电话,夸张地叫着,“楼上那个德国人马克又要来了!他那德国式英语我听不懂,你帮我应付一下吧,好不好?”江小雪答应了。

麦琪说的那个马克,是楼上一家德国装饰建材公司的职员,因为是主管的朋友,所以经常上门来求助。马克英语说得蹩脚,与公司又没有直接的业务联系,因此大家都不爱理睬他。平时看在主管的面上,只好硬着头皮应付,现在主管不在,当然没有人愿意去应付他了。江小雪把马克带进小会客室去谈话。马克的英语带着浓重的德语口音,听起来煞是费劲。江小雪不得不连比带画与他交流。

“你会德语?!”“才学了一个月。”小雪有点脸红。马克却异常高兴,似乎找到了知音。英语加德语,小雪终于弄明白了马克的意思:马克的公司最近生产了一种专为露天阳台设计的玻璃顶棚,德国总部有意投放中国市场,但是听说中国的城市建筑管理中好像有一项规定,不允许住户在阳台上私自搭盖顶棚。马克是来求小雪帮他落实清楚是否有这规定的。小雪答应马克过两天给他回复。

走出会客室的门,办公室里的嬉笑声阵阵传来。小雪送马克出去后,转过身扫视一遍办公室,然后提高音量对大家说:“头儿虽然不在,但闹得太大声,也不像样吧。”麦琪做了个鬼脸说:“代理主管来了。”然后小声嘟囔了一句,“哪来的权力管别人。”不过大家都悻悻地没再吭声,埋头做事情去了。

点评:上司不在的日子是权力真空期,对于平庸的职员来说是放松自己的机会,对于有准备的职员来说却是展示自己才华与能力的机会。能否把握这样的机会,则是职场分水岭。

二在查阅了许多资料,打了许多电话之后,小雪把一份传真交给了马克。

“这是政府关于阳台搭盖的规定文件。我刚才已经去咨询了一些相关管理部门的朋友和律师,他们都认为你们生产的这种玻璃顶棚不在管制范围之内。但是,因为是新产品,所以还是有一定风险的。”

“虽然有风险,但我仍然看好我们产品的市场前景。”马克沉吟。

“我查了许多资料。我同意你的看法。”

“如果你有兴趣来负责这个项目,我愿意让你们公司来做我们的中国总代理。”马克真诚地说。

“为什么是我?”

“因为我信任你。”

“你能做这样的决定?”

“我爸爸是老板。关于中国市场,我爸爸比较尊重我的意见。”

小雪大吃一惊,又问:“如果我说动我的老板,你真的给我们做?”

“当然!”

点评:不经意的一件小事,也可能蕴藏着巨大的机会。但机会只青睐那些有心的人,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三业务部里十分吵闹。有客户上门来要求调换订单中签订的货物,与麦琪发生了争执。因为要求调换的货物品牌、规格、价格均不同,按公司规定,需要主管签名方可调换订单。主管不在,麦琪要求客户等主管回来再办理。客户不依,而麦琪认为这事是客户理亏,因此据理力争。

小雪出现的时候,麦琪正与客户争得面红耳赤。小雪仔细看了看订单,在电脑上敲打了一阵,然后对麦琪说:“给他换吧,我来签字。”

麦琪瞪大了眼睛:“你不能这样做!你没有权力这样做!”

小雪直视着麦琪的眼睛:“一切后果我来负责。”

“你算什么?你根本没有权力负这个责!”麦琪逼视着小雪,寸步不让。

剑拔弩张,看来一场战争即将爆发。此时,总经理秘书走了进来:“王总已经签字了。麦琪,你带客户去办理剩下的手续。江小雪,你跟我来。”

总经理办公室里,江小雪挺直了腰坐在王总对面,眼睛直视王总。

“你们的争吵我都听见了。你只是一个普通职员,按公司规定是没有权力签字的。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并非有意要违反公司的规定,只是现在业务部正副主管都不在,而您的事情很多,我们不能事无巨细都来找您签字。而且我仔细计算过那张订单,给他换货公司不但没有损失,反而有更大的利润。如果等到主管回来,也许我们会失去这笔业务,甚至失去这个客户。至于权力,我认为一个人的权力与责任是对等的,所以权力不完全是别人赋予的。如果我能承担相应的责任,我就拥有这样的权力。”

王总点点头,表示满意。江小雪见机立即拿出一份厚厚的可行性报告递了过去:“王总,这是我拟的关于楼上德国公司的新产品玻璃顶棚的可行性报告。我认为这产品很有潜力,想请您看看。”王总接过去翻了翻,立即就被吸引了。十分钟后,王总与江小雪开始谈论这份可行性报告,足足谈了两个小时。在小雪准备离开王总办公室前,王总突然问:“你对麦琪怎么看?”

“她只是在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一个月后,公司召开员工大会宣布:业务部正、副主管均调往其他部门任职,由江小雪任业务部主管。业务部明年的重头任务是开发玻璃顶棚的中国市场。

来源现状 篇7

关键词:语感,培养,积累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 经常会听到同行的英语老师们发出这样的感慨:“如今的学生怎么啦?真不肯动脑筋, 这么容易的题目都会做错。I is a Chinese boy.What's you name?They have five box.We watering the flowers.这些内容在小学里就应该掌握了, 怎么到现在还搞不清, 这样的语感是不是太差了。”的确, 很多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碰到有些学生产生这样的问题。老师们所说的语感, 其实就是学生对英语的语言的感觉, 其中包括对语音的感觉、对语意的感觉、对语言情感色彩的感觉等。英语语感对英语教学和英语的运用起着重要作用, 有了良好的语感, 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就强多了, 他们在表达时就能不假思索随口说出正确的、合乎英语习惯的句子。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语言文字最要紧的是语感”。学语言必须要有语感。语感是学生正确把握语言文字的前提, 是顺利进行语言交流的重要保障。培养语感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

一、努力创设真实语境, 培养语感

众所周知, 英语语感的培养离不开真实的语境。语境是学习语言知识, 掌握语言技能和发展语言能力的重要环境和基本要素。我们国家普遍缺乏语言环境, 这就要求教师多利用好在校时间, 多给学生训练机会。基于这个现实, 我们应该做到:

1. 创设有利于学生进入英语氛围的环境

鼓励学生开口, 增强学生自信心是教师首要的工作。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无意识记和学习的环境。可以把学校和教室布置成英语的世界, 把物品用英语标记出来。鼓励学生相互问这些所见到的物品。学校可以举办英语墙报比赛、英语角和英语广播 (评选出最佳播音员) 等。我还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交流时尽可能用英语, 不管是用当天学到的, 还是以前教过的词组和句型。

2.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

教师要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 每节课开始时学生用几分钟汇报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经历和最感兴趣的话题, 或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学生都乐于参加的free talk。这样一来, 一下子就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英语的状态中去了。教师要利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努力创造逼真的教学环境, 营造良好的英语课堂氛围, 激活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 以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

3. 合理利用信息渠道, 努力增加信息输入量

现在使用英语的人越来越多, 各种媒体上英语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这对于学生学习英语是一个良好的契机。我布置学生回家每天从网上摘录一两句或一小段对话 (没有电脑的可以从书上或报纸上获取) , 第二天拿到学校里来作为自己的值日汇报, 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 使用起来更自然和流利。

二、充分利用所学教材内容, 培养语感

培养语感必须依托语言内容, 现行教材中的语音、词汇、句子和会为训练语感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1. 在语音训练中产生语感

语音训练是英语教学的基础, 也是重要环节, 语音训练和语感的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抓好发音训练 (起始阶段尤其重要) 。

2. 在词汇训练中加深语感

单词是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 学生对单词敏感了, 这对他们对于整个句子的理解和把握是大有裨益的, 所以要重视词汇教学。在单词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利用已学的音标和拼读方法, 先试读, 在必要时给予纠正, 来提高学生的拼读能力, 遇到双音节以上的单词时, 提醒学生注意重音, 使学生养成习惯, 以便在读语句或会话时比较自然流畅。教师自己示范要到位, 发音清晰, 讲解发音要点要清楚。同时培养学生认真听, 专心看, 积极模仿的好习惯。

3. 在句子训练中巩固语感

句子是用来交流的基本语言单位, 在用一句话表述一个意思的同时, 会情不自禁带有自己的感情色彩, 所以在句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行之有效的。

4. 在会话教学中提升语感

会话是语言运用最直接的形式, 培养学生的会话能力, 必须从理解内容和提高学生语感入手。在会话教学中, 必须设计各种情景让学生充分地说, 尽情地表现。

5. 利用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强化语感

在教学过程中, 我除了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外, 还要求他们记好笔记, 把老师教的重要的词组、句型作好记载, 并经常背诵和记忆, 增加自己的知识贮备, 等到自己需要语言表达的时候就会信手拈来。我在平时还要求学生大声朗读教材中出现的素材, 读多了, 语感自然就来了, 李阳的疯狂英语就是如此。所有这些无不为养成语感, 强化语感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积极利用生活素材, 升华语感

语言来源于生活, 又回归于生活。实践与经验表明:生活知识的有机渗透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积极性。

结束语:

端砚收藏的来源 篇8

其实端砚最初纯粹是书写的工具,并非一早就成为收藏品。因端砚发墨殊快、研墨不滞、出墨细滑、墨不损毫,深得书写者喜爱,“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唐·李肇《唐国史补》)。到了唐中叶,相传一老砚工得到神启,开始在砚台上精刻各种祥禽瑞兽纹饰,端砚也就逐渐从实用品演变成工艺品。此后,岭南人独特的工艺文化赋予了端砚雕琢精妙神逸的风格,加上端砚石质坚实细腻、石品变幻丰富、石材稀罕珍贵,更彰显端砚珍贵,于是官贵墨客、商贾达人争相收藏,端砚鉴藏才蔚然成风。到后来,“家财万贯,端砚一方”的美誉也不胫而走。

史上名人雅士爱端砚、用端砚、藏端砚的传说很多。武则天常以端砚作为赏赐之物赠与大臣,包括狄仁杰在内的臣子们多有受到馈赠。后世米芾、苏东坡、周敦颐等文人雅士皆有鉴藏端砚美传,现代的毛泽东、朱德、习仲勋、郭沫若、赵朴初、齐白石、吴昌硕等人都曾鉴藏端砚或者亲往端州鉴赏端砚。这些传说,使到端砚的鉴藏价值与日俱增,卖价一路走高。尤其是一些名人、名石制砚或名人铭砚、用砚,则因与主人的名气相关,价值成倍增长。前些年,有的文人砚甚至拍卖到上千万之高价。

今日之肇庆,端砚制作、流通已是成行成市,日新月异,业者逾万,产值逾10亿,声名远扬。但是,仔细琢磨端砚目前鉴藏状况,也有一些隐忧。首先是规模不大。就产业而言,端砚比起同在肇庆的四会玉雕,大有被其后来居上的势头。其次是高端不高。作为四大名砚之首的端砚,近年来在一些拍卖场合,单砚卖价时常逊色于澄泥砚等其他砚系,再次是鉴藏不热。就当前收藏热潮而言,端砚收藏远未达到应有的热度,未算时尚收藏,更无法与陶瓷、字画、玉器等相提并论。端砚的鉴藏历史已经走过了1000多年,到如今,是随着写毛笔字人数渐少而逐渐式微?还是随着盛世兴收藏而走出新天地?这一问题,已经历史地摆在我们面前。

一种物件,要从收藏品发展到时尚收藏品,一般必须具有四大支撑。一是鉴藏文化的普及性,有一套广为传播的讲究;二是制作工艺的高端性,在同侪中独具一格;三是原材料的稀缺性,稀缺而不断绝;四是鉴藏市场的发展性,入市门槛不高,但增值前景可期。这几方面,端砚都不同程度具备,也都不同程度有待发掘。

近年来,端砚的工艺化、鉴藏化取代实用化似乎是一种明显的趋势。但从历史、艺术、鉴藏等多个角度来冷静分析,端砚的核心价值还是在于文化深处,切不可让表面趋势掩盖了端砚真正的魅力所在。

首先,端砚的所有价值,都根植于研墨、发墨这个实用的根本,附着于写字、画画这个用砚的过程,否则就是石雕,而不是端砚了。不管史上还是当今,几乎所有书画名家都十分认可的是端砚研的墨,其独特的书画效果至今没有一种人工合成的墨汁可以代替。可以说,只要中国书画的独特水墨意境在,端砚的实用价值永不可取代。这一点,在现代社会最容易被忽视,却千万不可忽视。其次,端砚的风骨来自于文人的风骨。中国历代文人的清高、飘逸之风早已附着于端砚的收藏品位,气韵重于技艺,品位高于器形,不能简单以端砚的石眼多寡、砚石大小、雕工繁简来衡量端砚的品位。历次高端拍卖,能拍出天价的端砚都是文人至爱的神品,而不是高大全的巨制。再次,雕琢技艺和奇思巧构是端砚重要的附加值,这一技艺,是点石成砚的点睛之笔。但是,技艺的发挥是基于研墨发墨的基本功用和文人风骨的基本精神的,决不能作为纯粹技巧的卖弄。清人施闰章就曾指责极端工艺化使端砚脱离了原有意义,“愈工愈俗,是为石灾”。

基于这一分析,推进端砚创作、鉴藏的发展,诸如题材研发、收藏拓展、名砚升值等方面,就大有可为。而简单靠封坑堵洞,或者片面追求高大全来拉高端砚的价值,终究不是办法。

题材研发问题是今人能够有所作为的一个重要方面。传统端砚题材,沿用多年,多多少少存在单一重复的问题,特别是龙题材、大题材、俗题材的泛滥。龙纹饰是中华图腾,用之无可厚非,但龙毕竟不是俗家之物,且到处都是龙,早已审美疲劳。大题材指的是贪大求全,器形上动辄上百千斤,题材动辄万里长城、千载江山、百鸟群骏,结果个性不彰、文气不足。俗题材是指停留于大家惯用的龙凤麟、福禄寿、松梅竹等等。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人画的清高飘逸和工笔画之精妙传神,都很适宜入砚刻,这是追求“雅”的路线;佛家之修为、悟道、故事也很适宜入砚刻,这是追求“禅”的路线;民间习俗中,也有很浓地方色彩的吉祥如意纹饰可供选择,这是追求“俗”的路线。这三者之间也不必非此即彼,可以相得益彰。

收藏拓展。过去端砚收藏几乎只是文人墨客的雅事,现在则必须进行拓展。从外销内需的角度看,还是要重点立足国内中产阶层,瞄准购房装潢,追求用摆两得,在最大的收藏群体中拓展目标客户。这一部分群体,大多向往风雅、追求品位。而端有大方端庄、言行有端之意;砚与彦同音,彦乃文彦、文采之意,家有端砚,也就象征书香人家、尊贵端然之意,这一吉祥意头推介得好,端砚应该容易进入这些家庭的博古架、写字台,形成一道新的收藏风景线。这方面,端砚的题材之变也要考虑这一阶层的喜好,要雅俗共赏之中带一定品位、雅气,就算走“俗”路线,也要侧重与智慧相关的传统题材,如文殊菩萨、文曲星、文昌星、孔圣人等。

名砚升值。名人砚以及相关的故事,是附加于端砚身上的重要收藏价值。历史上的名砚,大约有名石成砚、名人制砚、名人铭砚、名人用砚、名人藏砚五种,都是保值升值的重要因素,要注重这方面的推介、渲染、传播,在各种拍卖会上不断出彩。另一方面,是要立足未来,注重打造新的名砚。譬如:加大培养力度,不断推出名师,通过名师出名砚;加大策划力度,组织行业鉴石、赛砚、竞技、拍卖活动,保持名砚传播热度;加大统筹力度,组织书画艺术等方面名人参与铭砚、用砚、藏砚,创造新的附加值,打造未来型名砚。

“数感”来源之谜 篇9

“数感”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的一个名词,要求教师在数学课程中,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随之,很多教育工作者就如何培养学生数感进行了研究,也提出了很多建议。我们学校也承担了课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数感的培养》的研究工作。我们翻阅了很多杂志上发表的与数感有关的文章,文章大多是提出一些培养学生数感的具体实例,缺乏理论支撑,也没有找到培养学生数感的根本途径,更没有指明“数感到底从哪儿来”。我们认为要想知道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首先得弄清楚学生的数感从哪儿来。课题研究以此为突破口,经过了漫长的探索过程,终于有所发现。我们认为“数感”与以下一些因素有关。

一、直观经验

比如,伸出几根手指就可以迅速知道表示数字几,因为我们一般对5以下的数量印记很清晰,可以直接整体识别,不用数。再如,6个圆圈如果摆成一行就不如三个三个摆成两行好识别,因为摆成两行更直观,而一行会受到5个或者7个的记忆干扰,需要数一下才能识别。

二、意义理解

在小学阶段有很多数量关系要学生记住,但要怎样才能记牢呢?就是要理解,比如,路程除以时间等于速度,长方形周长等于长加宽的和乘2,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乘宽,如果能理解那就好办,没有理解的话,今天清楚,明天糊涂,很容易忘记。

三、反复训练

当老师的对算分数体会一定很深,一张试卷扣25分,100分减25分得75分,如果不是经常算分数的人,可能还要从个位减起,但是经常算分数的老师,一看扣25分马上就能想到得75分,扣38分得62,因为长期训练,已经将25与75、38与62直接建立了联系,并且把这种联系记住了,就像脑海中有一张表一样,反应很快,根本不用算。

通过对很多事例的研究,我们发现“数感其实来源于记忆”!如果人对某些结果等达到记忆水平的话,那么反应是最快的。如,打球的人球感来自于肌肉记忆,经过训练后有了球感,打球就会自然反应,快而准!人的数感来自于大脑的记忆,我们的计算速度再快也没有记住答案快。当然,我们不可能记住所有的答案,但是我们记忆得答案越多,就对计算提供越多的便利,低一级的计算结果记住了,那么高一级的计算就会快很多。我们要想提高计算速度就要记住一些常用的计算结果,而记住了一些计算结果的人通常就具备了某些数感,这便是“数感来源之谜”。

我们是首次提出这个理论,很多关于数感的文章都没有明确说出这个问题。这层“窗户纸”的捅破让培养数感的教学工作找到了突破口,也给现有的许多培养数感的实例提供了理论支撑,更重要的是为开发更多培养学生数感的方法指明了根本思路。我们只要把学生学习阶段一些常用的结果整理出来,让学生充分体验理解、反复训练,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最终达到记忆水平,这就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现用小学的加法计算进行说明。小学阶段10以内的加法一般学生都能记住,但从9+2=11一直到9+9=18,这些加法算式有些学生就没有记住,要用的时候还要数手指算一算,那应付更难的计算就比记住的人慢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对9+2=11、8+3=11……9+9=18这些基本算式达到记忆水平,能够脱口而出,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更复杂的加法计算。老师或许有体会,有些学生计算多位数的加法,总要数手指,速度慢、准确率还不高,而且训练了很多都没有效果,非常苦恼!其实,我们遇到慢的学生不应该直接训练多位数的加法,因为这样的训练难以系统化,对记住结果的帮助不大。训练的时候应该更多地围绕结果是20以内的加法,尤其是9+2=11、8+3=11到9+9=18这些计算,可以做成加法表,将其系统化,容易记住,训练效果好。学生如果能对这些基本的计算结果熟练记忆的话,数感就好了,这样复杂计算就容易应付。学生也只要记住结果20以内的就可以了,记太多会造成负担重,没有必要。

我们以往的数学教学多强调理解,怕让学生记,其实数学里有一些东西是有必要记住的,当然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而且最好是系统地记忆。有一些最常用的结果我们有必要整理出来,并且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记住,将会给学生学习数学带来很大帮助。像一年级的20以内的加减法表,二年级的乘法口诀表,到高年段可以扩充到100以内的因数分解,以及一些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算式等,老师就需要重视学生的记忆。

在解开“数感来源之谜”后,我们课题小组又对小学阶段需要记忆的内容进行了整理,以及对这些内容的记忆方法及如何记才更为有效进行了深入研究,相关研究成果请留意我们的后续文章。

摘要:<正>“数感”到底从哪儿来呢?在我们揭开谜底之前读者不妨先思索片刻再往下看,看看您找到的答案与我们是否相同。“数感”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的一个名词,要求教师在数学课程中,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随之,很多教育工作者就如何培养学生数感进行了研究,也提出了很多建议。我们学校也承担了课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数感的培养》的研究工作。我们翻阅了很多杂志上发表的与数感有关的文章,

参考文献

[1]郭民.小学生数感的发展与特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英语成语来源浅析 篇10

英语成语是英语民族千百年来创造的集体财富,其产生与该民族的总体发展进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包括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地理位置、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体育运动等诸多方面。所以,要了解英语民族,学习英语语言,不可不重视学习其成语。

二、成语的定义及范围

在汪榕培、卢晓娟所著《英语词汇学教程》一书中指出,英语中idiom一词的语义范围可大可小。广义上说,idiom泛指一种民族语言中所有的习惯用法和特殊表达方法,可以是一个词、一个词组或一个句子。《简明牛津词典》给idiom下的定义是:“A form of expression peculiar to a language, person, or group of people.”狭义上讲,idiom指的是英语中长期以来习用的表达完整意义的结构定型的固定词组或短句。广义的idiom我们译为“习语”,包括:colloquialisms, proverbs和slang expressions等,狭义的英语idiom可译为“成语”,即相当于有语法词性的短语(如,名词性的nuts and bolts street———基本因素;副词性的alive and kicking———生龙活虎地;形容词性的black-and-white———黑白分明的;动词性的return to one’s muttons———言归正传)和有特殊词义的习语短语(如in the seventh heaven———欢天喜地)。据R.R.K.Hartmann&F.C.Stork所著的《语言与语言学词典》,idiom,指“具有特殊的、通常并不等于各单个词义总和的含义的词组,通常不等于逐字直译成另一种语言,这样会失掉其特殊含义”。《朗文英汉双解词典》解释为:“A phrase which means something different from the meaning of separate words.”陆国强的《现代英语词汇学》认为,“习语(idiom)是个固定的词组,在语义上是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其整体意义往往不能从组成习语的各个词汇意义中揣测出来,如do sb.brown(使某人上当),do up brown(把……彻底搞好)”。从上述几个定义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idiom有三个特点,一是结构定型;二是其意义必须是各个词的“化学反应”;三是词组。

三、成语的起源

英语成语内涵该民族丰富的文化,最主要源自于普通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圣经》、寓言故事、历史事件、文学名著及宗教等。要正确理解并运用好这些成语,必须从其起源说起。

1. 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成语。

这类成语生动、形象、活泼。英语这类成语数量很多,是成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1.1来自人或人的器官,如:be born with a silver spoon in one’s mouth(出身富贵);bury one’s head in the sand(逃避现实)。

1.2来自个别人物,如:an afternoon farmer(浪费时光的人);a Dutch uncle(动辄训人者)。

1.3来自交际,如:back-handed compliment(带恶意的恭维话);mind one’s p’s and q’s(小心谨慎)。

1.4来自政法,如:blow the lid off(揭露丑闻);win one’s spurs(赢得声誉)。

1.5来自军事,如:lift up the horn(抱有野心);rank and file(普通士兵)。

1.6来自经济,如:cut no ice(没有成效);talk shop(三句话不离本行)。

1.7来自农业生产,如:call a spade a spade(直言不讳);give somebody the axe(断然结束关系)。

1.8来自航海,如:from the sails to the wind(随风使帆,指随机应变);high and dry(船搁浅在岸上,指脱离社会潮流、落伍,与世隔绝)。

1.9来自体育运动,如:flex one’s muscles(小试身手);reach the base(取得良好开端,开始成功)。

1.10来自衣食生活,如:a couch potato(放置在长椅上的土豆,指常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懒人);put the cards on the tables(摊牌)。

2. 来自《圣经》的成语。

英语成语很多来自《圣经》。英、美多数人都信仰基督教,《圣经》是他们的必读书,其中不少语句成了他们人生哲学的座右铭。如:cast pearls before swine(对牛弹琴),语出《圣经新约·马太福音》第七章第六节,耶稣给他的门徒说了这样一段话:“不要把圣物给狗,也不要把你们的珍珠丢在猪面,恐怕它践踏了珍珠,转过来咬你们。”cast pearls before swine即源于此。

3. 来自于寓言,主要来自于希腊的《伊索寓言》。

如:dog in the manger(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不让别人享用对自己无用的东西的。来自《伊索寓言》中关于狗占牛槽的故事。

4. 来自希腊、罗马神话。

如:Achille’s heel(唯一致命的弱点);Pandora’s box(祸患之源)。

5. 来自于历史事件。

如:Meet one’s Waterloo(遭遇惨败),遭到摧毁性的打击。在1803-1815年的拿破仑战争中,英国和奥、普、俄一起反对拿破仑。1815年6月,拿破仑终于在滑铁卢(Waterloo)战败,被流放在南太平洋的圣赫勤拿岛(Selfelena)。

6. 来自文学作品。

如:Man Friday(忠心的仆人得力的男佣人)。其中Friday为英国作家D.Defoe(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Robinson Crouse)中忠仆的名字。

四、结语

要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研究并学会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成语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途径。成语是一种语言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锻炼出来的一种特殊表现方式,由一些特殊的词组或句子构成,有些是表达一定概念的固定词组,有些则含有特殊形象或概括的谚语、俗语。英语成语有着广泛的来源,并且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有的成语前后对称,韵律协调。这些英语成语不仅大量地出现在文学作品里,而且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如果能正确得当地运用成语,它的形象的比喻、丰富的联想,及其它修辞手段,一定会使你的语言生动而又纯正、简洁而又丰满;当然也不可滥用成语,否则会适得其反。只有了解了英语成语的来源,了解了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才能正确地使用有关成语,为你的语言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1]邓炎昌.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2]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K].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3]罗斯.妙语连珠[M].北京:北京出版社, 1979.

[4]孙海运, 方如玉.英语来龙去脉[M].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 1989.

[5]英语成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2.

[6]于忠喜[M].英语词语掌故辞典[M].南京:南京出版社, 1991.

[7]余万华.英语词语典故辞典[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81.

[8]张复星.英语典故成语[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6.

[9]Fernando, C.Idioms and Idiomaticity[M].Oxford:OxfordUniversity Press, 1996.

[10]Honrby, A.S.Oxford Advanced Learners’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Fourth edition) [M].Beijing:The Commercial Press&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11]Qin, X.B. (ed.) .A Dictionary of Current Idiomatic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Press, 1999.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来源现状】相关文章:

不同来源05-06

词汇来源05-17

来源方式05-31

来源不明罪04-28

单一来源函05-04

来源与制约05-13

收入来源结构05-28

券商业绩来源分析05-24

小学数学来源生活05-22

产地来源证明范文05-24

上一篇:传播影响力下一篇:文山壮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