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要素

2024-05-19

四要素(精选十篇)

四要素 篇1

一、“博”, 指教师的讲解要有广度和深度。

它以教师本身的学识和修养为基础, 又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上。

作为学生引领者的教师, 首先应有开阔的视野, 独到的见解。教师的学养越高, 引领学生所达到的境界越高。我们常说, 教师与学生的知识是一桶水与一碗水的关系, 如果教师本身“水之积也不厚”, 则必然“负大舟也无力”。教师自身的学养不够或对教材缺乏深入的钻研, 不管形式如何新颖, 课堂气氛多么热闹, 这样的课也是缺乏内涵和底气的。

教师的学养越丰厚, 课前的准备越充分, 对教材的把握才会更准确, 对文章的分析才更深刻而到位, 讲解才更潇洒自如;课堂上, 教师才能信手拈来, 广征博引, 才能更好地拓展延伸, 扩展学生的视野, 才能更好地联系现实人生, 去启迪学生的思维。以“博”为基础的课, 自有其令人回味的魅力。

二、“活”, 不是指表面的热闹, 更不是教师的放任。

“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堂上学生的思维要活跃, 二是教师对课堂的调控和把握要有效而灵活。

要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应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不要总以“传道者”自居, 而把学生当作容器来“灌”, 当作观众来看自己的表演。课堂应是一种双向的活动, 应是在倾听、交流中的有效沟通。学生要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敢于展示自己的才能。所以, 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主导”的作用, 学会当“导演”, 甚至当“幕后英雄”。要多给学生“出场”的机会, 让他们能“登台表演”。课堂上, 要能听见学生的读书声、答问声、讨论声甚至争辩声, 要能看到学生勾画和批注, 要留有时间让学生动笔写作。

要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 还应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习惯, 教师不要总是用预设的所谓“标准答案”来评判学生的对错, 要善于发现学生答问的合理成分, 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

只有学生真正“动”起来了, 其潜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对课堂有效而灵活的调控反映了教师的机智和能力。“兵无常势, 水无常形”, 课堂教学的进程、内容都不是固定不变的, 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学生, 根据课堂的变化, 根据学生“抛出”的问题, 根据自己所发现的情况, 灵活地应对, 及时作出调整, 以无招胜有招, 乃为高招!

三、“情”, 是指情趣和情感。

语文课堂应是情趣盎然的。“无情趣的教学永远不会是成功的教学”, “只有情趣盎然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情趣盎然的氛围才能引领学生进入语文的自由王国”。 (于永正)

要把情趣带入课堂, 教师就应少一份呆板与冷漠, 多一份智慧与情感。课堂上, 教师风趣的语言, 抑扬顿挫的声音, 或者一个暗示的眼神, 一个幽默的手势, 一次激情的示范, 一次精妙的点评, 一句热情的鼓励, 往往会让学生如沐春风, 心领神会, 豁然开朗, 内心温暖。一堂富有情趣的课, 应该是学生感受到平等、自由、尊重和理解的课, 是学生能无拘无束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课;应该是学生主动探究的课, 是学生有求新求异欲望的课;应该是学生忘记了时间的存在, 身心愉悦的课, 是学生获得了审美体验的课。

语文课应该有情感的熏陶。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 不管是忧国伤时, 还是思乡怀人, 不管是长亭送别, 亦或建功报国, 不管是直抒胸臆, 还是委婉含蓄的表达, 无不是作者真情的流露。所以, 教师在课堂上就不应仅仅停留在对知识的讲解上, 还应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去触摸作者跳动的心灵, 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与作品中人物的悲而悲, 喜而喜。教师应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解, 激发学生的情感, 让他们的情感经受洗礼, 引起他们内心的共鸣, 使其心灵得到净化, 从而获得智慧, 提升人格。

“情”, 正如花朵上晶莹的露珠, 正如鲜花所散发出来的诱人的清香———有“情”之课才会鲜活动人。所以, 教师应带着满腔的热情走进教室, 应带着对学生的爱走进教室。一份爱就是一湾滋润学生心田的清泉, 一份情就是一片种在学生心中的绿树———有“情”之课自会绿意盎然。

四、“实”, 指实用、实在。

即教师所采取的方法、手段要实用, 学生要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一堂课, 不在于教师变换了多少形式, 而在于学生是否有浓厚的兴趣;不在于采用了多么先进的手段, 而在于学生是否在积极的思考;不在于教师口若悬河的讲解, 而在于是否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堂好课, 教师应能抓住关键, 直击问题的核心而学生印象深刻;一堂好课, 目标应相对集中, 而学生学得透彻, 掌握得牢固;一堂好课, 教师应循循善诱, 而学生思维激荡, 灵感勃发;一堂好课, 应是教师巧加点拨, 学生即豁然开朗;一堂好课, 教师举重若轻, 而学生却全身心投入。一堂好课, 学生或者得其“法”, 或者获其“识”, 或者感其“情”, 能真正有所“得”, 这样的课, 方可谓“实”也。

要落“实”, 我们在教学时就应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要落“实”, 就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出发来安排我们的教学;要落“实”, 就要让学生多“下水”, 多动手, 就要给学生留出时间, 给学生提供机会, 让他们去读, 去背, 去思, 去写。须知, “欲求真经须徒步”, 本事是练出来的, 而非教师讲出来的, 勤师往往培养了懒学生。“春江水暖鸭先知”, 学生没有“下水”的机会, 是难以“知冷暖”的。

对联四要素 篇2

1、字数相等。

即上联和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才能形成对仗。从一字联到千字联莫不如此,最长1612字,最短2字。如果上联是五个字,下联是六个字,那就不是对联了,当然,也有故意用字数不等的联文来表达某种特殊含意,如“袁世凯千古;中华民众万年”, 据说此联是在袁世凯死时,一位声望很高的学者写的,这幅联上联比下联少了一字,乍一看不能成对,作者的意图是说袁世凯对不起中华民众。

2、词性相同。

对联上、下联对应位置的词或词组的词性必须相同,才能形成对仗。就是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介词对介词,助词对助词等。有天文、地理、数字、颜色、方位等20多种。如题李香君媚香楼“媚骨不生,一掬丹心一掬血;香魂何在,半萦碧水半萦楼。”

3、结构相似。

对联上、下联句子的结构必须大体一致。上联是主谓结构,下联也应该是主谓结构。上联是动宾结构,下联也应该是动宾结构。上联中语词是并列或偏正结构,下联对应位置也必须用并列或偏正结构。如“日月”对“河山”即为并列结构相对,“明月”对“高山”即为偏正结构相对,如果用“日月”对“高山”那就错了。同理,“明月”对“高山”那就对了。

4、平仄声相对。

现代汉语的四声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其中前两个是平声,后两个是仄声。

而古汉浯的四声是平、上(读伞)、去、入。其中只有一个平声,而有三个仄声(上、去、入),平声就是平调(不高不低,不升不降),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在《康熙字典》中有明朝真空和尚关于古四声有一首歌诀“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它说出了古四声的大概特征。

举几个例子说明:

“东、懂、冻、独”,“平、品、聘、劈”,“朱、主、柱、足”,“夫、斧、父、福”。

入声在现代汉语中已消失了,中原音韵把它“入派三声”,即融入平、上、去三声中去了,大部分在阳平声中(竹、木、服、福、俗、拔、插、夺……)。但入声字是古汉语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声调极短,一出口就收回,它和平、上、去三声合在一起,在格律诗词中起到了抑扬顿挫的音乐美效果。

如果上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就一定要“仄仄平平仄仄平”(七言联格律)。且上联最后一字须用仄声,下联最后一字须用平声。

创业点子四要素 篇3

二、追随新趋势潮流,如:电子商务与网际网络:

三、机缘凑巧

四、透过有系统的研究,发现创业机会。

一般而言,从以有的经营模式中重新改良比创造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会更容易,并且风险更小。许多创业者都可以从自己以往任职的公司寻找这方面的经验,例如发现产品的需求未能满足市场上客户需求、产品质量存在问题或未能完善、产品制作流程不科学等等。事实上,大部分离职创业者的动机,也是源于相信自己能创造出比原公司更好、更经济的产品而选择创业道路。

当一个新兴产业出现之时,必定能产生出以围绕该产业而出现的创业机会,引发大量创业热潮。但是追随新兴产业的背后,也需承担相当大的风险。毕竟,究竟这项新兴产业它的市场规模有多大?如何发掘潜在客户的需求?它们的盈利点在那里?这些都没有太多的以往例子可以借鉴,需求创业者一步一步慢慢地去探索。

好像当个人计算机产业出现之时,曾引发大量围绕该产业上下游相关产品与服务的创业机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创业者都可以在这次流行趋势中获得成功,只有那些能掌握产业成长时机并及时投入的创业者,才能在最后获得成功。

班风建设“四要素” 篇4

一、抓周会开展, 充分发挥思想教育主阵地作用

周会课是每周一次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集会。它是班主任根据《中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时事政治教育的一门课程, 它的形式生动活泼、针对性强、收效快。长期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证明, 一堂成功的周会课对学生的思想影响很大, 在他们的心里也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对班集体的建设和学生的成长能产生积极的影响。笔者认为, 开好周会课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选好主题, 有的放矢。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 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好周会。首先要选好主题, 突出中心, 选好材料, 才能为开好周会课奠定基础。主题要有针对性, 要针对学生思想实际及班级存在的问题, 选择确定具有启发性的并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作用的主题来召开周会;主题要以小见大, 设计主题尽可能从小处着眼, 能从一个侧面或某一个方面反映比较丰富的内涵即可;主题要有时代感, 中学生思想活泼, 乐于了解新信息, 喜欢接受新事物。如, 随节日而定, 选最近发生的大事而定。这样既有时代性又有时效性。二是及时组织, 恰当指导, 班主任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三是善于总结, 拓展空间。总结好周会就是强化行为, 对教育内容进一步拓展, 就能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

二、抓好舆论建设, 拨正班级前行的风帆

良好的班风形成需要班级正确的舆论导向。笔者认为, 正确的舆论中心和导向能够使学生坚定自己的学习信念, 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形成自己的纪律观, 从而达到自律、自强, 并能最终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才能抓好舆论向导工作呢?首先, 正确的舆论导向需要班主任教师的正确引导, 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好的、对的, 什么是错的、不能做的。其次, 集体主义教育非常重要。学生生活在一个集体中, 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发挥班级舆论监督作用的保证。让学生知道班级离不开个人, 自己是班级的一分子, 班荣我荣, 班耻我辱。其三, 重视班干部的培养。选拔责任心强的班干部, 让他们起带动和榜样作用。心理学告诉我们:在一个班级中, 中心人物或榜样以及有吸引力的“小团体”, 常能发挥教师无法发挥的作用, 能产生“从众效应”起到“类化作用”。因此, 正确的舆论氛围, 是班级前行的航标。

三、抓榜样教育, 带动班级健康发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的作用是班风建设的重要因素。班级中榜样的对象有三者, 一是班主任, 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也是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直接责任者, 是对学生产全面影响的重要教育因素。“其身正, 不令而行”。二者是先进人物, 先进人物的言行具有导向性, 以先进人物为榜样激励学生, 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他们具有教育性、感染性和矫正性的作用。三者是优秀学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文明学生和学雷锋先进个人, 他们都是优秀学生的代表, 号召学生向他们学习, 能收到立竿见影的示范作用。

四、抓活动开展, 促进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集体若没有丰富的集体活动, 就必然死气沉沉, 缺乏活力, 这将有碍于班集体的健康发展。笔者在班级管理中比较注重搞集体活动, 笔者发现在集体活动中, 学生之间的友谊增强了, 团结协作精神增强了, 乐观精神增强了, 脸上的笑容也绽开了。搞一次集体活动, 可以让学生轻松好几天。对学习非但没有副作用, 反倒起到了推动促进作用。主要活动有:辩论比赛、手抄报创作比赛、象棋比赛、乒乓球比赛、排球比赛、演讲竞赛、才艺展示等。通过活动, 学生在紧张学习中积聚的压力得到了转移和释放, 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了, 师生之间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因此, 班主任只要架起集体活动这张帆, 就能让集体这条大船行驶得更加平稳。

科学睡眠四要素 篇5

睡眠的用具

无论是南方的床,还是北方的炕,在安放或修造时,都应南北顺向,人睡时头北脚南,使机体不受地磁的干扰。铺的硬度宜适中,过硬的铺会使人因受其刺激而不得不时常翻身,难以安睡,睡后周身酸痛;枕高一般以睡者的一肩(约10厘米)为宜,过低易造成颈椎生理骨刺。在夏季,枕头要经常翻晒,免让病菌进入口鼻,肺系疾病增多。

睡眠的姿势

有心脏疾患的人,最好多右侧卧,以免造成心脏受压而增加发病机率;脑部因血压高而疼痛者,应适当垫高枕位;肺系病人除垫高枕外,还要经常改换睡侧,以利痰涎排出,胃见胀满和肝胆系疾病者,以右侧位睡眠为宜;四肢有疼痛处者,应力避压迫痛处而卧。总之,选择舒适、有利于病情的睡位,有助于安睡。

睡眠的时间

睡眠时间一般应维持7至8小时,但不一定强求,应视个体差异而定。入睡快而睡眠深、一般无梦或少梦者,睡上6小时即可完全恢复精力;入睡慢而浅睡眼多、常多梦恶梦者,即使睡上10小时,仍难精神清爽,应通过各种治疗,以获得有效睡眠,只是延长睡眠时间对身体有害。由于每个人有不同的生理节奏,在睡眠早晚的安排上要因人而异!事实上,不同生理节奏使睡眠出现两种情况,即“夜猫子”和“百灵鸟”。顺应这种生理节奏,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反之,则对健康不利。

睡眠的环境

成功办学四要素 篇6

一、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

一所学校之所以能有很高的教育教学水平,这与校长有直接的关系,校长的思想就是学校的办学思想,就是学校的灵魂。人们之所以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那是因为校长作为一所学校的主要负责人,至少应该起到四个方面的作用。首先,校长应该成为所有教职员工的榜样。其次,执行政策,运用政策。国家、政府、教育局的教育政策,校长必须坚决执行,这是学校正确教育方向的保证。第三,培养作用。老师培养学生,校长培养老师,要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搭建平台,让老师有充分发展、锻炼和展示的机会,从而促进教师队伍的发展。带好一支教师队伍,可以说就是带好了一所学校。第四,凝聚作用。校长应该成为学校团队的核心,成为凝聚学校所有力量的核心。

二、确立适合本校实际的办学目标

面对教育市场的严峻竞争形势,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充分意识到:学校要发展,全体教职工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超前思维,增强竞争与服务意识,树立新型的教育教学价值观、效率观、质量观;必须加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工作力度,切实把“以生为本”落到实处;要以信誉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规划好学校发展蓝图,扎扎实实做好学校的每一项工作。因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永远是学校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因素,所以我们一刻也不能掉以轻心。

一是以信誉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要求教师认认真真上好每一堂课,礼貌地对待每一位家长,真心关爱每一个学生,让家长感觉到把孩子送到学校来放心。

二是学校能坚持以鼓励为主,全面评价学生,不断强化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不占用学生休息时间组织集体补课,不按考试成绩排座,不乱办班,让学生把学校当作自己生活和学习的乐园。根据学校生源的特点,学校还十分注重抓好学习困难生、行为习惯较差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充分发挥家长会、家长学校的作用,班主任定期与家长沟通,对双困生的帮助既有转化计划,又有转化过程

三、培养一流的师资队伍

由于我校老师年龄偏大,教学水平与能力相对薄弱,因此学校提出了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全方位战略,就是:“教师自我发展——外出学习提高——网联培训学习”。

1. 教师自我发展

教师自我发展,是教师自我成长、自我提高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这是教师成长发展的内因,而且是终身的。学校的条件和地位,时代的需求和自身价值的实现,都要求教师积极寻求自我发展之路。

学校以学期初制定的校本培训计划为工作内容,大力开展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活动。为了落实我校“常规教学如何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研究主题,学校每年都开展“每人一节研究课”活动。四十五周岁以下的任课教师,每人精心准备了一节课,课后由教导处组织本年组或本学科教师进行评课、反思。

2. 外出学习提高

学校积极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条件和机遇。基于对教师是学校工作主体的认识,我们在教师培训提高上毫不吝啬。每年从学校有限的经费中拿出钱来用于教师的外出学习和提高。

3. 网联培训学习

学校能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的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和学校现有的条件对教师进行专业提高培训。学习和借鉴教育发达地区的教育思想、教育教学模式,让教师迅速成长。

在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的同时,学校一刻也没有放松对教师的师德建设。因为师德建设是学校发展之魂,是提升教育质量之本,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所以学校必须把师德建设工作作为学校重要工作来抓好、抓实。学校注重以师德打造教育的形象,以师德铸造师魂,以师德呼唤时代教师的精神风范,把师德教育活动融入教师的日常工作之中。

四、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制度

管理是学校的生命线。创建特色学校,应加强管理,向管理要特色。为了确保学校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学校首先从抓学校内部管理入手,加强了制度建设。一是不断完善了考勤、教研、常规教学管理、班主任、教辅人员等工作制度。二是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学校校纪暂行规定和学校奖惩条例。

“文件鉴定四要素”解析 篇7

不管是已经延续了50多年的文书立卷方法, 还是近年实施的《归档文件整理规则》 (以下简称“规则”) , 始终没有建立起文件鉴定的基本概念, 即使有所谈及, 其定义也是不准确的。相关著作与“规则”的表述是:“文书立卷是将有查考价值的文件组成案卷”, 是“区别文件内容的重要程度, 适当照顾文件材料的保管价值”, 文件整理是“区分文件内容的重要程度”。只是在《档案学辞典》 (汉英对照) 中, 仅仅收录了“文件综合鉴定”这一不可详解的概念。由于文件鉴定没有独立的、准确的、完整的概念, 人们谈及文件鉴定工作往往因人而异, 其意大相径庭;文件鉴定由于没有历史内涵呈递, 往往因时而异, 缺乏连贯性;文件鉴定由于没有统一标准, 往往因地而异。因此, 文件鉴定工作在整体上便表现出很强的主观随意性, 工作方法自行其是, 具体的文件归档范围模糊不清, 案卷质量参差不齐。

一、文件鉴定四要素

文件鉴定包括:文件价值鉴定、文件法律标记鉴定、文件齐全完整鉴定和文件技术鉴定等四个方面的要素。

1. 文件价值鉴定。

国家档案局制定的文件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 是指导全国文件鉴定工作需要的, 是突出原则性而不可能具有很强针对性的操作标准。具体的文件鉴定工作细则只有结合本单位实际, 充分考虑到本单位工作特点, 进行适当修订、调整、补充和完善。档案保管的目的是维护本单位历史面貌, 满足本单位各项工作查考需要, 文件价值鉴定就应当本着“以我 (本单位制成文件) 为主、为我 (即本单位) 所需”的原则, 一切围绕本单位日后查考需要保存档案。文件价值鉴定还要强调全面性和前瞻性, 从本单位实际工作需求出发, 凡是今后有可能利用到的文件都要归档。

2. 文件法律标记鉴定。

档案法律效力是由归档文件法律标记自然延伸下来的, 它是档案的法定原始性凭据。文件法律标记鉴定包括两点:其一是鉴定文件有无法律标记, 比如文件定稿是否已经签发、正本是否加盖公章, 合同文本是否具有相关各方签字和公章;其二是鉴定上述文件法律标记是否完整、规范、清晰。具体包括:文件法律标记是否使用永久性字迹材料标识, 合同协议是否具有清晰的印信、指纹, 并在法定 (指定) 位置上签署, 文件签发、签署日期、签署意见等是否齐全, 签署字体是否清晰、规范等。

3. 文件齐全完整鉴定。

文件鉴定的齐全要求是指文件归档范围的概念:各收集渠道产生的各类应归档文件, 各种版本和各种载体应当归档的文件都应归档, 中外语言不同版本的纸质文件, 相应电子版文件以及光盘、录音录像等归档材料亦应同时归档保存。合同协议的正本、副本是否齐全。会议文件是否包括召开会议的电报、领导讲话材料、会议通过的文件、议题等归档材料。文件编号应当连续不间断, 空号、重号应当注明。文件完整性鉴定是指对某一份具体文件方面的要求:每一份归档的发文具备正本与定稿两种文本;文件正文与附件齐全, 文件中间有无缺页, 最后一页是否散失;办理的收文是否贴附领导批示和部门办理意见的文件处理单等。

4. 文件技术鉴定。

文字反差是否良好, 有无字迹模糊、字迹过于清淡而不易识别现象;归档文件纸张有无缺残、皱折, 纸张克重是否符合要求, 文件页面有无污渍、霉斑、孔洞;外文版文件必须注明标题和内容摘要。

二、“文件鉴定四要素”的综合意义

1.“文件鉴定四要素”首次明确了完整的、独立的文件鉴定概念, 使之与档案价值鉴定相互区别开, 维护了文件鉴定工作的相对独立性, 由此为文件鉴定理论奠定了基础。

“文件鉴定四要素”作为归档文件整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个操作程序或者一项工作内容, 具有实践方面的普遍意义。文件鉴定只有包括四个方面的要素, 才可以构成一项工作标准, 一个系统的工作方案, 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文件鉴定只有遵照四个要素规定的先后次序操作, 才能按部就班、有条不紊, 保证了文件鉴定工作的质量。

2. 为案卷质量把关。

许多案卷质量存在的问题, 是在归档鉴定时因为忽略而造成的。具体包括:文件归档后因为缺少附件而影响使用, 最为典型又时而发生的例子是发布规章制度、技术标准的文件只有主件而无附件 (随文发布的规章制度或技术标准) , 该类文件则不具备实际上的利用价值;有的文件字迹模糊或大片污损造成阅读障碍, 因误读误解给单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或者使得单位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有的文件因缺张短页影响了有效利用等。这些问题由于在在文件鉴定时未予以发现或纠正, 产生重大不良影响或造成严重后果时已经无法挽救。

3. 为档案法律效力把关。

档案的生命在于其所具有的法律标记。没有法律标记或者法律标记不完整、不规范、不清晰, 必然影响到档案法律效力, 有的甚至因法律效力尽失而成为废纸。这就需要文件鉴定者本着对本单位、对历史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去进行文件鉴定工作, 把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解决或妥善处理, 为后人留下具有完整、规范、清晰法律标记的档案, 以维护档案的法律权威性和法律效力的充分性。

4. 为精简室藏把关。

有的文件鉴定人员因为前几年某一份文件未归档受到领导批评, 便走向另一个极端:逢文必档, 文件价值鉴定只不过是走走过场。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直接导致大量不应归档文件混入案卷之中, 使得档案室藏迅速爆满, 加大了档案检索难度和管理费用。“文件鉴定四要素”由于明确了本单位制发文件属于归档重点, 便于合理控制文件归档范围, 杜绝了无价值文件混入档案之中, 成为精简档案藏室的得力举措。

该工作模式通过业务培训、网络发布文件、电话咨询等方式, 业已推广到许多单位, 充分证明了该工作模式是适合文件鉴定工作, 具有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特点, 是应当继续推广的文件鉴定工作模式。

参考文献

[1]松世勤.文书学基础[M].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4.

[2]国家档案局.文书学概要[M].档案出版社, 1987.

略谈高效课堂四要素 篇8

一、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是高效课堂的“根”

小学数学有着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课程改革使小学数学教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 解读教材成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解读教材即有效研读教材, 把握教材的内涵, 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开展。我个人认为, 教师了解教材应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 知道本学年要教给学生哪些知识, 并知道各个知识点与前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教师还要领会教材意图。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 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 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 使教材“新鲜出炉”。

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是高效课堂的“境”

新课程把“自主探究性学习”作为改革的突破口, 其目的是从根本上改变以学生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落后教学方式,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 学会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具有使学生学会思考合理性, 真正掌握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大有益处。在教学“圆的认识”时, 我让学生组成四人小组合作探究, 利用手中的工具,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圆, 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同学们情绪高涨, 思路各异, 有的小组竟然用了五六种画圆的方法, 如用圆规画圆, 把圆形物体放在本子上沿着它的边画圆, 用绳子和铅笔画圆, 用图钉、绳子和铅笔画圆等等。在用绳子和铅笔画圆时, 中间的学生按住绳子, 其余学生用接力的方法把圆画完整, 还有的转不动笔就干脆转本子。应该说:只有课堂教学在探究式学习情境中, 才算摆正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 高效课堂的构建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三、合理评价、适时点拨是高效课堂的“魂”

高效课堂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评价主体, 学生也成为了评价的主体, 学生在评价别人的成功和被别人评价为成功的过程中满足了好奇心, 获得了探求新知识的激励。教师应发挥表扬的激励功能, 使学生乐于创新。作为教师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的评价, 更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尤其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现的创造火花要及时鼓励, 对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学生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从而做到知、情、意、行综合评价。如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 学生在经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后, 能上台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 这样我不仅给他加分, 还以他的姓名“某某某科学家”命名推导出的公式。因此,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时, 应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一位成功者, 应采用激励的语言和动作, 让课堂充盈生命的活力。这样, 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进一步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得到的知识不一定全面, 有时也不能突破这堂课的难点, 这需要我们教师适时补充、点拨, 使知识完整、系统, 这是一堂数学课的灵魂所在, 也是教师引领作用的体现。

四、巧设练习、适当延伸是高效课堂的“园”

为创建高效课堂, 教师还应巧设练习, 检验学生达标情况, 弥补不足。练习要典型、适度、适量;要低起点, 多层次, 有必做题, 有选做题, 有时还有思考题。 (1) 实行弹性作业。让那些已经学好、学充分的学生免做作业, 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探究自己还不会的知识;而针对部分确实还没有消化新知的学困生, 教师可以给他们开小灶, 让他们少做一些作业, 或者适当降低作业的难度, 让他们也有机会体验成功。 (2) 灵活引进一些实践作业。例如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认识”之后, 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模型, 在实践中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一节课用15分钟左右练习, 将所学知识通过训练, 内化为解题能力, 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各尽所能。

英语探究学习的四要素 篇9

一、英语探究学习需要把握问题性要素

新课程理念认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出发点, 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 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说, 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 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从本质上讲, 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 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问题是探究学习的载体, 整个课程主要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进行, 因此学生学习必须重视问题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根据所学内容巧妙地设置问题, 以引导学生在学习时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学习“Is there a TV in the room?”句型时, 我结合教材内容, 设计了以下问题导入新课:我指着图片让学生回答:“Where is the boy?He is under the tree.Where is the rabbit?It is behind the tree.What do you see under the tree?There is a flower under the tree.”再从学生的回答中逐步引出问句:“Is there a flower under the tree?”并帮助学生回答:“Yes, there is.”接着, 我指着物体提问:“Is there a rubber behind the tree?”学生回答:“Yes, there is.”这些就为新授内容作了铺垫, 并由此很自然地导入到了学习情境之中。又如教“购物”这一话题时, 我一上来就出示了一张“shopping list (购物单) ”, 布置学生学会用英语“购物”, 促使学生主动获取语言知识, 发展学生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实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发学生求知欲, 感觉不到问题存在的学生, 就不会深入思考, 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流于表层、浮于肤浅, 所以, 探究性学习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 把问题看成是探究学习的动力、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强调通过探究学习来生成问题, 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要手段。

二、英语探究学习需要把握真实性要素

用来开展探究学习的问题必须能够反映学生的现实生活, 应该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 而不是脱离学生生活的“阳春白雪”。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结合学生熟悉的事例, 设计出学生关注的问题, 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去分析, 从而触发学生的灵感, 培养学生科学的、合乎逻辑的想象能力。调查结果显示, 不少学生掌握不好英语词汇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 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认识到词汇学习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的性格品质及学好词汇的毅力。在学生学习单词的初始阶段, 首先应上好导言课, 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的英语, 如CD, cool, hamburger, cartoon, TV, E-mail, T-shirt, chocolate, KFC等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形成的心理障碍, 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就在身边。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 使学生爱上英语, 喜欢记忆单词。这些手段包括做游戏、唱歌、读韵律诗等。如在教学食品类单词的时候, 就有单词pie, juice, cake, chocolate, tea等。我要求学生自己把现学的单词和已学的单词联系起来, 例如apple pie, an orange pie, watermelon juice, black tea, green tea, milk tea等。然后不经意间询问学生:“Would you like some pineap ple juice?”“Do you like milk tea?”学生一边绞尽脑汁组短语, 一边在此过程中获得乐趣, 学到知识。

近年的探究学习研究和实践表明, 脱离学生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探究学习, 是枯燥无味的“智力游戏”, 会使许多学生望而生畏, 丧失探究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根本谈不上科学精神的培养。探究学习要善于突出探究学习的真实性, 教师应把探究活动大部分集中在现实的一些现象上, 让学生去调查研究, 引导他们设计出那种有相对难度但又不超出其能力限度的探究方法, 因为脱离学生实际探究活动只会压抑学生的探索精神。

三、英语探究学习需要把握启发性要素

在探究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引导学生积极分析思考, 以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从探究的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求知的先导, 是会学的前提。只有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 才会产生巨大的内驱力, 激发起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探究学习的典型特征是不能直接告诉学生跟教学目标有关的知识与认知策略, 而是创造一个特定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经过探索后去亲自发现和领悟它们。它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把重点放在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发现上,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因此而有所降低, 甚至无足轻重, 以致完全任由学生独自探究。事实上, 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有一个过程, 是渐进式的而不是突发式的, 他们不可能从一开始就进行探究学习, 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因此, 在开展探究学习时, 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处理好由“扶”到“放”的关系, 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探究学习。如我在教授bus (巴士) , jacket (夹克) , T-shirt (T恤) 等时, 就从英汉词语的读音对照入手, 启发学生发现这些词语之间的近音特征。处理biscuit时, 不妨从形态入手, 用已学过的词bicycle中表示数量关系的前缀bi (s) - (即“twice”) 做启发刺激, 激活bi-的意思分析该词的词源:biscuit源于法语, bis- (是源于拉丁语的前缀) 和词根cuit (意为cook) 结合, 即twice cooked (烹调/烤两次) , 原义为“seamen’s bread” (海员的食物) 。海员的食物经过两次烤后水分更少, 不易变质, 现引申为“饼干”。一句话, 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 而在于指导学生“学”, 不在于满足“学会”, 而在于引导学生“会学”, 即如《学记》所倡导的“道而弗牵”, “开而弗达”。

四、英语探究学习需要把握开放性要素

所谓开放性, 就是师生要注重探究学习与其它学习方式的沟通。“探究式学习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 授受式学习也不是一无是处的学习方式。两者应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仅用某一种教学方法是不能取得理想效果的。只有艺术地采取多样性教学形式, 才能使其具有亲和力。探究学习实质上应是一个开放性的活动系统, 需要在同其它学习方式的相互作用中得到不断改进。探究学习的这种要求来源于探究的本质即反省思维, 他要求学生对探究学习本身不断反省, 以便使其更加符合目的性和规律性, 以建立跟学生不同能力水平、不同学习内容等相适应的探究学习变式, 而不至于把探究学习或其它某一模式教条化。传统教学中布置作业一向是教师特有的权力, 而新课程关注的是每个学生全面、和谐、自由而充分的发展。所以, 我有时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 让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需要, 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乐事。如在教学完“Family Members”这一单元后, 我便让学生自行设计作业, 学生兴致勃勃, 设计了各种各样的作业。有的是几个小伙伴表演“同学来访”;有的是把自己家庭成员的照片制成小小相册并标上grandfather, grandmother, father, mother, uncle等英语称呼;有的在相应的家庭成员照片旁边写上“This is my/She’s my/He’s my...”等介绍语;有的则画出自己的家人, 然后标上相应的英语称呼;还有的则根据自己熟悉的儿歌把家庭成员的英语称呼用自己最喜欢的儿歌唱出来。千姿百态的作业, 随着学生自主性的释放而尽情展现。

虽然诸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是在相对传统的学习方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但传统的学习方式实质上也含有“探究”的某些因素, 它们都有独特之处, 教师要善于从中汲取长处, 以促进探究学习自身的完善与发展。那种认为探究学习高于一切, 是一种完美的学习方式, 从而将其同别的学习方式对立起来的做法, 是片面的、极端的, 也有悖于探究学习的精神实质。另一方面, 在探究活动中, 教师也要保持开放的态度和精神, 不断汲取各方面的反馈信息, 及时对探究活动进行调整, 以便取得理想的效果。

总之, 只要教师牢牢把握住探究学习的问题性、真实性、启发性、开放性等特点, 我们就能掌握和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既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更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冯克诚, 于明.课堂教学组织调控技巧全书.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6.12.

[2]南雅莉.双管齐下, 培养学生英语创新思维能力.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2.2.

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的四要素 篇10

一、构建一个结构合理的合作群体

小学语文的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以4耀6人为宜, 如果人数太少了, 一般都不利于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率。其次, 为有利于优势互补, 相互促进, 组与组尽量保持相对平衡的水平, 我们可以让在学习上属于不同特质和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 这样便于学习过程的“公平竞争”和教师辅导。

二、营造一个良好的合作环境

营造一个良好的合作环境, 可以使合作学习流畅、和谐、默契, 更能让我们体验到合作带给我们的成果。

1援默契是合作的基础。教师在指导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有强烈的“以学生为主”的意识, 不要让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 扎扎实实地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句子, 这样才能体会其表达效果, 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2援帮助是合作的脊柱。阅读教学要达到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目的, 就要求教师要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要引导学生参与到阅读的实践中来, 尽力让他们自己去阅读、思考, 自行探索, 让合作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 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3援激励是合作的延续。教学中, 我努力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和激励者的角色:有效掌握时间, 适时将偏离的对话引入正题;积极调控进程, 适度放大疑惑;把准介入时机, 推动对话水到渠成。

三、建立一个合理的合作机制

1援解放自我, 给合作充足的氧气。作为长期从事教学一线工作的语文教师, 将语文教学中的自由表达由理念深化成合作的教学行为, 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而是长期耳濡目染的传统教学经验使然, 所以, 要真正做到自由表达, 教师首先要突破的、解放的恰恰是自己长期的习惯性合作理念。

2援面向生活, 给合作丰富的源泉。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 把新旧知识信息联系起来, 充分发挥想象力。使学生有所发现, 有所发展, 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语文知识。

3援巧设良机, 引发竞争。不管是小组合作, 还是集中汇报,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想说就说, 说错了允许改正, 有不同见解的允许保留看法。

四、构建一个有效的合作途径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 关注个体差异,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在合作学习中, 要求学生之间也要互相尊重, 彼此支持, 这样, 合作过程才能融洽, 讨论效果才能良好。

1援儿童急走追黄蝶———找合作点。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思维能力的差异等因素造成了合作障碍。因此, 小组学习成员之间要形成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欣赏的和谐氛围。讨论时, 如果有的同学出现差错, 同学之间不要相互取笑, 应相互理解和鼓励, 给对方以最信赖的心理支持, 才能促进彼此的思维活跃。

2援春色满园关不住———寻共鸣点。教师要以合作学习为契机, 让学生学会帮助, 共同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并从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和为他人服务的意识, 使学生在合作中取长补短, 促进知识、技能的迅速掌握。

上一篇: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型下一篇:负压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