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好人范文

2022-05-15

第一篇:选好人范文

加强对领导干部的考察,切实保证选好人、用好人

随着外资银行以及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的逐步深入,人才竞争成了银行同业间竞争的核心和焦点。竞争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国有银行人才的大量流失。人才流失,不仅意味着与这些人才密切相关的客户关系的转移,还意味着他们带走了管理能力、技术能力,使得中小银行有了与国有银行相同的起点和基础。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面对错综复杂的竞争形势,我们组织人事部门该如何去调整我们的思路,发挥能动性,切实把好选人用人关呢?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干部考察工作。这是选准用好干部的关键环节,考察准确,任用才能得当;考察失真,任用必然失误。那么该如何全面准确地识别干部,避免考察失真失实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要采用多渠道、多方位、立体式的方法考察了解干部。

首先是要拉大考察的时空跨度。人是社会的人,是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其思想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行为无不同社会相联系。因此,考察了解干部不仅要看一时一事,还要看干部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只有这样,才能透过现象真实地识别干部的本质。

其次是要多方位的去考察干部,要做到“上下左右”,做到“三个听取”:既听取上级的评价,又听取同级的看法和下级的意见;既听取本单位人员的反映,也听取客户单位、或者有相关性单位人员的意见;既听取在职干部的意见,也听取老干部的意见。实践证明,这样全方位、多侧面地考察了解干部,可以为准确识人用人提供重要保证。

第三是增大考察的透明程度,尽量保证公开。要建立健全民主测评、民主评议、民主推荐等制度,推行干部任前公示制、试用制、用人考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发挥群众意见在干部考察中的重要作用,拓宽考察干部的民主渠道,提高选人用人的准确度。

第四是加大八小时以外的考察力度。考察一个干部,光看八小时工作以内的情况是不够的,还要考察他在八小时以外的活动情况。对于这样的考察,可以通过询问亲属、邻居、司机等获得第一手的资料。

二、要辨证地分析、评价干部。

坚持用全面的观点评价干部,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党识别干部的一贯方法。在考察干部的实践中,应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虚与实的关系。坚持全面、辨证地分析干部的政绩,就要看清环境与条件的制约作用,注意区别必然政绩和偶然政绩,个体政绩和群体政绩,防止“贪众人之功,添一人之棘”。有些干部看起来政绩非常突出,但一经深入了解,就会发现许多问题:有的杀鸡取卵,以牺牲长远利益谋取眼前政绩;有的只顾图

名挂号,做表面文章。这些干部的政绩看似实实在在、轰轰烈烈,但是包含着许多“虚功”和“假绩”,很难说他在整个业绩中究竟发挥了多大的带头作用。如果不运用辨证分析的方法加以鉴别,就容易被假象所迷惑,看不清干部的本质。 二是处理好长与短的关系。我们在分析评价干部过程中,不但要认准优点,而且要看准缺点。要象胡锦涛同志指出的那样,看人要看大节、看主流、看发展,不能求全责备。比如,一个干部敢于改革,有创新精神,又有点自负固执,前者就是大节、是主流,后者就是小节、是支流。

我们在分析评价的的时候要点出来,以使我们在用人的时候用其所长,避其所短等等。

三是处理好量与质的关系。定量考核是定性考核的重要补充,但不能简单地把定量考核结果与定性考核结果画等号。一般来说,民主测评中多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但在有的单位的民主测评中,做事的往往不如那些不做事的选票多。这并不奇怪,办事就没有不得罪人的,就没有不犯错误的。只有那些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人,才什么人都不得罪。但这本身就是个大的错误。因此,考察干部时我们要目标定位在“干了多少事,做出了什么实绩”“在业绩中起了多大的作用,占的比例有多大等”上,而不能仅仅看他在选票中得到了多少票。

三、用发展的眼光,在循环往复的过程中跟踪识别干部。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的思想觉悟、学识水平、工作能力等,也是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变化的。

首先,考察干部不能一蹴而就。认识的渐进性要求必须通过经常的、不间断的考核了解,才能及时准确地获得反映干部能力素质的最新消息。比如我们采取考核与季度考核、随机考核相结合、任期考察和晋升前考核等相结合,深入到实践第一线,在重大活动和急难险重任务中跟踪了解考察干部等方法,都是力求时时处处发现、捕捉能够反映干部能力素质的最新消息,从而在动态中把握干部发展变化的情况。

其次,评价干部不能一锤定音。知人善任不仅要正确了解干部的历史和现状,还要分析他的潜能、预测他的发展趋势,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干部,搞一锤定音,把人看死。

再次,使用干部不能责一而终。一名干部被提拔到新的领导岗位,

只是对其过去工作成绩的肯定,至于他能否胜任新的岗位要求,还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对干部任职后加强跟踪考察,既能进一步加深对干部本质和主流的认识,又能够准确地界定和甑别干部。比如,我们现在实施的干部交叉培养、换岗锻炼,从某种意义上说,既是培养锻炼干部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在多种岗位上考察干部能力素质的一种途径。

四、努力创造有利于干部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人才是事业的核心,美好的战略远景只有靠员工的努力才能实现。因此,我们要为员工提供优越的环境和职业发展机会,吸引最优秀的人才,打造最出色的经营管理团队,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员工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创造环境。一些具有发展潜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业务骨干及管理骨干,往往他们的需求是“给自己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即使其他的福利待遇稍差一些,只要感觉工作环境宽松,有用武之地,能发挥自己的专长和能量,就会富有成效地为银行和客户服务,这些人也不会跳槽到其他银行去,而是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当然,也有的人不愿意走行政管理的道路,而是专心钻研业务知识、技能,这也是人才,我们把行政与技术系列相分离就为这部分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总之考察一个干部,一定要把着眼点放在现实上,放在实绩上,从动态中考察,从发展中去把握,只有这样去考察我们的干部,才能保证切实选好人,用好人。 省直属支行办公室 黄宝明

第二篇:选好人用好人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

文章作者:洪 毅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是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集体。这不仅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不断提高选人用人水平,真正把优秀人才选任到领导岗位上来,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首要的是选好人用好人

选好人用好人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体现。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施领导的政治领导能力、思想领导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的核心,是向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推荐选拔干部的能力,也就是选人用人的能力。因此,提高选人用人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选好人用好人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组织保证。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各级领导班子是党执政的主体,领导班子是由领导干部组成的,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如何,直接决定着领导班子执政能力的强弱,进而决定着党的执政能力的强弱。人选好用好了,党的执政能力就会加强;人选不好用不好,党的执政能力就会削弱。

选好人用好人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客观要求。从实际情况看,目前一些地方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不强、执政水平不高,严重影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选人用人上出了问题,一些素质低、能力差、作风浮的干部被选拔到领导岗位。提高这些地方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仅靠对现有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是不够的,要把重点放在组织调整上,放在选任优秀领导干部上。也就是说,要严把领导干部的入口关,不是把素质低的人选用上来再提高,而是选用上来的人一开始就要有高素质,这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治本之策。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在这一系统工程中,选人用人是关键,但这并不是说其他方面不重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不仅取决于干部的素质,而且取决于干部所处的制度环境。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应当看到,我们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一些方面还不完善,而且健全这些体制还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提高选人用人水平,切实选好人用好人,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按照德才兼备原则选人用人

执政能力是一个大概念,不仅包含决策能力、管理水平、办事效率,也包含理论水平、理想信念、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还包含作风方面的内容。因此,选拔任用德才兼备的人,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选人用人要始终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德才兼备是党的干部工作的根本原则。德、才是干部素质的两个方面,“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强调的是思想、品行,才强调的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才智和能力。德才兼备要求干部既要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又要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较高的业务水平。德才兼备是辩证的统一体,二者不可分割,不可偏废。在选人用人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德与才的关系,既要防止重德轻才的现象,也要防止重才轻德的倾向。

一是在才大体相同的情况下,要把德放在第一位。德决定才的使用方向。才是一把双刃剑,它的效用,完全取决于德的好坏优劣。德好,才就能为人民造福;德差,才就会危害党的事业,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不仅不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反而会严重削弱党的执政能力。在新世纪新阶段,看干部的德,最重要最根本的是看是否自觉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否能够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否干净做事、清白做人、廉洁从政。

二是在德大体相同的情况下,要把才放在第一位。作为领导干部,不仅要有高尚的德,还必须有才。才强,执政能力强;才弱,执政能力弱。看干部的才,主要是看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和总揽全局的能力怎么样。在这些总的要求下,对于不同层次的领导干部的才还应有具体的要求。

三是在德、才大体相同的情况下,要把优化结构放在第一位。实践证明,所有成员的素质、能力都很优秀的班子,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一定都强,而是结构合理的强,结构不合理的弱。因此,当德、才都很优秀的时候,选用谁不选用谁,主要应当看班子结构优化的需要,比如,看干部的年龄、专业、性格等。

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切实提高选人用人水平

首先,要牢固树立科学的选人用人理念。树立科学的选人用人理念,是选贤任能的前提和基础。科学的选人用人理念,就是适应当今时代要求,始终坚持和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用人观;就是适应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用人观;就是坚持党的干部路线,贯彻落实德才兼备原则的用人观。具体来说,一是树立围绕发展选人用人的理念。注重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实践中考察和评价干部,引导干部把心思用在科学发展上。二是树立凭实绩选人用人的理念。把经得起历史、实践和群众检验的工作实绩作为评价使用干部的重要标准,以实绩定上下、论奖惩,让能者有舞台、贤者有机会,使那些安于现状者思想“不安”、四平八稳者位子“不稳”。三是树立重公论选人用人的理念。把干部的评价考核权交给群众,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用群众的意愿抑制少数人的意志。四是树立“因位择人”的选人用人理念。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陈腐观念,根据事业需要选用干部,做到唯才是举,人岗相适。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干部,既要用好“望远镜”,深入考察了解干部的德才素质和发展潜力,又要用好“显微镜”,认真负责地考察分析和核实各种反映,实事求是地对待干部;同时,要注意不用“有色镜”,不先入为主考察评价干部;不用“老花镜”,破除陈旧的用人观念,不拘一格选人用人。

其次,要切实扩大选人用人工作中的民主。扩大选人用人工作中的民主,是提高选人用人水平,防止和消除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根本途径。一是要高度重视干部

的推荐提名。推荐提名是选人用人的“第一道关口”,是由少数人推荐提名,还是由多数人推荐提名,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选人用人的质量和水平。现在一些地方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仍然比较突出,问题主要出在由少数人垄断推荐提名权上。因此,扩大推荐提名中的民主,拓宽选人用人的视野,解决由少数人在少数人中推荐提名的问题,目前亟需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索。在这方面,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不仅要扩大推荐提名的范围,而且要强化推荐提名的责任。我省实行的干部署名推荐制度规定,无论是领导班子成员,还是其他人员,向组织推荐领导干部都必须填写干部推荐表,签署推荐人姓名。通过这种办法,增强了干部推荐的透明度,较好地实现了干部推荐的权责统一。二是要认真落实集体决定权。在讨论决定干部中,一把手的意见左右班子其他成员意愿的问题,在一些地方和单位不是减少了,而是更加突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是提高选人用人水平的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我省从2002年实行省委全委会无记名投票表决市州地党政正职制度后,今年又实行了省委常委会讨论决定干部无记名投票表决制度,从实施的情况看,这样既有利于扩大党内在干部选拔任用上的民主,又有利于对拟任干部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还有利于防止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三是要加大公开选拔工作力度。实践证明,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体现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拓宽了选人用人的视野,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扩大民主相结合的有效形式。四是要改革选举办法。我们针对基层选举中存在的走过场的问题,探索出了“党委推荐、差额提名、竞职演说、自主选举”的办法,由上级党委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差额提名,候选人在选举前作竞职演说,代表自主投票选举。这种做法既体现了党组织的意图,又充分尊重了代表的权利,同时也使选出的干部较好地解决了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不一致的问题。

第三,要以公道正派的作风选人用人。公道正派,是我们党的干部工作的优良传统,是选人用人者的政治责任和政治纪律,是提高选人用人水平的客观要求。公道是做事之标准,正派是做人之准则。公道是一种社会评价,正派是一种自身追求。公道来自公心,正派源于正气。对选人用人者来说,公道正派是选贤任能的必备素质,又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集中体现。以公道正派的作风选人用人,就是要以党的事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重,坚持选人为公、用权为民。要建立以公道正派为核心的选人用人者行为规范,使公道正派成为一种纪律约束,体现在选人用人的各个环节,落实到选人用人的各项制度中。做到公道正派,关键是要心底无私,廉洁从政。守住了这条线,做到公道正派就不难,选人用人也就出不了大问题。要强化对选人用人者的教育,加大监督惩处的力度,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工资待遇问题,为选人用人者廉洁从政、公道正派创造良好的环境。

(作者为中共甘肃省委常委、组织部长)

第三篇:如何选大学 如何选专业

都市快报中高考“助考大讲堂”精彩内容

(三)

如何选大学 如何选专业

记者 徐斌

都市快报与养生堂合作举办中高考“助考大讲堂”,昨天是大学专场——如何选大学、选专业,由全球职业规划师、浙江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求是学院党委书记、生涯规划与就业心理指导专业委员会主任金海燕主讲。昨天听讲座的大多数是家长,金老师的演讲也很针对家长,以下是演讲的部分精彩内容。想看全部内容可登录都市快报在线快豹宽频(http://dskb.hangzhou.com.cn/kbtv/)观看。

如何选大学

这几年来,我国的大学越来越多。2003年我国新增70多所,2004年增加90多所,2010年又增加41所。这对考生来说都是好消息,读书机会越来越多了。据统计,现在全国共有1900多所大学。

还有个好消息是,考生越来越少。

2008年考生最多,去年和今年,报考人数在逐渐减少。这个情况对考生和家长是好消息,对大学就不是个好消息了,因为再这样减少下去,有的大学将招不到人,要倒闭了。或者,提高质量,招外国留学生来读。

今年,又比去年减少20多万考生,而招生人数还在增加。所以,现在读大学越来越容易了。为什么考生少了?有几个原因:高中毕业生少了;复读生少了;一部分学生去国外留学;提早就业等。

全国高校的平均录取率去年是62%,浙江近几年录取率更高,2007年是72.5%;2008年是73.0%;2009年是82.5%。今年肯定超过82%。

所以,浙江的考生家长不用考虑孩子有没有大学读,更要关心的是读哪所大学。如何选大学?从几方面讲——

国内就读还是出国读?

一般来说,出国更好。未来的世界是多元化、国际化的,以后你到公司,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人都有,你要跟他们相处最好有国外的经历。

但对多数人来说,不现实。到国外读书还是很贵的,对一般的家庭来说,有困难。哪些人最适合出国?三类人。

第一类是家里很有钱,可以很早就送到国外读书,增加国外经历。

第二类,国外名校要读。你的孩子很优秀,联系到了国外名校,哈佛、麻省理工、剑桥、牛津等要录取你的孩子了,这个一定要去读,借贷也要读。这里我要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果国外不是名校,是个很差的学校,没名气的,等他毕业回国,很多人都不知道,公司里的人力资源经理、单位里的人事处都不知道,像这样从国外回来,找工作都找不到。这时,用人单位宁可选择国内一般的大学。“海龟”变“海带(待)”在家里待业。

第三类是不适应国内教育的学生。这些学生出国读,很好。我为什么要这么说?现在我们很多能考上好大学的,主要是听话的、懂事的,又比较聪明的孩子。听话、懂事,但不太聪明的,就考到一般的大学。但还有一批,人是很聪明,但不听话,考不上好的大学,像这类学生,在国内读大学太可惜。因为我们有的大学教育很死板,你要来听课,你要是不来听课,作业不做我就不给你及格,不管你多聪明。

出国学习也有些不利的方面。有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国外,说是先读预科,学习语言,但关键是预科结束,到大学后,班里全是中国人。在这种环境里学,语言也学不好,能力也学不到。我认为这种出国简直是被骗,还不如在国内读国际学校。

在国内读本科院校还是职业院校?

说到这个问题,大家可能会笑我,这个还用问吗?成绩好,读本科;成绩差,读高职咯。你说得也对,但本科分数线上下,读本科院校还是读职业院校,这个要跟孩子今后想干什么联系起来。比如,他今后想做学术、研发工作,做管理、设计师、工程师的,读本科院校,差点就差点;但今后要成为专家、技师的,还不如读高职院校。什么叫专家?主要靠自己的技能吃饭,真正能动手操作的。

如果孩子今后就想有个不错的职业,学一门技术,无论是学厨师啊、汽车维修啊都非常好。我专门考察过厨师学校,现在一个高端的厨师,搞粤菜的,50万一年;搞川菜的,20万一年,大厨师。一般的大学毕业生,现在2000元一个月不错了,而刚毕业的厨师专业,也能拿到两千,如果厨艺好点,小饭店里可能也有5万一年,稍好点的七八万一年也有。所以,以动手能力为劳动技能,这样的工种,学得越实在越好。现在不少高职院校就业率很高,工作很稳定。

选本地大学还是外地大学?

本地大学有其优势,孩子在身边,方便照顾,但我更支持把孩子送到外地读。从孩子个人发展看,到外地读好。我们现在有很多外省的好大学,因为地方偏远,被浙江的家长和孩子忽视了,这是损失啊,这些好大学学术地位都很高的。不要只盯牢身边的学校。

离得太近,对他不利,我们很多学生,家在比较近的地方,每星期都要回去,长不大、翅膀长不硬;半年都见不到,成长更快。

选名气还是选实力?

总体来说,学校名气更重要,它是跟随你一生的文凭。

有的情况下,不一定要选名气,如果你今后真正想搞学术研究的,选实力,某个大学这方面特强,但总体名气并不大,你可以去。我举个例子,兰州大学名气并没有北大、清华大,但是他有很强的学科,比如化工、材料。

一般,想朝企业界发展的,选名声、综合实力,有光环和人脉优势;学术、专门行业选实力。

如何选专业

现在大学招生倾向,按专业招生的学校已越来越少,更多的学校都开始按类招生,几个专业合在一起按系招生。

我认为专业既重要又不重要。

说它重要,我们都知道,让孩子做他不喜欢做的事情,他很快会厌烦,他学起来很痛苦。

前几年,我在接待学生心理辅导中,遇到一个电机系的男生,他成绩很好,跑过来诉苦,毕业后父母一定要让他读研究生。但读电机他没兴趣,他的兴趣是做营销、跟人打交道。并不是他书读不出来,学不喜欢的专业痛苦,不喜欢的专业读不好的。

但为什么又说不重要呢?

大学的专业不一定就是未来的职业。大学专业和你未来的职业不一定对应。

就以我本人为例,我大学读的是工科,4年工科毕业后,从来没有做工科方面的事,一直是教育。现在在座的,你们学的专业和职业一样吗?很少。大学刚毕业时,我们做过统计,第一份工作,看工作和专业,已经有80%跟专业没关系了,只有20%的学生跟专业相关。

在大学期间,专业并不重要。

我儿子现在读高二,他说他今后想做管理者,我建议他:最好考虑知识结构的培养。

大学本科读数学,硕士再根据自己兴趣选择其他专业方向。数学基础打好了,读很多工科类的专业就很简单,包括金融、计算机都需要学好数学。

选有兴趣的专业,但不盲目选热门的专业

今年你选的是热门专业,但读出来后就未必是热门了。我举自己的例子:我是1981年进浙大读书的,那时浙江大学最热门的专业是光学仪器,分数最高,多牛啊,拍个照片,现在觉得太简单了,都是数

字的,那个时候胶片都很奇特了,精密仪器嘛。那个时候大家比较瞧不起的是土木系,土木系又土又木。但是,这个不起眼的专业,等我毕业时,已经慢慢变热门了,国家要建设,土木系的学生,分配最容易,需求很大,并且土木系的学生收入都很高的。到了21世纪,大家都学生物,但是等到毕业后,生物系的学生工作很难找。

哪门课程学习轻松成绩又好,可以选相应的专业

给几个选专业的参考:文科同学要是数学好的,可以读社会科学,包括教育、法律要有数字观念;数字观念没有、厌恶数学的,可以读文史哲。

理科同学也以数学好坏来分,数学好的,读数学、物理学、力学等理科专业,包括航空航天;数学差的避开上述专业,再分物理好坏。物理好的,可以选机械、电类、通信信息类的;如果化学特别好,学化学、化工、材料、环境、生物(包括医学、农学)。

从学科角度选专业,我的观点:

我们的本科,这几个专业是很不合适的:工商管理、教育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

比如本科学工商管理,到单位谁要啊?你能做什么?让你去做管理?当然,管理专业有学财会、人力资源的,还过得去。学工商管理,人家不会把管理的位子让出来让你去坐的。就业很难。包括国际经济与贸易,听起来很吃香,当然高职高专,花一两年时间学学可以;本科去读,不值得。

国际经济与贸易,你学什么?实际就是外语学得好点,经济学、管理学都只学了皮毛。如果你到外贸公司去跟单学个一年,也可以做国际贸易。学英语,社会需要,但现在大学生,任何一个专业的学生都应该把英语学好。等大家英语都很好的时候,你学英语干啥?所以,本科要学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

专业选择的方法,有一种相对专业的“二维四象限法”

这个是台湾研究出的专门用来指导高中生选专业的。

怎样根据一个人的兴趣选适合自己的专业?

人与人的兴趣不一样,有的人喜欢跟人打交道,朋友很多,但也有人喜欢独处,不喜欢与他人在一起。横轴线上,就把喜欢创意和资料收集总结的两类区分开。

纵轴线上以事物和与人打交道方面区分。你可以看看自己的孩子在哪个点上。从这个点对上去,自己的孩子适合做这些工作。

简单介绍一下每个象限。

比如,你的孩子很喜欢创造,又很喜欢在人家面前表现自己,跟人打交道,属于第四象限的跳舞。学跳舞的人很喜欢在人家面前表现自己,看的人越多他越兴奋,跳舞跳得越好,学舞蹈的人又要有创新,他不可能跳来跳去就一个动作。

比如说,生命热线,做心理服务,他喜欢跟人打交道,也要有创造,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话跟他讲、用不同的方法去处理,就往人群方向靠。

再比如,第三象限,2+2=4,这是一个小学教师的职业,小学教师首先是跟孩子打交道的,小学老师不需要创造发明,只要把知识传授给小孩就行了。

而第三象限,靠近资料整理方向的是法官。法官的特点,一定要了解所有的法律条文,他不能创造,他要是创造法律出来那是犯错误的。他必须一板一眼,哪个对哪个合适,他对人,又不能太跟人打交道。他既要跟人在一起,又不能太与人打交道,吃了被告吃原告。

第一象限,花草相关的职业,又喜欢摆弄,又不大愿意跟人打交道。做医生也是这样。

每个家长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孩子的兴趣点,根据自己特点选择专业,有一定指导意义。

第四篇:选 课 漏 选 检 讨 书

尊敬的老师: 您好!

我在此处诚恳地承认错误,希望得到老师的谅解。

由于我的疏忽,我没有按照学校提出的选科要求完成选课。本至少应选足7学分的课程,我只选了2学分。之前班级QQ群里发布了选课通知,但由于我的大意,没有及时了解详细信息,导致我错误的认为只需要选一门选修课就够了,后来的补选通知我也没有认真了解。我深刻的认识到了我的行为将给我自己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以及,将给学校工作带来多么严重的影响。作为一名学员我深感惭愧。

错误的性质是严重的。我这次犯的错误导致现在要改动课表,给教务科老师、年级主任、任课老师以及自己都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不仅耽误了老师的工作,还耽误了自己的学习。老师每天要忙许多事务,然而我却为老师们增添更多的麻烦。我知道教务科要安排各个学院课程,协调各个教师课程时间,管理分配各类教学用房,管理各类考试的各项事宜,统计管理更重文件的归档等等。在如此繁忙的工作中还要抽出宝贵的时间为我修改课程,为我当初犯下的错误承担后果。所以,写这份检讨我觉得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这份检讨表达我对这件事的万分抱歉。这次的事件我真的感到抱歉,希望老师可以原谅我,可以认可我认错的态度,我真的已经深刻的反省到我的错误了,希望老师再给我知错就改的机会。

对此,我决定有以下个人的纠正措施:

1,要求按照老师要求写一篇检讨书,以表示我对此错误的认识和绝不再犯的决心。

2,深刻检讨,记住此次教训,不仅每次选课后要仔细检查,其他事情上也要遵从老师的指令,不在给老师带来麻烦。

检讨人:XXX 检讨时间:2016年8月22日

第五篇: 走好人生路,唱好人生这首歌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也是稍纵即逝的。一个人看上去从生到死几十年不算短,但却用尽一生精力也难写好一个“人”字。人们常说,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我觉得,这句颇具哲理的警语,其重要意义在于给人以自信,鼓舞我们去奋斗、去争取、去拼搏,写下人生最壮丽的诗篇。其实,你若仔细想一想,认真观察一下现实,仔细推敲推敲,就会发现,这句话本来就是错的,正确的答案是命运掌握在他人手中。

你本来就是偶然地稀里糊涂来到这个世界上,你不能事先拟定诞生计划,你小时候树立理想,想当科学家、画家、作家、诗人,那是你“想”,最后为你安排工作的是别人,不是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并不是说人生一点主动权也没有,我是说,人生的主动权是十分有限的,我们常常体味到的是身不由己,想干的事不能干,不想干的事干不完,人的一生,总是处于被动之中。要说主动,只是相对而言。

弄清人生的被动状况并非自我放弃,听天由命,而是树立一种人生的达观态度,不应由于自己命运不济而怨天尤人,也不可自渐形秽,妄自菲薄。积极做好自己的事情。当你一个人,没有别人干扰的时候,你可以静静地想:自己到底干了些什么?能否做到问心无愧。

人生是不断的自我否定的过程。当我们漫忆往事的时候,往往感到过去的自己是那样的愚蠢,那样的傻、那么无聊,似乎觉得现在的自己和原来的自己截然不同。但事实上,你在别人眼中,过去和现在没有什么两样,你还是你。这就出现一个问题,我们到底信别人还是信自己?窃以为,别人看自己和自己看自己往往走两个极端,别人总是用不变的眼光看你,你的印象在别人的大脑中形成后,往往不易改变,即使你真的判若两人了,由于思维惯性的作用,别人也很难接受。而自己往往也走极端,往往夸张地肯定现在的自己,而否定原来的自己。比如,作家写东西,往往是这样,认为过去写的东西都不满意,满意的是手中正在写的东西,实事上,手中写的东西未必比过去写得好,但自己总是固执地相信现在。其实,很多人即使不写稿也有这种心态,过于喜欢现在的自己,而鄙视过去的自己,从而走入形而上学的怪圈。因此,哲人说:认识自己是一件最难的事情。

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如果把这句话中的人解释为自己的努力,把天解释为机遇、形势、巧合等客观存在,那么这句话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唯物论,在现实生活中,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事司空见惯。我们常常拥有许多美好的理想和愿望,但费尽千辛万苦,也未必能实现,这导致了很多人陷于失落和忧心忡忡的境地。

当你认真地读《老子》时,你就会弄明白,人本来是一种自然的东西,我们的所有的烦恼都是自己找的。我们拥有过多的欲望,而迷失了自己,使我们离真正意义上的人生越来越远。当我们蓦然回首,重新审视品味人生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人没有满足,就没有欢乐,记住“知足常乐”这句古语是多么的重要。人往往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不知道珍惜,而对自己设计的所谓宏伟蓝图心驰神往,这本来就是本末倒置。当你换一种目光,看到自己的富有,那么你就会找到真正的幸福。当然,知足的实质是乐观态度,而不是小富即安,满足现状,不求进取的消极人生态度。

“人”这个字,它的第一笔用“生”写成,第二笔用“死”写成。人生是一部壮丽的史诗,生是它的第一乐章,死是它的第二乐章。人,生要为社会献出光热,死要为存者留下思念。只有死得无憾,才可以说生得有幸。只有懂得了为什么而生,死时才不贪生。贪生者,求生;厌生者,轻生。既不贪生,又不厌生,死有何惧!生而不死是不可能的,但应该不畏死;死想再生是不可能的,但可以不悔生。人一出世,死就与生相伴了。故此,死是不足为惧的,可虑的倒是活得昏昏庸庸,死得糊糊涂涂。

“生死有命”,是唯心的;而命有生死,却是每个人都要严肃思考和认真对待的。只有生命之炬的热情燃烧,才能绘出生的彩卷,才会谱下死的壮歌。生前无私奉献并不断创造财富的人,死后他的精神就会成为更可贵的财富。生是漫漫人生的开始;死,是短暂人生的终点,但作为生命的价值,却不该有也永远不会有句号。

人生,就意义而言,一般生更重要,就价值而言,死更关键。一个有价值的生命,死后比生前更悠远。人类的历史,不仅是生与死的相衔,而且是死与生的接力。因此,生与死都是人生的里程碑。生是乐章,但人生仅只一次;死是憾事,但这是大自然的法规。而真正可悲的,是不死的苟活和厌世的浮生。惟有珍惜生命,生命才有价值;惟有奉献生命,生命才会永生!

生是播种,死是储藏,人生就是耕耘与收藏。不管谁的生,总会有种种莫测的变幻;有的人的死,却在一瞬间铸就了一生。患者只知道死的可怕,却把生看得特别轻松;智者把死看得十分严肃,因此更懂得妄生的可悲。死是教会人类认识生之宝贵的最好教师。对生而言,死并非结束,而是一种改变;死亦非死,而是一次新生。这样,人类才可以洞穿死亡的阴影,从而更加强烈地感受生的光亮。生,总有一死;死,有时却意味着永生。正像诗人臧克家曾经概括的那样:“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就是生与死的辩证法。

生是一支歌,死是一把火。英雄用生命的第一声礼赞和死的最后一团烈火来谱写人生。从死的角度思索生,才可能把生说透;从死的视角审视生,才可能把生悟彻;就生论生,往往流于肤浅,正像柏拉图所说:“求知是学生和学死。”死,于不同的人,其内涵往往也是不同的。有的人,死即意味着肉体与灵魂的一并消逝;有的人,死只是肉体的消亡,而灵魂却可能成倍地延长甚至不朽。生与死,人们津津乐道的常常是生,但真正震撼灵魂、牵动人心和耐人寻味的却是死。

生原本是死的畅想,死要成为生的绝唱。有的死,是生命不朽由有限通向无限的驿站。死,有时是生的诠释,有时是生的飞腾,有时是生的升华,甚至有时是生的转折。生,展现着比出生更丰富的内涵;死,包容了比死亡更深刻的内涵。人,只有把信念作为人生的支点,把精神作为生命的支柱,才可能战胜甚至超越死亡。

英雄,视死如归。因而,诗人赞美英雄气贯长虹,哲学家却赋予死美学价值。珍惜生命所得到的,忽略生命该得到的,忘记生命没得到的,人才会活得无愧、无怨和无悔。丰子恺先生曾经将人生比作“三层楼”。认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衣食无忧,这样的就满足了。这也是一种人生观。抱这样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其次,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久居在里头,这就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这样的人,在世界上也很多,即所谓的“知识分子”、“艺术家”。还有一种人对二层楼还不满足,就再走楼梯,爬上三层楼去,这就是宗教徒了,他们做人很认真,满足了“物质欲”、“精神欲”还不够,必须探求人生的究竟。而在他看来,弘一法师的人生就很好地贯彻了这个理论,他做人,一定要做得彻底。他早年安住在第一层楼中;中年专心研究艺术,便是迁居在二楼,强大的“人生欲”不能使他满足于二层楼,于是,爬上三层楼去,出家、修净土、持戒律这是当然的事,毫不足怪……

想想自己苦打苦拼走过的这大半生,现在也只不过是住在第一层楼里,虽然有时会登上楼梯到二楼看看,转转,但终归因为惰性或不专心,不能久居其中,顶多是去“玩玩”,而至于更深奥的“探求人生的究竟”之类的东西则不曾想过。但正如丰先生所说,住在一楼和二楼的人占了绝大部分,所以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能将“一楼”经营好,闲暇时登上“二楼”陶冶一番,也算不虚度年华,如果人们都能做到这点,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也会更多一些温馨和可爱。由此可见,只有饱蘸心灵之墨能写好人生,走好人生路,唱好人生这首歌。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选好人范文】相关文章:

切实选好人用好人07-12

不知好人范文05-15

广州好人范文05-16

好人大街范文05-16

好人歌词范文05-16

环保好人范文05-16

身边好人范文05-17

好人与坏人范文05-19

坏人和好人范文05-19

坏人变成好人范文05-27

上一篇:学而信范文下一篇:逐梦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