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能源战略

2024-05-01

生物能源战略(精选十篇)

生物能源战略 篇1

关键词:美国,石油价格,生物能源战略,粮食危机

2006年以来, 国际石油价格一路大幅飙升, 从每桶的50美元上涨至最高的147美元, 近期, 国际石油价格虽然大幅回落, 但仍然在高位震荡运行。为了缓解高油价对美国经济的巨大冲击, 美国将大量玉米用于制造以乙醇为主的生物能源, 粮食的短缺引起了人们的极度恐慌, 并引发了全球范围的粮食危机。

一、石油价格上涨是美国采取生物能源战略的主要原因

自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以来, 石油价格迅速上涨, 世界各国遭受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力, 并面临着经济衰退的危险。西班牙《起义报》将“现代经济史上第一次同时发生的互相影响、相互关联的三重危机———金融危机、能源危机和粮食危机”, 放在一起观察, 得出“世界面临一场空前的经济地震”的结论。眼前这三重危机是一场指向性很强的“世界经济地震”, 和自然地震中没有牢固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率先倒塌一样, 在这场“世界经济地震”中最先坍塌、损失最为严重的也是经济基础最脆弱的国家。石油价格和粮食价格的迅速上涨, 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力, 而美国的石油巨头和国际粮商, 趁机通过期货市场牟取暴利。

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曼指出, 全世界都在努力地生产美元能够购买的商品, 而美国则负责“生产”美元, 利用其核心货币提供国的地位, 以印刷品的价格换取石油。次级贷款抵押危机引起全球金融市场动荡, 美国通过注入大量流动资金挽救陷入危机的金融机构, 并不顾通货膨胀压力连续减息。美元汇率持续疲软, 以美元计价的原油期货因此掀起投机风潮, 将油价炒到天上。

石油价格的快速上涨推高了化肥和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 增加了农业的生产成本和运输费用, 为了遏制石油价格快速上涨, 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石油需求, 美国加紧实施生物能源战略, 将国内1/3的玉米产地改为生物能源基地, 把粮食转化为乙醇燃料, 并限制农作物出口, 以缓解国内石油供应紧张的局面。在美国政府的大力扶持下, 美国的乙醇产量迅速增加。2007年, 美国的乙醇产量为50亿加仑, 比2006年增加了50%。2009年, 美国的乙醇产量将达到110亿加仑。2022年, 美国的乙醇产量将达到360亿加仑。生物能源产量的增加使作为生产原料的玉米及其它谷物需求日益紧张, 联袂带动其他农作物价格的上涨, 最终促使全球粮食价格在2008年出现暴涨行情。

二、生物能源战略带给美国诸多利益

美国政府宣称, 推出生物能源战略是为了通过生产乙醇实现能源独立, 降低美国对石油的依赖, 减少石油生产国的制约, 增强美国的能源安全。但实际上, 生物能源战略对于增强美国能源安全的作用非常有限。美国国内目前利用农作物提炼的乙醇仅能满足3%的汽油需要, 即使把美国生产的全部粮食都用来制造乙醇, 所提供的燃料也仅能满足18%的汽油需求。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称, 加满一辆25加仑油箱的SUV使用的乙醇燃料所消耗的粮食相当于一个成年人一年的粮食。此外, 生产玉米需要大量的化肥和机械化设备, 如果扣除能源投入, 玉米生产的乙醇所能替代的汽油更加微不足道。尽管生产乙醇出现了一定的亏损, 且始终无法满足美国能源自给的目标, 但美国政府仍全力以赴扩大乙醇的生产规模, 这是因为生物能源战略对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 美国在世界粮食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粮食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0%, 出口约占世界的40%, 其中, 小麦出口约占世界市场的30%, 大豆出口约占世界市场的40%, 玉米出口约占世界市场的70%。随着现代农业种植技术的普及推广, 以及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率的不断提高, 美国政府所采取的农业补贴政策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美国在21世纪大力推广和加速发展生物能源, 这与冷战后全球政治经济局势的发展变化、美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以及美国的地缘政治战略密切相关。布什政府将大量的粮食用于制造生物能源, 主动创造全球粮食供不应求的局面, 不仅可以化解美国粮食生产过剩的矛盾, 提高粮食的战略地位;而且可以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 巩固和提升美国在国际粮食市场上的主导地位, 最大限度地实现美国的国家利益。

在中国迅速崛起后, 美国对华遏制政策的效果已大打折扣, 美国试图通过生物能源战略遏制中国的崛起。美国是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 生物能源对美国的通货膨胀压力较小, 但对中国仍需进口大量粮食的发展中国家来说, 生物能源导致的粮食价格高对中国的通胀压力较大。中国目前仍属高耗能经济, 粮食价格上涨引起的连锁反应将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 削弱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减缓中国的发展速度。

此外, 生物能源战略为美国带来了许多直接的利益。首先, 农产品价格上涨推动了农业收入的大幅增长。2007年, 美国农作物收入达到创纪录的1335亿美元, 比2006年增长近10%。这是自1980年以来美国农作物收入的最大涨幅。其中, 收入增长的2/3来自玉米, 收入增长的1/3来自小麦和大豆。其次, 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推动美国农产品出口额迅猛增长。美国农业部预测, 2008年美国农产品出口将达到创纪录的1010亿美元, 较2006年和2007年分别增长了47%和23%。农产品价格的暴涨促使一些粮食出口国阿根廷、泰国、越南和柬埔寨相继限制本国粮食出口, 从而进一步增加了世界各国对美国农产品的需求。最后, 农产品价格上涨减少了美国政府的农业补贴。2007年, 政府对农业的补贴仅为24亿美元, 比2005年和2006年分别下降了110亿美元和60亿美元。

综上所述, 美国以增强能源安全的名义所实施的生物能源战略, 其意图是借全球粮食供求矛盾持续加大之势, 通过政府的筹划和引导, 主动创造出对粮食的有效需求, 拉升粮食价格, 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美国在国际粮食市场上的主导地位, 扩张其世界霸权。对于美国这一新形式的“粮食武器”, 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三、美国生物能源战略导致全球粮食危机

2002年, 美国用于制造生物能源的粮食占美国粮食总产量的11%, 2008年这一比例上升到28%。生物能源需求的持续增加打破了原有的全球粮食供应格局, 引起粮食价格的普遍上涨。《世界经济展望》的一期报告称:“虽然生物燃料只占全球液态燃料供应的1.5%, 但它却占了2006年和2007年主要粮食作物消费增长量的近一半, 其主要原因是美国将大量玉米生产乙醇。”美国通过玉米提炼出的乙醇能为其节省1%的汽油消耗量, 却使全球粮价上涨了近四成。自2002年以来, 以玉米为原料的乙醇产量增加了4倍, 所用的玉米占总产量的近20%。生产乙醇不仅使食用玉米减少, 还导致农民陆续改种玉米, 从而减少了小麦和大豆等农作物的生产, 相应地推高了其它粮食价格的上涨, 并连锁导致肉、蛋、奶等食品价格的上涨。

据英国《卫报》获得的世界银行的一份秘密报告称, “2002年至2008年2月, 国际粮食价格上涨了140%, 促成这一涨幅的因素中, 化肥和农药价格的上涨仅占粮价上涨幅度的15%, 而生物燃料则占粮价涨幅的75%, 远远高出早先的估计。”“如果不增加生物能源比例, 全球玉米和小麦的库存量将不会明显下降, 其他因素只能温和地推动粮价上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生物能源生产国, 美国在2007年消耗了1.38亿吨玉米生产乙醇和生物柴油, 这些粮食完全可以满足4.43亿人口整整一年的食品消耗。按照美国的《新能源法案》, 如果2022年美国所需的360亿加仑乙醇全部用玉米来生产的话, 大约需要4.32亿吨玉米, 而这些玉米足够13.9亿人吃一年。为了大量生产乙醇, 美国已经开始限制玉米的出口, 这使得国际市场上的玉米价格呈现出加速上扬的趋势, 虽然近期国际市场上玉米的价格有较大幅度的回落, 但受美国生物能源政策的影响, 未来几年国际市场上的玉米价格仍然会在高位运行。

生物能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国的能源需求, 但生物能源需求的爆炸性增长, 使得全球农产品价格上涨至历史最高水平。美国大力发展生物能源的直接后果是挤占粮食资源, 并加剧了全球许多地区的贫困和饥饿。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专家齐格勒曾警告说, 美国将粮食转化为生物能源的做法是一种反人类罪, 这种做法加剧了全球范围内的粮食短缺, 粮食价格高涨使许多贫困国家不堪重负。他呼吁国际社会将生物能源的大规模生产暂缓5年, 以防止这种做法对贫困人口构成灾难。齐格勒指出, 美国的做法虽然有合理的环保动机, 但把数千万吨玉米、小麦和大豆转化成生物能源对于贫困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绝对是场重大的灾难, 我们对此必须予以高度的警惕。印度国大党委员会主席马尼斯·蒂瓦里气愤地说:“全球粮食危机主要是因为美国将大片粮食生产用地改作生物能源生产用地, 农田减少导致粮食产量下降和粮食价格上扬。这是全球粮食日趋紧张, 粮价不断上涨的根本原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斯特劳斯·卡恩表示, 由生物能源导致的粮食价格上涨将严重削弱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 并威胁8亿多贫困人口的生存问题, 如果粮食价格继续上涨, 那么即使石油价格持续下降, 贫困的发展中国家仍将无法满足国民的基本生存需求。有人已经辛辣地指出, 美国的乙醇战略是在用汽车和大炮同非洲饥饿人群争夺活命的口粮。为了抗议粮食价格上涨, 肯尼亚、埃及、喀麦隆等国陆续爆发了大规模的抗议示威活动, 海地已经数次发生社会暴乱, 并导致政府总理亚历克西下台。

四、对策

全球低粮价时代已经结束, 世界将进入高粮价时代, 未来几年全球粮食形势将极为严峻。化解美国生物能源战略对全球粮价的冲击, 有效控制粮食价格, 首先, 世界各国要加大农业的扶持力度, 增加农业的资金投入, 优先提高粮食科技创新能力, 注重超级杂交水稻技术的推广, 扩大农作物的种植面积, 提高粮食产量;其次,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应降低乙醇产量, 减少通过粮食提炼生物能源, 鼓励贫困发展中国家的种粮积极性, 帮助他们提高农业生产力, 并加大对贫困国家无偿的粮食援助;最后, 世界各国应共同努力创造一个公平的世界粮食贸易环境, 完善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和流通体系, 制订规则限制恶意炒作和投机活动, 建立粮食系统的咨询机构, 监督世界范围内粮食的生产供求信息, 稳定粮食市场的正常运转。

参考文献

[1]伊格纳西奥.拉莫内特.三重危机[N].西班牙起义报, 2008-07-12.载参考消息2008-07-14.

[2]王兆先.美国生物能源政策导致全球粮荒[N].中国证券报, 2008-04-25.

[3]马欣原.美国生物能源“粮食武器”的应用[N].第一财经日报, 2008-04-24

[4]马丁·沃尔夫.我们如何应对全球粮食危机?[N].英国.金融时报, 2008-05-06.

生物能源战略 篇2

[关键词]生物能源;低碳经济;能源安全

一、时代呼唤发展“低碳经济”

严峻的情势,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世界石油危机爆发的巨响,使人类猛然惊醒,不得不开始反思和纠正自身不科学地利用能源的行为。在深刻反思贪婪性消耗能源行为而觉醒的基础上,及时把发展新能源、节约能源、保障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建立健全起符合本国实际需要的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就我国而言,确保为13亿人口提供安全的、低成本的、“环境友好型”新能源。时代发出了强烈的呼唤:能源生产和消费量巨大的我国,开拓清洁能源,合理利用能源,千方百计减少“碳排放”、乃至“零排放”,振兴“低碳经济”,已成为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的重大战略举措。

我国的终极目标是,要逐步实现碳排放低增长、零增长、乃至于负增长,完成由“高碳”向“低碳”的过渡。然而,由各种客观条件决定,我国只能逐步地探求“碳解锁”之道,不断降低单位能源消费量的碳排放量,即降低碳强度。与此相适应,选择适用本

国的、包括碳捕捉、碳封存、碳蓄积等多种技术方式;特别是采取化石能源替代、利用“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等技术途径,以达到控制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排放速度,最终实现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碳排放显著下降的目标。与根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行,人们的消费方式也必须革新和改变。经济学意义的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要双管齐下,扭转人们的高碳消费倾向和碳偏好,摒弃挥霍无度的高消费行为,提倡科学理智、健康文明的消费风尚,以有效减少化石能源消费量,告别奢华的“高碳生活”,迎接质朴的“低碳生存”。广义而言,低碳生存是一种理智、健康、持续的生存方式。它体现出先进文明的能源消费价值观,并依据“低碳程度”采取低碳消费方式,主要包括“:恒温消费”,即消费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量最低;“节约消费”,即消费主体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经济;“安全消费”,即消费结果对消费主体和生存环境的损害最小;“可持续消费”,即有利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新产品消费”,即更多选择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低碳产品。

总之,全社会都要履行推动“高碳消费方式”向“低碳消费方式”转化的共同职责。

二、振兴低碳经济需要发展生物质燃料

发展低碳经济,逐步减少、直至摆脱已历经几百年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积极开拓绿色能源,即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自然界的第四大能源。所谓生物质能源(biomass energy),是指以生物质为来源的各种形式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质是由生物体所产生的有机物

质,包括植物、动物及其排泄物、垃圾与有机废水等。迄今,国内外采用不同技术手段、利用不同生物质材料、加工生产出不同形态的生物质能源,其战略性产品是生物燃料,主要包括生物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和沼气等。如今,生物燃料日益受到广泛的、高度的重视,几乎聚焦了世界的目光,成为发展低碳经济需要的新能源。这是由生物燃料多种优越性所决定的。

目前,世界上生物燃料主要包括三大类:第一类是液体生物燃料,包括利用淀粉类、糖类和纤维类生物材料生产的玉米燃料乙醇、木薯燃料乙醇和纤维素燃料乙醇,以及利用动物和植物油脂生产的生物柴油等。第二类是气体生物燃料,包括沼气、生物质汽化、生物质制氢等。像利用粪便和工业废水转化生成的沼气。第三类是固体生物燃料,主要包括成型燃料、“热电联产”与直接燃烧等。像把生物质固化为成型燃料,利用生物质材料燃烧转化生成电能,或利用生物质汽化生成燃气燃烧发电等。

开发和发展生物质燃料具有多种优越性: 一是,生物质燃料是一种“清洁能源”。

利用包括生物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和沼气等在内的生物燃料,都可明显减少碳排放,减轻污染,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关资料表明,使用生物燃料乙醇的车辆,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仅为使用石油汽车的三分之一。科技人员曾对几种燃料乙醇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利用纤维素乙醇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高达91%,同时在采用先进生产方法的条件下,最高能量输入产出比

可达36。所以,生物燃料被称为低排放、低污染的“清洁能源”当之无愧。

二是,生物质燃料是一种“再生能源”。

生物质能资源极为丰富。据世界能源组织统计,生物质能目前占世界能源消耗量的10~15%。地球上以各种形式存在的生物质能的年净生长量约为目前世界能源总产量的10倍上下。各种生物燃料,不管是甘蔗燃料乙醇、纤维素燃料乙醇,还是生物柴油等,与一次性化石能源不同,都是可再生的生物燃料资源,可以再生再利用。

三是,生物质燃料是一种“替代能源”。

利用燃料乙醇或生物柴油可以替代石油等化石能源,改善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有专家预计,生物燃料将是最重要的替代石油能源的产品。开发利用生物燃料,既可以把目前仍大量弃之为垃圾的作物秸秆、农业副产品资源化,又可以大幅度减轻生态环境恶化的压力。尤其是,种植灌木树林生物产量大,产生的热值高。例如, 7年生沙棘林,每公顷干柴产量在13~21·67吨之间,可产生热值5693·9~41622·1千焦,相当于标准煤煤2·13~15·54吨。可寄厚望,以“低碳排放”的可再生生物燃料替代化石能源,将会大有作为。

四是,发展生物质燃料将开拓“能源农业”。

发展生物燃料的原料,几乎全部来源于农业农村。为开辟“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料资源,国内外都在积极开发利用

第二代生物燃料乙醇、即纤维素燃料乙醇。发展这一新兴产业,必将为农业农村开辟发展的新领域: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和大量农业加工副产品;另一方面,还可以大规模开发利用“边际土地”,种植林木或能源植物,从而获得用之不竭的、生产生物燃料乙醇的原料资源。

五是,发展生物质燃料将广辟农村能源。

从2003年以来,我国设专项资金支持发展农村沼气,目前,全国沼气用户已达3000多万,而且每年还在以400多万户的速度增加;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已发展到14·4万处。全国沼气年总产量达到104亿多立方米,成为世界上以生物质为原料生产利用沼气最多的国家。这对减少农村碳排放、改善农村环境、增加优质有机肥料、解决农村能源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是,发展生物质燃料将成为振兴“三农”的新引擎。开发和发展生物质燃料,重要途径就是大规模开发“边际性土地”。与此相应,需要建立生物能源原料基地,搜集和运输分散的各种生物质原料,以及兴办多项服务业。这必将为繁荣农村经济、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开辟新领域。据估算,为收集、运输和供应加工厂的生物质原料,必然促进运输业、服务业、储藏业、农产品加工业等行业的发展,全国至少需要增加千万以上的劳力。另外,为开发“边际性土地”,也至少需要增加劳动力数百万之众。这一发展过程,既不挤压传统产业的发展空间,又开发利用广袤的“边际土地”,绿化荒地,改造自然,美化山川。总而言之,发展生物燃料产业等于建设“绿色油田”。开发利用丰富的生物质原料生产生物燃料,可促进持续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逐步改善能源结构,替代化石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点燃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增长由“高碳”向“低碳”过渡,逐步转变人类当前面临的危机为生机。

三、我国拥有开发和发展生物燃料的雄厚潜力

我国生物燃料的研制和加工起步较晚。然而,生物燃料乙醇深加工业在资源开发、技术提升、生产规模、产品销售等方面都初战告捷。从“十五”开始,我国先后建成5个生物燃料乙醇定点生产企业。2005年,全国燃料乙醇总产量达到102万吨;2006年,增长到160万吨;2007年再增到189万吨,居世界第三位。我国对生物燃料乙醇试点定点厂实行“四定”政策:一是“定点生产”;二是“定向流通”;三是“定区使用”;四是“定额补贴”。到2006年,国家对4个定点厂的定额补贴统一为1373元?吨,同时免征5%的消费税。展望未来,我国开拓和发展生物燃料的前景十分广阔。

(一)我国拥有丰富的资源。

放开视野,我国拥有丰富的生产生物燃料的原料:不仅品种多,而且数量大。从我国国情出发,可以适量利用玉米和薯类生产燃料乙醇,但以大批粮食作为原料生产生物燃料乙醇的路是走不通的。目前,世界上生物燃料乙醇的一个重要发展新趋势是,大力开发纤维素燃料乙醇,也称为第二代生物燃料乙醇。我国必须及时

把握新趋势,大力自主创新,占领科技制高点,开拓纤维素生物燃料乙醇的广阔前景。在我国,纤维素生物质原料是最普遍、最丰富、最廉价的生物材料,主要包括两大类:第一类是农作物秸秆和农产品加工副产品;另一类是灌木林和能源作物等。据估算,中国的农作物秸秆和农业加工副产品的年总产量就高达7·8亿多吨(折合标准煤3·883亿吨)。其中玉米秸秆33182万吨(约占总量的42·4%)、小麦秸秆15362万吨(19·7%)和稻草秸秆11955·3万吨(15·3)等是“三大秸秆”,占全国农作物秸秆总量的77·4%以上。第二类是灌木林和能源作物资源。

我国是一个灌木能源林资源很丰富的国家。其标志是:(1)树种繁多。全国大约有6000多个灌木林树种,其中,可作为生物质能源原料利用的超过1000种。

(2)面积广阔。全国灌木林地总面积高达4529·68万公顷,占全国林地总面积的16·02%以上。近年来,我国每年营造灌木林面积在60多万公顷。目前,灌木林面积超过50万亩的县就有163个。

(3)总生物产量巨大。目前全国每年可生产的总生物量大体超过2·02亿吨。

(4)发展空间广大。全国拥有4600万公顷的宜林地和1100万公顷荒沙与荒地。若将这些土地资源的一半种植灌木林,既可使全国森林覆盖率提高0·5个百分点,又可使全国每年新增木质纤维素原料5亿吨以上。

(5)综合利用潜力雄厚。包括采伐后留下的枝桠、梢头、被砸伤树木及遗弃材等,估算总量有7·6亿多吨。这些数据说明,灌木林业将会成为一个我国生物燃料的原料基础。

(二)我国拥有雄厚的资源潜力。

在我国的国土资源中,广袤的“边际性土地”尚处在沉睡状态,充分开发利用将为发展生物燃料乙醇产业打下牢固的原料基础。所谓“边际性土地”,是指条件较差、不适于种植粮食的土地。根据相关土地资源调查文献资料,中国“边际性土地”可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可利用但尚未利用的宜林宜农荒地。中国拥有未被利用的土地2·45亿公顷,其中条件较好和可以利用的土地8874万公顷,宜林土地5704万公顷,可开垦宜农土地734万公顷。第二类是现有林地中的木本油料林、灌木林和薪炭林。其总面积高达5176万公顷,依次为343万公顷、4530万公顷和303万公顷。第三类是在现有1·3亿耕地中,约有5027万公顷不适宜种植历史作物的低产农田,其中有2000万公顷低产田可以通过调整结构成为能源作物生产基地。以上3类“边际性土地”的总面积达到13653万公顷。迄今,国内外已经形成共识:利用条件恶劣的“边际性土地”种植适应性好、抗逆性强、具有较高生物量、适宜作为生产生物燃料乙醇原料的能源作物,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生物质能源的发展道路。这不仅标志着生物燃料生产由“以粮为主”向“非粮为主”的转变,成为中国生物燃料产业的战略走向;而且为中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开拓出一条具有

深远意义的新路径。

四、对发展我国生物燃料的对策建议

站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高度,为充分满足国民经济高速、持续发展对新型能源日益增长的需求,我国必须大力加快发展生物质能源,使之成为替代化石能源的重要新能源,开拓低碳经济的广阔路径。

(一)高屋建瓴制定战略规划,确立我国生物燃料科学发展的方略

能源足,经济兴,国力盛。面对方兴未艾的“低碳经济”时代,我国必须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尽快制定出全国生物燃料的发展规划,确立生物质燃料科学发展的基本方略。包括:发展生物质燃料的战略地位和战略思路;战略思路和基本原则;战略方向和战略重点;战略目标和重点领域。其中,我国必须确立振兴生物质燃料的战略地位,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迎头赶上开拓“低碳经济”的潮流。在发展生物质能源的过程中,我国要大力开拓和发展以纤维素为原料的生物燃料乙醇,即“第二代生物燃料乙醇”,做到“五坚持”:一是坚持为“三农”谋利的战略原则,工农结为一体,振兴生物燃料,点燃农村新经济增长点。二是坚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本方针,在坚持“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政策下,适量利用玉米、薯类等粮食作物发展生物燃料。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推进“低碳经济革命”,致力资源循环利用,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四是坚持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的策略,多元开发,突出重

点,务求实效。五是坚持自主创新,包括创新生物燃料发展理念、发展方式、流通方式,给发展生物能源产业注入“现代文明”。要以现代科技、特别是现代生物科技为武器,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物材料无害化、资源化,转化为各种生物能源产品。

(二)狠抓关键,加强科技支撑,研发生产生物能源的关键技术 振兴我国生物燃料产业,技术的成熟性和经济性是至关重要的关键因素。目前开发纤维素燃料乙醇,既存在技术上的难题,也遇到经济性、即产品的成本效益障碍。解决这两大难题的关键在于狠抓科技攻关,通过自主创新,占领科技制高点,解决发展生物燃料产业的“瓶颈”:一是尽快研究制取出高效纤维素酶菌株;二是尽快研制出能够同时高效代谢戊糖和己糖的发酵菌株;三是尽快研制出提高纤维素乙醇成熟醪酒度的技术,以及研制出处理而纤维素乙醇废液的污水处理问题等。为此,国家应该成立“国家生物能源经济技术研发中心”,以加强组织研究发展生物燃料的战略性、前瞻性和全局性课题。同时设立“生物能源专项科研经费”,加大国家财政对生物燃料产业的先期投入,支持、引导与保障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发。

(三)深化改革,勇于探索,建立健全市场运作体系振兴 生物燃料是一项新兴的产业经济,从一开始就需要深化改革和强化创新,探索生物质资源优化配置的手段,建立健全适应生物燃料运行的新体制和新机制,及完善的市场体系。当前,必须抓好以下环节: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生物燃料产业。生物燃料产品 的研发、生产和基地建立,都要以市场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二是,建立健全生物燃料市场体系。需要建立包括生物燃料原料市场、生物燃料产品市场、销售市场、技术市场,以及生物燃料服务市场等。以上各类市场需要相互有机结合成为统一组织、规范灵活的市场体系。三是,建立健全生物燃料的价格体系。包括转变生物燃料产品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建立价格体系,国内和国外价格接轨,建立和实行保护价格,即建立必要的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

(四)探索和创新生物燃料产业化经营新形式

一定意义而言,生物燃料产业是“农业能源功能属性”的发现和开发。发展生物燃料产业与“三农”息息相关。要把发展生物燃料产业的过程当作振兴“三农”的事业,将可能探索出一条“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和产业化经营新形式:首先是建立新体制和新机制,实行“产供销”一体化;其次是培育和壮大具有强大实力、带动生物燃料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再次是实行新经营方式,与农民开展“订单生产”。生物能源企业要彻底转变传统运营方式,与农民开展“订单生产”。与生物燃料产业化经营相适应,建立生物燃料原料产销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大兴农村现代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业。通过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制和兴办社会化服务,解决生物燃料生产集中性与原料分散性的矛盾,完备生物燃料发展的环境条件。

(五)加大公共财政扶持力度,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发展生物燃料,既是我国一项刚起步的新兴产业经济,又是一项涉及“三农”、改善生态环境的战略之举。鉴于目前我国生物燃料原料基础薄弱、生产成本较高、销售市场不畅、技术标准不全等问题,所以从新产业起步到产业成长、形成、乃至发展的整个过程,加大国家公共财政扶持力度和税收优惠政策都是必要的。特别是要对原料生产、企业加工、科技研发、市场流通等环节给以扶持和补贴。当前,应该采取如下扶持补贴措施:一是对利用“边际土地”种植能源林木提供专项资金补贴和融资优惠;二是对建立生物能源原料供应基地提供资金扶持,建立“加工、基地、市场”相统一的机制;三是对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副产品收集利用提供奖励;四是对地沟油、有机垃圾等废弃物收集利用提供奖励。五是对推广农村沼气继续提供资金扶持。与此同时,对生产和经销生物能源产品的“定点企业”对定点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产企业在一定年限内继续进行专项补贴;对经营这些产品的经销商給予一定财税优惠;对于进口国内发展生物燃料产业需要的关键技术设备的进口关税可适当降低。最后,要强调提出的是,国家对生产生物燃料的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研发,以及生物燃料专业合作社建立原料基地和开展专业化服务等,都应提供财税优惠政策。实行财政扶持和税收优惠政策形式上是增加了支出,似乎是“负担”,但实际上通过扶持和补贴必然创造出一系列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出新的价值,是“物有所值”,在一定期限内应该财政化、稳定化和持续化。

(六)完善生物燃料法律法规,强化其健康持续发展的保障 迄今,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能源法律法规的基本框架。然而,中国生物燃料法律法规还较薄弱,急需要健全完善生物燃料法律法规,强化其健康持续发展的法律保障体系:这包括:要健全完善生物能源法律法规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框架。要根据我国生物燃料产业经济发展中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需要,制定专门的《生物燃料法》,其主要框架包括:振兴生物燃料产业经济的战略地位和主旨;生物燃料原料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各类生物燃料产品的生产加工与企业;各类生物燃料成品的市场销售与服务;各种生物燃料产品的消费与节约;生物燃料产业的财政扶持与优惠措施;生物燃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三农”;生物燃料产业的国际合作与贸易等。与制定国家统一的专门的《生物燃料法》相配套,各地可以根据情况制定地方性生物燃料法律法规、条例和制度。迄今,人类已进入“后石油时代”。整个世界面临着能源、环境、粮食等交织在一起的、相互制约的、影响人类命运的严峻挑战。我国应该从本国国情和实际需要出发,制定发展低碳经济的“路线图”,包括普遍“节能减排”;降低经济的单位能耗;开发推广替代化石能源的生物燃料,逐步以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实施这些举措,将开辟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结构的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拓“低碳经济”的广阔未来。

[参考文献]

[1]马凯·驳“中国能源威胁论”[J]·价格理论与实践, 2006,(11): 4-5·

[2]徐华清等·中国能源环境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3] [6]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择要(2009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9·145, 154.[4]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国际战略资源调查·[M].北京:时事出版社, 2005·

[5]杜祥琬·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综合卷)[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新疆能源战略升级 篇3

坐拥全中国六分之一陆地面积的新疆,地处西北边陲,作为民族、宗教维稳重地,历来都是中央在经济上“照顾”的对象。但不久的将来,中国经济的进一步成长,将在很大程度上反向倚重新疆——因其丰富的能源及矿产资源。

自2007年国务院定位新疆为“能源资源战略基地”以来,作为中国能源及矿产资源战略接替区,新疆正吸引着国家财政及海内外数百家大企业的数千亿元资金,投入到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热潮中。

新疆自身亦在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和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把遥远的供给后方变成精深加工的前沿基地,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其新能源产业,亦已开花结果。

巨资勘探

2008年7月11日,国土资源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签定《合作开展新疆公益性地质调查和重要矿产勘查协议》,中央和地方财政预计投入30亿元在新疆开展公益性地质调查和重要矿产勘查项目,项目目标为争取3年有好的眉目、5年出鼓舞人心的成果、8年有令国人为之振奋的重大成效。

新疆国土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辽阔的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高大的天山、昆仑山和阿尔泰山,孕育着得天独厚的土地、水能、风力、光热、矿产、生物、森林和旅游等各种资源。截至目前,共发现矿产资源138种,矿产地4000多处,占全国已发现矿种的80.7%,包括煤、钾盐、铁、铜、铅锌、金等32种优势矿产,其中煤炭资源预测储量达2.2万亿吨,占中国煤炭资源预测储量的40%。

新疆地矿局总工程师董连慧介绍,从今年到2012年自治区财政还将投资2亿元,在天山、阿尔泰-准噶尔、昆仑-阿尔金山这三大成矿带进行地表以下500米至11500米的深部找矿工作,预计评价并提交10个矿区大型、超大型矿区,提交铁矿石资源储量6亿吨、铜700万吨、铅锌250万吨、金90吨等。

董连慧表示,新疆矿产主要分布在天山、阿尔泰-准噶尔、昆仑-阿尔金山这三大山系的成矿带中,具有分布广、矿种齐全配套、资源储量大、矿石质量好等特点。

据介绍,除煤炭资源外,阿勒泰地区的铜、铁矿,罗布泊的钾盐,伊犁、塔城地区的金矿等丰富的矿产资源目前已吸引近200家國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投入资金数千亿元进行勘探开发。

煤炭崛起

新疆作为全国石油天然气基地已有半个多世纪,拥有克拉玛依油田、塔里木油田、吐哈油田等大型石油企业。新疆发改委介绍,2008年新疆原油产量达2722万吨,是我国第二大原油产区。天然气产量240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一位。

如今,煤炭的地位突然加速上升。随着近年来中国东部地区煤炭资源日渐枯竭,国家提出“西煤东运”发展战略,将新疆哈密、吐鲁番地区作为重要的煤炭开发基地。

根据全国煤炭资源储量数据,新疆煤炭预测资源量为2.19万亿吨,占全国预测储量的1/4,主要集中在准东、吐哈、伊犁、库拜四个地区。

自2004年起,先后有25家国内大企业进驻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东部奇台、吉木萨尔等县境内的准东盆地,投入煤炭资源勘查资金约11亿元。截至今年4月,准东煤田累计探求煤炭资源储量2136亿吨,成为中国国内最大的整装煤田。目前国家发改委已对准东煤田做出了总体规划,到2015年将把准东盆地建成亿吨级产煤、千万吨级煤化工和千万千瓦级煤电的大型煤电煤化工基地,预计总投资近3000亿元。

据了解,目前新疆计划在准东地区实施的煤电、煤化工建设项目有60个,预计总投资将达到4900亿元。紧邻中亚的伊犁河谷有6000亿吨原煤等待开发,煤化工产品的市场前景看好,国内主要的煤炭企业都已云集于此,蓄势待发。

当前的金融危机也并没有影响人们继续看好新疆的未来。进入五月后,几家中央企业相续加大对新疆的投资力度。这些投资额都以百亿元人民币起步,高者达到千亿。

5月上旬,自治区政府与中国保利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保利将向新疆投资一千亿元,用于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房地产开发和文化艺术经营。根据协议,保利集团将参与煤炭深加工利用和自治区“西煤东运”煤炭基地建设以及配套的铁路、公路等项目。

5月中旬,自治区政府又和中国国电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国电计划今明两年在新疆投资一百亿元人民币用于电力等能源资源开发项目,到“十二五”末在疆投资规模将达到三百亿元。根据协议,国电集团力争“十二五”末在新疆投产电力项目五千兆瓦。国电集团将在吐哈煤炭基地建设大型煤矿,积极参与“西煤东运”。

由“中转站”变“加工厂”

长期以来,新疆是中国能源资源的输出地,因当地加工能力有限,新疆的大部分油气、煤炭等资源通过铁路、公路和管网输往内地加工,未能形成产业链,也无法大幅度带动当地的经济快速发展。

2005年,中国石油批准实施了中国-哈萨克斯坦原油管道建设,随后启动了独山子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项目建设,这是中国最大的炼化一体化项目。这座总投资达272亿元的“巨型工厂”,是继“西气东输”工程之后西部大开发又一项标志性工程。

能源专家认为,哈萨克斯坦原油输入中国,开启了中国境外陆路石油管线供油时代,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更加稳定、安全、持续供油的时代,这条国际输油管线的输油能力将达到2000万吨。

独山子石化公司总经理助理白继晨说,哈萨克斯坦原油经阿拉山口口岸进入中国,国家部署在距离阿拉山口最近的石化基地独山子进行深加工,改变了新疆作为原油“中转站”的地位。

哈萨克斯坦原油是独山子这个国际石油加工基地的主要原料。白继晨说,独山子超大的石油化工基地将依托两种资源,一个是引进中国的国际资源,一个是克拉玛依当地的石油资源,油源能够充分保障。

伴随着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新疆逐步形成以矿产资源精深加工为主的完备的工业体系。新疆沿天山北坡经济带和环塔里木盆地经济带已经形成了一批矿产资源冶炼、加工的产业集群,成为我国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和石油化工基地。

力推大企业大集团战略

依托塔里木盆地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一批重要的石油化工项目在南疆兴起。1997年,新疆提出要把库尔勒建成新疆第二大城市和环塔里木经济带的中心城市,在库尔勒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塔里木油田石化公司的大化肥项目工程正在紧张施工,这个总投资近30亿元的项目,投产后将年产合成氨45万吨、尿素80万吨,作为原料的天然气用量将达到5亿立方米。

“我们的目标是建成中国化肥行业最好、最环保的化肥厂。”塔里木油田石化公司副总工程师董泰斌说。

新疆近年来力推大企业大集团战略,要求建设高层次、高起点的能源项目,或投入巨资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发改委主任刘晏良说,能源勘探、开采、加工前期投入都比较大,单靠新疆的力量远远不够。资金、技术已成为制约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我们在实施优势资源转化战略的同时,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搞大招商、大引资、大开放,把国内外一些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引进来唱主角,在新疆发展起大的产业集群。”

目前已有192家国内大企业抢滩新疆,参与煤电煤化工、特色矿业、新能源等优势资源开发。特变电工、金风科技等一批新疆地方企业也借势做大做强。

新疆煤炭长期以来主要依靠铁路和公路运往中西部省区,但是运量极小,经济效益也不明显。而正在建设中的运煤铁路专线将新疆吐鲁番-哈密的大量煤炭运往甘肃、青海、江西等6个省区,每年4亿吨的运力可大大解决当地的用煤难题。

丰富的资源吸引了华电、中石油、宜化等全国30多家煤电、煤化工大型企业“落户”准东。鲁能集团阜康电厂规划装机总容量3300兆瓦、投资12亿元的一期工程项目正在加紧施工,年内投产,每年可完成发电量15亿千瓦时,将成为北疆电网的骨干电源。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西部大开发向纵深發展,新疆已经成为中国投资的热土,中央企业大举西进是必然趋势,新疆这几年开工建设了诸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力量解决水利、交通、能源等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也为企业“资本西进”提供了可靠的前提和保障。

刘晏良还表示,新疆将大力扶持工业企业发展。积极落实减免税费、金融信贷支持各项措施,为企业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

着眼“低碳经济”

“实现能源产业的结构调整,解决能源危机,是我国未来能源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微说。

近年来,在不断持续的能源紧张与日益加大的环境压力下,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之上。尽管地处边陲,但新疆在国内较早开展了太阳能和风力发电的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其新型能源产品的开发工作目前已居全国领先地位。

依托先进的研究机构,特变电工的高压输变电、新能源和新材料节能产品闻名全国,其中变压器年产能达1.3亿千伏安,位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目前,特变电工已经在全国建成了9个现代工业园区,并在美国、印度、俄罗斯等23个国家建立了海外机构,对美国的产品出口已经实现“常规化”。

“从资源依赖型向产品输出型经济发展,特变电工还从设备方面为新疆的煤电一体化战略提供支持。”吴微说,特变电工的输变压设备能够保障新疆电网与华北、华中电网联网,实现新疆清洁能源的外输。

新疆风能资源总储量达到8.72亿千瓦,可装机容量总计在8000万千瓦以上,陆上风能资源占全国总量近四成。目前,新疆正在努力打造中国最大的风电产业基地。新疆金风科技公司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风力发电机组整机制造商,占据国内风机设备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有多项技术具备了国际竞争力。

今年,在额尔齐斯河谷,华电集团、国电集团计划投资18亿元的20万千瓦的风电项目正在建设中;在常年狂风肆虐的阿拉山口,总投资5.2亿元的国电集团一期20万千瓦风电工程将于11月中旬开工。

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的战略思考 篇4

1 林业生物质能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从本质上讲, 林业生物质能是指以木本、草本植物为主要类型的生物质, 主要包括各种林木、林业剩余物质、林副产品残余物等种类。从属性上讲, 林业生物质能是蕴含在林业生物质内部的化学能源, 我们可以采用技术手段充分利用化学能源, 诸如发电、供热、炼制生物柴油等, 既大幅度提高我国生物质能的使用效率, 减少林业资源的浪费, 同时可以有效改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现象, 推进国家环境保护与生态保护的基本国策。

与传统煤炭、石油等能源相比, 林业生物质能主要具有几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首先, 林业生物质能是清洁能源、可持续能源的一种。生物质能在燃烧与转化的过程中只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碳, 对环境的污染更小, 因此, 合理开发与利用林业生物质能更加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另外, 林业生物质具有可再生性, 不仅可以循环利用, 还可以变废为宝, 更加符合节能减排的根本宗旨。

其次, 我国林业生物质资源丰富、品类众多, 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可以有效规避石化、煤炭资源环境污染严重、储存量有限、价格高昂的弊病。当前, 我国生物质能转换率极低, 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 我们要在坚持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安全的基础上创新林业生物质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有效措施, 提高林业生物质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

最后, 林业生物质能源利用方式多样, 借助日益发展的现代技术通过热化学转换、液化、生物转化等方式, 将林业生物质能源转化为燃料乙醇、二甲醚、含氧燃料添加物甲醇等化石类替代燃料, 对于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2 开发林业生物质能源的重要意义

2.1 保证我国能源安全, 切实解决我国能源供需矛盾

我国能源使用量较大、矿物质能源相对较为缺乏, 不得不大量依靠进口来缓解国内能源供需矛盾, 因此现阶段, 能源问题已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 始终关注林业生物质能源的发展与进步, 既能够满足国内各行各业经济发展的需求, 同时能够推进我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开发与利用的产业化, 使其成为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新模式、新思路, 切实维护国家能源安全, 凸显林业生物质能源开发与发展的现实价值与深远意义。

2.2 提高林业资源使用率, 改善生态环境

当前, 我国能源使用结构较为单一、僵化, 以石油资源与煤炭资源为主, 此类资源在燃烧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 不仅加剧温室效益, 破坏生态环境, 同时也会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与生活质量。林业资源生物质能源是清洁型、可持续化资源, 科学合理地开发森林资源, 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林业资源使用率, 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 能够推进多元化、多层次的森林生态系统的构建, 从根本上推进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

2.3 增加就业机会, 有效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

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是一个项目繁复、工作内容众多的复杂工作体系, 包括林业资源的培育、开发;林业生物质的收集与运输、储存、加工、利用等方面需要投入诸多的人力与物力, 从某种程度上说, 开发与利用林业生物质能源的过程就是创造财富、增加林农收入的过程, 必然可以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使林业生物质能源的开发成果真正惠及全国人民。

3 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的有效措施

3.1 构建完善的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机制, 为林业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完善、科学、健全的制度与体制是全面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的必要保障, 从根本上为林业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国家与各级政府要加速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机制的构建。首先, 必须要加强对林业生物质能源的宣传与推广工作, 提高人们对林业生物质能的认识程度, 减少国家大力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的阻力。其次, 国家要给予更多政策支持, 增加帮扶力度, 为林业生物质能源的开发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技术保障;地方也要进一步顺应国家号召, 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与管理计划, 促使我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走向标准化、程序化。

3.2 注重高新科技的研发, 加速林业生物质能源的开发进程

林业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对技术要求极高, 加快高新技术的研发与创新, 既是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的必然选择, 也是实现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化、科技化的根本保障。首先, 为提高林业生物质能源的质量与产量, 要优选高产、生长速度较快、环境适应性较强的物种, 并建设林业示范基地, 不断培育更为优质的物种, 寻找更为科学的能源开发技术, 为林业生物质能源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其次, 进一步建立健全林业生物质能源质量检测系统是科学管理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基础, 实现林业生物质能源开发、生产的系列化、通用化, 有条不紊地推进林业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3.3 加强部门联系与开展国际合作, 增强我国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大力发展与推广林业生物质能源必须加强不同职能部门的合作与联系, 协调与统一林业生物质能源企业准入条件、产品规格与市场管理模式等, 为我国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与企业的发展营造更有利的发展环境。另外, 我们既要坚持自主研发、自主生产, 同时也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生物质能应用技术, 使我国林业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迈入新平台。最后, 要密切与其他国家、国际组织的协作, 开展形式多样的人员、信息、技术交流活动, 共同构建林业生物质能源生产与研发平台, 切实提高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与市场影响力。

3.4 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构建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与建设人才团队

工作人员始终工作在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的第一线, 注重更多高质量、高层次、高水平的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是全面推进我国林业生物质能产业的重要支撑。具体来说, 首先, 林业生物质能源开发与利用相关企业、部门要加强与高校的联系, 开展人才共建活动, 向高校学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 让学生能够更加熟悉各个岗位的操作流程, 为今后更好地投入工作做好准备。其次, 要主动利用媒体资源, 展示生物质能源发展前景, 宣传相关企业形象, 吸引更多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进入林业生物质能发展行业, 使整个产业时刻充满生命力与活力。最后, 始终坚持不懈地做好教育与培训工作, 组织工作人员, 特别是技术人员学习最新技术、管理经验等, 构建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与建设人才团队。

综上所述, 我国幅员辽阔, 林业生物质资源丰富, 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采用高新技术将林业生物质转化为高品位能源, 将涉及农村发展、能源开发、环境保护、资源保护、国家安全和生态平衡等诸多利益[2], 因此, 我们必须加速林业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将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作为国家一项长远、必要的工程项目, 增加投入、培养专业人才、创新科学技术, 切实提高林业生物能资源的使用效率, 推进我国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实现质的发展与飞跃。

参考文献

[1] 罗晓春.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缓解能源供应紧张[J].应用能源技术, 2013 (4)

关于我国能源的战略思考 篇5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3日 18:20 来源:《求是》 期号:2005.10 作者:龚钟明 程家瑜 马驰

能源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工业化时代的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呈近似的线性关系。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EA)的预测,未来25年里,世界能源需求总量将增加近一倍,能源的供给形势不容乐观。当前,我国正面临新一轮经济增长,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城市化进程加速,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度不断增大。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进入小康社会,要实现以能源翻一番保障GDP翻两番的目标,面临着巨大挑战。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能源使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亟待解决。为实现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从我国能源结构与消费现状出发,综合考虑世界能源科技发展进程和我国的实际,选择“高效合理利用现有能源,积极开发新能源”的未来能源发展战略,努力使我国能源结构多元化,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解决能源瓶颈的有效途径。

1.节约能源、提高效率、保护环境是实现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当前,“节能优先”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前提。我国能源加工、转换、贮运和终端利用的效率约为31.2%,发达国家上世纪90年代初的效率水平则为41%。我国单位产品的能耗水平较高,2000年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八个高耗能行业的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而这八个行业的能源消费占了工业部门能源消费总量的73%。可见,我国不仅要重视工业和生活的末端节能,也要重视能源的生产、加工、转换、储存和运输等的过程节能。我国有很大的节能空间,应该努力在高能耗行业形成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节能措施。

与此同时,低效率的利用方式使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方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2002年我国煤炭消费近10亿吨标准煤,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近2000万吨,烟尘排放1000多万吨,二氧化碳8亿多吨。其中烟尘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70%、二氧化硫的90%、氮氧化物的67%都来自于燃煤。为此,要满足小康社会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必须在保持经济增长和能源发展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显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依靠消耗大量资源和能源,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带来的经济高速增长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推行循环型经济,走节能环保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对于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洁净、高效的煤炭利用技术是未来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

一次能源储量中煤炭多、油气少,是我国能源储量的重要特征。由此也决定了煤炭依然是我国近期能源利用的支柱,是国家能源安全的基石。发达国家的煤炭资源主要用于发电,美国燃煤电厂消费的煤炭达到其消费总量的90%,同时高技术的运用保证了其发电用煤的清洁与高效。我国目前燃煤发电的单位能耗比发达国家约高20%,工业锅炉、生活采暖的能耗则更高。低效的煤炭利用方式不仅大大浪费了煤炭资源,也造成了更多的污染排放,给环境增加了更大的污染负荷。因此,合理调整用于发电的煤炭消费比例,通过技术进步提高燃煤电厂的煤炭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是解决当前煤炭利用问题的关键。

煤炭转化技术是实现煤炭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目前,发达国家普遍重视的洁净煤技术是高效、洁净的煤炭燃烧、转化和污染控制的技术。通过预加工可减少煤炭的硫分、灰分;通过洁净、高效的燃烧和污染控制技术可实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等的近零排放,以及二氧化碳的低排放;通过先进的煤气化、液化技术可以将煤炭转化为洁净的气体、液体燃料,使煤炭得到高效、清洁的利用,同时在某些行业部分替代紧缺的油气资源。当前,在煤炭利用的上下游,充分利用技术进步如先进的开采技术、加工生产技术、多联产技术、终端污染控制技术等,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促进以煤为主的能源系统向对环境无害的可持续模式转变的当务之急。

3.利用国际油气资源完善能源储备,为国家发展提供战略保障

目前,世界各国对有限的油气资源争夺激烈,形势严峻。国外各大跨国公司基本控制了全球几乎所有已探明储量的油气资源。除了中东、拉美、西非等油气资源富集地区外,近年来中亚和里海地区新开发的油气田又成了各国争夺的新热点。西方大国纷纷加紧全面推进全球石油战略布局,抢占石油地缘战略支点,强化石油领域的国际合作,加速油源地区的石油开发,抢滩新油源地区的石油资源。尽管当前国际油气市场不能全面提供稳定的能源保障,我国依然需要积极争取国际油气资源,完善能源储备,为国家发展提供稳定的能源保障。

从全球的观点看,所谓“能源安全”实际就是“石油安全”。发达国家一向重视能源特别是石油的储备,为了防范石油供应突然中断对国家安全和经济造成威胁,美国早已建立了战略石油储备计划,而我国长期缺乏这方面的战略。2002年我国石油净进口7185万吨,约占总需求量的30%,并且有逐年扩大的趋势,石油安全刻不容缓。因此,利用国际油气市场的价格波动,建立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能够最大程度地抵御突如其来的能源供应短缺,是多渠道积极完善国家能源战略储备的重要措施。

4.积极发展先进核能有利于缓解能源供需矛盾,减轻环境污染

无论是煤炭,还是相对洁净的石油和天然气都会不可避免地排放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核能是当前唯一可以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减排温室气体的商业化能源技术。因此,适度开发先进的核能,有利于缓解当前紧张的能源供需矛盾,减轻环境污染。

截止到2001年底,世界核电发电量达到总发电量的16.4%。核能是西方国家的主要电力来源之一。核电发电量占其总发电量的百分比,美国为19.9%,德国为29.5%,日本为31%,韩国为39.8%,法国则达77.1%,而我国仅为2.4%。近年来,尽管个别国家因为核能的安全问题关闭了部分核电站,但大多数国家对核能的开发依然不遗余力。第三代大功率先进核能技术的逐渐成熟,为今后安全、经济、高效地利用核能技术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5.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逐步优化能源结构对国家长远能源安全有重要意义

从长远来看,随着化石能源的不断减少以及环境污染压力的不断增大,洁净的新型替代能源如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将变得越来越紧迫。如何在努力解决当前能源安全问题的前提下,发展新型替代能源,逐渐减轻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是我国未来能源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

当前,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带来了生态环境的变化,对各国经济、政治、人群健康产生了直接影响。日益严峻的形势促使旨在限制、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应运而生。为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保护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西方各国高度重视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欧盟规定,2010年欧洲各国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必须达到总发电量的20%左右。我国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不包括水电)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发展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能够极大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改善生活环境。同时,通过发展可再生能源,逐步替代以煤炭和石油为主的化石能源,对国家长远能源安全也有重要意义。

6.开发氢能、热核聚变能,实现未来能源利用的重大变革

“氢经济”是突破传统化石能源束缚的理想选择,在解决能源供应、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等问题上效果显著。目前,美、日及欧盟正大力支持和加强氢的研发。美国在2002—2007年将投资17亿美元发展与氢相关的燃料开发工作,欧盟在2003年的氢能发展构想报告中指出其目标是在今后4年内投入20亿美元开发氢能技术。当前,氢能在许多领域的应用已逐步成为可能,尤其是21世纪氢能车辆的商业化方面,美、日及欧盟已经展开了竞争。美国倡导的“FreedomCAR”计划和氢能伙伴计划将首先在汽车、分布式电站等领域推广氢能燃料电池的应用,促进石油经济向氢能经济的过渡。美国的汽车工业界也正在积极推动向“氢经济”的转变,通用汽车公司甚至已经勾画出未来向“氢社会”过渡的技术路径图。专家预计,如果目前美国1%的轿车和轻型卡车使用了氢能,每天将减少400万加仑汽油的消耗。正如一个多世纪前化石燃料汽车的出现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改变,氢燃料的登台将彻底改变汽车在当今世界中所起的作用。美国能源部预测,2030年随着氢能利用的主要技术成熟,未来氢能逐步实现商业化,美国将率先步入“氢经济”时代。同期欧盟的报告指出,欧盟将力争在2040年后使氢能汽车的比例提高到30%以上。

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大大加强了对热核聚变能这一清洁、无限、安全的未来能源的研究。目前,欧盟以及加拿大、俄罗斯、日本、美国和韩国等纷纷加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计划,我国也于近期加入。作为热核聚变反应的原料,海水中的锂可开采1600万年(氘氚反应),而利用重水的氘氚反应则可开采60亿年。专家估计,随着化石能源的逐步耗竭和热核聚变能技术的逐步成熟,从本世纪中期开始,热核聚变能将逐步取代化石能源成为下个世纪的主要能源。目前中国的热核聚变研究已紧跟世界先进水平,在某些方面还处于领先地位。积极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计划,探索未来新能源,是我国能源长远战略的核心。

在面临能源瓶颈的今天,抓住当前新能源开发的机遇,发展氢能和热核聚变能等未来能源技术,将有助于实现未来我国能源的稳定供应,同时也能够显著地减轻我国化石能源使用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建立未来“绿色能源”经济的新基石。

生物能源战略 篇6

关键词:临沂市,生物质能源,资源潜力,开发战略

1 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的意义

矿物能源的不可再生性和高油价时代的到来, 使很多国家越来越注重生物质能源的开发。2007年12月, 美国众议院高票通过了能源法案修正案, 新能源法案大力鼓励发展生物燃料乙醇, 要求其使用量在2022年达到360亿加仑 (约1.1亿t) , 发展生物燃料等替代能源成为美国“国策”[1]。欧盟、巴西、东盟等许多国家也纷纷出台政策, 鼓励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我国也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生物燃料乙醇暨车用乙醇汽油中长期发展规划》等政策法规。国家林业局还编制了《全国能源林建设规划》、《林业生物柴油原料林基地“十一五”建设方案》, 以促进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

根据我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到2020年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000万kW、生物液体燃料达到1000万t、沼气年利用量达到400亿m3、生物固体成型燃料达到5000万t、生物质能年利用量占到一次能源总消费量的4%[2]。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 有利于减少煤炭资源过度开采, 对弥补石油和天然气短缺、调整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2 临沂市生物质资源开发利用潜力

我国生物质资源主要是秸秆及农业加工剩余物、林木质、畜禽粪便, 三者合计占我国生物质资源总量的95%以上[3]。对山东省而言, 由于森林总面积比较小, 秸秆和畜禽粪便较丰富, 山东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 秸秆和畜禽粪便总量都居全国第二位, 仅次于河南省。临沂市的情况和山东省的总体情况相似。

2.1 临沂市生物质资源总量的估算

秸秆及农业加工剩余物:农作物秸秆是农村最主要的农作物副产品, 主要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棉花等的秸秆, 秸秆通常作为畜禽饲料、还田、造纸等用途, 剩余部分可作为燃料使用。由于秸秆产量未列入国家和地区有关部门的统计范围, 其产量通常根据农作物的产量和不同农作物的经济系数计算来获得, 其计算公式如下[3]:CR=∑Qci·ri。式中, CR为秸秆资源实物量, Qci为第i类农作物的产量, ri为第i类农作物的谷草比系数, 也称之为“产量系数”或“经济系数”。根据临沂市2006年主要农作物产量计算得到的秸秆产量为678.87万t, 其中包括花生秸秆106.7万t和甘薯秸秆53.38万t。在山东省, 临沂市农作物的秸秆总量小于德州的773.33万t、菏泽的753.30万t。

畜禽粪便:畜禽粪便也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资源, 畜禽粪便除了用作肥料之外, 还可用作能源, 主要是用来生产沼气。畜禽粪便的估算可根据不同种类畜禽每日排便量、存栏量、饲养周期进行计算, 其计算公式为[3]:D=∑Qdi·di·mi。式中, D为畜粪实物量, Qdi为第i类畜禽的存栏量, di为第i类畜禽每天的排便量, mi为第i类畜禽的饲养周期。根据2006年末主要畜禽存栏量计算, 临沂市畜禽粪便的总量为1492.68万t。

薪柴和林木生物质:通常的林木生物质能源是指可用于能源或薪材的森林及其它林木质资源, 主要来源于薪炭林、林业生产的“三剩物”、灌木林平茬复壮、经济林修剪和林业经营抚育间伐过程产生的枝条和小径木, 还有造林苗木截干、城市绿化树和绿篱修剪等。临沂市是山东省森林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 2007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8.2% (50.33万hm2) 。近年来, 全市共完成新造林9.8万hm2、封山育林14.63万hm2、新建速生丰产林6.67万hm2、速生丰产林面积10万hm2。作为全国最大的板材市场, 临沂市板材年产量2006年达349万m3, 木材加工业也有一定的剩余物。林木质生物资源量的估算可用不同林种的面积、可取薪柴系数以及单位面积产柴量等指标计算得到[4];也可通过分类计算薪炭林、林业生产和更新剩余物以及灌木林等其它林木生物质资源来计算[5]。本文根据国内相关研究成果, 以临沂市2007年森林面积为依据, 取全国林木质单位面积可获得量的平均数, 可大体估算临沂市林木质资源的资源潜力为250.24万t/a。木材加工业按照板材产量的10%计算, 每年林木质可获得量为31.41万t。城市有机垃圾和废水也属于生物质资源, 就全国而言约占生物质资源的3%左右, 由于其收集利用难度较大, 在对临沂市生物质能源资源利用的探讨中, 对城市垃圾和废水未做估算。

2.2 理论可利用量

上述计算只是生物质资源的理论蕴藏量, 即生物质资源的理论最大开发潜力。在实际生产中更有意义的是可获得量或可利用量。某一区域的生物质资源的可利用量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如秸秆资源的收集半径, 畜禽粪便、垃圾、废水的收集率, 林木质资源可用于能源利用的比例等。结合相关研究, 本文计算时采用以下数据:秸秆和畜禽粪便可获得量可近似为100%, 其中秸秆的50%[5]、畜禽粪便的1/3可用于生产能源, 处理时BOD厌氧消化量约16.25%[3], 林木质资源可获得系数为40%。通过计算可得到临沂市主要生物质资源的可利用量 (表2) 。

2.3 折标能源总量

用主要生物质资源的可利用量, 乘以相应的折标系数就可得到不同种类生物质资源折合成标准能源的总量。不同种类生物质资源的能源折标系数见表1, 通过计算得到临沂市主要生物质能源资源可利用总量见表2。

2.4 能量密度

能量密度是单位面积或人口生物质资源的拥有量, 是反映资源丰度的指标。临沂市生物质能源资源的地理密度为153t标准煤/km2, 年人均生物质能源资源为0.263t标准煤, 比德州、菏泽、济宁、潍坊、聊城、滨州、枣庄等低。

2.5 临沂市生物质能源资源特点

农作物秸秆是占有绝对优势地位的生物质能源资源。与周边地市相比, 临沂市生物质资源丰度较小。临沂尚有一定荒山荒地资源有待开发, 但分布比较分散, 开发难度大。

3 临沂市生物质能源开发战略探讨

3.1 建立多元化、分布式生物质能源利用格局

生物质资源种类的多样性, 其分布的广泛性和低密度性, 决定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应该根据各地的资源禀赋, 因地制宜地进行开发利用, 对临沂市而言更是如此。广大农村应该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秸秆资源、林木资源和畜禽粪便资源大力发展沼气、秸秆气化、木质气化等一些中小型的开发项目。在项目选择上宜优先选择技术成熟、投资小、见效快的开发项目, 如户用沼气、小型秸秆气化炉等, 这些小型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可采取“村村点火、户户冒烟”, 以点带面, 适当普及。

3.2 对大型生物质能源项目建设应充分论证

大型生物质能源项目是指1万kW以上的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年产1万t以上的车用液体燃料项目、年产1万t以上的固体生物质颗粒项目。近年来, 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在我国发展势头迅猛, 到2007年底由国家发改委和各省发改委核准的生物质规模化发电项目已有87个, 总装机容量220万kW。全国已经建成投产的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已超过15个, 在建项目30个左右。与常规火电相比, 生物质燃料的特点决定了其单位千瓦投资大, 目前单位千瓦造价均在1万元以上。我国首个建成投产的国家级示范项目——国能单县项目单位千瓦造价高达1.3万元。生物质发电的燃料成本构成比传统发电复杂。与传统燃料不同, 生物质发电燃料成本除了秸秆等原料的购买成本外, 燃料分散在农村的千家万户, 加工成本、储运费用以及损耗占燃料成本的比重大。单县生物质发电厂的发电成本达0.79元/kW·S, 远远高于上网电价, 企业处于亏损状态[6];山东另外两家生物质发电厂高唐电厂和利津电厂也有类似情况。有资料显示, 临沂拟建3—5个生物质发电项目, 显然应该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进行。至于大型车用液体燃料项目, 限于临沂的资源禀赋, 不宜发展。由于国内市场发育不够完善, 大型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项目也应谨慎而行。

3.3 目前不宜发展生物液体燃料

车用生物液体燃料也是近年来生物能源开发利用的热点, 主要有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两种类型。2006年国家发改委停止审批玉米酒精项目, 非粮乙醇项目在我国成为发展方向。所谓非粮乙醇主要是利用薯类、甘蔗、甜高粱等通过发酵制取酒精, 在广西已有年产20万t木薯乙醇的项目投产[7], 湖南、江西、重庆等省市也有利用甘薯生产的燃料乙醇项目正在规划建设, 北方很多省区如内蒙、辽宁、新疆、山东等省区都有1000t级的甜高梁乙醇项目投产。生物柴油在南方山区的四川、云南等省份的发展也较快。我们认为, 临沂市不适合发展车用液体燃料的发展, 其原因为:作为燃料乙醇的原料甘薯, 在临沂它与花生的分布具有一致性, 近年来随着花生种植效益的不断提高, 甘薯种植呈现萎缩之势, 2006年产量不足40万t;而甘薯已经成为改善人们膳食结构的重要食品, 若扩大甘薯种植面积发展燃料乙醇, 显然会与花生争地、与人口争粮, 经济效益不显著, 因此不宜发展。至于生物柴油, 主要是利用木本油料作物榨取油料作为燃料。在我国主要是利用山区种植木本油料作物, 适合山东省种植的木本油料作物有黄连木、文冠果等。由于种植周期较长, 目前全国还没有大型项目投产。临沂市虽然有6.67万hm2荒山荒地资源, 但是这些资源分布较分散, 开发难度较大。与广大南方山区相比, 临沂发展木本油料作物显然不具备优势。此外, 临沂是我国重要的温带水果种植基地, 干果如核桃、扁桃也有较大发展空间, 如果发展生物柴油必然会与林果业争地。最近, 山东平邑郑城等地有万亩文冠果项目投产[8], 但文冠果的产量如何、收集成本多大、能生产多少生物柴油、生产成本如何, 都是影响生物质能源开发的关键因素。

3.4 生物质能源的利用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农村能源结构中, 品位高、利用方便的煤气等矿物能源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秸秆、畜禽粪便等生物质, 由于体积大、分布广、单位体积能量密度小, 开发利用不太方便等因素, 有不断减少的趋势。即使作为肥料, 由于费工费时, 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冷落。在这种情况下, 农作物秸秆等在农忙季节被丢弃、焚烧的现象比较普遍, 甚至影响高速公路和机场的交通, 以至于秸秆禁烧成为上至农业部下至各级地方政府部门的行政命令。养殖业是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规模化养殖如果不能与种植业有效结合, 其排放物也成为农村环境面源污染的重要污染源。秸秆和畜禽粪便是农村最重要的生物质资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把饲料和肥料之外的秸秆作为能源资源进行合理开发, 大力发展秸秆高效利用、户用沼气和依托养殖场发展大中型沼气工程, 减少面源污染, 化害为利, 保持农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5 积极引进生物质能源新技术

由于高油价时代的到来和能源市场需求的旺盛, 使生物质能源发展受到重视, 生物质能源科技也得到快速发展, 如国外在纤维素乙醇技术、高产能源作物品种的选育上都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我国国内有很多研究机构在纤维素转化为液体燃料、甜高粱汁液浓缩与贮藏等方面取得突破, 山东省农科院的秸秆气化技术也居于全国甚至世界领先地位。临沂市在开发生物质能源的过程中应该密切关注相关的研究成果, 积极引进和消化高效、成熟的生物质能源技术, 提高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洪.美国众议院18日通过新能源法案[EB/OL].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7-12/19/content-7278029.htm, 2008-05-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全文) [EB/OL].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07-09/04/content-9252708.htm, 2008-05-10.

[3]刘刚, 沈镭.中国生物质能源的定量评价及其地理分布[J].自然资源学报, 2007, 22 (1) ∶9-19.

[4]Yuan Z H, Wu C Z, Huang H, et al.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n BiomassEnergyin Chi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ergy Technology and Policy, 2002, (1) ∶108-144.

[5]钟华平, 岳燕珍, 樊江文.中国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J].资源科学, 2003, 25 (4) ∶62-67.

[6]云南新闻网.云南生物质发电呼之欲出产业发展还需先行引导[EB/OL].http://www.sxcoal.com2008-04-29.

[7]梁钟容.中粮100亿下注广西生物质能源[N].21世纪经济报道, 2007-12-26 (18) .

美国新能源战略 篇7

从小布什政府开始, 美国就把对未来战略产业的设想纳入宏观规划, 并把目光锁定在以新能源为核心的新兴战略产业上。美国政府一直以来都以超前的眼光看待未来的战略产业布局。从小布什政府开始, 美国就未雨绸缪, 把对未来战略产业的设想纳入自己的宏观规划, 并把目光锁定在以新能源为核心的新兴战略产业上。金融危机的爆发提升了美国政府对战略产业的关注力度, 而奥巴马政府则为此再度注入一针强心剂, 使得美国的新战略产业在起步阶段就获得了强大的推动力。

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曾在美国《新闻周刊》上发表了题为《放弃石油》的署名文章。从朱棣文的文章中, 似乎可以看到新一届美国政府正在调整过去奉行的基于石油这种战略型资源的能源政策, 转而力图通过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 为美国经济找到新的突破口。《美国复苏和再投资法案》和《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所透露出来的战略意图 (其中的重要细节包括节能增效、新能源研发、应对气候变化和智能电网开发等四大延伸方向) , 也被当成美国将在未来实现能源战略转移的佐证。美国推动新能源经济的深层次动机, 并不是为了放弃石油而进行的能源战略转移, 而是在实现了对全球石油资源的重新布局之后, 对其他主要经济体实施的又一次战略牵制。

一方面, 美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研发新能源技术、节能技术及其相关产品, 一旦实现技术突破并形成商业价值, 新能源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美国经济将再次焕发活力, 保持其全球“火车头”的地位。另一方面, 作为全球经贸领域的霸主, 在推行新能源的过程中, 美国将紧紧抓住制订相关国际性标准和规则的主导权。

在发展新能源的过程中, 政府牵动、市场拉动和科技推动三者缺一不可, 而其中的核心环节还是政府的相关政策。新世纪以来美国政府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愈发重视, 并利用法律手段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 而这是开发新能源的终极要素。如现有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只有15%左右, 而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发明的新型半导体材料, 则可能将太阳能的利用率提高到45%~50%的水平。

美国现阶段对新能源构想的核心部分是核能, 而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的开发也在齐头并进。当前美国20%的电能来自于核能, 70%的清洁电也来自于核电。截至2009年, 美国全国电力生产的1/3来自非碳能源。此外作为对新能源开发的补充, 美国还在大力发展各种节能技术。

奥巴马政府执政后不久就推出了“美国复兴与再投资计划”, 准备在3年内让美国可再生能源的产量倍增, 计划在未来10年内投资1500亿美元进行新能源开发, 并创造500万个新工作岗位;到2015年新增100万辆混合动力汽车;到2025年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占美国发电总量的25%, 实现过去30年才能达到的目标。

生物能源战略 篇8

我国能源需求的急剧增长打破了我国长期以来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格局, 自1993年起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 且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加, 使得我国接入世界能源市场的竞争。由于我国化石能源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生产量的相对不足, 未来我国能源供给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高。

国际贸易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 国际能源价格有可能随着国际和平环境的改善而趋于稳定, 但也有可能随着国际局势的动荡而波动。今后国际石油市场的不稳定以及油价波动都将严重影响我国的石油供给, 对经济社会造成很大的冲击。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可相对减少我国能源需求中化石能源的比例和对进口能源的以来程度, 提高我国能源、经济安全。

生物能源战略 篇9

我国能源需求的急剧增长打破了我国长期以来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格局, 自1993年起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 且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加, 使得我国接入世界能源市场的竞争。由于我国化石能源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生产量的相对不足, 未来我国能源供给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高。

国际贸易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 国际能源价格有可能随着国际和平环境的改善而趋于稳定, 但也有可能随着国际局势的动荡而波动。今后国际石油市场的不稳定以及油价波动都将严重影响我国的石油供给, 对经济社会造成很大的冲击。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可相对减少我国能源需求中化石能源的比例和对进口能源的依赖程度, 提高我国能源、经济安全。

生物能源战略 篇10

我国能源需求的急剧增长打破了我国长期以来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格局, 自1993年起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 且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加, 使得我国接入世界能源市场的竞争。由于我国化石能源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生产量的相对不足, 未来我国能源供给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高。

国际贸易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 国际能源价格有可能随着国际和平环境的改善而趋于稳定, 但也有可能随着国际局势的动荡而波动。今后国际石油市场的不稳定以及油价波动都将严重影响我国的石油供给, 对经济社会造成很大的冲击。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可相对减少我国能源需求中化石能源的比例和对进口能源的依赖程度, 提高我国能源、经济安全。

上一篇:地下水模型下一篇:医疗云平台的基础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