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成长

2024-05-16

关爱成长(精选十篇)

关爱成长 篇1

案例:

李××, 男, 15岁, 八年级学生, 单亲家庭, 情感消极, 性格抑郁, 行为自闭, 不愿意上学, 完全沉溺在自己的个人世界, 很少与外界交流。

原因分析:

经了解, 该同学在不同的阶段分别和母亲、父亲、继母、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在一个地方住不下去就换个地方住。这使他经常处于无教育和无监管家庭之下, 做事我行我素, 自控能力差, 学习成绩差, 形成了散漫的性格。因为逃学被父亲痛打一顿之后, 坚决不上学, 休学一年之后, 无奈又被送到了学校。他痛恨父亲, 嫌父亲抛弃母亲另有新家;他同情母亲, 却又受不了母亲的唠叨。在与父亲生活期间, 他与重组家庭成员无法沟通, 自卑无助, 继而逃避, 形成抑郁的性格。爷爷奶奶溺爱, 母亲管不了, 父亲担心他的性格不敢管。

教育过程:

第一步:从家庭入手帮助孩子摆脱心理困境。

造成孩子心里不堪重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 因此我多次找其父亲谈话希望承担起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他讲了很多曾经的怨恨和现在的无奈, 还说他亲手破灭了这个曾经要用音乐成就梦想的孩子的梦, 因为他觉得他的儿子应该像他一样从政才是正事。直到孩子逆反了, 性格变了, 他们的关系僵了, 他才觉得自己做得有些过了。为了补偿自己的过失, 他每个月按时给孩子生活费。其实, 强制不是教育, 不管更不是教育, 给钱也不能代替教育。教育的成功在于引导和更大程度地挖掘孩子的潜力。我给孩子的父亲送了两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 同时希望他能改变对孩子“职业生涯的规划”。对于孩子的母亲, 我多次和她交流, 希望她承认现实、面对现实, 自立自强, 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哭诉, 把孩子当成一个发泄和倾诉的对象, 这样不仅会无济于事, 反而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我把他们约到学校, 对他们说:“虽然家庭破裂了, 但孩子的教育却是共同的。你们一定要增加和孩子在一起的机会……”经过多次沟通, 其父母越来越配合孩子, 孩子的心理也起了微妙的变化。

第二步:从孩子自身出发, 寻找心理生长点。

他头发遮着脸, 连抬头看你一眼都很拒绝。虽然跟他谈话很困难, 我还是寻找一切可以跟他谈话的机会, 主动接近他, 缩短心理的距离。他的心理防卫渐渐变弱, 从拒绝到接纳到主动说话, 在谈亲家庭的现状。

(2) 要坚强, 不脆弱。人生不会一帆风顺, 父母离异只是一个考验, 要勇敢面对现实。

(3) 要自立, 不依赖。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本来就是分离之爱, 经历分离则有助于孩子的独立自主, 对于独立人格的培养是大有益处的。

(4) 要平和, 不埋怨。以平常心看待父母的离异和随之而产生的各种麻烦与问题, 抱着“面对一切荒诞, 付之一笑”的豁达态度, 则有利于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5) 要乐观, 不忧郁。要相信即使是家庭健全的孩子也同样面临各种复杂问题, 所以, 要学会将生活的阴影留在“背后”, 永远面对灿烂的阳光, 设法通过正常渠道排除挫折和困难。

(6) 要开阔, 不自闭。应主动关注他人, 善于人际交往, 关注世界。

逐渐地, 他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 明白了老师是坐在自己的旁边而不是站在自己的对面, 他不仅会对我说出自己的一些想法, 而且还会把心里话告诉我。

第三步:让他在班级中得到温暖。

我在平时努力用集体的温暖来消除他内心的焦虑和冷漠。渐渐地, 学习委员主动和他坐同桌, 同学们热情地和他说话。一次辩论会上, 他独特的观点得到了全体同学的掌声, 他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此后, 我还多次为他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 让他体验成功, 增加良性刺激, 使他摆脱自闭心理, 重新回到了班集体中。

第四步:让他在社会活动的参与过程中逐渐恢复心理平衡

单亲家庭子女往往害怕受到来自社会的歧视。因此, 我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尽可能地参与社会活动, 不要逃避社会, 要主动与人交往, 培养健康、开朗乐观的性格。

两年来, 他随班级同学一起学习、生活, 得到了老师、同学的关爱。渐渐地, 他变得主动了、热情了、宽容了。

从教育过程引发的思考:

关爱成长 篇2

妈妈(大喊):“孩子他爸,出大事啦!”

爸爸(笑着):“是天塌了,还是地裂了?这么迫切。”

妈妈(把信递给爸爸):“看,这比天塌了还严重吧?”

爸爸(诧异):“这什么事啊?写情诗也得留个名字作文吧?”

妈妈(半嘲半讽):“傻了吧你,这是你女儿的信。”

(吱――家门开了,小红回到家)

爸爸(欲言又止):“……”

小红(感到不自然):“妈,怎么了?”

妈妈(把信放在桌上):“怎么回事!”

(一会儿,小星回到家)

小星(看着信,大笑):“哇,哪个帅哥的信?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嘲讽)

小红(大叫):“别傻了,小星!妈,你怎么能怎么做呢?这是我的隐私!”

妈妈:“我这不是关心的你嘛,现在主要是学习,不能谈情说爱。再说了,这妈妈看女儿的东西怎么啦?”

小红(不耐烦):“的好朋友,郑重声明,她是女的,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我跟她很“铁”,所以不用写署名。还有,像这种情况,下不为例!”

(小红拿着信,走进了房间……)

(“铃铃铃”电话响了)

(妈妈听见,在小红房门口偷听)

小红:“哦,今晚去开Party呀?好,好,好,我今晚准时到,挂了啊,拜。

妈妈(偷偷地找小星):“给你个任务,今晚小红要去开Party,我怕她出什么事,你跟踪她,有情况回来汇报!”

小星(偷笑,做了个敬礼的姿势):“Yes,Sir!”

(小雨听见,告诉了小红……)

小红(气愤):“妈,你怎么能让小星跟踪我呢?这样我没有自由!”

妈妈:“我这不是为你好嘛?这大晚上的,一个女孩子出去不方便,所以才让他跟着你的。再说了,我不这样做,我能安心嘛?”

小红(气愤):“你简直不可理喻!”

小红走进房间,关上房门……)

(爸爸得知此事)

爸爸:“孩子他妈,这就是你的不对了。这家长对孩子的关爱出于沟通。你这样做既侵犯了隐私,又限制了自由,还跟她闹起了矛盾。有时候,家长对孩子的过分关爱,会很容易激发矛盾的。你应该主动向她道歉,让她原谅你。唉,现在的孩子,“伤不起”呀……”

(妈妈觉得理屈,到房门口道歉)

小红:“妈,我知道您什么都是为我好,您的出发点是好的。您都道歉了,我还能怎么样呢?我接受您的道歉。”

妈妈(笑了):“那你是原谅妈妈了?”

小红(笑容满面):“‘神马都是浮云’啦!”

旁白:在孩子的成长中,家长的过分关爱,会导致引发“爱的冲突”;在生活中,应该多与孩子沟通,培养和睦的家庭氛围。最后,祝天下的百姓都有个和睦幸福的家庭!

在关爱中成长 篇3

父母本希望小佳璇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以便将来可以照顾患有严重失聪症的姐姐。然而,命运的磨难,却再一次降临到这个家庭。这双重致命的打击,如同雪上加霜,无疑给小佳璇全家带来了沉重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

为了照看两个病残儿,小佳璇的爸爸过早地失去了工作,全身心地陪伴着孩子们进行各种艰难的语言康复训练。在助听器的帮助下,姊妹二人很幸运地从无声世界走向了有声世界。

通过生活中的细心观察,父母发现小佳璇很喜欢跳舞,每次看到姐姐练舞时,她总是很认真地跟在后面学,而且学的还满像样儿。出于同样的初衷,也是为了更好地锻炼两个聋女儿的听力,小佳璇也被送到了姐姐所在的舞蹈班。也许是由于天赋的缘故,没过多久,小佳璇就学会了绷脚,下腰等基本舞蹈动作,而且,通过以视觉代听觉,学会了多个舞蹈。

有一次,在兴城海边,她们小姐俩儿和舞伴们一起表演了舞蹈,其动作、节拍一点儿都不差。如果没有人说,谁也不会知道那舞群里竟然会有两个聋儿在舞动。

2004年4月,在兴城市妇联举办的“首届阳光宝贝”才艺大赛中,小佳璇的现代舞《快乐指南》,赢得了评委和观众们的阵阵掌声。并获得了“首届十佳阳光宝贝”和“最佳人气奖”两项殊荣。

小佳璇的崭露头角,让这个沉闷已久的家庭第一次充满了喜悦和欢乐。父母从舞蹈世界里找到了孩子们的快乐和希望,同时,也鼓起了小佳璇进京参赛的勇气。同年7月,在“第二届全国少儿艺术风采”才艺大赛中,小佳璇获得了辽宁省选拔赛区金奖,并且,以仅仅超过姐姐的0.03分获得了进京参加总决赛的资格。在与正常同龄儿同台竞技下,她的劲舞《速度之风》喜获金奖。

在场的评委,参赛选手和观众们无一不为小佳璇的精彩表演而叫好!人们在窃窃私语:一个聋孩子,怎么会在台下无人指挥的情况下,竟然能伴随着音乐的旋律劲舞飞扬?

小佳璇能在首都的舞台上取得成功,再一次让父母为之感到欣慰。他们坚信一无论今后的日子有多苦,有多累,都要尽全力让两个聋女儿在良好的音乐氛围中陶冶情操,使她们在心灵上健康地成长。

受姐姐潜移默化的影响,小佳璇也在不知不觉中迷上了葫芦丝、古筝和架子鼓等乐器。而且,那股刻苦练习、专心致志的劲头,时常会让父母为之感动。

2006年7月,在“第二届德艺双馨”和“亚洲青少年艺术盛典”大赛中,她和姐姐的葫芦丝、古筝合奏《瑶族舞曲》,分别荣获金奖。

2007年9月,为了小佳璇姐妹二人代表中国去日本进行文化交流,兴城市教育局长王晓章在教育资金短缺的情况下,筹集2万元资金,赞助她们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亚洲青少年艺术盛典》总决赛。小姐妹俩的表演水平得到了日本界相关人士的认可,不负众望的小佳璇又取得了金奖的好成绩。

同年12月19日,经过古筝老师徐占山和葫芦岛音协主席田风翥的多次努力,在辽宁省音乐家协会、辽宁省民族音乐促进会、葫芦岛市音乐家协会、葫芦岛市红十字会,葫芦岛市残联以及兴城市教育局等共同主辦下,小佳璇和姐姐在葫芦岛市举办了世界首场《心灵的音符》古筝独奏音乐会。小姐妹们出色的技艺表现,赢得了场上所有人的啧啧称赞。与会的专家,领导和观众们无不为之感到震撼。辽宁省音乐家协会著名音乐家周炳林教授看完后说:“小姐妹们的表演与正常孩子没有什么区别,其节奏稳定,音色清晰,旋律流畅,音量控制的也很到位”。事后不久,辽宁电视台台长史连文先生还专程来到葫芦岛观看了她们姊妹二人的演出,并频频点头夸奖说:“真是让人不可思议。”

2008年3月,为了弘扬这种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在兴城市计生局、葫芦岛市计生委的鼎力推荐下,辽宁省计生委和辽宁省教育厅等多家单位,授予小佳璇姐妹二人“感动辽宁十佳女孩”的光荣称号。为此,葫芦岛市计生委、兴城市计生局领导们还特意送来证书,并拿出2000元钱给孩子们作为嘉奖。

2008年9月,小佳璇为了能够接受更好的古筝专业训练,和姐姐一起来到了齐鲁音乐学院北京教学基地。在这所温暖的校园里,小佳璇一家得到了陈雪云校长的解囊相助,她不但免去了孩子的大部分学费,每月送给200元生活补助费,而且还给小佳璇的爸爸安排些杂活,以解决她们的住宿困难。校领导们的亲切关怀,师生们的热情帮助,许许多多感人的画面,至今都在小佳璇的心里留下美好的回忆。在短短二年多的时间里,小佳璇成熟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无论是琴法比赛,还是古筝专业,均在班级名列前茅。

2010年8月,在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龙凤杯”大赛中,她获得了综合组古筝,古琴类金奖。诚然,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小佳璇的勤奋努力,离不开父母们的精心培养,也离不开老师们的言传身教,更离不开社会上爱心人士的热情帮助。

为了解决小佳璇一家的经济拮据,兴城市的王女士和葫芦岛金沙滩的老板曾捐助1万元和5000元,兴城市高速管理站的全体员工,驻兴城部队靶场的官兵,兴城市计生局,兴城广播电视总局,兴城市残联和葫芦岛市残联等都不同程度的伸出了援助的双手,还有一位80岁高龄的穆老爷爷一直在默默地关心着小佳璇的成长。

为了彰显小佳璇的事迹,兴城市电视台,葫芦岛市电视台,辽宁电视台,辽宁人民广播电台,以及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分别从不同侧面给予了报道。

是爱创造了人间奇迹,是爱滋润着小佳璇幼小的心灵。让更多的关爱伴随着小佳璇茁壮成长,我们拭目以待,期待着她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越走越远,在无声世界里,活得更加精彩!

关爱特殊儿童护航成长心路 篇4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去爱护学生。“”热爱”是教师最为可贵的职业感情。在这样的情感基调上,针对特殊儿童的成长背景、个性特征、性情爱好,采取相应的方法,对他们进行教育,引导他们实现自己应有的价值,是一个班主任神圣的责任和义务。班里有个叫小Y的小朋友情况比较特殊,他身患血友病,消瘦的脸庞,细长的胳膊和腿脚,走路还有点不稳当。更加与众不同的是:上课的时候,他有些随意,想听就听,不想听的时候就在课桌下面把玩小文具。特殊的体质和学习生活,让这个孩子自卑、孤僻、厌学和消极的情绪表露无遗。除了疾病的因素,更重要的原因是周围的人以异样的态度剥夺了他正常生活的权利,潜意识地让他产生了负面情绪。像这样的特殊儿童,为了他的健康成长,我们所要做的,应该是给予他更多的帮助,鼓励他乐观、自信地在校园内享受童年的美好、沐浴学习的乐趣。引导他正确地看待自己并积极主动地学习,带领他走进同学中间一起享受童年的快乐生活。

一、家校沟通,亲情永驻,护其安全行

孩子的健康成长,首要条件是要有一个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教师在教育教学之余,还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家庭教育的引路人。利用假期,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孩子的家庭成长环境,从中寻找不利因素,并引导孩子的家长,齐心协力化有利为不利,为孩子的成长营造一个和谐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的感情有健康的基调。我走进了小Y的家,从一个母亲的角度出发,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孩子疼在身上,也痛在父母的心里。我们不可能搀扶着孩子走完一辈子,总有一天,父母会老去,孩子将独立地面对自己的人生。既然那一天迟早要来,为什么不以委婉的方式告诉孩子实情, 让孩子试着接受真实的自己呢?在我的建议下,小Y的父母利用各种合适时机,以比较柔和的方式,告诉了小Y自己的身体状况, 希望他无论何时何地保护好自己。经过沟通,家长持续不断地疏导,小Y逐渐变得非常懂事。在学校里,只要有顽皮的孩子靠近他,他就会自己提醒别人不要和自己发生碰撞,同学们也都表示理解。有了这样的主动权,小Y和别的孩子接触的机会多了,性格也变得温和、活泼起来。他内心原本是一个热情、开朗的孩子,又很健谈,如今有了交流和释放情绪的机会,便很少再无缘无故地发脾气,同学们也都非常愿意接受他。

二、想方设法,师爱融入,导其自信学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也是一个孩子个性习惯的折射,一个学习积极勤奋的孩子,在人生道路上也会表现出更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原来的小Y,总是病恹恹的,在课堂上,他总是东张西望,静不下心来听课,更谈不上积极举手发言了。长此以往,他的学习基础就比较差,作业态度很不端正,养成了不好的学习习惯。改变了自己的观念以后,我开始想方设法激发他学习的兴趣、调动他学习的积极性。

小Y其实是个聪明的孩子,听课的时候常常发现他会有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但是因为懒得举手站起来发言,只在下面小声嘟囔几声。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对全班同学宣布,愿意举手发言的,可以举手示意老师,得到老师允许后可以坐着发言。同学们觉得很新奇,并不知道这是我为了小Y能坐着发言而又不形成特例而使用的小小计谋。上课时,只要发现他有表达的欲望, 我就会叫他回答并大加赞赏,同学们也报以热烈的掌声,得到表扬的小Y红彤彤的脸庞像绽开的花儿一样生动明丽。渐渐地, 他越来越敢于在课堂上发言了,人也变得更加自信和乐观。学习成绩的进步让他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我发现他作业本上的字也越来越端正,虽然谈不上美观漂亮,但是那一笔一画中透露的认真是毋庸置疑的。

以往的班级活动,小Y总是重点保护对象,他几乎都不参加, 这使得他难以产生班级集体荣誉感。我有选择地让他参与到各种班级活动中,校级诗朗诵比赛要求全班参与,在他的身体条件许可下,我安排他参加了,并且站在醒目的位置。比赛那天,我在台下看着他认真而专注的模样,心里涌起莫名的感动。宣布我们班获得一等奖的时候,他起劲地鼓掌欢呼,自豪的神情溢于言表。

三、乐帮愿助,同学情深,陪其欢乐游

班级是一个大集体,一个正常的孩子,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感受到学习生活的快乐,才能有更健康的身心。以前的小Y总是游离在集体之外,以一个沉默的旁观者身份成长着。为了让他更好地融入大集体,和同学们打成一片,我利用机会向别的孩子介绍了小Y的特殊体质,希望同学们都能够关心爱护他, 而不是疏远他。我制作PPT,在晨会课、班会课上向孩子们讲述霍金、张海迪、贝多芬等名人的故事,并展开讨论,让他们懂得只有学会和命运抗争,才会实现自己真正的价值。以小Y的亲身经历为主题,我组织开展了一次班会课,让孩子们讨论到底该帮助他做些什么。同学们真诚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成立了“护花小分队”。

小Y的腿脚会间歇疼痛,同学们为了让他减轻痛苦,热情地帮助他。吃午饭时间,帮他把饭盒、汤碗、筷子拿到桌子上,等他吃完了,又迅速地帮他收拾干净。上厕所的时候,几个身高力大的男孩子就会主动搀扶关照他,随时陪伴在他的身边。下课了,孩子们或者围在他左右和他分享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或者邀请他到教室旁边的小操场上,玩一些小游戏,时常乐得开怀大笑。放学时,同学们轮流帮他背书包,小Y很倔强,坚持要自己背,但始终拗不过同学们的热心。理解、尊重、呵护,让小Y旧貌换新颜,他变得生机勃勃,像花儿一样,尽情地绽放在春天一样的班集体中。

父母的殷殷教导,老师的鼓励引导,同学的帮助陪伴,融化了小Y那颗尘封的幼小心灵。他善于思考、大胆发言,享受到了学习的喜悦。这喜悦的心情感染了班集体的每一个人,让整个班集体愈发蓬勃奋进。

关爱学生 关注成长 篇5

关注成长

——岩上片区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

石场乡岩上学校 陶秀菊

6月1日上午,岩上片区开展“做个守法小公民”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为丰富孩子们的节日生活,此次活动内容丰富,有体操比赛、文艺演出、演讲比赛、乒乓球比赛。上午10:00活动拉开帷幕,石场乡人民政府邓国忠书记、关工委领导在石场乡中心校薛颖校长的陪同下来到我校看望、慰问了孩子们,作了精彩的致词,祝孩子们“六·一”儿童节快乐,好好学习,健康成长,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并送来了节日慰问品和学习用具,带来了党和政府对少年儿童的殷殷关爱之情。庆祝会上举行了新队员入队仪式,新

温馨关爱 健康成长 篇6

一、分享教育,享受分享的快乐

分享教育是指通过孩子们相互之间分享自己拥有的物品、知识等,来改变他们自私自利、任性娇气的性格特点,培养他们慷慨大方的精神品质,促进他们的性格、情绪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我在幼儿小班教学的时候就注重分享教育,并要求家长也积极配合共同培养孩子热情、大方、慷慨的性格特点。

分享教育之一就是分享玩具。玩具是孩子私人的财产,是孩子最珍贵的伙伴。很多孩子都不愿意把自己的玩具给别的小朋友玩。于是,在分享教育中,第一个分享的就是玩具。教师可以告诉孩子们:“孩子们,当你跟别的小朋友交换玩具的时候,你不但多玩一件玩具,还交到好朋友了。这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希望你们玩的开心。”但是,在交换玩具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组织、引导,告诉孩子们:“玩具可以自由交换,只要小朋友找到你来交换玩具,出于礼貌与友好,你也要和他交换。玩好之后,再跟别的小朋友交换。在跟小朋友交换玩具后,要跟别人介绍一下自己的玩具是怎么玩的。”通过交换玩具,让孩子们感受到分享的快乐,从而改变他们自私自利、任性娇气的性格特点。

分享教育之二是分享故事。分享故事就是把自己知道的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或许他们的故事都很简单,但是在分享故事的过程中,他们享受到表达的快乐,受到表扬的快乐,让他们敢于表达、乐于表达。

分享教育一定要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这样可以事半功倍。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有着巨大的影响。如果家长在家里也能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孩子跟他们一起分享,则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艺术熏陶,拥有美丽的心灵

艺术熏陶可以让孩子有意识地体验生活中的美,丰富幼儿的精神世界,让孩子从美的享受中形成健康的生活情趣,拥有美好的心灵。艺术熏陶包括歌曲、诗歌、舞蹈、画画等等。幼儿天生就是一个艺术家,在他们的世界里可以演绎生活中一切的美。在艺术的世界里,他们变得安静、友爱、祥和。笔者在进行艺术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融入爱的教育,让孩子们感受生活美好的同时学会热爱生活。

比如教学儿童歌曲《祖国、祖国,我们爱你》,就介绍关于祖国母亲的故事,让孩子们知道“天安门”、“红旗”等,让孩子们了解祖国。在进行画画教学的时候,让孩子画出自己喜欢的花草的样子,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让他们用手中的笔来表达内心的想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通过这样的个性化的教学,让孩子尽情展现他们的创意。同时,他们可以把自己的作品与别的小朋友进行交换。一个月之后,班级举办一个画展,把小朋友所有的作品都展示出来,并且请家长在接小朋友时参观一下,激发小朋友对艺术的喜爱,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与成就感。

在艺术的世界里,孩子们总是“乐而忘返”。作为幼儿教师,应善于利用艺术,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

三、表扬激励,导向良性发展

孩子需要大人、老师的关怀与帮助,需要的表扬激励,不是批评责骂。特别对于那些有着不良心理健康的孩子,更需要老师的正面引导,而不是老师批评指责。著名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说:“孩子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分。”这是至理名言。

我所教学的班级,曾经有个小孩爱啃手指头,总是一个个手指头吮吸过去。有一天,笔者发现这个小孩一整节课都没有吮吸指头,就走过对他说:“俊俊,你今天表现得非常棒,一整节课都没有吮吸手指头,是个爱卫生的小宝贝,老师要奖励你一颗小红星”俊俊听到后非常高兴。从此以后,俊俊似乎都会有意识地克制自己,渐渐地他不再吮吸手指头了。

还有一个言畅的小朋友,上课不够专心,总是和小朋友讲话。有一天,我对他说:“言畅,现在老师请你认真地听故事。等下,老师要请你来当小老师,把老师讲的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好不好。”言畅就很高兴地说:“好!”这次,他听得很认真,并且动作也学得很好。接着,他把故事复述了一遍。趁热打铁,我对全班的小朋友说:“言畅这次表现得非常好,不但认真听故事,还很生动地把故事讲了一遍。请小朋友们给他热烈的掌声。”“小朋友们,专心就能做好事情。对不对?”通过这次的活动,言畅同学改变了爱动爱讲话的习惯,开始专心听课了。

还有很多很多的例子都说明了:鼓励是剂良药,幼儿尤其需要。我们应用鼓励表扬的方式激烈孩子们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对小朋友细心、耐心、关心,想方设法让孩子们保持积极、开朗、乐观的心态,让孩子们生活在阳光下,成长在温暖中。

关爱孩子成长,家长注重什么 篇7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港湾,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即人生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即启蒙老师,也是终生之师。而如今,很多家长把自己的一切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意识凸显。那么,如何实现这种愿望,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与合力,而家长作为“独生代”的终生老师,角色十分关键和重要。

孩子要有健康的心理,就要从小培养,在学校、家庭,学习和生活中重视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何为心理健康?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志是:(1)具有充分的适应能力;(2)充分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出合适的估计;(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4)能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5)能保持人格完整性与和谐;(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适当地发泄和控制情绪;(9)能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对个性做有限度的发挥;(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对个人基本要求做合理恰当的满足。

教育孩子,首先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如果没有尽到这个责任和义务,就会感到遗憾,也得不到人生最美好的东西。教育是科学,是艺术,父母的心理健康是教育孩子的重要基础。在要求学校老师提高教学水平,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家长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转变三个观念。

1. 转变重分数轻能力的学习观,树立成才做人的教育观。

2. 转变对孩子侧重听话教育的倾向,树立个性化教育的观念。

3. 转变孩子无创造力的观念,树立培养孩子创新素质的观念。

(二)三个防止。

1. 防止把素质教育和提高学习质量相对立。

2. 防止忽视应试能力的培养。

3. 防止玩物丧志,培养责任意识、合作意识、抗挫折能力意识。

(三)做好10件事。

1. 把好供书关。

2. 指导孩子做好作业。

3. 指导孩子玩好。

4. 帮助孩子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5培养孩子自学能力。

6.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7. 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8. 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

9. 培养孩子自立、自主的精神。

1 0. 培养创新精神与科学意识。

为做好以上工作,家长还需要分析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即家庭、学校、孩子、书籍等,而家庭因素列在了首位。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家庭教育,并施以正确的家教方法,才能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最终成才。

(一)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育孩子学习时,不追求“常胜将军”,要求孩子尽自己全力所能,脚踏实地地学习。我们从来不对孩子的成绩或错误不分青红皂白地加以肯定或否定,从孩子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出发,防止教育方法上的成人化。对于孩子的点滴成功和进步,我们都做到恰如其分地表扬或鼓励,并总结成功的经验;孩子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帮助他们分析考试失利的原因,以便改进或调整学法,同时勉励争取下次考得好一些。这样的做法,不仅维护了孩子的自尊,而且培养了孩子的学习自信心,从而保护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孩子在预习和做作业时,我们是有时间限制的。例如周末时间,星期天通常是娱乐和休闲的时间,是不允许预习功课和做作业的。平时作业严格独立完成,疑难的最后解决。这样,培养了孩子的效益观念,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培养孩子的自立、自主精神,锻炼能力。

今天的社会,不少孩子缺乏自立自主精神,究其原因,责任在父母。家长不给他们机会,怕他们受挫折或是碰壁,导致社会中出现了“官二代”、“富二代”和“啃老族”等现象。所以,家长既然不能陪孩子一辈子,就应该也必须培养他们独立自主适应生活的能力。为配合教材学习,家长应鼓励孩子利用网络自主学习。尤其生活中,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因此,孩子的书桌、文具和床铺,从小学三年级就大胆放手让他自己整理。

(三)善于沟通和交流,做孩子的好朋友。

家长与孩子由于年龄和心理上的差异,再加上阅历的不同,毕竟有所隔阂。与孩子交流要讲究科学和艺术,要放下架子,做孩子的同龄人和小伙伴,以好朋友的姿态与他相处,互不设防,坦诚相待。与孩子一起玩、旅游和爬山,玩孩子喜欢玩的游戏,到孩子想去的地方旅游,爬孩子想爬的山。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不仅增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加强了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因此,家长要多陪孩子,创造机会与孩子沟通和交流,才能真正体验孩子的真实感受,多一分理解,少一份责怪,平等地、朋友般地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沟通。这样,家长才能把正确的思想、知识和经验等教给孩子。

总之,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是一门复杂的学问,也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催化剂。家长要充分认识良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尽好责任和义务。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指导孩子在书中畅游;调动孩子充沛的精力做好作业,让孩子学会健康地玩,玩出色彩;帮助孩子摸索出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孩子提高自学能力,培养自信心。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懂得如何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给孩子更多的自立、自主锻炼机会,从小处着手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面向未来的竞争社会。

摘要:未来社会, 孩子要适应社会, 在社会中站稳脚, 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 还要有健康的心理, 才能在生活中敢于竞争, 不断前进, 融入社会。而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港湾, 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 即人生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 即启蒙老师, 也是终生之师。

关爱,是学生健康成长之源 篇8

一、关爱学生, 让师爱温暖每一个学生

作家冰心曾说:“有了爱, 便有了一切, 有了爱, 才有教育的先机。”教师要有爱心, 要像爱自己的家庭一样热爱学校, 像关爱自己的孩子那样关爱学生, 以奋发向上的精神和扎实的工作作风, 不断更新知识, 刻苦钻研业务, 以积极的姿态热情为学生服务, 让师爱温暖每一个学生。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对你产生一种感情, 一种血浓于水的情义。他们才会在你的引领下, 努力学习, 健康成长。

关爱学生, 必须面向所有学生。教师要认真研究每一个学生, 掌握他们的个性特点, 真正领会“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的含义, 根据学生的个性设计相应的教学教育方法, 客观、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让他们树立起向上的信心。只有这样, 每一位学生的思想才会有所进步, 学习成绩才能有所提高, 特长才能有所发挥, 个性才能有所张扬。

有一位学生, 来自安徽农村, 他的父母在常州做生意, 平时因为工作忙, 所以疏于管教孩子。这个孩子比较聪明, 但学习很不认真, 上课经常打瞌睡, 有时连作业也不做, 还顶撞老师, 任课老师经常找我告状。面对这样的学生, 我没有歧视、放弃他, 用的更多的方法是关心他, 帮助他。经常找他谈话, 和他交流思想:谈他的父母, 谈他的家庭, 谈生活、谈学习。我对他说, 你父母从安徽来到常州做生意, 是想给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让你以后不再受苦受累。父母千方百计地为你打算, 你也应该为父母承担一定的责任, 至少不应该让父母为你的学习担心。平时我像母亲、像大姐姐一样关心他:生活上嘘寒问暖, 学习上关心督促;有了成绩及时表扬他, 犯了错误耐心地帮助他。在我的关爱下, 这个学生进步很大, 不但改掉了一些坏的习惯, 还主动为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期末考试中各科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这位学生的进步, 让我更加感受到爱是学生成长的源泉。老师的爱与尊重是打开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 它能够驱散黑暗的寒夜, 消融心底的坚冰, 滋润焦渴的心田, 不断唤醒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关爱学生, 让学生在鼓励和赞美中体味成长的快乐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生活环境优越, 周围疼爱他们呵护他们的人太多。优越感强、抗挫折能力差、易成功但也易失败。怎样才能让学生走向成功?我认为, 对学生要多加鼓励和赞美, 让他们在鼓励和赞美中快乐地生活、学习。

“一句鼓励的话, 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观念与行动, 甚至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一句负面的话, 可以刺伤一个人的心灵和身体, 甚至毁灭一个人的未来”。可见鼓励、赞美的重要性。作为教师, 应时时刻刻关注每一个学生, 关注他们成长, 了解他们身上不为人知的一面, 及时鼓励并帮助他们, 让阳光普照他们的心灵。

2011年9月, 我接了一个新的班级。这个班有五十名学生, 年龄都在13-14岁。开学第一天, 我在这群朝气蓬勃的学生中, 发现了一个身材矮小的女学生。很明显, 她与其他同学格格不入, 每当我看她的时候, 她的眼睛就躲闪着。我心头一紧, 这个孩子有什么难言之隐吗?为什么见了我总是躲躲闪闪的呢?我带着这个问题找到了她。原来这位来自农村的孩子, 从小就失去母亲, 她的父亲常年患病, 全家一直靠低保生活。没有母亲, 父亲身体不好, 家庭条件又差, 这个学生从小就产生了一种自卑感, 不敢与同学太多的接触。了解了这些情况后, 我心里暗暗为这个学生难过。是啊, 当大多数孩子都在父母膝下承欢的时候, 她却饱尝了人间的艰辛。我下决心帮助她。我一面鼓励她, 面对生活的苦难, 要有信心。俗话说:没有迈不过的坎, 没有翻不过的山。艰难的生活是暂时的, 你的生活一定会好起来的。另一方面我发动全班同学伸出援助的手, 帮助她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同时还为她申请到了1000元助学金。在我的鼓励和同学们的帮助下, 她的学习更加勤奋了, 脸上也露出了笑容。期末被评为优秀学生。

在接触学生的过程中, 我感到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我们做老师的, 应做有心人, 及时鼓励和赏识他们, 满足他们成长的心理, 让他们的心中产生一种荣誉感和骄傲感, 这样对学生的成长是有帮助的。赞赏和激励是沐浴学生成长的雨露阳光。他们会在鼓励和赞美声中体味成长的快乐。

三、关爱学困生, 让他们在自信中成长

学困生, 顾名思义就是因为各种因素导致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在应试教育体制下, 人们往往把学困生简单地等同于“差生”, 甚至一差百差, 一无是处。在课堂上老师讽刺挖苦他们, 课堂外同学们讥笑孤立他们, 家庭里父母呵斥责骂他们。久而久之, 学困生便在冷嘲热讽中丧失了自信, 在孤立中日渐冷漠, 在指责中放弃了自尊, 一颗纯洁的心灵渐渐扭曲、变形, 学困生真的成了我们所说的“差生”了。面对这样的学生, 作为教师, 我们不能因为他们成绩差就讨厌他们, 甚至不愿意理睬他们。应该更加关怀他们, 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 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挖掘他们的优点, 并合理利用“闪光点”, 坚持正面教育, 多表扬, 少批评, 做好教育转化工作。

我曾有过这样一位学生。他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 父亲再婚有了一个弟弟后, 就再也不管他了。他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爷爷奶奶年岁大了, 也没有太多的精力管教他, 让他放任自流。上课常常迟到, 课堂上不认真听讲, 作业也经常完不成, 考试成绩常常是最后几名。

我知道了他的情况后, 就经常找他谈话, 了解他的生活情况, 家庭情况以及学习情况。他的英语比较差, 我就利用空余时间, 对他进行个别辅导。从简单的字母到英语语法, 一遍遍地教他, 让他感到老师关心他、千方百计在帮他。一段时间下来, 英语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一次英语考试, 他考了70多分。我抓住时机, 在班上表扬他。并告诉他“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渐渐地, 这位同学上课认真了, 并且愿意在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了。一年结束了, 他由差生上升为中等生。并且现在正在向优秀生迈进。这个学生的进步, 进一步证明, 学困生在老师的关爱下, 也可以成为优等生。

老师要把学困生放在心中, 时刻想着他们, 惦着他们。为他们的落后而焦虑, 为他们的进步而欣喜。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关爱他们, 如果没有老师的爱, 没有老师的帮助, 学困生是不会进步的。

四、关爱学生, 注重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的人格方面的影响, 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 只有人格能够影响人的发展和形成。”人格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共同产物, 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自身的言行, 表现出来的品位和格调, 是人的个性特征和个性心理倾向的总和。良好的人格品质会使学生受益无穷。心理学家对百分之二十有成就的和百分之二十最无成就的对象进行了研究, 发现他们之间最显著的差距, 在于人格品质的不同。因此我认为关爱学生, 还应该表现在对学生的人格培养上。

多年的教育经验, 让我明白, 关爱学生, 应该培养他们勤奋、努力向上的人格精神,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必须付出较多的时间、精力和体力。只有勤奋刻苦, 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在诗中写道:“勤能补拙是良训, 一分辛劳一分勤。”我经常对学生说, 要想取得成功, 离开勤奋只能是幻想。在班会课上, 我组织学生学习一些文章, 让他们明白勤奋使人成功的道理。平时我还通过谈话、读书活动、征文比赛等活动, 让学生充分认识勤奋的意义, 从而自觉地养成勤奋、努力向上的品格。

其次, 关爱学生, 还应该培养学生自强的人格精神。自强作为人的一种素质, 不是与生俱来的, 是在一次次面对困难、战胜困难、超越自我的培养中得来的。因此, 在日常生活中, 我经常鼓励学生参加一些竞赛活动。社会竞争如此激烈, 孩子们将来难免要面对各种与他人竞争的场面, 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竞赛, 对他们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

让学生在关爱中健康成长 篇9

“教也者, 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这是《礼记》中的话, 教育是一项培养道德人格的崇高事业, 而不是把知识简单复制到学生头脑中。如今做老师很难, 这种艰难不在于专业知识上的不足或欠缺, 而在于如何艺术性地处理与学生的关系。当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有了困难, 我们老师应在第一时间了解到, 并能施以援手, 那么我们的学生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摆脱困境。而学生也会对老师心存感激, 在以后的教学中, 师生就可以更好地配合, 教学效果也会随之提高。教育的艺术需要勇气, 在面对“另类学生”“问题学生”时, 老师需要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下另辟蹊径, 也需要付出更多更多的精力与心血。教育, 不能轻言放弃, 教育需要用心坚守。下面是让我值得回忆的一学年的教学往事。

我两年前接手新班级, 因为是刚接的一年级, 我特别仔细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表现。开学不久, 我就发现一位名叫朱科的学生, 鼻子上经常挂着浓浓的鼻涕, 上课时双手经常在桌子下面玩小东西, 不太专心听讲, 有时开小差或与同桌讲话, 作业常常不完成, 还总能找些理由来敷衍我。于是, 我就在课前课后经常同他一起玩小玩具, 并且关心他, 帮他擦鼻涕, 与他一起开心, 一起快乐, 慢慢地拉近了我们心灵的距离, 消除了我们交流的障碍。课堂上我经常关注他、帮助他, 每发现他一个优点, 就及时鼓励他, 慢慢地, 他感到我就如同他的朋友、伙伴一样。随着我们感情的加深, 我开始着手改变他的一些不良习惯:首先, 我不是直接批评指责他, 而是利用他下课玩耍时特别开心的有利时机, 旁敲侧击地提醒他, 渐渐地, 他上课开始听讲了, 课堂上玩东西的次数也减少了, 他在各方面都有了一定进步, 但进步不明显, 而且不能坚持, 特别在家庭作业上, 经常不交, 这是因为家里没有父母管, 所以他家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当时, 我也没有特别的妙法, 我想还是要靠真诚的关心打动他, 靠自己认真的态度影响他。有一次, 他又没有交作业, 我问他“为什么没交作业”, 他很快回答说“昨晚做好留在家里了”, 明知他在说谎, 我还是给他台阶下。“那没关系, 明天带给老师批改。不过, 明天不能再忘记, 否则让你回家拿。老师记性也不太好, 所以要作记录。”我当着他的面, 在本子上写下了几月几日朱科忘记带作业, 明天带来, 并告诉他这个本子是专门记录老师与同学的谈话内容的。第二天, 他带了作业, 我当面给他批改, 帮他分析错的地方, 并表扬他说话算数。以后课堂上我更加留意他, 在他开小差时就抽他读题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回答正确时, 及时进行肯定和表扬。慢慢地, 我发现他听课比较有兴趣了, 不专心的时候越来越少了, 且连续几天作业都按时交了。但好景不长, 以后又有不做作业的情况发生, 我仍旧找他谈话, 询问原因并要求按时补交, 对学习任务绝不允许他拖欠一次, 同时选他当数学小组长, 让他在督促他人的同时也严格要求自己。我对他逐渐提出更高的要求:认真做, 努力做高层次的习题。渐渐地, 他增强了自信。在班上, 我从来都是对事不对人, 不正面批评, 总是点到为止, 我这种方式他比较乐意接受。在平时的课间休息中, 与他随便聊聊家常, 顺便问问他的学习情况, 使他感受到老师真诚的关爱。这样到期中考试, 他的成绩上升到中上水平, 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朱科同学终于进入正常的学习生活, 他变得很自信, 与老师感情融洽, 也不再说谎话。

关爱农村教师成长实现学校长远发展 篇10

一、加强以师为本观念, 关爱教师健康成长

长期以来, 教师从事的事业被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他们被世人比作春蚕、蜡烛、人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然而, 在这些褒奖的"词汇"里面, 过多地关注了教师具有的奉献角色, 却忽视了教师作为一个平凡人的需要和获得。教师是人不是神, 走上神坛的教师, 往往成了祭坛上的牺牲品。无论是从教师所处的社会地位及现实给教师的利益分配来看, 还是从人性发展及人人平等的角度进行分析, 社会没有权利也不可能把教师打造成完人, 教师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成为道德的符号或者道德的奴隶。一个学校的校长首当其冲要关注教师, 理解教师, 善待教师, 用感情留住教师, 视教师为个人生命和学校发展的一部分, 想方设法地提升教师的满意度和归属感。

1、要善于换位思考, 读懂教师, 关注教师需要, 这是教师发展的关键。

读懂教师的现实状况, 把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能力, 了解教师的进取心, 体察教师的疾苦, 弄清教师在生活上所扮演的角色;读懂教师的需要, 对教师的个人和家庭需要、目标愿望要心中有数, 在布置工作的时候予以综合考虑和合理安排。

随着人事制度的改革, “能者上, 庸者下”已成事实, 校长不能动辄向教师说“解聘下岗”、“末位淘汰”, 而要使教师们感到在为学校努力工作的基础之上的安全感。应该创造条件满足教师必要的待遇和住房等生存的要求, 尤其是精神的需要。采取多种形式做到心中有教师, 行动见教师, 生日慰问、生病关心、有事帮助, 充分维护教师的满足感, 使之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使之做到“师为知己者而累”。

2、用敏锐的眼光发现教师的闪光点, 适时适度地向全体教

师展示, 并将最合适的人放在最贴切的岗位上, 让每位教师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比如对待学校的老教师群体。除了要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 减少一定工作量外;更要着眼于身心愉悦方面, 在其闪光点上, 让其多露脸, 使其自身价值和成就感得到充分的体现。在工作上充分尊重他们, 变居高临下的硬性摊派为心平气和的沟通商量。这样, 老教师就很乐意分担除教学以外的“额外”工作, 自信心越来越足, 而学校的各项工作在他们的参与支持和带领影响下, 自然是越来越好。

3、尊重教师个性, 拥有学术包容, 重视对教师工作的发展性评价。

学校评价就是学校工作的导向, 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制度直接决定着教师的价值取向和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教师的奖惩性评价是面向过去的评价, 有其负面影响, 很容易引发教师的功利主义和教师间的不正当竞争, 削弱教师的团队意识和无私奉献精神。而教师的发展性评价, 是以促进教师的发展为目的, 是相互信任的和谐评价过程, 是纠正缺点、发挥优势的前奏。不以奖惩为目的,

学校要运用好发展性评价, 促使教师自身的“人的发展”, 既注重教师的现实表现, 也注重教师的未来发展, 鼓励教师大胆创新、允许失败、公平竞争, 促进教师心态与学校氛围的融合。比如学科带头人、骨干分子、课题负责人等特殊群体, 他们拥有很强的知识创新和教研创新能力, 但是又很可能疏于常规备课。因而在学校工作中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其工作过程难以直接监控, 工作成效难以一般考核去衡量。为使他们的个人贡献与报酬之间能够达成有效的相关性, 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摒弃传统的考核体系, 重视发展性评价, 树立不拘一格选贤任能的新观念, 建立公正、客观的绩效考核体系。

总之, 一个学校要以教师为中心, 在教师岗位设置上要有利于教师培养, 在岗位聘任上要有利于教师积极性的发挥, 在岗位评价上要促进教师的发展需要和学校的发展需要。尽量排除对教师的各种限制, 淡化约束, 少设框框, 在大事大非上讲原则, 在小事小非上讲情面, 和风细雨, 润物无声。对现有人才的开发、培养、使用和管理上, 立足现在, 放眼长远, 力争在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中留住人才, 吸引人才, 最大限度地释放人才的潜能。

二、着眼校本教研, 培养教师专业素质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基地, 以“问题”为中心, 以“课堂”为支点, 以解决教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专业自主发展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它合乎教师“在职”和“成人”特点。

1、直面教学实践。

课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基, 是教师提升教学艺术的“试验田”, 每位教师都可以大有作为。众多“名特优”教师的成长历程无一例外地表明, 他们是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 在课堂实践中“磨炼本领”, 求得“真经”。教师独到的教学技巧, 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都在课堂实践中积累起来;新的教育观念, 新的教学方法的形成也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和确立。学校要规定教师多听课、评课、磨课、研课, 在课堂上下功夫、做文章。在经常性的听课评课中揣摩和学习他人的先进做法, 取长补短;在不断的磨课和公开课中锤炼课堂教学技巧, 在长期的“摸爬滚打”中使课堂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2、构建反思型教师。

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没有反思就没有教师的提高。教师在每天的教育教学中都会碰到一些有价值的事情, 那些教学实践的火花正是教师提升自我最有价值的素材。教师就应该“把工作当作学问去做”, 不断审视和分析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 以自身已有的经验为基础, 增加工作的思辨成分, 主动地改变并提升自己的专业经验。

教师针对常规教学活动, 养成反思习惯, 随时开展反思活动: (1) 课前反思。主要是对过去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 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之上。反思的内容应包括对教学内容难度的把握、教学情境的创设与教学材料的呈现方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与学习兴趣的激发等。它具有前瞻性, 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 (2) 课中反思。在教学中, 对教学过程本身进行反思, 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 具有监控性, 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 (3) 教学后反思。行动结束后批判性地进行反思, 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三个阶段的反思活动, 发现问题, 思考问题, 并及时叙之以文, 使教师成为“实践的反思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逐步发展成科研型骨干教师。

3、挖掘内部潜力的专业引领。

教师的专业发展要通过专业引领来实现。“让教师‘走出去’、把专家‘请进来’”的模式一味依赖专家的作用, 极易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容易造成教师对讲座缺乏主动积极思考, 并且在现实教学遭遇困难时轻易放弃攻关。要意识到, 教师就是专家, 真正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力量不在外部, 而在学校内部, 在教师们中间。

一方面, 每个学校总有一部分优秀的骨干教师, 他们是学校的宝贵财富, 他们就在教师们的身边, 随时都可以相互交流、探讨, 不受时空的限制。学校要尽可能发挥他们的带动作用, 充分地让他们为教师队伍的成长服务, 即“差异引领”。比如面对新课改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就可邀请校内有经验的教师, 在讲座或者结合具体案例的说课活动中, 从教材体系、教材重难点上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梳理, 交流指导教师们从总体上把握教材;对教师和学生在使用教材中产生的疑惑、遇到的“拦路虎”, 以独到的见解, 进行重点剖析, 让老师们“拨开迷雾见青天”。还可以让在新课改中做出较大成绩的骨干教师上公开课, 展示自己在课堂组织方面的经验和技巧, 供教师学习和借鉴。

另一方面,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 学校要善于挖掘, 让每位教师潜在的闪光点成为其发展的目标。成立教师发展中心, 由专人负责管理教师的学历进修、课程与教学培训、师德师风建设、职称评定等, 督促每位教师根据自身的实际, 制定成长规划, 明确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和发展步骤, 定期督促检查, 一步步引导他们走向优秀, 成为学校“专家”。

三、构建学习型校园, 促进教师全面持续发展, 氛围留人

在未来中国, 未来教育能走在时代发展前列的学校必将是高效的学习型校园。美国《财富》杂志在1970年曾公布全球500家大企业的排行榜, 到了80年代, 原来榜上有名的企业却有三分之一销声匿迹。有关专家指出, 这些企业的落伍是因为其“智障”妨碍了自身的发展, 也就是由于不注重学习能力而延滞了发展。由此我们得到一个启示:学校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要立于不败之地, 最好的办法是把教师带入“学习型组织”。在这样的氛围里, 留住教师不断学习, 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 采用全新的、前瞻的、开阔的思考方式, 全力去实现学校共同的愿望。

1、校长成为首席学习者。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校长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 其次才是行政领导。”学校领导是否率先成为学习型至关重要, 不但可以形成“气场”, 影响教师的学习态度, 而且也能正确引导教师的学习方向。

校长应该率先加强学习, 善于学习, 向有字书学习, 也要向无字书学习。确立活的知识观, 不再只重视死的知识, 而是高度重视知识的发展更新;活的信息观, 重视信息的时效性、动态性、综合性;活的人才观, 重视的不是人已经具备的技能, 更重视一个人学习创新的能力和未来的发展潜力;活的资源观, 重视可发展的资源;活的组织观, 重视组织的弹性、适应性、可调性, 淡化组织的等级观念等。校长要以自己的切实行动引导教育教师摒弃被动应付式的、形式主义的、无实质意义的所谓学习, 转向教育改革发展所迫切需要的能力的学习修炼, 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2、建立“微逼励诱”的学习机制。

制度带有根本性和长期性, 构建学习型校园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加强行政推动、组织领导, 更要善于探索建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由于我国现阶段政治体制改革还在不断完善, 干部人事制度还存在不少缺陷, 因此, 在构建之初, 必须坚持一手抓行政推动和组织实施, 一手抓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把学习型校园建设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改进教师队伍建设有机结合在一起, 促使教师“老有所领、中有所求, 青有所压”, 不同层次的教师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组建学术团队, 构建学习型组织。“学而无友必然孤”, 只有在学习型组织中, 教职工和组织才会真正共同发展, 共同进步。可以组建一些诸如“教师沙龙”“读书人俱乐部”等开放型组织, 让教师有个活动的天地, 让不爱学习的老师有一种危机感, 孤独感, 从而加入到学习的队伍中来。教研组是学校的基层组织, 加强教研组建设, 把教研组建设成为学习型、思辨型、研究型组织, 是推进学习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建立相应的“奖学”机制, 按照鼓励学习、鼓励创新、鼓励实干的原则, 对在学习活动中成效突出者给予提拔任用或物质奖励, 尤其是精神激励。比如评选学习标兵, 向学习者颁发证书, 在内部刊物上发表学习体会文章;对通过学习获得技能的人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 在大会上表扬, 在校内外宣传;平时交流中口头肯定;校内交流学习经验;对团队取得的学习成绩给予奖励;学习纳入工作绩效及考核等。

建立完善“凡进必考”“凡升必考”的“考学”机制, 对新进教师和新拟领导职务的干部, 进行政治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任职资格的考试, 未能获得资格证书的, 不能进入教师队伍和拟任新职。

3、搭建宽松的学习交流平台。

学习离不开交流, 恰当的交流能促进教师的学习。虽然大家互相争论、有不同意见, 而仍然愿意讨论和互相交流听取意见时, 就会激发出新的见解。

构建博客群网。设立教育教学、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管理论坛、教师的随笔故事、生活小窗口等平等的对话平台, 让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领导、教师与大师之间对话交流, 读人精彩, 知己之短。还可以创设自我展示的舞台, 建立教师个人的主题贴, 表达个人思想, 记录个人经历, 抒发个人情感, 释放心理压力。让博客群网信息量大, 交流快捷, 共享价值广泛的优势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班级工作的合理外延, 让教师在其中相互交流引导, 扩大学习范围, 缩短学习见效周期, 提高学习效率。

在校园活动中突出“学习”主题。制定学期读书活动计划并开展读书活动;开展注重学习方法, 讲求有效学习的讨论报告;开展研究性学习方案评比活动;开展编写校本教材的活动;举办科技周、艺术节活动;组织开展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活动。让这些活动给校园文化建设抹上了浓重的“学习”色彩, 为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舞台。

以学习为支撑, 教师可以立足课堂, 从从容容播种传道;以学习为信仰, 教师可以乐观向上, 宁静坦然地面对人生;以学习为生活, 教师可涵养自己的丰富的感情、健全的理性、敏锐的判断, 和不竭的创造力, 更好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以学习为己任, 可使教师的生命之树常青, 无声地润泽学生也悄悄地葱茏自己。教师全面学习, 持续学习是幸福生活的必由之路。一枝独秀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 学习型校园的建设, 将促使学校不断开发组织潜能, 形成团体优势, 提高教育质量, 提升办学水平, 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认识重要性下一篇:异化自我