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控制

2024-05-15

微博控制(精选七篇)

微博控制 篇1

网络舆情危机产生的背景: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 信息传播的媒体越来越多, 传播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很多社会热点问题也凭借诸多传播平台, 在人群中广为传播, 网民们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度很高, 以腾讯微博为例, “小悦悦事件”中以“请停止冷漠”为关键词的微博内容共100万条, 事件总评论900多万条;“校车撞车事件”相关微博600多万条;“遇见有人摔倒该不该扶”话题评论100万条。这些大量的评论其中不乏带有一些倾向性的言论, 如“小悦悦事件”后感叹世风日下人心冷漠, “7.23温州动车”事故后纷纷质疑我国高铁的安全机制……这些都是一些负面的消极舆情信息, 在这些热点事件中, 负面信息占据主导地位, 严重危害了社会的稳定。

总体来说, 舆情危机能够迅速产生并传播是在一定的科技背景条件之下的, 一是微博的大行其道:用户只需要几分钟时间就可以建立属于自己的微博客, 抒发自己的看法并与别人交流;二是即时通讯的广泛应用:通过即时通讯软件, 可以发表自己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三是微信的兴起:只要找出要与之联系的联系人, 对着手机说出自己要说的话, 一键发送, 十分方便迅捷。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所以, 我们要掌握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的特点, 对其升级放大的过程加以约束控制, 使网络舆情更好地为社会舆论的传播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服务。

2 舆情危机的产生与发展

2.1 舆情危机的产生原因

(1) 公众对国家大事的关心。

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 热点事件尤其是突发事件, 因其一般涉及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而备受公众的关注, 公众的“知情”愿望也表现得更加强烈。微博的出现更是为民众打开了一条通往事实的窗口, 使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便捷的方式了解到事情的信息。

(2) 社会突发事件的频繁报道。

近年来社会突发事件不断增加, 突发事件的报道更是呈上升趋势, 并且报道的能力不断上升, 在突发事件面前, 社会群体能够通过微博将现场的情况进行快速的传播, 使事件传播范围迅速扩大, 民众会越来越多地得到来自于微博的最新信息, 通过这种渠道获得的信息因为贴近民众而更有说服力与感染力。

(3) 微博舆情信息传播固有的特点。

由于微博固有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等特点, 也因为微博的高使用率, 使社会舆情传播呈现出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相结合的特点, 因而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 影响整体社会的安定和谐。

(4) 社会相关部门对舆情信息处理不及时。

因为舆情信息的迅速传播, 导致社会相关部门对舆情信息不能及时掌控, 及时处理, 当其舆情信息发展到高潮, 甚至于形成网络舆情危机时, 相关部门再出来进行解释时, 社会大众不会再轻易相信其他的观点意见, 危机会变得更加严重。

2.2 舆情危机的发展过程

一般而言, 社会网络舆情危机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

(1) 危机形成阶段。该阶段会产生网络热议话题, 家便会不断在网络平台上进行转发, 此时该话题就成为了网络舆情, 如果该热点问题中的评论中存在消极的信息, 便会经过不断的传播逐渐形成网络舆情危机的雏形。

(2) 危机放大阶段。网络舆情危机形成雏形后, 在舆论不断的传播过程中, 会有一批热衷于传播消息和表达意见的领头人即“舆论领袖”, 会引领网民在某个热点话题上迅速聚合, 并按照一定的舆情倾向进行后续的评论, 继而引起更广泛的社会关注, 从而进行不断的放大。

(3) 危机爆发阶段。随着舆情危机的放大继续发展, 舆情热点事态不仅在网络上传播同时还在社会现实中进行传播, 从而对社会的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由此可见, 事件的网络舆情危机一旦形成, 如果不能及时的得到处理, 将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

3 网络舆情危机控制对策

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但也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建立从战略认识到制度规范和应急机制的系统应对体系, 便可以更好地对其进行控制管理。

3.1 认识并尊重网络舆情的作用

对于社会各个部门来说, 首先必须转变观念, 充分认识互联网平台的地位和作用, 尤其是最近几年流行的微博, 对其传播机制进行深度探讨, 了解并掌握其传播特点, 做到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兼并照顾, 认识并尊重网络舆情的作用们才能对以后的具体实施管理起到辅助作用。

3.2 对网络舆情危机作出灵敏反应

有关部门必须提升对网络舆情危机应对的快速反应与应对机制, 着力把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应对网络舆情群体性事件, 地方政府应建构起一个快速反应的速度、能力与机制多位一体的系统应对体系。第一时间对可能发展为舆情危机的事件做出反应, 并关注其发展变化。其次立即对其进行调查处理, 对突发性事件迅速展开调查、取证, 控制局面, 稳定公众情绪。再次是第一时间发布正确的权威消息。权威消息发布迅速及时。

3.3 建立网络舆情引导机制

网络舆情存在着意见领袖的引导作用, 当某一社会热点问题产生时, 意见领袖们在这些突发热点事件的潜伏、产生、发展、演化、消解的一系列过程中产生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研究突发热点事件在网络舆情演变中意见领袖的构成特点, 能够对事件的变化进行更多、更准确的预测, 所以有关部门需建立其正确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

3.4 建立政府网络舆情危机处理机制

根据社会燃烧理论, 针对网络舆情问题, 可以建立专门的舆情监管机构, 在平时负责网络舆情的监测工作, 遇上突发事件时, 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 从而减少有关部门的响应时间, 沉稳地面对突发事件, 这样, 可以将舆情突发危机事件的影响降到最低, 最大效度的消除负面的影响, 减轻网络舆情负面信息的危害, 从而保障网络舆情体系的安全运行和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

致谢:东北林业大学创新项目。

摘要:便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 尤其近几年微博的迅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通过微博来表达自己的意见与想法, 这其中既包含一些正面积极的信息, 也包含一些负面消极的信息, 一些消极的舆情信息如果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发现与控制, 将会对社会的稳定造成危机影响, 本文就网络舆情危机的产生与发展进行了研究, 并针对此提出网络舆情危机的控制对策。

关键词:微博,网络舆情,网络舆情危机

参考文献

[1]张国良.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1]张国良.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2]王立国, 马莹.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时代经贸, 2007 (10) .[2]王立国, 马莹.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时代经贸, 2007 (10) .

[3]董旖旎, 陈毅然, 陈越.“微博”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管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3]董旖旎, 陈毅然, 陈越.“微博”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管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

[4]何欣峰.微博时代突发事件升级放大的过程分析[D].郑州:郑州大学, 2012.[4]何欣峰.微博时代突发事件升级放大的过程分析[D].郑州:郑州大学, 2012.

微博控制 篇2

1 对微博群体性事件的界定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与普及, 由于我国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化,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数量逐年上升, 其影响力已远远超过传统的群体性事件。近年来, 学术界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研究呈多学科化趋势。已有文献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界定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将“网络群体性事件”纳入“群体性事件”的范畴, 认为“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事件在网络中的“映照”或延续, 多强调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负面影响;二是从“集体行动”的概念出发, 认为网络群体性事件只是“集体行动”的一种, 是经过网络进行动员或聚集的集体行动, 不能一概而论地将其纳入治安范畴或视为负面事件;第三种界定认为网络群体性事件从本质上是一种舆论现象, 是公众舆论在网络上的聚集或形成, 是网民就某一议题在网上进行群体性讨论, 是一种“制造舆论、发泄不满的行为”。随着研究的深入与推进, 研究者们多倾向于第二、三类观点, 认为网络群体性事件并非只有负面效应。根据以上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界定, 现将“微博群体性事件”定义为发生在微博平台或主要通过微博进行传播从而引发的网络群体性事件, 即在微博上有较多网民参与讨论并产生一定正面或负面社会影响的网民聚集事件。

2 微博群体性事件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从2010年以来发生的微博群体性事件所涉及的群体来看, 以需要社会关注及救助的弱势群体居多, 以名人、名企或组织机构作为话题中心的事件以及涉及政府官员的事件也较多。从微博群体性事件关注的焦点来看, 灾难与事故往往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关注与声援, 就算无法直接赶到现场, 透过微博直播, 人们不再以旁观者的姿态而是以参与者的身份融入事件之中。无论是温州动车事故、舟曲泥石流还是刚刚发生的四川雅安地震, 微博围观的力量都不可小觑。此外, 涉及社会公平正义的话题通常也能以燎原之势在微博上广泛传播。

2.1 微博群体性事件的特征

微博群体性事件既有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共性, 又由于微博这一全新的传播平台而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

2.1.1 参与者身份的真实性与虚拟性并存

在微博上, 不同身份的参与者得以并存。名人、名企及组织机构的公开加入, 打破了网络上惯常的匿名色彩, 为网络这一虚拟社区注入更高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实名身份及名人效应能引发更大范围的影响与轰动, 他们要么成为意见领袖, 要么成为被议论的焦点。匿名的草根人物在微博上同样有自己的话语权, 对微博群体性事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们不但可以作为事件的发布者, 而且以传播者的身份参与到事件中来, 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利益诉求。

2.1.2 信息发布的即时性与现场性强

微博让所有网民都有机会成为信息发布者, 而不仅仅是作为被动的信息接收者, 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力。手机与微博的完美结合, 使“微博直播”成为可能。微博虽然有字数限制, 但可以通过图片、音频、视频和超链接等方式进行丰富, 信息承载量极大, 这些都有助于真实再现事件现场, 从而提升了信息的可信度与可靠性。与贴吧、论坛等相比, 信息的即时性与现场性, 使微博成为更易暴发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新场所。

2.1.3 传播过程的整合性强

从微博群体性事件的传播过程来看, 微博对信息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整合性, 信息的发布者同时也是反馈信息的接受者, 信息的受众者同时又是新一级传播的传播者。微博群体性事件不是单一的、线性的传播过程, 而是多级的、几何式传递, 因而, 它的影响力往往无法估量。微博的转发功能使网民实现了从信息接受者向信息发布者身份的瞬间转化, 在此过程中, 网民通常又会加入自己的观点与评价, 从而可能形成更大的影响力。

2.2 微博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分析

2.2.1 微博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社会原因

(1) 社会转型期的矛盾聚积

我国的现实社会环境是导致微博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当前,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关系重新调整、分配格局急剧变化, 隐藏在传统体制背后的深层次矛盾日益暴露。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 经济领域的利益分化, 政治领域的干群矛盾, 文化领域的价值冲突等各方面矛盾的长期聚积, 为微博群体性事件乃至所有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2) 利益诉求渠道不畅通

传统的利益诉求渠道既少又单一。社会转型而带来的收入分配不均、拆迁征地、环境污染、官员腐败等诸多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日益凸显。利益上的失衡加剧了心理上的不公平感, 当通过传统的上访、集会、游行、示威等途径无法加以解决时, 人们选择在网络上发布信息、宣泄情感, 以博得支持与认同。微博恰好为草根基层提供了一个表达利益诉求的新渠道。

2.2.2 微博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网络原因

(1) 网络舆论平台的开放性

飞速发展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为网络群体性事件提供技术支持。网络的开放性使人人都有机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而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微博为个人的情绪宣泄开辟了新渠道, 从技术上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更加便捷、透明的信息发布与信息传播平台, 对个人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与其他传统媒体的互动, 令微博群体性事件更容易产生网上网下的连锁反应, 将网络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2) 网络监督与管理的缺乏

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相比, 网络监督与管理却大为滞后。长期以来, 我国的互联网产业一直存在着重发展而轻管理的倾向, 不仅没有专门的网络立法, 而且在网络监督、教育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严重不足。随着微博的用户群日益庞大, 传统的删帖与屏蔽措施已难以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信息的迅速汇集, 社会各界的积极声援, 都促使了微博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2.2.3 微博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个体原因

(1) 网民民主参与意识增强

随着我国网民数量持续增长, 高素质、高学历的网民所占比例日益提升。网民积极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话题的讨论, 是民主参与意识增强的现实表现, 他们渴望在公共事务中拥有话语权。由于长期以来的言论钳制, 民意无处抒发, 而具有技术革命意义的微博的出现, 对民间话语体系的崛起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平等的话语空间。然而, 民意表达的热切当中也夹杂着情绪化和非理性的因素, 这些都使微博群体性事件不可避免。

(2) 名人效应的扩大影响

为数众多的名人用户, 使微博成为一个真实性与虚拟性并存的网络平台。在认证用户中, 他们有的是娱乐、商业、科技等各行各业的知名人士, 有的是媒体、企业等组织机构。名人身份使他们拥有大量的支持者和追随者, 在网络上掷地有声。当他们参与到某一事件的发布或讨论中来, 名人效应就在此时被无限放大, 产生极大的影响力, 推动事件的发展。

3 对微博群体性事件的控制策略思考

对微博群体性事件进行积极地的社会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 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的积极干预和疏导网络民意, 能有效预防事件的极端化走向, 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另一方面, 合理、适度的社会控制有利于维护公民的正当权益, 为社会成员的个人发展保驾护航。本研究从政府政务公开、网络秩序监管、利益表达机制、网络宣传教育四个方面来探讨微博群体性事件社会控制的具体策略。

3.1 倡导政府政务公开, 构筑电子政务平台

长期以来, 我国的信息发布是单向的。信息不对称、发布不及时, 往往是引发微博围观的主要原因。微博引发了人们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转变, 当面对重大新闻事件特别是突发事件之时, 微博能够提供多样化的声音, 降低大众对主流媒体的依赖。微博直播、微博围观而导致的民意聚集, 不应成为质疑政府公信力的舆论压力, 而应转化为推进政府政务公开的积极动力。网络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辐射最大的范围, 传统的信息发布模式很难适应当前民众的信息获取需求。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快构筑电子政务平台的步伐, 这与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是相辅相成的。加强政务网站及官方微博的建设, 及时发布政务信息、捕捉现实及网络民情, 在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传递准确的信息, 将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由于信息不确定性而产生的误传和谣传, 提升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3.2 完善利益表达机制, 拓宽民意沟通渠道

转型期内各种问题和矛盾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的客观事实, 合理的利益诉求机制是官民沟通的重要桥梁。只有当正当的诉求渠道不畅通之时, 网络才成为公众发泄不满情绪的“最佳选择”。 “安全阀制度”对于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十分必要, 它可以使公众的不满情绪得到合理的宣泄, 从而有效避免激烈冲突的发生。“微博围观”所聚集的网络民意并非洪水猛兽, 只要有效疏导, 它将成为有关部门征集民意、科学决策的前沿阵地。利益表达机制的完善, 将大大促进官民之间的信息沟通, 保证各利益主体都能通过合法有效的渠道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除了现有的信访制度, 在政府网站、重点新闻网站开通民意收集频道, 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 开展在线访谈等, 都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积极尝试。

3.3 加强网络秩序监管, 推动网络立法进程

有关部门应加强网络秩序的监管工作, 对微博等社会舆情反映活跃、用户量大、信息集中的网站进行重点监控。特别是在敏感话题、社会热点等问题上, 要严密监控舆论及事态的最新进展, 争取做到早发现、早化解、早控制, 尤其是对产生不良社会影响的问题要进行积极疏导, 防止势态的持续恶化。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网络预警机制建设, 密切关注微博群体性事件所反映的社情民意, 及时、正面地回应公众质疑, 切实解决民生问题。要加快我国滞后的网络法制建设, 对于发布谣言和不良信息、煽动对社会不满情绪、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行为, 要加强打击力度;对于公民的正当话语权, 要予以充分保障, 调动其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民主参与意识。适时逐步推进网络实名制进程, 以制度的形式规范、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

3.4 全面提高网民素质, 加强网络宣传教育

加强网络宣传教育, 提高网民素质, 是预防与减少微博群体性事件的基础工作。对于网民自身来说, 应加强自我约束, 树立社会公德心和责任心, 为维护健康有序的网络秩序贡献自己的力量;对政府部门来说, 要深入开展网络宣传教育, 结合当前我国网络发展的实际展开, 探索多渠道、全方位的宣传方式。

网络宣传教育由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两部分组成。提升网民的法制观念, 将切实加强其正当维权、表达利益诉求的能力;网民道德水平的提高, 将从源头上预防群体性事件的暴发。

参考文献

[1] (美) 曼纽尔.卡斯特, 网络社会的崛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2]彭博.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规律分析和防范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2008.

[3]王建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及治理机制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 2010.

[4]谢建芬.论网络集群事件中的社会控制机制构建[J].前沿, 2010 (22) .

[5]左小娜.微博的传播机制及影响力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2011.

[6]董天策, 王君玲.网络群体性事件研究的进路、议题与视角[J].现代传播, 2011 (08) .

微博控制 篇3

本文利用社会网络整体网分析思想, 借助社会网络分析工具UCINET, 对新浪微博《ELLE》官方微博现有用户粉丝进行中心性、派系以及核心—边缘等相关分析, 并结合分析数据探析《ELLE》官方微博现有用户粉丝的群体结构特征。

1. 样本选择

本文选取2012年7月19日8:00——2012年7月20日18:00所有《ELLE》官方微博现有用户粉丝为总体样本, 采取随机抽样抽取其中200名活跃用户粉丝。活跃用户粉丝在本文当中界定为:关注数大于等于100、微博数量大于等于100, 且最近发布的微博在一个星期之内 (以2012年7月20日为基准) 。

2. 构建矩阵数据和社群图

社会网络一般用矩阵法和社群图来进行描述。本文研究的是好友“关注”关系所形成的网络, 因此形成的邻接矩阵是方向矩阵, 同时其社群图是一个有向图。在矩阵中, 如果博主ni关注了博主nj, 则邻接矩阵中的关系数据aij=1, 如果博主ni没有关注nj, 则aij=0。在邻接矩阵中, 1表示有关注好友, 0表示没有关注好友。而在社群图中, 用箭头表示好友的关注关系, 箭头指向博主关注的好友nj, 箭尾指向博主ni。同样, 如果博主nj关注了博主ni, 则邻接矩阵中的关系数据aji=1, 如果博主ni没有关注ni, 则aji=0。如果博主ni关注了nj, 同时博主nj也关注了ni, 那么在社群图中, ni和nj之间是双箭头指向。

二、微博用户粉丝群体结构分析

本文在2012年7月19日8:00——2012年7月20日18:00期间, 随机选取新浪微博《ELLE》官方微博现有用户粉丝200名活跃粉丝, 收集粉丝关注其他粉丝、粉丝与粉丝互相关注的信息数据, 做以下分析:

1. 中心性分析

(一) 点的度数中心度

点的度数中心度是指与该点直接相连的点的度数。如果一个点与之相连的点越多, 那么该点在网络当中居于中心地位, 具有较高的权力。图2-1是以点度中心度为标准的社群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 蓝色正方形代表的《ELLE》官方微博居于网络的中心地位, 其他所有点都与之相连, 箭头都单向指向《ELLE》官方微博, 而《ELLE》官方微博没有指向任何其他微博, 说明网络中其他所有点代表的微博都关注了《ELLE》官方微博, 而《ELLE》官方微博没有关注网络中任何其他微博。同时, 也能清晰地看出, 该网络中只有一对相互关注的点, 其他所有点都没有相互关注。

(二) 点的中间中心度和图的中间中心势

点的中间中心度描述的是一个行动者在多大程度上居于其他两个行动者之间, 是一种“控制能力”指数。本文当中, 如果某个粉丝更多地居于其他粉丝之间, 说明该粉丝拥有较大的权力, 对其他粉丝之间的交往有较强的控制能力。

分析得出, 该网络中所有点的中间中心度都为0。也就是说, 没有任何一个点对其他点与点之间的交往能力有控制力。该网络不属于网状结构的网络, 各点之间互不相连, 即便都与《ELLE》官方微博相连, 但各点之间都不发生关系。整个网络的图的中间中心势的指数也为0, 表明该网络是以《ELLE》官方微博为核心的环形网络, 它没有明确的中心趋势。

2. 派系分析

在社会网络研究理论当中, 我们可以假设在相互频繁交往的人群当中, 具有较高的同质性;在那些相互交往比较少的人之间, 异质性较强。一定的群体凝聚力, 体现在成员有一定的认同感、归属感等, 高度的凝聚力可以促成群体对目标的达成、提升对群体的认同感知, 子群体内部成员关系交往紧密。

(一) C层派系分析

通常来说, 在规模较小的网络比较能够容易找到派系, 而在规模较大的网络一般难以分析其中存在的派系, 在这样的情况下, 可以利用ucinet软件间接的计算出不同临界值的各层派系。C表示派系的不同临界值, 根据C值的不同我们可以考察到不同层次的派系。需要的注意的是, 假设存在两个临界值分别为C1和C2的派系, 且设定C1>C2, 那么C1层次的派系将包含在C2层次的派系当中。

数据表明, 只有当C=3时网络中只有规模为3的一个派系。而当C=4和C=5时, 网络中没有派系存在。因此可以判断, 该网络中只有一个临界值为3的派系, 成员为《ELLE》官方微博、日子很无聊小姐和天天天晴小姐。网络中的其他成员, 都没有处于任何派系当中。这一点也能从图2-1可以得出, 该网络是一个以《ELLE》官方微博为唯一核心的、197位成员都只与《ELLE》官方微博单向链接而互不相连的环形图。派系体现了网络中一定程度的凝聚力, 直接影响成员对该网络的归属感。该网络中只有规模为3的一个派系, 我们可以推断成员对该网络的归属感较低, 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力较弱, 网络的凝聚力不高。

(2) K-核分析

K-核是指这样一个子群, 在子群当中, 每个点都至少与K个点相连, 它表现出于派系类似的性质。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 该网络当中只有一对粉丝是互相链接、并都与《ELLE》官方微博连接, 因此可以推断, 该网络中只有一个K值为2的子群。

从K-核的分析结果来看, 该网络中《ELLE》官方微博、天天天晴小姐和日子很无聊小姐三个微博的核值为2, 其他成员的核值都为1.也就是说, 《ELLE》官方微博、天天天晴小姐和日子很无聊小姐三个微博与2个点连续相连。其他成员均只与《ELLE》官方微博相连, 而不与除《ELLE》官方微博外其他任何成员相连。

3. 核心-边缘分析

核心-边缘分析是揭示网络中, 哪些成员处于核心, 哪些成员处于边缘位置。

在核心-边缘分析结果中, 在该网络里, ELLE官方微博、mua喔小霞、日子很无聊小姐、天天天晴小姐处于核心位置, 其余成员都处于边缘位置。

三、微博用户粉丝群体结构特征

根据以上分析, 得出《ELLE》官方微博用户粉丝群体结构特征如下:

1. 以《ELLE》官方微博为单一核心, 其余成员单向指向《ELLE》官方微博, 都处于边缘位置。2.其他成员互不相连。3.该网络成员相互间没有影响力, 网络整体紧密度较弱。

语音微博难以续写微博神话 篇4

与微博相比,有声的语音微博表现形式更加生动,借助明星效应和节假日的带动,语音微博实现了小小的爆发。不过,语音微博一炮走红后能否长期续写神话,目前看来仍充满了不确定性。

语音微博采用语音的形式,这种表现形式利弊兼具。优势方面,语音微博声情并茂,可以表达文字之外的更多信息,尤其适合歌曲、口技等表演类内容的传播。不过语音形式也存在很多劣势,汉语言虽然博大丰富, 但是大多数存在于书面形式, 能通过口头表达的非常有限, 并且大多数中国人还是喜欢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互动交流, 面对机器说话一般会感到别扭, 对于这一点, 语音信箱在国外风行而在国内遇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语音微博在传播上也存在某些障碍,例如浏览文字微博我们可以做到一目十行地抓取关键词,再就感兴趣的内容仔细阅读,并且可以同时开几个窗口,做到工作、聊天天、看微博三不误;不过对于语音微博,收听一条至少要花十多秒的时间,并且要付出相应的流量资费,而得到的很可能是毫无价值的信息。正因为收听语音微博比较浪费时间,所以很多网民表示不会关注普通博主的语音微博,为此出现了一个现象,文字微博一般都会引来回复和转发,而普通的语音微博却鲜有人响应,从而失去了微博特有的互动性和易于快速传播的特征。虽然博主可以用文字说明语音微博的内容来吸引粉丝,但是说得明白了人们就不会去收听,除非文字写得夸张或者留有悬念。

此外,语音微博目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其产品本身和业务运营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例如,目前的语音微博技术仍待完善,用户需要拨打运营商的特殊号码才能录制,操作起来比较费事,语音质量也较差,由于过滤掉了部分频带,语音微博存在比较严重的失真现象,以至于人们在耐着性子听完之后仍可能不知所云。而且,语音微博如果通过手机上传或转发,可能会使用户花掉过多的流量费,从而导致用户在转发时存在顾虑。

因此,正如彩信未能续写短信当年的辉煌神话一样,语音微博与文字微博的境遇也有可能大不相同,对此我们需要冷静看待。

从“微博打拐”事件看微博的特性 篇5

一、打拐事件的微博传播解析

(一) 传播内容来源于社会事件

2008年, 湖北人彭高峰3岁半的儿子被一男子拐走, 历经3年多寻子无果。他抱了试试的心态在微博上发了寻子消息。一位大学生看到了微博, 发现村里一个小男孩像极了那张在微博上被疯传两年多的寻人照片, 他迅速在微博给这位父亲发了男孩的照片。寻子父亲看到照片后确认是自己的孩子。最后, 在警方的陪同下, 彭高峰终于找到了儿子。

(二) 传播者广泛

打拐事件最初由于建嵘教授在微博上发起“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活动, 到广大网友积极响应, 最后公安局也加入, 形成了全社会“打拐”的局面。

1. 教授———积极倡导微博打拐活动

社科院教授于建嵘由家长来信收到启发, 开通了“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他呼吁博友见到街头乞讨的儿童时拍照或录像, 连同时间、详细地点等发布到这个微博上。

2. 民众———热情响应微博打拐活动

民众积极参与“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活动。除了广泛的普通民众参与, 还有大量社会名人参与街拍。多个慈善基金也参与进来, 建立数据库和培训志愿者, 在社会上产生巨大的影响。

3. 公安———迅速执行微博打拐活动

各地公安部门也对网民们的打拐热情予以积极回应。此次微博打拐事件, 与司法机构, 特别是警方正在推动的针对拐卖犯罪实施综合治理的努力不谋而合。

二、打拐事件体现的微博特性

(一) 互动性

互动性是微博最显着的特性, 其它媒体在互动性方面是无法超越微博的。

微博打拐是公民与公安部门、政府互动的体现。公民发现可疑的孩子拍照片传到网上、打电话给公安局, 公安局接到信息排查后进行打拐行动。在打拐上, 公民行动借助政府部门的专业, 政府部门借助公民行动的热情, 相互借力, 从而在解救、保护被拐儿童上互动, 达到善治和共治的目的。

微博打拐也是公民与寻子父母互动的体现。寻子父母在微博上张贴被拐孩子照片, 热心网友提供各种线索, 微博打拐的热潮使寻子行动成功的可能性增多。

(二) 便捷性

微博的使用没有时空、形式的限制, 可以随时随地地及时发布消息。

“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本身便是基于微博载体便捷迅速这一特性。上班途中, 下课路上, 地铁上, 街角处, 只要手中有手机, 就可以随手拍下乞讨儿童上传到网上, 没有繁复的审查监督机制, 不需要复杂的传播流程, 信息发布基本不存在障碍, 轻装上阵, 便轻松地提供了一条宝贵的新闻线索。

(三) 原创性

原创微博即作者首创并以简短的文字, 或图片, 或音频, 或视频实现即时分享的一种方式。微博打拐中网友将自己看到的疑似被拐儿童拍成照片, 上传到网上, 这种原创性使事件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网友看到照片后提供各种线索或发表各种观点, 促使事件继续发展。每一个参与微博的民众都可能成为某一新闻主题的来源。

(四) 微博的自媒体性

微博是目前最好的自媒体。微博不同于传统媒体信息的发布, 它以其独特的传播模式使每一个观众都能上场, 成为见证甚至创造新闻的草根记者。微博用户既可以关注别人亦可被关注, 在这样一个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可能被关注的传播模式中, 无论是博主还是粉丝, 既是传者也是受者, 传受之间没有明确不变的界限, 地位平等。这一传播模式让网络上沉默的大多数感到了空前的平等与民主, 观众有了上场的积极性。

1. 自发传播

于建嵘教授“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微博之所以一时间应者云集, 既有其个人的影响力因素, 公众的爱心和正义心, 也因为解救乞讨儿童这一话题本身的张力。这些因素使得网友大量自发传播, 最终成为公众事件。

2. 平民化

微博打拐事件中公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中有几万网友参与, 而且参与人群不断扩大。从微博打拐可以看到, 微博不仅仅带来了传播革命, 更重要的是推动了公民力量的成长、公民意识的觉醒。微博打拐成功的背后, 是千千万万的网友, 是公民行动起来的微力量。

3. 圈群化

新浪微博专门开设了“儿童救助寻子平台”, 解救乞讨儿童, 传递寻子信息。微博打拐主要参与方有全国各地公安局、社会名人、公益社团、微博打拐志愿团微群等。这些圈群进行信息传播, 共同合作进行微博打拐。

4. 个性化

网友在微博上提供微博打拐的最新信息, 发表对微博打拐的看法, 与他人共同讨论微博打拐的话题, 体现出微博的个性化特性。

结论

微博打拐是2011年间一起非常值得关注的公共事件。在微博传播的历史上, 这是一起值得被铭记的事件。

从微博打拐事件可以看到微博的特性———互动性、便捷性、原创性和自媒体性。微博打拐的成功是广大民众对于微博的特性的成功运用。

但微博打拐过程中也存在值得争议的方面, 如微博打拐中误抓了孩子的真父母, 网友未经得同意对乞儿拍照触怒了孩子的父母, 网友对孩子的拍照可能会危及孩子的处境等, 这些是微博特性的欠缺方面, 所以微博舆论需要正确的引导, 需要理性, 更深度的去探讨问题。■

参考文献

[1]刘丽清《微博虽“微”, 足值道尔——微博特性之浅析》, 东南传播, 2009年第11期

[2]殷俊、孟育耀《微博的传播特性与发展趋势》, 今传媒, 20l0.04

微博控制 篇6

一、微博对图书馆的影响

微博是微型博客的简称,是目前互联网内最受欢迎的一个用户信息分享和传播平台。微博是基于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即时分享为特征,能够实现时间、地点、人物、无限制地上传与发送,因涉及众多流行元素,且极富话题性和实效性,因而在高校学生中间极为受欢迎,可以说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与图书馆之间的受众群体出现了范围极大的交叉,如果能够很好地把握二者之间的联系与互动,对于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和各项工作来说,无疑是一大助力。

微博的出现,让不同群体的信息交换变得更加便捷。高校师生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发布者,信息的影响力被扩展到最大,话题性也变得更强,微博所具有的快捷性、实效性和便捷性让传统的信息交流更为简洁,手机等多种移动终端都成为了发布源,短小精悍的信息发布并不需要深入思考和过于规范的组织,能够很轻易地将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传播到平台之上,对于加强学生与社会潮流之间的联系很有益处。有了微博之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性变得更强,人际交往的力度也比以往更上了一个台阶。图书馆作为高校师生学习和研究活动聚集的一大重点区域,更是集中了众多与师生和教研相关的有效信息,微博这个平台的出现,能够一改从前过于死板、僵硬的信息发布模式,在信息传递上拥有更好的效果,信息的影响力被发挥到最大,依托于这个优质的平台,图书馆在与用户群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得更加人性化、实际化,能够在第一时间接收到各种反馈信息,便于工作的调整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无疑,相较于从前硬性的管理和运行,这种与用户高效沟通下的新运行模式拥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高校图书馆的核心功能是为师生教学与研究服用。新信息环境下,资源信息都被重新高效整合,原本的纸质和电子资源更好地融入新的管理系统中,与用户原创的资源和众多互联网资源一起纳入系统结构,这将会极大地提升资源应用方面的广泛性和实时性,对于用户享受图书馆服务来说,无疑是很有益处的。微博平台的加入, 能够将这种好处加倍放大,用户在与用户和系统的纵向、横向交流中都不再孤单,沟通关系变得多元化,信息被接受的速度和质量都变得理想。在交互性与动态性较强的信息组织系统中,这些服务形式的存在能够对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出现改观,在质量上更进一步, 为未来图书馆真正实现个性化服务的定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种真实平台上的有效实践将会是未来发展中宝贵的经验。

微博平台的应用,可帮助系统根据用户标签和对相同信息的关注度将关注同一个话题和事件的人群联系起来,聚集效应下能够提升不同人之间的互动和交际频率,进而实现对某个话题的高度关注,引发更多的社会讨论,促使大范围内引发社会效应解决事件或者引发广泛思考,这种媒体力量的社会效应同样也可以应用到图书馆的管理中。在微博平台上,学生能够更加自主和毫不掩饰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言论自由度有所升级,不同观点碰撞所引发的讨论既能够形成观点统一的合作团体,也能够促使主流观点的诞生,在校园网内引发广泛热议,形成示范性效应或者达到训诫性结果,从而形成更好的校园风气。尤其是和微博平台共同应用的多种新信息技术诸如RSS、API、Ajax等不仅能够更好的有针对性的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建立个性化界面,同时还能鼓励师生积极参与信息组织,形成良性的沟通循环环境,不仅能够为用户更好的解决个人问题提供新的途径和思路,同时还能够在系统与用户之间搭建优质桥梁,实现线上信息的优质共享、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微博的即时性能够随时随地快速完成信息互动与传播,这种微型化的信息交流方式能够将广大高校师生用户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无疑会拉近图书馆和用户之间的距离,大家在学习和娱乐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完成高效信息的沟通。图书馆官方微博的出现,如同现在许多政府机构、名人开通微博一样,迅速受到关注,作为学校图书馆的忠实用户,广大师生会关注本校图书管的官方微博。微博这个平台的运行能够为图书馆良好形象的建立贡献力量,同时也可以将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举办的一些活动信息和一些与师生息息相关的内容进行转帖,在这个平台上,学校图书馆不再只是一个空洞的冰冷的名词,而是能够真正与学生亲切交流互相促进的好“朋友”,微博平台的宣传作用也便于高校进行形象公关,更好地处理一些影响较大的事件,促进高校行政工作上的变化与转型。

二、微博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探究

微博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有多种方式,比如新闻广播、资讯平台、宣传交流平台、服务平台等,都能够促进图书馆定位的转型和服务上的变化,更好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下面,我们对微博在图书馆中的具体应用略作探究。

1.微博为图书馆提供良好新闻平台。微博是一个很好的资讯平台,能够作为官方的口舌来实现各种信息的宣传、发布与共享,能够针对校内出现的许多不良事件在舆论上进行引导,避免大学生们出现过激行为或者出现错误的价值观。这种资讯上的传播和引导对于大学生自身的价值观建设和人生引导式非常有帮助的。基于网络技术优势下的微博平台能够在与视频网站、博客等链接的过程中传播更多有价值的详细信息,这种单向的宣传和广播方式对于关注图书馆微博的师生而言能够获得非常多的高校信息,在信息推送的过程中还能够对广大用户关注的话题形成排名,在调整信息发布方式和内容方面进行调整,实现一种比较有效的单向互动。同时,在互动的过程中,能够将图书馆各项工作的情况进行推送和宣传,比如最新数目信息、数据库建设情况、推荐资源、图书推广、课题研究、讲座培训、资源导航等,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以一种更好更有效的方式传递给师生,完成图书馆动态信息的更新和推广。

2.微博为图书馆提供组建兴趣圈的载体。传统的图书馆在活动方面受到多重条件的限制,在交流平台的建设上一直是制约发展的短板,微博的出现,共同兴趣圈这个特殊服务的出现,能够在读者之间建立众多好的交流群体。在兴趣圈内,工作人员不仅能够与读者一对一相互交流,同时也能第一手搜集到更多需要的信息,而且将相同兴趣、爱好的读者组织成为一个群体,在校际内开展许多活动就会显得更加方面,这些交流小组可以从虚拟空间逐渐延伸到现实,在众多应用虚拟空间传播信息、互相交流的基础上,形成更广范围更具影响力和优势的独特团体,为高校师生的业余生活增添乐趣,同时在利用图书馆微博的优势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较好的学风。

3.微博为图书馆客户提供学习与交流的渠道。微博热潮的兴起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微博信息分享的原创新和创新性,微博因即时、短小、精悍等特点,在挖掘广大用户的灵感、创造力和创新性等方面拥有显著优势,这种优势延伸到图书馆微博平台服务中,能够更好地贯彻图书馆的发展服务方针,更好地实现其服务的公益性质。微博平台自身巨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能够有效强化宣传方面的攻势,与国内外业界专业的优秀人士互相学习与交流,更好的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增长技术经验,同时,在用户之间,也会培养出好的互动学习氛围。

4.微博为提升学生素质提供良好条件。微博的多重应用优势为图书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也要分清利弊, 尽量避免目前微博使用中的一些舆论弊端,以帮助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核心,在引导他们高效使用图书馆资源的同时,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的团委、学生部和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相互合作,展开大范围调研,根据学生们的反馈信息在官方微博上定期举办一些大家关注的话题性活动,运用微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提升学生们的认识, 帮助他们更好的使用馆内丰富的资源,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接受到良性文化的影响和熏陶,对他们的人生发展和进步产生好的影响。虽然这个过程有时可能耗时较长,涉及众多环节,也会遇到一些想象不到的问题,但是对于高校图书馆工作来说却是长期可行的。

通过图书馆微博的运行和操作,将微博的优势融入到图书馆管理工作中,不仅可以促进图书馆工作的顺利进行,还可以将这种运行模式迅速转化为提升图书馆建设和创新的重要原动力,可以为将来图书馆的发展以及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师生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华.微博客:图书馆的下一个网络新贵工具[J].图书与情报,2009(4).

[2]袁纳宇.图书馆应用微博客的价值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0(3).

[3]王妙娅.国内图书馆微博应用现状及建议[J].图书馆学研究,2010(24).

微博控制 篇7

1 新浪微博的现状

1.1 发展状况

新浪微博于2009年8月14日开始内测, 截至2010年10月底, 微博用户数已达5 000万, 平均每天发布超过2 500万条微博。目前是中国用户数最多的微博, 公众名人用户众多是新浪微博的一大特色, 目前基本已经覆盖大部分知名文体明星、企业高管、媒体人士 (1) 。

1.2 优势

1.2.1 140个字符的内容比英文所能传达更多的内容

新浪微博和Twitter虽然都是140个字符, 但是140个中文字符要比140个英文字符能够传递更多的信息, 所以Twitter更倾向于传递简短的信息, 而新浪微博用户则可以发布更有深度的内容, 比如评论、新闻、, 从而囊括了更多的信息量。

1.2.2 现有微民以及庞大的潜在微民

仅仅1年, 新浪微博的用户就达到了5 000万, 随着微博温持续上升, 这个数据也会不断更新。在12月30日国新办发布会上, 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发布了“截至2010年11月底, 中国网民总数达到4.5亿人, 互联网普及率达33.9%, 超过30%的世界平均普及率”的消息。

1.3 问题

1) 微博娱乐化

新浪微博把自己定位在一款为大众提供休闲娱乐生活服务的信息交流平台, 通过名人明星微博提供大量娱乐资讯, 吸引大量草根微民, 从而壮大新浪微博的队伍。这种现象使得微博被大量的娱乐信息淹没, 社会事物和公共事件却无法在微博上得到表达和关注。

2) 企业官方微博的零散化

目前, 新浪微博没有整合注册新浪微博的企业和品牌, 大量的品牌官方微博散落于浩瀚的用户中而难以发挥作用, 有些品牌的子品牌官方微博因为不能被整合更难以被微民发现, 这也有碍于树立企业统一的品牌形象。

由此可以见得, 新浪微博需要明确的盈利模式来支撑其未来的发展, 企业也需要有一个更为整合的微博平台进行微营销。

2 企业微营销的形式

2.1 互联网上的微营销

2.1.1 微博广告

尽管微博迅速成为热点媒体, 新浪微博在仅1年多一点的时间迅速积攒了大量的忠实微民, 但是新的广告形式仍然没有在新浪微博页面上出现, 产品信息得到广泛传播更多是得益于微民的积极互动以及意见领袖的舆论引导。新浪微博要获得发展就必须打破现状, 给企业提供平台, 从而也能够从中获得利益。

1) 名人微博植入广告

新浪微博的娱乐定位以及庞大的名人微博为企业提供了广告发布平台。走名人路线虽然缺乏创意但却稳妥。这些名人本身拥有大量粉丝, 热衷于在微博上即时更新自己的状态, 并且已经积攒了大量的人气, 他们比普通微民具有更大的商业价值。

名人微博广告的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首先, 个人页面主题广告

篇幅较大, 更能引人注目, 更加正式是这种广告形式的优点。这种广告即在名人微博页面加载主题模板, 目前新浪博客的页面主题广告的发展就已经趋于成熟。因为很多名人和微民在微博上互动积极, 这其中以微博女王姚晨为代表, 不仅获得了名气排行以及大量的关注量, 还因为积极地互动拉近了名人与普通微民的距离。在这种积极的形势下, 名人加载产品模板不仅不会使微民反感, 反而因为互动获得了大量的关注, 实现明星效应。

(2) 其次, 明星可以作为意见领袖引导舆论导向

名人可以经常曝光自己参加代言品牌活动的照片或者使用产品的心得, 并且与粉丝们进行积极的互动。这种软广告能够轻而易举的吸引微民的注意并且没有做广告的嫌疑, 明星的光环效应同时能够吸引微民广泛的购买和模仿, 使微民成为实际购买者, 从而推动了产品的销售。

2) 草根微民页面广告

在中国, 任何SNS的个人主页上都没有出现过广告, 而twitter早已涉足该领域。Twitter允许用户在个人页面中插入广告从而获利。个人用户自己寻找广告主并与之协商, 确定投放时间和所花费用, 而Twitter只是作为中间人从中获取5%的服务费, 这对于中国的微博市场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草根微民的社会影响力虽然没有明星的社会影响力大, 但却具有广泛的传播力。需要注意的是, 微民的选择并不是随意的, 而是要根据个人的微博影响力以及其兴趣、消费能力等基本信息来确定, 从而确保其传播效力的最大化。

2.1.2 开通品牌社区 (借鉴twitter)

有鉴于Twitter最开发的“品牌频道”, 新浪微博可以在广场上开辟“品牌社区”, 并对其进行分类, 有偿邀请各类品牌进驻社区, 进行人气排名;提供微博加载板块, 品牌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加载。活动区发布活动相关信息, 跟进活动进程;讨论区由管理人员发起讨论话题, 积极互动;产品信息发布区及时发布产品相关信息;产品网购区和淘宝网品牌旗舰店合作, 在官方微博网购区购买的产品都将由淘宝网旗舰店发货;建立 (子) 品牌专区, 并链接子品牌官方微博;雇佣专业的网络管理员, 加强微营销的专业性, 并根据品牌不同时期的市场战略调整微博板块和内容。

此外, 还可以建立微群, 由草根微民做群主, 注意设置议题, 引发讨论, 引爆话题, 引导舆论朝着有利于树立品牌形象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舒咏平, 陈少华, 鲍立泉著.新媒体广告与广告互动传播[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郭庆光, 著.传播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马歇尔.麦克卢汉著.理解媒介:人的延伸[M].商务印书馆.

[1]引自http://baike.baidu.com/view/2762127.htm百度百科。

上一篇:泉州市水资源风险评价下一篇:临空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