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发展的战略

2024-05-05

中国能源发展的战略(精选十篇)

中国能源发展的战略 篇1

对于能源“金三角”, 发展目标和发展定位非常重要, 不能再重复走以前开发资源, 输送资源, 买卖资源的老路。有专家认为, 从战略高度来说, 金三角的建设至少有两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是把金三角地区建成未来几十年内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供应基地;第二个目标应该是把金三角地区建成未来几十年内中国不可再生能源资源储备基地。

我国东部地区煤炭资源已处于逐渐枯竭状态, 要想进一步保持现有产量有一定难度;中部地区, 除山西煤炭资源仍有开发潜力之外, 安徽、河南煤炭规模基本稳定, 未来增产难度比较大;西南地区具有一定煤炭资源开发潜力, 但是由于地质条件比较特殊, 单体规模产能比较小, 安全风险比较大。

只有“金三角”, 资源储量丰富, 可开发潜力大——2010年, “金三角”地区探明煤炭储量3100亿吨, 石油99亿吨、天然气10万立方米, 煤炭、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43%、29%。“在未来的能源供应中, ‘金三角’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方君实认为。

宁夏宁东、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被称为能源化工“金三角”, 它将成为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区、国家能源资源低碳利用技术示范区和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

宁夏宁东、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地处鄂尔多斯盆地, 地理上构成一个几何“三角”地带, 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能源资源富集区, 被称为能源化工“金三角”。

“‘金三角’地区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长方君实说, 在国家“优化东部、稳定中部、开发西部”的煤炭开采战略下, “‘十二五’时期, ‘金三角’地区肯定进入大规模开发”。因为, “‘金三角’地区不光要支持华东、华南地区, 甚至西南、东北地区都指望这片资源”。

“‘金三角’煤炭资源开发要有新思维。”中国石油大学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表示, “金三角”不能只简单生产煤炭、天然气、石油, 然后源源不断运向东部。

“如果继续走这条老路, ‘金三角’虽然发展了, 但是仍将落后于东部, 甚至与东部差距越拉越大。”董秀成警告说。在他看来, 延伸煤炭产业链至关重要。

煤化工被寄予厚望, 这也有助于“金三角”拉长产业链条, 实现资源就地转化、尽量挖掘产品附加值。

目前, “金三角”中的鄂尔多斯, 正大力发展煤制油、煤制烯烃等项目, 并提出了煤炭就地转化率必须达到50%以上的要求;榆林地区则在坚持实现“三个转化”——煤向电力转化, 煤电向载能工业品转化, 煤气油盐向化工产品转化——的指导思想下, 着力打造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追赶者宁夏也毫无意外地将其兴区富民的希望寄托于“一号工程”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该工程旨在扩大煤炭产能并实现资源的就地转化, 并且《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开发总体规划》已经得到国家发改委的批复。

统筹规划清洁发展

2011年8月, 中国工程院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签订科技合作协议。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煤化工专家谢克昌受工程院委托, 牵头院士团队, 针对“能源金三角”, 开展“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重大咨询项目。

该规划计划通过十年努力, 使“金三角”煤炭产量达到15亿吨, 把“金三角”地区约24万平方公里建成“我国重要的能源综合生产基地、能源高密集生产基地、西部开发基地、国家西部重要的生产屏障”。

据了解, “能源金三角”作为区域产业振兴规划的重要项目, 目前在业界被频频提及。据悉, 由国家能源局主导的“金三角”能源开发规划, 此前已形成初稿并上报国务院。等待国务院审批。

金三角地区都情系煤化工, 如何把各自优势发挥出来, 避免恶性竞争, 将考验金三角各自掌门人的智慧和各地的综合竞争力了。

链接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介:

宁夏全称宁夏回族自治区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 简称宁, 是我国五大自治区之一。首府银川。处在中国西部的黄河上游地区。宁夏东邻陕西省, 西部、北部接内蒙古自治区, 南部与甘肃省相连。自古以来就是内接中原, 西通西域, 北连大漠, 各民族南来北往频繁的地区。

早在三万年前, 宁夏就已有了人类生息的痕迹, 公元1028年, 党项族的首领李元昊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 并形成了独特的西夏文化。宁夏疆域轮廓南北长、东西短。南北相距约456公里 (北起石嘴山市头道坎北2公里的黄河江心, 南迄泾源县六盘山的中嘴梁) , 东西相距约250公里 (西起中卫营盘水车站西南10公里的田涝坝, 东到盐池县柳树梁北东2公里处) , 总面积为6.6万多平方千米。

宁夏居黄河上游, 北倚贺兰山, 南凭六盘山, 黄河纵贯北部全境, 历史文化悠久, 位于“丝绸之路”上, 历史上曾是东西部交通贸易的重要通道, 古今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 宁夏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以西夏安宁得名。唐属关内道;宋时属西夏;元灭西夏后以旧地设西夏行省, 不久改宁夏行省, 治所为宁夏路, 为宁夏得名的开始, 后改行省为甘肃行省, 迁甘州路。明属陕西省, 改宁夏路为宁夏卫;清改宁夏府, 属甘肃省, 并设宁夏将军;民国初设甘边宁夏护军使, 后置宁夏省;建国后撤消并入甘肃省, 后设宁夏回族自治区, 区名至今未变。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 篇2

经国内汽车企业专业人士的观察与研究表明,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化,尤其是自主品牌汽车的国际化是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中国汽车产业已进入国际化进程,更要求专业人士不懈努力,争取更大的突破。从产品市场来看,在近几年,国际著名的汽车零部件集团相继在中国加大了采购力度和建立采购基地。在全球排名前100位的零部件供应商中,有70%以上已经在中国开展业务,采购金额逐年递增,这无疑是一个好的机遇。从资本市场来看,中国汽车行业与国际上各大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商相继建立了800多家合资企业,累计资本约960亿美元,占全国汽车工业资本总额的50%左右。而且,在今后几年里,随着中外合资企业的发展,合作领域还将会不断扩大,同时也为我国汽车企业带来一定的商机。,另外,从技术市场来看,中国的入世和市场的更加开放,为汽车工业提供了多种技术创新的途径。在过去成千项引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委托设计、联合设计、合作开发以及集成创新等多种方式,使先进技术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汽车技术市场,这也说明了新世纪的到来,创新不容忽视。同时,通过海外设立技术公司,我们的技术已走向世界,走向美好的明天。

中国能源发展的战略 篇3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2012年以来,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2014年一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6853辆,同比增长120%。

中国将坚持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战略不变,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不变,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不变,政府扶持的政策取向不变。中国政府将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健全法规标准,完善财税政策,加强技术创新,深化国际合作,深入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研究 篇4

关键词:新能源,可持续发展,政策助力

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 中国作为世界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 在经济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丰富的蕴藏能源的支撑。作为位列世界第二的能源生产国, 中国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与之相悖的能源短缺问题, 环境污染问题也相继出现。开发新型能源已是当务之急。

1 发展新能源是科学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 为经济发展提供着重要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构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满足物质乃至精神追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必须着眼于自然、经济、社会复杂系统的全面思考。目前, 我国在能源利用上与科学发展战略有所出入。其一、经济发展对于化石燃料高度依赖, 中国将面临能源“赤字”。从国家发改委提供的资料 (表一) 我们可以分析得出从1980年至2006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占比高居不下, 煤炭、石油的消费总比例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90%。但据09年最新预测, 我国煤炭剩余可采储量900亿吨, 可供开采不足百年;石油剩余可采储量23亿吨, 仅可供开采14年;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为6310亿立方米, 可供开采不过32年。在这种情况下, 依靠“吃老本”策略势必会制约经济的持续发展。其二、由有机燃料燃烧产生的大量温室气体和有毒气体, 以及大量的悬浮颗粒物和固体废物, 对环境, 对人类造成严重伤害。以煤炭燃烧为例, 世界银行曾预计, 2020年中国燃煤污染导致的疾病将需付出经济代价达3900亿美元,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这个数据可观更可怕, 中国经济发展不应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更不能以牺牲为代价, 发展是为了营造更好的人居环境。这种畸形的发展并不能取得持续且良好成效。我们必须综合经济、资源、环境等各方面因素找寻清洁的替代品。在这种宏观环境的影响下, 发展新能源的革命性命题应运而生。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表一

2 新能源的政府助力与发展现状

中国作为能源的消耗大国, 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上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2005年颁布了《中国新能源法》, 2007年发布了《中国新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2008年实施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 2009年出台《中国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并且已明确了新能源的战略定位:2010年前后, 新能源争取占到能源消费的10%左右, 战略定位补充能源;2020年前后, 新能源占到能源消费的15%左右, 战略定位替代能源;2030年前后, 新能源占到能源消费的25%左右, 战略定位主流能源;2050年前后, 新能源占到能源消费的40%左右, 战略定位是主导能源。预计到2020年, 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总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在政府政策的助力下, 中国的能源革命已然到来。

当前, 全世界都极为关注新能源的开与发利用问题。新能源的领域的刚刚起步对于中国更是一个发展契机。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占有成本优势, 与发展中国家相比, 我国占有产业优势。目前, 中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品品种已发展到100多种, 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迅速发展, 风电、光伏产业的发展条件逐渐成熟, 技术水平提高迅速, 现已成为世界风电装机第二大国、太阳能电池生产第一大国。然而, 与新能源领域“制造环节过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在新能源领域的基础性研发、终端应用环节的投入与政策安排明显滞后, 出现了“两头冷、中间热”的不协调现象。最突出的表现在四点:其一、关键技术处于瓶颈。核心技术空心化的问题, 在我国新能源产能的快速膨胀中, 正越来越突出。行业进入者不在少数, 但对于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处理, 几乎走清一色引进路线, 自主研发企业数量少、投入少, 既有的成果实际推广应用成效甚微。难以走上自主技术道路。其二、市场培育严重滞后。尽管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措施, 但整体上看, 力度不足, 政策体系安排滞后, 以市场激励引导行业健康发展的机制没有形成。其三、“产能过剩”。中国的新能源生产不具核心技术的支撑, 竞争上不具优势。一旦市场供大于求、竞争加剧, 这些低水平重复建设形成的落后产能势必面临出局的命运。其四、产品品质问题。由于引进欧洲次级以及面对环境差异的不加变通使得产品问题频发。例如, 2009年5月, 国内一家风电巨头在内蒙古一家风场出现的叶片质量事故, 刚吊装的叶片折损数套, 被迫召回30多套, 直接损失上亿元。综上可见, 新能源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不容小觑。

3 国外政策经验

工业发达国家在新能源和节能政策的制订方面起到了领先示范作用, 他们的新能源和节能政策已成体系。特别指出的是, 在管理政策上国外建立了包括政府、厂商及其它第三方中介机构在内的管理体系, 及时把握新能源和节能产业的运行态势并及时调整。节能管理方面, 以日本较为典型, 它从中央到地方都建立了一套完备的能源管理机构和咨询机构, 专门研究节能问题。此外, 日本还普遍建立民间组织——节能中心, 彼此交流经验。国外政策经验给予了我们良好的导向。以美国为例:作为在金融危机中就职的美国总统, 奥巴马选择以发展新能源作为化“危”为“机”、振兴美国经济的主要政策手段。他提出采用大幅减少对中东和委内瑞拉石油的依赖, 促进美国再生能源发电事业的发展, 并且美国政府将大力投资绿色能源开发, 预备以建立全国清洁能源贷款机构, 向可再生能源项目投放低利率贷款或进行贷款担保激励普通投资者投资, 以抵税措施, 政府资助的方式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而在建筑方面, 大规模改造联邦政府办公楼, 推动全国各地的学校设施升级, 通过节能技术建设成21世纪的学校, 并且对全国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改造, 更换原有的采暖系统, 代之以节能和环保型新设备。可以说, 从政府到民众, 美国预备大刀阔斧的执行能源革新政策。

4 建议

针对以上新能源发展中出现的几方面问题, 笔者题结合国外已有的政策经验,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在强调市场力量的前提下, 重视新能源和节能政策的制订、修订和实施。结合中国国情考虑新能源市场的运行, 发挥后发优势, 使得政策对新能源和节能产业的制度保障具有前瞻性、综合性和战略性。并逐步建立完善的新能源和节能政策体系, 建立能源管理机构和咨询机构。

(2) 加大对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力度, 从人才方面, 注重新能源研发的技术性专业人才的培养。对引进技术结合我国环境进行综合处理, 研发适合中国发展, 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能源开发技术, 并且政府可以进行调控给予创新研发企业适度的政策鼓励与研发支持, 以此增加对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动力。

(3) 促进经济发展与新能源的供需平衡。调整国内的能源消费政策, 鼓励使用新能源, 大规模启动国内市场, 建立绿色能源的民族品牌。构造经济发展与新能源开发互利双赢局面, 不仅要“促发展”还要“稳发展”。

(4) 开创“新能源家居”理念, 强化新能源需求意识, 鼓励企业、家庭和个人更多地使用节能和清洁能源产品。通过税收优惠、价格补贴等措施降低价格门槛, 推广新能源设施的应用。

(5) 积极开展对外合作, 扩大合作领域。把中美握合作机遇, 合作不是依赖, 中国要发挥自身能动。要正确看待、处理合作关系。

5 结语

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院长成思危在“第四届 (2009) 中国管理学年会”上做出表述, 他表示“世界前三次产业革命分别由蒸汽机、电力和电脑引领, 第四次产业革命将是新能源引领的能源革命。”前三次的革命中国迟到了, 第四次我们决不能落后。然而, 就目前中国新能源发展上看, 虽取得一定的成果, 但依靠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探索仍曲折艰难, 新能源发展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李抒望.学发展观的新诠释[J].实事求是, 2004, (2) :19-21.

[2]梁鹏, 杨希伟, 张洪河, 李兴文.“虚热症”面临三大风险——中国新能源开发现状调查[EB/OL].http://news.xinhuanet.com, 2009-09-06.

[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美日德等国家新能源和节能政策及其启示[EB/OL].http://www.21Gwy.com, 2008-07-23.

我国能源发展战略 篇5

摘要:

随着能源资源的日益紧张,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核心。本文就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及应对方案展开探讨。

关键词:能源,现状,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能源资源概述

能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资源,亦称能量资源或能源资源。它指可产生各种能量(如热量、电能、光能和机械能等)或可作功的物质的统称,也指能够直接取得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包括煤炭、原油、天然气、煤层气、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一次能源和电力、热力、成品油等二次能源,以及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整个世界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的驱动力。

能源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划分方式,能源可分为不同的类型。通常人们按能源的形态特征或转换与应用的层次将其分为: 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水能、电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核能、海洋能和地热能。其中,前三个类型统称化石燃料或化石能源。[1]

二、能源现状,正确认识我国能源问题

1、当前我国环境与发展面临的能源问题

①、庞大的人口压力。目前我国人口总数已接近13 亿,这对能源和环境、资源需求是一个天文数字, 如果不采取措施, 可持续发展难以实现。

②、相对资源短缺, 另一方面又浪费严重。如我国的单位产值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4 倍, 主要工业产品能量单耗比国外平均高40%, 能源平均利用率只有30% , 而发达国家均在40% 以上。

③、环境污染不断加剧。我国每年由于环境污染损失1000亿元左右, 主要表现在: 水环境质量恶化;大气环境严重污染, 全国500个城市的大气环境几乎没有一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所规定的标准。其主要原因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构成不合理和治理水平低造成的;固体废物污染不断积累, 比如城市生活垃圾以每年10% 的速度递增, 由于得不到及时处理, 许多大城市几乎到了垃圾包围城市的地步, 极大地危害着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环境。[2]

④、经济结构问题是影响节能降耗效率的要害。过去我们在认识上存在着严重偏差既经济发展只强调追赶与快,形成了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经过一定阶段后,经济增长方式有一定改观,出现又快又好的经济特征,但粗放型状况难以改变;十六大之后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理念上正确认识好与快的关系,提出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问题,但这是不够的,好与快是一对矛盾,如何做到又好又快是困难的,目前经济结构中冶金、建筑、水泥、电力行业成为耗能的关键行业,多年快速增长的重工业化与结构扭曲给经济发展带来问题,也给能源增长带来问题。因此经济增长的方式真正改变才是解决我们经济增长质量,改善经济结构,改变外部性不经济的核心问题,同时经济结构优化也才能有效促进能

源效率与环境改善。[3]

2、我国在能源战略上面临三大挑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日前在“机不可失·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上表示,我国在能源战略上面临三大挑战。这三大挑战分别是:

一是经济结构发生重要变化。我国已开始步入工业化中后期,重化工业发展加速,即能源密度高的产业快速发展。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国重工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9%。

二是快速城市化。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年均提高1.4%,预计2020 年将达到55%-60%。按目前的水平,城市人均能源消费量为农村的3.9倍,意味着每年有1000多万农民转移到城市,相应能源消费将大大增加。

三是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预计到 2010 年,我国汽车消费市场将达到960 亿元,2020年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4亿-1.5亿辆。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长,我国开始进入汽车社会。而这样一个全新生活方式革命的时代,必然建立在石油消费大大增加的基础之上。目前,我国机动车用油占石油消费的40%,预计2020年将占到60%。[4]

三、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的确定,要考虑6项指导原则: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走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原则;节约优先、高效经济,合理调控供需的原则;环境和经济双赢的原则;有差别地确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地域的战略目标和重点,达到总体优化的原则;依靠科技创新支撑和经济手段调控、建设先进能源系统的原则。[5]

解决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必须贯彻四大战略:第一是大力节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控制需求总量。构建节能的制度体系确立科学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念;第二是多元发展, 改善能源结构。加快可再生资源和核能的发展,包括水电、风能、太阳能等;第三是加强国内资源勘探,适当利用境外资源;第四是大力推进煤的洁净化技术,减少污染,提高燃煤效率。[6]第五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在生态文化的支撑下,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双赢,实现社会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荷最小化,将其控制在资源供给能力的环境自净容量之内,形成良性循环。[7]通过实施以上五大战略特别是有效的节能措施, 中国能源完全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第一、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全球气候变,能源供需矛盾日趋激烈,节能、减排、和谐发展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能源、资源环境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世界各国在研究新能源与替代能源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节能降耗新方法与新思路。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低碳经济与目前国内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

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本质是一致的。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在于庞大的人口基数、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国际贸易分工中“世界工厂”的地位等。虽然单位产品的能耗不断下降,但技术进步必定是有限的,产品消费数量的增加也导致能源消费总量的增加。中国通过调整经济结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控制人口、植树造林等各种措施,为减缓气候变化做出了贡献,这些在6 月份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得到充分体现。中国“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单位GDP 能耗下降20%的目标,就是走低碳经济道路的一项重要措施。然而中国国家统计局新近发布的数据显示,2006 年全国单位GDP 能耗虽然实现了下降,但并没有实现预期目标。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只有北京市实现了预定目标。这说明实现“十一五”规划中的能源强度目标是巨大的挑战。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2]

第二、发展核能

我国核电从8 0 年代开始起步,已经建成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并已建成与其相配套的铀同位素分离和元件厂。目前在建的8 台机组将在2005年前建成。对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周围环境监测的结果表明,没有发现对周围环境产生可察觉的影响。通过这些核电厂的运行和建设, 应该认为我国已经具备小批量发展核电的条件。目前国际上核电装机容量约占世界总电力容量的17%。已有核电的42个国家中,核电发电量占该国发电总量30%以上的至少有16个国家。而我国现在仅占全国电力的1.2%。到2005年,8台机组建成之后也仅占2%左右。

综上所述,从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看,加快发展核能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发展核能是解决我国能源环境污染的现实有效的途径之一,也是减排CO2最有效的措施。

第三、利用太阳能

太阳能的特点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没有固体垃圾、无污染,无须原材料和运输,不受交通的限制,在我国广大地区阳光照射充足,即使从赤道地区引进太阳能电力也未尝不可。目前无论在人造卫星、宇宙飞船, 轻型飞机,还是地上的汽车,家用热水器等等都可以利用太阳能这一可再生能源。

第四、利用风能

风能的特点是无污染、无固体垃圾、无须原材料运输,不受交通限制;尤其是近几年来,沙尘暴天气越来越多,如果能用之发电,也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在我国的部分地区有丰富的风气,如果能充分利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也是很有希望的。我国有广阔的海岸线和辽阔的强风力地区,建设大规模风力发电是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方向之一。

第五、利用水能

水能的特点是无污染、无固体垃圾、无须原材料和运输,不受交通限制。我国在这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比如长江葛洲坝建设,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建设,都开辟了世界水力发电的先河,不仅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还有防洪、蓄水、解决黄河下游的泥沙淤积等多种综合利用功能。但有隐患,即水库决

堤而产生的危害也是可怕的,当然,按照现代的技术这种可能性是很小的。

第六、在农村开发利用农作物秸杆技术

利用秸杆生产燃气,我国广大农村农作物秸杆原料极为丰富,如果能使之生产燃料,其益处极多,假如广大农村普遍采用这一技术,那将是农村使用能源的一场革命,它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缩短农村城市化的进程,更重要的是放弃了千百年来用煤来取暖、做饭生活方式,节约了我国日益减少的煤炭资源, 并克服了因燃烧煤炭而产生的各种污染。[8]

五、结语

随着能源资源的日益紧张,不仅我国面临着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全世界、全人类都面临着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世界各国在制定自己的能源发展战略时都是立足于本国资源和本国国情,寻求本国资源利用的同时从其他途径和地区来获取能源。[9]未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我国应该尽快采取行动从多个方面着手来解决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尤其是在利用好现有能源的基础上加大能源研发力度,力争在未来的能源革命中占据先机,实现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思颖,论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商业工贸,2010,4

【2】齐宝辉,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对策探讨,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2,1(24)

【3】郝吉,崔民选,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4】雍育惠,我国能源战略面临三大挑战

【5】杜祥琬,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山西能源与节能,2010,6

【6】秦宣仁,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前景展望,【7】杜祥琬,五大战略推进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

【8】李京文,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M].陕西: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1

中国能源发展的战略 篇6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能源短缺所引起的能源竞争是造成国际政治、经济不稳定的关键因素。2014年中国经济体量位居世界第二,目前仍保持中高速增长,能源需求增速虽有所下降,但是总量逐年上升,原油进口大幅度增加,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2014年达59.5%。然而,需求增加的同时获取油气资源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重要原因之一是进口油气通道深受地缘政治格局变动、恐怖袭击和海盗活动猖獗、大国因素干扰之苦,其运输安全性令人担忧,中国能源安全形势十分严峻。而今能源运输安全已经演变成一个关乎国家稳定、地区和谐、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问题。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解决能源运输安全等问题带来契机。“一带一路”战略从宏观层面对能源合作、能源安全、能源运输安全给予指导、规划和部署。微观上,又有具体的建设项目可供操作。“一带一路”项目的实施,为解决我能源运输安全问题提供难得的契机和强有力的保障。

“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中国能源运输路线

中国在“一带一路”区域内的陆路油气进口通道。到“十三五”末,在“一带一路”区域内,我国将建成陆路油气进口管道共9条,总里程達13119千米(境外部分),年输送能力分别为7200万吨和1350亿立方米。毫无疑问,这些通道的建成,对我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建设肯定会发挥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威胁到我油气输送安全石油管道和天然气进口通道大都途经多个国家。

中国在“一带一路”区域内的海上油气进口运输通道。中国海路油气运输主要依靠以下三条航线:中东航线: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中国。非洲航线:北非—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好望角—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中国。东南亚航线: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中国。

目前,我国80%的原油和相当数量的LNG进口来自中东,且90%的海上船运由国外油轮承担,存在较大的贸易风险。波斯湾原油经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中国南海运到中国,这条通道对我国来说举足轻重,是名副其实的海上石油生命线。

中国“一带一路”地区能源运输安全隐患

地缘政治格局变动。中东地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石油资源极为丰富且开采条件适中,生产成本低,是各国关注的焦点。中东也是世界最不稳定的地区之一,两伊战争、海湾战争等的后遗症、大国能源地缘政治博弈、宗教派别矛盾、种族冲突、贫富差距等等都是干扰能源供应,影响我原油运输安全的潜在因素和地缘危机。1980年伊朗就因其内部革命导致石油生产中断,引发石油危机,致使无油可运。

而中亚—俄罗斯地区油气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未来能源生命线。这一地区涉及中国、俄罗斯、土耳其、伊朗等国的利益,也吸引了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外部力量的极大关注。存在的潜在地缘政治危机主要包括美俄对峙威慑、颜色革命以及美国对俄—中双遏制策略。

恐怖袭击和海盗活动猖獗。中东是国际恐怖活动和反恐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各东突势力作为国际恐怖主义重要组成,其大本营均设在中东,它们对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对中国能源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另外基地组织、“伊斯兰国”组织等国际恐怖组织为达成其宗教、政治或意识形态上的目的,不惜用极端手段对抗国际社会,攻击中东这个“世界油库”。2013年8月的连续几周内,基地组织多次袭击伊拉克输往土耳其的石油管道,意在切断世界工业的能源生命线。

大国因素干扰。美国全球战略向亚太倾斜,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在安全事务中制衡中国影响。一些美国学者建议美国在军队部署、军事技术、能源等方面加强美日同盟以制衡中国。由此,美国以“亚太再平衡”为名在中国周边地区排兵布阵,强化军事联盟。美国对东亚安全事务的介入,一定程度上刺激个别国家在领土海洋争议中不断对华挑衅,迟滞了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破坏了推动地区能源合作的政治环境。

“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能源运输安全的积极意义

增强现有通道安全、多元化油气进口运输通道。毫无疑问,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能源供给安全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每年都要从海外进口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过高的依存度使油气进口的生命线显得十分脆弱。近60%的石油和超过30%的天然气依赖进口,而且来源和运输线路相对单一,使中国国家能源安全系数大打折扣。

实现大国合作保障能源运输安全。“一带一路”战略增强了我国海外战略布局的主动性,战略调整和全新的布局为我国海外油气合作带来新机遇。加强与改善与美国、俄罗斯、印度等的合作关系,有利于保障我油气进口通道的安全。

完成我国由能源消费大国向能源中转大国角色转换。201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32.5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了6%,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能源消费大国。油气过高的进口的依存度使得我能源安全存在极大的隐患。“一带一路”以经济为主体进行国际合作,可以建立陆路和海路两条能源运输通道,将沿线能源消费国和生产国的多个经济圈联通起来[赵旭颖,沈娟,龙隆.“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能源安全与国际合作[J].赤峰学院学报,2016,37(2):76-78],形成网状结构,“一带一路”内的各经济体(包括我国)都是这个网状结构中的一个点,都成为能源流动链条中的一环,大大提高能源运输抗风险能力。

中国能源发展的战略 篇7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中国神华”) 于2004年11月8日在北京注册成立, 由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简称“神华集团”) 独家发起。中国神华H股和A股于2005年6月和2007年10月分别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中国神华是世界领先的煤、电、路、港、航一体化能源公司, 是我国最大的煤炭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 全球第二大煤炭上市公司。

二、SWOT分析原理

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企业战略分析方法, 包括分析企业内部的优势 (Strength) 、劣势 (Weakness) 和外部的机会 (Opportunity) 、威胁 (Threat) 。SWOT分析方法实际上是对企业内外部各方面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以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所在, 从而制定有效的战略, 使得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企业业务优势和环境机会, 同时使企业业务弱势和环境威胁的作用降至最低。

三、中国神华能源股份公司SWOT分析

(一) 优势分析 (Strength)

1. 一体化经营模式。

中国神华拥有煤炭、电力、铁路、港口和航运公司组成的一体化经营模式。这种一体化经营模式拥有协同效应和低成本运营的特点, 可以充分挖掘和获取煤炭的生产、运输和销售上每一环节的利润, 可以提供稳定的供应保障, 在争取新市场时具有竞争优势。2012年, 神华利用该模式有效抵御了市场需求疲软和煤价下行风险, 实现了煤炭销售逆势增长。

2. 资金充裕。

2012年, 中国神华实现营业收入2502.60亿元, 同比增长19.61%;实现利润总额672.48亿元, 同比增长2.70%;实现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76.61亿元, 同比增长5.93%;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75.30亿元, 同比增长6.20%。稳健增长为各项目的运行提供了充裕的资金支持。

3. 多产业运营经验丰富。

尽管中国神华于2004年11月8日才成立, 但其母公司神华集团成立于1995年8月8日, 且为中央直管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截至2012年底, 神华集团共有全资和控股子公司21家, 生产煤矿62个, 投运电厂总装机容量6323.11万千瓦, 拥有1466.53公里的自营铁路、1亿吨吞吐能力的黄骅港、4500万吨吞吐能力的天津煤码头和现有船舶11艘的航运公司, 员工21.15万人。

4. 人才储备。

在管理团队方面中国神华拥有具有深厚的行业背景和管理经验的人才, 在煤矿技术、安全、环保等方面拥有领军人才;在电力生产方面拥有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管理团队;煤直接液化、煤制烯烃项目和国家级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更是为中国神华培养和储备了大量的人才。

5. 煤炭资源储备丰富。

中国神华现在拥有神东、准格尔、胜利、包头和宝日希勒五大矿区, 另外还有澳大利亚沃特马克煤矿项目和鄂尔多斯新街台格庙勘查区。截止2012年末, 中国神华所拥有和控制的煤炭矿业权, 按中国标准煤炭可采储量为151.23亿吨。丰富的煤炭资源储备为公司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 劣势分析 (Weakness)

1. 煤炭价格波动较大。

首先, 由于煤炭资源有限且供给灵活性差, 而煤炭的需求量非常大且多变, 供需矛盾导致了煤炭价格波动较大;其次, 基于我国的特殊国情, 一方面政府主张煤炭价格市场化, 另一方面却着力控制煤炭价格的上涨;再次, 煤炭价格还受到季节性变化的影响, 比如冬天由于取暖等需要, 常是用煤高峰期, 因此煤炭价格往往比较高。

2. 煤矿生产安全。

中国神华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国际先进水平, 2012年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是0.003。但是, 煤矿地质条件复杂, 瓦斯含量高, 水害严重, 开采难度大, 安全生产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比较大, 一旦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对神华将产生重大影响。

3. 缺乏国际化运营经验。

中国神华自成立以来, 在日常经营和上市方面都取得了极大成功, 受到投资者热捧。但中国神华主要集中于国内发展, 海外的业务还很少。截至2012年末, 海外业务主要有澳大利亚的沃特马克煤矿项目和印度尼西亚的南苏煤电项目。由于世界能源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中国神华在国外的项目具有技术要求高但资源储备和可开采条件差等特点, 而中国神华国际化运营经验较为缺乏, 这可能对其业务产生不利影响。4.成本压力逐年加大。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欠佳和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形势下, 潜在的税收改革以及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政策却越来越严格, 加之公司对新项目的不断投资, 这使得中国神华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不断增加。

(三) 机会分析 (Opportunity)

1. 市场需求稳定。

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 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中的主体地位不会改变。据“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 全国标煤需求为40亿吨, 用电量6.15万亿千瓦时。而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加快, 将推动煤炭、电力等能源消费量的增加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 国家鼓励煤炭企业大型化、规模化和现代化。

据“十二五”发展规划, 国家积极培育和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中国神华可利用此机会在矿区间进行兼并整合, 同时持续推进收购其控股股东神华集团优质资产的工作, 进一步优化业务布局, 加大创新驱动, 提升竞争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煤炭综合能源企业。

3. 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

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鼓励大力发展煤炭洗选加工;发展煤炭深加工;推进煤矿瓦斯抽采利用;发展煤层气产业等。中国神华的控股股东神华集团已建成和运行4个大型煤制油、煤化工项目:鄂尔多斯煤直接液化项目一期工程先导工程 (108万吨/年, 煤直接液化生产线) 、煤直接液化项目一期工程合成油品装置 (18万吨/年, 煤间接液化项目) 、包头煤制烯烃项目 (60万吨/年, 煤制聚乙烯和聚丙烯项目) 和神宁煤业集团煤基烯烃项目 (52万吨/年, 煤制聚丙烯项目) 。其中, 鄂尔多斯煤直接液化项目和包头煤制烯烃项目被国家列为现代煤制油、煤制烯烃示范项目。有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 再考虑到神华集团拟将其优质资产逐步注入神华, 这对于中国神华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四) 威胁分析 (Threat)

1. 煤炭市场的周期波动大。

中国神华所处的煤炭和电力行业受国民经济周期波动影响较大。由于中国宏观经济回升的不确定性, 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 煤炭市场的周期性波动, 将对中国神华的业绩产生较大影响。

2. 产业政策变动影响。

中国神华的经营活动受国家行业调控政策影响比较大。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碳减排以及限制煤炭产量政策会使中国神华煤炭的经营活动受到影响;而考虑到碳减排影响、电力外送通道建设滞后导致部分地区电力结构性过剩、环境容量限制等因素, 国家可能会严格控制新建火电项目。

3. 行业竞争加剧。

进口煤冲击、煤炭企业成本支撑效应、煤炭库存高企、获取煤炭资源难度等市场竞争因素, 煤炭市场可能出现一些时段或地区过剩、竞争加剧现象。电力市场方面, 存在着水电不确定性、计划外替代电量空间逐年缩小、环保改造等市场竞争因素, 火电市场的竞争趋于激烈, 进而可能对中国神华业绩带来不利影响。

4. 环保政策越来越严格。

随着我国资源环境约束增强, 神华出现环保、生态问题的风险正在逐渐加大。如碳减排、脱硝电价、排污权交易等政策将对煤炭及发电业务的经营产生影响。我国2012年发布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将对电力产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四、对策建议

中国神华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如前文所述, 根据SWOT分析法提出相对应的战略组合。中国神华SWOT矩阵见下表。

五、结语

中国能源发展的战略 篇8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中国神华”) 于2004年11月8日在北京注册成立, 由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简称“神华集团”) 独家发起。中国神华H股和A股于2005年6月和2007年10月分别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中国神华是世界领先的以煤炭为基础的一体化能源公司, 是我国最大的煤炭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 全球第二大煤炭上市公司, 并拥有中国最大规模的优质煤炭储量。中国神华的主要业务包括煤炭、电力的生产和销售、热力生产和供应, 相关铁路、港口等运输服务。此外, 公司还拥有由铁路和港口组成的一体化运输网络, 有中国第二大煤炭下水港口。

2 SWOT分析原理

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企业战略分析方法, 包括分析企业内部的优势 (Strength) 、劣势 (Weakness) 和外部的机会 (Opportunity) 、威胁 (Threat) 。SWOT分析方法实际上是对企业内外部各方面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以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所在, 从而制定有效的战略, 使得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企业业务优势和环境机会, 同时使企业业务弱势和环境威胁的作用降至最低。

3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公司发展战略SWOT分析

3.1 优势分析 (Strength)

3.1.1 一体化经营模式

中国神华拥有煤炭、电力、铁路、港口和航运公司组成的一体化经营模式。这种一体化经营模式拥有协同效应和低成本运营的特点, 可以充分挖掘和获取煤炭的生产、运输和销售上每一环节的利润, 可以提供稳定的供应保障, 在争取新市场时具有竞争优势。2012年, 神华利用该模式有效抵御了市场需求疲软和煤价下行风险, 实现了煤炭销售逆势增长。

3.1.2 资金充裕

2012年, 中国神华实现营业收入2, 502.60亿元, 同比增长19.61%;实现利润总额672.48亿元, 同比增长2.70%;实现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76.61亿元, 同比增长5.93%;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75.30亿元, 同比增长6.20%。稳健增长为各项目的运行提供了充裕的资金支持。

3.1.3 多产业运营经验丰富

尽管中国神华于2004年11月8日才成立, 但其母公司神华集团成立于1995年8月8日, 且为中央直管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截至2012年底, 神华集团共有全资和控股子公司21家, 生产煤矿62个, 投运电厂总装机容量6323.11万千瓦, 拥有1466.53公里的自营铁路、1亿吨吞吐能力的黄骅港、4500万吨吞吐能力的天津煤码头和现有船舶11艘的航运公司, 员工21.15万。

3.1.4 人才储备

在管理团队方面中国神华拥有具有深厚的行业背景和管理经验的人才, 在煤矿技术、安全、环保等方面拥有领军人才;在电力生产方面拥有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管理团队;煤直接液化项目和国家级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更是为中国神华培养和储备了大量的人才。

3.1.5 煤炭资源储备丰富

中国神华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中国神华现在拥有神东、准格尔、胜利、包头和宝日希勒五大矿区, 另外还有澳大利亚沃特马克煤矿项目和鄂尔多斯新街台格庙勘查区。截止2012年末, 中国神华所拥有和控制的煤炭矿业权, 按中国标准煤炭可采储量为151.23亿吨。丰富的煤炭资源储备为公司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3.2 劣势分析 (Weakness)

3.2.1 煤炭价格波动较大

首先, 由于煤炭资源有限且供给灵活性差, 而煤炭的需求量非常大且多变, 供需矛盾导致了煤炭波动较大;其次, 基于我国的特殊国情, 一方面政府主张煤炭价格市场化, 另一方面却着力控制煤炭价格的上涨;再次, 煤炭价格还受到季节性变化的影响, 比如冬天由于取暖等需要, 常是用煤高峰期, 因此煤炭价格往往比较高。

3.2.2 煤矿生产安全

中国神华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国际先进水平, 2012年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是0.003。但是, 煤矿地质条件复杂, 瓦斯含量高, 水害严重, 开采难度大, 安全生产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比较大, 一旦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对神华将产生重大影响。

3.2.3 缺乏国际化运营经验

中国神华自成立以来, 在日常经营和上市方面都取得了极大成功, 受到投资者热捧。但中国神华主要集中于在国内发展, 海外的业务还很少。截止2012年末, 海外业务主要有澳大利亚的沃特马克煤矿项目和印度尼西亚的南苏煤电, 而澳大利亚的沃特马克煤矿项目仍然处于环评公示中。由于世界能源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中国神华在国外的项目具有技术要求高但资源储备和可开采条件差等特点, 而中国神华国际化运营经验较为缺乏, 这可能对其业务产生不利影响。

3.2.4 成本压力逐步加大

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欠佳和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形势下, 潜在的税收改革以及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政策却越来越严格, 加之公司对新项目的不断投资, 这使得中国神华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不断增加。

3.3 机会分析 (Opportunity)

3.3.1 市场需求稳定

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 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中的主体地位不会改变。据“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 全国标煤需求为40亿吨, 用电量6.15万亿千瓦时。而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加快, 将推动煤炭、电力等能源消费量的增加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3.3.2 国家鼓励煤炭企业大型化、规模化和现代化

据“十二五”发展规划, 国家积极培育和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中国神华可以利用此机会在矿区间进行兼并整合, 同时持续推进收购其控股股东神华集团优质资产的工作, 进一步优化业务布局, 加大创新驱动, 提升竞争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煤炭综合能源企业。

3.3.3 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

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鼓励大力发展煤炭洗选加工;发展煤炭深加工;推进煤矿瓦斯抽采利用;发展煤层气产业等。中国神华的控股股东神华集团已建成和运行4个大型煤制油、煤化工项目:鄂尔多斯煤直接液化项目一期工程先导工程 (108万吨/年, 煤直接液化生产线) 、煤直接液化项目一期工程合成油品装置 (18万吨/年, 煤间接液化项目) 、包头煤制烯烃项目 (60万吨/年, 煤制聚乙烯和聚丙烯项目) 和神宁煤业集团煤基烯烃项目 (52万吨/年, 煤制聚丙烯项目) 。其中, 鄂尔多斯煤直接液化项目和包头煤制烯烃项目被国家列为现代煤制油、煤制烯烃示范项目。有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 再考虑到神华集团拟将其优质资产逐步注入神华, 这对于中国神华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3.4 威胁分析 (Threat)

3.4.1 煤炭市场的周期波动大

中国神华所处的煤炭和电力行业受国民经济周期波动影响较大。由于中国宏观经济回升的不确定性, 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煤炭市场的周期性波动, 将对中国神华的业绩产生较大影响。

3.4.2 产业政策变动影响

中国神华的经营活动受国家行业调控政策影响比较大。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碳减排以及限制煤炭产量政策会使中国神华煤炭的经营活动受到影响;而考虑到碳减排影响、电力外送通道建设滞后导致部分地区电力结构性过剩、环境容量限制等因素, 国家可能会严格控制新建火电项目。

3.4.3 行业竞争加剧

进口煤冲击、煤炭企业成本支撑效应、煤炭库存高企、获取煤炭资源难度等市场竞争因素, 煤炭市场可能出现一些时段或地区过剩、竞争加剧现象。电力市场方面, 存在着水电不确定性、计划外替代电量空间逐年缩小、环保改造等市场竞争因素, 火电市场的竞争趋于激烈, 进而可能对中国神华业绩带来不利影响。

3.4.4 环保政策越来越严格

随着我国资源环境约束增强, 神华出现环保、生态问题的风险正在逐渐加大。如碳减排、脱硝电价、排污权交易等政策将对煤炭及发电业务的经营产生影响。我国2012年发布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将对电力产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4 对策建议

中国神华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如前文所述, 根据SWOT分析法提出相对应的战略组合。中国神华SWOT矩阵见表1。

4.1 SO战略

目的是把中国神华的优势和外部市场机会相结合, 以促进公司的发展。世界经济正在逐渐复苏, 我国经济依然保持着较高速度增长, 国家要发展, 作为能源主体地位的煤炭资源需求稳定, 电力资源的需求也将进一步增加。公司可以充分利用国家鼓励煤炭企业大型化、规模化和现代化的政策, 结合自身资金、经验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 将控股股东神华集团的优质资产进一步注入, 还可以适时采取兼并、收购、控股、参股和托管及签订长期购销合同等形式, 积极整合资源。公司可以不断利用科技进步的难得机遇, 淘汰落后产能,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不断巩固自身的一体化优势。

4.2 WO战略

就是利用外部机会来克服中国神华的劣势。根据“十二五”规划, 中国神华应该进一步延伸产业链, 通过积极发展煤制烯烃和煤制油等煤炭深加工, 不断提高煤炭的附加值, 来降低成本压力, 对抗煤炭价格波动。

4.3 ST战略

目的是利用中国神华自身的优势去避免外部市场威胁。面对行业竞争加剧, 充分利用公司的一体化经营优势, 实现煤炭、电力和运输之间的优势互补, 在一定程度上对抗煤炭市场的周期性波动。针对产业政策变动影响和环保政策越来越严格, 一方面要加强对相关政策最新动向的研究, 另一方面应该充分利用公司资金和人力等优势, 加大对环保的投入, 完善环保风险管控机制, 以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4.4 WT战略

就是要克服中国神华内部存在的弱点和不足, 减少或避免外部的威胁。公司应该明确职责分工, 深化煤炭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积极发展港口、铁路等的建设, 延长产业链, 增加附加值;针对缺乏国际化经营经验的劣势, 公司应该培养全球化思维, 并积极研究国际矿业巨头的成功经验, 迅速缩小差距。

5 结语

通过SWOT分析, 可以明确中国神华内部环境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 为公司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和决策提供信息和依据。中国神华应该充分利用国家有利的产业政策和目前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 发挥自身优势、开拓创新、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快技术革新和产业优化, 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快速成长的煤、电、路、港、航一体化综合性能源公司, 是中国煤炭行业的龙头。本文以中国神华为例, 对中国神华通过SWOT方法分析其内在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的机会和威胁, 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SWOT分析矩阵, 对中国神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SWOT分析,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2.4.

[2]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EB/OL].http://gov.cn/zwgk/2012-03/22/content_2097451.htm.

[3]中国神华2012年报[EB/OL].http://www.shenhuachina.com.

[4]凌文, 王小马.中国神华国际化SWOT分析[J].中国矿业, 2010 (9) :38-42.

[5]张斌.幸福航空公司发展战略SWOT分析[J].现代营销 (学苑版) , 2013 (2) :104-105.

[6]王云, 王云珠.基于SWOT分析的煤炭企业战略转型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 2012 (2) :63-66.

[7]林红垒, 陈亮, 陶贻功.明显低估的一体化能源航母——中国神华深度报告[R].民生证券, 2012-12-5.

[8]卢平, 张顺, 王培培, 陈超.中国神华:煤电协同优势彰显, 看好公司防御价值[R].招商证券, 2013-03-25.

[9]蔡宏宇, 廖明兵.中国神华:业绩和指引超预期, 上调盈利, 重申偏好[R].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 2013-03-24.

[10]谢从军, 韦玮, 钟惠.中国神华2012年年报点评:一体化经营模式确保业绩逆势增长[R].信达证券, 2013-03-25.

中国能源供应安全的战略选择 篇9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能源工业迅速发展, 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主要表现是:能源供应能力明显提高, 能源节约效果显著, 能源消费结构有所优化, 能源科技水平迅速提高, 环境保护取得进展, 市场环境逐步改善。然而, 国人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国能源现状尚不能满足工业化和城镇化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 具有以下特点:

(1) 中国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 人均能源拥有量较低。

中国石化燃料比较丰富, 煤炭资源占主导地位。2 0 0 6年煤炭资源保有量为10345亿吨, 剩余探明可采量约占世界的13%, 列居世界第三位, 开发潜力很大。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相对不足, 而油页岩、煤层气等非常规石化燃料储藏量很大。但是, 中国人口众多, 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处于世界较低水平。煤炭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 而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

(2) 中国能源资源禀赋分布不均衡, 开发难度和运输压力较大。

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 石油、天然气分布在东、中、西部地区和近海海域。能源消费地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大规模、长距离的北煤南运, 北油南运, 西气东输, 使得交通运输压力很大, 成本较高。中国煤炭资源地质开采条件较差, 大部分储量需要井下开采, 极少量可露天开采, 开采难度较大。石油、天然气资源地质条件复杂, 埋藏深, 对勘探开发技术要求较高。

(3) 中国能源资源结构不合理, 环境压力较大。

中国能源结构是富煤、少气、贫油, 优质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 煤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比较落后, 煤炭消费是造成煤烟型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随着中国城市汽车数量的增加和家用电气的迅猛增多, 油气消费很大, 中国能源结构很难在短期内有所改变。

(4) 中国能源约束突出, 能源的利用效率低。

由于中国优质能源资源相对不足, 能源资源分布不均衡, 经济发展方式粗放, 能源结构不合理, 能源技术装备水平低, 管理水平相对落后, 从而导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能耗产品能耗高于主要能源消费国的平均水平。据统计, 目前日本每百万美元GDP只消耗标准油90吨, 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美国约为250吨, 欧盟约为180吨。中国每百万GDP消耗标准油836吨, 是日本的9.3倍, 美国的3.4倍, 中国的高能耗进一步加剧了能源供需的矛盾。

二、制定全球化的国家能源发展战略

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均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随着消费量的逐渐增大, 储量也将逐步减少, 选择何种能源发展战略, 不仅是关系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的一个重大问题, 而且也是关系到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世界能源供应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还应考虑和不损害后代人的需要。因此,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这一历史发展趋势, 立足于中国实际国情, 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发展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决不能以浪费和污染环境为代价, 只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走“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新型能源发展道路。

1、中国能源发展的战略定位。

改革开放初期, 中国由于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制成品出口, 原油、成品油和煤炭均是中国出口十大骨干商品之一。以1982年为例, 按出口金额大小划分, 石油占第一位, 出口金额为33.98亿美元, 成品油为15.38亿美元, 占第二位, 煤炭占第8位, 为3.35亿美元, 其他骨干商品均不超过10亿美元, 原油、成品油和煤炭曾为国家出口创汇做出了巨大贡献。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 目前中国已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国内石油、天然气资源不足, 供求矛盾突出。因此, 新阶段研究能源战略定位十分重要。从总体上看, 中国不是能源出口型国家, 而是能源短缺型国家, 我们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 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 保证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的长期稳定供应和国家经济安全。

2、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

我国政府于2007年12月26日以白皮书的形式向全世界宣布了中国既定的能源战略、方针和政策, 即“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依靠科技、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 努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 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国际能源领域的战略实施

1、选准能源合作的重点战略区。

从资源禀赋和地缘优势角度看, 中东、中亚—俄罗斯和非洲, 应为中国利用国外油气资源的重点战略区。首先, 中东地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如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等国家油气资源极为丰富, 油气储量、产量均占世界首位, 勘探风险小, 投资机会多, 许多国家都表示欢迎中国到他们那里投资油气资源。我国应当充分利用自身机电产品和轻工纺织品的优势, 向他们出口, 换取合作勘探开发能源的机会, 互惠互利, 加快彼此经济的发展。其次, 中亚 (含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和俄罗斯油气资源蕴藏量也极为丰富, 陆路相连, 具有陆上运输和管道运输的便利通道。中亚—俄罗斯又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 应积极推进并统筹考虑中哈、中俄油气勘探开发和修建通往中国的石油管道项目合作。另外, 缅甸、越南、蒙古等国也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储量, 由于运输路线短, 具有成本低的优势。再次, 非洲地区如埃及、尼日利亚、布隆迪、佛得角、吉布提、埃塞俄比亚、冈比亚、几内亚比绍、马达加斯加、索马里、和苏丹等油气资源也较为丰富, 资金与技术相对缺乏, 投资政策比较优惠, 并与中国保持着传统的友谊, 应加大投资力度, 在已有油气勘探开发的基础上, 加快发展。最后, 除上述重点战略区外, 对澳洲、拉丁美洲及我国近海海域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也不应忽视。通过“走出去”合作开发, 不仅可以带动国内技术设备和劳务出口, 而且对于保障国家石油供应安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2、实施油气进口多元化战略, 完善油气贸易体系, 保障油气运输安全。

应当明确, 21世纪上半叶, 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仍然是中国能源的主体。目前,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 其中, 石油消费和石油进口均占世界第二位, 仅次于美国。2010年之后不久, 中国将会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鉴于此, 为保障世界石油市场的安全供应和石油价格的相对稳定, 中国必须加强与大的石油消费国合作, 共同维护世界石油市场的安全稳定。就国内而言, 为保障石油进口的安全, 我国必须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的石油贸易方式、贸易渠道、以及运输方式, 以规避世界石油市场的风险。

中国原油进口主要用于加工成品油和石化工业合成材料。目前, 中国能源进口主要来自于中东和非洲, 2004年分别占进口的45.5%和28.7%。从俄罗斯、中亚和东南亚地区的进口仅占10%左右。原油进口90%经海上运输至国内, 其中, 70%要通过霍尔木兹海峡、苏伊士运河和马六甲海峡。这种原油来源地和运输通道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不会改变。所以, 在运输方式上, 应积极组建远洋船队, 增加原油进口的自运量, 扩大海上油气输送通道, 增强管道运输能力。同时, 应提升港口基础设施配套能力, 建设一批大型原油码头和液化天然气接受终端设施, 以提高进口油气的接卸能力, 保障油气贸易进口数量不断增加的需要。在坚持进口原油国内加工的前提下, 适当进口部分成品油以调节补缺和提高效益。在贸易方式上, 积极与产油国开展互补互利贸易, 并有选择地到油气资源国开办经济合作区, 以合资或合作方式成立炼化企业, 还可吸引油气资源到中国, 以资源和投资合作办厂。在合作合同的方式上, 应坚持政府间的合作协议、长期合同和现货进口相结合。目前, 中国与许多油气资源国的合作主要以产品分成合同办法为主, 这种合作办法是切实可行的。应大力开拓与中亚各国和俄罗斯的油气进口贸易, 增加长期合同买卖份额;同时, 应积极参与国际石油期货贸易, 以规避价格风险。

3、加强与产油国、消费国间的国际合作, 为维护安全稳定的油气供应环境创造条件。

2007年中国政府发表的《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中明确表示, “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 是实现全球能源安全的前提条件。国际社会应携手努力, 共同维护能源生产国和输送国, 特别是中东等产油国地区的局势稳定, 确保国际能源通道安全和畅通, 避免地缘政治纷争干扰全球能源供应。各国应通过对话与协商解决分歧、化解矛盾, 不应把能源问题政治化, 避免动辄诉诸武力, 甚至引发对抗。”应当明确, 世界只有一个石油市场, 中国石油供应的稳定必须建立在全球石油市场稳定的基础之上。中国是石油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 也是石油进口大国, 因而中国与世界上的石油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有着共同的利益。基于此, 中国必须加强与世界各产油国和消费国的合作, 建立长期稳定的石油贸易关系, 共同为维护国际石油供应的稳定做出贡献。同时, 必须加强与国际能源组织和地区性经济组织在能源领域内的交流与合作。

国际能源署是旨在实施国际能源计划的自治机构, 它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之间开展广泛的能源合作计划。其基本宗旨包括维护和改进旨在应对石油供应中断问题的系统;通过与非成员国、工业组织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关系, 在全球化背景下倡导合理的能源政策;运营一个关系到国际石油市场的长期信息系统;通过发展替代性能源和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改善全球能源供需结构;倡导能源技术的国际合作;帮助实现环保政策和能源政策的整合。中国不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 但可以考虑参加能源宪章等国际能源组织, 参与“国际能源论坛”和国际能源机构的其他活动。应与美国、日本、欧盟、印度等能源进口大国建立起官方与非官方的对话机制, 避免在能源问题上发生冲突与对抗。同时, 应在与中亚——俄罗斯以及周边其他国家的地区能源合作中积极发挥作用。

4、实施鼓励和支持石油公司“走出去”的政策措施。

同发达国家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相比, 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尚处于起步阶段。面对国际石油价格不断蹿升和国际石油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 国家应实施强有力的能源外交和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加快能源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为此, 建议: (1) 应把能源外交作为外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切实抓紧抓好。国家应在重点油气出口国使馆经商机构增派能源外交官员, 加强政策调研, 及时提供东道国经济 (重点能源经济分析) 、政治、社会法律政策调整变化的信息, 做好经济技术援助、培训人才, 为能源资源的互利合作、优势互补、实现双赢的长期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增强支持石油企业“走出去”的扶持政策力度。为适应国际石油市场价格攀升和激烈竞争的新特点, 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 加强能源监管力度并赋予各大石油公司海外投资项目的自主决策权。在税收方面, 对各大石油公司在海外生产的股份份额油气, 允许份额油气转换。因为油气种类有多种, 有些不是国内急需的品种, 或因运输距离太长不经济, 应将这种多种份额油气通过期货贸易方式转换为国内需要的油气品种。因为油气的销售收入在国外已被征税, 所以再购买的油气应视为国内生产, 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 免除进口配额和进口许可证, 简化进口手续。在银行信贷方面, 国家政策性银行对国外能源投资资金应予支持, 提供优惠低息贷款和信用担保。建立与完善各大石油公司海外项目投标的协调机制。 (3) 设立国家能源风险基金, 为能源企业“走出去”提供一定的风险保障。国家应从各大石油公司上缴的税金中提出一定比例资金作为海外风险勘探基金。为有效使用风险勘探基金, 必须制定海外风险勘探基金的管理和使用制度。在对外援助项目中, 如涉及油气资源国, 应争取与外援项目挂钩。

中国能源安全战略体系的构建 篇10

1、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对能源供给形成很大压力。

近30年来, 中国以市场为导向和以出口为导向的改革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工业化、城市化、汽车化、国际化进程, 从而对能源产生了巨大的需求。据统计资料显示,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 2007年我国能源消费增量占全球一半。同时, 我国还是世界上单位GDP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 每万元GDP能耗大致是日本的8倍、欧盟的4.5倍、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今后, 随着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能源需求还会持续较快增加。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报告运用多地区投入产出的能源需求情景分析模型, 考虑中国影响能源需求的各种主要因素, 预测了中国2020年的能源需求。结果表明, 2020年中国能源需求量将达到28.88~38.80亿吨标准煤, 届时原煤缺口约为3.21~11.74亿吨, 石油和天然气均有巨大的缺口。因此, 能源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 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瓶颈, 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2、石油进口大幅度提高且进口来源单一。

从1993年开始, 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 2000年石油进口量就达到7000多万吨, 相当于当年全国石油消费总量的30%左右。2005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超过1亿吨, 2007年已经达到2亿吨。据专家预测, 预计2010年中国石油进口量将达到3亿吨, 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超过60%。2020年, 中国石油的进口量将超过5亿吨, 对外依存度将达到70%。石油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石油资源将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目前, 我国石油进口主要来自局势不稳定的中东和非洲地区, 这些国家政治形势波动较大, 增加了中国石油资源供给的不确定性。同时, 中国90%的石油依赖于海上运输, 来自中东和非洲的石油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 美国在新加坡设有樟宜基地, 在印度洋上建有迪戈加西亚基地, 其航母战斗群可以威慑几乎整个印度洋和马六甲海区, 中国目前海军实力有限, 无法有效控制马六甲海峡, 中国的石油安全随时面临来自竞争对手的威胁。

3、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导致能效低且污染严重。

目前, 我国能源供应以煤为主, 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 煤炭占70%, 石油占25%, 天然气占2.8%, 煤炭所占比例远远高于世界22.5%的平均水平, 而天然气、核电及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又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由于煤炭所占比重过大, 煤炭使用技术水平低, 不仅浪费了大量能源, 而且使环境日益恶化。据有关部门统计, 我国燃煤发电厂的二氧化硫的年总排放量已超过2500万吨, 造成1/3的国土遭受酸雨污染, 每年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以上, 直接威胁13亿人口和16亿亩耕地的安全。同时, 煤炭开采后还会造成地表塌陷, 废水、废气和废渣以及矽肺病等。

4、能源技术相对落后影响了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我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 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约2.53亿千瓦, 地热资源的远景储量为1353.5亿吨标准煤, 探明储量为31.6亿吨标准煤, 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储量更是属于世界领先地位。目前, 我国的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 我国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远落后于世界水平, 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不到2%, 远远低于8%的国际平均水平。因此, 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还未得到高效、充分的利用。

二、我国构建能源安全战略体系的对策建议

1、积极加强国际能源合作。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不断上升, 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在短期内是难以避免的, 因此, 中国政府应通过外交手段, 积极寻求新的国外油气资源来源, 加强同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与我国接壤的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的能源矿产资源非常丰富, 特别是油气资源。俄罗斯是油气资源大国, 石油探明储量65亿吨, 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2%—13%, 天然气蕴藏量48万亿立方米, 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3, 居世界之首。根据美国《油气杂志》提供的数据, 俄罗斯探明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82.2亿吨, 占世界探明石油剩余可采储量的4.6%;天然气探明剩余可采储量为47.6万亿立方米, 占世界的27.2%。除此之外, 据美国USGS52000数据, 俄罗斯未探明石油资源量为106亿吨、未探明天然气资源量为33.1万亿立方米。中亚国家油气资源潜力巨大, 据不完全估计, 哈萨克斯坦的天然气储量约3.2万亿立方米, 石油储量约230亿吨, 单里海地区远景储量就达130亿吨;土库曼斯坦石油储量约120亿吨, 已探明储量约11亿吨, 天然气储量约22万亿立方米;乌兹别克斯坦的石油储量约53亿吨、天然气约5万多亿立方米。中亚地区因此被誉为“第二个波斯湾”。俄罗斯和中亚国家在能源资源方面具有很强的提供能力, 又与中国接壤, 因此中国要积极利用地缘优势, , 开拓俄罗斯及中亚能源市场, 开展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 增加从周边这些国家的能源进口量。同时, 中国还要加强与非洲、南美等新兴产油国的合作。通过与这些国家的合作, 实现石油资源进口来源多元化, 降低过分依赖中东石油资源的不利局面。

2、加快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在中国对外石油依存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 为避免因石油危机的打击和世界错综复杂政治经济关系的影响, 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是保障中国石油市场供应和稳定价格的一个重要手段。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是120天、日本为160天的储备规模, 我国离这个目标还很远。因此, 我国一定要重视石油战略储备, 借鉴美、日、欧等发达国家以及巴西、南非、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成功经验, 逐步建立起完整的国家石油储备体系, 以提高对石油突发性供应中断和油价大幅度波动的应变能力。目前, 我国石油储备计划已启动。至2008年底, 首批选定的石油储备基地———镇海、舟山、大连、黄岛已全部完成注油。第二批石油储备基地的选址也已基本完成, 甘肃兰州、新疆鄯善因可利用便利的中哈原油管道注油料将进入第二批名单。同时, 第三批石油储备基地也在规划中。2010年中国石油储备目标是超过30天的使用量。我国石油储备下一步的发展计划应是进一步完善石油储备制度, 合理石油储备布局, 丰富石油储备方式, 降低石油储备成本, 逐步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石油储备体系。

3、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再生能源。

我国的能源开发利用目前主要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在煤炭、石油、天然气供应日趋紧张的形势下, 必须积极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从世界能源发展趋势来看, 各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引人注目。在各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中, 以水电、核电、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研究最为迅速。中国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经验, 大力推进水、风、太阳能、核能等多种发电形式, 积极利用生物质能, 并把其作为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快其发展, 逐步降低对石化能源———石油、煤的过度依赖。面对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 中国政府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路线图, 尽快整合现有产业资源, 把现有资源、扶持政策体系及未来10多年的能源投资格局理顺, 打造高效率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宽松环境, 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利用来支持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加快能源资源节约型建设。

近年来, 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也付出了不小的能源资源和环境代价。经验证明, 靠过度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支撑的经济增长将难以为继, 也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此, 我国要加快能源资源节约型建设:一是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的体制机制。深化能源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 尽快建立集中统一、专业权威、手段先进、保障有力的新型能源管理体制。从节约能源资源的源头抓起, 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上, 加强政府规制, 实现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二是完善节约能源资源的法律法规体系。从有效保障节约能源资源工作顺利推进的实际要求出发, 加快能源资源价格、市场交易、优化配置、有效使用、生态补偿等方面的立法, 尽快解决无法可依的问题。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通过立法来为节能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生产环节要严格排放强度准入, 鼓励节能降耗, 实行清洁生产;在废物产生环节, 强化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 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 合理延长产业链, 强化对各类废物的循环利用;在消耗环节, 大力倡导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 实行环境标识、环境认证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 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同时, 在全社会广泛开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的宣传教育, 形成一个有利于节能和环保的思想观念体系。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 发展最迅速的国家, 能源安全问题将是我国未来一段时期的主要矛盾。21世纪上半叶是我国工业化的完成阶段, 因此, 我国必须科学合理的构建我国能源安全保障体系, 从而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

摘要:能源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而且也是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基础。近年来, 能源问题愈来愈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本文针对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 就如何构建中国的能源安全体系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能源安全,战略体系,构建

参考文献

[1]金书文.新能源——后石油时代的必然选择[J].石油知识论坛, 2008, (01) .

[2]邹艳芬.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的系统影响因素分析[J].内江科技, 2007, (12) .

[3]金三林.建立符合国情的国家储备体系[M].中国信息报, 2007, 10, 10.

[4]徐冬青.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8, (12)

上一篇:金融服务贸易与合作下一篇:养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