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来源

2024-05-21

原材料来源(精选6篇)

篇1:原材料来源

关于申论材料来源的探究

众所周知,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是公考的重要一环,分值较高并且文字较多,相对于行测科目来说主观性偏强。对于联考来说,其考试时间为每年的4月份,材料字数一般在5000-8000字左右,且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诸多方面。了解申论考试的同学们都知道,申论考试的答案大部分都来自于材料,其考察的就是对材料进行加工的能力,因而掌握材料就显得十分重要。如果考生对于考试材料有所涉猎,在考试的时候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阅读速度,理解起来更加充分。那么申论这几千字材料是如何组成的?让我们一探究竟。

(一)领导人讲话

在申论材料当中,经常性地出现一些政要人物的讲话,特别是重要的国家领导人。比如,2016年4月份联考试题材料中就有这样的描述:2015年10月19日,在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启动仪式上,李克强总理被现场热烈气氛所感染而登台发表即席演讲,称“要为创新创业者站台”。李克强总理指出,大企业员工和草根创业者通过创新创业都可以成为更多财富的创造者和拥有者。李克强总理的讲话,揭示出当年申论考试的主题,也是当年申论的热点话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段话出现在材料1,也为了解整篇申论材料做好铺垫。

再如,在2012年4月联考试题材料中的描述: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国的主旋律,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用法律来保障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段话中,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在最后一则材料当中出现,通过对前文“屠狗**”、“虐猫事件”、“活熊取胆”等事件的了解,我们可以看出本次申论考试的本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综上,在申论备考的过程中,要尽量把自己放在公务员的角色中,经常学习和了解领导人讲话,这对于我们把握申论考试实质以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有重要帮助。

(二)官方文件、重大会议

范例一:2011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文化创业创意园区,强力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的融合发展。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推动文化与特色农业的有机结合,鼓励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企业及个人工作室为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农户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意设计,提高农业品牌的知名度。2015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2015年河北省考

范例二: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指出,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由此看来,解决“垃圾难题”意义重大。

——2014年9月联考

通过以上两个范例,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一些重要的会议及其文件也应当予以关注,一方面其中有关于对策、关于本质的申论式规范性表达,另一方面,可以提升考生的理论素养,提高创作水平。

(三)媒体报道

范例一:法制报报道了某市H区爆发狂犬病疫情以及随后的处理情况。具体报道如下:进入3月以来,某市H区爆发狂犬病疫情,截至目前,有11人患狂犬病死亡,6200多人被狗咬伤,这些数字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随后,当地政府部门为控制疫情,捕杀了三万多只狗,遭到众多爱狗人士的激烈批评,使H区一度陷入“屠狗**”的舆论漩涡。

——2012年4月联考

范例二:据《中国国土资源报》报道,20032011年,粮食生产累计增长33%;同期消费累计增长41%,消费增速是生产增速的1.24倍。在汹涌的进城务工人群的背后,是粮食消费数量和质量更迅猛的增长,是大片大片撂荒的土地。 ——2013年9月联考

范例三:在附近停靠的船舶旁,也填满着成堆的建筑垃圾,被水冲后裸露在外面。记者梳理相关报道发现,各地随意倾倒建筑垃圾的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2014年9月联考

从以上范例不难看出,申论材料中往往通过一些媒体的报道,呈现一些具体现象,或是做的好的成绩,亦或者是做的不到位的问题,进而成为申论考试的特定事实,这些要素也可能成为申论的采分点。

(四)名人轶事

放眼当下,申论材料在组成上逐渐案例化,由许多人物的小故事组成,其意图在于通过这些人物事例来深刻地反映考试主题。比如在2013年9月联考中的“扁豆姑娘”,就是确有其人。“扁豆姑娘”小王是1986年出生的农家女。2008年,她从复旦大学毕业,进入

上海银行工作,但她内心难舍对农民的那价深厚感情。2010年7月,她辞职回家种青扁豆,担任上海红刚青扁豆生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这几年,小王将先进的管理方法引入合作社,开设了规范高效的农资配送、农产品结算中心、农产品检测室等服务窗口;与复旦大学等高校合作,研发青扁豆与高产水稻。优质草莓等轮作、套作技术,培育出了“红刚三代”青扁豆新品种。生产管理之外,她还注重品牌培育和市场营销,“红刚”青扁豆被评为上海市名牌产品、上海市著名商标。2011年,青扁豆总产值达3.18亿元。合作社被授予“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等荣誉称号。合作社里的种植户们的年纯收入超过10万元,个个喜上眉梢,说种植青扁豆就像开了个“小银行”。材料当中刻画的这位姑娘拥有高学历,却放弃了在别人眼中看似优秀的工作,回乡种扁豆进而创收,推动了农业发展,呼应了当年申论关于农业的主题。不仅如此,在2016年4月份的联考中提及的“比逗咖啡馆”也是现实中的创业成功案例。比逗创始人刘永杰在大三上学期和华工社团联合会的三个小伙伴组建了一支四人的创业团队,在单打独斗的过程中觉得十分痛苦,因而在大三下学期的时候萌生了搭建创业者平台,成功众筹创业。

因此,申论材料的来源非常广泛,大多围绕官方主流思想展开,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内容来自于网络、报刊、书籍等等多方面,希望广大考生可以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细心观察、多方积累,为成“公”蓄积力量。

篇2:原材料来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篇3:《西湖佳话》材料来源

卷一葛岭仙迹

葛洪出身事, 见于《晋书》卷七十二。本卷加以敷衍。

其为宦经历, 见于《晋书》卷七十二。此外, 《西湖游览志馀》卷十五《方外玄踪》也有简短记载。本卷综合了两者的说法, 并极加敷衍。

好神仙导养法, 见于《晋书》卷七十二、《西湖游览志》卷八《北山胜迹》、《西湖游览志馀》卷十五《方外玄踪》。本卷有所敷衍。

关于葛井仙迹, 见于《西湖游览志》卷八《北山胜迹》、《湖山便览》卷四《北山路》之《葛岭》。本卷有所敷衍。其他仙迹, 疑另有出处。

仙化之事, 见于《晋书》卷七十二、《西湖游览志馀》卷十五《方外玄踪》。所记为葛洪去世前, 疏于邓岳:“当远行寻师, 克期便发”, 邓岳往别, “而洪坐至日中, 兀然若睡”, 世以为得仙。本卷改为葛洪厌“为人踪迹甚繁”, 独居一室, 八十一岁, 尸解而去。

卷二白堤政迹

白居易投诗顾况事, 见于《旧唐书》卷一百六十六。《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九及《唐才子传》卷六亦载此事, 文字略简。本卷多加敷衍。

宪宗欲斥退白居易事, 见于《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九。本卷与此相同。

其与元稹往来酬答事, 见于《西湖游览志馀》卷十《才情雅致》。两人分别作诗二首、四首, 本卷各取二首, 加以敷衍。

与樊素、小蛮之情事, 见于《本事诗》, 又见于《七修类稿》卷三十二《杨柳枝》。本卷略加点染, 并增加后人以诗驳其樱桃口、杨柳腰事。

与商玲珑之韵事, 见于《西湖游览志馀》卷十六《香奁艳语》。本卷略加点染, 并将《西湖游览志馀》卷十《才情雅致》中白居易寄元稹的另一首诗移至此处, 增为白居易与商玲珑赏雪对饮事。

白居易留恋西湖事, 见于《西湖游览志馀》卷十《才情雅致》。共作诗九首, 本卷选取其中三首多加敷衍, 将白居易说成“为想西湖, 害了相思病”。

卷三六桥才迹

曹太后告神宗以仁宗赏识苏轼事, 见于《泊宅编》卷一。本卷与此同。

曹太后向苏轼道破神宗曾欲拔用之事, 见于《宋史》卷三百三十八。本卷与此同。

苏轼以诗讥朝廷新法事, 见于《西湖游览志馀》卷十《才情雅致》。本卷借舒亶弹劾苏轼的奏疏道出, 文字多同, 次序略有改变。

其对辽国使臣之句事, 见于《桯史》卷二《东坡属对》。本卷与此同。

救杭民饥疫事, 见于《宋史》卷三百三十八。本卷加以敷衍。

于杭州开茅山、盐桥二河及筑堤、造六桥事, 见于《宋史》卷三百三十八, 又见于《西湖游览志》卷一《西湖总叙》。本卷加以敷衍。

请毛泽民去而复返欢洽事, 见于《西湖游览志馀》卷十六《香奁艳语》。本卷与此同。

与同僚官长、文人墨客嬉游湖上事, 见于《西湖游览志馀》卷十《才情雅致》。本卷略加点染。

与朝云之情事, 见于《冷斋夜话》卷一《东坡南迁朝云随侍作诗以佳之》。又见于《西湖游览志馀》卷十六《香奁艳语》、《青泥莲花记》卷一下《王朝云》、《情史》卷十三《朝云》, 文字大体一致。本卷增加苏轼探朝云心迹后娶其为妾事, 余者略加点染。

判郑容落籍、高莹从良事, 见于《青泥莲花记》卷七《郑容高莹》。本卷略加点染。

点化琴操事, 见于《西湖游览志馀》卷十六《香奁艳语》。又见于《青泥莲花记》卷一下《琴操》、《艳异编》卷二十七《琴操》, 文字与《西湖游览志馀》所记几全同。本卷增加琴操与朝云相好及苏轼前番守杭曾与其相识事, 余者全同。

卷四灵隐诗迹

骆宾王生平事, 见于《新唐书》卷二百一及《唐才子传》卷第一。本卷多加敷衍。

其续宋之问之诗事, 见于《本事诗》。又见于《唐才子传》卷一、《七修类稿》卷二十二《宋骆诗》。本卷多加敷衍。

卷五孤山隐迹

林和靖生平事, 见于《西湖游览志馀》卷八《贤达高风》。本卷多加敷衍。

其与王随唱和事, 见于《青箱杂记》卷六。本卷多与此同。

梅妻鹤子事, 见于《七修类稿》卷三十一《和靖墓》。本卷多加敷衍。

卷六西泠韵迹

苏小小生平事, 《乐府诗集》第八十五卷《杂歌谣辞》引《乐府广题》、《南村辍耕录》卷十七《黄金缕》、《西湖记述》之《记四》所记皆简略, 疑另有出处。

卷七岳坟忠记

岳飞生平事, 见于《宋史》卷三百六十五。本卷多加敷衍。此外, 《西湖游览志》卷九《北山胜迹》、《西湖游览志馀》卷七《贤达高风》亦有简要记载。

卷八《三台梦迹》

本卷所写于谦生平事, 多见于《于少保萃忠全传》。

其少时与和尚对句事, 又见于《七修类稿》卷五十一《少保吏笔对》。

与长者对句事, 又见于《西湖游览志馀》卷二十二《委巷丛谈》。

造福百姓、拨乱反正事, 又见于《西湖游览志》卷四《南山胜迹》、《西湖游览志馀》卷八《贤达高风》。

卷十虎溪笑迹

辨才出身及为太守沈遘邀至天竺事, 见于《武林高僧事略》之《宋辨才净法师》。本卷加以敷衍。

其为嘉兴县令子治病事, 见于《西湖游览志馀》卷十四《方外玄踪》。本卷极加敷衍。

与苏轼谈笑过虎溪事, 见于《西湖游览志》卷四《南山胜迹》。本卷极加敷衍。

卷十三三生石迹

李源、圆泽相约三生事, 见于《西湖游览志》卷十《北山胜迹》。本卷极加敷衍。此外, 《万锦情林》卷四《相约一笑》、《西子湖拾翠馀谈》卷下《古朴山房记》亦有简短记载。

卷十四梅屿恨迹

冯小青情憾事, 几全出自《情史》卷十四《小青》。卷十六放生善迹

莲池大师修行事, 见于《西湖记述》之《云栖》。本卷记莲池大师生平事颇多, 疑另有出处。

摘要:于清代拟话本集《西湖佳话》各篇的材料来源, 已考证出的有卷十一《断桥情迹》、卷十五《雷峰怪迹》。本文给出了其他十篇的材料来源。

篇4:来源于古注疏材料的成语

例如:(1)《汉书·王莽传下》“人民正营”,唐·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义。”(2)《论语·子罕》“后生可畏”,宋·朱熹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这里的注疏释文直接出现了一个定型的成语。有的是在解释中将原文“剪辑”拼合成一条成语。例如(3)杜甫《春日忆李白》“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清·仇兆鳌注:“春树暮云,即景寓情,不言怀而怀在其中。”较多的情况是注疏中出现一个成语的雏形,几经锤炼方成定型的成语。例如(4)《论语·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宋·朱熹注“……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到明代引用至清代形成“精益求精”。还有原文与释文加合锤炼而成的,例如(5)《周易·屯》“君子以经纶”,唐·孔颖达疏:“言君子法此屯象有为之时,以经纶天下。”(6)《荀子·儒效》“则扬扬如也”,唐·杨倞注:“扬扬,得意之貌。”

也有的注疏材料解释原文的含义时,为成语的形成提供了意义上的引导,后人锤炼概括成一条言简意赅的成语,例如(7)《周易·泰》“拔茅茹”,三国魏·王弼注:“茅之为物,拔其根而相牵引也。茹,相牵引之貌。”后概括为“拔草连茹”。

出自注疏材料的常用成语也不少,再如:“必由之路、出神入化、大相径庭、对症下药、颠沛流离、恶贯满盈、九死一生、如蚁慕膻、通力合作、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等。

某些成语的源头虽说与古籍原文有关,但它的产生和形成,古代注家的作用是应肯定的。

篇5:小学生作文材料来源调查分析

一、调查的目的、对象和形式《大纲》明确指出:学生作文要“有具体内容”,教师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人手”。小学作文的训练实质就是培养学生认识能力,提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水平;培养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从而达到小学阶段的整个作文训练要求。从“内容入手”才能达到学生作文“有具体内容”,“从内容人手”就是让学生认识事物、认识生活,了解、认识要写的内容,在表达之前,对作文材料有所选择。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概都有所知,然作文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习作材料贫乏、内容空洞大多雷。其原因、结症在哪里?制约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因素是什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过研究分析认为:作文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选材能力。只有解决了“写什么”言之有物的问题,才有可能进行“怎么写”言之有序的训练。而且选材能力的培养贯穿着整个小学阶段,是一个有计划、有层次的训练过程。为了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和质量,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调查分析和对策研究,拟为两步进行:第一步对学生作文材料来源作调查分析,研究对策;第二步对学生获取材料后如何表达作调查分析,研究对策。本文是第一步的实施情况,我们是在第一学期的后半时进行的,调查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共115名。调查时采取了个别座谈、察看学生习作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二、问卷的编制和调查结果为了全面真实了解情况,我们从行为、实事、态度几方面设计编题,根据小学生实际而采取了封闭问卷形式。调查表如下:小学生作文材料来源调查表姓名: 班级: 时间:1.你订有作文类刊物吗?有———无——。2.你是否有写日记的习惯?有———无——。3、你对平时看到的、听到的和经历的主动写作文吗,写——,不写——·4.活动前老师就要作文,你认为怎样,喜欢活动害怕作文------,讨厌作文玩不开心-------。5.你作文中所写内容是自已经历的———看到或听到的——。看书获得的——。注:此表只用/符号表示,每题只选一项要真实填写。此表设计上姓名旨在和平时情况对照。几个问题的设计是想了解学生在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方面获取作文材料的情况,和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认识的敏锐程度,以及积累表达方面的情况。调查结果:题号 问卷结果1 、订有刊物的4 9 人占4 2 . 6 % , 没订刊物有6 6 人占5 7 . 4 % 。2 、主动写作文的8 人占7 % ,不主动写作文的1 0 7 人占 9 3 % 。3 、写日记的2 8 人占2 4 . 4 % ,不写日记的8 7 人占7 5 . 6 % 。4 、喜欢活动害怕作文的1 0 0 人占8 7 % ,讨厌作文玩不开心的1 5 人占1 3 % 。5 、写以历的 7 2 人占 6 2 % ,看到听到的 2 3 人占 2 0 % ,看书获得的2 0 人占1 7 . 4 % 。三、调查结果分析与对策 从如上调查结果及座谈和察看作文情况来看,学生作文材料贫乏,内容空洞的原因便一目了然。关键不具备独立选材的能力,眼皮底下的材料视而不见,不会发现捕捉有价值的写作材料,更不要说对事物的敏感和认识分析了。①学生作文材料的来源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小学生作文材料同样也源于生活。他们的生活内容、生活范围决定了其习作的内容。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活动范围相对比较狭窄,主要生活在家庭、学校之中。社会活动较少,对社会现象也只是表面的感知,用自己的是非观做简单的评价。正是由此习作中才显出童真童趣,学生眼中的世界反映了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一般,小学生作文材料来源范围、写作内容和文章类型如下:来源范围 写作内容 文章类型家庭 长辈、同辈、同学、老师、各行各业 写人学校 参观、游记、活动、游戏、各类事情 记事社会 植物、动物、器皿、物品、任何物体 状物自然 环境、现象、风景、风情、大千世界 绘景由此可见,学生习作内容之多、范围之广在他们的生活圈内写作素材并不贫乏。可以说眼前即材料,身边即作文。只要动笔,生活这座室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为什么作文效果不如人愿呢?归根结底还是学生不会选材,不具备独立选材的能力。②选材能力构成因素选材能力是一种多种心理机能参与的综合能力的体现,它包括对事物的敏感注意力、观察力、想象、思维等因素。概括起来由以下几方面组成:选材能力:1、感知事物能力2、观察事物能力3、分析认识事物能力4、积累材料能力5、筛选剪裁的能力在这几项能力之中,感知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开端,没有感知人就不可能认识客观世界。而感受性又是因人而异的,表现在灵敏程度的不同。观察是分析认识事物的前题,没有深入细致的观察,就抓不住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内在联系;也就无法认识其本质意义。积累是写作的基本功,没有积累就无法选择,更谈不上对事物的深入研究,写作也就成了“无米之炊”。筛选剪裁是运用材料的能力。显而易见选材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气呵成,而是一个有阶段,有层次的训练过程,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各阶段要明确训练重点。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从这次调查结果看,高年级作文训练仍要以内容为主,形式为辅,特别是对刚进入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更应如此。A、培养良好写作习惯,训练感知观察捕捉材料的能力。习惯的养成可使人终生受益。大凡作家都有良好的写作习惯。元末明初文学家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三十卷,就是日积月累用树叶写成的巨著。从调查看学生主动作文和有日记习惯者甚少,这怎么能提高写作水平呢?我们的作文训练每期8篇文章,太少。而且在教学当中读、写分离现象较为严重,到基础训练时才讲作文,再加上指导不得法,作文效果便可想而知了。学生对身边能发生的事,常常是熟视无睹吗?其实并非如此。调查中可知,作文中写自己经历的、看到、听到的所占比例并不少,他们对生活中的现象同样表现出关切、热情、激动。然而,事情过后也就烟消云散了。这是符合儿童观察、思维特点的:无意识占了主要地位,情绪性又十分突出,轮廓性更加明显。他们在感知、观察事物时常常是被动的,受情绪支配的,缺乏精细的分析、辨别。粗略而笼统地一看了之。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首先要注意激发兴趣,培养他们对事物的有意注意,从多方面去感知事物,使之感受性不断地发展、完善。养成处处留心,遇到事物都要问是“为什么”的习惯。培养观察习惯,教会观察方法,学会如何分析、思维。采取措施训练积累习惯。要勤写多练,让学生坚持写观察日记。日记不仅可积累写作素材,锻炼写作能力,同时还有助于分析、认识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在纷繁的生活现象中发现价值的写作材料,学会捕捉写作素材。B.扩大阅读量,开阔学生视野从调查看学生阅读量小且面窄,仅局限在语文课本中,这对于提高作文教学水平是极为不利的。阅读是写作的前题和基础,是间接的观察。鲁迅先生说:“文章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了。”一代大师,如是说,那只有多读、多看了。多读多看不仅能丰富写作材料,更能提高认识水平,学习别人的方法。平日我们常说:“作文功夫在文外”、“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不去多读,平时无积累,作文何以倾吐?何况我们的小学生不可能什么都要去经历体验一下,可以说阅读是小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学习观察、表达的主要渠道。对策:首先要有大作文观,不要仅局限在作文课堂上。开展读书、评书、心得、竞赛等各类活动,从培养兴趣入手,逐步养成习惯,教会学生徐特立老先生所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摘记方法。在扩大阅读量,拓宽视野的同时,还要在辅导精读上下功夫,精读名家经典,学习方法,掌握规律,以达到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C、开展实践活动,丰富写作素材活动、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调查中可看出:学生既喜欢活动而又怕作文,这种心理是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究真原因:一是理解认识和教学艺术问题。过分地、单一地将活动的目的理解为单纯为了作文。而于活动前大加强调,造成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二是对作文的要求过高,不能正确理解作文训练的阶段性,层次性和单元性,对每篇作文都以综合指标去衡量。学生作文只是习作练习,不是文学作品。不能要求过高、十全十美。要针对年级作文训练要求进行,达到本次训练要点即可。因此,在我们开展各类实践活动中,首先要端正认识:活动不是为单纯的作文而活动,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能在活动前大加强调,而活动中不加指导。要克服学生惧怕的心理负担。巧妙地,有艺术性地加以引导,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观察习惯。其次,要准确把握作文训练要求,根据情况因人而异,逐步提高。活动一定大力开展,只有生活丰富了,才有取不尽的材料,写不完的内容。通过活动,学生获取了丰富的写作材料,“写什么”的问题解决了。训练“怎么写”才能得心应手。作文“从内容入手”无庸置疑,目前的放胆文、观察文、情境文、读写文,都是很好的方法,这是在一定思想理论指导下的结果。作文源于生活,不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就无法训练“怎么写”,抛开内容大讲技巧更不可取,只有把握作文教学规律,才能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篇6:原材料来源

1 材料供应计划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安排计算各月实物工程量以实物工程量为依据计算各月物资需用量。按照本工程所涉及的分项工程进行分解。

1.1自行采购项目部提前做好材料的月度或旬、周的供应计划根据工程需要在现场设立袋装仓库与厂方密切联系保证材料及时供应。

1.2材料的供应厂家的确定先需征得监理和建设单位同意且符合设计要求。

1.3与供料单位签订正式合同保证材料及时供应。

1.4对材料在料场加强质量控制的同时在运输至材料堆场时有专人负责对材料的质量和数量进行验收保证材料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1.5对不同规格的材料应分类堆放并加以标识避免材料混用。

1.6混凝土等材料供应计划

1.7采用商品混凝土,与供料单位签订正式合同保证材料及时供应。

1.8 提前计算好所需混凝土量,报与混凝土厂家数量、浇筑部位、配合比,保证混凝土供应到位。

2 材料采购计划

2.1 现场成立材料供应监督小组实施对材料供应等方面的现场监督由项目部项目经理建造师、材料员、技术员等有关人员组成现场材料供应小组实施现场材料的计划、采购、供应等相关工作其中项目经理建造师是总责任人材料员为材料采购的第一责任人技术员兼管材料计划的编制工作。现场制定关于材料进场的管理措施如果材料计划中急需进场的材料未能及时落实到位影响了相关作业面的施工和工程进度由项目部对相关责任人按有关管理措施进行罚款。

2.2 组织有关人员编制分部项及分层次、分阶段工程施工预算 并分析相应材料用量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和审定月度和旬进度计划编订现场材料供应计划。

2.3 工程一开工组织材料人员对本工程所需的工程材料进行货源落实工作安排采购工程所需的材料保证开工后所需材料如期进场。

2.4 对一些专用或比较特殊的材料、成品、半成品在当地难以采购或供货量较小的必须针对市场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派人外出、通过市场供货信息资料、网上查询等方式寻找生产厂家提前与生产厂家订货以确保在使用时有货进场。

2.5 大宗的建筑材料或周转材料无法一次供应进场为保证现场的文明施工同时考虑施工场地情况拟对大宗材料采取分批进场一次到位的方式即所需材料运进现场后就用塔吊等运输设备将材料运至使用部位或边用边进料既减少了二次运输带来的费用增加又不影响现场的文明施工还能保证现场材料的使用。

3 设备、材料进场验收和检验计划

3.1 建立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所有建筑材料进场必须按项目部制订的进场验收制度执行。按我单位总部质量控制计划及现行规范要求、并根据设计图纸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具体情况及时制订材料等重要原材料的进货检验计划确保工程材料进场验收有据可查。

3.2 材料进场检验基本要求

3.2.1 所有材料进场必须有产品合格证、试验报告、产品质量检验单等有专业要求的必须附有专业生产和施工许可证。

3.2.2 对于防水等均选用新型防水材料由于目前大多无专项生产工艺标准和施工规范对新型防水材料的产品质量和施工质量进行控制主要采用企业规范或国家宏观控制规范在完成相应防水材料的订货和施工时应注意必须提供相应防水材料的生产许可证、施工许可证、材料质量保证书、施工工艺等质量保证资料并由具有施工资质的专业施工队伍进场施工确保达到规范要求的防水材料的防水效果和使用年限。

3.3 严格按国家建材标准把好材料关

3.3.1 在采购材料之前先进行市场调查建立供应材料单位的信息网络图和材料采购档案。

3.3.2 采购材料时要认真对市场进行调研、论证比质比价再定购而且对无合格证或材质、产地不明的材料不得采购。

3.3.3 所有进场的材料都必须经抽样检验合格后方准入库。

3.3.4 所有材料都必须分规格、分等级堆放并做好标志悬挂牌防止误用。

3.3.5 在检查施工质量的同时必须检查原材料的质量。

3.3.6 材料进场时必须由材料员、技术负责人、技术员、工长等有关人员协同验收保证采购、管理、使用多方认可。

3.4 做好材料进出场的控制工作 所有进场材料必须用于本工程施工不得随意调用至其它工地确保本工程材料的正常使用。为确保施工施工任务的按期完成必须有足够的资金做保证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4 工程材料调备计划

4.1 提供供材的备料订单、到货日及相关图纸资料。

4.2 在工程测量定位的同时迅速建成临时用房办公用房、食堂、门卫室、仓库、标养室等。

4.3 组织材料价格摸底与落实货源编制各类材料需要计划依据施工进度计划材料一般提前十五天落实进场特殊材料要提前订货确保按时进场施工。

4.4 施工准备期间要及时组织好顶管工程所需的材料

4.5 进场后立即落实顶管等材料并送检完成试验工作。

4.6 根据施工进度完成顶管工程等材料的供应。

4.7 材料采购时数量要有专人确定按定额消耗承包与其工资、奖金、工作业绩挂钩不合格者不允许在下个工程中任用。

5 工程材料管理计划

5.1 强化管理组织和协调好料源及运输设备并指派专人到料场指挥调度保证材料的运输畅通。

5.2 搞好沿途关系确保材料供应。

5.3 选派优秀管理人员对材料质量严格把关。

5.4 各材料供应点要安排专职材料员负责掌握各种材料的贮存数量供应能力每日以书面形式报项目部使整个材料供应处于受控状态防止出现问题影响工程进度。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原材料来源】相关文章:

原材料检验05-16

原材料价格05-12

餐饮原材料采购05-22

原材料论文范文05-09

报废原材料范文05-18

原材料报废范文05-22

原材料论文提纲11-15

原材料出库程序05-20

原材料的作用06-07

原材材料退场报告06-05

上一篇:2018年暑期休业式讲话稿下一篇:钱的思考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