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计划

2024-05-02

国土计划(精选八篇)

国土计划 篇1

文章以此为基础, 在对先后五次实施的《全国综合开发计划》进行综合分析的前提下, 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探讨并力求找到合适的答案:一是在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 这样的开发计划有何种程度的合理性。二是开发计划中实施的哪些理念值得推广。三是作为一种政策, 其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此外, 在综合把握时代背景的基础上, 分析政府机构制定的开发计划, 并分析新出现的问题。最后, 从笔者的观点出发, 阐述日本国土计划的实施经验对中国地区开发计划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国土开发;全国综合开发计划;国土保全;地区经济开发

一、日本国土开发计划的历程

1962年, 全国综合开发计划 (以下简称一全总) 在池田内阁会议上通过。一全总力求实现的目标并不仅仅停留在经济力的强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上, 还特别重视所有国民平等的享有发展成果的权力。作为一全总的开发手段, 主要实施的是资源的开发和公共设施的建设。一全总着力解决高速经济增长过程中产生的都市过大化问题和地区差距等地区问题。为了实现地区间的均衡发展, 一全总指出应站在长期的、国民经济的视点上进行国土综合开发, 这一点受到了很大的关注。一全总还指出为了缩小地区差距, 必须进行工业的分散。为了实现工业的合理分散, 一全总采取了一种叫做“据点开发方式”的方式。

1969年, 新全国综合开发计划即第二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 (以下简称二全总) 制定。二全总比较准确的预测了当时的发展前景, 致力于积极的采取应对新社会的手段。此外, 二全总还将“创造理想环境”作为国土综合开发计划的终极课题来对待。为了达到发展的目标, 二全总采取了比“据点开发计划”更加有效的, 有战略性的被称为“新网络构想”的新的开发方式。但是, 在二全总实施后的短短四年里, 由于大规模工业基地的建设而产生了严重的公害问题。此后由于石油危机的发生导致了日本经济发展的减速, 产业构造的变化等情况也都是二全总所没有预想到的。

1977年11月, 第三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 (以下简称三全总) 在新设置的国土厅的支配下审议通过。三全总与以往的国土计划不同, 它将自然环境的保全作为最重要的课题, 并且提出了安居构想。三全总的基本目标被定为“充实人类居住的综合环境”。重视地方的力量也是三全总不同于从前的国土计划的一个新理念。三全总提出了安居圈构想这样一个新的开发方式。这显然是为了解决一全总和二全总未能解决的人口分布过于集中的“过密过疏”问题, 而试图促使人口向地方定居的一个尝试。

1987年内阁会议审议通过的第四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 (以下简称四全总) 是为了解决东京圈人口大量涌入以及地区间收入差距的扩大等问题而产生的。四全总的基本目标是“多级分散型国土的形成”。这是为了应付人口与产业过分集中于东京, 力求实现全国综合开计划的基本理念即国土的均衡发展而提出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瞄准国土的均衡发展, 四全总明确了三大都市圈和各地方圈应该承担的职责。此外, 为了有效实现计划的目标, 四全总提出了“交流网络构想”。将国际性的业务等国际交流和增强地方的活力相联动, 以形成一大批国际交流据点, 是一个更加先进的新构想。然而, 四全总提出了将东京作为世界性大都市的建设构想, 并将各种都市功能过分集中于东京以适应愈演愈烈的国际化趋势。这样实际上是默认了东京的过度集中, 自然遭到了各地方的强烈反对。

1998年3月, 正式名称为《21世纪的国土的宏伟蓝图———促进地方自立与美好国土的创造》的国土计划由内阁会议审议通过。这次国土计划相当于是第五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 (以下简称五全总) 。新的国土计划与从前的全国综合开发计划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它不是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现, 而是着重描绘了21世纪的理想国土的面貌。为了将21世纪的国土构造的形成引向理想的方向, 五全总将目标定为多轴型的国土构造的形成。多轴型的国土构造指的是数个国土中心通过综合协作而形成的新的国土构造的构想。另外, 作为实现计划的行动, 五全总将“参加与协作”作为推进国土建设和地方建设的关键词。五全总一改前四次开发计划中实行的优先发展开发事业的做法, 转而重视国民所追求的生活的富裕。

作为先后五次制定并实施的全国综合开发计划的法律基础的《国土综合开发法》在进入21世纪后得到修订, 成为《国土形成计划法》。这样, 国土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此后, 用来代替全国综合开发计划的国土形成计划也将以《国土形成计划法》为基础制定。先后实施了五次的全国综合开发计划自此终结。此前的以“开发”为中心的国土计划将转变为“脱离开发主义”的新的计划。

二、对国土开发计划的评价

下面就有关国土开发计划给日本带来的影响分两个方面作一个简单的分析。国土开发计划实施的主要成果有:

(一) 缩小了地区间的收入差距

全总计划所采取的开发方式都在力求缩小差距以及谋求地区间均衡发展。一全总为实现工业在全国范围的分散分布, 采用了在全国范围内设置据点的“据点开发方式”。二全总以把开发的可能性扩展到全国为目的, 提出了建设遍布全国的交通和通信网络工程的构想。三全总为了抑制人口和产业的集中, 将目标定为全国国土的均衡利用以及适合人类居住的综合环境的形成。四全总为了构建多极分散型国土, 提出了构建多样性交流的交流网络工程的构想。五全总把多种主体的参与和地区间的协作的实现作为目标。这样, 主题为“地区间均衡发展”的全总计划就通过具体措施的实施对全国范围内地区差距的缩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 抑制了人口向大城市的流动

全总计划提出了“地区间均衡发展”的理念, 采取了积极抑制人口向三大都市圈流动的措施。一全总为了抑制现有超大城市扩展, 根据地方实情, 采取了在地方设置大规模地方开发都市、中小规模地方开发都市的方针。二全总针对“过密过疏”问题的恶化, 积极推进适应地方特色的开发, 并采取了提高生活环境的措施。三全总针对大都市存在的“过密”问题, 采取了大城市重新部署的对策。此外, 三全总还提出了分散人口和产业的定居构想。四全总为了抑制人口和各种功能的高度集中的倾向, 解决人口和经济机能向特定地区的过速度集中, 提出了地区间和国际间互相补充, 互相激励, 进行交流合作为特征的多极分散型国土的构筑构想。五全总主要尝试抑制位于西日本国土轴 (大致相当于太平洋带状地区) 的三大都市圈的人口和产业的过度集中。当然, 这些措施并不能说是完全奏效了, 但是对抑制大城市人口过度膨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

(三) 实现了全国的经济增长

全总计划的特征是中央集权的开发思想, 而这个特征又决定了政府享有主导力。这样, 经济活动得以有效开展。特别是据点开发方式以及大规模工程开发方式等的实施带来的重化工业的发展给日本经济特别是GDP的增长做出了贡献。此外, 全总计划所实施的国土均衡发展方针把开发的可能性扩展到了全国, 纠正了经济发展偏向个别地区的现象, 也实现了全国经济总量的扩大。

然而, 国土开发计划的实施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如公害、地价暴涨、国土整体景观的破坏等。本文在认同以上三个负面影响的基础上, 就国土开发计划中体现的几个理念来分析其合理性。

1、对“国土的均衡发展”的探讨

“国土的均衡发展”是指消除地区间在生产和生活等方面的差距的一个理念。然而, 对于这个理念一直以来不断受到批判, 由于过分强调这个理念, 国家在加强对地方管制的同时, 地方也过度依存于中央, 失去了对经济活动的主动权。这又进一步减弱了地方的自主努力。所以, 最新的国土政策取消了“国土的均衡发展”这种提法, 取而代之的是“地区的个性发展”这样的理念。

然而, “国土的均衡发展”和“地区的个性发展”绝对不是自相矛盾的。至于有人主张的“国土的均衡发展”的理念导致了地方发展的均一化的观点也是站不住脚的。振兴地区经济, 激活地方经济正是现在各地所面临的首要课题。今后一段时间里, 没有地区差距的各地经济的振兴和发展才是共同努力的目标。

2、对有关开发主义与中央集权的探讨

国土开发计划所选择的政治经济系统无疑是开发主义。然而, 随着高速经济增长的终结, 开发主义所能起到的作用也走到了极限。以开发主义为中心的国土开发计划也就走向了终结。新制定的国土形成计划法实现了从开发主义的完全脱离, 并把“开发”两个字从计划目的里边删除。

开发主义的维持是通过中央集权制来支撑的, 国土开发计划中的中央集权制表现为中央政府制定一个宏伟蓝图, 再利用集权的行政组织, 通过在财政和法制等方面的行政统制来实现所制定的计划。然而, 传统的以国家主导和中央集权制为特征的国土开发制度在进入21世纪后转换成了尊重地方的自主性, 力求实现国家和地方公共团体共同协作的计划制度, 这标志着中央集权制的弊端已经显现, 以开发主义为中心的国土开发计划走向了终结。

最后, 从笔者的观点出发论述一下日本全国开发计划的意义。

全总计划终结后, 以国土保全为目的的国土形成计划走上了时代舞台。顺应时代的要求, 全总计划的目标和主题在不断变迁中一路走来。可以说, 全国综合开发计划的历史代表了战后日本国土开发政策的历史。

然而, 与受到很大关注的一全总和二全总相比, 到四全总和五全总时, 受关注程度就明显下降了。国民相对于以整个国家为对象的宏观政策来仿佛更加关注适合自己家乡发展的地方自主的振兴政策和计划。以此为背景, 新的国土形成计划的框架分成了全国计划和广域地方计划两个部分。

从国土开发的视点出发制定计划, 使得饱受战争创伤的日本得以很快走向复兴。作为支撑了高速经济增长的国土政策, 国土开发计划对推动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可否认的。在进入稳定经济增长期后, 国土开发计划的实施对沟通地区间的协作和差距的缩小起到了很大程度的作用。先后实施了五次的国土开发计划为以后的国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所产生的日本国土开发计划也为中国制定国土政策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经验。西部大开发至今已实施10年, 但是被经济发展所遗漏的西部内陆地区仍然未能摆脱贫困, 并且污染问题也日趋表面化。所以我们认为应该将日本实施国土开发计划所获得的经验切实地应用到中国如今所面临的问题上来, 认真学习、研究, 为中国制定合理有效的国土计划服务。

参考文献

[1]、経済企画庁.全国総合開発計画[M].大蔵省印刷局, 1962.

[2]、経済企画庁.新全国総合開発計画[M].大蔵省印刷局, 1969.

[3]、国土庁.第三次全国総合開発計画[M].大蔵省印刷局, 1978.

[4]、国土庁.第四次全国総合開発計画[M].大蔵印刷局, 1987.

[5]、国土庁計画.調整局.21世紀の国土のグランドデザイン:国土総合開発法第7条1項に基づく全国総合開発計画地域の自立の促進と美しい国土の創造[M].大蔵省印刷局, 1998.

[6]、総合政策研究会.地域開発と大都市問題[M].ダイヤモンド社, 1965.

[7]、中村隆司.戦後の地域開発制度の展開と国土形成計画法制定後への期待[J].地域開発, 2006 (1) .

[8]、原田泰.国土計画と国土の均衡ある発展論[J].地域開発, 2006 (1) .

[9]、本間義人.国土計画の思想[M].日本経済評論社, 1992.

国土工作计划 篇2

2、认真学习贯彻市政府最新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依法促进批而未用土地有效利用的实施意见》(苏府[20xx]216号)和《苏州市专项服务产业项目建设用地出让实施意见》(苏府[20xx]217号)文件精神,积极开展相关工作。

3、根据年度计划管委会调整使用的方案,完成高新区20xx年度第3批次征地省、市的上报审批工作。

4、会同相关镇(开发区)做好20xx年度省挂钩拆旧区复垦和验收的督促指导工作。

5、做好浒墅关开发区单独选址项目(道路)征地手续的上报审批工作。

6、做好拟挂牌的2宗工业地块的交易工作。做好其他拟挂牌工业地块的预公告和供地材料组织工作。

7、配合市局和市储备中心做好1宗动迁房和8宗经营性用地上市的交易和其它协调工作。

8、做好20xx年度土地变更和遥感监测的资料收集和调查变更工作。

9、做好测绘事务所07―测绘成果资料的验收工作。

10、完善巡查台帐,做好市局第四季度执法巡查和年度监察考核的迎检工作。

国土部用地供应计划早该停止 篇3

媒体披露, 今年国土资源部将暂停对外发布全国住房用地供应计划, 改由各省自行公布。

全国具体的住房用地规划早该停止, 国土资源部的用地计划没有制止地方政府的城区扩张雄心, 每年的用地规划并没有得到实施, 除了彰显国土资源部的权威, 显示对耕地、规划的重视外, 用处为大。鉴于地少人多、资源薄弱的现实, 中国需要国土使用的顶层规划, 维持耕地面积, 保障粮食安全, 至于具体的供地指标, 应由各地自行决定。

每个城市的经济、人口状况各不相同, 并且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处于疾速变化的过程中, 一些大型成为吸纳人口的海绵, 甚至常住人口超过了户籍人口, 而另一些城市盲目扩张沦为鬼城, 常住人口在不断流失。目前, 各个地方之间的竞争, 已经具体化到招商引资、人口财富等各方面的竞争, 土地使用只有跟随人口、企业、资金而动, 才能获得最高效的配置, 行政之手强行推进、阻挡, 只能使土地利用率下降, 阻碍中国市场化的城镇化进程。与市场南辕北辙的调控, 造成资源大量浪费。以三亚为例, 三亚市统计局公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全市常住总人口为68.54万人, 同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 十年共增加20.31人, 增长42.11%。这一数据显然低估了候鸟式的三亚常住人口, 去年8月9日, 《新华每日电讯》披露, 因两地医保对接, 哈尔滨市医保部门曾有统计:在三亚生活的黑龙江籍流动人口有30万之多, 仅哈尔滨人就达13万, 而三亚本地常住人口也就68万。如果以2012年年底57万的户籍人口规划用地, 显然无法满足三亚所需。事实上, 三亚作为中国惟一一个热带城市, 已经成功地成为旅游地产、养老地产所在地, 其规划只能按照富裕群体对三亚的实际购买力实施, 而不是强行赶走养老与度假群体。

中国的一线城市户籍门槛极高, 却并未阻挡住北漂、沪漂们急匆匆的进入步伐, 与其立下军令状, 限期赶走外地人口, 还不如学习首尔、东京等城市, 建立大型城市圈, 以卫星城承受庞大的人口。用地减少, 耕地得到保护, 城镇化大步推进, 每平方公里的经济产出上升, 何乐而不为?

各个地方政府推出土地, 最重要的激励机制是土地价格。因此出现用地年年规划、年年未用满的现象。

2010年4月中旬, 国土部首次公布全国住房用地供地计划, 总量高达18.47万公顷, 是上一年实际住房用地供应量的1.35倍。当年实际完成12.54万公顷, 最终完成率不足七成。此后三年情况基本类似, 全国住宅用地供应计划至此已连续四年未能完成。2013年全国住房用地实际供应13.82万公顷, 相当于前5年平均实际供应量的143%, 为历年最高, 但仍未完成15.08万公顷的年度供应计划。

作为土地市场最重要的交易方, 地方政府有自己的经济逻辑, 绝不会因为用地规划而大量推地, 让土地市场保持热度才是理智的经济人做法。

顺应市场化的资源配置, 做大城市圈, 建立环保城市, 保护中国大江大河源头的环境, 不再在此轮城镇化过程中继续遭遇恶性破坏, 理应是未来中国土地使用的点睛之笔。有科学的顶层设计, 取消限购、用地等行政限制, 尊重人口向市场发达城市的自由流动权。

有关国土工作计划 篇4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是时候开始写计划了。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国土工作计划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国土工作计划 篇1

20xx年,我们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牢牢把握“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的职责定位,落实国土资源部扶贫攻坚支持意见,努力实现保障发展更加有效,保护资源更加严格,利用资源更加集约,为全市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提供持续有力的国土资源支撑。

(一)着力节约集约用地。以工业用地为突破,严格贯彻落实部、省节约集约用地管理的最新规定,建立工业园区节约集约用地评价体系,提高工业用地产出效益;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开发,推进建设用地的多功能立体开发和复合利用,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和土地利用强度;采取协商收回、收购储备等方式,在充分尊重权利人意愿基础上,鼓励采取自主开发、联合开发、收购开发等模式,推动“旧城镇”、“城中村”和城市棚户区改造;将实际供地率作为用地报批的重要依据,对近五年平均供地率低于70%的县(区)、开发园区,暂停上报城市批次建设用地;严格执行依法收回闲置土地或征收土地闲置费的规定,加大闲置土地的认定、公示和处置力度;大力实施增减挂钩项目,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促进“巴山新居”在内的农村建设用地集约节约。

(二)着力耕地资源保护。到村到社到户划定永久基本农田,设立耕地保护监管员,逐级落实保护责任,永久保护;大力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全面整治和改造完善,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20万亩以上;加大力度挂牌查处一批典型案例,坚决防止优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以“流转”之名随意“非粮化”和“非农化”;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各级政府一把手耕地保护目标离任审计制度,对未完成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目标任务和违法占用耕地案件超标的,启动问责机制。

(三)着力地质找矿突破。落实与省冶金地质勘查局的《战略合作协议》,加大重要矿产资源风险勘查力度,争取查明一批可供开发利用的铁、金、石墨、铅锌等重要矿产地;申报国家级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开展矿产资源综合调查、1:5万农业地质调查和矿产地质调查等基础性地质调查项目;争取省厅将石墨和铁矿等重要矿产资源列为国家级整装勘查区,将我市作为页岩气重点调查评价区域。

(四)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合作。在全市扩权强镇推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试点,做大改革红利;细化落实国土资源部支持意见,跨县、市开展增减挂钩项目,推进增减挂钩指标在省域内流转,做大级差收益;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推进全市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积极研究出台促进农业现代化的仓储、冷链物流设施等用地的保障措施,解决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设施农用地保障问题;加快与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合作,推动尽快建立川东北片区矿产资源研发中心、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中心和农业地质环境监测中心。

(五)着力推动项目实施。按照应保尽报的原则,保障巴中机场、红鱼洞水库等全市重大建设项目用地需求,全年争取用地指标380公顷以上,组卷报征建设项目用地400公顷以上;大力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力争完成土地整理总规模22万亩,新增耕地1.6万亩,通过对农村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为“巴山新居”的产业培育搭建平台,推动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深化增减挂钩项目“双业主模式”和“固定价收购模式”,加快项目实施,力争验收增减挂钩项目3个,取得周转指标145公顷,储备增减挂钩项目15个,周转指标720公顷;继续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完成避险搬迁20xx户,组织实施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10处,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完成光雾山-诺水河国家地质公园20xx年项目,争取20xx年项目资金3000万元;启动世界地质公园申报第一阶段工作,力争通过国土资源部初评估。

(六)着力夯实基层基础。促进“多规合一”,启动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针对土地出让、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等重点环节,出台规范性制度文件;加强全系统干部职工理想信念、道德品行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全面提升综合能力;加强队伍建设,推动干部的内外交流和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锻炼;加大基层国土资源所党组织阵地建设力度,推进基层国土资源所规范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工作。

国土工作计划 篇2

是任务比较繁重的一年,重点工作任务比较多,因此,全系统要在抓牢抓实常规工作,认真完成好《国土资源管理目标责任制》和各级领导交办工作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整体推进,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进度,高质量地完成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多方式、全方位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工作进度,力争在5月20日

前完成农村土地电查工作,6月30日前完成城镇调查工作。

二是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日常组织和协调工作,加强对作业队和各乡镇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保证调查工作达到国家的质量要求。

三是各乡镇要积极配合,组织工作力量,全面完成辖区内的调查工作。

二、认真完成我县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基本农田划定、保护工作

一是加强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宣传动员力度,积极调动各乡镇、村的力量,按时按质完成我县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二是在把握好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好我县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县加快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对土地资源的占用不可避免。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中长远考虑,科学规划,消除总体规划中制约经济发展的不合理因素,解决好保吃饭和保发展之间的矛盾,将我县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成既达到国家的要求,又能较好地服务于县域经济建设的规划,而不是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规划。科学分解并层层落实规划指标,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合理调整建设用地结构。按照“严控总量、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的原则,合理安排城镇工矿、农村居民点和基础设施用地规模。将农村宅基地纳入规划统筹考虑,既要有规模保障,也要有标准控制。对各类基础设施项目进行重要性排序,区分轻重缓急,强化规划引导和调控。合理调控城镇工矿用地增长规模和时序,优化工矿用地结构和布局,改变布局分散、粗放低效的现状,防止过度扩张。

三是切实把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基本要求,严格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建立以各级政府为主的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制度,严格考核措施,完善政府领导下的部门联动机制,分工负责,齐抓共管,保持我县至20xx年耕地保有量56440公顷(846602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49800公顷(747000亩);20xx年耕地保有量为55830公顷(837452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49800公顷(747000亩)的目标。严格控制耕地流失,加强对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控制,严格落实建设占用补充耕地责任制,坚持“先补后占”。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切实转变耕地保护思路,将耕地保护由单纯的数量保护转向数量、质量和生态全面管护。加大土地整理力度,稳步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以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为依据,加强对占用和补充耕地的评价分析,从数量和产能方面严格考核耕地占补平衡。进一步严格基本农田保护,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基本农田调整划定,调整后的基本农田数量不低于上一级规划确定的指标,平均等别要高于调整前的平均等别,并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地块和农户。

三、按照要求,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是明晰农村土地产权,推进农村改革、统筹城乡发展、保护农民权益、稳定农村社会的必然要求。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针对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提出要“搞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因此,要结合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按照国土资源部的要求和部署,采取有效措施,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一是组织摸底调查,摸清我县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

二是认真组织领导,加强协调,按照方案稳步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实现我县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全覆盖。

四、抓好用地保障,服务于经济建设

一是认真做好已报批的404亩建设用地的供地工作,除基础设施用地外,其余的严格按招拍挂制度进行供地,将每一寸土地用到实处,用出效益。

二是积极向国家争取用地政策、争取用地指标,保障各类建设项目用地。

三是通过节约集约用地一系列措施,挖掘用地潜力,提高用地对发展的保障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用地的需求。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各业各类用地作出统筹安排,协调好、统筹好各类用地之间的矛盾。

四是认真研究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积极采取措施做好各项重点项目建设的用地保障,服务好经济建设。

五、积极争取和认真实施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一是认真实施好在建项目。目前,由国土资源部批准立项,总投资3318.89万元的三川镇2万亩农田整理项目已在实施中,通过加强对项目工程的监督,高质量地按时完成该项目的建设任务,发挥好项目效益。

二是积极争取,加大项目储备力度。积极争取已被省国土资源厅列入了项目储备库的涛源乡上六土地整理项目和羊坪乡土地整理项目得到立项实施。继续争取

片角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和永北镇土地整理项目得到立项,并在全县范围内选择符合条件的项目上报争取立项。

六、强化矿产资源管理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出台的《云南省探矿权采矿权管理办法》、《云南省矿产资源有偿使用费征收和使用办法》和《云南省矿业权交易办法》等三个办法,转变管理方式、管理思路,加大监管力度和矿产资源规费收缴力度,促进我县矿业权的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开展专项行动,加大对私挖烂采的打击力度,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重点对期纳、程海、六德、顺州、三川等乡镇无采矿许可证的小采石场、采砂场、砖厂和未在丽江登记备案,探矿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不清的探矿企业(探矿权所有人)(项目)进行认真清理,该整合的整合,该关闭整改的关闭整改,该取缔的取缔,并对死恢复燃的非法矿点(洞)给予坚决炸封和打击,全面整顿规范我县的矿产资源秩序。

三是做好煤矿企业采矿许可证延续登记的服务工作,并加强对各煤矿企业采矿许可证延续登记期间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积极配合经济局做好煤矿的`整合工作。

四是按照要求,按时按质完成好矿产资源的第二轮规划修编工作。

七、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一是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监测预报网络,确保监测预报网络的信息畅通,及时预报灾害信息。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加大汛期巡查力度,开展好灾害应急调查和地质灾害“两卡”的发放,打牢基础工作,防范灾害的发生。

二是做好争取立项治理工作。筛选条件成熟的项目上报,争取立项实施,通过工程治理和生物治理,改善灾害点周围群众的居住环境。

八、强化执法监察,规范国土资源秩序

一是加强对国土资源巡查员的管理,充分发挥好巡查员情况熟悉、反应迅速的特点,加大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中。

二是建立健全联合办案机制,严厉查处土地、矿产资源违法案件。严格执行国土资源动态巡查分片包干制度,加大对土地、矿产资源的监管,严肃查处违法占地、私挖烂采等违法行为,规范国土资源秩序。

三是解决好热点难点问题。高度关注热点难点问题,采取责任包干、关口前移、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等措施,准确掌握信息,分析根源,迅速解决好问题,维护社会的稳定。

国土工作计划 篇3

为加强我局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维护档案的完整性与安全性,提高档案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充分发挥国土资源档案的作用,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国土资源工作服务,特制定实施方案。

一、依据与目的各业务科室根据《国土资源档案分类方案》、《国土资源文件资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档案立卷归档制度》等有关规定,对照分类方案和归档范围规定的归档资料内容进行检查,将本科室应归档而未归档的文件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取消各科室资料室,所有业务档案归综合档案室统一保管、利用。

二、组织保障与管理网络

为使档案整合工作顺利开展,特成立档案整合工作领导小组(附件2)。

档案整合办公室组成人员同时担任各国土所(分局)、局属各部门担任兼职档案员,负责本部门在工作、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材料的整理、立卷、移交工作。

同时,为适应新形势,拟对档案立卷归档、鉴定、保管、保密等各项制度重新进行修订。

三、工作内容与时间安排

㈠ 资料归档范围:

1.综合类:文秘;劳动人事;党群、纪检;行政;政策法规;外事活动。

2.计划财务类:综合统计年报、财务统计年报;财务预决算报表;专项检查材料;财务总帐、分户帐、明细帐、日记帐;会计凭证等。

3.地籍管理类: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国土资源统计;土地分等定级、估价、处置;土地动态监测。

4.土地利用规划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利用计划;土地开发复垦;建设用地预审。

5.建设用地类:国家分批次用地审批;国家建设具体项目和地审批;个人建设用房地审批;土地租赁、抵押、转让审批;土地储备。

6.国土资源监察类:案件处理;来信来访材料。

7.国土资源宣教、科技、信息类:宣教、科技、信息工作计划等;国土资源科技计划规划报告、合同书;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方案、招标方案等

8.电子、声像材料类:电子材料:光盘、软盘、磁带;录音、录像带、照片(底片)等。

9.地质矿产管理类:地质勘查管理;矿产开发管理;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地质环境管理等。

㈡完成时间

1.各业务科室指定专人,将本科室遗留档案进行整理、立卷,于20xx年6月底前完成,移交综合档案室。7月份开始进行纸质档案的扫描工作。

2.部分土地登记档案(由于整理不规范,需要返工重新整理),于20xx年12月底前完成。

四、工作方式、经费开支

㈠采用外承包和各业务部门自行整理、立卷方式实施档案整合工作。

1.在保证时间与质量的前提条件下,对土地登记(重新返工部分)档案约20万至24万卷宗和地质矿产档案整理实施外包,按卷计价。

2.各业务部门12月前应立卷归档而未整理的文件材料,由各业务部门整理、立卷。

㈡档案整合及装具费用

费用开支根据实际档案数量及所耗档案装具实际数量计算,经费列入专项资金预算。

㈢纸质档案扫描工作,仍按原定价格外包给杭州网新超图公司;整理工作拟外包给县档案局档案服务中心进行。

五、技术指导与监管

㈠档案室负责档案专业业务指导,各科室指定专人负责本科室专业业务的指导,土地登记(重新返工部分)档案由褚晓敏负责技术指导。

㈡鉴于目前档案室工作量大,任务重,人手缺等原因,请局党委抽调专人进行此项工作的监督检查。

六、档案整理具体要求

㈠ 档案整理的原则

1、充分利用原有业务档案材料。

2、遵循业务档案资料的形成规律和特点,保持档案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

3、便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

㈡ 档案整理依据

《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国土资源档案分类方案》、《国土资源档案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一般要求》。

㈢案卷整理要求

1、卷内材料的整理

⑴剔除卷内重复材料;

⑵破损材料须修裱后才能归档;

⑶超大纸张(大于A4幅面)必须折叠,页数较多时,宜单张折叠,如报表、图纸等;

⑷卷内材料归档,应除去金属物如订书钉、大头钉、回形针等;

⑸卷内文件材料按各类专业业务规范要求排列。(一般按照批复在前请示在后,文字在前表册在后的原则)

2、卷内材料页号的编制

⑴卷内材料有文字内容的均须编制页号,每卷单独编号,页码要求三位数,页号从“001”开始;

⑵页号的位置,单面书写的材料在右上角,双面书写的资料,正面在右上角,反面在左上角,折叠图纸一律在右上角;

⑶案卷封面、卷内目录、卷内备考表不编写页号。

3、卷内目录编制

⑴序号:以一份完整文件为单位,用阿拉伯数字从“1”依次注;

⑵日期:完整填写形式日期,用8位数字,例:20070601;

⑶文件题名:填写文件标题全名称;

⑷页次:填写文件材料在卷内所排列的起始页号,最后一份文件填写起止页号;

⑸卷内目录排列在卷内资料之前。

4、文件材料装订及封面填写

⑴每卷资料应使左边、下边对齐,在左侧以“三孔”式用线装订,并确保装订完成后无掉面页。

⑵封面填上相应的内容,起止时间应填写卷内全部文件材料形成的的起止日期,各备考表填上立卷人、检查人、立卷时间等。

5、档案盒上档案号的书写

档案号按照“全宗号--目录号--分类号--案卷号”编写规范,清晰。

6、纸质案卷的排列

跟据每卷档案的档号进行了有序排列。尽量做到目录号由小至大排列,必须做到同一目录号中案卷按顺序由1至999排列。

遥感技术与数字国土 篇5

遥感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定性逐步走向定量化的集成、从人工处理到计算机自动处理的过程。目前对遥感影像的处理普遍釆用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方法, 与光学图像处理相比, 它具有以下优点: (1) 原始数据信息能够精确、长久地保存。数字化的遥感信息记录在磁带或光盘上, 无论存放多久、拷贝多少次, 原始数据都能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 (2) 处理具有可重复性。在计算机中进行图像处理时, 用同一种方法对同一影像不论重复处理多少次, 都会得到相同的结果。 (3) 遥感信息可得到充分的利用。计算机可分辨的图像灰度最大为256级, 并且可对图像信息作定量分析, 而目视判读仅能分辨出10余级灰度。 (4) 处理周期短。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多种遥感信息模型的应用, 可实现图像的自动分类与信息的自动提取, 大大加快了处理速度, 可充分利用已得到的遥感图像, 减少信息的冗余。

2 数字国土

2.1 数字国土的定义

“数字国土”是国土资源等空间信息的数字表征, 就是在结合现代以遥感为主的空间技术和以计算机科学为主的高新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的国家综合资源调查计划, 最终实现国土资源数字化, 满足农业、土地、环境、水利和采矿工程对地学信息的需求, 是一种集方法、技术、模型于一体的综合性网络信息系统。

2.2 数字国土的构成与功能

遥感在“数字国土”中的应用, 主要是RS技术与CS (卫星通讯) 、GIS (地理信息系统) 、GPS (全球定位系统) 、DBS (数据库系统) 、DPS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 、可视化以及与之相关的CADS (计算机辅助设计) 、ANNS (人工神经网络) 和ES (专家系统) 等的结合, 形成“多S”系统。“多S”集成的信息系统是“数字国土”的支撑技术。其中ES可用于数字摄影测量资料的解译和智能决策, 语义和非语义信息的提取;GIS可用于RS图像的解译等。因而“数字国土”具有空间性、区域空间分析、综合分析、动态预测及决策服务的能力, 不仅能有效地管理分析空间数据和文本数据, 而且具有复合和显示来自不同渠道信息的能力。

2.3 数字国土的意义

“数字国土”是“数字地球”计划在国土资源领域的具体体现, 它可以满足信息化时代人类对地学的需求, 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长期和全方位服务数据源, 是与“数字地球”服务目标相适应的, 是“数字地球”中具有特殊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将为我国“数字地球”中国土资源数字化的建设和国土信息服务产业的兴起打下良好的基础。

3 遥感技术与数字国土的关系

3.1 可应用于“数字国土”的遥感信息类型

遥感信息经过数字图像处理后, 以栅格数据格式存入“数字国土”的数据库中, 在系统中经过其他数据进行叠加、复合处理, 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

遥感数据在“数字国土”中可以作为区域的宏观图像加以利用, 也可以将遥感数据本身与其他地理数据复合进行更高层次的分析。如将遥感数据与DEM数据复合建立立体图像, 将遥感数据与各种地质图件复合, 形成各种遥感影像专题地质图。

基于原始遥感数据, 用户可以把遥感原始信息转化为所需要的各种专题信息, 从而加强了水面、芦苇、居民点的变化, 从中提取出水面、居民点等专题信息, 将这些专题信息按应用目的分别赋予属性码后存入数据库中, 就可以在“数字国土”中用于区域分析、专题制图等。

3.2“数字国土”对遥感技术的支持

“数字国土”具有空间综合分析和数据管理的能力, 在遥感数据分析结果的表达和对遥感数据分析方面可以提供支持。遥感影像的解译借助于“数字国土”可改善其精度, 并在数学模型中得到应用。

“数字国土”对遥感的支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管理:可以利用“数字国土”管理与存储不同来源、不同格式的海量数据, 如遥感影像数据、专题图数据、地理底图等。

(2) 数据支持:“数字国土”中属性数据与遥感数据相结合, 为遥感影像的识别与分类提供数据支持, 如用GIS数据辅助分类训练样区的选择;将DEM数据与经过处理的遥感影像相结合, 生成三维地貌立体图等。

(3) 功能支持:对遥感影像进行几何校正, 使遥感影像能与空间数据库中其他的各种图件无缝叠合在一起, 进行各种分析, 并将结果存储于数据库中;还可以在遥感解译前将未校正的遥感影像与有关的各种图件相配准, 以提高解译精度, 然后将解译结果进行校正, 并存储于数据库中, 应用于“数字国土”。

现代遥感技术的发展, 使遥感技术不再仅限于遥感影像的单纯采集, 它己经发展成为集数据采集、数据更新、目标识别、自动识别于一体的遥感信息科学。随着“数字国土”发展到一定阶段, 需要更方便、实时、有效地获取多平台、多波段、多时相高分辨率的空间信息, 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这就需要开发更快速、准确和更高分辨率的卫星系统, 以及与之相关的海量数据的存储与处理技术。

摘要:遥感技术着重于国土资源信息的采集与分类, 可作为“数字国土”的主要信息源和数据更新手段, 为“数字国土”的建立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数字国土”计划的实施, 将把遥感技术的应用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大大增强对资源、环境状况快速监测与分析的能力。两者的结合, 可以实现对国土资源、环境状况进行动态监测, 从而逐步解决日益尖锐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国土计划 篇6

一、当前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归档资料分类不明确。国土资源档案是从土地的种类划分、使用分类等诸多不同的繁杂性能区分出信息量巨大的档案资料, 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对这些浩繁的信息进行科学整理、划分、归类、登记、保存、开发和利用。如达州市本级仅2012年征地一项, 就完成16个大项23个小项, 征地总面积2889.731亩, 补偿费用6110万元;完成拆迁房屋面积154818.91平方米, 涉及838户1987人;完成9个土地整理项目, 建设总规模100076.亩, 总投资14500.28万元。这些数据和材料涉及土地测量、资金核算、补偿等方方面面, 将成为今后开展同类工作的真实依据和宝贵借鉴, 能为地方政府制定土地及相关政策提供有力参考,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这种异常繁复、极为琐碎的工作特性下, 目前大多档案管理工作却还维持在繁而不细、杂而不精的状态。很多档案管理部门面对浩繁杂乱的档案材料不知所措, 眉毛胡子一把抓, 对档案素材缺乏提炼、整理、分类, 使得很多信息不健全甚至没有信息价值的资料也都归于档案库中, 耗费了大量时间精力, 占用了馆库资源, 增加了管理成本。而同时, 一些具有信息价值的资料却被忽略, 重要的文件材料未被归档。这些情况的出现与土地开发者、土地管理者和档案管理者的档案意识和专业水平不无关系, 也与某些单位的工作习惯有关, 比如许多应该归档的文件资料随手放在业务科室而不是归档;还有人认为文件正文很重要, 而附件可有可无, 常常出现附件找不到的情况。这些不好的习惯和工作缺失给以后的国土资源工作及其他相关工作带来不便, 影响了档案职能的发挥。

(二) 社会对档案工作的忽视。这里面既有社会原因, 也有主管领导的原因和档案具体管理人员的原因。相对于一线管理和服务工作, 档案管理总是默默无闻地站在背后, 为其他工作提供服务保障。加之很多人对档案工作的性质、任务和作用不了解, 这就容易给人们造成假象, 在许多人看来, 档案管理部门是可有可无的部门, 档案工作就是“安置型”工作, 档案管理工作既不具备技术含量, 工作又无比轻松。受这种意识影响, 很多单位和部门领导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 在工作布置或总结即将结束时附带加上几句, 甚至归纳到“等等”的行列;单位工作业绩考评也会有意无意地忽视档案工作;档案硬件和人员配备与工作的预想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观念也给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 在被习惯性忽视中迷失工作目标, 很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轻松”的环境中极为“轻松”地开展工作, 档案管理的质量无从谈起。

(三)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缺乏业务素养。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 也要求工作人员有足够的耐性与韧性。由于社会对档案工作的认识误差, 档案工作的性质和重要性得不到单位领导的重视, 在配备档案工作人员时随意性很强, 很多土地管理和土地开发单位没有专职的档案资料管理人员, 档案的收集和整理要么交由项目管理人员, 要么由办公室人员临时负责, 这些管理人员缺乏专门的档案业务知识, 日常工作繁杂, 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学习档案管理业务知识, 档案管理工作凭经验, 跟着感觉走, 档案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可想而知。由于专业知识缺乏, 许多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资料的使用管理不严格, 没有按照档案使用程序的规定履行登记等手续, 随用随拿, 造成了档案资料的损坏和遗失;还有些档案资料涉及个人、单位和国家的相关秘密, 查阅和使用有一定的限制范围, 许多档案管理人员对此不了解, 造成档案资料的遗失泄密, 甚至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引发不稳定因素和对国家造成损失。

二、提高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途径

(一) 提高认识, 高度重视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提高国土档案工作的质量, 必须要对档案工作有科学清醒的认识, 要认识到档案管理对保存信息资料、提供信息咨询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档案宣传, 使社会、单位领导和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增强档案管理意识, 特别要经常向领导汇报档案工作, 多谈一些搞好档案管理的益处, 使领导逐渐提高档案意识, 更加重视档案工作, 把档案工作纳入单位或部门工作议事日程, 与其他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要求, 不断改善档案工作条件, 优化人员配置, 为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二) 加强培训,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档案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自觉加强业务学习, 优化知识结构, 提高综合素质。特别要适应信息社会对档案管理数字化、信息化的要求, 学习和熟练掌握电子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运用, 努力成为现代化档案管理的专门人才。单位或部门领导要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 支持工作人员参加档案管理工作学习培训, 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从思想到业务都得到提升。要把档案工作纳入单位或部门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作为衡量单位和个人工作好坏的重要指标, 做到奖罚分明, 促使工作人员爱岗敬业, 忠于职守, 在全民重视档案工作的氛围中不断强化档案工作人员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三) 建章立制,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工作运行机制。制度是规范, 也是保障。要提高国土档案管理工作质量, 必须尽快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健全运行机制。笔者结合工作经历, 认为必须要建立健全以下制度:一是建立领导责任制, 加强对档案工作的组织、指导、检查和考核。要明确和落实各级领导责任, “一岗双责”。二是建立工作人员继续教育制度, 特别要建立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岗位培训制度、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的动态管理制度等, 激励工作人员主动参加定期的继续教育, 更新知识, 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三是建立考核奖惩制度, 要把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单位、部门和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考核的重要内容, 直接与绩效奖励、晋升职务、评定职称、评先评优挂钩, 不断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促进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离不开档案, 国土资源档案关系着每一位国民的切身利益。特别在政策、经济形势快速转变的当前, 退耕还林、退林还耕、土地流转、建设开发等土地问题屡见不鲜, 产生了大量的国土资源档案。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是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断完善、更新、延伸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土地资源被开发利用, 如何最大功能性地利用土地已成为国际社会高度重视的突出问题。达州是成渝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川东北经济区“双核五带”的双核之一, 近年来, 以推进城镇化建设为主体的国土资源档案大量产生, 土地资源的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 既要合理规范存档, 又要充分发挥档案功能为经济建设服务, 进一步提高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刻不容缓。

关键词:国土资源,档案管理,档案开发和利用

参考文献

[1]丁焰, 房媛.国土资源档案的信息化管理[J].科技资讯, 2009 (5) .

[2]向小英.基层国土资源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档案, 2010 (3) .

[3]郑清洁.焦作市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设计与实现[D].2012.

浅析国土执法监察工作 篇7

1 国土执法监察标准化的必要性

1.1 标准化是加大执法监察力度的重要途径

国土执法监察具有行政管理职能, 建立完善的国土资源法律法规体系及实施有效的配套措施, 是国土资源依法行政的前提, 是提高国土资源科学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就国土执法监察活动及其监察的事项而言, 由于法律法规原则性很强, 不可能事无巨细作出详细的规定。而在现实行政执法中又需要把握事物的度, 法律原则的模糊性和实际要求的准确性之间产生了偏差, 法律的执行效果自然会受到影响, 因此法律法规的实施要依靠标准的支持。通过标准化活动, 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即标准或规范, 这些标准或规范形成对法律法规的科学补充和对法律条文的细化, 实施这些标准或规范则对具体活动构成规范指导与统一协调的积极作用, 从而获得在该范围内的最佳秩序, 为依法管理国土资源打下基础。

1.2 标准化是提高国土执法监察工作有效性的技术支撑

国土执法监察工作具有很强的法律性和科技性, 涉及范围较广, 包括土地、地质矿产资源的开发、保护、权益等多个层面, 要综合运用法律和各种高新技术手段, 提高对违法事件的监控、调查取证和处理能力。国土执法监察工作的深入发展对事件发现机率、突发事件判别、应急响应及突发事件的调查取证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高新技术监测手段有了更迫切的需要。标准化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的最好技术手段。监察技术手段的研制、使用和推广, 离不开技术系统的支持。而先进技术系统的最好表现形式就是技术标准体系。

1.3 标准化是统一国土执法监察尺度的有效手段

国土执法监察工作受人为、环境因素等影响, 执法尺度产生不同。通过实施国土执法监察标准化工作, 建立统一公正的执法监察体系, 推行标准化管理, 消除地区等外因差异, 能够实现国土监察执法的统一, 提高法律的公平性、公正性、严肃性, 促进国土资源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公开化。国土执法监察标准化的现状一是与法律法规配套的国土执法监察标准化体系建设处于空缺状态。目前, 我国制定并已实施573项国土资源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包含地质仪器标准, 数据统计截至2009年6月) , 其中与执法监察有关的标准数量较少, 国土执法监察标准化程度急需加强。二是执法行为规范性不足, 执法矛盾突出。对于执法监察大队来说, 以严格规范的程序执法是其履行职能的必然要求。而各地由于具体情况以及人情关系等特殊执法环境极易造成“制止”、“处罚”程序的不规范。三是在执法监察工作中, 仍然存在重法律轻标准的情况, 执法监察人员的标准化意识有待提高。

2 加强国土执法监察标准化的建议

2.1 强化国土执法监察标准化意识

加强国土执法监察标准化工作, 必须从提高国土执法监察工作人员的标准化意识做起。加强国土执法监察标准化队伍的培训工作, 积极开展标准宣传贯彻和组织实施, 强化国土执法监察工作人员标准化知识和意识, 使其把握标准化工作的实质, 在市级工作中按标准把关, 不敷衍了事、得过且过, 甚至姑息迁就违规操作问题, 保障国土执法监察标准化工作的有效运行。

2.2 以标准为法律补充, 解决执法依据缺失问题

在执法监察的实践中, 存在国土执法监察依据缺失或不充分、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如《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 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而在实际操作中, 对超出一个自然间的房屋往往难以拆除;又如《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条规定, 对非法占地的处罚是没收或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 可以并处罚款。但是如何拆除、没收?由谁来拆除、没收?怎样拆除、没收?法律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标准是法律法规的有益补充。

近期, 可以通过制定国土资源违法调查取证工作规范、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制式服装、土地巡查车检测技术标准、土地巡查成果信息管理标准、违法鉴定评估技术规程等标准, 在短期内快速、有效解决执法中存在的执法依据缺失或操作性不强等问题。

2.3 建立国土执法监察标准体系

国土执法监察标准体系是国土执法监察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和蓝图。应当借鉴国土资源标准体系、测绘标准体系等国土资源领域已有标准体系的建立经验, 结合国土执法监察工作需要, 建立国土执法监察标准体系, 给出未来10年内国土执法监察标准化工作的发展规划和标准制定技术发展方向。通过标准体系的建立, 使整个国土执法监察工作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技术规范, 指导、规范、统一国土监察工作的开展和实施, 明确标准化工作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 避免盲目性和重复性。

2.4 制定国土执法监察工作急需的重要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

加快制定国土执法监察标准, 主要是国土执法监察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 规范和支撑国土执法监察工作。在近期, 应积极制定《国土执法监察工作标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制式服装》、《耕地破坏程度鉴定技术标准》、《土地巡查车检测技术标准》、《基层国土资源所标准化建设规范》、《土地巡查成果信息管理标准》、《违法鉴定评估技术规程》等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通过制定执法监察行动中监视、取证、识别、评价、鉴定、立案等工作相关的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 (规范) , 为实施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公正化提供依据。

2.5 加强标准实施, 重视监督检查

标准的实施和对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是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定国土执法监察标准的同时, 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宣传贯彻标准, 并经常性地监督检查标准的执行情况, 保证标准得到认真贯彻执行, 使制定标准的目的得以实现, 并检验标准的适用性, 推动标准化不断向前发展。

2.6 加强合作, 共同推进“联合执法”标准化

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分析 篇8

1 实际问题的分析

1.1 没有形成保护观念

对于国土资源来说其有效利用的前提是人们必须形成相应的保护意识,目前从我国的资源审批以及实际的土地应用中能够看出,并未形成保护观念。对于我国的基层管理部门,国土资源的管理中缺乏相应的保护意识就会出现审批混乱、无视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方针,随意对个人、企业的用地申请进行审批。在很多基层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人员中都存在了这种现象,其主要原因就是对于国土的保护意识浅薄,在私人利益面前抵挡不住诱惑,没有意识到这种混乱的审批会给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带来什么样的问题。很多基层的管理部门中领导包揽了审批大权,因此会借职位之便以权谋私,谋取不正当的利益。通常用引资、招商等借口,随意满足他人使用土地的申请,这不仅仅会对市场秩序的正常维护造成不利影响,还会带来严重的土地资源不合理利用问题。我国在土地征用以及征收的审批、审核上都有着严格的法律规章要求,并且在程序和周期上都做了严密的规定,但是复杂精细的程序势必会影响到某些急功近利的管理单位的利益,因此审批流程往往都会被任意简化,这也是目前在基层的管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另外由此依法的滥用土地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由于对国土资源保护的意识缺乏,管理单位、个人、企业都仅仅看到了个人的短期利益,不顾长远的发展任意进行工程的建设以及矿产的开采,其实其权利并非是通过正当途径获得,国土资源的利用混乱究其根本主要就源于淡薄的法律意识、保护意识。

1.2 基层执法力度不足

作为基层行政管理部门,国土资源管理单位应当履行自己的职责,对违法乱纪现象予以及时制止,通过法律赋予的权力从基层工作中将土地滥用现象扼杀在摇篮里。但在这方面我国的基层管理单位做的还十分不足,基层的国土资源管理是最贴近实际的土地资源应用的,从这一点来说,基层管理工作就是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基本保障。但是实际上基层单位在管理工作上的执法力度远远无法维护正常的资源利用秩序,由此带来的后果则是屡禁不止的滥用行为,以及大量流失的国土资源。基层管理工作人员保护意识淡薄,领导滥用权力谋取私利,工作人员的管理素养不足都是导致执法不严的主要原因。应当以身作则的领导班子反而受到利益的驱使中饱私囊,借助职位便利对某些个人、企业打开方便之门,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流失;工作人员自身的工作能力又不足,审批惩罚措施实施不良,同样在执法上存在很大的问题,并且权责不明晰,混乱的执法和工作使得基层国土资源的管理单位不足以产生相应的威信,影响了执法工作开展,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后果。

1.3 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化

如何提高国土资源的利用效率是当下应当重视的核心内容,结合目前的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审批流程的规范化以及国土资源的市场化是改善资源利用效率的核心。其中市场化改革是改善目前国土资源利用环境中问题的关键,但是就目前的管理现状,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还远远达不到要求,无法适应社会的要求。这就无法形成公平的企业竞争环境,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另外土地开发在资金投入上往往较大,并且收益都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不完善的市场化制度就会阻碍土地的储备工作开展,极容易形成国土资源开发上的垄断开发现象。

1.4 征地补偿措施的不完善

为实现国家经济效益的增长,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往往会实施土地征收征用政策,以满足相关建设需求。但是,在土地征收征用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由于各地补偿标准不同,导致了当地群众对征地补偿费用存在非常大的不满,认为是相关部门从中作祟,导致补偿费用的降低,从而使得土地征收征用工作开展较为困难,造成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征地补偿措施需要进一步完善,才能够确保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2 基层国土资源管理的改善措施

我们必须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改善措施,以提高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2.1 加强土地资源保护

首先,应该加强对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执法的监督工作,要端正工作态度,提高国土资源保护意识,促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由于领导干部的工作态度问题,导致土地违法审批行为的发生,造成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行业竞争出现严重失衡,最终带来非常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监督力度,对于相关违法乱纪行为叫停,加大处罚力度,净化社会风气,促进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其次,要加强国土资源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个人及企业对国土资源的保护意识。目前,我国个人及企业违法建设和违法开采行为,多数是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所引起的。因此,加大法律宣传力度,提高个人及企业的土地资源保护意识,使个人及企业能够充分了解到国土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能够有效避免相关违法行为的发生。

2.2 提高执法力度

对于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来说,对于违法乱建和违法开采行为应该加强整治力度,确保国土资源的合理利用。首先,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一定要端正执法态度,不暴力执法,依照法律程序履行相关执法工作,全面排查、严格整治,确保我国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确保我国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

2.3 完善征地补偿措施

首先,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制定科学、规范、统一的土地征收征用补偿标准和补偿制度,并且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作出及时的调整,使征地补偿费用尽量满足群众需求和意愿,从而确保土地征收征用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地方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监督力度,防止征地补偿的克扣和截取,防止补偿资金落实不到位。此外,要确保群众对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补偿措施的知情权,尽量拓宽补偿途径,对被征地群众作出妥善的安置,以减少相关纠纷问题的发生。

3 结束语

我国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对于国家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一定要端正工作态度,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健全管理制度和体系,促进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保证我国国土资源的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1]易明,唐韬.省级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1(7).

[2]金波.浅谈我国国土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才智,2011(26).

上一篇:做好高考电学实验下一篇:关爱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